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置管

2024-10-12

胸腔置管(精选8篇)

胸腔置管 篇1

恶性胸腔积液是指由肺癌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胸膜原发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 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1]。因恶性胸腔积液生成快, 生成量多, 常进行性压迫肺组织和纵隔导致呼吸循环障碍, 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生存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2]。很多边远山区的群众因为经济原因, 仅仅要求保守治疗, 改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常采用钢针做胸腔穿刺抽液减轻压迫症状, 常因反复穿刺并发气胸或患者不能耐受、需长期住院治疗, 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3]。2010年以来, 我们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置管引流术, 这一方法操作简单方便, 导管留置时间长, 损伤小, 患者易于接受[4], 与传统钢针法比较疗效差异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1例患者皆为我院2010年3月—2013年9月期间的住院患者, 均经过临床及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合并中到大量胸腔积液。其中临床诊断为肺癌92例 (含术后复发16例) , 乳腺癌或其根治术后复发40例, 胸膜间皮瘤13例, 其他恶性肿瘤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钢针组76例和导管组75例, 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胸腔穿刺和胸水引流

1.2.1 穿刺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钢针法做胸腔穿刺并抽液;治疗组采用Seldinger导管法行胸腔穿刺[5], 材料:国产一次性深静脉置管引流管、无菌引流袋、穿刺包、手套等。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后常规消毒铺巾,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穿刺针保持负压经皮肤穿刺, 回抽见液体后将导丝沿套管针尾端送入胸腔, 退出穿刺针, 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送入胸腔, 退出导丝, 予缝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 一次性敷贴固定。导管末端接无菌引流袋, 使用调节阀控制每日胸腔积液引流量 (一般800~1 000 m L, 据患者体质、积液量多少而定) , 每日予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1.3 观察方法

1.3.1 观察患者生存状况

患者治疗后生活自理情况, 以日常生活能自理和能参加社会活动2个月以上为比较指标, 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时间并以平均生存时间为比较指标。

1.3.2 观察胸腔穿刺的安全性

观察胸腔穿刺引起气胸的发生情况。

1.3.3 观察胸水清除情况

治疗后2周~3周行超声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评判胸水清除情况, 以2组胸水完全清除率为观察比较指标。对随访2个月复查和临终前最后1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观察2组胸水远期控制情况, 以胸水持续控制率 (无复发和增加) 为观察比较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胸腔穿刺成功率均为100%。在胸腔穿刺及抽胸水过程中, 导管组无气胸发生, 钢针组发生气胸9例, 2组气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4, P<0.05) 。2组随访生存期 (含仍存活者已存活时间) , 导管组最短58 d, 最长560 d, 平均 (309±2.94) d;钢针组最短44 d, 最长366 d, 平均 (205±3.76) d, 2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2, P<0.01) 。在生存期内, 获得2个月以上的生活自理或社会活动能力者, 导管组62例 (81.58%) , 钢针组47例 (61.8%) , 2组生存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61, P<0.01) 。

3 讨论

3.1 穿刺方法和安全性比较

采用传统钢针法胸腔穿刺因进针深浅程度不易控制, 抽吸胸水的过程中钢针尖端容易移动, 且在胸腔内留置时间相对较长, 可因患者咳嗽、体位变动、抽吸过程中胸水量减少肺组织复张等改变针尖位置, 穿刺过程中发生气胸的比率较高[5]。在伴有胸膜粘连或包裹性积液患者特别容易发生, 因此, 对患者的体位及配合要求相对较高。

导管法胸腔穿刺, 穿刺针尖端仅0.3 cm~0.6 cm进入胸腔, 在胸腔中留置时间较短, 导丝尖端及导管质软, 两者对脏器损伤可能性小, 患者带管状态下可自由活动, 随意调整体位, 消除紧张, 并发气胸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对呼吸困难及配合不佳的患者可采用侧坐位、半卧位或侧卧位穿刺, 安全性很高[6];可以避免胸腔积液减少后引流管刺激胸膜引起的胸痛, 引流胸腔积液更彻底, 能够更充分地复张肺组织, 防止胸膜肥厚的发生发展[7]。

3.2 胸水清除与化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恶性肿瘤患者胸水生成快, 主动吸收差, 对胸水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对胸水的彻底引流、药物产生化学性炎症促进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间形成纤维粘连, 使胸膜腔闭塞, 肺组织得以充分复张。以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 延长患者生存期, 提高生活质量。

传统钢针法选择的穿刺部位常是胸腔B超定位的最大深径处, 位置相对较高, 每次抽吸胸水欠充分, 注入药物量相对较少而被稀释, 不能完全发挥作用;胸膜腔闭塞程度有限, 胸水消除缓慢且不彻底, 胸水容易再生, 住院时间较长, 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

导管法采用胸腔自然引力下持续引流, 胸水引流完全, 肺组织充分复张, 注入药物较少, 不易被稀释, 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胸膜腔闭塞充分, 胸水再生相对较少, 有利于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住院时间缩短。故很多患者能获得更较长时间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且导管法简便易行, 安全性高, 更适宜基层使用。

3.3 胸水控制与死亡因素分析

本组结果显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主要死因为原发肿瘤对肺组织的进行性侵害, 肿瘤对气管支气管的进行性压迫、肺不张或难以控制的阻塞性肺炎等导致的呼吸衰竭。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和临床症状缓解期,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大量胸水控制不佳的患者由于胸水对肺的压迫、肺扩张受限, 影响纵隔和循环稳定, 早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特别容易反复并发肺部感染加重病情。此类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期较短, 住院时间较长, 生活质量较差, 生存期较短。

从本组治疗结果来看, 导管法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钢针法, 其根本原因在于导管法能更好地控制胸腔积液, 有利于肺组织复张及化疗药物作用的有效发挥, 从而证实了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局部治疗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3.4 留置导管的注意事项

3.4.1 预防感染

在穿刺置管、灌注、更换延长管等环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每日常规消毒穿刺点和周围皮肤, 更换敷贴, 必要时行引流液培养,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

3.4.2 防止导管脱出

使用缝线将导管牢固固定于胸壁, 下床活动时引流袋随患者身体吊挂在纽扣 (低于胸腔置管引流置管处) 上, 卧床休息时拴于床旁, 松紧适度, 避免强力拉扯。

3.4.3 引流不畅或管腔阻塞

管腔堵塞的常见原因为胸水凝固、胸水中蛋白含量高, 胸水黏稠。生理盐水或肝素水反复冲洗管腔;对胸水易于凝固的患者可选用较粗的导管, 或胸腔内灌注生理盐水稀释后再引流。此外, 导管打折易导致引流不畅, 应密切观察。

3.4.4 彻底引流胸水是治疗效果的保障

导管法胸腔穿刺相对更安全, 穿刺点和导管放置的位置较低, 患者可通过调整体位、鼓励咳嗽促进引流。

综上所述, 导管法用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 安全有效、操作简单,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程劲光, 武瑞芳, 李静, 等.微创置管引流结合药物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 (11) :1026-1027.

[2]迟福生, 王振元, 王者生, 等.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58例治疗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 2010, 24 (2) :67-68.

[3]向朝会, 魏建强, 杨万里, 等.胸腔置管引流并给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8) :1002-1003.

[4]王瑞娟, 霍秀青, 李月越, 等.微创方法在胸腔积液引流中的疗效评价[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11) :1813-1814.

[5]赵国厚, 袁开芬, 杨建华, 等.Seldinger导管法治疗恶性胸水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 2006, 21 (2) :115-117.

[6]彭晖, 唐昕, 吴贤林, 等.基层医院152例胸腔置管引流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16) :62.

[7]张小平, 刘效文.胸腔置管治疗中大量胸腔积液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 2011, 40 (1) :69.

胸腔置管 篇2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微创置管引流;胸腔闭式引流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90例自发性氣胸均分两组,微创置管组45例,男39例,女6例,年龄在15-72岁之间,平均年龄52.8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气胸30例,哮喘并发气胸6例,尘肺并发气胸9例。胸腔闭式引流组45例,男43例,女2例,年龄在25-79岁之间,平均年龄57.9岁。其中COPD并发气胸30例,哮喘并发气胸6例,尘肺并发气胸9例。

1.2临床症状与体征: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促症状,活动后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频率加快,胸部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或减弱的体征,胸部X线或CT可见不同程度的肺野压缩,少数有胸腔积液表现。

1.3材料准备:微创置管引流组:2%利多卡因5ml.,抢救药物及用品,一次性抽液包1个(由沈阳汇德医疗器械公司生产,内含规格14G导管1根),简易水封瓶1个。

胸腔闭式引流组:2%利多卡因5ml.,抢救药物及用品,切开缝合包1个,胸腔闭式引流瓶1个。

1.4手术方法:微创置管引流组:患者取平卧位或仰卧位,以锁骨中线外侧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为穿刺点,局限性气胸患者需根据X线选择穿刺点 [1]。打开一次性抽液包,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无菌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胸膜腔逐层浸润麻醉,回抽可见气泡。术者右手持穿刺针经麻醉路径缓慢刺入胸膜腔,沿穿刺针置入引流导管至胸膜腔,通常引流导管置入胸膜腔深度约3-5cm,退出穿刺针,连接导管与简易水封瓶,见水泡逸出即穿刺成功。用贴膜固定引流导管于胸壁,手术时间约5分钟。

胸腔闭式引流组: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同上,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无菌巾,以2%利多卡因在局部胸壁全层作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层,经肋骨上缘置入带侧孔的胸腔硅胶引流管。引流管的侧孔应深入胸腔内2~3cm[2]。连接导管与水封瓶,见水泡从水封瓶逸出即穿刺成功。硅胶管置入胸膜腔长度约3-6cm,缝合切口,用缝线固定硅胶管于胸壁皮肤上,手术时间约30分钟。

2结果

微创置管引流组:COPD并发气胸组30例治愈[3]20例,好转9例,1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3-15天,平均5天。哮喘并发气胸组6例治愈5例,好转1例,治疗时间1-5天,平均3天。尘肺并发气胸组9例治愈[5例,好转2例,2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5-15天,平均治疗时间8天。总有效率93.3 %。

胸腔闭式引流组:COPD并发气胸组30例治愈18例,好转10例,2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5-15天,平均7天。哮喘并发气胸组6例治愈6例,治疗时间2-5天,平均4天。尘肺并发气胸组9例治愈5例,好转1例,3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5-15天,平均治疗时间10天。总有效率90%。

3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如果气胸量小于20%,而且为闭合性,症状较轻,PaO2>70mmHg时,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气体7-10天内吸收[1]。如果气胸量大于20%,或虽然气胸量不到20%但患者症状明显,或经休息和观察气胸延迟吸收,均应予以胸腔穿刺抽气。胸腔插管闭式引流为治疗气胸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橡胶管及T管引流均系大导管引流,其优点为引流排气效果好,但其操作复杂,对组织创伤大,患者痛苦大,术后患者常强迫半坐体位、活动受限明显,且胸腔感染机会多,易造成皮下气肿,患者多有恐惧心理,特别是老年体弱者难以耐受。采用微创置管引流不仅克服以上缺点,而且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紧急情况下,能迅速缓解患者症状;②损伤小,痛苦轻,适用于各种年龄,尤其是心肺功能衰竭的老人;③恢复快,无切口,通常穿刺点拔管后1天即可恢复;④节约费用,减少住院天数;⑤携带方便,可以变换体位,便于下床活动,不影响生活休息,患者易于接受。但对于有尘肺患者因其肺功能下降,胸膜腔分泌物增多,易导致引流不畅,可用0.9%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或给予负压吸引,如仍无效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排气。

总之,微创置管引流治疗气胸具有简单、安全、方便、有效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陆再英 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2000:142-148

[2]吴在德 吴肇汉 郑树等 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2003:337.

胸腔置管 篇3

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为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病人。其中男21例, 女11例, 年龄18~72岁, 平均36岁, 结核性胸腔积液7例, 癌性25例, 左侧胸腔积液者10例, 右侧胸腔积液者8例, 双侧胸腔积液者14例。全组均经过胸部X线片、胸腔B超检查诊断为胸腔积液。

2 护理

2.1 置管前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抽取胸腔积液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并告知新疗法的危险性小, 可减少穿刺次数, 减少并发症和携带方便等优点, 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及支持, 消除患者紧张、顾虑的心理, 取得配合[2]。

2.2 置管中指导

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暴露穿刺部位。告知病人一旦开始穿刺, 不能咳嗽及活动, 以免影响穿刺效果或导致穿刺失败。穿刺过程中, 护士陪在病人身边, 给患者以安全感, 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 使其更好的配合手术[3]。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3 置管后护理及健康指导

2.3.1 协助患者于平卧位或半坐卧位,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必要时可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穿刺部位疼痛时给予止痛剂, 注意观察有无头昏、心悸、出冷汗等胸膜反应的发生。

2.3.2 观察穿刺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及疼痛等变化, 有无胸痛、刺激性咳嗽等症状。指导患者翻身、活动时应避免牵拉, 以防引流管脱出, 避免扭曲, 引流袋不可高于引流口, 防止引流袋内的液体返流回胸腔, 引起胸腔感染。注意胸腔积液引流速度, 一般首次引流量不超过1000mL[4]。在放液的同时,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心悸、出冷汗等现象, 出现上述情况, 可暂时停止引流并对症处理使症状缓解。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颜色。必要时正确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2.3.3 饮食指导 大量引流胸腔积液后, 可导致患者体内蛋白质及电解质大量丢失, 因此应详细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 做好健康教育, 使患者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合理搭配饮食, 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多饮水并给予营养支持如静脉输入脂肪乳、氨基酸、白蛋白等, 从而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3 结果

32例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术均一次成功, 操作过程中无出现心慌、大汗、气促加剧、血压下降等胸膜刺激反应现象。导管留置时间为10~28d, 在引流过程中, 2例发生导管堵塞, 给予冲洗后引流通畅, 1例患者出现轻微胸痛, 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

4 讨论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 操作简单便捷、创伤小、病人痛苦小、移动方便等优点[5]。可长期引流而不引起感染, 可连续注入抗生素、激素等药物, 有利于炎症消散和胸腔积液的吸收, 还可反复留取标本。同时可避免因反复穿刺引起的组织损伤及增加患者的恐惧与痛苦, 也减少了胸膜反应的发生和胸膜腔感染的机会[6]。不影响日常活动和睡眠, 有利于患者的自我护理[7]。通过对32例患者的精心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措施,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 充分了解疾病的治疗过程, 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之, 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成功及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胸腔穿刺,引流,胸腔积液,护理

参考文献

[1]殷海涛, 刘宝瑞, 钱晓萍, 等.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体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 2006, 14 (2) :220 -221

[2]李旭英, 董敏敏.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06, 18 (10) :910- 911

[3]孙燕, 贺江虹, 薛东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水患者的健康教育[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4, 25 (2) :156

[4]廖健敏, 吴敏秀.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置管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8) :752- 753

[5]黄芳芳, 王晓萍, 吴宝凤.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 2005, 10 (2) :260

[6]肖奇, 江礼华, 涂小煌, 等.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 2000, 22 (5) :321- 323

胸腔置管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患者均为2001-01~2014-12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80~96岁,平均(86±1.6)岁,其中80~84岁35例(62.5%),85~89岁16例(28.57%),90~94岁4例(7.14%),95岁以上1例(0.18%)。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经X线胸片、胸部CT片、超声诊断为中量或大量胸腔积液。其中单纯左侧胸腔积液者13例(23.21%),单纯右侧胸腔积液者19例(33.93%),双侧胸腔积液者24例(42.86%)。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全部患者术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对咳嗽明显的患者术前半小时口服阿桔片1片,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者给予吸氧。5例患者采取了坐位,另51例患者因病情重体力不支采取了卧位或半卧位。

1.2.2超声扫查定位

用超声探头由脊柱旁沿肋间走行至胸骨缘为止,由上而下逐一肋间连续纵切扫查,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7或8肋间,选择液性暗区最深处为穿刺点,测量暗区最大深度及体表至壁层胸膜距离后对体表穿刺点进行定位,龙胆紫液标记穿刺点。

1.2.3胸腔穿刺置管引流

按常规消毒皮肤及铺无菌孔巾,以2%利多卡因4m L逐层浸润麻醉至壁层胸膜,采取Seldinger穿刺方法,在实时超声引导下用18G的PTC针,沿着穿刺引导线进针,进入胸膜腔抽出胸腔液体后,拔出针芯,导入引导钢丝约15~18cm,拔出穿刺针,用扩张器扩张皮肤,沿引导钢丝引入中心静脉导管12~15cm后拔出导丝,胸腔内留置管外端接无菌橡胶接管及一次性引流袋闭式引流,超声确认引流管位于胸腔积液内并且回流通畅后,用手术缝线固定引流管于皮肤上,粘贴无菌贴膜,调节控制夹,视患者耐受能力控制引流速度,每日引流量控制于1000m L以内,引流结束后导管口用肝素帽封闭待用,覆盖纱布避免污染。在连续3d引流量小于100m L,经超声检查胸腔仅有少量积液或无积液后可撤除中心静脉导管。

2结果

56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100%。引流量为850~9300m L,平均(3280±85)m L。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及引流时间为2~15 d,平均9d。随着引流液的排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得到改善,为原发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保障,缩短了住院时间。56例患者无发生组织和脏器损伤的患者,亦无出血、感染、气胸、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患者在首次引流时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及时夹闭引流管,给予高流量吸氧、强心、利尿等处置后肺水肿缓解。

3讨论

正常人胸膜腔内有3~15m L的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任何因素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即产生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为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高龄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基础疾病多,体质弱,营养状态差,卧床时间长,在一种或多种病因的共同影响下,更易合并有胸腔积液。恶性肿瘤、肺炎、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结核性胸膜炎是高龄老年人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其中恶性肿瘤是最常见原因[1]。清澈的少量胸腔积液多由于低蛋白血症、轻症肺炎、心功能不全引起,经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预后较好。对于高龄老年患者大量或双侧胸腔积液预示病情严重,一经诊断,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应及早对胸腔积液采取治疗措施,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原发病恶化,呼吸、循环衰竭以致死亡。

胸膜腔穿刺术作为一项常规诊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是治疗胸腔积液的重要措施,但传统操作方法中的一些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如:胸膜反应、出血、感染、气胸、肺损伤、肝损伤等。超声波是胸腔积液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胸腔积液在超声仪上显示为透声良好的液性暗区,超声波能诊断出100m L左右的少量胸腔积液。并可准确定位和引导胸腔穿刺抽液[2]。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近年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分析总结本文患者临床资料,我们认为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应用于高龄胸腔积液患者具有以下优点:(1)超声引导对人体组织无任何损害,避免X线或CT引导下穿刺对人体的辐射损害;(2)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避免重要脏器及血管损伤,减少穿刺的并发症,本组资料中56例患者仅一例并发了复张性肺水肿;(3)超声检查可在床头进行,避免了重症患者检查途中发生意外的风险,对于病情危重不适合搬运的患者更为重要;(4)应用超声床旁适时引导下穿刺,患者可采取灵活体位,重症患者臥位也可操作;(5)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置管,操作方法简单、创口小,无不适感觉,易被众多患者接受;(6)中心静脉导管体内部分为经灭菌抗凝的软质硅胶管,管腔内液体不易凝固而堵塞引流管,积液量少时不伤及肺脏,可根据患者情况灵活安排引流排液的时间、调节排放速度,每次引流结束时换以肝素帽封闭管口,携带方便,不影响患者活动;(7)有利于更快更彻底引流胸腔积液,减轻呼吸困难,改善心肺功能;(8)可根据治疗需要反复多次经导管进行胸膜腔冲洗或往胸膜腔内注射药物,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9)胸腔积液一次穿刺抽液常不能治愈,采取胸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可减少患者反复多次胸腔穿刺的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病人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

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高龄患者,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在高龄胸腔积液患者中的操作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14-12在我院住院接受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的56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并发症少。结论: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易行、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高龄患者

参考文献

[1]陈靖刚,刘杉杉.高龄老人胸腔积液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21):3020-3021

胸腔置管 篇5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60例, 女性患者36例:最大年龄85岁, 最小年龄21岁, 平均 (55.9±12.6) 岁:其中左侧胸腔积液患者36例, 右侧胸腔积液患者48例, 双侧胸腔积液患者12例。根据按照患者人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48例 (男性29例、女性19例) , 观察组患者48例 (男性31例、女性17例) ,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的初步分析未见明显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均签署有创检查治疗同意书,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采用超声定位点为穿刺点, 经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后, 采用浓度为1%~2%的利多卡因在穿刺点肋骨上缘局部麻醉, 观察组患者采用Seldinger导管法行胸腔穿刺置管[4], 采用无菌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 (ARROW 16G) , 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穿刺, 回抽有液体或见液体进入穿刺针时, 停止进针, 然后固定穿刺针, 将J型金属导丝顺穿刺针导入胸腔10~15 cm, 退出穿刺针, 用扩皮器扩皮后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至胸腔8~12 cm, 拔出导丝, 注射器回抽出液体后, 外接一次性引流袋, 用3M无菌敷贴固定,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胸腔积液量较大者, 第1次引流量800~1000 m L;根据液体量情况决定持续引流或间歇引流, 1次引流量不宜超过1000 m L[5], 24 h不宜超过2000 m L, 速度不宜超过30 m L/min[6]。引流不畅可用稀肝素 (50 U/m L) 冲洗导管, 充分引流至每日引流量少于50 m L或经胸片或B超检查示积液基本消失后即可拨除引流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胸腔穿刺针穿刺, 突破感后用50 m L的注射器缓慢、反复的抽取胸水, 大量胸水者每周抽液2~3次, 直至胸水完全消失, 首次抽液不要超过700 m L, 以后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l000 m L[[77]], 术后将穿刺针拔除。

1.3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n, %) 表示, 采取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操作过程:

观察组所有病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 操作用时3~10 min, 平均 (5.85±1.70) min, 有2例因用力牵拉致导管脱落需2次置管外, 其余均一次置管成功。对照组2例因发生胸膜反应第2次穿刺成功, 操作用时10~30 min, 平均 (15.31±3.02) min (P<0.05) , 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至少需胸穿2次, 最多8次, 平均3.56次, 两组患者各有1例因化脓性胸膜炎、积液黏稠改行闭式引流术。胸腔积液病因明确后均积极治疗原发病, 漏出液予治疗原发病, 渗出液中感染性予抗感染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予抗痨治疗, 肿瘤予治疗原发肿瘤及胸腔灌注化疗。

2.2 引流效果:

观察组48例经过持续引流, 患者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症状很快得到明显改善, 引流效果好[胸腔积液消失时间 (6.79±1.84) d]。对照组48例需多次胸穿抽液, 操作时间长, 患者不易耐受[胸腔积液消失时间 (11.83±3.74) d], 引流效果较差 (P<0.05) 。见表1。

2.3 不良反应:

引流组48例均未发生胸膜反应, 2例发生胸膜粘连、包裹, 未发生气胸、复张性肺水肿。胸穿组48例2例发生胸膜反应, 10例发生胸膜粘连、包裹, 1例发生气胸, 1例复张性肺水肿。。

3 讨论

胸腔积液病因复杂, 分为漏出液及渗出液。漏出液主要是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 一般不需要反复抽液治疗, 压迫症状明显时可以做胸腔穿刺抽液减轻症状, 胸水难以控制时可以向胸腔内注入粘连剂。而渗出液, 无论是结核性、化脓性、恶性胸水, 均需反复抽液治疗, 避免胸膜增厚粘连, 缓解胸水生长过快导致的呼吸困难。大量胸腔积液可以导致纵隔脏器受压、胸廓扩张减弱、气管发生移位, 形成心肺功能障碍[8]。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术为钢针抽液, 要求患者操作过程中不能有咳嗽、深呼吸等活动, 操作时间较长, 患者耐受性差, 每次抽液量有限制, 往往需反复多次进行, 增加了气胸, 胸膜反应及麻醉意外等并发症的风险, 反复多次穿刺还可造成多房性包裹性积液, 需长期住院治疗, 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9]。中心静脉导管组织相容性好, 柔软而有韧性, 对胸膜刺激小, 用其作为引流管, 与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比较, 其优势主要有:1操作简便, 操作时间短, 易于掌握, 无需反复穿刺, 避免穿刺针在胸膜反复穿插引起的胸膜反应, 用后活动方便, 并且积液的引流量的可控性也非常强。2置管穿刺针较普通胸穿针长, 可以顺利穿透肥胖及胸膜肥厚者, 成功率高。3留置管细软, 有一定弹性, 不会被压扁、扭曲、成角, 不刺激损伤组织, 可长期留置[10]。4引流效果好, 优于传统胸穿, 胸水引流较彻底, 可有效防止了胸膜包裹粘连。5引流流速较慢、匀速, 而且可以控制流速, 有效防止纵隔摆动及复张性肺水肿。6方便多次留取标本送检化验, 提高了胸水的阳性检出率。7留置导管方便胸腔内给药局部治疗。

综上所述,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引流效果好,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耐受性,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较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有明显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6例胸腔积液患者, 按时间先后随机分成两组, 引流组 (48例) 和胸穿组 (48例) , 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胸腔置管组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生存质量相对较高。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术较传统胸腔穿刺术在胸腔积液的治疗中更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穿刺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871-1874.

[2]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97.

[3]孙禾, 米娜瓦尔·霍加, 夏宇, 等.浆膜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8) :981-982.

[4]赵国厚, 袁开芬, 杨建华, 等.Seldinger导管法治疗恶性胸水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 2006, 21 (2) :115-117.

[5]孙丽美, 刘联, 张文东, 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在癌性胸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44 (4) :426-428.

[6]郭秋野, 李燕妮, 杨云桥, 等.一次性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放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121例临床比较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3) :478-479.

[7]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0.

[8]玉苏甫, 索来曼.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J].当代医学, 2011, 17 (16) :76-77.

[9]向朝会, 魏建强, 杨万里, 等.胸腔置管引流并给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8) :1002-1003.

胸腔置管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收治确诊结核性包囊性胸腔积液患者100例,经彩超确定为包裹性,且被分隔成多个小房,伴有胸膜肥厚(>1.5 cm)。按数字随机法分成2组: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8~56(24±3.53)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7~59(23±2.46)岁。2组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2]

①以发热、咳嗽、胸痛发病,伴有典型结核病症状(低热、盗汗、乏力等)。②彩超检查证实单侧或双侧积液,或胸部X线、CT扫描发现积液(单侧或双侧),合并或不合并肺部活动性结核。③有胸腔穿刺抽液或多次抽液治疗。④经痰菌检查、积液集菌化验或结核菌素试验等证实结核菌感染。⑤入院后再次胸部X线、CT扫描及彩超检查证实为包裹性积液。

1.3 所需器材

导管(深圳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三通阀(温州华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医用无菌引流袋(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1.4 治疗方法

2组均常规抗结核、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常规置入导管引流积液;治疗组彩超定位积液最大腔,Y型穿刺针穿刺,J型导丝在胸腔内轻柔地抽插旋转,导入导管,调整导管,外接三通阀及一次性医用引流袋,引流速度40~50 ml/min。经三通阀向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50 ml+尿激酶10万U”,嘱患者在床上适当变换体位,以利尿激酶充分接触纤维分隔,促进其溶解。次日打开三通阀再次引流,重复上述治疗,直至彩超探查证实包裹直径<1.50 cm,不宜抽出为止。

1.5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undefine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成功率

50例均经一次性超声引导顺利导入导管于胸膜腔内,成功率100%,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2.2 引流液颜色变化

治疗组引流液颜色由黄色浑浊逐渐转为橙红色、红色,并可见较多纤维条索引出。对照组引流液颜色一直不变,偶尔可见少量纤维条索引出。

2.3 2组临床情况比较

2组积液引流量、积液吸收时间和呼吸改善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3.1 常规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缺点

导管主要用于中心静脉插管及股静脉等大静脉的急救输血、输液。常规胸腔置管引流积液,虽然能避免多次胸膜腔穿刺的不便和胸膜肥厚,但是不能突破包裹性积液的包裹组织,不能引流被包裹的积液。对于分隔较多的病患,经常会被包裹组织堵塞导管口导致引流不通畅,甚至延长积液的引流时间[3]。

3.2 超声引导胸膜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优越性

①超声定位准确,只需一次穿刺,避免因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局部出血、感染、心脏迷走神经反射及胸膜反应的机会。② 尿激酶可以溶解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包裹组织,使被包裹的积液与胸膜腔相通,增加与导管直接相通的积液量,从而增加积液的引流量,缩短积液引流时间。由于包裹组织的溶解,可引流出少量纤维条索,同时造成局部小血管破裂出血,导致积液颜色逐渐加深,变为红色,但不足以引起大出血,安全性较高[4]。③ 胸腔积液减少后,对患者肺组织的压迫减轻,肺功能好转,患者呼吸情况随之改善,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喘息胸闷不适[5]。该法较常规的置管引流有较好的疗效,适宜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周红清.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2.

[2]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83-1284.

[3]徐锋.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序贯治疗复杂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4):1062-1064.

[4]李小村.尿激酶注入胸膜腔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0):2475-2476.

胸腔置管 篇7

1.1 临床资料

本组462例患者,男383例,女79例,年龄在21~75岁,平均48岁。462例患者均通过抽取胸水进行了细胞学诊断。其中鳞癌213例,腺癌121例,小细胞肺癌54例,胸膜间皮瘤22例,结核5 2例,胸片及B超显示有右侧胸水233例,左侧胸水195例,双侧胸水34例。

1.2 材料与方法

本科所用为佛山市南海百合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艾贝尔一次性深静脉穿刺包,深静脉导管装置,穿刺针型号为18G,导管长度25cm;扩张器为8F,注射器5mL,输液器接头等,国产一次性引流袋,普通一次性输液器。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常规穿刺见胸水换导管针刺入皮肤后缓慢进入胸膜腔内所需长度,将导丝快速进入导管针约20cm退出导管针,将导管经导丝引入胸腔内8~15cm,退出导丝将导管与引流袋相连接.在引流的同时,注意观察液体的引流速度、颜色、量以及患者的反应。引流完毕用肝素帽封好妥善固定。若患者需要胸腔内注射药时,则在引流完毕后将药物从连接导管末端注入,并嘱咐患者在床上变换体位,以利增加药物与胸膜广泛接触,增加疗效。每次引流量要根据患者病情与耐受情况而定,首次引流量不超过1000mL,以免纵隔摆动造成血压下降、心动过速至患者虚脱,引流时患者有心悸不适应立即停止引流,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心电监测。

2 结果

本组462例患者,其中胸水在中等量233例,大量以上229例。留置导管时间最长为42d,最短为2d。462例中有375例经多次胸腔内注射化疗药物,无1例失败和复发。

3 讨论

恶性肿瘤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不同途径引起胸腔积液,直接途径是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致使胸膜表面的通透性增加,较多的蛋白渗出进入胸腔,产生大量渗出性胸腔积液。另一机制是淋巴引流障碍,由于胸膜转移造成壁层胸膜小孔被肿瘤阻塞,以及侵犯纵隔淋巴,使淋巴结引流减弱。间接途径为肿瘤伴有恶液质的病原常用低蛋白血症性营养不良,也能引起漏出性胸腔积液[1]。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癌症的常见并发症,几乎所有恶性肿瘤均可发生,其中肺癌、乳癌和淋巴瘤是恶性胸腔积液最常见的三大病因,肺癌约占48.6%、乳癌占20.6%、淋巴瘤占8.3%,6.9%的患者经检查不能明确原发部位[2]。由于胸腔积液生长迅速,常常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加重、胸痛,呼吸困难是由于肺组织被积液压缩所致,壁胸膜炎可引起刺激性胸壁疼痛,膈胸膜受刺激常引起肩部放射痛。恶性胸腔积液直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除了全身化疗等措施外,胸腔局部置管引流并灌注药物是目前最常用且最为有效的方法[3]。理想的治疗应该是简单有效,而且不影响患者的主要生理功能,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恶性胸腔积液引起的压迫症状,预防胸腔积液继续在胸膜腔内潴留,尽可能恢复改善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胸腔穿刺抽液后恶性胸腔积液可以很快重新聚集,胸腔闭式引流可以避免反复胸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产生气胸的危险。恶性胸腔积液彻底引流后有利于注入胸腔内的药物与胸膜最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胸膜脏层和壁层的靠近;也有利于胸膜在药物的作用下发生炎症和免疫反应,从而更有效地闭合胸腔;也有利于提高胸腔内化疗药物的浓度,更有效地杀灭胸膜转移灶和胸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4]。过去我们亦采用一次性乳胶管加水封瓶行胸闭式引流,其具有创伤大,携带不便,不方便护理,患者痛苦大。本组病例采用的艾贝尔深静脉导管是国产高质量单腔静脉导管,具有组织反应小、柔韧度适宜、用物齐全、价格低等优点。深静脉导管口径小,置管无需切开及缝合皮肤,损伤小,患者易接受,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由于深静脉导管具有长期留置的特点,本组病例最长42d,有利于胸水比较彻底引流干净,显著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亦有利于胸水的进一步治疗本组262病例中的378例经胸水病理学明确诊断后24h经深静脉导管灌入金葡球菌素、多柔比星有效率可达78.3%[5]。白细胞介素2、顺铂控制胸水有效率可达85.7%[6]。化疗药物及生物制剂是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必要手段。

深静脉置管技术引流,具有简单、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的特点,避免多次重复穿刺及一次性乳胶管管径较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感染机会,值得恶性胸水引流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云超.临床肺癌学[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314-315.

[2]谢灿茂.胸膜疾病的流行概况[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12-13.

[3]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7.

[4]李辉.现代胸外科急诊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00-501.

[5]张长弓.恩格菲联用阿霉素治疗恶性胸腹水94例观察[J].中国肿瘤2001,10(6):367.

胸腔置管 篇8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微创置管,腔内化疗,丹参

恶性胸腔积液是癌症晚期的一种临床表现, 由于胸水生长速度快, 不易控制, 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目前尚缺少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2006年10月—2011年1月采用微创置管闭式引流腔内化疗加丹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3例, 提高了疗效,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患者, 男13例, 女10例;年龄36岁~72岁, 中位年龄55岁。其中肺癌12例, 乳腺癌6例, 恶性淋巴瘤3例, 食管癌2例, 全部病例均有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依据。

1.2 治疗方法

备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包1个, 引流袋1个。根据胸腔积液具体情况选择体位、穿刺部位及穿刺点, 常规消毒, 铺洞巾, 以2%利多卡因局麻后, 持穿刺针在负压吸引下缓慢进针, 注射器中有积液涌入即证明进入体腔。将导丝沿注射器后孔缓慢推进约20 cm, 退出穿刺针, 循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约10 cm, 退出导丝, 夹闭导管, 用固定夹固定导管局部透明敷贴固定, 将导管与引流袋相接, 松开导管放液。待无液体流出时, 通过导管注入药物:0.9%氯化钠60 m L+顺铂60~80 mg, 5-氟尿嘧啶1.0~1.5 g, 地塞米松5~10 mg, 丹参30~40 m L, 对于有活动性出血或出凝血机制障碍者禁用。注药后夹闭导管, 嘱患者多变换体位, 使药物充分分布于整个胸腔, 同时给予止吐、水化及营养支持处理, 间隔7 d~10 d重复腔内注药1次, 其引流管留置时间10 d~20 d, 平均12 d, 拔管1个月后复查B超。

1.3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 (CR) :用药后积液基本消失, 4周内不需再抽液, 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部分缓解 (PR) :治疗后积液较前减少50%以上, 能保持4周, 症状、体征改善;无变化 (NC) :用药后症状、体征虽有所改善, 积液减少, 但不久又反复, 需再做穿刺引流以减轻压迫症状。以CR+PR计算有效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 23例中CR9例, PR 10例, NC 4例, 总有效率为82.6%.多数患者经治疗后近期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2.2 毒副反应

主要为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反应, 骨髓轻度抑制, 少数患者伴有胸痛。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可作为恶性疾病的首发症状出现, 由于积液的存在, 患者常出现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 迅速有效地控制积液较治疗原发病更为迫切。微创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恶性胸腔积液可以较彻底地排净积液, 在短期内改善压迫症状, 减少患者的痛苦, 且可避免多次反复穿刺及创伤和感染的机会。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创伤小、易操作、保留时间长, 而且引流速度可控, 引流效果好, 灌注药物方便, 患者不紧张易接受, 活动不受影响等优点。由于中心静脉导管管腔相对较小, 为了防止引流不畅、阻塞, 我们采取NS 30 m L+肝素1 250 U, 每日冲洗并给予封管的方法, 以保证引流通畅。

顺铂为合成的铂类金属络合物, 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作为广谱的抗肿瘤药在实体瘤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主要与脱氧核糖核酸 (DNA) 链上碱基作用, 改变其正常复制模板功能, 引起DNA复制障碍, 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 对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均有效, 在很多常见实体瘤的治疗中地位日显重要。此外, 腔内化疗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优越性, 腔内药物浓度峰值和浓度时间曲线下降面积都远高于血浆药物浓度, 并且腔内给药约60%吸收至体循环后可再次进入肿瘤组织, 杀灭肿瘤细胞, 从而明显延长药物的滞留时间, 达到控制体腔积液再生的目的。

丹参是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常用中药, 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应用于治疗肝癌、胃癌、白血病、子宫颈癌等多种癌症[1]。现有报道丹参酮ⅡA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活性[2], 癌细胞体外实验证明丹参酮Ⅰ能抑制体外培养的癌细胞, 并诱导细胞凋亡[3]。胸腔注射可使丹参注射液作用更加直接和迅速, 同时还可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 增加肿瘤周边的血流量, 有利于药物进入肿瘤内, 增强抗癌作用, 提高疗效。

总之, 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腔内化疗加丹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方便、安全、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且疗效满意的治疗措施, 符合高效、微创的治疗理念, 优点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民庆, 龚惠明.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56-258.

[2]陈坚, 林庚金.丹参抗肿瘤的研究进展[J].复旦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3, 30 (6) :626-628.

上一篇:接线方法下一篇:MATLAB程序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