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

2024-10-07

髋臼骨折(通用8篇)

髋臼骨折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4例,女8例;年龄20~62岁,平均32岁;骨折部位:右侧13例,左侧9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1例;合并多处骨折4例,脾破裂1例,坐骨神经伤1例,脑外伤1例,创伤性休克3例。骨折的分类:常规包括摄骨盆前后位、患髋髂骨斜位及闭孔斜位X线片和双髋关节CT检查,按照Letoum eat及Judet分类法进行分类。其中前壁骨折6例,加前柱骨折5例,后壁骨折4例,加后柱骨折5例,粉碎骨折2例;合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2例,合并股骨头脱位2例。

1.2 治疗方法

1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必股骨髁上骨牵引为主,患肢外展30°,牵引质量5~12kg,必要时行侧方牵引。如有股骨头脱位,先行闭合复位,然后再行骨牵引术。另12例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均用皮牵引2~3周,24h拔除引流后,活动肌肉关节,结合使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以加强关节的模造,待X线拍片示骨折临床愈合开始下地行走,如合并股头脱位,6个月左右负重行走,以免引起股骨头坏死。

2 结果

本组22例均获随访1~3年。根据患者的感觉、关节功能及X线表现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0例采用骨牵引治疗者未发生关节周围骨化,关节功能优4例,良4例,可1例,差1例。12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者,1例发生骨关节周围骨化,未影响关节功能;1例坐骨神经损伤恢复良好,未发生股骨头坏死;优7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0%。

3 讨论

髋臼骨折大多是高能量外伤导致的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妥可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将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髋臼骨折的治疗有骨牵引和手术治疗2种方法,究竟采用那种治疗方法,应根据髋臼骨折的类型、骨折的移位程度、骨折块大小及骨折是否累及负重区而定。一般认为,对头臼外形正常,未累及负重的顶部骨折、小块后壁骨折(面积小于整个后壁30%~40%)、低位的前柱骨折可保守治疗,骨牵引6~8周,3个月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功能锻炼,如合并股骨头脱位者负重适当推迟。然面对髋臼骨折的治疗,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和支持早期手术治疗。因为手术能使骨折块准确地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恢复髋臼变形的关节面,早期进行关节活动模造,实现骨性愈合,保存关节功能,降低致残率,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对以下类型的骨折应考虑手术治疗:骨折移位>3mm,合并股骨头骨折,关节内有游离骨折块,后壁骨折块>40%以上者,后柱骨折导致关节不稳者,伴有神经血管损伤者。

髋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的损伤,常常合并严重的复合伤,甚至危及生命。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首先要处理好合并伤,纠正休克;常规拍骨盆前后位、患髋髂骨的斜位及闭孔斜位X线和双髋关节CT检查,以明确骨折的类型、骨折的部位、骨折块的大小及移位方向,以便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合适的内固定器材。一般情况下,对髋臼前壁骨折、前柱骨折采用腹股沟入路,对后柱后壁的骨折采用KL手术入路,对前后柱骨折、髋臼穹隆分裂成数片骨折采用延长的经股骨入路,均达到暴露满意的效果。如后柱显露困难,可再加KL入路。手术时要仔细操作,注意副损伤;内固定时,应注意活动关节是否有磨擦感,必要时拍片复查,防止内固定打入关节腔,手术时间一般待病情稳定后1周内最好,提倡早期手术,最多不超过半个月。新鲜骨折复位较易,陈旧骨折因时间过长,周围软组织瘢痕粘连、骨痂形成,复位手术达到解剖相当困难,势必给术后功能恢复造成不良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与骨折的类型、手术中复位的情况、维持复位状态、内固定是否牢固、手术是否感染以及康复治疗、功能锻炼有关,因此术后1周应进行功能锻炼,不仅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而且还能促进下肢血液的回流,减少下肢血栓的形成,消除肿胀,还能促进髋臼关节面得到早期模造,促进软骨面的形成,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总之,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应首先明确骨折类型、骨折移位情况,以便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掌握手术指征,早期手术,选择好切实可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案,这些都是保证关节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措施。

摘要:近年来手术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很多学者提出了早期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现将本院采用骨牵引治疗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2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髋臼骨折,诊治体会

髋臼骨折 篇2

[关键词] 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髋臼双柱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7-167-02

近年来,随着交通意外等事故的频发,髋臼双柱骨折的发生率也相应提高,其已成为临床骨科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髋臼双柱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是指同时发生在髋臼前柱和后柱的骨折,属于髋臼骨折中最为复杂的骨折类型之一。目前,临床上尚未有十分成熟的手术方式,因而,选择一种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已成为骨科医生的当务之急[1]。因此,为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本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7月~2011年11月确诊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82例(均经临床症状及体征、X线等联合确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符合Judet-Letournel髋臼分型。致伤原因:车祸伤38例,高处坠落伤24例,重物砸伤15例,其他5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22例合并四肢或脊柱骨折、3例合并脑外伤、4例合并休克、4例合并内脏损伤。起病至就诊时间2~28 d,平均时间(17.0±3.0)d,平均手术时间(8.0±1.6)h。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17~81岁,平均(47.2±15.8)岁。所有患者均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2例行前后联合入路,对照组40例行常规髂腹股沟入路或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伤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人院后均先行X线、CT检查,明确骨折分型,客观评估损伤程度。所有患者术前均先灌肠清洁,并行常规导尿,给予抗生素于术前30 min静点预防感染。其中实验组行前后联合入路,对照组依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髂腹股沟入路或Kocher-Langen-beck(K-L)入路。全部患者均经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并经术中拍片及C形臂透视判断骨折固定及复位情况。

1.3 评价标准

随访所有患者2~3个月,共随访82例,随访成功率为10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疗效判断结合医院自制的标准[2]。显效: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2个月后X线透视骨折复位良好,无后遗症发生;有效:患者治疗后疼痛减轻,2个月后X线透视骨折处愈合较好,关节活动受限,有轻微后遺症;无效:患者治疗后上述表现未改变。无效的患者则送往上级医院处理,均获得较好的纠正。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髋臼双柱骨折即指同时发生在髋臼前后柱的骨折,其几乎对所有的髋臼关节面均有涉及,且主骨不与任何髋臼项相连,因而又称作“飘浮髋”。陈鹏等[3]研究认为,由于髋臼双柱骨折解剖特点复杂,因而临床手术治疗不易,导致致残率居高不下。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重建髋关节稳定性,将可能导致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髋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而以往的手术方式主要为单一入路进行复位固定,但由于其手术方式单一,危险性高,有效性地,常难以使患者达到满意的复位,因此已逐渐被淘汰出髋臼双柱骨折的治疗[6]。本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8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方面说明单一常规入路亦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但另一方面笔者认为与单一入路相比,前后联合入路可明显降低异位骨化,可有效改进双柱骨折时包含的后壁骨折,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运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 曾炳芳.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髋臼骨折[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8,2(2):1-2.

[2] 周观明,刘少华,陈希聪,等.单-K-L切口配合前柱钛板螺钉复位技术治疗严重髋臼双柱骨折[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5):51-53.

[3] 陈鹏,王洪林,索生云.围手术期处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并发症的预防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2):117-118.

[4] 李品坤,颜福金,李承东,等.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0,7(7):6-7.

[5] 焦健.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25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8(35):141-142.

[6] 王承菊,赵桂法,孙海霞.高龄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2):76,80.

(收稿日期:2012-03-07)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 其中男19例, 女7例, 年龄21~59岁, 平均3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3例, 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类型:单纯后壁骨折9例, 后壁伴后柱骨折5例, 后柱骨折3例, 前壁伴前柱骨折4例, 横形骨折3例, 双柱骨折2例, 合并股骨头中心脱位2例, 后脱位1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 骨盆骨折4例, 颅脑损伤5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积极治疗合并损伤, 患肢首先行骨牵引, 合并髋关节脱位在麻醉下手法整复髋关节脱位, 再行患肢骨牵引。手术在连续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 合并下肢骨折者先切开复位内固定, 再行髋臼手术。 (1) 髂腹股沟入路14例, 其中前柱骨折4例, 双柱骨折5例, T型骨折5例。仰卧位, 切口起自前2/3髂嵴, 沿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上方二横指处切开, 分离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髂外血管和淋巴管, 用皮片牵引分成3个入口, 外侧入口显露髂窝和髂耻嵴上方;中间入口显露方形区, 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迹和闭孔;内侧入口显露耻骨上支。 (2) Kocher Laugenbeck入路9例, 侧俯卧位, 于髂后上棘和股骨大转子顶点连线的外2/3处切开, 切开髂胫束和臀大肌筋膜, 钝性分开臀大肌纤维, 切断外旋诸肌, 尽可能多地保留股方肌 (无坐骨神经损伤者, 可不必显露坐骨神经) , 即可显露髋臼后壁和后柱, 向后下剥离显露出坐骨大切迹, 前边显露出臼缘, 将此两边作为复位判断标记。 (3) 前后联合入路3例, 对前后柱骨折移位较大复位困难者, 先复位一柱, 改变体位再复位另一柱, 通过以上方法显露出骨折端, 随后分别用螺钉, 重建钢板加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

1.3 术后处理

负压引流24~48h。无需骨牵引, 术后3~4d被动活动关节及进行静力性肌收缩功能锻炼, 6周后扶拐不负重行走, 3个月后弃拐行走。

2 结果

26例均获得5~63个月随访, 平均28个月。2例发生坐骨神经牵拉损伤, 分别保守治疗6个月和1年后恢复。无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全部愈合, 髋关节功能按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价标准评分, 优17例, 良6例, 可3例, 优良率88.5%。

3 讨论

3.1 手术指征

(1) 髋臼负重穹隆的关节面不平整, 错位>3mm; (2) 髋臼内有游离体异物; (3) 合并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 (4) CT片提示后壁骨折缺损>40%; (5) 无骨质疏松症[1]。

3.2 术前准备

常规摄骨盆X线平片;患侧髂骨斜位和闭孔位片;CT片 (有三维重建图像更好, 能明确骨折线的走行, 骨块的大小、形态和移位以及股骨头软骨面的塌陷缺损位置及程度) ;骨牵引、备血等[2]。

3.3 手术时机的选择

髋臼骨折大多由直接暴力、高能量创伤所致。合并伤多, 应急诊纠正髋脱位, 采用临时固定以减轻疼痛, 持续骨牵引防止股骨头受顶压, 造成关节软骨面继发损伤。最佳手术时机为伤后3~7d, 超过3周不易达到满意复位, 且手术难度增大, 出血多[3]。

3.4 髋臼骨折入路的选择

合适的手术入路是髋臼骨折复位和固定的前提, 根据骨折线分布多和骨折块移位大的区域选择入路。常用的入路有髋关节后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 髂股延长入路。后侧入路适宜于后壁、后柱骨折, 也是髋臼骨折的主要入路。髂腹股沟入路适宜于前壁、前柱及方形区的骨折。髂股延长入路主要用于方形区骨折及前后两柱骨折[4]。

3.5 复位与固定

本组对有软组织附着的前后壁骨块采用拉力螺钉固定, 对较大的骨块采用2枚拉力螺钉固定, 以防止旋转, 尽量不游离以保护血供。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 将骨折碎块逐个复位, 以克氏针临时固定, 采用重建钢板与拉力螺钉及克氏针联合固定。术中需注意髋臼周围螺钉方向, 避免螺钉进入髋臼内。固定后活动髋关节, 仔细体会有无异常响动或阻挡感, 以判定内固定物是否进入关节内[5]。

术后早期行患髋功能锻炼, 加强软骨骨折面的磨造, 利于减少创性关节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杜敦进, 张鹏程, 王世松, 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17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7 (10) :1029-1030.

[2]宁光刚, 于建华, 张铁良.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 2005, 8 (5) :431-433.

[3]杨震龙, 马梦昆.手术治疗18例复杂髋臼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01, 4 (3) :218-219.

[4]吴新宝, 王满宜, 朱仕文, 等.112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结果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 2002, 18:80.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39.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6例,高处坠落伤8例,其它伤2例。合并伤:坐骨神经损伤6例,骨盆损伤16例,脊柱及四肢伤19例。颅脑损伤4例。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5例,横行骨折5例,横行伴后壁骨折6例,T型骨折7例,双柱骨折5例,后柱伴后壁骨折8例.应用重建钢板固定27例,单纯拉力螺钉固定6例,两者结合固定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h~24d,平均7d。

1.2 围手术期及手术治疗

术前常规行X线患髋前后位、闭孔斜位及髂骨斜位片,骨盆CT及三维重建。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28例,髂腹股沟入路10例,两者联合入路8例。对股骨头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及血管损伤术中一并进行复位、探查、修复、松解。术后伤口引流,患肢牵引,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3个月内患肢不负重功能锻炼,6个月去拐。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5个月~72个月的随访,平均11.5个月。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达到解剖复位28例,满意复位12例,不满意复位6例。临床疗效采用改良AubingnePostel髋关节平分标准:优26例,良14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7%。6例坐骨神经损伤根据MCRR评分标准:优4例,良1例,差1例。4例后期出现股骨头坏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例髂外动脉损伤者给与同期血管修复成功。

3 讨论

3.1 髋臼的生物力学及损伤机制

股骨头强力作用在髋臼上可造成髋臼骨折,大部分力作用在足、膝和粗隆上,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画一条直线而到达股骨头的中心,这个方向上可判断骨折的位置。例如,汽车挡板型损伤,膝、髋均屈90°,如患者在受伤时髋处于中立位或外展位,暴力的方向将向内侧造成后柱骨折。此外,损伤还决定于力的特殊性与病人骨的质量。因此,知道受力的方向可大致判断骨折类型[1]。本组中车祸伤具多数(36例),涉及后柱、后壁骨折或两者合并骨折也约占78%。进一步印证生物力学与受伤部位的关系。

3.2 手术时机的把握

髋臼骨折很少急诊手术,除外合并难复性髋关节后脱位和血管损伤,但延期手术不应》3W.限期手术的时机一般控制在3~7d,这样既能避开患者创伤应急反应期,充分调整身体状况,减少术中出血,又能不影响骨折复位。本组中有两例行急诊手术,一例为髂外动脉损伤,一例为难复性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术前应积极准备器械,备足血,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

3.3 注意事项

3.3.1 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的选择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手术入路可以达到所有骨折类型的有效复位,所以,术前的分析非常重要,我们的体会是根据患者的受伤机制,仔细研究X线片和CT及三维重建片,来决定手术入路。髋臼的后壁、后柱骨折及后柱加后壁骨折,横行骨折,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本组28例;其前柱、前壁骨折及前柱加后半横行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本组10例;双柱骨折,T型骨折,一般选用扩展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本组有8例。对骨折显露,复位均满意。

3.3.2 复位与固定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解剖复位,稳定固定,早期功能锻炼。髋臼骨折的类型不同,要求复位的操作技术也不同,应具备的条件是熟悉手术入路解剖,具有必要的复位器械,C臂机的术中使用非常重要,可及时了解螺钉位置和骨折复位情况。应用双螺钉复位技术可使骨折复位省时,省力,利于解剖复位。对复杂的T型、双柱骨折我们的经验是先固定前柱,然后复位固定后柱;骨柱合并骨壁(如后柱合并后壁骨折)我们一般先复位固定骨柱,再复位固定骨壁;对固定髋臼内压缩性骨折,应用骨刀先使关节面复位,在关节软骨面下松质骨缺失部分,取自体骨或人工骨充填。本组有6例行植骨,术后随访1-2年,无感染和骨丢失。内固定器械本组选择3·5MM重建钢板系列,根据不同的部位进行塑形,以适合不同部位的骨折形态,螺钉要有充分长度,最长可达12CM,固定前柱的钢板可置于髂骨内板到耻骨联合,也可置于后柱及髋臼的上方平面;固定后柱时远端螺钉应争取打入坐骨结节内。注意螺钉决不能穿透髋臼的软骨面。在使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双柱、横行、T型骨折时,螺钉要平行于耻骨棘,以免进入关节。

3.4 并发症的治疗

髋臼骨折的主要并发症有坐骨神经、血管损伤;感染;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异位骨化等。对前两者因骨折引起的神经,血管功能进行性加重着,应急诊手术治疗,本组中有3例进行了急诊手术,一例术中见坐骨神经被骨块卡压,关节脱位使之牵张力增大,术中及时给与关节复位,神经松解,局部滴洒地塞米松,术后恢复良好;两例髂外动脉损伤,给与及时修复。本组中因严格无菌操作,术前一次,术后3-5天应用抗生素,故无感染病例。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约3-4%,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其分析原因主要是高能量损伤,股骨头缺血坏死,也与骨折创伤程度及复位质量有关 (2) 。早期仍以牵引,患肢不复重功能锻炼,辅以扩血管药物、高压氧治疗,晚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本组有4例行此手术,临床效果良好。而对创伤性关节炎和异位骨化的预防和治疗,关键在于术中尽量做到解剖复位、减少剥离范围,轻柔操作,配合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完全可以减少其发生率的。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 将2000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46例髋臼骨折患者按Letournel-Judet分型,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行髋臼的复位与固定, 同时处理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通过5个月~72个月, 平均11.5个月的随访, 按Matta标准, 达到解剖复位28例, 满意复位12例, 不满意复位6例, 依据改良Aubigne-Postel临床评估系统:优26例, 良14例, 可3例, 差3例。优良率87%。结论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髋臼,骨折

参考文献

[1]邱贵兴, 荣国威, 主编.骨科学[M]。第1版,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5:106-107.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篇5

关键词:髋臼骨折,治疗,疗效

髋臼骨折为高能量损伤引起, 常合并髋关节脱位及其他部位的损伤, 治疗上较为困难, 治疗效果亦不很满意, 髋臼解剖结构复杂, 局部显露受限, 90.6 %的患者合并多发伤[1], 初期伤情重, 其诊治对医院的整体救治水平及手术操作、技巧的要求很高。髋臼骨折手术主要在较大的综合性医院开展。但随着对髋臼骨折认识的不断深入, 三维CT辅助诊断的广泛应用以及专用手术器械和内固定的完善, 越来越多的髋臼骨折患者在中级或基层医院得到了一期手术治疗。我科1998-2008年,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65例, 并全部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3~9年, 平均5年。通过对65例髋臼骨折的分类和手术治疗, 我们进行了总结, 探讨影响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5例患者中男47例, 女18例, 年龄19~61岁, 平均年龄42岁, 全部为单侧髋臼骨折, 交通伤36例, 重物砸伤8例, 高处坠落伤16例, 其他损伤5例, 其中33例合并骨盆、脊柱骨折, 6例合并腹腔脏器损伤, 9例合并颅脑损伤, 17例合并髋关节脱位, 其中后脱位9例, 前脱位4例, 中心脱位4例。本组病例采用AO分类方法分类[2], 其中A型37例, B型18例, C型10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其中11例在伤后1周内手术, 47例在伤后2周内手术, 5例在2周以上手术, 2例在伤后8周手术。合并同侧肢体骨折者, 在处理髋臼骨折的同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合并对侧肢体骨折者, 先行对侧肢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1周后处理髋臼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及腹内脏器损伤者, 先处理危机生命的合并症;合并髋关节脱位者, 先行关节复位, 1~2周后再行髋臼骨折手术。髋臼骨折手术切口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及髂腹股沟入路, 手术方法有:螺钉固定、钢板螺钉内固定, 术后下肢牵引4~6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1) 术后摄X光片及CT检查, 根据Matta[3]复位标准, 移位小于1 mm为解剖复位, <3 mm为复位满意, >3 mm为复位不满意。 (2) 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价髋关节功能的标准, 优:无疼痛, 步态正常, 关节活动范围为正常的75 %, X光片无明显骨关节炎改变或轻度关节间隙狭窄。良:轻度疼痛, 步态正常, 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正常的50 %, X光片示关节面硬化, 关节间隙狭窄, 骨赘形成。可:中度疼痛或轻度跛行, 关节活动范围小于正常的50 %, X光片示关节间隙明显狭窄, 关节面硬化, 骨赘形成。差:疼痛明显, 明显跛行, 关节僵硬伴明显畸形, X光片示有明显骨关节炎改变, 股骨头向髋臼中心明显脱位。

2 结果

2.1 疗效

65例中32例解剖复位, 21例满意复位, 12例不满意。对65例进行随访, 优18例、良22例、可14例、差11例。

2.2 影响因素

通过随访, 治疗效果主要与骨折类型、伤后手术时机、复位情况、是否合并髋关节脱位等有较密切的关系。详见表1、表2、表3、表4。

3 讨论

髋臼解剖位置深在, 严重创伤引起的骨折复杂, 因此骨折的类型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分类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案的确定, 以及在评估损伤程度、预后和多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有着重要意义。一个好的分类方法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能准确描述骨折的形态、部位, 为大家所共识, 要达到即使无X线片的情况下, 也能对该骨折类型进行讨论; (2) 为治疗提供依据, 提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预后; (3) 提供一个评价比较和报道治疗效果的依据。髋臼骨折分类繁多, 但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非常满意的分类方法。现在比较流行的主要有Letournal分类法和AO分类法, 本组采用AO髋臼骨折分类方法, A型骨折由于骨折仅波及髋臼的一个柱, 而另一个柱保持完整, 故治疗效果好, 优良率达70 %, 而B、C型骨折的优良率则分别为25 %、5 %。由于C型骨折波及前后两柱, 而且所有关节内的骨折块均与其余的完整的髂骨骨折块不再相连, 复位困难, 有时即使复位尚可, 但内固定过程中可以发生再移位, 也是其治疗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另外, C型骨折的臼顶往往粉碎, 时有碎骨块进入关节腔, 骨折复位时需进行关节脱位, 但关节囊的切开与髋关节的脱位进一步会使股骨头的血运受到影响。在随访中我们发现有较多C型骨折的病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我们认为其原因除切开复位时股骨头血供受到影响外, 股骨头内压增高也是原因之一, 在高能量的损伤下, 髋臼发生骨折的同时股骨头亦受到猛烈撞击, 股骨头软骨下发生骨折, 导致股骨头内压增高, 从而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于上述认识, 我们近年对部分病例在进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时, 同时进行股骨头钻孔减压, 但能否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 国内、外学者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存在两种观点: (1) 越早越好, 甚至行急诊手术; (2) 不应仓促手术, 在创伤反应期和严重并发症未改善前暂缓手术, 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提高手术成功率。早在20世纪80年代, Davis等[4]就报告入院后12 h内手术可以使髋部骨折患者4周内死亡率由12 %降到8 %, 早期手术可以减少术后卧床时间, 由此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这种观点得到了很大一部分学者的认可[5,6]。有学者主张在伤后3~10 d进行手术, 我们同意这一观点。本组在伤后1周内手术者优良率达75 %, 伤后1~2周内手术者优良率为61 %, 而超过2周手术者优良率仅为29 %。髋臼部位的松质骨超过2周以上, 骨折已有部分连接, 复位非常困难, 复位不满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我们主张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 切开复位内固定应争取在伤后1周内进行, 如果有困难也应在2周内完成, 2~3周手术虽有一定困难, 但也可进行, 如果超过3周以上, 我们建议保守治疗, 在后期进行骨盆截骨或关节置换等手术。

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时, 其治疗效果也受到严重影响, 本组17例合并髋关节脱位, 其优良率为24 %, 在功能评定为可、差的13例中, 有2例为解剖复位, 5例为满意复位, 但X线片仍表现为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 而这7例患者X线片上创伤性关节炎表现出现在8~12月, 但是患髋的明显疼痛则多出现在术后1年半以后, 也就是说症状出现要晚于X线片的改变。这些现象说明两个问题: (1) 复位满意不一定患髋功能满意, 即创伤性关节炎在术后发生与否不是只与复位是否满意有关, 也与股骨头与髋臼的软骨、软骨下骨的损伤程度和部位有关; (2) 随访时不能只以病人是否有症状作为疗效评定的标准, 因为症状的出现要晚于X线片的改变, 所以定期复查X线片是有重要意义的。同时我们还相信, 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 部分病例的髋关节功能会逐渐变差, 鉴于此, 我们认为对髋臼粉碎性骨折同时伴有髋关节脱位的病人, 在髋关节复位后只要关节稳定而髋臼形态大致正常者, 不要对髋臼骨折的复位要求太高, 只要髋臼形态能达到满足今后做关节置换的手术, 可以进行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刚, 裴国献, 顾立强, 等.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1, 3 (9) :657-661.

[2]Wolfgang Steinbrinch Pietro Regazzoni.骨折与脱位图解-诊断分型与治疗[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68-171.

[3]Matta JM.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m:accuracy of reductionand clinical results in patients managed operatively withinthree weeks after the injury[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96, 78 (11) :1632—1645.

[4]Davis FM, Woolner DF, Frampton C, et al.Prospective, multi-centre trial of mortality following general or spinalanaesthesia for hip fracture surgery in the elderly[J].Br JAnaesth, 1987, 59 (9) :1080-1088.

[5]Sircar P, Godkar D, Mahgerefteh S, et al.Morbidity and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s surgically re-paired within and after 48 hours[J].Am J Ther, 2007, 14 (6) :508-513.

髋臼骨折53例治疗分析 篇6

关键词:髋臼骨折,牵引治疗,手术治疗

髋臼骨折经常伴有股骨头脱位及其他较为重要的合并症, 为一种高能性损伤, 大部分由交通事故、工伤等暴力因素造成。髋臼骨折具有多种移位方式, 且合并损伤类型众多, 一旦处理不当, 就极有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股骨头坏死等病症, 因而对临床治疗有着较高的要求[1]。本文以我院收治的53例髋臼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 就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展开深入探究, 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3例髋臼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牵引组 (26例) 与手术组 (27例) 。其中, 男44例, 女9例;年龄19~67岁, 平均年龄 (41.5±6.8) 岁;受伤部位:左髋30例, 右髋23例;受伤原因:车祸伤35例, 坠落伤9例, 压砸伤6例, 其他原因伤3例;Letoumel分类, 后壁骨折15例, 后柱骨折4例, 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 前柱骨折7例, 前壁骨折4例, 横行骨折2例, 横行伴后壁骨折7例, 双柱骨折6例, “T”型骨折3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胫骨结节骨或股骨髁上骨牵引治疗。对于牵引组患者, 采取患髋向外扩展30°, 对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骨牵引, 确保两者的合力方向相同于股骨颈方向。针对合并髋关节脱位患者的, 则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法复位。同时, 维持牵引重量为5~12kg, 牵引2周后将重量逐步减少至维持量, 持续牵引4~8周, 3个月后, 指导患者开始进行负重锻炼。

手术组患者接受手术内固定治疗, 在受伤后的4~20d内施行手术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的骨折移位方向及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6例前壁骨折及前柱骨折患者选用髂腹股沟入路方式;18例后柱骨折、后壁骨折、横行骨折以及坐骨神经探查患者均选用后方手术途径入路方式;至于3例双柱骨折患者, 则选择使用三点延伸“Y”入路的方式。根据手术过程中的所见, 在选用骨折内固定材料方面, 5例为克氏针, 11例螺钉, 7例重建钢板, 4例为混合固定, 其中23例患者达到解剖复位状态。手术结束后1周, 指导患者进行静力性肌肉收缩功能及关节适度被动活动锻炼, 待X线片检查显示患者的骨折已愈合后, 开展适当负重锻炼。

1.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价髋关节功能方法[2], 分为以下标准:优:患者无疼痛, 关节活动范围为正常的75%以上, X线片无明显骨关节改变;良:患者轻微疼痛, 关节活动范围为正常的50%以上, X线片显示关节面出现硬化, 且形成骨赘;可:患者中度疼痛, 关节活动范围在正常的50%以下, X线片可见明显的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面发生硬化且形成骨赘;差:患者疼痛显著, 关节明显畸形且僵硬, X线片可见明显骨关节炎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 在26例牵引组中, 优7例, 良10例, 可6例, 差3例;优良率为65.4%;在27例手术组中, 优9例, 良14例, 可2例, 差2例, 优良率为85.2%。可以看出, 手术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牵引组, 数据差异显著,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髋臼骨折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作为一种严重的关节内骨折, 髋臼骨折一旦处理不当, 便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或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进而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今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 临床多采用牵引与手术内固定两种方法对髋臼骨折进行治疗。在选用治疗方法时,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的骨块移位程度、骨折类型及骨折是否对负重区造成累及等确定治疗方法。通常情况下, 对于髋臼形态未发生太大改变, 面积不超过整个后壁40% 的小块后壁骨折, 未累及至负重区的髋臼顶部骨折, 以及低位前柱骨折等患者, 则可采用牵引治疗方法[4]。

当前, 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及学者主张在早期对髋臼骨折进行手术治疗。采用手术进行内固定的主要目的是对患者的髋臼进行重建, 使关节的稳定性及完整性有效恢复。因此, 当患者的骨折类型为以下情况:髋臼骨折位移超出3mm, 后壁骨折块超出整个后壁的40% 且后柱骨折致使关节不稳定, 关节腔内存在游离的骨片对股骨头的复位造成阻碍, 合并有坐骨神经损伤, 此时, 应考虑手术治疗方法。

3.2 手术治疗注意事项髋臼骨折患者通常为多发伤, 且解剖髋臼周围时, 存在一定的难度, 施行手术操作时不可避免会进一步损伤到髋臼周围的软组织, 因此, 手术前需对患者的耐手术情况充分估计, 并做好麻醉工作。医护人员术前还需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手术治疗方案, 做好准备工作。在手术过程中, 医护人员需对患者髋臼周围软组织进行充分保护。此外, 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 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 则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促进预后的改善。

当患者髋臼骨折的骨折块出现旋转或分离移位时, 倘若在手术过程中难以对其进行良好的复位, 那么在术后患者就极易出现髋关节僵硬的情况。因此, 在治疗此类骨折时, 需要力求达到准确整复以及坚强的内固定, 从而为患者日后早期功能锻炼打下良好基础[5]。

综上所述, 在治疗髋臼骨折时应尽量做到解剖复位, 非手术治疗法适用于髋臼形态未发生太大改变, 以及低位骨折或术中难以进行复位固定的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而对于有明显骨折移位、关节内存在碎骨块等髋臼骨折, 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 则应及早手术治疗, 确保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欣, 肖亚东.髋臼骨折21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8 (3) :368-369.

[2]苗巍.髋臼骨折49例治疗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2, 8 (22) :62-64.

[3]周瑞红.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26 (7) :487-488.

[4]毛宾尧, 应忠追, 胡裕桐, 等.髋臼骨折368例治疗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2, 20 (7) :414-416.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疗效观察 篇7

髋骨 (由髂骨、坐骨、耻骨三部分组成) 外侧面有一个大而深的窝称为髋臼, 与股骨头相关连。髋臼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髋关节负重大, 剪力大, 加上血供少, 因此很容易发生损伤。而髋臼骨折可由骨盆骨折时耻骨坐骨或髂骨骨折而波及髋臼, 也可由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所致。本研究根据患者髋臼骨折骨折特点, 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 观察其对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2,3]。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到周口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收治的90例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2例, 女38例;年龄21~74岁, 平均年龄38.9岁, 其中交通肇事伤51例, 摔伤19例, 重物砸伤20例。所有患者均行骨盆前后位、闭孔斜位等CT检查, 明确髋臼骨折的部位及分型。其中双柱骨折23例, 横形伴后壁骨折36例, T形骨折21例, 后柱伴后壁骨折10例。

1.2 手术方法

根据术前CT检查结果对不同的髋臼骨折分别采用K-L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前后联合入路3种入路方式对髋臼骨折进行治疗, 并根据患者各自的情况行可塑形接骨板螺钉或钢丝做内固定。术后进行常规皮牵引1个月, 术后1周行髋膝关节适度被动活动和静力性肌肉收缩锻炼, 8~10周后根据X线摄片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 考虑逐渐下地负重行走。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效:关节功能未恢复。

2 结果

3 组不同入路方式手术解剖复位情况的比较, 见表1。

3 讨论

髋骨 (由髂坐耻三骨组成) 外侧面有一个大而深的窝称为髋臼, 与股骨头相关连。髋臼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髋关节负重大, 剪力大, 加上血供少, 因此很容易发生损伤, 而髋臼发生损伤的概率也很大。引起髋臼骨折的最常见机制见于人体自高处坠落时一侧股骨大粗隆撞击地面, 此时股骨头撞击髋臼可造成髋臼无移位骨折或髋臼内壁骨折块向盆腔内移位。而当屈髋屈膝时沿股骨纵轴的暴力亦可造成髋臼的后缘骨折[4]。如果下肢处于内收位时则除了导致髋臼骨折之外还容易发生髋关节的后脱位, 而当下肢外展时则可造成髋臼顶部的粉碎骨折。此外, 挤压伤亦可造成髋臼骨折[5]。其早期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局部疼痛及活动受限, 如并发股骨头脱位则表现为相应的下肢畸形与弹性固定。当发生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时, 其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均不如髋关节前、后脱位, 体征也不明显, 脱位严重者可表现为患肢缩短。髋臼骨折时可能并发有盆腔内大出血、尿道或神经损伤, 以及骨盆环的断裂和同侧下肢骨折, 应仔细检查, 以防遗漏[6]。

大多数移位的髋臼骨折需手术以获得较满意的复位和固定降低创伤后关节炎发生率并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手术宜在骨折2、3d后至10d内进行这时局部出血已停止而骨折线仍清晰可见, 3周后由于已有骨痂生长复位将十分困难。可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一般来说应争取通过一个入路达到完全的复位和固定, 采用的入路中K-L入路适于进入后柱, 髂腹股沟入路则适于进入前柱和内侧, 前后联合入路适于同时进入前后柱[7,8]。

本研究结果显示, 根据髋臼骨折的病情选择3组不同入路方式进行手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为100%。提示我们根据患者髋臼骨折骨折特点, 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 能提高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摘要:目的 分析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到周口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90例, 分为3组, 分别采用K-L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前后联合入路三种入路方式, 每种入路方式各有患者30例。观察3种入路方式对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 3组不同入路方式手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为100%。结论 根据患者髋臼骨折骨折特点, 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 能提高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岩, 孙俊英, 朱伟, 等.影响髋臼后壁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 (4) :278-279.

[2]周东升.骨盆创伤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78-379.

[3]孙俊英, 唐天驷, 董天华.移位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9, 22 (4) :300-302.

[4]刘益民, 焦提芳, 刘娟, 等.96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 7 (11) :1805-1810.

[5]孙俊英, 洪天禄, 唐天驷, 等.影响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复位质量的若干因素[J].中华创伤杂志, 2002, 18 (2) :77-79.

[6]孙玉强, 鲍琨, 金东旭, 等.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7, 9 (3) :205.

[7]严耘, 常浩胜, 张树峰.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28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 23 (12) :1027.

复杂髋臼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0例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45例, 女性15例, 年龄21~67岁, 平均年龄 (37.2±8.3) 岁。受伤原因:交通伤39例, 高空坠落伤11例, 重物砸伤1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和CT扫描诊断, 参照Judet和Letournel 髋臼骨折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前壁骨折7髋, 前柱骨折8髋, 后壁骨折5髋, 横形骨折6款, 后柱骨折7髋, 后柱+后壁骨折6髋, 横形+后壁骨折9髋, “T”形骨折16髋, 前柱+横形骨折5髋。合并伤:胸外伤14例, 脊柱、四肢损伤10例, 腹腔内脏器损伤6例, 坐骨神经损伤8例, 股骨头脱位6例。病程1~11 d, 平均病程 (4.5±2.8) d。

1.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备皮消毒, 留置导尿, 术前24 h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有疼痛较重的患者给予口服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类药。伤后4~8 d内手术。依据不同骨折类型, 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①Kacher-Langenbeck入路:T型骨折、横形+后壁骨折、后柱+后壁骨折、前柱+横形骨折采取此种入路方式, 入路尽量少剥离肌肉、关节囊, 避免坐骨神经和臀上神经血管的损伤;②髂腹股沟入路 双柱+后壁骨折、横形+后壁采用此种入路, 对四边体表面和耻骨上支进行剥离, 暴露3个窗口, 充分暴露前柱骨折部分, 同时可以触摸后柱骨折的移位处;③前后联合入路 横形+后壁骨折、后柱+后壁骨折, 一般情况下为先暴露骨折移位较大和粉碎较严重的骨折, 选取前上髂腹股沟入路和K-L联合入路。通过选择合适的入路, 显露骨折部位, 使用髋臼复位钳或顶棒, 将骨折解剖复位, 尤其是负重区的关节面, 予重建钢板螺钉固定, 如骨盆环损伤移位, 首先重建骨盆环, 钢板尽量跨越骶髂关节。术中使用C型臂X线机指导复位固定。对于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骨质缺损者, 应先翘起关节面的压缩骨折, 再在其下方进行植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Mattes的疗效标准, 该标准分为临床标准和X线标准。临床标准:以髋关节疼痛、活动度和行走情况为评分依据, 每项最好6分, 最差为1分; 3项相加优为18分, 良15~17分, 可12~14分, 差少于12分。

2结果

所有6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 随访率100%, 优38例 (63%) 、良20例 (33%) 、可2例 (4%) , 优良率96%, 无感染发生, 但有6例并发症发生, 其中3例为股骨头坏死, 3例为异位骨化。

3讨论

髋臼骨折往往为高能量损伤所致, 其骨折原因复杂多样, 合并伤多, 治疗较为棘手。对于波及双柱的髋臼骨折, 骨折移位更加明显, 其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2]。有研究表明[3], 移位明显的骨折通过牵引难以达到满意的复位, 提示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有明显的疗效。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明确诊断, 采取合理的入路方式。目前常用的髋臼骨折分型是Letournel-Judet分型, 其几乎包括了所有类型的髋臼骨折, 对评估髋臼的损伤程度, 髋关节功能及预后评价和比较各种治疗方式的效果都有重要临床价值, 为临床手术选择合理的入路和手术方式, 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对6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型, 分别采取Ka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三种方式进行入路。术后按Mattes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所有6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 随访率100%, 优38例 (63%) 、良20例 (33%) 、可2例 (4%) , 优良率96%, 无感染发生。但有6例并发症发生, 其中3例为股骨头坏死, 3例为异位骨化。提示复杂髋臼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股骨头的破坏情况;②臼顶与股骨头匹配情况;③复位后髋关节的稳定性。本组患者有3例因髋关节的软骨面凹凸不齐, 进而出现异位骨化。另外精确解剖复位对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几率, 增强的内固定, 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 对复杂髋臼骨折正确判断骨折类型、把握适当的手术时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 将移位的骨折块准确的解剖复位及时进行功能锻炼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江和训, 黄相杰, 刘德忠, 等.复杂髋臼骨折早期结构重建的临床研究.中国骨伤, 2009, 22 (2) :86-89.

[2]郑竑, 叶君健, 朱维钦, 等.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 8, 42 (5) :464-465.

上一篇:实际工资增长下一篇:债务处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