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民工

2024-10-10

河北省农民工(共12篇)

河北省农民工 篇1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民工就业面临着自身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限制,使其就业面狭窄。本课题组认为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培训机会;社会应正确评价农民工;农民工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改变自身观念。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途径

一、农民和农民工的界定

农民就是户口在农村具有农业户口的人。户口在农村的有两类人:一类是户口在农村具有农业户口的人,他们的主要职业是从事农业生产;另一类是户口登记在农村,但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一些人,如农村教师、农村的一些管理人员等。所以,一般认为农民就是具有农业户口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农业户口的人长期在城市从事工作,但受城乡二元制的影响也被定性为农民。

我国农民随着社会的发展,身份也在不断的改变,按照生产结构和就业的种类目前农民分为以下几个群体:第一类,亦工亦农群体。多为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即被雇佣于当地企业,同时兼顾家庭农业生产。第二类,农民工群体。多为青壮年群体,长期在城镇工作,但户口在农村,农忙时节偶尔也帮帮忙。第三类,纯农业群体。纯农业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为留守在农村的中老年人,种植自己包产到户的土地;另一部分为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第四类,农民企业家或专业户。长期生活在农村,但是以企业生产或商业运营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民。本课题所研究的农民工就是指长期在城镇工作,但户口在农村的这一部分农民。

二、影响河北省农民工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工自身的素质较低,阻碍农民工顺利就业。在本课题组调查的农民工样本中,小学文化程度占4.8%,初中文化程度占66.7%,高中文化程度占19%,大专及以上占9.5%。从以上农民工所受的教育程度来看,初中水平的农民工占据很大的比重,可见河北省的农民工所受的教育程度较低。中学教育只是通识教育,没有专业技术的内容,所以大部分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专业技术。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于没有一技之长,只有一身力气的农民工而言,要想顺利就业,难度极大。

从农民工就业情况来看,在机关事业单位,农民工由于学历和整体素质较差难以成为其正式职工,就是能在这些单位工作的,也往往是保洁人员、保安等临时工作。国有大企业本身人员超编,不可能容纳农民工。所以,农民工一般就职于门槛比较低、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当中。可见,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没有专业技能,制约着农民工的就业。

(二)就业渠道不通畅,制约农民工的就业。农民工找工作的途径狭窄,一般靠亲戚朋友介绍。据调查,通过亲戚朋友获得工作的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59.5%,通过中介介绍的占18.2%,通过学校分配的占12.3%,通过网上招聘平台的占6.8%,企业直接去农村招工的占3.2%。可以看出,农民工就业的途径狭窄,大部分农民工就业主要靠亲戚朋友的介绍,这对于亲戚朋友较多在城市的农民工来讲是有利的,但是一般农民工在城市的人际关系较少,影响农民工就业。对于中介或者劳务市场,农民工对其存在不信任感,害怕被上当受骗,所以一般不敢找中介来就业。网络招聘平台在农村也受到限制,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让农民不敢相信;另一方面受到农民对网络的应用水平的限制,这些原因导致河北省农民工就业面窄、就业机会少,常常处于失业状态。

(三)城市对农民工固有的认识,阻碍农民工的就业。说起农民工,人民往往会和不卫生、散漫、不讲公德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其实,农民工本身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善良、勤奋、能吃苦。但是,他们由于没受过职业道德、职业规则方面的教育,农民工大都是给自家干活,所以往往会形成缺乏时间观念、散漫、无组织纪律性的表现。从调查发现,在就业之前,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占21%,其中接受农业技能教育的占到68%,接受其他职业技能的占32%。在所接受的职业培训中,几乎没有人接受过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教育,所以农民工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农民工这种状态也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

(四)农民工的待遇和保障状况严重影响农民工的就业。本课题组调查发现,目前河北省农民工的平均工资为3,100元,但是从工资待遇来看,建筑行业中一般工资为每天200元左右,但是这个工资为日工资,如果一天没活,就不会给农民工工资。在建筑行业中,分为多个工种,比如电工、钢筋工等具有技术含量的工种工资偏高,无技术含量的工种工资较低。餐饮住宿业工资也偏低,一般2,000多元。总之,农民工工资相对来讲较低,技术工工资高,无技术含量的工资低。同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也很普遍,这都严重影响着农民工就业的积极性。调查发现,农民工平均日工作时间在8~12小时之间,一般一周只允许休息2~4天,90%的农民工周工作时间大于44小时,而且劳动强度较大,特别是建筑工人。同时,农民工的其他保障难于实现,一般农民工与单位的关系很少以合同来约束,单位也不愿意为农民工缴纳相应的保险,导致农民工辛辛苦苦工作,最后什么保障都没有,甚至还拿不到工资,影响农民工就业。

三、河北省农民工就业改善途径

(一)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促进农民工就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农民工就业渠道狭窄的影响。农民工生活在农村,接受的教育程度比较低,见识的场面比较少,所以对到大城市里就业本身存在着胆怯心理,如果没有人介绍,或者没有政府的保障和担保,农民工就没有信心,就不敢到城市里就业,这是课题组在农村调查时所了解到的,即农民想出去打工,但不知道哪里有需要的,也不知道出去打工可靠与否,所以建立农民工就业的诚信平台,对促进农民工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农民工用工平台的建设中,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建立农民工就业管理办公室,在市、县、乡镇、村建立相应的农民工管理部门,特别是村中,应有专门管理农民工就业的专门管理人员,他们负责本村农民工信息的录入,包括农民工性别、年龄、特长、想从事的工作、工作经历等,这些信息的录入有助于用人单位的选择。每个村把信息录入以后,上报到乡镇,乡镇再上报到县里,然后县农民工管理部门对要工作的农民工进行分类,然后发布到网上,同时县里的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和相关的企业进行沟通和联系,形成县级部门与省城或市里相关用人单位的共赢局面,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培养相应的人才,有针对性地促进农民工就业。

河北省应建立统一的农民工用工网络,市、县、乡镇和村形成统一的内部网络,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资源共享和数据互通,为农民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力普及网络知识,进行网络培训,使农民工学会网络基本知识,使这些农民工能看到网络上时时更新的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就业机会,不断扩大农民工就业渠道,扩大自己的视野。

(二)加强农民工培训,提升农民工自身的竞争力。第一,国家应实行高中义务教育。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农民工是初中学历,这样较低的受教育水平,严重阻碍着农民工的就业。许多地方的孩子上不到高中毕业,很大的原因是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有的家庭生活负担较重,无法承担高中阶段的教育,所以许多孩子被迫提前结束学业而走上打工的道路。如果国家实行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或者实行职业高中或技校的免费教育,会增加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为农民工后期更好地进修和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农民工长期的发展创造条件;第二,农民工应该加强高层次的深造。农民工就业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企业或商业等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对农民工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农民工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农民工在白天工作之余,可以参加市内相关高校所承办的学历教育,例如夜大或函授等,这样通过成人教育的系统学习,就会使农民工掌握系统的某个专业的相关知识,对于农民工的深造和农民工适应更高层次的工作,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三,农民工要积极参加企业的相关技能培训。企业培训分为两种,一种是就业之前的技能培训,一种是在工作期间为了适应新技术而进行的培训。一般来讲,企业的培训具有针对性,是为了让农民工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工作而进行的,是具体技术的培训,农民工要认真参加企业进行的培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不断增加自己就业的机会和就业的稳定性。只有学到这个单位的相关技术,才会在新常态的变革中不会被淘汰,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工作和加薪的机会;第四,农民工积极参加政府进行的技能培训。政府所组织的培训往往具有普遍性,一般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几大类的培训,例如计算机培训、电工培训等等,并且往往和取得相关的证件相结合。农民工应积极参加这种政府组织的培训,这种培训为农民工就业保驾护航。农民工现在工作稳定性很差,转换工作的机会很多,农民工如果能够通过政府的培训掌握一两门相关的技术,为再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第五,农民工应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教育。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法规方面的教育,使其通过教育培训,成为责任心强、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的优秀的农民工,改变人们对其不同的看法,增加就业机会。农民工应该转变观念,要有长期工作的打算,在刚出来工作时,不要追求眼前利益,要以学习为目的,先学习一门技术,作为立身之本,才会获得更好的待遇。

(三)改变农民工的形象,促进农民工就业。一是农民工应改变自己的形象。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农村生活,由于农村生活的特点,人们往往不注意公共卫生,例如农民工常常随处扔垃圾,吃了的果皮、坚果壳等随处乱扔,上下公交乱挤等现象。平时也不太注意自己形象,所以形成了脏乱差的现状。农民工应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形象,改变人们对农民工的看法;二是应对农民工进行正能量的大力宣传。由于多年的城乡分离,城市人生活条件优越,农村人生活条件差等原因,造成了市民对农民工的偏见,对农民工的就业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所以,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体和网络,要大力挖掘农民工优秀的一面,或者优秀的事件进行大力报道。应大力宣传农民工为城市做出的贡献,没有农民工,城市人的生活就会被打乱。大力宣传农民工的正能量的内容,比如农民工的善良、勤奋、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等特点,使之极快地融入到城镇中,消除城乡人的隔阂,为农民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快农民工的保障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一是政府应加强农民工保障的监管工作。监督企业必须和农民工签订用工合同,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劳动权利;二是政府应该强迫企业和商业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相关的保险,保障农民工在受到伤害或失业后得到相关的保障;三是农民工应加强自身保护意识。农民工要加强自身保护意识,主动要求相关单位与自己签订相关的合同,规定工作时间等,要具有法律保护意识,捍卫自己应有的权利,为就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乐.我国新常态下农民工就业环境分析[J].北方经贸,2016.4.

[2]王小章.从“生存”到“承认”:公民权视野下的农民工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9.1.

[3]张三保.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青年农民工培训体系[J].中国培训,2007.8.

河北省农民工 篇2

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预储金管理办法

为加强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预储金(以下简称预储金)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长效机制的意见》(冀政办[2013]34号)、《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建设的意见》(冀办字[2014]3号),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预储金是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在银行开设预储金账户,由建设单位在该账户缴存(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程序执行)、专项用于施工总承包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资金。预储金是建设资金的组成部分,缴存数额计入到位的建设资金。未缴存或未按规定额度缴存预储金的项目,视同建设资金不到位,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不得开工建设。

二、施工总承包企业在进场施工前,与建设单位、预储金开户银行三方签订工资委托发放协议,开设农民工工资个人账户。

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当实行全员劳务实名制管理,在各工程项目部配备劳资专管员,编制施工现场(包括本企业直接用工和劳务分包企业用工)所有劳务人员的用工登记表、考勤表(工作量确认表)和工资表,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的用工情况。

杜绝未经登记用工现象。未经施工总承包企业登记的人员不得进入项目现场施工作业。劳务分包企业应当配合、服从施工总承包企业劳务用工管理,按照要求规范用工行为。

三、建设项目所在地商业银行与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三方签订预储金监管协议后,均可承办预储金业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承办预储金业务的银行名单,由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自主选择预储金开户银行。

银行根据施工总承包企业提供的用工花名册,为农民工开设工资个人账户并办理银行卡或活期存折后,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将银行卡和活期存折交农民工本人自行保管和使用。

四、预储金在工程项目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开户银行解除监管前,只能用于向该项目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农民工工资个人账户划拨工资,不得挪作他用。

可以根据项目工期安排和特点,要求建设单位在申领施工许可证前将预储金一次性全部划转到预储金账户,预储金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总价的比例按20%执行;也可以要求其先按不少于合同总价的4%划转,此后按工程施工阶段在施工前分批划转。预储金的具体划转方式由各设区市、定州市、辛集市人民政府确定,在市域(含所辖县)施行。

五、预储金与工资保证金逐步实现并轨,过渡期为自本办法印发之日起两年,工资保证金届时将予以取消。现阶段,建设单位选定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近三年没有发生过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以河北省建筑业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平台记录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通报的工资支付情况为准),建设单位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请免缴工资保证金。施工总承包企业近三年没有发生过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且在我省承建的所有工程项目全部实行劳务实名制管理的(以河北省建筑业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平台记录为准),在项目施工期间,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请返还该项目已经缴纳的工资保证金。

六、农民工工资必须按月足额通过银行发放,不得以其他方式发放。工资表经现场公示且经农民工本人签字后,由施工总承包企业每月定期提交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确认。银行根据加盖施工总承包企业公章(不得以分公司、项目部等其他印章替代)的工资表和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签认文件,直接从预储金账户向农民工个人账户如数划转工资。施工总承包企业按划转金额向建设单位提供建筑安装业发票。

预储金账户1个月以上未发生工资划转的,银行应当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报告。

七、当预储金账户余额不足以支付下一个月工资时,采用一次性划转的,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合理调度资金,以保证工资专用账户有相应的资金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采用分段划转的,由建设单位及时划转预储金。当建设单位未按合同约定拨付工程款或未按规定划转预储金超过1个月时,施工企业应当停止施工,控制经营风险,并向当地住建部门报告。由此造成的工期延误和施工企业损失,由建设单位承担全部责任。

八、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并结清农民工工资后,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和建设单位提请(附监理单位签证意见)预储金存缴的银行取消预储金账户,并报其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备案。其所在地两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银行解除预储金账户监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预储金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河北省农民工 篇3

优质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岗位。组织农民工专场招聘、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等招聘70余场次,为农民工提供可从事岗位超1.3万个;全年为16132名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失业登记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开辟劳务协作单位,通过挂职干部对接与京津劳务协作、成立派遣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京津务工需求信息中心等形式,有效增强张家口市与京津等地的劳务供求协调对接能力和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张家口市200余家用人单位与京津等地企业建立起劳动用工协作机制,输送从事家政、驾驶等行业服务性人员6000余名。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本地用工单位,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发掘潜在适合农民工从事岗位,积极推进空岗报送制度的实施。围绕市、县工业园区建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年鼓励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者近3000人就业。

给力扶持让农民工创业有路子。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通过发放举办讲座、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几年来已帮助2500多名农村劳动者成功创业;加大有关农民工创业、维权等政策法规宣传和对劳动用工备案的管理力度,督促企业规范用工,实现县区劳动用工备案全覆蓋。支持创业融资,开展农民工创业帮扶工程,市就业专项资金安排8600万元建立创业扶持资金;对农民工参加就业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申请进行优先审批;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贴息贷款;建设创业孵化平台,张家口市共建成24家创业孵化园,均可为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提供创业支撑。目前各类创业孵化园区已累计入驻创业团队500余家,带动农民工就业近千人。

论完善河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篇4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

目前, 河北省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做出明确而具体规定的法律。尽管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司法厅的相关条例及配套规定都涉及到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但多数条款流于原则性的规定, 过于简略、抽象, 可操作性不强, 执行起来较为困难, 造成对用工单位惩罚力度不够, 难以起到威慑作用。政策法规执行不力是用人单位肆无忌惮地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直接原因。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调查发现:认为最近3年河北省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落实程度“很好”、“一般”和“很不好”的比例分别是:35.1%、55.4%、9.5%。

(二) 农民工文化素质低, 参加社会保障的意识淡薄。

农民工大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享有什么权利, 权利受侵害时也难以找到积极、有效又合理、合法的维权方法和途径。同时由于我国传统“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存在, 城乡差别、户籍差别以及土地保障、家庭保障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农民工很少关心城镇社会保障的存在, 将自己置身于城镇之外。更主要的是对社会保障的不信任, 担心交了相关费用后到时不能兑现。

(三) 社会保障关系有效衔接较为困难。

以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为例:在现有制度中, 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积累额转移具有可行性。但实际上只要不实行全国统筹, 转移都将非常困难, 这正是已参保农民工离开当地时选择退保的主要原因。转移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管理跟不上, 手续繁琐, 即使同一个省市不同地区之间进行转移都有一定困难, 跨省、市转移就更加困难重重;二是农民工流动性大, 就业盲目, 在不知道自己下一个工作地在何处的情况下, 根本无法进行转移;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工本人户籍所在地都未建立农保制度, 返乡时无处转移;即使户籍所在地建立了农保制度, 由于农保制度和城镇保险制度目前尚不能兼容;四是农民工在接近养老金享受条件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时, 由于各地交费标准、待遇享受等方面的差异, 转移账户接受地区不愿意接受, 使得账户转移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完善河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对策措施

(一) 加大宣传力度,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河北省各级政府要把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给予重视, 不应找借口来推卸和回避在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要有效地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 让包括企业和农民工在内的全社会成员认清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形成“社会福利社会办”的观念。一是要通过教育宣传, 转变政府部门与工作人员的观念。二是加强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其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感与认同感, 让其认识到加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三是提高雇主和企业的认识水平, 使其改变为农民工缴纳保险是增加企业负担的观点, 明确各种缴费与发放条款, 增强其加入社会保障体系的信心。

(二) 结合河北省农民工特点, 建立分类分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应为农民工提供最低工资保障, 这是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突破口, 也是将农民工真正纳入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二是尽快建立针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工伤保险制度, 形成针对农民工的工伤赔偿机制, 强化用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意识, 加强安全保护措施。三是建立针对农民工的医疗和大病保障制度, 着重保障农民工患病当期住院治疗。切实降低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本人的负担, 实行农民工大病保险单独管理, 费率一般控制在2%以下, 农民工本人可不缴费, 将来视情况逐渐提高, 最终实现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并轨。四是建立适合非正规就业特点的过渡性养老保险制度。针对农民工的不同情况, 建立有差别的社会养老保险方案, 先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待时机成熟再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五是应根据农民工二次分化后“市民化”程度的差异, 以及他们面临的风险和规避风险能力的强弱分层分类保障。对于“市民化”较高的农民工, 他们在城镇有稳定的职业和较固定的收入来源, 可将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是关键。对于流动状态的农民工, 建立过渡性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应优先解决他们的工伤保险问题, 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业应急救助机制和其他救助项目。对于季节性外出的农民工, 其“市民化”的可能性很小, 大多属于传统的农民, 可将其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休系。

(三) 加快立法进程, 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一是建议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核心是把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劳动就业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和公共服务权利等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作为农民工实现向城镇人口身份转变的法律依据;同时, 完善现行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其可操作性。二是建立和完善用工单位的诚信守法记录制度, 并形成一个可用于网络查询的信息系统, 将用工单位在保护农民工权益中的各种违规行为记录在案, 定期向社会公布;对于有不良记录的单位除给予法定的处罚之外, 其在享受政策优惠、税费减免和银行贷款等方面都将受到限制。三是采取多种手段, 加大对用工单位缴纳社会保险的监察力度。例如, 要求建筑施工企业一次性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工伤保险费, 对拒不参加工伤保险的, 建议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

摘要:社会保障缺失是农民工社会保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河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随后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结合河北省农民工特点, 建立分类分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立法进程, 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等三项政策, 进一步完善河北省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影响因素,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 .康绍大, 陈金香, 付春蕾.论完善河北省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J].宏观经济管理, 2012

[2] .王德新.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分析以及法律对策[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河北省农民工 篇5

2013年07月24日来源:河北省邢台市工商局

受中央鼓励扶持农业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影响,河北邢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长迅猛。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72户,同比增长277.45%,新增出资总额193927.70万元,同比增长536.33%。目前,全市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423户,同比增长72.37%;出资总额652502.17万元,同比增长155.84%。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独有的准入门槛低、出资方式活等特点,吸引了广大涉农企业、社团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上半年,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272户,平均每个工作日登记10户,居各类市场主体发展速度之首。

二是个体规模大。上半年,新增的127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达193927.70万元,平均户出资额达到152.46万元。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在100万元以上的有1911户,占总户数的43.21%,其中:100—500万元的1550户,500—1000万元的267户,1000万元—1亿元的94户。

三是经营领域宽。基本形成了以种植、养殖业、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技术信息服务和农产品销售为主,农产品运输、储存为辅的合作社产业链条。

四是参与对象广。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总数达12796户,既有农民成员,又有非农民成员,还有企业单位。从成员数量看,50人以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285户,占96.88%;50--100人的74户;100—500人的59户;500—1000人的3户;1000人以上的2户。

内蒙古呼和浩特赛罕区分局多措并举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良性发展

2013年07月03日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工商局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赛罕区分局立足工商职能,积极引导农民走产业合作道路,采取有效措施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大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优化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举措。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支持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提供各项便民惠农举措。向申请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提供咨询、受理、告知、审查、发照等事务一站式服务,提前介入,主动上门,现场办照,对名称核准、章程起草、申请材料等进行全程指导,本着简便易行、方便农户、服务发展的原则,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做到事前指导、事中服务、事后帮扶。开春时节,联系农业技术部门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技术指导组织培训,效果良好。

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形式规模经营。支持多主体、多形式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以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及使用权作价出资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实现了小产业与大市场的对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分局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36户,入社成员总数1334人,出资总额13027.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6%、18%、22%。培育涉农行业协会4个,指导农、企签约订单合同约120份。

三是解决融资困难,增强经营活力。重点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题,积极联系银行,通过“银企对接”平台,向银行择优推荐管理规范、效益良好的专业合作社,同时综合运用信用评价、合同帮扶等职能,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信用担保、质押融资等融资渠道。积极与赛罕区政府协调,给予宝丽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政策、资金支持。

四是实施品牌战略,助推营销潜能。积极引导和支持合作社实施商标品牌带动战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抢占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商标+农户”、“合作社+自办企业+商标+基地+农户”等商标带动模式,加大涉农产品商标注册和涉农龙头企业著名、驰名商标争创力度。建立商标资料库,定期联系,密切关注,适时发展。目前,“连威”小金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连威”小金瓜已申报地理标志商标。

五是畅通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牵线助推农业合作社与大型超市、学校和机关食堂

等的产销对接,鼓励发展订单蔬菜,社区超市直销等形式,积极拓宽农产品销路,让更多的优质农产品直接走进各大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对昌祺生态养殖合作社协调区政府给予设立屠宰基地,以解决屠宰难和销售难问题。

福建漳州漳浦县局推行“五联”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3年06月15日来源:福建省漳州市工商局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目前,该县已形成水果、水产、花卉、蔬菜、畜牧、食用菌等六大农业支柱产业。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漳浦县工商局积极推行“五联”新模式,有力促进了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02家,注册资金34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已辐射带动5万余农户致富。

河北承德农民致富有鹿 篇6

1980年,聂建宇从部队转业回到广平县原张村公社任职,后调任县武装部。1990年,为分担父母重负、尽快改变家庭贫穷状况,他毅然放弃令乡亲们羡慕不已的“铁饭碗”,从一名国家干部变回一名农民。1999年,担任了3年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他带领数十名村民远赴东北三省搞建筑。2005年,他竟然放弃了让自己赚了数十万元的建筑业,花掉多年积蓄的50万元,从北京九鹿鹿业选购了50只梅花鹿仔鹿,创办了占地30余亩的梅花鹿养殖场,成了乡亲们眼中的“疯子”、“傻子”,也成为承德市周边三四百公里搞梅花鹿养殖开发的第一人。

当时,承德市和周边地区没有梅花鹿养殖场,梅花鹿人工饲养繁殖领域一片空白。之前,聂建宇也没有接触过梅花鹿这种动物。那么他是如何看中特种动物养殖项目并且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地投入了进去的呢?

2005年9月,聂建宇在吉林省做一个工程项目的时候,他结识了九鹿鹿业的老板刘五权。由于两人聊的很投机,事后,刘总带聂建宇参观了自己在吉林省的大型鹿场,场里有大大小小三百多头梅花鹿。“我当时看了觉得很神奇,能亲眼看到家养的国家保护动物,总是觉得脑子里像懵了一样,像是在做梦。当时我便向刘总表明了态度,我说我实在是喜欢这些小家伙。你能不能帮我。他听我说完就笑了,说我有眼光。其实当时发展梅花鹿养殖的并不多,很多人因为没有销路和技术支持而不敢贸然进入这个行业,我倒觉得销路还是很广的,而且刘总和我打包票,卖不出去的鹿产品他可以按市场价收购,技术方面当然也是给予我无限的支持。没有了后顾之忧,我开始了我的梅花鹿养殖之路。

如今5年过去了,聂建宇的梅花鹿场为他创造了巨大的收益,不仅当年投入的50万元成本全部收回,更是年入几十万的利润。截止今日,聂建宇的梅花鹿养殖场已累计投资230余万元,成为方圆三四百公里最大的一个梅花鹿养殖基地。

乡邻们见聂建宇搞梅花鹿养殖赚了钱,都想尝试这一致富门路。为此,他针对县域内有10余万亩沙荒地,气候条件适宜,饲草资源又非常丰富,搞梅花鹿养殖比养猪、养牛划算和实际,带领群众走上了“公司+农户”的产业化之路。

目前,养殖场里 “公司+农户”养殖的梅花鹿共800余只。养殖场年创效益百余万元。聂建宇已成为中国梅花鹿养殖开发协会会员,他的养殖场也成为中国梅花鹿养殖开发协会会员单位。

在冬日的暖阳下,55岁的聂建宇正精心喂养着一群高大的梅花公鹿。他感慨地说:“再往后的12年,我要让这些梅花鹿为更多乡亲造福,让梅花鹿肉飞上寻常百姓的餐桌;让梅花鹿养殖业红红火火,成为鼓起农民钱袋子的致富产业!”■

(责任编辑 张胜岚)

河北省农民工 篇7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体制障碍,河北省

1 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

“农民工”就是中国农村的转移劳动力人口, 所从事职业在城镇并在非农业生产部门获得工资, 但是其户籍仍在农村。这部分群体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之一, 也是当前实现城镇化的主要群体。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城镇化率连年上升, 2012年达到52.57%, 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型社会”。但是, 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在这个数字背后还包括了2亿多尚未完全融入城市的农民工人口, 实际城镇化率只有42.2%。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估计, 到2020年中国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约3亿, 届时城镇化率将会达到60%。由此, 我们可以推算出, 在未来的5至10年中, 中国将有5亿左右等待实现市民化的农民工。

在以往的城镇化建设中, 土地的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的城镇化,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面积的扩张受到的重视程度要优于促进人口市民化建设。由此导致的结果是, 当前城镇化的质量不高, 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在人口的城镇化建设中, 重点群体即为农民工群体, 他们居住在城市、工作在城市, 但是户籍却在农村;他们生活在城市, 却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没有享受市民的平等待遇。他们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 已经成为一个关乎城市发展的重要群体。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相关政策, 城镇化建设将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 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因此,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经成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问题, 只有解决广大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问题, 才能真正实现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在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方面, 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最早提出“农民工市民化”的黄祖辉等 (1989) 认为, 如果农业劳动力不能实现彻底转移, 其进入城市后将难以成为市民。徐虹 (2004) 提出要以制度创新为关键, 以产业升级和教育培训为根本, 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王秋菊 (2005) 把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归结为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 建议开放户籍制度, 实行土地有偿流转。黄锟 (2009) 则认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必须剥离户口所附着的福利功能, 户籍制度附带的其他二元制度。本文立足于河北省实际情况, 对石家庄、邯郸、秦皇岛、唐山进行实地调研, 对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找出制约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体制因素, 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加快河北省城镇化进程。

2 河北省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河北省人口总数为7241万, 约占全国总数的5.3%, 城镇化率仅为46.8%, 明显落后于其他省市和地区, 城镇化进程亟需加快, 而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可以有效解决城镇化问题。

农民工市民化的起点是农民工具有市民化的意愿, 只有自愿转化为市民的农民工才能实现市民化的转化过程。外在体制因素会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产生影响。合理的体制设计可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反之, 不合理的体制设计会为农民工实现市民化设置障碍, 由此降低其市民化的意愿。

对河北省四市的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在全部受访的461位农民工中, 有43.8%的人希望定居城市, 实现市民化转化;而56.2%的人并未有定居城市的打算, 他们来城市的主要目的就是赚取比从事农业劳动更高的工资收入, 之后返乡继续从事农业劳动。这一调查统计数字显示, 河北省各市对农民工的吸引力有限, 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在对“影响农民工迁入城市的主要障碍”的调查中获悉, 广大农民工认为迁入城市后无法获得健全的社会保障是最主要的障碍, 农民工在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无法获得与城市市民同样的待遇, 如果在城市得不到生活保障, 不如生活在农村, 至少有土地就可以保障其基本的生活。

其次, 生活成本高也是制约其迁入城市的主要障碍。相比农村的生活成本, 城市的生活成本要高出许多。调查统计显示, 53.8%的农民工的平均年消费额为1万至3万元, 并且主要开支只是用于日常生活、教育消费、房屋住宿消费、医疗消费, 只有约2%的支出用于休闲娱乐消费。虽然农民工的工资在逐年上涨, 调查显示, 37%的农民工收入可以达到2001-3000元, 27%的农民工收入可以达到3001-5000元, 另有12%的农民工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以上。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 很多农民工家庭中只有一人外出务工, 上述收入需要支付整个家庭的支出, 并且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还要有所积攒以备不时之需。而在城市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子女学费、租房购房费用、就医费用等都要明显高于农村, 这样, 农民工在现有收入水平下, 其生活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和提高, 而在农村同等收入下, 生活压力要小很多, 由此高昂的生活成本阻碍了其定居城市的意愿。

再次, 户籍制度的限制也是影响农民工迁入城市的主要障碍。有56%的农民工认为取得城市户口难度很大, 这成为了农民工迁入城市的最直接的障碍。另外, 无法融入城市生活也是影响其定居城市的主要原因, 有53%的受访农民工认为在城市生活不是非常融洽, 偶尔会有失落感, 时而还会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而相对于城市, 他们更熟悉和习惯农村的生活。

3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体制因素分析

基于上述调研数据, 本文认为体制障碍是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根本原因, 通过体制创新可以破除农民工迁入城市的主要障碍, 有助于实现农民工全面市民化。

第一, 户籍制度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门槛。根据2012年出台的河北省户籍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 “在设区市市辖区有合法稳定职业满1年并有合法稳定住所 (含租赁) , 参加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可申请当地常住户口”。该制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放宽了农民工落户城市的限制, 但是, 在执行过程中农民工仍然面临以下问题。

(1) 合法稳定职业。一般来讲, “合法稳定职业”需要是合法正规的企业并且要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如何界定合法正规的企业, 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大的弹性。就劳动合同而言, 虽然明文规定用工单位要与劳动者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 但是实际调查显示68%的农民工并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2) 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住所”一般界定为要出示正式的房本或者租房合同或协议, 并且要达到连续居住的要求。而实际上, 很多农民工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 调查表明只有与45%可以达到要求。河北省的大部分农民工群体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零售业等行业, 这些行业的农民工大部分都是居住在工棚或者单位宿舍, 难以达到合法稳定住所的要求。

(3) 参加社会保险。农民工群体中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不是很高, 大约只有52%的人参加了部分社会保险, 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仍有20%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 还有一部分农民工只是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

除此之外, 由于河北省各地的实施细则略有不同, 在执行过程中各地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很多农民工在落户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解决, 最终导致农民工在城市落户出现困难。

第二,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催化剂。目前农民工在养老、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市民同样的待遇, 主要原因在于:其一, 很多用工单位未按规定为农民工投保社会保险, 这直接影响了农民工落户城市;其二, 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制度限制享受与市民平等的教育资源, 农民工子女入学始终存在困难;其三, 由于户籍制度限制, 多数农民工并没有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农民工在就医过程中存在费用高和就医难的问题;其四, 包括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很多政策性住房都存在户籍限制, 增加了农民工享有稳定住所的难度;其五, 农民工的就业渠道相对较窄, 且保障性和稳定性较差, 加之失业保险的缺失, 导致农民工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市民平等的就业机会。

第三, 工资体制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保障。农民工落户城市需要有经济基础作为坚实的后盾, 而农民工的工资没有切实的制度保障, 虽然工资水平已经有所上涨, 但是缺乏稳定性, 由此导致农民工的生活缺乏保障。调查显示76%的农民工频繁更换工作的原因是工资水平低并且缺乏保障。

4 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体制障碍的影响分析

如果上述体制障碍无法得到改善, 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首先, 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会受到抑制。体制障碍不仅会直接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 还会增加农民工进城落户、全面实现市民化的成本, 在收益不变的前提下, 会极大挫伤原本打算定居城市的农民工的积极性, 从而削弱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 直接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推进。反之, 如果破除体制障碍, 实现市民化的成本大大降低, 不仅会使有定居城市意愿的农民工真正实现市民化, 还会促使原本未打算定居城市的农民工萌生定居城市意愿。

其次, 体制障碍会影响到农民工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转变。体制障碍无形中将农民工群体和市民群体分割开来, 使得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缺乏城市社交圈, 仍然以老乡作为主要社会交往伙伴, 沿袭了农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 即使取得城市户口, 也仍然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排斥, 久而久之, 会影响其社会生活质量。

再次, 体制障碍还会影响到农民工思想意识的转变。农民工若要实现全面市民化, 最终要完成思想意识的市民化转变, 而思想意识的转变是建立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的。具体而言, 只有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享有与市民平等的权利, 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 融入城市社交圈和生活社区, 才能逐渐摆脱小农思想意识, 实现全面市民化的转变。

5 破除体制障碍的对策建议

第一, 增加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市民化意愿作为内在驱动力直接影响了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化过程。理论上,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包括自身内在因素和外在制约因素。通过上文分析得出, 外在体制障碍客观上制约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转化, 并且反过来影响到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而农民工自身内在因素, 如性别、年龄、进程时间、家属随迁情况、婚姻状况等也会对其市民化意愿产生影响。因此, 还应该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找到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内在因素。从另一方面看,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加强和影响的扩大, 又可以促使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和出台。

第二, 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构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联动机制。户籍制度在客观上可以实现农民工转化为市民, 其对于农民工而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所附加的各类社会福利和权益。要加快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将户籍与附着在其上的社会福利剥离, 但是, 这毕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阶段, 我们需要户籍制度与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联动起来。首先, 加强企业监管力度, 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真正落实农民工的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 改善农民工的住宿环境, 为农民工落户提供基本的保证。其次, 在农民工落户过程中尽量简化程序、减少人为障碍, 为农民工落户提供便利的服务。再次, 实现以户籍为前提的各种社会公共服务制度的联动机制, 即一旦农民工取得城市户籍, 其在进行其他社会公共福利申请不会受到阻碍。而目前的现状是, 农民工即使从公安部门获得城市户籍, 在子女入学、就业保障、政策性住房申请等方面仍然会受到不公平待遇。此外, 制度之间还存在矛盾之处, 如只有稳定合法住所才能符合落户城市的要求;以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在城市只能申请政策性住房, 而多数政策性住房又要求提供户籍证明。这样, 对于农民工而言就会陷入一个无法自拔的怪圈。联动机制的建立不仅要保障制度之间不存在矛盾的地方, 而且要使制度之间实现和谐共生。市民化意愿强烈的农民工只有在协调优化的联动制度机制的保障下才能实现全面市民化, 否则, 由于外在体制因素的影响而没有彻底实现市民化的部分农民, 会丧失市民化的信心和意愿, 从而转化为不愿意市民化的农民工, 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第三, 在城市承载力的范围内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承载能力, 只有在其承载力范围之内进行的农民工市民化才是积极有效的市民化过程。反之, 忽视城市承载力而盲目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大规模扩大城市居住人口, 不仅会给自然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 引起水、电、土地等资源无法支持城市的发展, 空气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且会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各项社会福利无法得到公平分配和基本保障。首先需要各部门分别计算出其各自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可以容纳的人口数量;其次, 计算出各承载能力之下可以容纳的人口的最小公约数, 该人口数量即为当前城市的最大承载力。在此基础上, 我们可以制定出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计划, 进一步我们还可以计算出各资源和整个城市承载力的发展趋势, 由此可以制定出农民工市民化的中长期计划。这样可以保证农民工市民化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黄祖辉, 顾益康, 徐加.农村工业化, 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J].经济研究, 1989 (3) :62.

[2]徐虹.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是什么?[N].四川日报, 2004-10-28.

河北省农民工 篇8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河北省十一个地级市建筑、服务等行业的农民工。

2. 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资料调研。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对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充分的检索、分析和利用。二是问卷调查。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对河北省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三是数理统计。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分类,并运用Excel和SSPS 11.0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 河北省农民工闲暇体育活动方式。

各年龄层的城市农民工以散步、慢跑、爬山为活动内容的人数比例最高;45岁以上的城市农民工以散步、慢跑、爬山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人数比例最高;其次,他们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内容的人数比例也明显较多;45岁以下农民工参与散步、慢跑、爬山等活动和球类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多,后者大幅高于前者。这表明,45岁以上的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除散步、慢跑、爬山等外,首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而45岁以下的农民工则首选球类活动,这与他们所具备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状况非常吻合。

另外,数据还表明:文化程度越低,城市农民工选择散步、慢跑、爬山等活动的人口比例就越高,参与球类、体育欣赏等活动的人口比例就越低。这表明,文化程度低的城市农民工大多选择简便易行的运动项目,文化程度高的大多选择动作技术复杂多变的活动项目。

2. 河北省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尽管农民工也参与休闲体育,但是他们参与的频率非常低,这一部分占到了48.52%,每月1~3次的占到了31%,而每星期1~3次的仅占1.21%,可见,大部分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是没有规律的。调查还发现,他们参与活动时间都非常短。在调查中,活动时间30 min~60 min占37.18%,其次是30 min以下的,占26.24%,两个小时以上的仅占18.54%。另外,根据国家体育总局1997年《对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报告》中对体育人口标准的划定,即以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30 min且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作为衡量标准和《我国不同职业人群的体育现状》的资料作为对照,本研究调查的河北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且符合体育人口的标准仅为8.9%,远远低于全国体育人口的比例33.9%。

3. 农民工闲暇体育消费情况。

在被调查的城市农民工中,相当一部分农民工都没有参与体育健身消费,占调查总人数的42.76%。在参与体育消费的人群中,每月的体育健身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26.55%,达到100元以上的仅占15.3%。据刘江南等人的研究,目前广州市民家庭月人均体育消费达35.78元,深圳市已达69.65元。相比之下不难看出,河北省城市农民工的体育消费总额是相当低的。

由上表可以看出:主要以购买运动服装和体育健身报刊图书的实物型消费为主,在非实物型消费中,博弈型消费占比较多,参与型消费缺乏。

4. 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调查。

调查发现,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以选择免费的公共场所、以社区为主,以收费的体育设施为辅。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河北省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共设施的数量不断增加,公益性事业的建设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体育彩票基金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城市的体育设施,这也为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提供了便利,而对于收费的健身场所仅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去选择;另一方面也说明,经济条件仍然是制约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5. 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从表4可以看出,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基本上是个人自由活动,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了农民工群体由于长期流动,缺乏固定的组织部门对其进行系统的组织和引导,如此大数量的农民工群体缺乏正确的组织和引导,必定会出现社会问题。

6. 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

调查发现,河北省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主要是休闲娱乐和个人爱好两种情况,说明农民工在繁忙劳累的工作之余确实需要通过休闲体育活动了来娱乐身心,缓解疲劳。以锻炼身体为活动动机的人数占比例不多,为社会交往为活动动机的比例更低,说明农民工在体育的高层次功能上认识还不够深入。

三、原因

经过以上调查,经过分析总结如下:

一是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整体经济条件差,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运动。

二是大多数农民工认为需要参与体育健身,但将其健身需要转化为健身动机和行为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三是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体育场地设施相当缺乏,体育健身指导和宣传工作很差,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和管理,单位、社区和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少、保障差。

四是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整体消费水平较低。

五是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人数少,体育人口比例小,远远低于全国体育人口比例。

六是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内容单调、组织形式单一。

四、建议

1.进行舆论宣传,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性歧视。

政府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在制定一些关系民生的政策时要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存在。同时,也要积极倡导人文关怀,重视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要为农民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并且丰富他们的娱乐文化体育生活。只有给农民工创造一种宽松、平等的社会环境,才能确保有关农民工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各类举措取得成效。

2.加大社会的支持力度,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法律来确保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

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经济制度,使农民工以合法市民的身份进入城市并融入城市生活,从而为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支撑。规范用工为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提供时间保障。以劳动部门为主、行业部门密切配合,为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活构筑良好的法制环境,特别是加强对私营、民营企业和重点行业如工地建筑业、服务行业的劳动执法和监督力度。

3.兴建大众化的体育场所、设施。

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的活动场所主要是在公园街道广场、社区场所等一些不收费的活动场所,所以,政府部门应增加群众体育锻炼的经费投入。例如,体育彩票公益金可以拨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为农民工提供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需求,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努力为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提供多方面的便利条件,以保证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经常化、生活化,同时也体现社会对农民工的关爱。

4.通过政策引导,或者社会组织,不定期地为农民工举行一些体育知识的宣传与讲座活动, 提高他们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与了解, 以此来激发他们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性。

另外,可以免费为他们提供专门的体育健身指导员,指导他们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丰富他们的休闲生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2]卿前龙.休闲服务与休闲服务业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217

河北省农民工 篇9

唐山市是环渤海湾地区的一座典型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 农民工数量庞大, 且80%以上集中在工矿企业。[4]希望本研究不仅能揭示唐山市农民工的医疗保障现状及其对参保模式的选择意愿, 也能为全国其他矿业城市 (镇) 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现实依据。

一、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和样本描述

1.资料来源

2007年8月, 笔者对唐山市包括工矿企业、建筑工地、宾馆、餐饮等行业在内的11家单位的农民工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共发放问卷106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50份, 有效率99.01%。

2.研究方法

(1) 描述性研究、构成比分析。

(2) 对应分析。对应分析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是一种多元相依变量统计分析技术, 它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关系, 其基本形式是对由两个分类变量构成的交互表进行分析, 即简单对应分析, 将定性变量数据转变成可度量的分值、减少维度并做出分值分布图以反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 也可以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形成的交互表进行分析, 这样的分析称为多元对应分析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5]

3.样本描述

被调查的农民工中, 男性占71.62%, 女性占28.38%, 男女性别比为2.52, 高于2003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1.02, 这与当地经济结构中重工业比较突出进而对男工的需求较多有关;年龄最小者12岁, 最大者68岁, 平均年龄34.0±11.4岁, 以40岁以下青壮年为主 (占74.89%) ;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 占59.4%, 小学及以下程度占21.3%, 高中及以上占19.2%;被调查农民工以专业和非专业技术工人为主, 占93.2%, 其他包括单位临时工或小时工、服务业一般人员、业主等在内的人员共占6.8%;从收入情况来看, 调查前一年被调查农民工年均收入为18707.16元, 农民工家庭前一年平均总收入为29813.23元, 从打工收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来看, 有71.43%的农民工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一旦他们发生重大疾病或损伤, 会对其家庭经济状况造成巨大打击和影响。

二、结果与讨论

1.农民工的医疗保障状况

(1) 农民工对医疗保险的认识及参保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 51.6%的农民工对医疗保险不熟悉或从未听说, 这说明农民工对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普遍认识不够, 这一情况与现实中农民工对医疗保障方面信息的了解处于被动状态有关, 提示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在参保意愿的调查中, 有34.7%的人认为医疗保险对其最重要, 其次是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 分别占31.6%、25.6%和5.3%。可见, 多数农民工都认为, 医疗保险较其他保险更重要, 他们希望生病后, 尤其是住院医疗费用, 能够得到补偿;认为医疗和工伤两种保险重要的共占60.3%, 表明因疾病和伤残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增加和收入的损失是农民工最迫切需要保障的项目。

(2) 农民工已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

从被调查农民工已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看, 参加了各种医疗保险的共占79.6%, 其中大多数人只参加了一种保险, 个别人在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或新农合的基础上又购买了商业保险。从缴费上看, 新农合缴费最少, 而商业医疗保险缴费最多 (见表1) 。但相对商业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较低 (56.3%, 27.2%) , 前者是84.7%。在这一点上体现了医疗保险具有私人产品的特性。另有11.3%的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 尚有9.1%的人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

(3) 农民工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

农民工未参加医疗保险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方面, 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主要是由于被调查者不符合参保条件, 这种情况占未参保者的97.6%, 自己不愿意参加者仅占2.4%。不符合参保条件又有两种情况:一是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唐山市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条件规定, [6]用人单位只为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险费。但调查结果显示, 有41.24%的农民工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因此本身就不具备参加该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条件。二是实践操作中许多企业又自行设置了多重“门槛”, 如在签订一年劳动合同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 或者规定必须连续在本单位工作满3年以上者才能办理, 这些条件无疑将许多农民工拒之于城镇医疗保险的大门外。另一方面, 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因中, 26.4%的人表示由于长年在外, 没听说过新农合;15.5%的人认为, “身体好没必要参加”;14.7%的人认为, 新农合“报销太少, 起不到太大作用”;8.4%的农民工表示, 当地还未开展新农合。可见, 要真正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 无论是哪种制度安排都有相当多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4) 签订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影响。

签订劳动合同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 特别是对于农民工, 劳动合同更成为现实中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其医疗保障政策的前提。[1]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在59.1%的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中, 连续在本单位工作1年以上的占81.93%, 流动性较小, 其中27.74%的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或工伤保险;在40.9%的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当中, 除34.8%的人是因为单位不给签以外, 还有32.6%的人不知道需要签, 更有16.8%的人是自己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自己不愿签劳动合同的原因:①63%的人认为, 签合同后流动不方便, 除非企业强制。②34.8%的人认为, 签合同后会影响再就业。③只有2.2%的人认为, “签后要缴各种保险费用, 经济负担较重”。这些情况一方面表明, 在实践中还有许多企业并未按照国家劳动合同法的要求主动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另一方面, 我国的农民工普遍维权意识比较淡薄, 对有关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关乎其切身利益的问题重视不够。这也为现实当中, 政府为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 特别是医疗保障水平所作的努力带来一定困难。

2.农民工对参保模式的选择意愿

(1) 基本情况。

36.7%的人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将来还是要回到家乡去, 且为了家人方便照顾等原因, 在生大病后首选的仍是回到家乡所在地的医院就医;33.8%的人愿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他们认为保障好、就医方便;只有6.8%的人愿意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说明商业医疗保险在费用和险种设计上与农民工的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还有17.7%的人表示不知道参加哪一种医疗保险, 4.8%的人哪一种都不愿意参加, 这两部分人缺乏对各类医疗保险模式的基本了解, 本能地选择拒绝。

(2) 对应分析。

农民工对参保模式的选择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年龄、文化程度、单位类型、工作年限、健康状况等, 为此我们采用了对应分析技术“探索”和“观看”农民工对于医疗保险参保模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达到既简单又准确地刻划唐山市农民工在医疗保险参保模式选择上的行为特征, 我们选出年龄、文化程度、单位类型、户口所在地、工作环境、连续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对医疗保险熟悉程度、自感健康状况8项问题作为研究变量, 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 将农民工“更愿意参加哪种医疗保险模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知道”作为目标变量, 将根据专业知识初步筛选出来的可能对目标变量有影响的因素作为特征变量。

通过对医保模式与年龄、文化程度、户口所在地、单位类型、工作环境、连续在本单位工作时间、对医疗保险熟悉程度、自感健康状况这8组变量分别进行简单对应分析, 以及医保模式与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环境、自感健康状况, 医保模式与单位类型、户口所在地、连续在本单位工作时间、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两组多元对应分析, 我们整理得到对应分析特征根汇总表 (见表2) , 总结出农民工选择参保模式的行为特征。

由表2可知, 由于本研究中变量的最小类别数为3, 所以二维图形就足以反映100%的变量信息。被访农民工中, 倾向于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具有以下特征:年龄在20~35岁、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在工业部门就业、户口在本市、工作环境较好、熟悉医疗保险、自感健康状况一般, 他们连续在本单位工作两年以上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倾向于选择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工的特征:年龄在46岁及以上、初中文化程度、在建筑行业就业、工作环境一般、对医疗保险有所了解、自感健康状况较好;而表示不知道该参加哪种医疗保险模式的农民工的特征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户口在外省外市、工作环境较差、对医疗保险“不熟悉”或“没听说”、自感健康状况较差, 他们一般连续在本单位工作不足1年且未签订劳动合同。这些情况表明, 农民工对参保模式的选择意愿不仅与其年龄、文化程度、户口、工作年限等社会人口学特征有关, 还受到健康状况、工作环境、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等反映农民工现实处境的因素影响。值得注意的是, 现实中, 往往是那些最需要医疗保障的、工作环境和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民工对医疗保险一无所知, 缺乏基本的维权意识。可见, 如何使制度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发挥制度的最大作用, 也是医保部门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同时, 这种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部门对于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还不到位。

此外, 我们还分析得知, 在工业部门就业的农民工往往户口在本地, 连续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也较长, 且一般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 这与唐山市国有大中型工矿企业比较集中、而这些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上比较规范有关。这些特征为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在建筑业就业的农民工反而年龄较大 (45岁及以上) , 连续工作的时间较短, 一般也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部分人群流动性很大, 多属于季节性务工, 对农村和土地归属感强, 倾向于参加新农合, 在提供医疗保障时应优先选择提供工伤保险。

三、结论与建议

早在2003年国家就已明确提出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说明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不仅是农村医疗保障的问题, 更是城镇医疗保险的责任。

1.为农民工提供医疗保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截止2007年底,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已达2.2亿人, 但正在不断壮大的城市农民工群体却普遍缺乏必要的医疗保障, 与他们为城市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极不相称, 特别在唐山这样的重工业城市, 采掘、冶炼、加工制造、建筑等行业所占比重较大, 而这些行业往往农民工更为集中, 有的行业甚至达到70%以上, 但农民工却很少得到来自单位或社会给予的“体制内”帮助。调查表明, 农民工在需要得到经济援助时的来源主要是家人、亲戚和老乡, 占71.1%, 还有11.3%的人不能得到任何来源的帮助, 而通过单位或社会的只有8.7%。可见, 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 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唐山市现行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将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农民工纳入保障范围, 但没有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具体方案, 而是完全参照城镇职工, 实行的效果不是很好。被调查农民工中只有9.3%的人参加, 除个别不知道是否要参加以外, 绝大多数人不符合参保条件, 事实上并未真正起到减轻农民工医疗负担的作用。

2.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可行的

目前, 各地在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过程中, 普遍将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作为前提条件,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已经有大幅度的上升。有了这一制度保障, 农民工的参保率应有大幅度提高。从流动性来看, 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流动性较小。在筹资水平上, 农民工的缴费意愿也与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实际缴纳的费用相当, 所以基本不会存在基金征缴难的状况。此外, 从农民工参保模式的选择意愿来看,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更愿意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 应充分考虑到农民工自身的意愿和参保积极性, 以保证足够的参保率。

3.实践中, 应适应农民工群体流动性、多样性的特点, 实行多层次、多险种的医疗保障, 实现参保方式的灵活转换, 有效提高农民工的参保率

对于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且连续在本单位工作1年但不足3年的农民工, 单位可只为其办理住院医疗保险, 工作满3年后单位再自动将其合并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待遇和缴费与本单位其他城镇职工相同;对于那些流动性大、工作变换频繁或基于种种原因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人群, 可以参加费率相对较低、个人负担较轻、保当期的门诊医疗或大病统筹等险种。[7]这样,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状况和参保意愿, 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保障水平的医疗保险, 使各类人群获得与缴费水平相当的医疗保障。

此外, 基于调查中所了解到的农民工对相应医疗保险常识知晓率较低的现状, 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及社会媒体等应加强政策宣传, 让农民工做到心中有数。考虑到重工业城市工矿企业集中的特点, 要提高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水平, 还应以制度、法规的形式强制要求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工伤保险和职业病防治方面的保障, 这一问题将在今后的调查研究中专门介绍。

摘要:本文对河北省唐山市665位外来农民工对医疗保险的认识、参加社会保险情况、更愿意参加哪种医疗保险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访谈, 结果显示:51.6%的农民工对医疗保险不熟悉或从未听说, 但有34.7%的人认为医疗保险最重要;对应分析的结果表明, 农民工愿意参加哪种医疗保险模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 为农民工提供医疗保障是必要的, 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医疗保险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农民工,医疗保障,参保模式

参考文献

(1) (7) 叶旭军, 施卫星, 李鲁.城市外来农民工的健康状况与政策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 2004, (09) .

(2) 李建华.沈阳市农民工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04) .

(3) 刘传江, 程建林.农民工医疗需求、供给与制度创新[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01) .

(4) 李文君, 杨明川, 史培军.唐山市资源型产业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分析[J].地理研究, 2002, (04) .

(5)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6) 唐山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关于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通知 (内部资料) [Z].2006.

河北省农民工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变, 我国农村传统的生产耕作方式已经发生变化, 新一代的农民普遍脱离农业生产, 打工赚钱代替耕田种地成为他们主要的生存方式, 这一趋势与城市化进程相伴而生, 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代表了未来农民的生活状态, 并且正在成为改变中国城乡面貌的决定性力量。

作为媒介消费者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从电视媒体的垄断中走了出来, 向虚拟空间涌入。这一边缘人群不管在人口还是网民构成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但不管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还是在媒介话语权的掌握方面, 他们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这种弱势同样存在于网络空间中。他们有着相对独立的虚拟社区、独特的行为方式, 或许自成为一种网络亚文化群体, 这在社交网络的使用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2010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 农村网民规模已达1.25亿, 占整体网民的27.3%。与网民整体年龄结构相比, 农村网民更趋于年轻。农村网民中30岁以下占64%。此外, 城镇与农村网民之间的学历分布差距较为明显, 农村网民文化水平较低, 农村网民中, 近50%只拥有初中文化程度, 比城镇高近23个百分点。互联网正在向农村低学历人口中渗透。[1]

所以中国网民增长的潜力在农村, 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农民, 这一群体的网络媒介素养关系到中国网民的整体素养的提升、健康网络文化的构建, 更关系到广大农民利用新媒体接触现代化信息, 挖掘个人发展机遇的潜力, 对于城乡间“数字鸿沟”的缩小至关重要。

互联网是构建人们的社会网络 (也就是关系网络) 的一种新途径。而社会网络不仅影响到人们在互联网上信息获取的广度与深度, 以及社会交往的质量, 对于网络社会人群的区隔也会起到作用。在互联网上, 无论是电子邮件、新闻网站、论坛、博客、即时通信, 还是SNS、微博等传播平台及互动方式, 都为人们的社会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手段。人们的信息获取以及认识、态度甚至行为, 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他所处的社会网络的影响。[2]

当前对于社会网络的研究中,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还很少, 更少涉及新媒体的应用对于新的社会网络的构建的影响。而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交网络的使用”, 一方面提示我们网络社区中由技术落差和技术选择造成的人群分化已经越来越明显,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 在网络人群分化过程中很可能再次被置于边缘地位, 形成特殊的亚文化群体, 并在网络话语权力的分割中处于弱势;另一方面, 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派系结构和社会网络, 发掘这一新的阶层的价值规范和群体意识, 提高对这一新的“弱势群体”的精神生活状态的重视, 为解决从“乡土社会”向城镇居民占主体的现代社会过渡中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提供借鉴。

二、问卷调查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在中小城市择业的18到25岁的新生代农民工网民。调查选在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小城市———河北省迁安市。采用了配额抽样的方法, 把性别、婚姻状况和工作地点作为主要考察的指标。共发放问卷100份, 发放地点选在钢铁公司、包装厂和商场三处。

(一) 新生代农民工对互联网的使用

调查发现有过半的被调查者把互联网视作最经常使用的媒体, 但他们的平均上网时间每周不足10个小时, 女性上网时间更少。被调查者使用最多的网络应用为: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社交网络并不是新生代农民工网民的主要上网活动。

CNNIC提供的数据显示农村网民整体社交网站使用率较低:截至2010年12月底, 农村网民中社交网站使用率为40.1%, 低于城镇使用率15.6个百分点。农村网民的论坛BBS使用率同样较低, 这与农民公共参与意识和政治民主意识相对薄弱有关。而即时通信在农村网民中使用率为71.6%, 比城镇使用率低7.6个百分点。[3]

(二) 社交网络的使用习惯以及对腾讯QQ的媒介依赖

调查数据显示, 63.4%的被调查者经常使用的社交网络不足三个。经常使用的社交工具中, 排名前三的是腾讯QQ、QQ空间、论坛 (分别有90.2%、89.0%、36.5%) , 而对于博客、微博和人人网经常使用的仅有17.0%、31.7%、7.3%, 且多为男性。QQ账户拥有者为100%, 且90.2%的被调查者经常使用QQ (每周至少登陆一次) ,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每次上网都登陆QQ, 选择不是的仅有9.7%。另外有57.1%的被调查者会习惯性地挂QQ。而其他即时通讯的使用者仅有3人。

新生代农民工普遍使用互联网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 但网络社交的方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一方面, 腾讯QQ、QQ空间的使用率高达九成, 另一方面, 多数被调查者的常用社交工具仅有QQ, 及其引申的应用QQ空间、腾讯微博等。可以说在即时通讯工具的选择方面他们对腾讯QQ存在明显的媒介依赖。

媒介依赖理论认为, 我们通过使用大众媒体获得特定满足或完成一定的目标, 如果缺乏其他替代性方式 (或资源) , 完成由媒体提供的满足或特定目标, 就会对大众媒体形成依赖。依赖程度越大, 大众媒体对个人产生的影响越大。年龄、健康程度、行动能力, 经济状况、社会交往和互动的能力、生活满意度都会影响个人的选择能力和替代性资源的数量, 决定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依赖。鲁宾和温德尔提出的使用与依赖模式认为:如果需求和动机产生了缺乏选择的信息搜索策略, 就会导致个人依赖于某个特定媒体。这种依赖可能引起个人态度和行为变化, 并且改变使用者与社会的关系。[4]

显然,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教育程度低、接触社交网络晚、缺乏创新能力、社会交际面狭窄、闲暇时间短等原因, 对于网络社交工具的使用很难发掘“替代性方式”, 用以满足网络人际交往、社会互动、娱乐、逃避心理等需要, 不管从人体还是群体的角度看, 产生对QQ这种即时通讯工具的媒介依赖都非常可能。

斯塔福德等人认为, 互联网给人的满足来自于三个维度, 依重要性程度而言分别是: (1) 媒体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带来的满足; (2) 媒体内容带来的满足; (3) 社会性的满足。对于刚使用互联网的用户来说, 社会性使用比环境监测更重要。[5]新生代农民工对于QQ的使用所获得的满足主要来自于“使用体验和社会性满足, 即他们的满足主要来自于使用体验本身, 来自于聊天、增进友谊、与他人互动、社会陪伴、娱乐、逃避、获得尊重等”。

另外, 他们对社交网络的这种单调的使用与网络公共话语中这一群体的缺失互为因果:

1.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水平较低, 兴趣范围相对较窄, 参与网上兴趣小组的动机不高;

2.收入水平的限制, 使这一群体相对较晚地接触互联网, 既存的“数字鸿沟”造成他们对新型网络社交工具的识别和接触较少;

3.闲暇时间少, 也是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女性已婚者较少接触各种社交网络的重要原因;

4.此外, 大多数网络社交工具被早期使用者设定了话语范围, 而这些话语大多与城市文化、知识分子的认识水平相一致。

(三) 透过QQ的使用看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社交

网友在问卷星网站中所做的针对普通网友或大学生的QQ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中仅有5.9%把QQ当作交友的工具, 但拥有QQ好友数量超过100个的占被调查者的74.3%, 朋友、同学是他们的主要聊天对象, 极少数经常与网友聊天, 近六成的被调查大学生QQ状态经常显示为隐身。[6]

而本次调查中, 42.8%的新生代农民工把“广泛交友”选为自己使用QQ的主要目的, 但好友超过100个的只有25.6%, 21.9%把网友选为经常聊天的对象, 经常隐身的为41%。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隐身”倾向要低于同龄的大学生群体, 在选择QQ状态常为隐身的被调查者中, 已婚者占73.5% (图1) ;而78.5%的未婚者QQ状态通常为“我在线上”, 而学生群体的“在线者”仅有32.09%, 二者相差悬殊, 这说明大多数未婚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QQ的使用比较积极, 他们比同龄的学生群体更愿意通过网络与人交往, 对于网络社交更多的处于开放状态。

婚姻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QQ状态的选择的重要变量, 婚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隐身”。已婚者对于交流的需求比未婚者低, 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闲暇时间都更少, 对于状态的选择更多的是出于避免打扰的需要。通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到, 被访问已婚者的“隐身”状态并非是一种“社交疲乏”的心理表现, 而是一种功能性需求, “没有太多的上网时间, 只想与我想聊天的对象交谈, 不希望被别人打扰”, 或者是“与某个朋友好久没联系了, 在QQ上聊一聊”。

新生代农民工对于QQ的依赖多于疲乏, 对于网上交流的需要多于自我封闭。成长过程可能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与同龄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社交保持不同心态的重要原因:

他们在农村中长大, 在校成绩往往不及同龄大学生, 学习能力较差;他们接触互联网较晚, 网络对于他们尚处普及中的阶段, 许多人由于接触机会较少, 对于互联网还处于一种新鲜未过的状态;他们对于社交网络的接触时间也远不及平均水平, 备选的网络社交工具较少, 因而对QQ的媒介依赖程度更深;工作中, 特别重工业和制造业农民工, 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少, 日常与人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也远不及学生群体, 他们网上交流的需求也就更多;由于方便、廉价, 特别是手机上网普及之后, 有许多被调查者把QQ聊天当成与朋友保持联络的重要工具。

三、深度访谈

(一) 研究方法与发现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交网络的使用情况及其所获得的满足, 此次研究通过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了4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访谈。访谈方式有面访、电话访问和网络聊天。

四位被访者分别为小伟、梦飞、小立、小赵, 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 但他们都几乎没有注册过任何实名制的网站, 在类似“人人”的网站上没有朋友 (四个人中只有小赵注册过新浪微博, 但几乎没有登陆过) ;他们的空间和博客中偶尔会转载专业知识类的文章 (小立的空间中有5篇会计知识的文章) , 但情感类文章和食谱居多;他们都是资深的QQ用户, 登录频率在每天一次以上, 他们都表示借助以QQ为主的社交网络能够为他们提供不同程度的情感支持;他们都有过同陌生网友聊天的经历, 但都表示不会轻易透漏自己的隐私。

通过进一步了解笔者发现, 被访者均通过QQ聊天、QQ群、QQ空间、QQ游戏等建立了自己相对稳固的社交网络, 一般分为三层 (如图2) :

第一层为以首属群体为基础的同质化较高的初级网络, 他们有时会借助网络聊天、空间互动等方式与亲朋旧友保持联络, 但他们均表示亲人不是自己网络交往的主要对象, 初级网络中的交流通常作为一种廉价的线下交流的替代品。小伟几乎很少与家人、亲戚在网络中发生互动, 一方面是因为父母、长辈多为农民, 网络技能几乎为零, 另一方面, 他认为自己在网络上跟至亲的人没什么话想说, 也不愿意让亲人访问自己的空间, 他的空间是加密的仅有少数几个人能看。小立则不会回避与亲人在网络上互动, 但能与家人网上聊天的机会微乎其微。

第二层为基于业缘、友缘建立起来的异质化相对较高的次级网络, 发生在这一层的网络互动最多、交流最频繁, 交流的对象包括为以往的同学、同事, 互相间时空阻隔较大。梦飞曾经在很多家超市、商场打工, 跟以前的同事相处得都很好, 但她并没有多少时间跟他们见面, 跟他们的联系主要靠网上聊天。她每天花很长时间在QQ空间上, 经常更换自己的状态, 几乎每一条都有好友的回复, “就是想写, 看到下面很多回复心情也会好”;她的QQ空间转载了很多有关感情的文章, 也有自己写的感悟, 跟爱情有关的最多, 其次是鼓励自己的, “很多回复都是以前的同学、同事, 很久没见面了, 但看到他们还关心自己就能得到很多安慰。我也会经常给他们留言”。

第三层为基于网络交友功能建立起来的高度异质化的次级网络, 是素未谋面的网友, 其中有“最熟悉的陌生人”, 也有“一面之交”。这一层有可能形成稳固的线上联系, 给被访者提供长久的社会网络支持, 甚至上升为初级网络, 但多数情况下十分松散不稳定, 甚至可能发生冲突。小赵偶尔会使用QQ的好友搜索功能寻找“朋友”, 一般会找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同龄女性, “什么都可以说, 有时候就是随便玩玩, 跟对方吹牛, 也有时候是心情不好随便找个人发泄一下, 不管对方有何反应”。小伟的上一个女朋友是从网友发展起来的, “以前不认识, 是朋友给我她的QQ号, 就在网上一直联系, 最后在一起了”, 两个人曾经订婚, 最终又分手, “她总是有异性朋友, 搞不清是什么关系, 经常吵架”。小伟的现任女友也是通过这个方式认识的, 两个人已经准备结婚了。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种特殊状态的农民, 他们既没有脱离乡土情境中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 又长期耳濡目染城市生活、价值观念, 城乡两种不同的文化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发生冲突, 产生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他们在城市工作甚至生活, 但他们只与农民或者同乡保持联络。可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处于城乡之间, 他们需要一种虚拟的社区提供支撑。

(二) 理论分析

社会学理论认为, 社区可以分与区域性社区和非区域性社区。区域性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这种意义上的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非区域性社区则没有固定的区域范围, 以人们相互之间具有强度的互动为基础, 重视的是社区内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与交往, 强调人们之间的联系, 并以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情和情操为联接。也有人明确的将这种社区定名为“虚拟社区”、“精神社区”, 认为这种社区内的人们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合作和协调行动的, 从而有利于内部每一个成员的利益和行动。[7]

城乡之间的边缘生活状态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既无法在城市建立完善的社区, 又很难保持传统的乡土社区, 对于他们来说完整的区域性社区很难形成。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 或者适应边缘生存, 他们对虚拟社区的构建有着特殊的需求, 网络社交工具的出现满足了他们互相交往、寻求社会支持的需要, 在社会互动与交往的基础上, 这种虚拟社区正在形成。

四、结语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调查由于规模有限, 采用了非概率抽样, 样本量小, 代表性差, 对于调查数据仅进行了简单的频率分析, 但作为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互联网使用的一项初步探索性研究, 它提示我们:

1.与城市青年相比, 新生代农民工对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有着独特的使用方式, 这种方式体现了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弱势;

2.他们对QQ有着明显的媒介依赖, 并借助它建立了稳固而多元的线上社会网络, 其态度和行为都会受到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性别和婚姻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交网络的使用的重要变量, 女性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地位更突出。

不管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 从根本上说是城市社会的产物, 新生代农民工在现实中的边缘地位和心态失衡投射到网络空间中, 极易被放大, 不仅难以发挥新媒体在促进社会平衡中的作用, 更可能造成网络空间的阶层区隔、产生畸形的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3]2010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 2011.

[2]彭兰.网络传播与社会人群的分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2) :90-94.

[4][5]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283, 285.

[6]数据来源:问卷星专业问卷调查网站.对大学QQ使用情况调查数据分析报告[EB/OL].http://www.sojump.com/report/256698.aspx.

河北省农民工 篇11

携手农民频道有效传播 深耕河北市场

农民频道是企业深耕河北市场不可或缺的强势传播平台。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从农民频道全年收视表现来看,省网收视在河北所有频道中排名前列,尤其在重点城市,市网收视长期排名第一。据美兰德数据调查显示农民频道在当地的覆盖率、观众忠诚度、喜爱度多年位居首位。

企业为了有效迅速的进军河北市场,抢占市场份额,选择以河北农民频道为广告传播核心平台,依托强势平台,选择目标人群较为集中的王牌收视栏目《绝对有戏》。通过线上广告及品牌植入+线下活动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市场的精准传播,成功助力艾兰得关节活素完成在河北市场的渠道招商,并有效的拉动市场开拓期的产品销售。

《绝对有戏》:精准锁定目标购买人群

艾兰得核心购买者正好符合《绝对有戏》的收视习惯,有效的覆盖目标受众。

从目标受众接受意愿角度来说,单纯的硬性广告投放容易引起人们反感,广告记忆度差,容易淹没在广告大潮之中,很难达到提高艾兰得品牌美誉度、顾客忠诚度的目的。借助《绝对有戏》独家冠名这一垄断性资源,通过吸引目标受众主动参与,使受众在参与和关注活动的同时,实现产品品牌体验和记忆保存,艾兰得品牌自然而然融入消费者的生活之中。

《绝对有戏》植入渗透

艾兰得精彩呈现

在多期节目中,艾兰得通过品牌嫁接将品牌形象进行推广宣传;同时辅助秒版广告,对骨产品功能诉求进行深入传播,既充分的争取到直接目标购买群体的认可度,也提升了潜在消费人群、购买人群的认知度。双线传播有效的帮助艾兰得迅速提升其品牌知名度和广告到达率。

电视与新媒体整合传播

拉动市场销售力

艾兰得关节活素通过农民频道官方网站农民网《绝对有戏》页面、《绝对有戏》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对《艾兰得绝对有戏》进行终端联动宣传,影响力成倍扩张。

农民网上,《艾兰得绝对有戏》设置专版页面。包括首页头部全屏伸缩广告、首页弹出广告、视频、按钮广告、专版及专版合作单位等多种合作形式。页面网络点击率高达30万次/天。

《艾兰得绝对有戏》网络视频点播成为品牌传播第二平台。众多二三线城市高端人群,通过网络视频点播的方式观看节目。受众更趋精准化,品牌传播在二次延伸过程中,不仅有效延长了品牌传播周期,而且实现人群传播互补和地域延伸互补。

《绝对有戏》新浪官方微博实时的与网友进行有奖互动,对艾兰得品牌进行二次提及、放大,增进消费者与栏目、品牌和产品的有效互动,使消费者品牌体验更具亲和力和黏附力。

健康苏州游

品牌传播新高潮

11月初,为进一步提升艾兰得品牌美誉度,促进河北观众、消费者与艾兰得的互动体验亲密化。《绝对有戏》节目结合艾兰得品牌特点量身制作健康苏州游活动。品牌间内在价值的高度吻合,快速提升品牌美誉度。

在健康苏州游活动中,河北戏迷选手走进艾兰得公司进行互动演出;企业环境完美呈现,与观众、消费者接触零距离。游苏州期间,选手不仅与苏州评弹南北PK,还走上苏州街头,派送健康大礼。多种形式互动,将节目所提倡的文化身心健康与艾兰得的营养保健合二为一,向观众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媒体实效传播

多重利好客户抢滩河北市场

艾兰得这次在河北省级电视媒体中,单一投放农民频道的传播策略,自始至终都以“价值传播”为导向,以强势媒体、王牌栏目的价值赋予品牌市场价值,精准、有效地实现了消费者与客户的无缝对接。

从客户与频道合作以来,艾兰得在河北市场的进店铺货率提升300%,电话回访率也较合作初提升650%以上。

《艾兰得绝对有戏》的成功营销直接作用于产品在河北的市场销售,并迅速产生市场效果。在《绝对有戏》的传播过程中,艾兰得顺利完成了在秋冬季节快速入市,高效提升品牌知名度,有效覆盖、强势占有产品市场的全面战略布局。

河北省失地农民收入水平提高措施 篇12

一、提高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收入

(一) 扩大征地补偿范围, 提高补偿标准。

失地农民征地补偿范围必须包括失去土地后的直接资产损失和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丧失及生活费用增加所导致的相关间接损失。各项补偿要充分体现公平原则, 补偿费要尽量体现市场价格。就当前阶段而言, 河北省相关涉农区县征地实践中若完全达到上述补偿范围确有困难, 至少应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损失和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丧失所造成的间接损失予以充分保障, 以保证失地农民生活稳定。目前, 在河北省征地补偿是失地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也是征地问题的核心, 故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成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因此, 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还应将土地与同区域、同时间段、同类建设用地市场价格作类比, 参考该类土地市场价格争取将更大比例土地增值收益让渡给失地农民。

(二) 优化征地补偿款分配。

征地补偿款分配问题是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重要环节。针对征地实践中存在的乡镇和村集体截留补偿款过多、补偿款分配混乱、村集体留用补偿款使用不透明等问题, 建议河北省市或相关区县政府以条例、规范或办法形式尽快出台关于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的制度规定。制度应明确处置征地补偿款的权力, 征地补偿款的使用途径、支付时间、发放对象和方式。只有完善征地补偿分配办法、规范分配行为, 才能充分保障失地农民利益、体现土地产权的经济收益。

(三) 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未来河北省应加快土地流转法规建设、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归属、彻底改变农地产权模糊的现状, 从制度上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在明晰产权、强化用途管制、严控总量前提下, 河北省应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 逐步实现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化, 进而保证与国有土地获得平等的市场收益。

二、努力解决大多数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并确保其收入稳定

(一) 探索就业安置方式, 开发就业岗位。

政府部门要转变工作思路, 强化制度创新, 积极通过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经济激励手段引导和鼓励用地单位及其他相关企业吸收失地农民就业。河北省各区县政府还可结合本地实际考虑采取产权入股安置、实物安置、政策扶持自主创业安置等多元安置方式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就业。政府部门应积极通过职业讲座、就业培训、舆论宣传、心理疏导、典型示范等方式帮助失地农民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充分认清当前就业严峻形势, 努力提升主动就业意识。

(二) 强化失地农民技能培训, 鼓励自主创业。

目前, 劳动技能偏低成为影响失地农民顺利就业并保持收入稳定的重要因素, 故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与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则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建立“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失地农民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增强其职业技能水平与再就业能力。针对失地农民个体在年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差异, 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将其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 促进以创业带动更多就业。

三、完善并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性收入

(一) 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

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中尽管为失地农民提供了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基础的养老保障制度, 但在保障制度选择、保障对象划分、保障基金筹集等方面仍有待调整和优化。针对河北省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缴纳个人承担比例过高问题, 未来应进一步明确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中的责任主体地位, 由市县两级政府承担保险基金缴纳的主要责任。

(二) 健全失地农民医疗保障。

河北省失地农民大多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未来应依据就业和生活情况变化合理设计和安排他们分类选择相应医疗保障体系。鉴于当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医药费报销范围过窄、报销比例偏低问题, 还应努力完善其他形式合作医疗制度。政府部门还应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的医疗救助制度, 尽量保证所有失地农民病有所医。

(三) 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

强化实施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存权和利益底线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尤显必要。选择上应重点关注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失地农民, 并且建立保障标准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联动机制, 争取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地方政府应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失地农民多样化保障需求, 通过政策引导和调控努力提供多元化的制度保障安排。

摘要:河北省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 2013年城市化率已达到48%, 失地农民数量仍将继续增加。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 其问题的本质是生计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提高河北省失地农民收入水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市化,征地补偿

参考文献

[1]程同顺, 杜福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以河北省市华明镇“宅基地换房”为例[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3.

[2]韩烨.长春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2.

上一篇:节能技术措施下一篇:眼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