作文批改作文教学

2024-10-15

作文批改作文教学(精选12篇)

作文批改作文教学 篇1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现在学生作文总体水平偏低, 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难以结合。作者通过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主题生活的生态作文教学”的研究, 提出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措施, 以便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评改,提高质量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作文教学, 形成了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阅———教师师讲评的模式, 看似完整的作文教学, 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是一种低效的作文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师批改的作文往往只是看等第或评语, 而不认真思考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批阅的原因。在学生作文评改中, 如何改变上述现象, 达到应有的批阅作文效果呢?我通过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主题生活的生态作文教学”研究后认为:必须注重提高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 让学生在作文评改中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给予重点引导即可, 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通过“一作多改”的作文评改模式, 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积极性, 由此真正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

一、作文前要重视下笔前的评改

学生往往把评改作文看成是习作写完后的修饰工作, 其实不尽如此。笔者倡导下笔前的评改, 是指学生独自或同学间互相推敲写作提纲。下笔前的评改, 其作用非常重要, 如同建房子, 首先要根据建房要求设计好图, 要是写作提纲没推敲好, 写作时就难以一气而成, 即便勉强写下去, 也达不到理想效果。作前评改提纲大部分学生感到茫然, 如2014年我接六年级语文, 第一次作文要求学生写提纲, 很多学生竟然不知道什么是作文提纲。学生习惯于拿起笔就按习作要求写, 写到哪就算哪;有的学生即便有了写作提纲, 也是为了应付;有的学生只是粗浅地认识到提纲的作用, 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是下笔前谋篇布局的工作。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我极力启发学生认清这点的重要性, 在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以“假期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习作时, 我要求学生不管写什么假期都要写一个提纲, 并注明所写段落、详略、过渡等内容。我先做了如何写提纲的示范, 接着要求学生写好本次作文的提纲。在学生写提纲中我进行巡视, 及时发现写得较好的提纲并当堂读出来, 从而激励学生把下笔前的评改工作做实, 并与同桌交换互评, 再前后桌交换互评, 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评后的提纲进行作文。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随意性, 提高了作文教学的实效。

二、作文后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评改

好的文章总是经过反复修改锤炼, 逐步达到完美。在这个重要问题上, 有一些教师不够重视,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出作文题目, 由学生一篇篇地写, 一学期完成七、八篇习作的任务, 也算交差了, 效果其实不好, 此类弊病, 必须克服。俗话说:“七篇、八篇不如七遍八遍。”学生写作文不能写一篇丢一篇, 而要对原作进行反复修改, 逐步完善, 否则, 学生习作水平很难提高。教师要明白这个道理, 学生也应该懂这个道理, 这样, 学生才会主动评改自己的作文。

1. 分组自评

在课题实施中, 我对自己任教的班级, 采用作文互评的办法。在每次作文评改前, 先根据不同作文的具体要求制定评改方法, 然后每6个学生为一组并确定评改小组长 (组员和组长可不固定, 以便于最大范围的交流) 。教师将略阅习作, 然后用不固定的形式发给每个学生, 分三个环节进行评改。第一环节是个人评改, 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病句、错别字的批改任务;第二环节小组交流, 让学生在15分钟内通过共同评议, 评出得分最高的习作;第三环节进行全班评议, 让各小组上报最高分习作, 找出进入前三名的作文, 由各评议组组长在全班朗读该习作, 再由全班同学进行点评,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 最后由教师简评优秀习作。实践证明, 这样的评改过程, 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积极参与, 兴趣很高, 效果很好。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仅只是评改, 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别人的作文学会反观自己的作文, 找出差距与不足, 学会了从读者的角度来评价作文的优劣, 领悟到不同类型作文应用不用的写作方式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实践证明, 只有让学生体验评价, 才能真实地评价自己, 找出自己的不足, 从而积极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2. 典型引路

教师将各小组选出的优秀作文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课外进行学习并能试着修改。然后, 教师选择一篇优秀习作在课堂上进行评议, 给学生作示范。在评议中, 教师既要肯定这篇习作的优点, 又要指出习作中的不足之处, 并指出修改的方法。接着, 由前后四人共同修改一篇中等的习作, 教师进行巡视, 并不时启发学生大胆评议, 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时而窃窃私语, 时而搔头凝思, 时而又进行热烈议论, 积极性很高。我深深认识到这一做法对扭转学生评改作文的被动局面是非常有效的。四人点评议论后, 在全班展开交流, 为下一步互相评点奠定坚实基础。

3. 互相评点

由同桌两个学生互换作文本, 利用课余时间互相点评 (包括书写、标点、题目、开头、过渡、结构、选材、中心、首尾呼应, 习作线索等) , 用铅笔在作文本上做记号, 供作者在自我修改时参考。学生只有认真阅读作文后才能互评作文, 才能认真研究别人的习作, 从而在学习评价作文中进行交流、学习和思考,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阅读点评时不断领会、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 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短处, 达到取长补短之功效。同时“互相点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逐步养成虚心学习、善听意见的好学风。

4. 自我修改

要求学生善于抓住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自觉地进行多次修改。一改错别字和标点, 二改条理不清、语句不通, 三改习作结构, 四改首尾呼应及过渡, 五改选材和立意。评改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这是作文教学的归宿。“分组自评”、“典型引路”, “互相评点”大都属于外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把重锤敲打在“学生自我修改”这一鼓心上。当一篇习作完成后, 通过教师略阅, 评讲优秀习作, 提出修改方法, 学生在“互相评点”的基础上, 针对原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 完成二次作文。对其中特优和特差的习作, 可再经教师批阅, 肯定修改得好的部分, 指出存在的问题, 可让学生按原题写三次作文, 直到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止。经过多次修改、写作, 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大有长进。

总之, 传统作文批改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收效甚微。要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搞活作文评改是关键, 而要“搞活”就得让学生“互动”起来, 使“主角”定位, 实现“教师”、“学生”的互相转化。实践证明, “一作多改”的作文教学法定能让你品尝到作文教学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郭茹.作文批改应该改变策略, 发挥实效[J].教书育人, 2011 (22) .

[2]周国栋.小学作文批改点滴谈[J].陕西教育 (行政版) , 2010 (Z1) .

作文批改作文教学 篇2

一般认为,作文批改的功能主要有两种:一是评判功能,即对学生的习作提出评价性意见(包括给出分数和等级);二是导向功能,即通过批改,使学生明了今后作文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但笔者认为,作文批改还有另一种功能,即教育性功能。作文批改的教育性功能是指教师通过批改学生习作,有目的地对学生的观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施加影响,使学生向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有一个材料介绍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学生在一篇《过年》的习作中写道:我到乡下的爷爷家过春节,许多人家贴了“恭喜发财”的对联,我贴对联的时候,把“财”字横过来贴,别人问我为什么,我说发财要发横财。教师批改时看了这篇习作,便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个问题。后来,这个学生又以《收获》为题,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他说:当时我对别人说的“发财”要发横财这句话的意思也不是很懂,只觉得挺新鲜,就跟着说了,听了老师的分析,我才弄清楚这句话是不健康的。必须靠劳动致富,离开了劳动创造,不仅横财不能发,而且意外之财也不能发。这是一个典型的通过作文批改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恰当发挥作文批改教育性功能的例子。

为什么说作文批改具有教育性功能呢?首先,我们知道,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宗旨,它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教育的本质决定的。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而且和其他学科或语文学科其他教学内容相比,作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批改对此责无旁贷。

其次,普通学校教学的对象是广大的青少年。青少年时期既是长身体的时期,又是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思想的可塑性很强。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接受健康、有益的东西,形成正确的、良好的人生观。学校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结合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必须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作文批改同样为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用武之地。

再次,作文批改本身也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对写入作文中的人或事,必然有自己的看法;学生自己的信念、感情、是非观念也会通过自己的习作流露出来。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无动于衷,不置可否,而单纯地在语言文字上圈圈点点。作文批改既要看到形式,更要注重内容;既要批改文字,又要批改思想。对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予以肯定,对消极、不健康的思想情感予以拨正、疏导。只要这样,才算正确地领会了作文批改的要旨,才能很好地完成批改的任务。由上所述,我们便会清楚地看到,结合批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教师要积极自觉地加以实践,真正发挥作文批改的教育性功能。

作文批改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作文批改;艺术;语文作文教学

传统的作文批语无非就是:文中错别字较多,以后注意少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没有条理;中心不明确;本文像记流水账,没有新意;抄袭之作;注意语句的加工、润色。這些落入俗套的批语,不仅对学生的作文没有指导意义,而且让原本就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更失去对写作的兴趣。教师的批语要建立在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上,是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的欣赏,是在与孩子共同感受生活,是心灵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恰到好处的批语才会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充分肯定,使他们产生喜悦、自豪之情,更加努力写作,从而促进师生交往,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本文对作文评语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写好作文评语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作文批语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文批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文字形式,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回应。从学生的作文心理看,学生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师对作文情况的反馈,以从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找到自我和学业的成就感,所以,教师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每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心理,关切着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写好作文批语,对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毅力信心,端正学生人生态度,完善学生人格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牢牢掌握作文批改的艺术,从而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学。

二、如何写好作文批语

写作文评语是作文批改的重要手段。好的作文评语,不仅能使学生认识自己习作的优缺点,还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然而,目前在教师写的评语中,有的是千篇一律的套话,如“内容欠突出”;有的是拔高对作文的要求,如“选材不新颖”“立意不深刻”;有的却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一窍不通”、“废话太多”等等。凡此种种,都会严重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写评语呢?我的体会是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指教师在评改时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针对性强。不要求其全面,而要能给学生指明方向,使他们能有所领悟和收获。具体说:

(1)评语要能体现本次训练的重点。一篇评语,可以从大处落笔,如文章的中心、内容、思想感情、条理、选词用语等,但着眼点要放在对写作意图的体现上。因为每篇习作训练,都是有目的的。或是训练写人的,或是训练写事的,或是训练写景状物的。即使都是写人的,但每篇习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批改时要注意将既定的写作意图作为点评的焦点,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作文的实际,切准要害,给予适当的指正,或相应的评价。

(2)评语要注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如对自信心差的学生,要多用鼓励性评语;对自信心强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严格的要求,使其既得到鼓励,又不自我陶醉。

(二)确切性

所谓确切性,就是指教师的评语能依据《大纲》要求,用贴近学生语言的传神之笔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作文。如“你能在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写出不平凡,可见你对生活观察得细致、深刻”;“一字传神,反映了人物的个性特点”。等等。从而让学生一看见评语,就能明白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以致在今后的写作中继续发扬。教师的评语本身也要十分讲究,既要合乎语法规范和逻辑要求,又要十分明白,表达准确。

(三)批语要有鼓励性和趣味性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私塾老先生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有三篇不同寻常的作文卷,他分别给他们加上评语。第一篇写了标题后,只写了一个“夫”字就没了,他评曰:“大有作文之势!”第二篇仅有标题,连“夫”字也没有,他评曰:“引而不发,妙也!”第三篇干脆白卷,连标题都没有写,他还是给他加上一个评语:“清白可喜。”这当然是个笑语,带着某些讽刺意味,但笑过之后,逆向思考一下,我认为它还颇有一些启示意义,那就是写作文批语时注重掌握鼓励的学问。教师的眼睛不能专找学生的不足,还应发现优点给予鼓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作文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但可能是教师鼓励出来的。人常说,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一种鼓励的艺术,写作文评语也是如此。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评语中贯彻鼓励性原则,敢于鼓励,善于鼓励。教师批改作文不是法官判案,不必那么拘泥,可坚持鼓励优点但不纵容缺点的做法。茅盾上小学时,老师在他的《宋大祖杯酒释兵论》的文末,写下这样的批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在《秦始皇汉高祖隋文帝论》的文末,该老师的评语更为精彩:“目光如炬,笔锐似剑,洋洋千言,宛若水银泄地,无孔不入……”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可以想象少年的茅盾该是如何受其感发和激励。

我国教育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意看,也就起不了指导作用。一句风趣、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哪怕是批评,学生也乐于接受,成为师生的粘合剂——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不令人不深思”的效果。苏联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我们的评语中为什么就不可以放点“盐”呢?有个学生在作文中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一逗到底,我就在其作文后这样评道:“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小主人,你怎么忽视了我们在文字中应有的位置?”当然,运用趣味性评语要注意适度。因为有些风趣、幽默的语言本身含有讽刺性,搞不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四)启发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自觉性虽然较低,而和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易受暗示在他们身上却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教师在作文评语中,可用商量探讨的口吻,循序渐进地提出思考性问题,提示学生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就会在学生心目中产生畏惧或者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就能获得一种思索的冲动,产生再创造的欲望。

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文而异,从而写出准确生动、恰如其分的作文评语。巧妙地运用评语激励学生或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赞扬,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赞许和鼓励,会增强学生努力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会更大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给他们创设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消除了作文难的心理障碍,学生就乐写、善写,逐步写出较为成功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肖招香.写好作文评语要讲究技巧.江西教育,2009年第33期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批改教学 篇4

一、作文评改准备阶段,包括两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创作

环节一:教师指导,训练“眼高”。学生学习修改作文,前提是要“眼高”,老师要做的一是阅读指导,二是写前指导。教师平时的阅读指导,可带领学生精读课文,还可每周印发课外名家作品,如鲁迅、沈从文、余秋雨等,还可介绍哲学入门,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柏拉图对话集》、托马斯?内格尔《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等,还可收集时事热点,关注评说栏目。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学生能具备较为全面的欣赏眼光,慢慢改变普遍存在的专注自己的小圈子而忽视大社会的狭隘,亲近历史名人而疏远现实热点的偏颇,喜欢人云亦云或故作惊人之语的习惯,就事论事或隔靴搔痒的现象,缺少典雅或精彩的书面表达的弊病。

每次作文写前指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学法指导”。指导课的课型多种多样,主要有:仿写改写指导课,观察体验指导课、创设情景指导课、构思指导课等。要求必须具体明确,这样学生的目标才明确,才能快速地直奔目标而去。

环节二:学生创作,自我修改。学生创作是由学生个体独立承担实践任务的过程。要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就要让学生解决好写什么,怎么写,写完后如何让作文升格等问题,学生的写作水平,正是在这不断的修改和加工过程中提高的。叶老曾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学生自改时,老师应提出明确要求,提供修改意见。

二、作文评改的实施阶段,包括两个环节:示范评改→互评互改

环节三:示范评改,指导引路。学生水平有限,即使觉察到自己的作文有不妥,但却看不出问题所在。因此,这种互评互改活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首先教师应把学生作文全部浏览一遍,根据本次作文的目的及要求,从中选出二篇有代表性的习作(最好是水平高低各一篇)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学生当众批改。教给学生批改符号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参照“高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接着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评改,让学生学会写眉批、旁批和总批。具体的可让学生先掌握“十看十查”:一看思想,查观点;二看题目,查中心;三看选材,查内容;四看剪裁,查详略;五看组织,查结构;六看表达,查语言;七看衔接,查过渡;八看前后,查照应;九看文面,查书写;十看句意,查标点。教给方法这一环节很重要,要进行多次,在学生真正掌握评改方法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互评互改工作。

环节四:互评互改,分组合作。互评互改是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践叶圣陶先生说的“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在上一环节学生真正掌握了批改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以分组合作为单位,由组长召集,轮流评议批改小组成员习作。“分组”是借鉴西方李威特等人发现的“小团体沟通模式”提出的,“合作”是从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角度提出的。“分组合作”这种方式最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具有整体性成效,能面向全体,小组合作范围小,合作气氛也会浓厚,让他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真切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具体做法是:班级成立若干合作小组,每组6人,选一个成绩好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召集工作。分组时,充分考虑“组内异质(好中差结合),组间同质”原则,培优补差,提高竞争力和竞争兴趣,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动探究,读读议议。小组内的每个同学先朗读自己的习作,对每个同学的习作大家都必须谈谈自己的看法,既要谈好的方面,更要指出写得不好的地方。这是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评改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摒弃自卑感。

第二步,互改作文,炼就“火眼金睛”。由一个同学批改本组另一位同学的作文,按上一环节教师示范批改中教给的“十看十查”的方法,用红笔圈点勾画,画出好的词句,标出错别字,尽职尽责地写旁批、眉批,写最后的批语。这一步骤看似难度很大,但因有教师的示范评改和前一步骤沟通交流,学生一般能批得中肯,评得到位,改得合理,顺利完成训练目标。通过互改培养批改者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写评语锻炼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他们的评语多是肯定,不足之处也多以建议的形式提出。他们在帮教师进行鼓励教育,正是他们的鼓励,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看到自己作文中的亮点,会在下次作文中扬长避短。这一步骤是学生运用所学,进行知识迁移训练的重要阶段,是我们进行作文批改创新的主体部分。

第三步,展示批改,精益求精。批改后的作文各归其主,每个同学都急于看到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他们认真地查看批改过的地方,仔细品味同学写的评语,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第二次的自我修改。对有疑义的地方进行沟通,争论,也可请老师来裁决。这种思维的涌动,比起原来老师评改完发下来后的死水微澜,是多大的改变!

三、作文评改后的激励阶段。包括两个环节:佳作推荐→激励评价

环节五:佳作推荐,师生评议。经过小组合议,每个小组选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评议。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对于作文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要适当情感倾斜,多发现他们写作及修改中的点滴进步。对于被推荐出来的优秀习作,请作者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作品,大家欣赏。朗读者有成就感,聆听者则受到美文的洗礼和启示,又向好的作文迈进了一步。

环节六:激励评价,力争更优。每次确定6-8篇质量最好的习作给予全班印刷分发,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非常重要的是让学生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学的优秀作品更让人倍感亲切。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在欣赏他人文章时,能较全面地说出优劣,相应地评出等级,能用辩证眼光看问题,思维更加周密,鉴赏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同时还形成有趣的竞争,促使同学们更努力,全面调动了写作的热情,使作文教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种模式确立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了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意识,学生们增强了写作兴趣,树立了写作信心,培养了评改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拓宽了阅读面,同时还由封闭走向开放,培养了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作文批改讲评一体化教学实践 篇5

作文批改讲评一体化教学实践

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

朱贵镇(222300)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把所想的东西用嘴用笔表达出来。教师的讲课就不是一篇篇的课文了,而应当着眼于教会学生看书写文章。”教学大纲和新课标也同样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写作的价值和重要性无人不予认可。学生们更是搜索枯肠勉力为文,然而学生不是作家,写出的习作毕竟不是不刊之文,这些习作需要精心批阅和科学讲评,学生们本就不高的写作积极性也亟待保护和激励。于是如何上好作文批改讲评课就成了语文教师不得不研究的课题。遗憾的是,对于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文章、研究课型笔者确实听了看了许多许多,却极少听看过有关作文讲评的文章和观摩课,而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又确实非常渴望有这样成功的范式以供研磨学习,思虑再三,笔者决心将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诉诸文字惴惴拿出,以期指斥。

一、准备阶段

1、依据写作水平分组

为了能客观实在地将优秀作文和问题作文筛选出来,也为了便于操作提高效率,教师在经过精心批阅几次作文之后将班级同学的作文水平大致分列出来,然后依据水平相当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评价小组,以便顺畅地开展学习活动。

2、批改内容和步骤细化指导

有无文前提纲、字数是否达标)(2)标题是否醒目、简练,有新意。

(3)有无错别字,有多少错别字。一本作文第一人批阅后其他人再批三批如果依然发现有错别字,前面批阅的同学必须作出文字说明,这样做既能提高批阅质量,又能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1)为文态度是否认真端正(书写认真与否、卷面整洁与否、(4)有无病句,有多少病句。此处做法同(2)。

(5)语言是否通顺、是否生动精彩。(使用了多少个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使用了多少成语;是否引经据典;多少个(种)修辞手法;多少处细节)

(6)结构形式是否匀称、是否只有三个自然节。(当然不是不允许只用三个自然节的形式,关键是看条理是否清楚)(7)内部结构是否紧密、有否过渡的词、句、段;开头结尾是否照应。

(8)表达方式是否单一不合文体特征。(主要针对只会使用“记叙”作文的现象)

(9)材料是否典型、是否符合生活真实。(10)中心是否明确突出。

3、提出批阅要求和格式

文,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

(2)评语可有旁批、夹批,必有总批。必须写上批阅者的姓名,培养责任心。

(3)总批必须有“优点”“不足”两个方面,以“不足”为主,避免浮评浅议,不关痛痒,培养分析鉴赏能力。

二、批阅阶段

1、教师批阅

每次作文,教师必须先行批阅,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学生自批互批评价的准确性公允性。但是,为了避免学生在看到教师的评价后心有成见,我把给每位同学的作文评价写在大小不一的便条上,等学生自批、互批、组批结束后再分发给学生分别粘贴在各自作文的结束处,让学生对照教师的评价思考自己对他人的评价有哪些独到处和不到处,长期下来,学生的批阅鉴赏能力便会有大长进。

2、自我批阅

不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出来的写作过程:形成概念——(1)每人必须批改同组作文至少2---3篇,阅读同组所有作

酝酿成文——修改提高;还是前苏联的:写前阶段——写作阶段——重写阶段(包括修改、编辑、校阅);抑或是中国的:准备阶段——行文阶段——完善阶段(修改润色),无一例外地都将“修改”列入其中,可见修改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正是基于此识,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在正式誊抄前必须认真修改外(这一关由各组组长把关,看其誊抄前的草稿有无修改的痕迹,汇总后交给我),在批阅阶段还得进行自我修改,希望通过这最后一次修改让文章再上一个层面,因为这次批阅已经离成文有一周时间,恰好符合作文修改的“搁置”理论。这对于提高作文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3、组内互相批阅和评价

相互批阅评价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探究的过程。批阅首先要“读”,而“读”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它要通过阅读、比对、筛选、综合形成主体需要的“接受信息”。学生在批阅时结合教师提出的批阅细则对文章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然后形成言语评价形式。这一系列的学习行为在培养学生语感、发展思维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4、组内评出优秀文和问题文

每组内均有一位组长和执笔。组长负责协调,执笔负责记录、归纳组内形成的评价言语。先由各人推荐出认为优秀或有问题的文章,然后大家共读同评,最终推出本组最优秀或最有问题的文章,等到讲评交流时以供在班内交流。

新课标提出中学生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课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而组内互批互评对学生的眼、脑、口、手的调动训练无疑是对这一理念的积极有效地实践。

三、交流阶段

交流是人们获取大量信息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交流的过程是接受信息和发表信息交互进行的复杂过程,它能够极为有力地“培养他们

(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上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叶圣陶语)。它们和读写同等重要。因此,这一环节在作文讲评课中不可或缺。

(1)先由组内代表或作者将优秀文和问题文认真朗读一遍。(2)然后朗读各位评价者的评语和组评。

(3)接着由其他组同学在听读以后(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听记精彩词句及不足之处,以备发言交流)对该文进行评价质疑。(4)接下来由作者当场释疑,诠释写作构想,读者与作者现场争鸣,掀起高潮,此时教师要相机引导点评,使交流趋于规范化。(5)评价作文等第。评出优点和缺点,讨论给出等第,教师全面掌控,确保不误佳作美文。

值得注意的是,同学们在推选作文时往往“报喜不报忧”,只言美文,不提劣作。因此,为了确保讲评的全面性,更为了充分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批改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赏优还是评劣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共同进步,评劣时言文不及人,先扬其长,再点不足。让问题文章的作者获得充分的自我肯定,激励其文不惊人决不休的写作激情。

四、反刍阶段

交流过程中,学生们的情绪是积极的、激动的,甚至是亢奋的。言之所及往往感性太盛,理性不足,以偏概全,有失偏颇。让情绪的浪潮趋于平静是很有必要的。此时,将教师的评语及时分发下去,让各组各人对照教师评语仔细认真地将自己批改的作文和本人的作文读一读,咀嚼回味之前的评议,删不足,留独到,在反刍的过程中将鉴赏能力内化,以切实提高欣赏感悟和评价的能力。

浅谈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与批改方法 篇6

一、 制定清晰的英语作文教学计划并付诸实施

平时我们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但实际上经过一个月或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会发现其实写的训练可能是相对落后的。所以,有计划就不会盲目,并且要坚持实施。我认为每周或者至少每两周应有一次专门的作文训练并且认真批改。训练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课堂限时训练,即写即改,也可课后训练。训练的内容也要多种多样,特别是贴近中学生生活和反映当前时事热点的内容。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简单实用的应用文如书信、电子邮件等都要加强训练。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单词造句、翻译句子、一句多译、句型转换等练习,这些练习也有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另外,我们也可多举行英语作文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 改进批改与讲评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我认为可尝试以下方法:

1. 摘录好词佳句,实施激励性评价

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我们可能会很认真地把学生的错误全都用红笔圈出来,红圈越多分数越少。当学生拿到作文本看到满纸的红圈时,必然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害怕写作文。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赏识的需要。因此我们要转变思维方式,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寻找好词佳句并用红笔标示出来,然后记录下来并注明作者,可展示在教室后的黑板上。通过展示使那些写出好词佳句的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在以后写作中积极尝试创新,也能使其他学生从中借鉴,取长补短。

一位美国学者说过:“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我们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不应只给出对错判定和相关分数,还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每次作文的具体情况在学生的习作后面写上一句或一段评语。教师不应吝啬我们的赞美言辞,在作文批改中要实施激励性评价,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 课堂上即写即改,及时反馈

课堂上即写即改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作文训练和评改中受到启迪、思维得到锻炼,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具体操作如下:

(1) 课堂上限时完成作文

平时我们要多安排堂上作文,要求全班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我们可以挑选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写例文。一般选择中层或偏下的学生,因为他们在班里占了比较大的比例,那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有代表性。

(2) 例文修改

在学生写完作文后,我们可指导学生对黑板上的两篇例文进行评改。我们可引导学生从单词拼写、短语搭配、语法运用、内容涵盖、过渡自然以及书写规范等方面来评价修改例文。

通过堂上修改使学生对作文考试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堂上修改作文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发掘文章中的闪光点并适当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否则可能会挫伤这个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且让其他学生怕到黑板上写例文从而产生消极的影响。

(3) 自我修改作文

通过例文评改学生基本上了解如何去修改和评价作文,这时我们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在这期间可通过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并给予一些帮助。这样的自评方式比教师的课后批改效果更明显。教师也能尽快得到反馈信息,加快作文评改的周期性,提高作文评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摘录典型错误,小组合作修改

在批改作文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一些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如时态错误、句型搭配不当、词语运用有误等。如果都一一修改将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可以摘录其典型错误,在讲评课前将病句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修改,讨论结束各小组由一名学生总结他们的修改意见。小组合作修改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修改当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又为学生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营造了氛围。

4. 辅导式面批

叶圣陶先生指出:“给学生改作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批。”面批不仅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所以我们应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当然,面批应兼顾全体,每次有计划地当面批改一部分学生,争取让所有学生都有面批的机会。

总之,作文教学与批改是一件十分繁重的工作。我们只有树立积极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实施有效的教学和批改策略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学好英语的效果。

初一年级作文教学及批改的探讨 篇7

一、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 授之以渔

说是写的基础, 所谓“口随心走, 笔随口走”。因此, 可以采用每周一话题的口头作文形式。先给学生一个热门话题, 讲解一下围绕话题作文的具体要求, 让学生列出提纲, 给一周的时间准备, 每周定一节课的时间请同学做记录补充, 修改后做口头评讲。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学生的说写能力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生仿照、临写作文

初一学生练写作文可以像练习书法那样从仿照、临写入手, 可以选择教科书中的范文做样本, 先给学生讲解、分析范文在选材、层次、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让学生按照样本的篇章结构仿写。然后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 出一个与范文类似的题目, 让学生自己写, 与范文比较, 帮助学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 再给学生命题作文, 提出具体要求, 教给学生设计篇章、选材要领, 要求其独立完成。

三、结合实际命题或半命题作文

对初一的学生来说, 拟定合适的作文题目很重要。应尽力选择学生熟悉的人或事命题, 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扩大选材的角度, 能够让学生从“我”入手, 抒发内心的渴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作文中, 教师的批改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

初一的学生能写成一篇作文也是不容易的事, 在他们看来, 努力写出了, 已经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 送给老师批改, 指望有所肯定和指导, 以便从中吸取力量和启示。因此, 教师在批改中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信心, 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 实事求是地采取积极赞赏的态度, 不能消极地压抑, 虚假地“拔高”, 把学生“看扁”的僵化态度更不可取。

作文批改作文教学 篇8

一、把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线语文教师非常清楚批改一次作文 (全批全改) 至少需要一个星期, 甚至更长时间。然而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将自己精心写好的文章交给老师时内心是多么希望能最快时间知道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但这种愿望在传统作文批改中是很难实现的。因而随着时间的流逝, 学生的这种热切希望逐渐减弱, 然后消失。这既是学生的悲哀, 又是教师的悲哀。要解决这一问题, 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把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对此,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互批互改。我的做法是小组互批互改, 要求学生批改后写上评语, 评语内容至少涉及三个方面 (如布局、选材、中心、情感等) , 100字左右并签名以示负责。当然, 小组成员一般是固定的, 人数主要在4~6人之间, 至于写评语的任务, 则是轮流写, 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评改作文的锻炼机会 (每个小组一般要批改2~3篇) , 从而间接得到一些写作经验。然后教师及时针对学生的批改情况进行适当点评, 最后把作文发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再批一遍, 吸取同学的意见, 再次思考这篇作文的构思写法。当然, 学生互改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每次作文, 毕竟学生的批改认知水平有限, 但是一学期中能让学生互改两三次, 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很好锻炼。因为学生通过给别人批改作文吸取经验, 而且给人家写评语实际上是对自己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的一次检验, 从而明白自己应如何写作。

二、写个性化的批语

评语从某种角度来说, 不单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的评价, 还是对学生写作的再次指导。在传统批改方式中, 囿于时间精力, 许多教师包括我在写评语时, 大都只是简单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及不足, 诸如“中心突出, 选材较好、表达流畅”或“选材不当, 表述不清”等。结果学生不愿看, 也不爱看, 老师不爱写, 这样何来指导呢? 我觉得老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 首要任务是发现文章的闪光点, 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 并满怀爱心地注视他们的成长, 在承认每个学生价值的前提下, 通过尊重、关心、激励, 唤醒学生的智慧潜能, 让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 并能在各自的写作基础上得到个性张扬。

1.丰富评语的内容

作文批改应该是课堂师生交流的延续, 教师应看到每一篇作文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 每篇作文都是一本耐读的“书”, 以宽容的心态理解学生、体谅学生, 感受学生整洁的书写, 揣摩学生奇特的思维过程或方法, 体会学生跃动的心灵, 领略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 作文评语其实可以是多方面的, 并不一定囿于写作方式的指导。我曾批改过这样一篇作文, 内容是他想对爸爸说的话。若从写作水平来说, 这不是一篇成功的作文, 但是我发现这篇作文的作者在他那并不精彩甚至并不很流畅的文字中写出他内心的真实情感。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某某, 针对你这篇作文, 若从写作水平来看它不是一篇精彩的作文, 但是老师却很高兴从你的文字中看到了你真挚的心。你用你并不成熟的文笔写出了你对爸爸最真实的情感, 这让老师非常感动, 我有理由相信在今后写作中你能写出比这篇更好的作文, 因为真挚的情感是优秀作文的灵魂。加油吧, 你能行的! ”自从这篇作文发还给这学生后, 我发现他在写作上多了许多信心, 写作水平自然得到了提高。这也让我从内心感到一种喜悦与成功之感, 让我在不自觉中享受到的乐趣, 进入“你是快乐的, 我也是幸福的”美妙批改境界。这种变化都源于批语内容的改变, 我喜欢这种以评语为媒介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方式。

2.改变批评方式

教师的作文评语中常出现一些诸如“表达不当、语句不出彩、中心不明确”等既生硬又笼统的批评句子, 老师在要求学生写作注意修饰语言的同时, 是不是也应修饰自己的评语。尝试学会换位思考, 珍视他们的劳动果实, 尊重他们的辛苦付出, 以宽容的心态理解学生、体谅学生, 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现在一直尝试这样做, 效果不错。如我曾在一位题材不是很切题的学生作文中这样评价他:“某某, 你的这篇习作写得很认真, 老师很高兴。但是我有一个想法想和你一起交流一下, 就是我觉得这篇命题作文 (《十六岁, 我多了一份执著》) 的题眼应是“执著”, 可是我觉得你的题材角度却是“无奈”, 其实你完全可从另一角度叙述, 如……这样是不是更好呢? ”这样在指出其作文中的不足的同时, 也指出其他一些写作方法且易于学生接受。在这种批改方法的尝试中, 我坚持在评语中尽可能以朋友之心与学生交流, 尽可能使自己的评语让学生喜欢并接受, 从而有所收获, 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作文批改作文教学 篇9

有的学校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要做到“精批细改”, 眉批、中批、尾批等一应俱全, 学生每每看到自己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文章就再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了, 更不要说去认认真真的研究老师的修改评语。这样没有学习的兴趣, 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 怎么能让学生取得进步呢?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老师可以通过书面的或口头的, 分不同等级的或评语表达的, 还可以综合各种形式进行评价。通过多样化的、宽松的评价方式, 可以让老师和学生都从作文批改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在笔者看来, 批改从一种俯视的角度, 来看待学生的不足之处, 处处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 这对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不利的。在作文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对话, 用一种共同学习的态度去探讨, 用发现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 然后在此基础上, 给学生提出带有建议的、商量的和比较的评价结果。通过这样的形式, 可以有效地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热爱, 提高写作能力。

二、作文批改交流的形式探究

1. 当面交流

学生将作业交给老师时, 都希望老师可以立刻给他做出评价。如果不及时批阅, 过了十天半个月, 学生写作的激情不再, 甚至忘记自己写的是什么, 老师也忘记了自己对习作的要求, 自然也就错失了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想法的最佳时机。笔者的做法是学生的作文随时交随时改, 及时听取学生的想法,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调整顺序、斟酌词句等。这样既能准确把握学生作文的思想, 又可以增加师生的情感。例如, 一位学生写《我眼中的同学》, 文中说这位同学每次没有带文具都很有礼貌的向他借。笔者以为他要写他的同学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大笔一挥, 刚想修改, 心又一动, 把他叫过来询问, 原来他并不是要写同学的有礼貌而是说这个同学总不爱带文具, 每次都爱找别人借不好。笔者当着他的面一起修改, 教他如何把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他高高兴兴地去修改。他并不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孩子, 待人也羞涩, 可那以后他见了笔者总是很有礼貌地打招呼, 对写作的兴趣明显增强。所以, 教师不能以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板着面孔批阅学生的文章, 要弯下腰来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思想, 让他们的习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文字交流

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让我们不能和学生当面交流, 那么教师可以用文字交流, 这种交流和批改不同, 它不是苛刻的要求、居高临下的指导, 有的只是师生之间的对话, 对词语的斟酌、对句子的分析, 对内容的探讨等等。学生会感到教师很尊重自己, 会有一种成就感, 从而树立信心, 激发情感。如在写《二十年后的相聚》时, 有一个学生写自己从一个穷小子努力奋斗成为千万富豪, 在同学相聚时表现出成功的得意。文章的文笔不错, 叙述也是一波三折, 很吸引人, 可是让人感到他的成功就表现在赚到了钱。笔者在作文后写道:“细腻的描写如行云流水, 丰富的想象让故事一波三折。老师相信二十年后的你一定会像文中所写的一样有出息。成功的标准有很多, 如果能用你赚来的钱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你赢得的不仅是羡慕, 还有尊敬”。看了笔者的批改, 学生可以很快明白笔者的意思, 修改为“他”成为一名志愿者, 捐资学校, 成为同学聚会中的明星。笔者让他在班上朗读自己的文章时,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那一刻, 他自己就好像是那个二十年后的他, 在享受成功的喜悦。

3. 心灵交流

文章不是无情物。即使是小学生的作文, 那也是他们用他们的眼所看、用他们的心所想。尽管有时幼稚、不成熟, 但却有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教师必须用真心去感受, 用童心去理解, 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 从他们的角度去分析, 这才能破译学生心灵的密码, 参观到他的小小世界。在写《我的好朋友》的作文时, 小莹自己真心对待她的朋友, 可是她的朋友并不把她当朋友, 多次戏弄她, 不开心或者有需要时才想到她, 让她十分难过。难怪最近她萎靡不振, 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呢。笔者批改道:对待不真诚的人, 不是恨她, 也不是拆穿她, 而是远离她, 从心底远离她。乞求来的友谊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友谊。小莹回复笔者:谢谢老师, 并画了一个笑脸。看到这个笑脸, 似乎可以看到小莹又像以前一样开心快乐的样子。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周记, 讲自己的妈妈不顾自己的喜好与能力, 盲目培优, 一味攀比。有一次考试因不如别人, 妈妈竟当着同学的面打了她一个耳光, 让她无比伤心。笔者给她的批语是:鱼说, 我的眼泪流在水里, 所以你看不见。水说, 我知道你在流泪, 因为你在我心里。但愿你是鱼, 我是水。后来, 那个学生用铅笔在后面写了一个“好”加了一个感叹号, 写了一个“妙”加了三个感叹号。

三、结语

总而言之, 教师对待学生的作文, 要多些尊重, 多些理解, 应摒弃以往不易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多采用多样化的, 宽松的评价手段, 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 要“蹲下来”看学生的作品, 多加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 使他们勇于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 真情流露, 这样才会引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才会引导他们多写、乐写和善写。

摘要:提起作文批改, 每个老师都觉得头疼不已, “费时费力不讨好”是师生共同的评价。因此, 笔者建议应该将“批改”作文的评估方式改革为“交流”的方式。

如何批改作文 篇10

批改任何一类学生的作文, 教师的眼睛不能专找学生的不足, 而应该发现优点并给予鼓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好作文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 但可能是教师鼓励出来的。人常说, 教育的艺术, 说到底是一种鼓励的艺术, 写好作文评语也是如此。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评语中贯彻鼓励性原则, 敢于鼓励, 善于鼓励。这样, 学生才会受到鼓励而信心倍增, 有了信心, 作文水平必会逐步提高。因此, 我在评语中常常这样写道:“你的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情, 让人感动!”“人物描写生动、逼真、传神, 真是妙笔生花呀!”“你的作文起始堪称龙头、凤尾, 真是一个妙哇!”“文章写得让人百读不厌, 你可以和大作家比美了!”……

相信, 学生能从这些评语上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 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 一定会引发更强烈的作文兴趣。

我们要求学生作文:“一个字占一格, 一个标点占一个字的位置。”可有的老师的批语书写潦草, 更没有标点符号, 常常“一逗到底”, 甚至有丢字、错字现象。作文的批改过程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过程。教师应利用作文评语的书写, 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书写习惯, 为培养学生鲜明、生动、简洁的文风打好基础。

如果说作文的总体评语是学生最为关注的, 它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那么旁批和眉批则更直截了当地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目标和方向, 更有针对性。如:“加上心理描写就更好了。”“这里是否用第一人称更好。”“这个词用得妙。”“这一段应详写, 以突出人物特点。”

浅议自我批改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1

吕叔湘先生说:“作文教学一向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教师批改下工夫很大,学生不看,等于白花力气,应改变方式。”刘国正先生说:“在作文中,一向是学生作文,老师批改。这种方式好似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与此同时,还可以提倡学生自改。”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的评改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自我批改作为一种新的作文批改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持久浓厚的兴趣,并提高写作水平。

自我批改其实是自我评价的一种实践,那么何谓自我评价呢?自我评价“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课业学习和身心发展状况,按照自我认同的评价标准,进行观察、诊断、分析和判断,从中找出优点和缺点,以便明确今后努力方向的自我教育活动。”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培养自我批改的意识

当前的教育中,学生普遍缺乏正确地自我评价的能力。张志公先生说:“必要性是兴趣的根源,不觉得需要,怎么会有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向学生进行批改作文的目的教育,让学生理解“好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的道理。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专注于修改文章,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到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从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到曹雪芹“批阅五载,增删十次”,无不说明修改的重要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地养成自我批改的意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宣传自我批改的益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向学生宣传自我批改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自我批改对自身作文提高有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对自我批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头脑中产生自我批改的意识,有了意识才会去行动,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二)提供自我批改的机会

以往的写作批改,尤其是学生作文批改过程,只采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极少让学生自己也参与对个人的写作情况进行评定。这种评价主体单一化的现象已经存在很久了,从而使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被动观念。要想打破学生这种固有的被动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成为对自己进行评价的主体,让他们对自己的日记、周记、学习报告、读后感进行自我评价。当然教师在创设机会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写作,还可以创设一些关于课堂交流、口语交际、阅读的自我评价。在各种各样的自我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师亲身示范自我批改

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用实际行动去感染他们。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意识的培养也是一样,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范例来影响学生。教师对自己所做的自我评价,就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很好的例子。如可以针对自己在课堂上写的下水作文,适时展开自我评价,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分析和检查,找出优点和不足。教师的这种做法,既能够营造出自我批改的氛围,还可以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对自我批改的感性认识,看到自我批改的具体过程以及收到的效果。

二、训练自我批改的技能

对于自我批改,学生最大的阻碍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在平时就要训练学生的一些能力,帮助他们确定自我评价的重点,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从而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帮助学生确立自我批改的重点

学生作文自我批改的内容非常多,可以涉及到素材积累、布局谋篇、修改加工、审题立意等诸多方面。但是每一次自我批改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有所侧重。究竟自我批改应该针对哪一个方面或者是哪几个方面,学生自己还不是很清楚。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我批改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周记、作文中的表现,建议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批改。找到影响他们写作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改进。

(二)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

在学生知道自己该在哪些方面进行自我批改之后,接下来就需要有一个评价标准,让他们在自我批改时有一把合适的尺子。标准是否合适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按照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去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呢?这时候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为学生制定一份合适的、行之有效的评价表成了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

当然除了教师指定的标准之外,学生还应该有自己的标准。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他们的作文水平也不一样,学生确立自我批改的标准非常重要,对自己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该指导他们认识到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的。让学生在自我批改的过程中进行纵向比较:是否比上次进步了,素材是不是丰富了,立意是不是更高远了,布局谋篇的能力是不是提高了等。

三、自我批改的尝试

(一)反复修改作文

学生在写完作文之后要再完善再修改,这可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那么如何修改呢?“写完后要带着审慎的眼光像读其他人的作品一样通读两遍。可以默读,也可以读出声音。”叶圣陶教导我们:修改稿子不仅要看,还要念,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他说,这种方法能养成自己改的能力,是终生受益的。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对自己进行评价。

(二)“后批改”的实践

作文后批改“就是使评价者和被评价对象之间交互作用从而达到写作能力提高的一种作文评价方式。”在作文的后批改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一篇文章可以产生交互作用以及示范作用,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很可能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或者是生活体验不同而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文章的本意,将其肤浅化了或者是深刻化了又或者是理解成另外一种涵义了。学生在老师批改之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补充评价,就能避免教师评价的偏颇之处。通过后批改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有机会交流沟通,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利学生对自己做出适当的积极向上的评价,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持久的兴趣。

综上所述,自我批改是符合新课程关于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理念的。作文的自我批改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浓厚的兴趣,这是最为关键的。当然在具体操作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具体解决,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框架设想而已。

参考文献:

[1]王海萍.让学生唱主角——作文评价对改法简介[J].当代教育科学,2007,(9).

[2]李爱琴.作文评价方式创新实践[J].现代语文,2007,(3).

[3]余文森,郑金州.新课程语文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浅谈作文批改 篇12

第一阶段:老师将中等水平的习作用数字展台展示出来, 将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重点说明后, 引导学生按标准共同修改, 从而培养学生精心修改的能力和习惯。操作过程与方法如下:

(1) 根据作文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 制定作文评分基本参照量表, 规定作文评改的八个方面及其分数权重, 此即为分项。再将上述各个方面划分出3~4等级, 并定出各等级的标准及得分范围。

我认为, 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习作, 掌握评改时应抓住的主要因素。故这是一个基本量表, 其项目的划分及分数权重、等级标准的制定等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与作文训练的重点, 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结合实际需要作适当更改。

(2) 教师把参照量表印发给学生, 分阶段指导学生掌握量表, 学习用量表进行评改习作。同时建立学习小组, 在每次教师指导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印发的习作练习依据量表对其评议、逐项打分。此为掌握量表阶段。

(3) 在正式评改的开始阶段, 教师在学生小组评议前, 一般上一节或半节指导课, 全班评改一篇习作, 以明确该次评改重点与要求, 然后让小组评改各自组员的习作。待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量表, 评改较恰当时, 可放手让学生评改, 教师只要把握住重点与要求, 收样检查即可。如发现较大问题, 则及时对有关小组进行调节、指导。在小组评改时间的要求上, 可灵活机动, 不一定都在课内进行。

(4) 每个学生的习作经小组评议打、分后, 根据小组意见和自己理解修改誊清后交给老师第二次评分。对个别差生, 小组可对其修改稿增加一次评改。

(5) 将上述参照量表贴在作文本的第一页, 并将每篇作文的分项评分记录表贴在每篇作文前面, 每次评改时做好登记。

采用分项分级两次评分的方法的好处是:首先它符合学生想得到好成绩的愿望, 给了每个学生争取成功的机会, 能满足他们在作文中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提高了学生修改的积极性。其次这种评改方法具有目标管理的正效应, 能充分发挥评改的指导调节和导向功能。学生在作文与修改时都有明确具体的标准参照, 明白写的怎样算好, 怎样就不好。通过小组评议打分, 由可参照量表了解自己的习作在哪些方面达到哪一级标准, 在多大距离上偏离了目标。这样可以便于学生自我反省与评价, 增强修改的自觉性。其三, 反馈及时具体, 收益直接, 针对性强, 提高了修改质量。学生完成初稿后, 一般在次日甚至当日就可由小组评议打分, 作者可及时得到具体反馈, 此时他们的写作热情尚未消退, 其思维中还保留着对习作的注意, 作文思路易于延续, 学生乐意修改。

第二阶段:采取学生自荐、同学推荐、教师指名等方式, 让学生公开诵读自己的佳作, 并作出自我评析, 再由其他学生根据量表进行简评提出修改意见、教师总结评改, 然后记下同学和老师的评改, 课后自己再进行修改。这样做的好处是:

(1) 提供竞争场合, 激发竞争意识, 为读促写, 读写结合。以为人人有可能被推荐上讲台, 显示自己本次习作的“成就与甘苦”, 所以就得认真对待, 字斟句酌, 讲究词采文法, 反复修改。即使有不当之处, 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妥之处, 灵活改变, 临时进行口头调节补充, 这就自然地把写、读、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读得精彩还得借助于说, 做些口头补充说明, 这样既培养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又克服了以前当众发言时的紧张感, 使学生品尝到“成就感”。

(2) 公议优劣, 众评泾渭分明, 为说促听, 听说结合。此时, 听者则可静心听之, 然后呈现出“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让思想在这里交汇和碰撞”的活跃场面。同时, 又训练了“听”与“说”的两项基本技能。教师恰当地富有激情地点评, 更会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

上一篇:中国科学社下一篇:忻州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