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省县域发展研究

2024-10-0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省县域发展研究(精选7篇)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省县域发展研究 篇1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省县域发展

研究

2014年2月26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首次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2014年重点工作时,提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随着政策的出台,京津冀区域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地区。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概述

回顾历史,对于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战略规划由来已久。由最初的环渤海地区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到2004年2月,国家发改委召集京津冀三省份发改委部门,在廊坊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达成的“廊坊共识”;再到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和当今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的战略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习近平曾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推进京津双城联动发展,要加快破解双城联动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原则,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把合作发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联动上,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带来的机遇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是最大的受益者。从现实看,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有利于承接首都的功能疏解,把河北的基础设施建设得更完善,使服务体系更健全,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有利于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特别是高

端制造业,进而加快我省的转型升级步伐,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有利于在京津冀城市布局调整中,把握这一区域城市群发展的大势,加快建设一批生态环境好、商务成本低、生活质量优的城市,提高河北城镇化水平;有利于在京津的辐射带动下,更好地消除城乡差距,特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改变首都周边塌陷、落差过大的局面;有利于借助国家支持和三方力量,统筹抓好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

周本顺也强调,河北省一定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谋划推动工作。中央做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对河北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为我们谋划推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发展理念上看,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树立全局思维,各个方面都必须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从发展定位上看,我们要根据京津特别是首都的发展方向,来研究和确定河北的发展定位,包括产业布局、城镇布局、基础建设、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等,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一体发展。从发展方式上看,必须坚持走绿色崛起,改变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产业格局,构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从发展条件上看,我们既要在生态环境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又要在发展环境上有更大突破。

与国内率先发展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及其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一直显得滞后。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北也一直在研究谋划如何借助“两环”特别是京津发展自己,虽有突破,也收到一定成效,但环京津这一区位优势总体上发挥并不充分。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发展时机与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不明晰,无疑是其中重要因素。而今,人们意识到,随着中央层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河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大势未到时,事倍功半;大势已来到,事半功倍。

专家坦言,河北省是否积极作为将会是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效果的关键所在。作为京津冀战略展开的腹地,未来我省尤其是县城,在生态建设、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等方面承担的任务更多、更重。比如一些位置优越、但又处于京津生态涵养地的地区,就要按照一定强度要求控制开发。此外还需要在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项目上马、建设食品供应基地和交易市场、维护稳定等方面做大量工作。

县积而郡,郡积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可以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对于河北省来说,是时代所需、大势所趋。河北省县域全部财政收入占全省近50%,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63%,县域GDP占全省的近70%,县域总人口占

全省的83%,全省县域总面积占全省的94%。但河北省县域经济占全省的面积、人口、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是依次递减的,河北省县域创造的经济总量和财富,与所占面积和拥有的人口不成正比,反映出县域经济拖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腿,是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稳则全省稳,县域活则全省活。因此,本文重点就县域的城镇建设、生态建设、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的发展进行分析。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省县域发展对策

对于一个区域的规划是根据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本文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中重点提到的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四个方面对河北省的县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一)城镇建设布局

城镇布局是对于城镇建设的有关项目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合理安排。它包括县城范围内的工业布局、农业布局、交通运输布局、商业以及文化建设布局,还涉及城镇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河北省的城镇布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就显得格外重要,不仅是国家政策的指引,而且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京津冀总体规划的出台,河北省各城市乃至各县域都会出台具体相关的规划。

首先,明确县域发展定位。各县城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尤其是处于围绕京津地区的一些县市,包括环首都经济圈范围内的河北省的14个县市,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机遇,做好地区的发展定位来更好的促进地区的发展。

其次,根据县域发展定位制定行之有效的区域规划。可以根据地方特点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产业转移基地和生态农业基地等。

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主要是充分挖掘地方的旅游资源优势,发挥旅游先导作用,树立旅游精品品牌,加快重点景区的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延伸旅游半径,构建与周边的县市协调的旅游网络,快速提升旅游业的形象和影响力,同时也可以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像保定的易县、满城、涞源等可以充分发挥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

产业转移基地要充分利用京津向河北产业转移的机遇,切实做好产业对接基地的水、点、路、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构建产业转接平台,努力争取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扶持重点城镇的工业发展,把迎接外部产业转移培育成全县加快发展的主导动力,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拥有地缘优势的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等地,还有拥有工业基础的唐山曹妃甸和邯郸地区的一些县区等,都应为产业转移做好准备。

生态农业基地重在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充分发挥生态农业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以绿色农业基地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平台构建为重点推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促进河北省传统农业向绿色经济农业、生态效益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现代精品农业等现代农业转型,利用先进实用技术和外部先进资源壮大提升改造农副产品加工等。

(二)产业布局

合理的产业布局,才能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县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其中县域产业集聚区是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成为提升县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河北省县域产业布局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产业集聚区,虽然大部分县区会建立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但是并没有起到产业集聚效应。

首先,形成以政府推动、资源开发和大企业带动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将政府推动作为河北省产业集聚区的主要方式,包括各级政府规划建立的各类开发区、园区等。资源开发型园区是各地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而成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包括当地的资源能源为特色的工业区。大企业带动的产业聚集区是依托于本地区的支柱产业而形成的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的各产业可以与支柱产业提供上游和下游的产业链条,同时大企业又可以通过示范效应和孵化效应形成产业的集聚区。

其次,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河北省的许多县域都是劳动力密集区,很多都承担着生产加工的产业群体,但是无牌生产、贴牌生产在河北省县域加工产业范围较普遍,自有知名品牌少。贴牌加工造成了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长期贴牌的结果会导致对买主的过度依赖,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风险,一旦品牌商发生变化或者调整,企业缺乏风险规避机制。因此,要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特色,打造品牌产业,同时努力做好品牌的向外推广,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再次,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含量。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河北省县域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主要以低成本作为竞争优势。这些产业主要是以生产原料为主,科技含量低,装备水平落后,生产条件差,现代化企业较少。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县域产业的技术含量的提升。通过引

进和留住专业性人才,加大技术资金投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要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将企业的产品进行推广,同时可以进行网络交易等,信息平台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为企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也更能适应新的企业发展模式。

最后,突出县城建设中的文化产业特色。在河北省当前的众多县城建设中,大多是没有自己的品牌产业。因此在发展地区文化品牌产业时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县域文化硬件与软件建设,营造县域文化品牌环境;二是举办文化节庆与拍摄影视作品,传播县域文化品牌形象;三是媒体投放广告,提升县域文化品牌知名度;四是发展旅游产业,注重县域文化品牌体验。

(三)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和地区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条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条件下,也是把基础设施作为先行措施,构建了环绕首都经济圈的“一环六放射二航五港”的交通一体化体系。因此,各县域也应该配合国家战略,做好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优质的基础设施可以为应接产业转移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首先,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的统筹协调各类资源以及各方利益。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是一项功在当年,利在后代的工程,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建设资金的筹措、统筹区域内有限的资源、协调相关方面的利益和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管理制度。

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融资机制,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主体和其他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加大政府的财政投资力度,尤其是对农村范围内的民生工程的投入。积极引进银行机构的贷款等,最大程度的利用优惠政策为地区建设吸引资金。积极引入社会资金,采取公私合营制的投融资模式激活社会投资,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适当的情况下引入专业的咨询团队为项目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可以以更优的程度完成任务。

其次,因地制宜的制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的规划也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多领域、多环节的系统工程。河北省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落后,且和地方各届领导政策的变换有很大的关系,在京津冀背景下,要将农村和县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强地区的顶层设计,根据其具体的功能定位和地区的地势地貌特色,选择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设施,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四)环境建设

我省与京津是一个唇齿相依的生态系统,这决定了河北的崛起和增长都只能是绿色的。河北对京津冀城市群的贡献,对京津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生态支撑上。近两年来,京津冀地区长时间、大面积的雾霾,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京津冀区域的生态问题却远不止雾霾一种。当前,京津冀地区已开始联动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这表明,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改善,仅从点上抓起是很难见效的。因此,我省相关的县区必须在更大的区域内构筑生态涵养空间,在防治大气污染的同时,对山水林田湖海进行综合治理,再现蓝天白云。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省县域发展研究 篇2

科技创新是指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 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革新。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知, 经济增长依赖于土地、资本和劳动的规模, 但是传统的经济增长要素是边际递减的, 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在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是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治和经济的环境下面临着大好机遇,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显得愈发重要。

河北省虽然在地域上处于东部地区, 但是, 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质量, 同沿海发达省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模式下, 河北省必须把握历史机遇,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同北京和天津的产业分工要逐渐趋于明确, 减少大规模的重复建设, 引进和接受京津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 推动河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

1河北省科技创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 河北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赶超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工作重点。从工作机制、体系建设、打造平台等方面入手, 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优化创新环境, 县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科技引领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1.1县域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13年, 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19404.8亿元, 增长8.7%,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8.6%。在135个县 (市) 中, 地区生产总值超300亿元的县 (市) 有13个, 比上年增加1个;超100亿元的县 (市) 66个, 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 迁安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达1005.1亿元。94个县 (市)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8.2%) , 44个县 (市) 增速超过10%。 (1)

1.2河北省县域经济活力明显提升, 但与经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从2013年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河北省境内缺乏核心大城市, 而县域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县域经济的消费需求也在稳步增长。县域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64.8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8.2%, 增速比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0.2个百分点, 占全省比重由上年的63.6%提高到63.7%。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39.9亿元, 同比增长13.7%, 增速比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0.1个百分点, 占全省比重达到63.1%。县域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4.9亿美元, 同比增长12.7%, 增速比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高2.1个百分点, 占全省的比重达到52.3%, 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2)

对比江苏、浙江和山东经济大省的县域经济的主要指标, 可知河北省相对发展缓慢, 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3近年来河北省科技投入持续增加河北省在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方面, 呈现稳步增长的状态, 财政拨款对于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 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强度提高。2012年, 全省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245.8亿元, 比上年增加44.4亿元, 增长22.1%;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投入强度 (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为0.92%, 比上年提高0.10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全时工作量) 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1.3万元, 比上年增加3.7万元。2012年, 全省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44.7亿元, 比上年增加11.5亿元, 增长34.68%;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10%。 (3)

1.4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从2010年5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 河北3年来通过系列活动引进重点行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4000余人, 各年度通过活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占当年河北引进高层次人才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8%和13%, 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 约49%具有国内硕士以上学历, 不乏211、985顶级高校毕业生。

2河北省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的数据分析结果中, 我们得知, 河北省在各个产业、各个领域的科研投入量都基本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 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也对当地经济总产值做出了贡献, 但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现实问题, 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

2.1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机制运行缓慢近几年来, 虽然该省不断涌跃出各类科技型课题和不断加大科技要素的投入, 但最现实的问题是难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源于该省的科研机制不够完善, 科技成果的实践性和可转换性较差。

2.2河北省地域、产业科技投入不均衡基于当前河北省R&D活动现状, 大量科技资金都投入于煤炭开采、化学原料、各类设备制造业等第二产业上, 少量科技资金投入于第三产业服务业中, 而基本没有投入到农业领域内。

2.3创新人才的数量增长缓慢河北省近年来大量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但是缺乏创新型、科技型、实战型人才。导致县域科技人才总量及结构与实际发展需求不够吻合, 更严重的是面临着人才外流的巨大压力。

2.4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 从实验成果, 到实际产品批量生产的时间跨度大, 在一些行业发展过程中, 缺乏有效的科技服务机构支持, 例如一些技术推广、产品规划、信息沟通、业务洽谈等方面, 专业的咨询机构较少。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是很大, 相关的人才配备也不够齐全。

3以科技创新推动县域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上看, 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产品的变革, 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而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又会促进科学技术新一轮的创新, 总体上使得经济水平得以不断上升。可见, 科技创新与经济需求之间存在互动、促进和良性循环的关系。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内,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引下, 河北省应该把握时机, 做好以科技创新推动县域发展的战略选择。

3.1强化科技标杆作用, 推动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经济强省、大省, 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并且将科技人力投入到生产当中, 带动县域经济的增长。河北省县域可仿照其科技创新的转化力度和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促进本省县域经济的增长。加大科研人员、科技推广人员和科技应用人员的人力资本投资。

3.2积极调整科技投入的结构平衡当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果造福于整个经济体时, 生产效率才会提高, 整个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发展。所以在加大科技投入时, 可以适当倾斜“三农的发展”, 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建设和农民收入提升, 以此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合理配置科研性资金在各个产业或各个行业的投入, 使之既符合河北省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 又能保证科技事业的稳步推进。

3.3继续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政府科技投入和企业科技投入是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的两大源动力, 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后盾。河北省应在现有科技投入基础上, 加大在R&D“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三个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 并根据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合理配置科研性资金在各个产业或各个行业的投入, 使之既符合河北省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 又能保证科技事业的稳步推进。

3.4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 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利用地缘优势、借助我国第三个经济圈崛起的发展机会, 利用京津冀的优势资源, 如完善的要素和产品市场、高新技术人才、充裕的技术资源, 使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接收京津地区产业转移方面, 河北省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 合理归还产业布局, 实现同京津地区产业发展的顺利对接, 减少资源内耗。

摘要:近年来, 河北省致力于科技创新, 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县域经济增长作为工作战略重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环境下, 对河北省来说是一次经济崛起的有利契机。本文基于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归纳总结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河北省,县域经济

参考文献

[1]李坚, 马骥.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 2012 (12) .

[2]周民良.科技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2010年3月.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省县域发展研究 篇3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河北文化产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了河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期为河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北;文化产业;京津冀一体化

1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河北的文化产业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基本消除了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制基本完成,基本形成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开放新格局” 。文化产业发展的硬件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自然文化遗产地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保证,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2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文化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外延发展严重,致使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产业发展过分依赖外围层和相关层,核心文化产业匮乏

当前,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是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主要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 ,并用于生产制造,形成优势,从而拉动文化产品的出口;一些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政府专门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文件,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但这两种都属于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和外围层,产业增加值主要依靠本地丰富文化资源创造,入市门槛较低,风险较小,技术要求低,成为许多地方青睐的对象。这样,科技含量较高,思想内涵和价值承载较丰富,竞争力较强的核心文化产业显得匮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低,文化产业结构畸形发展严重。

第二,混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概念,造成现实发展中的文化产业乱象

创意产业相对文化产业来说,范围更广,门类更多,既包括属于文化产业的门类,又包括家居 工业设计 时尚设计 建筑等非文化产业的门类。一些地方政府热衷文化产业的外延发展,把创意产业当作文化产业对待,不顾实际一涌而起建了许多以创意产业为名的文化产业园区,这些园区突破了文化的范围,过分重视硬件建设,忽视配套服务,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造成了现实发展中的混乱;还有一些投资主体利用政府优惠政策转嫁自身行业风险,将园区进行招租和寻租,将其变成什么都有的大杂烩,改变了创意产业的本意,导致现实发展过程中的困惑。总之,“河北文化产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基本还处在‘河北制造’和‘河北仿造’阶段”。应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创意产业链,避免文化乱想的出现,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文化地产乱象

文化地产模式是文化业与商业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将文化融入地产项目中,增强了企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内涵,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也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一些文化内涵较低的开发商为了自身利益,以文化为幌子,攫取大片的优惠土地,使文化成为地产的陪衬物,或者机械地模仿复制文化,制造大量低俗肤浅的文化垃圾,毒害百姓的心灵,使城市变成一个失去生命力和文化内涵的空壳。对此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引导文化地产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2 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匮乏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通过不断利用文化资源,创造更多的文化附加值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大量既有文化艺术知识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些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认识不够,缺乏战略眼光,致使鼓励文化产业人才引进的地方立法滞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严重不足,人力资源结构很不合理。许多文化产业单位不能进行市场化运作,也无法实现企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河北科教发达,但各高校对文化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种人才的培养不到位,没有开设相关专业,缺乏引进、留住高素质人才的强有力措施,不能实现高校培养与文化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致使许多文化产业单位有用人才引不进,拔尖人才留不住,过剩人才流不出。

2.3 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2.3.1 发展思路偏差

河北文化产业以外延式发展为主导模式,内涵发展不足。内涵发展要求具有高度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要求高科技技术与文化产业高度融合,涉及内容见效慢,周期长,门槛高,投资风险大。这与许多政府急功近利,追求政绩,外延发展思路不相吻合,致使文化科技没有真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这就造成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严重缺乏,文化产品的竞争力难以形成,高端文化产业的发展长期停留在相对低端领域,仅仅满足于初级文化资源,甚至低俗文化资源开发的直接利益。文化乱想出现,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就成为必然。

2.3.2 体制原因

这是制约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新旧文化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体制与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现代企业制度难以真正建立;市场调节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闲置、浪费严重。以河北报业为例,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报社领导大都是分管意识形态的宣传部门的领导兼任或是与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意识形态色彩较浓,过分强调它的政治功能,制约了报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壮大。另外,这种不适应还表现在文化管理体制与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不匹配。例如,各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有的是宣传部门牵头,有的则是文化部门牵头,还有的是两个部门分别牵头,这样就出现两套方案的现象。造成管理上的职责不清,文化企业无所适从,不知该听那个部门的指令,也极容易相互邀功请赏,或是推卸责任,对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nlc202309012323

2.3.3 文化消费市场不成熟,消费环境不完善

这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人们总是认为,文化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承载着教诲的功能,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文化产业却是一种商业化的,以市场价值为取向的,因而是有害社会的。这种认识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受市场欢迎的文化产品,尤其是通俗性的娱乐产品抱有不同程的排斥态度,读书,看演出,看电影,度假休闲等高端形态消费没能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文化消费还没有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

而文化以外的消费则成为人们的主导方面,存在着大量低端的,无聊的消费现象,许多人迷恋于网吧,游戏厅,扑克牌,麻将桌等,这不利于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2.3.4 文化产业分类体系不科学,认识不到位

我国文化产业的分类十分庞杂,既有物质文化生产、制造和销售,精神文化生产代理及经营活动;又有公益性文化生产,还有学术性人才研究和商业经营性文化生产等,而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界定不太清晰,特别是一些新兴文化产业没有得到科学的反映,如动漫游戏 创意设计 新媒体产业 时尚产业等。这就使分类标准滞后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各国理解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强调文化产业是一种知识生产,偏重于知识形态的生产和贸易活动,韩国的文化产业则是以文化科技为载体的高附加值的动漫 出版 互联网 戏剧 影视剧等内容产品。河北一些地方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提出了“世界眼光 国际标准 本土优势”的口号,试图与国际接轨。笔者认为,如果用于经济建设没什么问题,但如果用于文化产业发展,就有问题。因为文化的发展要遵循差异化的原则,倡导文化多样性,不主张文化的国际标准。否则,就会造成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畸形。

参考文献

[1]张元智,马鸣萧著.产业集群:获取竞争优势的空间[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张婷.民间艺术自发地转型创意产业园 [J].凤凰周刊,2006(11).

[3]朱晓清.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发展条件探讨[J].新视野,2006(03).

[4]金元浦编著.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叶郎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年度报告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英〕查尔斯·兰德利著,杨幼兰译.创意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作者简介

黄英龙(1974-),男,河北省沧州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作者单位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省沧州市 061001

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申奥工作汇报 篇4

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申奥工作汇报

一、医院简介

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始建于1947年,是以中西医骨科为特色的,集医、教、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2011年10月搬迁至高新区长城西大街9号,占地25亩。医院现编制开放床位435张,设医疗医技科室41个,住院病区10个,在职职工501名,中高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145名,副高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64名,医护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5%,平均年门诊量6.5万余人次,住院患者4500人次,手术3100人次。是张家口市“骨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家口市肢体残疾鉴定中心、张家口市首家省级服务行业标准化示范医院、河北北方学院实习医院,是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站点医院。

在学科建设上,按照“特色骨科、综合发展”的思路,逐步完善了以骨科治疗为主导的全院综合治疗体系的协调推进和互动发展,主要是三个特点:

1、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实现了手术与非手术的优势互补。当前,西医骨科是市级重点学科,已基本实现了三级学科分科,主要分为创伤骨科、关节骨科、脊柱骨科、手外科、足踝骨科、骨肿瘤科、小儿骨科及运动医学科等。创伤骨科在四肢骨折及复杂骨折如骨盆、髋臼骨折等治疗上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关节骨科能独立开展人工肩、髋、膝关节臵换,在本地具有良好的声誉;脊柱骨科能够高质量完成脊柱骨折及颈、胸、腰椎退行性变手术,手术治疗例数逐年增长;手外科能够熟练进行断肢断指再植、手部开放骨折及常见皮瓣治疗;足踝外科在治疗跟骨、距骨及足部畸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小儿骨科及骨

肿瘤骨结核科在学科建设上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当前能够开展常见骨折及肿瘤切除手术,是我市唯一专科治疗科室;运动医学科已完成人才储备,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是我院迎接奥运及满足本地医疗需求重点发展学科。

中医骨伤科是省级重点学科,传承并发扬了中医非手术诊治骨伤疾病优势,应用手法正骨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脱位,应用推拿、按摩、熏疗、牵引及内服外用药物等传统中医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效果独特,在晋、冀、蒙一带享有很高声誉(每年还吸引不少蒙古国患者前来就医)。

2、骨科与康复医学科一体化发展,有效提高骨科患者治疗效果。目前我院康复治疗中心设施先进,人员专业性强,技术过硬,临床经验丰富,能够对骨科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进行全程指导及干预介入,能够有效弥补临床科室在功能锻炼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目标。

3、围绕骨科推进相关科室协调发展,为骨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我市骨专科医院,承担了大量高龄病人的手术治疗(2012年—2014年收治70岁以上老年骨患者达1635人,其中90岁以上达33人),这些高龄病人不可避免地会同时伴随一些内科疾病,为保障这些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达到最大程度的临床康复,我院内、外、妇、儿及其它相关科室的协调发展与通力协作,有益地补充并配合了高龄骨患者的手术诊断与治疗,已成为我院骨科的一大亮点。

二、我院助推申奥工作情况

(一)以申奥为契机,全员学习培训,炼内功强素质

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申奥机遇的认识和把握,增强与奥运需求

接轨的能力,我们把学习培训练内功做为申奥的基础。一是加强宣传,营造申奥氛围。3月份以来开展了礼仪培训、技术竞赛,召开不同层次的“我为申奥助力”主题座谈会,增强了提高业务技术、提升道德修养和提高外语水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技能。

1、每周三做为“全院学习日”,形成制度,严格执行;

2、每月外请专家教学讲座和教学查房一次;

3、每周二组织相关科室参加301医院的远程教学和病例讨论;

4、利用每日晨会和查房时间学习交流新技术、新进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三是选派医疗骨干外出学习,培养人才。2013年到2014年共选送90多名医护、医技人员到北京积水潭医院、301医院、北医三院、河北省三院等省级以上三级医院中长期学习培训和参加学术交流,目前进修的部分医疗骨干已成为学科带头人,两年来已引进开展了37项新技术及新项目(关节镜微创手术、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锚钉内固定术、粗隆间粉碎骨折并股骨头缺血坏死一期全髋人工关节臵换术等),有些技术及项目还填补了我市骨科领域的空白。四是高标准招聘,储备人才。我院被列入申奥保障医院以来,市政府、市卫生局、市人事局每年为我院增加人员编制,而且帮助我院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外语水平高的人才提供了相关便利,近两年来相继招聘本科以上医务人员50名,研究生6 名,储备了人才,增强了医院发展后劲。

(二)积极参加申奥公益活动,营造申奥氛围,提升我院形象 为提高我院申奥定点保障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我院积极参与张家口市申奥办和体育局共同举办的张家口首届全民健身大赛,不仅为此次活动义务提供医疗保障和申奥宣传,而且开展了“关爱老年人骨健康”义诊和为全市青少年足病筛查两项公益活动,并为群众提供治疗方案,为全民健身、助力申奥提供了医疗保障。

(三)积极与北京大医院对接,寻求技术扶持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联合申办冬奥会,是张家口面临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也是我院发展的重大机遇。为此,我院积极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了深度对接,并得到了市政府领导、卫生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李宏副市长、市卫生局吕云副局长、梁岩茹副局长与我院一起两次到以上医院进行对接和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与积水潭医院的对接情况

我院与积水潭医院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常年邀请专家来我院进行教学查房和手术示教,近几年我院已有20多名医护人员到该院进修学习,目前这批人才已成为我院的专业骨干和优秀管理人员。而且在积水潭医院的技术协作和指导下,我院骨科在张家口市有较前沿的学术和技术。近期积水潭医院领导及相关科室已安排与我院就进一步对接进行深度交流与洽谈。

2、与北医三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的对接情况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院积极争取,今年七月份我院被批准为解放军总医院“十院百科”帮扶单位,依托远程医学平台,对我院的医疗技术和管理进行指导,并可优先接受进修人员。与北医三院还在洽谈中,拟申请该院对我院的运动医学科进行人员和技术的帮扶。

三、我院与北京积水潭等医院合作项目需求及可行性、必要性

(一)需积水潭医院支持的项目需求

1、把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做为积水潭医院的分院或医疗合作体成员,并挂牌对外宣传。专家每月定期坐诊、手术、教学;每月进行2-3个学时的技术讲座,提高医院管理和技术能力。

2、帮带我院规范冬奥会医疗保障的路径管理,并借助此平台规范

我院的管理标准,指导我院与国际、与北京接轨,力争在奥运会前建成三级医院,完成好冬奥会和后奥运重点医疗保障任务。

3、指导我院建成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进一步细化骨科三级学科;把我院运动医学科及相关骨科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帮扶,重点是人员培养、技术支持和规范化管理等,帮助打造创伤骨科和运动医学科成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

4、优先接纳我院进修学员,每年接收我院5--10名医护人员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免费进修学习,参与查房、手术、疑难病例讨论、学术交流等,加快医疗队伍建设。

(二)项目合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项目合作的可行性

(1)时机优势:北京与张家口将联合申办2022年的冬奥会,张家口市政府已将张家口市第二医院确定为冬奥会定点医院并列入重点扶持单位。依托这一优势,开展技术帮扶、学科帮扶、管理帮扶、设备帮扶等,并利用积水潭医院声誉和技术指导,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能力。

(2)诊疗优势:我院是我市骨科专科医院,经数十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疾病特色凸显,已基本实现三级学科划分,拥有一批技术较精湛,医德高尚的学科带头人,传统上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一直有密切联系,我院骨科技术骨干也大多数都曾在这三家医院进修学习过,在创伤、骨病及软组织损伤等方面均有深厚的技术及人才基础,有进一步深度合作的条件。

(3)交通优势:张家口市与北京距离仅有200公里,为助力京张联合申奥,张家口军民合用机场已经通航,国家规划在张家口与北京

建设的城际高铁也可能将于今年正式开工,加上已建成及正在建设的数条高速公路,3-4年后京张将形成一小时都市圈,这大大拉近了京张时空距离。

2、项目合作的必要性

(1)构建张家口市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的需要

我院骨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设,已经成为张家口市及周边地区影响力最大的骨科医院,但因各种原因,当前无论从医院的硬件还是人才培养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还需进一步的提高。这导致我市及周边地区的部分骨科患者不能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治疗。而到北京大医院治疗,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客观上也加剧了北京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困局。成立京张联合的张家口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有利于我院骨科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骨科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我院骨科品牌的建设,有利于缓解患者就医困难,有利于缓解北京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张家口市卫生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张家口市长远规划和各项事业发展相匹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全民滑雪运动和山地运动的普及提供长久可靠的医疗保障。

(2)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前,老年骨科患者的大量增加,使之成为骨科最为关注的重点,老年病人的特点,要求拥有更高医疗技术条件和更好的医疗设施,因此在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的基础上,与北京先进的医疗单位合作,提高、发展、壮大我院的技术力量,为老年骨健康提供保障。

(3)申奥助力的需要

冬奥会的医疗应急保障工作,需要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救援经验,我院作为冬奥会定点保障医院之一,骨科技术水平在我市及周边地区就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仍与我们将要承担的任务有一定差距,成立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挖掘潜力、引进人才及经过北京知名大医院骨科专家帮助进行学科建设,利用几年的发展,达到奥运需求保障和后奥运经济的保障。

(4)未来城市定位发展的需要

坚持科学发展、致力跨越赶超、实现绿色崛起、打造强势名城是我市未来发展的定位,特别是申奥和后奥运将使我市成为与世界接轨的城市,在积水潭医院的技术帮扶下,管理和技术达到国际化水准。这将极大地增加我市的社会医疗资源,不仅可以满足群众长久就医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张家口市卫生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张家口市长远规划和各项事业发展相匹配打下坚实的基础。

(5)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完善,二级医院的发展定位立足在某一专科领域的精细化发展建设。我院希望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帮扶和支持下,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骨科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未来飞跃性的发展必须有更高的平台支撑,特别是与积水潭医院合作后,建成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更好对接北京乃至全国、全世界医疗,更好为我市人民群众骨健康保驾护航。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5

胡梦琪

摘要: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要素配置方面尊重市场主导地位,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配置资源、经济增长极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做好这篇文章,让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屹立在世界东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需要从国家层面科学谋划、精心布局指导,地方层面科学分工协同,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要素配置方面尊重市场主导地位。

一、京津冀要有立足环渤海面向全世界的对外改革开放战略格局

经济学界、实业界普遍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展动力一是改革创新、二是城镇化。做为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地区要有立足环渤海面向全世界的对外改革开放战略格局,除区域内部资源配置外要全球思考资源配置,要有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思考定位,在改革创新中发挥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和这个区域内高科技人力资源比较富足的优势,大力鼓励国内、国际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在区域内转化成生产力,培育大批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创新研发机构,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重点,在区域内建立科技创新分部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在城镇化方面,新型城镇化不是单一的经济进程,而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 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性进程,在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方面首都的世界政治、文化、科技创新中心定位与天津河北的全国重要航运口岸和环渤海口岸经济区定位要明确。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要均衡协调发展,土地城镇化是重要载体,产业城镇化是重要基础,人口城镇化是核心。除首都、天津世界级城市外,打造市域次中心城市和首都周边地区各具特色的卫星城。加快建设田园风光型、工业主导型、商贸物流型、城郊结合型、休闲旅游型等特色城镇。

二、京津冀要实现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要实现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区域内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要素配置方面尊重市场的主导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这个前提下发挥协调指导作用。放开并实施区域内自然资源共享补偿机制,资本资源自由流动机制,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分享机制,人力资源就业、医疗、养老保险等民生问题区域内自由流动即时结算机制。有了这四个资源配置的一体化机制和水、电、网、气、路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京津冀产业发展的一体化有如有了源头活水,必将激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京津冀要实现协同发展

京津冀要实现协同发展,区域内部功能区划布局分工要尊重自然禀赋和市场的作用,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协同发展包括城市内部的协同、城市之间的协同、城乡的协同和口岸经济与其它经济的协同。城市内部协同以往一般都进行了处理和注意,要特别注意城市之间的协同和口岸经济与其它经济的协同。城乡协同方面,构建独具特色城乡一体化格局,推进中心城市与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县城与中心城市一体化、重点镇与县城一体化、中心村与乡镇一体化,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互促。

四、京津冀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京津冀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是京津冀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试金石。京津冀一体化的改革创新和城镇化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发展的目的是要让区域内的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区域内的公共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区域内无论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都要放开产业发展壁垒,充分发挥区域内的比较优势,使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发展乐土。要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加强区域内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化、业生态化发展。科学统一规划区域内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人口规划,让区域内城市亮起来、产业活起来、人口动起来。北京、天津、河北不仅要自主创新创业还要积极主动接受世界范围的创新创业群体到这里来创新创业,区域内不仅要进行产业分工产业转移,还要主动接受吸引世界范围的产业分工产业转移。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综合进程,是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的科学市场化配置过程。京津冀 地区有希望有能力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增长极。(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胡梦琪 联系电话:***;邮箱:459325809@qq.com。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邮政编码: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省县域发展研究 篇6

2013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 “京津冀一体化”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3月, “京津冀一体化”这一战略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6月,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的通知, 提出京津冀三地应积极推进中职教育资源转移和组织重构。2014年8月, 河北省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及省际交流与合作;其中省际交流与合作就是积极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2015年4月,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三省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说明, 这项政策的出台代表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 此后开始实施阶段。2015年7月, 河北省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 提出要立足河北省的功能定位, 重点要抓好六个关键点。各项政策的出台, 为京津冀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京津冀中职教育发展情况对比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 京津冀中职教育发展情况具体如下:

(一) 中职学校数量

2013年, 北京、天津、河北分别拥有中职学校数量是97所、83所、636所;当年三地人口分别是2 11万人、1 472万人、7 333万人;三地平均每万人拥有中职学校数量是0.05所、0.06所、0.09所。详情如表所示。单从三地平均万人拥有的中职学校数量看, 河北省每万人所拥有的数量高于北京和天津两地。

(二) 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

北京市中职学校毕业人数在2009—2012年间呈下降趋势, 2013年有所增长;天津市中职学校毕业人数2009—2011年间呈下降趋势, 2012年后开始上升而河北省的中职学校毕业人数2009—2012年间呈增长趋势, 到2013年有所下降;具体如下页表2所示。以2013年为例, 北京市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为7.56万人, 北京市人口是2 115万人, 平均每万人中就有35.74个中职毕业生;天津市平均每万人中有26.6个中职毕业生;河北省平均每万人中就有45.97个中职毕业生, 是北京市的1.29倍、天津市的1.72倍。

(三) 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学生数

2009—2011年北京市中职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不断下降, 2012年后开始上升, 到2013年人数达到6万多人;天津市在2009—2012年间中职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不断下降, 2013年有所上升, 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3万多人;而河北省从2009—2013年间中职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数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 到2013年人数达到23万多人。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以2013年为例, 河北省获取中职学校职业资格证书人数是北京市的3.9倍, 是天津市的7.3倍。河北省拥有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可以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 中职学校专任教师数

2009—2013年, 京津冀中职学校的专任教师数基本上都呈下降趋势, 具体如表4所示。2013年北京市中职学校拥有专任教师数是0.72万人, 天津市中职学校拥有专任教师数为0.69万人, 河北省中职学校拥有专任教师数为4.42万人;2013年京津冀人口分别是2 115万人、1 472万人、7 333万人;京津冀平均每万人拥有专任教师数为3.4人、4.7人、6.02人。河北省平均每万人拥有专任教师数分别是北京市和天津市的1.77倍、1.28倍。因此, 河北省中职学校专任教师数比较多, 教师资源充足。

(五) 中职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以2012年为例, 京津冀中职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人口数和平均每万人拥有的中职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如表5所示。北京市平均每万人拥有的教学设备资产值是河北省的2.34倍, 天津市平均每万人拥有的教学设备资产值是河北省的1.49倍。虽然河北省所拥有的教学设备资产总值是三地最高值但是其平均每万人拥有的教学设备资产值却是三地最低的。河北省中职学校数量、毕业生数量、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人数是三地最高, 但其学校的教学设备缺乏, 资源匮乏。

(六)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以2011年为例, 京津冀对中职学校财政教育投入分别是43.04亿元、18.7亿元、54.29亿元;同年京津冀总人口为2 019万人、1 355万人、7 241万人;京津冀平均每万人拥有的经费投入是208.2万元132.34万元、74.49万元。京津两地平均每万人拥有的经费投入分别是河北省的2.79倍、1.78倍。河北省虽然中职学校数量多、学生人数多, 但其经费投入却不能与人数相匹配,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三、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近况

依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分析, 2009年以来, 河北省所拥有的中职学校数量不断减少, 2009年有700多所, 2013年减到636所;但每年毕业生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 2012年比2009年增长了10.4%2013年有所下降;中职学校的专任教师数量呈波动趋势, 2010年比2009年增长了2.2%, 但之后三年每年以1.5%、5.4%、14.9%的比例下降, 从2009年的47 982人下降到2013年的44 211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在五年内不断增长, 从2009年的160 36人增长到2013年的233 535人, 但在2012年有所下降;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从2007年的18.76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1.66亿元, 增长了15.4%,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从2007年的24.85亿元增长到201年的54.29亿元。虽然河北省中职学校数量、获取相应资格证书认识和专任教师数量在三地是最高的, 其教学设备仪器资产总值和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较高, 但具体到每万人所拥有的值却是最低的。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 京津冀协同发展完成了顶层设计, 真正进入了实践阶段。京津冀功能定位也相对明确, 重点是疏解北京部分第三产业、部分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天津提出充分利用北京的科技优势加快发展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 建设一批先进的制造研发基地, 并完善海空运等物流体系。河北省立足于自身功能定位也相应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 以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补齐河北发展短板为基本出发点, 并提出在发展中要抓好六个关键点, 并依靠创新利用好京津的优势, 在服务京津的过程中实现河北的发展。所有这些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充足的人才, 河北省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人力优势,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四、加快河北省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 强化京津冀之间的合作, 合理规划

2014年8月,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 要加强职业教育的省际交流与合作;其中, 省级交流与合作最重要的就是积极加强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河北省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源, 可以为京津两地产业的转移和流动提供很好的人力支持。并且, 三地应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 河北省可以依托京津两地先进的科技创新, 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职学校也应据此定位, 合理调整学校专业设置, 为新兴产业培养优秀人才。例如, 在产业方面, 北汽集体黄烨政策和项目已经建成投产, 北京现代汽车在沧州已经开始工作, 沧州的中职学校就可以开设汽车相关专业, 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 应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 师资共享。京、津两地市中职学校数量少、学生少, 但其优秀师资较多。河北省可以创造有利条件吸引这些优秀师资来河北任教。例如, 建立大师工作室, 给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也可以与京津两地合作办学, 定期邀请京津两地的优秀教师、专家来学校指导授课。

(二) 加强体制创新, 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 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201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教育部等六部门编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提出“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 并允许他们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河北省中职学校的现状是中职学生人数多、学校多, 但其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和教育经费投入却很低, 这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河北省中职学校应该创新体制机制,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来办中职学校或让其参与学校管理, 进而给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趋势下校企合作应进一步加强, 良好的合作机制不仅能使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得到更新, 还可以实现企业技术的创新, 同时有助于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邀请中职优秀教师入驻合作企业为企业提供先进的理论知识, 或聘请企业的工程师担任中职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学校给企业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 企业为学校输送更多的实践能力强的兼职教师, 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同时, 河北省也要加强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 以更好地吸收京津两地职业教育资源的外溢。

(三)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 职业教育的繁荣能为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特别是2009中职学校免学费政策实施以来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 但免学费的同时对中职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却不足, 不能满足中职学校的需求。政府应加强对中职学校的投入力度, 不仅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增加, 同时也应加强中职学校建设经费的投入。在加强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 中职学校也应加强自身的建设2009年以来河北省中职学校和专任教师的数量不断减少, 且现有的教师资源状况堪忧:教师中学历层次低, 以专科、本科为主, 研究生毕业的教师很少。中职学校很多教师并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 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相差甚远, 且教学观念落后, 不会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实践能力差难以指导学生的实践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 应加强对中职教师的培训, 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并在发展过程中整合中职教育资源, 采用优胜劣汰的原则, 对教学质量差的学校进行合并重组;集中力量发展一批自身建设好、教学质量高, 有自己特色的学校。这样, 河北省中职学校才能与京津两地学校相匹配, 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合作。

(四)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趋势下,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河北是农业大省,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素质,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还能为城市的发展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进而实现向城镇转移, 提高其就业水平。农村职业教育也应向农民工提供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 以增加其在城市的就业机会及提高工资水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 河北省承接产业的转移, 人才资源需求量大增。这些接受过农村职业教育的人员就可以顺应发展趋势, 抓住就业机会, 通过帮助他们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可以进一步实现反哺农村经济,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目前, 京津冀协同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河北省应该适应发展趋势, 在不断地实践中探索与京津两地合作的基点, 建立合作开放的职业教育模式, 给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 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张雪娇.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培训, 2015 (9) :34.

[2]王伟哲, 闫志利.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中职教育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 (11) :112-113.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省县域发展研究 篇7

【关键词】京津冀;唐山港;发展策略

港口,在任何国家,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正是因为有上海港、宁波港等港口城市的发展给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河北港口崛起提供了机遇,将推动区域内港口结构、运输网络等功能要素做出深刻调整,带动商流、物流、人才流等发展要素向港口加速聚拢,促进港口、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进程。在此过程中,河北港口将会获得比以往更广阔的经济腹地、更多样的发展商机。

一、唐山港的发展现状

唐山港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南沿海,毗邻京津冀的城市群,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地区性重要港口,是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专业化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1.港区内各港口定位与分工明确

唐山港分为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和丰南港区。截至目前曹妃甸港区正式对外开放泊位已达28个,2014年累计作业船舶2113艘次,完成货物吞吐量5565万吨,同比增长25.5%。这标志着曹妃甸港正在向大型钻石级综合性国际深水大港迈进,对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京唐港区是唐山市最早规划建设并联合北京市合作开发的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位于唐山市乐亭新区境内。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就曾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此地建设北方大港。京唐港区是为腹地经济发展所需各类物资运输服务的综合性港区,为唐山市及其他腹地的通用物资转运服务,并在唐山港煤炭运输中发挥辅助作用。2013年,京唐港区货物吞吐量实现历史性跨越,突破2亿吨大关,完成20102万吨,位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

丰南港区尚未建成,规划建设地点位于丰南沿海工业区,东与曹妃甸新区相连,西与天津滨海新区相连,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丰南港区初步设计总投资31.8亿元,以服务丰南沿海工业区为主,同时服务于南堡开发区、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唐山市区,建成后年吞吐量可达2050万吨。

2.在津冀港口群中的功能定位相对明确

天津港在津冀沿海集装箱运输方面独占鳌头,占据 99%的外贸集装箱市场份额,天津港将围绕促进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集装箱干线港的地位。 唐山港将全面发展煤炭、矿石、原油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目标是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前沿枢纽、国际贸易综合大港,力争成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黄骅港将继续加强煤炭运输功能,逐步培育集装箱运输,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第二通道东端主要出海门户。秦皇岛港作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将加快推进西港搬迁改造工程,建成低碳、绿色、智能现代化能源知名大港。

3. 与津冀各港口间经营货种趋同,存在竞争

海运承载量大、成本低、时间长的特点决定了在港口运输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煤、油、矿、箱大宗货物,再加上腹地经济发展需要就决定了津冀港口功能上的趋同。同时华北和西北地区本就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和冶金、石化基地,拥有大量的煤炭外运需求和原油、矿石物质需要,需要所有津冀沿海港口都承担起相应的调运任务,来满足企业就近运输、降低成本的要求。

此外,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各地对大宗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受到铁路运力、环境承载力限制,也不允许所有运量都集中在某个港口,因此就形成了津冀四港在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四大类运输产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货种趋同现象。因此各港口的发展势必会出现竞争的态势。

京津冀港口群内的四大港口中除了天津港其他三个港口均隶属于河北省,由于涉及到天津市和河北省,虽然国家在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但是发展是一个过程,所以目前仍难免两地发展战略和规划布局都着眼于各自行政辖区,缺乏合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导致资源整合不理想,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现象较为普遍。河北省内的各港口所属行政区域也不同,各个行政区域都从地方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谋求下属港口的最快成长,因此港口群的内部存在竞争。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唐山港的发展策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规划,合作、共赢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实现转型升级,津冀各港口都在积极响应,但是津冀港口功能、定位相似度高。为了提高唐山港的竞争力,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港口各级管理部门必须有效引导港口建设的有序发展,与津冀区域内港口互相配合,实现港口资源的良好整合。

1.充分利用政府间的协调机制,与京津冀区域内港口形成竞合发展之势

天津市与河北省于 2013 年签署了 《天津市与河北省签署深化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确认协调港口运营发展问题,支持天津港集团与河北港口企业在航线开辟、经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着重在规划制定环节展开政府间协调与磋商,在科学合理地制定港口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增强制定港口发展规划与策略的前瞻性与预见性。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避免重复建设。唐山港应充分发挥曹妃甸深水港的优势,利用好曹妃甸港区30米深槽直通外海的条件,建设停靠25万吨以上远洋巨轮的全国单体工程最大的港口,弥补天津港的劣势。合理分担天津港铁矿石进口货运市场份额,减轻天津港的清淤成本。同时建设符合唐山产业特色的钢铁、建材等专业泊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冀区域内港口形成竞合发展之势。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服务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将引起区域内经贸往来增加,从而引起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因此加大唐山港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意义重大。针对唐山港货种特点和港口布局,建设专业化的物流中心。在曹妃甸港区建设煤炭物流配送中心,矿石、石油、化工产品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钢材、木材等件杂货物流配送中心。在京唐港区布置适箱货、杂货物流配送中心以及煤炭、矿石等干散货物流配送中心。

3. 进一步完善港口信息化系统,提高运营效率

目前唐山港大多数港口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但在政府、企业、客户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既不利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也降低了港口运营效率,增加了运营成本。因此有必要建立覆盖全港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推广电子商务平台,由政府主导建设综合性信息中心,连接航运各方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信息终端,引入各类金融、保险和信息业提供服务并实行电子商务,实现整个承运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根据权限向各方提供必要数据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昌明,杨明明,沈杰.一体化环境下津冀港口群战略联盟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12(13)

[2]王冉.唐山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2)

[3]李虹.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4(02)

[4]刘永青.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12)

上一篇:有关重阳节的诗歌下一篇:打了辞职报告不走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