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雾霾问题(共7篇)
京津冀雾霾问题 篇1
天津科技大学
京津冀雾霾问题的创新治理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但是同时,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尤其是近期频发的强雾霾天气,更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挑战和考验。本文综述了雾霾的产生机理,并结合京津冀的特殊条件,提出了一些创新治理的方案。
关键字:雾霾,京津冀,区域联合,创新治理
近年来,雾霾天气频频出现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其中以京津冀最为严重。雾霾的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与健康,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上升到颇为敏感的政治、社会乃至国际影响问题[1]。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版图的心脏区域和近两年雾霾肆虐的重灾区,有多达1.07 亿、占全国 1/
13、占全球 1/60 的人口在此生产生活。在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的大背景下,创新机制,从根治雾霾、清洁天空着手,全力改善京津冀地区环境质量,并引领带动整个中国发展方式和环境质量的根本跃升,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关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京津冀雾霾的影响因素
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根据《雾霾真相——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解析及减排策略研究》显示,以煤炭为主导性燃料的能源供应结构是造成京津冀地区雾霾的重要原因,燃煤排放出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是京津冀地区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来源。统计显示,京津冀地区的 PM2.5 则主要来自燃煤(34%)、机动车(16%)、工业(15%)、其他(13%),周边地区的外来输送占9%。
天津科技大学
(1)工业排放
工业排放是工业城市最大的污染源,特别是水泥,钢铁以及炼油等企业,在雾来临的时候,必须停产。长期来说必须通过改造这些企业的污染源,达到零排放的目的。此外还涉及到北方地区冬季的燃煤供暖,虽然大部分设备正在煤转气升级改造,但离全面升级还有一段距离,供暖燃煤带来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2)汽车排放
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常见最大的污染源之一,特别是汽车在行驶过程造成的马路街道的扬尘和浮尘以及汽车尾气等。在大雾来临时,除了必要的公共交通车辆,大量的汽车必须禁止行驶。同时必须通过马路二边的植树绿化,底下草地绿化相结合的立体绿化吸收粉尘,以及改变马路结构,尽量让泥水污水排入二边草地或下水道,以免汽车造成扬尘污染。对入城汽车一律做去尘处理,尾气不达标不能入城等强制措施。
其次,大力提倡公共交通出行,健全公共设施的升级发展,为广大人们带来更便捷、更舒适的出行体验,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尤其以近期出现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是极好的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3)城市建设施工
城市建设施工中产生大量的扬尘,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是雾霾的来源之一,因此建筑工地必须进行及时的喷雾加湿以及遮盖处理。
(4)裸露地表的扬沙和扬尘
大量的裸露的地表(没有森林的地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污染源。特别平时的扬尘随气流进入市内所污染的公路,一旦雾来临,汽车跑动的气流所带起的扬尘也是一个汽车污染之一。短期通过洒水来解决一些马路扬尘,但大部分裸露地表和长期的解决必须采用绿化森林来解决,只有森林才能立体防控,森林植被能覆盖裸露地表。
(5)其他污染源
节日庆祝时燃放爆竹烟花、楼盘装修等产生的烟雾,应该制定城市的污染源排放规则。同时,城市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反射的能量构成“热岛效应”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领域。
天津科技大学
2.京津冀雾霾的分布特征和气候因素
2.1京津冀雾霾的分布特征
雾霾的产生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它是在整个大环境下的分布,它会随气候而发生迁移,因此雾霾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
(1)时间动态变化特征。
在时间序列上,总体变化趋势呈现出秋末至冬初骤然上升、春初骤然下降的特征[2]。
(2)空间分布特征。
空间分布总体特征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高,南北差异巨大[2]。
2.2京津冀雾霾的气候因素
京津冀雾霾的产生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雾霾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要素密切相关,影响雾霾集聚、转移与扩散的主要因子有风、湿度、温度和降水等。
根据马晓倩等的研究显示,PM2.5 浓度的日变化与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气温日变化呈负相关的关系,说明气温对京津冀地区 PM2.5 浓度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相对湿度与 PM2.5 浓度日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相对湿度对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有显著的正效应。
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气压与 PM2.5 浓度日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气压对京津冀地区的 PM2.5 浓度有显著的负效应。[2]3京津冀雾霾问题的创新治理方法
京津冀地区的地域跨度大,跨越省份多,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这对于雾霾的综合治理都是相当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短期内的停产虽然可以改善气候状况,但长久稳定的治理需要引入新的治理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天津科技大学
(1)加强立法执法,为区域联防联控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3]。我国的环保立法进程明显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立法不全、执法不严、贯彻不力等,导致许多环保法规形同虚设,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立足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相关法律法规。2012年12月国家环保部正式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北京市也出台了《北京市2010-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
(2)树立区域协同治理理念,建立联防联控机制[4]。首先,要建立联防联控的区域管理机构。由于雾霾污染是跨区域的,单个城市无法独立完成污染的全面防治,这就必须打破各自为政的传统行政区域规划的限制,积极实行区域联防联控。而要保证区域联防联控真正能够取得实效,必须建立一个具有权威的区域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管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和监督权。其次是树立联防联控的理念,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各地区要从保护区域内大气质量的大局出发,通力合作,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3)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能源体系[5]。为应对雾霾治理,京津冀三地首先应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和优化用能方式,坚持能源清洁化战略,构建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太阳能和地热能等为辅的清洁能源体系。其次,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力推行节能环保的低碳生产技术,积极鼓励能源的阶梯利用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最后,推进企业生产用能清洁化。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清洁能源改造等方式对能源利用率低下企业进行调整,减少煤炭使用量。其中,北京应结合首都的资源禀赋现状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并积极引进外埠优质清洁能源。天津市应在确定燃煤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基础上,制定燃煤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并组织实施,逐步削减燃煤消费总量。同时,应发挥海洋潮汐能、海洋波浪能的储备优势,发展一批海洋潮汐能、海洋波浪能的大型发电企业,有效增加能源供给。河北第二产业比重偏高,能源以煤为主,耗能多,污染重,应对保留的燃煤锅炉进行节能环保综合改造,并逐步提高煤炭洗选比例,划定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域。
(4)实施环境质量目标下的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到 2017 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为此,京
天津科技大学
津冀地区应合理确定区域环境质量目标,并根据环境质量目标核算相应的环境容量为实现大气污染物的综合治理提供支撑。一方面,通过污染物总量减排,可以倒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并积极参与排污权交易市场交易。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实行在线监测、清洁生产审核等手段实现三地的总量控制[6]。同时,充分发挥区域合作机制,基于区域的联合防控将产生环境治理的正外部性有助于以较低成本来实现污染控制目标[7]。
(5)建立跨区域环境监督机制,推动公众参与机制。应加强信息的公开化,京津冀区域内信息公开的主体之间须做好协调工作,及时跟踪调度三地大气污染治理项目进展情况,并将信息及时反馈于跨区域的环境监管机构,确保公开的信息准确和统一。其次,应统一监管标准,区域内应协商并统一相关执法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形成一致的执法标准和尺度[8]。
4结论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仍面临诸多障碍,地方政府间深化合作、协同发展需客观面对区域合作的多种困境,理性选择优化区域合作的有效途径。引入政策网络管理理论作为新的分析工具,可以发现京津冀雾霾合作治理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地方政府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机会主义因素;区域合作的制度规则不完善,信息与技术共享机制不健全,合作型信任水平较低。缓解合作困境的主要对策有:激活协调者角色,将构建者的合作意识转化为合作行动;完善合作规则,强化区域合作的制度约束;拓展信息与技术资源共享空间,培养合作型信任。
天津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强.京津冀雾霾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如何治理[J].科技资讯, 2014(8): 125-127.[2] 马晓倩, 刘征, 赵旭阳, 等.京津冀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 35(2): 134-138.[3] 甄春阳, 赵成武, 朱文姝.从京津冀雾霾天气浅议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紧迫性[J].中国科技信息, 2014(7): 45-46.[4] 赵洪超.雾霾的跨区域治理——以京津冀为例[J].改革与开放, 2016, 7: 032.[5] 李云燕, 王立华, 王静, 等.京津冀地区雾霾成因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6(2016 年 07): 59-68.[6]丁峰,张阳,李鱼. 京津冀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方向探讨[J]. 环境保护,2014,42(21): 55 ~57 [7] 张世秋,万薇,何平.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管理的合作机制与政策讨论[J].中国环境管理,2015,(2): 44-50 [8] 常纪文.京津冀环保调控和共治如何实现一体化[N].北京日报,2014-11-24.
京津冀雾霾问题 篇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 由于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不协调, 导致雾霾天气的形成。这种持续的雾霾天气不仅危害京津冀地区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外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而且对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 雾霾的问题已成为京津冀地区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2 雾霾产生的原因
2.1 产业因素
首先, 第二产业的影响。京津冀地区为了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发展经济, 促进GDP的增长, 而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工业, 就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在这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会与环境问题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工业在运作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 导致雾霾天气, 这也说明工业对于雾霾气候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次, 生产方式的影响。由于京津冀地区生产方式的滞后, 使产业依然处于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会导致工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 极易形成对人类有危害的雾霾天气。
2.2 技术因素
首先,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由于京津冀地区长期以来是以“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存在的, 进而决定了京津冀地区在较长时间内依然是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加上京津冀地区技术的相对落后, 煤炭工业技术的不发达, 导致能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使部分能源以污染物的形式被排放到大气中, 这些不易被分解的污染物和微尘就会依附于雾气中, 从而加剧形成对人体有害的雾霾天气。其次, 汽车尾气的不完善。由于技术的不先进, 导致汽车在燃油的过程中燃烧不充分, 就会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 这些有毒的气体会进一步加重雾霾的形成。由此可知, 技术水平的落后也会直接导致雾霾天气的形成。
2.3 治理因素
首先, 税收的不完善。我国在针对污染和破坏环境行为的征税上存在一些缺陷, 这样会导致行为的滥用, 最终造成大气的污染, 弱化税收的环境保护作用。其次, 三地协调不足。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 在河北与京津之间的差距尤为的突出。河北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发展, 而发展较好的京津地区很少向河北地区建立跨区域的企业, 导致落后的河北不能有效地利用京津地区丰富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来发展自己, 从而不能形成一个彼此融合的格局。再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购买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 汽车尾气排出的有毒气体也随之增加, 加之人们居住的楼房越来越高, 高大的楼房降低风速, 使得空气中的废气不能很好的稀释扩散, 这也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2.4 气候的因素
气候因素也是造成京津冀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的外部因素, 它主要是通过制约污染物在大气中稀释、扩散、迁移和转化, 进而导致雾霾的形成。
3 解决的对策
3.1 形成三地联动机制
首先, 北京应往津冀引入大量的人才, 利用津冀的资源创造出更先进的可再生能源, 利用先进的能源来代替汽油、煤油的燃烧等;其次, 对于工业相对落后的天津和河北来说, 为了治理工业的废气, 北京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援;再次, 为了控制京津冀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应该对车辆进行限行限购、绿色出行等措施, 并对尾气进行净化处理。总之, 为了更好地解决雾霾问题, 就要建立京津冀三地联动机制, 三地协调统一共同治理雾霾。
3.2 建立和完善税收制度
京津冀地区可以通过制定一项长效机制的财政政策即环境税, 来解决雾霾的问题。把环境税纳入到税收的行列, 不仅强制企业为自己的行为负法律的责任;而且对企业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同时也为环保提供了一定得资金。总之, 环境税对于治理雾霾来说是一个经济的手段, 并不是结果, 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引导各行业加强对环境的重视和环保力度, 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 淘汰落后的产业,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达到有效保护环境的作用。
3.3 建立立体防治体系
首先, 京津冀地区的政府可以借鉴国外治理雾霾的经验, 对已经存在的雾霾现象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等相关的制度, 并采取各种措施来治理大气的污染, 严格整治污染的源头, 陆续的消除雾霾带给人们的危害;其次, 京津冀地区应该建立空气质量预报平台, 时刻观测着当地的空气情况, 能及时对出现的异常现象做出汇报并进行防治。总之, 建立相应的立体防治体系, 可以防治大气污染, 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
3.4 加快产业升级与技术改造
首先, 关闭那些高消耗、高排放的企业,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调节内部结构, 控制工厂排放到空气中的废气量, 减少废气中有毒化学物质的含量, 加速产业的升级。其次, 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车辆的燃油利用率;可以发展新型的能源、可再生的能源来代替普通的能源汽车;也可以利用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来代替等从节能减排来改善京津冀的空气质量。再次, 为了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我们可以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以及核能等新型的能源来代替煤炭燃烧的时代, 利用技术的改造来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局面。
3.5 完善惩罚机制
对于违规或者造成污染的企业应当采取一定的惩罚力度, 采用谁污染谁治理的方针;对于利用先进的能源来改善环境的企业, 相关的部门应大力的提倡, 并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作为奖励等等。
总之, 促进京津冀的发展, 就是为了能带动社会全方位的发展。所以, 为了促进京津冀的发展, 使得京津冀走上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发展道路, 就要合理的处理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也是人类发展方式的必然抉择。
参考文献
[1]杨晓芳, 白金芳, 丁亨.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5) .
[2]别志雷.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N].河北日报, 2014/03/09.
让雾霾不再成为京津真的“常客” 篇3
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来以煤为主,能源开发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全社会能源效率与能源经济增加值不高,呈现高碳、低效、不清洁、不安全的特点。以雾霾为例,造成雾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尾气排放、工业排放、工地扬尘等,而煤炭燃烧所产生的硫化物对大气的影响很大,是产生PM2.5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国家在绿色发展上下大决心、大力气,但发展过程中仍凸显出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问题。尤其是最近两年,京津冀地区饱受雾霾困扰,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十三五”期间,中央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快燃煤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全面节约和高效循环利用资源。
解决冬季燃煤污染
近几年来,每到冬季,雾霾天气多发,并且有持续加重趋势,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质量,损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找准大气污染成因,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实现科学有效治理,是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在我国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居民使用的燃煤有80%都是质量差、污染重的劣质煤,因为优质煤价格较高,让很多想使用的市民望而却步。从国际上看,不少发达国家也大量使用煤炭,2012年,美国、德国的人均煤炭消费量就与我国相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煤炭年消费量曾超过5亿吨,每平方公里煤炭消费强度接近今天的京津冀地区,环境却治理得很好。
推广洁净型煤是有效解决空气污染的好方式。但洁净型煤市场售价是散煤价格的近2倍,即使算上补贴,仍然比散煤贵几十到上百元不等,而且在使用中还会出现起火慢、不耐烧、不易储存等问题。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推广生物质技术等等,以降低农村煤炭使用量。但以上技术利用成本相对较高,农民承受困难。以煤改气为例,每台天然气壁挂炉实际成本是燃煤成本的3~5倍,一般农户根本用不起。煤改电与煤改气类似,成本也相对较高。秸秆压块等生物质能量密度低,收集、存储以及运输成本较高,农户同样很难承受。
目前,农村冬季取暖以燃煤炉具为主。近几年推广的炉具主要有三种:即农业部门推广的以生物质为燃料的新型环保炉具、工信部门结合推广洁净型煤相配套的型煤专用炉具、农工委系统推广的节能环保炉具。相比较而言,前两种炉具由于燃料选择范围窄、使用成本高,推广进度相对较慢,数量也不太多,效果不够理想。第三种节能环保炉具,由于财政补贴力度大、节能环保效果好、燃料适应性广、售后服务有保障等原因,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
实行农户集中供暖是目前减轻农村燃煤污染最理想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县城周边及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已建成新民居的少数村庄。受客观条件限制,多数村庄在短期内还很难实现。
当前,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习惯不尽相同,有的适合推广洁净型煤,有的适合实行集中供暖,有的适合清洁能源替代,有的适合推广节能环保炉具。因此,要认真调研,摸清底数,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实力,因县制宜、因镇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选择适合推广的方式方法,满足各类农户需求。治理农村燃煤污染涉及多种行业、多个部门。途径方法多本是好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造成财力相对分散,目标难以集中,效果不够理想。
治理农村冬季燃煤污染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选择确定几种治理效果好、群众认可程度高、易于推广的途径和方法,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实施重点推广,力求速见成效。笔者认为应在京津冀加快实施“用优质煤替代劣质烟煤”行动,大力提倡居民使用优质煤。为了鼓励市民积极使用优质煤,可以把优质煤配送到农村的村口,方便居民使用。同时,对使用优质煤加大补贴力度,使优质煤和劣质煤的价格基本上持平甚至还便宜,自然就断了劣质煤的销路。另外,应通过政府补贴,积极引导城中村和城市周边村庄居民冬季采暖改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资源较便利的区域,优先采用天然气;暂时没有天然气资源的县(市、区),鼓励使用电能、地热资源等方式取暖;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由相关部门牵头,调研各地秸秆压块燃料使用的经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居民采用生物质燃料。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关键
对于重度污染天气高发,一些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样式推广力度,着手构建以天然气和电为主的能源基地试点,积累能源整体替代的经验;大力发展新能源研发产业,依托科研创新,促进本地新能源替代和新能源工业发展;进一步调研各地秸秆压块燃料使用的经验,积极推广使用秸秆压块等生物质燃料替代燃煤。
近几年来,一些企业将农业和农村废弃的秸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通过成熟的技术和工艺,生成沼气、沼肥。沼气经提纯后成为生物天然气,供应社区居民炊用或通过CNG加气站供汽车使用,可代替煤炭和化石燃料,不仅可大幅度降低燃煤给空气带来的污染,而且可节约不可再生能源;沼渣、沼液经深加工形成固态有机肥和液态冲施肥,用于农田,有利于农作物健康生长,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
生物质燃料综合利用,就是利用农村藤条灌木、农作物秸秆、废弃菌袋等生物可燃物,进行能量转换,为生产生活提供可利用能源或能源产品的过程。开展生物质燃料综合利用实践,不仅可以提升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的煤炭和木材资源。
还有一些地区使用气热电联供及型煤加工工程,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废弃物,通过大型生物质气化制气设备、无污染燃气净化设备、生物质成型燃料系统以及直燃锅炉等设备实现气热电联供,满足农村居民的清洁生产与生活。这些都是改善取暖生活习惯,从而减低雾霾的好方法。
沼气高效生产及罐装技术是目前世界少数发达国家掌握的一项可再生能源重点技术,也是农村能源重大项目。引进此项技术和开展项目示范,对于破解农村用能技术难题、加快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民生和生态环境、推动农村能源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而如此多的可替代燃煤技术不能正常运营,为广大农村服务,究其原因就是运营成本问题。由于此类项目运行成本高,以至正在实施的项目大部分陷入亏损,有的甚至停产。从而导致雾霾天气依然多发,环保形势依然严峻,人们的身心健康依然受着严重侵害。
为扭转这样的局面,一些专家对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给出了这样的建议:首先要根据相关项目替代燃煤的数量和质量给予财政补贴。农业、计量、发改、财政等部门要通过调查和鉴定确定其替代的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制订补贴标准和方案并在施行中完善,以确保项目单位的积极性。其次,是解决生物天然气的市场准入问题,如进入社区供应居住户或供应CNG加气站,还要通过市场许可和市场准入的审批手续,希望各级政府开启绿色通道,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营。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面对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关于雾霾问题的论文(感想) 篇4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有很多住在北京的网友们都在晒北京的蓝天照片,持续近5日的北京雾霾天,污染范围覆盖京津冀晋鲁豫,小时峰值浓度直逼1000微克/立方米,今年以来最严重污染过程终于结束了,北京终于迎来了晴天。但也许过不了几天,雾霾就会再度席卷北京。等它再度降临时,我们依旧束手无策,只能盼着刮风。确切地说不只是北京的雾霾严重,而应该是大半个中国都在雾霾中被窒息着。在这样的日子里,无论是口罩、润肺茶、还是空气净化器,或许都只是在人们的绝望中勉强求得的慰藉。
谈起雾霾,我猜很多人都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前几天北京雾霾比较严重的时候会有很多网友们埋怨说“现在的北京因为雾霾太严重都看不起周围的东西”等等,这说明很多人都知道雾霾天气会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它不仅会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它还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造成呼吸系统和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也是我第一次比较全面深入了解雾霾的时候。那部纪录片中,用柴静的深度调查风格,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深度解析了雾霾的生成原因和解决之道。她也首度透露当时辞职的原因是由于女儿在其怀孕期间就被诊断患有良性肿瘤,自己才辞职专程陪伴女儿。她表示,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她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以PM2.5之微小,人眼无法看到,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对抗这种我们看不见但是又对我们危害很大的敌人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我记得总书记之前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虽然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完全‘消灭’掉雾霾,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应对雾霾的措施。在雾霾严重的天气下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如果一定要出门,不要骑自行车,避开交通拥挤的高峰期以及开车多的路段,避免吸入更多的化学成分。最好不好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减少PM2.5做贡献。在雾霾天气下吸烟者无论外出还是待在室内,应当尽量少抽烟,而且尽量不要开窗。
用马克思原理分析解决雾霾问题 篇5
近来雾-霾天气不仅成为中国民众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也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及广大民众心头带来丝丝“雾霾”,还有可能导致生态灾难。这更引发人们思考:人类社会应该如何关注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当前环境的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臵。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2013年1月6-16日,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集中出现,引发社会高度关切。此后,雾-霾天气仍在中国不同地区以不同污染程度时有发生。
雾霾,成因于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盐、硝酸盐和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当大气中湿度较大时,这些颗粒物吸附凝聚水汽形成雾;而空气中相对湿度较低时,悬浮于空中的这些颗粒物就形成霾。各种颗粒物的来源大致为来自沙漠化地区远距离输送的沙尘,燃煤排放的烟尘,机动车尾气,以及本地裸露地表造成的扬尘。
雾霾直接或间接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了。雾霾天气危害之大,一时难以估算。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
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很多关于人跟生态、自然的关系。他们讲过“我们不要过份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马克思的生态观被加以发展而成为解决生态危机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科学分析,深入探究雾霾成因
雾霾天气的产生与我国当前所处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关,与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关,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迟缓,是雾霾趋于严重的根源。转型的要求,最早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至今已有20年。但我国非但未能告别粗放的、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很大程度上反而越来越依赖投资。而且随着经济存量的扩大,维持同样增长速度所需要的增量也越来越大。最终,地区经济对投资的依赖不是下降,反而不断增强。于是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现象:能耗为GDP而扩张,雾霾因GDP而蔓延。
治理雾霾,摈弃GDP主义是最为重要的措施。特别要消除一些导致高耗能产业过度成长的制度问题:为何淘汰落后产能的结果,是产能规模越来越大?为何宏观调控之下,重化工业反而四处扩散?为什么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在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几无利润的情况下,各地还在继续上马新项目?中央的调控手段为何失灵?由于高耗能产业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种建设拉动的,因此要遏制这些产业的过热,还需要抑制建设泡沫。
中国近年来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奇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占主导地位,生态环境退化也客观上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被认为是用高污染换取高GDP的国家,虽然取得了一时的高增长,但后期污染治理的代价更大,得不偿失。
二、立足发展,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国十分重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围绕节能减排,实施了大量技术改造工作,同时也重视落后产能的淘汰,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在整体上,我国大量的经济活动运行还具有低端经济的特征。这一现状若不得改观,我国的能源升级会遇到重大障碍。
雾霾的治理主要包括能源升级,也就是扩大清洁能源的比重、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提高油品标准等;城市交通的改善,包括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和合理的私家车政策与管理;以及各种伴随能效提升和减少污染的技术进步。
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又是重中之重。能源升级是治理雾霾的主要手段,通过技术进步、管理的完善、更良好的产业组织,以及劳动力技能水平的提高来抵消升高的成本。在雾霾治理上,由此可以实现双重目标:一是为我国的能源升级提供效率条件,二是以较少的能源创造较多的财富,从而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可以说,这是根治雾霾的前提条件。
三、以人为本,合理规划雾霾治理方式
空气治污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全民来参与。在我国,政府应将其上升到充分的政治高度,建立绿色GDP的发展理念和相应的干部考核制度,并强制实施。全体公民尤其是污染严重地区的人们应更加注重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活动中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坚持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严格依法行事。为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它们为环保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这也助长了一些企业通过违法而换取利润的严重倾向,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要改变这种面貌,必须严格执法,依法行事。对无视环保法规的任何人,任何企业,必须严惩不贷,该关的关,该停的停,绝不手软。
加大核能、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燃煤能源的依赖。应大力研发和应用污染防治的技术措施,特别是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过剩并且重度污染的行业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淘汰技术落后的高污染企业;应有节制地发展汽车工业,提高汽车的排放标准,控制汽车的使用和保有量。只有多项措施并举,才能收到实效。
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政府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转型,向民众和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也能够有效降低对城市交通的压力。优化办事流程、改善工作作风、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力、推进网上办事,获得巨大的改革红利,完善城市功能,进而减少排放。
京津冀雾霾问题 篇6
http://www.jy365.net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上)
宋强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院院长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叫宋强,是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我今天主讲的题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今天主要讲四个部分内容,第一是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些规律性认识;第二是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第三是京津冀区域面临的环境保护形势;第四是协同发展中,生态环境如何进一步做到率先突破。
一、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规律性认识
首先来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规律性认识,我想从五个方面做一下介绍,第一,什么是生态环境。第二,生态环境问题从何而来?第三,PM2.5问题的成因,我们以北京市为例,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第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五是外部性特征、邻避效应、公地悲剧这样一些有关天生态环境问题理论方面的探讨和认识。在我们今天的讲课中,会重点贯穿我们对规律的一些认识和把握,包括我们所举的一些事例,进行的一些分析和讨论,最后都要以规律性认识来贯穿。
(一)什么是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按照我们现在公认的一些说法,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它有几个特点,一,与人类密切相关;第二,它会影响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在这么一个前提之下所出现的各种自然的(包括人工干预形成的)力量(物质、能量)作用的总和。简单地说,生态环境具有一些自然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以我们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一,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我们有空气有水,有植物、动物,有这么一个生态圈。在这里面,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多样性构成了我们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第二,是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特别在这里面关于物质和能量,它们是一个整体平衡、守恒的规律。第三,有一个规律叫生态平衡规律,地球这个生态圈整体上来说,它始终在努力保持生态平衡,对于地球来说是这样,对于我们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来说也是一样,需要保持生态平衡。在保持生态平衡努力的基础上,内部各个子系统分别会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物种之间也会进行竞争。在不同的这种子系统之间,还会有一些补偿的效应。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种自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修复的能力,特别是在前几年,提到一个重大原则,要让大自然休养生息。实际上,这也是自然生态环境客观规律的一种体现。同时还有一些规律,是关于环境生态平衡的保护,对于我们轻微地偏离了生态平衡,或者是不严重的情况下,应该该说这些偏离的过程是可逆的。但是污染程度过于严重,或者我们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过度泛滥,那么对于局部地区来说,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包括我们地球43亿年来可以看到的树,今天形成这么多沙漠,形成这样一些不适合人类聚居的地方,对于这些区域的局域地来说,这种生态系统已经进入不可逆的阶段。最后还有一个客观规律,应该讲这也是我们大家在思考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时需要作为根本上认识的一个特点,我们人类依存于自然的。也就是说,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是人类不能没有地球,我们最后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解决,是为了保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归根结底是为了我们人类的永续发展。
(二)生态环境问题从何而来
在这些规律的把握基础上面,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在生态环境问题里,直接和我们生产、活动相关的就是我们的环境质量。环境质量与两个因素有主要关系,第一是与环境容量和环境的承载力正相关,也就是说,环境容量越大,环境承载力越大,我们的环境质量会更好。它与我们污染物排放总量负相关,也就是说,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越大,我们的环境质量就会相应越差。
污染物排放从哪里来?最主要的来自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也有少部分来自自然界这个非人为活动,但是主要是由人类活动贡献而来。从我们直观的分析来看,为什么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会带来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直观的原因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在近代以来,我们人类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够强,长期缺乏这样的意识。第二,我们对于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保护程度不是很合理。同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投入不足,对于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生态环境承载力,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生态环境的出现。同时,随着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在过去一个阶段,我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过于强调工程措施,特别是认为人定胜天,完全采用人力工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忽视了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自修复的措施。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也存在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这样一些现象,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这些都是直观原因,我们后面还要探讨一下深层次的原因。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借这机会顺便也说明一下关于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咱们国家目前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依托环境保护部门来承担相应的职责,从工作的专业领域划分,包括大气、水、固体废物、噪声、辐射、土壤这六大领域的污染防治以及安全监管。还有一大块工作就是生态保护和建设,我们下面再举一个例子,关于污染物的来源。
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怎么把污染物带到环境中来?比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这么几种,第一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95%以上来自于煤、石油及制品(化石原料)等的燃烧,这完全是我们人类带来的。第二是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主要来自于煤、石油以及制品,包括汽油、柴油、天然气这些燃料的燃烧。挥发性有机物在生产方面,主要来自于汽车制造、工业生产中的溶剂挥发,包括我们民用的,还有各种燃料的燃烧、油品的贮运、装修、家具、涂料使用、餐饮油烟,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是它的主要来源。实际上我们的植物也会排放一些化学有机物,但是对于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比较大的还是我们人为排放这一部份。
颗粒物包括液体的、固体的、液体固体混合颗粒,来源非常复杂,既有燃烧排放产生的,也有施工、道路扬尘排放的,还包括其它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二次反应产生的颗粒物,这些概念大家可能都比较清楚,包括PM2.5、PM10,还有总悬浮颗粒物,主要是以粒径的不同划分。最细的当然是PM2.5,对人体危害健康也比较大,比较粗的就是总悬浮颗粒物,它的粒径在100微米,它在空中悬浮的时间比较短。
(三)PM2.5的产生
我们看PM2.5的产生,一方面是直接排放,包括烟尘、粉尘、炭黑、扬尘,包括来自于机动车、燃煤、工业排放、施工。第二就是我们采用的气态污染物,刚才提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照射下,在空气中发生光化学,产生二次PM2.5,就是硫酸盐、硝酸盐这些,这些都是PM2.5的主要组分之一,PM2.5的主要成因离不开我们人的活动贡献。
我们以北京市为例,为什么北京市的PM2.5污染会比较突出?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全球方面来看,北京所处的区域浓度比较高,包括美国NASA的遥感监测表明,在我们中国华北地区所在的区域,PM2.5的背景值比较高。中国气象局也进行观测和研究,表明北京市的PM2.5的PH浓度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较高水平。实际上,背景浓度、背景区域一方面和我们的纬度有一定关系,第二和我们纬度所在的大区域的生态状况、生态系统的功能也有密切关系。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第二是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北京第一是机动车保有量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比较突出,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50万辆。最新统计是,到目前为止,北京的机动车超过557万辆,汽、柴油每年消耗大概七八百万吨。还有非道路机械,非道路机械包括工程机械、园林绿化、农业、建筑工地上的各种工程机械,它们都属于使用燃油作为动力的机械,除了直接排放PM2.5,还排放大量其它污染物,特别是氮氧化物或者挥发性有机物,在全市排放量占比都非常高,超过一半的比例。
第二是燃煤总量比较大,煤烟型污染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北京市2012年的燃煤总量达到2300万吨,占全市年消费总费的25%左右,主要用在电厂、工业生活,包括取暖、燃煤锅炉、窑炉等,这是2012的情况。目前来看,北京市的燃煤治理措施力度非常大,到今年年底预计会下降到1500万吨。
第三是工业结构不尽合理,污染物排放量比较大。尽管北京市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情况显著,搬迁了一大批大中型工业企业,包括首钢等,但仍存在部分建材、化工污染较重的企业。同时,在过去几年里,大量发展的新型现代制造业也会使用大量溶剂,使有些挥发有机物的排放增多。
第四是工地的开、复工面积大,扬尘污染严重。北京市近年来常年保持开工面积在2亿平方米左右,这个两亿平方米应该说超过欧洲的工地面积同期,施工扬尘量排放量大。第二,路面的尘土经过车辆的反复碾压,搅动形成交通扬尘,略占各类扬尘的36%以上。
第五是城市开发强度过大,北京市1.6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有一万公里左右是山区,不适合城镇化开发,平原地区只有6000平方公里,集中2000多万人口、500万辆车以及大量生产、生活活动,开发强度高达48%。开发强度有一个专业术语,简单地理解,就是水泥板盖住的面积占所有可开发区域面积的比例,污染物排放的强度高、密度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展。北京市2000到2010年的建筑面积,以每年140多公里的速度增加,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市的建设性面积又增加了,基本上和人口增加的幅度相匹配,大幅增加,比2000年之前大概增加了百分之七八十。所以说城市规模扩展过快,城市边界向外延扩展过快,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压力。
此外一个因素是周边污染传输的影响,包括京津冀区域的重化工业、高污染的水泥、钢铁、炼油、石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大,整个地区的燃煤总量约3.5亿吨。在特定条件下,整个区域的相互传输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在夏季西南风、南风方向,这是一个重要传输通道,在冬季,也会有高风的传输。还有秸秆燃烧,包括河北、山东等地烧秸秆,还有河南地区,有一些重污染过程。在今年前期包括去年发生的一些重污染过程,最后的元凶就是秸秆燃烧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影响,对整个华北区域的重污染过程造成影响。
此外,北京的地理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三面环山,地形呈簸箕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而且这个气候降雨量不高,低温条件,极端不利天数全年大概占20%左右,容易发生重污染的天气,这属于自然地理、气象条件不利的一个方面。从这可以看出来,一个是地形,我们是一个簸箕型、一个蜿口,背后是山,有些空气污染物很难扩散出去。第二是逆温层现象容易出现,逆温层比较低的时候会到800米,我们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盖子里面,也就是说,高度时候会使逆温层高度抬高一倍以上,一来一回,逆温层高度的变化会使空气中的浓度在排放量稳定的情况之下,我们身边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会发生2倍、3倍以上的突然变化。
还有一个是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应该讲北京的绿化总体比较好,但是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北京的平原地区,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聚集在这个区域,森林资源总量偏低。2011年年底,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7.3%。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从2012年开始,北京市开始实施百万亩平原大造林,通过三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北京的平原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了十个百分点左右,这是生态系统建设一个非常重大的成就。
此外,我们水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用水极度匮乏,生系态统的空气自净化功能弱化,环境承载力不足。我讲北京这种典型情况是想说明,一方面,北京是一个发展阶段相对发达的城市区域,北京所遇到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咱们京津冀所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很多和北京是一样的,包括天津、河北,有一些是北京在前些年重点发展时所遇到的问题,北京这样一些问题的成因对于天津、河北来讲具有相似性、相仿性,是共同的自然规律和我们生态环境的经济规律在后面发挥作用,从前面所讲的北京一些典型问题的剖析可以看到,通过北京能够间接反映出我们京津冀环境问题的全貌。
(四)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于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知道,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应该说,在有了近代以来的大工业之后、经济蓬勃快速发展之后,环境问题才日益严重、日益凸显。在科学界有一个库兹涅茨曲线,这是一个美国经济学家1955年提出的,他借用一个倒U形曲线,把环境质量和人均收入,也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用这个曲线进行描述,成为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这个曲线主要揭示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统计性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环境质量开始实现退化,我们人类会大量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我们利用我们的资源来增加收入,随着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这时候环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境质量可能会出现一些情况,特别是环境质量恶化,使人的生活水平、幸福感受到影响,这时候,我们人类会拿出更多资源关注环境的改善,开始注重保护环境,随着收入的增加,环境质量开始进入改善阶段,呈现一个倒U型的关系。
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北京市的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突破70%,标志着北京已经进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北京市的人均GDP到达工业化后期的水平。在这个阶段,从近十几年来看,一个特点是全市的污染物排放量逐步下降,环境质量在稳步提升,同时,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和能源消费的总量都在急速增加。北京从98年到2012年,GDP增加了6.5倍,常住人口增长了66%,机动车增长了2.85倍,能源消耗增长了86%,这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个宏观背景。
在这个基础之上,大气污染物的产生量增加,但是排放量下降。产生量体现的是我们生产、生活活动带来的直接排放,可以理解为是我们资源消耗的一个指标。排放量下降主要受益于我们采取更加全面、更加严格的末端治理措施。我们对于工业方面采取了脱硫、脱硝、除尘,对机动车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尾气控制排放标准。这使得我们在发展的同期,虽然产生量增加了,但是我们的排放量在下降,从这个曲线图也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的排放量下降,在前些年特别是奥运之前,幅度比较明显,但是近些年降幅开始减缓。
水污染产生量增加,但是排放总量下降,进入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总量下降,直接体现就是河流水资源达标率能够稳步提升,同时近年来,改善难度进一步加大。
归结起来看,奥运会之前,北京的环境质量改善进入了加速期,特别是奥运会期间,北京市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加快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退出步骤,实施刚才提到的脱硫、脱硝工程,还有清洁能源设施的改造,煤改气、煤改电,加快污水设施处理,污水处理的比例和处理能力大幅增长。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2007年和2008年当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时候比上一年分别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下降,污染物排放下降的直接环境效果就是在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水平明显下降,不管是大气还是水,体现都非常明显。
奥运会之后,也就是2009年之后,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放缓,进入一个平台期,原因是什么呢?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2009年之后,我们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一些把握上,开始有一些不够到位的地方,特别体现在宏观调控力度不足,北京市的建成区面积包括人口,从09年之后有一个快速增长,包括机动车也出现爆发式增长,经济增速虽然很快,但是以开发强度猛增为代价。第二,奥运期间,一些非常规措施,我们采取了临时管制措施,不能常态化,比如单双号限行、一些工业企业临时性停产,我们的环境基础设施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建设是相对的,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当时北京建成区,还有污水处理厂这样一些基础设施与当时的人口相对来说,比较能够适应当时的需求。但是2009年以后,人口快速增长,包括我们的基础设施和建成区,所以2009年之后,我们的基础设施虽然每年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实际上了建设速度开始相对滞后,同时,通过多年的污染减排之后,污染减排的潜力减小,难度加大,成本不断提升。
从奥运会之后看,2009年之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降幅开始收窄,浓度开始收窄,氮氧化物的浓度甚至出现反弹,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我们城市的河流水质出现一个平台期、徘徊。应该讲,北京市出现了奥运前、奥运后这种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污染生态环境问题的变化规律,在京津冀区也具有代表性。奥运会之后,咱们整个区域包括河北、天津,实际上也是大、干、快上这么一种形式,通过这几年之后,实际上我们生态环境的压力明显加大,我们的环境承载力已经到了一个快支撑不住的边缘。
从北京市进一步的分析来看,虽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压力保持在高位、比较大,但是我们污染排放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是全市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三大产业中的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逐年加大。第二是大气污染排放结构发生变化,工业排放污染源的排放比例逐步缩减,生活源乃至于人的生活活动的比例逐步增大。对北京来讲,现在主要污染源是居民实际上的生活活动,机动车、生活供暖这些排放对大气污染显著增加。
水污染排放结构也是一样。原先我们的生活污染源排放量一直都很大,农业源排放基本不变,近些年,工业源的排放占比下降,特别是工业的水循环利用水平比较高,由于城市的无序扩张加剧,加剧现在城市及径流污染,下一场雨之后带来的污染加剧。
综合来看,现在对于北京市来讲,环境污染呈现多污染物协同作用的复合型特征,在影响生态环境的染排放结构面前,单一类型、单一行业或单一种类的污染物进行减排是远远不能支撑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此外,机动车保有量增加,现代制造业增长,使得比较难治的污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增加,它们又会在环境中发挥进一步的二次反应,加重臭氧和细颗粒的污染,导致灰霾现象的发生。因为氧化物和混合有机物不像二氧化硫比较好治,治住了煤相当于控制住二氧化硫,同时在现阶段,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村农业面源相互叠加,使水污染呈现复合型的特征,现在除了一些常规的污染物,像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值已经纳入了总能控制之外,还有一些有机型的污染因子、有毒有害的物质,特别是环境风险还没有得到总量的系统控制。
污染治理从咱们工作的措施重心来看,目前在产业链中逐渐前移,从产业结构优化到实现生产、到末端治理整个链条中,我们的工作重心不断向前转移,包括实施了总量减排这么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一个系统性的政策措施,采取之前的排放标准,还有引入一些环境管理手段,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等。虽然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环境质量在效果上来说,和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总体相适应,但是仍然没有实现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的局势扭转。目前,北京市的污染排放远超环境容量,需要从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城市布局方面着手城市发展,使城市发展和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形成环境质量改善倒逼城市功能定位的格局,对北京是这样,对京津冀来讲同样也是这样,我们后面还会用数据说,京津冀一定要研究我们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发展的一些规律,在把握好规律这么一个基础上能够思考,如何实现京津冀环境生态环境问题更加有效的解决。
这是一些排放量的基础数据,比如对北京市来讲,单位GDP的大气污染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水平都逐渐下降,特别是在过去几年,下降幅度非常明显,到了近些年,下降趋势幅度开始减缓,减缓意味着我们的治理手段在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思路上面需要寻求大的突破,这是水污染物的人均和单位GDP的排放量,也是这样。
(五)外部性特征、邻避效应、公地悲剧
那么,刚才我们也分析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直接原因,包括我们人类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长期以来比较薄弱,包括污染排放、标准不严、监管不力等等。这些原因归纳起来,深层次原因还是要从环境问题产生的本质特征上去找,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的经济性,实际上是我们的经济属性是它自身的本质特征之一,我们经常讲环境问题存在典型的外部性特征,也就是说,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往往不注意对环境造的影响,带来的环境成本和后果也不愿计算到产品和交易的成本中去,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也就是说,在从事生产过程以及自己的生活中,会把环境污染问题的成本交给社会,这就导致在经济或环境经济学领域认为,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主要成因是发展环境问题的一个最大交集所在。
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根本途径是从外部经济性特征角度分析,一定要把环境成本内部化,要让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把环境的成本纳入到每个人或者相关人他的行为成本承担中去,这是一个外部性特征,纯粹靠思想或意识的提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成本外溢的问题,还要通过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解决环境成本的分担责任。
第二,我们经常用的一个词是叫邻避效应,邻避效应也很容易理解,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污染处理的设施或者是工业生产中容易带来污染的一些项目,不要建在我家后院,不要建在我的身边,但是我需要,我需要用电,需要用这些化工产品,需要改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的便利性,但是这些东西从哪里来?我不管,但是不能建在我家附近。也就是说,大家都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会担心环境污染排放对身体健康、对自己资产价值等多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激发一些险恶的情节,乃至采取强烈、坚决有时高度情绪化的积极反对行为,这也是社会失灵的表现。邻避效应实际上是外部不经济性这个规律的突出性体现,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一方面要把自己生产、生活活动带来的环境成本外溢,交给社会,自己不愿意承担,同时经济社会发展,或者说为了治理环境污染的基础设施,或者是为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这样一些生产、生活活动对于本人自身的影响。
第三,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公地悲剧,公地悲剧是英国科学家研究出来的,或者提出的一个关于共有资源方面出现的一个管理学名词,是指对于一项资源或者财产来说,如果它有很多拥有者,每个人都有使用权,但是却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那么最后每个人都会倾向于过度使用,甚至抱有及时捞一把的心态,会加剧这种资源或者财产使用的程度。比如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捕捞渔业资源和污染严重的河流空气,这都是工地悲剧的典型例子。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因为相关的资源环境公共物品产权难以界定,所以它容易被竞争性的过度使用或者侵占,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我们对于自然环境或者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对自然界过度索取。之前我们提到很具体的比如大气污染问题、PM2.5问题、我们每一类的污染物来源,只要涉及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涉及我们生产、生活活动,分析它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解决对策的时候,往往需要从经济性的角度去考虑,从市场机制和政府、无形的手、有形的手去考虑,要避免公地悲剧,要打破邻避效应,要真正使环境成本被内部化,这才是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根本出路。
二、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现状
(一)京津冀区域的环境及发展相关参数
下面第二部分是京津冀生态环境的现状。先看一下和环境以及发展相关的一些参数,这是我们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基础。首先看一下国土面积,北京的国土面积是1.64万平方公里,天津小一点是1.19万平方公里,河北省是最大的,接近19万平方公里,在这么大的一个国土面积上,我们的绿色空间占多少呢?我们拿森林覆盖率作为一个绿色空间的代表,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2013年发布的结果,北京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5.84%,在全国各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6;天津的森林覆盖率是9.87%,排第29;河北的森林覆盖率是23.41%,排第19名。总体来看,京津冀区域的覆盖率在全国来看,总体都属于比较靠后,后50%这么一个概念。
第二,从人口上看,北京市常住人口2013年2014年分别达到2114万和2151万,天津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市在1500万左右,河北在7300万左右。总体来看,人口继续增长。应该说我们人口的快速增长的速率增幅在下降,但是增长的绝对量还是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第二是GDP,北京市2014年的GDP已经达到2.13万亿元,天津市达到1.57万亿元,河北省是2.94万亿元,这是14年的情况。13年的数据也列在旁边,大家可以做一个参考。从三产的比重来看,北京市第三产业已经达到77.9%,天津市是49.3%,河北只有37.2%,这是第三产业的一个比重,是2014年的。
从宏观的背景数据来看,京津冀的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2014年,北京、天津人均GDP都超过1.6万美元,而河北只有6500余美元,不到京津的二分之一。产业结构,北京三产为主,呈现明显的高端化趋势,天津、河北的第二产业就是工业,比重仍然在一半左右,城镇化率京津冀三地分别是86%、82%、49%。综合来看,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阶段后期,河北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
从能源消耗总量来看,北京的综合能源能耗总量2014年是7454万,天津我没有查到最新数据,它在2012年的时候在8200万吨,河北也没有查到相应的数据。
机动车保有量,北京的保有量是540万辆,这是在2013年,目前是557万辆。应该说北京市从2011年底开始严格控制机动车新车增幅,取得明显成效。
污染物排放量,咱们国家对四类污染物进行总量污染物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于空气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水。2013年,北京、天津、河北污染物排放量,北京排放量最低,河北比较高,但是后面还有一些对比。从人均来看,北京的人均排放量在全国属于比较低的,天津、河北的人均排放量比较高。
上面一幅图是二氧化硫,下面一幅图是氮氧化物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明我们在排放控制水平、污染治理水平北京目前是明显领先于天津和河北。
水污染物排放也是这样,单位GDP的COD来看,北京仍然是比较靠前,河北相对比较靠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污染治理水平、污染治理潜力上来讲,河北包括天津还有比较大的潜力。
(二)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专家分析,目前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该地区是全国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全国水资源最为短缺、地下水漏洞最大的地区,也是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尖锐的地区。水资源短缺,北京如果以人口来论,人均水资源应该是最为短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空气质量、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这几个方面。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空气质量,从1998年以来,我们列了几个点的时间年,北京、天津、河北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值、PM2.5浓度,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来看,这三地的环境质量呈现一个改善的趋势。到了2014年,京津冀三地2.5的浓度分别是85.9、83和95,综合来看是这么一个特点:空气质量在逐步提升,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特别是和2012年新修订的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相比,差距还非常大。而且从多年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来看,近年来空气污染的降幅在趋缓,我想2014年、2015年可能会有比较大的一个改善。北京市周边的污染物浓度,包括京津冀地区,也是呈下降趋势,这里面也有一些监测方面数据上的问题。刚才提到奥运会阶段,在奥运会之前,实际上河北、天津的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或者趋势要好于北京,奥运会之后,部份污染物浓度开始出现反弹。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间接理解为或者间接反映了2008年、2009年之后,这几年京津冀区域生产、生活活动大规模增长,特别体现在重化工业污染排放的增长。归结起来看,京津冀区域是目前咱们国家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2013年京津冀地区所有城市的PM2.5都是超标的,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前十个城市,河北省包括京津冀,整个来看经常会占七个、八个之多。过去看咱们区域的大气污染治理,治标不治本现象比较突出,虽然采取过短期的区域联防联控解一时之急,但是过去没有形成有效的共建、共治的长效机制。
从水资源的角度来看,京津冀是咱们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最高,但污染却最严重的区域,河流的水资源稀缺、水污染问题并存。
从水资源量来看,京津冀的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特别是相对于常住人口和GDP来看,明显和全国的占比不对称、不对等。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直接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反的就是河流的径流变化,径流减少,河口生态恶化,地下水位降低,水土流失,湿地萎缩,产生一系列问题。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每年区域用水量大概在36亿立方米左右,北京市的净流降水,包括每年自身提供的大概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自身的水,第二是外调水,第三,超采地下水,同时,北京市充分利用再生水,这几年,北京市的再生水的利用规模量逐步上升。近年来,为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市以年近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同时,超采地下水每年超过五亿立方米,这个是水资源北京市的一个基本情况,多年人均不足二百立方米,和国内一些其它城市或者和世界上一些其它城市相比,都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北京市遭遇持续干旱,人均水资源量更低,只有一百多一点。
在水资源量不足的情况之下,水环境质量也不容乐观,特别是城市中下游地区的污染非常严重,从这个图里可以看到,在山区,在上游地区,我们的河流水质状况还是比较好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就是里面绿线、蓝线。到了城市建成区,到了城市中下游地区,我们的河流水质开始明显变差,超过劣5类的水体河段长度居高不下,而且改善迟缓。
从河流水质上来看,一方面是2000年以来,全市二类、三类比较好的河段,河段长度比率虽然增加,但是劣5类的河段长度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对应到空间上来看,整个上游水质保护较好,下游水质、河流较差。从饮用水源角度来看,密云、怀柔的水库、地表水一直符合国家饮用水源的地质标准,城市下游水体、水质普遍超标。目前经过咱们多年污染减排的治理,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与人们群众的需求、需要还有很大差距。这种情况放到天津、河北来看,也基本上是这个趋势。研究天津、河北的环境检查公报对于水资源以及环境水质状况的趋势来看,也基本上是这么一个特点。
从生态变化来讲,北京市主要是建成区面积大幅度增加,2000年到2010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4.74%,耕地面积明显减少,湿地面积下降,林地、草地面积比重上升。重要生态工能区发生生态变化,主要是指林地、草地面积逐步增加,但是永定河流域、同时水面在减少,特别是官厅水库,水域积明显减小。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的格局最稳定,保护效果良好,但是过去十年,湿地资源保护区严重萎缩。
这是一个遥感的趋势图,可以看出来,从2000年到2005年的阴历来看,红色区域(人类聚集开发的区域)的空间不断增加,绿色区域总体保持稳定,但是白色这种可开发区域不断后退。
绿色空间来看,特别是六环路内,绿色空间明显减少,特别是在城乡过渡、城乡结合部地区。2008年之后,绿地面积覆盖率包括绿地覆盖城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增幅在减缓。实际上林地、草地、包括湿地,都代表咱们的绿色空间,代表生态安全格局中的一个重要基础,甚至包括耕地,耕地实际上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价值。
京津冀雾霾问题 篇7
1雾霾天气大棚蔬菜出现的几种问题
1.1缺少二氧化碳
为了避免低温的伤害,采用双层棚膜覆盖,且连续2季未使用有机肥,缺少二氧化碳来源,土壤干燥,光合作用低下。作物表现中下部功能叶片非常薄、黄、软,甚至焦枯,果实小,幼尖细弱。没被低温“冻死”,却是光合产物缺少而“饿死”。
1.2灰霉病害猖獗
此类土壤湿度和棚内湿度较大,因温度低不敢通风散湿。高湿、低温、低糖是灰霉病发生的条件。尽管使用了嘧霉胺、乙霉威等灰霉病的预防治疗药剂,而环境条件特别有利于病害发生,防治效果不理想。除了叶片之外,茎秆、果实、幼花多处出现灰毛状病斑,病斑甚至出现在近土表的茎基部,造成全株萎蔫。
1.3低温障碍
棚高4.5m的大棚,没有增温措施,保温材料保温性能较差,作物长时间处于生长停滞状态,栽种一个多月基本上没有生长,叶片暗绿、无光泽,个别植株萎蔫枯萎而死。
1.4开花结果能力下降
日光温室没有光照就没有温度,植株光合能力下降[5],每天的光合产物不能满足呼吸消耗,更满足不了开花和结果。植株叶片薄、软、浅绿色,花少、果少、果小,生长速度缓慢。
2雾霾天气过程中的管理建议
2.1光
雾霾天气日照强度虽然不大,每天也需要开苫受光,微弱的光合作用总强过纯粹的暗呼吸。适当补充光照有利于作物在低水平下的生长。雾霾天气连续3d以上后暴晴,需要半开苫锻炼一天,以防闪秧。
2.2补充外源低分子碳水化合物
连续5天以上的雾霾天气之后,需要给作物补充外源的碳水化合物。白砂糖、可溶性氨基酸、低聚糖、木醋液、腐植酸等30~50g;农村做豆腐的豆汤或沼气池里的沼液0.5kg,兑水15kg,每5d喷洒一次。天气晴朗之后,每桶水加1.8%复硝酚钠2mL,提高植物细胞活力,尽快适应植物正常的代谢过程。
2.3浇小水不施肥
雾霾天气植物处于低水平代谢,不需要很多的水。进入冬季要看7d或15d天气预报,根据未来天气合理安排浇水时间,不要浇大水。可隔行浇水或膜下滴灌,尽量避免低温高湿状况出现。为防大棚湿度过大起雾,土表可用旧地膜或秸秆覆盖地表。
2.4适当补充二氧化碳
采用生火炉子或用碳块、液化气燃烧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也可采用二氧化碳气肥或稀硫酸+碳铵的方法,晴天上午以及午后放风之后,都可以进行;冬季大棚以有机肥、秸秆、食用菌菌棒分解或生物反应堆获得二氧化碳。
2.5适期早摘果
秋延后蔬菜11月份进入采果期,此期遇到雾霾天气光合产物的累积很少,下层大果适当早收。对顶尖上的幼果,下部尚有绿色的老叶子,最好不要打掉,尽量不造成伤口。
2.6摘除病叶
对于病害猖獗流行和处于发病初期的大棚,及时去除病叶。并喷洒25%嘧霉胺30g,或乙霉威的复配剂等加锌、镁等光敏叶面肥,每7~10d一次。可对于根茎部发病不能清除的病斑,可以用25%嘧霉胺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喷涂。尚未发病的使用速克灵烟剂、百菌清烟剂,每7d燃放一次,每亩150~250g预防。
3冬季蔬菜雾霾天气的预防建议
3.1合理施肥
秋延后蔬菜施足底肥是安全越冬的关键。主要包括:1)根据养分归还学说合理确定氮磷钾的施用量,底施全部的磷和半量的氮钾。2)根据最小养分学说平衡使用水溶性好的矿质元素(如:加多保20kg)。3)施足有机肥8~10方和微生物有机肥200~400kg。4)种植3~5y以上的土壤酸化,可使用草木灰30~50kg。草木灰含钾量8%~12%,以及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都是氧化态遇水显碱性。有机肥是全肥,除含有少量的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繁殖能分泌植物生长必需的激素,活化中微量元素,同时弥补棚内二氧化碳和热量。
3.2水的管理
定植水浇透;第一穗果长成5分硬币大小,开始浇水施肥,10d左右浇一次水,隔一水追一次肥,采收前30d停止施肥。每次浇水前,采收浅红果,防止裂果。冲施肥使用2~3次,叶面肥2~3次。地表覆膜或玉米秸、谷草,减少蒸发,降低棚内湿度可减少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的发生。
3.3选用透光好的膜,保持棚膜洁净
每5~7天清洁膜面1次,后墙处张挂反光幕。冬季太阳角度小,光密度降低,若遇到雾霾天气时需采取日光灯补光措施,随时转动方向,避免近灯处作物烤焦。
3.4补充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光合的主要原料,冬季气温低不宜通风换气,晴天天气可以短暂放风换气。生物反应堆技术补充二氧化碳最经济有效:整地前在80cm的大行处挖沟、沟内填上秸秆撒上有益菌、覆膜;在行间放置菌棒最省事;其他方法还有:木炭燃烧、液化气燃烧、二氧化碳气肥、碳铵+硫酸反应法等。
3.5棚室的高度与角度
从棚室结构棚室高度与棚膜的角度,越高温度越低,角度越大受光越好,跨度大可利用的种植面积越大。在草苫上或棉被外加一层旧棚膜可以提高保温性能。棚内土壤内撒入稻壳、秸秆、麦糠等有机物,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3.6温室灭菌与无病虫苗子入棚
采用太阳能灭菌是消灭土壤病害的经济有效的方法。7月份春茬作物收获以后,整地—有机肥—灌水—覆膜,持续30d。可以消灭枯萎病、蔓枯病、线虫病等病害。但是,也会造成有益菌的伤害,使土壤失去活性,可以隔3月进行一次。该措施完全能代替土菌消等杀菌剂。空闲时可以播种油菜、青菜、茴香等叶菜类蔬菜。秋延后大棚加盖棚膜和在放风口加盖防虫网之后,再移入无病虫种苗,阻断烟飞虱、蚜虫等迁入大棚,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有极好的预防效果。移栽之前用啶虫咪、噻虫嗪或阿维菌素等杀虫剂处理秧苗,防治秧苗带虫。
3.7推广使用熊蜂授粉
每只熊蜂每分钟访问17朵花,坐果率可达到98.15%,可平均增产35%以上(对草莓增产效果可达97%以上);可以替代用番茄灵保果,不用疏花疏果。可以减少灰霉病的发生以及速克灵、万霉灵等杀菌药剂的用量。
摘要:雾霾天气,寡照低温,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针对雾霾天气下出现的几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并从肥、水、光、气、热病虫预防上提出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雾霾天气,大棚蔬菜,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毛艺林.雾霾环境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7):76-79.
[2]吕爱钦.洞庭湖区冬季气候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及气象灾害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229-230.
[3]北京华风天际气象服务有限公司.雾霾天气导致寡照不利作物生长[N].中国农资,2015-12-11(17).
[4]程芳芳.郑州雾霾寡照天气大棚小气候特征及低温预报[J].农学学报,2015,5(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