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治疗

2024-10-28

胸腔镜治疗(精选12篇)

胸腔镜治疗 篇1

恶性胸腔积液多见于多种恶性肿瘤晚期, 发生率占综合性医院胸液病例的25%~50%。未经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6个月。传统采用胸腔穿刺、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注射粘连剂等方法[1,2], 确诊率低, 疗效差, 不良反应大 (胸痛、发热) , 胸液治愈率低。胸腔镜渐成诊断、治疗恶性胸腔积液首选。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应用胸腔镜诊断、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3例, 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33例中男20例, 女13例。年龄26~82岁, 中位年龄58.8岁。单侧胸腔积液23例, 双侧10例 (5例行双侧VATS手术, 5例仅在胸液较多的一侧施行手术) 。手术病例选择: (1) 无原发病灶、无病理诊断15例, 占45.5%; (2) 有原发病灶, 有病理结果并证实为晚期肿瘤转移, 胸膜腔穿刺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阴性, 保守治疗胸液不消退10例, 占30.3%; (3) 胸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阳性18例, 占54.5%。其中经局部治疗无效10例, 未经特殊局部治疗8例。

所有病例术前均有X线胸片、CT以及B型超声等检查及胸腔穿刺证实胸液存在。术前常规胸穿抽液或者留置胸管, 以尽量抽尽胸液, 常规送细胞学检查。胸膜腔穿刺后行CT检查以了解肺复张的情况, 本组肺复张良好者28例, 复张不良者5例。术前分组, 因脏层胸膜肥厚或巨大肺实变、肺占位而导致明显复张不良者剔出手术组, 共10例 (未计入本组33例之中) 。

1.2 治疗方法

手术均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健侧或者胸液少侧侧卧位, 术中吸净胸腔积液, 分离胸膜腔粘连, 仔细探查脏层和壁层胸膜, 探查病变, 多点活检。人工胀肺, 如肺膨胀良好, 均匀喷洒消毒滑石粉;如肺膨胀欠完全, 尽可能剥除不张肺表面的纤维膜或者纤维板, 避免损及脏层胸膜;如果脏层胸膜损伤, 可以应用生物胶喷洒漏气创面。术毕放置胸腔引流管1根。术后胸腔引流24h胸液量少于100ml后拔管。引流时间为48~120h, 平均76h。手术成功33例, 所有患者术后2、4周均复查胸部CT, 评价疗效。治疗效果评判标准: (1) 极好; (2) 较好 (有一定改善) ; (3) 差 (症状无改善) 。

2结果

手术时间15~70min, 中位数30.5min。术后住院时间4~12d, 中位数7.3d。5例肺复张不良, 4例术中分离粘连、剥离肺表面纤维膜后肺复张改善;1例因肺表面肿瘤广泛浸润, 纤维板较厚, 术后仍复张不良。本组33例无手术死亡发生。不良反应:术后发热23例 (69.7%) , 体温超过38.0℃, 持续2~5d;术后胸部剧痛11例 (33.3%) , 持续2~5d。并发肺部感染4例 (12.1%) 。所有病例术后均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非小细胞肺癌3例;乳腺癌3例;恶性间皮瘤2例;小细胞肺癌3例;恶性胸腺瘤1例;食管癌1例。治疗效果极好24例 (72.7%) , 较好8例 (24.2%) , 效果差1例 (3.1%) , 有效率达96.9%。术后随访1个月, 无死亡病例。

3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预后较差, 生存期5~7个月, 临床需要尽快诊断。常规的胸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胸膜腔穿刺活检甚至硬质胸腔镜检查都有一定的诊断局限性, 而胸腔镜诊断准确率达90%~100%[3]。胸腔镜是诊断恶性肿瘤累及胸膜侵犯最为可靠方法。同时, 恶性胸腔积液治疗需要尽快改善呼吸困难和胸部不适, 提高生活质量, 为下一步全身治疗提供条件。保守治疗时, 如果肿瘤对放疗或化疗高度敏感, 恶性胸腔积液可以有效地控制。对化放疗不敏感肿瘤引起的胸液, 反复胸膜腔穿刺、胸管引流、胸膜腔内注射药物胸膜固定术等, 疗效差, 复发率高, 而且严重影响全身状况。胸腔镜对胸膜腔穿刺或者留置胸管后肺复张良好者, 胸腔内注射、喷洒抗癌药物或粘连剂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特别是应用滑石粉, 文献报道有效率达81%~100%[4]。同时可以松解粘连及剥除纤维素, 使肺组织充分复张, 均匀喷洒粘连剂, 均匀固定胸膜, 封闭残腔, 消除胸液, 全身性情况改善, 尽早接受下一步综合治疗。电视胸腔镜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中直视操作、活检阳性率高、住院周期短、治疗效果肯定特点。

关键词:胸腔镜,恶性胸腔积液

参考文献

[1]刘昌起.胸膜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24 (1) :15-16.

[2]吴一龙, 黄植藩, 戎铁华, 等.非小细胞肺癌的减量性手术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 1997, 19 (6) :3-5.

[3]张敦华.胸腔镜手术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 1996, 18 (2) :123.

[4]Weissberg D.Talcpleurodesis:acontroversialissue[J].Poumon Coeur, 1981, 37 (12) :291-294.

胸腔镜治疗 篇2

1、结核性胸腔积液

(1)抗结核药物治疗。

(2)胸腔穿刺抽液:中等量以上积液需治疗性胸腔穿刺抽液,可减轻或解除肺、心血管的受压症状,减少纤维蛋白沉着及胸膜增厚,降低或避免影响肺功能的可能,另外抽液治疗具有减轻结核毒性症状作用。抽液每次不宜超过1000ml,不宜过快、过多,以免造成胸腔压力骤降,出现复张后肺水肿。抽液过程中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四肢发凉,则考虑“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使患者平卧,密切观察血压等症状变化,必要时肌注尼可刹米(可拉明)0.375g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

(3)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中毒症状,可加快胸腔积液吸收(缩短积液吸收时间)、减少胸膜增厚、粘连的机会。但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可导致结核播散,必须谨慎应用。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前提下,主要用于有严重结核毒性症状经抽液、抗结核治疗未有效缓解的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小剂量(15~30mg/d泼尼松)、疗程一般不超过4~6周,要求症状得到控制后尽早减量、停药。

2、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系最常见的胸腔积液之一。其中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卵巢癌的转移是恶性胸腔积液最常见的病因。

(1)全身性抗肿瘤化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病变不仅局限于胸腔局部(除原发胸膜恶性肿瘤外),因此,对于全身性抗肿瘤化疗较为敏感的恶性肿瘤,如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等经全身性化疗约1/3患者胸腔积液消失。

(2)胸腔局部治疗:

①胸腔内注入抗肿瘤药物:通常采用肋间切开引流尽可能将胸腔积液排空,经引流管注入抗肿瘤药物,如顺铂(顺氯氨铂)40~80mg、多柔比星(阿霉素)30mg、丝裂霉素10~20mg、博莱霉素60mg、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750~1000mg等,既有杀伤癌细胞作用,又可引起胸膜粘连。

②胸膜腔注入生物免疫调节剂:如短小棒状杆菌疫菌(cp),链球菌722制剂(沙培林0K-432)、胞必佳,IL-2、干扰素、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③胸膜粘连术:采用四环素(每次<2g)、滑石粉(每次<5g)、多西环素等粘连剂,使胸膜粘连、胸膜腔闭锁,阻止胸腔积液复发。

对于胸腔内注射抗肿瘤药物或胸膜粘连剂,可同时注入利多卡因或地塞米松以减轻胸痛或发热,嘱患者在注药后2h内卧床休息并定时不断更换体位,以5~10min为宜,使药物能与胸膜或病灶广泛接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化脓性胸腔积液(简称脓胸)

脓胸常继发于化脓性感染或外伤。感染病原体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革兰阴性杆菌、结核菌、放线菌等。

急性期脓胸给予强有力抗感染治疗同时(全身和局部胸腔内给药),应积极引流胸腔脓液,可反复胸穿或肋间切开引流,并采用2%碳酸氢钠反复冲洗胸腔,然后注入抗生素或抗结核药物(结核性脓胸)。胸腔内注入链激酶,使脓液变稀,以利于引流。对于有支气管胸膜瘘存在者,不宜胸腔冲洗,以免窒息或感染播散。慢性期脓胸由于化脓性炎症周期长,产生广泛胸膜增厚、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肺脏被包裹不能张开,影响肺和心脏功能,常需作胸膜剥脱术。若肺仍不能复张,则需加胸廓改形术以消除残腔。对于支气管胸膜瘘者,作瘘管结扎术,必要时行胸廓改形术。脓胸慢性期者,呈慢性消耗、营养不良,支持治疗显得十分重要,应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能量食物,注意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

胸腔积液预防:

1、积极防治原发病,胸腔积液为胸部或全身疾患的一部分,因此积极防治原发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积极参加各种适宜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胸腔镜治疗 篇3

【摘要】目的:对肋间神经阻滞对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治疗进行了研究。方法:对我院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组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差异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术后4小时、24小时时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能有效地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4小时内的急性疼痛,减少术后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关键词】镇痛治疗;胸腔镜手术;麻醉

【中图分类号】R4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57-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3月~2008年9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胸腔镜肺叶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胸腔镜纵隔占位切除术和胸腔镜胸膜活检术患者共28例。病例入选标准:①年龄18~65岁;②择期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术后放置1~2根胸腔引流管;③ASAI~11级。病例入选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已知滥用酒精、药物、麻醉药物;③有慢性疼痛史患者;④不配合或者无法沟通的患者,不能理解VAS评分的患者;(5)不理解及无法使用静脉自控镇痛的患者。

1.2方法

1.2.1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组(INB+PCI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各14例。INB+PCIA组在手术结束前由胸外科医生在胸腔镜直视下于放置胸腔引流管的肋间和上下各一肋间行肋间神经阻滞,每一肋间使用0.375%罗呱卡因5ml,术后使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使用0.9%生理盐水行肋间神经阻滞,方法同INB+PCIA组,术后也使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1.2.2麻醉方式采用全身麻醉。无麻醉前用药,术前禁食8小时以上。患者入室后,开放颈内静脉。挠动脉置管并连接压力传感器监测动脉压。连接监护仪(心电图、经皮氧饱和度、动脉压)。全麻诱导时首先静注地塞米松l0mg,再以静脉麻醉输注工作站以TCI模式输注丙泊酚(Marsh模式:3ug/ml)和瑞芬太尼(Minto模式,4ng/ml),待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维持在3 ug/ml和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维持在4ng/ml后,静注罗库澳胺0.9mg/kg,2min后气管插管,用纤维支气管镜确认支气管导管位置后给予机械通气(IPPV模式),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在35士5mmHg。麻醉维持期间以静脉麻醉输注工作站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根据病人术中生命体征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效应室浓度。手术结束前40分钟静注芬太尼4ug/kg。INB+PCIA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由胸外科医生在胸腔镜直视下于放置胸腔引流管的肋间和上下各一肋间行肋间神经阻滞,每一肋间使用0.375%罗呱卡因5ml。PCIA组患者使用0.9%生理盐水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患者的血压超过基础值的30%认为高血压,低于基础值的30%认为低血压。以上两种情况均需给予药物干预,可酌情给予拉贝洛尔、艾司洛尔、佩尔地平、麻黄碱或去氧肾上腺素。

1.2.3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l1.0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mean士SD)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Fish精确检验。

2结果

INB十PCIA组患者在术后4小时的静息状态、咳嗽状态和术后24小时咳嗽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1;而两组间在术后24小时的静息状态和术后48小时的静息状态、咳嗽情况下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镇痛结束后对镇痛效果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3。INB十PCIA组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芬太尼累积使用剂量明显少于PCIA组,P<0.05。INB+PCIA组没有患者术后追加芬太尼,PCIA组有两名患者术后追加芬太尼镇痛。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241。INB+PCIA组有一名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PCIA组有4名患者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63。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NB+PCIA组患者术后4小时、24小时时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PCIA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时的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时的血压、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

3讨论

本研究纳入了28名胸外科行VATS手术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由于在胸外科手术术后,胸腔引流管常常是引起患者疼痛和不舒适的主要原因,而在VAI,S术后,这种疼痛有时候甚至超过切口的疼痛。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在此基础上,INB+PCIA组患者在放置胸腔引流管的肋间隙及上下各一肋间隙行肋间神经阻滞,希望不仅仅能减轻术后的切口疼痛,也能减轻胸腔引流管引起的疼痛。肋间神经阻滞能有效地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4小时内的急性疼痛,减少术后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荣姣.静脉自控镇痛法在腹部手术患者镇痛的疗效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29) :142-143

胸腔镜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25例, 男性16例, 女性9例。年龄48~75岁, 中位年龄63岁。肺腺癌12例, 肺鳞癌8例, 肺鳞腺癌3例, 肺小细胞癌2例。所有的患者均为原发肿瘤同侧的胸腔积液, 术前经胸腔积液细胞学或者经过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病理学确诊17例, 术中经肿块和胸膜活检明确诊断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前的检查和准备同常规开胸手术

采用双腔管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健侧卧位, 术中健侧单肺通气。在全胸腔镜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进行操作。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在进入胸腔镜前先经探查口缓慢吸净积液, 以免过快引起纵隔的摆动和复张性肺水肿。进入胸腔镜后先清理胸腔积液和胶冻样的沉积物, 分离脏壁层胸膜的粘连。对于不影响肺复张的致密粘连不予强行分离, 以免造成严重的出血和渗血。再用胸腔镜进行全胸腔的探查。探查原发病灶情况, 探查脏壁层胸膜有无转移结节, 有无肥厚, 探查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情况。根据探查的情况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术前未明确诊断的, 行肿物和胸膜活检明确诊断, 本组有8例经胸腔镜下活检明确诊断。对于周围型肺癌病灶能够楔形切除的给予楔形切除。尽可能剥除包裹于脏层胸膜表面的纤维素膜, 以及肥厚的脏层胸膜, 使肺能够充分的复张。对于脏壁层胸膜表面的转移结节给予电刀烧灼。处理完后放置上下两根硅胶胸腔引流管接水封瓶。上胸引管口在胸腔顶, 下胸引管口在胸腔后肋膈窦处, 备接体腔热灌注治疗机给予胸膜腔循环热灌注化疗用。术后鼓励患者咳嗽和加强护理, 使肺充分复张。

1.2.2 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情况

根据患者的术后机体恢复情况, 一般于术后3~5d。利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给予胸膜腔循环热灌注化疗。灌注液由生理盐水2000mL加顺铂 (60~80mg/m2) 组成。胸腔内温度控制在43℃左右, 灌注时间为60min。灌注期间给予止吐、水化, 补充电解质, 地塞米松等对症处理。灌注后拔出上胸腔引流管, 留下胸腔引流管继续保持胸膜腔闭式引流, 引流量<100mL/24h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

1.3 疗效的评价标准

治疗后4周回院复查, 复查胸部CT、胸腔彩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参照WHO近期疗效的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后的胸部X线、超声和CT的影像诊断为依据。完全反应 (CR) :胸腔积液完全消失并维持至少4周以上;部分反应 (PR) :胸腔积液减少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稳定 (SD) :胸腔积液减少不足50%, 但估计增加不多于25%;进展 (PD) :胸腔积液增加超过25%或出现新的病灶。治疗有效=CR+PR。

2 结果

全组患者均治疗好转出院, 无治疗相关性死亡。术前8例未明确诊断的患者, 均经胸腔镜活检明确诊断。术中有7例患者行病灶楔形切除术, 均证实为肺癌。所有的患者均完成胸腔热灌注化疗, 无严重不良反应。胸腔积液治疗CR 19例, PR 5例, SD 1例。胸腔积液的总有效控制率为96%。无Ⅱ级以上血液毒性反应。患者治疗后的胸闷, 胸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 生活质量提高。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发展到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8%~15%的肺癌患者伴有胸腔积液[2]。大量的胸腔积液可以压迫肺组织, 引起呼吸困难, 是晚期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3个月左右。故有效地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常规的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和经皮壁层胸膜活检术等方法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低, 分别在60%和30%左右[3], 不能及时的明确诊断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早期治疗带来困难。肺癌合并胸腔积液一般为疾病的晚期, 常规开胸手术的风险性高, 患者的体质差, 一般不能耐受通过常规开胸手术以明确诊断。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尤其是对胸膜疾病可以在直视下, 多点多处, 大块组织活检有很高的明确诊断率, 绝大多数的研究报道胸腔镜诊断阳性率在93%~99%[4]。本研究的8例患者均经胸腔镜活检明确诊断。胸腔镜使不能耐受常规手术而能耐受胸腔镜手术的患者获得进一步治疗的可能。故对常规方法不能明确诊断的疑难胸腔积液患者尽早行胸腔镜手术明确诊断。胸腔积液的分隔包裹, 肺组织由于脏层胸膜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复张也是胸腔积液难以有效控制的原因, 胸腔镜手术可以分离粘连和切断分房, 剥除肥厚的胸膜和纤维素, 复张肺组织。同时可以切除原发的肿瘤, 减量机体的肿瘤负荷, 解除免疫抑制, 增强机体的抗癌细胞免疫[5]。故胸腔镜对胸腔积液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胸腔镜的前期治疗为以后进一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创造了条件。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很多, 以顺铂胸膜腔内的灌注化疗是临床上常用也是效果比较肯定的一种方法, 但其有效率大约在60%[6]。肿瘤的热疗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肿瘤的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应用于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有报道联合顺铂的胸膜腔灌注化疗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控制率在90%以上[7]。体腔热灌注治疗机是采用计算机实时监测和控制胸膜腔温度的全封闭循环治疗系统, 有效地保证了胸膜腔内的有效治疗温度, 进一步提高了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有的报道可达100%[8]。因胸膜腔热灌注化疗的不良反应少, 有效率高, 患者的耐受性好的优点, 已成为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对于胸膜腔粘连分隔, 肺组织不能良好膨胀的患者不能使用或不能有效地控制胸水, 使这部分患者不能从该方法获益。本研究采用了胸腔镜联合体腔热灌注治疗机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鉴于胸腔镜的优势, 先经胸腔镜分离粘连分隔, 行肥厚胸膜和纤维素的剥除, 使肺良好的复张, 为体腔热灌注化疗创造了条件, 为有效的控制胸腔积液打下了基础。胸腔镜手术扩大了胸膜腔热灌注化疗的适用范围。使部分不能耐受常规手术和因胸膜腔粘连分隔, 肺组织不能良好膨胀的患者从本研究方法中获益。

综上所述, 胸腔镜联合体腔热灌注治疗机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具有创伤小、诊断准确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恶性胸腔积液控制有效率高等优点,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联合体腔热灌注治疗机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对25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在胸腔镜下行病灶活检、胸膜和纤维素剥脱、胸膜病灶电灼等处理。利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行循环热灌注化疗。灌注液由生理盐水2000mL加顺铂 (60~80mg/m2) 组成。胸腔内温度控制在43℃左右, 灌注时间为60min。结果 全组患者均治疗好转出院, 无治疗相关性死亡。胸腔积液治疗完全反应 (CR) 19例, 部分反应 (PR) 5例, 稳定 (SD) 1例。胸腔积液的总有效控制率为96%。无Ⅱ级以上血液毒性反应。患者症状缓解, 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胸腔镜手术扩大了胸膜腔热灌注化疗的适用范围。使部分不能耐受常规手术和因胸膜腔粘连分隔, 肺组织不能良好膨胀的患者从中获益。本方法有创伤小、诊断准确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恶性胸腔积液控制有效率高的优点。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热灌注化疗,体腔热灌注治疗机

参考文献

[1]储大同.当代肿瘤内科治疗方案评价[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167.

[2]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163.

[3]Landreneau RJ, Mack MJ, Dowling RD, et al.The role of thoracoscopy in lung cancer management[J].Chest, 1998, 113 (1 Suppl) :6S.

[4]Cusumano G, Margaritora S, Porziella V, et al.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J].Ann Ital Chir, 2007, 78 (5) :389.

[5]吴一龙, 黄植藩, 戎铁华等.非小细胞癌的减量性手术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 1997, 19 (6) :3-5.

[6]要建滨, 戴建平, 赵学红.热灌注化疗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08, 27 (13) :62.

[7]段凤英, 齐协飞, 万钧.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 2003, 18 (6) :636.

胸腔镜治疗 篇5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分析和探讨腹腔镜在妇科临床医学治疗中的应用状况。方法选择2月至2月来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10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要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集治疗、诊断、微创为一体,在临床医学治疗活动中的运用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传统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从根本上减轻患者所需要承受的痛苦,值得在今后的妇科临床医学治疗活动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妇科临床医学治疗;效果分析

在现阶段临床妇科治疗活动中,腹腔镜手术开始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妇科治疗过程中,和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相比较,腹腔镜治疗方法具有出血少、微创以及恢复较快的显著特征[1]。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腹腔镜在妇科临床医学治疗中的运用,现选择202月至202月来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年2月至年2月来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分布在22~61岁,疾病类型包括异位妊娠、卵巢输卵管疾病、不孕症以及子宫肌瘤等。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10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指征、年龄等比较上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研究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腹腔镜手术治疗常规操作要求来开展[2]。输卵管手术包括切除输卵管、切开取胚术、输卵管系膜囊肿切除等;卵巢手术则包括畸胎瘤剔除、良性囊肿剔除以及附件切除术等;子宫手术则包括阴式子宫切除以及子宫次全切除等。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患者相关资料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探讨,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方法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统计学相关数据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要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这种手术治疗方法和常规手术治疗相比较,具有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3]。腹腔镜在对中妇科疾病治疗过程中都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包括不孕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宫颈癌等患者治疗活动。传统的手术治疗对患者伤害相对较大,其创口愈合时间相对较长、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因此,腹腔镜逐渐替代这种手术治疗方案[4]。腹腔镜手术能够更好地对患者腹腔不同脏器状况进行判断和观察,对于输卵管阻塞、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状况综合了解之后再实施手术治疗[5-12]。总之,腔镜集治疗、诊断、微创为一体,在临床医学治疗活动中的运用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传统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从根本上减轻患者所需要承受的痛苦,值得在今后的妇科临床医学治疗活动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贺红英,李力,陈江鸿,等.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13(1):62-69.

[2]邓亚丽,吴霞,袁晶.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疗效的Meta分析[J].新疆中医药,,30(3):37-40.

[3]何晓涛.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8(8):40-42.

[4]蒋小平,严建耀,王经玮.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急腹症的应用体会—附241例病例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0,2(3):27-29.

[5]张辉,王志维,杨光艳.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55-56.

[6]朵永福,刘国庆,张世林,等.输尿管镜和腹腔镜在治疗妇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的比较[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4):55-57.

[7]王丰丽,李翠艳.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60例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10(1):192.

[8]姜丽艳.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4):82-83.

[9]唐培玲.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0):192.

[10]韩玉峰.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临床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1):53-54.

[11]周娅丽,龙文君.妇科疾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27-128.

胸腔镜治疗 篇6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运用电视胸腔镜对自发性气胸病员行肺大皰切除术共24例,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16-48岁,平均32岁,体型瘦长,年青者居多。全组病员均予以电视胸镜完成手术,3例病员辅助胸腔镜小切口完成手术。病员均为肺大皰破裂,左侧肺大皰14例,右侧10例,共计24例。全组病员病理切片均符合肺大皰病理改变。

手术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卧位,采用30°胸腔镜。切口选择为胸腔镜放置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另在腋前线第4肋间及腋后线第6肋间分别作2厘米长切口分别置入电钩分离胸膜腔粘连及进行打结缝合、直线切割缝合器(EthiconEndosurgery,Cicinatti,OH)操作。手术中分离粘连后肺大皰切除,肺组织予以打结器结扎8例,利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皰16例。

本组病员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在30~120分钟,手术失血量50~200ml之间。手术后胸管引流3~7天,住院时间5~12天。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肺组织漏气及肺不张,经过胸管引流及纤支镜吸痰后治愈。24例病员随访半年均无气胸复发现象。

2 讨论

胸腔镜手术(VATS)代表胸外科微创外科发展方向,由于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对外观影响小,已成为胸部良性疾病的选择[1]。但胸腔镜手术是运用胸腔镜手术器械在平面监视器下操作,熟练掌握需一过程[2]。因此,我院在引进胸腔镜设备后选择性地运用于自发性气胸病员的治疗,初步掌握了VATS操作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术。

VATS手术麻醉需满足单侧肺通气,因此要求病员在行单肺通气情况下满足全身供氧需求(尤其左肺单肺通气情况),肺功能严重受损及不能满足单肺通气的患者为手术禁忌[3]。本组病员术前肺功能检查满足LVC(最大肺活量)3.0±1.5L,FE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85±15,DLCO%(比弥散量)85±15。术中单肺通气监测血气分析PO2(氧气压)80~135mmhg,PCO2(二氧化碳气压)30~40mmhg,Hr(心率)79~105次/分。本组病员术后均顺利脱机拔除气管插管,术后无病员发生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

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膜腔常全并有不同程度粘连,以胸膜顶、上纵隔及心包粘连居多,少数者胸膜腔粘连范围广泛,而弥漫性胸膜粘连不适合胸腔镜手术。术前CT检查对于了解胸膜腔粘连程度有很大帮助,这对于选择胸腔镜手术切口,保证术野充分显露及清晰,避免对肺组织损伤起到重要作用。本组24例病员术前均常规行CT检查,检查结果提示胸膜腔无弥漫性粘连。我们体会,如胸膜腔粘连局限于胸膜顶或与纵隔,左肺以上叶、右肺从上中叶粘连为主时手术操作简便顺利。尽管如此,在实践中术前判断与实际情况仍有出入,术中发现胸膜腔粘连较术前判断严重,且粘连位置处于胸腔镜切口下,遇此情况我们常辅助胸腔镜小切口(VAMT),切口长10cm,在胸腔镜引导下运用器械分离粘连完成手术视野暴露,本组一例病员采用此法顺利完成手术。

VATS手术操作中常并发难以制止的出血,以分离肺组织与胸壁粘连或纵隔粘连时多见,胸壁穿刺点出血亦有报道[4]。由于肺组织与胸壁粘连致密,或因疤痕组织增生及较多小血管长入,在分离粘连过程中出血较多,在电视监视图像下止血困难,视野不清,反复多次电凝止血后结痂脱落,或胸壁组织少无法行钛夹止血时常行辅助小切口并行肋骨撑开后,在监视器图像引导下采用缝扎止血、止血胶海绵压迫的方法达到止血在目的。本组2例病员在分离肺组织粘连时出血多,于第4肋间作10cm长切口,撑开肋骨后在监视器引导下予以缝扎出血点组织并予以止血胶海绵压迫出血创面,效果好,术后未出现再出血。与纵隔胸膜分离粘连时避免损伤重要脏器,尤其是分离右上纵隔时防止上腔静脉的损伤。本组病员我们采用紧靠肋骨上缘进胸,避免损伤肋间血管,手术操作结束后用胸腔镜检查各个胸壁切口,全层缝合切口肌层,无一例出现术后胸腔内出血。

VATS手术肺组织残端漏气常有发生,尤其是肺组织炎性水肿、质地松脆易发生。单个肺大皰予以推结器结扎无漏气现象,较大的肺大皰切除肺组织基底部较大,多次使用直线缝合切割器在交合面易遗漏发生术后气胸复发,引流管放置时间长甚至再次手术。本组病员中有7例术后胸管引流7人。我们体会对于何种较小的肺大皰,直径≤3cm时,肺组织予以推结器结扎较满意,可避免钉眼漏气、减少术后气胸、缩短胸管引流时间、并能减少患者费用,尤其是对于肺叶上多个肺大皰时更为合适。本组病员8例中有4例采用多个结扎肺大皰方法,同组中术后无气胸发生。对于较大肺大皰切除,我们在直线切割器交替之间的肺组织上做“8”字缝合结扎肺组织,虽然鼓肺后仍有少量漏气,但术后5-7天气胸均消失。本组病员术后胸壁均以干沙网摩擦以促进胸膜腔粘连。

VATS术后肺不张与病员切口疼痛排痰困难或支气管内痰栓阻塞有关,本组病员术后均予以芬太尼止痛并行气道湿化、需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7例行纤支镜吸痰,胸管引流≤7天,术后肺组织扩张好,无一例并发肺部感染。由于VATS手术不做肋骨撑开,病员术后慢性疼痛少且轻微[5],22例未做肋骨撑开病员术后随访6月均未出现慢性疼痛,2例行肋骨撑开随访6月均出现切口慢性疼痛。

总之,VATS手术是一种全新的外科技术,随着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新器械的不断引进,不断学习我们有信心将此技术运用于更多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李辉.微创外科——先进的外科理念。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65

[2] 曲家骐,高昕,候维平,等.预防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体会.中华胸心血管外科要志,2005,21:69-71

[3] 顾恺时,主编.顾恺时心胸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98-500

[4] 曲家骐,高昕,候维平,等.预防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体会.中华胸心血管外科要志,2005,21:70-71

[5] 谭黎杰,王群,徐正浪,等.肺叶切除几种微创术式比较.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78-79

作者单位:212300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

胸腔镜下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肺癌患者38例, 其中男23例, 女15例, 年龄48~77岁, 平均年龄 (64.3±2.8) 岁;所有患者经体检均可见肺部肿物, 且肿物直径为1.7~3.2 cm, 平均直径 (2.1±0.6) cm;所有患者癌症分期均为Ⅱa期以内, 排除呼吸衰竭、心脏病等患者。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 术前行全身麻醉并用双腔管进行气管插管, 术时利用健侧肺通气。患者取健侧卧位, 按照实际病情在腋中线第8肋间、第7肋间做切口为观察孔, 将Trocar置入并将30°胸腔镜头放入;在腋前线第4肋间做切口 (长3~4 cm) 为操作孔, 在腋后线与观察孔同肋间做切口为辅助孔。所有患者均行单侧肺叶切除术, 术后进行病理检验证实均为肺癌。

1.2.2护理方法1术前护理:巡回护士于术前1 d至病房展开术前探视, 详细把握患者病情、拟行手术方式、患者心理状态等, 和患者主动进行交流, 详细讲解手术方法、目的、可取得的治疗效果与术中配合方法, 同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促使患者心情得以放松, 使其以积极心态面对手术治疗。嘱咐患者术前禁食、禁饮, 在病区护士指导下展开有效咳嗽及呼吸训练。对手术器械、物品及仪器设备等准备情况进行观察, 除应配备常规的胸腔镜手术器械外, 还应准备常规开胸器械, 以备患者中转为开胸手术。仔细检查各仪器以确保其性能良好且为备用状态, 对其消毒、灭菌情况进行探查。2术中护理:手术当天对患者热情接待并询问其术前晚休息情况, 妥善安置患者后与麻醉医师一起对患者姓名、床号、科室、术前禁食禁饮情况、用药情况及手术部位等予以认真核对;调节手术室温度22~24℃, 湿度50%~60%, 将静脉通道开通。术中加强巡视并对补液滴速进行适当调节, 合理摆放手术器械位置, 协助患者摆放适当体位, 将各种管道提前连接并妥善固定患者尿管, 在患者两腿间垫一薄被并用约束带加以固定, 避免患者皮肤与金属物品接触, 从而避免术中高频电刀接触患者皮肤后造成灼伤。术前对手术台上物品予以准确清点并加以记录, 术中巡视时对患者生命体征和输液情况进行观察, 做好手术护理记录。完成手术后对台上物品进行再次清点, 将患者伤口四周血迹洗净并协助其穿衣, 和麻醉医师一起护送患者至ICU接受观察。3术后护理:术后24 h内展开心电监护, 对患者心率变化予以重点观察, 同时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对其血氧饱和度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每日为患者测量4次体温, 当腋温达到38.5℃以上时给予物理降温处理;给予吸痰处理, 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展开腹式呼吸与缩唇呼气锻炼, 增强其呼吸运动;若患者切口疼痛严重, 则给予充分镇痛, 之后展开吸痰操作。对胸腔闭式引流管中引流液颜色、量与性质进行观察, 警惕胸腔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每隔30~60 min对胸管进行1次挤压, 防止血凝块将引流管堵塞。指导患者展开早期翻身、四肢屈伸锻炼, 适当增加活动量。

2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95~268 min, 平均手术时间 (184.2±11.3) min;术中出血量32~110 ml, 平均出血量 (62.3±5.4) ml;术后住院时间为5~10 d, 平均住院时间 (7.1±0.5) d;经精心护理干预, 所有患者均得到了良好恢复, 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3讨论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全新的微创外科技术, 近年来在腔镜技术逐渐改进及腔镜器械不断发展下, 胸腔镜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相较于传统开行手术, 胸腔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疼痛轻、出血量少、住院时间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等优势[3], 然而这一手术的顺利开展及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需要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相配合[4]。

在为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时, 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中给予有效、经济的护理配合, 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 手术室护士应对手术步骤准确掌握, 术前将手术中可能用到的每一件物品均准备完善, 特别应准备好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与各样钉仓, 以减少进出手术间取物品所用时间。在术中护士应对胸腔镜显示器予以仔细查看, 及时、准确传递所需物品、器械, 提前准备好下一步所需物品, 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配合手术开展。胸腔镜应由专人清洗、保管并灭菌, 其中术后器械清洁是灭菌的首要环节, 应先利用清水进行冲洗, 之后用多酶洗液进行10 min浸泡, 之后展开10 min超声清洗, 最后利用高压水枪进行彻底冲洗。在手术过程中, 协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是手术顺利开展的关键。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协助患者摆放适当体位, 一般胸腔镜手术采取90°健侧卧位, 且后倾30°, 促使术野充分暴露。在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根据手术进展对患者手术体位予以适当调整, 从而满足手术开展的相应需求。由于肺癌患者病情各异, 且胸腔镜下肺癌手术较为复杂, 患者随时都可能中转为开胸治疗, 因此护理人员应准备好开胸器械并做好中转开胸手术准备。

在本次研究中,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平均手术时间 (184.2±11.3) 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7.1±0.5) d;经相应护理干预, 患者均得到良好恢复, 且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通过本次研究可知,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肺癌患者临床治疗常用术式, 在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 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美珊, 谭红梅, 常后婵, 等.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广东医学, 2013, 34 (24) :3835-3836.

[2]周雁荣, 熊静, 潘友民, 等.1144例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肺癌杂志, 2006, 9 (3) :293-294.

[3]刘德纲, 蔡开灿, 赵意, 等.全胸腔镜下单向式肺癌根治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2 (1) :139-140.

胸腔镜下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胸外科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根据患者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 每组35例。其中男39例, 女31例, 年龄49~78岁, 平均年龄 (64.2±5.9) 岁;肿物直径1.8~3.3 cm, 平均直径 (2.2±0.8) cm;排除心脏病、呼吸衰竭以及不能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 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于患侧左腋下中线第7~8肋间、腋后线第9肋间以及腋前线第4肋间作出1个1.5~2.0 cm的切口, 然后置入套管穿刺针于胸腔内;沿着套管将胸腔镜插入, 直视状态下对韧带粘连进行分离;进行解剖肺门、钳闭支气管、分离肺静脉、切断肺动脉以及切开叶间裂等, 对肿块的质地、大小、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探查;术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结束手术。

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访视, 了解病情、病史, 并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检查, 了解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或者手术禁忌证;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注意事项和常见并发症。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术前访视

术前1 d对患者详细讲解注意事项, 并对患者自我介绍, 交流应用规范性礼貌用语;恰当、耐心的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加强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交谈, 这样有利于准确得到患者的深层次信息。

1.2.2手术体位训练

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 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训练;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摆放正确体位, 使患者能够提前适应手术, 并对患者讲解手术治疗过程中摆放体位的重要性、作用。

1.2.3 术时护理

患者入室后, 手术、护理人员避免和患者进行任何和治疗无关的话题, 也避免谈论影响患者情绪的话题;控制室温于25℃左右;进行护理操作前, 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进行每项手术操作的作用、目的;注意和患者交流愉悦、轻松的话题, 进而有效分散注意力;适当鼓励患者, 进一步缓解或者消除患者的顾虑、恐惧情绪[3,4]。

1.2.4 术中护理

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配合手术医师的操作习惯, 并严格根据手术室护理规范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 注意实现人性化护理。

1.2.5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穿衣, 对污渍、血液擦洗干净后, 妥善送患者至病房休息, 并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术后2~3 d对患者进行随访, 了解手术切口恢复情况;操作时轻柔操作, 关怀患者[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对比

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 (10.1±1.5) d, 拔管时间为 (53.1±6.1) h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的 (18.6±4.2) d、 (66.9±8.6) h (P<0.05) ;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 (206.2±15.4) ml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的 (215.8±18.6) ml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护理干预组发生1例肺漏气, 并发症发生率为2.9%;常规护理组发生5例肺漏气, 4例吻合口渗血, 并发症率为25.7%;护理干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 (P<0.05) 。

3 小结

对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为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需要探讨积极、有效、合理的护理方法, 确保以患者为中心[3]。本组研究中, 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术前体位训练、术时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等。本组结果表明, 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 (P<0.05) 。

综上所述, 对胸腔镜下治疗肺癌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并大大降低并发症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胸腔镜下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 旨在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并发症率。方法 70例肺癌患者, 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 各35例。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 (P<0.05) 。结论 对胸腔镜下治疗肺癌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有利于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综合护理干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陈建英,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1 (34) :4345.

[2]凌建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国外医药 (抗生素分册) , 2014, 35 (2) :79-81.

[3]陈杨.肺叶切除术围术期加强优质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 (11) :3048.

[4]李郁葱.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呼吸道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 (4) :767-768.

浅议胸腔镜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护理 篇9

关键词:胸腔镜,恶性胸腔积液,护理

恶性胸腔积液已被公认为恶性肿瘤侵及胸膜的常见晚期表现。比较传统的诊治方法是反复胸腔穿剌抽液、胸腔内注药等, 但总体疗效差, 不良反应大, 如胸痛、发热等, 消除胸水的成功率低。我科于2000年3月至2007年12月, 应用加强胸腔镜术 (VATS) 对40例恶性胸水患者进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女性22例, 男性18例。肺癌胸膜转移18例, 乳腺癌胸膜转移19例, 恶性间皮瘤1例, 卵巢癌和胃癌胸膜转移各1例。年龄35~80岁, 平均57.5岁。大量胸腔积液 (1000mL以上) 20例;中等量积液 (500~1000mL) 19例;少量积液 (500mL以下) 1例。血性积液30例;渗出性积液10例。单侧积液32例;双侧积液8例。本组有27例伴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

2 治疗效果

40例手术均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进行, 健侧肺通气, 术中吸尽胸液并作活检, 然后喷入滑石粉, 使脏、壁层胸膜粘连固定, 从而消除胸水。术后胸腔引流24h胸液量少于100mL后拔管。引流时间为48~120h, 平均76h。手术成功37例;3例未成功原因为术中见肺不能膨胀, 虽喷入滑石粉, 但术后胸腔引流液不减少, 胸部X线片见病肺不张而于术后第5天拔引流管。

本组无死亡, 其中9例发热在38.5~39.5℃, 均于1周内消退。随访2~16个月, 37例固定成功者随访无胸腔积液复发。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恶性胸腔积液一般是恶性肿瘤侵及胸膜的晚期表现。病程长, 经反复胸腔穿刺抽液等处理后胸水仍不能得到控制, 并且影响呼吸功能, 伴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 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虽然愿意接受VATS手术治疗, 但顾虑较多, 担心手术治疗效果不佳。针对其心理特点, 我们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在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的基础上, 给予患者诚挚的安慰鼓励。向患者讲清胸腔镜手术的机制、优点以及本科近来开展VATS的情况、效果。同时介绍同类手术患者与其认识, 谈体会, 消除顾虑, 坚定信心, 使其愉快接受手术治疗。在术前向患者和家属做好宣教, 将胸膜固定术基本原理、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向患者及家属细致讲解, 认真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消除不安情绪, 以取得最佳配合。并做好家属工作, 共同配合给予心理支持。

3.1.2呼吸困难护理

本组有26例患者术前即伴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 因中、大量胸腔积液影响呼吸功能, 遂给予取半卧位, 呼吸困难严重者, 予氧气吸入, 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必要时协助医师行胸腔穿刺抽液, 以改善呼吸困难。穿刺前根据穿刺部位协助患者取一合适、舒服的体位, 胸腔穿刺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穿刺过程中密切注意面色、脉搏、呼吸情况, 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每次抽液不超过1000m L。穿刺后注意有无复张性肺水肿的出现。本组无1例发生这种并发症。

3.1.3改善营养状况

胸腔镜治疗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9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胸腔疾病患者116例, 其中男73例, 女43例;年龄21~72岁, 中位年龄46.5岁。疾病类型:自发性气胸45例, 自发性血胸6例, 肺良性肿瘤22例, 肺转移瘤23例, 原发性肺癌13例, 食管平滑肌瘤4例, 胸外伤3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术前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双腔气管插管, 单侧肺通气。首先于患侧胸部腋中线第7、8肋间作一长1~1.5cm的切口, 置入胸腔镜, 探查胸膜腔的病变情况, 即病变类型、部位、大小、病灶周围情况和胸膜腔粘连范围及程度。在锁骨中线第4、5肋间作操作孔, 范围2~2.5cm。必要时可在腋后线第5、6肋间作一约0.5cm的辅助操作孔, 一般单纯肺大疱不需要辅助操作孔, 行肺肿瘤切除时将操作孔延长至6~8cm。手术中处理: (1) 自发性气胸:探查肺大疱及胸膜粘连带的位置后, 行肺楔形切除术37例, 肺大疱缝扎8例; (2) 自发性血胸:所有患者均行电凝止血; (3) 肺良性肿瘤和肺转移瘤:均行肺楔形切除术, 其中肺转移瘤患者行肺叶切除术5例; (4) 肺癌:均行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 (5) 胸外伤:肺挫裂伤行肺修补+引流术2例, 心包裂伤行心包开窗胸腔引流术1例; (6) 食管平滑肌瘤:均行肌瘤摘除术。胸腔内操作完毕, 检查有无明显漏气和出血, 应用可吸收线缝合胸壁各层。

2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 术后1例呼吸功能不全经呼吸机辅助呼吸3d后而痊愈;术后继发胸腔出血1例, 再次电视胸腔镜下止血成功;自发性气胸患者45例, 均为肺大疱破裂所致 (其中多发性肺大疱21例, 有1例患者肺大疱位于上肺叶呈葡萄串珠样改变) 。胸腔引流时间一般为12~72h, 48h后拔管。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3讨论

现代电视胸腔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胸外科领域的重大发展和成就。近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不断得到发展并逐渐成熟, 随着内镜器械的改进及操作技术的熟练, 其适应性范围逐渐扩大[1]。笔者认为胸腔镜手术有损伤小、恢复快、胸腔结构完整性好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2];但也有费用增高、手术难度大等缺点, 且手术操作器械有待进一步改进。

3.1 手术操作

手术切口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操作切口2~3处, 其选择近似于一个等边三角形, 在电视胸腔镜的引导下, 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选择手术切口[3]。对于胸膜粘连的处理, 若为索状粘连则应用电钩、电刀相结合, 行钝性和 (或) 锐性分离;若为膜状粘连则首先要用手指分离一个局限性的腔隙, 再应用电刀和 (或) 电钩进行分离, 对于非常致密的粘连则不能强行分离, 应中转开放性手术, 尤其是结核瘤且病变位于胸膜顶部者, 而弥漫性致密粘连是手术的禁忌证[4]。

3.2 对肺大疱的处理

根据肺大疱的位置、大小、多少以及临床类型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对单一的肺大疱、大疱底部较窄者, 应用7号丝线双重结扎或缝扎, 缝扎或结扎的创面用电凝器适当的烧灼, 使其形成焦痂粘连, 较宽的则应用腔内缝合切割器联合使用的方法, 处理大疱时应选择肺大疱给予缝扎合并缝合切割器联合使用的方法, 处理大疱时应选择肺大疱的基底部距正常肺组织0.5~1cm处进行, 高龄、多发肺大疱患者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3]。为了预防术后大量漏气, 可在手术时将肺切割边缘应用电凝器将肺组织凝结成痂, Prolane缝线缝合肺组织边缘, 同时, 在病灶处理的对应表面壁层胸膜, 应用纱布磨擦, 使表面组织充血, 促进肺表面与胸膜尽快粘连愈合。

3.3 肺部肿瘤的处理

肺部良性肿瘤、结核瘤和单发的转移瘤, 是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最适宜指征之一。术者可以经操作孔伸入手指, 用卵圆钳将可疑部位提至手指部位进行触摸, 也可用卵圆钳在肺表面逐渐轻轻挤压寻找病灶;对于肺内小而深, 估计术中探查很困难的肿块, 也可于术前在CT引导下用穿刺针定位[5], 术中定位仍十分困难者, 还可用腔内超声探头探查完全性肺不张的肿块位置, 选择好部位后, 应用腔内缝合切割器进行楔形切除术。若为肺部恶性肿瘤患者, 在胸腔镜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操作切口, 在胸腔镜辅助下行肺肿瘤切除并肺门和 (或) 纵隔淋巴结清除术。

综上所述, 电视胸腔镜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只要正确选择适应证和掌握手术技巧, 则可完全达到开胸手术的目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胸腔疾病

参考文献

[1]杜贾军, 孟龙, 陈景寒, 等.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胸部疾病[J].中国内镜杂志, 2003, 9 (4) :85-87.

[2]黄朝荣.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疾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0, 31 (21) :3519.

[3]余国祥, 樊汉利, 曹建军, 等.电视胸腔镜手术137例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3, 14 (3) :152-153.

[4]王俊, 刘相林, 陈鸿义, 等.胸腔镜术中胸膜粘连的处理[J].中华外科杂志, 1994, 32 (6) :592.

胸腔镜治疗 篇11

【关键词】肺气肿;腹腔镜;微创手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12-01

肺气肿属于慢性阻塞性的肺部疾病,其严重干预患者的呼吸与运动机制,易诱发呼吸衰竭与心功能降低等后果,传统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未能取得理想疗效,而肺移植术等外科手术适应证较窄且创伤较大,因而限制其临床应用范围[1]。本次选取60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均予以腹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并分析其效果,以探究微创手术治疗重度肺气肿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重度肺气肿患者60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中肺气肿的诊断标准,且伴有膈肌收缩功能障碍[2]。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60-78岁,平均(71.53±6.58)岁;患者均经过3y以上内科治疗,且出现继续恶化情况。

1.2方法

患者均行全身麻醉与双腔气管插管,取侧卧位,于胸8与9前肋造长1cm左右切口,置胸腔镜镜头下全面观察患肺萎缩程度,同时于肩胛骨第2与3肋间与乳晕水平造1cm切口以置操作鞘卡;首先以超声刀行胸腔粘连分离,确定病变位置后于胸腔镜下行肺部的部分切除,采用GIA线缝合固定侧肺,麻醉师配合进行患侧的气道阻力与肺顺应性测定。术毕改平卧后再次进行患侧的气道阻力与肺顺应性测定,送重症监护室并以呼吸机行呼吸支持。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中与术后基本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切口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观察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VC1)、肺总量(TLC)与残气容积(RV)等。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当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基本术中、术后情况

6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3-210min,平均(101.39±8.75)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5-47h,平均(16.27±5.80)h,住院时间为19-86d,平均(38.79±11.56)d;术后切口感染2例,未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33%;随访3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未出现死亡病例。

2.2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对比

治疗后患者FVC、FVC1、TLC与RV等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重度肺气肿属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末期的常见临床表现,常用内科治疗以吸氧与痉挛解除药物为主,但未能取得理想临床疗效。肺减容术是外科治疗肺气肿的常见术式,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但因重度肺气肿患者多属于高龄,具有较多合并症,从而行常规外科手术具有较大风险性[3]。为探究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本次选取6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肺减容术并分析其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肺减容术属于临床公认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有效方法,其原理在于切除无功能肺组织以恢复胸膜腔的负压,降低肺呼气的阻力并有效恢复膈肌的收缩力,从而扩张肺组织以达到改善肺气肿患者呼吸困难的目的[4-5]。但由于该术创伤较大,且适应证较窄,而重度肺气肿患者无良好耐受性,因而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于腹腔镜下行肺减容术取得较好效果,这在本次研究中亦得到证实。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01.39±8.75)min,明显短于同期应用常规肺减容术患者报告的(109.60±21.40)min[6]。同时平均住院时间(38.79±11.5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提示腹腔镜下肺减容术可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从而促进患者的良好恢复。分析原因在于,本次研究采用辅助方法与切割缝合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减少肺切除中的漏气并发症发生率;本次行肺减容术中注意胸膜的固定,有助于胸膜与肺的均匀粘连,以避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并促进其尽快恢复[7]。腹腔镜下肺减容术最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患者FVC、FVC1、TLC与RV等肺功能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提示腹腔镜下微创手术的良好效果。分析原因在于,该术式可切除病变肺部组织,以减少无效的通气并恢复正常通气,从而改善肺部的弥散功能;同时无功能组织被切除后可减少对邻近组织压迫并恢复肺部正常的气体交换,从而减少肺血管的阻力与心脏负荷[8]。本次应用腹腔镜可直视胸腔,便于各部位严重气肿肺组织的切除,从而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关于本组患者术后步行速度的改善情况,还待临床进一步随访结果以补充。

综上所述,重度肺气肿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减容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凡.难治性气胸合并重度肺气肿50例行单侧肺减容术疗效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5):802-803.

[2]陈航.腹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185-186.

[3]林滔.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892-1893.

[4]陈刚.全胸腔镜下肺癌微创手术-肺癌手术的发展趋势[J].循证医学,2013,13(2):84-89.

[5]徐萌博.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21):93-94.

[6]刘胜中.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及围术期處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276-1278.

[7]迟晶.重度肺气肿的内镜下肺减容治疗技术[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4):12-14.

胸腔镜治疗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其中鳞癌33例,腺鳞癌30例,腺癌29例。病灶分布在肺叶上下左右各部位,22例右肺上叶癌,27例右肺下叶癌,31例左肺上叶癌,12例左肺下叶癌。92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为47岁;平均年龄(60.45±9.35)岁;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为71岁,最小为48岁;平均年龄(61.45±8.9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均无较大区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方案。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患者取健侧卧位,全身静脉复合麻醉,双腔支气管插管;第二步,选取患胸后外侧切口,将患者肺门部位纵膈胸膜切开,采用套带将膈神经牵开,患者肺门位置解剖,游离患者奇静脉;第三步,剪开胸膜,暴露患者锁骨下动脉以及头臂动脉,确认喉返神经,将上腔静脉中小静脉分支切断;第四步,对患者相关组织进行清扫[2]。

1.2.2观察组:本组采用胸腔镜治疗方案。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患者取健侧卧位,全身静脉复合麻醉,气管内双腔支气管插管;第二步,以第6或第7根肋间做操作孔,在第7或第8肋间做1.5 cm的胸腔镜安置口,然后置入胸腔镜;第三步,在第4肋间作一切口,并置入残端闭合器,取出标本;第四步,对患者的纵隔淋巴结和肺门进行清扫[3]。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率以及术后1年存活率等。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存活率以及术中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1年内存活为45例,存活率为97.83%,对照组1年内存活39例,存活率为82.98%,观察组1年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2例,并发症率为4.35%,对照组并发症8例,并发症率为17.39%,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又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大细胞癌,占肺癌的83%。据研究此病的发生与吸烟、环境影响、大气污染以及电离辐射等息息相关[4]。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常有胸部胀痛、痰血、低热以及咳嗽等临床表现,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癌细胞进一步扩散至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咳血、呼吸受阻、体质量骤减等严重情况,降低患者生存质量。非小细胞肺癌扩散既慢且晚,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其存活率非常低[5]。具美国NCCN肺癌指南研究指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是一种可行的选择,这就进一步肯定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显著作用和重要意义。传统开胸手术是采用胸部后外切口,虽然使得手术视野更为充分,但其创面大,出血量多,常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较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具有微创、预后良好、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小、并发症少等众多优点[6,7,8,9,10]。但值得注意的是:胸腔镜手术适应证非常局限,对手术医师的操作技术要求也非常高,因此临床治疗时,主治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程早晚、年龄高低,谨慎选择手术,如胸腔镜失控,需及时采取开胸手术。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2例,分别对其采用胸腔镜治疗方案以及开胸手术治疗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根据结果可得,胸腔镜术手术时间短、引流管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安全可行,是早期非小细胞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庞景灼,巫国勇,叶敏,等.胸腔镜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的对比[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4):585-589.

[2]刘宝东.高危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选择:亚肺叶切除、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还是射频消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4):537-543.

[3]毕伟.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6):2925-2926.

[4]王冬冬,丁成,陈俊,等.全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4,(16):61-63.

[5]臧鑫,赵辉,王俊,等.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对比[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30(5):285-289.

[6]车国卫,喻鹏铭,苏建华,等.胸腔镜和开放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心肺运动耐力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1):122-125.

[7]郑江敏,李栋,高文华,等.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医学综述,2016,22(6):1209-1211.

[8]王勇智,李林,李耀辉,等.经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55-56.

[9]崔海峰.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7-68.

上一篇:锦州油田下一篇:走出传统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