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切除术(通用12篇)
胸腔镜切除术 篇1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胸外科中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手术技术,其具有较为严格的适应证,若在术中出现一些情况下则需要中转为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手术,过往有文献统计称其平均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概率为13%左右[1]。目前在国内对于此类手术的进行时间较短,而对于何时需要进行中转开胸的尺度把握却很难统一。目前国内外的文献还暂时没有关于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标准的报道[2]。本研究就本院2006年12月-2013年10月间进行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7例,现通过笔者的临床工作,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手术指征,以便于更加顺利地完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以及更好地把握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时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6年12月-2013年10月间进行的全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21例,年龄19~73岁,其中男13例,女8例,病理类型:腺癌9例,鳞癌2例,肺结节8例,腺癌及鳞癌及肉瘤的混合1例,肺气肿1例,病变位于右肺上叶4例,右肺下叶5例,左肺上叶5例,左肺下叶7例。腔镜辅助小切口16例,年龄23~74岁,其中男9例,女7例,病理类型:腺癌9例,鳞癌5例,肺结节2例,病变位于右肺上叶3例,右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左肺下叶6例。全胸腔镜组(中转组)以及腔镜辅助小切口组(未中转组)患者在性别、肿瘤类型、位置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手术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健侧予以单肺通气。取健侧卧折刀位。胸腔镜troka放置于第7肋间腋后线,长约1.2 cm;辅助操作口选择位于肩胛下角线第7肋间,长约1.2 cm;主操作口位于第4肋间腋前线,长约4 cm,无术中不需要放置开胸器,肋骨不拉开,使用乳突牵开器将切口软组织撑开。所有的操作均在胸腔镜直视下完成,而不借助于切口进行观察[3,4]。术中对胸腔及肿瘤进行全面的探查后,首先使用电钩将下肺韧带切断并打开肺门周围的纵隔胸膜,显露下肺静脉后壁及主支气管后壁,摘除部分的隆突下淋巴结,显露支气管,并使用切割缝合器将未发育完全的肺裂切开,处理肺血管,完成肺叶切除术,根据术中冰冻的病例结果,如为肺恶性肿瘤则进行标准的纵隔淋巴结清扫。如遇到镜下操作困难情况如纵隔淋巴结粘连、出血等情况时,将沿操作口向肩胛下角方向延长8~10 cm,逐层将皮下组织、肌层予以切开,放置开胸器对肋骨进行牵开,在直视下完成肺叶切除以及相关的淋巴结清扫术[5,6]。术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闭合切口。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字2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转开胸原因分析
术中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主要原因有血管损伤(肺动脉损伤、肺静脉损伤、奇静脉损伤)、淋巴结干扰以及胸腔内的致密粘连等,其中肺动脉损伤是最为多见的原因,占37.50%(6/16),具体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
中转开胸组的平均年龄为(69.4±10.4)岁,肿瘤平均直径为(24.8±11.7)mm,未中转开胸组的平均年龄为(54.7±10.7)岁,肿瘤平均直径为(28.4±13.7)mm,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近十年来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胸外科比较成熟的一种手术方式,但是术中出现一定的情况下仍需要中转为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7]。其常见的原因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胸腔粘连或出血、瘤体巨大或探查见纵隔器官受到侵犯等。
3.1 出血
肺血管在术中出现意外出血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最常见的原因[8]。本组中有21例患者在术中出现肺动脉损伤出血,5例在腔镜下修补成功,16例患者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其中4例中转手术后需阻断肺门才能有效止血并修补血管。在术中如果遇到出血,可以先采取纱布压迫止血的方法,同时将积血吸净,清理术野并做好开胸的准备。如出血能够被压迫止住,则压迫5 min后将纱布移开,找到明确的出血部位,根据具体的出血情况决定处理方法:如果肺血管的压力较低,出血量少则可以予以压迫止血;如出血无法制止,则可以根据出血的严重度以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来决定是否在腔镜下修补还是中转手术[9,10]。如果情况紧急则应当毫不犹豫紧急开胸,以免延误抢救。关于具体出血时的开胸指征,还需要根据术者的经验灵活掌握。
3.2 淋巴结干扰
血管和支气管周围往往分布有大量的淋巴结,炎症或与结核、钙化粘连以及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均会使得局部的解剖结构难以看清,增加腔镜对血管以及支气管的处理难度。外文文献中的资料显示淋巴结干扰并不是术中导致中转手术的主要原因[11],但本研究中有13例患者是由于淋巴结因素导致中转开胸,其可能是由于国人发生肺炎以及肺结核的既往史患者较多,很多患者的血管以及支气管旁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以及钙化粘连,这些因素均从侧面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此淋巴结因素是导致国内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转手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12,13]。
3.3胸腔粘连
过去往往认为胸腔粘连是胸腔镜手术的相对禁忌证[14]。本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胸腔内弥漫粘连,其中3例出现严重粘连,5例出现肺门粘连,有3例患者通过钝锐性分离结合的方法,在20 min左右成功游离了整个胸腔,且过程中出血量较少,而9例患者因粘连原因而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以上介绍的就是导致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导致中转手术的三大常见原因,但是随着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胸外科开展了这项手术,而对于所有的胸外科医师来说,应当不断积累胸腔镜手术的经验,减少术中不必要的中转手术[15]。当然,术前选择合适的病例,正确地把握手术适应症以及中转开胸手术的时机也是十分重要的。
胸腔镜切除术 篇2
更新时间:2012-03-10 02:37:22 | 文章来源:有问必答健康社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是在电视腹腔镜窥视下,利用特殊器械,通过腹壁小戳口在腹腔内施行胆囊切除术。它将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外科技术相结合,是一种不用剖腹、创口小、痛苦轻、恢复快的手术。手术后腹壁有四个小创口,均可用创口贴粘合恢复,术后2-3天即可出院。适用于一般的胆囊切除术,如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睡眠型态紊乱;③舒适的改变;④潜在并发症--感染;⑤知识缺乏:术后康复知识。
一、焦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知识缺乏(术前方面的)。2 顾虑手术效果及预后。主要表现: 主诉有失眠、心悸、疲乏、忧郁、孤独感。2 缺乏主见,易激动。坐立不安,反复向医务人员咨询、论证手术式及安全性。4 血压升高。护理目标: 病人能说出引起焦虑的原因。2 病人能采取应对焦虑的有效方法。病人了解手术方式和目的,并接受lc手术。病人的焦虑症状缓解,表现为生理、行为、情绪正常。护理措施: 详细介绍lc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和优点(痛苦小、创伤小、恢复快、切口小)。2 对病人所提出的疑问给予明确的、有效的、积极的信息,必要时介绍病人与经历过相同手术的病友交谈,使其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心理疏导,告诉病人可通过看书、听轻音乐、与室友交谈、散步等措施来消除紧张、不安心理,保持情绪稳定。重点评价: 病人的焦虑症状是否改善。2 病人能否掌握解除焦虑的方式。3 病人是否愿意接受lc的手术方式。
二、睡眠型态紊乱 相关因素: 1 焦虑。2 环境改变。3 呕吐、疼痛、腹胀。主要表现: 主诉难以入睡,入睡后易惊醒,出汗多,需依靠药物帮助入睡。2 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护理目标: 病人能叙述影响睡眠的原因。2 病人能描述和掌握促进睡眠的方法。3 病人能克服不适所引起的入睡困难。病人主诉睡眠充足,表现为白天精力充沛,无疲倦感。护理措施: 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无不良刺激的环境。2 尽量满足病人以前的入睡习惯和方式。充分运用交谈沟通技巧,帮助病人克服焦虑情绪。指导病人采取促进睡眠的措施:①睡前少喝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②睡前可听轻音乐、看书、看报;③睡前洗澡、洗水泡脚。尽量将各种疹疗、护理集中进行,避免过多打扰病人。必要时给予镇静、安眠、止呕、止痛等药物治疗,并观察用药后病人睡眠改善情况。重点评价: 病人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否有效。2 病人恢复正常睡眠型态的程度。
三、舒适的改变 相关因素: 胃管、导尿管的刺激。2 手术创伤。3 恶心、呕吐、腹胀。4 病人角色强化。主要表现: 主诉咽喉、尿道口不适。主诉腹胀、轻微腹痛,肩、背部酸痛,恶心、呕吐。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手术后的不适,依赖性增强,拒绝独立完成轻微的自理活动。护理目标: 病人能接受现状,表现为主动配合完成各种治疗、护理。2 病人主观感觉恢复良好,表现为精力充沛。护理措施: 1 插胃管和导尿管前用石蜡油将管道充分润滑,插管动作要轻柔、熟练,同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对不能合作者可在麻醉后插管。2 留置胃管者,给予口腔护理,每天2-3次。留置导尿管的病人,用0.1%新洁尔灭抹洗尿道口,每天2-3次。4 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天2次,或给予润喉片等药物,减轻咽喉部不适。5 帮助病人选择舒适的卧位(侧卧位或半卧位)。呕吐者及时清洁口腔,并慎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为病人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单、衣裤等。7 遵医嘱给予止痛、止呕药物,并观察药物效果。术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并协助病人完成洗脸、漱口、入厕等自理活动。9 拔胃管前将胃液抽吸干净后拔除,清洁鼻腔,给予口腔护理。拔尿管时应先放尽尿液,然后拔除,拔管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重点评价: 病人是否感觉舒适,是否掌握应付措施。2 采取应对不适的措施后效果如何。
四、潜在并发症--感染 相关因素: 病人卫生习惯不好。2 腹部有切口。3 腹部有引流管。主要表现: 术后72小时持续体温>38.5℃。切口红、肿、热、痛,有渗血、渗液现象。3 引流管周围皮肤发炎、引流不畅,引流液颜色异常。护理目标: 病人能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病人懂得术后腹部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重要性。3 病人能描述伤口感染的先兆表现。护理措施: 术前指导病人清洁腹部皮肤,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常规备皮、更衣,并以酒精或松节油擦洗脐部至干净无污垢。向病人宣教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红、肿、热、痛、渗血、渗液)。3 术后第1天用碘酊烧灼伤口处,更换创口贴,观察伤口有无异样。向病人介绍引流管的目的及重要性,并正确护理腹部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扭曲、脱出;按时挤压引流管,并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夏季每天更换引流袋,冬季隔天更换引流袋;引流袋不宜超过腹平面)。5 术后监测体温、脉搏、呼吸,每天3次,若体温>38.5℃,则每天连续监测4次,若体温>39℃,则每天连续监测6次。当体温>39℃时,应立即给予物理降温,如醇浴、温水擦浴、冰敷等。7 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若有寒颤,应加盖棉被、放置热水袋等物保暖。9散热后及时给予擦干身体,更换衣裤、床单,避免受凉。重点评价: 病人术后3天的体温是否正常。2 病人切口处皮肤是否红肿,有无渗液。腹腔引流管是否通畅、固定,引流液的颜色有无异常。
五、知识缺乏:术后康复知识。
相关因素:未经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及缺乏此方面的信息。主要表现: 顾虑进食会影响手术效果,要求近日内从静脉补充营养。2 精神差、痛觉敏感,依赖镇静、止痛药。3 拒绝早期下床活动,怀疑自己的自理能力。护理目标: 病人能掌握进食原则。术后第1天病人可下床活动,独立完成洗脸,入厕等活动。3 病人能掌握出院后的自我护理知识。护理措施: 指导病人在麻醉清醒后即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清淡的流质饮食,少食多餐。2 指导并协助病人完成床旁活动,洗脸、漱口、入厕等适当的日常活动。3 给予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1)术后1周内只能做轻微的活动,3周内不能提大于5千克的重物。(2)出现腹部、肩部轻微疼痛为正常现象,可通过止痛药的服用来控制。
胸腔镜切除术 篇3
【关键词】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94-01
自发性气胸是外科最常见急诊之一,而自发性气胸最为常见的原因是肺大泡破裂。当肺大泡体积大,占据一侧胸腔的70%-100%,临床上有症状,而肺部无其它病变的患者,手术切除肺大泡可以使受压肺组织复张,呼吸面积增加,肺内分流消失,动脉血氧分压提高,气道阻力减低,通气量增加,患者胸闷、气短等呼吸困难症状可以改善。2010年我院开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并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27-75岁,平均51岁。均有10年以上吸烟史,来院就诊时均主诉感胸闷,气短,呼吸费力,经拍X线片后确诊为肺大泡。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戒烟、深呼吸训练、有效咳嗽排痰等呼吸道准备可改善分泌物的清除能力,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做好心理护理。
1.2.2 手术方法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在3-4个1.5cm的胸壁小切口下进行,其手术视野、病变显现、手术切除的范围以及安全性均好于开胸手术。电视胸腔镜治疗肺大泡的目的在于控制肺的漏气,迅速完全地使肺组织重新膨胀,恢复肺的功能并防止自发性气胸的复发。
1.2.3 手术后护理
1.2.3.1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应给低流量持续吸氧,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示波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
1.2.3.2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清醒后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定时挤压引流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拔管后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1.2.3.3 饮食虽无特殊要求,但应增加营养,多食优质蛋白、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食刺激性食物、饮料,忌烟酒,避免感染。
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2.1 手术后胸腔出血的护理 观察要点,患者如果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脉搏细速、血压呈进行性下降;胸腔闭式引流管中可见大量新鲜血液引出,引流管中可见小的凝血块流出,出血量每小时大于200ml;血球压积和血红蛋白指数低下,中心静脉压低于正常,立即通知医生,拍床边X线片来协助诊断,如果确诊为胸腔大出血,进行下列护理:确诊后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于有效的止血剂,用立止血1KU肌肉注射及静脉注射各一支,必要时4小时再重复一次;及时补充晶、胶体液,如果出血量大,可输新鲜血液、血浆;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各项检查指标,准确记录引流量;术侧胸部放置冰袋;如果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当引流管中引流量达200ml且持续3小时以上,应做好手术准备及时开胸止血。
2.2 手术后肺栓塞 观察要点,轻度肺栓塞可无症状,最常见为呼吸困难,多突然发作,呼吸浅而速,频率可达每分钟40-50次,胸痛、咯血、晕厥,巨大血栓可出现急性心源性休克、室颤、心跳骤停而猝死。护理措施:吸氧、镇痛、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3 肺不张:观察要点 手术后24-48小时,病人出现发热、胸闷、气急、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咳痰困难、烦躁不安,胸部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低时要通知医生进行确诊。
2.4 护理措施 给与超声雾化吸入,大量饮水,稀释痰液,帮助和鼓励病人咳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对重度肺不张者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效果佳。通过吹气球促使肺复张。
3 结 果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的患者,术后积极进行护理干预,预防术后并发症,有1例患者术后出血较多,经及时止血、输血、大量补液后出血控制;有2例患者术后疼痛剧烈,安置镇痛泵后疼痛减轻;其余患者未发生并发症。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并发症少,恢复快,比传统开胸手术疗效好。
4 讨 论
胸腔镜被誉为上个世纪胸外科界的重大突破之一,是胸部微创外科的代表,我院开展的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在手术前后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翻身拍背排痰,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管道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明确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进行有效的预防,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淑敏.术前肺功能训练对胸心外科患者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32-3.
胸腔镜切除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胸腔镜组:38例, 男27例, 女11例;年龄46~79岁, 平均57.3岁;其中腺癌23例, 鳞癌15例;分期:I期22例, II期16例;肿瘤直径1.5~5.5cm, 平均4.5cm。传统开胸组:45例, 男30例, 女15例;年龄51~76岁, 平均62.3岁;其中腺癌19例, 鳞癌26例;分期:I期22例, II期16例;肿瘤直径1.5~5.5cm, 平均4.5cm。术前均常规作胸部X线正侧位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血气分析、肺功能等检查。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胸膜粘连, 心肺功能检查无肺叶切除术禁忌证。
1.2 方法
腔镜组手术方法:位于肺实质周边术前未获得病理诊断者, 术中首先行肺楔形切除, 送冰冻病理切片检查, 如为恶性肿瘤则继续完成标准的肺叶切除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首先先切断下肺韧带并打开肺门周围纵隔胸膜;使用电钩、超声刀和内镜直线缝合切开器处理血管、支气管和叶间裂, 完成肺叶切除。然后将肺叶牵向前方, 清扫隆突下淋巴结, 最后清扫上纵隔淋巴结。肺血管和支气管的处理一般是分别游离后单独以切开缝合器切断, 尽量不要混合处理。对于较小的血管分支以钛夹或hem-o-lok夹闭后切断。
传统开胸组:按传统常规开胸方法完成。
1.3. 资料的采集与统计方法
术后采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住院天数。分别记录术后两组1、3、7d胸部疼痛情况, 术后疼痛评分法采用Prince-Henry评分法:从0到4共分为5级:0级, 咳嗽时无疼痛;1级咳嗽时有疼痛;2级, 安静时无疼痛, 深呼吸时有疼痛;3级, 安静状态下有较轻疼痛, 可以忍受;4级, 安静状态下有剧烈疼痛, 难以忍受。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以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以α=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检验标准。
2 结果
胸腔镜组38例患者手术顺利, 均治愈, 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 无中转开胸病例。术后第1d即下床活动并开始有效咳痰。术后无发生并发症, 无二次手术病例。
传统开胸组45例均治愈,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 1例术后因呼吸衰竭经呼吸机支持治疗3d后痊愈。
两组病人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有明显差异;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无差异。见表1。术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早期原发性肺癌的治疗,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全性是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讨论的焦点之一。术中出血又是手术安全性的焦点。广泛及严重胸膜粘连的病人, 肺叶不能萎缩, 不能为胸腔镜提供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 术中游离及止血均较困难, 应中转开胸;对于较疏松及轻度的胸膜粘连胸腔镜下可以轻松游离和很好止血, 手术可顺利完成;进行第一个切口时, 切开皮肤后, 以止血钳逐层分开各层组织直视下打开胸膜以免损伤肺组织。肺门肿大的淋巴结常与肺血管紧密粘连, 术中游离血管困难, 因此, 术前最好选择无肺门淋巴结肿大的病例, 术中发现淋巴结肿大的解剖时宜小心操作, 避免出血, 小量出血给予压迫止血下均能顺利游离血管完成手术。术前进行过化疗的病人局部组织常常粘连紧密, 或成冻结状, 游离血管困难, 较易出血, 不宜行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 VATS切口明显缩小, 不撑开肋骨, 无肋骨骨折及损伤, 术后无缝线捆绑肋骨疼痛轻, 对术后呼吸功能影响小。由于减轻了疼痛, 可有效咳嗽排痰, 减少了呼吸相关并发症。这也为一些肺功能差而无法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本组病人术后疼痛较传统开胸组疼痛明显较轻, 术后对肺功能的影响也小, 恢复均较传统开胸组快, 住院天数缩短。与范盛浩[1]等报道相似。本组术后均无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手术的根治性和预后是讨论的另一个方面。争论的焦点是在淋巴结清扫方面是否可以达到和传统开胸手术相同的效果。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近几年来在我国逐渐开展, 初学者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手术技巧的欠缺造成了纵隔淋巴结清除的不彻底, 因此, 有人质疑其根治性。随着高技术内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手术经验的积累及操作技术的日臻熟练, 在VATS下完成解剖意义上的肺叶切除已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且在淋巴结清扫方面可以达到和传统开胸手术相同的效果。本组病人与传统开胸手术病人清除的淋巴结数量无差异, 达到了与传统开胸同样的根治程度。但远期生存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胸腔镜切除术 篇5
【摘要】 目的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938例LC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并发症的经验教训。结果 13例(1.4%)发生并发症,腹腔出血5例(0.53%)、胆管损伤2例(0.21%)、胆漏2例(0.21%)、继发胆管结石3例(0.32%)、十二指肠损伤1例(0.1%),经相应处理,均术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出血、胆管损伤、胆漏、继发胆管结石、十二指肠损伤是LC术常见并发症。熟练掌握LC术手术技巧,术前认真选择病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充分有效的暴露、Colot三角的精细解剖、对组织准确的辨认,及时中转开腹,规范的手术操作是我们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预防和治疗LC术并发症,努力提高LC手术正确性、安全性,使其治疗效果更令人满意。
胸腔镜切除术 篇6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单孔;选择性胸交感神经干切除术;手汗症
[中图分类号] R74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190-02
原发性手汗症常见于青春期患者,由于手心出汗,往往对患者的社会活动及社交产生阴影和心理障碍,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由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以手掌多汗为主要表现的多汗性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3月~2010年3月,笔者对9例手汗症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单孔选择性胸交感神经干T4切除术,本组中9例患者中,男3例,女6例,男女比为1:2,年龄18~32岁,中位年龄24岁,平均(23.6±1.2)岁。全组患者首要症状是手掌多汗、双手湿冷,情绪紧张时手掌掌心滴汗。全部患者无严重心肺肝肾疾患,手术前常规检查血生化、常规心电图、胸部CT(可选择性)检查、确定无明显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本组患者采用改进手术方法即胸腔镜单孔交感神经干T4切除术,采用半坐位(45°),双臂外上展双手上举呈“投诚式”(因该姿势类似于投降故此命名),双腔管气管内全麻,由专人测控术前术后手掌温度。采用单侧肺通气,术前定位切口并标记,在第4肋间腋前、中线之间做一约1.0 cm切口作腔镜套管(Trocar)插入胸腔镜,用镜体将肺进一步压缩萎陷,使术野充分暴露,首先肋骨定位,扇形肌附着处为第2肋,由此定位T4,于脊椎旁沟内、肋骨小头的前方找到白色交感神经链,退出腔镜套管,沿镜身后方置入电凝钩,电凝切断T4交感神经干及电凝烧灼旁开2 cm相互间的交通支。
测温方式:手术开始前,交感神经链离断10 min后开始测控双侧手掌皮肤温度并记录,结果显示双侧手掌皮肤温度升高(2.3±0.8)℃。术后术野、尤其是切口仔细止血,术后再出血往往是切口出血,切口分层缝合,置胸引管水封膨肺,排气完后拔除胸引管打结,两侧手术操作方法相同,在同一体位下完成。均不留置胸引管,为缩短手术时间,采取两侧同时操作开孔,平均手术时间(双侧)20 min (15~30 min)。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双手充血、红润,自觉较前明显干燥、温暖。术后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有无血气胸或肺不张,必要时胸透。可下床活动,术后第1~3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3.2±0.6)d。本组患者手术恢复顺利,无Horner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 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气,经胸穿抽气1次后治愈。1例患者出现头面部代偿性多汗,随访术后6个月~1年症状明显减轻,有1例患者出现胸前皮肤感觉异常伴轻度疼痛,1个月后缓解。全组患者在术后5~7 d 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术后随访1~2年,全组患者无一例复发。我院传统VATS手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比较,优点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手汗症对白领管理阶层及手工作业患者的社会交际和职业活动影响明显,造成患者社交心理障碍并部分妨碍其日常工作,若不治疗它可长期困扰患者,甚至导致性格孤寂、不合群、自卑。有文献报道,原发性手汗症往往有家族史,且青春期的女性较男性多见。其发病机制不明,多由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外分泌腺异常所导致的多汗性疾病,发病率为0.5%~1.0%。
3.1 手术效果与适应证
由于原发性手汗症不是一种必须治疗或手术的疾病,手术与否主要取决于症状对患者造成障碍的程度及对手术治疗效果期望值。内科常规保守治疗包括口服抗胆碱能药物、局部使用吸水剂、收敛剂甚至心理疗法、催眠疗法及电离子透入疗法等,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控制症状,但停止治疗后随即复发,甚至症状更为加重,导致患者对保守治疗极度失望。目前针灸和中医中药也未发现报道有很好的疗效。综上所述,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惟一效果肯定并且症状改善持久的方法。而改进的胸交感神经T4切除疗效确定外,创伤更小,患者对于症状改善的满意度在95%左右。
3.2 胸腔镜单孔交感神经干T4切除术理论依据
关于术中胸交感神经切除范围目前存在一些争议。Neumayer等则认为仅对T4进行钳夹阻滞即可达到治疗上肢多汗症的目的。此外有临床报道[1]显示:保留T2交感神经节,只切除T3、T4 交感神经干也可达到治疗目的,而且术后患者其他部位代偿性多汗会明显减少。本组采取改进型电视胸腔镜下选择性胸感神经切除术T4手术,仅单孔切断胸交感神经干T4,并烧断毁损其神经节及鸦爪交通支。实践证明同样可达到治疗目的,而且术后患者其他部位代偿性多汗会明显减少,杜绝Horner综合症的发生。
3.3 手术技术比较
传统VATS手术通常采用2~3个切口,切断T2、T3、T4,留置胸引管,术中需要更换体位方能完成对侧手术。术后创口多,并发症多,双侧留置胸引管恢复时间长。相比而言,改进型电视胸腔镜下选择性胸感神经切除术T4则有明显的优势。笔者采用半坐位(45°) ,双臂外上展双手上举,呈“投诚式”来完成双侧手术。优点:开孔可同时进行,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单孔切口一般选择第4 肋间的腋前、中线之间,较为隐蔽,更微创。术中寻找交感神经干T4较为容易,操作较为方便,单人即可玩成单侧手术操作。缺点:操作方向、视野稍受局限,这可通过手术技术熟练来克服。要注意手术切口及交感链旁浅表小血管的损伤止血,尤其是前者。双手掌皮肤测温最好有专人测控,这点较为重要,术后手掌皮温的升高可帮助手术者对手术效果的确切判断。
3.4 并发症及其预防
3.4.1 Horner综合症 是传统VATS手术者最为担心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术中不慎损伤星状神经节所致,其发生率<1%。分为暂时性损伤和永久性损伤,前者可经日后恢复。术中烧断毁损交感神经链只要不超过第2肋骨上缘,可有效防止Horner综合症。而改进型电视胸腔镜下选择性胸感神经切除术T4手术效果确切,手术者无需顾忌Horner综合症,因该术式完全有效杜绝Horner综合症的发生。
3.4.2 出血 主要与术者的操作技巧与手法及腔镜经验有关。手术创面出血少见,更为常见的是操作孔内出血,往往被术者忽略,关胸前一定不要遗漏检查此处,发现出血妥善处理。
3.4.3 代偿性多汗 传统VATS原发性手汗症手术中,躯干部、大腿和脚的代偿性多汗对于患者来说是最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2-4]。有作者认为,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交感神经干切除的节段和范围呈正相关,术中切除的节段愈多、切除的范围愈广,症状就愈重。笔者切除胸交感神经干T4并烧灼破坏其神经节与脊神经间的相互交通,切除的节段仅一个,切除的范围很小,患者出现代偿性多汗少见。
3.4.4 气胸和血胸 Drott等报道,传统VATS原发性手汗症手术163例,发生出现气胸和血胸各5例,均通过闭式引流治愈。笔者在常规关闭胸腔切口时,先在肌层缝合时于该层预置1根缝线,放置胸引管接水封后由麻醉医师持续膨肺,膨肺球囊压力达到30 mmHg无漏气,再保持持续膨肺状态迅速拔除胸引管打结,打结过程中麻醉医师保持膨肺状态,待打结完毕恢复正常通气,再缝合皮肤全层,这有助于排出积血,预防了气胸及肺不张。笔者还规定在手术后第1天对患者拍摄立位胸片以了解胸腔积血积气情况,若发现血胸、气胸及肺不张后立即处置。
综上所述,电视胸腔镜下单孔选择性胸交感神经干T4切除术是治疗手汗症的一种疗效确切、创伤小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De Campos JR,Wolosker N,Takeda FR,et al.The body mass index and level of resection:predictive factors for compensatory sweating af ter sympathectomy[J].Clin Au2ton Res,2005,15(2):116.
[2] Lin TS,Huang LC,Wang NP,et al.Video2assisted thora2coscopic T2 sympathetic block by clipping for palmar hyperhidrosis:analysis of 52 cases[J].J Laparoendosc AdvSurg Tech A,2001,11(2):59.
[3] Fredman B,Zohar E,Shachor D,et al.Video2assistedt ransthoracic sympathectomy in the t 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hidrosis:f riend or foe[J].Surg Laparosc EndoscPercutan Tech,2000,10(4)226.
[4] Dumont P,Denoyer A,Robin P.Long2term result s of tho2racoscopic sympathectomy for hyperhidrosis[J]. Ann Thorac Surg,2004,78(5):1801.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所收治的27例经CT及临床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9例;年龄47~71岁, 平均 (65.0±4.0) 岁。手术方式:左肺中叶切除术2例、左肺上叶切除术9例、左肺下叶切除术5例、右肺上叶切除术5例, 、右肺中叶切除术7例;本次研究患者均进行淋巴清扫。其中1例患者中转开胸, 1例患者再次实施手术止血。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 (137.52±12.9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 (204.12±42.51) ml;平均住院时间为 (8.76±2.31) d。
1.2 手术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 待麻醉成功后, 患者处健侧卧位, 并将患侧向上。切口处选择患者患侧中线的第6或7肋间, 大小为1.5 cm;并将胸腔镜头置入。然后于患者腋前线第4或5肋间隙处及第6肋间隙制做1切口, 大小为1.5 cm, 并分别将出入卡放入, 插入操作杆。于电视监视下进行肺叶切除, 并采用电凝分离气管, 然后采用丝线结扎肺动脉及肺静脉。最后将病变组织离断, 并取出, 清扫淋巴结。待手术完成后需观察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情况, 放置引流管, 逐层缝合切口。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需探视患者
以了解患者所存在的担忧及疑虑, 并给以必要的安慰和解答。详细介绍本次手术中所使用的仪器及优越性, 以减轻或消除患者心理焦虑及恐惧感。
2.2 做好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好手术使用仪器和设备等物品,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并准备好超声刀和高频电刀等设备。
2.3 加强巡视工作
待三方核对患者无误后, 及时对患者进行静脉通路开放。术前需放置导尿管, 并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术中做好保暖措施,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肢体受压, 并进行及时调整。及时连接好连接导线, 并将设备参数调好, 加温镜头以免出现冷凝情况。合理摆放仪器以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准备足够灭菌0.9%氯化钠注射液, 保持温度为42℃, 以用于冲洗患者胸腔。术后需及时清点手术仪器, 以面遗失于患者胸腔内。最后放置引流管, 并缝合创口, 包扎, 并固定好引流管。搬动患者时需做到动作轻柔, 防止出现牵拉等情况。
2.4 器械护士配合
对于器械护士来说, 其需于术前准备好各种仪器和设备, 并加强器械清点, 同时配合医生进行消毒和手术操作等。在使用腔镜器械时需做到轻拿轻放, 防止出现碰撞和掉落情况。将切除后的组织及时放入到手套内并取出, 以免污染手术切口, 最后将取出组织及时送检。
3 讨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护士的手术配合要求较高[3]。对于巡回护士来说, 其需保证手术仪器处于正常状态, 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表情变化, 同时根据手术操作需求及时供给器械以供医生正常进行手术。洗手护士需严格遵守洗手规章制度, 并熟悉医疗器械使用方法及性能, 手术过程中需做到轻拿轻放, 并做到快、准、稳。手术完成后需及时对设备和仪器进行清洗, 同时加强保养。由于胸腔镜下肺癌手术较为复杂, 并且因患者临床病情较为凶险, 因此随时存在开胸情况, 因此对于护士来说, 其准备好开胸等器械, 以防不时之需。
关键词: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配合
参考文献
[1]马东春.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现状及争议[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 (0) :1459-1459.
[2]郑轶峰, 姜建青, 杨列, 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初步体会[J].四川医学, 2010, 33 (1) :66-68.
胸腔镜切除术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肺癌患者50例, 男35例, 女15例;年龄49~75岁。入选标准:临床肿瘤分期为非小细胞肺癌Ⅰ、Ⅱ期;肺癌病灶位于肺段级支气管以远, 病灶<5cm, 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无明显胸膜黏连;经全身骨扫描以及脑、肝脏等影像学检查, 确定无转移病灶;心、肺功能检查示无肺叶切除禁忌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腔或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行标准的后外侧切口肺叶切除并纵膈淋巴结清扫, 术后标记各站淋巴结, 送病理检查。观察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健侧肺通气下, 患者取健侧卧位, 取腋中、后线第6~8肋间隙切口1.5cm作置镜孔, 腋下第4或5肋间隙 (在腋前、腋后线间) 作一长6~8cm的小切口作为操作口, 手术操作困难或大出血时延长切口至8~10cm, 或在腋后线第6 或7肋间隙作一长2cm的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纵膈淋巴结清扫的程序与方法以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为标准。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哌替啶用量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2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哌替啶用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常规开胸行肺叶切除术时, 需做一长30cm的手术切口, 不但要切断过多的胸壁肌肉, 还需用撑开器大范围地撑开肋骨, 有发生离断肋骨的可能, 从而导致患者术后剧烈疼痛, 并发症增多, 恢复期延长以及胸壁瘢痕大等不良情况[2]。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早期原发性肺癌的治疗, 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哌替啶用量少于对照组, 表明胸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诸多优势[3,4]。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胸腔镜手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其切口较小、完全通过器械操作及操作角度有限等情况的存在, 导致手术操作中存在许多潜在危险因素, 如胸膜广泛致密黏连、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肺血管气管解剖分离困难等。一旦出现上述危急情况, 应果断中转开胸, 以免延误病情或加重患者的损伤。
参考文献
[1]蒲强, 刘伦旭, 车卫国, 等.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 2010, 41 (3) :548-550.
[2]常建华, 游庆军, 翁鸢, 等.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7 (5) :412-414.
[3]李桂民, 姜洪春, 段焕春, 等.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附21例报告) [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 (11) :1217-1218.
胸腔镜切除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抽选的形式选取此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的68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在患者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以每组34例的人数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诊断, 该研究中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肺癌诊断标准。观察组34例患者中共有男性20例, 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42~78岁之间, 平均年龄 (61.34±3.48) 岁;其中周围型肺癌15例, 中央型肺癌19例。对照组34例患者中共有男性19例, 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43~78岁之间, 平均年龄 (61.59±3.46) 岁;其中周围型肺癌14例, 中央型肺癌20例。两组患者的相关一般资料基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实施手术前, 患者取健侧卧位进行双腔管气管插管, 随后行静脉复合麻醉, 待麻醉起效后实施手术。首先取患者腋中线的第7肋间与第8肋间做长度约为3~6 cm的观察孔, 取背阔肌的第4肋间、第5肋间及胸大肌后缘做长度约为3~6 cm的操作孔, 取肩胛下角线第7肋间与第8肋间做长度约为3~6 cm的辅助操作孔, 在进行做孔操作时切记避开心脏的范围, 同时利用乳突牵开器撑开肌肉组织与皮下组织, 随后采用胸腔镜依次实施静脉分离、动脉分离、结扎、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的相关操作。
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对照组患者的术前插管方式与麻醉方式均与观察组相同。取患者胸部的第5肋间做一切口作为开胸手术的入口, 切口长度约在20 cm左右的范围内, 随后以逐层分离的形式将连接的肌群切断。采用牵开器撑开患者肋间间隙, 间隙约在8 cm左右。随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实施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操作。
1.3 观察指标
手术实施完毕后,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监测, 并作为相关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的统计均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同时以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行χ2检验, 并将P<0.05作为数据差异显著的标准, 用以表示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评分等3项相关指标分别为 (205.78±57.32) m L、 (407.77±71.27) m L、 (3.73±1.28) 分, 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优, 两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情见表1。
注:观察组患者上述3项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实施手术后,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注: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导致肺癌产生的原因除肺部病史、空气污染或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外, 与患者的职业性质、电离辐射以及长久的吸烟习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对肺癌进行预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6,7]。肺癌患者在发病初期病灶并出现转移现象, 因此肺癌早期可以作为最佳治疗时机行手术治疗, 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形成最大化的保障。当前在治疗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上仍然存在着较大争议, 部分学者认为, 利用传统的肺叶切除术对于切除肺叶及清扫淋巴结都具有着明显的效果[8,9,10]。但在研究中发现, 传统的肺叶切除术在治疗的同时, 也存在着术中出血量大、术后不易恢复等弊端, 与现代医疗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相悖之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一种以微创为准则的新型治疗方式, 其融合了传统肺叶切除术在肺叶切除与淋巴结清扫方面的优点, 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肺叶切除术术中创伤较大的问题进行了改进, 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医患人员的一致好评[11,12]。该文通过研究发现,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治疗中所占据的优势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更佳。与传统肺叶切除术相比,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一大明显优势就是该方法可大大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 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失血而休克的几率大大降低, 从而使手术的掌控性得以提高。除此之外, 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可随之降低, 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手术效率明显提高。传统的开胸手术在进行清扫淋巴结这一操作时, 虽能够有效对淋巴结进行清扫, 但往往耗时较长, 加上组织粘连等因素的影响, 手术的效率大大降低, 并给手术增加了诸多不确定的隐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效的避免, 并采用电凝止血法进行止血, 使手术的效率得以明显提高。 (3) 微创性。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手术的过程中所做的操作孔较小, 有效避免了患者因手术切口过长对生活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并对患者各组织的完整性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 (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 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患者 (实施传统开胸手术治疗) 相比均明显较优,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2.94%) 与对照组 (17.65%) 相比明显较低, 可见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某项研究对象人数多达2 641例的相关研究中, 经证实, 对于早期肺癌患者而言, 行腹腔镜手术的远期生存率并不低于行开胸手术后的远期生存率, 甚至更优。
综上所述, 针对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生存时间也能够得到有效延长, 对于患者预后改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有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的价值。
摘要:目的 探究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用于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 (34例) 和对照组 (34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57%) 明显低于对照组 (21.43%) , 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用于治疗肺癌具有着明显的疗效, 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
参考文献
[1]初向阳, 薛志强, 刘毅, 等.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2, 19 (2) :113-115.
[2]王冬冬, 丁成, 陈俊, 等.全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 2014.54 (16) :61-63.
[3]王建, 王远东, 邵中夫, 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16) :2706-2707.
[4]王代波, 张逊, 王冬滨, 等.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药, 2013.41 (6) :560-564.
[5]吴琳摇, 石文君.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的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 (4) :762-763.
[6]罗国军, 张利, 李卓东, 等.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 21 (4) :454-455.
[7]施仁忠, 张亚锋, 夏晓明.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4) :2629-2631.
[8]陈岭, 金海.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 2012, 34 (18) :2786-2787.
[9]曾颖鸥, 罗清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细胞性肺癌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27) :40-42.
[10]胡志远, 何理祥, 何相锋, 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35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8) :1227-1228.
[11]徐海, 郎晓慧, 张金峰, 等.66例2切口胸腔镜手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4, 28 (4) :321-325.
胸腔镜切除术 篇10
关键词: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疗效
目前,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肿瘤治疗的新型手术方式, 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有研究发现,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加纵膈淋巴结摘除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能取得良好疗效[1]。为了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68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部分肺癌患者给予了单向式全胸腔镜切除术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住该院进行治疗的68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术前均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 每组34例。参照组中, 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55~80岁, 平均年龄 (65.3±2.1) 岁;15例腺癌, 9例鳞癌, 7例转移性腺癌, 3例肺泡细胞癌;16例周围型肺癌;3例合并高血压, 2例合并糖尿病。观察组中, 男性患者25例, 女性患者9例;年龄范围54~79岁, 平均年龄 (65.2±2.0) 岁;13例腺癌, 10例鳞癌, 6例转移性腺癌, 5例肺泡细胞癌;14例周围型肺癌;4例合并高血压, 3例合并糖尿病。排除胸膜肥厚者、肺门及纵膈淋巴结明显肿大者。
1.2 入选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1) 单发直径不超过5 cm; (2) 单一肺叶的肺转移瘤; (3) 心肺功能无异常, 可耐受肺叶切除术; (4) 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1.3 治疗方法
1.3.1 参照组
参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 取患者侧卧位, 然后经胸部底肋间取侧切口, 约长10~20cm, 分离组织、将背阔肌、前锯肌、斜方肌等切断。取撑开器撑开并显露, 于直视下行肺叶切除术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
1.3.2 观察组
该组给予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给予双腔气管内插管, 并保留健侧单肺换气功能, 对其行静脉与全身麻醉。取患者健侧90b卧位, 操作者位于患者腹侧取切口。手术切口共3个: (1) 进镜切口是第1个切口, 一般位于第7或8肋间隙, 经过腋中线。切口长度一般取115 cm左右。 (2) 取第2个切口作为主操作孔, 一般位于第3或3肋间隙, 经过锁骨与腋前线中线, 长度一般取3~5 cm, 呈水平方向。 (3) 取第3个切口作为副操作孔, 一般位于第8或8肋间隙, 即肩胛下线与腋后线交汇处, 一般长115 cm左右。操作者位于病人前侧。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结合胸腔镜 (型号为M150/XX) 实施操作, 使操作完全在监视器下完成。所有患者均行单向推进切除, 操作次序为静脉、支气管、动脉, 切除顺序为上叶由前至后, 中叶由前至后, 下叶自下而上。切断肺裂不全, 应在最后才解剖切除。值得提醒的是, 将下叶支气管分离后, 先把隆突下淋巴结清扫干净, 然后用内镜切割缝合器 (型号为MULTIFIRE ENDO GIA) 处理支气管, 接着对上纵膈淋巴结进行清扫, 取内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将血管、支气管及分化不全的叶间裂处理干净, 严格按照要求实行无菌操作。最后, 将切除的病变组织放到标本袋内, 从主操作小切口取出标本袋。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电话随访6个月, 观察两组的无瘤生存率, 比较两组疗效。
1.5 疼痛评分标准
采用VA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10分为剧烈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5~6分为中度疼痛;1~4分为轻度疼痛;0分为无疼痛。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3]。
2 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
全部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切口疼痛评分 (VAS) 、住院时间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的手术时相比, 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参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对比
观察组3例发生并发症, 约占5.9%;参照组10例发生并发症, 约占29.4%;两组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60, P=0.031<0.05) ;观察组6个月无瘤生存率为97.1%, 参照组的为94.1%, 6个月无瘤生存率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49, P=0.555>0.05) 。
3 讨论
虽然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在治疗肺癌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 但该手段的确给术后早期带来很多优势。因此, 得到越来越多患者和医师的欢迎, 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 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已成为国际肺癌指引列为外科治疗非小细胞癌的主要方法之一[4]。
3.1 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手术路径
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与早期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有所不同, 一般“小切口”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皮肤深部各层肌肉所切开的长度远大于皮肤切口的长度, 而且只有利用胸腔撑开器将肋间隙牵开后才能够直视操作。但胸腔撑开器易造成患者术后胸部疼痛, 因此, 在手术中避免使用肋骨撑开器显得更为重要。而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不同于切口肺叶切除术或其他妇产科、泌屎外科、普外科的腔镜手术 (这些腔镜手术均会使用到腔镜手术器械) , 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大多只需加长常规手术器械即可。随着腔镜器械的不断发展和改进, 穿刺孔逐渐变小, 且不需要缝合。
3.2 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手术程序
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最主要的争议在于处理支气管、肺动脉、肺裂顺序的选择方面, 这也是该手术方式的难点所在[5]。该研究认为, 可进行手术探查时, 可将肺裂、肺动脉表浅比较完全的归为一类, 可按常规手术顺序进行处理 (先从上叶肺静脉开始处理, 再依此到肺动脉尖前支、后升支, 再游离肺动脉干, 将上叶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剔除, 最后处理上叶支气管;而对于下叶的处理顺便则按照先从肺静脉开始, 再到肺动脉, 最后到支气管的顺序进行处理) 。
3.3 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适应证
考虑到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风险和难点, 再结合相关的治疗标准, 该研究认为, 应严格选择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适应征。当前受到普遍认可的手术适应征如下: (1) 术前进行常规气管镜检查, 叶支气管开口与支气管内病变距离超过1 cm; (2) 属于周围型肺癌, 肿块与叶肺的动静脉的距离超过2 cm, 实质性肿块的直径不超过4 cm; (3) 检查未见纵隔淋巴结有明显肿大的情况; (4) 对可能患有或确诊有肺癌的患者进行全身骨ECT和头部MRI检查, 未见有病灶转移。
3.4 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优势
早期的小切口下胸腔镜治疗需要经过较多计划与研究, 且小切口始终是皮肤切口小, 深层组织切口却很大, 使得小切口类似于漏斗形, 且术中需对血管进行谨慎处理, 操作繁琐在。全胸腔镜与以往胸腔镜手术不同, 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在该次研究中, 该院对观察组给予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 参照组则给予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从表1中可看出,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 (121.2±27.2) m L、胸腔引流量 (754.2±59.5) m L及VAS评分 (4.1±1.2) 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住院时间 (7.1±2.2) d也远远少于参照组, 说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小, 有利于术后康复。至于手术时间要比开胸手术长, 主要是因为涉及多项操作, 这有待进一步改善。从结果2.2中可看出,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5.9%) 显著低于参照组 (29.4%) , 说明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误伤率低, 安全性高, 并发症少。至于近期疗效, 两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能取得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当的疗效, 但长期疗效还需经过今后随访才能作出较准确的结论。曾有文献[6]指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 并发症发生率可低至7.8%, 术后6个月无瘤生存率可高达95.2%。该次结果与文献观点基本一致, 甚至略优于文献结果, 这可能与该次选取例数较少有关, 也可能与操作者熟练的技术、护理人员的配合等相关, 还需在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才可得出更明确的结论。随着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不断改善, 更多精密手术器械将被引入临床实践, 手术时间会更短, 并发症发生率也会降低, 适应证日渐扩大,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 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 术后恢复快, 且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 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剑.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32例体会[J].山东医药, 2010, 50 (27) :56-57.
[2]魏云炜, 罗清泉.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癌[J].肿瘤, 2009, 29 (5) :497-501.
[3]吴琳, 石文君.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的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 (4) :762-763.
[4]胡定中, 林凌, 沈宇舟, 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临床早期肺癌的应用价值[J].上海医学, 2010, 33 (9) :841-844.
[5]孟龙, 姜远瞩, 杜贾军, 等.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 2011, 32 (18) :14-15, 3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篇11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79-0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在电视监控下通过腹腔镜实施胆囊切除,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科2006-2014年5月以来共实施613例,通过选择最佳适应症,术后恢复快、效果好、无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注重LC的护理特点,收效显著。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男性300例,女性316例,年龄在20-80岁之间,平均住院5天。其中胆囊结石500例,胆息肉50例,慢性胆囊炎56例,中转开腹10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评估: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有无传染病,术前3天嘱患者戒烟酒,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前常规检查血生化,感染性疾病,血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胸片等,女性避开月经期。
2.1.2 心理护理 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被广大患者认可,但有中转开腹和术后发生腹腔出血、胆漏、肠漏等并发症的可能。具有文献报道,LC的并发症高于常规开腹手术,可高达5%-6%。LC的并发症包括胆道损伤、胆漏大出血、消化道出血均需要中转开腹。因此我们护理人员有责任帮助患者了解腹腔镜手术,解除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担心与忧虑,详细介绍有关手术的基础知识与信息,给予以情绪上的支持与鼓励。帮助患者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手术和护理,一旦出现中转开腹,也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配合。
2.1.3胃肠道的准备:术前2天应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避免喝牛奶、豆浆等产气的食物。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6小时,避免术中因恶心呕吐倒致窒息。
2.1.4 备皮范围及要求:备皮范围与开腹手术完全相同,但还需从LC的特殊要求和中转开腹两个方面考虑。由于LC需要脐周穿刺,因此要注意脐周护理。在清洁时既要彻底清除污垢,又要保持脐内皮肤完好。凡脐窝深,污垢结痂成块及脐窝处窄小者酌情于备皮前10分钟,在脐内置入肥皂水棉球侵泡待软化后用酒精棉球处理。再用干棉签擦干,以保持干燥,通气。
2.1.5术前30分钟核对床号、姓名、年龄、手术名称、手腕带。嘱患者更衣,带病历本将患者送进手术室。
3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麻醉未清醒者去枕平卧位6-8小时,头偏向一侧,并适当保护防止坠床,告诉患者家属手术很成功,并交代有关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3.2 病情观察及体征: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测6-8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小时记录一次。
3.3不良反应的护理:部分患者出现肩背酸痛或不适,属于腹内残留二氧化碳在膈下积聚所致,一般可以耐受,术后常规吸氧4-6小时就可以缓解,不需要特殊处理,需 向患者解释清楚。
3.4术后呕吐的护理:多与麻醉药物及插管刺激有关。安慰患者,嘱其深呼吸及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症状严重者给予对症治疗。我科术后1-2天常规肌肉注射胃腹安10mg每日2次,及早注射可达到止吐的作用,本组病人未发生呕吐的情况。
3.5内出血观察及护理: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患者的面色、有无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对症处理,并做好抢救的准备。本组病人有一例发生内出血,由于及时发现,挽回了患者的生命,赢得了抢救时间。
3.5饮食的护理:術后当天禁食,待肠蠕动恢复后,可嘱患者进低脂、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但避免刺激性的食物,防止肠胀气。
4出院指导: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并适当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忌烟酒、辛辣肥厚燥热的食物,待3个月无特殊不适可恢复正常饮食。腹部切口勿抓扰,若有不适及时来就诊。
5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同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我科开展以来,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熟悉该手术的特点。通过加强术前和术后的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状态,赢得患者及家属信任,同时也提高护理水平和护士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许红霞 邹春霞 王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2010年第14卷第4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63页
[2]孔玲珍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后的护理特点,中国中医急诊2010年19卷第2期
胸腔镜切除术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胸外科收治的胸部疾病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64例, 女性20例, 年龄30~69岁, 平均年龄 (48.7±10.3) 岁, 所有患者均经胸部X线、CT扫描确诊肺癌, 病灶大小2.5~5.0cm, 临床分期:Ⅰ期58例, Ⅱ期26例, 病变类型:中央型24例, 周围型60例, 组织病理学诊断:鳞癌40例, 腺癌34例, 腺鳞癌10例。所有患者或家属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 分为观察组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组) 60例和对照组 (常规开胸手术组) 24例,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肺癌的临床分期、分型、组织病理学分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静脉复合麻醉, 双腔气管插管, 健侧卧位, 在第7肋间作1.5cm胸腔镜观察孔, 注意分离粘连组织, Trocar经切口进入胸腔, 拔除内芯后, 插入胸腔镜, 观察肿瘤发病部位、大小、胸内粘连情况, 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及胸膜情况。根据病变位置选择入胸位置, 如病灶在肺部中上叶, 从腋下背阔肌前缘作纵行小切口通过第4肋间入胸, 若病灶位于下叶, 选择腋后线到腋中线之间经过第5肋间入胸。切口一般在5~8cm, 依据胸内粘连和肿瘤情况, 对切口作适度的延长, 但是不能切断背阔肌和前锯肌, 沿着肌肉走行方向分离肌肉, 肋骨撑开器适当撑开肋间。对肺动脉和静脉进行结扎和缝扎, 支气管断端予“7”丝线双重结扎后再予“1”丝线间断缝合加固。两组患者术后均根据临床情况适时进行放疗、化疗。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的情况。
1.3.2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1) VAS疼痛评分:0~3分:轻微疼痛, 可以忍受, 不影响休息。4~6分疼痛影响休息, 应给于一定的处理。7~10分疼痛难以忍受, 影响食欲, 影响睡眠。 (2) 生活质量评分:通过对术后患者的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理解与配合、同事的理解与配合、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治疗的不良反应、面部表情等项目进行评价, 满分100分为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 通过t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电视胸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尤其是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技术不断成熟与发展, 在治疗胸部疾病特别是肺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一种完全通过胸壁操作孔进行手术操作的术式, 其通过直接观察电视屏幕上手术视野较常规手术观察更加清晰, 同时对于一些细小病灶及淋巴结转移观察更加细微, 同时辅以5~8cm胸壁小切口, 利于较大机械闭合器的操作和较大病变的取出[3]。另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创伤小、视野较广尤其分离一些侧胸顶面和胸顶部这些常规开胸手术视野盲区的粘连或病灶时可以更加彻底的、顺利的进行操作。本研究通过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观察组和常规开胸手术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差不大,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另外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提示胸腔镜下手术可以不用切断背阔肌、前锯肌等肌群, 不必切断肋骨, 骨性胸廓拉开程度较小, 降低了手术创伤, 减轻了术后疼痛, 利于恢复, 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创伤小、疼痛小、恢复快、特别是我们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当地实际选择不使用一次性耗材, 减轻患者负担,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克.采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09, 8 (1) :1.
[2]李桂民, 姜洪春, 段焕春, 等.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 (11) :1217-1218.
【胸腔镜切除术】推荐阅读:
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06-01
胸腔镜外科08-07
胸腔镜治疗10-28
胸腔镜辅助手术07-23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10-20
胸腔镜、Nuss手术06-20
胸腔镜小切口手术09-25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06-06
胸腔镜肺大泡手术06-24
胸腔镜手术教学方法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