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骨折(通用7篇)
小腿骨折 篇1
摘要:为了解龙猫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效果,采用临床病例治疗观察的方法,对1例龙猫的陈旧性小腿骨折进行了内固定治疗。结果表明:龙猫陈旧性小腿骨骨折使用髓内针进行内固定,并辅以适当的外固定,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龙猫,陈旧性骨折,小腿骨,髓内针,内固定,外固定
随着龙猫在我国的饲养数量逐年增多,其疾病防治成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内容之一。现将1 例龙猫陈旧性小腿骨骨折内固定成功的病例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基本情况
患病龙猫约5 月龄,2 周前因一侧小腿骨折做了外固定,由于外固定物松脱来院就诊。查体可见,龙猫右侧患肢不敢着地,小腿在骨折处出现明显弯曲、增粗,患部皮肤及背部肌腱有感染、破溃。X射线检查可见胫、腓骨上端1 /3 处为错位性完全横向骨折,断端周围有明显骨痂影像。
2 手术治疗
龙猫体重0. 38 kg,肌肉注射犬眠宝(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制) 0. 02 m L,患部清创、备皮、常规消毒、覆盖创巾。在骨折处暴露骨折的两个断端,刮除骨折周围的骨痂,将骨折的两个断端拉出创口。选直径1. 5 mm骨元针,在胫骨骨折断端沿骨髓腔将元针从胫骨近端打出。对合、对直两骨折的断端,再将骨元针向远端打回。闭合创口。将膝关节以下到趾部整个患肢进行外固定。肌肉注射0. 02 m L犬醒宝(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制) 。肌肉注射氨苄西林钠2 周。配带项圈以防止龙猫啃咬患肢。
术后2 周,龙猫的患肢仍不敢负重,创口处皮肤已无感染症状。
术后4 周,患肢活动已基本恢复正常,患肢骨折处明显增粗; X光片见骨折线仍较明显,但已有明显骨痂影像。
术后6 周,取出骨元针,X光片可见原骨折处已基本见不到骨折影像。
3 小结
由于犬和猫的陈旧性骨折内固定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见,因此在临床上针对陈旧性骨折的预后都十分谨慎。龙猫陈旧性小腿骨骨折的愈合则提供了成功案例。
本病例中,除了进行内固定外,还配合适当的外固定,有效地保证了龙猫骨折的断端既对合良好又不易转动,为骨折的愈合创造了条件。
东北农业大学研制的犬眠宝及犬醒宝可以对龙猫进行麻醉和苏醒,其用量适当少于犬的用量,麻醉效果确实。
小腿骨折 篇2
1、手术上钢板、钢钉只是起到固定,不让断处移位错位而已,对骨头的生长是没有帮助的,就算你手术固定再好,骨痂不生长或且生长缓慢都是没有用的。
2、再加上你的是粉碎性骨折骨头就更难自行生长愈合,骨折治疗的重点并不是只是固定,而是让断骨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愈合这才是治疗的重点,也才是患者最希望看到的效果。
3、建议选用中国传统中医治疗,因为只有中药才有能力帮助断骨快速生长修复,一般早期一个月内的普通骨折用药5至7天疼痛可基本消除,15天可拄拐学行走,全程治疗在25至30天可基本痊愈。
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50例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全部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 女20例;年龄19~56 (平均35.6) 周岁;50例患者中, 左小腿骨折为22例, 右小腿骨折为26例, 双腿骨折为2例;根据小腿骨折Gustilo ̄Anderson标准分类, 其中Ⅰ型8例、Ⅱ型15例、ⅢA型10例、ⅢB型12例、ⅢC型5例;本组所有患者均在骨折后的1~4h内接受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首先用肥皂水清洗患者骨折伤口周围的皮肤, 然后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和5%的双氧水反复多次的冲洗患者骨折的伤口, 并用碘液进行常规的手术前消毒。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类型, 对其进行选择性的手术治疗方法。本组50例患者中, 除了1例ⅢB型患者伤口在二期闭合以外, 其他所有的患者均在一期闭合。
1.3 骨折固定方法
根据50例患者软组织的损伤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身体生理体征来决定相应的固定方式。对于GustiloⅠ、Ⅱ型患者, 主要采用解剖钢板或者锁髓内钉固定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GustiloⅢA型患者, 根据清创后的软骨组织损伤程度来确定相应的固定方式;对于GustiloⅢB和GustiloⅢC型患者, 均采用外固定的固定方法。见附表。
2 结果
经过相应的骨折固定和手术治疗, 本组骨折患者中, 8例GustiloⅠ型开放性骨折患者均无感染并发症的发生;15例GustiloⅡ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仅有1例感染并发症;10例GustiloⅢA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有2例感染并发症;12例GustiloⅢB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有3例感染并发症;5例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1例患者立即进行截肢手术, 其伤口在一期闭合, 余4例患者保留肢体, 其中1例持续存在严重的并发症感染情况, 对该例患者取出钢板后, 改用皮瓣转移的方法进行伤口闭合治疗, 其伤口在二期闭合, 另1例存在表浅感染。因此, GustiloⅠ、GustiloⅡ、GustiloⅢA、GustiloⅢB、GustiloⅢC型各组的感染率分别为0%、6.7%、20%、25%、40%。8例GustiloⅠ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有1例骨折不愈合;15例GustiloⅡ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有1例骨折不愈合;10例GustiloⅢA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有1例骨折不愈合;12例GustiloⅢB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具2例骨折不愈合。GustiloⅠ、GustiloⅡ、GustiloⅢA、GustiloⅢB型的骨折不愈合率分别为12.5%、6.7%、10%、16.7%。
3 讨论
3.1 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特征
小腿中下段由于存在较为集中的重要结构, 同时其血液供应能力和软组织的抗缓冲能力有相对薄弱的缺点, 因此一旦受到损伤, 对其进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就集中于小腿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和重建。文献中也将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称之为软组织损伤合并型骨折[1]。对于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 根据Gustilo ̄Anderson的分类标准, 根据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大小、软组织损害程度以及创伤面污染程度将其分为GustiloⅠ、GustiloⅡ、GustiloⅢ型三种类型, 后来, 又根据骨骼外露多少、软组织的覆盖程度以及有无血管的修复需求将其中的GustiloⅢ型再次详细分为GustiloⅢA、GustiloⅢB、GustiloⅢC型三个小类[2]。
3.2 处理原则
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最大可能的抢救患者的生命以及保全患者的肢体, 同时及时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 交代患者的伤情后及时进行预后处理, 进行处理时首先应彻底的清理患者的骨折伤口, 并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固定方法固定, 同时手术闭合患者的骨折伤口, 有效的预防并发症感染, 并促使患者尽可能早的进行相应的恢复运动功能的训练。
3.3 清理创伤口的原则
彻底而细致的清理患者骨折伤口是保证治愈患者骨折的重要前提。一般而言清除患者骨折伤口主要包含两大基本要素:是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患者受伤软组织的医源性破坏, 另外就是最大限度的清理患者的污染组织。具体来说有以下的主要原则。 (1) 首先如果不能够充分确定患者受损软组织是否已经完全失去活性, 就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保留, 而这有利于为骨折断端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床层, 并且能够有效的减少术后软组织缺失的修补范围, 对于手术后出现坏死的组织则可以择期进行二次清创。 (2) 在清除患者骨折伤口附近的异物时, 不应为了充分而彻底的清除异物而随意干扰患者骨折伤口的软组织床层和骨折断端的血液供应。例如为了彻底清除黏附于患者骨膜上的少量细微异物而随意的剪除大量骨膜是不可行的。 (3) 清除患者骨折伤口附近的异物时, 应该对小腿的血管神经进行详细的探查。这是由于有一部分小腿骨折患者的小腿供血受损实际上是因为患者小腿受伤后血管被扭曲所导致的, 而经过骨折重建手术后, 患肢即可重新恢复供血, 因而无需进行血管修复[3]。
3.4 骨折固定方法的选择
目前据相关医学文献报道, 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和固定方法有很多种, 由于本组病例的选择并没有严格的标准, 因此将从治疗效果的层面上讨论各种方法的可行性。本组病例的固定方法中, 外固定架治疗23例, 解剖钢板固治疗8例, 不扩髓交锁钉固定治疗14例, 跟骨牵引固定治疗4例。外固定架治疗可以利用相对完整的皮肤穿针而不造成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的破坏, 同时在手术后可以改变相应的固定刚度和手术再调整, 从而获得越来越多医学工作者的认同。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较适用于伤口经过清创后较为整洁的情况, 但是其发生并发症感染率较高, 较适用于骨折破碎不严重的Ⅱ、ⅢA型患者。不扩髓交锁钉固定治疗具有保护血液循环和减少感染的特点, 但是其骨折延迟愈合的概率较高, 适用于骨折线不浸的Ⅰ、Ⅱ型患者。跟骨牵引固定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 往往适用于经济条件不好的Ⅰ、Ⅱ型患者。
3.5 皮肤软组织的修复
对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延迟软组织的覆盖, 该类传统的方法适用于骨折伤口较为严重、肌肉软组织伤害明显, 并且皮肤张力较大时, 特别是对患有产气夹膜杆菌感染的患者。针对于本组患者, 采取多次重复的清理创伤的方式, 时间间隔为1.5d。对于局部皮肤张力较大或者骨质外露不能够一期闭合的伤口, 则采取内外侧联合纵向切口的方式减少皮肤扩张。
3.6 抗生素的应用
本组患者总体的感染率为16%, 导致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感染率较高的原因可能是在实施清创术之前未应用抗生素, 因为抗生素能够对彻底的清创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但同时也不能严重依赖于抗生素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邓昌, 郭炜.四肢开放骨折的最新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2 (7) :1011-1012.
[2]杨发民, 喻鑫罡, 高洪, 等.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骺端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6, 8 (8) :1128-1131.
小腿骨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6例,男152例,女24例;年龄17~65岁,平均39岁。均为车祸伤。左足80例,右足9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挤压伤。根据开放性骨折AO分类[2],Ⅱ度开放性骨折124例,Ⅲ度开放性骨折5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均在6 h之内,平均住院时间为15 d。
1.2 外固定器的置入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常规进行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肾功、空腹血糖、抗HIV、HBsAg、胸片、心电图检查。(2)外固定器的选择,根据患者胫骨的骨折部位、类型及胫骨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外固定器。
1.2.2 外固定器的置人步骤
在胫骨一般用5 mm的Schanz针,于胫骨内侧进针。进针时以持针夹为进针导向器,循持针央的齿槽进针,以免针距过宽或过窄。在进针前作皮肤切口,插入套管,拔出套管针蕊后用钻头钻孔。退出钻头,测量骨孔深度和孔周围软组织深度,确定Schanz针螺纹段长度,取出钻袖后攻丝,选择合适的Schanz针拧入骨孔,术中尽最选择Schanz针的“安伞通路”[3]。它位于胫骨前内侧,变动范围在邻近胫骨平台220°至踝关节上120°弧内。检查骨折复位大致满意后安装连接杆,拧紧螺钉以夹紧固定针。可利用持针夹与连接杆之间的万向关节,对骨折成角移位进行调整复位。
1.2.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置于布郎架上,术后第1天用CPM锻炼,常规运用抗生素,脱水消肿,并严密观察患肢足趾活动及末梢循环,以免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2 结果
共置入外固定器176个。随访2~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8周,下肢功能恢复佳,仅4例延迟愈合。2例骨不愈合,给予植骨、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后治愈。20例穿针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局麻下对钢针部位进行小刀扩大,短程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痊愈,无一例发生骨髓炎。
3 讨论
3.1 胫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胫骨远端骨折特点是软组织薄弱,暴力经皮直接作用在骨组织上,造成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并伴粉碎性开放骨折[4]。10例因软组织损伤严重未能I期缝合。胫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粉碎性骨折碎片移位的程度及软组织损伤的范围。保守治疗是指用手法复位、跟骨牵引、石膏托和夹板外固定等的治疗,主要用于无明显移位的劈裂骨折,以及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5]。Bourne认为非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效果不佳。大量研究表明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并且通过外科手术使之稳定,以便允许踝关节早期活动,可使骨折获得最好结果。但是因胫骨远端及覆盖于踝关节上的皮肤、皮下组织薄而易受损伤,开放复位内固定易于出现伤口并发症,如:伤口感染、钢板外露等。随着外固定架的日益完善,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技术广泛应用于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当有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开放性骨折存在时,应考虑应用外固定术处理。笔者认为对于胫骨远端骨折,骨折粉碎严重,局部穿螺纹钉后不能提供稳定固定及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不易穿钉者,应行超踝关节外固定架治疗。
3.2 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优、缺点
通过本组病例,笔者体会该疗法优点在于:(1)操作简单,易于掌握。(2)术中不需对骨折端做大的剥离,避免软组织并发症,有利骨折愈合。本组对于5例软组织损伤重的患者,开放伤口,经换药2~4周愈合。(3)术后患肢能早期活动,可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等。(4)固定可靠。本组无外固定松动、折断并发症。(5)价格低廉,无需二次手术;拆架时仅在门诊换药室即可进行。缺点:(1)钉孔易感染及螺纹钉松动。(2)踝关节不能早期运动。(3)术后护理要求严格。笔者体会是:为预防钉孔感染,除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外,穿螺纹钉的皮肤切口要适宜。切口过小,穿钉时对切口边缘组织挫伤重,术后引流不畅;切口过大,术后渗血多、愈合慢。加强术后护理也是预防钉孔感染的必要措施。本组3例钉孔感染,2例经及时处置治愈,无须取出螺纹钉。为防止术后螺纹钉松动,笔者的做法是安装螺纹钉前,常规攻丝。本组无螺纹钉松动。超踝关节的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可使踝关节早期运动,改善关节的营养和愈合,促进功能恢复[6]。限于医院条件不足,笔者尚未应用。
3.3 外固定架作用机制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基本原则是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平整,恢复桡骨长度及掌倾角、尺偏角。但目前比较普遍接受的复位标准是桡骨远瑞关节面移位小于2 mm,桡骨缩短小于5 mm。掌倾角小于10°。手法牵引纠正桡骨远端重叠移位。牵引下掌屈(伸)、尺偏、挤压、被动活动腕关节,以关节凸面为模具,使桡骨远端关节而平整。复位后采用外固定架超腕关节固定可有效控制腕关节的活动,对抗前臂肌肉的收缩,并且因纵向牵拉使腕关节掌侧腕横韧带、背侧伸肌支持带、腕骨间韧带、腕关节囊内韧带等附着的桡骨远端骨折块随韧带的牵拉而上抬、聚拢,起到“软组织夹板”的作用,从而促使已得到复位的骨折稳定。但是对于波及桡骨干的C3型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小能达到复位标准。笔者采用有限切开,先整复桡骨干骨折,配合克氏针和螺钉内固定,安装外固定架并适度牵开后拧紧,后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这样均可达到复位标准。
3.4 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很多。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多数涉及桡骨远端关节面,属于不稳定骨折,保守治疗主要是闭合复位加石膏托或小夹板外固定。手法复位后桡骨远端支撑力小,前臂屈、伸肌腱大多数跨越腕关节,止于腕骨、掌骨或指骨。肌腱不协调收缩,易出现桡骨短缩或骨折再移位。手术治疗行切开复位“T”形钛板内固定术,术中不可避免地损伤腕关节周围韧带,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螺钉把持力明显降低,“T”形钛板、螺钉内固定难以达到稳定固定的效果。近年来超关节外固定架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超关节外固定的延伸,借助于韧带的牵拉作用,有助于桡骨纵轴延长及桡骨远端复位维持,使已缩窄的关节间隙得以增宽,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同时,超关节外固定架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愈合后拆卸方便的优势。
严重的Ⅱ度和Ⅲ度开放性骨折是外固定器治疗公认的适应证[7]。目前比较常用的外同定器主要有钩槽式外固定器、组合式外固定器、AO外固定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和Basliani外同定器。笔者所在科使用的外固定器是国产Bastiani外固定器。
Bastiani外固定器的操怍顺序为复位、穿针、固定、调整。首先复位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缩短和旋转移位,一定要在穿针前矫正。否则在穿针后矫正会出现针间皮肤、肌肉牵拉紧而产生剧痛,甚至出现坏死。另外还增加外固定的置入难度。
置入外固定器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择从肌肉少的方向进针,避免固定针影响肌肉收缩,妨碍肢体关节活动。胫腓骨骨折可从小腿前内侧或前侧进针,因此处胫骨紧贴皮肤,固定针对肌肉无影响;(2)固定针尽量远离关节。关节周周皮肤和肌肉的活动范围较大,固定针应尽量远离关节,以免影响关节活动;(3)进针时切忌用锤子锤击,也禁用快速电钻,选用低速(5.0~1000 r/min)电钻钻人。前者容易使骨质劈裂,固定针松动,后者容易使固定针周围的软组织和骨骼灼烙伤,产生坏死,出现固定针松动、滑脱及皮肤针眼感染。进针时可用生理盐水滴人进针处,以降低钻头温度,减轻灼烙伤;(4)固定针须穿透胫骨两侧的骨皮质,以免固定针松动或滑脱。慢速进针时可借助两个落空感来感觉针是否穿透了两侧骨皮质,出现第一个落空感时,表明针尖已进入了髓腔。一旦出现第二个落空感,立即停止电钻,此时针尖刚好穿透对侧骨皮质。拧入固定针时,不应超过对侧骨皮质5 mm,以免影响肌肉的收缩;(5)对于固定长斜形或长螺旋形骨折,在两组固定针之间再增加1根或2根固定针,用于贯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的两折端,它既增加了外固定器抗缩短移位的强度,又可以防止骨折端错动,避免发生侧方移位;(6)针组间距尽量短,根据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证明[5],固定针距离骨折线越近,即针组间距越小或同一骨折段的固定针间距即针组内针距越大,骨折固定越稳定。因此,靠近骨折线的固定针距骨折线2 cm为最佳,针组内的针距不小于4 cm,否则骨折由于杠杆原理而固定不稳;(7)连接杆尽量靠近肢体,这样可使骨骼至连接杆的固定针体缩短,增强了固定针固定的钢度。但如连接杆贴进皮肤,容易影响针眼引流,导致针眼感染,还会致使受压皮肤坏死。因此,胫骨前内侧的连接杆以距离体表10~15 mm为佳。
3.5 术中常遇到的困难及处理
3.5.1 肢体扭转
如果骨折旋转移位,未能安全矫正就钻入固定针,安装连接杆后才发现远段肢体扭转。处理方法:取下连接杆,摆正肢体,矫正旋转畸形,选择适当的进针点,重新进针固定,原来的固定针可以取除。
3.5.2 针间皮肤紧
如果对骨折进行少许调整固定后,固定针一侧的皮肤绷紧,术后患者会出现剧痛,甚至皮肤坏死。处理方法:可用尖刀片插入针眼,沿紧张皮肤的相反方向作一皮肤切口,皮肤向紧张侧滑移,直到紧张的皮肤完全松弛,在原皮肤紧张侧将切口缝合。
3.6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Ⅱ度、Ⅲ度开放性骨折,一般污染明显且软组织挫伤严重而肿胀,直接缝合创面有很大的危险性,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若创口污染不甚严重,清创后把握性较大,可行减张切口缝合,即与原创口平行,在适当距离作一切口,将开放性创口闭合,减张切口I期植皮或覆盖凡士林纱布,Ⅱ期缝合。如小腿中段软组织缺损,胫骨外露,可利用胫前肌肌瓣覆盖,中上段可用腓肠肌肌皮瓣覆盖,中下段可用腓肠肌肌瓣覆盖。
3.7 术后处理
术后要注意观察足部肿胀、足趾活动及末梢循环,局部保温、禁烟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护引流通畅。应用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抬高患肢,75%的酒精滴钢针,3次/d;20%甘露醇250 ml。静脉快速滴注,2次/d;七叶皂甙钠20mg静滴,2次/d;双氢克尿塞25 mg,3次/d;5%的碳酸氢纳100 mL静滴,2次/d,连续3 d。以碱化尿液,防止肾功能障碍。根据伤口渗出及血液检查情况及时补充蛋白或输血,肿胀消退后逐渐停用上述药物。
术后当天开始练习肌肉收缩,术后第1天开始用CPM锻炼关节的屈曲和伸展活动。稳定性固定,术后3~6周可开始扶拐练习行走。不稳定性骨折,术后10~12周可开始扶拐练习行走。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后去除外固定。取针时,直径在4.5 mm以上的固定针取针时应休息3~4周,以免行走时出现针眼骨折。直径在4.5 mm以下的固定针取针后可继续行走锻炼。
综上所述,骨外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不破坏骨折端的血供、不干扰骨折端的软组织等优点;能够提供稳固而有弹性的固定,按骨折的形态,通过外固定可以对骨折端进行加压、中和或固定性撑开;便于处理创口又不干扰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即使创口感染,也便于换药,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可以早期活动关节,促进肿胀消退,避免关节粘连或僵硬。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迅速发展、工业损伤和车祸事故的频繁发生,骨折与关节损伤的病情也更趋复杂化。肢体可出现皮肤坏死、创口感染、骨端外露、骨髓炎、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而对这些棘手的病症,骨外固定可以发挥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Bastiani外固定器对软组织损伤少、固定可靠、结构灵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7:31.
[2]斯坦布恩斯,王怀星译.骨折与脱位图解-诊断分型与治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
[3]荣国威,瞿桂华,刘沂,等.骨科内固定.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2-263.
[4]卢世璧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刘国平.实用骨科外固定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40.
[6]辛景义,鲁杰,魏万富,等.混合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06,9:588.
小腿骨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8 例,男76 例,女12 例;年龄20~54 岁,平均35 岁。均为车祸伤。左足40 例,右足48 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挤压伤。根据开放性骨折AO分类[2],Ⅱ度开放性骨折62 例,Ⅲ度开放性骨折26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均在6 h之内,平均住院时间为15 d。
1.2 外固定器的置入方法
1.2.1 术前准备
a)常规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肾功、抗HIV、HBsAg、胸片、心电图检查;b)外固定器的选择,根据患者胫骨的骨折部位、类型及胫骨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外固定器。
1.2.2 外固定器的置入步骤
在胫骨一般用5 mm的Schanz针。于胫骨内侧进针,进针时以持针夹为进针导向器,循持针夹的齿槽进针,以免针距过宽或过窄。在进针前作一皮肤切口,插入套管,拔出套管针蕊后用钻头钻孔。退出钻头,测量骨孔深度和孔周围软组织深度,确定Schanz针螺纹段长度,取出钻袖后攻丝,选择合适的Schanz针拧入骨孔,术中尽量选择Schanz针的“安全通路”[3]。它位于胫骨前内侧,变动范围在邻近胫骨平台220°至刚刚在踝关节上120°弧内。检查骨折复位大致满意后安装连接杆,拧紧螺钉以夹紧固定针。可利用持针夹与连接杆之间的万向关节,对骨折成角移位进行调整复位。
1.2.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置于布郎氏架上,术后第1天用CPM锻炼,常规运用抗生素,脱水消肿,并严密观察患肢足趾活动及末梢循环,以免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2 结 果
共置入外固定器88个,随访2~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8周,下肢功能恢复佳,仅2 例延迟愈合。1 例骨不愈合,给予植骨、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后治愈。10 例穿针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局麻下对钢针部位进行小刀扩大,短程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痊愈,无一例发生骨髓炎。
3 讨 论
外固定器治疗严重的Ⅱ度和Ⅲ度开放性骨折是公认的适应证[4]。目前比较常用的外固定器主要有钩槽式外固定器、组合式外固定器、AO外固定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和Bastiani外固定器。我科使用的外固定器是国产Bastiani外固定器。
Bastiani外固定器的操作顺序为复位→穿针→固定→调整。首先复位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缩短和旋转移位,一定要在穿针前矫正。否则在穿针后矫正会出现针间皮肤、肌肉牵拉紧而产生剧痛,甚至出现坏死。另外还增加外固定的置入难度。
置入外固定器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选择从肌肉少的方向进针,避免固定针影响肌肉收缩,妨碍肢体关节活动。胫腓骨骨折可从小腿前内侧或前侧进针,因此处胫骨紧贴皮肤,固定针对肌肉无影响。b)固定针尽量远离关节。关节周围皮肤和肌肉的活动范围较大,固定针应尽量远离关节,以免影响关节活动。c)进针时切忌用锤子锤击,也禁用快速电钻,选用低速(500~1 000 r/min)电钻钻入。前者容易使骨质劈裂,固定针松动,后者容易使固定针周围的软组织和骨骼灼烙伤,产生坏死,出现固定针松动、滑脱及皮肤针眼感染。进针时可用生理盐水滴入进针处,以降低钻头温度,减轻灼烙伤。d)固定针须穿透胫骨两侧的骨皮质,以免固定针松动或滑脱。慢速进针时可借助两个落空感来感觉针是否穿透了两侧骨皮质,出现第一个落空感时,表明针尖已进入了髓腔。一旦出现第二个落空感,电钻立即停止转动,此时针尖刚好穿透对侧骨皮质。拧入固定针时,不应超过对侧骨皮质5 mm,以免影响肌肉的收缩。e)对于固定长斜形或长螺旋形骨折,在两组固定针之间再增加1根或2根固定针,用于贯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的两折端,它既增加了外固定器抗缩短移位的强度,又可以防止骨折端错动,避免发生侧方移位。f)针组间距尽量短,根据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证明[5],固定针距离骨折线越近,即针组间距越小或同一骨折段的固定针间距即针组内针距越大,骨折固定越稳定。因此,靠近骨折线的固定针距骨折线2 cm为最佳,针组内的针距不小于4 cm,否则骨折由于杠杆原理而固定不稳。g)连接杆尽量靠近肢体,这样可使骨骼至连接杆的固定针体缩短,增强了固定针固定的钢度。但如连接杆贴进皮肤,容易影响针眼引流,导致针眼感染,还会致使受压皮肤坏死。因此,胫骨前内侧的连接杆以距离体表10~15 mm为佳。
4 术中常遇到的困难及处理
4.1 肢体扭转
如果骨折旋转移位,未能安全矫正就钻入固定针,安装连接杆后才发现远段肢体扭转。
处理方法:取下连接杆,摆正肢体,矫正旋转畸形,选择适当的进针点,重新进针固定,原来的固定针可以取除。
4.2 针间皮肤紧
如果对骨折进行少许调整固定后,固定针一侧的皮肤绷紧,术后病人会出现剧痛,甚至皮肤坏死。
处理方法:可用尖刀片插入针眼,沿紧张皮肤的相反方向作一皮肤切口,皮肤向紧张侧滑移,直到紧张的皮肤完全松弛,在原皮肤紧张侧将切口缝合。
5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Ⅱ度、Ⅲ度开放性骨折,一般污染明显且软组织挫伤严重而肿胀,直接缝合创面有很大的危险性,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若创口污染不甚严重,清创后把握性较大,可行减张切口缝合,即与原创口平行,在适当距离作一切口,将开放性创口闭合,减张切口Ⅰ期植皮或覆盖凡士林纱布,Ⅱ期缝合。如小腿中段软组织缺损,胫骨外露,可利用胫前肌肌瓣覆盖,中上段可用腓肠肌肌皮瓣覆盖,中下段可用腓肠肌肌瓣覆盖。
6 术后处理
术后要注意观察足部肿胀、足趾活动及末梢循环,局部保温,禁烟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护引流通畅。应用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抬高患肢,75%的酒精滴钢针,3次/d;20%甘露醇250 mL静脉快速滴注,2次/d;七叶皂甙钠20mg静滴,2次/d;双氢克尿塞25mg,3次/d;5%的碳酸氢纳100 mL静滴,2次/d,连续3 d。以碱化尿液,防止肾功能障碍。根据伤口渗出及血液检查情况及时补充蛋白或输血,肿胀消退后逐渐停用上述药物。
术后当天开始练习肌肉收缩,术后第1天开始用CPM锻炼关节的屈曲和伸展活动。稳定性固定,术后3~6周可开始扶拐练习行走。不稳定性骨折,术后10~12周可开始扶拐练习行走。术后4~6个月经摄X线片示骨折愈合后去除外固定。取针时,直径在4.5 mm以上的固定针取针时应休息3~4周,以免行走时出现针眼骨折。直径在4.5 mm以下的固定针取针后可继续行走锻炼。
7 骨外固定治疗的优越性
创伤小,不破坏骨折端的血供,不干扰骨折端的软组织;能够提供稳固而有弹性的固定,按骨折的形态,通过外固定可以对骨折端进行加压、中和或固定性撑开;便于处理创口又不干扰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即使创口感染,也便于换药,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可以早期活动关节,促进肿胀消退,避免关节粘连或僵硬。
总之,随着工业和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工业损伤和车祸事故的频繁发生,骨折与关节损伤的病情也更趋复杂化。肢体可出现皮肤坏死、创口感染、骨端外露、骨髓炎、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而对这些难治的颇为棘手的病症,骨外固定可以发挥它特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Bastiani外固定器对软组织损伤少、固定可靠、结构灵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7,31.
[2]斯坦布恩斯.骨折与脱位图解——诊断分型与治疗[M].王怀星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
[3]荣国威,瞿桂华,刘沂,等.骨科内固定[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2-263.
[4]卡纳尔.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卢世璧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72.
小腿骨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抽取我院骨外科接诊的100例小腿骨折后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115个皮瓣),患者的骨质或内固外露。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患者的年龄在20~71岁,平均年龄为(48.12±1.24)岁。其中90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在10 h以内,平均时间为(5.17±1.24)h,10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超过10 h。患者均为车祸外伤所致,并伴有胫骨骨折。
1.2 方法:
①皮瓣设计以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至掴窝中点连线为皮瓣轴线,以外踝上5~7 cm为旋转点,在了解缺损部位的形状及大小的情况下,以创缘轴方向的近心端至旋转点的长度确定血管蒂长度。在供区轴线上设计与创面部位相一致的皮瓣。②先将筋膜蒂部皮肤切开,并解剖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将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全部纳入筋膜蒂内,保留筋膜蒂约3.0 cm,如果有两条腓肠神经,则需要尽量将其全部纳入皮瓣,一旦不能完全纳入,则需要保留较粗的一支。③切开筋膜后,沿着皮瓣一侧方向将皮肤、皮下及深筋膜切开。深筋膜大于皮肤1.0 cm,并缝合深筋膜及皮肤,避免分离。在深筋膜下做钝性及锐性分离皮瓣,在皮瓣远端结扎,并将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切断,在切开皮瓣的另一边,然后逆行向小腿远端游离皮瓣,在旋转点位置注意观察吻合支位置,避免发生损伤。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发放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得,问卷中共包括四大项目,每个项目共有5个题目,每个题目的分值为5分,每个大项目的总分值为25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总分为100分,调查问卷评分>90分表示非常满意,评分在60~89分表示满意,评分低于59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在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运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试验患者皮瓣术临床效果: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多种皮瓣修复,结果显示在100例患者中,成活率为96.00%(96/100),具体情况见表1。
2.2 患者对腿功能、外形的满意度:本组试验所有患者的腿功能、外形的满意度为97.00%,具体情况可见表2。
2.3 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在100例小腿骨折术后外露皮肤缺损皮瓣修复的患者中,97例患者的创面得到良好的覆盖,植皮区全部成活,其中有1例患者的植皮边缘有少许的坏死现象,通过对患者进行换药处理,处理后患者瘢痕已经愈合,其中有2例患者由于皮瓣供区皮肤条件较差,导致发生1 cm宽皮缘坏死,通过换药,肉芽生长良好,通过对患者进行邮票植皮而痊愈。
3 讨论
局部转移皮瓣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促进局部组织和骨折的康复和愈合,在当前小腿骨折手术后皮肤损伤的临床修复过程中,局部转移皮瓣切取修复的操作较方便,同时对其技术要求较低,相对于其他皮瓣而言,本组试验所采取的皮瓣修复创伤较小。
腓肠肌营养皮瓣血管蒂恒定,变异较少,临床手术操作简单,动脉供血可靠,静脉回流充分,不牺牲主干动脉,供区损伤少,创面大部分可直接缝合等。皮瓣蒂部的宽度,研究显示多数皮神经营养血管丛存在于其周围0.5 cm的范围内,浅静脉营养血管丛存在于其周围1 cm的范围内,但为了完全包含皮神经或浅静脉的营养血管,临床上手术时适当保留的蒂部宽度,腓肠肌营养皮瓣蒂部过宽不但不能为皮瓣增加血供,反而增加转移难度蒂部隆起变形明显。蒂部过宽,术后通过隧道时容易压迫,很容易导致静脉回流受阻。
在本组试验中,给予100例小腿骨折术后患者局部皮瓣转移修复,通过对患者局部皮肤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小腿皮肤条件进行调整,尽可能选择创面周围皮肤的条件较好的,从而有利于局部的旋转。在通常情况下,尽量避免胫骨骨面,一般选择肌肉组织叫丰富的皮肤区域,在可以顺行的情况下尽量不逆转。另外,对于局部皮肤损伤较小的,可不勉强缝合,由于局部组织水肿,如果对其进行缝合,则很容易裂开。在皮瓣设计方面,可适当抻长,避免分层脱离,术后可放置引流条,避免皮瓣下积血对皮瓣的血运产生相应的影响[5]。
对于皮瓣供区的处理,可对其进行腹部全厚皮打包植皮,要注意联通皮下肌层缝合固定,避免植皮飘起致植皮坏死。对于皮瓣术后,需要给予患者抗生素、微循环等治疗,给予患者活血化瘀治疗,及时更换药物。在本组实验中,对患者进行腓肠肌营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术后皮肤缺损患者对腿功能、外形的满意度较高,且皮瓣的成活率较高[6]。这种修复方法不需要切取肌肉,对其运动功能不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且供区的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综上所述,腓肠肌营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术后局部皮肤坏死,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术后皮肤缺损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骨外科接诊的100例小腿骨折后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115个皮瓣),患者接受皮肤缺损腓肠肌营养皮瓣修复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在100例小腿骨折术后皮肤缺损修复患者中,成活率为96.00%(96/100),患者的腿功能、外形的满意度为97.00%。结论 在小腿骨折术后外露皮肤缺损腓肠肌营养皮瓣修复过程中,游离小腿外侧皮植皮瓣修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小腿,骨折术,外露皮肤,缺损,皮瓣,修复
参考文献
[1]刘洪,任红伟,张政伟.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术后皮肤缺损20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7):108-109.
[2]李九威,朱鸿刚.腓肠肌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骨折术后骨外露6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6(13):3185-3186.
[3]闫军,胡波,朱淑昌,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骨软组织缺损[J].实用骨科杂志,2010,24(2):144-146.
[4]黎晓华,王惠东,张长青,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16(6):722-725.
[5]周彩虹,白翠兰,蒲超,等.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皮瓣修复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25(11):2223-2224.
小腿骨折 篇7
关键词: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软组织缺损,护理
因各种外伤所致的小腿胫骨开放性骨折并伴软组织缺损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比较困难和棘手的病症。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是目前临床上十分常用的治疗方法[1], 本文主要就我院收治的23例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中, 男18例, 女5例, 年龄21~73岁, 平均年龄为 (35.7±3.1) 岁。患者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交通意外、坠物砸伤、机器绞伤、爆炸伤等, 分别有12例、3例、5例、3例。患者发生骨折的位置分布在胫骨的上1/3, 中1/3和下1/3的分别有8例、9例和6例;其中合并骨缺损的患者有5例, 缺损的长度在3~5 cm, 平均缺损长度为 (4.2±0.3) cm;合并骨髓炎的患者有3例。患者小腿软组织缺损的面积在5 cm×5 cm~30 cm×13 cm。
患者行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过程中, 选用的皮瓣种类包括吻合血管的胸脐皮瓣4例,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2例, 小腿筋膜皮瓣6例, 逆行腓肠肌内皮瓣1例。本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的外固定架包括半环架、力臂式外固定架以及组合式外固定架等三种, 分别有17例、4例、2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 并对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进行评估, 做好创伤位置的清洁、消毒以及术中所需物品的消毒工作。同时, 指导患者进行卧位练习和床上使用大小便器的训练, 避免患者术后长期卧床的不适。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让患者了解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 让患者有长期卧床的准备, 帮助患者疏导焦虑、烦躁的情绪, 建立互相信任的、和谐的护患关系,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树立治疗的信心。
1.2.2 术后护理。
(1) 基础护理:术后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适宜, 禁止病房内吸烟, 防止尼古丁诱发动脉危象[2]。患者术后要避免进行较大的肢体活动, 取平卧位, 适当抬高患肢, 与心脏齐平, 帮助静脉回流。同时, 要求在进行肢体制动的过程中, 不能压迫皮瓣, 避免进行大范围牵拉, 防止对皮瓣的血供、血液循环等造成影响。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主治医师进行报告并处理。术后给予疼痛预防性给药, 防止机体释放5-羟色胺造成的疼痛[3]。 (2) 并发症护理: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以及皮瓣肿胀程度等, 当患者因温度过低、制动、受压等情况出现血管痉挛的情况时, 可给予烤灯保暖处理以及解痉药护理, 常用的包括复方丹参, 罂粟碱等。皮瓣发生血管栓塞的时候要给予局部保暖及解痉药先行治疗, 治疗无效考虑为血管栓塞, 经手术探查后进行清淤处理。皮瓣发生肿胀的时候可通过按摩或者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皮瓣发生感染需要行清创和引流处理。对外固定架的钢针进行护理, 观察针孔处是否有红肿的发生, 采用敷料遮挡防止污物注入, 并对针孔附近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每日检查外固定架上螺钉的松紧度, 紧固连接螺钉, 防止钢针松动影响到外固定的稳定性, 并发生愈合不良或继发性感染的情况。 (3) 功能训练:术后要及早开始进行功能训练, 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或者关节僵硬的状况。在软组织愈合期 (术后3周之内) , 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未制动的关节轻微伸屈活动, 同时让患者自己进行股四头肌和脚趾的锻炼;术后3周后, 可帮助患者进行患肢屈伸练习, 练习动作要轻, 运动量可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加大。两月后可进行皮瓣感觉功能训练。
2 结果
23例患者中, 经一期皮瓣移植的患者20例, 发生感染1例, 二期皮瓣移植的患者3例, 发生感染1例, 均是有窦道形成, 经清创处理和引流护理后痊愈。外固定后1例患者出现钉道感染, 将外固定架取出之后痊愈。患者伤口愈合的平均时间为 (3.9±0.6) 周, 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 (9.3±1.4) 个月, 治愈率100.0%。外固定架的使用时间在9~16个月, 平均使用时间为 (13.1±1.1) 个月。
3 讨论
随着采矿业、交通业等的快速发展, 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的发生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作为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的病症, 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不仅临床效果差, 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多, 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截肢、残疾等情况的发生[4], 给患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伤。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对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期间, 通过精心的、全面的护理, 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后观察、基础护理, 及时发现患者的血管危象的表现, 做好感染的预防以及外固定架钢针松动、钉道感染等情况的处理, 是治疗成功的有力保障。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具有病程长、痛苦大的特点[5], 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生理护理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詹友达, 李洪兵, 谢勇, 等.皮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胫腓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研究[J].求医问药, 2012, 10 (4) :54-55.
[2]冯鹏, 侯书建, 刘亚平.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火器伤胫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J].实用医药杂志, 2010, 27 (6) :506-507.
[3]彭湘霖, 唐接福, 曾祥彬, 等.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J].中外医疗, 2011, 30 (34) :59-60.
[4]冯鹏, 冯文文, 赵英波, 等.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爆炸伤性胫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J].实用医药杂志, 2010, 27 (8) :270-271.
【小腿骨折】推荐阅读:
小腿及足踝07-22
游离小腿外侧10-25
瘦小腿的健康方法07-12
肌肉型小腿怎么瘦呢09-26
小腿肌肉痛的原因是什么?07-05
慢跑小腿疼的治疗方法05-31
胫腓骨骨折开放性骨折09-01
部分骨折10-14
骨折治疗10-19
鹰嘴骨折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