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通用11篇)
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 篇1
摘要:本文在对全国居民乳品消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河北省居民乳制品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并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河北省,乳制品,乳品消费
乳制品消费水平是一国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乳制品的消费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一、河北省乳制品消费总体分析
无论从生产还是从消费来说, 中国都是一个奶业大国, 但是却称不上一个奶业强国。自2005年以来, 中国乳制品产量稳居世界第3位, 约占全球总量的5.5%, 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 人均乳制品生产量却很低。液态奶消费量很低, 奶油和奶酪消费量更低, 奶粉消费量较高。
(一) 河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制品消费情况。
2010年、2011年、2012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全年乳制品消费支出分别为148.19元、179.01元、203.69元, 是全国平均消费水平的75%、76%、80%, 居全国第25位、第26位、第25位, 因此虽然消费水平逐步靠近全国平均水平, 但所列名次并没有根本变化, 说明其他落后省份也在不断进步。 (表1)
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奶业统计资料
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奶业统计资料
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奶业统计资料
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奶业统计资料
(二) 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情况。
河北省农村居民乳品消费水平增长很快, 2010年接近全国平均消费水平, 排名全国第15位, 2011年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消费水平, 河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费量分别为5.50千克、6.24千克,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6%、118%, 居全国第14位、第11位。
虽然河北省农村乳制品消费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 从全国看来并不占明显弱势, 但是毕竟当前城镇居民消费是乳制品消费的主体。因此, 从总体上看, 河北省乳制品消费水平低, 从而造成有效需求不足, 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乳制品的生产。 (表2)
二、河北省乳制品消费结构分析
(一) 河北省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结构。
河北省城镇居民对不同乳制品消费经历着不同方向的变化, 尤其2010年后, 鲜乳品占比基本稳定在55%左右;酸奶消费出现下降趋势;奶粉消费逐步上升, 并逐步稳定在16%左右;其他乳制品消费首先上升, 并逐步稳定在11%左右。 (表3)
总体上看来, 河北乳制品消费大体上是鲜乳品消费依然是主体, 与其他乳制品消费六四分成。从全国情况看, 鲜乳品与其他乳制品消费的比例大致是五五分成。相对而言, 河北省鲜乳品消费比例较高, 而奶粉消费比例较低。
(二) 河北省农村居民乳制品消费结构。
相对于河北省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结构而言, 河北省农村居民对鲜乳品的消费比例更大一些, 约占乳制品消费总量的65%左右, 其他乳制品消费约占35%左右, 但是鲜乳品所占比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从全国情况看, 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全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大体相当。 (表4)
不论城镇还是农村, 目前奶制品消费结构比较单一, 主要消费品种为鲜乳品、奶粉和酸奶, 对于奶酪、黄油的消费量很少。这种现象一方面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另一方面是人们缺乏有关奶酪、黄油的知识。
三、促进河北省乳制品消费的对策
(一) 加强宣传, 引导居民消费。
近年来, 食用乳制品的人数越来越多, 乳制品消费量也逐年提高。但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重要性还缺乏一定认识, 对乳制品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此, 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 采取各种形式开展鲜乳及乳品营养价值和科学功效的知识宣传, 积极引导居民消费。宣传重点放在在中小城市和农村, 引导居民膳食结构不断合理化。逐步转变居民消费观念, 使其认识到乳制品是一种有益健康的营养食品。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增强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偏好, 使乳制品逐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必备品, 从而扩大对乳制品的市场需求。
(二) 加大对乳品市场的监测及信息披露力度, 增强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信心。
通过加大乳品监测, 及时披露信息、公布乳品质量安全状况, 使乳品质量阳光透明, 是增强居民对奶制品消费, 尤其国产乳制品消费的重要措施。当前河北省乳制品消费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三聚氰胺”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其中之一, “毒奶”的阴影在许多居民的心目中依然存在。因此, 重塑国产乳制品形象, 必须加大乳品检测, 及时披露真实信息, 让居民重新树立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 是促进河北奶业持续健康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 推动乳品由偶发性消费向习惯性消费转变, 激活四线及以下地区的乳制品消费活力。
当前是四线及以下地区居民由“偶发性”消费向“习惯性”消费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 应在推进区域无缝隙铺货基础上, 提升低价位乳品生产比例, 推动四线及以下地区乳品消费水平。四线及以下地区居民乳品消费从普及到形成习惯消费需要10年时间, 到2025年居民乳品消费将由“偶发性”向“习惯性”转变, 当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这一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翠霞, 姜冰.情景与品质视角下的乳制品质量安全信任评价——基于12个省份消费者乳制品消费调研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 2015.3.
[2]于海龙, 闫逢柱, 李秉龙.认知对消费者安全乳品支付意愿的影响分析——以有机液态奶为例[J].消费经济, 2015.31.2.
[3]宋亮.推动国内乳品由偶发性消费向习惯性转变[N].中国食品报, 2015.4.14.
农村消费市场模式优化分析 篇2
关键词:张掖市;消费现状;农超对接模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90-01
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扩大农村内需,面临着农民收入比较低,农民工就业前景艰难等因素的制约。只有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农村消费,提高农村就业率,才能在根本上突破农村消费市场的瓶颈。开拓农村市场,有双重作用。鉴于张掖市生产水平低、农村市场消费机制不健全、农村居民纯收入较低的具体情况而言,开拓张掖市农村消费市场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需求、促进农村消费热点的形成、提高原有市场的消费频率与消费规模、开拓新的消费项目、提升农民消费质量,提高每次的交易额度。进而可以促进张掖市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一、张掖市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现状、制约因素
(一)农村消费市场整体消费水平低
如今,我市农民的总体消费水平远远的低于全国农民的平均水平,同时相对于我市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来说,也是偏低的。经过相关统计表明,我市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仅为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28.9%根据消费品来划分,农村家庭在传统消费品以及中低端耐用消费品上消费数量较少。我们以彩电、洗衣机以及冰箱的数量作为消费品的指标对一百户农村家庭所做的调查可知,每百户农村家庭所拥有以上三种消费品的数量分别是城镇居民拥有量的93.01%、54.89%和13.21%。
(二)农村消费层次较低,消费结构有待调整。
目前张掖市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主要是表现为恩格尔系数高,生存型消费明显。从食品消费支出看,张掖市农村居民食品支出结构由2000年的48.45%下降到2011年的7.17%,8年间我市恩格尔系数基本稳定在47%左右;从衣着消费支出看,张掖市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由2000年的5.58%到2011年的5.61%略有回升;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来看,张掖市农村居民家庭用品及服务支出基本稳定,由2000年3.89%微升到2011年的3.98%;从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来看,张掖市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由2000年6.51%上升到2011年的6.86%。
(三)农村市场发展主要特征
从收入水平的角度来分析,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首先是商品的选择性,农村家庭所购买的商品,一般都具有经济实惠、经久耐用以及商品的档次不高等特点。其次是农村家庭消费一般以积蓄型消费为主,即农村家庭的消费大多集中在婚丧嫁娶、建房、子女等方面。再次是农村家庭消费具有从众的倾向性,即在有些农村,每家所拥有的消费品几乎是相同,即使在消费品的品牌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异。目前,影响农村商品消费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很多商品在结构、商品的结构、品种、功能、价格不能与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相匹配。
二、农村消费不佳的原因
就消费品市场而言,农村居民虽然有较强的购买欲望,但表现出有效需求不足。这既与农村居民收入、购买力水平增长相对缓慢有关,也与近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乡经济结构失衡,落后的农村与较发达的城市“二元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使广大的农村居民难以与城市居民同步享受经济大发展后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农民收入增速减缓,购买力水平还比较低。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农民负担过重。农村市场信息不灵,市场服务跟不上。
三、实施“农超对接”的思路与对策
(一)实施“农超对接”的前提条件以及政策性保障
从超市角度而言,要和农民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的关系,需要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并加强对农民的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超市的供货质量。从农民的角度来讲,“农超对接”可以有效的稳定供货市场,同时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此种合作对双方都很有利。
(二)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购买能力
第一,构建完善的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提高他们相应的职业技能,进而让农村劳动力成为社会中的中坚力量,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在政策上,倡导农民进城就业,让农民不以单纯的农业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为农民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特色农业;再次,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增收渠道,并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重点扶持莫高实业、敦煌种业等“龙头企业”,发挥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等综合功能。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目前为了降低农村的消费成本,应该加大对农村基本设施建设的力度,改善农村各方面生活条件。因此,为了扩大农村的消费范围,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并大力倡导农民在建房以及改善居住条件方面的消费。
为了更好地优化农村消费市场的模式,首先要改善农村商品的流通体制,具体措施是以有带动力的大型公司、市场、商场为依托,实施“小超市,大连锁”战略,通过采用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切实改造、提升、整合、优化现有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加快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另外还要在便利店、折扣店和中小型综合超市等方便农民的消费设施的建设上加大力度。
作者单位: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
作者简介:丁正德(1989- )汉族,甘肃山丹人,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与统计科,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 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学。
参考文献:
[1]姜增伟.农超对接:反哺农业的一种好形式[J].求是,2009(23).
[2]曾祥明.“農超对接”模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EB/OL].中国乡村发现网,2009(6)
[3]国家统计局.甘肃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4]国家统计局.甘肃发展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河北省混合型卷烟消费市场研究 篇3
混合型卷烟最早由美国创制。20世纪初以来, 以美国国产烟叶和香料烟制成的早期混合型卷烟在美国得到了快速发展。1913年, J.C.Reynolds烟草公司用烤烟、土耳其烟 (香料烟) 、白肋烟创制了骆驼 (Camel) 牌卷烟。1916年, 在配方中掺用马里兰烟又获得成功。到1918年, 骆驼牌卷烟已占美国卷烟总销量的40%。同期, 美国Liggett和Myers公司也生产了类似的卷烟, 名为Chesterfield。1916年, 美国烟草公司推出名为Lucky Strike牌混合型卷烟, 从1926年开始, 其销售量迅速增加, 到1930年, 此牌号超过了骆驼牌。后来美国又推出了Old Gold (1926年) 和Philip Morris (1933年) 等牌号的混合型卷烟。从此以后, 在美国的影响下,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开始仿造这类混合型卷烟产品, 而且一般都采用当地产的烟叶。
早期研制开发混合型卷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烟叶原料资源。到60年代以后, 随着全球性的反吸烟运动的发展和不断高涨, 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问题就更为关注。此时大力发展混合型卷烟的动力, 主要是为了降低吸烟对人类的危害, 降低卷烟烟气中的焦油量。此后, 混合型卷烟就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其焦油量也逐渐下降。
由于受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传统吸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混合型卷烟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不平衡。概括起来讲, 美国、欧盟各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混合型卷烟市场发展较快, 其市场占有率较高;而在发展中国家及经济欠发达的国家, 混合型卷烟的发展相对较慢。在中国, 绝大多数消费者以吸烤烟为主, 混合型卷烟内销量不大。
本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上海卷烟厂和广州卷烟二厂研制生产了一些牌号的混合型卷烟。70年代, 我国混合型卷烟虽然又有一定的发展, 但真正获得较快的发展则是在80年代以后。到1993年全国混合型卷烟总产量已达203.6万箱, 占全国卷烟总产量的6.10%, 达最高水平。但之后的几年, 混合型卷烟生产有一定的萎缩, 到1997年产量已下降到161.6万箱, 占总产量的4.80%。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的卷烟市场也将向世界开放, 外烟谋求冲击中国市场, 中式卷烟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市场需求决定产品定位, 欧美日等国家消费者以吸混合型卷烟为主, 国内的部分消费者也习惯于混合型吸味, 加之消费者对低焦油含量卷烟的青睐, 混合型卷烟在国内的产销和出口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二、混合型卷烟的河北消费市场表现
就河北省而言, 混合型卷烟的生产与销售可以追溯到90年代, 先后出现了“北戴河”、“18”、“山海关”“万事利”、“华光”、“佳宾”等一批受到特定消费者欢迎的混合型卷烟品牌。受到行业品牌整合政策的影响, 河北中烟工业公司目前只保留了“北戴河”一个混合型卷烟品牌规格, 但为了满足混合型卷烟消费者的需求, 河北省引入了“三五” (国外) 、“中南海”、“都宝”、“金桥”、“将军”等一系列规格牌号的混合型卷烟, 近八年以来的混合型卷烟的销量如表1所示。
从烤烟型、混合型卷烟销量比重来看, 除2002年外, 河北省混合型卷烟销售比重十分稳定, 在5.11%-5.61%之间小幅浮动。
三、混合型卷烟的消费行为研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 是企业的服务对象, 开展对消费、消费者和消费行为的调研, 是市场调研与预测的核心和重点。
购买行为是购买动机付诸实施的结果, 而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因素非常复杂, 有消费者自身的年龄、学历、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以及外部的社会经济状况、从业状况、职业状况等。以下, 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研究可能影响混合型卷烟消费群体的购买行为。
1、消费者吸食卷烟的类型。
河北省卷烟消费者以吸食烤烟型卷烟为主, 占全体烟民的82.1%, 混合型和不定类型卷烟吸食者分别占9.8%和7.5%。
2、消费者感兴趣的健康卷烟。
河北省卷烟消费者最感兴趣的健康卷烟依次是低危害卷烟 (43.2%) , 10mg以下低焦油卷烟 (29.3%) , 口味清新的卷烟 (22.9%) , 新混合型卷烟 (21.9%) , 混合型卷烟 (9.6%) , 长过滤嘴卷烟 (8.5%) 。从年龄结构来看, 越年轻的群体对低危害卷烟、口味清新卷烟越感兴趣, 25岁以下烟民则对长过滤嘴卷烟更感兴趣。从收入上来看, 个人月收入越高群对10mg以下低焦油卷烟越感兴趣。
3、经常购买国内、国外卷烟的烟民比例。
河北省国外卷烟消费者比例相对较低, 不足5%。就性别来看, 女性消费者购买外烟比例高于男性。另外, 随年龄降低或随收入增高, 卷烟消费者购买外烟的比例增高。
4、在什么情况下尝试新产品。
总的来说, 卷烟消费者主要在自己收入和地位提高 (41.9%) , 自己喜欢的品牌或厂家推出更新换代产品 (31%) , 身边朋友都在吸这个品牌 (30.5%) , 更有利于健康的香烟产品 (27.1%) , 最新口味产品 (21.9%) , 流行品牌 (17.9%) 情况下, 考虑尝试新品牌或新产品。12.4%的消费者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会换品牌。消费者受广告经常宣传 (5.7%) , 经常促销 (5.6%) , 产品包装颜色好看 (5.1%) 影响尝试卷烟新产品的比较少。另外,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的消费者, 对以上因素的考虑先后顺序有所差异。
由于卷烟属于特殊嗜好品, 口味是影响消费者选择和购买的主要因素, 由于健康因素而选择混合型卷烟的消费者主要还是因为它的焦油含量虽然低, 但口味仍旧十分浓烈。
而按照消费心理来分析, 则与混合型卷烟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个性等有密切的关系, 如根据网上调查显示, 吸食混合型卷烟被认为是一种时尚。
四、混合型卷烟的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1、根据以上定量分析, 我们基本可以看出河北省混合型卷烟的销量近八年来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除2002年之外, 销量基本上呈震荡上升趋势, 销量数据点均落在红色基准线附近。2002年销量异常的原因是省产混合型卷烟“北戴河”、“万事利”、“山海关”的产销量均达到最高点。2002年之后, 受到品牌整合的影响, “万事利”、“山海关”的消费者渐渐转向了“中南海”、“金桥”、“都宝”等。
2001-2007年河北省国产混合型卷烟分品牌销量如表2所示。
2、从全行业卷烟品牌发展思路来看, “北戴河”属于低档卷烟品牌, 受到国家局保护地方低档品牌政策的影响, 其产量应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国家局关于公布前20名全国性卷烟重点骨干品牌评价结果的通知》, “中南海”、“金桥”、“都宝”均视同全国性卷烟重点骨干品牌进行考核。
以上四品牌占河北省2007年混合型卷烟销量的97.4%, 因此混合型卷烟的货源能够保障。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福建中烟工业公司生产的“万宝路 (硬盒) ”牌卷烟价格的通知》, 在国外混合型卷烟烟销量中居前的“万宝路”品牌未来的产销量预增。
3、
从消费者行为和心理方面来看, 混合型卷烟消费者以及对混合型健康卷烟感兴趣的消费者比例并不低, 都约为10%, 尤其在尝试新品牌时, 对健康卷烟的青睐度达到了27%以上, 混合型卷烟在这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
4、
根据《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要求, 将卷烟减害降焦列为四大战略性课题之一, 并提出了要通过启动中式卷烟制丝生产线重大专项, 打造满足中式卷烟特色工艺加工要求、符合品牌个性化加工特点等的制丝生产线。因此融天然与科技于一身, 在吸味上迎合国际口味并独具中国特色, 带有民族的时尚韵律的中式混合型卷烟必将在河北乃至全国有着优秀的市场表现。
参考文献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 篇4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组织撰写的《下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中指出,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达428种,其余,基本供求平衡,几乎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为此,产品过剩的呼声是越来越高。产品真的过剩了吗?城市的市场将要达到饱和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农村市场还未得到真正的全面开发,还有很大的潜力,产品过剩的呼声未免为时过早。
随着城市市场的饱和及竞争日益激烈,不少知名企业开拓中国农村市场。如美的去年启动了“乡镇空调普及计划”,要在三年内投资3亿元以上,在农村乡镇市场建立上万个销售网点,实现抢占30%农村市场的目标。除了美的,格力、海尔等巨头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农村市场。
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方法各有不同,其中有失败也有成功。本文将通过对农村市场现状的分析,探讨企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营销策略,使企业在进入农村消费市场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农村市场的分析
(一)农村市场的概况
农村市场有8亿人口,有2.38亿个家庭,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同时,农民的收入每年不断增加,具有购买耐用消费品的能力。人均纯收入由的2253元增加到20的3255元,五年平均递增7.6%;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5.2%。近来,随着国家农村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将会进一步提高。
有购买能力、没有购买欲望,形成不了需求;而刺激农民购买欲望的不仅仅是他们口袋中的钱,农村消费条件、环境也很大程度地刺激着农民的购买欲望。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改善。然而一些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率却很低,潜在市场需求大。根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数据,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家电拥有率还相当低,仍是以电视、风扇等传统家电为主。年农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84台,电冰箱20.1台,洗衣机40.2台。现代家庭生活的许多耐用消费品,如移动电话、空调、电脑等也进入了农民家庭。2005年农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50.2部,空调6.4台,电脑2.1台。与相对饱和的城市家电市场而言,农村市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农村市场有着不断发展的趋势,但是现在的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是有所不同的,还存在以下差异:(1)农民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与城市居民相比,差异很大。①中低档商品是目前农村市场的主力商品。在保障产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价格越低越好;基本功能相同的产品,农民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低价产品。②讲求实用。农村市场的用户往往更注重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物质利益,而不太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③要求产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学易修。事实上,越复杂的产品在农村越不受欢迎。然而相当多的企业依然按照开拓城市市场的传统方法开拓农村市场,并没有考虑农民的消费特点,而是拼命追求高科技、高档次和结构复杂的商品,结果导致销往农村的商品价格偏高,农民消费不起。如彩电行业的生产企业针对城市居民消费变化已经实行了好几次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却没有几家企业愿意花费力气去研究直接面向农民的符合农村特点的电视机。(2)市场相对封闭性。农村市场普遍存在的乡土观念、宗族观念排斥外乡外地销售力量,影响了农村市场的一体化与多方销售组织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带来巨大难题。
(二)制约开拓农村市场的因素
(1)需求分散。我国幅员辽阔,广大农民的居住极为分散,虽然近几年加强了小城镇建设,但城市化水平依然很低。
(2)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村居民购买力的实现。城乡流通体制改革以前,农村商品流通基本上由供销社一家负责,但到1982年后,供销社开始进城办店,削弱了其在农村的业务,现存的供销社大部分只经营农用物资,加上体制僵硬和经营不善,经营规模日益萎缩。而大型商家在下乡过程中也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只有个体商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中的主力。但是,个体商业经营分散,实力不强,素质不高,难以促进农村物流、商流的大进大出,担当不了开拓农村市场“主力军”的使命。另外,缺乏规范的流通规则和有力的执行机构,流通秩序混乱,农民正当的消费权益得不到保护。个体商业在流通规则和执行机构不力的情况下,竞争行为不可能规范。于是假冒、过期、变质的产品屡禁不止,劣货次品充斥市场,坑农害农现象屡有发生,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消费愿望。
(3)最低价格与较高质量的矛盾,使企业为难。农民一般选择价格较低的产品,尤其经济不发达地区,勤俭持家观念根深蒂固。购物季节性又强,购买时间相对集中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里,结婚消费主要集中在秋冬农闲时间,尤其是农历腊月,农民的消费积累性表现为建房、结婚,花掉其毕生的积累和精力。时间的相对集中性致使企业为夺得市场份额而大打价格战,价格战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胜利的一方并不意味着获得稳定的市场占有率,甚至会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乘机销售次产品、假产品、仿造的劣质品的现象,损坏了企业的形象。
从以上农村市场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可以看出,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是不同的,企业应该探讨一种更适合农村消费需求的理念来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利用农村市场的发展优势,克服制约因素的束缚,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营销策略
本文通过结合农村的实际消费需求,着重从新产品的开发、价格、销售渠道的选择以及促销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新产品开发策略
(1)产品开发方面。根据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消费心理,新产品开发应该增强基本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功能。增强基本功能,以适应农民的实际需要,减少不必要的功能,将大大降低成本。如康佳集团就根据农村地理位置偏僻,电视接收效果差的情况,为北京延庆县刘堡乡专门开发适用彩电安装接收装置,树立了良好形象,效果很好;同时又推出了功能简单、价格低廉的“福临门”系列彩电。它省去了丽音系统、画中画、超重低音、环绕立体声等在农村并不太适用的功能。
(2)包装方面。大多数农民对高档豪华的精品需求不多,对时尚的追求不强烈。所以产品的包装设计不能太过时尚,外观可采用农民熟悉的形象,采用品牌延伸策略发展已为农民认同的产品品牌,这样成本低,认可度高。同时企业设计的包装应该符合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农村的习俗。比如没有必要用英文标识的商品,否则就浪费了。
(二)价格策略
(1)薄利多销的策略。价格是农民购买商品时最敏感的因素,企业应以低价投放产品,广泛渗透,尽快为市场所接受,并借助于农村巨大的市场容量与需求潜力的优势,大批量销售,不断降低成本,薄利多销,以多取胜,获得长期、稳定的市场,在农民心目中牢固树立起品牌形象。
(2)价格差异化策略。农村市场前景广阔,但消费水平各有不同,有的甚至悬殊很大,企业应根据各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农民温饱型及过渡型是农村市场的主体,对价格敏感,应取低价策略。小康型的,其收入较高,在购买过程中考虑的就可能不仅仅是商品的价格,更多的是品牌、质量或时尚、潮流,对这一部分群体,可使用中高价位的价格策略,满足其特定的需要。
(三)销售渠道的选择
企业营销渠道的建设,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难点和重点。开拓农村市场应该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分布广泛的供销社网点,也可与农村经纪人结合,加强与他们合作,利用其网点多,分布广,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把产品通过供销社分销或农民经纪人到农民手中。这样就节省了大量重新布点的成本,在销售中,争取主动。
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农村连锁商业,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零售企业组织化、规范化程度,确保农村居民能够购买使用货真价实的商品,从根本上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利益。
(四)产品促销策略
企业可采用的促销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包括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不同的促销形式有不同的投入产出效果。因此,企业关键应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和自身的实力,选准开拓农村的切入点,逐步形成坚实的促销优势。农村市场分散性、差异性大,人员推销成本高且收效甚微,在开拓农村市场不太适用。下面对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促销方式进行分析:
(1)广告促销。广告投入不足会影响供求之间沟通,企业生产就失去目的;而当企业广告投入超出了沟通的需要,广告的效益就会下降。与城市消费者不同,农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主要心态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对于报纸、广播广告,他们大都认为可信度不高。这与其文化素质、生活范围、媒体接触习惯等有关,所以对这一群体的信息传播要抓住其特点,有所选择,有所创新。
在广告形式方面:①口碑宣传是最有效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在农村,邻里亲朋好友之间交流较多,农民存在很强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经常发现一个村庄的农户选择的同类家电品牌几乎一样,一旦某家买了某一新款式产品,往往其他家很快就知道,并形成一大批“跟随消费”。尤其是当地的舆论领袖,其消费经常扮演“示范者”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加强终端建设力度,提供优质的咨询、讲解、操作、维修等服务,形成良好的口碑,亦即形成一个不需费用的广告传播网。②电视广告。中央电视台二套、七套的农业节目因收视条件有限,农村观众收视率不高。农村电视节目除《新闻联播》外,其他节目则由当地收转台自定。根据这种情况企业在投放电视广告时,可将目光放在最基层的电视台,县城新闻、乡镇新闻仍是当地农民最关注的,可利用此进行公关、造势,价格便宜,易于操作。③墙体广告。虽然这一形式并不适合所有企业,但在农村市场上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企业可根据时间、地点、产品的特点相机使用。④平面广告。可口可乐公司也曾在春节期间在农村开展送春联的活动。这类广告既宣传了产品又具有装饰价值,这一方式适用于村镇。
广告内容方面:①农村市场广告传播的主要对象为青年人。他们是农村耐用消费品的主要决策者和购买者,大都有初中文化,眼界较其父辈开阔,对何种品牌较为畅销了解较多,也有使用技能,故能决定购买,父辈也乐于让他们去购买大件。②广告诉求要考虑农村消费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避免花哨、夸张和不着边际,要让他们看得懂。可使用说明、对比、现身说法、伦理力量等方式,模特选用要贴近农民,力求自然、可亲可信。
(2)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策略的效果一般是潜在的、远期的,且很难量化,因此,公共关系策略的实施要特别注意投入的合理性。企业可通过公益活动,譬如赠送科技书籍、文体用品等,让品牌深深扎根于农村,传播企业文化,树立起品牌形象。此外,还可聘请当地文艺团体到农村演出,贴近农民。
(3)营业推广。针对农村消费者,可采用专门举办针对农村市场的展销会、交易会、大篷车下乡等形式,方便农民购买;另外,对大件耐用消费品,采用现场操作示范的形式,教农民掌握操作技能,方便农民使用,也可考虑有条件的分期付款的形式,还可采取以物易物的支付方式,以满足经济能力有限的农村消费者的需要。沈阳某商家曾经开展的“粮食换彩电”活动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 篇5
【关键词】农村家庭 高等教育 消费需求
高等教育消费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与其他消费需求一样,高等教育消费需求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一、非理性因素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消费需求影响
1. 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消费需求功利性色彩强,非理性因素多
在对湖北省农村家庭调查中,农村家庭希望子女参加国内高考意愿非常强烈。在调查的所有样本中,有97%的家庭会选择参加国内高考。这些家庭中,父亲职业为在家务农的家庭占32.6%,父亲职业为外出打工的占55.0%,这部分父亲大都只接受小学文化教育,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消费的意愿特别强烈。通过访谈发现,这两类职业的父亲在农村家庭中占的比重最大,大多从事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工种,工作特别辛苦,且收入十分有限。这类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重复自己的艰苦生活,因而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特别强烈,而且功利性色彩强,非理性因素很多。
2. 学费支付能力明显不足,仍盲目追求高等教育消费
卡方检验P=0.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家庭年收入对家庭能够接受的大学费用完全相关,家庭年收入对高等教育消费意愿影响非常明显。总体来看,家庭年收入越高,越愿意在高等教育上花更多的投资,学费支付能力越强。值得注意的是,年收入在1万以下的家庭,在湖北农村中占很大的比重,仍有74.4%的家庭能够接受5000元以下的大学费用;24.8%的家庭愿意承受5000元—1万元每年的费用,而这些费用远远超过了家庭年收入。这说明农村家庭学费支付能力不足却没有影响高等教育的消费需求,说明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消费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二、高等教育风险因素对高等教育消费需求影响
1. 就业率成为选择国内大学、专业的首要因素
选择国内大学时主要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农村家庭首先考虑就业率,比重达28.1%,表明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功利化倾向很严重;其次是高校的教育质量,占据比重也比较大,21.1%。从选择的高校类型、专业来看,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选择很明显,一直以就业为导向,偏向选择容易就业、好就业的高校类型和热门专业。
2. “弃考”现象对高等教育消费需求影响日益严重
据重庆招生办统计,2009年重庆万名高中生放弃高考,其中不少属于农村生源。“弃考”现象尤其在农村中学中比较常见。在湖北省农村家庭调查中,有“弃考”意向的高中学生高达3%。在“弃考”原因调查中,家庭社会因素、教育资源因素对高中生“弃考”影响很大。 “大学学费昂贵家庭承担不起”成为主因,占56.1%;其次是“成绩不够好,对考上理想的大学没有信心”,也占到很大的比重,高达31.8%。
三、高等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消费需求影响
1. 对目前国内高等教育质量满意度低
在对目前国内高等教育质量满意状况的调查中显示,觉得目前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一般的占60.7%,较差的占17.4%,非常差的占7.2%,仅有14.5%的家庭主观印象认为比较好,非常好的只占0.3%。数据显示,农村家庭对目前国内高等教育质量总体满意度不高。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一年比一年严峻,使得农村家庭指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找到好工作的愿望难以达成,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评价。同时,高等教育质量本身也让农村家庭满意度下降。
2. 港澳台、国外高等教育对内地高等教育构成威胁
在湖北农村家庭非内地高等教育意愿调查中,希望接受国外高等教育比例高达19.5%,希望接受港澳台地区高等教育占4.3%,希望接受内地高等教育仅占75.7%。国外高等教育对内地高等教育影响集中体现在:教育质量优于内地。在湖北农村家庭中占据高达19.5%的潜在需求,加上港澳台地区高等教育4.3%的潜在需求,在未来将对内地高等教育构成比较大的威胁和冲击。针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积极应对港澳台、国外高等教育的挑战,调整高等教育发展思路,提升内地高等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程瑶.论教育消费需求与教育产业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
[2]蔡永莲.教育消费的新视野[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
[3]董立民.高等教育需求解析[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9).
[4]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河北省促进农村消费的激励措施 篇6
一、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农民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 要促进农村消费、改善消费结构的关键问题和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就河北省农村的现状而言, 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一是要调整种植结构, 增加高端蔬菜、果品、花卉、苗木等种植面积;二是要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三是要健全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四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拉长农业产业链条, 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 调整和优化农产品转化增值,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 加快城镇化建设水平,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是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 要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区域协调、产城互动、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加强财政投入力度, 提高农业竞争力。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一是要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实行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以及落实扶贫开发政策;二是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 清理和规范涉农收费, 取消不合理费用;三是要搞活农村经营体制, 鼓励有一定条件的农民创业, 创造条件发展乡镇企业。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条件, 也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支撑。
三、完善农村社保体系, 增强农民消费信心
一是在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基础上, 积极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 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二是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扩大其为农民提供贷款的覆盖率, 对农民消费信贷给与利率优惠, 使其成为农民贷款的主要途径;三是要加强医疗单位收费的监管工作, 减轻医疗费用对农民造成的压力, 这对于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流通体系建设, 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
企业不仅要只重视商品生产, 还要重视农村流通体系的构建。农村市场的开发, 离不开完善的流通体系:一是要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 发展规范化的连锁超市、便利店, 优化农民购物环境;二是构建顺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三是建立多元化、连锁化的农资流通体系。
五、关注农民消费需求, 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企业要想在农村市场分得一份美羹, 企业在了解农民的需求上多下功夫, 研发满足农民消费需求的商品, 才能能赢得农村消费者的青睐。
六、引导农民更新观念, 倡导合理消费
合理的消费结构不仅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合理化, 还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因此, 我们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引导农民正确、合理地消费, 建立起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合理的消费结构:
七、网购拉动农村内需, 释放消费潜力
网购改善了商品流通体系, 弥补了县域地区实体零售的不足, 消费者不必奔波到一二线城市购买商品, 仅需在网上挑选、网上支付和物流快递就能买到在当地买不到的商品。网购带来的不仅仅是便捷, 更是与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同等待遇和机会。但是网购的盛行, 需要相关配套措施, 如物流、售后服务等, 都需要及时跟进, 才能持续地刺激农村消费, 拉动内需。
八、发展农村消费信贷, 创新消费信贷产品
随着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农村消费观念的进步, 农村消费信贷需求在逐渐增加。此外, 开展农村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信社和农户, 发展速度缓慢, 消费信贷未能成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推助器”。开拓农村市场、挖掘农民消费潜力、就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消费信贷体系, 进而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河北农村消费市场的壮大, 需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流通体系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农村消费信贷, 加强农民消费观念的引导, 只要各方面齐抓共管, 河北农村经济一定会蓬勃发展, 河北农村消费市场的壮大指日可待!
摘要:扩大内需, 特别是消费需求, 是建设经济强省, 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立足点。我省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缓慢, 不仅消费总量低、比重小, 而且与城镇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该论文针对制约农村消费市场扩大的因素,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力求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消费需求,基础设施,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何建雄.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启动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09, (5) .
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 篇7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用1983—2007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指标, 利用以1983年为基期的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P) 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进行调整。令Yt= (sr/P) ×100, Ct= (xf/P) ×100, 可得剔除价格因素后的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观察其曲线图可以发现, 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从1983年以来一直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但在20世纪80年代增长缓慢,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增长较快。两变量具有明显的时间趋势, 可能为非平稳序列。若直接分析两变量之间的关系, 可能产生伪回归现象。因此运用协整理论和Eviews5.0软件分析两者的关系。
二、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实证检验
1. 单位根检验。
为保证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方便后序研究, 需要对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对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序列分别取对数, 可以发现:样本期内, 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的对数序列 (lnY) 和实际消费的对数序列 (lnC) 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对两序列取差分, 相应的差分序列分别命名为ΔlnY和ΔlnC。两差分序列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对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消费的对数序列及其相应的差分序列做ADF检验, 滞后阶数采用SC准则确定为1。检验结果表明, 对于lnY, 滞后系数为1时, ADF统计量为-2.4948, 大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 不能拒绝原假设, 表明lnY为非平稳的。对于lnC滞后系数为1时, ADF统计量为-3.4856, 大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 不能拒绝原假设, 表明lnC为非平稳的。两序列的差分序列ΔlnY和ΔlnC则均为平稳序列。
2. 序列lnY和lnC的协整性检验。
若变量lnY和lnC具有协整关系, 则 (1) 式中的应具有平稳性。对残差序列作单位根检验, 残差的ADF统计量小于三个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 故残差是平稳的。因此接受变量lnY和lnC协整的假设。
3. Granger-Sims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是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Granger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可以解决此类问题。由于模型的检验结果敏感地依赖于滞后期的选择, 因此, 对于本检验按以下法则选取滞后期:首先根据AIC和SC准则, 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 根据内曼-皮尔逊 (Neyman-Pearson) 提出的似然比 (LR) 统计量来确定滞后期。
检验结果表明, 当滞后期为1时, 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消费不是实际收入的Granger原因, 但实际收入是实际消费的Granger原因;滞后期为2时, 难以确定二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当滞后期为3、4时, 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不是实际消费的Granger原因, 但实际消费是实际收入的Granger原因。这一结论隐含的意义是, 短期内, 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对农村居民实际消费有显著影响, 但这一影响逐渐减弱的, 两年后基本消失;与此相反, 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消费对实际收入的短期影响并不显著, 但随着时间推移, 这一影响逐渐变得显著起来。因此, 在河北省农民实际收入与实际消费的这一相互影响和作用过程中, 短期内, 主要体现为农民实际收入对实际消费的影响作用;而从长期来看, 主要体现为实际消费对实际收入的影响。
三、结论和建议
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 篇8
关键词: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河北省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 是制约该省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提高农村居民消费不能仅仅依靠增加他们的收入, 还要挖掘他们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深层原因。
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市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
1.平均消费倾向分析
平均消费倾向=人均生活消费÷人均纯收入, 该指标能够反映农民新增购买力的消费投向。从表1中的数据可看出, 虽然1990~2011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 农民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上涨 (1997年和1998年例外) , 但是农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却是不断波动的, 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1993年, 该指标在0.73~0.87之间, 表明农民在这一时期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较大, 收入较低, 主要用于生活消费支出, 用来储蓄的相对较少。
第二阶段:1994~1998年, 该指标在0.70~0.54之间, 表明农民在这一时期平均消费倾向呈快速下降趋势, 在1998年达到最低点0.54。农民的收入相对第一阶段在增加, 虽然用于生活消费的总值变化不大, 但是平均消费倾向却下降了, 储蓄增加较快。
第三阶段:1999~2004年, 该指标始终在0.5以上, 表明农民在这一时期的收入和消费增加都相对稳定, 储蓄也维持在较高水平。
第四阶段:2005~2011年, 该指标略有回升, 在062~0.66之间, 表明农民在这一时期随着收入增加, 消费增加的幅度稍微大一点儿。
(数据来源:河北省历年经济统计年鉴)
从表1可看出, 22年以来, 随着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的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同步增长, 前期农民收入绝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 到中后期农民用于生活消费的支出比率逐渐降低。这说明虽然农民收入和消费总值都在增长, 但是消费增加明显慢于收入增加, 收入逐渐用于储蓄。从总体趋势上看, 农民平均消费倾向, 即每元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 呈下降趋势, 由1993年的0.867下降到2011年的0.662, 下降了23.64%。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意味着农民的消费意愿降低, 而储蓄意愿增强。究其原因, 主要是农民面临自然、市场、制度等诸多不确定性, 影响了消费。河北省农民“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尚未根本扭转, 农民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还不强, 加之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还不到位, 由此产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制约了农村消费的扩大。
为了便于比较研究, 笔者再分析河北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数据 (见表2) 。
(数据来源:河北省历年经济统计年鉴)
从表1和表2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对比中可看出, 1990~2011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一直高于农民平均消费倾向 (2010年、2011年除外) 。
2.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人均生活消费增量÷人均纯收入增量。该指标反映了随着收入增加, 消费增加的幅度大小, 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消费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情况。从表1可看出, 该指标在不同的年份波动较大, 1991年达到了1.6、1993年达到了1.3。数值超过1说明该年消费的增量超过了收入的增量, 储蓄相对就减少。1997年、1998年出现了负值, 即农民收入增加, 消费相比上一年反而减少, 说明农民把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在这个阶段, 农民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很低。2000年以后, 该值处于0.6左右, 波动性明显减弱, 相对较高并且趋于稳定。从表1和表2的对比分析可知, 22年来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略高于农村居民, 意味着每人每增加1元纯收入, 城镇居民的消费多于农村居民一点儿。
影响河北省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
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农村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大, 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还落后。尤其是近年来, 随着医疗服务、教育的价格不断上涨, 这种矛盾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别无他法, 只有大大减少现期消费, 为未来预留出足够的钱。这种被迫的预防性储蓄, 实际上导致了较高储蓄率、较低消费率。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如水、电、路等与城镇相比明显较弱。有些地区交通运输不便利, 既影响农民消费商品, 也阻碍了商品进入该地区。甚至有些边远山区在农忙季节, 限电、停电是常事。这种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不仅影响了消费者, 同样也影响了商家。例如, 道路交通不便, 商家的售后服务自然就跟不上, 电器出了问题消费者报修很长时间都未能解决, 最终结果是迫使农民放弃购买家电产品, 尤其是冰箱、空调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削弱了农民的购买力, 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3.农村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的不对称性
当前, 农村消费市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 农民的商品需求和商家的商品供给出现了错位、不对称。农民追求的不再是消费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更重要的是消费商品和劳务的质量。但一些商家未注意到农村消费这种质的飞跃, 长期把开发市场的眼光瞄向城镇而忽视了农村市场的开发, 或简单地把为城市居民生产的产品运到农村地区销售, 并未真正研发出农民迫切需要的产品, 从而造成在农村消费市场上部分商品空缺。农民买不到理想的商品就会减少消费, 进而抑制了农村消费的增长。
4.消费群体的弱消费性
在河北省7200多万人口中, 农村居民有3900多万。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下, 农村人均耕地已不多, 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到京津地区去打工, 留守的大多是老弱妇孺, 因而在农村消费市场, 这些消费能力弱的群体的平均和边际消费倾向很难再提高。
5.因循守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农民的消费需求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较大, 多数农户在消费观念上, 重积累而轻消费, 把钱存到银行以备将来之用。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 消息闭塞, 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消费需求。
对策建议
1.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要加快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 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农民即便在医疗、教育和养老等价格不断上涨的现实情况下, 也能够选择理性消费, 而不是削减当前消费, 增加储蓄。要做好具体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逐步提高政府和社会应负担的比例, 使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有所缓解。二是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政府和社会承担一部分负担, 使农民不再仅仅依靠养儿防老, 而是老有所养。三是完善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同时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只有这三方面工作做好了, 才能使农民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做到心里有数, 自然就可有效促进农民消费水平提高。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农村消费市场提供支撑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是, 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当前, 河北省农民的消费需求正处于不断上升阶段, 消费结构不断向合理化发展, 这就迫切需要一个与消费配套的基础设施做支撑。尤其要加快发展农村的道路交通网络、供电网络、通讯网络、自来水供应网络、电视广播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降低农村用电价格, 保障农村自来水充足供应, 电力系统不间断供电, 努力为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特别是在山区, 要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 为实现“村村通”的农村信息化提供基础设施。
3.切实满足农民的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
家电企业和商家要重视农村这个大市场, 认真调查研究农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为农民提供他们希望买到的商品, 同时还要多设维修网点, 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政府部门、银行等也应有所作为, 如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和引导商家在农村多设销售、售后服务网点, 及时处理农村消费者的消费和维修等问题。相关政府部门要维护农村消费市场公平公正运转, 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他们维权提供平台和机制。
4.转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引导科学消费
倡导科学消费要与人情消费、愚昧消费、封建迷信消费等观念彻底划清界限, 鼓励农民适度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同时也要反对把节省与适度消费简单地对立起来, 引导农民认识到消费的目的是促进身心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转变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要从几方面下工夫:一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传统的落后的消费观念与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 所以,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是关键。二是加强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宣传科学消费, 包括市场经济知识、商品知识、消费知识、维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等。要使农民通过学习, 逐渐接受现代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 从而自觉地科学消费。三是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可采取各种鼓励农村消费的优惠政策, 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 以使农民接受并消费现代商品。四是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当前, 农民贷款消费还不多见, 农村消费信贷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大力发展农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如银行实行低利率或零利率, 鼓励一部分农民贷款消费, 为其他农民树立一个榜样;采用各种宣传方式, 借助于各种媒体, 宣传消费信贷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使农民对信贷消费由排斥到熟悉再到认可, 最后到自觉采用, 他们的消费观念自然就会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广明.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的政府干预及其实现[J].理论与改革, 2011 (4) .
[2]黄卫红.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29) .
[3]贺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与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J].经营管理者, 2010 (10) .
[4]黄贵新.关于当前农村市场开拓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 2009 (9) .
[5]李跃.我国农民市场消费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9 (5) .
[6]马龙龙.扩大内需:宏观经济政策着力点——以农村市场为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9 (4) .
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 篇9
中国人口日趋老龄化, 养老难题日渐突出, 而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 更是老龄人口中的弱势群体。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大范围地实施了新农合, 农村养老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农村老年人的消费结构也出现了新变化, 养老难题有了新的变化趋势。为妥善解决好农民的养老问题, 需要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收入和消费情况作细致翔实的实地调查。研究采用分层和整群相结合的抽样方法, 抽取了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共240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一) 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收入差距较大。
(图1) 根据图1所示, 在240名被调查的农村老年人中, 最高的收入为95, 000元, 最低的仅为100元, 二者差距较大, 说明目前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有一定差距。农村老年人养老收入在10, 0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所占比重为70%, 反映出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养老收入偏低, 养老保障有待加强。
(二) 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消费水平偏低。
(图2) 数据显示, 60%的被调查者养老消费在10, 000元以下, 农村老年人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其中, 农村老年人养老消费最高为48, 400元, 最低为300元。调查发现, 农村老年人的消费大多由子女承担, 例如购买生活必需品、药品及家用电器等用品。
(三) 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消费动力不足。
经统计, 农村老年人养老平均年收入为8, 980元, 平均年消费为3, 415元, 平均年消费仅为平均年收入的38%。数据表明, 农村老年人消费有剩余, 养老收入中逾60%用于储蓄, 反映出目前农村老年人消费水平较低, 生活质量相对较差。
(四) 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以与子女同居为主。
调查显示, 71%的农村老年人与子女一起生活, 27%的被访者与老伴儿同居或独居, 只有个别被调查者采取其他方式养老, 而选择在养老院养老的被访者数量为零, 表明农村受传统家庭观念影响较深。其中, 选择与老伴儿同居或独居的老年人, 其子女大部分为进城务工人员, 不能与老人长期居住, 也没有时间照顾老人, 生活起居由老年人自理。
(五) 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调查中, 44.78%的被访者健康状况良好, 52.61%的被访者有慢性病但能够自理, 还有一小部分不能自理, 需要子女或老伴儿照顾。调查表明, 农村老年人对健康意识淡薄, 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强宣传和引导。同时, 反映出目前农村医疗体制仍不健全, 医疗质量普遍偏低。
二、河北省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老年人平均寿命增长, 患病率高, 自理能力弱, 老年人大多数都有慢性病。结合家庭情况、农村医疗状况和养老状况, 分析农村养老问题。
(一) 河北省农村老年人收入来源比较匮乏。
农村老年人的子女数量相对较多, 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分配是农村老年人养老所遇到的问题之一。农村老年人的子女大多数的职业是在家务农, 还有一些是个体或职员职工。农村老年人子女的收入来源较少, 年收入较少, 并且农村经济结构单一, 给农村老人养老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 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问题突出。
由于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从而导致不同地区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及生活状况也存在差距。若交通道路及交通工具状态良好, 农村老年人的就医治疗状况则相对及时, 但由于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相对落后, 使得治疗效果一般, 这给农村老人养老带来障碍。
(三) 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较为单一。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大多数是和子女同居, 与老伴同居或独居的较少。养老方式单一, 给农村老年人养老带来一定难度。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到城市工作的农村人数增多, 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失, 致使农村子女与老人在生活空间上分离, 对老人生活和健康状况的关怀度减少。众多农村青壮年到城市发展并在城市定居, 将老人独自留在了家乡, 由于工作繁忙、时间紧张等原因, 使得子女对老人的关心程度下降。这种情况也给农村老年人养老带来不便。
(四) 河北省政府补贴和农村养老保险较少。
农村老年人养老收入来源于子女供给、政府补贴、养老保险和其他财产收入, 但政府补贴和农村养老保险所带来的收入较少, 农村养老金较少, 根本达不到保险的条件。同时, 农村养老制度不健全, 养老制度与现实相脱离。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较低, 农村养老保险在农村全面推广需要更多的时间, 并加强推广程度。由于受储蓄养老观念的影响, 农村老人的年支出较少, 从而导致他们的业余爱好较少, 娱乐方式单一, 养老幸福指数偏低。
三、对策建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形势越来越严峻, 根据调研分析结果, 提出以下建议:
(一)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提高农民养老收入。
农民务农收入水平低, 致使农村养老经济支持不足。调查及资料显示, 农村经济结构与方式单一, 大部分人以耕种为主, 收入水平较低, 因此农村要改变单一的经济发展结构。农村应发展集体经济, 建立大棚种植, 引进先进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业生态区对外开放力度, 加强宣传吸引市民前来观光, 从而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村民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大面积种植不同的作物, 以此来增加收入。政府要做的不是靠强制的措施来压制人们, 而应该协调区域发展, 让外出的农民工能在自己家的门口打工, 并且提高其收入水平, 从而改善农村养老经济支持不足的情况。
(二)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就医条件。
根据调查访问结果, 农村老年人所获收入大部分还是依靠子女, 政府补贴和救助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但还有极少数孤寡老人们会因没有子女而十分担心养老问题。因此, 政府应加大补贴救助力度, 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另外, 政府应该关注没有子女赡养的农村老年人, 为其提供良好的医疗条件, 真正能够让农村老年人“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三) 建立社区式养老形式, 改善单一的养老方式。
通过对农村养老方式的调查, 可以发现农村养老方式单一, 大多老人是与子女同居, 但是子女在外工作就对老人的照料较少。针对大量的“空巢”老人, 我们应积极发展新的养老方式。例如, 建立社区式养老, 一个村或几个村组成一个社区, 建立养老院或在村里成立“敬老、爱老”小组定时定批帮助老人, 关心和照顾自理能力差、“空巢”老人和那些子女无暇照顾的老年人, 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
(四) 丰富农村老年人业余生活, 提高其养老生活幸福指数。
调查表明, 农村老年人在闲暇时间活动形式单一, 除了下棋、看戏、打牌之外, 没有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针对这一问题, 可以在农村定期开展老年人歌唱比赛活动, 组织老年人参加广场舞, 成立老年戏剧爱好社, 还可以定期在村里播放露天电影, 完善农村公共基本健身设施, 不断丰富农村老年人业余生活, 让老年人也能够充分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陈昱阳.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N].人民日报, 2011.4.29.7.
[2]李冬妍.“新农保”制度:现状评析与政策建议[J].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科版) , 2011.1.
[3]夏敏, 韩旭峰, 韩建民.当前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大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3.
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 篇10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宏观环境的变化,全国的经济增长形势出现了可喜局面,但是,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在这场悄悄的“变革”中,农村消费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农村消费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对此,本文从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入手,就制约当前农村消费市场的因素与如何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消费市场 经济发展 消费需求
一、当前农村消费市场的运行特点
(一)农村消费市场增速低于城镇消费市场
从全国的数据来看①,2010年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69.4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城镇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659.7亿元,同比增长18.6%,乡村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09.7 6亿元,同比增长15.6%。2009年,全国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城镇为36.5%。广东省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06.93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8.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5.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4.72元,比上年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9%,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12.9%。由此看来,受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差异的影响,农村消费市场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镇消费市场发展速度。
(二)消费结构变化不大
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消费环境的日益改善,以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信通讯、文化娱乐为代表的消费在农村市场增长较快,但是,农村传统消费习惯、模式改变不大。农村市场消费仍以生产、生活必需品为主,如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即使有的农民买了彩电、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也会因为电费贵尽量节省着用;买了摩托车也会因为汽油贵而放置在家里,拖拉机和三轮车只在农忙或者跑运输时使用。
(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水平低下
从调查看,约10%的农村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业,而90%的农村家庭靠副业和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大部分农民打工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和技术技能的缺陷,收入低而不稳定,只有极少数人靠从事商业、手工业等增加家庭收入。相对农民单一的创收方式,农民的实际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很低,农民增收渠道较少,增收幅度不大,家庭收入大部分用于满足食物消费、农业生产,解决日常衣、食、住、行的问题,虽然推行了教育“两免一补”,开展了一定范围的医疗保险,但生产、教育等支出较多,迫使大多数农户收入结余低,加之受长期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导致农民消费低水平,农民维持其生产、生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主要集中在低端商品上。
二、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全市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生活质量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农村消费市场尚未出现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当前农村消费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当前农村消费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费环境不理想等问题造成生活消费不足
1.农村消费环境不理想,农民不能消费。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流通体系不健全。现在的农村市场规模小、服务质量差、经营体系不健全,有的地方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二是生态环境恶劣。很多地区水土流失、气候反常、沙尘飞扬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活环境不稳定,农民缺乏长期的消费预期。
2.扩大农村生活消费的重点有偏差,农民不想消费。一般说来,人们的消费倾向是按照吃、穿、用、住、行的顺序来发展和满足的。在农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自然就把扩大需求的重点放在“用”上。但事实上,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民消费支出的先后次序却是:吃饭、建房、子女教育、婚嫁和家用电器,建房与装修房屋是农民生活消费除食品支出外的首要选择。
3.缺乏适应农民需要的合适产品,农民不愿消费。由于受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对商品的质量、性能与价格都有特定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工商企业一直把生产经营重点放在城市,忽视了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特征的研究。根据有关机构调查,全国著名消费品生产企业,只有10%的企业对农村市场进行过系统调查,大多数企业只是简单地将城市滞销的商品推向农村市场,想消费的农民买不到合适的产品。
(二)投资边际效益递减、人均资源过少造成生产消费不足
1.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对未来预期比较悲观。由于农业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加之与国际接轨,农产品价格出现了下跌的趋势,农业效益显著下降。
2.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农业生产增收幅度有限。虽然近年来农业效益呈下降趋势,但总体来说,农业的成本纯收益率相对于工业来说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加之目前的利息率已经降得很低,农业生产依然有利可图,可见效益下降并不是农民生产性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农民投资过少的根源在于农民人均占有资源过少。在现有的耕地上扩大投资,农民增收的幅度有限;扩大耕地面积,又不可能,这是农民不愿增加农业投入,导致生产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
(三)农村信贷、社会保障等机制不健全,抑制了农民的即期消费
与城市相比,农民更易受到自然、市场、疾病等风险的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低的需求弹性和相对较高的供给弹性,农户收入随供需格局变动波动较大;二是农业受气候影响较大,农户丰年增收灾年减收;三是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农闲时外出打工收入很不稳定,具有典型的暂时收入的特性。目前在我国农村集体、家庭和土地等传统的保障功能受到削弱的同时,面向农村的信贷、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农业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制度并不完善,农民跨时预算能力很差。因此,为平衡不同时期的收入水平,保持消费水平的相对稳定,并预防疾病、养老等问题,农户只能通过压缩即期消费,增加储蓄来解决。
三、有关政策建议
(一)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购买力
提高农民购买力的首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坚决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拓宽农民增收门路;二是大力推行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法,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拓宽农民的就业领域;三是建立健全劳务市场体系,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良好环境。四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货币购买力。
(二)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民消费的硬环境
农村与城市、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集中体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的差距過大。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财政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服务基本上靠农民自己投入,这就造成了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方面差距拉大。当地政府应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本条件,以及农村生态环境。
(三)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改善农村消费的软环境
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信贷服务体系,目前农民在生产、生活消费中均有信贷需求,但现有农村信贷机构服务农民的意识不够强,贷款条件过于严格,农民难以得到或很少得到信贷支持。二是大力倡导现代消费观念,推进农村消费信贷。金融服务机构应根据大多数农民消费仍停留在“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实际状况,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从贷款方式、利率期限等方面积极开发出适应农民特点的信贷品种,鼓励农民消费。三是建立健全农民进入市场的保障机制,消除各种影响农民进入市场的障碍,通过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民消费安全感,在更大程度上释放消费需求,使巨大的农村消费需求潜力尽快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四)积极探索适应农民消费方式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
要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建立起高效、畅通的现代化流通渠道,构筑适应农村市场特点的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日益增长和变化的消费需求。工商业界应联合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入农村市场,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大力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逐步建立农村市场消费体系,同时加强产品的宣传和信息反馈,搞好售后服务,激发农民的消费热情,保护农民的消费权益。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参考文献:
[1]段桂生,钟晓和.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相应对策.金融时报.2009.11.
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 篇11
能源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而我国是一个能源相对短缺的国家, 资源节约已达到了基本国策的高度。在工业化的进程中, 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 达到了和城镇能源同等重要的高度。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2》的统计数据, 我国的四大类建筑能耗中农村住宅的商品能耗为1.77亿吨标准煤, 占建筑总能耗的26.1%, 其中农村住宅采暖能耗达到3.155亿吨标准煤, 是城镇住宅的1.93倍[1]。因此, 农村能源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我国能源供求总体格局的战略问题。
李国柱[2]等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09~2010年吉林省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传统生物质燃料占家庭能源消费总量的86.02%, 沼气和太阳能对于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作用不明显。周中仁[3]利用调查数据分析了在最终用能类型上, 炊事用能与供暖所用能源比例基本相同, 且仍以煤炭为主, 其中照明用量较为平稳。张馨[4]以黄土高原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域, 以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城和农村地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表明, 大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导, 电能次之, 用途结构上取暖制冷所占比重较大;中等与大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相似, 而农村与城市相比差别较大, 传统生物质能所占比例大, 炊事与取暖的用能已占到98.77%。
根据上述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需对现阶段农村能源消费现状进行实地调查, 获得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第一手资料, 科学、合理的评价能源结构及消费量, 为后期农村建筑能源结构优化、产业调整找到优化的配置方案, 从而引导农村合理用能、减少化石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1 调研方案
调研目的:获取河北省衡水等多市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量及能源结构。
该调查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 共发放问卷91份, 有效问卷76份,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能源消费量数据, 问卷中设计了较易获得的选项, 根据所获得数据可对各能源用途的消费量进行测算。问卷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建筑基本信息、建筑围护结构、采暖、炊事、生活热水、照明, 以及家用电器用能等。
2 家庭及建筑基本信息
2.1 常住人口分析
家庭常住人口中, 河北省所占比例最大的为2~3人, 其次为4人。由于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使得家庭人口分布呈现2~3人比例较多的现象。河北省家庭常住人口比例情况如图1所示。
2.2 家庭收入
在所调查的农户中, 家庭收入比例最大的为1万~2万元, 其次为2万~3万元, 收入与城市相比较低, 河北省家庭收入比例如图2所示。
2.3 建造年代
对农宅建造年代的调查分析可得, 1980年之后所建建筑比例较大, 而1960~1970年的住宅较少, 河北省新建建筑较少。河北省不同建造年代户数如图3所示。
2.4 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多为50~100m2, 河北省出现了以100~150m2所占比例较大的情况 (见图4) 。然而, 调研发现农户冬季使用的采暖面积约为建筑总面积的50%~60%, 采暖面积的大小决定了农户采暖能源消费量。
3 建筑围护结构现状
3.1 外墙结构及保温
河北省以实心砖墙的建筑形式为主, 所占比例可达80%以上, 而其建筑结构形式多样, 空心砖墙、土坯墙、砖混结构、混凝土均有少数。由于实心砖墙使用比例较大, 而实心砖墙的导热系数与砖混、空心砖墙相比较大, 在相同墙体厚度的条件下, 采用实心砖墙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大, 导致冬季供暖消耗燃料多。河北省外墙结构比例如图5所示。
外墙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大部分建筑冷、热负荷均由墙体造成。随着国家节能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标准的实施, 农宅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有所改善, 而对河北省农宅外墙保温现状调查可得, 目前农宅保温的户数所占比例较少, 仅达20%左右。河北省外墙是否保温比例如图6所示。
3.2 外窗类型及保温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得, 河北省以单层木窗为主, 其余使用单层单玻铝合金窗和单层单玻塑钢窗。然而, 根据农宅外窗类型的调查也可得, 较少采用断桥铝合金等传热系数小的外窗, 因此, 由于外窗性能差同样导致冬季供暖能源消耗量大。河北省外窗类型比例如图7所示。
在外窗冬季保温措施方面, 由图8可得, 约60%以上的农户针对外窗并未采取任何保温措施, 而有10%~20%的农户仅选择在窗户加塑料膜为保温措施。
3.3 外门
由图9可得, 农宅外门通常采用单层木门, 双层外门的比例低于20%, 外门的热工性能仍较差。然而, 农户冬季时也会采取相应简易的保温措施。由图10可得, 选择外门设置挂面门帘进行保温的比例较大, 而不采取任何保温措施的农户比例也较大, 其中也存在部分农户采用阳光间、门斗来进行保温的。
3.4 屋顶
农村建筑中, 由于建造年代的原因, 导致屋顶承重结构多为木屋架, 所占比例高达50%以上。由于农宅屋顶多数为木屋架进行承重, 使得农户通常会对屋顶进行吊顶, 经调查分析得, 多数农宅选择吊顶内保温, 农户所占比例达60%以上, 与前述外墙相比, 屋顶保温是农户较普遍采取的做法。河北省屋顶承重类型比例如图11所示。河北省的屋顶保温材料多采用厚草料、秸秆等生物质材料进行保温, 在生物质资源较丰富的地区采用该种保温材料具有以下优点:取材方便、保温效果较好、经济性好。河北省屋顶保温比例如图12所示。
3.5 地面
河北省地面类型比例情况如图13所示。由图13可知, 所调查的农户中, 超过50%的农户地面采用了现浇混凝土和瓷砖的类型, 还有少部分为土地面。通过地面的散失热量较多, 而调查结果表明, 农宅中未有农户对地面进行保温, 易导致冬季散热量大, 能源消耗量多。
4 农村生活用能消费量
4.1 燃料消费量
年户均燃料总消费量如表1所示。农户所用能源种类多样化, 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中商品能所占比例最大, 约为总能源消费量的55.5%~74%, 河北省由于太阳能资源丰富, 太阳能消费量占总能源消费量的1%~3%, 但所占比例小。目前, 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中商品能比例较大, 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仅局限在了生物质能。
千克标准煤/户
4.2 能源用途消费量
年户均能源用途消费量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 采暖能源消费量最大, 炊事比例基本维持在20%左右。目前, 农村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消费量比例大, 而采暖消费量占农村能源消费量比例最多, 为了有效控制并降低农村能源消费量, 最佳方式即为降低采暖消费量, 需通过提高采暖设备效率以及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来实现。
千克标准煤/户
5 结语
通过对河北省农村生活用能调研, 分析了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建造年代、建筑围护结构现状以及采暖、炊事、生活热水、照明、家用电器能源消费量, 得到了如下结论:
1) 外墙结构以实心砖为主, 采取外墙保温措施的农户所占比例仅为15%左右;外窗类型多为单层木窗, 农宅外门通常采用单层, 地面未采用任何保温措施。农村建筑围护结构外墙的热工性能不容乐观, 易导致供热负荷大、能源消耗多。
2) 燃料消费量最多的为煤炭, 消费结构不合理。出现了棉花杆等较不常用的生物质燃料, 该现象与当地的生产棉花有关。
3) 采暖所用能源消费量占总能源消费量的50%, 比例最大, 与文献[5]中的比例基本一致。最有效的节能措施需从围护结构改造和采暖方式入手。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衡水市等地的农村生活用能进行了调研, 分析了农村家庭结构以及建筑围护结构现状, 根据调查数据得到河北省农村生活用能的燃料消费量与能源用途消费量。结果表明:农村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不容乐观, 总能源消费量中煤炭使用量最多, 采暖用能所占比例达总消费量的50%。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采暖方式亟待优化。
关键词:农村,生活用能,调查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12年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李国柱, 安红梅, 吕南诺.吉林省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 2013, 52 (5) :1164-1167.
[3]周中仁, 王效华, 陈群, 等.北方小康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研究——以山东省桓台县为例[J].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 (3) :192-196.
[4]张馨.城乡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其生存现状旳多维视角分析——以黄土高原西部地区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 2012.
【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推荐阅读:
河北省农村学校06-02
河北省农村教师涨工资05-11
河北市场论文08-25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考试真题07-29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简章10-16
河北省玉田县农村金融改革经验材料07-04
河北农村基层水利建设08-10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暂行办法07-27
下半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综合知识试题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