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县域经济(精选12篇)
河北省县域经济 篇1
0引言
科技创新是指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 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革新。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知, 经济增长依赖于土地、资本和劳动的规模, 但是传统的经济增长要素是边际递减的, 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在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是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治和经济的环境下面临着大好机遇,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显得愈发重要。
河北省虽然在地域上处于东部地区, 但是, 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质量, 同沿海发达省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模式下, 河北省必须把握历史机遇,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同北京和天津的产业分工要逐渐趋于明确, 减少大规模的重复建设, 引进和接受京津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 推动河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
1河北省科技创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 河北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赶超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工作重点。从工作机制、体系建设、打造平台等方面入手, 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优化创新环境, 县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科技引领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1.1县域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13年, 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19404.8亿元, 增长8.7%,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8.6%。在135个县 (市) 中, 地区生产总值超300亿元的县 (市) 有13个, 比上年增加1个;超100亿元的县 (市) 66个, 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 迁安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达1005.1亿元。94个县 (市)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8.2%) , 44个县 (市) 增速超过10%。 (1)
1.2河北省县域经济活力明显提升, 但与经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从2013年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河北省境内缺乏核心大城市, 而县域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县域经济的消费需求也在稳步增长。县域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64.8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8.2%, 增速比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0.2个百分点, 占全省比重由上年的63.6%提高到63.7%。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39.9亿元, 同比增长13.7%, 增速比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0.1个百分点, 占全省比重达到63.1%。县域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4.9亿美元, 同比增长12.7%, 增速比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高2.1个百分点, 占全省的比重达到52.3%, 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2)
对比江苏、浙江和山东经济大省的县域经济的主要指标, 可知河北省相对发展缓慢, 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3近年来河北省科技投入持续增加河北省在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方面, 呈现稳步增长的状态, 财政拨款对于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 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强度提高。2012年, 全省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245.8亿元, 比上年增加44.4亿元, 增长22.1%;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投入强度 (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为0.92%, 比上年提高0.10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全时工作量) 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1.3万元, 比上年增加3.7万元。2012年, 全省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44.7亿元, 比上年增加11.5亿元, 增长34.68%;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10%。 (3)
1.4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从2010年5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 河北3年来通过系列活动引进重点行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4000余人, 各年度通过活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占当年河北引进高层次人才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8%和13%, 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 约49%具有国内硕士以上学历, 不乏211、985顶级高校毕业生。
2河北省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的数据分析结果中, 我们得知, 河北省在各个产业、各个领域的科研投入量都基本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 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也对当地经济总产值做出了贡献, 但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现实问题, 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
2.1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机制运行缓慢近几年来, 虽然该省不断涌跃出各类科技型课题和不断加大科技要素的投入, 但最现实的问题是难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源于该省的科研机制不够完善, 科技成果的实践性和可转换性较差。
2.2河北省地域、产业科技投入不均衡基于当前河北省R&D活动现状, 大量科技资金都投入于煤炭开采、化学原料、各类设备制造业等第二产业上, 少量科技资金投入于第三产业服务业中, 而基本没有投入到农业领域内。
2.3创新人才的数量增长缓慢河北省近年来大量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但是缺乏创新型、科技型、实战型人才。导致县域科技人才总量及结构与实际发展需求不够吻合, 更严重的是面临着人才外流的巨大压力。
2.4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 从实验成果, 到实际产品批量生产的时间跨度大, 在一些行业发展过程中, 缺乏有效的科技服务机构支持, 例如一些技术推广、产品规划、信息沟通、业务洽谈等方面, 专业的咨询机构较少。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是很大, 相关的人才配备也不够齐全。
3以科技创新推动县域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上看, 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产品的变革, 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而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又会促进科学技术新一轮的创新, 总体上使得经济水平得以不断上升。可见, 科技创新与经济需求之间存在互动、促进和良性循环的关系。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内,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引下, 河北省应该把握时机, 做好以科技创新推动县域发展的战略选择。
3.1强化科技标杆作用, 推动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经济强省、大省, 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并且将科技人力投入到生产当中, 带动县域经济的增长。河北省县域可仿照其科技创新的转化力度和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促进本省县域经济的增长。加大科研人员、科技推广人员和科技应用人员的人力资本投资。
3.2积极调整科技投入的结构平衡当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果造福于整个经济体时, 生产效率才会提高, 整个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发展。所以在加大科技投入时, 可以适当倾斜“三农的发展”, 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建设和农民收入提升, 以此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合理配置科研性资金在各个产业或各个行业的投入, 使之既符合河北省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 又能保证科技事业的稳步推进。
3.3继续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政府科技投入和企业科技投入是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的两大源动力, 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后盾。河北省应在现有科技投入基础上, 加大在R&D“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三个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 并根据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合理配置科研性资金在各个产业或各个行业的投入, 使之既符合河北省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 又能保证科技事业的稳步推进。
3.4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 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利用地缘优势、借助我国第三个经济圈崛起的发展机会, 利用京津冀的优势资源, 如完善的要素和产品市场、高新技术人才、充裕的技术资源, 使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接收京津地区产业转移方面, 河北省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 合理归还产业布局, 实现同京津地区产业发展的顺利对接, 减少资源内耗。
摘要:近年来, 河北省致力于科技创新, 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县域经济增长作为工作战略重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环境下, 对河北省来说是一次经济崛起的有利契机。本文基于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归纳总结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河北省,县域经济
参考文献
[1]李坚, 马骥.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 2012 (12) .
[2]周民良.科技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2010年3月.
[3]岳顺之.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支撑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2011年3月.
河北省县域经济 篇2
http://2007年8月8日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葡萄产业已成为河北省怀来县的经济支柱产业,对地方财政贡献率达到60%以上
2007年7月28日,在河北省怀来县项目签约仪式上,有10个项目达成共识签订合约,其中与葡萄酒产业密切相关的项目就有3个。
为什么葡萄酒项目会竞相落户怀来呢?
“怀来的葡萄品质是中国最好的,再加上当地政府给出的优惠政策,我们愿意让自己的企业落户怀来。”刚刚签订合约的北京龙徽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梅对记者说。
怀来依托葡萄这一特色产业,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目前,怀来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3万亩,覆盖全县14个乡镇、130多个街村,近4万农户,来自葡萄种植的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0%以上,占主产区农民收入的80%以上;葡萄加工企业发展到14家,原酒及葡萄酒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25万吨和6万吨,葡萄产业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达60%以上,真正成为怀来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近日,记者走进怀来,采访葡萄园、酿酒厂、酒庄及政府相关部门,探寻葡萄是怎样富了怀来人。
抓住特有优势
打造中国葡萄之乡
地处北纬40度的怀来县,凭借适合葡萄生长的独特自然优势,与法国的波尔多、美国的加州并称世界葡萄种植三大黄金地带,葡萄种植已有1000年的历史。2000年、2001年还被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和“中国葡萄酒之乡”。
如何利用好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并带来丰厚的收入?怀来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近几年来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建立多个种植基地,还积极改进种植技术,实现多品种开发、多品种种植,使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的产量和质量节节攀升。
地处怀来县土木镇的长城葡萄基地就是怀来最早建设的基地之一,基地一直实行“三统一分”的管理办法,统一规划开发、统一销售结算、统一技术培训,分户承包管理。8年来上交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酿酒葡萄2529万斤,总收入3198万元。
“在基地里种葡萄不用费心,只要按照基地的要求种植,就不愁卖不出去。”说话的人是土木镇土木村的村民张金海。张金海从基地最初成立的时候包了3亩地开始种植酿酒葡萄,“虽然每年要交基地10%的管理费,可大家都抢着承包。因为种葡萄前期的投入很大,基地已经做好整套的配套设施,我们过来直接种就好了。”承包了10年的张金海已经尝到了在基地种葡萄的甜头。“我这3亩葡萄地,每年纯收入都能挣7000元到8000元,行情好的时候能赚到1万多元呢。”
在怀来像张金海这样在基地承包土地的人越来越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怀来葡萄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产量上去了,葡萄的质量又成了怀来人关心的焦点。为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效益,怀来葡萄产业集团和葡萄酒局还对生产技术、品种结构、产量控制、农药残留进行监控,从株距、日照等方面入手,传授最佳的葡萄种植模式,全面加强技术服务。特别是葡萄种植现代化、科学化的引入不仅使农民彻底改变了以前片面追求产量的做法,而且自发组建了“酿酒葡萄合作社”和“红提葡萄专业协会”,使全县的葡萄产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
产量和质量提升了,销路自然不愁了。为了使葡萄能够更好的保存和运输,调节葡萄上市时间,怀来又开始琢磨葡萄保鲜的方法,使农民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有了冷库,我们能使怀来的葡萄从9月份一直卖到第二年的5月份。”家住怀来县桑园镇石门湾村的村民武树军说。武树军原在北京打工,后来因家乡的葡萄产业发展起来了就回来办冷库厂,“现在挣的钱比在北京打工都高。”
据武树军介绍,这两年怀来葡萄的名气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的人都来这收购葡萄。有了冷库后,新摘下来的葡萄只要在冷库里冻上24小时就能保证在路途中3—7天的新鲜,现在连海南的商家都来怀来买葡萄。此外,冷库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能让葡萄延迟上市,最多可以保鲜6个月,可以错过九十月份葡萄上市高峰期,价格也能翻好几番。
在怀来还有一种种植葡萄的大棚,通过调温、调光和通风,可以延迟葡萄成熟的时间,从而达到延迟葡萄上市的时机,使出售葡萄的收益成倍上涨。
培育市场龙头
酿造优质葡萄酒
“怀来要通过发展产品的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从初级农产品生产到终端产品加工、销售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怀来县县委书记李建华表示,怀来葡萄产业发展必须要延长产业链条,而延长产业链条的办法就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怀来葡萄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建葡萄酒加工企业是拉长产业链条的第一步。凭借优越的区位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怀来先后吸引了法国、英国、美国、西班牙、阿根廷等国客商建成了河北马丁葡萄酒有限公司等12家葡萄加工企业。
龙头企业的发展确实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有力地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随着长城葡萄酒这一名牌产品畅销和公司壮大,仅怀来、涿鹿两县以10万亩龙眼葡萄为基地的葡萄酒,年销售总额便可达6亿多元。
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依托怀来优质的葡萄原料酿造的长城干白、干红葡萄酒,被誉为“典型的东方美酒”,享誉海内外。常务副总经理奚德智对记者说:“围绕葡萄化产业,我们与乡、镇、村先后建设了8个具有国内先进设备和技术水平的新型葡萄酒发酵站。仅这8个发酵站及果农的葡萄生产,就可使地方直接获利2亿多元。”
迄今为止,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已在全国拥有优质葡萄酒基地15万亩,年综合生产能力达5万吨,市场覆盖各省区市,远销法、日、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可消耗葡萄原料15万吨,直接带动农户76万户。
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怀来的支柱产业,为怀来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但怀来人并不满足,他们又开始研究市场发掘葡萄更多的价值,小小的葡萄又被他们琢磨出了新花样。
在怀来大大小小的饭店里,有一种饮料是必不可少的,不是可乐也不是果汁,而是怀来本地产的葡萄醋饮料。
“其实葡萄醋的原理很简单,就是葡萄酒再次发酵而成,但它是对葡萄产业链的补充。”生产葡萄醋的怀来赤霞葡萄酒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周铁城对记者说,“现在葡萄醋的生产规模比起葡萄酒还不是很大,但随着渠道的不断扩宽,我相信总有一天葡萄醋会成为一种时尚健康饮料,带动怀来经济的发展。”
多种形式开发
延伸产业增值空间
成排成排的绿色葡萄架、各种特色蔬果园、古老的四合院建筑、在微风中摇
曳的柳树、安静祥和的官厅水库,这处类似世外桃源的地方叫德尚葡萄酒庄园。
与传统意义的葡萄酒加工企业不同,葡萄酒庄园是集种植、酿造、销售、旅游为一体的新葡萄酒产业形式。“葡萄酒庄园将是怀来中小型葡萄酒加工企业的发展趋势。”德尚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季伟信心十足地说。
“是不是规模相对较小的葡萄酒庄园对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作用不大呢?”记者不禁疑惑道。“不会的,酒庄的酒都属于„自家酿造‟,走市场的中高端路线,利润不比葡萄酒加工企业少,加上酒庄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工厂和旅游区,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是不少的。你看,我们庄园所处的小南辛堡镇小七营村已由原来最穷的村,变成最富裕的村子了。”贾季伟向记者解释说。
像德尚这样的葡萄酒庄园在怀来县已经建成12家。为大力发展葡萄酒庄园(酒堡),怀来还规划了“一群两带”60个葡萄酒庄(酒堡)集群项目,规划建设20个年产葡萄酒50吨以上的葡萄酒庄园(酒堡),新发展标准化酿酒葡萄种植基地3000亩,酿酒能力新增2000吨。
随着庄园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怀来县葡萄生态旅游建设也初具规模。目前,怀来以葡萄产业为资源,投资2000万元培育葡萄园生态观光旅游和葡萄加工、品尝体验旅游。结合葡萄庄园(酒堡)建设开发酿酒葡萄旅游观光,葡萄酒品展示,葡萄酒文化展示;结合鲜食葡萄不同品种、不同成熟期开展葡萄采摘、观光项目,建设高标准鲜食葡萄采摘园、葡萄沟、葡萄谷、葡萄展馆以及相应的旅游景点,发展葡萄采摘观光。
同时重点通过开发一日游项目,开通北京到怀来葡萄旅游专线,建设桑园————暖泉鲜食葡萄观光带和官厅湖葡萄酒庄观光带。通过召开葡萄采摘节、葡萄酒节、品酒节、葡萄园消夏晚会等文化、娱乐活动,带动葡萄旅游业的发展。
做好配套服务
巩固发展立县产业
“葡萄美酒夜光杯”,美酒也要美器来衬托。在怀来,作为葡萄酒产业的配套产业,葡萄酒瓶的生产也上了规模,更好地促进了葡萄酒业的发展。
截至2006年,怀来县已有玻璃制品企业4家,初步统计,目前怀来县13万亩葡萄园、14家葡萄加工企业及相关产业中常年从事运输、贩售、包装、生产的工人和季节性用工已超过10万人。
不仅是酒瓶酒杯,为了扶持好葡萄这个主导产业和立县产业,怀来县积极做好各种配套措施服务来巩固产业发展成果。怀来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葡萄
产业领导小组,制定了葡萄产业10年发展规划和吸引外资、鼓励农民种植葡萄的优惠政策,聘请了10多名国内专家、教授做指导,并组建了“怀来葡萄产业集团公司”,负责全县葡萄行业管理、组织协调、技术服务、苗木供应、对外招商引资、对内开发规范葡萄产业,实现了葡萄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经营。
怀来县委书记李建华表示,在发展葡萄主导产业上,要严格按照“围绕龙头发展干红酿酒葡萄,稳定干白酿酒葡萄,面向市场积极发展鲜食葡萄,瞄准生态旅游启动园艺葡萄”的发展思路,采取“多品种种植、多系列加工、多形式开发、多龙套牵动、多元化上市”的发展措施,向着建设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葡萄酒基地和葡萄酒城的战略目标迈进。
河北省县域经济 篇3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县域金融;金融供求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76-04
一、引言
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且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而地区之间总的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源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比地区之间总的经济不平衡扩散更快。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缩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由此可见,对县域经济差异性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1]。
县域经济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及其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制约效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个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区的差异以及县域经济本身的差异。据统计,2003年,全国县域人均GDP6 770元,全国人均GDP9 057元,百强县人均GDP21 000元。2003年全国县域人均GDP是全国的74.8%。若小康水平(人均GDP)按800美元计,约合人民币6 500元,则表明:到2003年底,全国县域人均GDP与小康水平相当。但平均数不等于大多数,人均GDP小康水平以下的县市占全国县市总数的比例接近64%。
就县域经济本身的差异而言,目前我国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也很大。2003年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域是最低县域的人均GDP的15.1倍。以江苏和安徽两省为例,在全国第四届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中,安徽省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人口77.51萬,GDP28.8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人均GDP4 343元,分别是全国县域经济平均值的1.70倍、0.90倍、0.97倍、0.64倍,在全国排3位、16位、13位、26位,其中进入全国百强县为零。而江苏省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人口94.06万,GDP123.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13亿元,人均GDP14 538元,分别是全国县域经济平均值的2.07倍、3.85倍、5.89倍、2.15倍,在全国排1位、1位、2位、4位,进入百强县有21个,其中6个进入前十名。从以上数据比较得知,安徽县域人均GDP不足江苏省人均GDP的1/3,两者差距相当显著。
在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中,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强相关,促进金融发展,有利于长期稳定、高速、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一个好的金融体系可以减少信息与交易成本,进而影响储蓄率、投资决策、技术创新和长期经济增长率。
本文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金融发展状况角度,以江苏、安徽为例研究县域经济本身的差异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县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发展对比分析
(一)县域金融总量支持分析
1.县域金融总量分析
金融总量主要包括货币资本存量,投资总量与金融交易数量。在现代经济中,经济运行与金融活动是相伴进行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金融总量的增长,而金融总量的增长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般来说,县域金融总量是指一县域范围内金融发展的总体指标。它既反映县域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又与县域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县域金融总量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县域经济增长的总体水平和金融化的深度。
从宏观考虑,广义的金融总量是全社会的金融总资产,可分为三大类:(1)货币性金融资产,主要包括现实中的货币和各类贷款;(2)证券类金融资产;(3)具有专门指定用途、以保障为中心的各类专项基金[2]。而在本文中,由于在大多数县域经济中证券类金融资产和各类专项基金所占比重较小,在下面的分析中不予考虑。
2.江苏省、安徽省县域金融总量差异实证分析
现阶段,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差距很大甚至呈扩大趋势。与江苏省相比,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吸引外资能力较弱,自身财力不足,建设资金除了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外,主要依赖于本地区的信贷资金。
(1)县域货币资金流动差异
县域经济增长中,银行起着核心作用。一个地区金融业越发达,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速度和效率就越高,经济水平就越高。因此,县域经济越发达,储蓄水平就越高,货币资本也就越多,而货币资本充足会进一步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
首先,看两省间存款余额比较,该指标反映县域金融发展基础状况,表1给出了1997—2003年两省县(市)全部存款余额,从中可以看出两省存款差额在不断扩大,反映了银行的储蓄存款逐渐地被吸引到经济更为发达地地区。其次,看两省贷款余额比较。贷款可以说是储蓄转为投资的一种方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贷款比重就越大。在2002年,经济最为发达的东部地区贷款额是中部地区贷款额的2.72倍左右,是西部地区贷款额的4.30倍左右。表2给出了从1997—2003年江苏、安徽两省的县域GDP和金融机构贷款额。根据表2数据,利用EXCEL数据分析,得出图一的县域GDP与金融机构贷款额关系的散点图,从上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是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即贷款额的增加,提高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会,从而相应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2)两省县域投资差异
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消费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学理论和相关实证分析均表明了投资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投资是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从表3中可得知,江苏省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对于安徽省来说,其比率是逐渐上升的,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缩减。这主要是由于江苏省县域GDP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安徽省,并且储蓄转化投资的能力和效率也要高于安徽省。
(二)县域金融结构支持分析
1.金融结构
戈德•史密斯将金融现象归纳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其认为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构成各国的金融结构[3]。一般来说,金融结构也就是指构成金融总体(或总量)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规模、运作、组成与配合的状态。在经济与金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金融结构,既是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客观结果,又是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重要体现,反映着经济金融化过程中的虚拟程度或泡沫程度,也就是风险程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金融结构的分析,观察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具有理想的效率和是否符合金融发展的要求。
2.江苏省、安徽省县域金融结构差异实证分析
从图2和图3,我们可以得出,县域金融结构存款余额主要由企业存款、财政存款和城乡储蓄存款构成。其中企业存款和城乡储蓄存款所占比重很大,而财政存款仅占一小部分。从图中可看出,江苏省企业存款增长的幅度要明显高于安徽省的企业存款增长幅度。
三、县域金融供求矛盾分析
从江苏省和安徽省县域金融支持的总量分析、结构分析表明,我国县域间金融支持存在很大差异,县域金融发展非均衡局面开始形成。金融供求失衡问题已越来越明显。
(一)县域金融的需求与供给
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业和中小企业,它们是金融的需求方。农村金融需求主要用于三种用途:农民生活需求、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村发展需求。
金融供给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正规的金融安排;另一类是非正规金融安排。前者包括最主要的三个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发放商业性贷款);农业发展银行(发放政策性贷款);农村信用社(按照合作制原则发放小额农户贷款),这些正规的金融安排旨在形成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分工合作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非正规金融安排是指通过民间借贷、集资、私人银行、互助会及其他信贷代理机构等民间渠道获得的资金供给。
(二)县域金融供求结构和数量上的矛盾
在正规金融安排中,由于农业生产贷款伴随乡镇企业普遍出现经营困境而萎缩,农业银行在1996年“行社分家后”,退出了农村信贷市场;农业发展银行只能扮演代理财政发放粮食收购贷款的角色,无力对农村发展起到政策性资金扶持的作用,于是只有农村信用社在发挥金融供给者的作用。农村信用社由于多年来管理体制不顺,所有者缺位,产权虚拟化,导致经营管理及资本金扩充等许多方面陷入了困境,难以提供稳定的、有效的金融供给,也就难以负担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同時,农村信用社主要职能在于服务“三农”,定位于农民、农村、农业,开办的信贷业务主要是小额农户贷款,对于县域广大的中小企业根本无力也无法提供金融支持。
农村金融在结构上是刚性的,在数量上则是相对甚至绝对萎缩的。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加快,实施了集约化经营战略和确立了盈利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在县域经济中实施了分支机构的市场退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邮政储蓄增势相当迅猛,已成为县域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相当大一部分农村资金因此流出而不能返还。此外,民间对外投资、居民教育投资、债券股市投资等也是分流县域资金的重要渠道。
由此可见,一方面是金融需求的综合性和多样化,另一方面是金融供给的刚性和短缺。金融供求的失衡必然不利于金融发展及经济增长。县域金融供求失衡程度不同也必将导致县域经济增长的差异。
四、对策建议
通过前面对江苏和安徽两个地区县域经济增长中县域金融的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地区县域金融支持存在很大差异,县域金融供求失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其原因可能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以及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集约化经营过程中,致使大部分分支机构撤出县域市场,减少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邮政储蓄缺乏资金回流的渠道,导致相当大一部分农村资金只能流出而很少回流,而居民的教育投资以及债券和股市投资也分流了县域金融发展的大部分资金,恶化了县域金融发展的环境。因此,本文建议目前可以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推进:
(一)应面向金融需求进行金融供给结构调整
1.建立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建议以农业银行县级支行或其他尚未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为主体,整合县域金融资源,组建以城镇中小企业为服务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2.在现有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改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必须以农村小农家庭经济方式及其金融需求为基础,而不是照搬国外模式或追求超现实。
3.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拓宽政策性金融支持范围,在确保政策性农副产品收购的同时,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
4.加快邮政储蓄制度创新,控制县域资金流出比例。建立邮政储蓄银行,由“只存不贷”改革成“可存可贷”。
5.在完善正规金融安排的同时,鼓励民间金融安排,放开民间组织,发挥农村互助组织作用。
(二)为经济金融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1.建立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政府、银行、有关企业要建立经济信息网;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县级支行应建立金融信息网,向辖内各金融机构传导县域经济信息和货币政策,向县有关经济主管部门传导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和金融信息。
2.整合县域信用资源,发展信用平台。加大县域经济金融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协调力度,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各部门和全社会广泛参与,千方百计地提高社会信用意识,实施信用工程;要继续大力开展打击逃废债活动,提高资产质量。
3.建立经济支持金融的保障机制。县级政府应当千方百计挖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地确立本地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以切合实际的经济利益预期来吸收信贷资金,在经济发展中提高信贷效益。金融部门应该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努力实现县域经济与金融部门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5-17.
[2] 王广谦.中国经济增长新阶段与金融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13-121.
河北省县域经济分布格局分析 篇4
一、研究现状述评
现有关于河北省县域经济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县域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但关于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黄本春、李国柱等 (2006) , 马海龙 (2009) 都采用传统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河北省136个县和县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 马海龙还给出了河北省县域经济的空间拓展轴线以及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建议。耿斌等 (2011) 的研究结论为, 河北省1998~2009年县域经济差距不断增加, 且地市间差距是县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所在, 地市内差距则相对增速较慢。崔长彬等 (2012) 使用17年实际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研究河北省136个县域经济发展的σ-趋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考虑县域间地理相关性特别是经济相关性后, σ值发生了显著变化。1993~2009年,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收敛性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3~1999年和2000~2005年, 县域经济呈趋同;第二阶段为2006~2009年, 县域经济呈趋异, 因此应分区域发展河北省的县域经济。关于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及其演化方面的研究亟待深入进行。
二、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2014年河北省下辖138个县 (含县级市) , 因部分县域数据缺失或县域变迁, 考虑到数据的获得性和完整性, 本文研究的县域样本为135个, 其中包括县级市23个, 县112个。本文所研究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指一定时期内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差异。因此, 本文选取各县域人均GDP作为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历年《河北经济年鉴》。1997~2013年河北省135个县人均GDP水平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 河北省135县人均GDP水平呈逐步上升态势, 2013年县域人均GDP为1997年的5.6倍。其中, 2003年以后上升速度明显加快, 说明近十年来全省县域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但同期河北省县域经济差距也在逐步拉大, 1997年以来, 河北省县域人均GDP的差距一直处于逐步扩大、波动上升状态, 尤其是2004年以后县域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拉开, 2010年以后县域经济差距扩大的速度虽略有下降, 但仍没有改变县域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扩大的基本现实。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变异系数达到0.68, 1997年最富的县人均GDP为最穷县的8倍, 到2013年这个差距已达到15.3倍, 可见近十几年来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之大, 县域间贫富差距形势之严峻。 (表1)
三、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布格局
(一) 快速聚类法 (K-means算法) 。由于本研究包含135个样本, 样本数量较大, 故采用快速聚类法进行分析。利用SPSS软件进行快速聚类, 所用软件为spss18.0。 (表2)
表2表示河北省135个县分为五类时, 从1997年到2013年的聚类中心。依据每个样本值与聚类中心的距离, 可以将河北省135个县分为五类, 其中第一类是聚类中心由1997年人均GDP8, 291.50元发展到2013年121, 055.76元, 即初始发展水平在省内较低, 但增长速度迅猛的县;第二类县域的人均GDP多数年份比另外四组都要高, 一直是全省经济繁荣发展的县市, 人均GDP一直处于全省前列;第三类是经济初始水平相对较低, 但处于稳健发展态势的县市;第四类是发展速度处于省内较高水准, 经济一直稳定成长的县, 此类县域人均GDP由1997年的5, 339.69元提高到2013年的75, 917.87元;第五类是初始发展水平在省内较低, 发展速度缓慢的县市, 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滞后区。
(二) 显著性检验
1、变量的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有16个变量对分类贡献极为显著, 只有2004年的数据对分类不显著。说明我们用于分类的变量对分类有作用, 可以使用, 因此用各县人均GDP作为分类变量是显著的。
2、类 (组) 数选择合理性检验。本文采用Means检验方法来检验分组的合理性。Means过程利用SPSS软件计算各种基本描述统计量的过程, 基本功能是分组计算。本文分别对135个县分为四类、五类、六类进行Means检验, 从检验结果看, 将河北省135个县分别分为四类、五类、六类之后的显著性检验中, GDP2004均不显著, 但是分成第五类的结果更优, 组间均方差远远大于组内均方差, 说明组间差异远远大于随机误差引起的组内差异, 因此将135个县分为五类是比较有效的。
(三) 县域经济发展分布格局。根据最终聚类结果, 经汇总,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布格局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 河北省高达50%以上的县经济发展滞后, 以保定、张家口、邢台和邯郸所辖县为主, 尤其是张家口和保定两市绝大多数县处于经济发展滞后区域, 值得引起高度重视;有约八分之一的县处于经济稳健发展区, 其中以唐山和石家庄两市所辖县为主, 说明这两个地级市的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处于经济稳定成长区的县约有三分之一, 其中以沧州、邯郸和石家庄所辖县为主;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区的只有迁西县和迁安市。从总体上来说,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整体较为滞后, 县域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县域间经济发展协调性较差, 这与前面时变特征分析的结果是相一致的。 (表3)
(四) 基本结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呈现以下特征:
1、从总体上来说,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县域间经济发展协调性较差。1997年最富的县人均GDP为最穷县的8倍, 到2013年这个差距已达到15倍之多, 可见近十几年来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之大, 贫富差距形势之严峻。
2、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整体较为滞后。省内高达50%以上的县处于经济发展滞后区域, 以保定、张家口、邢台和邯郸所辖县为主, 尤其是张家口和保定两市绝大多数县处于经济发展滞后区域。而处于经济繁荣发展区域的仅有6个县, 整体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河北省县域经济 篇5
徐 新
2012年第5期 ——经济建设
湖北省农信联社自2005年成立以来,坚持立足社区、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主三化”,大力实施“铺天盖地”和“顶天立地”两大工程,不遗余力支持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2011年,累计投放贷款1724亿元,净投放404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1730亿元。农信社县域贷款总量、贷款增量均居全省第一,66家县域行(社)中51家贷款市场份额居当地第一,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2009至201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连续三年授予省农信社“支持湖北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
三个对接:支持县域工业化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全省农信社主动实施“三个对接”:对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对接工业园区建设,对接招商引资项目,累计发放贷款285亿元,支持县域骨干企业2590家,着力推进工业化。
——对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对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各级行(社)及时落实贷款支持。全省农信社共向十堰堵河潘口水电公司、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贷款52亿元。
——对接工业园区建设。采取“园区(开发区)+企业(商户)”的捆绑融资方式,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各类产业集群、物流园区的支持,提升园区的聚集效应,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全省农信社共对襄阳光彩台商产业园等107个工业园区的1910家企业和商户贷款125亿元。
——对接招商引资项目。各地农信社主动承接招商引资项目,采取存货抵押、母公司担保等方式解决了企业固定资产抵押少、抵押手续繁琐的困难,吸引外地企业投资,确保招得进、稳得住;共向亚通塑胶、三利新材料、金威麦芽等680家招商引资企业贷款108亿元。
三块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
建设产业基地,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全省农信社围绕当地支柱产业,累计发放贷款430多亿元,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农龙头企业发展,三块联动,通过金融手段提高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
——支持农业板块基地建设,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全省农信社结合各地实际,大力支持优质稻、双低油菜等种植、养殖业板块基地建设。共向仙洪试验区优质稻种植基地、宜昌茶叶种植基地、麻城蔬菜种植基地、恩施药材种植基地、潜江小龙虾养殖基地等150多个基地的22万农户贷款160多亿元。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小生产对接大市场。采取合作组织成员联保方式,创新粮油协会联保贷款、柑桔协会联保贷款等20多个贷款产品,支持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全省农信社贷款95亿元,支持宜城粮油协会、宜都柑桔协会、罗田板栗协会、仙桃水产协会、大悟花生协会等15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及成员融资发展。2011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了我省大悟联社贷款支持花生协会发展情况。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做长产业链。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支持国家、省、市、县四级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促进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做大优势产业。累计发放贷款176亿元,支持稻花香集团、萧氏茶业集团、奥星粮油公司等78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三新融合:缓解民营经济融资难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中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由于中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担保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世界性难题。全省农信社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担保方式、创新联保机制,缓解“融资难”,累计发放贷款550多亿元,支持6220家中小企业发展。
——创新信贷产品。对中小企业除广泛使用常规机器设备、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抵押外,允许把股权、商标权、经营权、收费权、应收账款、活物等一切有效资产用于贷款担保,创新了商标专用权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大宗农副产品仓储动产质押贷款、活物抵押贷款。2011年,向福娃集团发放商标权抵押贷款8000万元,向京山昌盛水产发放活龟抵押贷款1000万元,向其他2320家企业共发放各类不动产、动产抵质押贷款306亿元。
——创新担保方式。引进担保公司担保,是借助外力突破中小企业自身抵押不足瓶颈、扩大融资的重要途径。农信社积极与担保公司合作,协调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担保,推出“农信社+担保公司+中小企业”贷款模式,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全省农信社共与黄石、十堰等地70多家担保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担保业务覆盖所有县(市、区)。2011年,向2070家企业发放担保贷款135亿元。
——创新联保机制。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除需要借助外力解决外,也需要企业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做大。我们创新“信用共同体担保”机制,积极鼓励、引导、支持中小企业相互联合,组成信用共同体,相互为贷款提供担保,进一步解决实物抵押与担保公司担保不足的问题。全省农信社通过联保方式向2030家企业贷款109亿元。
三法并举: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效能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信贷支持,同时也需要优质、快捷、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在全力提供贷款支持的同时,全省农信社努力创新机制、改进方法、提高效率,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全面开展上门服务。2011年,全省农信社开展了“万名信贷员进万企入万户”活动,县级行(社)领导人员作为大客户经理包大户、包重点企业,其他信贷人员包中小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建立企业信息库,开展评级授信工作。通过联席会、恳谈会等形式建立社企交流平台,跟进服务,加强合作。2011年,全省共召开社企交流会320余次,建立企业档案超过2.4万份。
——全面实施“阳光信贷”工程。实行贷款“六公开”,向客户公开贷款条件、资料清单、期限额度、利率政策、服务流程、监督方式,提高办贷效率;实行贷款“零费用”制度,减少办贷费用,降低客户成本。
——全面推广“金融套餐”服务。我省农信社系统整合服务措施,在做好信贷服务的同时,向客户推出理财、财务辅导、市场信息咨询、资金结算等“金融套餐”服务,让企业享受全方位金融服务。
五点思考:谋求金融与县域经济发展共赢
县域金融是县域经济的核心。加大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对实现湖北“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还相当薄弱,必须多方给力,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抑制县域资金外流,促使县域资金切实服务县域经济;进一步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金融服务创新,不断提升县域金融服务功能,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县域金融要勇担社会责任,支持县域发展。县域金融必须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切实落实“十二五”规划要求,在促进县域工业化、改善“三农”服务水平、发展县域绿色低碳经济和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等方面发挥作用,才能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问题,缓解春运期间交通拥堵、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生活等社会矛盾。一方面,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资金投入导向作用,引导其他金融机构参与支持县域基本建设。另一方面,要按照“金融支农力度决不能削弱、涉农信贷投放决不能减少”的要求,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切实化解贷款难。
——整合县域金融资源,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整合县域金融资源,一是加快推进农信社组建农村银行进程,加强城商行和农信社等地方性金融的机构整合。做大农信社统一法人,壮大资本实力,形成规模效应,满足县域中小企业及农村经营大户的大额资金需求。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和银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县域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之间的资源整合。要引导县域金融机构既要公平竞争,又要合作共赢,通过银团贷款、社团贷款等方式,满足县域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三是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本土化金融机构,加强民间及县域的资本整合。
——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担保难题。突破融资担保瓶颈制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强力推进县域信贷担保体系的创新。一是要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引导组建多形式的担保机构,积极扶持涉农担保机构做大担保实力,发挥担保效力,切实缓解“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二是要放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让农村闲置资产活起来,进一步拓宽贷款投放渠道,增加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投入。三是要切实改进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减轻贷户负担。四是要加大县域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建立金融风险规避机制。县域金融面对的信贷主体,主要是中小企业和“三农”等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金融处于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经营劣势,迫切需要完善政策扶持和风险补偿机制。一是建立政策性补偿机制。二是建立经营性补偿机制。三是建立商业性补偿机制。
——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县域信用环境是推进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前提。信用体系越健全,金融服务的约束条件越少,县域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水平越高,信贷投放的空间也会更大更灵活。一是要通过立法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整合金融、司法、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的信息,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二是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考核体系,通过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农户评比活动,大力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诚信氛围,全力推进信用县市创建工程。三是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
中部县域经济发力 篇6
《支点》记者 蒋李 实习生 李思琪
“县域强,则区域强”,县域经济决定着一个地区未来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梳理近年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的百强县名单可以发现,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异军突起”,数量从2006年的1个逐步增长到2012年的5个,去年达到了7个。
“照这个趋势,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板块,会涌现出更多的百强县。”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发展规划部主任文辉对本刊记者说。
中部县域崛起
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上空尘土飞扬,无关雾霾,这是一个新项目的萌生。
1月20日,湖南省未来最大的会展平台——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现场,拆迁任务已经完成87%,春节后正式进场施工,计划于明年开馆。
“该项目为省市共建,市会展办具体操作,黄兴镇则协助长沙县征地办开展征地拆迁工作。”黄兴镇党政办主任叶凯对本刊记者说。
在市民看来,这只是一个在建中的可用于各类展览、演出的场馆,但在会展业人士看来,水泥钢筋的背后是当地的产业底气。
曾任成都博览局局长的陈琳告诉本刊记者:“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一定的产业聚集度,很难支撑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正因如此,一般情况下,一个省最大的会展中心都设在省会的市辖区,如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位于金牛区,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荔湾区,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位于长宁区,而湖南省却罕见地将这个区域设立在县域中。
“没有金刚钻,就不敢揽瓷器活”。采访中,记者获悉,长沙县发展会展经济的信心,源自重大项目和优势资源的聚集。
这块总面积不到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这对明星企业最重要的制造基地,还吸引了29家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投资、设立分公司或办事机构,仅常驻的港澳台及外企技术管理人员就近万人。
“去年,湖南省历史上最大的实业项目——上海大众也落户长沙县。”长沙县县委宣传部外宣办人员鞠文霞的语气中,透露出几分自豪感。
郡县治,天下安。如果将眼光再放开些,就会发现在中国中部的几个省份,像长沙县这样具有雄厚经济聚集力的县级城市正逐渐增多。
2013年12月,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公布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百强县数量增长显著,分别为湖南省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醴陵市,江西省南昌县、丰城市以及湖北省大冶市。
中郡研究所发布的数据还显示,这7个百强县2012年GDP平均增速高于湘鄂赣三省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GDP增速6.2%个百分点。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中部县域经济有了这样的飞跃?
“李克强总理曾表示,过去是沿海发展,现在该轮到中部发力了。”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向本刊记者表示,在中部崛起的大形势下,中部县域经济也自然处于高速发展之中。
文辉也表达了相似观点。“中部百强县崛起,是东部沿海一些外向型百强县和西部一些资源型百强县发展速度放缓下出现的结果。”他表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中部县域经济崛起的核心因素。
区划调整催生两种“百强”
以往,每年9月底到10月底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总会有一个牵动全国2800多个县域的排名榜发布,这就是每年一届的全国百强县。
百强县是中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简称,从1991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两千多个县域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从发展水平、活力、潜力三方面测算经济发展水平并进行排名。
从2000年开始,民间研究机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也开展“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工作。直到2007年,国家统计局停止百强县评比,而中郡却坚持至今。
尽管百强县排行榜制定者从官方机构变为民间组织,但它对各地政府的重要性并未明显降低。安徽省巢湖市、肥东县,山东省广饶县,四川省什邡市均提出要冲刺百强。而已有的百强县,俨然已成为企业入驻的福地及其他县域学习的标杆。
然而,多位区域经济专家向记者表示,如果从区域分类角度来看,部分县市将学习标杆定为长沙县或者南昌县,也许是选错了对象。
翻开地图就能发现答案——长沙县离长沙市人民政府13公里,南昌县距南昌市人民政府则仅有8公里。两县距离省会如此之近,其经济依存程度可见一斑。
秦尊文表示,现在很多百强县,本质上都不是独立发展的县市。“如果按照美国城市的分区概念,它已经是省会的一部分了。由于中国是按照行政区划来算的,因此这些地区尽管已与城市融为一体,但还是一个县。”
他去美国考察时就发现,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由300多个市镇构成。“美国总统奥巴马籍贯为芝加哥,但我去之后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奥巴马老家就是芝加哥西部极偏远的一个地方。”
文辉表示,除开经济规律,中部百强县崛起还有一个因素——“行政区划调整”。
近年来,东部“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较为频繁,一些经济实力较强,在中心城区周围的县级市、县被改为区,不再纳入到县域经济的统计范围。
比如,曾经耳熟能详的百强县顺德,南海,萧山等早已被纳入所在地市的主城区范围,近年来又有苏州的吴江市改为吴江区,绍兴的绍兴县改为柯桥区等。
秦尊文表示,如果按地理位置来看,长沙县、南昌县之于长沙市、南昌市,就类似于武汉的黄陂区、蔡甸区。只是武汉市已“撤县设区”,而在长沙市、南昌市,这一过程还在进行中。
这也使得中部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种县域经济类型:一类是中心城市周边的“卫星县市”,如长沙县、南昌县;另一类则是相对独立发展的县市,如大冶市。
nlc202309040816
中部县域在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产业结构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但因区划差异,如何对标将是一件颇为费神的事。
“都市圈”与“强县”
已到隆冬,长沙县干杉镇的上海大众汽车一期项目建设工地仍热火朝天,几十台挖掘机紧张作业,数百名建设者挥汗如雨。
自2013年5月开工以来,短短5个月,核心场区已整体交付。完成项目办公楼临时板房建设,项目周边的基础配套道路改建都已动工。两年后,一座全新的大众“汽车城”将在长沙城东拔地而起。
随着这一项目的落地,长沙县汽车产业园区已布局完善,全县形成七家整车企业为龙头,配套住友轮胎、德国博世等100多家企业的完整产业链。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介绍,未来两三年,这些园区项目将释放至少4000亿元的工业产能。
事实上,长沙县早已尝到园区建设的甜头。
本世纪初,之前农业经济一枝独秀的长沙县发挥临近省会的优势,实施“兴工强县”战略,引进了LG、HEG、光南等韩国电器、摩托车产业巨头,挖到了资本积累的“第一桶金”。
从“引进一个LG,带来一个韩资工业园”的经历中,长沙县悟出只有利用区域优势建立园区,才能带来集群效应。并先后将三大本土工程机械巨头引入当地经济开发区,确立了“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地位。
借工业园区模式,长沙县启动了以黄花镇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以黄兴镇为核心的武广新区、以北部12个乡镇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已有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起,形成“四区”并驾的格局。
“长沙县的发展模式与杭州市萧山区极其类似,均是依托中心城市,提高自身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高端生产要素的能力。”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史晋川告诉记者,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命名为“都市经济圈战略”。
而百强县中没有靠近中心城市区位优势的县市,又是怎样一种发展战略呢?
大冶市便是另一种代表,它与武汉相距100公里左右,与中心城市的经济依存度不高。在秦尊文看来,大冶市比很多省会周边的发达县市更值得肯定。
丰富的矿业资源是大冶市最大的特色,这座城市因“大兴炉冶”而得名,有着三千多年的采冶史,被誉为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
发达的矿脉为这座铜都带来了充足财富,大冶围绕矿产资源,发展无缝钢管、大型铸件锻件、板材加工等深加工产业。而工业园区建设,也成为大冶市发展重点。2012年,“大冶高新技术产业园”入选湖北省首批县级高新园区。
对此,大冶市市委书记傅继成表示,近年,大冶持续抓县域经济,已经结出了果实。现在,要把抓“百强”的劲头用来抓生态建设,补齐产业短板。
傅继成口中的产业短板,指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大冶已有精心规划:做特现代农业,做强生态工业。同时,发展以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电商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目前,大冶是从地下矿产向地上产业发展,已经取得成效,比如劲酒就很成功,去年纳税达18亿元。”秦尊文说。
与“都市经济圈战略”相对应,史晋川将大冶发展模式称为“强县战略”:这些地区远离中心城市,其战略核心以自身资源禀赋为基础,形成多元化产业链条,而非美国底特律那样的单一产业链。
史晋川建议,在武汉市这样的区域中心大城市周边地区,应大力实施“都市经济圈战略”。在相对远离中心城市的地区则实施“强县战略”,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其实学习‘强县战略’也没必要局限中部,东部的义乌既缺乏自然资源,又缺乏交通优势,却把全世界都吸引到这里购买轻工业产品,其市场开拓思维也值得学习。”秦尊文表示,中部县市大可根据自己特点,开发属于自己的强县战略。
持续发展更重要
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是否能真正用排行榜去衡量呢?
文辉表示,尽管中部县域经济崛起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各地区域规划不一,这类排名并不能完全代表全国县域经济的排序。“我个人认为排名有一定价值,但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可持续等问题对中部县域经济而言更为重要。”
由中国汽车报社、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百强县市汽车巡展活动,便未完全参考排名。
全国百强县市汽车巡展组委会副秘书长谷国全向本刊记者表示,他们会参考机构排行,“但主要还是基于对县市经济和汽车市场的了解和判断。”
对于中部的发展,文辉从工业园区经济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是学习东部沿海地区已经推行的产业园区与行政区的融合,如佛山南海区提出的“园镇融合”;二是在产业选择上,要制定负面清单;三是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管理;四是探索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发展园区的形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由于过去的中部经济强县往往以工业发展为主,环境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一位在三一重工工作了两年的员工向本刊记者表示,由于长沙县齐聚了众多工厂,当地环境有些糟糕。
“空气中的粉尘很多,每次我停车几个小时之后,车身上就会积累一层带金属粉末的灰尘。”这位员工对本刊记者说。
在这方面,湖北省大冶市早已走在前列。“大冶我去过多次,以前当地产业主要是炼铜、冶钢,规模很大却乌烟瘴气。现在进行产业转型,环境有所好转。”秦尊文夸赞大冶市如今的转型成果。
在丽水挂职学习结束当天,大冶市刘仁八镇党委书记杨早容并没有立即返程,而是直接奔往杭州,请当地一家著名的规划设计院设计方案,“要将规划覆盖在刘仁八镇的每一个村庄、每一片土地上,并坚持下去。”
在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的同时,大冶市采取严把企业入园关、推动园区企业技改、探索招商引资新方向等措施,加速绿色转型。大冶市市长李修武表示,全市已将生态建设纳入干部政绩的考核范围。(支点杂志2014年3月刊)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篇7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 环保京津、濒临渤海、区位优越;资源丰富, 地貌类型多样;既有平原县, 也有落后的山区县, 县域类型较为齐全。全省共有135个县、市及自治县区域, 县域总人口占全省的83%, 县域总面积占全省的94%。虽然各个县市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不平衡, 但经过近几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河北省的县域经济整体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008年年底, 全省县域生产总值为11551.26亿元, 占到全省GDP的71.54%;2009年, 县域生产总值上升到12794.6亿元, 占全省GDP的74.2%;2010年, 县域生产总值为15170.6亿元, 占全省的比重为74.4%;2011年136个县 (市) 累计实现县域生产总值16773.9亿元;2012年, 县域生产总值为18263.66亿元;2013年为28301.40亿元。
二、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县域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各县市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不同, 使得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表现出了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在河北省的130多个县中, 有将近30个县拥有着丰富的铁矿、石油等自然资源, 如唐山周围的一些县市, 还有一些县市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如北京周围的一些县市, 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 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除了这些发达及较发达的县市之外, 河北省仍有6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这些贫困县多处于山区、冀南平原和中东部地区, 因为地理位置等因素, 生产总值与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的强县相比有巨大的差距, 如果这些县的经济不能迅速发展, 将会对河北省整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 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县城的数量多, 规模小, 制约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支撑, 县城的发展水平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关键作用。河北省目前的县城体系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是数量多, 规模小, 辐射带动功能较弱。全省现有县城城区平均人口10.9万人, 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城只有12个, 多数为5~20万人口的县城。还有10个5万人以下的县城。县城小, 就使得其能及较低, 聚集和吸纳人口能力不足, 产业能力不足现象较为普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与先进省份差距较大。
虽然河北省的县域经济在过去的几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与一些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强省相比,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尤其是与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相比, 差距就更加明显。《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中给出的全国百强县市排名江苏、山东和浙江三省占据了百强的将近半数, 其中, 江苏省在百强中占据18席, 山东省占据16席, 浙江省占据14席, 江苏省的昆山市位列第一。而河北省仅迁安市和任丘市进入百强, 仅位列19和51位。2013年, 江苏昆山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920.08亿元, 河北省排名第一的迁安市仅为1005.1亿元。与先进省份相比, 河北省县域经济表现出来的一个特点是的弱县较多, 强县少。2012年, 河北省统计的135个县市中, 生产总值在300亿元以上的县只有12个, 不到十分之一, 100亿元以上的县有63个, 占总数的不到二分之一。有87.4%的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10亿元以下, 有将近50%低于3亿元。
三、推动河北省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1. 重统筹, 促进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想要改变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的现象, 须将统筹发展摆到突出位置。可以将河北省目前不同县的发展情况进行划分, 分为强县、较弱县和弱县, 分类指导。对于强县, 制定优惠政策, 使其更好的发展, 然后带动较弱县及弱县进一步发展, 更好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资金缺乏对于河北省很多经济发展较弱的县是一大问题, 可以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提供更多的发展资金, 如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加快推进风险代偿基金建设, 尤其是对“三农”的信贷风险代偿体系;改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等等。同时, 对于这些县给予更好的财政政策支持,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这些做法, 增强其自身的发展能力。
2. 下大力气改善县城现状, 以此促进河北省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因为县城规模较小, 河北省县域经济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为了改善县城的这些现状, 可以建设规划产业园区, 通过园区经济带动县城的发展。通过对全国的县城进行考察发现, 凡是在历届百强县评比中名列前茅的县市, 大都是以园区经济的发展为支撑。产业园区的见了, 可以放大人口聚集效益, 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减轻环境污染, 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还可以让农民工就近就业, 减少生活成本, 为县城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发展空间。就目前河北省的情况来看, 可以在每个县 (市) 规划一个产业园区, 通过产业集聚提升技术水平, 形成品牌效应, 带动区域整体实例提升。同时, 要注意推进骨干企业的规模化。要想发展产业园区, 企业的规模很重要, 如果都是小型企业, 很难发挥产业园区的优势。所以, 要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收购股权以及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经营等方式, 扩大企业规模, 形成规模较大的优势骨干企业。政府还要通过优惠政策, 引导小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变, 小规模纳税人向一般纳税人转变。通过这些做法, 让园区经济能够发展起来, 进而带动县城经济的发展, 最终能够转化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3. 积极采取措施,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缩小与先进县市的差距。
通过分析, 可以看到河北省的县域经济与先进县市还存在较大差距, 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加快河北省的县域经济发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一是要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 充分利用北京、天津的资源, 来发展河北的县域经济。河北省很多的县市其实很早就借助了北京的一些资源, 如燕郊、涿州市、廊坊的香河等等, 但是, 很多县市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还没有借助到一些资源, 那就需要省政府进行协调, 如积极争取将北京的一些企业转移到河北的县市, 发展北京周边县市的旅游事业等等, 带动河北省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大力发展外向型的经济。这主要是针对沿海经济带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他们可以依据区位特色, 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之一, 引进先进的技术、资金和项目, 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要注重转型。对各个县市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找出各县市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因势利导, 如对农业县要进行引导, 让其向工业县转变,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资源型县要向加工型县转变, 不能只进行资源的采掘和粗加工, 要延伸产业链条, 加大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河北省的县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2013年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载《昆山日报》, 2014.
[2]四大攻坚战第三场座谈会:县域做强需突出特色.http://www.hebei.com.cn, 2013.5.30.
[3]马建章.河北:全面提升县城建设层次和水平[N].河北日报, 2014.
[4]宋效忠, 王利宾, 靳兰.河北省欠发达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6 (2) .
[5]孙玉梅, 朱军分.县域经济平稳发展整体竞争力亟待提升[J].统计与管理, 2011 (5) .
[6]陈佳飞, 张玉, 陈佳雨, 等.河北省县域经济实力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1) .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篇8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 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据2009年全国县域经济总量统计分析显示:我国县域内人口总数达9.31亿, 占全国总人口的70.10%;全国县域经济的地区生产总值达15.05万亿元, 占全国GDP的50.05%;全国县域经济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92亿元, 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3.01%;各项指标均比2008年有所增加。这些数据和发展趋势足以说明县域经济已撑起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二、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条件
河北省自古即是京畿要地, 是首都北京连接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门户。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 其海陆和陆路的交通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石家庄民航、唐山国际机场等则形成了空中运输网;邮电事业发展也异常迅速。发达便捷的交通通信条件, 把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推到了时代前列。
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 矿业经济发达。全省发现矿产151种, 查明储量的120种, 排在全国前5位的34种。已经形成了以冶金、煤炭、建材、石化为主的矿业经济体系。
河北是全国粮、棉、油、蔬菜和果品的重要产区之一。河北省蔬菜产量占京津市场的50%以上;石家庄以南各县素称“冀南棉海”;猪、牛、渔、蛋产量分别占京津市场的50%、40%、35%、50%。
河北省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文化遗产, 有古遗址和古建筑群304处, 历史文物与陕西省并列全国第一, 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全国第二。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是促进河北省县域经济快速提高和发展的最有力支撑。
三、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2008年, 河北省县域实现生产总值1.15513万亿元, 占全省的71.4%;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2亿元, 增长了10.6%。2008年, 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5021万亿元, 比2007年增长17.1%;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5.3%, 提高1.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95元, 同比增长11.7%。可以说, 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要取得更大的成就, 缩小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差别, 更应该重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逐渐拉大
从县域经济总体水平看, 中等型和欠发达型县是河北省县域经济主体, 两类县域人口占全省人口的55%, 但是GDP只占全省的34%。从空间来看, 北部县 (市) 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南部地区。从发展的进度和潜力角度看, 唐山、石家庄、廊坊等具有优越区位与资源优势的县域经济发展较快, 其综合城镇化水平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河北省2009年经济强县前30位中这三个地区就占了21位, 而处于冀北的张家口、承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在经济强县前30位中则没有出现。
(二) 县域工农业基础薄弱结构不尽合理
河北县域经济中工业企业不发达,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是普遍现象。工业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管理落后、知名品牌少, 多数处于产业链的初级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一直是制约农民增收, 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瓶颈。
河北省县域经济结构不合理, “二元结构”特征明显, 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较差。2009年, 三产比重为15.7:53.0:31.3, 仍需继续优化。
(三) 市场经济体系有待完善
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政府部门是关键, 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 深化机构改革, 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给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稳定、有序的环境。市场主体思想保守, 县域之间相互沟通、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限制了区域经济的规模增长, 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河北省农村金融市场不发达, 2007年县域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已下降为5.7%, 县域企业融资困难“后天营养不良”。
(四) 自然条件差异大人口素质条件不足
河北省东南平原地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发展的聚集地。周边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相对优越, 其整体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其他地区较高。承德、张家口各县由于地处山区, 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基础设施都处于弱势地位, 一直是河北省众多贫困县的聚集区。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缺乏已经凸显。尽管“大学生村官, 三支一服和特殊人才优先录用”等政策有一定效果。但是由于县域经济基础和生活条件差, 县域人才尤其是重要部门和领域的拔尖型人才缺乏, 仍是制约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难题。
解决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难题, 就要深入了解县域经济发展规律, 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分析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例子, 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五、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制定
河北省县域情况多种多样, 这就决定了不会有万能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出现。但我们可以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地归纳出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战略框架, 供各县域经济的发展主体做为参照。
(一)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职能适时转变
县域经济要发展政府的主导作用不能缺失。正确评估县域的客观情况, 不能盲目夸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这就要求各县级政府利用科学方法、联合权威机构、聘请精尖人才察纳雅言, 对县域的整体情况做好客观详细的整体评估。以县域的客观条件作为开展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的最大前提。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给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稳定、有序的环境, 要逐步落实“扩权强县”, 并积极探索“扩权强乡”政策, 积极向导向型、民生型、和谐型和服务型政府转变。
(二) 充分把握地缘优势快速融入京津
河北省环绕京津依傍渤海, 区位地缘优势明显。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天津正在崛起为北方的经济中心, 两市的腹地辐射效应深远。在国内, 河北省是华北的交通枢纽, 是我国北煤南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的必经之路。国际方面, 是环渤海经济圈“引进来, 走出去”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也是商品出海入境的集散地, 为环渤海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人力、空间支持。
唐山借助首钢搬迁已经打开局面, 廊坊以两个轻轨项目强化了“京廊同城”, 张家口拿到京津222亿元的4个风电项目。各地的发展说明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地缘优势优越, 加快融入京津经济圈的步伐, 是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的一条捷径。
(三) 培育提高特色产业, 支持农业发展
县域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特色产业经济。没有特色, 县域经济就没有竞争力, 也就没有生命力。找准特色产业就是找到了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靠特色产业来增强县域经济水平, 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才能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如迁安的钢铁业, 承德的特色旅游业等。
大力发展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 加快新农村建的基础。当前河北省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农业主导产业和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要结合实际农、牧、渔相结合, 形成“企业+农户”、“市场+基地”或“中介组织+农户”等多样化的产业组织运作, 打造基地, 扩大规模, 发挥带动作用。
(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河北省大多经济落后的山区县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基础设施条件优越, 就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投资青睐, 进而增加县域经济的规模和实力。反之, 基础设施落后就会拖住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
招商引资是让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最直接, 效果最明显的方式。各县应该在完善自身建设, 制定招商政策, 优化招商服务的基础上, 持续加大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 积极引进高精尖、高附加值、富民增收、环境友好的企业和项目, 保障招商的量质结合。如近一段时期各地号召的工业园区建设就是一个良好的招商途径。
(五) 制定产业扶持计划,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河北省很多县域经济都有其特色的主导产业, 但由于资金链短缺、科技投入不足、市场扩展不及时等因素, 没有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 走入了发展的死胡同。针对产业的兴起、集聚、分工和扩展各方面的特点, 组成由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帮扶组织, 为促进产业的做大做强扫除各种障碍。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仅是要优化三大产业的结构, 在单个产业的内部也要实现优化。实现产业的纵横两个方向扩展, 尤其是由产业下游向产业上游发展, 不仅能实现更高附加值, 还可以减轻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
(六)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智力和科技的支持。由于河北省靠近京津等中心城市, 所以人才外流明显。为了吸引人才河北省一方面应加大人才培养投入, 全力支持河北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高素质、综合化的领先人才, 增加省内人才的自给自足比例;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条件, 提供经济补助和有前景的职业规划, 吸引急需人才前来就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客观能力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科技投入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都落后于国内先进地区。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的不足, 致使县域经济发展缺乏竞争力, 更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 加强科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投入率和贡献率是各相关部门应该长期坚持抓好的工作。
六、结论
该篇论文从我国当前宏观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入手, 由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现状为切入点, 最后总结出河北省发展县域经济应遵循的一般性的战略措施。但由于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情况复杂多样, 各地应立足于客观实际,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善于借鉴, 结合一般性的经验和战略, 这样才能找到适合本区域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Z].2009-2010.
[2]、河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0-02-26.
河北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篇9
本课题组论文《建立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从目前县域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入手,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从循环经济的涵义出发, 对循环经济的优势做出阐述与分析, 指出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结合河北省当前经济发展现状论述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河北省全面开展的可行性, 并针对目前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优化的策略;《红色旅游与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论述红色旅游是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优化县域产业结构, 改变落后地区的面貌具有重大意义, 并探讨了红色旅游经济对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现状以及对策。由此, 我们得出本文的基本分析。
二、影响我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世界瞩目, 但是这个世界经济的一枝独秀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不成正比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并且资源的日益减少也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诸如能源消耗高、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等等。
(二) “融资难”一直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瓶颈问题。近几年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增强, 发展步伐加快, 涌现出一大批发展速度快、综合实力强、居民收入高、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县市。但“融资难”一直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瓶颈问题。
三、我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循环经济
(一) 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当前循环经济的发展进入关键的推广与普及阶段, 对循环经济的充分认识与研究对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 循环经济则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要求资源与能量得到科学持久的利用, 最大化的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保护性经济, 尊重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统一与和谐。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模式较其他模式与策略都更加具有优势, 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消耗高、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 河北省普及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循环经济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优势, 河北省开展循环经济的普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应该是河北省在下一步经济发展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基于河北省循环经济试点发展良好、国家和我省政策法规对循环经济的支持以及国际和国内循环经济成功案例为河北省提供经验基础等方面, 我们可以得出循环经济的普及在河北省是可行的这一结论。
四、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 建立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职责,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已经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循环经济相关工作也在逐步地进行。
1. 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
将循环经济的知识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对企业以及农村进行广泛的宣传, 让企业与农民认识到循环经济在我国工业与农业中的巨大潜力, 认识到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引导企业与农民将眼光放长远, 通过经验交流会或者走访形式树立企业与农民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2.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积极建设和改善自身的发展环境。
制订相关法律, 对经济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 避免其因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野蛮破坏。在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 激励机制建立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强制机制的建立, 对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依法进行停产整顿, 运用法律手段减小循环经济普及难度。激励手段主要包括对循环经济企业、回收再生资源企业等进行减少税务或退税的政策, 从经济利益上鼓励企业逐步全面的实现循环经济。
(二) 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状况, 积极调整县域经济结构。
1.大力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原有特色经济, 如武安的矿产、安国的药材、辛集和枣强的皮毛皮革、正定和新河的棉纺毛纺、唐山和邯郸的陶瓷工艺、衡水和徐水、宣化的制酒、顺平和望都的果木和其他农作物等等, 并使其真正成为该区域的支柱产业。2.充分利用西柏坡、涉县、唐县、白洋淀等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 利用承德避暑山庄、保定直隶总督府、赵州桥、弘济桥等古府、桥、庙、塔等古文化遗产, 以及邯郸成语、井陉拉花等古代历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 结合太行山区等自然景观及农副作物丰产区的采摘等, 发展红色旅游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产业, 实行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互融, 区域旅游线路互连, 城乡旅游市场互动, 海内外客源互流, 打破封闭状态, 引进先进技术信息, 以带动农业、食品工业、手工艺业、交通运输业等发展, 增加劳动就业, 实现地区间经济效益再分配, 发展县域经济, 创出地域品牌。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影响我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指出我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循环经济, 论述了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马霞.《红色旅游:怎样保持长久生命力》中国文化报.2008.08
[2]李旭.《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化探究 篇10
河北省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的空间差异, 省内的各个县存在着显著的发展差异。区域经济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与社会现象, 这种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 适度的差异有利于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 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危害, 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准确评价一个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全面了解和比较各个县之间的差异, 对促进各个县经济的全面、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以河北省140个县域为研究的区域单位, 以基本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础, 建立初步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进行分析, 有利于分类指导, 挖掘出当地的特色, 探索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 更好地推进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为今后对其他县及县级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打下基础。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县域经济评价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系统性等评价原则, 结合河北省各个县 (市、区) 的实际情况, 本文现选取了25个指标建立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
这25个指标分别是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人均年末各项贷款余额、城乡居民年末存款余额、人均城乡居民年末存款余额、出口额、出口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额、外资依存度、城镇在岗工人工资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三、主成分分析的评价过程
本文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
(一)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
由于每个指标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 为了可比和综合, 我们必须先对原始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标准化处理”。
(二) 进行KMO检验和共同度分析。
进行主成分分析的首要前提是变量之间彼此相关且绝对值较大并显著。本样品的KMO检验值为0.707, 大于0.5, 说明样品充足, 满足主成分分析的前提条件。同时, 共同度表明本指标有着较大的关联性, 同样也反映了选取指标的合理性, 进一步说明符合主成分分析的前提, 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三) 确定主成分及解释。
确定主成分的原则是: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选用所有特征值的主成分。
通过对全部解释方差的分析, 前六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5.596%, 符合主成分选取的原则, 反映了大部分信息, 可以接受。
另外碎石图在横坐标为6的时候, 它是一个拐点, 即前6个主成分能概括大部分信息, 因此, 它也可以说明选取前6个主成分是比较合适的。
根据主成分载荷矩阵所示, 它给出了各个主成分的载荷系数, 每一列载荷值都是各个变量与有关主成分的相关系数。如果哪个指标在这6个主成分的载荷系数越大, 就说明这个指标与这个主成分的相关系数也就越高。
在第一个主成分中, 它主要由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人均年末各项贷款余额、城乡居民年末存款余额、人均城乡居民年末存款余额、城镇在岗工人工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个指标决定, 它们的作用在第一主成分上的载荷分别为0.946、0.920、0.894、0.830、0.742、0.911、0.919、0.855、0.660、0.878、0.791、0.798、0.868、0.810, 主要反映的是县 (市、区) 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在第二主成分中, 它主要由农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3个指标决定, 它们的作用在第二主成分上的载荷分别为0.788、0.781、0.577, 主要反映的是县 (市、区) 的农业发展水平。
在第三主成分中, 它主要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个指标决定, 它们的作用在第三主成分的载荷分别为0.422、0.462, 主要反映的是县 (市、区) 的发展潜力。
在第四主成分中, 它主要由实际利用外资额和外资依存度2个指标决定, 它们的作用在第四主成分的载荷分别为0.586、0.597, 主要反映的是县 (市、区) 的引进外资水平。
在第五主成分中, 它主要由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2个指标决定, 它们的作用在第五主成分的载荷分别为0.427、0.716, 主要反映的是县 (市、区) 的产业结构。
在第六主成分中, 它主要由出口额和出口依存度2个指标决定, 它们的作用在第六主成分的载荷分别为0.458、0.588, 主要反映的是县 (市、区) 的外贸发展水平。
(四) 计算各个主成分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并排序。
接下来, 需要计算出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值。根据得到的6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得分, 可以计算出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
最后可计算出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得分, 并按得分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四、聚类分析的评价过程
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 在得到样本县 (市、区) 的综合评价指标得分的前提下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来划分县 (市、区) 的经济实力类型。
(一) 样本数据极其标准化。
聚类分析首先要选择样本数据并将其标准化, 我们选取样本县 (市、区) 的综合评价指标得分作为聚类分析的样本数据, 由于该数据已是标准化数据, 故可省略这一步。
(二) 聚类分析。
我们仍然运用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聚类分析。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方法, 即Hierarchical Cluster。它的基本工作有两项:一是确定度量样品之间距离大小的统计量;二是确定类与类之间归并的方法。
(三) 样本方法的选取。
本文选择县 (市、区) 的综合评价指标得分作为样本, 进行样本聚类 (Cases) 。样本聚类, 又称Q型聚类, 是使具有相同特征的样本作一类。并择输出统计表 (Statistics) 和统计图 (Plots) 。
(四) 距离测量方法的选取。
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 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一个样品看作p维空间的一个点, 并在空间定义距离, 距离越近的点归为一类, 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本文选择的样品距离测量方法是欧氏距离的平方: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
(五) 聚类方法的选取。
本文选择的系统聚类方法是Between-groups linkage, 即类间平均连接法, 大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优秀和稳健的用于类与类合并的方法。
(六) 树状图的输出。
选择输出Dendrogram, 即树状图, 它反映了样本间的相似程度。
(七) 类型的确定。
根据树状图分类原理, 在第N步作垂线, 垂线与水平线的交点数即为分类数, 而分类的个数根据实际研究的需要而决定。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把河北省140个县 (市、区) 划分3种经济类型, 称为发达县 (市、区) 、发展县 (市、区) 、落后县 (市、区) 。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 维系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化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河北省140个县域所选取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类型, 明确各个县域的发展水平以及差异化。
关键词:县域经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差异化
参考文献
[1] .赵建新.论区域经济差距的衡量指标与测度方法[J].经济地理, 1998
[2] .刘再兴.中国区域经济:数量分析与对比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3
[3] .王彦武.发展县域经济的分析与思考[J].江汉论坛, 2004
[4] .张耀辉.区域经济理论与地区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县域经济的产业融合 篇11
过去30年,中国城镇化速度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超过5亿中国公民住进城市。十八届三中全会曾明确提出,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92岁高龄的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最近也在呼吁:新型城镇化要以县域经济为施力单元。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今年6月份,山东在21个县开展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试点工作。记者注意到,本次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工作是山东第一次在这个层面进行探索,全国尚无此先例,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山东发展县域经济的紧迫性。
(本专题28-31页)
打造山东“标兵县”
据了解,近年来山东县域经济进步较快。以去年为例,全省县域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4个百分点;有两个县域单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过50亿元的有18个,过30亿元的有41个。
“但是必须看到,我省县域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资源环境压力较大、质量效益不高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未得到较好的解决。”段立宏表示,山东正处于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推进“四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凤凰涅槃、腾笼换鸟”,保障改善民生,重点和难点都在县域,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特别需要一批综合实力强县的支撑。但与先进省市相比,山东强县不算强、带动力亟待增强。
她举例说,去年江苏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60亿元的县域(仅包括县和县级市)达到9个,比山东列入考核的县域多5个,其中昆山、江阴、张家港分别为244亿元、182亿元和154亿元。可以说,山东缺少像江苏昆山、浙江萧山、广东顺德、福建晋江等在全国叫得响的“标兵县”。
在山东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秦庆武看来,山东县域经济目前已进入转型升级、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关键阶段,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一些新的瓶颈问题正日益凸显,比如建设用地指标缺口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中小企业融资难、欠发达县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均需要切实加以对待。
秦庆武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努力。比如,可以将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破解建设用地缺口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可以建立县域经济统筹发展基金,加大对欠发达县转移支付力度,破解欠发达县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资深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则建议,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建立“绿色GDP”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指标,避免重走过去那种“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分散、污染的工业道路,避免使中国的县域沦为西方先进工业化国家转移污染的场所。同时,要增加县域经济的开放度,鼓励各种经济元素跨区域充分流动,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
21个县的“破题”使命
实际上,山东省对县域经济的重视程度一直在提高,并不断探索“破题”之方。省发改委新闻发言人、省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公室副主任李永红介绍说,2012年山东出台了《关于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县域在一些领域先行先试,破除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增强县域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年初,在山东省“两会”和省有关文件中,均提出了“选择20个左右的县(市、区)组织实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的明确要求。
前不久发布的《山东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共选取了21个试点县、6项试点任务,每县各选择一项作为试点核心任务。
“这21个试点县具有在全省县域中实力较强或某一领域突出,在区域布局发展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影响力大等特点,符合省里要通过试点树立样板标杆、创造典型经验的初衷。同时,也兼顾了各地的相对平衡。”段立宏说,由于部分市的县域数据指标排序均比较靠后,省发改委要求其根据试点内容和任务,各推荐了一个试点县,实现了17市全覆盖。县域单位较多的烟台、潍坊、济宁、临沂4市均包括两个试点县。
这些县城各选择了上述6项试点任务中的一项作为核心任务。其中:即墨市、寿光市、荣成市、邹平县重点围绕城乡统筹开展试点;淄博市临淄区、龙口市、新泰市、日照市东港区、茌平县重点围绕转型升级开展试点;泗水县、蒙阴县重点围绕生态文明开展试点;章丘市、诸城市、沂水县、齐河县重点围绕园区经济开展试点;莱州市、广饶县重点围绕镇域经济开展试点;滕州市、邹城市、莱芜市莱城区、菏泽市牡丹区重点围绕民营经济开展试点。
“我省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近六成,但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在城镇化、镇域经济、民营经济等方面有不小差距,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园区经济的潜力也很大,有针对性地开展县域经济试点正好牵到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秦庆武表示。
史无前例的政策支持
山东共有137个县(市、区),此次确定的21个试点县几乎全是经济强县。但在段立宏看来,经济欠发达县不仅不会因此受冷落,还会受益于试点县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工作是全省第一次在这个层面的探索,全国尚无此先例。”段立宏表示,在政策支持上,更加注重激发试点县内生动力。在增强要素支撑上,山东也将在省重点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政府投资、资金扶持等方面向试点县适当倾斜,对列入省级重点项目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好项目、大项目,落地确有困难的,由省里统筹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并支持试点县依法有序开展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和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发展“飞地经济”;优先支持试点县申报国家级创新平台,安排试点县发行企业债券等。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还将加大对试点县的资金投入。每年从省区域战略推进专项资金中安排每个试点县不少于2000万元,在省对各市的切块资金中予以安排,并按照规定的投向用于试点县建设。“国家和省安排的专项资金也重点向试点县倾斜,并提高省级配套资金和省补助资金比例。”
据介绍,对于经济欠发达县,山东近年来在财政、金融、土地、产业发展、城镇发展、重点项目、奖励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一直在加大,现在多数欠发达县已经具备了发展的基础。去年底,全省10亿元以下财政收入的县有27个,比2011年减少了34个,幅度非常大。“在县域经济试点工作的带动下,今年这个数字预计还会减少一半,到年底,我省财政收入在10亿以下的县将只有十几个;除了长岛以外,我省财政收入在5亿以下的县将基本没有了。”段立宏说。
延伸阅读
固安模式:一座县城的产城融合
2002年6月28日,一种新的开发区建设运营模式在固安落地生根,河北省第一个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模式开发建设的工业区在固安奠基。
由固安县政府、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华夏幸福基业联手成立的三浦威特园区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固安工业区的建设和运营。园区管委会作为县政府派出机构,为园区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和管理。这一模式不仅使固安的发展建设快速上档升级,也为中国县级开发区发展建设提供了新路径,被誉为“固安模式”。
如今,这个园区的发展和运营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
资料显示,建区前3年,固安工业区就投资3000多万元,聘请欧美8个国家30多位著名规划大师,遍访新加坡、德国等国先进开发区、工业区,集全球智慧,将固安工业区发展提高到城市发展的高度,打造产业高端、空间生态、人文荟萃、近悦远来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建区10年,固安工业区人均生产总值从7142.9元增加到24.62万元,增长了34.5倍;财政收入由0.13亿元增加到5.23亿元,增长了近40倍;固定资产投资从10亿元增加到116.6亿元,增长了10.7倍。
对于固安“产业新城”之路,有关专家分析其有四大成功要素,一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优势,二是独特的区位优势,三是便捷的交通,四是政府大力支持和专业化运作团队。
“产业新城是传统开发区和工业园的升级版本。”有专家表示,产业新城继承了传统园区的优点,又弥补了其不足。产业新城实施的理念是“以产带城,以城促产”,实现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双轮驱动,推动经济发展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以我真心、细心、耐心,换您放心、安心、舒心
机场国际售票处:2014年4月25日晚上18:05有位旅客来到国际售票柜台欲购买到深圳的机票,柜台员工王芯接待了旅客。通过订票系统查询发现当日前往深圳的航班都已经结束。在与旅客交流的过程中员工得知旅客是从韩国乘坐航班刚刚抵达青岛,要在第二天中午之前到深圳,于是售票员给旅客推荐了第二天一早07:50起飞的航班,并告知旅客机场附近的丹顶鹤大酒店有早叫醒服务,而且还有接送机服务。为给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售票员主动为旅客电话连接了丹顶鹤酒店前台,帮助旅客询问房价与相关叫醒、接送机服务,并且2-3分钟后就可以到旅客所在位置接旅客入住。旅客在得到满意、确切的答复后,决定购票以及入住丹顶鹤酒店。旅客购买完机票后连声道谢,感谢柜台员工的热情、周到的服务。
河北省县域经济 篇1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基础单元, 是统筹城乡经济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与推行微观经济措施的桥梁和纽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将成为“十二五”时期河北省经济腾飞的关键, 对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河北省现有11个地级市, 下辖172个县 (市、区) , 其中23个县级市、115个县、34个市辖区。2007年, 全省县域人口为5761万, 占总人口6943万的82.97%。河北省自古就是京畿要地。地处黄河以北, 东临渤海, 西依太行山脉, 北为燕山山地, 进而是张北高原, 平原面积为18.77万平方千米。河北是全国12个沿海省市之一, 海岸线长487公里, 拥有丰富的沿海资源。河北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 具有建设大型钢铁、建材、化工等综合工业基地和发展煤、盐、油化工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基础;河北还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现有古遗址、古建筑群304处, 历史文物与陕西省并列全国第一位, 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总量占全国第二位。
河北是全国粮棉油、蔬菜和果品的集中产区之一。2008年, 实有耕地总面积6331.8千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33.7%, 人均耕地0.091公顷。河北省蔬菜占京津市场50%左右, 形成了6个特色蔬菜主产区, 位居全国第2位;猪、牛、羊、禽蛋、鲜奶分别占京津市场的50%、40%、25%、50%和16.7%;在京山、京广铁路沿线形成了优质专用小麦和玉米生产带;黑龙港流域、太行山区和北部地区是杂粮的集中产区;太行和燕山地区有盛产干、鲜果品的优势;冀东、冀中、冀南和坝上是优质油料主产区;花卉种植形成了环京津、环省会、张承、冀南和冀东5个特色产区;中药材和葡萄生产加工也是河北省的传统出口商品和优势产业。
二、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河北省的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1、区域之间的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大
河北环京津地区 (包括唐山等7个地市) 构成了京津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的屏障。2008-2009年, 河北省的全国百强县都出现在该地区, 这一地区中有超过30%的县 (市) 在河北省城镇化率排名居前3位。但同时存在一个“环京津贫困带”, 环绕着该地区有河北省的32个贫困县;冀东环渤海地区 (覆盖秦皇岛、唐山2市) 是具有突出外向型发展特征的比较优势地区;冀中南黑龙港流域 (覆盖石家庄等5个市的部分地区) 属河北省经济不发达地区;冀北坝上和燕山地区, 坝上属张家口、承德两市, 产业上突出旅游和自然农业特征;燕山山区河北辖区内包括承德等5市36个县 (市、区) , 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仅国家级贫困县燕山地区就有13个, 是河北环京津贫困带的主要区域;冀西太行山区, 河北辖内包括保定等4个市的25个县 (市、区) , 也多是河北省的贫困县 (市) 。
2、城镇化发展条件滞后, 建设的进度不平衡
一是河北省县域城镇化的总体水平不高;二是河北省各地区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唐山地区, 其综合城镇化水平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石家庄和廊坊, 分别有76.5%和75%的县综合城镇化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城镇化发展最缓慢的是张家口和保定。
3、河北县域经济之间缺乏协调发展与资源整合
县域经济之间的相互衔接、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各自为战, 以县为界, 条块分割。产业转移、扩张和升级往往独立行动, 缺乏县域间的产业协作, 导致产业经济发展缺乏“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由于各县域间的联系多是同类项的简单集聚, 缺乏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同步增长。
(二) 河北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薄弱
1、县域经济工业基础薄弱, 贫困县数量和贫困人口较多
县域经济往往因工业基础薄弱而制约其发展。河北县域中小企业不发达, 农业产业化水平也亟待提高。主要表现是数量少, 规模小, 多为传统特色或新兴特色产业, 特色产品尚未建立起严格的等级标准, 专业化水平低, 工艺和管理落后, 技术含量低, 知名品牌少, 行业的壁垒不高, 同质化严重, 缺乏竞争力, 使得县域经济发展缺少强有力的工业支撑。
河北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 农业产经营水平低是一个突出的矛盾。农业商品率低, 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不善、流动资金不足,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等共性问题, 导致其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阻碍了提高产业集群度, 使农民增收缓慢。河北现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52个, 贫困和低收入人口462万, 是河北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2、缺乏农业主导产业和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运用区位商方法对河北省11市136个县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各县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情况:在粮食生产上, 邢台的任县、保定的涞源、承德的平泉区位商最高, 但因缺乏规模化的优质高效高产商品生产基地, 尚未形成主导产业;而张家口多数县的粮食区位商最低, 说明传统区位资源条件严重限制了其粮食产业发展;在棉花生产上, 邢台的广宗县、威县、南宫市区位商最高, 表明棉花生产可为其农业主导产业;在猪、牛、羊肉生产上, 各县表现出强烈的资源优势;张家口的赤城、承德的丰宁、围场因其天然的草场、牧场优势, 产量较高、区位商值较大;渔业方面, 水产品区位商较高的是沧州、唐山、秦皇岛的几个县市。因此, 要加强“企业+农户”、“市场+基地”或“中介组织+农户”等多样化产业组织运作, 打造基地, 扩大规模, 形成主导产业, 发挥带动作用。
(三) 生态环境条件约束
可持续发展基础是县域经济持久繁荣的重要制约因素。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 可揭示经济发展阶段与环境质量演变的规律。通过对河北省1998-2007年10年的县域经济与环境数据的相关分析, 证明河北省经济的增长仍然是以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粗放型为主。主要表现为:地表水污染严重, 地下水平衡系统破坏;城市空气质量呈下降趋势;固体废弃物污染占用了大量土地;土地污染严重致使农产品品质下降。
(四) 市场体系不健全, 经济运行效率低
1、市场体系不健全, 农村市场主体发育滞后
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 农村金融市场不发达, 风险市场不完善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市场主体的民营经济还不发达, 大部分县域主导产业不强盛, 特色经济不突出, 城镇化、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的机制尚未形成。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河北省长期存在着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和增长低效率的问题。“二元结构”特征明显, 对外开放度不高, 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较差。河北县域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2007年, 河北县域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5.9∶55.2∶28.9;而山东为11.0∶58.730.3, 江苏为8.5∶58.1∶33.4。河北进入全国的百强县在减少 (2007年7个、2008年6个、2009年5个) ,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3、财政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较差
财政收入困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 2007年, 河北省的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1137元, 而县域的财政收入为437元, 仅占省级财政收入的38%;全省人均地方财政支出为2170元, 县域人均地方财政支出为1241元, 却占省级的57%。与此同时, 县域金融市场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2001-2007年河北省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年均增长速度为8.9%, 远远低于存款的年均增长速度14.6%, 直接导致县域金融机构的存贷比持续下降, 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五) 传统思想和人力素质条件约束
1、传统思想约束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是“凭借优势, 发挥特长, 一县一业”的比较优势思路。“有山靠山, 靠水吃水”的区位经济思想虽便于操作和执行, 但它可能忽视经济发展中的创造力, 滋养产品创新、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惰性。
2、市场主体的思想保守
企业竞争和开放意识弱化, 受小规模和本地化的思想支配很难走出去;小农意识依然存在, 甚至有些地方还很严重;政策选择上, 不能及时抓住并充分利用发展机遇, 缺乏远见和创造性, 致使经济缺乏内在活力;政府在财政体制、管理权限设置、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有时限制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人力资源约束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存量大, 但科技文化素质低, 初级和中级教育为主, 缺乏必要的职业技术教育。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流向大城市, 使得河北省的县域人力资源质量下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 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不足, 严重影响着县域农业的发展。
三、加快河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近年来,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实施最为富有成效的是“两环开放带动战略”。县域经济发展要积极落实河北省的这一总体战略部署, 要把统筹城乡经济和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作为战略重点。
(一) 充分利用县域资源和区位优势, 落实“两环”战略
1、利用县域区位资源优势开发环京津大都市经济圈
从经济发展全局角度, 河北省县 (市) 要抓住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契机, 利用优越的交通、通信和市场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自己的县域经济发展终端。发展机遇特别给予了唐山、廊坊、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等环京津的22个县 (市) 。一是这些县应努力实现在京津带动下加快发展, 逐步建设一批环京津卫星城市, 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二是这些地区的县域经济还承担着发展现代农业体系, 供给更多优质农产品丰富京津市场的需求;三是可借机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 加速劳动力向非农转移,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加工业和产业园区, 在京津城镇发展走廊形成各具特色, 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利用京津产业扩散与城市功能区定位, 优化配置县域资源, 发展集群优势, 加快建设京津周边装备制造业和配套加工业基地, 形成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
2、发挥沿海经济优势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
河北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县 (市、区) 具有参与沿海开发和发展海洋经济的明显优势。沿海开发可以带动周边县域经济加入港口经济建设, 大力发展交通物流业和沿海城镇化, 以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和外向型经济。打破县行政区划界限, 发挥曹妃甸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 统筹唐、秦、承、沧等沿海各县建设冀东经济区。随着“铁、公、机、港”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运输能力提高, 工业园区建设加快, 必将为沿海各县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经济增长点。海洋是重要战略资源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依托。河北省海洋资源开发尚处起步阶段, 战略实施的成效期会更长一些, 这对各类开发战略的可持续性要求会更高。河北省沿海经济发展前景很广阔, 加快沧州渤海新区和黄骅综合大港建设, 把黄骅港打造成为冀中南地区最便捷、经济的出海口;完善 (水、电、路、讯) 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区域内外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环渤海地区县 (市) 崛起形成隆起带。
3、实施两环战略要统筹兼顾和整体带动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要加强“环京津地区、冀东经济区、冀中南地区”三大区域的经济统筹, 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合力是实施“两环带动”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内统一市场和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 参与到区域经济整合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发展格局之中, 提升京津的辐射力度, 开发和培育秦、唐、曹妃甸地区沿海县 (市)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潜力, 要扬长避短, 协调发展。同时, 沿海经济发展还要考虑长期性、可持续性和对外开放的协调性。扩大对外开放必须考虑国际市场等外生因素, 要主动创造条件, 适应环渤海地区的加速崛起;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整体观念, 实现跨越式发展, 就要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形势, 加大人才、资金、技术和市场开发的引导力度, 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 统筹城乡经济, 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1、加快乡村工业化进程
为改变农业大省的特征, 加快乡村工业化进程是河北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现代化的方向是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和工业, 以增加知识、资本投入取代物质和能源消耗, 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上已处于工业化阶段, 2006年就已进入非农产业主导期, 县域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83.1%, 非农产业人员比重为54%。便捷的交通条件、发达的信息渠道和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经济发展中心将再一次向工业化迁移。土地流转和剩余劳动力增加客观上要求推进乡村工业化进程。工业比重增加, 县域经济发展可以依托工业支柱产业, 摆脱区位约束的同时, 大力调整农业生产和品质结构, 使大批优质农畜产品脱颖而出。
2、努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规律性社会经济现象, 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农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和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三位一体”互动的社会变迁过程。2007年, 河北省城镇化率已达40.25%, 比上年提高1.48%。城镇化也是拉动内需, 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策略。利用城镇化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 必须切实做好城镇建设规划, 使城镇型建制镇适度优先发展。利用“十一五”建成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基础, 积极发展物流产业, 构建城乡一体化大市场;以县城建设带动乡镇, 改善乡村和城镇街区道路, 强化乡村基础设施;通过提高产业集群度, 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3、实现“以工补农, 以城带乡”
以工业来反哺农业, 统筹县域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必须围绕培育壮大县域工业实力, 加大工农联结力度, 构建城乡统筹、工农互动的有效载体;要突出城镇化战略, 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吸纳和带动作用。发挥极化和扩散效应, 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资金、信息、产业向城镇聚集, 城镇不断发展;反过来, 城镇反哺农村, 增强城市产业对农业的带动力, 加大对于农业和农村的物力、财力支持, 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村品市场, 加快农民城市化的建设进程。
(三) 发展主导产业, 提高县域经济的
核心竞争力
1、提高产业化水平, 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要积极培育优势产业, 扶持主导产业, 壮大支柱产业。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手段, 推动产业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重视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显著的产业, 在幼稚期要加强优势和特色培育;在成长期要扶强龙头, 走集约经营、专业经营、规模经营、加工转化、延伸、增值之路;加快产业升级形成县域主导产业, 引领一方经济, 富裕一方农民;当主导产业进入成熟期, 就要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发展产业集群, 使其不断地壮大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基础, 是县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产业集群”指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它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升产业竞争力, 扩大就业渠道, 加快城市化进程,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施产业集群战略, 要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 产业园区为载体, 产品加工业为龙头, 带动物流业发展和推进循环经济模式。打破地域限制, 使各邻近县市之间政府统一政策, 企业互通信息, 把相同、相关、相近的行业、产业连接起来, 实现资源互补, 拓展产业链, 进行资源整合;大力发展产业集群还应开发国外市场, 提高专业化生产能力, 调优产品品质, 打造特色产品品牌。
3、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粮食产业已成为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从长远看, 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增值率, 必须走农产品加工之路, 大力支持以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发展农、林、畜牧业产品精深加工, 可以有效地拉长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基于2009年对河北省一些县 (市) 考察调研, 发现新的农产品基地的形成与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仍在扩大, 为加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如邢台市沙河市蝉房乡, 利用丘陵山区发展了近7万亩板栗, 石家庄市的灵寿县也有大量的同类干果种植, 面向未来的生产和市场形势, 必须打造自己特色品牌, 开拓加工产品的市场潜力。
4、以科技园区为依托, 生态旅游业为载体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起步较晚,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目前, “全省建设中的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总数已达250多个, 其中,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已发展到25个,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 (廊坊国际农业高科技园区) ”。县域经济发展中, 要重视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区建设, 发挥园区的辐射带动性功能, 形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主导产业;为实现与京津对接, 要扩大京津冀的科技联盟;要再造科技园区形成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的民营科技园区;通过项目合作研究、产品开发形式, 引进、国内外技术和高层次人才, 是园区建设的开放功能。另外,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容忽视把旅游业与园区建设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河北生态资源优势, 提高生态旅游产业资源利用率, 打造生态旅游强省;要构建河北省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开发山区的特色森林和高地草原, 利用滨海湖泊、湿地和地方历史文化遗产, 规划城市生态和特色农业生态旅游路线, 实施“生态产业兴市县, 绿色家园富民众”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河北省山区物产丰富, 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条件较好, 有优越的生态、历史和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山区生态旅游, 是促进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5、利用资源优势, 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为了整体推进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 对发展滞后地区及山区欠发达县 (市) , 政策要更灵活, 思想要更解放。鼓励进行体制和制度创新, 依托资源环境条件和产业基础, 创新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科学技术提升资源质量, 克服数量约束;利用资金和信息增强特色优势, 拉动产业升级;创造开放条件, 整合外部资源, 加快要素流动, 以摆脱资源的区位限制。冀中平原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 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重视发展加工业, 培育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一批把潜在特色资源转化为现实经济增长点的项目, 培育一批小产品大群体, 小商品大市场的特色产业群;太行、燕山和坝上是京津冀的生态环境, 风沙、湿地、气候和水资源的自然屏障。鼓励开发培育山区“绿色农业产业带”。把“土、特、名、优、精、野、贵”产品进行深精加工, 把畜禽养殖业作强, 发挥干、鲜果品生产优势, 培育主导产业方向。
五、加快河北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 发展县域经济的非公有制经济主体
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在发展中, 应该注重从民营经济发展特点和根源入手, 以合理的政策引导和法律措施,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二) 改善农村市场交易条件, 提高市场交易效率
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提高农村市场交易效率, 也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要积极改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立专业市场, 发展物流设施等硬条件;二要完善提高交易效率的各类制度措施, 改善县域市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三) 发挥财政金融措施的政策导向功能
应提高政策措施的导向功能和实施效果, 增强措施配套能力;扩大县级财政权限, 实行政企分开, 改革项目审批制度, 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提高县级财政绩效;二要改革农村金融体系, 发展农村金融多元化。
(四)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针对农村社会老龄化问题突出, 开发农村养老院, 发展农村合作医疗, 完善农村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以适应土地流转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城乡合作机制, 缩小城乡差别;增强风险意识, 提高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风险管理与决策能力;搞好重大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建立和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增加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力, 健全自然灾害损失的补偿制度。
(五) 深化“科技兴县, 科教兴农”战略实施
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普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选拔大学生村官, 推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要提高农民对无公害生产的认识程度和准确把握现代生产技术的能力, 缩小产品品种数量、上市时令和产品内在营养成分上与消费需求存在的差距。因此, 要造就一大批能够提高县域科技管理水平与经济管理水平的新型农民队伍, 以满足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能力的人才需求。
(六) 加大生态和环保力度, 发展生态环保产业
要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制定生态和环保政策与法律, 调节并处理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以及利益群体之间的各种关系;鼓励与支持发展生态产品, 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同时, 根据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的严峻形势, 严格产品安全的市场准入条件。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短期目标与长远利益、局部建设与整体发展相协调。建设经济繁荣, 生态环境美好, 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
参考文献
[1]、王永彪, 李献士, 陈礼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竞争力——以河北省为例[J].商场现代化, 2007 (3) .
[2]、中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竞争力——河北[EB/OL].中国县域社会经济年鉴 (2000-2005) , XYSHJJ.cn.
[3]、丁薇.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经济论坛, 2005 (18) .
[4]、黄鹏章.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上、下) [EB/OL].河北经济, www.hbjj.cn, 2007-06-15.
[5]、刘方才, 王晓敏, 李利军.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路创新[J].商场现代化, 2006 (29) .
[6]、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课题组, 王书利等.河北省“十一五”县域经济发展战略[EB/OL].河北经济信息网, www.hebei.netcn, 2006-02-08.
[7]、2007-2008年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EB/OL].www.hebei.gov.cn, 2008-02-18.
[8]、2007年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统计监测新闻发布稿[EB/OL].www.hebei.gov.cn, 2008-08-21.
[9]、王晓娟, 王健, 李军峰.河北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经济评, 2008 (2) .
[10]、李军峰, 王健.基于产业寿命周期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探索[J].商情, 2007 (9) .
[11]、王晓娟, 王健, 李军峰.河北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经济评论, 2008.
【河北省县域经济】推荐阅读:
河北县域经济06-29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省县域发展研究10-02
河北省邢台市经济发展概况分析10-23
河北区域经济优势分析10-13
河北省中考08-06
河北省企业09-14
河北省农村学校06-02
河北省文化产业07-01
河北省教育系统08-25
河北省中考英语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