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代会制度

2024-07-06

企业职代会制度(精选8篇)

企业职代会制度 篇1

职代会制度-职代会制度 一个企业职

代会的制度建设

xx年9月5―7日,课题组赴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供电公司,对该公司职工代表大会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工会主席王彭生同志、工会委员兼女工委员会主任侯丽英同志向课题组介绍了职工代表大会的有关情况。

“峰电”是邯郸供电公司所属的县级供电企业,公司现有职工494人,下设10个供电所,担负着全区9个乡镇的生产和生活供电任务。公司近年来业绩突出,被河北省电力公司授予的荣誉称号有:“电量增速十强县局”,“双文明单位”;“河北省电力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

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重视企业民主管理和职工代表大会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一、完善制度,强化职工代表大会的地位

职工代表大会是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的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主要通过职代会制度来实行。中国宪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劳动法、工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代会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职代会制度作了相应规定。宪法第十六条规定:“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峰电”成立于1999年,至今已召开了两届职代会,每届任期三至五年,每年召开两次职代会。xx年2月3日,公司召开了第二届第六次职工代表大会。在这期间,作为职代会工作机构、负责职代会日常工作的工会委员会非常重视职代会的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峰

峰矿区电力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包括《劳动保护委员会工作制度》、《生活委员会工作制度》、《提案审查委员会工作制度》、《干部评议委员会工作制度》、《职工代表组长和专门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职工代表培训工作制度》。

根据《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定,职工代表都按民主程序选举产生。职工代表的名额分配比例充分照顾到生产一线工人、女职工和青年职工。职工代表以各基层单位或划定的单位组成代表组,代表组长由代表组的职工代表选举产生。工会主席人选通常是经上级党委提名后,再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制度建设为职代会和工会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职代会和工会工作的有效开展则提高了职代会和工会的地位。现在,职代会和工会在职工的心目中已经成了与公司经理和党委并列的第三权力部门,工会主席往往被看成

是公司的“第三把手”。

二、履行职责,实现职工的民主权利

按规定,职代会的主要职权有五项: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计划和方案有审议建议权;对工资、奖金、劳动保护、奖惩等重要规章制度有审查通过权;对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等重大事项有审议决定权;对企业行政领导干部有评议监督权;代表职工与行政方面签订集体合同或共同协议。这些职权的行使,就是要实现职工参与公司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一方面落实了职工主人翁的地位,另一方面完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了企业的业务发展以及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在职代会上,职工代表要对行政领导做的《行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和工会主席做的《职代会工作报告》以及其他重要事项报告进行讨论审议,然后按程序通过。公司职工每年至少都有两次机会通过职代会来参与企业的决

策、管理和监督。在职代会闭会期间,则通过工会来行使权利。

职工权益是职工主人翁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是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维护职工权益是职代会和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上积极创新,大力开展创建“职工之家”活动。仅xx年至xx年春,“职工之家”便以“关爱职工、打造平安、构建和谐”为主题,开展了“送温暖”、“平安工程”等爱心活动,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妇女普查近800余人次,送温暖活动25次,走访、慰问、探望职工56人次。

在现代企业中,提高职工的素质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职工的重要利益所在。因此,“峰电”职代会和工会重视抓职工的学习。工会充分发挥组织上的优势,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主题活动,营造“人人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和“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浓厚氛围。xx年以来,共举办培训和技术比武31期,参训人员达1200多人次。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全员培训率达%。

企业职代会制度 篇2

一、健全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

1. 职工代表主席团

按照召开职代会的标准化工作流程, 在职代会召开前工会工作者要进行职代会的筹备, 根据需要设立本次职代会各个专门小组:比如:秘书组、宣传组、会务组等, 以利于职代会的正常开展。召开职代会首先要成立职代会的工作机构, 工作机构一般有大会主席团、设立大会主席团秘书长, 成立职代会专门工作委员会, 代表组长联系会, 确定大会主席团秘书长、各专门小组组长, 明确各专门委员会职责。工会委员会一般负责职代会的日常工作。大会主席团主要职责是负责职代会召开期间的各项活动;审议职代会召开时的会议议程, 决定会议的执行主席、座次安排等方面的内容, 在职代会召开期间听取和综合各个代表小组在职代会召开中对各项议题的审议意见, 起草职代会决议 (草案) 。

代表组长和各专门委员会多数在职代会召开前都已经明确, 主要工作是协商处理职代会闭会期间需要解决研究决定的重要问题, 并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确认。

2. 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根据职代会需要, 一般设立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民主监督、提案管理4个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工作职责有三项:一是审议本专门委员会工作范围内应提交职代会讨论的有关议案, 比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在职代会闭会期间, 根据授权, 审定属于本专门委员会分工范围内需要临时解决的问题, 并向下次职代会报告确认;三是民主监督小组在职代会闭会期间监督部室贯彻执行职代会决议的情况, 比如集体合同的贯彻执行检查、劳动监督保护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等, 并书面出具报告, 督促行政方贯彻落实;四是完成职代会需要交办的其它事项:比如职工代表提案的办理落实情况, 在下次职代会召开时对上次职工代表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专项说明, 以利于职工民主权利的贯彻落实。

二、职工代表大会应建立的规章制度

1. 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

充分发挥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 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 切实保障职工的各项权利。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职工代表进入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 从源头上参与与监督, 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构建和谐企业共建氛围。

2. 总经理联络员制度

为扩大民主参与途径, 可以选聘非职工代表作为总经理联络员, 出台总经理联络员制度, 要求经理联络员定期进行学习培训开展工作。总经理联络员承担着局领导与广大干部职工之间“连心桥”的重要职责, 他们可随时通过书面等方式直接向局长汇报基层各种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改进方法等, 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水平。

3. 职工代表述职培训制度

为提升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应出台职工代表培训制度。职工培训制度的出台, 督促职工代表热爱本职工作, 提升职工代表个人素质, 学习《工会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国家电网公司民主管理纲要》等各项法律法规, 更好地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利。

4. 民主评议干部制度

组织职工代表按照党的干部标准, 对企业领导人员的思想、工作、作风表达意见,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 民主评议干部。

5. 调查研究制度

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各专门小组要围绕企业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以及生产经营管理和职工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有目的地的进行调查研究。也可就某项工作或文体开阔专题调查。

6. 劳动监督保护检查制度

在职代会闭会期间, 深入班组一线, 对安全生产工器具的使用情况、劳保用品的发放情况、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等各项内容进行检查, 并撰写监督检查记录, 促使存在的缺点及不足及时整改, 总结经验, 找出差距, 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各项工作再上台阶。

7. 接待职工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领导干部与职工代表对话制度。工会也可根据职工代表的要求, 采取“恳谈会”、“答疑会”等形式, 约请企业行政领导与职工代表对话。

8. 立卷归档制度

每次职工代表大会的文件材料应立卷归档, 工会应将办理完毕、并具有考核保存价值的职工代表大会的文件材料, 按照在形成过程中的联系和规律组成案卷, 并按照档案制度向档案部门办理移交手续。

总之, 只有组织健全、制度健全, 形成依靠组织, 制度管人, 流程管事, 充分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评议、民主决策的职工参与格局, 企业的各项工作才会蒸蒸日上, 形成和合奋进共谋发展的局面。

摘要:在简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管理基本形式的基础上, 论述了职代会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重点描述了职代会组织机构建设与制度建设。

企业职代会制度 篇3

一、目前国企在职代会建设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对职代会制度认识仍存在偏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特别是《公司法》有关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在坚持职代会制度方面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和偏差:甚至认为职代会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与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不合拍,与现代企业制度有冲突;有一些基层单位在实行职代会制度过程中,往往出现“重召开会议,轻日常管理;重通过决议,轻决议落实;重领导决策,轻民主参与”的现象;个别职工代表变成了“会议代表”或者“举手代表”,把职工代表参与日常民主管理的重要任务束之高阁,失去了民主管理的意义。

(二)职代会程序操作欠规范

职代会在国有企业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在职代会制度的落实方面还存在问题。如:程序上不按规定将需要审议的文件提前发到职工代表手中,以便于会前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职代会审议内容上以工作计划总结为主,以安排工作布置任务为重点;职工代表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很容易被忽视,表决多数采取举手或鼓掌通过;有的单位将职工代表大会与会员代表大会相混淆,把两个会议的概念、内容、程序混为一谈。部分职工代表对职代会建设的目的意义、职权、作用等还不太了解,因而参与意识不强,影响了职代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职代会制度内容过于形式化

坚持职代会制度并不难,但工作质量差异很大,重形式、轻功能现象还比较突出。在职代会上经常是讨论讲成绩多,谈问题少;讲本单位工作多,谈全公司大局少;也有个别基层单位认为职代会是个摆设,以会议形式随便找点内容发发材料,作个报告应付了事,将职代会开成了“纸带会”或“管理者会”,失去了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实际意义。个别单位对职代会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主动召开职代会的自觉性不够,积极性也不高。

(四)对职代会议案落实还需进一步努力

实施职代会提案制度是职工代表参政议政,落实职代会议案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基层职工代表对职代会提案认识不清,把握不明,理解不透。往往把本单位一些很具体、很细小的工作问题作为提案,甚至把职工个人的生活困难等问题也作为提案等。造成许多提案的案由简单马虎,立案依据理由不足,处理程序混乱;提案质量不高,提案内容不实,提案形式不详,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更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

(五)职工代表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一些国企职工代表不仅存在知识和观念需更新的问题,还同时存在着责任心不强、缺乏参与意识、不具备参与能力的问题。个别职工代表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较差,参加会议讨论缺乏口头表达能力,参加巡视检查缺乏发现问题能力,更缺乏整个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等,造成职工代表参政不议政,只做“代表”不作发言,开会鼓个掌,表决举个手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坚持完善职代会制度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以职代会为基础的企业民主管理,是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重要途径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中央企业是国有企业的排头兵,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企业,必须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个根本方针上有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政治原则问题,在思想认识上不能有丝毫含糊。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同步发展,在实行民主决策、加强企业管理、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是企业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题中应有之意。

(二)以职代会为基础的企业民主管理,是建立劳动和谐社会关系的重要措施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在企业就是创建和谐企业,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企业坚持职代会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经营决策民主化的客观需要。企业重大决策提交职代会进行审议讨论,是发掘职工智慧,调动职工积极性,实现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职工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实践者,通过他们的实践才能使经营决策得到有效的落实。如果职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经济活动、重大决策不了解、不清楚、不理解,就会出现不主动、不积极、不支持,就不可能使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战略、重大决策落到实处,企业就不可能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三)以职代会为基础的企业民主管理,是实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的民主管理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最终体现着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体现着国家的文明与进步。党组织是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应对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负起责任,为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为职代会制度的落实提供坚强保证。职代会制度的落实情况应列入党委工作日程,列入党委责任制考核目标及领导干部的评议内容。要将坚持和完善职代会民主管理,建立维护职工民主权利的有效机制,作为党的建设和“四好”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职工通过职代会平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企业与职工之间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互动,体现对共同目标的关注,强调的是共同协调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四)以职代会为基础的企业民主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选择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全新论断,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实行生产经营的集中统一指挥,同样要求实行广泛的职工参与管理,专业管理离开了职工参与管理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权威性,只有建立在广泛的职工民主管理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企业决策价值的最大化。职代会与公司企业管理相辅相成,职代会是企业进行有效经营管理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切实尊重和保障职工民主政治权益的落实,创造企业内部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在推进跨越式发展中深化企业民主管理工作。

(五)以职代会为基础的企业民主管理,是企业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民主管理工作的主体。主体的力量来自于对主人翁权益的有效维护。职工通过职代会这一具体形式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不仅是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利的要求,也是企业经营决策民主化的客观需要。企业重大决策提交职代会进行审议讨论,听取职工的意见,这是发掘群众智慧,调动群众积极性,实现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特别是企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如果得不到职工的理解和认同,将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并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存发展的基础。发挥职代会的民主参与作用,扩大职工的知情权,是企业自身科学发展的内在客观需要。

(六)以职代会为基础的企业民主管理,是建国六十多年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

职代会最大的功能在于它的民主机制,即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评议等。民主管理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如果没有必要的形式,其内容自然不存在;如果内容与形式不统一,其功能作用也同样实现不了。从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上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从体制上和机制上保证广大职工群众全面了解和积极参与企业的市场竞争与经营管理,努力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的有效监督,形成企业内部权责分明、精诚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制约的机制。

三、国有企业坚持职代会制度的法律政策依据

(一)法律依据

在我国的《宪法》、《劳动法》、《公司法》、《工会法》中都有关于企业职代会制度和职工民主管理权力的明确规定。《宪法》规定“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劳动法》提出“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公司法》提出“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这些规定充分表明国有企业不论改制成什么形式的公司,都必须而且应该坚持实行民主管理。职代会作为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制度理应建立并得到发展。

(二)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必须充分尊重广大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历来决定党的事业的成败。企业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参加企业的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组织职工参与改革和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三)实践依据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充分尊重职工群众全面发展的要求。人的精神、文化和自身发展的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市场经济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新形势下,在企业全面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只有从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业务技能上全面武装职工,加快职工知识化、智能化进程,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职工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才是对职工发展权和根本利益的有效维护,才是工人阶级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可靠保证。

四、国有企业坚持职代会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

实行职代会制度,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职工依法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企业职代会必须坚持企业党委(党组)的领导,把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落到实处。

(二)坚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

企业职代会必须以充分发扬民主、依法行使职权、促进公平正义、维护团结稳定为宗旨,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和丰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和成果。

(三)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

企业职代会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发展中,要坚持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统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坚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原则

企业职代会必须在体制和机制上积极探索创新,在遵循和维护法律法规赋予职代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权的基础上,实现现代企业制度下职代会制度与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治理结构的有效衔接,实现国家利益、出资人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的协调发展,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五)坚持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原则

企业职代会必须以职工为本,进一步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和化解矛盾的力度,主动依法科学地维护职工权益,努力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推动和谐企业建设。

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职代会的主要职权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国资委党委、国资委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央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意见》、《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企业民主管理规定》等规定,职代会具有以下主要职权:

(一)审议建议权。职代会应听取企业工作报告,审议企业经营方针、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财务预决算等重要事项的报告;审议企业改制方案和重大改革措施;审议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措施,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奖励方案和经费使用情况;听取企业经营方面的重大问题、制订重要规章制度的情况以及实行厂务公开及集体合同履行等情况的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企业拟订的职务消费管理制度在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前,应当通过职代会等形式听取职工意见。

(二)审议通过权。审议企业提出的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方案、职工奖惩办法及企业其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规章制度;审议经企业和工会协商提出的集体合同草案、企业年金方案、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三)监督评议权。职代会应在企业党组织领导下,在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部门的指导和参与下,每年或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听取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或已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的经营班子成员报告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的情况,并由职工代表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的结果可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报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部门或董事会。

(四)民主选举权。职代会应依法选举、监督和罢免企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选举职代会专门委员会(小组)成员;选举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中的职工代表。

(五)法律法规赋予职代会的其他权利。

六、规范和深化国有企业职代会制度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建立全面协调的以职代会为基本制度的企业科学发展新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职代会制度是一项民主制度,民主的本质理应以人为本。职代会建设与科学发展观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广大职工的发展和利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视开发广大职工的智力资源,调动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认识到职代会是广泛的职工民主实践活动,也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具体体现。要通过职代会建设活动的开展,凝聚民心、集中民力、开发民智,开辟企业科学发展之路。职代会建设要做到:党组织领导、行政协调、工会运作、职工参与。通过清楚界定各方面的职责,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理、责任明确、互相配合的职代会正常工作机制,同时健全领导机构、工作机构,把各项工作和各项责任落到实处。

(二)建立规范有效的职代会系列配套民主管理制度

制度是有约束性的行动准则。要想真正建立一套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民主管理制度,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能使职代会更有其有功效。国家立法机构应尽快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职代会条例进行与时俱进的修订。要适时制定《公司职工代表提案征集与处理动态管理办法》、《公司职代会职工代表日常巡视管理制度》、《公司职代会主席团或联席会实行票决制暂行办法》、《公司职代会各专门工作委员工作问责制》、《公司集体合同规定实施细则》、《公司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制度》、《公司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述职制度》等,从而形成了完善而有效的具有国企特色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

(三)建立以职代会为载体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考核体系

实行厂务公开是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是推进国有企业政治文明的有效手段。要建立“党组是第一责任人、行政是第一执行人、纪检是第一监督人、工会是第一协调人、职工代表是第一评价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职代会组织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党组领导、行政主抓、工会运作、纪委监督、有关部门全力配合、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议事规则、公司党政工联席会议规则等重要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公司所有重大决策都必须按程序对领导班子、职代会、职工群众进行公开。每年定期召开2次职代会,审议总经理年度(半年)工作报告、公司年度计划财务等专项报告。通过公司重大情况、重大事项的公开,保证职工群众依法行使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建立提高职代会工作质量系统评估考核体系

要强化基层职代会工作质量评估考核体系建设。要适时继续推行职代会申报制、议案预审制、重大事项票决制等。要加强职代会闭会期间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职代会主席团联席会议、各专门委员会、班组民管会制度,大力推行职工代表督察巡视制度,创新日常民主管理的实现形式。职代会制度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其形式、内容、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开展职工代表听证活动,是职工代表参与日常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有利于促进企业科学决策,实现职工代表源头参与,落实职工知情权,发挥职工代表民主监督作用。当研究讨论企业改制有关政策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时,应当实行职工代表听证

(五)建立职代会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工作新体制

要以广大职工群众是否满意为目标,以促进职工民主管理为动力,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提案办理工作制度,使职代会日常工作置于全体职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之下。职工代表巡视是公司职代会闭会期间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职代会工作的继续和延伸,也是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在职代会闭会期间,职代会要组织部分职工代表对职代会各项决议、决定执行和提案落实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也可以组织部分职工代表通过向公司机关有关部门询问、查阅报表资料、提合理化建议等形式,对企业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内容进行巡视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对有关问题进行及时改进。

(六)建立职代会职工代表培训及述职评议制度

职工代表是通过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的,是职工中的先进分子,受选举单位职工的委托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代表职工行使民主参与权力。职工代表水平的高低,决定职工代表大会的质量。要通过举办职工代表培训班、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使职工代表不断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切实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改善和优化职工代表队伍结构,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职工代表的培训,全面提升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有条件的企业工会在职工代表任职期间,组织职工代表向本选区的职工作一次工作述职,接受职工群众的评议,也可以探索建立职工群众对职工代表履行职责情况的质询制度。

(七)建立职代会职工代表日常参与民主管理制度

职工代表参与日常民主管理的重要任务是掌握第一手情况,对企业的各项工作给予真实客观的评价,为企业经营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与依据。职工代表可以列席本单位生产经营方面的专业会议,随时了解和掌握生产经营情况,便于开展民主管理工作;职工代表也可以通过参加集体协商会议或参与厂务公开活动参与日常民主管理;职工代表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积极组织和带领职工,参加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职工代表要积极宣传贯彻企业职代会的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好骨干带头作用,积极完成职代会交办的各项任务。

(八)建立职代会与时俱进的创新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制度,规范职代会运作,提高职代会质量,强化职代会标准化建设。要建立科学的职代会考核评价体系,量化职代会绩效评估标准。包括建立上级工会对下级企业职代会的考核评估制度,企业对职工代表的评价考核制度和下级单位向上级工会报告职代会情况的制度。要把职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职代会工作的主要标准,重点评估职代会职权的是否落实,职代会内容是否真实,职代会行为过程是否规范等。在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下,每年组织开展对本企业上一年度职代会运行质量的评估工作。评估内容可以分为“职权履行”、“程序规范”、“决议执行”、“制度落实”、“组织领导”等方面。工会可会同企业有关部门,对评估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并在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报告测评结果以及实施整改的情况。要建立职代会工作问责制度,促进企业各方切实担负建立和完善职代会制度的责任。对职代会建设的情况要予以通报,好的单位予以表彰,差的单位限期整改,并把职代会建设情况纳入年度全公司当年经济目标考核责任制,并作为年度评先或奖罚重要条件之一。

企业职代会制度 篇4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市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等经济组织发展很快,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落实新颁布的《工会法》,抓好非公有制企业(以下简称“非公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工作,维护非公企业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加速发展,现就大力推动非公企业建立职(员)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在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的重要性

在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既是党的号召,也是国家法律上的原则要求。党的十五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央领导同志近年来多次强调要在非公企业中积极探索建立职代会制度。修改后新颁布的《工会法》规定:“工会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求非公企事业单位的工会“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职工采取与企业、事业单位相适应的形式,参与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它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非公企业劳动者国家主人的地位和身份不因企业性质而改变,他们仍然依法享有对企业事务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在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工会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职工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有利于协调和稳定企事业内部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经营;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

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必须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其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从企业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因企制宜、先易后难、分类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努力为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三、职代会的性质、任务和职权

1、非公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资产性质非公企业以及原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性质的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

2、性质: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同,职(员)工(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区域性代表大会、职工民主管理委员会等是实现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有效手段,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3、任务:依据国家法律和政策,组织全体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促进职工与经营者的合作共事,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4、职权:非公企业职代会行使以下权利:

(1)知情建议权:听取和了解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情况的报告,包括企业的长远规划、计划、生产销售、重大技术改造、技术设备引进、基本建设和职工培训方案等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2)协商共决权:对涉及企业集体合同、工资协议草案,职工奖惩办法、规章制度,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重大决策,企业要听取工会和职工代表的意见,进行协商谈判,共同决策。

(3)监督评议权:监督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金的情况,接受委托评议、监督企业行政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提出奖惩和任免的建议。

(4)选举罢免权:对参加平等协商和工资集体协商的职工方代表,对参加董事会、监事会的职工代表有选举和罢免的权利。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四、职代会的组织和工作制度

1、职代会的组织协调工作:

(1)企业工会委员会是职代会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职代会的组织召集工作。

(2)企业工会委员会应与企业行政就召开职代会做好协调工作。企业行政要积极支持,提供方便及必要的经费支持。

(3)企业工会应将建立职代会的情况向上一级工会报告、备案;上一级工会应指导企业开好职代会。

2、实行职代会制度的条件:

(1)25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开发区、社区、村等可实行民主管理委员会、区域性职代会制度。

(2)职工在25—50人的企业实行职工大会制度;

(3)职工在50—200人的企业,可根据企业实际实行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制度;

(4)200人以上的企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3、职工代表的比例和要求:

(1)职工代表的比例一般为职工总数的20%—30%,但不得少于30人。具体构成:职工和工会委员会委员不少于职工代表的三分之二,管理人员不得超过职工代表的三分之一。职工代表中应有女职工代表。各车间(部门)设立职工代表联络员1名。

(2)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可连选连任。

职工代表离开原选举单位后,其代表资格不予保留,原选举单位可以补选相应名额的职工代表。

(3)企业可根据职工人数的多少自行确定是否设立大会主席团和专门工作小组。

(4)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经营者及聘用的高级管理人员、私营企业的经营者、直系亲属及其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担任职工代表。因工作需要他们可作为特邀代表列席会议,但职工代表大会行使否决权时,列席代表不得在场。

4、职工代表享有以下权力:

(1)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有权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工作机构对企业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提案落实情况的检查、质询。

(3)因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占用的生产或工作时间,有权按照正常的出勤享受应有的待遇。

(4)职工代表行使民主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5、职工代表应履行以下义务:

(1)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技术业务水平和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能力。

(2)密切联系群众,如实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6、职代会的召开和决议的履行:

(1)职代会任期原则上应与同级同届工会委员会任期相同,同步换届。

(2)职代会遵循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3)企业应建立和规范职代会会前、会后向上一级工会报告备案制度。

(4)职代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经工会委员会或三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可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大会召开前一周,要将会议内容、议题以书面形式向职工代表告示,通过他们听取职工的意见。

(5)召开职代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

(6)职代会需要大会表决通过的问题,一般应实行无记名投票。职代会行使否决权应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

(7)职代会作出的决议,必须经全体职工代表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8)职代会形成的决议要向全体职工书面公布,职代会闭会期间委托工会委员会负责组织检查决议执行情况。需要临时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企业工会委员会召集职工代表联络员会议协商处理,并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予以确认。

(9)职代会通过的决议和方案如需修改,必须提请职代会按程序重新审议表决。

(10)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职代会经过讨论、协商形成的协议、决定、制度、章程,职代会有权依据《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国家有关执法部门予以处理。

五、建立职代会的步骤

1、成立筹备小组。筹备组由企业党组织、行政、工会三方代表组成,成员3—5人。负责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和业务知识,宣传职代会的性质、作用和任务,提出职代会的实施办法草案,并制订出具体方案。

2、征求上一级工会和本企业职工对筹备方案的意见,并完善实施办法和具体方案。

3、按规定选举职工代表大会代表。

4、正式召开大会。依照职代会实施办法履行程序,按议题听取汇报、组织审议、依法表决,形成决议。每届职代会的第一次会议要有上一级工会的负责人出席。

5、健全有关文书档案。指定专人保管好职代会的各种材料并整理归档。

职代会制度 篇5

一、现阶段基层养护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各基层养护事业单位在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发挥职代会职能作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工作,并在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积极探索,为确保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和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绩,并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面对快速发展的公路建设和养护事业依然存在着诸多的薄弱和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职代会认识不到位

首先,各单位虽然每年都能如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并按要求进行履行会前报批和会议筹备工作,然而从会议所拟订的内容来看,将养路工作会议与职工代表大会合并召开的现象比较普遍,从客观上讲,职代会严格按照程序召开了,从主观上讲,是对职工代表大会的另一种认识。职工代表大会与养路工作会议内容交叉,互为影响,同时严重影响会议质量。其次,重会议,轻筹备;重正式会议,轻预备会议。为按期召开会议,匆忙进行会议文件的起草和会议准备,一些单位不按要求程序召开预备会议,认为预备会议不是正式会议,可有可无,还有一些单位虽然也召开了预备会议,但从会议的内容和形式上并未能真正按会议的要求去操作,达到召开预备会议的真正目的。

(二)职代会职权落实不到位

法律赋予了职工代表大会五项权利,对重大决策事项行使审议建议权;对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行使审查同意或否决权;对职工生活福利等重大事项行使审议决定权;对领导干部行使评议监督权;选举推荐权。就选举评议权来说,各单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推荐,基本没有征求职工代表意见。此外,提交职代会审议的各项会议文件普遍都未按规定的时间提前发到职工代表手中,致使职工代表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报告内容进行充分思考和分析,造成职工代表参与讨论时不能很好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不出有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其次职代会专门委员会开展工作较少,发挥作用不够,行同虚设,民主管理不能得到全面落实。

(三)职工代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职工代表是职代会的主体,提高职工代表素质是提高职工代表大会质量的基础。由于以下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现阶段职工代表素质的提高比较缓慢。首先由于历史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线职工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其次,职工代表常任制制度往往不能很好地坚持和执行,职工代表每年均有较大变化,这样频繁变动,不利于职工代表素质的提高;第三,虽能各单位坚持开展对职工代表的培训工作,但一直是在纯理论层面上进行的培训工作,特别是会前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和措施,理论与实际脱节,收效不大;第四,对职工代表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造成当选的职工代表缺乏自我提高的动力,在参政议政中随大流,缺乏个人主观能动性。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与发展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和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是我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工作为指导,是现阶段以及今后很长时期的发展方向,是新时期加强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立足点和归宿。

(一)规范职工代表大会是民主管理渠道畅通的有力保证

程序是事物发生、发展、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和步骤,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就要求我们办事情必须讲程序。程序化是职代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没有严格地与严密的程序化工作模式,职代会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如何畅通民主管理渠道,规范职工代表大会。首先在规范职工代表大会的程序时,严格按照会议筹备要求的内容,一是选好职工代表,认真做好代表培训工作。在选举职工代表过程中,一定要将具备一定政治素质、法制观念与政策水平,爱岗敬业,有较强责任感,关心职工与单位发展,联系群众,热心为职工说话办事,公正廉洁,有一定群众威信的同志选进来。二是精心确定会议议题,要将会议与现阶段工作重心紧紧相扣,突出职工关心的改革发展等大事要事。三是广泛征集职工提案,要将关系到单位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劳动关系调节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作为提案主要内容,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要求审查立案。其次按照预备会决定的内容召开正式会议,一是制定好大会主要程序,科学安排大会内容。二是组织好代表的讨论审议,保证充足的讨论时间,提高代表的参政议政工作。三是认真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决议,严格落实决议内容。

(二)保证质量是职工代表大会实效性的体现

职工代表大会召开的质量高不高,直接制约着单位民主管理的整体工作。如何能保障会议质量。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深刻领会保质保量开好职工代表大会的重大意义,增强开展此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对民主管理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深入宣传,不断增强职工代表的责任感,增强主动性、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民主管理和职工代表大会的认知度,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大力提高职工代表的素质。职工代表的文化素质、参与意识、管理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代表大会作用的发挥。职工代表的整体素质,决定着职工代表大会的质量,抓职工代表素质的提高,是从源头上解决职工代表大会质量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有意识的将职工代表大会理论和民主管理的有关知识纳入到职工学习内容中,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培训制度,加大职工代表培训的投入。其次提高职工代表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教育他们认真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做一名合格的职工代表。

3、健全制度,完善法规。职工群众能否有效参与企事业管理,落实民主权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规的规定和制度的完善。一是严格执行<自治区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二是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层层抓好落实。在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时,上级工会派人直接参与下级工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全过程,及时将不符合要求的程序和内容予以纠正和整改,确保职代会的质量。三是加强研究,推广创新经验。上级工会组织要统一组织开展职工代表大会的经验交流现场会,善于归纳和提炼先进经验,及时总结和批评不足。四是工会组织作为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组织者,职工代表大会的主持者和工作机构,要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民主参与的工作机制,规范工会组织民主参与的行为,拓展民主参与的渠道,将工会组织的民主参与同职工的民主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敢于善于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五是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制约机制,岗位目标管理制度,保证使其健康运转。

4、建立监督机制。职工代表大会正确行使评议监督权,有利于建立和强化企事业单位自我约束;有利于企事业领导干部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水平;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建立监督机制,是保证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提案尽快落实,并取得成效的有效措施。

5、创新形式,适应改革发展。在开展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特别是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时,不仅要注重基础性工作的开展,同时要注重创新形式和落实。

(1)完善职代会质量评估制度。在职代会闭会之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形式正确对职代会召开质量进行评估。在对职代会评议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统计结果后,如实向全体职工公布评议结果。为了更好地提高职工代表大会的质量,应当对满意率低于80%的项目,分析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制定有效措施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向全体职工公布。

(2)抓好各项职代会决议的落实。在职代会决议表决后,要高度重视决议落实情况。首先充分调动职工代表参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职工代表的职能作用,提高关心集体、关心职代会决议落实情况的意识,真正发挥职工意愿代言人的作用。其次工会组织要摆正位置。在充分发挥党政联系职工群众桥梁纽带的同时,时刻坚持改革与发展的工作大局,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要善于把握工作方法,灵活多变的督促落实职代会决议。

(3)完善重大方案出台前的民主程序。在重大方案出台前,必须召开职工代表团会议,并将重大方案提交每一位职工代表讨论,集思广义,修正不足,既要保证职工代表有充足的时间研究讨论,又要保证方案与当前改革发展形势的有机结合。

(4)积极引导,改革创新,使职工提案向涉及改革发展的方向转变。引导职工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提提案,使职代会审议、决定的内容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发展而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水平,又能提高职代会的质量。

三、完善与发展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途径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一项制度的落实和延伸,没有领导的重视将无以谈起。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与发展,同样也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首先要将职工代表大会与民主管理的理论宣传给每个领导,不断将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贯彻到领导的心中,逐步引起领导的重视。其次工会要切实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让党政领导尝试到了民主管理的益处,使领导与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成为一项自觉行动。

(二)建章立制要到位。在民主管理工作中,有了对职工代表大会的正确认识,固然是搞好民主管理的基础。在实行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实践工作中,要注重抓好建章立制,抓职代会的民主管理建设,形成一套操作性强,效果良好的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工会在抓落实上下功夫,防止人为的随意性,坚持行政报告工作制度,评议领导干部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提案落实制度,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段务公开工作等项制度,切实将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落到实处。

(三)职工代表培训要有针对性。首先要根据职工代表大会的议程和内容,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职工代表培训。既要让职工代表明确自己应当履行哪些义务,更重要的还要让代表知道怎样履行职责,如何发挥作用,怎样当好职工群众的代言人,正确发表和阐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切忌走过去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的老路;其次,还要针对会议审议的内容,向职工代表宣讲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规定,相关的企事业管理知识及方案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三,要教育职工代表识大体,顾大局,树立全局观念,看事物要客观地一分为二,公平公正地履行好职能。

(四)落实职工代表常任制也很重要。要努力克服以往职工代表调整随意性大的弊端和错误做法,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常任规定。一是选举职工代表必须体现大多数职工的意愿和要求,要按职代会条例规定的程序和比例选举产生职工代表,掌握好各类职工代表的比例,杜绝指定代表的出现。二是把好职工代表质量关,要选举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具备一定能力和政策水平,有参政议政能力、有群众威信的职工当代表,摈弃过去选老实肯干、听话的职工当代表的做法。三是要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常任制规定,对届内因调动或其他原因造成职工代表缺失的,应通过民主程序及时补选。四是对职工代表实施动态管理,对违反制度规定和长期不能有效发挥职工代表作用的代表及时予以罢免更换。

(五)工作方法上要得当。在民主管理工作中党政工三方面是不同的主体,正确处理好三方面与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非常重要。方法问题上,要积极保持党、政、工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有效方法。党组织在民主管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要经常教育干部职工不断增强民主意识,树立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活动。行政领导和管理部门在各项管理活动中,以民主管理为基础,实行专业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协同工会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疏通各条民主渠道,支持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检查,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工会要教育职工依法参与监督,支持维护行政领导的管理指挥权威,真正将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到工会工作重点,有效提高职工代表素质,提高职代会的质量,提高职工代表与工会干部参政议政的能力与素质。

职代会规章制度 篇6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职工三者利益关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

2、职工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必要时经工会组织、五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或学校行政提议,可以增加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次数。

3、职工代表大会届期与基层工会委员会届期同步,届期期满应当按时换届。幼儿园进行重大改制、改组等,职代会可以提前进行换届。

4、职代会代表以班组或科室为选区,由职工直接产生。实行常任制,每三年换届改选,可以连选连任。职工代表大会出现缺员时由原选区及时选举递补。

5、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每次职工代表大会必须有全体职工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出席。职工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职工代表过半数通过。

6、职工代表大会就会议议程、学校工作报告等作出决议,可以采用举手方式进行表决;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劳动关系的重要事项作出决议,应当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7、职代会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职责是:听取学校工作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通过集体合同草案,以及工资分配、保险福利、安全工作、休息休假、岗位责任制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要事项的方案、规章和措施;检查监督学校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履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情况;以及法律法规定的其他任务和职责。

8、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工会主持召开职工代表团(组)长和各专门工作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研究处理职工民主管理的日常工作。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职工代表对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9、单位领导应当支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责。属于职工代表大会职责范围内的重要事项,应当主动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或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在其职责范围内作出的决议和通过的事项,学校应当认真落实,没经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不得修改或废止。

企业职代会制度 篇7

关键词:高校,学代会,问题,对策,研究

学代会是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然而, 实践中高校学代会制度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使广大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中, 更不能对教育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 研究学代会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对高校民主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代会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管理者对学代会作用的认识不足

实践中, 高校都已逐步建立了学代会制度, 但有的学校执行得好, 有的学校执行得不好, 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学校的领导没有真正从思想上把学代会制度建设摆到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位置, 错误地认为学代会只是一种形式, 可有可无。这种形式主义观念和作风严重冲击了学生对学代会制度的信任, 降低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学代会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在理论设计中, 学代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学生代表代表全体学生行使选举权、提案权、质询权和监督权。学代会及其常设机构作为权力机构, 不参与日常事项的组织和开展, 所作出的具体决策均由学生会去执行, 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 学代会及其常设机构在不影响学生会工作效率的前提下, 有效监督和指导学生会的运作, 保证学生的权益。但在具体实践中, 由于种种原因, 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导致学代会制度流于形式, 日益被边缘化, 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三) 学代会的代表不具有先进性和广泛性

由于一些高校学代会形式化,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代表们对学校的民主怀有疑虑, 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学生代表身份不感兴趣, 在代表的推选上经常是互相推诿, 学生代表的产生不够严肃, 有关程序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学生代表层次单一, 在制度设计中, 学生代表的选任更倾向于成绩好和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 代表层次单一, 导致学代会会代表不具有广泛性, 不能真正代表广大学生的意愿。

(四) 学代会制度缺乏立法支持与制度保障

学代会在设立之初, 主要是作为高校民主管理体系的配套设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形式化日趋明显, 更缺乏立法支持和制度保障。目前国内尚无一法律文件明确高校学代会的地位、作用和基本程序, 也没有任何一高校在学校规章制度中明确学代会的职权。由此导致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缺乏科学的运作规程和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严重影响了学代会制度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 应加快予以立法支持, 立法将对学代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二、完善学代会制度的对策

(一) 高校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增强民主意识, 大力加强对学代会的领导

高校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增强民主意识, 切实把坚持和完善学代会制度看做是高校民主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高校实行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的重要依靠力量, 主动加强对学代会的领导, 主动把学代会列入学校工作计划, 纳入议事日程, 在学校规章制度中明确学代会的地位和作用, 支持学代会在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二) 认真做好学生代表的选举培训工作

学代会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加强学校与学生的思想沟通, 使学校的管理决策更科学、更准确、更有群众基础, 以推动学校持续健康的发展。此目的的实现要求学生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 为此必须认真做好学代会代表的选举培训工作。

1. 要根据学代会制度所规定的代表条件, 认真组织好学生代表的选举工作, 切实保证把政治素质强、有较强民主意识, 反映同学正确的意愿要求的同学选拔上来, 保证代表的先进性。代表的结构和组成要兼顾到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体现代表的广泛性, 要按照一定比例选举出不同层面的学生代表, 如:男女比例、党员与非党员、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等。

2. 要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做好代表的培训工作, 做好代表们对学代会的性质、职权和作用, 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对参加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增强当代表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平时工作中, 更要坚持好以会代训, 贯彻学代会的有关精神及进行必要的理论辅导, 借以不断提高和强化学生代表对民主管理的认识和实践。

(三) 加强学代会提案机制建设、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代会提案是学代会的"生命线", 是广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 因此为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需要加强学代会提案机制建设。

1. 要认真做好代表提案的征集、整理工作。征集高质量的提案是做好提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对提案提出具体要求, 确保提案的全局性、前瞻性、真实性和可行性。严把审查立案关, 对不符合要求的提案或不予立案, 或要求补充完整, 或作为意见、建议办理。举办提案工作培训班, 各代表团派代表参加, 讲授提案基本知识, 请优秀提案人和承办提案先进单位介绍经验体会。

2. 要认真做好提案落实工作。要定时公开教代会提案内容、办理程序、办理结果, 定期向学代会代表团通报提案落实情况, 接受监督。有积极和学校有关部门进行交流、沟通和协调, 争取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 促进提案的落实。

企业职代会制度 篇8

1979年,全国教育工会参照企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经验,在辽宁、上海等地的一些大学、中专、中学和小学开展建立教工代表大会的试点工作。1985年1月,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了《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对高校教代会的性质、职权、代表、组织制度、工作机构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制定的关于教代会的专门法律制度,也意味着高校教代会制度有了国家意义上的法制保障。历经20多年的实践,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对保证广大教职工民主权利的实现,促进高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起到很大的作用,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高校教代会制度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代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容忽视的困境,这些问题需要引起进一步的关注。

(一)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在实践中,部分高校的党政领导没有真正把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看作是学校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和内在动力,没有把教代会工作作为推进高校政治民主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有的高校尽管能如期召开教代会,但也仅仅是例行公事,没有制定教代会实施办法,对重要的议题未作认真研究,通过的决议与事项往往得不到落实;少数高校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教代会应有的作用,将其当作是“民主的外衣”,需要时就开,不需要时就不开,使教代会处于“说起来重要,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二)教代会四项职权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暂行条例》对高校教代会赋予了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等四项职权。在实际运行中,四项职权很难全部落实到位。在建议权上,部分高校领导没有将教职工的建议权看成是“发扬民主、听取意见”的一种形式,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更是流于形式;在审议通过权上,与教职工利益有关的改革方案,没有或者部分拿到教代会上审议通过,有的甚至在校领导已经事先决定的情况下拿到教代会上“走过场”;在讨论决定权上,有些涉及教职工集体福利的事项,教代会发挥的决定作用不强;在评议监督权上,各高校普遍存在评议监督各级领导干部难现象。

(三)教代会代表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教职工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代会的层次和水平。从当前状况来看,不少高校教代会代表素质不高,不能体现出代表的先进性,只有“荣誉感”而没有“责任感”,一届代表当下来,没有提出过一件提案;有的代表缺乏相应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管理能力,参加教代会“不会说”、“不敢说”、“说不好”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少数代表缺乏工作热情,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表决时随大流,不能认真地代表广大教职工行使好民主权利。

(四)高校工会在教代会建设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发挥

《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工会委员会承担教代会工作机构的任务”,因此,教代会是高校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机构,而工会组织则承担着教代会的日常工作,依法履行民主管理职责,在高校的工作中发挥着党政无法替代的作用。工会工作情况的良好与否,与教代会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现实层面中,“重活动”的传统工会工作思想仍然有很大的市场,许多高校工会的工作内容仍然呈现出单一化倾向,“唱歌跳舞,体育比赛,布置会场,带头鼓掌”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我国高校教代会制度的改革对策

针对上述现实困境,必须在坚持教代会制度的前提下,正视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勇于改革和创新,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和牢固确立教代会在高校事业发展中的地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要自觉加强学习,真正从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教代会制度是实现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推进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政领导要深入了解教代会及其工作,要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支持和加强教代会工作,实现民主管理与加强高校党组织的领导是一致的,是贯彻党的“依靠方针”的具体体现;其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和学校工作的主体,这种主人翁地位决定了有对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而这种权利的实施需要教代会组织作为保证。唯有如此认识,才会从内心深处、从情感上认可教代会制度,关心教代会的成长与发展,进而在行动上参与和支持教代会的各项活动,相信它能够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建章立制,认真修订和完善与高校教代会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20多年的实践使得各高校在教代会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为教代会制度更加规范地运作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应当从内外两方面来健全和完善与教代会相关的制度及法律法规。从教代会建设的内部制度保障来说,各高校要结合《暂行条例》和具体校情,制定相应的教代会实施办法(或细则),对一些关键环节予以明确规定。如明确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职工在代表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明确教代会代表任期届满要按期换届,最好与工会换届同时进行。只有内部规章制度完善了,才能保证教代会真正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运作。

从外部法制保障而言,尽管《宪法》、《工会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都明文予以了规定,但相关法律条款仅仅是一种纲要性的描述和规定,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作为具体指导教代会工作的《暂行条例》,颁发20多年来一直没有被修订,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现状。必须及时对教代会制度在高校中的地位作用、机构设置、职权范围、组织形式、运作程序及评估考核等问题作出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才能避免跟不上高校事业发展的尴尬局面。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起草《高等学校教代会法》,以推动这项好的制度向更高层次、更具实效性和操作性方面发展。这样,就会从内外两方面形成从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到教代会实施细则、具体规章制度的一个多层次的规范体系,在制度建设上保证高校教代会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科学谋划,精心构建和充实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

首先,全面落实教代会职权,切实提高教代会质量。《暂行条例》规定的四项职权能否落到实处,是衡量高校教代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的建设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教职工的集体福利等重大事项,必须提交教代会审议,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教职工聘任的考核办法、奖金及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和重大规章制度等,必须经过教代会审议通过,决不能架空教代会,由其他会议或少数领导的决策代替。

其次,推进二级教代会建设,拓展民主管理新领域。二级教代会是高校学院(系)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校级教代会制度的延伸和完善,对于全面推进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保障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促进学院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二级教代会应该紧紧围绕学院民主管理、维护教职工利益等方面开展工作,有效地促进院(系)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再次,充分发挥高校工会作用,加强教代会闭会期间的后续管理。高校工会作为教代会日常工作机构,不仅承担着教代会具体组织和协调工作,还要负责处理教代会闭会期间的各项事务。工会要注意发挥教代会联席会议、常任教代会代表或其他民主形式的作用,在闭会期间仍能继续有效地开展工作,对教代会期间讨论的重大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向教代会代表和广大教职工及时通报。只有高校工会把教代会工作列为自身工作重点,把教代会后有关决议的落实、检查、督办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才能真正构建教代会制度运行的长效机制。

(四)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和丰富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新举措

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各高校正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而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作为高校管理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教代会制度亦理应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和丰富建设的新举措,才会让这一制度紧跟时代要求。

第一,科学设立标准,加大对教代会工作的检查评估力度。全国教育工会1996年出台了《关于开展教代会评估工作的意见》,旨在通过评估推动教代会制度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教代会评估的内容应当主要围绕教代会组织工作规范程度和教代会职权落实程度两个着力点。评估的主体应该包括三个:高校的上级机关对教代会的督导评估,自上而下有利于促进高校党政领导对教代会工作的重视;专门工作委员会及时对教代会工作总结评估,这是教代会自我审视、自我督促、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广大教职工对教代会的评价是最客观有效的,应当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第一要素和核心指标。以评促建,通过设立科学标准,加大评估力度,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才能促进教代会制度的健康发展。

第二,提倡调查研究,鼓励申报教代会专项课题。高校教代会制度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同时,高校是各类人才荟萃之地,提倡广大教职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申报教代会专项课题研究,有助于推动教代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创新。要组织专家对申报的教代会课题进行评审,对立项的课题给予相应的资助。只有加强了对教代会理论的研究力度,才能指导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启发工作思路,开拓工作视野,积累丰富经验。

第三,拓宽教代会的适用范围,逐步在民办高校试点推广。目前,教代会制度已在公立高校基本普及,教职工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民办高校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董事会权力过大、民主制度建设不到位、教职工参与权难以实现等现象。政府以及教育工会应加强督导及监管,适时在民办高校试点推广教代会制度,保障民办高校教职工民主管理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同时民办高校自身也要积极培植教职工的民主参与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地“参校政、议校政、督校政”,从而增加他们的主人翁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推动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感谢信父母下一篇:胸腔穿刺术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