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茎突骨折

2024-07-22

尺骨茎突骨折(共4篇)

尺骨茎突骨折 篇1

摘要:目的 使用内固定法对尺骨茎突骨折进行临床治疗, 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尺骨茎突骨折治疗的患者43名, 其中8名患者为单纯尺骨茎突骨折, 作为观察组1;35名患者为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骨折, 作为观察组2。两组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 以Green-O’Brien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方法作为临床疗效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将比较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1患者中, 6名患者疗效为优, 2名患者疗效为良, 治疗优良率为100%;观察组2患者中, 26名患者疗效为优, 7名患者疗效为良, 2名患者疗效为差, 治疗优良率为94.29%;统计学结果为P>0.05, 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手术内固定法可以对单纯尺骨茎突骨折及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骨折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 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关键词:尺骨茎突骨折,桡骨骨折,内固定,疗效,临床观察

单纯尺骨茎突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 因此临床上关于尺骨茎突骨折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报告较少, 本人即对单纯尺骨茎突骨折及尺骨茎突合并桡骨骨折进行了相关的临床治疗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尺骨茎突骨折治疗的患者43名, 其中男性患者32名, 最高年龄56岁, 最低年龄23岁, 平均年龄 (35±3.8) 岁;女性患者11名, 最高年龄58岁, 最低年龄25岁, 平均年龄 (35±4.1) 岁。这43名患者中, 其中8名患者为单纯尺骨茎突骨折, 作为观察组1;35名患者为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骨折, 作为观察组2。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观察组1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进行固定,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臂丛麻醉, 手术切口取自患者腕关节尺侧缘, 开口深度至切开患者浅筋膜为宜, 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尽量的保护患者尺神经的背侧支。将患者尺侧腕伸肌腱向背侧牵开, 尺侧腕屈肌腱向掌侧牵开, 使患者的尺骨茎突骨折部位暴露, 可见患者骨折部位的尺侧三角韧带断裂, 使尺骨茎突复位[2], 并用1.mm克氏针进行内固定, 使患者受损的腕关节盘得以修复, 修复完成后, 使用C型臂X线机对患者骨折部位的复位情况进行检查, 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术后使用可吸收线进行切口的缝合;观察组2的患者在进行尺骨茎突骨折治疗的同时进行桡骨骨折的治疗。即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 进行常规的臂丛阻滞麻醉, 并使用止血带进行常规的止血操作。桡骨骨折的治疗取Henry切口, 选择合适的T型钢板进行内固定。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时, 以患者尺骨茎突为中心, 取患者腕关节尺侧做手术切口, 切口保持与尺骨平行, 使患者的尺骨下段暴露, 手术切口的制备过程中, 注意避免损伤患者的尺神经背侧支, 使患者的尺骨茎突复位, 并使用合适大小的克氏针固定, 同时探查患者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有无破损, 一旦发现破损, 应及时予以修补, 修复完成后, 使用C型臂X线机对患者骨折部位的复位情况进行检查, 术后使用可吸收线进行切口的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皮片引流24h, 并使用抗生素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

1.2.2 临床疗效评价

采用Green-O’Brien功能评定方法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评分表采用百分制, 其中患者的疼痛评价占35分, 患者的机械性功能占30分, 解剖复位情况占10分, 运动限制占25分。疗效评价:优:标准评分85分以上;良标准评分在60~85分之间;差:尼尔功能标准评分60分以下。

1.2.3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汇总统计, 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均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本检测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汇总发现, 观察组1患者中, 6名患者疗效为优, 2名患者疗效为良, 治疗优良率为100%;观察组2患者中, 26名患者疗效为优, 7名患者疗效为良, 2名患者疗效为差, 治疗优良率为94.29%。

2.2 统计学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汇总统计, 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得出P>0.05, 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 尺骨茎突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而合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腕关节疼痛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为腕关节尺侧的主要的稳定结构, 其主要由关节盘同系物、腕纤维软骨盘、尺侧囊及尺侧腕伸肌腱鞘等结构组成[4]。关节盘同系物附着于尺骨茎突的基底部, 其主要应用于鉴别尺骨茎突骨折是否造成了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损伤[5]。无移位的尺骨茎突骨折及尺骨茎突尖部骨折,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损伤机会较小;有移位的尺骨茎突骨折,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损伤机会较大。尺侧副韧带是腕关节尺侧部的重要稳定结构, 损伤后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被动桡偏和内外旋的不稳定。尺骨茎突骨折将会影响患者尺侧的副韧带, 因此, 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 保持尺骨茎突及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完整对于维持患者腕关节尺侧的稳定性具有着重要的意义[6]。

本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 观察组1的治疗优良率为100%, 观察组2的治疗优良率为94.29%, 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了内固定法对于单纯尺骨茎突骨折及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骨折均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内固定法对于尺骨茎突骨折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及适用性。但是在对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过程中, 还应注意患者的年龄、受伤程度 (腕关节的其他骨骼损伤、软组织损伤等) 、诊治时间早晚及诊治方法是否得当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总之, 内固定法可有效的治疗尺骨茎突骨折, 对于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Nakamura T, Nakao Y, Ikegami H, et al.Open repair of the ulnar disruption ofthe triangular fi brocartilage complex with double threedimensional mattresssuturing technique[J].Tech Hand Up Extrem Surg, 2004, 8 (2) :116-123.

[2]Zlatkin MB, Rosner J.MR imaging of ligaments and triangular fi brocartilagecomplex of the wrist[J].Radiol Clin North Am, 2006, 44 (4) :595-623.

[3]Cooney WP, Bussey R, Dobyns JH, et al.Diffi cult wrisfractures.Perilunatefracture-dislocationsofthewrist[J].ClinOrthopRelatRes, 1987, (214) :136-147.

[4]Hai ms A H, Schweit zer M E, Mor r ison W B, et al.I nter na rderangement of the wrist:indirect MR arthrography versusunenhanced MR imaging[J].Radiology, 2003, 227 (3) :701-707.

[5]尚峥辉, 黄富国, 岑石强, 等.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后腕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 22 (7) :820-823.

[6]Definition of carpal instability.The Anatomy and Biomechanics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forSurgery of the Hand[J].J hand Surg[Am].1999, 24:866-867.

尺骨茎突骨折 篇2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尺骨茎突骨折,手法复位,尺神经卡压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常存在严重的骨折断端移位现象,手法复位后骨折碎片不易固定,常压迫或损伤正中神经;手法复位时如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不良、或复位过程中用力不均匀,均可使骨折面压力增高,导致尺神经挫伤或卡压,出现疼痛、小鱼际肌萎缩、爪形手等一系列典型的临床表现[1]。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经手法复位引发尺神经卡压患者的临床表现、肌电图及治疗方法,旨在为预防、治疗尺神经卡压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3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患者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45~63岁,平均52岁。骨折部位:左腕部骨折1例,右腕部骨折2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例,不慎摔伤2例。主诉受伤时患侧腕部着地,当即出现腕部明显肿胀、畸形和功能受限。入院后拍X线片示为“左或(右)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3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行手法复位治疗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4周后复查X线示骨折断端对位对线正常,骨痂明显生长。固定2个月后去除石膏托,发现患侧手明显无力、无法抓握,伴尺侧麻木不适及小鱼际萎缩,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效果不佳,且症状呈渐进性加重。

1.2 检查及诊断

1.2.1 入院查体:

患侧手部骨间肌、小鱼际肌明显萎缩、小指呈屈曲畸形、并指分指困难;患肢前臂旋转功能受限、环指尺侧及小指掌侧感痛下降。

1.2.2 患肢尺神经腕部电生理检查提示不完全损伤电生理表现[2]:

(1)肌电图(EMG)检查:患肢尺神经远端支配肌见自发电活动,小指展肌可见少量新生电位。(2)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患肢尺神经远端未引出感觉运动传导。(3)神经干动作电位(NAP)检测:双侧神经干电位传导对称。

1.2.3 诊断:

结合既往史、体格检查和患肢尺神经腕部电生理检查,诊断为“左或(右)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陈旧骨折、左或(右)尺神经损伤”。

1.3 治疗方法:

3例患者均在臂丛麻醉下行患侧尺神经损伤探查松解术。沿腕掌尺神经走行方向取一长约10 cm的“S”形切口,逐层切开后暴露尺神经;同时在腕背尺侧取一长约6cm的纵行切口,见尺神经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且明显水肿、充血,或变细、变长。显微镜下仔细分离尺神经,对尺神经行彻底松解术。再次检查术野,如茎突卡压尺神经,则摘除尺骨茎突碎骨块;如三角纤维软骨损伤,则行修补术。术毕在神经外膜下注射防止术后神经粘连的药物,并行石膏托固定3周。

2 结果

术后3例患者均获得有效的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1 d患者自觉疼痛缓解,食指、小指麻木感减轻;术后5~6个月食指、小指感觉完全恢复,爪形手畸形消失,肌力恢复,手指屈伸、分指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良好。

3 讨论

尺桡骨骨折合并尺神经损伤较少见[3],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多见于高能量创伤,可见骨折端向掌侧成角,尺骨茎突移位较重,牵拉尺神经造成离断伤。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一般行手法整复术。由于腕关节活动度较大,多处骨折经手法复位后骨折碎片不易固定。手法复位后常有疼痛、骨折移位表现,甚至出现畸形愈合。由于尺骨茎突骨折端引发尺神经卡压现象较为罕见,极易造成临床的误诊[4],影响尺神经损伤的早期发现及处理。腕关节受伤时患者出于本能均用手掌着地支撑,强大的暴力作用造成桡骨远端骨折并向背侧移位,尺骨茎突骨折后桡骨及尺骨茎突骨折近端均向掌侧重叠移位,损伤腕部三角纤维软骨,使尺骨茎突骨折端嵌插于尺神经的掌尺侧。手法牵引复位使尺神经被卡压于骨折断端,产生尺神经损伤症状[5]。复位后行石膏托固定时间长,患肢不能主动活动,尺神经损伤极易误诊为骨折导致的腕部肿胀、疼痛。因此对于X线提示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前需注意患指的感觉、运动情况,必要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后严密观察,正确判断有无神经损伤,及时进行处理。

尺神经主要支配手内在肌,损伤后修复越早,手部功能影响越小。因此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手法复位后怀疑尺神经损伤的患者应及早进行肌电图检查,如明显有损伤电生理表现,结合病史及手内在肌萎缩症状,可明确判断腕部尺神经卡压损伤,立即采取神经探查松解术,尽早解除尺神经的压迫,改善其血流供应,促进纤维髓鞘再生,以恢复其正常的传导功能。本研究中3例患者食指、小指感觉、肌力完全恢复,手指屈伸、分指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良好。不过术中如尺神经卡压非常严重,局部神经水肿、变性,预期松解术后效果不佳,则需切断神经重新吻合治疗[6]。

参考文献

[1]陈宣银,邱波.远端桡骨骨折并发尺神经损伤3例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506-5506.

[2]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135.

[3]Kozin SH,Wood MB.Early soft-tissue complications afte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partof the radius.J Bone Joint Surg(AM),1993,75(1):144-153.

[4]车宇,徐林.尺神经损伤误诊18例分析[J].中国骨伤,2008,21(10):769-770.

[5]王西迅,李钧,陈旭辉,等.桡骨远端及尺骨茎突骨折手法整复后尺神经卡压于尺骨茎突骨折端1例[J].中国骨伤,2014,27(2):167-168.

尺骨茎突骨折 篇3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男14例, 女53例, 年龄20~65岁, 平均51岁。左侧25例, 右侧42例, 均为新鲜骨折, 其中25例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 42例无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按AO分型[2]:B1型 25例, B2型17例, B3型11例, C1型8例, C2型3例, C3型3例。

1.2 治疗方法 掌侧切口入路56例, 切口从远侧腕横纹至近侧呈“S”形, 从旋前方肌的桡侧切开显露桡骨。术中是否切开关节囊视骨折情况决定。助手牵引状态下恢复桡骨原有的长度, 包括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及桡骨茎突的高度, 用较细克氏针将骨折临时固定, 恢复掌倾角及尺偏角, X线机透视满意后选择合适的T型钢板固定;背侧入路11例, 从桡侧伸腕肌与拇长伸肌间将伸肌支持带纵行切开, 显露桡骨骨折部。牵引复位并以细克氏针将骨折块临时固定, 透视满意后以合适的T型钢板固定。切开的腕横韧带一般不予缝合, 避免因腕管狭窄引起神经症状[3], 但旋前方肌尽量缝合。上述操作中对较小的骨折块则以克氏针固定;对于上述方法复位后若遗留较大骨缺损者根据患者经济情况以自体髂骨松质骨或人工骨填充。术后均以石膏功能位固定2~6周。

1.3 术后处理 根据损伤具体情况, 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3~7 d;骨质疏松患者予补钙、增强钙吸收等治疗;放置引流者术后48 h内拔除;骨折固定相对稳定患者, 指导其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而对于骨质疏松较明显、粉碎性骨折患者则拆除石膏时间相应延长;石膏固定期间活动掌指、指间关节, 拆石膏后行腕关节功能锻炼。1年后均取出内固定。

1.4 疗效标准 根据Gartland与Werley[4]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优:无疼痛, 腕关节活动度不受限, 握力及夹持力无减退, 腕屈伸度减少小于15°;良:偶尔疼痛, 腕关节活动轻微受限, 较对侧握力及夹持力下降小于15 %, 腕屈伸减少15°~30°;可:经常疼痛, 工作时腕关节活动受限, 夹持力及握力较对侧下降16 %~30 %, 腕屈伸度减少30°~50°;差:持续疼痛, 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夹持力及握力较对侧下降大于30 %, 腕屈伸度减少大于5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 17. 0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1例获得随访, 时间6~24个月, 平均10个月。术后均无新发生的神经损伤、骨不愈合、术后感染、肌腱断裂及内固定失败病例, X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6~15周, 平均10.3周。无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组优20例, 良8例, 可4例, 差0例, 优良率87.5 %;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组优12例, 良 4例, 可2例, 差1例, 优良率84.2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组与无尺骨茎突骨折组的疗效相近。

3讨论

目前对于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是否会对同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疗效产生影响, 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有学者认为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是导致桡骨远端术后治疗效果不良的潜在因素[5], Lindau等[6]也认为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是导致前臂旋转受限、关节炎、疼痛和下尺桡关节不稳的潜在因素, 然而国外也有报道显示对于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应用石膏外固定或对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及尺骨茎突骨折随机进行修复或不修复, 在总体治疗效果上无差异, 认为是否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7,8,9]。但目前对于尺骨茎突多大的骨折会造成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尚无定论。May等[10]认为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移位>2 mm是导致发生下尺桡关节不稳的危险因素。Richard等[11]认为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与桡骨短缩及背侧成角有关。在我们的这项治疗中, 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及未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发现是否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于其总体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恢复了掌侧干骺端骨皮质的连续性, 与外固定相比这可以使桡骨远端获得更好和更可靠的力线关系, 虽然在本研究中未对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做专门评估, 但我们发现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并未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 这也许是因为恢复了桡骨远端的解剖形态后使得尺骨头与桡骨月状切迹有了更好的形态一致性进而自然地提高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这也可以用假定的前臂骨间膜的完整性加以解释。此外, 由于该临床比较只是评估腕关节的功能和总体疗效, 而不是具体评估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在影像学上的指标, 因此无法预测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患者其腕关节长期的功能状况。这有待于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桡骨远端合并与不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67例按AO分类为B型和C型的桡骨远端骨折, 均行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成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组25例, 未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组42例。术中未对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特殊处理, 术后评估骨愈合及腕关节功能。结果:51例 (其中包括19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 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24个月, 平均10个月。所有病例全部骨性愈合, 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与Werley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估, 无尺骨茎突骨折组优20例, 良8例, 可4例, 差0例, 优良率87.5%;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组优12例, 良4例, 可2例, 差1例, 优良率84.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桡骨远端合并或不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于腕部功能无明显影响。

尺骨茎突骨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病历资料。21例合并尺骨茎突及底部骨折患者中, 男性11例, 女性10例;患者年龄16~71岁, 平均年龄 (43.1±3.1) 岁;17例未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患者男性8例, 女性9例;患者年龄15~73岁, 平均年龄 (42.9±2.8) 岁。依照AO分型:B1型16例:B2型8例;B3型6例;C1型4例;C2型2例;C3型2例。38例患者均为新鲜骨折,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间等无明显差别,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合并尺骨茎突及底部骨折与17例未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患者病历资料。24例取掌侧S形切口, 显露受损桡骨, 根据显露处骨折情况及合并症状选择是否取关节囊切口。缓慢牵引骨折端, 准确恢复桡骨生理高度及长度, 细克氏针暂时固定患处, 采用X线观察恢复及暂时固定效果, 合格后T型钢板固定处理。14例取背侧切口, 沿支持带准确切开并线路损伤桡骨, 缓慢牵引骨折端, 准确恢复桡骨生理高度及长度, 细克氏针暂时固定患处, X线透视合格后T型钢板固定处理。术后石膏固定4周左右, 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补钙、增强营养, 患处稳定后开始关节功能锻炼, 视实际恢复情况选择石膏拆除时间。12个月后内固定去除。

1.3 疗效评价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 随访期间定期接受骨折术后检查及腕关节功能检查。骨折患处恢复状况以X线检查结果为准;腕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以Werley及Gartland中的关节功能临床功能评分为主要依据。将骨性恢复状况分为完全愈合、基本愈合、未愈合三种;腕关节功能恢复依照Werley及Gartland中临床功能评分标准分为优 (评分≥85分) 、良 (评分70~84分) 、可 (评分≥60) 、差 (评分<60) 四种[2]。

1.4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 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 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性愈合效果

38例患者24个月内桡骨骨折部位愈合效果均为优良。骨折部位愈合时间5~22个月, 平均愈合时间 (9.6±1.3) 个月。所有患者未见神经损伤、肌腱断裂、内固定不良、感染问题。两组患者术后骨折部位愈合效果均良好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2.2 腕关节功能恢复

21例合并尺骨茎突及底部骨折患者经治疗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为优9例, 良8例, 可4例, 差0例, 优良率80.95%;17例未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患者经治疗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为优8例, 良6例, 可3例, 差0例, 优良率82.35%。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均良好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比见表1。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损伤, 具统计资料显示, 桡骨远端骨折在所有骨折所占比例为20%[3], 在以往的治疗中均采用闭合复位及石膏固定治疗, 但是治疗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存在着骨折畸形愈合和腕关节功能障碍等诸多问题, 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困扰。随着骨科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总结, 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 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桡骨远端骨折常伴有尺骨茎突基底骨折, 部分学者、专家认为, 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有不利影响, 但医学界并未得出确切的影响因素, 单纯桡骨骨折与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也未见明显差异[4]。医学界有尺骨茎突基底骨折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有负面影响的看法, 但尚未得出两者之间确切的量化关系。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病历资料, 对比分析21例合并尺骨茎突及底部骨折与17例未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术后患处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两组患者术后腕功能及骨愈合均未见明显差异。

本次研究表明, 规范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合并与不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骨折及后期恢复效果均优良。延误治疗或不及时、不正确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会引发多种并发症[5], 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1) 肩肘关节僵直 (骨折处理不及时或治疗后未进行科学的关节活动与康复训练) ; (2) Sudeck骨萎缩 (即反射性交感性骨萎缩, 多因术后缺乏合理康复锻炼而导致腕部及周围皮肤肿胀、红肿、骨萎缩) ; (3) 伸拇长肌腱断裂 (多由于延误诊治、缺血坏死等原因导致) 。

综上所述, 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合并与不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骨折对于腕部功能无明显影响, 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均良好, 无骨折再移位、腕关节疼痛及腕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 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桡骨远端合并与不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病历资料, 对比分析21例合并尺骨茎突及底部骨折与17例未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术后患处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38例患者24月内桡骨骨折部位愈合效果均为优良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例合并尺骨茎突及底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良率80.95%, 17例未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良率82.35%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规范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合并与不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骨折及后期恢复效果均优良, 对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与不合并,尺骨茎突基底,手术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

[1]肖浩, 贺成.桡骨远端合并与不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 2011, 13 (6) :814-815.

[2]孙勇飞, 林志红, 尹善青, 等.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与不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手术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 (5) :460-461.

[3]陈石玉, 罗建光, 戚春潮.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9, 23 (4) :505-506.

[4]沈建, 张平, 何斌, 等.桡骨远端合并与不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骨折的手术疗效评价[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2, 28 (2) :53-54.

上一篇:MOOC高校图书馆下一篇:黑龙江省农垦农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