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手术教学方法

2024-07-23

胸腔镜手术教学方法(共12篇)

胸腔镜手术教学方法 篇1

原发性纵膈肿瘤属于胸部常见肿瘤之一, 良性肿瘤患者居多, 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1]。 但常规开胸手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较高, 随着胸腔镜在临床手术中应用的推广及其水平的提升, 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在临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两种手术的差异及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优点, 整群选取了该院2011 年1 月—2014 年1 月行纵膈肿瘤切除术患者68 例为研究, 对比分析了常规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的手术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收集2011 年1 月—2014 年1 月该院收治的68 例行纵膈肿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患者自主意愿分为观察组34 例与对照组34 例。 观察组男18例, 女16 例, 年龄17~64 岁, 平均 (45.85±3.14) 岁;对照组男17 例, 女17 例, 年龄16~63 岁, 平均 (45.91±3.22) 岁。 上述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胸手术治疗, 选择传统正中切口或肋间切口实施手术; 观察组在全胸腔镜下实施纵隔肿瘤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并对两组患者随访18 个月, 统计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9.5 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随访期间, 未出现复发病例。 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1 例, 肺不张1 例, 术后肺部感染1 例, 声音嘶哑1 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 (4/34 例) ;随访期间, 出现2 例复发患者, 复发率为5.88% (2/34 例) 。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原发性纵膈肿瘤属于胸部常见肿瘤之一, 有胸内甲状腺瘤、胸腺瘤、畸胎皮样囊肿、气管及支气管囊肿、畸胎瘤、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脂肪瘤、食管囊肿及神经源性肿瘤等, 良性肿瘤患者居多[2]。 纵膈结构十分复杂, 该部位心脏、神经、大血管、胸腺、食管及主支气管等重要脏器、组织密集, 属于人体结构中出现肿瘤类型最为复杂的部位[3]。 以往临床常给予患者开胸手术治疗, 该术式经胸骨正中切口或经肋间隙开胸, 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 术后患者有明显疼痛感, 并发症发生率高, 术后恢复慢。

现阶段, 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电视胸腔镜器械及技术在纵膈肿瘤患者诊治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特别是在肿瘤直径不足5 cm的纵膈良性肿瘤患者以及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4,5]。 在胸腔镜下实施手术可取得和开胸手术一样的疗效, 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对患者机体损伤更小, 术后患者无严重疼痛感, 术后恢复快。 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主要适用于纵隔囊肿 (如淋巴管囊肿、 胸腺囊肿、皮样囊肿) 、直径不足5 cm的实体肿瘤或畸胎瘤、胸腺瘤。 利用胸腔镜技术能够观察到患者组织细节, 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在对肿瘤进行游离时更具有精细性及安全性, 可有效防止对周围组织及器官造成损伤,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6,7]。 且术中坚持无瘤技术原则, 采用电刀烧灼残留包膜, 可有效防止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现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仅进行活检, 不能进行肿瘤切除[8]。 在该研究中, 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且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及复发病例,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全胸腔镜辅助下实施纵隔肿瘤切除术, 满足了微创技术要求, 大大减少了对患者机体的损伤,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且术后恢复快, 复发率低, 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 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行纵膈肿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为 (5.19±1.98) cm, 出血量为 (73.11±9.62) m L, 胸腔引流时间为 (2.39±1.12) d, 术后住院时间为 (9.01±2.15) d, 无并发症及复发患者;对照组切口长度为 (21.85±2.76) cm, 出血量为 (149.25±9.85) m L, 胸腔引流时间为 (4.31±1.58) d, 术后住院时间为 (13.85±2.21) d, 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 复发率为5.88%,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

关键词:胸腔镜,纵隔肿瘤,手术

参考文献

[1]董彦军, 等.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11, 17 (2) :175-176, 185.

[2]俞晖, 李勇.16例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 2011, 51 (35) :11.

[3]郑轶峰, 等.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J].西南国防医药, 2012, 22 (3) :262-263.

[4]王强, 等.完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10 (6) :486-487.

[5]P Bernal, G Ucros, A Mejia.Mediastinal Parathyroid Adenoma and Brown Tumors[J].World J Nucl Med, 2012, 11 (1) :39.

[6]Motus IY, Bazhenov AV, Massard G.Surgery for huge mediastinal tumors[J].Asian Cardiovasc Thorac Ann, 2015, 23 (7) :846-850.

[7]Weissferdt Annikka, Moran Cesar A.Staging of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J].Advances in Anatomic Pathology, 2013, 20 (1) :1-9.

[8]Andrew L Rivard, Robert P Gallegos, James M, et al.A middle mediastinal tumor[J].Int J Cardiovasc Imaging, 2012, 28 (5) :993.

胸腔镜手术教学方法 篇2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

在术前应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手术方案、此次施行腹腔镜的目的。另外,虽然腹腔镜手术是“微创”手术,但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血管损伤或空气栓塞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造成“巨创”。因此,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2.皮肤护理

术前备皮,其范围包括会阴部和腹部较重汗毛。脐窝部去除污垢。告知患者术前1日沐浴,做好个人卫生。

3.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

遵医嘱进行手术带药的过敏试验。二.术后护理 1.术后即时护理

全麻清醒后患者返病室,连接引流管并固定好,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顺畅,调节好滴速。向医生了解术中情况、术后诊断及注意事项等。2.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24h内应密切监测,每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平稳后可1~2h监测1次。如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应加快输液速度,纠正血容量不足。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敷料有无渗血,考虑有无内出血的可能,并及时通知医生。

3.尿管护理

注意观察并记录尿量及尿液的性质,当出现问题而原因不明时,应及时通知医生。一般术后1日晨拔除尿管。4.引流管护理

术后应保持引流管通畅,随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术后1日患者为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如引流液<20ml/24h,体温正常可拔除引流管。5.术后不适症观察及护理

术后疼痛:术后疼痛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伤口疼痛及气腹引起的双肋或肩部疼痛可在术后24h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气管插管引起的咽部疼痛,可给予雾化吸入以缓解不适。术后呕吐:一旦发生呕吐应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误使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给予胃复安,必要时禁食给予补液。

6.预防感染 :术后每日测体温3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若48h内体温<38.5℃,则无需处理。7.饮食护理

手术当日禁食,术后1日患者可进半流食,术后2日改为普食,若患者未排气或排气不畅时,应嘱患者禁食产气食物。术后要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并恢复体力。术后腹内气体多,影响肠蠕动,应多吃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保证大便通畅。8.出院指导

胸腔镜手术配合 篇3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配合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微创胸外科手术,仅需在胸壁上作2~3个约1. 5 cm左右的切口,在腔镜下进行手术操作,能完成部分既往需要常规开胸的胸腔手术,被称为“钥匙孔手术”。临床应用于肺、胸膜、纵隔、食管等多种胸部疾病的诊断治疗。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恢复快、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得到患者的认可和满意。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92例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手术顺利,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92例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18岁~66岁,其中自发性气胸12例,外伤性血气胸10例,胸膜结核6例,胸膜间皮瘤1例,脓胸5例,肺叶切除16例,肺楔形切除术24,纵隔肿瘤6例,肺活检12例。

1.2结果92例手术均在熟练的手术配合下顺利完成,术中出血少,手术后经临床治疗均康复出院。

2手术配合

2.1病人及其亲属的心理准备医护人员应在术前全面了解、正确引导及时纠正病人异常的心理状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目的、意义、麻醉方式,向患者简要介绍胸腔镜手术步骤。还应交待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术前如何消除紧张情绪,术后如何促进功能恢复等。以便更好地配合胸腔镜手术,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

2.2器械准备术前一日检查各种仪器、设备,确保性能完好,选择所需内窥镜器械、腔镜下切割缝合器等,环氧乙烷消毒器械 。并备好常规开胸器械,以备中转开胸用。

2.3术中配合

2.3.1巡回护士配合: 胸腔镜手术仪器的正确安装和妥善连接是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基本要求。将胸腔镜仪器摆放在合适位置以便手术中操作和观察手术,各插头接上电源,保证各仪器正常工作。主动热情迎接患者,严格查对,建立静脉通路,患者全麻后取健側卧位,腋下垫枕或将手术床摇成“折刀位”,固定好患者,注意患者身体各部位勿与金属接触,以防电灼伤。正确连接各导线及操作部件,使之处于工作状态等。

2.3.2器械护士配合:整理、检查和清点器械,协助术者消毒、铺巾,熟练掌握手术步骤,掌握钛夹的安装、拆卸方法,缝合器的使用,配合术者穿刺置镜,配合术者通过胸腔镜解除病灶,及时传递各种器械,术中保持器械摆放有序,和手术医生配合默契,妥善保管好术中取下的组织和标本。

3讨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利用数个小切口连接电视影像相结合的内视镜施行不同的胸腔手术,使病患在微小伤口下完成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缩短疗程的特点。电视胸腔镜手术使患者整体呼吸生理功能影响减小,术后疼痛减轻,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减少,对一些年长患者,肺功能及体能不佳或不适宜开胸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手术选择。术前设备、器械、用品准备齐全并确保性能良好,熟练掌握各仪器的性能、使用步骤、连接方法和注意事项,娴熟的手术配合是使手术能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器械护十必须熟练掌握手术步骤,熟悉相关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做到正确使用器械,快捷有效地传递器械,准确配合手术。

参考文献

[1]王俊.电视胸腔镜在胸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临床外科

杂志.2005, 13( 7):384- 385.

[2]李剑锋.王俊.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发展现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1, 6( 2):117- 119.

[3] 苏玉锦.杜肖黎.电视胸腔镜手术配合体会[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 41(6) : 759

胸腔镜手术教学方法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6年5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 实验组37例行胸腔镜手术, 其中男22例, 女15例, 年龄42~71岁, 平均年龄 (47.1±4.2) 岁, 病程0.4~2.8年, 平均病程 (1.1±0.6) 年;对照组36例行传统手术, 其中男20例, 女16例, 年龄41~75岁, 平均年龄 (50.3±3.3) 岁, 病程0.3~3年, 平均病程 (1.4±0.3)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 双腔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标注后外侧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 术后病理送检。实验组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治疗, 患者全身插管麻醉, 侧卧, 置镜孔, 做手术小切口, 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 病理送检, 常规引流、止血、缝合。术后给予放化疗治疗[4]。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 其中术后引流量特指术后当日的引流量。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疗效判定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缓解、恶化四级标准。完全缓解:患者病情完全缓解, 临床症状消失;部分缓解:患者病情有所好转, 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无缓解:患者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或者改善不明显;恶化:患者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或加重[5]。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实验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各项指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62.2%, 5年生存率为36.5%, 实验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66.4%, 5年生存率为41.6%, 实验组患者3、5年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 给予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临床效果也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远期生存率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 但具有一定的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丘平, 王正, 林少霖, 等.电视辅助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比较[J].新医学, 2011, 42 (4) :219-221.

[2]翁毅敏, 蔡松旺, 廖洪映, 等.胸腔镜辅助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疗效对比[J].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09, 30 (4) :165-167.

[3]左传田, 刘德森, 茅乃权, 等.胸腔镜与传统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远期疗效的影响[J].广西医学, 2011, 33 (8) :956-959.

[4]刘枫林.胸腔镜与传统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远期疗效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23) :178-179.

浅谈腔镜手术护理管理论文 篇5

术前1d预清洗室护士和腔镜手术专科组长沟通协商,统筹安排次日腔镜器械和仪器的使用。王丽认为腔镜组专科组长应术前ld根据手术预约通知单了解次日各外科腔镜手术的.手术量和手术台次、接台和连台手术的情况,如遇有腔镜仪器和腔镜器械安排不开的情况,及时和护士长及手术医生进行沟通协调,合理调整手术顺序,最后在“手术室腔镜器械发放登记簿”上详细登记每台手术的手术间编号、手术顺序号、手术名称、使用器械名称、手术者、配合护士姓名。手术当日再根据发放器械的具体使用情况详细登记每一台手术使用的摄像头、光缆、硬式内镜及成套器械的序号、数目,进而使器械在使用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有可追溯性。由于器械的昂贵加之购买数量的限制,对特殊的、数量有限、使用率相对小的器械,选择用包装袋打包灭菌备用,有效期长达1年,灭菌存放,可减少器械准备的忙乱。

3.2腔镜器械的术晨核对和终末清点

需要低温灭菌的器械送到消毒供应中心,预清洗室护士术晨进行灭菌后器械的交接核对,腔镜专科组长在下班前与预清洗室护士对当日使用的器械总数进行每天1次的终末清点,有效防止器械的丢失.有计划地做好次日腔镜手术的器械准备。

3.3腔镜器械发放流程

第1台手术所需的腔镜器械由预清洗室护士在完成器械的交接核对后统一发放至各腔镜手术间。接台和连台手术在开台前,由手术配合器械护士找预清洗室护士到无菌腔镜器械储存间领取。

3.4腔镜器械的回收和处理

腔镜器械使用后,由预清洗室护工经污染通道到手术间外回收。首先和手术配合器械护士进行“一对一”清点核对.核对无误后双方在“腔镜器械术后回收交接登记本”上签字.确保器械使用后的完整性,防止器械的缺损和零配件的丢失。檀秀兰认为将器械分类清洗,一般采取单纯手洗和手洗加机器清洗的方法。各种软式和硬式内镜、光缆、摄像头、电凝导线等采取单纯手洗的方法:电凝钩、剪刀、分离钳等污染较重的器械用清洗酶充分浸泡后手工初步清洗,带有细小的管腔、齿槽、关节缝隙的器械用高压水枪冲洗,使之通畅不留血液,然后将器械可拆卸的部位全部打开拆卸,放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内的专用内镜器械清洗架上,进行机器清洗,根据器械的污染性质选择相应的清洗程序。李媛媛等认为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械,如钛夹钳、冲洗针等首先选用压力蒸汽灭菌。其他湿热敏感器械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相结合的灭菌方法。由于环氧乙烷低温灭菌用时较长,对于需要快速接台、重复使用的腔镜器械均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该灭菌方法安全、简便、灭菌时间短,可保证接台腔镜手术器械的使用。

3.5腔镜器械的储存

腹腔镜仪器、器械精密昂贵,因此主机使用后要擦拭干净,关闭开关加罩防尘,固定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高温、潮湿、碰撞造成机内电路的损坏。专人保管,定时清理。腹腔镜器械不用时由管理人员每周清洁保养1次,检查关节是否灵活、钳齿咬合及剪刀锐利情况,以保证处于性能完好的备用状态。根据各外科腔镜手术需要,将器械整合成套、编号放置,将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纵隔镜、膀胱电切镜等使用器械种类和数量相对固定的手术器械成套放置。采用专用腔镜器械保存盒,盒内设有稳固安全摆放观察镜和锐性器械的设施。盒内放置器械卡片,标有器械的名称、数目,便于器械护士核对。盒外标有器械的名称和序号,所有腔镜器械按名称和种类放置在腔镜器械储存间的固定位置。贵重器械标记序号后有序放置在指定的筐内,标签明显,利于拿取。

3.6健全腔镜器械使用登记制度

设登记本记录器械使用情况,防止遗失,对损坏的器械及时补充,可为增添器械提供依据,为保养维修提供信息,提高手术配合的质量。预清洗室设立腔镜器械清洗登记簿、灭菌登记簿、腔镜器械术后回收交接登记簿:腔镜器械储存间设立腔镜器械发放及灭菌使用期限登记簿。腔镜仪器储存间设立仪器使用登记簿和操作程序登记簿等,完善交接登记、签字制度,腔镜专科组长每天检查,以备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责任到人。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本,手术相关人员将当天手术中存在的缺陷、安全隐患等不良事件做记录,上班的护士每天查看护理缺陷登记本,了解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建立专科手术备忘本,记录手术医生的习惯、特别嗜好及使用某些特殊器械,术后记录及时供大家翻阅。建立器械使用登记本,每次手术后均详细登记,洗手护士要向专职护士清点归还器械,避免小件的丢失。

3.7快捷绿色通道

微创腹腔镜主机因镜头、摄像线、导光束、手术器械等多种因素使用物品的限制,不能满足连台微创腹腔镜手术物品需求,术前1d对微创腹腔镜手术物品的紧急清洗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登记,填写“紧急待洗/待消器械”管理表,分别放置在器械回收、清洗整理灭菌区,微创腹腔镜手术物品按操作流程步骤高效率进行处理,缩短术后物品的等待处理时间,灭菌出锅后立即送至手术间提供手术使用,加快物品使用的周转。主动与临床进行沟通,及时解决特殊问题,满足使用科室的需求,全员参与保障无菌物品优质、快捷供应和安全使用。

4手术配合流程

4.1术前患者准备

4.1.1心理准备由于腹腔镜是一种新的微创技术,大多数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缺乏了解,担心手术成功率难免会出现恐惧、焦虑等抑郁情绪。多数研究报道认为,巡回护士应于术前1d到病房访视患者,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术前准备情况,与患者沟通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麻醉方式等手术相关事项。详细告知手术前注意事项,以缓解患者紧张心理,消除不良情绪为手术带来的不良影响,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手术,保证充足睡眠,尽快恢复体力。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征求患者对手术工作的要求,及时改进手术护理方案,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解除其顾虑。术后1周内巡回护士到病房随访,了解患者的手术效果,鼓励患者配合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

4.1.2皮肤准备手术切口的皮肤护理是腹腔镜手术重要的护理项目之一。手术前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术前1d剃除整个腹部至会阴部的毛发,减少切口感染的机会,因术中脐部要进行穿刺,所以最好用棉签蘸着肥皂水或植物油将脐孔内的污垢除掉。虽然具体的护理操作是由临床护士来完成,但手术护士在接受手术患者时,也应对手术切口皮肤的准备情况予以检查,看是否符合手术要求。研究发现,使用不同清洁剂可产生不同的消毒作用。通常手术部位先用肥皂水清洁,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最后用0.5%碘茯棉球消毒。周晓峰等采用“洁肤柔手”消毒剂作为脐部的清洁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绝大部分芽孢与病毒,起到有效的消毒作用。若发现切口的皮肤有破损、渗液等症状时,可推迟手术,以防脐部穿刺时污染腹腔,引起腹膜炎等并发症。

4.1.3肠道准备患者进手术室之前,手术护士应了解患者的肠道准备状态。肠道准备的目的是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防止患者因麻醉后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能控制排便而增加感染机会,减少肠内积气充盈及存有粪便而影响手术操作,充分的肠道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术前就其病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机会。患者术前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大鱼大肉,以防引起术后肠胀气。具体有一些不同的操作方法。如金超慧等于术前1日予以患者流质饮食,4h后肥皂水灌肠;术晨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刘媛媛等对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2d禁食易产气食物,术前12h禁食固体食物,术前4h禁食流质饮食。王春芸认为术前禁食8h、禁水6h,可避免术中呕吐引起患者误吸而窒息。

4.1.4放置尿管一般腹腔镜手术均应在术前30min留置尿管。手术护士接到患者后,要查看引流袋是否持续开放,使膀胱空虚,以免术中膀胱胀满,或因有盆腹腔手术史等而使膀胱正常解剖位置改变引起机体损伤。

4.2巡回护士配合

4.2.1环境准备注意手术间的安静整洁,保证手术室正常温度,避免过高过低,限制温度在22℃~26℃,避免患者的肢体部位暴漏在外。对体质较虚弱的患者床上垫变温毯保暖,使患者体温保持正常手术所需温度。

4.2.2麻醉配合麻醉是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前提,麻醉工作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特别是连续多台手术时。选择合适位置,建立静脉通路,选用上肢粗静脉行留置针穿刺并固定好,适时调整输液速度,以保证患者术中有效循环血量、紧急用药及抢救。严密监测各项仪器的运转情况,备好吸痰用物,吸引器应处在良好备用状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手术医生及麻醉师。

4.2.3体位安置手术体位安置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手术的进程。合理的体位安置,既便于手术操作,又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巡回护士应能及时根据体位要求摇动手术床,妥善固定好患者体位,使其处于功能体位,防止神经损伤及意外坠床事故的发生。保护好患者皮肤,预防电灼伤的发生。腹腔镜胆囊切除采用15°~30°的头高脚低及右侧抬高15°~20°体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采用平卧位;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头低足高并右侧倾斜的仰卧或截石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体位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手术时间较长,患者的各个隆突部位应加棉垫,避免压伤。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同时根据手术类型与方法调整患者体位,尽量做到利于手术医生操作和患者舒适。

4.2.4人工气腹配合与洗手护士配合正确连接腹腔镜头、气腹导管、光导纤维、电凝线、吸引导管等,确认连接无误后开机,注意气腹机的使用:气腹机进气宜先缓后快,根据术中情况需要调节CO2流量、光源亮度、电凝大小等。输注气体前核对,否则使用电凝会发生燃烧,危及患者生命。调节气腹机压力在14~16mmHg,为了给机体一个适应过程,开始以1~2L/min的速度向腹腔内注入CO2,当注入2L左右时流量可调至4~6L/min,直至腹压达到12mmHg左右时,停止充气。压力过大可导致腹胀、心律减慢及CO2吸入过多。在实际操作中,过高的CO2压力不仅引起高碳酸血症,还可导致内脏血流的改变。尤其是长时间手术时,由于压力和化学因素的影响,会引起全身重要脏器的损伤和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因此腹腔镜手术的气腹压力设置尤为重要。一般妇科腹腔镜气腹压力设置在10~14mmHg(1mmHg=0.133kPa),常用压力为12mmHg;腹腔镜胆、胃、脾等手术,CO2气腹压力为10~12mmHg,老年患者气腹压力一般控制在8~10mmHg。

4.2.5其他巡回护士还要认真检查电刀、吸引器、腹腔镜成像系统是否正常,腹腔镜器械是否齐全;认真与器械护士清点好器械物品,做好记录,以防滞留腹腔。手术结束后,及时变换患者体位,在过床搬运和运送途中,注意保暖和各种管道的保护及患者安全,做好护理交接工作,同时将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时告诉责任护士。

4.3洗手护士配合

4.3.1器械物品的准备及清点腔镜手术所需的手术器械精细、复杂,因此,术前器械准备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效果。洗手护士根据手术种类备齐手术器械,包括基础器械、低温等离子灭菌机灭菌的腔镜器械常规包、无菌布类及敷料、缝针缝线,洗手护士提前30min上台,检查器械的性能和完整性,根据手术需要安装腔镜器械并按使用先后顺序摆放于无菌器械台上,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协助医生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巾,妥善固定好电刀连线、气腹导管、吸引导管,用腔镜专用无菌保护套套好摄像镜头、光源导线并固定于手术台适当位置,巡回护士应能及时根据体位要求摇动手术床,妥善固定好患者体位。手术进程中,根据不用部位严格区分和提供手术器械和所需物品,并于术前和腹腔闭合前检查、清点手术器械。

4.3.2建立人工气腹的配合备好灭菌的腹腔镜及腔镜操作器械,按使用顺序排列于无菌器械桌上,递气腹管、吸引器管、冷光源线及电极线,协助套好摄影镜头。护士递相应器械在脐孔下缘(或上缘)作1~2cm的切口,刺人气腹针,连接气腹管缓慢注入CO2,协助建立人工气腹。洗手护士要判断是否进入到患者的腹腔中,协助医生将穿刺器固定,避免因为脱落而出现皮下气肿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了解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整个手术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做好术中观察与护理。

4.3.3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洗手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掌握专用器械的名称和使用方法。术中认真观看显示屏上手术操作步骤,准确传递器械。传递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快捷,防止损坏,用完后清除器械上的血污和焦痂并及时收回,以防掉落、污染或损坏。术中所用缝线必须严格控制长度,带针的缝线长度一般在15cm左右,结扎线长度一般6~8cm,过长的线容易和肠管等软组织缠绕,影响术者操作速度。手术过程中要经常用碘伏棉球擦拭镜头或将镜头置于无菌保温杯内热生理盐水,以保证手术野的清晰。由专人负责调试腹腔镜,如果发现腹腔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维护与修理,使用后进行专业的消毒灭菌。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要明确摆放位置,使用前检查工具的安全性。一些需要散热的工具不要在上面放置其他物品,影响散热。

4.3.4关腔前后的配合手术结束前,冲洗腹腔,根据病情需要,确定是否放置引流管,认真清点台上所有器械、敷料。退出各个器械后放出气体,用4~0可吸收线缝好穿刺点,再次清点器械、敷料,用创可贴或纱布覆盖切口。保存标本,做好记录并及时送检。手术结束后仔细核对器械及配件是否完好,擦干各种导线、导管、阴干后无角度盘旋后收起。

5讨论

5.1科学安排手术,合理调配仪器按照手术难易程度和现有设备情况,合理安排手术,发挥最大效益,便于手术医生和病房护士根据手术时间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术前患者的接送及时到位。避免不同患者因手术步骤冲突,等待仪器设备而浪费时间,提高仪器的使用率。杜育芳针对各专科患者的腹腔镜手术特点,手术科室对主机及专科手术的特殊要求,选择相对应的腹腔镜手术物品及手术器械,调配适合手术需求,满足临床使用,明显降低资源有限等因素影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腹腔镜手术物品供应服务。组配微创腹腔镜手术器械,满足多科室的微创腹腔镜手术使用,资源共享协调手术;多科室、多种类微创腹腔镜手术,使用手术器械要求不尽相同,手术器械配备采用多科室兼容、机动灵活、搭配组合完成腹腔镜手术为原则,总之,应有效的协调腹腔镜资源,统筹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微创腹腔镜物品,高效率周转使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微创腹腔镜手术需求,达到良好效果。

5.2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相对固定腔镜手术配合人员,可有效提高其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默契性,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由于连台手术多,手术时问短,手术结束洗手护士将腔镜器械立即交给器械管理护士处理,马上进行下一台的开台准备工作,缩短了术前用物准备时问,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保证腔镜器械管理的连续性。器械管理护士统一调配腔镜器械,有计划性、预见性地根据手术需要和医生的手术习惯提前为每台手术提供充足和性能良好的腔镜器械,避免因手术器械而耽误手术的顺利进行。

5.3医护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科学排班,调配仪器,合理使用人力资源,都需要多科协作的团队精神。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集体观念、团队协作非常强的科室,应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改进手术配合和管理工作流程,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胸腔镜影像手术的配合及器械管理 篇6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55-01

胸腔镜手术在国外开展已有多年,开始仅为一种检查手段,直到八十年代由于电子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才成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近几年国内胸腔镜手术也有突破性发展。我院自1997年开始,使用电视胸腔镜外科技术实施胸科手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将107例手术配合及器械管理总结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95例,女性12例,年龄14—78岁,其中自发性气胸80例,外伤性血气胸11例,肺叶肿块7例,脓胸2例,结核性胸膜炎纤维板剥除5例,贲门失迟缓症1例,纵隔肿瘤1例。术前检查显示病人均无开胸手术禁忌症。

2术前准备

2.1病人准备。了解患者病史及各项检查指标,评估病人情况。做好心里护理,获得病人信任,向病人解释手术目的及手术方法,消除患者恐惧心里。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同时检查手术区域皮肤准备情况。

2.2物品准备。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间应固定在装配遮光设备的较大无菌手术间。术前一天应对胸腔镜全套设备,包括电视监视系统、摄像机、冷光源、电凝器进行全面调试,所需器械进行检查灭菌备用。

3手术配合

3.1洗手护士配合。

3.1.1洗手护士提前洗手,将胸腔镜器械和常规胸科手术器械整理好,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好器械、敷料、缝针等。

3.1.2协助医生常规消毒铺单后,固定好各类导线、光导纤维、吸引器等。镜头蘸碘伏备用。

3.1.3配合医生放置套管进行手术,切口第一孔置于腋中线第七肋间,第二、第三孔的选择以胸腔镜探查后定。洗手护士应密切注意电视屏幕,及时准确传递器械,胸腔镜器械都比较长,传递时要注意保护好,防止污染。及时清除器械上血迹及凝固碳化组织,切割缝合器装置正确,钉子完整。

3.1.4做好应急措施,遇到特殊情况或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能立即开胸手术。我院在手术开展初期,曾经发生一例处理胸顶部粘连时,电钩误伤胸膜顶,损伤左锁骨上动脉,导致大出血,由于护士准备充分,迅速开胸直视下止血,为医生抢救赢得了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3.2巡回护士配合。

3.2.1巡回护士于手术前再次检查电源及机器设备装置是否完善和准确。施行胸腔镜手术,因仪器较大,巡回护士必须注意术前的整体布局和仪器的摆放,充分保证手术者和助手能清晰地直视显示屏幕,便于手术操作。

3.2.2在患者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麻醉后,取90度健侧卧位。电凝负极板粘贴于患者大腿上,患侧手臂悬吊麻醉架上,以充分暴露手术野,身体各部位保护好,防止接触金属部件烫伤。

3.2.3手术部位铺巾后,与洗手护士一起连接并调试好胸腔镜系统,术中随时观察确保仪器正常运转,术毕按顺序关闭电源,冷光源关闭电源后待机器内散热扇停止运转,方可拔出电源插座。

4器械的保养与管理

4.1胸腔镜属精密贵重仪器,手术完毕,所用器械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残留物质,擦干后置于酶洗液中浸泡10分钟,彻底清洗胸腔镜器械各部件,可拆开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5分钟。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官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擦干、刷洗时注意防止划伤镜面。

4.2冷光源镜头,禁止碰撞,光纤维应直放或自然弯曲成弧度,不能折成锐角,以免折断,主机使用后擦拭干净,冷却后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并有专人保管。

5体会

5.1胸腔镜手术它具有安全实用,手术切口小,生理干扰小,病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止痛药的用量显著低于开胸手术治疗[1]。胸腔镜手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仪器、器械能否正常使用,因此手术护士必须熟悉器械的名称与性能及組装方法,以便在术中能够熟练操作,主动配合。

5.2巡回护士应严密观察手术进展,随时做好开胸手术的一切准备,以备必要时能及时转为开胸手术,手术结束后胸腔镜设备也不能立即撤去,待麻醉师再次鼓肺,观察胸引管内无严重漏气或出血再撤去。

参考文献

保持腹腔镜手术图像清晰的新方法 篇7

1 选择分辨率高的高清内镜和成像系统

器械护士熟练掌握高清内镜的白平衡调节方法, 准确调节焦距。巡回护士按照要求调节好显示屏的各种参数, 包括色彩饱和度、对比度, 屏幕亮度等, 调节冷光源亮度至30%~50%。

2 方法

2.1 碘伏擦拭法

碘伏是一种碘与表面活性剂结合物, 因其含有油性成分, 表面张力较大, 用沾有碘伏溶液的纱布擦拭内镜镜头表面, 可减少镜面水雾形成, 增加图像清晰度。

2.2 温水浸泡法

体核温度指人体内部包括胸腔、腹腔、脏器和脑的温度, 通常比较稳定。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深部温度, 正常情况下平均为37.5℃[1]。而手术间一般保持温度在22℃~25℃[2], 两者之间存在较大温差, 当腹腔镜镜体从室温下移入体腔后, 镜面因温差而迅速形成水雾, 导致图像模糊不清, 严重影响手术操作。为了避免这一现象, 采用约50℃的灭菌注射用水浸泡腔镜前端30s至1min, 使之温度迅速上升后再放入体腔内。此法有效避免了水雾产生, 使图像保持清晰。由于手术中需反复多次擦拭镜头, 为了保持灭菌注射用水的温度, 将不锈钢保温杯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放上器械台, 用于盛装加热后的灭菌注射用水, 可保温1h~2h, 减少了多次换热水的麻烦。

2.3 烟雾疏散法

腹腔镜手术中使用超声刀、双极电凝或单极电凝时会产生烟雾状气体, 对图像的清晰度产生很大影响。针对这一现象, 采取间断打开助手操作孔Trock的阀门开关, 放出烟雾, 改善图像质量。为了避免烟雾排放至手术间污染空气, 可在Trock阀门开关处连接可调压负压吸引器, 持续低压吸引排出烟雾, 同时增加二氧化碳进气量, 维持饱满的气腹, 以利于手术操作。

3 小结

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对病人打击小、恢复快且兼顾美容等诸多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手术医生的操作空间局限, 对腔镜设备和器械过度依赖, 只有在手术过程中始终维持高度清晰的图像画面, 才能确保手术医生正确判断组织结构, 准确地分离血管及器官, 避免误伤, 保证手术质量和手术效率。

作为手术室护士, 在配合腹腔镜手术的护理实践中, 通过学习和思考, 发现用沾有碘伏的纱布擦拭腔镜镜头可保持画面清晰。但碘伏纱布的干湿度较难掌握, 既不能太干也不能过湿, 要恰到好处才能起效。所以, 一般在时间较短、组织结构相对简单的腹腔镜手术中采用此方法, 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等。

温水浸泡法是医生认可的最有效方法。前面已经介绍了此法的运用原理和具体做法, 其中把保温杯以手术器械的形式用于手术当中, 是借鉴生活经验, 活学活用的方法,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一般在手术前日将瓶装 (每瓶500mL) 无菌注射用水放入温度为50℃的恒温箱内加温, 手术当日将其倒入无菌保温杯中, 加盖保存, 在术中可反复多次用于浸泡腔镜镜头, 使之温度接近体腔温度, 避免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雾气模糊镜头。使用时保温杯底部垫一纱布块, 防止镜头与杯底发生碰撞、摩擦, 损坏镜面。灭菌注射用水于50℃恒温箱内放置1周后抽样检验结果均无菌生长。如果因条件限制无恒温箱设备, 可将瓶装灭菌注射用水置于微波炉加热或放入热水中浸泡加温, 注意浸泡时瓶口部分切忌没入水中。

在手术时间长、手术操作复杂、手术风险大的腹腔镜手术中, 尤其需要联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特别是温水浸泡法, 来有效维持手术图像的高度清晰, 以保证手术平稳、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姜安丽, 王玉玲, 王红红, 等.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03-309.

胸腔镜手术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腹部手术,腹腔镜,麻醉方案,不良反应

随着微创理念和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普遍,表现出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的优点,获得患者好评。但在实际手术操作中,建立人工气腹会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考虑到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不同,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了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在对照组中,男28例(56.0%),女22例(44.0%);年龄20~76岁,平均(48.5±2.3)岁;疾病类型:胆囊炎12例,胆结石8例,肠梗阻6例,子宫肌瘤10例,异位妊娠4例,其他10例。在试验组中,男24例(48.0%),女26例(52.0%);年龄19~78岁,平均(47.8±3.1)岁;疾病类型:胆囊炎10例,胆结石6例,肠梗阻7例,子宫肌瘤12例,异位妊娠7例,其他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有针对性地比较。

纳入和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依据《外科学》[1],患者年龄18~80岁,经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满足手术和麻醉指征;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②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

麻醉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支持,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变化。麻醉方式如下:①对照组:行静吸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诱导选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剂量分别为0.1 mg/kg、3μg/kg、0.1 mg/kg、1 mg/kg。然后气管插管,和麻醉机相连接。麻醉维持阶段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吸入异氟醚,并间断性应用维库溴铵,剂量按照0.05 mg/kg计算。②试验组:行硬膜外阻滞+静吸全身麻醉,患者穿刺点选择在L9~10间隙,向头侧置管3 cm备用,输注3 m L利多卡因(浓度2%),无脊麻征象后再输注4~6 m L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确定麻醉平面后按照对照组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阶段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利多卡因、吸入异氟醚。两组患者在术毕前30 min停止使用肌松药,术毕前15 min停止使用麻醉药。

观察指标:①观察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前者判定标准如下:优:呼吸循环稳定,肌松效果满意,没有应激反应或牵拉痛;良:呼吸循环基本稳定,肌松效果欠佳,存在轻微应激反应或牵拉痛;差:呼吸循环强烈波动,肌松效果差,存在严重的牵拉痛。后者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体动等,做好相关记录。②观察麻醉期间的心率(HR)、血压(MAP)指标变化,其中T0为麻醉前,T1为麻醉后,T2为建立气腹后,T3为术毕。③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

结果

麻醉优良率和不良反应比较:试验组、对照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10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麻醉期间心率、血压指标比较:T1、T2、T3时刻两组的心率、血压明显变化,其中试验组T2、T3时刻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麻醉苏醒时间比较:试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目前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方案包括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等,麻醉要求患者具有稳定的呼吸循环,减轻术中操作带来的应激反应,保证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促使手术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为患者的恢复和预后提供有利条件。

全身麻醉最大的缺点是在气管插管、拔管时患者的血压、血糖容易升高,会诱发脑血管意外事件,部分患者因个人敏感性会出现呼吸和意识恢复慢、脱机困难等现象。连续硬膜外麻醉能够满足手术要求,具有起效快、恢复快的特点,但麻醉平面大、对患者造成的刺激明显,患者术中容易出现低血压、躁动、阻滞不全等情况,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不易接受。相比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兼具两种麻醉方案的优点,一方面能够获得满意的镇痛和肌松效果,有利于手术操作;另一方面减少了对患者造成的刺激,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10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在建立气腹后、术毕的心率和血压指标更为稳定,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为8.1 min、12.7 min、17.0 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仅8%,低于对照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计薇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

综上所述,针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效果更佳,表现为呼吸循环稳定、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推荐优先选用。

注:和T0相比,#P<0.05;和对照组相比,@P<0.05。

参考文献

[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2):1387-1388.

胸腔镜手术教学方法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20岁~53岁,平均年龄(33.2±12.7)岁;病史2 d~10年;体重45~74 kg,平均(49.2±9.6)kg.手术种类:异位妊娠17例(28.3%),卵巢囊肿14例(23.3%),盆腔粘连12例(20.0%),不孕症10例(16.7%),子宫全切术7例(11.7%)。患者ASAⅠ~Ⅱ级,呼吸系统以及肝、肾功能正常,均无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禁忌证。将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在年龄、病史、体重、ASA分级、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禁食8 h,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 mg.进入手术室后,患者开放静脉通道,持续心电监护。全麻组:患者取头低臀高截石位,给予丙泊酚2 mg/kg、芬太尼2~4μg/kg、维库溴铵0.08~0.10 mg/kg、咪唑安定0.10~0.15 mg/kg进行麻醉诱导,成功后插入气管导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潮气量为8~10 m L/kg,呼吸频率为12~15次/min.术中吸入1.0%~2.0%的安氟醚,持续输注丙泊酚2.0~4.0 g/(kg·h),保持患者术中镇静状态,必要时酌情间断追加芬太尼及阿曲库铵维持麻醉平稳。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患者左侧卧位下取L2~3或L3~4穿刺,穿刺成功后拔除腰麻针在硬膜外腔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3 mL,观察5 min后,注入首量2%利多卡因10~12 mL,置患者仰卧位。术中维持药用1.6%利多卡因与0.15%布比卡因的混合液。静脉单次使用丙泊酚20 mg后,持续静脉泵注1~2.5 mg/(kg·h),术中用密闭面罩吸氧4 L/min.2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丙泊酚。

1.3 监测指标

2组均使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图。记录麻醉前、气腹后20 min、放气后20 min时的各项参数以及手术结束后拔管时间、术中疼痛知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以及放气后MAP、HR、SpO2等呼吸功能、循环功能监测及麻醉情况比较见表1、表2.

注:与麻醉前比较,2组气腹后20 min、放气后20 min的MAP、HR、SpO2均P>0.05.

3 讨论

妇科腹腔镜融合妇科手术和内镜技术于一体,除晚期癌症外,绝大多数通过开腹可以实施的手术都能在腹腔镜下实现,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1]。腹腔镜手术过程需要使用CO2形成气腹,气腹使腹腔内压升高,膈肌上升,胸腔容积缩小,导致肺功能残气量减少,潮气量下降,呼吸动力学发生改变。CO2经腹膜及腹腔器官的吸收入血液,使PaCO2升高,可能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同时,CO2能够兴奋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减少,影响循环功能。CO2还会刺激膈肌,部分患者有肩背放射性疼痛症状。气腹后,CO2对机体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也对手术麻醉方式有间接的影响[3,4]。

气管内插管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较广泛,由于使用机械呼吸能够保证良好的通气,也可以通过控制膈肌运动促进CO2的排出,术中SpO2下降和酸血症的情况比较少。但是全麻和镇痛药不能完全抑制气管插管、CO2气腹以及手术刺激导致的机体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机体内环境的改变仍然会影响循环和呼吸功能,术中疼痛知晓往往高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且全麻存在设备要求较高,医疗费用高,患者苏醒较慢等问题[5]。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患者苏醒快,静脉滴注丙泊酚可减弱气腹对腹膜的刺激、头低位以及膈肌抬升等引起的不适,减少硬膜外阻滞局麻药的用量,有效地控制手术刺激引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但该麻醉方式由于没有气管内插管,可能导致呼吸抑制[6]。本研究中,2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手术,发现气腹后20 min和放气后20 min MAP、HR、SpO2等与麻醉前比较变化并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丙泊酚用量是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的2倍以上,拔管时间也明显长于后者,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疼痛知晓率差异不大(P>0.05)。

综上所述,全麻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均能很好地满足手术的要求,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有丙泊酚用量少、患者拔管时间短等优势。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满足手术需要的前提下,考虑采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方式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60例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观察比较2组麻醉情况。结果 2组气腹后20 m in和放气后20 min MAP、HR、SpO2等与麻醉前比较变化并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均能很好地满足手术的要求,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有丙泊酚用量少、患者拔管时间短等优势。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麻醉,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Sotelo R,Astigueta JC,Carmona O,et al.Laparo-endoscopic single site(LESS)[J].Actas Urol Esp,2009,33(2):172.

[2]佘守章.微创手术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6.

[3]黄玲,黄冰,潘灵辉,等.妇科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对策[J].微创医学,2008,3(5):497.

[4]汤蕴琦,张萍,陈琦.妇科腹腔镜CO 2气腹及体位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06,8(1):32.

[5]彭伯祥,高兴营.全麻下腹腔镜妇科手术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5,11(2):113.

胸腔镜手术教学方法 篇10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利用自身优势, 将腹腔镜手术视频应用于医学生的外科学兴趣培养、外科学基本技能培养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纠正与提高。本文即从这3个方面进行论证, 探讨腹腔镜手术视频在外总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1 外科学兴趣培养

外科学的最基本目标是教会医学生如何看病和做手术, 同时, 激发医学生的兴趣, 是保持该职业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的关键。在现实中, 板书与幻灯片、回答问题等方式都难以将外科手术向医学生讲解清楚, 即便是一些简单的手术, 因为描述的文字枯燥、抽象, 手术图谱不连贯, 都难以让初学者掌握, 反而适得其反, 让其感觉难度太大, 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腹腔镜手术视频则不同, 可以具体、直观而连贯地描绘出每种手术, 给医学生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 能够极大地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 让其保持不断学习的激情。

通过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简单腹腔镜手术的视频, 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过去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了交流互动、讨论热烈的课堂, 医学生课后普遍反映教师授课令人满意。

2 外科学基本技能培养

传统的外科基本技能包括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技术。事实上, 对各种解剖结构的辨认能力也应该属于外科学基本技能范畴, 因为, 外科手术的第一步就是在复杂的人体中辨认出解剖结构, 在此基础上, 才能应用这些技术完成手术。因此, 外总教学既需要教会医学生各种基本操作技术, 也要教会其辨认解剖结构的技能。

在各项基本操作技术的教学当中, 外总教师借助腹腔镜手术视频可以轻松地讲解这些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虽然切开、止血、结扎、缝合都是借助各种操作钳及器械完成的, 但事实上, 其操作原理是相同的。对照腹腔镜手术视频将每一种操作拆分, 使医学生较容易地理解原来动手示范教学中看似复杂的每一个动作。因为每名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不同, 在教学过程当中, 通过应用视频展示, 最明显的改变是原先需要反复多次由带教教师示范后所有医学生才能掌握的动作, 现在医学生掌握的速度及准确度都得到明显提高[3]。

而对于解剖结构的辨认, 医学生在基础医学的课程教育阶段都已经历过系统解剖以及局部解剖的培训, 这些解剖课程教学所应用的都是尸体标本, 与活体的解剖结构存在色泽、质地、长度、形态等各方面的差异[4]。而腹腔镜手术视频能够清晰地记录手术操作所涉及的各种解剖结构, 外科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截图, 将鲜活的实体解剖与尸体标本进行一一对照, 有助于让医学生从以往的尸体解剖过渡到活体解剖。当然, 因为人体各种解剖结构都较为复杂且存在差异, 期望通过视频截图就让医学生具备各种活体解剖结构的辨认能力仍然是比较困难的。但是, 通过这样的尝试, 医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解剖课程教学方式比较容易接受, 而且便于记忆。

3 外总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纠正与提高

目前, 在外总教学中, 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教学都是由带教教师动手示范, 学生模仿[5]。这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在当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已经显示出其弊端。由于带教教师专业不同, 除了外科专业外, 还有的来自麻醉专业, 有的来自急诊专业, 传授基本操作技术的教学水平存在差异, 带出的医学生也完全不同。因此, 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教学需要教师提供一个标准, 医学生在学习曲线的开始阶段模仿这个标准, 之后对照标准不断纠正与改进, 最后超越标准。这个标准的重要特征是准确性、易操作性与可重复性, 而腹腔镜手术视频则具备了以上几种特征, 因此可以反复展示优秀手术者的腹腔镜手术视频。

在整个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学习过程中, 可以在学习的最初期展示各种腹腔镜手术视频, 让医学生开始模仿;之后, 依照学习曲线, 在不同阶段重复展示, 让医学生得到自我纠正与提高。

摘要:外科学总论教学在医学教育中至关重要,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将腹腔镜手术视频应用在外科学总论的教学中, 包括医学生的外科学兴趣培养、外科学基本技能培养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纠正与提高。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视频,外科学总论

参考文献

[1]杨波, 沈宏亮, 徐志飞.抓好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 提升医学生素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 :1199-1201.

[2]Giannotti D, Patrizi G, Di Rocco G, et al.Play to become a surgeon:impact of Nintendo Wii training on laparoscopic skills[J].Plo S One., 2013, 8 (2) :57372.

[3]魏波, 邓美海, 郑宗洐, 等.医学本科生早期腹腔镜技术培训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5) :763-765.

[4]晏益核, 卢榜裕, 蔡小勇, 等.腹腔镜下肝门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解剖基础[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2, 30 (5) :494-497.

胸腔镜手术教学方法 篇11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广东广州510080)【摘要】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与治疗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法,治疗组采用电脑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人均阵痛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经手术观察及随访发现,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及人均阵痛次数、平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肺炎及感染症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小切口手术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较高的优势。【关键词】电脑胸腔镜;小切口肺癌手术;临床观察【中国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43-01 电脑胸腔镜辅助下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以其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近几年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肺癌治疗手术中。我院依据文献,采用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法治疗肺癌,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为47~81岁,平均年龄(62.1±4.7)岁;其中腺癌18例,鳞癌17例,肺泡细胞癌3例;左肺13例,右肺25例;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咳嗽、咳痰或咳痰带血。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与治疗组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法,治疗组采用电脑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人均阵痛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情况。1.2病例排除标准:排除患者有转移性病变。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法,治疗组采用电脑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术前均经常规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脑CT及腹部超声检查。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全麻方式,手术胸腔镜进胸腔,单肺通气。患者采用侧卧位,术侧上肢悬掉在麻醉架头上。在患者第8肋腋中线处作约1.5cm切口,置戳卡,经戳卡置入腹腔镜以探查胸腔,明确病变、胸膜粘连情况及术侧肺部是否有塌陷,确定患者是否适合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如果患者适合手术,则于第4~5根肋间隙前至腋后线行6~8cm的小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沿肌纤维方向印性分开胸壁肌层,切开肋间肌及壁层胸膜,放入小号开胸器以撑大切口。进入胸腔后,使用内镜器械结合常规器械进行手术。胸腔镜冷光源为胸腔内定向照明光源,并随手术操作方向进行跟踪,电刀结合电灼钩游离切断下肺韧带及肺与胸壁间所有粘连。支气管及血管游离也采用直视或镜视下电刀切断,肺血管采用传统缝扎与结扎方法处理。常规淋巴结清扫。术后采用蒸馏水冲洗胸腔,检查支气管残端,肺有无漏气现象。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2 结果经手术观察及随访发现,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及人均阵痛次数、平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治疗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症状,考虑可能为缺氧所致,经积极处理后,患者症状好转;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肺炎及感染症状,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出现。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3 讨论自1992年第一例肺门解剖彻底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完成后,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便以其创伤小、术后疼痛感轻、恢复快等优点受到临床广泛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并应用。文献指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手术采用非解剖手术方法使肺血管和支气管混合结扎,而标准肺癌手术强调采用解剖学肺叶切除术,将肺血管与支气管行分别结扎。本组研究中,在腹腔镜辅助情况下采用分别结扎的形式,即肺血管采用传统缝扎与结扎方法处理,支气管及血管游离也采用直视或镜视下电刀切断。由于这种分离式处理方法较常规开胸处理方法易造成患者术中肺门血管损伤或术后胸膜瘘等症状,因此在手术中,我们先处理肺血管,然后行支气管处理,严密缝合余肺创面,避免漏气现象的出现。术后行淋巴结清扫术是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在手术中,仔细解剖分享并切除病变所在肺叶后,对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进行系统清扫。本组研究在充分保证手术安全的情况下,行左胸淋巴洁清扫4~5组,右胸5~6组,符合系统清扫要求,患者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胸。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我们发现,電视胸腔镜辅助下的小切口肺癌手术较常规开胸手术更为安全、有效,无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人均阵痛次数等均优于对照组,可以证明电视胸腔镜小切口手术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较高的优势。参考文献[1]刘晓,于在诚,胡旭.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探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45(3):434-435.[2]Lewis R J,Caecavale R J,Sisler G E,et a1.One hundred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video—assisted thoracic operations[J].Ann Thorac Surg.1992.54(3):421-6.[3]柳曦,周乃康,张涛.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1,08(22):22-24.

胸腔镜手术教学方法 篇12

关键词:腹腔镜,输卵管妊娠,治疗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发病率约为1%, 其中输卵管妊娠最常见。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95%左右。在对异位妊娠的治疗过程中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 恢复快已逐渐取代了开腹手术。我院从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治疗了大量的异位妊娠患者[1,2]。随着经验积累手术方法更加成熟。我院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卵管妊娠87例。现将手术方法及技巧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7例患者年龄20~46岁, 平均30.36岁, 71例经产妇, 16例未产妇, 留置IUD史21例, 腹部手术史18例 (剖宫产12例, 异位妊娠6例, 阑尾切除2例) , 既往有盆腔炎病史28例, 有停经史79例, 阴道不规则流血史69例, 低血容量休克15例, B超检查附件区包快87例, 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3~5mL者59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生育要求及术中具体情况。56例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 31例行保守性手术包括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及输卵管挤胚术。保守手术常规输卵管浆膜下注入MTX以杀死残余滋养细胞。

2 结果

87例中除1例因盆腔炎粘连严重改为开腹手术外, 其余86例均顺利行腹腔镜治疗。

3 讨论

随着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改进及经验的增加, 以往需开腹手术治疗的各种异位妊娠的方法现均可在腹腔镜下完成而主要问题在于使手术达到有效的同时更加微创。

3.1 穿刺孔的选择

手术选用10mm腹腔镜于脐轮上或下1cm做第一穿刺孔。常规选择左右下腹部麦式切口位置为第2~3穿刺孔, 左侧进1cm套管, 右侧进0.5cm套管。一般情况下, 3个穿刺孔即可完成手术。如果是保守性手术, 下腹穿刺孔可选3mm穿刺套管, 术后该穿刺孔可不缝合用创可贴粘合即可。在穿刺孔的选择上我们尽量选择小穿刺孔, 达到微创的目的。

3.2 手术方法

(1) 根治性手术:a.输卵管电凝切除术:这种方法需在下腹部做2个穿刺孔, 如妊娠包块不大其中一个可置3mm套管, 以抓拑提起输卵管伞端, 自伞端开始用双极或单极电极靠近输卵管钳夹, 电凝剪断输卵管系膜至宫角部, 切除患侧输卵管。b.输卵管套扎术:使用一次性或自制套圈放入腹腔将输卵管套扎, 然后切除输卵管。方法是经一侧5mm穿刺套管放入套圈 (常在病变一侧) 经另一侧套管放入抓拑, 抓拑先穿过套圈, 再拑着病变输卵管伞端, 将输卵管拉入套圈内, 然后收紧套圈尽量靠近子宫角部将输卵管套扎。注意不可套扎卵巢。将输卵管套扎两次, 然后用抓拑提起输卵管, 用剪刀靠近输卵管剪断系膜切除输卵管, 必要时可用电凝将残端凝固进一步预防出血及粘连。输卵管套扎法的不足处是不能将输卵管全部切除, 往往靠近子宫角部的输卵管峡部遗留。切除输卵管应放在专用收集袋内经10mm套管完整取出, 避免遗漏在盆腔。 (2) 输卵管切开取胚及修补术 (保守手术) :a.术前用药:在切开输卵管壁前可以在输卵管系膜处注射血管收缩剂以减少输卵管充血程度。常用有1∶10000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注射后常可见局部组织因缺血而变白。b.手术方法:可视病变具体情况而定。如壶腹部妊娠未破裂者, 先用无损伤抓拑拨动输卵管, 暴露要切开部位, 切口应选在输卵管系膜对侧缘妊娠包块最突出处。一般应沿着输卵管长轴纵行切开。单凝电针是最常用, 最方便的手术器械, 它在切开管壁的同时还有凝固组织和止血的作用。管壁切开后即见管壁内血块及绒毛组织突出于切口, 要将管壁内的妊娠组织清除最好的方法是水压分离。用一把无损伤抓拑将输卵管壁切口缘提起, 将5mm冲洗吸引管放入官腔利用水压将绒毛及血块与管壁分离, 并在水流的带动下, 使绒毛及血块自切口完整排出。如绒毛及血块与管壁粘连较紧水压不能完全分离, 可用5mm抓拑轻轻牵拉取出, 注意不可钳夹输卵管粘膜以免引起出血。如果绒毛及血块较大可用10mm吸管将其在切口处吸着, 用另一把抓拑轻轻推开管壁, 使绒毛及血块排出。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管腔以确保无绒毛残留。如切口无出血可不予缝合。如在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后怀疑有绒毛残留在将管壁缝合后向妊娠部位管腔内注射单剂量MTX (10~40mg) 溶于3~5mL生理盐水中或注射用水中, 使用专用针头将药物注入也可用18号或20号腰穿针穿过腹壁再注入输卵管管腔, 推药前应回抽注射器, 避免针头进入血管。如果是输卵管妊娠破裂者可直接通过破裂口取出妊娠产物其余步骤同切开取胚术。如输卵管妊娠接近伞部, 包块不大, 表面张力不大者可直接行挤胚术。从输卵管近端向远端挤压, 反复挤压数次只至完全挤出其余步骤同切开取胚术。输卵管间质部是通入子宫角部的肌壁内部分, 官腔周围肌层较厚, 血管丰富。间质部妊娠少见但后果严重, 以往几乎全为妊娠破裂, 短时间内发生大量盆腔出血, 腹腔镜治疗间质部妊娠风险也很大, 处理不好会产生大量出血。我们的体会是间质部妊娠包块向外突出手术较安全, 反之可能宫角切除, 需缝合宫角止血。手术时先用单凝电极钩或电凝针在妊娠部的表面切开一个小口, 注意不要太大, 否则止血困难, 切开子宫角部妊娠包块后有时可看到妊娠囊, 用弯分离钳把妊娠囊取出, 注意必须把妊娠的内容物清除干净, 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如有出血可用单极或双极电凝止血, 然后“8”字缝合创面。注意不要把输卵管腔封闭。如间质部包块较小可直接电凝吗。

3.3 取物方法

以往妊娠产物从输卵管取出后需将下腹部一个5mm切口扩大为1 0 mm再用大抓钳逐块将妊娠物取出, 如果是切除输卵管则剪成数块再取出, 这种方法既费时又损伤大。我们的经验是通过脐下10mm的套管将取物袋或乳胶手套放入腹腔, 将妊娠产物放入取物袋或乳胶手套内以分离钳夹住袋口, 在腹腔镜引导下降取物袋送入脐下10mm套管鞘内至鞘外。此时暂时进气拧开套管鞘在腹壁外直视下钳夹袋口, 拔出套管鞘, 此时取物袋口在腹壁外而其余部分在腹腔内, 乳胶手套更好一点, 它有一定弹性不易扯断, 通过腹壁外在直视下取出手套内组织物, 如组织物小可直接连取物袋一同拔出, 此方法不用扩大切口又快捷方便, 使手术更加微创。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314.

上一篇:小学安全管理策略新探下一篇:培养数学学习最佳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