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临床带教体会(共6篇)
胸腔穿刺临床带教体会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我国的医学教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首都医科大学于2007年开始招收医学类留学生。2011年以来, 作者所在医院承担了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留学生传染病理论授课和临床见习任务, 尤其对于一些临床操作的带教, 实施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现报告如下。
1 留学生特点及临床操作教学难度
作者所在校外国留学生多数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一方面, 留学生的传染病学全英文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另一方面, 临床见习中, 留学生面对的患者几乎都是中国人, 和患者间沟通和交流也存在着语言障碍问题。
同时, 临床操作往往有一定风险。例如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 是人工肝治疗建立深静脉通路的常用办法, 同时也为全胃肠外营养、中心静脉压测定、周围血管不易穿刺的长期输液患者提供了方便。但此项技术在教学时危险性较大, 操作不当易发生气胸、误穿动脉等各种并发症, 而且实践机会少, 不能反复操练。在当今医患关系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如何保证留学生的学习效果, 则成了摆在临床见习带教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 作者总结了近3年对留学生的临床见习带教经验, 总结出了一套“理论-视频-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临床操作带教模式, 起到了较好效果。现以锁骨下静脉穿刺为例, 介绍如下。
2“理论-视频-实践”三位一体的带教模式
理论:临床操作前的准备。熟悉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相关理论, 例如锁骨下静脉的解剖部位, 锁骨下静脉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极为重要, 是确保掌握穿刺方法、保证安全的前提, 这也是临床操作前的理论知识准备。留学生学习主动性非常强, 在带教过程中可以学生为中心, 提供机会让学生们充分发挥。鼓励留学生提问、互相讨论。具体执行中, 可采用幻灯片的方式, 由教师讲解相关理论, 并结合实际人体模型, 采用互动教学, 例如可使用提出问题→讨论→总结模式。通过这些理论学习, 可使学生对下一步的实际操作有充分了解, 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视频:增加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由于留学生相对数量多, 而在有限的实习期限内, 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数量有限, 操作视野也相对局限, 很多留学生反映, 在临床实际观摩的过程中, 还没有看清楚, 带教教师的操作就完成了, 不利于学生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从一些专业医学网站上, 下载了具有权威性的相关操作视频。例如由著名的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临床医学部录制的英文视频。在让留学生观看视频之前, 给学生分发一些锁骨下静脉穿刺所用的双腔或三腔静脉套管, 让学生先有实际体验, 然后播发视频。在播发视频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随时提问, 此时可以暂停视频播发, 待问题解决后再继续播放, 必要时对局部操作细节进行反复播放。通过这种方式, 增加了留学生在实际操作前的感性认识, 使留学生基本了解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全过程。
实践:从临床观摩到个别参与。良好的实践是医学留学生临床带教的关键。在见习带教时, 可安排临床操作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来做示教。操作讲解可以由示教者完成, 也可以由专门带教教师在旁边加以讲解。讲解过程中, 要注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结合患者实际, 见缝插针介绍患者病情、讲解建立深静脉置管的目的等相关知识等。另一方面, 要注意对留学生良好医德的培养, 培养留学生的爱伤观念, 做到对病人关心负责, 培养“救死扶伤”的优良品质。
留学生通过观摩临床实际操作, 可进一步加深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认识。对于个别积极要求上进的留学生, 条件允许时, 可另外安排临床实践, 经过多次观摩, 逐步过渡到做助手行穿刺点局部麻醉, 最后视学生的掌握情况, 可及时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但教师一定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全程要进行观察、指导, 确保穿刺操作安全。
3“理论-视频-实践”三位一体临床操作带教过程中体会
尊重学生, 互动启发式教学。留学生因多数未参与过临床见习, 对临床操作多兴趣浓厚, 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一旦发现临床见习中, 基本不让亲自动手, 尤其是在临床观摩时, 又因为学生相对人数较多、而手术操作视野局限, 导致看不清楚时, 个别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从而出现不认真学习, 甚至早退、逃学等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实际临床观摩前进行理论学习、视频观看, 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外, 还要尊重学生需求, 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可准备一些穿刺用的静脉导管作为教学道具, 让学生有机会亲手模拟手术。同时在带教时, 也要充分发挥留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有参与感, 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良好的理论基础是临床实践的基础。带教过程中, 若一上来就让学生观摩临床实际操作, 留学生往往因不具备相应的知识, 个别学生会感觉茫然, 也不知道操作步骤的重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即手术操作前进行理论知识准备、认真讲解手术操作, 观看手术录像, 并在观摩实际操作后指导留学生书写手术记录, 并认真批改, 最终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实际操作与视频预热相结合模式。全英文视频由于手术视野显示较清楚, 同时可随时暂停、并可反复播放等优点, 是在进行实际临床观摩前有效预热方式。在放视频的过程中, 应及时观察学生的反映和问题, 及时进行问题解答。同时, 为保证该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医院等临床教学单位应配备较好的影像教学设备, 提供适当的教学场所也是基本条件之一。
平时语言积累, 教时自信。对留学生进行临床带教为全英文教学, 对带教教师来讲, 语言关也是一大挑战。除了尽量选用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带教外, 对参与教学的其他教师进行恰当的公共和专业外语培训, 也是较好的解决语言障碍问题的办法。例如首都医科大学就定期举办双语教学教师培训班。通过教师的平时自学, 再加上集中培训进行语言积累, 有效提高了教师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 在临床带教时, 教师要自信, 要敢于说和表达, 多数语言留学生均可顺利听懂。但毕竟存在不同生长背景、发音差别等种种问题, 也可能有时会发生理解障碍。此时教师可适当借助肢体语言, 常可解决问题。同时也鼓励留学生适当学习汉语。实践证明留学生掌握部分汉语, 也有效增加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4 结语
留学生教学是扩大我国医学院校国际影响的有效途径。进行合理、有效的临床操作带教, 对于留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的均有重要作用。“理论-视频-实践”三位一体的带教模式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带教模式。相信随着作者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会使该模式的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广, 必将对培养高素质的留学生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文.外国留学生临床实习带教模式初探[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1, 34 (4) :291-292.
[2]李敏超, 周向东, 蒋幼凡.全英文临床带教方法的实施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9) :1429-1430.
[3]韩丽萍, 张雪培.医学留学生临床带教体会[J].沙棘 (教育纵横) , 2010 (8) :60.
[4]张明玺, 段延鹏, 李云云, 等.浅谈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教学方法[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9, 17 (3) :71-72.
[5]李松华, 吕慧, 郭志福, 等.留学生心血管介入培训的带教经验和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3) :500-502.
胸腔穿刺临床带教体会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6例胸前积液患者。所有患者中乳腺癌肺转移患者13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52例、胸膜间皮瘤10例、卵巢癌肺转移11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1~85(62.1±5.7)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0~87(62.6±5.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常规卧位,经过B超定位后,进行常规消毒并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用胸腔穿刺针经穿刺点进针至胸膜腔,拔出针芯,局部固定后链接引流瓶,根据患者反应采取持续小流量引流。对照组采取常规胸穿抽液,第一次抽取量<600ml,之后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抽取<1000ml,1~2次/w。
1.3 疗效判定标准[4,5]
根据WHO癌性渗出液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判定:(1)全部缓解:胸腔内积液被完全吸收,持续4w以上;(2)部分缓解:1/2的胸腔积液被吸收,持续4w以上;(3)无变化:少于1/2的胸腔积液被吸收,增加不超过1/4;(4)进展:胸腔内积液增加超过1/4。根据患者KPS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1)提高:KPS评分>10分;(2)稳定:KPS评分<10分;(3)下降:KPS评分相较于治疗时减少>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P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缓解率为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穿刺次数、胸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胸腔积液主要是由于结核性胸膜炎、低蛋白血症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所引发的。患者胸腔积液中的蛋白量达到比较高的程度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引流,就会导致纤维凝块的出现,进而引发胸膜肥厚和粘连,使得患者病情加重[6]。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气促以及咳嗽等。对于此类患者的过往主要为胸腔穿刺法进行抽液治疗,虽然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但是反复穿刺后会增加患者感染、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胸腔穿刺不易将积液全部排尽,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胸腔肥厚[7]。而采用胸腔封闭式引流治疗,穿刺次数少,且持续时间比较短,极大降低了感染率。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次数、胸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王秀淼[8]研究结果相类似,这表明采用采用胸腔封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能够显著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临床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胸腔穿刺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摘要: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6例胸腔积液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穿刺次数、胸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次数、胸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传统胸腔穿刺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促进胸液消失,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胸腔积液,疗效,对比
参考文献
[1]金虎日,车成日.胸腔穿刺排气治疗新生儿病理性气胸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9):4884-4885.
[2]宋军平,涂正生,边兰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24-26.
[3]刘文龙,张欢,徐安平,等.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10):2123-2124.
[4]张昊,靳端阳,赵燕.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5):41-42.
[5]李爱民,暴静玲,易顺新.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7-8.
[6]刘洪彬.类肺炎性胸腔积液7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7):74-75.
[7]温锁龙,李江鸿,贾高峰.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763-1765.
胸腔穿刺临床带教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选择我科2004年4月—2010年10月住院的渗出性胸膜炎患者91例, 男80例, 女11例, 年龄22岁~78岁, 共进行胸穿101例次。其中肺癌10例。
1.2 操作方法
患者反椅坐位, 双臂屈曲平置于椅背, 头伏其上, 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 患者前臂置于枕部。按B超检查选定的穿刺部位, 常规消毒后, 用2%的利多卡因局麻, 穿刺成功后按不同目的和要求取胸液50~1 000 m L.抽取完毕, 拔除针头, 局部盖以无菌纱布, 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 用胶布固定, 嘱患者静卧休息。
1.3 胸膜反应的临床表现
患者在穿刺中突然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出冷汗、脉搏增快或减慢、面色苍白、虚脱甚至休克。
2 胸膜反应发生率与原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
由于患者对穿刺过程、目的不了解, 看到粗大的穿刺针头存在紧张和恐惧心理;有的患者在进行局麻时, 已出现胸闷, 心悸不适;个别患者甚至出现局麻后不能再进行穿刺现象。此种情况多见于第1次穿刺者, 故首次穿刺发生率明显高于第2次以后穿刺者。见表1.
2.2 生理因素
主要是空腹穿刺, 患者处于饥饿状态下做胸穿比进食后发病率高, 见表2.
2.3 病理因素
发热, 体弱或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比一般情况良好者发病率高, 见表3.
3 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操作前向患者讲明胸穿的目的及必要性, 介绍操作方法及主治医生过硬的穿刺技术。心理护理重要的是对患者精神变化的观察[1], 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协助患者放松调适, 做好精神准备, 配合穿刺, 提高成功率, 并交代注意事项, 如穿刺中避免咳嗽和转动身体。对疼痛敏感的患者忌抱怨责备、呵斥和不良语言的刺激, 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护士或家属坐在患者旁边, 可用交谈的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 也可有适当的肢体动作, 必要时给予镇咳药。有1例患胸腔积液的男青年, 第1次胸穿出现虚脱反应, 穿刺未成功, 第2次在消毒皮肤时就感到惊恐不安, 麻醉药尚未推完便诉头晕、心慌、乏力, 脉搏90~100次/min, 皮肤略湿冷。护士一面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一面稳住患者情绪, 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 使这位患者顺利地完成了胸穿抽液检查, 在以后的几次抽液术中都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3.2
穿刺前询问进食情况, 避免空腹穿刺。体弱、耐受力差的患者应取半卧位, 保持舒适体位, 还可用侧卧位, 床头抬高30°, 嘱患者肌肉放松。操作者动作要娴熟、稳、准, 掌握好麻醉的深度和强度, 检查针头是否锐利、有无带钩, 尽量减少患者疼痛, 争取一次穿刺成功。若系抽液, 不可过多过快, 防止抽吸过多、过快使胸腔内压力骤然下降, 发生肺水肿或循环障碍、纵隔移位等意外。首次抽液不超过600 m L, 抽气不宜超过1 000 m L[2]为了明确诊断, 抽液50~100 m L即可, 置入无菌试管送检, 如治疗需要, 抽液、抽气后可注射药物。
3.3 胸膜反应的护理
穿刺应在放有诊断床的治疗间进行。穿刺中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一旦发生胸膜反应, 应立即停止穿刺或抽液。扶患者平卧, 注意给患者保暖,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观察脉搏、血压、意识变化, 症状轻者, 经过休息和安抚治疗, 均能自行缓解。个别患者血压偏低时, 我们给予静脉输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如果了解到患者是因饥饿而引起心慌、头晕、出汗时, 我们给患者口服糖水, 给予饮食, 必要时静推50%葡萄糖注射液60 m L, 患者即可恢复。由于观察及时, 处理得当, 在胸膜反应患者中尚未发生过不良后果。
3.4
患者穿刺后须严密观察患者脉搏和呼吸状况, 不断提高工作中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患者的状况作出有效评价[3], 注意血胸、气胸、肺水肿, 观察穿刺部位, 如出现红、肿、热、痛, 体温升高或液体渗出及时通知医生。嘱患者静卧, 24 h后方可洗澡, 以免穿刺部位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 促进肺膨胀。
3.5
穿刺失败后, 应向患者查询出现症状的可能原因, 及时有效沟通, 因势利导, 实施有效的护理, 穿刺者技术应精准娴熟, 提高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娟.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健康大视野, 2007, 15 (10) :77.
[2]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6.
胸腔穿刺临床带教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2月—2004年2月我科收治晚期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病人68例, 男48例, 女20例;年龄39岁~70岁;均确诊为晚期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
1.2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方法
材料为德国COSCO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 型号258。方法:病人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常规消毒、局部麻醉, 用导管针代替胸腔穿刺针, 并将导管送入肺底部, 接一次性负压器, 将胸腔积液缓缓引出, 完毕后可接肝素帽或三通管, 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封管、固定, 用于定期给药或再次上流。
1.3 封管指证
胸腔积液完全引出、吸收, 病人症状缓解。
1.4 结果
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治疗后, 恶性胸腔积液完全引出、吸收, 病人症状缓解, 留管时间为1周~2周, 无一例发生气胸、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一次性中心导管穿刺并置管, 操作简便, 手术创伤小、痛苦小, 安全有效、治疗效果好。接受治疗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疑虑, 担心导管脱落、置管后体内不适。因此, 护士应与病人沟通交流, 疏导缓解心理压力, 术前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治疗的方法、效果、必要性以及不良反应;同时给予病人鼓励, 使病人树立信心,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在引流及导管留置期间嘱病人取舒适卧位, 避免剧烈翻身活动。
2.2 置管后的观察与护理
①置管后48 h内, 应密切观察生命体重变化, 引流速度、引流量、引出胸腔积液的性质[1]。若引流速度过快、引流量过多可调整引流速度, 引出胸腔积液为血性, 应观察血压的变化, 出现异常找出原因通知医生及时处理。②置管后由于导管留在胸腔内, 会引起病人疼痛不适, 夜间睡眠较差, 嘱病人取舒适卧位, 分散其注意力,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避免因疼痛不适引起躁动, 导致导管脱落。③使用3L大号输液贴粘贴牢固。一次性负压器放置在穿刺部位以下, 导管与负压器之间连接紧密, 不能牵拉, 更换负压器时应夹先输导管端后再进行更换。引流结束后更换肝素帽。④保持导管通畅, 注意防止导管扭曲、脱落, 每日晨会后交班, 在定期冲管式注入药物后, 固定牢固。在胸腔给药15 min~30 min后, 嘱病人更换1次体位, 以利于药物与胸腔的广泛接触, 同时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⑤记录胸腔引流量, 传统胸腔闭式引流1次引流量不超过2 000 mL, 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时的速度应控制在500 mL/h以内, 以免引流太快引起纵隔摆动、急性肺水肿等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⑥冲管、封管、胸腔注入药物, 更换负压器的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2], 留置导管期间每周无菌换药2次, 防止感染、气胸并发症。拔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按压3 min~5 min。
3 体会
通过68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与护理, 无一例发生气胸、肺水肿等并发症, 有效地缓解了病人呼吸困难的症状, 控制了病情, 提高了疗效。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并置管闭式引流具有如下优点:①微创、安全, 病人痛苦小;②抽液干净, 放胸腔积液可调整, 降低了一次引流量过多引起心脏、纵隔摆动、急性肺水肿、低血容量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③置管期间还可间断放水、间断给药, 既方便临床治疗, 又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给病人带来的胸膜粘连。在护理上, 以往外科胸腔闭式引流, 管径粗、痛苦大、安全性低。胸腔穿刺包内胸腔穿刺针反复消毒, 胶皮老化粘连影响使用。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后, 由于导管细、柔软、易于固定保留, 不影响活动休息。置管后连接肝素帽或三通管遇到不畅阻塞, 利于通管, 减少了气胸、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记录引流量更准确, 更利于观察病情, 为治疗提供可能的依据, 病人心理上更易于接受治疗, 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8例晚期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病人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穿刺并置管闭式引流治疗, 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置管后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病人恶性胸腔积液完全引出、吸收, 病人症状缓解, 留管时间为1周2周, 无一例发生气胸、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性高、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 置管前后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护理
参考文献
[1]陶玉玲.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与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2) :34-35.
胸腔穿刺临床带教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典型患者60例,均胸片证明均为自发性气胸,按照患者意愿分成A、B两组,每组均30例患者,A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3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5±2.2)岁;B组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在40~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3.4)岁,经体检均确认无其他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此病,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取患者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为穿刺点,经常规消毒后进行局麻,将刺针刺入胸壁直达胸膜,回液证明穿刺成功,置入钢丝,将中心静脉导管沿着导丝伸入到胸腔,将导丝送入胸腔适当深度之后退出导丝,确认导管长度是否在最佳范围内(10cm~15cm)和导管通畅情况,接着连接水封瓶,有气泡溢出后固定引流管,待不适症状消失,经检查确认肺恢复复张后将导管拔出;B组患者采取常规胸腔穿刺进行治疗,取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穿刺,常规消毒后进行局麻,尽可能抽取更多的气体,如气量很大(>1000ml)可选择隔日继续抽气操作[3]。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均需加强营养治疗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4]
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肺复张变化,疗效性:治愈:肺完全复张;有效:气体明显减少;未治愈,肺复张不完全或者加重。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治疗情况、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病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治愈情况
表1结果显示,A组患者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的总有效率较B组用常规胸腔穿刺治疗此病的总有效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A、B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复发情况
表2结果显示,A组患者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治疗此病后的第三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A、B两组患者合并其他并发症情况
表3结果显示,A组患者并发纵膈气胸、血气胸的患者明显少于B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男性青壮年及长期肺疾病、慢支等患者为多发,发病突然[5]。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下降、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甚至休克,及时而有效的缓解病情是治疗此病的关键[6]。通过胸片或者胸透看见胸腔内聚集气体或用注射器在胸腔内抽到气体可作为诊断此病的依据,常用于治疗此病的方法有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和常规胸腔穿刺的方法,目前看来采用前者治疗的方法比较普遍,对于不稳定性的气胸、反复性气胸,此方法是首选的治疗方法[7]。采用中心静脉导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简单,不需要对患者伤口进行缝合,造成的创伤较小,所以患者自由活动也比较方便,且导管软、细,可一次性抽取气体,避免反复抽取对患者肺部、胸膜等器官的损伤,不容易引发血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治愈后也不留疤痕,患者依从性好,将排气的一端深入水封瓶水面下,有利于密封且可起到更好的排气效果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缩短了治疗疗程[8~9]。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法若一次抽取气体不彻底,需反复抽取剩余气体,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肺部、胸壁及其他脏器的损伤,引起疼痛、出血以及感染等情况,会增加引发其他并发症的几率,甚至危及生命[10~12]。在治疗过程中要尽量控制及解除气管痉挛现象,随时监测患者呼吸速率,以防出现呼吸衰竭症状[13]。我院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分别治疗此病,根据试验数据可知A组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相比较B组使用常规胸腔穿刺的方法,前者有效率更高,且术后复发率低,引发纵膈气肿及血气胸并发症的几率小。综上所述,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对于治疗自发性气胸方便、安全,能够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自发气胸的典型患者6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法治疗自发性气胸,即为试验组;B组患者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法治疗自发性气胸,即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情况、复发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方法治疗此病与利用常规胸腔穿刺疗此病相比有效率高,引发血气胸、纵膈气肿的可能也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对于治自发性气胸有更积极的影响,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胸腔穿刺临床带教体会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创伤性血气胸患者60例, 入选对象均经胸片证明为创伤性血气胸, 且排除了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入选对象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 (46.5±2.2) 岁;观察组30例, 男19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 (45.1±3.4)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1)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胸腔穿刺治疗, 即取患侧锁骨中线的第2肋间穿刺, 待常规消毒后需进行局部麻醉, 尽可能地抽取更多气体, 一旦气量>1 000 m L, 可选在隔日继续进行抽气操作。 (2) 观察组采用的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即取患者患侧锁骨中线的第2肋间作穿刺点, 待常规消毒后需行局部麻醉, 并将刺针刺入患者胸壁直达胸膜, 有回液即代表穿刺成功。下一步是置入钢丝, 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伸入胸腔。扩皮后将中心静脉导管沿钢丝导引入胸腔8~12 cm, 然后拔除导引钢丝, 将导管远端缝合固定在胸壁上, 接上空针筒, 约抽500 m L气体后关闭活塞。然后, 需连接水封瓶, 如有气泡溢出, 需将引流管固定于患者胸壁皮肤上。胸管需尽量选择稍粗与较硬的硅胶管, 避免肺复张或者肋间肌出现挤压变形, 对引流效果造成影响。针对气或者胸腔血较多的患者, 需分时段开放胸引管。持续引流时间一般3~5 d, 医护人员需对胸管通畅与引流的情况作密切观察。经检查确认肺复张或残余积液较少的时候, 可拔出导管。
疗效评定:我院对两组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包括: (1) 无效:肺复张加重或者不完全; (2) 有效:气体明显减少; (3) 治愈:肺完全复张。另外, 我院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统计学方法:我院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主要是采用SPSS 15.0软件, 组间比较主要是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且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讨论
近年来, 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其主要原因包括不断增多的交通、工业事故等外创性意外[3]。另外,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创伤性血气胸在胸部损伤中的发生率高达50%~70%[4]。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多伴随血液循环障碍与呼吸不畅, 在进行救助的时候需给予抗休克治疗, 以保持患者正常的循环与呼吸。就创伤性血气胸的治疗手段而言,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原理为利用重力与保持相对密闭, 能够将胸腔内的积气、积液排除, 恢复胸腔的内负压, 促进肺膨胀, 使患者的呼吸与循环功能得以恢复。另外, 胸腔闭式引流也可对患者的肺漏气与引流量进行观察, 有助于判断患者胸腔内是否有继续出血的问题。
本研究数据显示,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与86.67%,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0.00%与16.67%,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创伤性血气胸患者6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行常规胸腔穿刺治疗, 观察组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与常规胸腔穿刺治疗相比,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治疗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中更为安全有效。
关键词:创伤性血气胸,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
参考文献
[1]付景伟, 张秋生.150例创伤性血气胸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35 (12) :43-45.
[2]李诚.创伤性血气胸20例临床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 2013, 19 (23) :41-42.
[3]王德昌.创伤性血气胸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8) :88-89.
【胸腔穿刺临床带教体会】推荐阅读:
胸腔穿刺术操作规范07-06
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08-15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12-20
临床静脉穿刺体会05-20
逆行静脉穿刺体会08-23
无痛静脉穿刺操作体会12-24
胸腔化疗06-04
胸腔注射07-27
胸腔置入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