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调研报告(通用8篇)
河北省调研报告 篇1
河北省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河北,这片富饶的燕赵大地养育了无数的英雄儿女,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资源、质朴的人民,便捷的交通,它是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其经济发展也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一、2011年,河北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1、生产总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相比整体处于中游水平
2011年,我省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全年GDP增速为11.3%。相比主要沿海省份,我省GDP总量处于第5位。
2、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相比增速排名靠前
2011年,我省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6.1%。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有36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17个行业增长在20%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9%,比全省工业快8.8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255.5亿元,增长34.8%。相比主要沿海省份,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快,排名第3位,高于周边的辽宁、山东、北京,低于天津。
3、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相比整体水平居中
2011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1%,分别比上年加快2.2和1.8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力度加大,增长42.9%,占全省工业投资的58.8%,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增速为35.2%,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73.2%,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相比主要沿海省份,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处于第5位,高于周边的天津、北京,低于山东、辽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第4,高于周边的山东、北京,低于辽宁、天津。
4、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相比增速排名处于前列
2011年,我省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8和0.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6%,其中,城镇增长26.5%,乡村增长37.8%,乡村市场快于城镇11.3个百分点。相比主要沿海省份,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处于第5位,高于周边的辽宁、北京、天津,低于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名第3,高于辽宁、山东、北京,低于天津(5、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相比出口增速仍有优势
2011年,我省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进出口总值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出口增长26.7%,进口增长28.3%,同比分别回落17.2和10.6个百分点。相比主要沿海省份,我省出口总值仍不及其他省市;而出口增速排名第2,高于周边的山东、天津、辽宁、北京
6、财政:保持平稳增长,相比增速处于较高水平
2011年,我省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全部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同比分别为25.4%和30.4%,同比提高6.1和5.7个百分点。相比主要沿海省份,我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水平处于第8位,低于周边的山东、北京、辽宁,高于天津;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排名第3,低于天津、辽宁,高于北京、山东
7、物价:涨幅回落,相比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处于最高水平
2011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7%,涨幅较前三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上涨7.7%和10.9%。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7%。相比主要沿海省份,我省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于其他省市,分别比周边的北京、辽宁、山东、天津高0.1、0.5、0.7、0.8个百分点。
对于河北省经济发展去得的成就,有其独特的优势。
二、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优势
1.区位优势。河北省位于渤海湾的中心地带,有唐山港、秦皇岛港、黄骅港等国内国际港口,物流顺
畅。河北又环绕首都北京、毗邻天津,随着国家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开发,京津冀一起化的进程正在加快,河北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资源优势。(1)自然资源。河北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具有优势。另外,天然气、水资源也很丰富,这就为河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后的先天优势。(2)人力资源。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驻人口中,15-64岁人口为53841435人,占总人口的74.93%,这表明劳动年龄人口尚处于红利期;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242511人,占总人口的9.74%,人口素质相对较高。由于近邻京津,京津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对河北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显著。
要想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河北省不仅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同时要必须把握住机遇,并找出合理地应对措施。
三、河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对策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河北省的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虽然已有些进步,但总的来说技术含量还不高,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还不足,这就造成了部分产品生产成本高、出售价格低的被动局面。鉴于此,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把科技要素融入到新产品当中,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注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创建支柱性基础产业,建立颇具规模的工业聚集区,实现聚集区的示范带动效应。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是绿色产业,要把第三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在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如西柏坡的红色旅游大开发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信息会展等第三产业,推动第三产业扩规模、上水平。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工作,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的同时,做好技能培训、劳务合同管理等后续管理服务工作。
3.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承接京津转移产业。目前我国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已形成了资金、技术、物资、人才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格局,在促进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培育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河北省的经济振兴,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融入京津冀这一大区域,并以此为依托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4/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是一个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重要产业。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既是经营城镇的需要,也是保障群众住有所居的需要。河北省提出的“三年大变样”对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期间有大量的土地上市,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极具吸引力。土地的放量供应既调整了住房供应结构又改善了住房供求关系。实施“三年大变样”使得商品房、保障性住房供应充裕,有力地维护了房价的稳定,解决了当地居民的住房困难,推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5、投融资模式科学创新。随着河北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战略的推进,资金供求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河北省在2008年开展的“三年大变样”中投入资金1400亿元,2009年约投入3000亿元,距8000亿元的计划尚有很大的差距,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在河北的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信贷市场紧缩的宏观背景下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就要创新思维抢抓机遇,努力打造城镇建设融资新平台,就要综合运用主体融资、土地经营、规划引导、政策撬动、资本市场、项目招商等有效途径,建立政府与市场的联动机制,多渠道解决资金供求矛盾问题。
解决河北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就要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三位一体综合发展模式,使之相互促进协调推进;就要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在城乡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综合施治,提升“三化”水平;就要着力发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配套经济、园区经济和劳务经济,发挥自身优势,突出河北特色,这样才能够将河北的经济做优、做大、做强。
河北省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土生态文化,传承,现实困境
乡土生态文化作为乡土文化的一个分支,发源于农村,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乡村文化、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传统生态文化[1],反映出乡村社会中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精神与灵魂。近年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土生态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急需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价值,探究如何更好地传承乡土生态文化、实现城乡良性互补,从而推动乡村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转型。
1 调研背景与目的
1.1 调研背景
2014年4月河北省出台《关于推进河北新型城镇化意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统筹生态、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意味着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这种转型,通过文化的相互包容与融合来推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2]。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河北省具有巨大的潜力,学者们针对乡土文化发展现状作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对策研究,目前国内对于乡村、乡风建设和生态文化的研究已然硕果累累,但真正将乡土文化和生态文化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应社会转型进程的新方式的研究还较少;并且对于乡土生态文化的特色研究较少,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对于河北省乡土生态文化发展的研究是个空白,需要填补。
1.2 调研目的
本文选取了保定市易县、衡水市阜城县、承德市承德县三个各具发展特色的地点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通过理论宣讲,将自身所学、所悟、所感转化为现实力量,提高当地居民对乡土生态文化的重视程度,为乡土生态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供良好的传承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三个县的居民对本地乡土生态文化发展状况的认知程度、结构和观念,发现乡土生态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所存在的共同问题与阻碍,从而以小见大,掌握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乡土生态文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土生态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以达到促进河北省文化产业乃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繁荣发展的目的。
2 调研地乡土生态文化发展现状
随着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乡土生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与传承,但同时也存在着乡土生态文化的断层现象。为准确深刻地掌握和了解河北省乡土生态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调研组对三地居民进行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以最直观的方式掌握调研地的基本情况,乡土生态文化的建设成果,从而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建言献策。
2.1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
西汉始置阜城县,其历史文化悠久。阜城文庙又称“孔子庙”,是祭祀我国古代先贤孔子的庙宇,已有600多年历史。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也出现过不少的学者名流,北齐的刘昼、北周的熊安生等博学多闻,精通经史,著书立说,名垂青史。当代的阜城大地,也养育出了不少文化艺术名流,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当地的乡土生态文化发展现状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分析。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对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采取积极的态度,超过一半的人将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落实到实际行动,但其中48%的人认为其所采取的行动效果并不大。大部分人认为对乡土生态文化的发展起着主要作用的应是当地政府,可见,政府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式,通过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发展本地区的乡土生态文化。
2.2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
承德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多奇峰异石。天桥山、朝阳洞名列“热河十大景”,中外游人络绎不绝。水资源总量为20.839亿立方米,有山泉瀑布多处和著名的“汤泉行宫”避暑疗养胜地。文化积淀比较丰厚,历史悠久,与承德市文化同宗同源,境内有朝阳洞、汤泉行宫、石海森林公园、毛主席语录碑等自然、人文景观。
根据调查显示,91%的人认为发展乡土文化应该进行适当创新,这项结果为我们发展乡土生态文化的方式提供了方向。调查数据还显示,77%的人对乡土文化的发展前景采取比较乐观的态度。至于乡土文化的流失,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说传承者的断代、现代文明的冲突、西方文明的传入、管理人员的缺乏、资金的缺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国家重视力度不够,靠地方组织运转。因此,发挥地方政府对当地乡土生态文化的宣传作用有着一定的重要性。
3 乡土生态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通过对易县、阜城县、承德县的实地调研和文献搜集,笔者对三个地方的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现状与现实困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虽然三地的乡土生态文化传承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存在差异、各有不同,但从整体把握三地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现状,将会对乡土生态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3.1 乡土生态文化的“无根化”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积不断向周边农村扩张、吞并,土地作为乡土生态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其面积在不断减少、自然生长不断遭受破坏;与此同时,出于生活的压力和对城市的向往,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而重返农村的人则少之又少,失去了青壮年来传承乡土生态文化,老人和儿童则成为传承乡土生态文化的中坚力量。更为可怕的则是乡村的减少,中国正以一天大约消失80个到100个自然村的速度,将许多人的乡村记忆连根拔起。土地和乡村作为孕育乡土生态文化的根,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农民只能将乡土生态文化装进包裹带入城市,却难以找到让乡土生态文化再生的土壤。土地、农村和农民共同组成了乡土生态文化的生长环境,缺少哪一个,乡土生态文化都难以生存。然而现实是人与土地的分离、“根”的消失,乡土生态文化在农民的记忆中维持着生命,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残喘。
3.2 乡土生态文化的边缘化
乡土生态文化的边缘化,即乡土生态文化在城市文明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核心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城市文化在农村中的蔓延,吞噬着乡土生态文化的生机与灵魂。城镇化的发展城市文明不断膨胀、同化农村传统面貌的同时,也使农民的思想观念逐渐被“城市化”。由于对城市的渴望、对现代“梦想”的盲目追求,大量农民只顾享受经济建设带来的物质成果却忘了文化的精神建设,在农民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是落后的,对城市文化的追求才是符合潮流的,他们将乡土生态文化看作是粗鄙、落后的文化,急于将乡土生态文化丢弃,这就导致乡土生态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逐渐边缘化、在农民心中的逐渐边缘化。
4 结语
乡土生态文化作为传统乡土社会中是重要的文化标识,熔铸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城镇的历史、生长、生成与创造起到了重要的表征作用[1]。因此,在城镇化建设的转型时期,急需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城乡关系,让更多的人回归土地,做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者,开辟一条城乡互哺、人与自然互融的新道路。
首先,是思维的转变,由文化迷失转向文化自觉。通过文化自觉,充分认识乡土生态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乡土生态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承担发展乡土生态文化历史的责任。让人们切实体验乡土生态文化,不断发现乡土生态文化更多的内在价值,自觉地去了解与热爱、传承与发展乡土生态文化,使乡土生态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重现生机与活力。其次,发展传统有机农业的方式为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小规模、物种多样性为基础,以小规模辐射当地经济为主要对象,以建立健康的、有机的、人格化的食物生产体系为目标,重新建立新型的城乡互动关系,通过采用传统的有机农业耕作方式来善待土地、善待农民,使得传统的农耕知识和耕作方式得以保留,使得乡土生态文化能够在健康的土壤之中得以传承,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回归土地。最后,促进人才回归,实现人才与文化的反哺。为农村精英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为农村精英的回归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将大学生村官制度落到实处,完善基层民主政治,为大学生村官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鼓励更多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能够回归农村,实现教育的反哺。
通过河北省易县、阜城县、承德县三地的实地调研,笔者对河北省乡土生态文化的发展现状与传承困境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和了解。重新审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土生态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对乡村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琳琼.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中乡土生态文化的作用、传承现状及对策探究[J].社科纵横,2015(10).
河北省调研报告 篇3
1.1 河北省西瓜甜瓜种植发展情况
河北省地处北纬36°05'~42°37',东经113°11'~119°45',位于华北平原,总面积19.8万km2,冀中设施西瓜、冀东设施甜瓜生产久负盛名,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本省西瓜产业快速发展,产量与规模逐年上升,2 000年以后,全省西瓜年播种面积稳定在8~10万hm2;厚皮甜瓜在90年代末种植面积达到顶峰,以后随着市场需求变化,甜瓜生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厚皮甜瓜面积逐渐减少,薄皮甜瓜快速发展,总面积稳中有升,年种植面积2~3万hm2。据农业部编《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09)》[1],2009年本省西瓜播种面积7.14万hm2,产量369万t,甜瓜播种面积1.45万hm2,产量56.9万t,西、甜瓜播种面积在全国各位列第9名。
1.2 河北省西瓜甜瓜种植市场总体规模
据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不完全统计[2-3],2011年河北省西瓜播种面积6.89万hm2,产量404.36万t,甜瓜播种面积2.26万hm2,产量103.97万t(表1)。
表1 2011年河北省西瓜甜瓜播种面积与产量
2 河北省西瓜甜瓜产业结构分析
2.1 种植结构
调查数据显示,本省西瓜甜瓜种植涉及11个地区103个县,主要生产方式是设施栽培。本省中大棚西瓜面积占总面积的21%;小棚西瓜面积占总面积的54%,该茬口投入产出比高,栽培技术较简单,收入不低,是西瓜种植的主力军。本省主要生产薄皮甜瓜,薄皮甜瓜占甜瓜总面积的80%;温室、中大棚、小棚薄、厚皮甜瓜分别占甜瓜总面积的13%、60% 和10%。本省设施西瓜大县及面积为清苑县7 333 hm2,阜城县6 000 hm2,新乐市3 933 hm2。中大棚西瓜12月底至2月初嫁接育苗,2月中旬至3月中旬定植,5月上旬至6月上旬收获;小棚西瓜2月中下旬播种,大部分嫁接育苗,3月底至4月初定植,6月上旬至7月初收获;露地西瓜一般于4月直播,7月收获,667 m2产量差别较大。
本省薄皮甜瓜种植大县为乐亭 7 333 hm2,厚皮甜瓜为廊坊安次区1 133 hm2。温室薄皮甜瓜 9月中下旬嫁接育苗,1月下旬开始收获;中大棚薄皮甜瓜 1月中下旬嫁接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始收获;小棚薄皮甜瓜 2月中旬至3月上旬育苗,6月份收获;露地薄皮甜瓜 4月上中旬直播,7月上中旬收获。温室厚皮甜瓜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嫁接育苗,3月下旬开始收获;大中棚厚皮甜瓜12月下旬至1月上中旬嫁接育苗,4月下旬开始收获;小棚和露地厚皮甜瓜一般 4月中旬直接播种,7月收获。
2.2 西瓜甜瓜定点观测成本核算
表2 2011年河北省不同种植类型
西瓜甜瓜的成本与收益
从西、甜瓜定点观测成本核算总体情况看,甜瓜比西瓜效益高,薄皮甜瓜比厚皮甜瓜效益高(表2)。但同种作物、同种栽培方式因地点不同收入有差异,这与品牌、销售方式和市场有关。纵观河北省西、甜瓜主产区,成本支出除家庭用工折价外,最大的几项支出为农膜、雇工、肥料、农药、种子、租赁作业、折旧费等费用,而且瓜田用工支出呈越来越大的趋势。
2.3 销售方式
在西、甜瓜主产区阜城、清苑、新乐、乐亭等县市,大都有瓜菜合作社或西瓜甜瓜经纪人负责产品销售,瓜农以批发为主。在零散种植区,大部分瓜农去市场批发,少部分零售。从河北省西瓜甜瓜生产、销售和产业链的构成调查可以看出,河北省西、甜瓜产业总体是稳定的,没有出现滞销、突发性灾害和食用安全问题,西、甜瓜在种植业中的比较效益较高。
2.4 病虫危害调查
2011年河北省西、甜瓜病虫依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危害程度略有差别。乐亭县甜瓜主要病害为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清苑县西、甜瓜主要病害为病毒病、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新乐市西瓜主要病害为蔓枯病、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阜城县西瓜主要病害为疫病、白粉病和病毒病,新建棚区瓜苗定植后有金针虫危害。防治措施上,设施西、甜瓜病害以保温、通风排湿、物理预防为主,生物农药防治为辅,育苗期以细菌性和疫病防治为重点,定植后以疫病防治为重点,中后期以白粉病为重点;露地栽培中后期以病毒病为重点;虫害以防虫网、黄板诱杀等物理防治为主,生物农药防治为辅。
3 西瓜甜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杂乱,专用品种缺乏
河北省种植的西、甜瓜品种有上百个之多,品种多、乱、杂,主栽品种优势不明显[4],缺乏设施专用品种,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现象严重,主栽品种优势不明显,种子质量差,坑农害农事件频发,急需不同类型优质、抗病、抗逆专用西、甜瓜更新换代新品种。
3.2 栽培技术不规范,管理粗放,效益低
河北省设施西、甜瓜栽培都需育苗,大部分是嫁接育苗,但集约化育苗企业少,集中育苗只占育苗总量的10% 左右,大部分是1家1户的自产自用,苗子质量比较差,直接影响到产量和产值。另外,设施西、甜瓜标准化栽培技术尚不够规范,水肥管理粗放,浇水多用膜下暗灌和大水漫灌形式,有机肥、化肥普遍施用过多,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尚未全面展开,精品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个别示范县出现了嫁接西瓜急性凋萎、激素使用不当等现象。
3.3 病虫害防控
病虫害防控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瓜农多注重田间打药,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偏多,对栽培防病重视程度不够,在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环节上如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细菌性果腐病的综合防治,标准化简约化栽培技术规程等方面缺乏技术支持。
3.4 市场与销售
产品上市相对比较集中,产业化程度低,上市价格受天气、品种、田间管理以及周边地区尤其是山东市场影响较大,尽管采用了大棚多层覆盖栽培,但大棚西瓜市场价格不够理想。甜瓜整体产值比西瓜要大得多,设施厚皮甜瓜与薄皮甜瓜投入差不多,但受市场价格左右,厚皮甜瓜产值始终不如薄皮甜瓜。
4 河北省西瓜甜瓜产业发展建议
4.1 品种
河北省是西、甜瓜生产大省,应加强本地西、甜瓜资源创新及设施新品种选育工作,注重引进国内外新品种,尤其是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设施西瓜甜瓜品种、砧木品种,在主产区示范县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当地生产的西、甜瓜品种。
4.2 栽培
发展西瓜甜瓜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5]。在主产区建立规模化、标准化育苗场,解决当地瓜农育苗问题;引进、示范高品质简约化栽培、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蜜蜂授粉等规范化设施栽培技术,规范生长调节剂使用,多出精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使西、甜瓜生产产投比达到较高水平。
4.3 病虫害防治
加强种子检疫工作,杜绝带菌尤其是细菌性果斑病菌种子入境,从根本上消灭菌源;加强栽培中对病虫害的防控;重视物理、生物防治,合理用药;引进、示范病虫害防控新技术,生产安全产品。
4.4 生产、市场和贸易
适当扩大早熟和延后西、甜瓜生产,错开上市时期,提高生产效益;重视果品质量,提高品质,增加附加值,出精品,出效益;发展种植大户,促进规模化生产,改变一家一户自产自销的种植模式,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树立名牌意识,创建品牌,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加强宣传,增加对外出口数量,增加产值。
参考文献
[1] 2009年全国各地蔬菜、西瓜、甜瓜、草莓、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J]. 中国蔬菜,2011(1): 60.
[2] 许勇. 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任务及科技支撑优势产区发展工作平台的构建[J]. 中国瓜菜,2011,24(5): 71-73.
[3] 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信息管理平台2011年河北省西甜瓜产业基础数据.
[4] 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蔬菜》编辑部. 全国西瓜主要优势产区市场现状(一)[J]. 中国蔬菜,2011(13): 5-9.
[5] 王志好,汪社宽,姚小凤. 提高安徽省西甜瓜产业竞争力的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 106-107.
[6] 时小红. 河南省西甜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北方园艺,2010(11): 208-209.
[7] 别之龙,杨普社,刘绍银. 武汉市西甜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 长江蔬菜,2008(2): 1-2.
收稿日期: 2012-02-13; 修回日期: 2012-02-21
基金项目: 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26-25)
作者简介: 潘秀清,女,研究员,主要从事西瓜、甜瓜、茄子育种与推广工作。电话: 0311-87652102; 电子信箱: panxiuqing63@126.com
河北省工作报告总结 篇4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北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主要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近年来我省发展形势少有的复杂严峻的一年。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河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引,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全面打响“四大攻坚战”为突破口,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实现稳中向好。围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预计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8300亿元、增长8.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93.5亿元、增长1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30亿元、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50亿元、增长13%。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石油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保定长城汽车零部件园区等项目开工建设,津秦客专、邯黄铁路、张涿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运,全年新增高铁19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50公里、码头泊位18个,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河北段全线贯通。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实体经济不断壮大,全省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6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700亿元、增长10.5%。新设小额贷款公司123家,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70家,直接融资684.6亿元。
调结构转方式力度加大。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推动重点技改项目1124个,工业技改投资7200亿元、增长22%。41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全年压减粗钢产能788万吨、炼铁586万吨、水泥1716万吨、平板玻璃1488万标准重量箱。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2%,接待国内外游客2.65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亿元、增长25%。
农业生产连续十年丰收。围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增加“三农”投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生产十连增,总产达到673亿斤。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规模壮大,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76万吨、383万吨和629万吨。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000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8万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0万亩,完成造林430万亩。
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空前。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空气质量,把雾霾治理作为基本民生工程,全面展开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向中央和全省人民作出承诺,与各设区市签订责任状,积极推进京津冀联防联控,大力度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专项治理10条措施,关停取缔重污染企业8347家,淘汰改造燃煤锅炉3.5万台,淘汰黄标车57.8万辆。强化工地扬尘监管。加强水污染防治,严厉打击偷排超排行为,石家庄洨河污染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北戴河近岸海域综合整治成效明显。节能减排扎实推进,以钢铁、水泥、玻璃、电力等行业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行动,预计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
重点区域发展实现突破。围绕实施重点地区带动战略,全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区域竞相发展势头强劲。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迈出新步伐,曹妃甸区、渤海新区和北戴河新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26个,投资分别增长15.7%、27.5%和18.3%。全省港口通过能力和货物吞吐量均突破8亿吨。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秦皇岛西港搬迁改造工程开始实施。环京津地区协同发展形成新格局,与北京、天津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首都新机场建设,与北京市共同编制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中央同意张家口与北京市联合申办第24届冬奥会,启动编制以崇礼赛区为核心的综合规划。冀中南地区协调发展开创新局面,省会城市建设提速,石家庄轨道交通和正定新区、正定古城保护建设加快推进,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升为国家级,一批具有支撑作用的项目开工建设。深入推进扶贫攻坚行动,燕山—太行山、黑龙港流域连片特困地区和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致富产业项目,全省100万扶贫对象实现稳定脱贫。
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围绕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着力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优化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推动与周边县城、功能区组团发展,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8%。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投资1450亿元建成一批供热供气、道路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出台实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建设的意见,启动37个县投融资创新试点,实施了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项目。深入开展“治违、治脏、治乱”专项行动,拆除违法建筑630多万平方米。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对8029个村投入资金164亿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改革开放积极有序推进。围绕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增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简政放权,取消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204项、衔接国家取消和接收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2项,取消规范下放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122项。调整了一批省级行政事业机构,加强环保执法力量,启动定州、辛集两个省直管县(市)试点工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秦港股份在香港上市,开滦集团完成债转股股权回购,47家国有企业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方案。强化综合治税,“营改增”试点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全覆盖。石家庄股权交易所成立运营,8家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林地登记发证8066万亩,流转林地35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5万多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比例达到18.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74%的村卫生室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7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改革试点启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美国艾奥瓦州和德国勃兰登堡州达成一批合作协议,与港澳台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成功举办廊坊经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全省实际利用外资66.5亿美元、增长10%,进出口总值546亿美元、增长8%。加快“走出去”步伐,海外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达到1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达到132个。实施“三百”工程,与百家央企合作的80个重大项目开工、175个建成投产,与百家院所校合作的201个项目开始实施,启动百家民企进河北活动,签约项目123个、开工建设49个。省级财政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资金27.4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8600亿元、上缴税金2510亿元,分别增长9.5%和8%。
民生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投入力度,办成了一批惠民利民的实事。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38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89元,分别增长9%和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人均月增177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1%,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到280元,城乡年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476元、2225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0%。全省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2.5万套、竣工22.4万套、分配入住18.1万套。70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7·21”特大洪灾恢复重建工作圆满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1000所农村幼儿园改扩建基本完成,改造中小学校舍815万平方米,44.7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得到保障,新增7个省部共建高校项目。河北中医学院组建完成,新建改建17所县级医院、260所乡镇卫生院和1.4万个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免费为5万名农村患者和城市低收入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涌现出一大批文化精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深化“善行河北”和“中国梦·赶考行”活动,社会文化环境不断改善。圆满举办第十四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文物保护得到加强,重大文物保护项目扎实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省体育健儿在第十二届全运会获得好成绩。平安河北建设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围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四风”问题得到了遏制。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省直部门和单位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照检查,制定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和处置违规公务用车、超标办公用房、“吃空饷”人员。省直机关“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压减6%左右,治理文山会海取得重要进展。省政府系统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单位全部通过认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75件,政协提案573件,按时办复率均为100%。
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局面进一步巩固。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妇女儿童、人民防空、防震减灾、地理信息、邮政通信、气象、档案、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愈加突出的大气污染防治压力、面对繁重艰巨的化解过剩产能任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考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同心同德、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冀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中直机关驻冀各单位,向关心支持河北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尽管去年大多数目标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但仍有全部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产业结构偏重、资源利用粗放、创新能力不足等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经济运行中化解过剩产能压力空前、产业转型升级阵痛加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日益凸显;大气污染严重、食品药品安全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各种不稳定因素较多,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依然较大;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还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漠,“吃拿卡要”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比较突出,消极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关切,直面自身工作中的问题,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落实“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为切入点,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创造性、更有实效性的措施大力加以解决,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期望!
二、20xx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落实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省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中稳定经济增长、化解过剩产能、防范债务风险、守住民生底线等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当前,我省已进入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相叠加的特殊阶段,今年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将更加突出,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总的看,河北发展的潜力和机遇也进一步凸显。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河北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必将极大地激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新的增长极,我省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全面提速,必将成为带动全省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为我省在区域经济中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融合对接提供历史性机遇;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我们一定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奋力开创河北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把握环渤海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发展的重大潜力,把打好四大攻坚战作为战略重点,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值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2%、2.7%、1.2%和5.6%,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上述指标的设定,统筹考虑了抓改革、促调整、惠民生、防风险等各方面因素,既体现了需要,也兼顾了可能。需要说明的是,破解河北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首要的是转变发展的指导思想。确定生产总值增长8%的目标,不再设置全部财政收入指标,就是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而是更加注重实实在在、合理增长的速度,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速度,更加注重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速度,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更加注重保护资源环境、突出绿色发展的速度,真正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提质增效升级上来。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全力以赴抓好“改革、调整、巩固、提升”四大任务。“改革”就是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促转型、惠民生。“调整”就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题主线,切实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巩固”就是牢牢把握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任务,有效发挥“三驾马车”拉动作用,防止经济换挡失速,做到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稳中增效。“提升”就是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核心战略,大力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可持续性。
三、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改革统领全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最大程度地激活市场主体、增强县乡活力、破解瓶颈制约。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转到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上来。进一步简政放权,承接和落实好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省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并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没有进入目录的一律停止审批。推行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启动市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省级和市县机构改革任务,推进设区市和省直管县政府机关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部门和窗口单位提质提效活动,实行“零障碍”全程协办服务,严肃查处“三难”和“吃拿卡要”等行为。
(二)着力清除各种市场壁垒,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实行非禁即准、非限即许,坚决破除“玻璃门”、“弹簧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领域。进一步清理规范现有政策,在税费、融资、服务等方面,废除对民营经济的一切不合理规定。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实行投资主体零限制、注册登记零收费。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市场主体注册资本、住所登记条件,把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认真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对重点民营企业的帮扶和服务,打造一批“民企航母”。
(三)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国有经济发展活力。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促进国有资本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域外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合理增加国企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企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强化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推进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若干意见》,让农村土地资源、农村资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劳动力资源、农村流通、农村金融和城乡良性互动机制活起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流转。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和加工业。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市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产权公开规范交易流转。
(五)大力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强化经济发展支撑保障。合理划分省与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和控制方式,清理规范重点支出挂钩机制,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推进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落实国家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规范政府举债方式,实施举债核准和风险等级控制,加快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做好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放宽金融行业市场准入,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支持金融机构到农村增设网点。加快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组建一批农村商业银行。争取更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
(六)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完善保障改善民生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联手创办科技园区,支持科研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研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有序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推进水、天然气、电力等资源品价格改革,推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气价制度,扩大农业用水终端水价范围,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基层民主制度,提升基层自治能力。
(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拓宽开放领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有序开放,放开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搭建开放合作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在曹妃甸设立自由贸易区,推动石家庄空港、黄骅港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和在北戴河新区试行离区免税政策,实施开发区产业倍增三年推进计划,抓好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建设,发展一批国别(地区)产业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推行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常态化驻点招商等招商方式,办好香港投洽会、廊坊经洽会和特色产业展会,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积极扩大紧缺的技术、资源、产品进口,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给予资金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优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搞好对外投资信息服务,引导钢铁、建材等过剩产能有序向境外转移,支持企业到境外建立稳定的战略资源供应基地和生产制造基地,力争全年境外直接投资增长8%。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我省必须过的一道坎。我们一定要深入实施四大攻坚战,抓好“三个一百”领军企业工程,有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改造调整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做到有增有减、有上有下、有进有退。
(一)以亮剑精神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推进“6643”工程,按照国家下达的任务,到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3000万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定计划、定指标、定时间表、定监督检查机制,细化过剩产能化解方案,强化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今年压减1500万吨粗钢、1000万吨水泥、1500万吨煤、1800万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任务层层分解到市县,落实到企业。严格执行能耗限额、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和差别电价水价政策,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标准等手段,倒逼不达标产能退出市场。统筹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做好结构调整、职工安置、债务化解工作。
(二)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选择100家基础好的传统优势企业提档升级。继续抓好“十百千”工程和千项技改项目。实施龙头带动计划和产业链升级工程,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落实钢铁、水泥、玻璃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建设用钢产业园区。认真落实“个转企、小升规”后续扶持政策,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00家以上。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100家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进国家光伏规模化应用示范省建设,启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实施海洋产业振兴工程,推动卫星导航、遥感数据应用等空间信息技术产业化,支持24个国家级和20个省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推进质量兴省战略。
(三)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稳定粮食生产,推进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抓好620个粮食作物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带动中低产田改造。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节水农业。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总产稳定在660亿斤。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壮大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新增千亩以上蔬菜生产标准园100个、优质果品基地200万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园100个。抓好高标准集约化的生猪、肉牛、禽蛋、奶源基地建设,肉、蛋、奶产量力争达到480万吨、390万吨、630万吨。推动农业大省向食品大省转变,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确保100个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落实农业各项补贴政策,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四)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水平。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分行业制定细化配套措施,落实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重点培育壮大100家优势明显的服务业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持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云计算和物联网服务等重点领域发展,抓好32家省级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发展,完善钢铁、煤炭、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支持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增多做强金融主体,支持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加快发展,推进燕赵财险正式运行。强化地方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壮大文化娱乐、商贸流通、健康养老服务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实施旅游景区改造提升计划,培育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和县城商贸流通设施建设,支持“万村千乡”连锁配送企业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
(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抓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产业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重点支持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科技“小巨人”。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应用,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关键技术,实施钢铁产业技术升级、制造业信息化、文化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等重大科技专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充分利用京津科技资源优势,加强与百家院所校、央企、国外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谋划建设13个省级重大创新基地,支持“863计划”、中关村等科技专项成果在我省转化应用。深化科技人才开放合作,加快推进国家“__”和省“百人计划”等重点引智工程,落实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加强与两院院士全方位合作,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专利开发和应用。
五、奋发有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仍是解决我省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动力,增创发展优势,筑牢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
(一)着力构建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围绕深入实施四大攻坚战,统筹推进重点地区协调发展。加快沿海地区开放开发步伐,提升港口功能,完善集疏运体系,推动产业聚集。抓好曹妃甸港区LNG码头、秦皇岛港东港区、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黄骅港综合港区二期工程,力争三大港口通过能力突破9亿吨。加快张唐、津保等铁路建设,推进邯港等高速公路和北戴河机场建设。力促中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炼油、首钢二期、蔚县电厂等重大项目尽快开工,支持北汽集团黄骅汽车产业园建设,促进沿海地区加快发展。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落实深化与京津的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搞好规划、交通、产业、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积极承接京津教育、医疗、科研机构和专业市场转移。力促京沈、京张、石济铁路开工建设,推进京港澳扩建和张承高速公路建设。在推动首都新机场开工建设的同时,编制实施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启动廊保空港新区建设。统筹廊坊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深入对接中原经济区规划,推动邯郸、邢台两市与中原经济区深度融合发展,把邯邢地区打造成省际合作的“桥头堡”。
(二)进一步增强“三驾马车”的拉动力。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保持合理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实施“双百双千”工程,省级抓重大在建和前期项目各100个,市级各抓1000个。优先安排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重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争取石炼800万吨炼油扩能提质、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邯长邯济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建成投运,沧州海兴核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减少对一般性项目投资,重点用于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影响的重大项目。重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升居民即期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实施鼓励居民消费的财税、信贷和信用消费政策,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信息消费,加快推进河北省“宽带中国”工程和第四代移动通信建设,实施全省电子商务三年发展推进计划。挖掘消费潜力,培育健康养老消费,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康复、托养和家政服务机构。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支持住房改善性需求。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重点推进安国中药等12个国家级出口基地和一批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产业基地、农产品出口示范县建设。强化外贸企业分类帮扶,以长城汽车等30个出口品牌为重点,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更多企业扩大出口。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三)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调节的力度节奏。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运行态势的监测分析,引导企业进行适应性调整。针对我省一次性能源主要依靠外部供应、清洁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协调增加天然气、清洁煤炭供应,完善紧张时段用电、用气应急预案,保障骨干企业生产需求。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继续实施土地指标年初预拨办法,建立用地指标安排与用地进度、供地率、补充耕地挂钩的激励机制。统筹用好帮扶困难企业专项资金,在融资、用工、培训等方面搞好保障和帮扶。组织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四)分类支持各市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按照“分类指导、重点倾斜、上下互动、合力推进”的思路,依托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实施、重点工作推进,在省级层面统筹资源要素,有选择、有侧重地对各市给予支持。支持石家庄提升省会功能,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创建科技大市场,争取“十二五”末服务业占三次产业比重达到50%以上;支持承德加快机场、双峰寺水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提高加快发展保障能力;支持张家口与北京市联合申办冬奥会,抓紧编制实施以崇礼赛区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建设京张铁路崇礼支线等交通项目和体育竞技设施;支持秦皇岛以西港搬迁改造为重点的岸线优化和产业布局调整,发挥科技创新引领示范作用,建设绿色秦皇岛、活力秦皇岛;支持唐山发展沿海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压钢减煤,化解过剩产能;支持廊坊大力提升城镇化率,深化与北京的同城化建设;支持保定加强以白洋淀为核心的生态保护,建设低碳城市、创新城市,成为京津产业重要承接地;支持沧州在临港产业和石化产业上加快发展,在服务冀中南、内陆港建设上形成“1+4”发展格局;支持衡水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改革求发展求突破;支持邢台山区开发和基础设施、重点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步伐;支持邯郸冀南新区和重点园区建设,以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发展为重点,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点。同时,支持定州、辛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努力提高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六、只争朝夕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河北形象。我们一定要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力争三年有好转、五年大改善。
(一)强力治理大气污染。认真贯彻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10条措施和京津冀实施细则,深入落实我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突出抓好压钢、减煤、治企、控车、降尘等重点工作,确保完成今年污染物排放削减目标。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大幅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加快集中供热、“煤改电”、锅炉改造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钢铁、水泥、电力、玻璃等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加大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污染物治理力度,推进主城区污染企业搬迁与升级改造。继续淘汰黄标车。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加强县城和重点镇环境治理。抓好农村清洁能源应用,减少农村燃煤和面源污染。大力推行秸秆综合利用,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切实减轻重污染天气对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加强与京津及周边地区协作,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建立大气污染治理公众参与机制。持续抓好节能减排,广泛开展节地节水节电节材活动,加快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改造,深入推进“建筑节能省”创建和“千家企业”能耗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实施石家庄、唐山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工作,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并进行试点,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二)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我省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严重问题并存,必须落实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重点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建设,确保今年汛后正式通水。推进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力争今年开工建设。抓好重大输水工程沿线、大中型水库防污工作,大力开展流域重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我省七大水系的14条重污染河流分别制定整治方案。推进白洋淀和衡水湖等重点湖淀污染治理。坚决控制地下水超采,关闭城中村自备井,实施以衡水为重点的黑龙港地区地下水压采行动。严格保护饮用水安全,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深化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坚决打击“绝户网”,努力恢复海洋渔业生态资源。
(三)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制定实施山水林田湖修复整体规划。着力构筑绿色生态屏障,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三北防护林、燕山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京冀水源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搞好城乡绿化美化,大力植树造林,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20万亩。加快绿色廊道建设,推进道路沿线和景区周边绿化。加大湿地保护工作力度,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规划,探索划定生态红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四)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构建政府主导、环保监管、部门协同、企业落实、社会参与的环境治理机制。提升监管能力,推进“智慧环保”建设,构建覆盖全省的智能化环境执法监控平台,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省市县乡村五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加强考核,严格问责,坚决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让非法排污付出更大代价,让保护环境成为自觉行动。
七、积极稳妥走河北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一定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按照省委“十要十不要”的要求,遵循客观规律,把握正确方向,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抓紧出台差别化落户政策。合理确定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4个市区人口超100万城市的落户条件,有序放开其他7个设区市市区的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县级市、县城和建制镇的落户限制。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逐步把进城落户的农民纳入城镇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进城人员后顾之忧,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二)着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坚持把城镇化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构筑以京津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石家庄、唐山两大城市为区域中心,其他设区市为支点的层级合理的城镇体系。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周边县(市)为组团的发展布局。推动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县城和建制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完善城镇规划,逐步由扩张性规划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规划,改变“摊大饼”发展模式。优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布局,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盘活土地存量,用好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突出城市文化灵魂,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三)大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市供水供暖供气、地下管网等市政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工程质量标准,搞好建筑设计,努力打造精品建筑、百年工程。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拓展数字城管功能,建设智慧城市。理顺管理体制,推行综合执法,提高文明执法水平。
(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建设。全面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建设的政策措施,支持经济强县(市)特别是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县(市)推进产业转型和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对财政弱县特别是财政收入不足3亿元困难县的扶持力度。发展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推动产业向园区聚集。继续推进安国中药都建设。优化行政区划,统筹推进县改市、改区和省直管县工作,增强县乡发展活力。大力推动县城建设上水平,在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景观风貌等方面建设一批重点工程,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等配套设施,增强县城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推进国省干线、农村公路、“断头路”、瓶颈路和危桥改造。搞好县城规划,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发展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一张蓝图干到底,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河北省河道采砂规划报告编制导则 篇5
本标准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强、赵立敏、杨立波、崔进涛、冯战洪、赵玲、李伟。
河北省河道采砂规划报告编制导则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河北省河道采砂规划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河道概况、采砂规划、方案影响评价、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成果的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境内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采砂规划编制工作。术语和定义
2.1 河道采砂
河道采砂是指在河道、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滞洪区等管理范围内开采砂、石、土,以及淘金(含淘取其他金属和非金属)等翻动砂石的活动。
2.2 可开采量
可开采量是指在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和跨河、穿河、临河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开采的砂石料量。
2.3 可采期与禁采期
可采期是在不影响河道行洪和输水的前提下,允许开采的时段;禁采期是禁止开采的时段,是可采期以外的时段。
2.4 禁采区
禁采区是河道内为保障河道行洪和输水安全、河道内及附近各种建筑物、村庄的防洪安全而确定的禁止开采砂石的区域。基本要求
3.1 我省河道采砂规划实行分级规划制度。河道采砂规划按河道管理权限由相应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规划编制由具有相应水利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3.2 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河道防洪安全、河势稳定和生态环境要求,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河道整治等专业规划。
3.3 规划要划定禁采区和开采区的范围,制定适度、合理、科学的开采方案。
3.4 规划所需基础资料应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
3.5 采砂规划报告应有必要的附图。包括河道位置图、河道砂源分布图、河道可采区和禁采区范围图等。
4河道概况
4.1流经区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描述河道位置、长度,流经的行政区域以及流经区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4.2 河道工程状况
4.2.1 堤防工程情况。包括堤防的现状防洪标准、堤防工程质量,以及堤防规划的防洪标准等。
4.2.2 河道上的主要建筑物。简述河道上的主要建筑物情况,包括拦水坝、桥梁、水闸、渡槽、涵洞及其他建筑物的情况。
4.2.3 河道上主要交通设施、管线、缆线、水文站点等情况。
4.3 河道演变
4.3.1 地形地貌。描述河道流经地段的地形地貌以及地面坡度,河道的汇流情况。
4.3.2 河道演变情况与现状河势。描述河道的演变历史、现状河势和冲刷与稳定情况。对河势变化较大的河段应重点描述。
4.4 水环境与水生态现状
简要描述河道的水质及受污染情况;植被与野生动物分布。
4.5 相关规划及主要结论
简述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河道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与河道采砂相关的主要内容。
4.6 河道采砂现状及存在问题
4.6.1 河道采砂现状。描述河道采砂的发展过程,采砂主要方式,现状采砂点的分布情况,采砂点的数量,每年的采砂数量。
4.6.2 现状采砂存在的问题。描述现状采砂对河势、堤防安全、周围建筑物、交通设施、村庄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4.6.3 河道采砂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简述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采砂规划的制定情况;管理组织状况;《河道采砂许可证》的审批与颁证情况;收费办法及落实情况。
4.6.4 制定规划的必要性。根据河道采砂存在的问题,论述制定该规划的必要性。5水文与泥沙状况
5.1 水文特性
描述规划河流(河段)的年径流量、洪峰流量、最枯流量及相应的水位情况。
5.2泥沙特性
叙述泥沙的主要来源,泥沙沿程变化特点,典型年份的含沙量、输沙量及年际、年内变化与偏离系数;近年来的输沙特性变化特点与趋势;主要水文站悬移质最大粒径变化范围等。
5.3 泥沙补给分析
根据入流断面、出流断面的水文泥沙资料,分析河道内河砂平衡情况,可利用的河砂沉积量。同时分析不同河段的采补平衡情况,为确定各采区的允许采砂量提供依据。6地质和砂源状况
6.1 河床质地及其组成河床的物质组成、粒径及垂直、水平分布和变化趋势。
6.2 砂源及开采条件初步分析
规划范围内砂石资源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砂石料的厚度、颗粒组成和岸坡土壤岩性组成等,初步分析河砂的开采条件。
7采砂规划
7.1 规划原则
7.1.1 采砂规划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7.1.2 采砂规划要服从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河道整治规划等相关专业规划;
7.1.3 采砂规划应在保证河势稳定、防洪安全、沿岸生产生活设施正常运用和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确定禁采区和开采区的范围,合理地利用河沙资源。
7.1.4 河道采砂应与河道治理、除险加固相结合。
7.2 规划范围及规划期
7.2.1 规划范围。与河道管理范围相一致,简述起始点、终止点、宽度、长度。
7.2.2 规划期。规划的起始年份和终止年份。规划期一般不少于5年。
7.3 禁采区的划定原则
7.3.1防洪工程及重要设施安全的原则。堤防、护岸工程(包括护脚、护坡、护滩坝等)、束导工程及堤(坡、坝)脚附近,闸坝、引渠以及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重要管路、缆线附近,水文测流断面上下游,山区河道有岩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河段,其他依法禁止采掘的区域应划为禁采区。
7.3.2满足河势稳定的原则。禁止在可能引起河势发生较大变化的河段进行开采。
7.3.3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对于季节性河流,应注意河滩地河沙覆盖植被的恢复;对于长年有水的河流,要保持水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及可持续利用。珍稀动物栖息地、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等应划为禁采区。
7.4 禁采区与可采区的划定
根据以上原则确定具体禁采区。禁采区以外区域为可采区。
7.5 可采区规划
7.5.1 采砂方案的拟定。多方案拟定可能的开采方案,包括各方案采砂区的基本情况、分布、范围、开采深度、控制高程、可开采总量、年控制开采量等。
7.5.2 采砂方案的比选。根据拟定的不同方案,确定采砂后的河床断面的变化情况和上下游、左右岸的衔接方式,分析遇现状防洪标准、河道规划整治标准洪水条件下采砂对河势及行洪的影响,确定推荐方案。分析应采用恒定非均匀流计算方法,必要时可以采用二维数学模型方法。
7.5.3 可采区内采砂方式及采砂机具的控制。规定开采方式,初步确定采掘机械、筛分机械、运输机械等的型号和数量。
7.5.4 砂石堆放及弃料处理。分区对堆砂场的布局提出要求。提出弃料场堆放、处理及现场清理要求。对有覆盖层的可采区,应制定采砂后河道恢复措施。
7.5.5 禁采期及可采期。禁采期和可采期的确定应满足防洪要求,并参照《河北省采砂管理办法》,结合河道实际情况确定。禁采前,采砂单位或个人必须清除弃料,回填河床,并且按照原工程标准恢复损毁的堤岸。规划方案综合影响评价
8.1 对河道行洪和输水的影响
评价由于采砂后河床断面的变化可能引起的行洪能力、输水能力变化。
8.2 对河势及工程的影响
评价由于采砂后河床断面的变化可能引起的河道主流摆动以及对堤防和跨河、临河、穿河等建筑物安全造成的影响。
8.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采砂的噪声、扬尘影响,对河床植被的影响,对底层淤泥污染物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对动物及其栖息条件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等。
8.4 其他影响
评价采砂活动对交通、电力、通讯设施、村庄等影响。
8.5 防止和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
对上述影响做出综合评价和定性结论,提出防止和减轻各种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9规划的实施管理
制定规划实施所必需的管理措施与手段。
10结论和建议
河北省调研报告 篇6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备注关注的话题,而其中农村空巢老人及其养老问题更是成为焦点。3月2日下午,由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农村空巢养老两会提案研讨会暨《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报告聚焦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及其因丧偶、与子女分居等导致的精神文化“荒漠化”问题。来自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及河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嘉宾,深入探讨了报告中的问题,为破解农村空巢养老难题贡献了宝贵的意见。
另据介绍,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作为全国首家专注农村空巢老人服务的慈善基金会,本次研讨会将整合嘉宾的发言意见,拟出相关提案或建议,将由全国人大代表闫光华、李小亭、全国政协委员李蓝向两会提交,为我国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河北省调研报告 篇7
一、农业转移人口薪资水平调研
人均收入是衡量农业转移人口就业问题的重要因素, 也是评价农村转移人口生活的可靠性指标, 在我们的本次社会实践中, 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薪资水平的调查, 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农村转移人口的生活质量。 (图1)
在该次调查的问卷中, 大部分调查人的薪资水平是较高的, 他们普遍反映农村转移市民化是较为有益的, 见效的;还有部分人反映工资是较低的, 不能有效地满足生活需求, 还有人认为生活工资是一般水平, 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从该结果表明,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还在高效地进行, 我国农村转移城镇的脚步还有待提高。
二、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问题
对于农业转移人口住房状况, 我们针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调查, 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有28.6%的人在转移到城镇后有稳定的住房, 而有43.4%的人是租房生活的, 他们则要承担着房租的压力, 有28%的人居住在单位宿舍, 可以节省相当大的开销, 这些数据表明在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中, 大部分不用过多担心住房问题, 稳定的住房也是反映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这表明我国农村转移市民化的过程中, 住房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政府应提供相关积极政策来保障农村转移人口的住房问题。 (图2)
三、农业转移人口主要从事职业
关于农业转移人口主要从事职业的问题, 如图3, 根据我们本次整理问卷的结果, 有4.26%的人选择的职业是农林牧渔业, 获得较稳定的收入;有19.47%的人从事的是建筑业, 31.04%的人在加工制造业, 这是农村转移人口大多会选择的行业, 而有24.72%的人从事的是服务业, 这在调查中是占少数的, 有12.83%的人选择的是交通运输业, 其他的是大概占有7.68%的比例。这些数据表明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大部分会选择较稳定的工作, 这同时也表明转移人口在选择工作时面临的压力, 考虑工资、稳定情况等因素, 人们还是会谨慎就业。因此, 政府应在转移人口就业问题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 促进转移人口的稳定就业。 (图3)
四、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问题分析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特指农业人口在实现职业转变的基础上, 获得与城镇户籍居民均等一致的社会身份和权利, 能公平公正地享受城镇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 全面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 实现经济立足、社会接纳、身份认同和文化交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存在着一个最重要的过程, 就是公共服务和社会权利均等化的过程, 包括四个基本阶段:转移就业, 实现职业身份的转化;均享服务, 自身和家庭融入就业地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取得户籍资格, 获取完整的市民权利, 实现社会身份的转换;心理和文化完全融入城镇, 成为真正的市民。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离开土地, 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成为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主力军。虽然他们实现了职业转换、地域转换, 但是由于受户籍制度、保障体系、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其身份却没有转换过来, 使得大量为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外来务工人员, 被挡在了城市公共服务的大门之外。近年来, 农业人口的大规模涌入使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更加突出, 例如“农转非农自身意愿”、“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城市自身吸引力”等问题鱼贯而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对于市民化过程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总体评价, 住房问题和工作问题以及学历问题最受关注。 (图4)
实地调研以及调查问卷整理分析显示, 27.2%的调查人员表示没有住房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另有17.11%认为工资拖欠亟待解决, 社会地位低下受到他人歧视以及社会福利落实情况有所不足仍为部分农业转移人口认为是其在市民化进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给予农业转移人口经济上以及政治上的扶持和帮助, 积极帮助其完成市民化的过程, 解决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视为我国城镇化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五、解决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问题的对策
团队在金马小区、农贸市场附近出租房等农业转移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共计发放了120份“你目前最希望政府做的事是什么”调查问卷, 问卷中涉及了子女教育条件、工资最低水平、社会保险、医疗条件、工作生活环境、权益保障、职业技能、保障住房或廉价租房等其他方面的内容, 希望能得到最真实的声音, 并通过此次调查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民工迫切需要的什么, 能够更好地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工作。经过小组成员整理调查问卷, 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得出农民最希望的是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要求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的高达65.90%;其次, 是农民希望改善社会保险;第三是关于住房问题, 接下来依次是改善医疗条件、改善工作环境、加强权益保障、改善子女教育条件、提高职业技能。 (图5)
通过上述分析, 为我们提出有序推进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建议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对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所在, 这对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 我们针对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展开调研活动,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
参考文献
[1]彭小文, 兰东等.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J].理论导报, 2013.11.
[2]赖华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决策咨询, 2013.10.
[3]蒋建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创新及其现实途径[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3.9.
河北省调研报告 篇8
1 监测方法
1.1 病害测报
2014年河北省继续组织开展了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其中沿海3市9县区选择对虾养殖病害测报点29处,面积3 663.33 hm2,约占对虾养殖总面积的21.54%,详见表1。确定测报员31名,每月上旬逐级报送所辖区域上月对虾病害情况,由省站汇总、整理、分析、编写全省月度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通报,上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省农业厅,并印发各市渔业主管部门与水产技术推广机构。2014年河北省对虾养殖疫病监测点情况详见表1。
1.2 实验室检测
为提高对虾病害诊断准确性,本站5月上旬与7月中旬分别抽取部分对虾育苗场生产的虾苗和部分对虾养殖场的幼虾、成虾,带回省站所属实验室依据标准方法进行对虾病毒实验室检验。
1.3 现场调查
在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笔者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详细调查了解对虾病害发生、发展过程及虾池环境情况,根据病虾症状、环境条件、流行情况进行现场诊断,掌握对虾疫病第一手资料,并指导防控工作。
1.4 书面调查
9月下旬,对虾养殖生产进入尾声阶段时,印发《海水养殖对虾病害情况统计表》,调查内容包括对虾品种、养殖面积、养殖模式、放苗密度、病害名称、诊断水平、发病时间、发病面积、死亡率、经济损失、防控措施及效果等。至10月上旬,沿海9县区全部报送了对虾养殖病害调查情况。
2 监测结果
2.1 月度病害测报监测结果
6-9月份,共监测到对虾养殖病害5种,其中对虾红腿病、对虾黑鳃综合征、对虾肠道细菌病(原名弧菌病)为细菌性,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池水中藻类及病菌等有关。没有报告病毒病发生。详见表2。
2.2 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抽样164个,其中5月上旬集中抽取对虾虾苗样品83个,检出病毒阳性4例,阳性检出率4.82%;7月中旬抽取对虾样品81个,检出病毒阳性32例,阳性检出率39.51%。共计检出阳性36例,总阳性检出率21.95%,详见表3。
2.3 现场调查情况
在今年对虾养殖生产期间,先后到中捷、黄骅、丰南、曹妃甸等县区对虾养殖场调查对虾病害情况。从现场调查情况来看,各对虾养殖场疫病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去年。
2.4 书面调查结果
根据沿海各市县报送的对虾养殖病害情况,2014年河北省养殖发生病害6种,其中细菌性病害与月度病害测报情况相同,非病害测报点发生对虾病毒病1种。详见表4。
3 监测结果分析
3.1 2014年对虾养殖病害总体情况
根据月度病害测报监测、实验室病毒检验、书面调查及现场调研情况,2014年河北省对虾养殖共发生病害6种。其中病毒病1种,细菌病4种(黑鳃综合征、红腿病、肠道细菌病、肝胰腺坏死病),其他1种。全省对虾海水养殖总面积15 677.67 hm2,发病面积7 467.27 hm2,发病率 47.63%。加权计算平均死亡率16.53%,经济损失7 506.95万元。详见表5和图1。
3.2 近5年河北省对虾养殖病害情况比较
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5年组织开展全省对虾养殖病害调查工作。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河北省对虾养殖各品种病害情况均为近5年来最低,其中经济损失约为2013年的一半。详见表6和图2。
4 各种对虾病害防控技术实验示范
河北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采取病害测报与防控技术实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病害测报点兼作防控技术实验示范点。2014年6-10月,先后收到对虾海水养殖病害测报点报送的病害防控技术实验示范27例次,包括发病时间、环境条件、主要症状、防控措施等内容,但没有对虾病毒病防控技术示范案例。
4.1 日本对虾红腿病
示范场点:秦皇岛江鹏科技养殖有限公司,养殖面积66.67 hm2。
发病时间:6月下旬,水温20~28 ℃。
发病情况:发病面积2.91 hm2,发病率4.37%,死亡率0.91%。
主要症状:对虾活动能力减弱、食欲不振和游泳足变红、鳃区变黄。
防控措施:鱼虾壮元5%+高稳西0.3%;大蒜1%,去皮捣烂,饲料均匀混合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7 d。
4.2 日本对虾黒鳃综合征
示范场点:黄骅市南排河镇歧口村王学生养殖场,养殖面积60 hm2。
发病时间:6月上旬,水温26~27 ℃,盐度25‰~30‰,溶解氧4.0~6.0 mg/L,pH值8.0~8.5,氨氮0.53 mg/L。
发病情况:发病面积6.67 hm2,发病率11.11%,死亡率5.00%。
主要症状:病虾在水面与塘边浮游,空胃,食欲减退直至死亡。死亡后头胸甲容易剥落,头甲壳有斑点。
防控措施:EM菌全池泼洒,及时出池。
4.3 日本对虾肝胰脏坏死症
示范场点:中捷海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面积20.00 hm2。
发病时间:7月上旬,水温25~26 ℃。
发病情况:发病面积20 hm2,发病率100.00%,死亡率6.00%。
主要症状:对虾体表发红。
防控措施:用微生态制剂调控。
4.4 南美白对虾红腿病
示范场点: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长泊虾场,养殖面积26.67 hm2。
发病时间:8月中旬,水温25~27 ℃。
发病情况:发病面积10.00 hm2,发病率37.50%,死亡率2.20%。
主要症状:身体发红,软壳。
防控措施:EM菌,光合细菌交替使用,全池泼洒,每隔7~10 d用一次。
4.5 南美白对虾肝胰脏坏死症
示范场点:海兴县瑞兴育苗厂,养殖面积13.33 hm2。
发病时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水温25~28 ℃,pH值8.5,溶解氧4.0,透明度27~30 cm。
发病情况:发病面积5.33 hm2,发病率40.00%,死亡率2.00%。
主要症状:肠胃发空,干胰脏萎缩、发黄。
防控措施: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
4.6 中国对虾黒鳃综合征
示范场点:曹妃甸区十里海养殖场,养殖面积333.33 hm2。
发病时间:8月,水温20~25 ℃。
发病情况:发病面积200 hm2,发病率60.00%,死亡率10.00%。
主要症状:对虾鳃丝局部或全部呈现褐色或黑色,组织肿胀缺乏弹性或者溃烂。
防控措施:适当加大换水量,换水30%~100%;使用“暴病克”、“鳃康”等黑鳃专治药;“氧片”增氧,及时采用沸石粉全池泼洒。
5 小结
2014年河北省对虾养殖病害情况总体较轻,平均发病率与近5年平均水平接近;但平均死亡率及经济损失明显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
各养殖品种中,2014年河北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养殖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明显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南美白对虾发病率接近近5年平均水平,但死亡率明显较低。
往年河北省对虾养殖病害损失中,病毒性病害高达90%,而2014年仅占3.02%,细菌性病害78.03%,其他18.95%。
发生对虾细菌性病害采取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与药物等措施有一定效果。
(收稿日期:2014-10-27)
【河北省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河北省酒行业调研报告07-12
“调研河北”心得体会09-29
2017河北政府工作报告08-12
河北省中考08-06
河北省企业09-14
河北省衡水中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一年级数学试题10-18
河北省县域经济05-17
河北省农村学校06-02
河北省文化产业07-01
河北省教育系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