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2024-07-06

胸腔穿刺术操作规范(共5篇)

胸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篇1

胸腔穿刺术配合

【目的】

1.排出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以减轻症状,明确诊断。2.向胸腔内注入药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用物准备】

1.物品准备:基础治疗盘一套、胸腔穿刺包、无菌手套、注射器(5ml、20ml或50ml各1支)、试管、量杯、垫巾、靠背椅。2.药品准备:2%利多卡因10ml,需注药者按医嘱准备。【操作方法及配合】

1.查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术中配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

2.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帮助病人摆放体位;协助术者定位,腰部铺垫巾。3.打开胸腔穿刺包,配合医生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协助固定孔巾。4.术中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协助留取标本。

5.操作完毕术者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用胶布固定。

6.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抽取的气量或液量及其性质。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胸腔感染。

2.术中病人应避免咳嗽、深呼吸及转动身体,有咳嗽症状者可遵医嘱在术前口服止咳药。术中如发生连续咳嗽或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抽液,拔除穿刺针,让病人平卧,遵医嘱给予吸氧及对症处理。

3.抽液或抽气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一般第一次抽液不超过8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200ml。

4.需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者,抽液后接上备有药物的注射器,将药液注入。

5.术后协助病人卧床休息,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交代如有不适及时报告,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6.标本及时送检。

胸腔穿刺术题库 篇2

胸腔穿刺术一般指胸膜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简称胸穿,是指对有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需要而通过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或气体的一种技术。1胸膜腔穿刺术主要作用

① 取胸腔积液进行一般性状检测、化学检测、显微镜监测和细菌学检测,明确积液的性质,寻找引起积液的病因; ② 抽出胸膜腔的积液和积气,减轻液体和气体对肺组织的压迫,使肺组织复张,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③ 抽吸胸膜腔的脓液,进行胸腔冲洗,治疗脓胸; ④ 胸膜腔给药,可胸腔注人抗生素或者抗癌药物。2适应症

1、诊断性: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可作诊断性穿刺,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学和生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可检查肺部情况。

2、治疗性:通过抽液、抽气或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胸腔大量积液、积气产生的压迫、呼吸困难等症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抗肿瘤药或促进胸膜粘连药物等)。3禁忌证

1﹒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2.对麻醉药过敏。3﹒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

4﹒有精神疾病或不合作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6﹒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4术前准备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签字。

3.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无菌胸腔引流管及引流瓶、皮肤消毒剂、麻醉药、无菌棉球、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及胶布。5操作步骤 体位

患者取坐位面向背椅,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患者可取半坐位,患者前臂上举抱于枕部。选择穿刺点

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或其他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操作程序

(1)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直径15厘米左右,两次。

(2)打开一次性使用胸腔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检查胸腔穿刺包内物品,注意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后检查是否通畅,同时检查是否有漏气情况。(3)助手协助检查并打开2%利多卡因安瓶,术者以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3ml,在穿刺部位由表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侵润麻醉。如穿刺点为肩胛线或腋后线,肋间沿下位肋骨上缘进麻醉针,如穿刺点位腋中线或腋前线则取两肋之间进针。

(4)将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并关闭两者之间的开关保证闭合紧密不漏气。术者以一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另一只手持穿刺针沿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感消失时,打开开关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助手用止血钳(或胸穿包的备用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注射器抽满后,关闭开关(有的胸穿包内抽液用注射器前端为单向活瓣设计,也可以不关闭开关,视具体情况而定)排出液体至引流袋内,记数抽液量。(5)抽液结束拔出穿刺针,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6术后处理 1.术后嘱病人卧位或半卧位休息半小时,测血压并观察有无病情变化。

2.根据临床需要填写检验单,分送标本。3.清洁器械及操作场所。4.做好穿刺记录。7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同时签好知情同意书;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患者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晕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它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疑有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至少需要100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始终保持胸膜负压,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6.操作前、后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操作后嘱患者卧位休息30分钟。

7.对于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物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具体操作:于抽液500-1200ml后,将药物(如米诺环素500mg)加生理盐水20-30稀释后注入。推入药物后回抽胸液,再推入,反复2-3次后,嘱病人卧床2-4小时,并不断变换体位,使药物在胸腔内均匀涂布。如注入之药物刺激性强,可致胸痛,应在药物前给强痛定或哌替啶等镇痛剂。

8并发症和处理原则 气胸

胸腔穿刺抽液时气胸发生率3%~20%。产生原因一种为气体从外界进入,如接头漏气、更换穿刺针或三通活栓使用不当。这种情况一般不需处理,预后良好。另一种为穿刺过程中误伤脏层胸膜和肺脏所致。无症状者应严密观察,摄片随访。如有症状,则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出血,血胸

穿刺针刺伤可引起肺内、胸腔内或胸壁出血。少量出血多见于胸壁皮下出血,一般无需处理。如损伤肋间动脉可引起较大量出血,形成胸膜腔积血,需立即止血,抽出胸腔内积血。肺损伤可引起咯血,小量咯血可自止,较严重者按咯血常规处理。

膈肌损伤,肝脏等腹腔脏器损伤

穿刺部位过低可引起膈肌损伤,肝脏等腹腔脏器损伤。胸膜反应

部分患者穿刺过程中出现头昏、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症状,称为胸膜反应。多见于精神紧张患者,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增强所致。此时应停止穿刺,嘱患者平卧、吸氧,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胸腔内感染

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见于反复多次胸腔穿刺者。为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操作过程中引起胸膜腔感染所致。一旦发生应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并进行胸腔局部处理,形成脓胸者应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必要时外科处理。复张性肺水肿

多见于较长时间胸腔积液者经大量抽液或气胸患者。由于抽气过快,肺组织快速复张引起单侧肺水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低血压。大多发生于肺复张后即刻或1 小时内,一般不超过24 小时。患者表现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烦躁、心悸等,继而出现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有时伴发热、恶心及呕吐,甚至出现休克及昏迷。处理措施包括纠正低氧血症,稳定血流动力学,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9胸腔穿刺术安全指引

(1)穿刺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讲明穿刺的目的,介绍操作方法,交待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对于精神紧张的患者,通过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给予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与患者亲切交谈,鼓励患者深呼吸,让患者学会放松;协助患者取舒适坐位或高枕侧卧位,避免患者看到手术器械和胸液,转移其注意力[1]。(2)穿刺中:胸穿时咳嗽易引起肺膨胀,穿刺针易损伤肺组织,嘱患者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深呼吸或说话,必要时以手示意通知手术医生,患者欲咳嗽时即喝凉开水,可缓解咳嗽,咳嗽前将针退至皮下,剧烈咳嗽者应拔针停止操作。胸穿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防患者过度紧张,出现休克、呼吸困难等症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汗,刺激性干咳,甚至晕倒等胸膜反应。如果患者有上述症状时立即停抽液,拔出穿刺针,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部位,并协助患者平卧,给予低流量吸氧2-5L/min,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血压下降休克表现者,遵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并给于激素、补液等处理。控制抽液、抽气速度,可避免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及低血压。第一次抽气、抽液不要超过800~1000ml(交通性、张力性气胸除外),抽液时间至少应控制在1h以内。对心功能较差的患者,首次抽气、抽液量宜更小,600ml内更安全。如患者在减压期间出现干咳、呛咳提示为复张性肺水肿的早期征象,应立即停止减压,一般不致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和低血压。一旦发生肺水肿,应立即停止操作,准备相应抢救。肺水肿患者应给予酒精湿化吸氧,遵医嘱静脉注射氨茶碱、强心剂和速尿。及时治疗肺水肿,避免加重原发病导致意外发生。如考虑液体、气体较多时应尽量作胸腔闭式引流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当活检针从胸膜腔内拔出时,要立即用一手拇指堵住活检孔,并按压15min,有助于减少气胸的发生。

(3)穿刺后:穿刺完毕,协助患者俯卧于病床,嘱其卧床休息两小时左右,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胸部体征的变化,尤其是体温和呼吸的变化,听取患者主诉,及早发现各种并发症。注意穿刺点有无渗血及液体漏出,患者若神态自如,呼吸平稳,再指导其离床活动。对于求中发生晕厥者术毕后,应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并继续观察30min;对于胸穿术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术后应继续给予吸氧、补液治疗。对于胸穿术中发生气胸、出血以及肝脏损伤的患者应在术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患者通报穿刺结果,注意患者的思想、心态,主动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适应生活,消除心理负担,以积极的心态治疗疾病,争取早日康复。10方法改进 胸膜腔穿刺负压引流装置

对于包裹性积液或中小量积液、肥胖或胸膜肥厚的患者,采用传统胸膜腔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不高,且容易出现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利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抽取真空,自制真空瓶。应用于胸膜腔穿刺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2]。使用方法:

① 压吸引瓶一端接中心负压吸引,另一端接灭菌消毒的密闭空玻璃瓶,调节负压不超过0.03—0.04mPa,持续吸引抽取真空,制作真空瓶。

② 按传统胸腔穿刺术的准备工作,预定穿刺点皮肤常规消毒局部麻醉。

③ 用手夹住橡皮管一端,另一端插人已制作成的真空瓶,此时橡皮管内呈负压。

④ 按预定进针方向缓慢进针,当呈负压的瘪橡皮管突然复张并有液体或气体流入真空瓶,说明针尖已进入胸膜腔,即可停止进针,固定好穿刺针即可。

原理主要是利用中心负压持续吸引,抽取真空,使灭菌消毒的空玻璃瓶处于真空(负压)状态。而当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膜腔内积液时,其潜在性空腔不复存在,腔内负压亦随之消失,当呈负压的穿刺针一旦进入胸膜腔时,其内的气体或液体便会流向呈负压的真空瓶,此指标可帮助判断穿刺针是否已进入胸膜腔内,避免穿刺针过深引起脏器的损伤。

优点:可以单人独立操作,节省人力。操作过程完全处于密闭状态,无须用注射器反复抽吸,减少了胸膜腔污染的可能。对判断胸穿针是否进入胸膜腔有一客观指标,克服了传统胸穿针只凭术者经验和手感来判断,避免了穿刺针因进入过深导致脏器损伤,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的安全性。中心负压调节一般不超过0.03—0.04mPa,负压适中,引流通畅,流速恒定,不良反应少。套管针在胸膜腔穿刺术中的应用

方法:用介人治疗用的套管针。穿刺时, 将套管针刺人胸膜腔, 拔出穿刺针, 使套管留在胸膜腔内, 然后经套管注药或引流[3]。

应用套管针行胸膜腔穿刺术, 非常安全可靠。当穿刺针进人胸膜腔后, 拔出针, 套管留在胸膜腔内, 有较大范围的移动。特别适合胸水少、位置低, 离腼肌、肝脏等脏器近的患者。本法成功率高, 可减少副损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

引流管在胸膜腔穿刺术中的应用

改良方法为:把胸腔穿刺针(或较粗的长针头针座后的胶皮管)直接与引流管相通,穿刺针进入胸腔后,利用胸腔积液的压力差(流体静压)直接引流。为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管要弯曲成“U”字型,以密闭引流管。引流出的积液,要直接引流到有刻度的容器内,以准确判断引流液量[4]。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

胸腔穿刺术的并发症和处理 篇3

1.血胸:可能因穿刺部位不正确,刺破肋间动静脉所致,有时原因不明。处理:①如抽胸水过程中发现胸膜腔出血,应停止抽胸水。2观察病员脉搏、血压、每小时1—2次,如4小时后无变化,即可延长观察时间。3必要时按医嘱止血治疗。

2.气胸:系针头后皮管末夹紧,漏入空气或因穿破脏层胸膜所致。处理:按气胸多少加以处理。由于皮管未夹紧而漏入之空气,尽量争取抽出,量少不必处理量较多可以抽出,明显气胸多由于刺破脏层胸膜所致,需严密观察,并按气胸处理。3.穿刺口出血:用消毒纱布按压及胶布固定即可

4:胸膜反应

表现为胸腔穿刺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血压下降、脉细、肢体发凉、昏厥等。发现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让患者平卧,吸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毫升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液,,观察血压、脉搏。肺复张后低血压 患者在抽液或抽气后会出现心慌、胸闷、出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及血压下降。

胸腔穿刺的护理要点 篇4

胸腔穿刺的护理要点

胸腔穿刺是治疗胸腔积液的常用诊断和治疗方法,癌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胸腔积液量大生成快速常常需要反复穿刺,患者痛苦大且并发症多。24月~10月我科应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治疗癌性胸腔积液58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共58例患者,男39例,女19例;年龄36~79岁,平均62岁;原发病肺癌37例,乳腺癌9例,胃癌7例,卵巢癌4例,恶性淋巴瘤1例;均经病理证实。X线胸片及超声均提示为中等量或者大量胸腔积液。 2、方法 (1)物品准备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1根(美国Arrow管,不抗菌),输血器1副,小手术包1个,无菌透明敷贴1张,引流袋1只,5ml针筒1付,利多卡因1支。 (2)穿刺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卧位,充分暴露超声定位的穿刺点。取5ml一次性针筒行穿刺点麻醉及试穿刺,然后取套管针穿刺,抽得胸腔积液后置入导丝,退出套管针,扩张器扩张皮肤,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约10~15cm,退出导丝,关闭导管夹,取固定皮圈固定导管并缝合固定一针,贴无菌敷贴。将输血器前端与中心静脉导管相连保留输血器的橡胶管部分与引流袋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打开导管夹,引流胸腔积液。 二、结果 本组58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引流时间3天到25天不等,平均13.5天,平均住院天数18天。其中2例因固定不当滑脱(未缝针固定),3例因反复置管后形成包裹性积液引流不充分,另有18例次引流过程中出现堵管,取生理盐水20ml冲洗均能通畅引流。58例患者均未出现局部感染或气胸等并发症。 三、护理 1、穿刺前及穿刺时护理 穿刺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宣教穿刺的`体位及注意事项,如避免穿刺时咳嗽和活动。如有不适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说话或举手示意。还可以介绍同样已经置管引流的患者交流,减少患者的紧张感。穿刺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呼吸情况,如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剧烈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停止穿刺,并做好抢救准备。 2、留置管护理 穿刺后要加强巡视病房,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控制引流的速度,一般排液速度不超过50ml/h。引流管应在床边妥善固定,引流袋要低于穿刺点20cm以上,防止引流液逆流。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并及时倾倒引流液。要注意穿刺点的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每3天局部消毒1次,并更换敷贴。如果局部有红肿、流脓应及时拔管另行穿刺。引流管的固定也非常重要,应将引流管呈“S”形固定于腋中线水平,固定时最好包括引流袋管及接口,这样翻身时引流管不易脱开,造成气胸。中心静脉导管管径细小,而癌性胸腔积液中纤维及蛋白等渗出物多,管腔较易堵塞。一般取生理盐水20ml加压向胸腔冲洗就能冲通,如无效还可用肝素0.1ml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反复冲吸直到引流管通畅。如反复冲洗仍不通者可用导丝疏通。 3、胸腔内注药的护理 胸腔内注药一般均应在胸腔积液引流彻底后注药,先注入生理盐水20~30ml,确定导管未滑出。然后注入化疗药物或者促使胸膜腔粘连的药物。药物注入后取稀肝素封管,去除引流袋,妥善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嘱患者改变体位,俯卧、仰卧、左右侧卧位各15min,一共约2h。夹管24~48h后开放引流。期间要注意患者有无发热、纳差、恶心、呕吐等化疗不良反应,嘱患者多饮水,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定时复查血象及生化指标,及时应用止吐及升白细胞的药物。 四、讨论 胸腔穿刺术是外科常用的技术操作。胸腔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有无特殊细胞及病原体,以确定诊断。抽出胸腔积液或积气,减轻压迫症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进行治疗。并发症包括:气胸、出血、晕厥、空气栓塞(罕见,但灾难性)、感染,脾或肝刺伤以及复张性肺水肿,死亡极为罕见。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并发症,患者常常因为大量的胸腔积液压迫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而且癌性胸腔积液生成速度快,采用传统的胸腔穿刺需要反复穿刺抽吸,医生工作量大患者痛苦多,抽液不彻底。且易引起胸膜反应、局部血肿、胸痛、肺损伤、气胸等并发症。反复穿刺还会造成患者的恐惧心理。相比之下只要穿刺一次的中心静脉导管更加容易为患者接受,而且中心静脉导管组织相容性好,导管柔软头部光滑圆钝,不易损伤周围组织。持续低流量引流可以一次性引流净胸腔积液而不易出现由于放液太多太快引起的纵隔摆动和急性肺水肿。夜间及不需引流时可以封管去除引流袋,可以让患者更加自由的活动,不用担心引流管的滑脱或者引流接口脱开导致气胸发生。与传统胸引管相比优势明显。但是对于包裹性及多房性胸腔积液由于中心静脉导管成本高,优势不明显,仍以传统胸腔穿刺为主。另外,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患者抵抗力弱,且化疗后白细胞水平低下,易并发感染。因此,熟练掌握各个过程的护理要点,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通畅,才能保证治疗的成功。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规范 篇5

青岛市解放军第401医院车润平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一.适应症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二.穿刺置管途径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返回

1.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 锁骨上路 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n-Ga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⑵ 锁骨下路 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从锁骨中内1/3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小于10°,紧靠胸锁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所引起的气胸。在进针的过程中,边进边轻轻回抽,当有暗红色血液时停止前进,并反复测试其通畅情况,确定在静脉腔内时便可置导管。如果以此方向进针已达4~5cm仍无回血时,不可再向前推进,以免损伤锁骨下动脉。此时应徐徐向后退针并边退边抽,往往在撤针过程中抽到回血,说明已穿透锁骨下静脉。在撤针过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到皮下而后改变方向(针尖在深部时不可改变方向,以免扩大血管的损伤)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以同样方法徐徐前进,往往可以成功。送导管的方法基本上与锁骨上路相同,但由于此进路要通过肋间隙,用外套管针时往往送套管时较困难,阻力较大,常需要借助钢丝引导。另外此进路穿刺过深时有误伤锁骨下动脉的可能。如果针干与胸部皮肤角度过大有穿破胸腔和肺组织的可能。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锁骨下进路置管到位率较低,导管可进入同侧颈内静脉、对侧无名静脉。据观察此进路的到位率小儿为32.3%,成人为84%。心脏手术时撑开胸骨时可能影响导管的位置。

<<返回

2.颈内静脉 起源于颅底,颈内静脉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前沿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和颈总动脉后外侧,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再下行与对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成人颈内静脉较粗大,易于被穿中。右侧无胸导管而且右颈内静脉至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段几乎为一直线,右侧胸膜顶较左侧为低,故临床上常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尤其是放置Swan-Ganz导管更为方便。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根据个人的习惯各有不同,一般根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部位进针。

⑴ 前路 病人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3cm,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的0.5cm处进针,针干与皮肤成30~4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常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颈内静脉。此路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⑵ 中路 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约3~5cm,进针时针干与皮

肤呈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如果试穿未成功,将针尖退到皮下,再向外偏斜10°左右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以内的后缘,常能成功。若遇肥胖、短颈或小儿,全麻后胸锁乳突肌标志常不清楚,定点会有一些困难。此时可利用锁骨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作为骨性标志(此切迹就是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附着点)颈内静脉正好经此而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穿刺时以左手拇指按压,以确认此切迹,在其上方约1~1.5cm处进针(此处进针又称为低位进针点),针干与中线平行,针尖指向足端,一般进针2~3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若未成功再将针退至皮下,略向外侧偏斜进针常可成功。

⑶ 后路 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侧,穿刺时面部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窝方向前进。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穿入气管内。以上三种进针点一般以中路为多,因为此点可以直接触及颈总动脉,可以避开颈总动脉,故误伤动脉的机会较教少。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中率较高。此外应指出,由于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相距很近,为避免误伤动脉在正式穿刺前必须先用细针试穿,以确定穿刺的角度和深度,而后再正式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的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相同。

<<返回

3.股静脉 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穿刺时以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摸准股动脉的确切位置,在其内侧约2~3cm处进针,针尖指向头侧,针干与皮肤成30°,一般较易成功,置管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相同。但由于距下腔静脉较远故置管的位置不易达到中心静脉,所测得的压力受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往往高于实际中心静脉压。如果从针腔内送入较长的导管可达到中心静脉,但导管在血管内行程较长,留置时间久,难免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现已很少采用,除非在某些特殊病情如巨大胸主动脉瘤或布加综合征时采用。术后应及早拔除,以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返回

4.贵要静脉 一般不用此途径,在巨大升主动脉瘤不宜用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时(以免误伤动脉瘤)选用。但由于该静脉较细,路途弯曲,故送管困难。必须用一种特殊的穿刺针Drum-Cartridge Catheter,该导管长71cm,外径约1.7mm,内径1.1mm,管腔内有弹性钢丝芯卷成盘形装于可转动的塑料匣内,穿刺针头长5.1cm,外径2.1mm,内径1.8mm,当穿中贵要静脉后将该导管由穿刺针腔内送入静脉,并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塑料匣,将导管送至中心静脉后退出穿刺针,抽出导管内钢丝局部包扎固定,并与测压装置连接。

<<返回

三.注意事项

1.用外套管针穿刺时,皮肤戳口要足够大,包括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使套管针通过皮肤及皮下组织时无明显阻力,否则会由于套管针通过坚韧的皮肤时引起套管口的裂开造成穿刺失败。

2.正式穿刺时的进针深度往往较试穿时要深,因为正式穿刺时粗针头相对较钝,易将静脉壁向前推移甚至压瘪,尤其是低血容量的病人。有时穿透静脉也未抽得回血,这时可缓慢退针,边退边抽往往可抽得回血。

3.应掌握多种进路的穿刺技术,不可强调某一进路的成功率高而进行反复穿刺,这样可造成局部组织的严重创伤和血肿。

4.穿刺过程中穿刺针要直进直退,如需改变穿刺方向时必须将针尖退至皮下,否则增加血管的损伤。

5.穿刺成功后应将导管内的气体抽出注入盐水,以防固定导管时血液在导管内凝固。

6.固定导管时,缝针的方向一定要与导管的走向平行,且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在皮下穿破导管。

<<返回

四.测压装置

中心静脉压一般以厘米水柱为单位。用一三通前端与套管的针座相连,尾端连接输液器,三通的侧孔与与测压管道(一次性塑料管)相连。并将此测压管垂直固定在有刻度的标尺上,再将此标尺固定在手术床头,可随手术床同时升降,待摆好体位后定零点。一般以病人的右心房的中点为零点,在体表相当于腋中线。

<<返回

五.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气胸 无论是颈内静脉或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有穿破胸膜和肺尖的可能,其原因主要是穿刺时针干的角度和针尖的方向不当所致。如用锁骨下进路时,针干与皮肤角度太大使针尖离开锁骨下缘,很易穿破胸膜和肺。又如作颈内静脉穿刺时,为避开颈总动脉而针尖指向过于偏外,往往会穿破胸膜顶和肺尖。如果仅为一针眼产生少量气胸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果针尖在深部改变方向使

破口扩大再加上正压机械通气,气胸会急剧加重甚至形成张力性气胸,这时应提醒外科医生在劈开胸骨后打开胸膜,并处理肺部破口。

2.血胸 在行锁骨下进路穿刺时,如果进针过深易误伤锁骨下动脉,这时应立即撤针并从锁骨上压迫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应提示外科医生及时打开胸膜探查,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颈内静脉穿刺尤其易损伤动脉,只要及时退针局部压迫3~5分钟可止血。改换穿刺点或经锁骨上路穿刺锁骨下静脉。

3.液胸 无论是颈内静脉还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在送管时将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此时液体都输入胸腔内。其表现有以下几点:

⑴ 从此路给药(麻醉药,肌松药等)均无效。

⑵ 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出现负压(体外循环前不应出现负压)。⑶ 此路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

若出现上述现象应确诊导管在胸腔内,不应再使用此通路,应另行穿刺置管。原导管不宜当时拔出,应开胸后在外科医生监视下拔除原导管,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

4.空气栓塞 穿刺前未使病人头低位,如病人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当穿中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与大气相通,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脏。对后天性心脏病(无心内分流)的病人进入少量空气不致引起严重后果,但对有心内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尤其是右向左分流的紫绀病人)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穿刺时应注意避免。

5.折管 由于导管质量差,术后病人躁动或作颈内静脉置管时术后颈部活动频繁而造成,并多由导管根部折断。

预防方法:⑴ 劣质导管一律不用,尤其是颈内静脉置管。⑵ 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妥善固定,针体应在皮外保持2~3cm并用胶布加固。

6.心肌穿孔 由于导管太硬且送管太深直至右房,由于心脏的收缩而穿破心房壁(也有穿破右室壁的报道),在心脏直视手术切开心包即能发现,给予适当处理即可。但在非心脏手术或是抢救危重病人时常常引起心包填塞,如不能及时发现作出正确诊断,后果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预防方法:不用劣质导管,送管不宜过深,一般送入8~10cm。

7.感染 引起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⑴导管消毒不彻底,⑵穿刺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 ⑶术后护理不当 ⑷导管留置过久。

上一篇:企业职代会制度下一篇:对tcp/ip协议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