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双钢板固定

2024-10-16

后路双钢板固定(共8篇)

后路双钢板固定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后路重建门型钢板内固定治疗C3型骨盆骨折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起对31例C3型骨盆骨折患者, 行门型钢板后路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中有4例伤后3~4个月陈旧性骨折病例, 复位困难, 仅行后路门型钢板原位固定;1例患者过早负重, 发生螺钉断裂;其余病例复位、固定均满意, 骨盆环稳定, 随访1~2年, 负重行走功能良好, 疗效满意。结论 门型钢板后路固定手术是治疗C3型骨盆骨折、恢复骨盆环稳定及后方结构连续性的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钢板,固定,骨盆,骨折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困难, 常用骶骨棒、骶髂关节前路钢板、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 目的都是将骶骨和髂骨进行固定, 恢复骨盆稳定。我科于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对31 例C3型骨盆骨折患者, 采用经后路门型钢板内固定治疗,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 例, 男22 例, 女9 例。按AO分型为C3型。高空坠落伤22 例, 车祸伤9 例;伤后到我科时间6 h~4个月, 其中4 例为陈旧性骨折。病例中25 例行骨盆前后路联合固定, 6 例行单纯后路门型钢板固定。

1.2 方法

处理严重并发症后, 均行患侧股骨大重量牵引, 于术前纠正骶髂关节垂直不稳, 每2日一次行床旁摄片了解骶髂关节复位情况, 根据摄片结果调整牵引重量, 如病情平稳, 伤后2周手术治疗。

俯卧位取双侧以髂后上棘为中心的“八”字形切口及后正中切口, 长2~3 cm。患侧直视下清理骨折端淤血, 探查后复位, 大骨盆复位钳夹持固定。于骶骨表面髂骨缘双侧髂后上棘及棘突处开槽, 自骨槽中穿过长度适中的重建钢板, 对称塑形成门型, 使钢板完全塑形并贴服于骶骨两侧缘髂骨外板, 每侧至少3枚螺钉固定。若骨盆前环骨折不稳定、还需要前路手术的患者, 可在后路手术完成后改仰卧位前路固定。

2 结 果

本组病例后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0 min, 平均出血量约150 mL。4 例因为多发性损伤, 转入我科治疗时已为陈旧性骨折, 时间为伤后3~4个月, 复位困难, 仅行后路门型钢板原位固定。1 例患者过早下地负重, 发生1枚螺钉断裂。其余患者复位, 固定均满意, 骨盆环稳定。随访1~2年, 患者负重行走功能满意。

3 讨 论

骨盆后环是保证骨盆负重、支持、稳定的主要结构, 由骶结节韧带、骶髂韧带支持, 共同传递承重力至中轴骨, 耻骨、腰骶及髂腰韧带也有助于其稳定。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AO分型C3型骨折) 治疗困难, 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骶骨棒、骶髂关节前路钢板、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外固定架等[1]。虽然方法多样, 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将骶骨和髂骨进行固定, 最好是复位固定, 以恢复骨盆后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这也是骨盆骨折治疗的主要目标。

外固定器治疗: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用于急救复苏时, 能迅速减小盆腔容量, 缓解出血;同时, 借助于器械自身的加压能力或撑开作用, 可以临时一定限度的整复骨折脱位, 使其断端获得相对稳定性。但单独固定架有不能整复脱位、针道表浅或深部感染、固定针松动、髂骨翼劈裂骨折、盆腔脏器或血管神经损伤、骨折端固定不坚强、微动、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等缺点, 使其在骨盆骨折治疗中不能作为骨盆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 但它在骨盆骨折的治疗中是很好的急性期和前期的治疗手段。

骶骨钉可用于治疗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生物力学研究发现无论抗压还是抗扭, 骶髂螺钉固定是现有手段中最稳定的一种[2]。但由于骶髂关节解剖特殊, 螺钉位置往往不易准确, 极易损伤骶前血管或骶丛。术中需要专用骨科牵引床和C臂机, 甚至是CT导航[3]等大型设备的支持及手术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术, 这些条件大大限制了该手术在临床上的开展及运用。

骶骨棒亦是治疗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在固定远期可能出现固定棒的松动、髂骨后翼骨折等, 远期稳定性欠佳[4];固定依赖于髂骨后翼的稳定, 适应证上有所限制。

门型钢板后路固定适用于治疗C3型骨盆骨折, 是恢复骨盆环稳定及后方结构连续的有效方法。手术优点为: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创伤小, 出血少;无需精确定位;并发症少, 没有发生骶前血管或骶丛的损伤;复位固定坚强可靠。手术缺点:骨折不易复位, 复位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术前骨牵引复位, 术中辅以骨盆复位钳复位, 术后继续保持牵引维持。我们曾有患者因过早负重而导致螺钉断裂, 且螺钉一旦断裂取出困难。故建议大家在适用此方法进行固定时, 两侧各最少3枚以上螺钉固定, 术后维持患肢的中立位牵引4~6周, 最大限度减轻因为骨盆垂直不稳而导致的螺钉剪切力过大致螺钉断裂。相比骶骨螺钉的固定, 虽然固定强度理论上没有骶骨螺钉的固定强, 但是骶骨螺钉固定技术要求高, 对设备要求高, 不便于基层医院的开展和推广, 故门型钢板后路固定也可以作为治疗C3型骨盆骨折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我们认为门型钢板后路固定是治疗C3型骨盆骨折、恢复骨盆环稳定及后方结构连续的有效、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林卫海, 朱小虎, 高林山, 等.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浙江临床医学, 2005, 7 (4) :378.

[2]马晓宁, 张希江, 李萌.重建钛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并髋臼骨折22例[J].山东医药, 2005, 49 (20) :45.

[3]袁欣华, 吴乃庆, 金正帅, 等.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附84例报告) [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 18 (3) :168-172.

[4]Failinger MS, McGanity PL.Unstable fractures of pelvic ring[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92, 74 (5) :781-791.

后路双钢板固定 篇2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AO双钢板;内固定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骨科中较难治疗的关节内骨折,如果固定坚强及不能有效的解剖复位,便不能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预后差。近年来倾向于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益于远期关节功能的恢复。我院采用AO双钢板固定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0月-2012年5月,本院采取后侧肱三头肌舌状切开入路治疗15例肱骨髁间及髁上粉碎性骨折。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8~60岁,平均45岁。均为直接暴力致闭合性新鲜骨折,按AO分型:C2型10例,C3型5例,1例伴桡神经挫伤,伤后至手术时间3小时-7天。

1.2 治疗方法:所有手术均在臂丛麻醉下进行,驱血后,于肘关节后方行长约15cm肘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深筋膜浅层,向两侧游离至可显露肱骨内、外髁,于尺神经沟内显露游离出长约5cm尺神经,松解尺神经,用橡胶条牵引保护,V型切开肱三头肌腱,直视沿骨膜下显露出粉碎的肱骨骨块,先行处理髁间粉碎性骨折,克氏针临时固定后,螺钉固定内外髁,使髁间骨折变为髁上骨折,再用克氏针将内外髁固定于近端肱骨,临时复位后,使用一条重建钢板预弯于肱骨外髁后方平行固定,再将另一条重建钢板预弯后放置于肱骨内髁内侧,置螺钉固定骨折,所有病例中都将尺神经前移于皮下,冲洗切口,止血,清点器械纱布无遗漏,屈肘位缝合肱三头肌腱,深筋膜,及皮肤。术后处理:术后屈肘90度石膏外固定处理。术后2-3天,切口疼痛减轻后每天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每天约1小时。石膏固定3周后,拆除石膏,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2 结果:

15例均获随访,切口一级愈合,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约3.2个月。根据改良的Csssebaum评分系统【1】,优:伸肘15°,屈肘130°,无疼痛及功能障碍:良:伸肘30°,屈肘120°,轻微疼痛,轻度功能障碍;可:伸肘40°,屈肘<120°,活動时疼痛,中度功能障碍:差:伸肘40°,屈肘<90°,经常疼痛,严重功能障碍。术后患者随访平均13个月,优6例,良5例可2例,差2例。

讨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复杂的关节内骨折,治疗难度大,是“很难处理的少数骨折之一”【2】,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面,及其三角形结构,应以重建内外侧柱和滑车的连续性。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后侧肱三头肌舌状切开入路【3】,这入路可造成肌肉的瘢痕化,术后的长期固定,造成的粘连。目前比较多的是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但是同样存在缺点,就是造成了关节内骨折,增加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几率,而且尺骨鹰嘴截骨还存在骨折不愈合的风险。我们采用屈肘位缝合肱三头肌腱,术后早期保护下被动肘关节功能锻炼,预防关节粘连,减少了肌肉萎缩的现象。坚强的骨折固定,采用材料简单,占位少,有效的固定,不影响功能的恢复逐渐成为骨科医生的共识【4】。

通过15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采取后侧肱三头肌舌状切开入路,AO双钢板固定手术及随访疗效的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采取AO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及髁上粉碎性骨折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Ssnchez-Sotelo,Joaqin;Torchia,MichaerE;O’Driscoll,ShawnW.Complexdistal humeral fractures;internal fixation with a principle-based parallel-plate technique.J Bone Joint Surg Am2007 89(A):961-9

[2] Jupiter JB,NeffU,Holazth P,et al Inter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 an opertive approach [J]Jbone Joint Surg AM,1985,67 (2)226-239

[3] AO Principles of Fracture.Management Thomas P Richard E Buckley Christopher G Moran 459

后路双钢板固定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6年10月-2009年1月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32例。其中男28 例, 女4例; 年龄18~61岁, 中位年龄38.5岁。受伤时间1h~14d, 平均4.5d。高处重物砸伤2例, 交通撞击伤20例, 坠落10例。侧曲压缩型7例, 屈曲压缩型12例, 屈曲旋转型8例, 牵张伸展型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颈椎X 线片、CT和磁共振 (MRI) 检查, 颈椎骨折17例, 其中C47例、C56例、C64例;颈椎骨折合并脱位15例, 其中C4骨折伴C4~5脱位5例、C5骨折伴C5~6脱位 6例、C6骨折伴C6~7脱位4例。伴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17例, 完全性脊髓损伤2例,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15 例。Frankel分级:A级2例, B级5例, C级4例, D级6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颈椎侧块钢板 (瑞士Mathys 公司提供, 钛合金, 33 孔钢板)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颅骨牵引, 采用支气管纤维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 复合麻醉。采取俯卧位, 头颅架固定, 颈后正中切口, 骨膜下剥离椎旁肌, 显露病椎及其相邻上下各一椎板及侧板。首先行患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清除血肿、碎骨等, 绞锁关节撬拨复位或切除不能复位的关节, 根据不稳的范围确定需固定的节段。采用Magerl方法[1], 即螺钉的进入点位于侧块中心内上侧2mm, 钉的走行方向约向外倾斜20°~25°, 向头侧倾斜30°~40°, 要求向头侧倾斜的角度与小关节突的关节面尽可能平行, 手钻钻出骨道, 先将深度控制在12mm, 仍无对侧皮质的突破以后再将深度每次增加2mm, 直至远侧骨皮质被穿透, 探查骨孔四壁并测量深度, 用丝锥攻丝。选择长度适当的钢板, 磨钻准备植骨床, 在椎间关节及钢板下方植入自体骨, 根据侧块厚度选取适当规格的螺钉固定于侧块上, 冲洗切口, 置负压引流管, 逐层缝合。

1.3 术后处理

术后切口置引流皮管24~48h, 颈围外固定8周无脊髓损伤或C级以下脊髓损伤患者4~14d离床活动。

1.4 疗效判定

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类法, 优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2级以上;显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1级;差:术后神经功能未恢复。

2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无血管、神经系统损伤, 术后4~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 植骨良好, 颈椎椎间高度无丢失。 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 无椎动脉或神经根损伤, 无脊髓加重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 时间为6个月~1年, 平均12个月, 根据疗效判定, 优良25例, 显效7例, 优良率为78.13%, 有效率为100%。

3讨论

颈椎骨折脱位在创伤骨科中是一种严重的损伤, 大多合并脊髓神经损伤。下颈椎骨折脱位更为常见, 由于颈椎中后柱结构破坏, 易导致下颈椎不稳定或畸形。对于颈椎骨折脱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重建或恢复颈椎的稳定性, 保护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 减轻和防止继发性损害, 为残存的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2]。

传统的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 如棘突钢板、棘突间钢丝绑扎、Lugue棒等, 对治疗多节段骨折、合并棘突骨折、椎板骨折、颈椎后伸和旋转不稳定等损伤效果不佳[3]。1964年Roy- Camille 报道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技术后, 螺钉、钢板固定颈椎加植骨融合已广泛用于创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失稳性疾病[4]。后路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具有以下优点: (1) 后路手术入路安全, 操作简便; (2)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因其固定点在侧块, 不受棘突及椎板骨折的影响, 当有棘突、椎板损伤时, 仍可以做较坚强的固定; (3) 短节段固定, 可以尽量保留颈椎活动度; (4) 螺钉固定点在颈椎后的关节柱, 固定可靠, 其抗屈曲、仰伸、旋转强度较高, 对于过屈、过伸损伤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5) 手术操作不需要进入椎管, 更为安全; (6) 手术后仅需简单的外固定, 可以早期进行活动[5]。

总之, 后路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入路安全, 技术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力学强度良好, 临床应用广泛。

参考文献

[1]Ebrahelm NA, Klausner T, Xu R, et al.Safe lateral-mass screw lengths in the Roy-camille and Magerl techniques[J].An anatomic study spine, 1998, 23 (16) :1739-1742.

[2]尹庆水, 张余, 刘景发, 等.AXIS颈椎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不稳临床应用初步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 2001, 21 (4) :201-204.

[3]赵善明, 张健荣, 卢尔海, 等.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J].中华创伤杂志, 2005, 25 (9) :693-696.

[4]Camile R, Saillant G, Mazel C.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unstable cervial spine by a posterior osteosynthesis with plate and screw[M].Philadel-phia:JB Lippincott, 1989:390-403.

后路双钢板固定 篇4

关键词:有限切开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多为高能量钝性损伤所致, 常伴有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传统单切口双钢板固定需跨过胫前缺血区, 且剥离广泛, 容易造成皮瓣坏死及术后感染, 而单侧钢板放置, 内侧柱缺少支撑, 骨折复位易丢失, 常并发膝关节内翻畸形。2006年6月-2011年9月年笔者采用有限切开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33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患者, 其中男19例, 女14例;年龄26~58岁, 平均43.5岁;伤后至手术治疗时间不超过21 d, 平均11.8 d。按AO分型, B型患者16例, C型17例;按Schazker分型, 其中Ⅳ型8例, Ⅴ型13例, Ⅵ型12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膝关节正侧位及膝关节CT三维重建, 并予行跟骨牵引, 维持伤肢力线, 利于软组织肿胀消退, 待软组织条件具备后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选用腰硬联合麻醉, 患者取平卧位, 伤肢大腿根部上气囊止血带, 屈曲膝关节, 以便更好地暴露外侧平台;先行后内侧有限切开, 暴露胫骨内侧边缘, 向前暴露内侧平台, 牵引复位, 恢复内侧柱力线后, 用“T”或“L”型支撑钢板固定;再行前外侧胫骨结节上有限切开, 尽量避免胫前区剥离, 以减少软组织的并发症, 向上牵开外侧半月板, 暴露外侧关节面, 以内侧关节面为对照, 沿原始骨折线“翻开”外侧骨块, 通过“骨折窗”撬拨复位塌陷关节面, 并给予植骨, “合上”外侧骨块, 应用MIPPO技术行外侧解剖锁定钢板插入固定, 术中C臂X线透视确定钢板固定位置合理, 活动膝关节检查膝关节稳定性, 修复撕裂半月板及韧带, 留置内外侧负压引流后, 缝合切口;本组33例均有植骨, 其中自体骨21例, 磷酸三钙人工骨12例。术后给予预防感染, 抬高患肢, 术后第3天开始主动活动, 6~8周后伤肢下地部分负重行走。

2 结果

本组33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14~26个月, 平均18.7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12~18个月, 平均15个月。术后1年疗效评定, 以“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为评估参照标准[1], 其中优17例, 良12例, 可4例, 差0例, 优良率为87.9%。所有患者未出现软组织并发症、骨折再移位、关节面二期塌陷及膝内翻畸形;所有钢板及螺丝钉内固定物固定可靠, 未出现松动及断裂。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占到全身骨折的1%, 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治疗在于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及下肢力线, 而因为受伤时能量较高, 常合并严重的软组织并发症, 并因为骨折断端粉碎程度严重常容易并发膝关节畸形及肢体长度改变;术前尽可能恢复膝关节的轴线是必要的, Jeray等[2]认为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多为高能量骨折, 建议早期给予行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 有利于维持下肢的力线及和肢体长度, 减少软组织并发症;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针对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特点, 伤后及时采用跟骨结节骨牵引, 能有效恢复下肢力线及长度, 并能有效减少软组织并发症, 有利于手术的进行。

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多为高能量钝性损伤, 加之手术治疗中, 关节面的充分暴露至关重要, 传统的正中切口不但经过胫前缺血区且剥离广泛, 容易合并软组织并发症, 影响骨折端血运, 不利于骨折的愈合;有报道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3%~100%;如何减少软组织并发症, 正确评估软组织情况及合理设计切口是必要的[3,4,5]。罗从风等[6]根据胫骨平台骨折损伤特点, 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未发现切口皮肤坏死和深部感染;另一方面, MIPPO技术的出现, 使得外侧有限切开成为可能, 进一步减少软组织并发症, 骨折断端剥离少, 减少了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王金武等[7]采用经皮微创插入技术 (MIPPO) 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优良率为91.3%, 无一例患者出现软组织并发症、骨折愈合不良及膝关节力线改变。本组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双切口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未出现明显软组织并发症。

胫骨平台解剖特点决定了内髁较外髁坚硬, 故内侧平台骨折块多为“整块”, 加之剪切力的作用, 骨折块多向后方移位;外侧平台骨折多为关节面塌陷和粉碎性骨折;因而后内侧小切口软组织破坏少, 且便于显露内侧平台, 而小钢板有助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减少膝关节内翻的发生率;外侧多为坍陷及粉碎性性骨折, 前外侧切口能充分暴露骨折端, 便于骨折的复位, 且前外侧切口有充分肌肉组织覆盖内植物;对于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单一外侧钢板固定, 因为内侧柱缺少支撑, 容易出现骨折复位丢失及膝内翻畸形[8,9,10];毛汉兴等[11]比较了三种固定方法, 认为外侧支撑钢板辅以前内侧LC-DCP对于固定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有临床意义。

后路双钢板固定 篇5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复杂性,改良双切口双钢板,单侧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 多数由内外翻暴力所致。随着各种创伤及车祸的增多, 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人数也逐渐增多, 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由于膝关节是肢体重要的承重关节之一, 且胫骨平台骨折的关节面损伤严重, 内外髁骨维持稳定的难度较大, 因此临床上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具有较高的要求。单侧钢板内固定和改良双切口双钢板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常用方法, 有研究表明, 双切口双钢板能提供持久稳固的固定, 可有效防止骨折出现再移位, 但是关于两种治疗方法的固定疗效仍存在一定的争议[2]。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改良双切口双钢板与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差异,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96例, 男102例, 女94例;年龄为20~68 (40.5±3.7) 岁。其中, 车祸致骨折134例, 跌伤致骨折53例, 其他原因骨折患者9例;左膝骨折患者93例, 右膝骨折患者103例。根据Schatzker分型[3]分为Ⅴ型患者102例, Ⅵ型患者94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将以上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2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详细检查, 合并有内科疾病的患者分别进行相关科室会诊及治疗, 确定无手术禁忌证。然后行常规跟骨牵引, 进行消肿处理, 待软组织情况基本恢复后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沿胫骨内侧缘做后内侧切口, 将内后侧干骺端骨折线暴露, 随后解剖复位, 并恢复内侧柱力线, 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固定。内侧固定后, 再于外侧暴露胫骨外髁, 同时在半月板下方暴露膝关节, 在直视下复位关节面。通过“骨折窗”用薄骨刀撬起塌陷关节面, 恢复关节面的平整, 取自体髂骨, 并进行修整, 达到要求后植入关节缺损处。用C型臂X线机确认关节面的恢复情况, 待恢复良好之后, 再胫骨平台外侧进行支撑钢板的固定。手术过程中保留软组织的覆盖, 尽量不触及胫骨结节内侧的皮肤, 血供较差的胫骨遭到损伤。术中所有患者应用抗生素及脱水消肿药物治疗7d。术后24h开始进行肌肉的锻炼, 并逐渐进行患肢的收缩活动。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在膝前外侧与内侧处切一长约8~10cm的双切口, 沿着半月板下缘将关节囊切开, 将关节面暴露, 在C臂机透视下, 先恢复关节面的平整, C臂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 将T型或L型锁定钢板安放内侧平台处, 注意保持锁定钢板对平台的支撑, 随后拧入锁定钉。在切口处放置引流管, 进行负压引流。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 近期指标, 包括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 (2) 临床疗效, 参考Rasumussen胫骨骨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效果进行判定, 总分为100分, 其中85~100分为为优, 70~84分为良, 60~69分为可, 60分以下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指标

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固定治疗的优良率为86.73%高于对照组的83.67%,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常见原因是高处坠落或车祸等暴力所致, 有时还伴有其他部位的骨折或软组织损伤, 尤其膝关节是机体的关键承重关节, 该处的骨折还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对患者健康及生活治疗造成较严重的影响。由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多由暴力所致, 大部分患者伴有关节面塌陷及半月板的损伤, 其治疗过程具有较大难度[4]。临床上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做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进行稳固的内固定、对塌陷关节面进行植骨填充、术后对患肢进行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5]。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 患者局部软组织肿胀增加了手术难度, 因此, 本研究在固定手术治疗前先进行消肿处理, 降低了手术难度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固定方式对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不同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的固定方式有改良双切口双钢板与单侧钢板内固定两种。传统固定方式可充分暴露骨折断面, 有利于关节复位及钢板的固定, 但是, 胫前区的血运不丰富、加之骨折创伤和手术操作对软组织的剥离等原因, 极易导致皮瓣感染及骨折的愈合延迟, 因此, 由严重暴力引起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多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方式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6]。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方式, 其切口及软组织等的并发症较少, 较容易进行解剖和恢复膝关节力线。有人认为能否复位关节面的塌陷及关节面的复位是否稳定是预防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关键, 且自体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的临床疗效满意。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方式中采用的手术复位, 其目的是尽可能地恢复关节的解剖结构, 采取植骨方式充填骨折关节面后的骨缺损部位, 可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形态, 增加骨折的稳定性, 促进骨折的愈合。锁定钢板能够对骨折断面提供稳固的职称, 稳定性较好, 螺钉与钢板之间的锁定大大降低了固定失败情况的发生, 这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的功能恢复锻炼, 促进了患者的预后[7]。本研究患者均为Ⅴ、Ⅵ型患者, 关节面粉碎及塌陷程度均较严重, 若仅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 在支撑及复位上具有较大难度, 因此, 进行双钢板内固定能达到稳固固定及满意复位的目的。

关于探讨改良双切口双钢板与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面的差异仍具有一定的争议, 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固定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因此改良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相对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 改良双切口双钢板与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但改良双切口双钢板在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方面均优于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世芳, 孙健, 周道政.双切口双钢板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的稳定性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26) :4179-4184.

[2] Garnavos C.Retropatellar nailing and condylar bolts for complex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teau:technique, pilot study and rationale[J].Injury, 2014, 45 (7) :1099-1104.

[3] 邢彬, 翁茂盛.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 (2) :334-336.

[4] 王奉雷, 张旭强, 尚宪平.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9) :4057-4058.

[5] Xu Y, Li Q, Shen T, et al.An Efficacy analysis of surgical timing and procedures for high-energy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Orthopaedic surgery, 2013, 5 (3) :188-195.

[6] 程继武.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 2014, 20 (9) :34-35.

后路双钢板固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前臂双骨折患者100例,男67例,女33例,年龄13-59岁,平均年龄(32.2±1.8)岁。致伤原因包括:跌倒摔伤53例,挤压伤21例,机器绞伤14例,硬物直接击伤12例。右侧15例,左侧55例;桡骨近端31例,中段36例,远端33例。创伤到手术时间1-6天,平均(2.8±1.4)天。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不超肘外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具体的治疗操作如下:桡骨经掌侧入路,尺骨则给予背侧手术。如果患者为粉碎性骨折则采用桥接内固定,如果患者为短斜形或者横形骨折则可以采用自动加压钢板对骨折端进行合理加压。如果骨折发生在桡尺旋转弓处,尤其是在桡骨上端位置,则需要有效保护桡神经深支,经旋后肌Frost弓,前臂经过术中旋后,应尽可能在其尺端将旋后肌止点切开,向桡侧将骨膜认真剥离,术中不需要解剖神经,放置拉钩时要小心谨慎。术中对钢板进行有效塑性,在放置钢板时应该根据桡尺骨旋转弓的自然解剖形态来完成。在C臂机监视下来复位和固定骨折。术前前臂应放置在功能位,给予石膏托外固定,抬高患者,对患者手指活动进行正确指导,对患者进行鼓励,让其进行患肢功能锻炼。4周后将石膏托去除,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前壁夹板外固定2-4周。在拆除外固定后给予前臂旋转功能、腕关节和肘关节功能锻炼。

1.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优:患者前臂旋转功能、指关节功能、腕关节功能和肘关节功能完全恢复.骨折解剖复位或者接近解剖复位;良: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受到一定限制,骨折对线对位良好,腕关节和指关节功能恢复好;可: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受到明显限制,骨折对线对位较差;差:前臂旋转功能受限,骨折对线对位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前臂骨折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全身骨折类型,因为前臂具有旋转功能,在对尺桡骨干双骨折进行闭合整复时比较困难,在闭合整复之后骨折出现移位的几率非常高,因此临床中采用手法复位单纯内固定治疗时,效果并不理想.骨折出现畸形愈合的几率较高,容易导致骨不连,前臂旋转功能也容易发生障碍[2]。桡骨中三分之一向桡背侧凸则为桡骨弓,形成生理弯曲.最高点则为旋前圆肌止点。在对前臂骨折进行临床治疗时,不仅要让对线对位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还需要恢复正常的旋转轴线,也就是需要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3]。因为存在旋后肌和旋前肌,骨折后肌肉出现回缩、痉挛,进而就会对骨折复位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外固定的固定稳定性也并不理想。所以手法整复对于两个平行骨骼来讲复位比较困难,临床中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患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特别是在对桡骨上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因为软组织比较丰富,手法整复比较难实施。而手术切开复位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的适应症为尺桡骨干移位较大的双骨折.尺桡关节合并脱位,同时骨折不稳定。

临床研究发现在前臂中最简单的暴露部位为尺骨并没有覆盖重要的组织,,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手术入路。因为桡骨周围具有比较丰富的骨肉,同时走行桡神经深浅支,在选择手术入路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争论,术中可能发生桡神经损伤。本研究中选择掌侧入路和桡骨骨折手术,这样就能让桡骨得到有效显露。尤其是临床治疗桡骨上段骨折患者时,具有比较显著的疗效能对桡神经深支损,伤进行有效预防.同时术中不会显露神经,能避免出现牵拉伤。

手术内固定治疗时,AO自动加压钢板具有较强的抗弯力量和抗扭转力量,内固定效果比较好,能为骨折愈合打下良好基础。在临床治疗粉碎性骨折时,也可以采用自动加压钢板,但是因为切口较大.因此可以选择桥接内固定。术中塑性钢板,能有效恢复桡尺骨旋转弓的自然解剖形态。对骨折端进行加压,可以让骨折愈合进程更快,利用自动加压钢板对骨折端进行合理加压,如果是非粉碎性骨折,给予谨慎操作则可以让骨折线消失.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总之,在临床治疗前臂双骨折患者时,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能让骨折更快愈合,有效恢复关节功能.对患者预后进行有效改善。

摘要: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前臂双骨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合联合小夹板不超肘外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前臂双骨折患者时,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能让骨折更快愈合,有效恢复关节功能,对患者预后进行有效改善。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前臂双骨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文山.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9:122-123.

后路双钢板固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 例, 男8 例, 女4 例;年龄18~52 岁, 平均35.6 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23 d。损伤原因:车祸7 例, 高处坠落伤3 例, 塌方2 例。合并失血休克8 例, 2 例合并颅脑损伤, 2 例合并腹腔脏器损伤, 1 例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及血胸。根据Tile[3]分型标准, C1型6 例, C2型1 例, C3型5 例。

1.2 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常规拍骨盆前后位、入口位及出口位X线片, 合并有髋臼骨折拍闭孔斜位加髂骨斜位片, 并常规行CT扫描。患者入院后即行患侧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牵引, 待其生命体征平稳, 全身情况允许后手术, 术前常规行肠道准备。

1.3 手术方法

平卧位, 患侧垫高, 根据髋臼及前环骨折类型, 选择延长髂腹股沟手术切口。沿髂骨内板骨膜下剥离, 将髂肌、股神经、闭孔神经及L4、L5神经根推向内侧, 显露髂窝、骶髂关节前上方2/3, 至其内侧2 cm处, 清除骶髂关节内碎裂组织, 在骶骨侧和髂骨侧各拧入1枚镙钉, 复位钳咬住镙钉, 在助手牵引患肢并推挤双侧骨盆复位后, 缓缓合拢复位钳。用两块四孔重建钢板塑形后横跨骶髂关节, 每块钢板骶骨侧固定1枚镙钉, 髂骨侧2枚镙钉固定。切口放置引流管。

1.4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抗生素5~7 d, 大于50 岁者术后不用止血药。术后第1天, 下肢肌肉等长收缩, 并被动活动下肢关节, 以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第3天主动活动各关节, 10周后不负重或可部分负重行走, 3~4个月逐渐弃拐。

2 结果

手术时间80~150 min, 术中出血300~800 mL。术后随访5~18个月, 无一例骨盆感染及周围神经损伤;无明显肢体短缩, 所有病例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 显示骨折及骶髂关节分离均在0.5 cm以内, 2 例3个月复查见骶髂关节分离达1.0 cm, 患处轻度疼痛, 无明显跛行。根据Matta功能评定标准[4], 疼痛, 行走, 髋关节活动范围各6分;优为17~18分, 良为15~16分, 一般为12~14分, 差为小于11分。本组优7 例, 良3 例, 一般2 例, 优良率为83.3%。

3 讨论

近年来对骨盆骨折骶髂关节脱位了解的深入, 尤其是对其临床、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 认为骶髂关节前后韧带等复合结构是骨盆后环的后部张力带, 对骨盆环的稳定作用比前部结构重要的多。其中骨盆后环对骨盆稳定作用占60%, 而骨盆前环占40%, 因此骨盆后环的固定极为重要[5]。并且认识到骨盆后环精确复位和稳定固定与其治疗后的功能改善密切相关[6]。骶骨棒及张力带钢板均是闭合复位, 复位不确切, 固定也不可靠, 加压过紧会出现神经根损伤[7], 因此现已少用。闭合复位经皮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创伤小, 固定可靠, 但其技术要求高, 易出现螺钉错位及神经血管伤风险, 且据Moore等报道经皮植钉固定技术与开放复位技术相比后者骨盆环的复位有改善[8]。

3.1 前路双钢板固定的技术优缺点

前路双钢板内固定技术的优点有:a) 在直视下复位, 骶髂关节上部骨性标志明显, 只要受伤至手术时间不过长, 在复位钳及助手的帮助下, 一般复位效果较好;b) 四孔双钢板固定稳定可靠, Leighon等将骶髂镙钉与前路四孔钢板相比较, 结果显示二者在1 000 N载荷内刚度无明显差别[9]。c) 在直视下操作, 只要操作规范, 动作轻柔安全性较高。前路钢板固定方法缺点是创伤大, 但临床上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一般合并有髋臼骨折或骨盆前环骨折, 髋臼骨折及前环骨折也一般要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内固定。

3.2 前路双钢板固定技术的安全性

前路双钢板固定技术的安全性与骶髂关节前侧暴露范围密切相关, 骶髂关节前侧有许多的重要神经及血管, 闭孔神经与骶骨有一定间隙, 而股神经有髂腰肌相隔, 臀上血管与神经位于关节下部, 只要不过度牵拉, 一般不会损伤。但L4及L5神经在骶髂关节与S1椎体之间走行, 且两者与骶骨翼接触较紧密, 损伤的风险大。任义军等经12具尸体解剖研究统计, 骶骨翼上部L5神经根距骶髂关节约2.1~2.5 cm, L4神经根距骶髂关节约1.9~2.2 cm[9]。因此在骶髂关节上1/2距其内侧约2 cm的区域是安全的。

3.3 手术的注意要点

手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 手术时机。一般在伤后5~7 d, 过早手术出血多, 过迟骨折处骨痂及软组织挛缩影响复位;b) 髂骨内板剥离应在骨膜下进行, 滋养血管出血可用骨蜡止血;c) 接近骶髂关节处暴露应用手指裹以纱布仔细分离, 动作要轻柔;d) 只暴露骶髂关节上1/2内侧2 cm以内, 且暴露此处时应屈曲髋关节, 可减轻骶前血管及神经牵拉。

参考文献

[1]Frigon VA, Dickson KF.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 of pelvic malunion through an anterion ap-proach[J].J orthop Trauma, 2001, 15 (6) :519-524.

[2]Arand M, Kinzl L, Gebhard F.Computer-guidance inPercutaneous Screw stabilization of the iliosacraljoint[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4, (422) :201-207.

[3]Tile M.Classification[M]∥Tile M.Fracture of thepelvic and acetabulum.2nd ed.Batimore:Williamsand Wilkins, 1995:66-101.

[4]Mrand M, Tometta P3rd.Internal fixation of unstablepevic ring injuries[J].Clin Orthop, 1996, (329) :129-140.

[5]杜敦进, 王世松, 张鹏程, 等.经骨盆内手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J].实用骨科杂志, 2003, 9 (3) :251-252.

[6]Routt ML, Simonian PT, Mills WJ.Iliosacral screwfixation:early complications of the perculaneoustechnique[J].J Orthop Trauma, 1997, 11 (8) :584-589.

[7]卢世璧.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0版.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854.

[8]Moore, Webb L.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Variety posterior pelvic ring injury[C].Paper Pre-sented at the 62nd Ann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1995.

后路双钢板固定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25 例, 男19 例, 女6 例;年龄19~65 岁, 平均43 岁。车祸伤8 例, 坠落伤9 例, 摔伤8 例。开放性骨折2 例, 闭合性骨折23 例。骨折按AO/ASIF分型, C1型11 例, C2型9 例, C3型5 例。伤后至手术时间, 闭合性骨折3 d之内, 开放性骨折或肿胀严重的骨折14~21 d。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

25 例手术均采用肘关节后正中切口, 14 例C3、C2型均作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余C1型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或肱三头肌两侧入路。1 例由于骨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对于C3、C2型肱骨髁间骨折作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肱骨髁关节面充分暴露, 直视下解剖复位, 先固定肱骨髁间, 把复杂的骨折变为简单的肱骨髁上骨折, 再进行固定治疗, 肱骨髁间复位时一定要保持肱骨髁原有的宽度, 必要时加以植骨, 以免改变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的正常对合关系[1]。建议用4.0 mm的空心松质骨螺钉固定, 不要用加压螺纹钉固定。对于伴有干骺端骨折的C2、C3型骨折采用双重建钢板预弯后置于肱骨内上髁的嵴上及后外侧骨柱上, 并且要保持两钢板相互成90°角, 分别用螺钉固定, 最后将尺骨鹰嘴截骨复位, 张力带钢丝固定。单纯肱骨髁间骨折C1型者, 则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或肱三头肌两侧入路, 避免尺骨鹰嘴截骨, 减少关节损伤。手术过程中我们首先解剖游离出尺神经, 上至Struchers弓, 下至尺侧屈腕肌肌支水平, 并加以保护, 缝合时将尺神经前置, 屈伸肘关节观察尺神经有无张力, 避免尺神经损伤。在放置内侧钢板时注意保护好尺神经。

2.2 术后处理

手术伤口清洗干净后关节腔内留置负压引流, 伤口一期缝合。骨折对位良好, 内固定牢固可靠者, 术后无需外固定。术后早期 (术后48~72 h) 开始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术后口服消炎痛2周, 以预防骨化性肌炎的发生。

3 结果

全部患者均达到愈合, 随访时间3~20个月,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 (12~30周) , 手术平均时间2.5 h, 手术平均出血量200 mL (60~400 mL) , 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 优15 例, 良9 例, 可1 例。典型病例资料见图1~4。

4 讨论

4.1 手术时间的选择

应尽早手术, 时间过长, 肘部组织肿胀加重, 软组织黏连及骨折端纤维骨痂的出现, 均可增加手术难度。肱骨髁间骨折后都会有严重肿胀, 甚至有些患者出现张力性水泡, 所以我们对合并肘关节严重肿胀的肱骨髁间骨折或开放性骨折都在2周左右再行手术, 对肿胀不明显的则伤后3 d之内即行手术, 早期或2周左右手术有利于减少骨化性肌炎的发生。患者入院后先将患肢用石膏托制动, 注意包扎不能过紧, 并经常检查, 避免局部压迫后出现张力性水泡。

4.2 手术切口的选择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优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暴露充分, 避免切断肌腱, 愈合早, 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作尺骨鹰嘴截骨时应注意位于尺骨鹰嘴切迹中点, 此处缺少关节软骨, 可减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 且易于固定, 截骨时应采用薄片锯作“V”形切开, 并注意保护锯下方肱骨髁关节不受破坏。“V”形截骨有利于尺骨鹰嘴固定后的稳定性, 该入路还有一大好处是避免了肱三头肌损伤, 将肌肉间愈合变为骨与骨之间的愈合, 有利于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以获得肘关节功能的最大恢复[2]。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暴露较前者差, 术后不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单纯性肱骨髁间骨折可以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 这样可以不切断肱三头肌肌腱, 必要时也可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该切口对肱骨髁骨折暴露较好, 舌形肌瓣应尽量选在肱三头肌肌腱移行处, 并且作“V”形切开, 有利于肌瓣愈合及减少黏连。必要时可作“V-Y”缝合, 以减少肱三头肌肌腱的张力。术毕用可吸收线缝合肌瓣。早期被动CPM肘关节功能锻炼, 也不至造成舌形肌瓣缝合处开裂, 但术后仍需石膏托固定2~3周。对于C2、C3型骨折我们均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这样有利于肱骨髁滑车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固定, 手术视野清晰, 操作容易, 克服了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的不足。

有研究对肘关节的伸肌力量做了客观的比较, 有25 例患者, 为治疗肱骨远端移位的关节内骨折而行肱三头肌切开入路和鹰嘴截骨入路, 在这两组患者, 没有发现肘关节伸肌力量有任何差别[3]。

4.3 影响肘关节功能的因素

争取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 X线片难以确诊时, 一定要行CT检查, 必要时加以重建, 以确定骨折线走行、粉碎程度及移位情况。C3型骨折的关节面骨质粉碎无法复位合并骨质缺损时, 一定要做植骨, 这种情况下用全螺纹螺钉而非拉力螺钉固定骨块, 避免滑车宽度变窄。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时必须采用坚强的内固定, 才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避免关节僵硬。对C2、C3型骨折采用双钢板固定于肱骨髁外侧及内侧, 重建钢板有一定厚度, 可以随意塑形。亦可选用AO解剖型锁定钢板, 无需塑形, 固定更牢靠, 当双钢板固定时内侧也可采用1/3管形钢板, 厚度较薄, 占体积小, 使伤口容易缝合。将其放置在肱骨内侧髁骨嵴上, 并不影响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但螺钉固定时应避免穿入鹰嘴窝及冠状窝, 影响肘关节活动。双钢板在两个互成90°的平面上的固定, 刚度及抗疲劳作用最强。对于严重粉碎的髁间骨折, 该方式能达到坚强有效的固定。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比较双钢板1/3管状和3.5 mm重建钢板与交叉螺钉或单纯“Y”形钢板生物力学性能证实, 双钢板的生物力学性能最佳, 更有利于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4]。Müller等[5]指出, 活动的肘关节可使固定钢板起类似张力带的作用, 促进髁间骨折的愈合, 而僵硬的肘关节则影响骨折的愈合。术后3周肘关节僵硬达到顶点, 固定超过4周会导致无法令人接受的僵硬。一般屈曲功能在2个月内恢复, 伸展功能需要4~6个月恢复。术后在无痛或患者疼痛可忍受的情况下, 进行主动活动肘关节, 绝对禁忌由理疗师强力伸肘、进行主动或被动的活动以及麻醉下行手法操作, 强行伸肘和用力活动通常会增加关节周围出血和纤维化, 增加对关节的刺激, 是降低而不是加强关节的活动能力。本组1 例C3型骨折者术后即开始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结果1年后复查肘关屈伸活动完全恢复。由此可见, 对于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可归纳为, 以最大满足关节功能恢复、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为准则, 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是基础, 良好的功能锻炼是方法。

参考文献

[1]朱通伯, 戴克寸戎.骨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291.

[2]McKee MD, Wilson TL, Winston L, et al.Functionaloutcome following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through a posterior ap-proach[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0, 82 (12) :1701-1707.

[3]张志宏, 张朝春, 吕琪, 等.经鹰嘴截骨入路中空螺纹钉及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12) :836-837.

[4]Helfet DL, Hotchkiss RN.Interal fixation of the dis-tal humerus:A biomer chanical comparison of meth-ods[J].J Orthop Trauma, 1990, 4 (3) :260-264.

上一篇:广东成人高等教育下一篇:发展缘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