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外移(通用4篇)
骨折外移 篇1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患者常有流涕、鼻塞、头昏等症状, 且容易反复发作。我院自2009至2011年在鼻内镜下将下鼻甲骨折外移加黏膜点状分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4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诊断标准, 无手术禁忌。其中男78例, 女26例;年龄16~63岁。慢性肥大性鼻炎患者27例, 伴鼻中隔偏曲患者40例, 伴鼻窦炎患者30例, 伴上颌窦囊肿者7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直径4mm, 偏角视野为0°鼻内镜 (杭州桐庐光学仪器总厂) 。所有患者均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鼻内镜手术, 并发有鼻窦疾病、鼻中隔疾病者先行鼻窦和 (或) 鼻中隔手术及其他鼻部疾病者一般选择先行相应手术完成后再行下鼻甲手术。在鼻内镜下将剥离子插入下鼻道使下鼻甲骨骨折内移, 再使骨折部分外移, 用剥离子将肥厚部分及鼻腔较狭窄处下鼻甲的黏膜做黏膜下点状分离。鼻腔给予适当的填塞, 适量的抗生素及止血剂应用, 于48h后取出鼻腔填塞物。0.5%呋麻滴鼻液每日三次滴鼻, 适量的激素应用, 减少下鼻甲肿胀和渗出物渗出。
1.3 疗效评定方法
痊愈:鼻塞症状消失, 下鼻甲表面黏膜光滑平整。鼻腔内无粘连、干燥、结痂。显著改善:鼻部症状基本消失, 间断性鼻腔阻塞。无效:鼻塞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2年, 其中痊愈80例, 占77%;显著改善24例, 占23%, 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鼻部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 主要表现为下鼻甲黏膜肥厚, 或鼻骨肥大, 形成一种以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点的慢性炎症[1], 其病因多与鼻腔或鼻窦的慢性炎症有关。
下鼻甲其主要功能是通过鼻周期调控鼻腔吸入的空气流量, 维持双侧鼻阻力, 保证正常呼吸及肺部的气血交换, 对吸入的空气进调节温度、湿度、过滤的作用, 维持呼吸道黏膜动力, 预防鼻腔及鼻窦的感染发生。看见上述功能的正常, 对于保证整个呼吸系统正常实现其呼吸功能至关重要, 而作为实现上述功能的基础是下鼻甲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细胞、腺体、血管和血窦等结构的正常[2], 如果被破坏, 患者会出现鼻腔干燥、头痛、嗅觉异常等症状。下鼻甲任何方式的手术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其黏膜的功能。所以, 在进行下鼻甲手术时, 不仅要改善鼻腔通气问题, 应尽量保持下鼻甲的生理功能, 保留足够多的鼻腔黏膜。
面对因手术对下鼻甲的影响引发的利与弊, 随着时代的进步, 下鼻甲的手术方式不断探索、演变, 遵循上述原则, 寻求一种更快更好的手术方式来解决患者病痛。我们在鼻内镜下行下鼻甲手术, 手术视野清晰, 将下鼻甲骨骨折外移, 再给予下鼻甲黏膜下点状分离, 只改变下鼻甲位置形态, 不改变其结构。通过对104例 (149侧) 患者行该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观察, 该手术方法简捷、易行, 术后反应轻, 疗效显著, 无术后并发症出现。术中只对下鼻甲骨的位置稍加改变, 下鼻甲黏膜行微创处理, 既保持下鼻甲的生理功能, 又尽可能保留下鼻甲黏膜的完整, 从而改善鼻腔通气, 减少下鼻甲术后的并发症, 满足了保持下鼻甲的生理功能, 保留足够多的鼻腔黏膜, 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黄选兆, 汪吉宝.使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66-167.
[2]杨强, 牛春生.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鼻炎86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8, 10 (1) :93.
骨折外移 篇2
自2009年下半年起, “缺工潮”的阴影在大陆一直挥之不去。今年春节过后, 更呈愈演愈烈之势, 对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企业造成很大困扰。
低廉的生产成本, 是过去20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驱动力, 但目前工资上涨正在瓦解这项优势。例如上海地区的平均工资在2 0 0 0年至2 0 1 0年的1 0年间, 平均每年增长12%。2007年10月生效的《物权法》更进一步推高了土地的成本, 如长三角一处开发区的地价, 从2 0 0 5年的每平方米5美元上涨到了2009年的最低62美元, 2010年更达到80至100美元。
如今, 随着土地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中国大陆的出口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中国打喷嚏, 全世界都感冒。巴克莱资本中国研究主管彭文生指出:“这一轮缺工潮, 意味着中国大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廉出口商品的优势将加速消失, 势必导致全球经济结构重新调整;虽然短期内制造业还是会留在中国, 但这座世界廉价工厂的烟囱已经开始倾斜了。”
他认为, 缺工可能令廉价“中国制造”时代提早结束, “劳动力价格上涨必然造成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 这将引发全球商品价格上扬。”
台商会回流吗?
2月下旬, 在东莞台商协会黄江分会的会议室里, 所有当地台商、台干与历任会长悉数到齐, 商讨如何解决目前企业的缺工问题。
弘祺五金胶总经理吴弘祺抛出一个议题:“干脆回台湾好了, 反正这里的成本也不便宜。”吴弘祺刚刚将农民工的月基本工资, 从人民币1200元调高到1500元, 加上公积金和保险金, 人力成本已和台湾差不多。而且, 台湾是“多功能工” (即一个人可做三件事) , 这里则是“单向工” (即一件事拆成三个人做) 。他大声说:“总有一天要回台湾。”
有人问他, 何时回台湾盖工厂?
吴弘祺推了推坐在身旁的名辰照明总经理黄永贺, “看龙头啊。龙头回去, 我就回去。”
人们又将目光转向黄永贺。“怎么回去?客户全都在大陆。而且, 台湾的聚落也都不在了。”黄永贺低声说道。
有人追问他:“当年来大陆时, 这里不也没客户、没聚落吗?”
大家默不作声。一阵沉寂后, 黄江分会秘书长刘静翔首先开口:“赚了钱, 大家胆子都变小了。”他解释道, 目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都很大;要移回台湾, 就得再花一大笔投资, “舍不得啦。而且又不见得能回收。”
黄永贺补上一句:“如果在大陆没办法继续做, 我就会退休了。”
这群当年敢冲敢拼的台商, 经过2 0年沧桑, 勇气已不复当年。也因此, 当中国大陆的廉价劳工成本优势正在急速消失时, 曾有台湾学者乐观地认为, 新一波“台商回流”的效应将大举浮现, 甚至预估这会是笔150万亿新台币的机会。而台湾记者在实地走访了彰滨工业区、台南科技工业区、高雄软体科技园区后, 却看不到有任何台商回流的迹象。
在靠近海岸的彰滨工业区, 静悄悄的没有任何新的厂家动土进驻, 只有少数几辆货车进出, 唯一正准备兴建的, 是当地台玻集团投资20亿元新台币, 以光电、节能为主的玻璃加工厂。
沿着海岸继续向南走, 台南科技工业区目前进驻率只有54%, 几年来只有不到10家厂商入驻, 而且全部都是本地厂商, 没有一家来自大陆台商。“龙头厂商没有回来, 这里很难吸引人。”台南科技工业区服务中心主任张旭升这样说。
再把足迹踏上高雄, 宣传多时的软体科技园区内, 94家小公司已经开始营运, 中间一块面积达1.85公顷的土地却仍空荡荡的在等着主人到来。“鸿海没有正式进驻以前, 大家还是观望居多。”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说。
“我们再怎么便宜, 都比大陆贵;我们再怎么用外劳, 也不如直接去越南。”台湾智库董事长陈博志, 一语道破目前台湾产业环境的真相:“大家都讲筑巢引凤, 但巢在哪里?筑巢的条件不外乎土地、劳工、资金, 但我们的产业创新条例, 只是让厂商可以在这些工业区炒地皮而已。”
“有人说可以找外劳进来, 但问题是, 有人敢突破外劳与基本工资脱钩这件事吗?”陈博志提高声音质疑道。
台明将集团总经理林肇睢说:“20年前你可以自己决定命运, 20年后你必须默默接受命运。现在台商回台, 势必要面临市场更小、物价指数更高等更恶劣的环境。即使不回台, 现在才想要迁移到越南、孟加拉也太晚了。”
总而言之, 在目前台湾尚缺失产业升级及发展群聚的环境条件下, 仅凭廉价的劳力、免费的土地、降税及低息贷款, 要想让“台商回流”, 似乎还难以做到。
找不到下一个“廉价工厂”
除了台湾以外, 那么, 下一个更为低廉的生产基地在哪里?会是以越南、柬埔寨为主的东南亚, 或者孟加拉甚至印度吗?
如果单从付给工人的薪资考虑, 似乎这些地方都是首选。特别是在2007—2008年间, 当时大陆开始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 导致劳动力密集的台资企业租税优惠不再, 而越南政府适时以低廉土地成本与低廉人力优势, 成功掀起一波台湾企业到越南投资考察热潮, 包括鸿海、仁宝、神基集团等先后在此设厂。
但随着金融海啸发生, 当地投资环境条件突变, 越南出现当地货币大幅贬值、劳资纠纷、罢工潮此起彼伏的情况, 而政府又消极以对, 使得台商开始打退堂鼓, 一些厂商在越南的投资, 不是无疾而终就是缩小规模。
另一个更大的难题是, 越、柬等国的基础建设与中国大陆相比落后太多, 当地的供应链还很不完备, 导致物流成本太高。柬埔寨最大的成衣工厂昆洲实业总经理陈泽和指出, 在柬埔寨, 连染整都没办法做, 因为染整业需要丰沛的水源, 而这个国家竟然连一座像样的水库都没有。
如果劳动生产力增长更快, 甚至是全国实质薪资提高, 也不会减损大陆的竞争力。
将挑战化为契机
当中国不再廉价, 似乎又还找不到下一个廉价工厂时, 未来的世界经济面貌会是如何?对于仰赖中国甚深的台商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不久前, 美国德勤管理咨询公司因应客户未来在中国大陆投资策略需求, 发表了1 8页名为《中国:仍是制造业的闪亮之星?》 (China:Still Manufacturing's Shining Star?) 的报告, 尝试解答上述疑问。
这份报告指出, 经过这波金融海啸, 虽然企业投资的脚步放缓, 但在看好中国大陆高成长的前景下, 客户对大陆的投资仍持有高度兴趣。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制造业如美国通用汽车 (GM) 投资中国的目的, 已经从成本转移到市场甚至是人才方面。
大陆人口始终庞大, 但财富则是最近才有的, 城镇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从2000至2010年增长了3倍, 年收入超过人民币4万元的中产阶级比例, 从1995年的约1%增加到2010年的接近10%, 而且预估到2015年将达到16%。
为了获得政府的优惠待遇和抢夺市场, 外国制造商将更积极在中国生产。另外, 诸如汽车、家具和家电等不适合长途运输的产品, 也会倾向在本地制造, 这或许能说明通用汽车公司为什么在关掉数个美国工厂的同时, 而于同年在大陆开设了第8个工厂。2010年, 通用汽车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量与收入都已超过美国本土。
中国大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越来越多, 1996年时, 高等教育的在校生约有570万人;到了2010年, 光是毕业生就有600万人, 其中有超过40%主修科学或工程, 而住校生总计超过2000万人。教学方式也在改进, 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将有助大规模的研究与发展, 也有利于大陆发展最先进的制造技术。
大陆的投资政策对这类制造商有利, 每次政府修订外商投资目录时, 受鼓励产业中, 低成本制造业的比重都在减少, 而先进电子产品、替代能源和纳米科技等需要高级人才的产业比重却在增加, 说明政府鼓励产业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总体说来, 大陆市场对于高级工程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还是大于供给, 让这类公司征人和留人都不容易。为了争取高级人才, 公司必须落脚在他们想去的地方, 亦即上海、北京、苏州和杭州这种沿海的国际都市。
德勤的报告指出, “制造业”只是一个统称, 大陆政经环境的改变, 对制造业的影响不尽相同。由于制造商的目标不会单单是追求低成本、市场或人才其中一项, 因此个别企业受到三种目标驱动的程度不同, 会影响中国在他们全球制造策略中的角色, 也会影响他们在中国如何选择生产和研发地点。
大陆目前人口和财富仍集中在沿海地区, 未来如果中国政府能顺利将所得和人口重分配的话, 这类业者也会跟着人潮与钱潮移往内陆。当追求低成本的制造业移往其他地方时, 追求市场者将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引擎。
大陆制造业的面貌正在改变, 将会更多元化。台商若能乘势重新定位, 就能将挑战化为契机, 这场缺工的人力海啸, 更凸显出不同类型的制造业, 在大陆将有不同的未来。
骨折外移 篇3
关键词:下鼻甲外移术,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矫正,嗅觉功能
鼻中隔偏曲在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也是气道解剖结构变异之一,可导致一定程度的嗅觉障碍。下鼻甲骨折外移术通过将下鼻甲骨骨折外移,拓宽总鼻道中下部宽度,改变下鼻甲的形态和位置,增加下鼻甲对应总鼻道的截面积,降低鼻阻力,改善鼻腔通气功能[1]。本文具体探讨了下鼻甲外移术辅助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4年8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耳鼻咽喉科进行诊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120例。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56.33岁;病程最短3-12年,平均为5.13年;偏曲类型:C型87例,S型32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2.14±2.19 kg/m2。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采用局部麻醉,选择鼻内镜以及摄像系统辅助手术。采用左侧弧形切口,在鼻内镜直视下选择剥离子深入鼻中隔软骨与黏骨膜之问,分离黏骨膜到鼻中隔软骨或筛骨正中板,剥离粘骨膜,然后取出偏曲的鼻中隔软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后加用下鼻甲外移术,在下鼻甲表面放置棉片保护下鼻甲黏膜,使用剥离子将下鼻甲向鼻中隔、鼻腔内部方向进行移位,然后进入保护中的下鼻甲中隔面,尽量移向鼻腔外侧壁,术后向两侧鼻腔内填塞膨胀海绵。
1.3 观察指标:
治愈为临床主要症状消失,下鼻甲效果良好。显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下鼻甲变小。无效为临床症状加重,下鼻甲无变化或者加重。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主观嗅觉功能检查:所有患者在术后1个月进行主观嗅觉功能检查,按照1:50蒸馏水稀释的淡香水作为弱刺激嗅素,汽油作为强刺激嗅素,醋作为中等刺激嗅素;若患者三者都不能闻出为嗅觉功能重度障碍,仅能闻出汽油者为嗅觉功能中度障碍,仅能闻出醋和汽油者为嗅觉功能轻度障碍,三者均能闻出者定为嗅觉功能接近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60/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8.3%(53/6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主观嗅觉功能情况对比
经过观察,观察组治疗后的主观嗅觉功能正常43例,轻度障碍16例,中度障碍1例,重度障碍0例;而对照组分别为32例、18例、5例与5例,观察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是常见的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胀、头痛、鼻塞、鼻出血、耳闷塞感等症状。从发病机制上分析,鼻中隔在胚胎期由几块软骨组成,在生长发育、骨化过程中,若骨与骨之间生长不均衡,就可形成偏曲[2]。鼻中隔偏曲可导致双侧鼻腔气流不对称,宽敞侧过度通气,狭窄侧通气不畅,引发相关结构增生肥厚,对于嗅觉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鼻中隔偏曲一般呈形C或S形,结合病史和症状,鼻内镜诊断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鉴别鼻中隔黏膜肥厚和是否同时存在鼻内其他疾病[3]。鼻中隔偏曲的主要传统治疗方法是鼻中隔矫正手术,但是对于合并下鼻甲肥厚患者比较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下鼻甲成形术是在黏膜下切除部分增生骨质,对残余的鼻甲骨行骨折外移,可以缩小下鼻甲体积,能保护鼻腔黏膜,也恢复下鼻甲的正常形态,达到保护鼻腔生理功能、改善鼻腔通气的目的。本研究显示:经治疗后,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60/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8.3%(53/6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鼻中隔偏曲可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或息肉等改变,引起鼻腔内空气气流模式发生动力学改变与阻塞嗅裂,从而导致嗅觉减退。同时鼻中隔偏曲也可触发嗅腺的过量分泌,使得嗅觉受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也会引起嗅觉减退。鼻中隔偏曲矫正能有效地扩展鼻腔通气容积,降低鼻阻力,缓解鼻塞症状。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能拓宽总鼻道中下部宽度,增加下鼻甲对应总鼻道的截面积,引起下鼻甲黏膜及黏膜下组织重塑,能达到理想的疗效。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主观嗅觉功能正常43例,轻度障碍16例,中度障碍1例,重度障碍。例;而对照组分别为32例、18例、5例与5例,观察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仅仅对小样本进行此手术方式进行研究,是否适合所有类型患者,还需要继续观察分析。
总之,下鼻甲外移术辅助治疗鼻中隔偏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与客观嗅觉障碍,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艳红,陈青松,杨晓涛,等.72例合并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25(20):39-40.
[2]刘三印,陈胜,邓全超,等.观察中鼻甲根部部分切除对上鼻道扩容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4,18(8):101-102.
骨折外移 篇4
1 工作面概况
11302综放工作面位于十一采区东部, 北到八里铺断层煤柱, 东为11301工作面采空区, 南至南翼-740水平大巷保护煤柱, 西部为11303工作面采空区, 十一采区第一个孤岛工作面, 平均开采深度-765.0m, 工作面走向长780.09m, 倾斜宽141.81m。
1.1 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
11302综放工作面布置在南翼-740水平大巷以北;东顺槽为轨道顺槽, 西顺槽为运输顺槽, 两顺槽均沿煤层底板布置。轨道顺槽、11302中间巷通过十一采区管子道、十一采区管子道联络巷与南翼-740水平轨道大巷相连, 构成工作面的进风、辅助运输系统;运输顺槽通过转载机、溜煤眼与南翼-740水平胶带输送机大巷沟通, 构成煤炭的运输系统。
1.2 巷道的几何尺寸
运输顺槽:运输顺槽通过转载机、溜煤眼与南翼-740水平胶带输送机大巷沟通, 布置在3下煤层中。顺槽断面为矩形, 规格为净宽×净高=4.3×3.0 m。采用锚网梁加锚索支护。
1.3 运输顺槽支护
运输顺槽超前支护距离不小于120m, 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钢支护, 原则上采用一梁六柱支护, 架棚间距500mm, “π”型钢两端头各支设两棵单体液压支柱, 在人行道侧靠转载机再支设二棵单体液压支柱, 单体液压支柱一律穿铁鞋加强支护。
1.4 运输顺槽设备布置情况
运输顺槽布置一部SSJ-1200/4×315型皮带运输机并配两台转载机和一部破碎机, 皮带中心线内错巷道中心线500mm布置, 转载机中心线与皮带机中心线重合。
2 具体安装方法
2.1 先安装与工作面运输机搭接的转载机, 其中不安装破碎机
2.2 安装顺槽皮带
2.3 在顺槽皮带机头的卸载处安装一部转载机和破碎机。
3 利用在实际生产中的情况进行评价
3.1 破碎机外移在孤岛工作面生产中的优点
(1) 孤岛工作面压力显现较大, 为确保巷道有效支护, 采用“π”型钢配合6棵单体支柱支护方式加强支护;当两顺槽的煤帮受挤压后两帮移进量增大, 破碎机处行人宽度和支护强度要求很难同时保证, 破碎机外移后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2) 破碎机外移能够减轻转载机的整机重量, 减少拉移时的困难。破碎机的重量约10吨, 支护强度的增大势必会造成工作面底板底鼓, 破碎机处集中约10吨的重量, 对转载机的拉移造成困难, 外移后整个拉移问题得到解决。
(3) 能有效的在拉移过程中保护支护单体的支护状态, 如果破碎机不外移, 由于破碎机的宽度一定, 两帮变形移进后在拉移过程中会触及单体, 造成单体失脚失去支护能力, 而提前更改单体位置又会在更改过程中造成短时间无支护, 不利于顶板管理。
(4) 有效的防止在回采过程中压死转载机、破碎机事故。两帮移进、底鼓、顶板下垂、巷道高度变小、压力增大这些都是孤岛工作面开采中常见的难题, 由于巷道高度变小造成破碎机处没有多余高度, 破碎机无法正常拉移, 时间越久顶板下沉量越大、底鼓越严重, 破碎机无法拉移, 最后导致整个生产环节的被动。
(5) 从安全管理角度的考虑。保证了原破碎机处人行道的宽度和支护空间, 且减少了转载机和破碎机压死的机率, 保证了安全生产;劳动强度方面, 减少了转载机的拉移难度和因破碎机而带来的各种工作量;其他方面, 破碎机出现故障时, 需更换配件时, 保证了破碎机处的安全空间和作业空间, 同时也保证了破碎机的日常检修空间。
3.2 破碎机外移在工作面生产中的缺点
(1) 大块煤进入皮带后容易造成皮带跑偏。由于破碎机的外移使煤流直接进入皮带输送机, 有时会造成转载机头蓬住和皮带的跑偏, 影响正常生产。
(2) 增加了设备的投入。使用这种方案会在原来传统安装的基础上增加一部转载机的投入, 以此才能完成破碎机外移的安装。
以上是破碎机外移存在的缺点, 虽然多投入了一部转载机, 但是在“安全为天”这一前提下, 为了更好的确保安全生产也是值得的, 有关大块煤造成皮带跑偏的问题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实行过程控制, 通过降低煤机速度和生产工艺来有效的控制。
4 效果检验
2008年5月份, 采用这一办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工作面的回采, 消除了公司及矿井的重大安全隐患, 有效的保证了职工的作业环境和安全, 转载机拉移顺利, 保证了工作面正常生产, 为今后防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摘要:孤岛工作面的回采过程中, 两巷沿空压力较大, 需采取增加支护材料的数量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较为密集的支护材料即影响对转载机、破碎机的拉移又造成支护状态发生改变, 通过对11302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破碎机外移, 在不改变支护状态的情况下, 成功地实现了转载机的顺利拉移, 工作面的安全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