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学习最佳心态

2024-07-23

培养数学学习最佳心态(共10篇)

培养数学学习最佳心态 篇1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应是在情感心态的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笔者认为,要构成数学学习最佳心态,就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

一、轻松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要使学生感到数学认识活动是种轻松的乐事,而不是一种负担,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开辟“数学角”,成立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让他们看到数学天地的无限宽广。2.解释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

二、愉悦感

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培养学生愉悦感的重要途径有:1.各抒己见,在课内展开争论,从而强化学习气氛,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以达到最佳的学习心态。我让学生相互评议,双方展开热烈的争议,前者说化小数计算简便,后者说化作分数计算简便,我鼓励学生双方举例验证,并将举出的例题给全班练习。每个人得到鼓舞,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状态,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2.解题活动中,暴露解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是思维“体操”的魅力。3.利用数学的简捷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诱发学生的愉悦感。

三、严谨感

产谨感是指人们追求科学工作作风的情感,它能促使人们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心理学告诉人们:严谨作风会迁移到教学活动中去,而数学教学活动又能形成严谨的作风,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解题过程中,必须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辉市有任何遗漏与含糊之处,重视解题后的回顾。

四、成功感

成功感是学习的“内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陶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

总之,最佳学习心态,主要由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轻松是数学活动成功的发动机,愉悦是成功的催化剂,严谨则是成功的监控器,而成功既是关键又是最终的目的。

培养数学学习最佳心态 篇2

作者:李娇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38 更新时间:2010-6-3 10:07:07

现在的班级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有的孤僻、不善与同学交往;有的活泼好动,不管什么时候都随心所欲、有的好打架、好冲动,一件鸡皮蒜毛的事情都能让他大打出手,从而造成不良的后果;有的经常不完成作业,真得让人很头疼。面对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以最佳的心态去学习、去生活呢?

一、校园、班级的文化建设尽量人性化、孩子化,让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心中愿意接受的氛围中生活。比如:在校园的标语设计上,尽量把这项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写、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像:不准践踏草坪,它会疼的;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前景是我家,洁净靠大家;你好、对不起、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长挂嘴边。学生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慢慢规范自己。另外,在校园或班级中种花、草、养小动物,使学生处处能感受到美的气息,为学生营造一种在自然中轻松的心境,削减学生因学习压力带来的紧张心态。班级的卫生也要搞好。地面干净如洗、窗户明亮照人,让学生心情舒畅,以平和、宁静的心态面对每一节课。

二、老师的心态要健康。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所以,老师一定要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物。

1、教师呢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老师热情,学生跟着、学着就会热情。比如:你声音哄亮、语言幽默、肢体语言灵活应用、适当时讲个笑话、唱首歌调节一下,学生一定会积极配合。

2、尽量少发火,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先想想这句话:做一个优秀教师也许不容易;做一个成功教师,也许要求很高;但做一个快乐的老师,是任何一个教师都能做到的,学会爱惜自己。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自己去耐心说教解决,要不就让学生帮学生,要不就把这事先放一边,别理了。(当然针对的不是紧急问题)作业实在不能按时完成的,就降低作业量,一天晚上写10个生字、5个计算题,这总成吧。利用班会课,就针对遇到的问题,学生自谈看法,最后得出统一意见。

3、永远怀有一颗童心。和孩子们一起读课文《谁得的红圈圈多》、《吃水不忘挖井人》;和学生一起跳皮筋、和学生一起石头剪子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是好朋友,一起玩;是一个团体,团结合作就是力量;让学生感受运动后的酣畅,感受释放后的轻松。从而再以开心、轻松的心态迎接下面的学习。

三、备好课,创造良好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生活。老师的语言、目光、行为能让学生感受到她的可亲可爱、平易近人、公平、民主、有信任感、学生喜欢接近。比如:你回答得真棒,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给胆小学生一点勇气,让他们敢接着走下去。比如:小朋友出题,老师和大家一起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先拿到小红旗,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自己老师的抵触心理、叛逆心理。多给机会,让学生站在焦点处表达自己的看法,不但可以培养“三大”,(大胆、大方、大声),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允许学生说老师的不是,把老师的“权威”降下来,让孩子感受到你是诚实的,和他们一样,都会犯错误,但要认真、多动脑筋,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从而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给低年级的孩子可以讲〈狼来了〉的故事);教育孩子做题要细心、做完要检查的好习惯,尽量将错误降到最低。一些知识的取得,把探究的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合作交流,去真正体会付出努力后收获的喜悦。

四、采用不同的转化方式,使学困生在成绩取得之后能积极面对生活、学习。

1、刚开始,让这些学生举手也许很困难。因为举手就意味老师也许会让他回答问题,如果答不上来,会影响他的积极性。那就这样: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和同学们一样)会的再举左手。先把他举手的习惯培养起来,最初的点点自信建立起来。

2、利用课堂提问的时间,把简单问题的回答机会交给他们。回答错,给以鼓励;回答对,大力表扬,让他们感觉一点点的快乐。

3、利用课余时间让小组长帮忙或老师亲自帮忙。刚开始就简单的计算,相信几遍下来一定搞定;再上升为稍有难度的。比如:解决实际问题等等。由易到难,相信会慢慢进步。

4、平日里多关心,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在乎他的。发一块糖给他,夹一点菜给他,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坚定信心,一定努力。

5、通过“家校路路通”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为孩子的进步而努力。说服家长一定抽时间关心孩子,哪怕10--20分钟,并及时交流学生的变化。总之,通过以上行动,让孩子能积极乐观面对学习。做一个优秀的学生也许很难,但做一个努力的学生并不难。

五、多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明白如何去做?

1、可以领着孩子去父母工作的地方看一看,让他们亲眼看到父母的辛苦、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努力学习,不乱花钱,懂得感恩。

2、可以让孩子自己洗红领巾。花不了几分钟,但意义重大。可以体验劳动的光荣、体验劳动所得的快乐、养成自己的事情力所能及的一定自己去做的好习惯。

3、可以举行丰富多采的文艺节目。比如:歌咏比赛、朗诵比赛、跳绳比赛、叠纸比赛。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竞争的快乐,同时有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多采,抵触不良的学习心态。

4、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孩子去旅游。让孩子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壮观;在吸收新鲜空气、聆听小鸟歌唱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清爽、舒适。从而让孩子说一说:我们该怎么办?不能破坏花草树木,不能乱扔垃圾,为自己留有一片绿地。

作为一个教师,心态一定要好。学会认识、接纳、控制自己。这样你的学生才有了心理健康的环境;在课堂中、课堂后努力将关爱、亲近、合作、信任等付诸于行动。这样,孩子才会快乐、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构成 篇3

一、轻松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要使学生感到数学认识活动是种轻松的乐事,而不是一种负担,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开辟“数学角”,成立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让他们看到数学天地的无限宽广。

2.解释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

二、愉悦感。

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培养学生愉悦感的重要途径有:

1.各抒己见,在课内展开争论,从而强化学习气氛,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以达到最佳的学习心态。我让学生相互评议,双方展开热烈的争议,前者谓化小数计算简便,后者说化作分数计算简便,我鼓励学生双方举例验证,并将举出的例题给全班练习。每个人得到鼓舞,智力活动处于最住状态,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

2.解题活动中,暴露解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是思维“体操”的魁力。

3.利用数学的简捷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诱发学生的愉悦感。

三、严谨感

产谨感是指人们追求科学工作作风的情感,它能促使人们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心理学告诉人们:严谨作风会迁移到教学活动中去,而数学教学活动又能形成严谨的作风,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报导过程。解题过程中,必须思路清晰,因果分明,瘪辉市韵有任何遗漏与含糊之处,重视解题后的回顾。

四、成功感

成功感是学习的“内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陶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

数学学习中最佳心态的培养 篇4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教学不单单是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 更是学生心理完善、智力发展、逻辑思维形成等一系列情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使中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认为, 要构成数学学习的最佳心态, 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 其次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重中有愉悦感、轻松感、严谨感和成功感。

一、自信的培养

自信是人心灵的支柱, 是人们处理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体现。拥有自信的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会给人以信任感, 也使自己在处事方面处于沉着、冷静, 积极进取的最佳状态。

自信就是成功的一半, 可见自信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了自信, 那么他很难能学习好。因此,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自信, 要让学生明白, 如果有自信, 那就成功了一半, 否则就一

事无成。“I think I can, I can, but you can’t you can’t.”这

是我常对学生说的话。有了自信就有了动力, 也就有了更多的耐性, 才能坚持到底。

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多用鼓励型、和赞美型的语言。比如, 当学生主动回答出来一个问题时我会说:“太棒了, 这么难的题都做出来了, 我还以为没有人能做出来呢。”当学生没有回答正确时:“这题是有点难, 不好做。”再引导学生解决:“别紧张, 放轻松, 你能做出来, 可能有点紧张, 再想想, 还是接着回答。”

另外, 针对不同学生让他们做一会能完成的任务, 这也是给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

二、愉悦感的培养

愉悦感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处于兴奋的状态下积极的一种心态。神经中枢和大脑皮层活动最强的时候, 逻辑思维和记忆都处于最佳状态, 也是接受能力最强的。换句话说, 愉悦感就是学习数学最佳心态的关键所在。下面就培养学生愉悦感, 谈下个人在这十几年教学中的体会。

1. 我在上课时, 先调整好心态, 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

“心情也会传递的”, 教者有一个好的心情, 学生上课也会有一个好情。这是我多年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感悟。

2. 课上积极让学生自己总结,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空间。

比如, 在讲解混合运算和解方程或是几何变换时, 让学生自己自由结组寻求解题思路, 在解题的活动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 和现实结合到一起从解题活动中发觉解题的思维, 暴露

3. 另外, 经常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已学或将要学习的知识做一些小教具等,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4. 数学教学是比较复杂而又比较枯燥的活动。

幽默的语言和自嘲也是必要的, 有时候上课会拿自己自嘲一下, 可能会使课上氛围变得活跃。

三、轻松感的培养

人在紧张和有压力的心态下去学习和工作会比较烦燥, 工作效率低;人在轻松的时候,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 思维也是最迅速敏捷的时候。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学生处于放松的心态, 使学生感到数学认识活动是种轻松的, 而不是一种负担, 我的做法如下:

1. 学生的压力除来自知识吸收还来自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当学生和老师关系融洽, 教学活动就进行得比较顺利, 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情感和意志, 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是必要的。教学实践证明, 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 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 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

2. 我还经常和学生在一做活动, 让学生把我当朋友, 建立

一个平等关系, 拉近和学生的关系, 以达到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3. 我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用心爱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严谨感的培养

严谨感是人们在工作和学习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它是人生做事的一种态度, 没有严谨的工作和学习态度做起事来就会拖拉, 也不会有一个积极上进的心态。而数学又是一个逻辑和语言要求都比较严谨的学科, 所以对待数学学科要有一个严谨的工作和学习态度。它能促使人们确立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而数学教学活动正是能形成严谨的作风的一个途径, 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定理的推导, 证明的方法和步骤。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语言要严密, 教给学生推理的因果关系, 步骤的前因后果要有理有据, 不能“想当然”的思想。

比如, 在学生得出结果时, 要多问个为什么有这个结果, 前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慢慢感知前因后果关系,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严谨感的目的。

五、成功感的培养

成功感和自信的培养是同时进行的一个过程。教师应多让学做一些能做到的事情, 这些事情看似好做, 但需要每个同学都要付出点努力, 这样学生又有了自信也有了成功的满足感。

如何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 篇5

音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中国古代就有用音乐进行胎教的先例。根据报道,悠扬的音乐能让植物生长得更好,能增加奶牛的产奶量。我们自然期望它也能带给人体良好的影响。科学实验证明了这点。

研究显示,当人听着悠扬的音乐时,心跳、脑电波、脉搏等倾向于与音乐的节奏同步,因而变得缓慢而协调;血压亦会下降;Alpha脑电波会增加,使左右脑同步协调,上下脑沟通增加。音乐会使人产生一种松驰、清醒而又警觉的状态,大大提高人的学习能力。

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 篇6

自我减压

大考前出现一些紧张、焦虑的反应实属正常,而且适当的焦虑情绪还是有利于备考,它提醒你及时补救,鞭策你更努力地去应对。我们要充分地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也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跟成绩好的同学比,要紧张而不忙乱。心态好,一切都会好起来。

每天早上起床后,给自己一个笑脸,自我鼓励一下,将斗志燃烧起来,这会让你一整天都充满能量,做什么都更有动力。这样的你,心情会不错,记忆力会很好,复习效果自然会好。

情绪低落时,想想自己的理想,或者叫梦想,那是你为自己编织的“未来梦”。累了,去散散步,想着那个在你心里的“未来梦”,你便会心情舒畅起来,然后回去复习。困了,就早点睡,不要打疲劳战。

遇到难题时,向“未来梦”求救,因为它是你“创造”的,正逐渐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在你向它求救时,它肯定不会袖手旁观,毕竟你们是一体的。当你遇到难题时,它是你的希望,你也是它的希望。它可能不会告诉你具体解决办法,但它能给你勇气,给你信心,给你希望——有了这些,你就能找到解决难题的具体方法。

情绪低落时,做些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吧,但千万不要玩游戏,除了这项你应该有很多喜欢的事情可做,比如做个小手工,去踢足球、打篮球,去图书馆坐一会……在你感觉心情好转了的时候,再想一想那个差点被低落情绪淹死的“未来梦”,或许你会感到幸运,还好及时把它救了回来。

不要熬夜

临近高考,许多学校都大张旗鼓地拉起写着这样字样的标语:“2016年高考冲刺,每日凌晨1时签到,我们一起拼了吧”“我是凌晨2点睡,5点起。一起加油吧!”……高三年级兴起了熬夜“网上签到”热,互相鼓励着熬夜似乎更有勇气。但科学研究发现,缺少睡眠,会造成神经元数目的减少,影响大脑功能,降低智力水平,也就影响了学习效率。

所以不要熬夜,不要为了多做几道题,打疲劳战,甚至把自己的身体搞坏,那就得不偿失了。我们应该做到劳逸结合,合理作息。到了临考前,许多同学会没日没夜地学习,甚至以放弃睡眠为代价来争取时间复习;有的则是争取多休息,尽量不看书,保持精力。专家认为,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过度用脑,并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只会适得其反。睡眠过程是大脑合成记忆蛋白的过程,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提高记忆能力和学习效率,减轻焦虑。而过度放松也不可取,高三学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下,人的大脑中枢已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惯性和运作模式,如果突然过度放松反倒不适应。因此,科学安排生活、劳逸结合更有助于减轻压力,消除疲劳。

与家长沟通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许多同学成绩依然没有起色,不少家长不淡定了——对孩子的风吹草动关注异常;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唠叨不休;借故对其他人发脾气,暗示孩子不努力;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心事重重,整天拉着一张“高考脸”……这些都是因为备战高考引发的家长焦虑症。家长的焦虑会给孩子造成极大负担,影响高考备考,这是我们和家长都不愿看到的状态。

“请把高考还给孩子”,不要让孩子感到你比他/她还焦虑!有高三家长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日志:

别说我是“高考脸”,我觉得儿子和他那些同学,一人一张“高考脸”。这些孩子也苦,正是管不住自己老想玩儿的时候,偏偏要去抢饭碗,想以后吃上好饭好菜就要努力,愿意吃糠咽菜当蚁族住胶囊房就折腾吧。这话一说,显得我特恶俗,特让他瞧不起,可他自己也知道我说得对。这么一来特别纠结,一边蔑视我,一边不敢不严阵以待。这些半大孩子,我一边逼着他念书一边心疼,没办法。人生识字忧患始,谁的事儿谁着急。

这让我想到一个找我咨询的高三的同学,他经常失眠,静不下心来复习。家里有一个千百遍唠叨“高三啦”的妈妈,自己感觉很烦,说:“我学习最大的麻烦就是我妈,老师你把我妈妈搞定了,我就好了!”

在最后关键时刻,作为孩子,要正视家长的絮叨,理解他们的难处。同时,要与他们亲密接触,化他们的絮叨为鼓励,不至于让他们的絮叨成为我们复习的负担。

记住,在温馨的家里,絮叨也是一种交响的音符,正视它,利用它,这样的交响有利于高考,有利于我们的进步。

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构成 篇7

一、轻松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轻松的时候,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 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 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 让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要使学生感到数学认识活动是件轻松的乐事, 而不是一种负担, 必须做到这几点: (1)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教学实践证明, 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 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 把密切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 开辟“数学角”, 成立兴趣小组, 引导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 让他们看到数学天地的无限宽广。 (2) 解学生所疑, 解学生所难, 乐学生所乐。

二、愉悦感

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 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 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愉悦感, 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培养学生愉悦感的途径有: (1) 各抒己见, 在课内展开争论, 从而强化学习气氛, 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心态。 (2) 解题活动中, 分解解题的思维过程, 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是“思维体操”的魅力。 (3) 利用数学的简捷美、和谐美、奇异美诱发学生的愉悦感。

三、严谨感

严谨感是指人们追求科学工作作风的情感, 它能促使人们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心理学告诉人们:严谨作风会迁移到教学活动中去, 而数学教学活动又能形成严谨的作风,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公式、法则的推理过程。

四、成功感

成功感是学习的“内动力”, 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巨大精神的力量。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 使他们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 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积极进取的心态。

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养成 篇8

一、打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安全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他觉得有安全感时,他的一切活动才能正常开展。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从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和学要向谐平等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要坚决摒弃那种古板、刻薄、高高在上的所谓“师道尊严”;要努力打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要主动深入到学生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情绪、个性特点、抱负志向;要欣赏关爱每个学生,要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绪、满腔热情面对学生。只有在这种和谐平等、亦师亦友的关系中,学生才会消除距离感,克服畏惧感,产生安全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开展一切学习活动。

二、营造互动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轻松感

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才能变得迅速敏捷,才能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因此,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与学生心理换位,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疑,要营造互动民主的课堂氛围。因为在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爱意和期望,放下胆怯怕错的心理包袱,享有充分的心理自由,形成心悦意爽而无任何压抑的心理状态,轻松地说、想、做,从而让思维变得迅速敏捷。

三、经历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培养感悟感

感悟感即感觉、悟性,相当于语文、英语中的语感。感悟感既是一种感觉,又是一种能力和心态。对数学的感觉好、悟性强,学习数学的热情就高,能力就强。《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历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过程与方法”也成为新课标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去亲历知识的发现、发生和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感知、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没有经历过程的学习,获取的知识就好比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感悟感来自于经历丰富多彩的过程中,它在经历过程中产生并得以升华。

四、感受美轮美奂的美育因素———培养新奇感

新奇感是人们对新鲜事物奇异现象的敏感直觉与好奇心态。每当人们遇到一个新异现象时就会被常常吸引,情不自禁地去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新奇感容易形成学习的内驱力。新奇感是学习的一种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培养。

1. 设计一些新颖奇特富有生活性的问题,透过生活美,引发新奇感。

2. 利用数学的简捷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诱发新奇感。

3. 利用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法等的思维训练,透过思维美,培养新奇感。

4. 利用数学史、科学家的故事,透过人格美,培养新奇感。

五、正视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自尊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视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尊感。

1. 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会遇到学生上课违反纪律,作业错误百出的情况,如果采取大声训斥、刻薄挖苦、冷言讽刺、粗暴指责,甚至漫骂等不尊重学生人格的做法,就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就会让他们产生抵触、逆反的心理,就会放弃学习,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要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启发、引导他们找出犯错的原因,鼓励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这样既能让他们学到知识,增强自信心,又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2. 多一些鼓励支持赞许,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渴望认同,渴望表扬,学生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优点,多一些鼓励、支持、赞许,毫不吝惜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good”、“very good”等来表示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和赞许,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善待学生的“奇思妙想”,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是思维的源泉,学习的动力。对于学生各种或稀奇或古怪的想法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应正确对待、处理,予以爱护。对学生的好奇心不正确对待,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也会伤及自尊。

六、创设人人喜爱的教学环节———培养兴趣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对于培养学生的最佳学习心态尤为重要。

1. 教学内容生活化,在联系实际中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力求改变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数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活及社会实际的联系。

因此,把生活中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素材引进课堂,如可利用代数式的意义和作用编一些猜数、猜年龄游戏,或者和学生一起表演猜数魔术等,让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周围,数学有用,越有用越学,越学越有用,形成“学—用—学”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吸引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学设计情境化,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

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而避免单纯机械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力求教学设计情景化,为学生创造一个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和交流中,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

例如:新人教版讲去括号法则时是用“格尔木至拉萨路段列经过动土与非动土……”这一问题情境引入的。但这一问题情境其实学生是不熟悉的,难以解决的,而且与后面的去括号法则无太大的联系。我们设计了下面的问题情境:

(1) 小明有a元钱,星期六挣了b元,星期天挣了c元,他共有多少钱?

(2) 小明有a元钱,星期六花了b元,星期天又花了c元,他还有多少钱?

对上面的问题情境,全部学生都很容易用两种方法得出答案,从而可列式:a+ (b+c) =a+b+c, a- (b+c) =a-b-c,为后面去括号法则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在这一问题情境中轻松地获得了知识,享受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3. 教学语言生动化,在轻松愉悦中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流畅就会如同磁铁吸引学生,如同涓涓细流流入学生心田,让学生感到舒服慰帖。另外,灵活、恰当地运用修辞艺术,能够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能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要善于自己去探索,想方设法让教学语言生动起来。

4. 解题方法多样化,在思维熏陶中升华学习兴趣。

数学,归根到底要解题。解题除需要必要的知识外,还需要方法和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数学解题中要注重方法和思维的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法、一题多变、一法多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综合性大有裨益,对于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大有帮助。通过这些思维训练,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解题轻松自如,在思维熏陶中升华学习兴趣。

七、利用多元公正的评价机制———培养成就感

成就感是指人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后所带的情感(如自豪、满足、惬意等)。而成功除了自己的体验外,往往还通过他人评价来体现。对学生的评价要适时,每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评价要多元,既要从成绩上来评价,又要从情感态度和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来评价,既要有师评,又要有自评和他评;评价要公正,既要客观地反映学生目前的行为或水平,又要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趋势。只要多元公正地评价学生,就会让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更强烈的成就感。

最佳学习心态,主要由安全感、轻松感、感悟感、新奇感、自尊感、兴趣感、成就感组成,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甚至互相包容。安全感、自尊感是前提,轻松感、感悟感是助推剂,新奇感、兴趣感是催化剂,成功感是兴奋剂。只有重视最佳心态的培养,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数学认知活动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丁志豪.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构成.数学教师, 1995, (5) .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心态 篇9

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 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心态, 促使学生知难而进, 转变学习态度, 改变学习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 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晓之以理, 帮助学生主动调控学习心理

经过中考后, 高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 一部分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好, 思维活跃, 灵气十足的学生产生了优越感, 他们往往满足现状, 满足一知半解。尤其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 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的同学, 甚至错误的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 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 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 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 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 具有很强的选拨性, 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 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使学生明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尽量不使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 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 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 觉得离生活很远, 似乎很“玄”。我在教学中尽量以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 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 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如果学生对一开始学的第一章集合和第二章函数就被弄得“云里来, 雾里去”的, 就很容易使他们产生畏惧, 甚至厌学心理。我特别关注这段时间他们学习数学的心态, 通过作业, 谈心等了解他们对这两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的特别困难的学生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谈话鼓励和个别辅导。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 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 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 因式分解先看什么, 再看什么, 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 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 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我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 应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 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 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过程中, 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对于学生作业一定要做好作业反馈工作。

二、动之以情, 师生和谐, 以情促行

老师对学生要有“亲和力”, 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温暖, 使师生情感相通, 教师的要求就会成为学生的行动。

1. 对后进生要热情相待

由于他们基础差, 成绩差, 学习上遇到困难, 受到批评也比别人多, 因此自卑情绪严重, 心情压抑, 形成心理障碍。他们缺乏应有的学习动机和意志毅力, 缺乏持之以恒下苦功夫的决心。但是他们也有一颗争取上进的心。因此, 对于这类学生必须热情相待, 主动接近, 多方关心, 引导他们多向老师提问, 老师对他们讲解也需特别耐心、细心。提出问题浅一点, 让他们听得懂, 答得上, 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体会到老师诚心扶他们上马, 诚心与他们同甘共苦, 同舟共济。只有当师生情感相融时, 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并付之于行动, 且会逐步爱上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

2. 对于尖子生要使之更上一层楼

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如果感到教得太浅, 教学进度太慢, 他们就会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从而就会降低数学学习兴趣。为了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致, 除了喜欢他们外, 也注意促进他们“运动”, 鼓励他们参加数学竞赛辅导, 介绍他们订阅杂志书籍, 与他们探讨较深层次的问题 (包括数学竞赛题) 。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 认真对待, 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 使他们心悦诚服。在平时教学中促使他们记笔记, 写单元小结, 优解问题, 让他们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解, 使他们得到表现的机会。并在这过程中及时表扬, 促进相近水平的同学互相竞赛, 使班级逐步营造成一个学习数学的良好风气。这样做明显地促进了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风气。

三、培养学生善于联想, 勇于探索的精神, 稳定“乐学”情绪

师生情感相融, 学生认知达到了能不断再发展的程度之后,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保持持续不断的学习主动性, 还需要通过各种手段, 让学生有稳定的“乐学”情绪。比如巧设“课饵”, 创立“新境”, 引发疑惑、联想、探索心理, 巩固兴奋心态。吸引人的谜语谁都想猜一猜。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构设“谜题”以引发学生探索心理。

例如在上第一课立体几何时, 先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些火柴, 让学生用6根火柴拼出4个正三角形来。开始学生们只在桌面上把火柴移来移去老是拼不成, 然后我就提醒他们要打破平面几何的思维方式, 是否可以把有的火柴“立”起来再试试, 终于有的学生拼出了一个正四面体来了。我告诉他们这就是从平面到空间的一个飞跃。又如在学习公理一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时, 我让学生用3个手指去顶住自己的数学书 (使书的重心在三指为顶点的三角形之内) , 然后逐渐使3个指头移到一条直线上, 这时, 书掉了下来。我就问学生, 这是为什么?有些学生说是重心关系, 有的说是手势不好, 这时我指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物理性质, 而在于几何性质: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不能确定一个平面。于是, 他们就对公理一有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调整心态达到最佳歌唱状态 篇10

关键词:声乐,艺术,歌唱状态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在声乐学习中, 演唱者往往特别注重歌唱技能的训练, 而忽视对歌唱心理的作用。实际上, 良好的歌唱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歌唱者是否能够以一种最佳的精神状态来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在声乐教学中培育良好的歌唱心理, 要从教学环境、认识能力、调控制能力、培育途径、坚定意志等多方面入手。

(二) 研究意义

对于《如何调整心态达到最佳歌唱状态》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 能够为声乐学习者的实际演唱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 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 也有利于让的声乐学习者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并引起其对于声乐心理学的重视。本研究对于一线的音乐教师开展声乐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状态, 是我们进行演唱的基础。我们的心理素质是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之上, 通过我们后天的学习与所处的环境潜移默化而形成的, 主要是我们认知能力, 情感, 性格, 内在的品格, 等多个方面。

我们的生活与心理素质息息相关, 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 心态是我们演唱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会感到喉, 嘴部干涩, 嘴里的唾液变少, 想喝水, 有时候还会出现冷汗, 尿频等等现象。这是每一个从事声乐工作都要面对的心理挑战。

综上所述, 出现上面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在于我们学生不能平静的面对各种各样的来自心理方面的压力。我们要高度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这对我们的声乐路途的发展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声乐演唱中不良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

(一) 害怕高音的心理

高音, 是我们声乐学习者必定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很多的学生或者声乐爱好者, 无论是在平时琴房练声还是在演唱中, 一碰到高音就不由的紧张, 发慌, 上半身就变得僵硬拼命蛮干, 要么就是勉强唱上去。作为男中声部, 我们学生最怕的就是把中音唱成高音, 特别是在正规的比赛之中。

(二) 演唱环境的影响

“意大利贝里尼国际声乐比赛”是世界高级的歌唱比赛之一, 要想在这个赛事上脱颖而出难度非常大, 对于每一个参赛选手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意大利贝里尼国际声乐比赛”评委都是音乐界杰出代表, 本身都是实力雄厚的。面对这样的评委, 参赛者要想赢得他们的青睐, 就必须将自己与作品中的人物, 情节, 一草一木, 都联系起来, 合二为一完美的结合起来, 要流畅变现歌曲中的内容, 这个就给演唱者很大的心理压力。

(三) 对歌曲的熟练程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们要对演唱的歌曲非常熟练。这也是影响我们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 我们刚刚学习音乐的时候就要学习歌曲然后演唱, 在演唱中不断积累经验, 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四) 演唱中的怯场心理

怯场的问题在声乐演唱中是十分普遍的, 人在面对很大的场面时候, 都会或多或少有点畏手畏脚, 舒展不开手脚, 左思右想不想演唱, 尤其是在一些很重要的比赛中, 这种问题就更为突出。

四、声乐演唱中心理状态的调控

(一) 唱歌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歌唱之前如果还对自己的曲目不熟悉, 歌词节奏等记得不熟, 在上台时肯定会出现紧张的心情, 所以我们在演唱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首先, 我们要对演唱的歌曲花很多的时间熟悉歌词和乐谱, 要把握音准和节奏, 要考虑好歌曲情感的表达。再一个就是要多合伴奏, 可准备一些肢体方面的语言。

(二) 纸上得来终觉浅, 觉知此事要躬行

声乐演唱是表演和演唱结合的, 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声乐基础和技巧, 而且我们还要有极强的表现力, 不仅要有声, 还要有形, 这样才是美的艺术, 对于观众有很强的感染力, 让观众深深的被音乐中刻画的剧情所感染。

(三) 在平时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

我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 这是很重要的。我们首先要对事物有极强的感知能力, 声乐演唱是需要经过我们演唱者二次的加工, 融入了我们个人对歌曲的理解。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艺术修养, 学习文化知识, 在生活中体味人生百态, 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才能更好的演唱歌曲。

(四) 常锻炼,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心理状态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特别重要, 影响着我们声乐演唱的发挥。一个良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也是保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歌唱时需要我们本身的生理器官发声和肢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 同时也要多多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五) 要有理想, 要有斗志

作为一个学生, 我们学习声乐, 学习唱歌到底是为了什么?当今社会追逐名利金钱的思想是大部分的学生心中所想, 学习声乐, 演唱事业当成是一个途径。这里我要说, 这是不对的, 我们既然选择了声乐, 就要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把声乐当成是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的目标, 这样我们才会有不断前行的动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这能激发我们学习的激情, 我们要努力奋斗。

五、培养最佳心理状态的方法

(一) 培养极强的思维逻辑能力

声乐的发声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思维过程, 追根到底其实也是一种自然地规律。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说我们要用脑子去唱歌, 其实就是所谓的思维去唱, 所以心理思维对我们歌唱有很大的帮助。一个好听的音色, 宽广, 洪亮, 饱满, 圆润的声音, 而且还有感染力都是我们具有正确条理的思维去指导身体各个器官彼此配合, 恰当用力的结果。

(二) 养成良好的心理调控力

我们在学习中要经常参加各种演出, 比赛, 这样我们可以体会到台上演唱的感觉和台上的心理状态, 任何事情都是在生活中养成的只有多多参加, 多多锻炼才能让我们在任何地方演唱都不怯场, 都可以发挥很好, 这有赖于我们心里的调控力。我们平时在上声乐课的时候, 是一对一的模式, 我们不容易紧张, 身体也比较放松, 老师还经常提醒我们, 这时候我们很容易进入歌唱的状态。

(三) 独特个性的培养

每个学生对声乐的接受能力, 学习态度, 意志力, 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 这样其学习的收获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有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信心, 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善于制定详细的计划, 并热爱声乐, 有悟性, 接受能力强, 这样的学生在声乐上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六、结语

歌唱是歌者脑中客观的反映, 但是又反作用于演唱的行为中。在声乐演唱中调整心态对达到最佳歌唱的状态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 作为一名学习声乐的学生需要认识到心理活动的重要, 调整情绪激发热情。我们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并且来指导我们声乐的学习。同时, 声乐技巧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两者都一样重要。两者是互补互助, 彼此联系的, 声乐技巧的提高可以使我们充满自信的去歌唱。同样, 自信和愉悦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歌唱技巧的发挥, 使我们的演唱达到很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黄天俐.浅议舞台实践里钢琴演奏的心理状态[J].戏剧之家, 2016, 14.

[2]宋晓茹.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状态简析[J].黄河之声, 2011, 22.

[3]杨曼珊.浅析如何增强对音乐的记忆及调整演奏的心理状态[J].时代文学, 2008, 09.

[4]李畅.浅析歌唱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J].黄河之声, 2015, 09.

[5]薛城.论舞台演唱中的心理状态调整[J].音乐大观, 2014, 11.

上一篇:胸腔镜手术教学方法下一篇:翻译的对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