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骨折(共9篇)
尺骨骨折 篇1
复杂尺骨鹰嘴骨折多由直接暴力作用于肘后侧所致, 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 治疗不当常可导致肘僵硬、畸形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是AO组织推荐的张力带固定技术, 但对于粉碎的骨折, 可导致鹰嘴变短, 疗效不佳。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采用尺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尺骨鹰嘴骨折17 例, 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 例, 男11 例, 女6 例;年龄17~56 岁, 平均34.7 岁。根据Colton分类[1], Ⅱc 14 例, Ⅱd 3 例。新鲜骨折 (受伤2周内) 15 例, 陈旧性骨折2 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采用颈部肌间沟组织麻醉, 取仰卧位, 将前臂置于胸前, 使用后正中入路, 常规游离保护尺神经。在复位过程中, 可先用克氏针髓内固定, 骨折复位后, 将钢板置于尺背侧, 钢板最近端的1~2枚螺钉呈90°垂直方向拧入[2], 可加强内固定物的稳定性, 有明显骨缺损者一期行植骨术。
1.2.2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应用三角巾悬吊, 安放镇痛泵。第2天拔除引流管后, 白天行肘关节被动和主动屈伸活动, 活动后应用三角巾悬吊, 夜晚以石膏托保护。从中立位开始, 每天增加10°, 1周后在健肢的帮助下加大肘关节屈伸运动范围, 每天3~4次, 每次10~15 min, 要避免引起疼痛和拉伤关节。2周后夜晚去除石膏托, 3周后去除三角巾, 加强主动功能锻炼。8~12周后开始力量锻炼 (提重物锻炼) 。
2 结果
术后随访6~32个月, 平均13.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 骨折均达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7~17周, 平均13.6周。按照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3] (即疼痛30分, 运动37分, 正常生活12分, 力量15分, 关节稳定程度6分;95~100分为优, 80~94分为良, 50~79分为可, 小于50分为差) 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本组优9 例, 良4 例, 可3 例, 差1 例;优良率为76%。
3 讨论
3.1 复杂尺骨鹰嘴骨折的特点
复杂尺骨鹰嘴骨折主要包括Colton分类中的Ⅱc、Ⅱd二类。Ⅱc骨折常因直接暴力作用于肘后方所致, 有许多平面的骨折, 包括常见的严重压缩性骨折。Ⅱd类骨折常继发于严重创伤, 如肘后方直接遭受高能量撞击等, 这种骨折在冠状突或接近冠状突部位发生鹰嘴骨折, 通过骨折端和肱桡关节的平面产生不稳定, 使得尺骨远端和桡骨头一起向前脱位[4]。此两种骨折由于骨质损伤严重, 治疗康复过程较为复杂, 一般保守治疗效果差, 因此大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
3.2 复杂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
3.2.1 手术入路的选择
手术入路选择的目的是良好的显露骨折部位, 可进行骨折内固定物置放和固定。由于复杂尺骨鹰嘴骨折粉碎严重, 术前难以通过放射学检查对骨折进行准确的评估, 故推荐使用后正中入路, 常规游离尺神经, 可满足以上两目的。该入路能提供良好的暴露范围, 对于术中未能事先预料的情况存在可扩展性, 尺神经游离后就不存在重要的结构, 安全性好。
3.2.2 内固定物的选择
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是AO组织推荐的张力带固定技术, 复杂尺骨鹰嘴骨折的形态决定了这种骨折不具备张力带固定的三个基本条件:内固定物承受张力、骨骼承受压力、对侧皮质有完整的支撑。用张力带固定可造成鹰嘴的压缩和变短, 使半月切迹与滑车关节对合异常, 影响关节活动, 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故不宜选用[5]。尺骨近端解剖钢板可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对于严重骨缺损的病例, 可方便植骨, 故推荐使用。在复位过程中, 可先用克氏针髓内固定, 有利于恢复骨骼的大致解剖, 为最终钢板固定打下基础;若克氏针作用很强, 可不必拔出, 使其与尺骨近端解剖钢板形成混合固定。
3.3 内固定几点注意事项
a) 重新恢复鹰嘴的纵向对线, 并获得充分的稳定, 以允许早期活动, 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b) 维护一个较大的冠突。复杂尺骨鹰嘴骨折常合并尺骨冠突骨折, 尺骨冠突是尺肱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维护肘关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王友华等[6]认为, 冠突骨折修复重建后的高度应至少达原来高度的1/2以上。c) 尺骨鹰嘴的关节面应解剖复位, 有缺损时应采用松质骨植骨, 以防关节面塌陷和鹰嘴变形。
参考文献
[1]Colton CL.Fractures of the olecranon in adults: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Injury, 1973, 5 (2) :121-129.
[2]Simpson NS, GoodmanLA, Jupiter JB.Conoured LCDC plating of the proximal ulna[J].Injury, 1996, 27 (6) :411-417.
[3]Morrey BF, Chao EY.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the elbow[M]∥Morrey BF.The elbow and its disor-ders.Philadelphia:WB Saunders, 1985:73-91.
[4]Ring D, Jupiter JB.Fractures-dislocation of the el-bow[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98, 80 (4) :566-580.
[5]Hotchkiss RN.Fractures and dislocations of the el-bow[M]∥Rockwood CA, Green DP, Bucholz RW.Fractures in adults.4th ed.New york:Lippincott-Raven, 1996:929-1024.
[6]王友华, 汤锦波, 周学军, 等.尺骨冠突骨折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3) :155-158.
尺骨骨折 篇2
【关键词】桡骨骨折;复位;固定
【中国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05-01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急症最为常见的骨折,同时是其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在治疗时通常只注重桡骨的复位与固定,而对同时并尺骨茎突骨折的复位与固定讨论甚少。回顾2007年5月-2008年4月来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46例桡骨远端骨折并尺骨茎突骨折病例,隨访6月-3年,发现尺骨茎突骨折后复位不良者,愈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腕痛及旋转功能受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12例,女34例,左手16例,右手30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57+-5.5岁。就诊时间:伤后半小时-4天,均有不同程度前臂旋前位,手掌背屈或掌屈着地史,主要表现有腕部肿胀、疼痛,畸形和前臂旋转受限。
1.2 影像资料 : 根据正、侧位X线表现,按olders分类法分为四型,其中II型9例、III型22例、IV型15 例。尺骨茎突移位情况,背侧移位27例,掌侧移位8例,无明显移位9例。下尺桡关节间隙:正位片大于3mm者12例,其中有明显脱位者5例。
1.3 治疗:所有病例均为先行手法牵引3-5min,以解脱嵌插短缩移位,然后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分别用折顶法纠正掌、背移位,捺提法或摇摆法纠正桡尺移位,再仔细触摸骨折部位,夹挤调整下尺桡关节,最后用摸理法舒理肌腱。于前臂中立位下采用短臂石膏托或管型固定于掌屈尺偏位或背伸轻度尺偏位。常规摄片复查,如复位不满意,则予调整或重新整复,直至满意。掌屈尺偏位者2周后更换石膏托时改固定于背伸功能位,以利术后功能恢复。早期均嘱其行未固定关节功能锻炼,2、4、6、12周定期复查摄片至骨折临床愈合。
2 结果
所有病例6周后均获临床愈合,拆除固定进行功能锻炼,6月后按天津人民医院骨科[1]的评定标准,并结合摄片示下尺桡关节及尺骨茎最后位置与腕关节功能关系,综合评定腕关节功能:优18例,良12例,尚10例,不佳6例。
3 讨论
3.1 损伤机制与诊断: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但对其损伤机制的认识目前尚未统一。笔者认为:既然均认为有下尺桡关节脱位的存在,归属于Galeazzi骨折更具现实意义。
3.2 复位:良好解剖复位是骨折治疗成功的基础。Galeazzi骨折理论提出先复位下尺桡关节,再复位桡骨,尺骨复位就很容易。但远端桡骨骨折合并为尺骨茎突骨折是不稳定性骨折,尤其是有嵌插型骨折时,先复位下尺桡关节实际上比较困难。必须先整复桡骨的短缩及移位,才能整复关节。本组46例,在牵引下先纠正短缩移位,后纠正桡骨的背、掌及桡尺偏移位,再整复调节下尺桡关节,最后根据尺骨茎突移位情况于掌屈或背伸,但均尺偏,纠正尺骨茎突骨折。初期均获得满意效果。故而认为此类型骨折按colles骨折整复理论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3.3 固定 : 本组病例均为采用短臂石膏托或管型固定方法,基本上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有部分病例在固定后发生再移位。分析再移位的因素,新安明[2]等指出:由于腕部伸屈肌的收缩可发生再移位,同时由于肱桡肌的作用常可发生再移位,特别是粉碎性骨折。Trumble TE[3]等认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由于局部的稳定性已丧失,加之固定跨越多个关节,固定强度差,而前臂肌肉对桡骨前端始终起着挤压作用,石膏固定不能提供持续对抗前臂肌肉的力量,经常发生再移位。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腕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亦是固定后发生再移位的原因。固定体位:目的主要有掌屈位和背伸功能位说法,但均强调尺偏,克服桡侧移位。本组掌屈位固定则优于背伸位。
3.4 功能恢复:良好的解剖关系是维持手、腕关节及前臂正常功能的基础,任何方法的复位与固定的目的都是要达到或恢复良好的解剖关系。如整复不完全,固定不可靠,则必将影响腕关节的功能。本组46例此型骨折愈合后有明显的腕关节功能障碍和腕痛者16例,而残留移位者则有12例。因此笔者认为:对此类骨折的治疗,应重视尺骨茎骨折及下尺桡关节的复位与固定,尽量避免残留移位的存在,以减少桡关节的失稳,减少桡关节病残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尚天裕,顾云伍.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临床经验集.天津:天津科技技术出版社,1984,190.
[2]新安民.老年不稳定型colles骨折再移位探讨.实用外科学,1989,4,221.
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尺骨冠突骨折患者20 例, 男16例, 女4例;年龄16~64岁, 平均38岁。左侧4例, 右侧16例。致伤原因:跌倒伸直位、肱骨远端撞击冠突所致的间接损伤12例, 交通伤3例, 坠落伤4例, 机器绞轧伤1例。其中伴肘关节后脱位15例, 桡骨头骨折4例。20例患者均于受伤后急诊来院, 并得到确诊。根据王友华等[2]分型方法, Ⅰ型8例, Ⅱ型8例, Ⅲ型3例, Ⅳ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d, 平均4.2d。
1.2 治疗方法
15例患者均于伤后8h内入院, 根据肘关节X线片显示的骨折块大小、移位情况及肘关节稳定情况等, 伴肘关节脱位的骨折, 先整复脱位。其中15例合并有肘关节脱位的患者于当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肿胀明显, 行脱水、消肿治疗。Ⅰ型冠突骨折8例均行长臂石膏后托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 3周后行肘关节功能练习;6例Ⅱ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 试行长臂石膏管型固定肘关节于屈肘100°~110°位, 4周后行肘关节功能练习。余者均手术治疗。
1.3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麻醉, 患者仰卧或侧卧位, 上臂近端扎气压止血带。对于单纯冠状突骨折患者, 取内侧入路;对于合并桡骨头骨折者, 取肘前入路或双切口。注意避免损伤贵要静脉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切开深筋膜, 于尺侧腕屈肌的两头之间进入, 显露尺侧副韧带前束及关节囊。在分离尺侧腕屈肌的两头时, 应从肱骨的稍内侧进行分离, 以保护尺神经。Ⅱ型和Ⅲ型骨折, 根据骨折块的情况, 选用克氏针、空心螺钉、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 同时探查尺侧副韧带前束, 如断裂直接修复缝合;若冠突内侧缘止点处无法缝合, 可将韧带缝合后通过缝线经骨隧道固定于冠突内侧缘。Ⅳ型骨折, 手术摘除所有碎骨块后, 取自体粉碎废弃的桡骨小头重建冠突, 重建后的冠突高度至少达到原冠突高度1/2以上, 必要时可取自体掌长肌腱通过肱骨内髁及重建后冠突内侧缘骨隧道缝合固定, 重建尺侧副韧带前束。尺侧副韧带应使肘关节保持在屈曲45°位进行重建。用3-0单针肌腱缝线缝合, 缝合过程应同一术者操作, 以保证其张力适宜并均匀一致。术后, 对于术中固定可靠者, 术后2~3d即可在医师指导下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固定欠可靠、合并肘关节侧副韧带急性损伤患者, 石膏后托固定4周后去除外固定行康复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
2 结果
本组15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8~31个月, 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6~10周, 平均8.2周。末次随访时根据Morrey等[3]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 12例 (60.0%) , 良 5例 (25.0%) , 可2例 (10.0%) , 差1例 (5.0%) ;优良率为85.0%。本组因例数较少, 难以做统计学处理。术后1例患者于解除外固定后行肘关节功能练习过程中出现正中神经症状, 停止功能练习后症状逐渐消失。3 例患者出现伤口渗血, 经换药后治愈。1例患者出现示、中指麻木, 1例患者出现尺神经支配区感觉麻木, 但均于数日后完全恢复。本组发生肘关节半脱位 1 例 (为Ⅲ型骨折行碎骨块摘除病例) 。无1例发生伤口深部感染、针道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肘关节反复性脱位、异位骨化、关节内游离体及肘关节强直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肘关节的稳定依赖于骨性结构和周围关节囊韧带提供的静力性稳定和周围肌肉提供的动力性稳定, 肱骨小头和桡骨头、尺骨鹰嘴、冠突和肱骨滑车之间的骨性阻挡是维持肘关节前后向稳定的重要因素。1994年Heim[4]首次提出肘关节结构稳定环概念, 将肘关节分为内、外、前、后4个柱, 前柱包括冠状突、肱肌、前关节囊;后柱包括鹰嘴突、三头肌、后关节囊;内侧柱由尺侧副韧带、冠状突、内髁或内上髁组成;外侧柱由桡骨头、肱骨小头和桡侧副韧带组成, 四个柱围成一个环使肘关节得以稳定。任何原因使肘关节结构稳定环破坏, 都将导致肘关节不稳定, 因为提供肘关节前方支撑的2个骨性结构均被损害, 肘关节将极度不稳。目前临床尚不清楚保持肘关节稳定的冠突高度最小需剩余多少, Morrey等 (1993) 的生物力学研究认为, 冠突丢失超过其高度的50%, 尤其在桡骨头切除的情况下, 肘关节将丧失其前方稳定性。
2003年O′Driscoll等[5,6]依据冠突骨折的部位、大小和损伤机制, 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分类方法 (见表1) , 对临床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Ⅰ型为冠突尖横形骨折, Ⅱ型为冠突前内侧关节面骨折, Ⅲ型为冠突基底骨折。仅依据X线片进行O′Driscoll分类有时并不准确, 需要CD扫描和三维重建图像的帮助。目前临床尚不清楚保持肘关节稳定的冠突高度最小需剩余多少, 但可能与桡骨头和肘内、外侧副韧带是否完整有关。Morrey等 (1993) 的生物力学研究认为, 冠突丢失超过其高度的50%, 尤其在桡骨头切除的情况下, 肘关节将丧失其前方稳定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特指伴有桡骨头和尺骨冠突骨折的肘关节后脱位, 属于肘关节内复杂骨折脱位的一种类型, 这类损伤均同时伴有肘内外侧副韧带的撕裂, 但不伴有尺骨鹰嘴骨折。
冠突骨折多由肘关节伸展位的轴向压缩和剪切暴力引起, 骨折块尽管很小, 但往往提示了肘关节的复杂损伤, 是肘关节复杂骨折脱位的一部分, 包括侧副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撕裂, 多伴有肘关节创伤性不稳定的发生。因此, 冠突骨折多需手术治疗。冠突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 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是恢复关节功能的基础。解剖复位有利于关节的活动, 减轻关节疼痛, 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坚强内固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防止肘关节的僵硬、减少肌肉萎缩, 阻止动力性不稳和创伤性关节退变的发生, 获得较好的功能。
冠突基底部的较大骨折, 可发生在后内侧旋转损伤机制 (PMRI) , 但更多的是发生于轴向暴力引起的鹰嘴骨折中, 由于冠突骨折块大, 桡骨头完整, 肘关节外侧副韧带没有损伤。因软组织损伤较轻, 手术固定骨折后, 功能效果多较好。在Ⅲ、Ⅳ型冠突骨折中往往有合并损伤。其中约5%~10%合并桡骨小头骨折, 手术中应尽量保留桡骨小头。否则, 早期即会出现桡骨上移、骨性关节炎、腕部疼痛、肘关节外翻失稳等。本组Ⅲ、Ⅳ型骨折各1例合并桡骨小头骨折, 其中Ⅳ型骨折桡骨小头粉碎, 无法复位固定, 行桡骨小头切除, 用废弃的桡骨小头重建冠突。随访Morrey肘关节评分65分。术后1年随访, 肱桡关节出现复发性脱位, 但患者对肘关节功能尚可。究其原因, 可能与术后桡骨小头缺如、石膏固定时间较短、功能锻炼时间过早有关。
关键词:尺骨骨折,冠状突,治疗
参考文献
[1]张世民, 俞光荣, 周家钤.肘关节严重损伤三联征[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 (10) :482-485.
[2]王友华, 刘璠, 周振宇, 等.尺骨冠突骨折的分型及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6, 26 (6) :361-365.
[3]Morrey BF, Chao EY.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the elbow.In:Morrey BF, ed.The elbow and its disorders[M].Philadelphia:WB Saun-ders, 1985:73-91.
[4]Heim U.Kombinierte verletzungen von radius and ulna im proximalen un-tearmsegment[J].Hefte Unfallchir, 1994, 241:61-79.
[5]O'Driscoll SW, Jupiter JB, King GJW, et al.The unstable elbow[J].J Bone Joint Surg, 2000, 82:724-738.
尺骨骨折 篇4
本组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7~66岁,平均47歲。骨折按照AO/ASIF分型[1]:C1型8例,C2型10例,C3型5例;闭合骨折20例,开放骨折3例。致伤原因:车辆伤12例,坠落伤7例,摔伤4例。左侧9例,右侧14例,合并肱骨干骨折3例,桡神经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均7天内,平均4.8天。
治疗方法:①伤后12小时以内入院,肿胀稍轻的16例患者于当天或第2天行急诊手术。入院后肿胀明显的7例患者继续脱水消肿治疗,于伤后3~7天再行手术治疗。②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臂中上段绑气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驱血后充气。取肘后正中纵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分离两侧皮瓣,在肱骨内上髁后方神经沟内解剖游离出尺神经,牵开保护。在距鹰嘴尖2~2.5cm处与尺骨干纵轴垂直的平面垂直截骨,顺鹰嘴尖两侧腱膜剥离,连同肱三头肌向近端翻转,显露肱骨远端骨折。先复位髁间骨折,尽量使滑车关节面解剖复位,巾钳固定,用1~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再复位髁上骨折,以游离的小碎骨块对位于有软组织相连的大骨折块,力求解剖复位,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将长度合适的解剖型Y型接骨板塑性后倒置于股骨远端后方,注意分叉处不能在鹰嘴窝占位,螺钉固定。拔出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如有小碎骨块无法固定,可加用克氏针交叉固定。然后将尺骨鹰嘴截骨端复位,2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将尺神经前置,关闭切口,术中用C臂透视,以了解骨折固定情况。接骨板固定牢固者,术后2~3天手术反应消失,行肘关节屈伸主动功能锻炼,加用克氏针固定者,行石膏后托制动,4周后去石膏练习。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诊时间8~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个月。参照Cassbaum评分系统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优10例,良9例,可4例,无差病例,优良率83%,术后所有患者伤口甲级愈合,术前有桡神经损伤的患者3~6个月恢复正常。
讨论
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显露的方式,使肱骨髁上髁间窝滑车关节面及内外髁骨折情况显露的更加充分。使骨折及骨折块的复位与固定直观、方便,易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同时该入路由于不做肱三头肌的切断,避免了术后肌肉断面渗出,肿胀使肌肉纤维化以及局部粘连,避免或减轻肘关节僵硬的发生。此外保留了肱三头肌的完整型,将肌肉的愈合变为骨与骨间的愈合,有利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使肘关节功能获得最大恢复[2]。
关节部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强度会直接影响骨折的预后,坚强内固定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非常重要。由于肱骨远端骨质薄,前后分别有冠状窝和鹰嘴窝。传统的克氏针、张力带、松质骨螺钉、髁上钢板等固定方法均不能达到坚强内固定,无法进行早期功能锻炼,Y型接骨板符合肱骨远端解剖学特点,容易塑性,将肱骨髁间,髁上直至肱骨干固定为一个整体,起到坚强内固定的效果,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3]。
总之,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可以达到暴露充分,解剖复位,牢固固定,保证早期功能锻炼的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翟杜华,译.骨科内固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90.
2 黄雷,张波,王满宜,等.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1,1(3):158-162.
3 吴英华,张铁良.经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97,17(5):50.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29例, 男19例, 女10例;年龄19岁~56岁, 平均年龄39.5岁;左侧尺骨冠状突骨折11例, 右侧尺骨冠状突骨折18例;按照Regan和Morrey[1]的分型:Ⅰ型9例, Ⅱ型17例, Ⅲ型3例;入院时出现肘关节脱位7例, 伴有桡骨小头骨折9例。
1.2 治疗方法
(1) 常规选择肘关节前侧入路, 术中将肱二头肌肌腱牵向桡侧, 将肱二头肌腱膜及神经、血管轻柔牵向尺侧, 劈开术野中的肱肌, 可清楚暴露冠状突。若骨块完整, 将冠状突复位后可用1~2枚直径3 mm的螺钉由前向后钻入尺骨将冠状突骨片压住;若骨块较粉碎, 可选用多枚克氏针自前向后钻入固定, 克氏针针尖留置于肘后侧以便日后拔除, 针尾同冠状突骨皮质平齐, 以免日后阻碍肘关节活动。同时在冠状突两侧自前向后钻孔, 骨孔内穿过钢丝于肘后捆扎。冠状突粉碎严重, 无法行复位固定者, 可行冠状突重建。本组中出现3例严重粉碎性冠状突骨折, 术中无法复位内固定, 均选择自髂骨处凿取骨块, 将骨块修整成冠状突形状后放置于骨折处并用2枚螺钉固定。 (2) 术中探查若内侧副韧带断裂者须行内侧副韧带修复, 将伤口尺侧游离, 保护尺神经, 将屈肌起点切断 (须保留5 mm以备术毕缝合) , 向前牵拉, 即可见到深层的内侧副韧带并修复。 (3) 伴有桡骨头骨折需要处理的我们可联合肘关节外侧切口, 术中尽量行桡骨小头切开复位内固定, 若桡骨小头骨折粉碎程度严重, 无法有效内固定时, 可行桡骨小头切除。
1.3 术后治疗
本组患者均术后2周拆除伤口缝线, 常规行肘关节屈曲60°~90°石膏固定3周, 石膏固定期间积极行腕关节、手指功能锻炼。术后常规口服消炎痛25 mg每日3次, 预防骨化性肌炎。去除石膏后逐渐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一般术后6周内伸直活动一般不宜超过150°。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 无1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 其中1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现原粉碎性冠状突骨折松动、移位, 但无关节脱位。本组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9个月~13个月, 平均11.7个月。随访项目包括:肘关节正侧位片, 测量肘关节屈伸幅度和前臂旋转幅度。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曲度为100°~135°, 平均124°。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1例, 良9例, 可7例, 差2例。
3 讨论
尺骨冠状突在解剖学上主要提供了前关节囊的中央部分及内侧副韧带前面的支持点, 对于维持肘关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骨折按照Regan和Morrey的分型分为三型:Ⅰ型冠状突骨折:冠状突尖小片骨折, 骨片小于冠状突高度的10%, 常游离于关节腔内或附于关节囊壁上;Ⅱ型:骨折块小于冠状突高度的50%, 可伴肘关节不稳定;Ⅲ型:冠状突基底部骨折, 骨折块大于冠状突高度的50%, 肘关节不稳定。
对于Ⅰ型骨折以及Ⅱ型骨折, 关节复位后当肘关节屈曲小于40°~45°时无脱位或半脱位者, 称为稳定性冠状突骨折[2]。我们常规做法是有脱位的先行肘关节脱位复位, 然后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固定。因为稳定性骨折一般骨折块较小, 骨折处未涉及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 所以肘关节一般较为稳定。本组病例中有1例出现骨折块嵌于肘关节间隙内, 患者肘关节活动障碍, 遂于臂丛麻醉下手术去除游离骨折块并加强缝合关节囊。
对于Ⅲ型骨折和部分Ⅱ型骨折因为骨折块较大, 加之骨折后常常合并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导致肘关节不稳定, 常选择手术内固定治疗。手术内固定时若骨折块较完整, 常选择2枚螺钉自前向后固定;若骨折块粉碎, 不可行单一内固定, 常用2~3枚克氏针自前向后固定, 固定后必须配合钢丝进行环扎。本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就是术中采用单一克氏针固定, 术后X线复查发现内固定松动, 骨折移位。若骨折粉碎程度严重, 导致无法复位内固定, 可以选用自髂骨处凿取骨块, 重建尺骨冠状突并用2枚螺钉固定。重建后的冠状突高度至少达到原冠状突高度的1/2以上, 才能“阻挡”肱骨滑车, 避免肘关节脱位。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者因冠状突严重粉碎骨折, 无法有效内固定, 采用冠状突重建, 术后患者恢复满意。
对于不稳定冠状突骨折合并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我们认为:冠状突和桡骨头一样, 是肘关节的一个重要的稳定结构, Ikeda及其同事研究发现粉碎性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在活动度及功能上优于桡骨头切除组。Charalambous及其同事在尸体上行生物力学研究认为两部分桡骨头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时, 切开复位内固定要优于桡骨头切除及其桡骨头置换[2]。Josefsson等认为, 冠状突骨折伴有桡骨头或桡骨颈骨折时, 如桡骨头有保留的希望, 应优先选择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而不是桡骨头切除。如不能保留桡骨头, 切除桡骨头时, 应在术野内重新组合桡骨头, 确保所有骨块都被去除, 然后修复内侧副韧带和屈肌-旋前肌群, 术后肘关节制动于90°或更大角度3周~4周, 密切观察是否发生再脱位。本组病例中有9例患者因冠状突骨折合并桡骨小头骨折, 其中有2例因桡骨小头严重粉碎性骨折无法有效内固定, 采用桡骨小头切除并修复内侧副韧带。随访中我们发现与同组其他患者相比, 桡骨小头切除患者预后明显存在肘关节外翻相对不稳、旋前无力。
总之, 对于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 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骨折情况、肘关节稳定性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制订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卢世璧, 王继芳.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906.
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4例, 其中, 男16例, 女8例;年龄18~3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例, 运动跌伤8例, 车祸伤12例。按受伤机制分型:23例为伸直型, 1例为屈曲型。按有无合并伤分型:22例为单纯冠状突骨折, 1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 1例合并桡骨小头骨折。均无神经血管损伤。
1.2 治疗方法
2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采用肘前入路:沿肱二头肌内侧缘向下做“S”形切口, 自肘屈侧横纹上方5 cm处开始, 沿肱二头肌内侧缘下行至肘屈侧横纹, 再沿此横纹向外侧延伸至肱桡肌内侧缘向下延伸5 cm[1]。切开皮肤、深筋膜, 保护好前臂外侧皮神经。在近肱二头肌腱处切断肱二头肌腱腱膜, 经桡侧腕屈肌和旋前圆肌之间分开, 将旋前圆肌、正中神经、肱动静脉拉向内侧, 肱桡肌拉向外侧, 注意分离保护好桡神经, 分开肱肌, 显露骨折, 解剖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C形臂机透视下见骨折解剖复位。钻入导针, 空心钻头钻孔, 置入合适的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做桡骨小头切除。合并有尺骨鹰嘴骨折从后侧做切口用张力带固定。术后给予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90°, 2周后拆石膏功能锻炼。术后骨折愈合空心钉可不取出。
2 结果
23例功能恢复正常:肘关节屈伸0°~130°, 前臂旋前80°, 旋后80°, 功能与健侧基本相同;有1例肘关节屈伸10°~120°, 前臂旋前70°, 旋后70°, 功能基本正常。24例均无关节疼痛不适。
3 讨论
3.1 受伤机制
尺骨冠状突是尺骨半月关节面前端的骨突, 为肱肌、部分尺侧副韧带、关节囊的附着点, 可阻止尺骨向后脱位, 防止肘关节过度屈曲, 对维持肘关节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2]。受伤机制有两种, 伸直型:当高处坠落或摔倒时, 肘关节过伸, 暴力沿尺骨向上传导, 冠状突与肱骨滑车相撞击而致骨折, 可伴有尺骨鹰嘴、桡骨小头及髁部骨折。此外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 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 前方肱肌强力收缩, 造成尺骨冠状突撕脱骨折, 骨折多靠尖部且以外侧撕脱为主, 骨块较小时, 可进入关节腔引起绞锁。屈曲型:屈肘位跌倒手掌着地, 力量上传使冠状突撞击肱骨滑车引起骨折。若力量直接作用于肘后, 可使肱骨滑车撞击冠状突引起骨折, 此型骨折常合并肘关节后脱位或鹰嘴骨折。
3.2 诊治体会
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上较少见, 漏诊的几率大, 可摄肘关节正位片、屈肘位及伸肘位侧位X线片, 防止漏诊。尺骨冠状突骨折多数骨折有分离, 骨折片较大时 (当尺骨冠状突骨折线距冠状突尖超过5 mm时, 即有造成肘关节半脱位的可能[3]) , 多伴有肘关节后脱位, 复位后X线可明确是否有尺骨冠状突骨折, 还需和肱骨内髁相鉴别。尺骨冠状突是尺骨半月形关节面阻挡肱骨远端向前移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是尺侧副韧带及肱肌的止点, 对肘关节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4], 属于关节内骨折, 需要解剖复位[5]。以往大多认为尺骨冠状突骨折骨折块小, 对肘关节影响小, 且手术暴露风险大, 多采用外固定保守治疗, 固定时间较长, 对肘关节的功能恢复较差;还有用克氏针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 固定不可靠, 且没有加压作用, 造成骨折愈合差或不愈合, 影响肘关节功能, 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应用AO空心加压螺纹钉解决了关节内骨折需要解剖复位的特点, 固定可靠, 且有加压固定作用, 骨折容易愈合, 可早期活动关节, 对恢复关节功能起重要作用。笔者的体会是尺骨冠状突骨折属关节内损伤, 对肘关节起重要的稳定作用, 若冠状突骨块超过5 mm时, 即应行内固定, 加强肘关节的稳定性, 恢复关节面的完整性, 防止继发性损害的发生, 固定需牢固, 才可早期活动肘关节, 恢复其功能;因冠状突骨折块较小, 故操作要轻柔, 防止骨折块碎裂, 导致无法达到内固定的作用;AO空心钉加压螺纹钉体积小, 另有克氏针定向, 可固定小块的碎骨片, 符合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固定要求, 能达到解剖复位、可靠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目的。所以笔者认为AO空心加压螺纹钉是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摘要: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恢复和稳定肘关节的完整性, 防止肘关节后脱位, 恢复肘关节功能, 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方法:应用AO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24例。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 23例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1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功能欠佳, 均无关节疼痛。结论:AO空心加压螺纹钉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尺骨骨折,冠状突,空心,加压,螺纹钉
参考文献
[1]苗华, 周建生.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 2008:108-112.
[2]吴志红, 胡立敏.尺骨冠状突骨折26例治疗分析[J].江西中医药, 2004, 35 (1) :32-33.
[3]左玉明, 王志强, 曹淑新, 等.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6) :432-434.
[4]王君琛, 陈明国, 袁奇亮, 等.尺骨冠状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的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 2006, 9 (1) :51-52.
尺骨鹰嘴骨折解剖钢板固定30例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0例, 男23例, 女7例, 年龄14岁~80岁, 平均年龄38.7岁。受伤原因:跌倒伤17例, 车祸8例, 坠落伤5例。损伤部位:右侧19例, 左侧11例, 均为单侧。按A O分类, B1.1型7例, B1.2型16例, B1.3型4例, C1.1型1例, C2.1型1例, C2.2型1例。其中伴有冠状突骨折6例, 桡骨小头骨折2例, 合并肘关节脱位7例。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下取患肢胸前位, 患肢上止血带。术野常规消毒、铺巾, 常规取肘后“S”形切口, 切口长约6 cm~10 cm, 切开皮下组织后, 游离保护尺神经, 纵行切开部分肱三头肌肌腱在鹰嘴的附着处, 向两侧剥离, 利于放置钢板。暴露骨折端, 清理血肿及碎骨片, 用布巾钳直视下复位骨折, 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如有难以复位的骨碎块, 用可吸收线或丝线做暂时固定。选择长度合适的尺骨鹰嘴解剖钢板放置于尺骨鹰嘴后方, 位于尺骨嵴上, 鹰嘴部用松质骨螺钉固定, 尺骨干部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对冠状突骨折者, 术中调整螺钉位置将其固定。桡骨小头骨折患者用螺钉固定。切口放置胶片引流, 逐层缝合切口。术后2 d制动并抬高患肢以利肢体消肿, 3 d后即可行肘关节被动功能锻炼, 术后1周~2周开始主动功能锻炼。对于粉碎较重的骨折, 应根据内固定的稳定情况, 石膏托保护固定2周~3周,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肘关节功能康复锻炼。
2 结果
本组均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 随访时间7个月~12个月, 平均10个月, 术后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1例出现钢板突起处皮肤裂开, 钢板取出后伤口愈合。应用肘关节功能评价 (H SS) 标准, 对肘关节疼痛、功能 (包括活动、持久性和整体使用情况等) 方面进行评估, 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一般70~79分;差≤69分。本组优秀22例, 良好6例, 一般2例。
3 讨论
尺骨鹰嘴骨折较常见, 多发生在成年人, 约占全身骨折的1.17%[1].骨折后如何复位固定直接影响术后功能的恢复, 对于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治疗目前分为克氏针固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及尺骨鹰嘴解剖钢板等三种术式。手术目的: (1) 尺骨鹰嘴骨折的准确复位, 保持半月切迹的软骨面光滑、连续; (2) 坚强的内固定, 以便进行早期的主、被动功能锻炼, 防止关节不稳及预防骨性关节炎发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但易造成克氏针尾滑出皮下, 引起疼痛、皮肤破溃等并发症;而且鹰嘴粉碎性骨折时, 应用张力带、髓内钉或螺丝钉与张力带联合应用固定时, 势必会造成鹰嘴压迫和变短, 使半月切迹与滑车关节面对合异常, 影响关节活动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 合并冠状突骨折时张力带也无法获得良好固定。M acko等认为, 钢板的优点超过了张力带, 不需要附加外固定, 而张力带治疗鹰嘴粉碎性骨折时, 需要较长时间附加外固定, 这不符合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是必要的说法[2]。
本组采用的尺骨鹰嘴解剖钢板的近端按尺骨近端背面设计, 鹰嘴部分呈勺状, 位于嵴部分的钢板有一定弧度, 完全符合尺骨鹰嘴的解剖外形。应用时将肱三头肌肌腱从中间劈开, 稍向两侧剥离, 使钢板紧贴骨面, 然后再将劈开的肌腱缝合, 可以很好地贴附于嵴上, 从而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对于冠状突骨折, 可以通过钢板的拉力螺钉技术固定。对于有明显骨缺损者, 为促进骨折愈合, 防止内固定物失效, 利于术后早日康复, 可进行Ⅰ期植骨。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固定牢靠, 手术难度相对较小, 术后可以不用外固定或缩短使用外固定的时间, 使患者能够尽早地进行患肘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锻炼, 减少肘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因此, 尺骨鹰嘴解剖钢板不失为一种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便于基层医院开展和推广。
摘要:目的 评价应用解剖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解剖钢板治疗30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 术后1个月~6个月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约30 min~60 min, 术后2 d~3 d即行功能锻炼, 术后12 d~14 d伤口拆线。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7个月~12个月, 平均10个月, 按HSS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估:优秀22例, 良好6例, 一般2例。结论 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具有操作简单、固定有效、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便于基层医院开展和推广。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术,鹰嘴解剖钢板疗效
参考文献
[1]张杰, 王钧, 李亚明, 等.鹰嘴钩钢板与张力带钢丝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评价[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5, 2 (2) :37-38.
尺骨骨折 篇8
关键词:钢丝内固定,鹰嘴骨折,尺骨
尺骨鹰嘴骨折是创伤骨科在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如果骨折的复位手术不好,会直接影响到肘关节的活动,造成肘关节障碍,影响生活[1]。一般来说,尺骨鹰嘴骨折是因为暴力所致的高能量损伤,大部分的骨折线会波及半月状关节的骨折。如果手术时关节面对合不整齐,就会留下创伤性关节炎的隐患,导致关节疼痛、功能障碍[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2012年9月采用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76例档案作为这次研究的主要资料。调取的档案中,男50例,女26例,平均年龄36.21岁;左侧受伤36例,右侧受伤40例。造成的原因:车祸原因54例,跌倒损伤22例;包括66例闭合性损伤患者以及10例开放性损伤患者。开放性损伤患者在急诊采用清创固定,而闭合损伤通常在伤后5~7 d内进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
麻醉手段:常选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形式,驱血后用臂上止血带。手术的切口选择:开放性损伤采取在原伤口的基础上酌情放大,闭合性损伤的切口选在鹰嘴内侧3 cm左右,并且要求平行于鹰嘴外侧缘,顺着尺骨的外侧缘延长至骨折远端,大约骨折线外3.5 cm处。治疗方法:显露骨折端,将嵌入的软组织和血肿尽可能的清除,直视到下伸的直肘关节,用大的复位钳把骨折部位的鹰嘴复位[3]。将肘关节稍微弯曲,取长度合适的松质骨螺钉穿过用钻头钻出的小孔,将前侧尺骨皮质同尺骨联结。钢丝内固定治疗将尺骨近端横向钻孔后,把钢丝穿过钻孔,通过肱三头肌附着后与下面的螺钉相互相连,并把钢丝的内外侧拉紧,让它在尺骨的北侧形成稳定的走势[4]。钢丝弯折后将其放在附近的软组织中,手术的同时还应该测试肘关节能否达到正常的活动范围,放开止血带,进行彻底的止血,然后追逐层进行缝合[5]。
1.3 效果评价标准
最好期望:肘关节屈伸活动自由,或者比健康人减少5°左右,前臂在旋转过程中没有任何疼痛感;良好期望:肘关节的屈伸与健康人相差20°左右,前臂的旋转功能受限制不明显,肘关节在旋转过程没有疼痛的感觉;较为理想:肘关节的活动范围仅被保留了45°,肘关节在活动中无疼痛或者稍微疼痛;较差:肘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都被限制在45°内,肘关节有疼痛的感觉[6,7]。
2 结果
常规应用抗生素注射6~7 d。X光线片显示成功复位的有73例患者,成功率达到96.05%。在手术后的7 d开始允许进行关节的屈伸性功能恢复锻炼治疗,2周后即可拆线,并加大屈伸活动的范围。2个月后进行复查的复位71例患者,合格率达到93.42%。本组的76例患者中,在手术后1年的随访调查统计中大部分患者没有切口感染、螺钉退出和肘关节反复疼痛的现象出现[5]。其中有最好期望患者36例,良好期望患者33例,恢复较为理想的患者4例,恢复程度较差的有3例。
3 讨论
3.1 刚丝内固定治疗法
3.1.1 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目的
在进行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治疗时,常常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其目的在于:(1)可以增加并保持肘关节的屈伸时的力度,便于以后的日常生活;(2)避免肘关节面不光滑而引起在治疗时不必要的错位;(3)恢复肘关节处的稳定性,增加骨折处的连结;(4)可以有效的防止肘关节处的僵硬[8]。
3.1.2 钢丝内固定治疗的基本原理
可以把骨折端处的张力抵消掉,而且能把它转变成压应力,使骨折断面的作用更加紧密,刺激骨折处的尽快愈合,从而有利于骨折的恢复。采用此办法比单纯的使用张力带或者克氏针髓内固定的方法更加的趋于稳定,这样不仅增加了骨折的稳定性,还可以给钢丝的附着找到着力点,从而避免了肱三头肌损伤造成的短缩、损害[9]。
常见的尺骨鹰嘴骨折有粉碎性骨折,这种骨折会造成手术过程中骨折复位的困难,使得骨折关节处的关节面不平滑和关节面处骨质的缺损,手术后的恢复效果,即关节处恢复的速度和在最后够关节可以达到的活动范围,就取决骨折关节处的损伤程度,对于骨块比较大的可以采用多钢丝固定的办法,而骨块较小的可以加用“O”型钢丝固定碎骨头;对于那些在关节处有缺损的,采用松质骨的方法进行植骨;那些已经粉碎的而且不能良好复位的,常采用切除骨块的办法,截骨后重新创建滑车切迹[10]。
3.1.3 采用钢丝内固定法会出现的并发症
任何一种治疗手段均会产生并发症,就是常听到的后遗症,钢丝内固定治疗法也不例外。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肘关节功能发生障碍;钢丝连结断裂,脱落造成的二次手术;石膏托使用的时间过长造成了肘关节处失活,给手术后的恢复锻炼造成障碍,影响手术的效果。对于上诉并发症的预防,在手术前进行X光照片的研究分析,制定好手术方案和预备手术方案;在手术过程中,骨折要准确定位,尽可能的避免刺激神经。
3.2 钢丝内固定同克氏法固定对比
尺骨鹰嘴骨折的类型属于关节内的骨折,治疗首先追求的是极可能的全面恢复关节面的形态,同时也应该加强手术后的早期功能恢复锻炼,才能才可以尽最大可能的恢复关节的功能。对于尺骨鹰嘴骨折块的固定问题,使用单纯的“8”字型固定的方法很容易把尺骨鹰嘴部的骨折应力转变成压力,在这个位置上进行手术连接,可以获得连接上的最大稳定性,既可以减少被移位的可能性,也能更实现骨折部位良好愈合[11]。在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以后发现,虽然用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法固定的方法能使尺骨鹰嘴的位移最小,但是克氏法固定很容易在皮下滑出,引起疼痛和皮肤破溃等后遗症,不利用肘关节早期的功能恢复。而采用文中描述的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的方法,既有利于骨折固定和愈合,又具有一定的抗击张力扩张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外固定的时间甚至取消手术后的外固定。这种方法不但有效的阻止了尺骨鹰嘴四周分散移位,还使得骨折块之间产生相互的加压,骨折块就会向中央聚拢,有利于骨折的手术恢复。
尺骨骨折 篇9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 男20例, 女6例, 年龄16岁~59岁, 平均年龄33.13岁。左侧15例, 右侧11例;直接损伤21例, 间接损伤5例。按照Colton分型[1]:ⅡA型10例, ⅡB型5例, ⅡC型9例, ⅡD型2例。所有病例均行闭合复位及空心螺纹钉固定, 本组18例在门诊治疗, 8例因存在合并伤而住院治疗。
1.2 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 患肢半屈曲位于可透X线的侧台上,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术者站于患侧, 选择1枚直径1.5 mm的克氏针, 自鹰嘴尖部穿入骨折近端, 在克氏针的把持下向远端推挤骨折近端, 同时令助手缓慢屈伸肘关节, 利用滑车关节面来磨造鹰嘴关节面使之解剖对位。术中透视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如断端存在较大的间距, 通过挤压不能消除, 可能是骨折远近端夹杂筋膜等软组织所致, 可用克氏针或牙科起子插入断端挑拨的方法解决, 如有未复位的碎骨块, 亦可用同法挑拨复位并固定。复位良好后, 把克氏针继续打入骨折远端临时固定。另选1枚合适的导针, 于鹰嘴背侧靠近骨折面中心的位置, 垂直骨折线的方向穿入, 直至刚好穿出对侧皮质, 测量导针的深度, 用刀片在针眼处做一小切口, 选择长度合适的4.5 mm空心螺纹钉, 顺导针拧入加压固定, 然后视骨块稳定的程度, 决定取舍临时固定针。再次透视确定尺骨鹰嘴关节面平整后, 直接无菌敷料包扎, 肘关节屈曲90°悬吊。
1.3 术后处理
门诊治疗者口服抗生素3 d预防感染, 住院者根据合并伤用药情况而定。手术当天即可做肩、腕和手部关节的功能锻炼, 在健肢保护下逐步进行患肘主动功能锻炼。6周~10周摄X线片示骨折初步愈合后, 加强功能锻炼。6个月~12个月骨折完全愈合后取出内固定。
2 结果
根据Mayo方法[2]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优16例, 良6例, 一般3例, 差1例, 优良率为84.6%.
3 讨论
3.1 适应证
本治疗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尺骨鹰嘴骨折, 只要骨块大小足以能被螺纹钉固定, 即可采用此种方法, 但关节腔内有游离骨块时, 则应采用切开复位, 去除游离骨块。
3.2 术中注意事项
(1) 在穿入空心螺纹钉之前, 须先穿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 以防骨块在拧入空心螺纹钉时旋转或移位; (2) 穿入空心钉的长度应突破对侧皮质为宜, 使空心钉充分起到加压的作用; (3) 对于开放性骨折伤口不大时, 可先行清创缝合再行手术; (4) 粉碎性骨折应适当加压, 不可过度加压。
3.3 治疗方法特点
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治疗目的是力求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的功能。尺骨鹰嘴骨折后, 由于肱三头肌的牵拉作用使骨块分离, 闭合复位外固定很难成功保持良好的复位。手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方法很多, 目前以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或螺纹钉固定较为多见, 此种方法虽然能够达到解剖复位的效果, 但切开的同时也加重了组织损伤, 导致骨折的愈合时间延长和腱性组织广泛粘连, 增加了患者功能锻炼的困难, 而且医疗费用高, 患者住院时间长。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空心螺纹钉独特的结构, 会使骨折两端自动靠拢并加压吻合, 比单纯使用钢针固定更加牢靠, 更能达到解剖复位的目的。使用空心螺纹钉比使用普通螺纹钉固定方法更简单, 进针方向更准确, 术中使用导针导引方向, 能更好地把握进针的方向, 充分起到加压的作用。对于粉碎性骨折, 选择较大的骨块穿入1~2枚空心螺纹钉, 对其他较小的骨块复位后行克氏针内固定。如骨折远近端夹杂筋膜等软组织, 可采用克氏针挑拨的方法解决。总之, 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和患者痛苦小、费用少、不住院或住院时间短, 术后可以较早期行功能锻炼, 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摘要: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4月—2008年10月采用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尺骨鹰嘴骨折26例, 按照Colton分型[1]:ⅡA型10例, ⅡB型5例, ⅡC型9例, ⅡD型2例。所有病例均行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 术后肘关节屈曲90°悬吊, 并在健肢保护下逐步进行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个月~12个月, 平均7.5个月, 术后12周~18周骨折全部愈合, 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Mayo方法[2]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优16例, 良6例, 一般3例, 差1例, 优良率为84.6%.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和患者痛苦少、费用少、不住院或住院时间短, 术后可以较早期行功能锻炼, 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主动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S.Browner, Jupiter, Levine, 等主编.王学谦, 娄思权, 侯筱魁, 等主译.创伤骨科学[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7:1388-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