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贫困地区(精选12篇)
河北省贫困地区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承德市贫困农村地区农村居民调查走访, 掌握了贫困农村地区的“三农”现状。结合贫困农村地区金融现状, 提出设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组建适应农村不同层次信贷需求的新型信贷供给机构, 以期在农村金融组织和农户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有效地改善当地“三农”问题。
关键词:“三农”,信用担保,农村金融
为了改善河北省承德市贫困农村地区“贷款难”与“难贷款”的状况,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于2009年11月开始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贫困农村地区农民及农村金融的基本现状, 调查范围涵盖承德市七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 (丰宁、围场、承德、隆化、平泉、滦平、宽城) , 共发出问卷300份, 收回问卷287份。
一、承德市贫困地区信贷需求状况
(一) 贫困地区的“三农”现状。
承德市贫困农村地区人均年纯收入较低, 54.5%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1, 000~2, 000元, 另外还有很大比例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 000元以下, 达到23.6%。其收入来源以农业收入 (36.4%) 和打工收入 (50.9%) 为主。大多农业自然条件很差, 大部分是山区, 耕地少, 投入多、产出少, 周期长。其中, 农业生产仍然以手工劳作为主, 思想观念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范畴, 越是贫困地区越是如此。而承德市贫困农村地区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较少, 造成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的剩余, 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 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严重。这样, 在承德市就形成了现代工业与落后农业并存的局面, 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农民在消费方面主要侧重于基本的生活消费, 消费集中在衣食住行。其中, 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较大, 占生活消费支出的50%以上。这种消费比例特征预示农民生活消费支出费用有一半是停留在解决温饱问题上, 离小康水平基础性消费还有一定的距离。子女的教育费用在农户眼中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很多辛勤劳作的农民用大半辈子的积蓄来供子女上学, 但是部分农户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支出。此外, “看病贵”的问题也依然困扰着农民们。虽然现今农村中正在普及农村医疗合作社, 为农民就医治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对于本身经济基础底子薄的农民来说, 一旦家里有人生大病, 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社会问题比较突出。
(二) 信贷市场结构调查。
首先, 当地农户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贫困问题, 收支平衡且略有节余的家庭所占比例很低, 近50%的家庭没有结余, 而且78%的家庭有债务;其次, 农户贷款用途主要与家庭种植、养殖相关, 有相当的部分还用于子女教育、盖房和治病, 用于经商的比例最低;再次, 农户贷款数额较低, 多为3, 000元以下, 其中, 又有超过1/3的家庭贷款数额在1, 000元以下。农户金融需求的生存需求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户的借款行为。生存需求特征, 使得农户一些情况下的金融需求无法与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对接, 比如用于子女教育、盖房和治病的非生产性资金需求显然并不在正规金融服务的范围内。而3, 000元以下, 甚至1, 000元以下的资金需求数额, 显然也很难满足正规金融机构的成本收益法则。诸如此类的原因, 导致农户的借款来源呈现出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并存的格局 (金融机构贷款, 占比33.1%, 亲戚朋友的资助, 占比29.3%) , 可见, 农贷市场的分割性特征是客观存在的。
(三) 制约农民致富的因素。
承德市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影响农村经济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很多, 如图1所示。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 除了农村政策这一宏观因素以外, 广大农民普遍认为缺少资金 (58.2%) 是影响农民致富的主要原因。因此, 要解决贫困地区的“三农”问题, 除了政府部门不断调整农村政策外, 根本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而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三农”的“缺血”问题。 (图1)
二、农村金融机构
承德市贫困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种类较少, 就金融发展的地域结构看, 承德市贫困农村地区的农村金融存在较明显的被抑制现象。
(一) 农信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被看成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是农村资金流动的垄断者和投融资活动的主渠道, 这在承德市贫困农村地区也不例外, 遍布广大农村地区, 但农信社的支农功能总体还比较弱。问卷调查数据表明, 大多数农民对信用社的金融服务不满意, 主要表现在:第一, 农信社缺乏合作性质。随着金融制度的改革, 合作社的互助共济性正在淡化, “官办”色彩浓厚, 农民缺乏入社的积极性;第二, 农信社虽然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但因其资本充足比率低, 经济规模小, 不良资产比率高, 员工素质较差, 管理水平低;第三, 信用社为农村社员服务的范围非常有限。经营的自负盈亏、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倾向, 使得资金向收益相对高的城镇或非农部门流动。而
(二) 邮政储蓄。
调查数据表明, 个别乡镇有邮政储蓄机构 (40.7%) 。邮政储蓄具有点多面广、贴近农村的天然优势, 但是邮政储蓄目前提供的金融服务水平较低, 并存在制度缺陷, 表现在:第一, 在业务上它只吸收存款, 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 以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第二, 各地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机构被人们称为“资金漏斗”。邮政储蓄机构将农村仅有的资金“倒流”城市, 使本来就紧张的农村金融供给市场更加恶化。
(三) 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在贫困农村地区几乎是零, 尤其是中国农业银行, 金融改革以来, 中国农业银行出于防范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考虑, 大量撤并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 向城市收缩并上收贷款权限, 使其基层机构沦为“吸存机器”。这与它的不放弃农村, 但不局限于农村的市场定位是不相符的。
(四) 其他。
其他的金融机构, 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在这些地区一并找不到。
三、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
(一) 供求机制的矛盾。
承德市贫困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特点与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机制存在矛盾。贫困农村地区农户融资用途主要为子女教育 (35.5%) 和生产经营需求 (37.5%) , 其次为改善住房条件以及治病用款。所需资金规模较小, 据调查资料表明在农户经常性的金融需求中0.5万元~1万元的占40.1%, 而1万元~3万元的占46.4%, 3万元以上的仅占10%左右。大量的小额融资需求构成农村融资现实需求的主体, 农户融资客观上要求融资过程简单、灵活、方便和快捷。这与有盈利预期、讲求信誉、资产抵押的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存在矛盾。因此, 农民的融资渠道选择主要是民间融资 (57.4%) , 信用社融资只占11.1%。
(二) 贷款利率上浮幅度高与“三农”经济弱质低效的矛盾。
如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58%, 农村信用社按最大上浮系数为基准利率的2.3倍标准执行达12.84%。这种贷款的高利率与“三农”的弱质低效反差极大, 农民不仅得不到实惠, 反而加重了负担。
(三) 贫困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满足率低。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 在贫困农村地区有贷款余额的户数占当地总户数比重平均为15%左右。而有贷款需求的农户约占90%, 这90%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中, 实际向金融机构申请过贷款的比例约为30%, 农民贷款满足率为50%左右, 在贷款量上的满足率仅为20%~30%, 大多数农户资金需求通过民间借贷解决。主要原因是, 贷款需求者认为向银行贷款难, 表现在:有47.4%的农民认为信用社贷款利率高, 有48.1%的农民认为信用社借款手续麻烦, 有48.9%的农民认为信用社借款担保难, 有55.6%的农民认为额度小。
(四) 贷款审批手续繁琐、时间长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矛盾。
目前, 由于各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上收, 信贷门槛设置过高, 大额贷款发放难, 即使贷款能够到位, 也经常出现贷款不及时, 给农村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五) 信贷资金安全性强与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弱的矛盾。
各金融机构从信贷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出发, 自然不愿意将贷款投入到抗风险能力弱的农业生产中, 许多农户也正因为考虑到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而不敢冒险投入, 造成了农村信贷供给和需求均不足。
通过上述矛盾的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承德市贫困地区信贷市场表现出来以下特征:第一层是农村经济弱质低效、分散闭塞的特征, 它是农村经济中最基本的决定力量;第二层是农村信贷供给, 它基于农村经济的特征, 从而也就决定了它的主体结构和政策取向, 正是由于农村信贷供给是基于农村经济特征而不是基于农村信贷需求, 从而产生了诸多难以调解的矛盾;第三层是农村信贷需求, 它基于农村信贷供给, 供给什么就只能需求什么, 正是由于这种需求是基于供给而不是基于农村经济发展, 从而产生供给抑制型供需缺口和非均衡就是必然的。
四、思考和启示
(一) 设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
国内学者在结合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基础上, 对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关系看法很多, 典型的观点认为:当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水平都处于较低层次时, 金融活动将局限在较小的范围, 金融功能也仅限于“信用中介”, 因而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极为有限,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即不但不会促进经济增长, 反而有可能形成金融制约, 并造成经济衰退。将这些理论和观点结合河北省承德市贫困农村地区的“三农”现状, 我们不难发现, 由于产业弱质性明显, 农业项目收益难以成为担保品, 现有实际财产较少, 即使有担保品, 也存在担保手续的法律及相关服务不健全的问题, 使得承德市贫困农村地区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农民贷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同时并存, 贫困农村地区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被抑制现象。因此, 本人认为解决承德市贫困农村地区“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是设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构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在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和农户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这样既可解决农户资金的不足, 又可有效地分散农村金融组织的信贷风险, 还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农村非法民间借贷的发展势头。
(二) 组建适应农村不同层次信贷需求的新型信贷供给机构
1、建立农村政策性政府委托信贷机构。为满足农村救助性、生存性信贷需求应建立农村政策性的政府委托信贷机构。这种机构接受政府的委托, 对特定的对象发放无息贷款, 主要是支持灾后的农户、农村企业进行灾后自救, 支持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 且应是中央政府提供一部分, 各地方省、市、县政府配套提供, 还可以接受社会捐赠和赞助。
2、组建专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小型社区银行, 效仿孟加拉国的贫民银行, 专门为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小额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3、组建地方农村商业银行。从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的商业性、发展性信贷需求特点来看, 组建具有地域优势、低交易成本优势、市场效率优势、信息优势和经营灵活、适应性强的中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是具有制度适应效率的。
参考文献
[1]周立, 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 1978-2000.2002.10A.
[2]徐燕.农民收入调查分析报告[J].经济研究导刊, 2009.33.
[3]丁文丽, 于鹏.基于农户特征的农贷市场微观结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0.9.
河北省贫困地区 篇2
1、简答题
①什么是金融风险:指金融机构在货币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控性、扩散性、不确定性以及隐蔽性和叠加性。
②支票应填写什么(大概意思,记不清了):(1)写明其为“支票”字样;(2)无条件支付命令;(3)付款银行名称;(4)出票人签字;(5)出票日期和地点(未载明出票地点者,出票人名字旁的地点视为出票地);(6)付款地点(未载明付款地点者,付款银行所在地视为付款地点);(7)写明“即期”字样,如未写明即期者,仍视为见票即付;(8)一定金额;
(9)收款人或其指定人。
③金融机构的体系:是指金融机构的组成及其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金融体系大多数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来进行组织管理的,因而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在我国,就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④简述成为一名合格的银行人员应具备什么(仅供参考):(1)执行政策、遵守法纪、坚持制度、廉洁奉公(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尊重储户、恪守信誉
(3)坚持原则、钻研业务、文明礼貌、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维护储户的合法权益(4)牢固树立存款、信誉、储户、服务第一的观念,促进储蓄效益的提高。
唐代河北道赵州地区诗人用韵考 篇3
“道”是唐代设立的监察区,贞观元年初置河北道,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二市、河北全境、辽宁大部以及河南、山东古黄河以北地区。赵州处于河北道的西南部,北齐天保二年(551)改殷州置,隋大业初改为赵郡,唐武德初复为赵州,治平棘县(今河北赵县),五年(622)改为栾州,贞观初复为赵州,天宝初改为赵郡,乾元初复为赵州。本文选择的赵州诗人共有四位,即李峤、李华、李嘉祜和李德裕。李峤(约645~约714),两《唐书》有传,《旧唐书》卷九四云:“李峤,赵卅I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弱冠举进士,累转监察御史。”《新唐书》卷一二三云:“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二十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李峤后来仕途时沉时浮,官至宰相,以庐州(今安徽合肥)别驾卒。李华(约715~约774)两《唐书》有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云:“李华字遐叔,赵郡人。开元二十三(735)年进士擢第。天宝中,登朝为监察御史。累转侍御史,礼部、吏部二员外郎。”《新唐书》卷二百三云:“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李华后屏居江南,客居山阳(今江苏淮安)。李嘉祜(约722~约782),两《唐书》无传,《唐才子传校笺》云:“嘉祜字从一,赵州(治今河北赵县)人。天宝七年(748)杨誉榜进士,为秘书正字。”李嘉祜后闲居于吴越一带。李德裕(787~850),两《唐书》有传,《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四云:“李德裕字文饶,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十四年(819)府罢,从弘靖入朝,真拜监察御史。”《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云:“李德裕字文饶,元和宰相吉甫子也。……府罢,召拜监察御史。”李德裕于大和七年(833)为宰相,次年罢相,最后贬为崖州(今海南琼山县东南)司户。在以上四人中,李德裕的诗文最富,故本文材料的主体是李德裕的用韵。
一、唐代河北道赵州诗人用韵简谱
说明:
1本韵谱所用材料分别取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全’25册校点本)和《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本,全11册)。《全唐诗》收李峤诗5卷209首,其中近体诗197首,古体诗12首;李华诗1卷29首,其中近体诗8首,古体诗21首;李嘉祜诗2卷134首,其中近体诗120首,古体诗14首;李德裕诗1卷141首,其中近体诗93首,古体诗48首。此外在卷10~29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等乐歌中也收了以上部分诗人的作品,其中多数与本集中的诗是重复的。《全唐文》收李峤文8卷158篇,含韵文6篇;李华文8卷103篇,含韵文57篇;李德裕文16卷372篇,含韵文47篇。韵谱共用李峤、李华、李嘉祜、李德裕古体诗95首,韵文110篇,含韵段653段。
2本文所用诗仅限于古体,所用文仅限于韵文(个别作品韵散夹杂,只取其中入韵部分内容),律诗不收,因为律诗受功令的约束,其用韵严格遵守着韵书的规定,对于考察方音的意义不大。
3作者存两说的诗,参照《校编全唐诗》决定取舍。
4韵谱中将同摄同调韵相押叫“同用”,将同摄异调韵相押叫“通用”,将异摄韵相押叫“混用”。韵次依独用、同用、通用、混用为序。
二、唐代赵州诗人的用韵与赵州韵部
赵州诗人用韵较宽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韵部的面貌,现据用韵实际确定其韵部如下。
1通摄、江摄
东冬钟江同用,属同一韵部。
东钟在一起押韵的情况高达17次,东钟同用无疑。冬无独用例,与东钟、钟合用共7次,可以认为通摄三韵同用。东江二韵有2次混用:
李华《隐者赞七首之严子陵》文四317.3218鸿中躬风(东)江(江) 《先贤赞六首之东里子产》文四317·3219:邦(江)攻(东)。
不应视作偶然现象,暂定为四韵同部。
2止摄
支脂之微同用,属同一韵部。
止摄平上去三声都明显地表现出合韵的趋势。虽然微韵有10次独用,但它与支脂之韵同用的次数更多,可合为一部。
3遇摄
鱼虞模同用,属同一韵部。
虞模同用达13次之多,同用无疑。鱼韵独用6次,与虞、虞模、模同用共6次,其上声语韵独用1次,与语、语虞、虞同用10次,去声无独用例,御、遇、暮之间的同用有9次,应将鱼虞模三韵看作同用。
4蟹摄
(1)齐韵独用
齐韵独用5次,没有与其他韵合用的情况,应为独用。
(2)灰哈同用,属同一韵部
哈韵独用1次,但灰哈同用5次,可证灰哈属同一韵部。
(3)皆韵暂缺
皆韵只出现了一例,韵例如下:
皆哈同用李华《唐丞相太尉房公德铭》文四318·3224:哉哀(哈)霾(皆)台(眙)
赵锐发现皆韵“怀排阶”三字与灰哈同用,怀疑可能皆韵里有些字已与灰哈合流了。李无未考察出齐皆哈同用例中的皆韵字为“谐、阶”,胡安顺师发现与灰哈同用的皆韵字为“槐、喈”,我们可以扩充例字,但因为用例太少,另外去声还有怪独用例,只能推断皆与灰哈音色相近,是否可以将皆与灰哈视为同一韵部尚有待考证。
(4)霁祭同用,属同一韵部
祭独用3次,与霁韵合用7次。霁祭同用。
(5)废韵、怪韵韵例太少,暂缺
(6)泰队代同用,属同一韵部
泰韵独用4次,分别与队、代同用1次,同用的比率很高,可以认为是有意识的合用而非偶然,即泰队代同用。
5臻摄、山摄
真谆臻文欣魂痕元寒桓删山先仙混用,属同一韵部。
首先可以肯定真谆同用。臻、欣无独用例,全部与真、谆、文同用;文独用5次,与真、谆、臻、欣合用18次,说明真谆臻文欣五韵同用。魂韵与以上五韵用在一起多达5次,绝非偶然。痕韵独用例不见,与魂有4次交集,魂痕应为同用。山摄元韵与臻摄中诸多韵有交集,尤其是魂韵,二者混用10次,即真谆臻文欣魂痕元八韵同用。山摄中首先可以确定寒桓、删山、先仙同用,各自同用的次数分别为5次、3次、20次。同时还能看出这三组韵部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尤其是删山、先仙之间,有4次用在一起,寒桓韵一共出现了8次,与另两组韵同时使用2次,也不是偶然性的,所以可以将寒桓、删山、先仙这三组韵暂定为同一韵部。元韵使用非常灵活,总观臻山二摄,与寒桓删山先仙同时使用了7次,可以说是个普遍现象。除此,文魂痕真等韵也与山摄韵相混用。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臻山二摄韵在赵州音色差距不会很大,可以合为一部,即真谆臻文欣魂痕元寒桓删山先仙为同一韵部。
6效摄
(1)豪韵独用
豪与宵肴同用1次且只出现了一个“逃”字,但独用3次,应为独用。韵例如下:
河北省贫困地区经济滞后原因分析 篇4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中将我国贫困地区划分为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燕山-太行山地区是其中之一。燕山-太行山贫困带涉及河北、山西、内蒙古三省区的33个县, 属于河北省的有22个县 (保定市8个县、张家口市9个县、承德市5个县) , 这22个县和环首都贫困带中河北省的贫困县重合, 耕地资源贫瘠, 基础设施匮乏, 生态状况有待改善, 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表现
对河北省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分析不仅要真实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状况, 而且要兼顾消除区域间比较差异。在综合分析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 选取区域总量、人均值或比率形式等可以反映整体和局部差异的指标, 建立了由人均GDP (元) 、三产比重 (%)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元) 等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 人均GDP。
根据2013年河北省各市人均GDP来看, 河北省人均GDP为38, 149元, 承德市低于省人均GDP水平5个百分点, 张家口市低于省人均GDP水平21.78个百分点, 保定市低于省人均GDP水平33.31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 保定、张家口、承德等3市的人均GDP水平在河北省各市排名中均靠后。
(二) 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2013年河北省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最高的为秦皇岛, 比重为47.4%;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最低的为保定, 比重为31.5%。张家口三产产值比重40%, 位于河北省第三名, 排名靠前;承德三产产值比重为32.4%, 保定和承德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
(三)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2013年河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 638元。唐山、廊坊、石家庄、邯郸、秦皇岛、保定等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省平均水平, 沧州、邢台、衡水、张家口、承德等地低于省平均水平。承德和张家口位于倒数第一、第二位。张家口农民人均纯收入6, 583元, 低于省平均水平23.8个百分点;承德农民人均纯收入6, 031元, 低于省平均水平30.2个百分点。
(四)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013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 713元, 廊坊、唐山、秦皇岛、石家庄、沧州5个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省平均水平, 其余6个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省平均水平。保定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 757元, 低于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张家口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 641元, 低于省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承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 896元, 低于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五) 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
2013年河北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4, 008元。从各市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来看, 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廊坊的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高于省平均值, 保定、张家口、承德等三市的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低于省平均值, 分别低16.45%、19.16%、19.38%。
三、河北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原因解析
(一) 自然地理因素。
河北省的贫困县, 其自然地理的主要特点是:石化、高寒、干旱、少田。这些地区大多位于高寒地带和深山区, 干旱缺水, 灾害频繁。2012年, 保定、张家口、承德3市共遭受的旱灾、水灾、风暴灾、霜冻灾、病虫害等灾害面积占到河北省总受灾面积的47.6%。2013年, 保定、张家口、承德3个市共遭受的旱灾、水灾、风暴灾、霜冻灾、病虫害等灾害面积占到河北省总受灾面积的48.6%。自然条件恶劣, 生态环境脆弱, 结果造成这些地区扶贫困难大, 稳定脱贫难。
(二) 历史因素。
位于首都周边的这些县区, 解放前由于自然条件恶劣, 地势山高谷深, 深山区未受到国民党统治力量统治, 依然处于封闭状态, 发展滞后, 速度缓慢。建国后,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隐蔽优势, 长期被列为军事禁区, 在很长时间内, 基本上不修路、不通电、不上项目。使得这些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也逐渐拉大。
(三) 制度因素。
作为首都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有关部门要求河北省的一些地方, 山区全面禁牧, 严格控制高耗水农业, 大规模关停高污染企业等。对河北省这些县域的限制开发政策阻碍了这些地区的发展, 是造成这些地区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的因素之一。河北省因紧邻北京, 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节奏难以自主, 发展节奏被打乱, 从而使陷入发展乏力的困境。
(四) 基础设施因素。
山区基础设施和产业投入成本, 分别是平原的20倍和5倍。首都周边的革命老区, 大多自然条件恶劣, 改革开放以来, 各级党委政府对这些地区给予了一定的倾斜和支持, 但由于总体投入不足, 扶持力度不够, 群众行路难、吃水难、产品交易难、与外界沟通难、信息利用难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北省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五个经济指标进行对比, 找出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进而从自然地理、历史、制度、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贫困产生的原因, 以期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原因
参考文献
[1]王利光, 葛幼松.基于量图分析法的河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4.
河北省贫困地区 篇5
山区贫困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河北省赞皇县为例
河北省赞皇县是国家认定的贫困县,地处太行山东麓的低山丘陵区,山地面积占全县面积的22.23%,丘陵面积占69.52%,平原面积占8.25%;该县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仅330立方米.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垦殖,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系统功能效益低下,局部地区已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可持续生态农业体系,即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依据经济发展以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要求,通过全面规划及生态地域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作 者:田建文 张素珍 作者单位:石家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河北石家庄,050801刊 名:农村经济 PKU英文刊名:RURAL ECONOMY年,卷(期):2003“”(4)分类号:F323关键词:农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研究
河北地区大棚桃的主要病虫害防治 篇6
【关键词】河北地区;大棚桃;病虫害;预防措施
大棚桃是一种在特殊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品种,人工参与成分居多。与世隔绝基本上是大棚桃生长的一个通常状态。这种环境下,病虫害问题较少,即使有些问题也很容易就得到解决。河北地区是大棚桃主要的生产基地,该地区经过对大棚桃多年的种植,在大棚桃常发病虫害以及对这些病虫害问题的预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种经验对更好地发展大棚桃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大棚桃生产特点
大棚桃主要是利用大棚保温体温的作用,促进自身的快速生长和成熟,以期在陆地桃成熟前进入市场,抢占先机,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在这种大棚内生长的桃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品种和病虫害这两个方面。大棚桃多为早熟或中熟品种,大棚桃患病虫害的特点为果实类病虫害较轻,枝叶类病虫害严重。这些方面主要是由于独特的大棚环境而造成。
2 河北地区大棚桃的主要病虫害
大棚桃的主要病虫害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大棚桃的虫害,另一个为大棚桃的病害。只有充分认清这两个方面的病害特点,在制定预防对策时,才更具针对性。
2.1 大棚桃主要虫害
大棚桃中存在的虫害主要是桃小绿叶蝉、桃潜叶蛾、桃红颈天牛、桃蚜、山楂叶螨、桑白蚧这六个方面,这些虫害种类不同,危害存在差异,害虫之间的生长发育也有所区别。虽然这六大虫害有很多的不同,但每一种虫害所产生的严重后果都不容小视,只有在熟练掌握病虫害发病规律基础上,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解决对策。下面就对桃蚜发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桃蚜具有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特点,这一病虫害对大棚桃的危害极为严重。桃蚜的幼卵通过寄宿在桃树的小树叉、芽腋和枝梢的缝隙中,来抵御冬季严寒,顺利越冬。待桃树发芽开花时,桃蚜幼卵开始孵化,转而寄宿至桃树嫩芽和花朵上,并从中吸取汁液来获取食物。在桃树长出两三片桃叶时,桃蚜开始了孤雌胎生的繁殖,数量剧增,而此时被啃食的桃叶和桃花则出现萎蔫现象。此后桃蚜逐渐长出翅蚜,更不利于对其进行防治。
2.2 大棚桃主要病害
细菌性根癌病、桃缩叶病、疮痂病、细菌性穿孔病、褐腐病、桃白粉病、桃树流胶病以上者七种疾病是存在大棚桃中最为常见的一些病害,这些病害给大棚桃造成很大的损失。这些病害对大棚桃造成危害的方面有很大不同,在爆发时间、病害特点、危害方面、危害程度都有很大差异,本文主要通过对细菌性穿孔病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细菌性穿孔病这种病害主要是病原细菌未能彻底清除,该细菌潜藏在桃树枝条皮组织中越冬,待来年桃树开花期开始繁殖并形成穿孔病斑。在病斑溃烂时,细菌溢出,进入到桃树的叶片组织中,使叶片开始出现黄白色斑点,接着是紫褐色斑点,最后导致叶片脱落、穿孔等后果。果实受到细菌性穿孔病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症状。幼果期,无明显变化,而后待果子长大些,会出现干枯现象,出现褐色斑点,再接着会有裂纹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为造成桃果的成片腐烂,给果农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3 预防大棚桃病虫害的措施
根据措施性质划分为生物方预防、化学预防、物理预防几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又相互合作,共同实现预防大棚桃病虫害的目的。
3.1 生物预防
生物预防这项措施主要是利用生物相生相克的规律来预防预防病虫害。例如对于大棚桃中出现的蚜虫病害,可以采用食蚜虻、七星瓢虫、草蛉等食蚜虫的天敌来大规模地捕杀蚜虫。对于出现在大棚桃中的朝鲜球坚蜡蚧病虫害,可采用黑缘红瓢虫这个天敌对其进行大量捕杀。在投放病虫害天敌时,要控制好相应的数量,以防过量。一些病菌和虫害经常潜藏在桃树植株体内,为了有效地预防大棚桃中的病毒病和病害,可以采用培育和栽培无病毒种苗的办法来预防。
3.2 化学预防
这种措施主要是指通过喷洒各类农药,以达到消灭病虫的目的。农药中含有的一些化学成分能过有效地解决大棚桃中的病虫害疾病。但农药的选取也要有所区别,可以根据不同的病虫害来选择,也可以根据所处的病虫害发病阶段特点来选择。例如,在对处于若虫卵化期的朝鲜球坚蜡蚧病虫害进行预防时,可选择40%速扑杀乳油2000倍液,50%混灭威乳油800~10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来进行喷雾。
3.3 物理预防
物理预防的原理为,采用一些物理方法,对存在大棚桃中的主要病虫害进行消灭,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其他方式給大棚桃造成的第二次伤害。具体的物理预防如下。针对蚜类病虫喜光的特点,可以在棚内装上一些具有特殊频率的灯光,来吸引一些病虫,以实现连片地大面积诱杀效果。例如黑光灯、高压汞灯和频振灯等相关灯具。经过实践证明,诱杀大量的大棚桃中病虫,能够明显地减少病虫卵的数量,减轻病虫危害。
4 结语
河北地区是大棚桃的主要生产地,其生产的桃子数量和质量,在冬季对整个北方的水果市场有很大影响。为避免水果市场的巨大波动,须确保该地区的大棚桃生产的稳定性。可通过对一些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以实现整个市场环节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勇,涂洪涛,陈汉杰.构建大棚桃特殊环境下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思考[J].果树学报,2009(09):232-234.
[2]曹克强,国立耘,李保华等.中国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和防治情况调查[J].植物保护, 2009(2):114-116.
[3]王晔,胡同乐,曹克强.生长季苹果枝干轮纹病病菌分生孢子释放的决定性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2-154.
河北省贫困地区 篇7
一、加快开展贫困地区土地管理改革试点, 是新时期我国实施区域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客观需要, 也是实现新一轮扶贫攻坚目标的坚实保障
我国幅员辽阔, 不同地区的国土资源状况、经济发展阶段和生态建设任务不同。既严守18亿亩的耕地保护红线, 又保障经济发展必要的建设用地需求, 需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 探索实施区域差别化的土地政策。我国在开展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土地管理改革试点和天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土地管理改革试点之后, 近年来, 又陆续在多个省市开展了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土地管理改革试点, 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了创新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实施区域土地差别化政策的新时期。但绝大多数土地管理改革试点, 都是针对沿海发达省 (市) 和国家重点开发区域而展开, 专门针对贫困地区的土地管理改革试点, 目前基本上处于空白。
贫困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阶段的滞后性,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与发达省区截然不同的供求形势和人地矛盾。据有关资料, 在1997-2010年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期间, 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沿海发达省市用地指标全面突破规划指标, 一些省区5年就用完了10年的指标。而与此同时, 广大贫困地区由于开发开放起步晚、发展速度慢, 建设用地指标的增幅较小。进入新世纪以来, 广大贫困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以河北省张承环京津地区为例, 2011年河北省张家口和承德两市重点项目建设的用地指标需求缺口率, 保守估计在55%以上。为此, 需要尽快探索实施贫困地区积极灵活的用地管理政策, 为新一轮扶贫攻坚提供坚实保障。
二、河北省张承环京津地区具备开展土地管理改革试点的基础和条件
河北省张家口和承德环京津地区 (以下简称环京津地区) 是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是国家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确定的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的核心区域。这一区域无论从土地资源状况、土地类型条件, 还是土地利用结构, 都具备了开展国家贫困地区土地管理改革试点的基础和条件。
1.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易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环京津地区土地资源丰富, 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巨大。张家口和承德两市国土总面积共计11447万亩, 约占全省的40.4%, 其中张家口人均土地面积约13亩, 承德人均土地面积约17亩, 远高于河北省人均4亩的平均水平。2009年, 张家口市和承德市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占两市国土总面积的28.3%和20.9%, 未利用地资源丰富。
2.土地类型复杂多样, 便于探索多样化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
这一地区既有以坝上为代表的高原区, 又有以承德、张家口市区为代表的人多地少的山间盆地和河谷, 也有以怀安、阳原为代表的低山丘陵区;既有以张家口市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 又有以宽城、张北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强县 (市、区) 。这种类型多样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发展模式, 为进行土地管理改革试点提供了条件, 便于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和政策。
3.坡耕地和中低产田比重高, 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压力较小
环京津地区耕地质量普遍较低, 坡耕地和中低产田的面积大、比重高。以张家口市为例, 全市1376万亩的耕地大部分属于坡耕地, 土壤肥力低下, 气候及自然条件差。与其它粮食主产区相比, 生产率低, 粮食单产低。开展土地管理改革试点, 适当增加建设用地指标, 加快推进环京津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压力小, 面临的农地征用矛盾小, 可能引起的社会风险较低。
4.拥有一批低效闲置土地, 便于加强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管理
环京津地区的坝上地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拥有一批不适合规模集聚和发展的农村, 既能够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 扩大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调剂空间, 还能通过复垦为农用地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环京津地区拥有大量工矿废弃地, 加快对这些工矿废弃地的综合整治和利用, 不仅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还有利于有效增加建设用地,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属于欠发达地区, 开展土地管理改革试点的调控难度较低
开展土地管理改革试点, 在用好建设用地存量、保持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 势必要适度增加建设用地规模。虽然近年来环京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但总体来看, 该区建设用地规模的内在扩张冲动, 较沿海发达省市要小得多。因此, 在该区开展土地管理改革试点, 便于国家对试点区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防止发生建设用地规模迅速增加、耕地急剧减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等失控现象。
三、开展张承环京津地区土地管理改革试点的方案设想
1.基本思路
以尽快缩小环京津地区与京津发展差距、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 遵循土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并重、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齐抓的思路, 充分发挥本区的土地资源优势, 大胆创新, 探索实施符合实际的土地开发管理和利用政策, 在严格保护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 更加持续有力的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使贫困地区的广大人民能够逐步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成果。
2.指导原则
(1) 稳妥有序、健康可控。强化土地管理政策和制度的“顶层设计”, 加强土地使用的动态评估和政策调整, 切实防止建设用地无序扩张、耕地急剧减少、农地征用矛盾激化等问题的发生, 确保土地管理改革试点稳妥有序推进。
(2) 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在安排土地开发规模、区域、强度和时序等方面, 既要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又要与区域生态承载力水平相适应, 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根据各地发展阶段, 土地类型和结构, 分门别类实施不同的土地开发和利用政策, 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
(4) 集中配套、集约利用。在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方面, 要向工业密集区、城镇和郊区等区域倾斜, 设定工业密集区域或工业园区投资密度最低限, 严禁引入投资密度不达标项目。
(5) 保护耕地, 保障发展。要在保持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 积极推进内涵挖潜, 适度开展外延开发,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存量土地整合等途径, 有效增加建设用地面积。
3.主要试点内容
(1) 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方式创新试点。在遵循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由试点区确定近期2-3年建设用地的总规模, 上报国家批准后由试点区根据每年实际情况, 把握、控制和调整供地时序, 确定年度供地规模和结构;试点区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方案经省政府报国家批准后, 在全省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体系中实行单列;规划期内下达给试点区的年度用地指标, 不将未利用土地纳入年度计划管理。
(2) 工业用地出让政策调整试点。适当调减工业用地最低出让标准, 既可参照西部地区标准, 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0%-15%执行, 也可试行以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为限设定工业用地出让标准;试行不同工业产业的弹性用地出让政策, 对于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符合张承区域功能定位的产业, 允许以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 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重大项目, 允许采用邀请招标、公开招标和竞价招标等灵活的招标方式。
(3) 统筹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政策试点。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体系, 逐步把建设用地规划和管理的重心由城市扩大到农村, 分区分类制定农村建设供地标准, 开展农村土地利用集约评价, 最大限度缩小城乡建设用地集约程度的差距;对于空心村整治、生态移民村搬迁或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节余指标, 初期在县域范围内调配使用, 满足县域建设用地需求, 后期视增减挂钩政策试点运作的成熟程度, 择机在市域范围内放开, 整治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 在优先满足农村各种发展建设用地后, 经批准将节约的指标少量调剂给城镇使用的, 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及时全部返还农村, 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4.配套措施
(1) 开展土地调查评估和相关研究。围绕试点内容, 加强土地利用的类型、数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的调查, 特别要加强未利用地、低效或闲置城乡建设用地的调查和勘测, 建立各类土地利用数据库。加强开展相关基础性研究工作, 主要包括:试点区新居民建设规划研究、试点区被征地农民补偿问题研究、试点区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方向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试点区未来几年土地供需状况研究、试点区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试点区耕地保护研究、试点区城乡居民点用地规模和布局调整研究等。
(2) 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制定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发展规划, 对两市范围内城镇和农村建设格局进行统筹规划;制定试点区未利用地开发总体规划;制定试点区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开展城乡统筹用地管理奠定基础;制定试点区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补偿办法, 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制定工业园区或工业聚集区产业投向指导和投资密度规定, 促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3) 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土地的开发整理和复垦力度, 整治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 首先要复垦为耕地, 规划继续作为建设用地的可作为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用地。
河北省贫困地区 篇8
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作为文化厅直属的省直事业单位, 同时也是省内各地市基层文化馆站的对口单位之一, 自2013年开始部署安排此项工作, 一方面采取短期项目支持的方式, 每年选派15名艺术专业的业务骨干下到张家口尚义县、保定望都县、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保定阜平县等省内边远贫困县的文化馆及县乡村等基层提供文艺辅导和培训;另一方面, 对基层县乡级文化馆站每年选送上来的十名文化艺术专业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和再提高, 以使其今后更好的为基层文化服务。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在省群艺馆实施两年多来, 引起了各地市文广新局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工作局面逐渐打开, 选派和培养取得较好成效,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基层群文活动现状和人才支持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 受培训人员大多来自县、乡级文化馆或文体局, 他们的基层经验丰富。
培训期间, 通过与他们的深入沟通, 使省馆更直接的了解到基层群文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和困难, 基层群文活动的开展目前普遍存在经费短缺、基层领导重视不够、艺术门类不够丰富健全、文化工作者业务水平不高等短板, 现状亟待改变。这为省馆今后的辅导培训、群文活动引领与开展、政策制定等明晰了着力解决的问题方向。
(二) 受编制所限, 县乡级的文化业务人员普遍短缺。
在县乡级基层文化活动中, 业务文化工作者常常身兼数职, 跨专业跨领域参与各种文艺活动。比如, 音乐专业的文化干部兼做群文晚会与大型活动的主持人;舞蹈业务干部常常也要组织群众合唱, 兼任县级非遗部门的工作和灯光音响与音乐制作的操作者, 此类情况在基层文化馆普遍存在。因此, 这些基层文化干部群体往往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和愿望, 希望能到省级文化馆、专业艺术院校和院团来接触专业水平较高的老师, 学习和提高各艺术门类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文化人才, 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三) 省群艺馆选派下到基层辅导的业务人员立足于基层文化需求, 开展了形式内容丰富、深受群众喜爱的广场舞、合唱、器乐演奏等各门类文艺辅导, 培训当地群众文艺骨干, 对提高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层群文业务干部的专业水平也得到普遍提高;同时, 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增强了基层薄弱地区文化的“造血功能”,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但该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选派人员与受援地沟通不畅, 业务开展范围和辅导区域有待拓展, 基层文化馆站的设施和器材简陋影响培训效果, 导致实效性不突出等问题。基层文化单位希望省馆和上级单位除给予人才支持外, 也能拨付经费改善县区级文化单位的设施配备问题。
(四) 边远贫困地区来我馆接受培养的人员, 由于原单位工作繁忙、家庭等原因, 个别人不能做到坚持长期在岗学习, 影响省馆培养计划的完成和培养效果, 也是对边远人才培养指标和经费的浪费。
建议今后各县市文广新局在选拔该项人才支持计划受培养人员时, 优先考虑基层文化单位中对业务知识有强烈学习和进修意愿的文化工作者。
二、开展人才支持计划的意见和建议
(一) 加强指导、监督、管理和意见反馈, 建立监督考评机制。
为开展好人才支持工作, 派出单位要根据受援地区文化需求, 结合派出单位业务人员专业特长及选派人员意向, 确定选派人选, 并签订三方协议, 同时, 加强指导和监督计划落实情况。任务完成后期, 组织受援地文化单位对选派人员进行考核评价, 辅以成果汇报演出和展览, 以计划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为重点, 从派出单位、受援县和被选派的文化工作者三个角度, 结合服务对象评价, 对项目进行总结与考核评估;另一方面, 培养单位对每一批受培养人员的培训效果应予以考核鉴定, 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交流座谈, 听取受培训人员的汇报和意见建议。力争使选派和培养两个人才支持项目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 制定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做好后勤服务与保障。
据了解, 省群艺馆制定了《河北省群众艺术馆选派到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文化工作者管理及补助发放办法》和《河北省群众艺术馆边远贫困地区文化工作者培养工作管理及食宿、交通等补助办法》两个制度。严格规定了选派人员到受援地工作的职责范围、工作目标和任务、工作期限与考勤、纪律要求、工资福利待遇、生活补助及差旅费发放、评优考核办法等事项。对在馆内接受培养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也详细规定了部门分配、岗位安排、考勤纪律、食宿安排及生活补助和差旅费的发放办法等内容。做好后勤服务与保障, 确保选派和培养两个人才支持计划能无后顾之忧的予以贯彻落实。
(三) 加强对优秀人才的选派工作, 择优遴选。
借鉴其他省份好的经验, 面向高校、专业院团等扩大选派范围, 制定面试、评审等形式的遴选制度, 让选派候选人陈述文艺特长、拟服务区域、服务内容、服务计划、重点项目策划等内容, 并接受受援市县和乡镇文化单位组成的评审组的质询, 择优遴选出具体人选, 优化辅导队伍。选派培养单位应加强与各地市文广新局的对接交流, 结合当地需求开展对口支援和培养, 为每一位受培养人员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目标, 并严格实施, 定期汇报、交流和反馈效果, 力求使受培训人员得到业务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提升。
(四) 统筹安排, 丰富培养内容, 创新方式方法, 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
为强化实效性和针对性, 应根据省内文化馆站基层一线文化人才队伍现状, 统筹制定2016年至2020年文化人才支持计划上派培养规划, 采取长期专业培养与短期业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我省基层文化人才。对播音主持、曲艺表演、音乐编创、灯光音响操作、非遗传承等急需紧缺人才予以倾斜照顾, 依托省馆和专业院团着力紧急培养。省级部门对各地市项目实施情况应开展全面督导检查, 进一步改进和调整省级相关政策和安排。
为突出实效, 省群艺馆拓宽培养思路, 创新方式方法, 组织受培养人员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文化馆年会暨文化馆事业成就展, 开阔他们的眼界和视野;组织美术部培训人员跟随专业教师外出采风、观看画展, 学习展览策划;组织音乐部培训人员参加全国县级群众文化音乐编创培训班;组织戏曲部培训人员参加京津冀京东大鼓书会、河北梆子票友邀请赛等戏剧曲艺类比赛, 并观看省馆小戏排练等等。此外, 馆内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演出和比赛、讲座交流活动等, 也邀请他们积极参加。值得一提的是, 鉴于县域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业务人员短缺, 需要一专多能的业务干部, 而他们在基层辅导过程中也是身兼数职。为此, 省群艺馆安排他们打破专业局限, 不囿于自己的专业, 兼学其他艺术门类。如声乐专业的学习了灯光音响、音乐制作操作技能;曲艺表演专业的学习了声乐唱法、广场舞等。跨专业、跨门类培养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另辟蹊径, 铺路垫石。
国家推行的人才支持计划是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 对于提高受援地的基层文化服务水平和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意义重大。我省应继续加大人才支持力度, 拓展培训内容, 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 落实好选派和培养的保障措施, 积极开展此项活动, 为基层培训人员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李秋云, 杨国勇.《河北选派文化工作者赴边远贫困地区服务》.中国文化报, 2013年12月17日.
河北省环首都贫困带旅游扶贫研究 篇9
一、环首都区域旅游扶贫开发优势分析
(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合作日趋深入
2013年以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中要求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即将出台,标志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将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综合最新媒体的报道,结合国家熟读表态,河北省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定位之一便是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消灭环首都贫困带。
(二)北京及周边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现在,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京津冀区域城市化的加快,京津冀区域城市居民正在逐渐步入追求健康生活方式,享受闲暇的发展阶段,旅游作为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休闲放松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厚爱,旅游消费支出占人们生活支出的比重也不断增加。北京社科院的研究显示,在所有旅游消费当中,休闲度假类旅游项目最受首都人民欢迎。将近80%的北京市民对休闲度假类旅游项目持肯定态度,超过一半的京津冀城市家庭每年都会进行短途旅游活动,其中三成每年短途旅游达3次及以上。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城乡农业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京津冀区域城市居民近郊旅游度假愿望十分强烈。
二、环首都旅游扶贫开发不足分析
(一)地方政府和居民主动性不强
环首都贫困带上的地区,多数都是革命老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国家多年的帮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当地的政府养成了“等、靠、要”的懒政思维,对主动努力,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缺乏认识。另一方面,旅游扶贫开发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在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当地居民的利益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以及发展机会的创造,所以,如何调动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消除人们心头的顾虑,让他们能够相信旅游扶贫政策,积极创业是目前环首都贫困带旅游扶贫面临的一个问题。同时,河北省环首都区域许多贫困地区在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缺乏真正懂得旅游知识的专业人才,各个环节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缺失现象严重。
(二)旅游开发缺乏特色,管理水平低
环首都贫困带上的各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受到思维认识的约束,普遍存在重复建设、盲目模仿等现象,没有注重挖掘自身特色,发挥地方优势,旅游产品趋同化现象严重,没有竞争力。不注重环境的保护,盲目跟风,兴建大规模的亭堂馆所,失去了“山味、农味、野味”,对城市旅游都的吸引力大大下降。
一些地方不注重形象维护和品牌树立,一味的吃“老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使得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管理漏洞多,水平低,坑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旅游形象和声誉。
(三)旅游扶贫开发产品的宣传促销面临困境
由于目前我国旅游产品宣传促销机制尚未完善,河北省北部地区,人文思想保守滞后,在宣传促销方面面临阻碍。一方面由于缺乏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许多地区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宣传促销、旅游招揽等活动方面几乎空白,存在着等、靠、要思想。二是经济实力薄弱,不可能大肆的广告宣传。三是行业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组织,景区只好自寻出路、自我推销,但是促销方式陈旧、缺乏市场开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往往全面撒网、多方出击,但是收效甚微。四是缺乏协调与配合,一些相邻的景点或者一条成熟线路上的景点往往重复投入,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三、结论
旅游扶贫的核心目标是利用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消除弱势群体的贫困状态。本文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将居民个人利益和区域整体利益一体化,需要构建旅游扶贫的本地产业链以及提高贫困人口参与的深度和效果。其中,本地产业链的培育可以通过参与式的开发模式、区域间的合作开发、合理引入外来投资、开发本地参与式的旅游产品及旅游商品生产一体化等方式实现。而提高贫困人口参与的深度和效果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参与,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使旅游扶贫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河北省贫困地区 篇10
关键词:留守儿童,人身安全
据全国妇联调查, 我国有近6102.55 万农村留守儿童, 全国每5 个孩子中, 就有一个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隔两地, 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作用对于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同于普通儿童的影响, 这些导致一些留守孩子们日常生活行为失范, 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 影响社会的安定。 近几年, 不断有留守儿童自杀、受到其他留守儿童施暴致死等极端的越轨行为的发生, 案例触目惊心, 不得不引发我们对留守儿童行为的更深入的研究。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问题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河北省地区留守儿童的生活及人身安全情况, 我们深入河北省唐山、保定、张家口市和承德的农村地区, 通过采访、发放问卷、走访及教育帮扶等形式完成留守儿童课题研究。 发现如下情况:
1.半留守家庭为主。 大多数留守家庭是父亲外出打工, 母亲和孩子在家中。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父亲出去打工的占70% , 母亲出去打工的占9% , 父母双方都出去打工的占21%。 只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不能或很少能够直接接受来自父母的教育。 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 父母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 一方面父母为孩子提供模仿者对象, 另一方面父母也为孩子提供情感满足。 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 甚至缺乏平常的情感交流。 他们的日常起居、健康卫生得不到父母的照料, 他们的情绪与情感也无法及时地与父母互动, 甚至一个简单的拥抱和简单的交流都没有。 而这些都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的家庭体验与社会经历, 这种缺失使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产生空缺, 儿童缺乏家庭安全依恋, 会形成低自尊。
2.留守儿童受暴力情况。
(1) 留守儿童遭受暴力情况较严重。 大多数留守儿童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暴力。 这其中以校园暴力为主。 但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 很多孩子难以有效地保护自己。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有高达33%的人选择了默默忍受, 8%的人选择了求饶, 8%的人选择用暴力还击, 忍受意味要无休止忍受暴力, 这对于留守儿童的身体与心灵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儿童并没有掌握应对暴力事件的合理方法, 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解决问题, 长期下去, 形成恶性循环, 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2) 对于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问题的监管与处理不当。
①家庭对于应对暴力事件方面的教育仍有很大欠缺。 首先父母不在孩子身边, 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护与管教, 也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 形成正确的定位。 其次, 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 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是回避的, 父母不希望孩子接触这些, 也不对其谈起。 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 父母对其更多物质上的关心, 而疏忽其他的教导, 使一些孩子行为无约束, 任意妄为欺负别人, 一些孩子内心无法倾诉, 被人欺负。
②政府对于学生暴力安全问题关注不足。 政府行为在学生暴力安全问题处理方面没有“存在感”。 政府在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作为仍偏向隐性的主导地位, 比如校车的统一购置、学校教育的硬性规定, 但每当发生学生人身安全事件, 学校和学生往往会成为舆论的主要关注点。 政府对于留守儿童伤害这种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会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 缺乏对这方面应对的积极态度和有力措施。
3.在保护自己人身安全方面, 留守儿童更多希望得到家庭父母的交流指导。 但对于留守儿童, 最为缺乏的就是与父母的相处, 这是留守儿童情感主要的缺失。
二、针对各方主体基于心理和教育角度对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问题解决的建议
1.父母。
(1) 经常定期联系孩子, 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 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和孩子多谈生活、学习以及学校中的事情, 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2) 多和学校、孩子的临时监护人交流孩子的情况, 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中的变化和态度。
(3) 加强孩子关于人身安全方面的教育, 告诉孩子保护自己的正确方法和应对危险的正确处理手段。 在对儿童的家庭教育中, 性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家长不仅对孩子的性教育羞于启齿, 而且还要隐瞒有关性的知识, 这会使孩子可能会以不正确的方式了解性知识, 而了解到的性知识大多数情况下为错误的, 结果可能会使孩子形成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2.临时监护人。
(1) 尽量和孩子沟通, 理解他们, 关心他们;加强生理卫生指导,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加强家庭教育, 改变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的状况, 正确地管理教育孩子。 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职能, 临时监护人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 同时也要积极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 临时监护人可以通过和其他家长探讨教育和管理孩子的方法, 也可以举办或参加家庭教育辅导讲座, 交流和学习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 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职能。
(3) 要加强对孩子人身安全的关注, 一方面不让孩子在家庭中受到伤害, 另一方面防止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中受到伤害。
3.学校。
(1) 克服老师对学生的 “校园暴力”现象。 校园暴力的一种体现就是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一些不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体罚和人格侮辱。 要克服这一现象, 就要求教育部门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校园教师的师德建设, 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素质, 另一方面要完善选拔任用制度和奖励惩罚制度, 在选拔和任用一线教师时, 要对教师的爱心、责任感和正义感有更高的要求, 要通过多渠道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对教师师德的评价, 奖优惩劣。 通过培养教育和制度建设, 营造一种尊师爱生的氛围, 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2) 学校加强纪律管理, 减少儿童在学校里受到的伤害。学校要做好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工作, 宣讲一些安全知识和自卫的技巧, 提高儿童抵抗外来侵害的能力。 同时学校也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对于校内发生的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要依照学校规定以及相关法律进行严惩, 严禁本校学生在校内外组织或参加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 教师要积极关注和了解学生的课外生活, 引导那些有不良课外文娱生活和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改正。
(3) 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加强对儿童的心理知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和开设心理课, 讲解心理知识, 对心理紧张以及近期内行为有异常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同时建立责任制, 由班主任以及各科老师对接相应的儿童, 平时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了解他们的情况, 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时的辅导。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一方面, 学校尽可能完善基础设施, 修建篮球场、足球场等课外娱乐健身设施, 鼓励学生们积极进行有益的课外活动。 另一方面, 学校要定期开展运动会、欢度“六·一”等活动, 用新颖独特的活动来吸引学生们参加。 有益的课余活动能够缓解学生们的学习压力, 减轻心理负担, 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5) 注重对学生的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 当前情况下, 我国性教育的意识和方式都比较落后, 而正确的性知识和性道德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有重要的作用, 在校园教育中不应回避这一问题, 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对相应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 这样对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性问题有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4.政府。
(1) 大力发展经济。 经济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必须发展经济。在地方政府层面上, 要大力发展本地的经济, 留下本地的劳动力。 在国家层面上, 要加强宏观调控, 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推进城镇化建设, 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2) 政府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使群体能真正了解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宝贵政策。 政府加强监督, 需要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
(3) 完善法律建设和制度建设。 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 切实保障儿童的利益, 为维护儿童的利益提供社会保障, 减少社会对留守儿童的伤害。 完善农民工子女随迁制度, 从制度上打破阻碍子女随父母进城生活和接受教育的藩篱。
三、总结
留守儿童现象是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与长期固化的二元社会制度之间摩擦的结果, 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隔两地, 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的作用对于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同于普通儿童的影响, 这些导致一些留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伤害或是行为失范伤害他人。 河北省留守儿童的家庭以半留守家庭为主, 其中主要是父亲出外打工, 母亲在家带孩子。 多数的留守儿童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暴力, 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方面有着较大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严重的影响。 在应对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问题上, 需要儿童本身、父母、临时监护人、学校以及政府各方的共同努力, 希望在各方的努力下, 让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DB/OL].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2]段成荣, 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 2008 (03) :15-25.
河北省贫困地区 篇11
关键词:河北地区;旅游开发;文化遗失;保护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產业中的旅游业逐渐发展壮大,很多地区都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产业,但是各地在开发景区的同时又面临着环境、文化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综合分析各类影响因素,采取科学的措施保护旅游开发区的文化与环境。
一、河北地区具备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河北省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西倚太行山、北靠燕山、东邻渤海,总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自然景色十分怡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另外,河北省与北京、天津这类一线城市相距不远,这也决定了河北省的旅游消费人群较多。近年来,河北省除了致力于开发山区、平原旅游资源外,还在张家口、承德等地开设了多个滑雪景点,这有利于促进河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由单纯观光型向观光与度假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二、河北地区旅游开发中的文化遗失现象
1.旅游开发同质化
旅游开发同质化主要体现在景区主题、景区模式和产品设计这几个方面。第一,河北省很多旅游景点的主题都存在相似度过高的问题,在河北省内的很多相邻区域存在重复开发的现象,例如,河北省的很多古镇都分布在同一个较大的区域内,使得该区域内的旅游主题基本都是以小桥、小溪、古道、人家为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区域内旅游主题的重复性。第二,各景区的旅游模式相互模仿,没有创新。“千景一面”可以说是对当前河北省旅游景区的最恰当概括了,自从南方周庄、乌镇等著名景区开发成功后,河北省很多较为古老的村镇也纷纷模仿其开发模式,甚至有些开发商直接照搬成功景区的经营模式,在本地开设旅游景点,造成很多地区的文化被遗失。第三,旅游产品设计相似,很多游客在步入旅游景点之后都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旅游区的特色产品也很少具有当地特色,使得人们的旅游兴致大大减弱。
2.旅游开发城市化
首先,很多自然区域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筑都融入了过多的城市化和现代化风格,导致景区的原始面貌被破坏,在景区内随处可见的现代化房屋,甚至是西式小洋楼,都与景区的原始面貌格格不入。其次,很多旅游景点开发者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在景区开设星级酒店和饭店,且店内设施都是按照现代化标准进行设计的,最明显的就是很多店家的外面都挂着大大小小的空调外机,导致景区的古典韵味完全不复存在。
3.原因分析
当前的旅游景点设置过于现代化和商业化,究其原因,是不断发展的现代文明所导致的。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人们已经渐渐适应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很多景区开发者都违背了景区开发的初衷,一味沿袭之前的设计方案,而景区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因素则被忽略甚至破坏掉了。
三、河北地区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保护策略
1.保护好当地特色文化
对河北省众多景区进行文化保护的关键在于将旅游开发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对旅游景点进行主题定位,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景区树立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形象,还能大大增强游客对该景区的认同感。景区可以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创建文化旅游品牌,并制定其特有的景区宣传语,找准景区自身的文化定位。相反,如果景区的自我文化定位不具体,很多游客在到达景区后都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失去了进一步游览并体会的兴趣,也肯定不会再次光顾该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景区的吸引力,不利于景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2.将地方文化融入旅游产品
将地方文化与当地旅游产品相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能大大增强景区旅游产品的特色性。举例来说,三白酒和蓝染的花布作坊是乌镇的景区特色所在,游客在去乌镇游览的时候,可以亲眼看到三白酒是怎样酿造的,也可以亲身参与到蓝染花布的制作过程当中,这在无形中起到了文化宣传的作用,让游客在体会当地文化的同时认识了景区的旅游产品。此外,在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保存完好的地区,景区设计者也可以在当地的酒店设计方案中融入原生态的民居房,将当地的特色饭食作为酒店的招牌和特色推荐给游客,让其在旅览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不同的风土人情。这样就能在保护当地文化的同时,增加景区的经济收入。
3.避免过度商业化
旅游景区的经济收入除了门票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景区内商铺的出租费用,要想促进景区的持续发展,景区建设者除了保证一定的经济利益,还要避免景区过度商业化。为此,景区管理者需要严格控制景区内部的商业密度,同时结合景区的实际情况对商业结构进行调整和管理。旅游景区需要保留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商铺,这些商铺往往是景区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外在表现,在这些商铺中,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传统美食,欣赏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还能了解当地特色服饰及其制作过程,进而促进当地文化的宣传。
结语: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有利于扩大河北省内需求、刺激省内人民消费,从而促进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而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增加和各地景区的持续开发,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旅游资源的生态开发关系到地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当地政府和管理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对于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河北省而言,必须对当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促使河北省由旅游大省发展成为旅游强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同生,王文进.河北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9).
[2]李志新,如何促进河北省当地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融合[J].文化与旅游,2016(02).
[3]张辛怡,王明.河北省内古镇文化景区开发和建设意见参考[J].经济与文化,2016(08).
河北省贫困地区 篇12
收录日期:2013年3月18日
2011年10月27日, 经国务院批复,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而河北省也正在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强力推进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此举意味着河北要充分发挥沿海省份的巨大优势, 为建设经济强省助力。
按照河北省发展规划, 到“十二五”末, 沿海区域的GDP和财政收入将占全省50%左右, 实现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目标。目前, 河北省正在研究出台一系列加快沿海地区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 包括建设用地、财税政策、审批程序等, 而财税政策对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河北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 财政收入难以支撑大量的资金需求。
河北省沿海地区经济建设是一项系统、宏大的工程,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2012年10月河北省沿海办和省金融办共同举办沿海地区项目建设银企对接会上, 就发布了纳入《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的110个重大建设项目, 这些项目总投资9, 000多亿元。而2012年河北省全部财政收入在较上年增长15.3%的基础上, 完成的总额为3, 479.3亿元, 其中唐山市完成622.6亿元, 同比增长12.1%, 沧州市完成380.4亿元, 同比增长15.8%。
虽然河北省为促进沿海地区发展, 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激励性财税政策, 包括2012年至2014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周转性资金40亿元支持曹妃甸区和渤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曹妃甸区、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给予省级分享四税“定额分享、超额全返”的优惠政策延续到2015年;省内安排的各类建设性资金向沿海地区重点倾斜, 建立完善腹地项目向沿海转移和区域合作的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等, 但沿海地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资金缺口。
(二) 高新技术和人才短缺。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 在发展沿海地区经济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和人才。同时, 在沿海地区还需要建立体系健全、功能完备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但目前沿海地区推动产业行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亟待提高, 支撑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沿海地区的科技经费投入也相对不足。据统计, 2009年沿海三市R&D经费投入占当年三市GDP的平均比重为0.65%, 远低于全国1.78%的平均水平, 甚至低于河北省0.78%的平均水平。可见, 河北沿海地区的科技投入与省内及国内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高新技术和人才的缺乏以及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河北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沿海产业带规划的启动和一批新项目的实施, 势必给我省的资源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特别是一些大型石化项目的建设对环境影响更加突出。
目前, 河北沿海地区环境问题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日渐严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因素, 导致耕地资源日渐紧缺;工业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导致河北沿海地区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严重, 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渤海海域的污染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破坏, 等等。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河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二、推进河北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应坚持的原则
(一) 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科学发展是我们发展沿海经济的基本原则。扶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也要体现科学发展的原则, 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要具有前瞻性, 以保证沿海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在开发沿海经济的同时, 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优化沿海产业带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规划布局, 实现产业、城市、生态的和谐共融和协调发展。财税政策要对合理开发利用沿海资源、强化环境管理、保护沿海生态环境给予支持。
三、推进河北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思路
(一) 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
进一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 企业投入为主体, 银行贷款为支撑, 社会资金等为重要来源的资金投入体系。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对沿海地区的重大项目建设上给予倾斜和重点支持。省财政设立沿海地区公共服务平台专项资金, 支持沿海地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 引导激励企业、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及其他社会资本加大对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投入。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沿海地区的信贷支持, 优先支持自主创新项目。加大对社会资金设立风险基金的引导支持, 扶持沿海地区企业上市融资。采取并购引资、增资扩股、上市融资等多种形式, 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沿海地区。
(二) 提高科技投入比重。
要提高对沿海地区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 合理界定政府科技投入重点,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 把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研发部门作为优先扶持的部门和领域, 对具有公益性质的研发项目以及对产业技术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作为支持重点。着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 等等。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利用国家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激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 推动我省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 加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鼓励企业自主设立研究开发专项资金, 确立研究开发课题, 开展技术创新。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支持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 为沿海地区科技进步和经济崛起提供政策保障。
(三)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围绕沿海地区全面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对于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重点工程等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急需领域的人才放宽引进的政策。努力选拔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 造就一批产业创新团队。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人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加大科技进步奖励力度, 对业绩特别显著, 贡献特别突出, 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优秀人才, 实施重奖, 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四) 支持沿海地区推进节能降耗。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提出, 在河北的滨海开发带要优化发展以精品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但沿海化工产业带的发展, 在促进企业和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 也会增加当地的环境压力。据国家海洋局的数据显示, 我国近岸海域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局部海域。监测显示, 这些海域单位平方米的生物量正在逐年减少。因此, 河北省应加大对节能降耗项目的支持, 增加预算投入, 逐步建立起政府环保投资机制, 将一定的财力用于支持沿海开发区推进节能降耗。对沿海地区循环经济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息等方面给以优惠, 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 鼓励推进排污权交易;积极扶持海水淡化、废弃物再利用产业和生态产业链上的非盈利项目, 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的优惠;鼓励外商和民间资本投资循环经济产业和企业, 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于环保、节能、资源再利用等项目。
(五) 促进沿海经济各产业协调发展。
财税政策要为促进沿海经济各产业协调发展给予扶持优惠。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大力发展沿海工业;以产业基地为支撑, 做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快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商贸业、中介服务业和滨海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发展沿海经济, 要实现沿海与腹地的良性互动。发挥港口优势, 推进对外和对沿海发达地区的开放;同时, 加强沿海地区与省内各地的协调联动, 加强与周边省份的互利合作。
参考文献
[1]李南.河北省临港产业集群与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M].海洋出版社, 2011.5.
[2]何广顺, 王晓惠, 朱凌等.沿海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研究[M].海洋出版社, 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