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养老保险

2024-07-30

河北省养老保险(共11篇)

河北省养老保险 篇1

本文为河北省科技厅2010年度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编号:10457204D-10) 的成果之一;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跟踪调查” (课题号:201003087) 的成果之一

一、引言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与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 农村老有所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农民家庭规模下降, 土地保障功能弱化, 家庭传统养老模式正在经受各种挑战。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养老问题, 我国政府从1987年开始探索新型的养老模式, 并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2009年11月13日, 河北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第一批试点为全省10%的县 (市、区) , 以后按照国家部署逐步扩大试点, 2020年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目前, 相继第一批试点18个县 (市、区) , 第二批试点19个县 (市、区) 已经启动。在此过程中, 取得了丰硕成果, 但也存在着一系列因素制约其发展。本文着重对影响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从而找到促进其发展的突破口。

二、影响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 人口因素

1、人口的老龄化。

依据联合国将一个国家 (地区) 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从2000年开始河北省农村就已经跨入老年型社会, 并且老年人口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河北省老年人口为685万, 占全省总人口的10.3%;2009年为989万, 占全省总人口的14%, 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 9年间全省净增老年人口314万。假设全省老年人口每年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 到2020年河北省老年人口将达到1, 365万, 占全省总人口的18%左右, 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未来河北省农村面临的老龄化问题严重。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发生的, 并以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做后盾, 而河北省人口老龄化是在河北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 河北省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而物质基础相对薄弱, “未富先老”格局增加了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巨大需求。

2、家庭人口的数量。

我国农村传统家庭大多数是扩展型的大家庭, 重视家庭和血缘亲情关系, 农民信任的是家庭养老。家庭养老依靠的是代际“反馈模式”, 即上一代抚育下一代, 下一代反过来也要赡养上一代。人们的老年风险通过大家庭成员共同承担是可行的。但是, 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农村“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 “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愈加明显, 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年人、抚养一个孩子的结构形成。随着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大部分土地被工业征用, 很多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村人转成了城市居民。但是, 由于文化知识、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他们从事的工作大多是第三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 收入大多比较低、社会地位也比较低, 往往使得他们对家庭人口的供养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有所提高。

3、人口的教育程度。

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思想观念的转变, 对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接受程度, 并最终影响到他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认识和投保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 河北省农村的文化水平及农民本身素质在不断提高, 但与城镇居民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 发展的速度缓慢。河北省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制约着农村养老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二) 经济因素

1、政府的财政投入。

政府财政投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政府对一个地区的财政投入大小影响到该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水平。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得越快, 才能在一定基础上拿出更多的资源来发展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并且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得越高, 相应地人民对生活质量和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服务的需求也会更高, 从而又推动了社会养老保险向前发展, 反之就会制约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其次, 政府财政投入影响养老金的待遇水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政府财政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养老金待遇的高低;最后, 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的可持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数量将逐渐下降和减少, 而劳动年龄人口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缴纳者, 因此养老基金的收入减少, 养老金支出加大, 养老基金收支失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不抵支, 需要依赖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 政府对基金缺口的弥补直接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可持续性。

2、集体补助程度。

河北省政府2009年正式出台《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 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 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集体补助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农民养老基金待遇水平, 从而影响到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从实际情况来看, 政策规定的农民养老保险费集体补助在河北省许多地方很难实现。由于农村集体积累基金来源主要是乡 (镇) 、村办企业的创收, 而绝大多数村集体都因为经济状况不景气, 难以拨出专款来补充农民养老保险。乡镇企业在农村分布及发展很不平衡, 在没有乡镇企业或乡镇企业赢利性差的地区, 农民根本得不到养老保险的集体补助部分, 削弱了农民的参保意愿。因此,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

3、农民收入水平。

农民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农民是否能一直交得起保费, 也就是能否保持农村养老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虽然近几年河北省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但相对于工薪阶层, 其收入预期性低、稳定性差。对于纯粹从事农业的农民来说, 他们的收入受气候、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收入很不稳定, 即使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 农民的资金受农业生产周期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生产投入期间资金紧张, 在农产品销售期相对比较宽裕;而那些进入城镇打工的农民, 受到技能、知识以及就业歧视等因素的影响, 工作往往不稳定, 经常变换工种和就业地点, 收入也不稳定。因此, 从整体看, 农民群体的收入很不稳定。收入的不稳定性客观上强化了农民的储蓄意识, 重积累、轻消费是农民的基本消费观念,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养老保险产品这一消费品的需求。另外, 如果农民的收入水平更低, 农民收入仅仅能够满足自己目前的生活所需, 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从而将会大大降低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效果上看, 东部地区收入较高, 农民具有较高的参保意愿, 而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较低, 农民的参保意愿较低。因此, 农民增收问题也是推进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关键。

(三) 社会文化因素。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河北省大多数乡村至今还保留着儿子继承遗产与养儿防老的习俗。家庭保障仍然是农村居民认为最合理、最可靠的保障。农民多将自己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费用看作是一种未来将在养老上获得收益的投资, 他们的养老资源将来要靠子女来提供。改革开放以来, 有的农民对国情有了深刻的理解,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增强了, 但由于政府的宣传、引导、支持力度有限, 大部分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并不十分了解。由于曾经基层政权机构和干部的乱收费, 一些干部的贪污和腐败行为致使有的农民担心缴纳的保费将来无法兑现等, 许多农民对于新型的养老方式———养老保险持怀疑态度, 不愿意接受。另外, 养老保险的收益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也影响着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四) 法律因素。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法律保障机制是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它涉及到劳动者代际之间或生命周期收入的再分配问题, 这些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支撑。养老保险的管理涉及很多的社会群体、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 要保证其高效运转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界定其权利和义务关系。长期以来, 河北省乃至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直是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文件进行引导, 强调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参加的原则, 但政策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政策的执行情况无法可依, 造成了各地农村养老保险的建立、撤销, 保险基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发放等没有正规的法律程序来保证它的顺利实施, 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使农民缺乏安全感。结果导致农民更偏好把钱留在自己手中, 不去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五) 制度因素

1、缴费水平。

新农保规定个人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农民在缴纳保费时,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来选择适合的档次, 但由于河北省多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农民对养老保险缺乏了解, 所以大多数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最低的100元/年。如果参保人从16岁开始缴费, 交到60岁, 假设参保人所缴保费以及地方政府补助都存入银行, 以年利率3%计算, 他的个人账户全部储蓄余额为11, 923元, 所以到60岁时河北省农民个人每月最多才能领取140元养老金 (85元来自个人账户、55元来自政府补贴) 。与目前的物价及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相比, 保障水平显然有些偏低, 从而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2、基金管理。

社保机构负责新农保基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目前, 基金实行的是县级管理, 存在着基金分散、运行层次低和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问题;经办单位基础设施落后, 人员编制缺位、业务素质偏低, 很多基层经办人员不熟悉业务流程、对新农保政策把握不准, 工作效率低、工作漏洞多, 难以适应新农保制度的快速发展。

3、基金的保值增值。

农民购买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投资形式, 农民在投保前对投资收益率的预期将会影响农民的参保行为。农民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实际上考虑的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目前, 新农保基金在资金运用上, 主要是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受到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目前通货膨胀比较严重, 尽管银行利率多次上调, 保险基金也很难实现增值。如果收益率尤其是个人账户收益率过低, 农民长期缴费意愿将大受影响。

三、结论

以上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法律和制度等方面, 对影响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第一, 人口老龄化和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将增加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第二, 农民较低的收入水平、薄弱的保险意识、较低的受教育程度, 法律保障的缺乏以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是制约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关键所在;第三, 政府和集体的财政支持是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性发展的强大动力。河北省需要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改善制约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不利因素, 尽早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目标。

参考文献

[1]常旭.河北省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经济学理论, 2009.7.

[2]张德民.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理论研究, 2009.5.

[3]王桂清, 葛开明.完善养老金个人缴费制度的思考[J].社会保障研究, 2009.2.

河北省养老保险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集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第四章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第六章 罚则

第七章 附则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中直驻冀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聘用人员根据本办法规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后,可按现缴费工资基数和比例,补缴从单位聘用之日起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含利息)。

二○○三年四月十五日

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关于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为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对象为由用人单位人事部门招聘并签定聘用合同的人员(不含已退休人员和返聘人员)。

第三条 基本养老保险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第四条聘用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由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机关事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经办。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集

第五条 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以支定收的原则,合理确定缴费比例,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基数(以下简称缴费基数)为本人上月平均实发工资,最低不能低于上当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0%,最高不能超过上当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300%。单位缴费比例为20%;个人缴费比例目前为6%,以后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8%。

第六条 按照《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号规定,用人单位应及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实行按月或按季申报缴纳。

第七条 聘用人员与用人单位终止聘用合同的,由单位向机关事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停止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手续。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第八条 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机关事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聘用人员建立一个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第九条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本人缴费基数11%的规模建立,其中个人缴费全部记入,其余部分从单位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单位划入比例相应降低。个人帐户储存额计息按照《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暂行办法》冀劳社办〔2000〕127号规定执行。

第十条 聘用人员终止聘用合同,中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其个人帐户予以保留。再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可以合并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不间断计息。

聘用人员与用人单位终止聘用合同后,跨统筹范围又重新参加工作的,按照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暂行办法几个具体问题补充意见的通知》冀劳社办〔2000〕200号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

第十一条 聘用人员被招收为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其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

第十二条 聘用人员在岗死亡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中个人缴费部分及利息,一次性发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第四章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三条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可以退休,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四条 基本养老金统筹项目

(一)基本养老金;

(二)补贴性养老金;

(三)丧葬补助费。

第十五条 退休手续的办理

聘用人员出生时间以原始人事档案记载为准,没有人事档案的,以户口本注册的出生时间为准。缴费年限以养老保险手册以及个人帐户对帐单为依据。具体办理程序按现行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一)聘用人员到达退休年龄后,实际缴费年限满15年及其以上的,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二)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基础养老金按上当地职工月社会平均工资的20%计发,个人帐户养老金按个人帐户储存额(含利息)除以120计发。聘用人员到达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一次性将其个人帐户储存额及利息全部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三)补贴性养老金的计发

在国家出台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之前,暂给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聘用人员加发补贴性养老金,即: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的,基础养老金在原计发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5%,缴费超过15年的,每增加一年再提高0.7%。国家出台新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后,按国家政策执行。

(四)基本养老金调整

聘用人员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的调整,依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增加退休费的幅度来调整。

第十七条 聘用人员在领取基本养老金期间被劳动教养、判刑的,在劳动教养、服刑期间停发养老金,劳动教养及服刑期满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查认定后可恢复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八条 聘用人员退休后死亡,一次性发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丧葬补助费400元。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九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不得从基金中提取任何费用,专款专用,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息。

第二十条 基本养老金由机关事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月委托银行代为发放。

第二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支付和运营?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二条 缴费单位未及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向其发出《基本养老保险费催缴通知书》;对拒不执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下达《劳动保障限期改正指令书》;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费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和罚金,滞纳金和罚金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河北省养老保险 篇3

摘 要:快速老龄化与滞后的养老服务人才建设是制约河北养老服务领域发展的瓶颈。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思考高校要如何设置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

关键词:河北省;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做好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论述中,特别强调养老服务业的人才培养,明确指出:“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引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 该意见的出台无疑对加强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 国内外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及培养现状

之前和之后的1970年代,美国大学研究生和本科课程在老年学类、研讨会、工作坊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学校在1976年达到1275人,27%是大学,29%是一个四年制大学,其余33%是社区学院,学院函授或职业学校。日本是一个举世公认的长寿。日本高度重视养老专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人员。早在今年上半年的20世纪,日本人口老龄化增长采取的对策,不仅发展老年产业,并高度重视老年社会保险、老年福利养老科学研究和培训。在中国自1984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开始招募老年医学在人口统计学的专业研究方向研究生,培养老年学,博士,正准备从事老年医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教学、管理、外匯、高级专业人员,从事衰老研究的需要,培养和培训养老服务人员,可以指导老年人服务和管理。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老年人服务人才的培养几乎是空白。从1999年开始,由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很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等地区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城市大学,山东淄博师范学院和其他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员,培训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老年服务和管理人员。但是有很多问题在当前教育:如多个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为主,模式运行状态对未来社会需求这么大的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统一,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缺乏高质量的材料,缺乏完善的教育条件等等。

2 河北高校应增设为老专业,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应对海南省乃至全国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力资源匾乏问题,必须要从现在开始储备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展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调查研究,探索人力资源构建策略,并加大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类专业,培养和培训适应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对于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的海南省来说,目前只有海南工商职业学校在旅游艺术系下首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但是相关的师资和硬件条件都有待完善。在海南省现有高等教育中还没有设置老年服务类专业,因此人才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海南未来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

2.1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养老产业是一项新兴、特殊型产业,在人才需求方面既需要技术型人才,也需要管理型人才。人员培训应考虑如何适应我国国情,如何面对社会和适应市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如社区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定位是培养应用和技术人员,应注意的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照顾老年人基本生活延伸到医疗康复、精神安慰,法律服务,爱照顾,等,有效地满足人口老龄化的多样性的需求。因此要采取分类培养与分层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以概括为三种人:一个是旧的护理人才,社区服务中心和其他各级养老机构发展知道老年人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营养保健、医疗保健、医疗、高级护理人员;二是管理人才的机构,社区文化社会养老工作的经理;三是为老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为老年人口提供产品或劳务、满足老年人口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需求的各种行业。

2.2政府加大政策支持与帮扶力度

目前在社会上普遍对养老服务专业还有一定的偏见,因此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与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差距,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给海南省的政策。比如从政策层面给予真正的支持,充分发挥政策指导和演示。在招生方面,可以与企业合作定向培训,或培训相关的老年服务与管理单位相应的资金支持或补贴,或取消减免学费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在养老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基层大学给予合理的身份,在工资方面,在这一领域工作,提高学生的工资水平,改善职业声望。从长远来看,政府必须增加财政投入,支持养老机构和高等院校加快养老服务专业培训,更多的储蓄养老服务,更高层次的人力资源。

3 结语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在经济、文化、需求领域的分层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力度会日渐加大,对于当前或今后所出现的各种养老服务模式的新变化,政府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各界力量致力于老人事业。

参考文献:

[1]吴帆.中国养老资源供求状况与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分析[J].人口学刊,2007,(3):47.

[2]李辉.长春市城乡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6,(4):9.

[3]刘晶.城市社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居家养老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探索[J].人口学刊,2005,(1):22.

河北省养老保险 篇4

1.县级财政资金配套压力大, 财务可持续性差

旧农保之所以难以为继,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责任不到位。新农保注重强化政府责任, 基础养老金部分由财政出资, 中央和地方财政各分担一部分。这意味着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上的巨大投入。如何保证地方财政, 特别是县、乡财政充分安排资金对农民养老缴费进行补贴, 将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当前, 河北省张家口、承德等地, 县、乡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 入不敷出。如果仅简单地匡算新农保资金配套一项, 或许短期财政农保支付压力不大, 但是考虑到近年来出台的与民生相关的惠民政策, 都要求地方政府给予“资金配套”, 如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每人每月40元, 新农保每人每月30元, 城市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低保县里分担10%, 看起来哪项都不高, 但是加起来就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这对县级财政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一些专家建议用土地出让金、国有资产利润及增值减持等反哺农民, 但在当前行政考核评价体系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 短期内让地方官员转变急功近利的心态, 克服GDP偏好、工程偏好而关注民生, 是不太现实的。为此, 应重构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及与县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 省级、市级财政应按照各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养老保险的保费补贴予以分担, 以加大对贫困县的支持力度。

2.新农保基层管理平台脆弱, 管理能力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的县级市, 只有57.4%建立了农保经办机构, 乡镇只有14.1%;经办机构基础设施落后, 经办人员编制缺位、业务素质偏低, 很多基层经办人员不熟悉业务流程、对新农保政策把握不准, 工作效率低、工作漏洞多, 难以适应新农保制度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在一些乡镇, 新农保整个业务流程的实施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层面, 经办自动化水平较低, 目前的机构网络对于保费缴纳、归集上解、待遇领取等无法做到简单、便捷、安全, 信息平台严重滞后。一些地方的新农保保费和养老金由县邮局代收代发, 制度平台、管理平台、技术平台亟待加强。因此, 必须加大管理建设投入, 一方面配备较为先进的管理硬件, 为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加大基层管理人员、特别是一线经办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其业务素质, 实现新农保制度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3.保障水平过低, 难以发挥养老保障的功能

新农保养老金账户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支付终身。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55元, 而2010年河北省农村平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是58元, 就是说目前的基础养老金比农村的低保还要低。个人账户储蓄额为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加上当地政府对每人每年30元的补助以及其他集体补助之和。个人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 多缴多得。缴纳15年并到60岁后, 每人每月可以领到养老金。我们以最高档次个人缴费额进行计算:一位村民选择最高档次缴纳, 500元×15年=7500元, 加上各级政府补助30元×15年=450元, 那么他个人账户至少有7950元, 另外还加上一年期的利息。这位农民缴满15年新农保后, 他个人账户金额8000元, 而他60岁后每年每月可以按时领到的养老金只有:8000元÷139 (系数) 3+55元 (基础养老金) =112.6元。

如果将这一数字进一步与其他群体的养老金待遇相比, 更显捉襟见肘。2010年调整后的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为1320元, 公务员的养老金待遇平均比企业职工高出1.1倍。这意味着, 每月112元的农民养老金, 仅仅是企业退休金的8%, 更不到公务员退休金的7%。对于这些已经丧失劳动能力、贫病交加的老人而言, 每月100元左右的生活很难想象, 新农保的养老保障功能严重缺失。

4.新旧农保制度衔接不到位

尤其是与旧农保在缴费及待遇发放方面的有效衔接。近年来一些东部试点地区做了大胆探索, 有些地区采取的是区 (市) 、街 (乡镇) 、村 (居) 、个人四级负担机制, 按照农民纯收入确认缴费基数和档次;有的地区是根据农民年龄段划分成不同的个人缴费基数,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贴;有的是根据养老金的领取标准来设计补贴数字。这些模式都充分考虑了本地实际, 在妥善处理历史旧账的同时, 实现了制度的有效对接。新旧农保制度的衔接是一项政策性极强、操作较为复杂的工作, 需要将对接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这既有利于新农保制度的顺利推进, 也有利于提高农民对这一制度的信任感和满意度。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从城乡二元转向城乡统筹,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必将实现国民一体化。在推进中国养老保障制度一体化的进程中, 农村与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应该逐渐实现统筹, 新农保制度要充分考虑与城保及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可衔接性, 同时重视与其他社会保障措施的配套与衔接: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与新农合的衔接;与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与商业保险的衔接等。构建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基础, 个人储蓄养老、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以更好地保障和提高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

分区域、多层次、复合式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重构

1.强化政府在新农保制度推进中的主导作用

(1) 政策责任。省、市、县、乡各级政府要把新农保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配套工程, 逐步推行新农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从筹划组织实施、沟通协调服务、运营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行政职能和公共服务能力。在制度推进过程中, 省政府应明确渐推渐进的改革路径, 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整体和统一的框架, 既考虑各地实际, 又统筹全局。市、县、乡政府也要及时跟进, 明确定位, 形成省、市、县、乡四位一体的政府主导体系。

(2) 财政责任。新农保制度持续发展的关键, 是政府财政补贴的及时、足额到位。虽然新农保提出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 但集体补助并不是强制性的, 而且我省的集体经济远不如东部沿海发达, 这很容易造成集体补助的缺失。因此, 各地在制定具体政策时, 要合理确定筹资标准的高低和各方责任的负担比例。特别是省、市、县三级政府的财政负担比例, 可以考虑按3:3:4的标准承担筹资责任, 这一方面可减轻农民负担, 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基础养老金过分依赖县乡财政的窘境, 防止由于县乡财政不发达导致农民的实际待遇下降。在具体补贴方式上也要有所侧重, 一是对参保农民实行普惠式补贴, 二是对贫困区域实行倾斜性补贴, 三是对特殊群体 (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等) 实行重点补贴, 以此来保证新农保制度的普惠性。

(3) 法律监管责任。我省新农保制度实行县级统筹, 这是比较低的统筹层次, 地方部门管理往往容易造成账目的混乱、责任不清、制度变更频繁, 这就容易发生基金的挪用、侵占、流失等问题。同时管理体制的不顺畅也会加大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县市农保工作监督的难度。从目前来看, 一方面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法规, 依靠法律的强制性保证新农保制度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应建立一个有法律界人士参加的、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监督机构, 负责对新农保整个工作的专门监督。

2.因地制宜, 差异化、非均衡式推进

我省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无论是在人均收入水平、经济结构和城市化水平、财政能力等方面, 各地差距都很大, 而且这种差距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都必将存在。这种差异性也说明新农保制度需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 允许和鼓励地区之间存在多样性。因此, 新农保在扩面过程中, 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状况, 在同一制度模式下, 实施差异化、非均衡式发展策略。一方面我省唐山、秦皇岛、廊坊、石家庄、沧州等地经济较发达, 集体经济活跃, 应鼓励村集体等经济组织为农民参保提供补助, 具体补助比例可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对于五保户、伤残家庭等弱势群体, 应强制性要求村集体按最低缴费标准为其个人账户缴费并承担基础养老金的支付, 以保证制度的普惠性。另一方面, 张家口、承德等地区经济欠发达, 集体经济不活跃, 有些地方甚至没有集体经济,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缴纳就要靠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同努力。省、市两级财政要承担较高补贴比例, 对国家级贫困县省、市按7:3全额补贴, 对经济发展一般的县按70%进行补贴, 剩下的30%由县乡自行解决。

这里所指的差异化、非均衡, 是指我们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省内各市划分为不同区域, 同一个市内也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划分为若干区域, 不同区域的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各方缴费比例、优惠政策是不一致的, 但同一区域内的政府支持力度、各方负担比例、待遇水平应是一致的。随着收入水平和经济结构趋同, 地区之间财政支付的养老金给予水平也逐步趋同, 最终实现制度模式与制度实践的完整统一。

3.加强制度创新, 实现新旧农保制度的无缝对接

河北省养老金平均 篇5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统计局《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现将20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全省分地区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等相关数据予以公布,供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有关工作中统一使用。

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6239元。

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

2014年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为2063元。

2014年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为2043元。

附:《2014年全省各设区市、省本级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数据表》

6月3日

湖北省森林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篇6

关键词:森林保险;集体林权制改革;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32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80-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许多林农难以恢复林业生产,不仅现实生活遇到困难,收入也将受到严重影响。灾害暴露出林业在抵御特大自然灾害能力方面的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林业保险制度的缺失,使经营者在受灾之后缺乏恢复重建的能力,严重挫伤了他们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林权抵押贷款的信贷风险,对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产生不利影响。开展森林保险,不仅可以发挥保险在林业风险管理、灾后恢复重建和完善经济补偿机制等方面的作用,减轻政府灾后救助负担,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林业投融资环境,转移林业信贷风险,保障信贷资金安全,促进林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探讨新形势下我国森林保险问题,对于保障林业再生产顺利进行,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森林保险执行现状

近年来,湖北省在推进森林保险业务的过程中,从南漳、谷城等少数县、市开始尝试,但推进的力度不大,且保险对象仅限于森林火灾的保险。南漳县森林保险工作始于2006年10月。该县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为了降低金融风险,贷款银行要求贷款人对抵押的森林资源投保,森林保险业务由此而生。目前,全县投保主体共计32个(其中:国有林场3个、造林大户29个),投保总面积共计2.246万亩,保险金额共计1636万元;承担森林保险的为人保财险公司,森林保险的主要品种是森林火灾保险,投保的费率为保险金额的7‰。谷城县森林保险工作始于2007年6月,目前全县投保主体共计10人(其中:国有林场2个、造林大户8个),投保总面积共计2万余亩,保险金额共计300万元,投保的费率为保险金额的6‰。截止到2013年5月,湖北省14个试点县共签订保单798.25万亩,其中:公益林728.07万亩,商品林70.18万亩。

2森林保险需求影响因素

2.1政策因素

2.1.1法律法规制度 我国除了1982年颁布的《森林保险条款》对森林保险有简单规定外,有关森林保险的具体法律和行政法规至今尚未出台。由于缺乏专门针对森林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森林保险的性质也没有明确规定,森林保险的组织机构、业务开展形式等,都按商业保险的规范来实施。

2.1.2政府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制度因素 由于森林的公益性和林业的产业弱质性,各国政府均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森林保险事业发展,发挥政府在森林保险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森林保险的政策性。如日本的森林国营保险及森林保险基金的运作方式,芬兰政府设置的森林保险补助基金等。目前,我国森林保险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国家在政策层面和资金层面上给予一定的扶持,森林保险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2.2林业生产因素

3.2.1林权证因素 2006年新林权证的发放和管理存在问题:一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森林还没有换发新林权证;二是有一部分换发的新林权证因林农没妥善保管而遗失;三是证书与林地的实际面积、林种不符;四是林改时工作没做到位,仓促制证,证制好后不敢发放,担心引起矛盾纠纷,这些都影响了森林保险进度。

2.2.2林种界定因素 林农对投保的林种界定不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苗圃地、无立林地、宜林地和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也划入了商品林的范围。但这些商品林发放了林权证,在具体操作中面临的问题是:这种类型的商品林,需不需要投保,怎样投保;既然投保了,发生损失进行理赔时,保险公司又按什么标准进行理赔。

2.2.3林地林分质量因素 没有梯形投标的,理赔额度总体偏低。部分林农认为林地林分质量不同,但投保费和保额相同,部分林分质量好的林地一旦受损,赔付的费用不足以承担恢复林地继续经营的费用,而对于林分质量差的林地,林农觉得投保不划算,这也是导致投保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

2.3 保险体系因素

2.3.1保险体系不全 有的承保公司在乡(镇)没有机构,工作开展难度大。我省森林保险特点是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成本高,特别是有的承保公司,作为政策性森林保险的经营主体,在乡(镇)没有延伸机构,也没出资委托代理或聘请协理员,导致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影响了森林保险的工作进度。同时,有的偏远山村需到户收集资料、收缴保费,付出的工作成本远远大于收缴的保费。

2.3.2投保程序复杂 投保程序过于复杂,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强度,林农需要拨打所投保保险公司的理赔报案专线,并填写一系列核实个人基本信息表格,且查勘定损周期无法确定等等因素,都影响着林农参与投保的积极性。

2.4 评估体系因素

根据不同森林灾害类型、特征和规律,构建森林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森林灾害损失认定的程序和标准,确定简便易行的损失认定方法,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森林灾害损失认定体系,也是林农非常关心的主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高岚.森林灾害经济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7.

[2] 田芸. 林业保险浅析[J].林业经济问题,1996,(2):

51-55.

[3] 潘家坪,常继锋.我国森林保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林业建设,2000,(5):2-6.

河北省养老保险 篇7

河北省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以及逐步发展, 是从建国后才开始的, 在社会保障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服务不到位和效率低下等现象, 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没有全面实施, 对流动性大、劳动关系不稳定以及工作时间长短不一的特殊人群, 缺乏制度设计和保障, 因此社会保障水平较其他地区低很多。而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年收入水平低,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经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凸显, 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贫富差距逐步拉大, 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 因此需要尽早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

(一) 城乡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水平的高度发展, 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也在进一步发展融合, 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到城镇劳动力市场, 在市场壮大的同时, 问题也不断出现。养老保险关系在城乡区域上的割裂, 也是制约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成形的重要原因。因此, 加快城乡衔接的制度建设, 增加农村劳动力养老保险关系的流动便携性, 方便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 保障城乡流动中的养老保障权益不受损失, 从而为城乡劳动力流动打开养老保险制度的藩篱, 拓展城乡劳动力流动的道路, 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发展统一的重要环节。

(二) 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需要。统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是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五个统筹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落后于城镇, 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发展失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实现城乡社会服务均衡, 必然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提出更高的要求。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 当农村劳动力适应于工业化与城镇化而发生转移时,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所面临系统风险的需求就变得十分迫切, 一旦进入城市, 离开土地这道安全网, 必然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 有利于减少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成本, 减轻财政负担。目前,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来自于财政拨款, 由财政部门管理发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经办机构管理;新农保试点由新农保经办机构负责。这种多头管理局面容易引发机构重叠、分工不清、协调困难等问题, 容易导致公共服务资源的重置, 造成有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而且相互独立的统筹区形成了分散管理的局面, 既不利于风险管理, 也不符合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效益原则。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有利于减少政府的不必要支出, 抵制道德风险, 加强行政效率等, 促进养老保险向着公平、高效发展。

二、河北省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可行性分析

(一) 政策、制度的可行性

1、宏观政策的支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列入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和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不难看出, 党和国家已经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到了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 换句话说, 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衔接融合,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制度模式一致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2、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相关制度的发展及完善。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加大城乡一体化的力度, 使就业培训制度向农村延伸, 使他们能够得到像城镇劳动力一样的技能培训机会, 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创造城乡劳动力的公平竞争环境;户籍制度的改革放开了城乡户口的限制和束缚, 这样可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保险关系的转移;2007年8月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决定精神的通知》。2011年底,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在逐步实现完善, 基本养老金平均提高10.9%, 月人均增加154元, 达到1, 571元;自2012年7月1日起, 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 统称为“河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及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提供了制度保障及衔接借鉴。

(二) 社会保障理论基础的可行性

1、公平与效率理论。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命题, 也是永远的难题, 两者相辅相成, 对立统一。效率反映社会财富的生产状态, 公平反映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 二者以利益为中介在社会现实中结成了难以割舍、对立统一的关系, 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公平是基础和最终目标, 效率是实现公平的方式和途径, 追求效率必须建立在公平基础上,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效率。基于社会保险制度必须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 我们必须进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

2、沃尔特·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个社会都要经过五个阶段, 即传统社会、准备阶段、起飞阶段、趋向成熟阶段和大众消费时代。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定的经济条件是社会保障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 而经济发展以后必然会对社会保障产生新的要求, 要求社会保障发生相应的变化, 可以说,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与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趋向成熟和成熟后阶段的到来, 人们对自身福利和保障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时建立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刻不容缓,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已势在必行。

(三) 经济发展的可行性

1、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财政投入加大。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综合国力的增强, 使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成为可能。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71, 564亿元,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政府财政已初步有能力为建立公民的社会保障提供资金支持。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总额是4, 715.77亿元, 预计2012年增加到5, 750.73亿元, 预算数是上年执行数的121.9%。财政资金投入的加大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坚实的后盾。

2、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河北省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使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成为可能。2011年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0.2亿元, 增长19.9%。全面落实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 连续七年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标准, 月人均水平增长10%、达1, 570元;增加农村及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补助等民生投入1.8亿元。河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植, 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四) 思想意识的可行性

1、公民的社会保障观念普遍提高, 对养老问题关注度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因而对社会保障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越来越希望通过健全社会保障来分享现代经济的发展成果。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引发了诸如“四二一家庭”、“集体养老”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人们对社会养老保险提出了较高的预期, 这就为城乡养老保险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思想上的渴求性。

2、社会各层对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关注度日益增加。当前, 进城务工的农民日益增多,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 养老保障问题居于首要位置。养老问题的解决对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各层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农村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以及进城务工农民的养老保险后期转化问题的解决, 在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下, 制度改革与实施势在必行。

3、社保机构工作人员素质提高, 服务意识增强。随着政府机构对养老保障工作的重视加强, 对其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增强、工作效率的提高, 为河北省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人员操作机制。

(五) 技术的可行性

1、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城乡社会保险制度衔接提供了便利。目前, 河北省城镇在养老保险的缴费与领取方面已经初步实现了信息化服务, 无论是业务经办还是待遇领取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十分便捷, 参保居民可以方便地利用社保卡 (册) , 在社保机构或金融机构、甚至互联网上, 查询自己的参保信息, 领取自己的养老待遇。金保工程的建设和推进, 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审核、收缴、发放、稽核、账户、基金管理等诸环节纳入系统管理, 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险业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管理程序的规范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减少了保险关系转移过程中的工作量, 为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时的账户转移接续提供了便利。

2、社会保障专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智力和技术支持。现阶段,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迅速发展, 各大高校相继开设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 为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专业的人才, 给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 社会保障保险精算技术的发展, 从实证的角度帮助解决在制度衔接过程中, 关于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养老保险准备金的确定、养老保险关系转换的养老金的隐性债务以及养老金的调整比例等问题, 为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提供了技术支持。

此外, 迁安市等省内、省外试点的开展提供了制度衔接的经验。迁安市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整合的县级市;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 在实现新老“农保”制度平滑衔接的同时, 消除了“城保”、“农保”、“两张皮”的痼疾, 首次实现了两者的互转流畅。这些试点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缺陷, 都为河北省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可行性提供了启示和经验。

三、结语

综上可知, 随着河北省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其已经具备了养老保险制度城乡衔接的经济、制度、理论、技术、思想等基础, 那么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下一步要实现的就是统筹规划, 找出制度衔接的合理正确的办法, 尽早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顺利衔接。

摘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 必须首先解决好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问题, 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是实现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河北省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可行性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河北省,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昌平.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杨翠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异及统筹改革思路[J].浙江大学学报, 2004.3.

河北省养老保险 篇8

关键词:养老保险,政府责任

一、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基本情况

自从2009年底启动首批新农保试点工作以来, 各市区县政府、党委高度重视, 有关的部门大力配合共同推进新农保的试点工作。首批新农保试点工作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拥护, 到2010年4月31日, 河北省首批试点县 (市) 共有398.60万人参保, 参保率达到99.98%, 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参保率为93.96%。领取养老金总额6245.98万元, 共有87.60万的60周岁以上的老人领取了养老金, 在首批试点地区基本实现了基本全覆盖的工作目标。2010年10月1日国务院新农保领导小组批复了第二批新农保试点, 涉及河北省藁城市等19个县 (市、区) 。, 登记参保、保险费的缴纳和待遇的发放等工作在第二批试点正式启动之后有序进行。到2011年4月31日, 第二批试点的参保率达到99.56%, 一共有447.50万的人参保, 其中92.98%为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 领取养老金总额5884.949万元, 其中的96.85万被60周岁农村老人领取。

二、政府在新农保中的必要性

(一) 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建设

河北省的农村人口发展因为长期的城乡分隔因而缺乏应有的机会和条件。广大农民在没有受到社会养老险保障的情况下, 即便“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念已经遭受到了冲击, “养儿防老”却仍然盛行, 而且普遍着超生、偷生现象, 本来经济状况就不好的家庭因为子女过多使得子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更无法得到解决, 从而就很难实现“优生优育”。再者, 因为自我养老和长期生活的压力限制了多数农民的现期消费, 以至于很少的资金被用于自身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上, 从而限制了人的发展。可见, 如果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农村和农民有更多物力支撑, 新农保制度更广泛地建立, 这样就能减轻以上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建设和良性发展。

(二) 降低农民养老风险的现实要求

河北省农民大家庭养老最基本的保障就是土地。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品经济的发展, 不断地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 使得农民的绝对收益日益下降。不能实现农民的养老保险需求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的土地是属于集体所有, 农民不能为了获得自己所需而去变卖土地。 (2) 由于计划生育的实行使得农村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 特别是宽松的户籍政策所带来的大量地人口流动以及家庭年轻养老的严重短缺, 让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的冲击。 (3) 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的话, 那么大部分农民会面临老无所养, 老无所依, 社会也将陷入不安定的局面。所以, 政府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而且还能有效地降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相关风险问题, 使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不足得到弥补。

三、政府责任的缺失

(一) 财政支持责任的缺失

首先, 集体经济补贴为零。因为政策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养老金主要还是由个人账户的积累和政府补贴构成。然后, 县级政府财政支持的重心偏离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在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 县政府通常把有限的财政优先投入到了本区域的道路、通讯等基础建设, 而忽略了关注农村养老保障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 绩效考核体系、问责机制缺失。

政府做好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是要有一套客观全面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是地方政府, 特别是基层政府认为衡量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内容是招商引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因此绩效考核指标中很少制定关于新农保工作方面的考核指标, 而且也缺少相关的问责机制。所以, 空白的绩效考核指标、缺失的问责机制, 使得部分政府行政人员觉得责任是在做表面功夫, 监督部门执行监督责任也只是流于形式。

(三) 农民对政策规定知晓度低

部分农民对新农保产生错误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大多数农民并不知道政策的内容仅仅是听说过新农保制度, 比较了解的只占农村人口的少数。其次农民对政策认识的途径来主要有: (1) 街谈巷议中了解该政策; (2) 从村级经办人那了解该政策。即使这样, 有些村经办人员自己对政策还不是很清楚, 宣传新农保制度时, 所说的内容不细致, 突不出新农保的重点, 没有宣传参加新农保的深远意义, 而仅仅是动员农民参保, 。所以农民认为是否长寿决定着能否在新农保中受益。, 如果投保人较早地死亡, 那么之前所缴纳的保费就没用了。也有些农民把新农保政策简单的理解成“子女交钱给父母养老”。

四、加强新农保中政府责任

(一) 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

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我省财政支出方面在近几年虽然在农村社会养老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 但是相对来说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的支持还是显得很微弱的。现在的具体情况是, 家庭自我保障仍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 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养老形势依然很严峻。农村社会保障薄弱, 历史欠账过多, 还有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广大农村的贫富悬殊是形成其严峻形势的主要原因。因此, 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政府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伴随着经济地快速发展, 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政府应加大对新农保的财政支持力度, 并且新农保待遇应进一步提高, 把农民参保积极性调动起来, 从而使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尽快得到缓解。

(二) 加强绩效考核机制与问责机制

根据上级政府下达的文件通知, 县级政府才能制定关于开展新农保工作的有关试点方案, 然而制定方案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匆忙的, 这必然使法规制度方面不健全。在监督责任方面, 现实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并没有具体、明确的分工, 只是粗略地说明了一下。在相关定性考核指标缺乏的情况下, 使得在考核政府工作人员工作尤其是相关部门履行监督责任方面时, 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现实情况无法有效地掌握。因此, 加强县政府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配套制度建设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三) 加强宣传

广大农民是“新农保”的受益对象, 他们较低的知识文化水平, 使他们不能够对所宣传的政策有充分理解甚至对政策产生持续性的顾虑, 使得“新农保”参保率受到了直接影响。因此经办人员特别是基础党员及大学生村官应该进行大量而广泛的宣传。宣传的方法主要有:通过进村入户、新闻媒体、报刊、宣传单、互联网等方式。这样广大农村居民就能够较快的对新农保有深入地了解而且不再有观望怀疑态度, 使得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增加, 从而有利于形成新农保推广的良好舆论氛围。在动员农民参与养老保险时, 需要量化宣传预期保障水平, 使得农村居民看到其投保新农保制度后切实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才能使他们更加积极参保。

参考文献

[1]肖生福.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中的政府责任[J].经济导刊, 2010 (8) .

[2]韩晓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可持续性研究》, 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年第6期.

[3]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10.

河北省养老保险 篇9

(一) 企业养老保险概况

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责, “统账结合”的制度。在河北省,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1997]26号) 、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2005]38号) 、《河北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规定, 目前河北省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职工个人按照本人上月实发工资的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个人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 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 高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 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企业按照上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对于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和不能核定工资总额的企业, 可按职工缴费基数之和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概况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财政保险” (全额拨款单位) 、“单位保险” (自收自支单位) 或“国家财政与单位共同保险” (差额拨款单位) 的制度。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养老通常由国家财政负担或单位自理, 按照职工退休时的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 个人不承担相应的责任。有些地区已经对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建立了个人账户, 但缴费标准不一, 全国各地事业单位个人缴费的比例为2%-8%, 多数地方为2%左右, 但仍有很多地方并没有建立个人账户。河北省对于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有建立个人账户及缴费比例的相关规定, 但多数事业单位职工并没有个人账户, 退休待遇依照工作年限和退休前工资待遇决定。

(三) 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比较

1、资金来源不同。

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由财政支付, 个人并不缴费, 主要来源是国家税收。每年各级财政根据支退休费的实际需要直接做出预算安排。虽然这样的资金来源稳定性、保险性高, 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给政府财政造成了沉重而且直接的负担。

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目前已经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支付, 国家负担部分一方面是对企业缴费部分的税收减免 (税前列支) 形式体现;另一方面是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 国家财政予以兜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的来源主要还是靠个人和企业的缴费。

2、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同。

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是国家保障模式, 几乎没有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 不存在对养老保险基金增值保值的运营。而由现收现付制逐渐转向基金积累制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大量的基金积累。现实生活中, 需要对其进行投资运营, 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目前企业的养老保险金基本实现了社会化管理, 当企业职工退休之后, 将在当地社会经办机构领取养老金, 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仍然在原单位领取退休金, 还未实现社会化的发放与管理。

3、企事业单位职工待遇不同。

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的待遇取决于其工作年限及退休前的工资水平, 与缴费无关。而企业职工退休后养老保险待遇取决于职工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基数。缴费年限长、缴费工资基数高, 退休后的养老待遇就高, 缴费年限短、缴费工资基数低, 退休后的养老待遇就低。

在这样的养老保险制度下, 传统的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是单一层次的制度安排, 退休人员只能从一个渠道获得退休养老金, 其老年生活也就完全依赖这一制度的保障。事业单位曾经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 职工工资长期偏低, 自己积累的养老基金较少, 因此, 除了提高退休养老金替代率很难找到能够确保退休人员老年生活的替代办法。许多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替代率几乎达到了90%, 部分获得有关荣誉称号及有特殊贡献者的退休金替代率达到100%。而相对照的是企业的退休金替代率在70%左右。

二、河北省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的障碍

(一) 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

我国一直没有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各省有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由于各种原因也迟迟未能实施, 出现养老保险改革难, 养老保险费征缴难、管理不统一、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任何改革都会有改革的成本, 如果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 必然会使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受损, 在没有法律强制力和约束力的情况下, 既得利益者会阻挠改革的发展, 阻碍改革。

(二) 待遇下降与福利刚性的矛盾

企业的替代率相对于事业单位较低, 如果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 那么根据目前国情和目前状况, 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会下降, 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待遇也会大幅缩水。福利是存在刚性的, 原来待遇较高的事业单位职工如果因为改革而导致待遇下降, 那么其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会非常低, 并且具有抵触心理, 这会增加改革的难度。

(三) 巨大的转制成本

目前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保障模式, 个人无需缴费。如果和企业并轨, 向基金积累制转变, 那么目前退休的老人和即将退休的职工没有个人账户, 财政需要为他们的日后生活考虑, 这笔资金数额巨大。同时, 在职职工建立个人账户后, 其资金积累时间不足也会影响其日后养老保险待遇, 这同样需要资金支持。在保证替代率不会大幅下降的情况下, 这笔资金将更为庞大。

目前, 河北省企业养老保险的转制成本还未消化, 如果事业单位没有统筹规划的话, 河北省财政将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经济不够发达的市县将无法支撑。

三、河北省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构想

(一)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河北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应该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保持一致, 减少运行成本, 防止政策碎片化。

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养老保险, 这个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一样的, 其制度设计、计发办法、替代率水平、调整机制应和企业养老保险保持一致, 这一层次主要体现养老保险的公平原则, 目的定位于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其养老工资目标替代率建议在40%-50%。

职业年金属于补充养老保险, 属于养老保险三支柱中的第二支柱, 与企业年金相对应。但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可以定为强制性的, 而非像企业年金一样为选择性的。这是因为在制度设计时, 降低了第一层次的替代率, 离退休人员若要保证生活与在职时差距不大并同时减少福利刚性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第二支柱将是必要的。另外, 公益性事业单位职工在职时工资不及企业, 退休后仅凭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较低, 通过职业年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差距。这一支柱的养老工资目标替代率建议在20%-30%之间。

(二) 建立个人账户, 参照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运营

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应为事业单位职工建立个人账户。个人每月按一定比例缴费, 所缴费用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事业单位也按照一定比例为职工缴费, 进入社会统筹账户, 费率参照企业费率执行, 保持一致, 即正常工资水平内实发工资的8%, 国家提供将缴费税前列支等税惠政策。转型时期, 国家负责弥补转制成本。针对改革时已经或马上退休 (老人) 、在职职工 (中人) 和新入职人员 (新人) 三类不同人群, 个人账户在建立时有所差别。

已经退休的人群不参与改革, 仍旧按照原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对于即将退休的人群, 建立个人账户, 待遇参照已经退休的人群, 由国家对其账户进行做实。对于在职职工, 建立个人账户的同时, 按规定费率进行缴费, 国家根据工龄提供转制时期的补充资金。对于新参加工作的职工, 建立个人账户的同时个人和单位按费率进行缴费。

职业年金按照工资一定比例也打入个人账户, 但与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分开管理。个人账户内资金应进行专业的资本运作, 实现保值增值, 在投资运营时期实行针对其运营环节和增值情况给予免税政策, 但在未来作为养老金提取使用时, 应进行课税。

中人和新人日后退休时, 其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和其缴费金额及年限挂钩, 职业年金待遇与其职业年金的缴费与账户内资金保值增值情况相联系。

(三) 推迟退休年龄, 实行弹性退休政策

事业单位主要是脑力劳动者, 对体力要求不及其他行业高。例如高校教师不仅从事脑力劳动, 而且其学历水平高, 受教育年限长。往往在25岁-35岁之间入职, 如果按照女55岁, 男60岁退休的话, 实际工作年限不到30年。而在退休后, 其身体状况往往可以继续讲课, 而且经验丰富、学识广博。对于这类事业单位, 应实行弹性的退休政策, 根据职工身体状况允许职工延迟退休, 这样也会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积累时间,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加速到来所引发的危机。

(四) 出台法律进行指引与规范

针对目前法律法规缺失的状况, 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权威性较高的法律文件。厘清缴费基数、费率等问题, 对计发办法作出明确规定。当改革方式与程序确定之后应写入法律强制执行。

通过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首先, 有利于河北省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时养老保险关系的相互衔接。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持一致可以在人员调动时, 账户随人走, 养老目标替代率基本一致, 不会引起因替代率陡然下降很多, 事业单位不愿去企业工作的现象。其次, 有利于控制提前退休的现象。一些事业单位职工前退休, 按照退休前工资待遇其养老金不比同龄在职职工少, 这样没有达到养老保险实际目的也不利于社会公平。而个人账户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有助于控制体现退休现象。再次, 有利于提高参保人员对自身养老保险基金的关注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职工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 既可有效地增强参保单位依法参保缴费的法律意识, 又可增大参保职工对所在单位缴纳养老保险及本人养老金积累情况的关注, 并可以提高公益性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仇建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析[DB/OL].中国社会保障网, 200910-29.

[2]、马英.进一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J].发展研究, 2006 (3) .

[3]、陈佳.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山东济南大学, 2009.

[4]、孙建民.对河北省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问题的思考[J].唐山学院学报, 2008 (7) .

河北省养老保险 篇10

一、研究综述

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研究, 理论界主要有三种研究方向, 一是从基金缺口产生的原因入手, 研究解决对策。[2]二是建立基金缺口模型, 进行量化分析, 从而从精算技术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3]三是对某一解决对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4]本文将利用精算技术建立河北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模型, 测算出2012年~2030年之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并着重对养老保险基金入市是否能够化解缺口进行分析。

二、建立模型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但由于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行之初就采取了“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所以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更多的是由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向“统账结合”转轨过程中产生的制度成本。因此, 本文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分析只考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按照相关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两部分。[5]目前, 很多研究将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统一起来考虑基金缺口的问题, 这样就模糊了个人账户做实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分别考虑统筹账户的基金缺口和个人账户的基金缺口。

1. 统筹账户基金缺口测算模型

统筹账户收入包括:企业根据上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0%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如果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 或者不能明确工资总额的企业, 则按照职工缴费基数之和作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统筹账户的支出包括:职工离退休后, 其基本养老金中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从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中支付, 个人账户储存额不足列支或没有个人账户储存额的, 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补贴等, 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正常调整机制增加的基本养老金, 按职工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占基本养老金的比例, 分别从个人账户储存余额和社会统筹基金中列支。因为个人账户领取金额不足的下一部分将在个人账户基金缺口测算模型中详细解释。故在此, 为了分析简便, 仅考虑基础养老金支出。根据河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 (办字[2006]77号) , 基础养老金= (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额+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额) ÷2×缴费年限 (含视同缴费年限, 下同) ×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为了简便起见, 我们假设t年所有统筹账户支出=t年参保人员退休职工人数×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参保人员平均缴费年限×1%

另外, 本文假设t年所有统筹账户收入=t年职工工资总额×20%× (t年参保人数/城镇人口数)

那么, t年统筹账户基金缺口

以2010年为例, 根据2010年河北经济年鉴, 当年参保职工lt-lt, r=728.94万人, 参保离退休人员达lt, r=259.5万人;万元, 平均缴费年限按照规定, 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上方可领取基本养老金, 假设20岁参保, 到60岁退休时最长缴费年限为40年, 考虑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过程, 我们假设2010年平均缴费年限为20年, 以后每年涨1年, 直到2030年达到40年。

根据河北经济年鉴, 职工平均工资从1990年到2009年20年间年增长率为14%, 职工工资总额同期平均增长率为12%, 我们假设未来20年内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仍保持14%, 职工工资总额增长率保持12%。

对于参保职工的预测, 我们按照河北省总人口2000年至2009年0.53%的年平均增长率, 城镇人口比例线性增长至2030年达到60% (国际化城市水平) , 参保职工人数占城镇人口数比例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 退休人数占参保职工人数比例每年增长0.2个百分点, 从而可以得到2011年到2030年缴费职工和退休职工人数的预测值。

代入公式后, 我们可以得到2010年至2030年各年的统筹基金收支缺口。

按照5%的折现率计算, 2010-2030年间统筹基金缺口现值高达2.37万亿元。降低统筹账户基金缺口的一个有效办法为有三种, 一是扩大参保面, 即提高lt/TLt的值;二是提高缴费率即把20%提高到20%以上;三是降低养老金替代率, 即将1%降低到1%以下。根据目前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后两种措施都不现实, 且易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扩大参保面。

2. 个人账户基金缺口

根据河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 (办字[2006]77号) ,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额=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个人账户缴费额=职工本人上个月实发工资的8%。但是, 需注意的是如果个人缴费基数小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则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如果个人缴费基数大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 则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洛正清、陆安 (2010) 根据国发[2005]38号文, 为个人账户基金缺口建立了精算模型, 本文借鉴其研究成果, 记缺口在领取人退休之年的现值为Q, 则

为年给付12次的延期n年的x岁终身生存年金的精算现值。记计发月数为N, 退休年龄为x, 个人账户退休之年的积累额为Gx。

按照现行一年期整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3.5%来算, N的临界值为349.323, 与现行计发月数比较, 无论什么年龄退休, 都存在额外收益, 即无论什么年龄退休, 个人账户都存在基金缺口。

根据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 (2000—2003) 养老金业务女表 (CL4) , 当x=40, i=3.5%时, Q=0.1682G

对退休年龄从40到70岁, 利率i分别为3.5%和5%时, 个人账户基金缺口Q/G的数值进行测算, 得到图1

从图可以看出, 一是个人账户基金缺口随退休年龄的上升而增加, 二是随着退休年龄的上升基金缺口对折现率i的敏感度也在下降。

洛正清、陆安 (2010) 认为对个人账户基金缺口的影响因素有: (1) 继承性; (2) 计发月数; (3) 利率。但笔者认为:第一, 可继承性并不是形成个人账户基金缺口的影响因素, 因为商业年金也有可继承余额类的产品, 只要在制度设计时将可继承性考虑在内, 来确定缴费率、月计发金额等因素是可以避免缺口的。第二, 对于计发月数, 如果我们设计制度时, 令N=1/ (1-v1/12) , 那么基金缺口也可以为零。第三, 从上表和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利率的上升, 基金缺口下降较为明显。但随着退休年龄的上升, 基金缺口下降的幅度也在下降。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根据对河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缺口和个人账户基金缺口的分析, 本文对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有以下三方面的政策建议:

1.努力扩大参保面, [6]统筹账户具有现收现付的性质, 扩大参保面有利于增加统筹账户缴费收入, 对于抵减当年统筹账户基金支出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2.科学的确定计发月数, 充分利用精算技术确定计发月数, 以降低个人账户基金缺口;或者利用缴费确定型年金 (DC) 技术, 根据个人账户的收入水平来以收定支。

3.提高利率水平。拓宽投资渠道, 提高基本养老保险投资利率, 有利于缩减个人账户基金缺口。比如按照美国401k计划, 经参保人同意以后, 可以将个人账户基金的一定比例投资于股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过去十年的投资收益率也证实了, 扩大投资渠道确实可以提高收益率。

除了以上三种技术上的措施以外, 为了有效应对统筹账户基金未来几十年的巨大缺口, 财政一定要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防止基金缺口累积到一定程度影响到个人账户做实的可实现性, 甚至于形成财政无法负担的局面。

摘要: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日益增大, 已经关系到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为此运用精算技术对河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基金缺口分别进行了测算,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削减基金缺口的政策建议:一是扩大参保面;二是修订计发月数;三是提高利率水平;四是提高财政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养老金要做大, 更要诉诸公平[N].南方都市报, 2011, (12) .

[2]梅琼, 迟文铁.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论坛, 2010, (09) .

[3]高建伟, 丁克诠.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6, 15 (1) .

[4]孙博, 董克用, 唐远志.生育政策调整对基本养老金缺口的影响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11, (2) .

[5]郑功成, 尽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J].经济纵横, 2010, (9) .

河北省养老保险 篇11

河北省进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城乡保) 在2011年7月1日启动试点工作, 实施范围先后在涿州市、万全县等37个县 (市、区) 实行城乡保试点, 并且在这些试点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 众所周知河北省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所占的比重较大, 这使得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面对日益增加的养老压力, 城乡保在基层运行中产生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二、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基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老年人缴费困难。

尤其在贫困地区, 农民的老年贫困现象非常的严重, 现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低, 不能保证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还只主要依靠子女, 尤其在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依靠程度更为明显, 一旦遇到疾病, 费用只能全部自理, 根本谈不上公费医疗。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 我国农村的家庭保障机制面临严峻的考验。农村老人空巢化现象严重, 独居老人越老越多, 子女的赡养负担很重, 但是子女对老人的服务越来越少。种种原因导致老年人连最低的100元都无法缴纳。这样导致广大老年人一直游离于社会保障网之外, 他们的生老病死基本上是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

(二) 广大农民参保意识淡薄, 对城乡保的发展持怀疑态度。

目前, 城乡保已经很完善, 但是在农村绝大部分的农民并没有参保。有些农民对城保的参保缴费, 以及不同缴费档次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标准等规定不太了解。甚至对这项政策有疑虑, 由于参保缴费的时间跨度比较大, 有些农民担心缴费期间政策会变化, 使得自身利益受损。许多农民认为“养老保险好像是乱集资, 乱摊派”, 或者“养老保险预期收益不多, 发挥作用不大”, 或者对现在参加养老保险, 到时是否能领到养老金表示怀疑。参保人员对缴费档次的认识存在局限, 低档次缴费人员比重。

(三) 部分年轻的农民缴费积极性不高。

由于城乡保实施的是自愿投保的原则,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民的参保率低。而且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意识差, 在农民看来家庭养老才是最主要的养老形式。大部分中青年农民认为自己现在还年轻, 没有必要考虑养老问题。所以他们即使参保缴费档次也大部分是100元。

(四) 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低, 素质不高。

在农村实行县级管理虽然有其优越性, 但是县级管理过于分散, 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一, 对待前往咨询的民众态度粗暴。而且乡镇工作人员的稳定性较差, 缺乏专业的人员, 而且也没有统一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这些都使得服务水平低下。在农民看来, 有些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的基本流程都搞不清楚, 这样就对城乡保制度产生了怀疑, 进而“敬之远之”。

(五) 部分城乡保基层经办机构欠缺, 工作网络薄弱。

虽然河北省各县、乡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城乡保经办机构, 但是落实到基层就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还有一些偏远山区根本没有现代化、信息化的办公硬件。国家对基层的设备总体上投资也比较少, 工作网络薄弱, 导致办事效率低。信息系统不完善, 缺乏针对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专门的网络和系统, 难以实现参保人信息高效、精确的管理, 经常出现重复参保的现象。

(六) 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科学。

农村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 不仅难以保证保值、增值, 而且各地挤占、挪用和非法占用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的将社会保障基金借给企业周转使用, 有的用来搞投资、炒股票, 更有甚者利用职权贪污挥霍, 致使农民的“保命钱”大量流失, 严重影响了基金的正常运转。而且有些地方的基金依赖于银行存款, 投资渠道单一, 这样就容易受到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不够完善、规范。很多农村都是由民政局一手征缴、保管和使用的, 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管, 有侵占、挪用的现象, 导致农民失去信任。

(七) 国家对农民补贴额过低, 基础养老金保障水平不高。

目前,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标准仍处在较低水平, 有的地方养老金水平甚至低于适度水平, 这将不利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据相关报道, 北京2014年将基础养老金提高至430元, 上海则提高至540元。目前, 基础养老金全国平均水平为74元, 然而河北省的大部分的县城都还是最低基础养老金55元。过低的基础养老金很难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有些地方六七十岁的农民还要自己务农才能维持基本生计。

(八) 政策实施情况不平衡。

在河北省一些地区由于宣传力度到位, 信息传播较快, 使得当地老百姓全面了解到政策的优惠性, 参保积极性很高。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 乡镇在宣传政策的时候存在滞后性, 这样就使老百姓犹豫不定, 瞻前顾后, 对政策存在疑虑, 担心缴费期间政策会变, 最后不仅没有得到养老保障, 反而使自己利益受损, 导致参保率低。而且有些农村现在已经是“空心村”,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空挂户, 这些外出务工人员由于联系不到,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保率。甚至有些农民认为在花自己的钱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三、对策建议

(一) 加大对城乡保的宣传力度。

为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得到更多认可, 进而推动制度顺利进行, 需加大城乡保的宣传力度、增强年轻农民的养老意识。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 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够带来的收益不能准确的预估, 这样就增加了城保的不确定性。因此, 有必要加大城乡保政策的宣传力度, 让其对城乡保制度有深入的了解, 使大家都能明白参加养老保险是为了自己。同时, 宣传的重点应放在示范、推广和操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保险金发放的及时性上, 而不应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让政策的精髓让农民了解,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大容量、高频率的宣传, 宣传时要与农民面对面的交流, 不应盲目的追求参保率, 要让农民切实的感受到政策的优越性。

(二) 国家加大对基层城乡保的财政支出。

国家要对农村给予财政支持, 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特别是那些没有退休工资收入的鳏寡孤独老人来说这是维系他们生活的一道红线。加大基层城乡保的补贴力度, 应该使城乡保的养老金水平适应当地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变动机制。国家应该设定更高的缴费上限, 提高缴费标准的下限, 可以对高缴费适当的进行补贴, 激励更多的人选择比较高的标准进行缴费。国家要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标准, 使基础养老金和当地的物价水平相适应。

(三) 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

可以将社区保障作为一种保障方式, 来弥补农村养老保障相对落后的局面。更加注重公平、可持续性、提高管理效率。鼓励老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和进行储蓄养老。

(四) 加强基金的管理工作, 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严禁基层组织和保险机构挪用基金。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管理费用, 应有财政单独列支, 不应从养老保险费中支付。积极拓展基金的投资方向, 增强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 可以采取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相似的运作方法, 由专门机构来运营管理, 确保其保值、增值。其实农民最关心的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 在现在通货膨胀还比较严重, 但心在自己60周岁以后这些钱会贬值。

(五) 加强立法工作。

如今一切都是按法律办事, 城乡保制度的运行应该有法律法规的规范。从法律上确认城乡保的地位、性质、义务以及责任, 简化参保程序, 对城乡保进行监管, 使城乡保在法律的轨道上更加健康的运行。

(六) 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平台, 提高城乡保的服务能力。

加快社保经办机构信息化管理服务, 科学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资源, 建立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经办机构要尽最大努力为参保人员提供方便, 对于参保人员不懂的问题, 一定要细心讲解。改善基层建设, 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 尤其是代收养老保险费的金融机构。同时, 根据服务对象的诉求, 不断优化经办工作流程, 改善服务态度, 做到缴费、领取待遇方便、及时, 让群众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

(七) 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素质。

针对城乡保的特征以及基层工作模式, 配备稳定、专业的业务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人员和农民接触机会和时间最多, 所以要充分发挥一线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在政策宣传中的作用。让农民真切的体会到工作人员是一切为了农民的切身利益着想。

(八) 构建一个城乡保监管体系。

由于现在处于城乡保试点阶段, 相关的法律保障制度不健全, 政府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资源分散。很多不法分子会钻法律的漏洞, 进行违法的行为。构建一个监管体系, 可以站在客观的角度, 来维护农民的权益, 使农民上缴的社保基金用于正规途径。

总之, 我国建立的城乡保制度符合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 这项惠国惠民的政策必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这表明我国城乡保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也表明着我国社会保障向追求更加公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适应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广大农民的期盼。在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逐步推进的过程中, 虽然得到了广大城乡居民的认可,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针对城乡居民中的种种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城乡保,基层运行,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鲍莎.河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机制优化.现代商场化, 2012.9.

上一篇:经典美文阅读下一篇:中段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