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标准

2024-12-12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标准(通用12篇)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标准 篇1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流程

器材: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包括5ml针管1只,中心静脉穿刺针1只,导丝1根,扩张器1个,中心静脉穿刺软管1根,橡胶手套1付)1个,延长管1根,水封瓶1个,橡胶手套1付,10%利多卡因1只,500ml生理盐水1瓶 操作人员:操作者1名,助手2名 图示:、操作步骤:

1.操作者、助手1带无菌口罩,帽子。

2.操作者根据胸片或胸部CT,体格检查选择穿刺部位。3.助手1行穿刺部位局部消毒,铺洞巾。

4.操作者持5ml针管从助手2处抽取10%利多卡因,并行局麻,同时根据针从胸膜腔抽出气泡所进入的深度估计穿刺深度。

5.助手1连接穿刺针,导丝递给操作者。

6.操作者持穿刺针穿入一定深度,可抽出气体后使导丝进入胸膜腔约10cm,退出穿刺针,使扩张器进入胸膜腔至抵抗感消失。退出扩张器,使穿刺软管进入胸膜腔约10-12cm,退出导丝并夹闭软管,操作过程中助手1协助固定导丝及传递工作。7.助手2准备水封瓶,连接延长管。

8.操作者连接延长管及穿刺软管,打开夹闭见有气泡从水封瓶逸出。9.局部固定。注意事项:

1.操作前必须进行辅助检查及体格检查。2.操作前宜应用支气管解痉药物。3.操作过程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4.操作完毕应听诊对比两侧呼吸音。

经验之谈:退出导丝时夹闭软管一定要迅速,此时容易导致气体进入,形成气胸;可能的话,让病人配合吸气后闭气做呼气动作,造成胸腔内正压,减少气胸形成。

个人认为:1 管径相对要粗,否则很容易堵塞的,对后续的治疗造成很多麻烦;2 可以剪些侧孔,引流效果会好些;3 置管无需过深,一是影响引流效果,二是容易堵塞,三是增加感染机率。

个人经验:1疗效不错,微创,患者易于接受。我们治疗过自发性闭合性气胸、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几个都是一侧肺全压缩且纵隔移位),也治疗过较多的液胸(血胸没试过)。2.美观:年轻人患气胸者较多,外科手术会留下疤痕,此法则无。

注意点:1.尽量用粗的中心静脉导管,我们一般用外径为2mm的,用引流用中心静脉导管更好(网上见过,但没用过)

2.放置不宜过深,胸内4cm合适,引流管放进水封瓶的深度不宜过深,2cm合适。

3.产生皮下气肿者较少,少量无需处理,较重的皮下气肿需用水封瓶控压性持续吸引或换用外科用粗管

4.超过2周不闭全的气胸应查找原因,以确定需手术还是粘连。5.连接方法多不正规,多自制水封瓶,可用2ml注射器连接引外科用闭式引流瓶,即付合无菌常规,引流气体也顺畅。

再告诉大家一个技巧:

选定好肋间隙后,不要直接穿刺,先用左手将拟穿刺处皮肤上推,将下面皮肤拉到穿刺点上,再麻醉、破皮、进套管针,这样的目的是置完管后原来上推移位的皮肤及软组织回位,使引流管进入胸壁的路径是斜行的,可有效避免长时间置管后引流管处漏气及皮下气肿的形成。再告诉大家一个注意事项:

液气胸患者如果做了闭式胸膜活检后,不要在活检的部位再进行置管引流,我曾经一个病人,液气胸,先行胸膜闭式活检,然后就在同一个地方作了中心静脉导管的引流,结果造成了皮下气肿,蔓延到正个胸壁。应该是局部活检后壁胸膜破损,气体极易进入软组织形成皮下气肿。

个人提出一些小的经验和见解,大家分享、点评一下:

1.置管过程中患者体位要放松,尤其是术侧胸大肌;否则术后查胸片会发现锁穿管打了个“几”字形的折。个人认为不利于气胸护理,有加重气胸的可能(个人见解而已,尚无相关文献证据)。2.气胸置管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是闭合性气胸,经间断抽气或闭式引流术后2~3天内气胸基本会吸收;若是交通性气胸,3天不会明显减少,就应该行闭式引流,否则不利于肺脏复张。胸腔积液更不能置管太长时间,尤其是年老、体弱、糖尿病的患者。我发现过胸腔积液置管7天后拔管,从穿孔内一直漏出胸水,加压压迫1~2小时才停止。

3.因为气胸置管时间不会过长,所以没必要缝合固定,仅用贴膜固定即可。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机会感染。但神志不清的患者要注意加强护理,实在不稳妥就缝上吧。

4.术前、术后及术后3天内,应随时复查胸片,监测病情进展。可以避免出现特殊情况,猝不及防。

还有些什么话想说,暂时想不起来了,想起来再说吧!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应该是比较成熟的方法,至于堵管如果处理好几个环节发生率应该是很小的。

1、胸液有纤维分格时,要及时注入尿激酶,即能使胸液引流彻,又可避免堵管;

2、大量胸水接引流袋外,中少量胸水一般不接引流袋,每天抽液一次,可同时注药,抽毕要用肝素液封管。这样比较方便病人。

3、我们有两例脓胸的患者也用了这种细管,每次抽液后注尿激酶,也没有堵管。

4、堵管后的处理:先用生理盐水通管,如果通后要及时腔内注入尿激酶;如果生理盐水通不开,可以将导引钢丝消毒后,再插入管内疏通。

5、还有一种情况,B超提示仍有胸水,但抽不出来,生理盐水通管又提示管子是能畅的,这种情况多是管子在腔内的位置不合适,可以慢慢的拔管,边拔边用注射器抽,多数在拔到一定位置又能抽出胸水。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标准 篇2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进展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的重要手段复张时间短,治愈率高。一直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就引流管、引流瓶、穿刺部位及固定方法、观察护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探讨与改进。现综述如下。

1 引流管的选择

关于引流管的选择文献报道很多,主要有粗、细两种。粗管的特点是引流彻底、引流管不易阻塞,但因其切口大、疼痛明显、易发生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而逐渐代之以中粗管或细管引流,并在材质上进行选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蕈形导尿管

贾坤林等[1,2]采用一次性蕈形导尿管作为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胸腔引流。总长40cm,外径1~1.1cm,内径0.8~0.9cm,管端呈蘑菇状,蘑菇状头端长约2cm,其侧壁有4~5个直径为0.5cm小圆孔,该管为乳胶管,弹性好、舒适感好,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引流效果好,不易发生皮下气肿及引流管脱落,患者耐受性好,可长时间带管,且安全有效等优点,特别适应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气胸患者,尤其需要较长时间带管的。

1.2 改良胃管

赖善福等[3]采用一次性硅胶胃管;亢锴等[4]采用DRW型胃管替代专用胸腔引流管。其共有特点是引流管柔软、管身平滑,软硬适度,组织相容性好,可做较长时间留置。材料易获得,一次性产品,可减少污染机会。

1.3 静脉留置管

近几年大量文献报道使用深静脉留置针代替胸导管进行闭式引流取得了较好疗效操作简单,不需切开皮肤,因而创伤小,痛苦小,安全性好;患者易于接受,有良好的依从性,且易固定,夹管后携带方便、拔管方便、不留瘀痕;特别不受患者年龄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限制,但因其管腔细,速度慢、引流量小,易引起堵管,仅适宜交通性气胸,不宜用于张力性气胸、及伴有黏稠积液的液气胸且价格较贵,增加了住院费用,一般患者不易接受,在基层医院尚不能普及。

1.4 一次性硅胶管导管

它是一种传统型引流管,目前仍广泛使,用于胸腔积液、气胸、脓胸的置管引流,因其管质柔软光滑,弹性好、与组织相容性大,对胸壁、胸膜、肺组织刺激性小;皮肤切口小,微创,痛苦小,结合负压吸引,适宜于各种气胸的治疗。

2 穿刺方法

2.1 切开法

是传统的粗管置管法,即在局麻下切开皮肤,垂直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并刺破壁层胸膜,插入引流管,下接水封瓶,上述改良胃管、蕈形导尿管均采用此法。

2.2 套管针穿刺法

是目前最常用的穿刺法。上述一次性输液管、一次性吸痰管及常用硅胶管均采用此法。

2.3 Seldinger技术置管法

在穿刺部位局麻后用深静脉穿刺针垂直进入胸膜腔,引入导丝,置入深静脉留置管,拔出导丝,引流管接至引流瓶,将引流管缝合固定于皮肤即可,过程中不需要切开、缝合皮肤。创伤小,操作简单快捷、疼痛不明显,患者易接受。

3 穿刺部位的选择

常规气胸的胸腔闭式引流部位多选择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这个部位插管操作简单、迅速、排气可靠,但是该部位引流管在上肢活动时疼痛较为明显,易脱落、易留下瘢痕。

4 导管固定方法

粗管、硬管,常规采用丝线缝合固定于患者皮肤,由于体外管道牵拉,易造成滑脱或皮下气肿,且术后疼痛明显,患者恐惧咳嗽和深呼吸运动不利于引流,易造成堵管。而弹性好的软管则采用胶布外固定法,因导管直立于胸壁,不美观、不方便,且体位受限,可将导管再盘一圈后固定于胸壁上,克服了前者的缺点。

5 引流瓶的改进及更换

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标准输液瓶自行制作,郭斌就制作方法已作过详细说明,其优点在于简便、价廉,符合一次性使用,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广泛。其缺点是接触面小,易倾倒,薛淑英等发明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瓶底部设置成正方形,其受力面积大。增加了引流瓶的稳定性。当引流瓶倾倒时,引流瓶不能滚,同时有足够的液面高度,确保良好的引流效果。

6 引流期间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并发症

6.1 疼痛

是胸腔引流最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由于管道过粗、过硬、压迫肋间神经、或缝合处皮肤牵拉所致;一是由于腹涨后脏层胸膜触及导管顶端产生疼痛。对于前者可协助患者适当调整体位,或给与止疼药物及1%普鲁卡因肋间神经封闭,后者可将导管拔出1-2cm重新固定,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消除疼痛及烦躁情绪,帮助患者度过置管期。

6.2 胸腔内感染

多见于置管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局部感染,置管时间长,换药不及时或搬动时引流瓶位置过高引流物返流入胸腔所致。王俊华曾做过报道,一旦发生感染患者可出现胸疼及呼吸困难加重,体温升高、全身乏力等症状,应告知医师及时处理,行局部换药、胸腔冲洗,同时全身给予支持及抗感染治疗。

6.3 皮下气肿

多发生于粗管引流,由于切口大、引流管阻塞或滑出胸腔,患者剧烈咳嗽致胸内压急剧增高,使胸腔内空气沿引流管进人皮下。而出现皮下气肿或头、面部、颈部的皮下气肿。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疼痛。

6.4 引流管堵塞

最常见的原因有引流管折叠、扭曲、血块、或残渣堵塞,侧孔紧贴胸壁或脱管至皮下,管道密封不严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主要看水封瓶的长玻璃管有无水柱波动,不易观察时请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幅度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

参考文献

[1]贾坤林,徐翠容,邓刚,等.簟形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108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5,17(5):486-487.

[2]李露江,雷平玉.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置管方法及导管的选择[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3):36-37.

[3]赖善福,易娇娇,张惠光.应用改良胃管引流自发性气胸86例[J].内科,2007.2(1):56-57.

老年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篇3

[摘要]目的:探讨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治疗胸腔积血、积液的护理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胸腔积液24例。结果:24例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结论:深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创伤小,安全性好,疗效好,是治疗老年患者胸腔积血、积液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胸腔积液;闭式引流;护理

胸腔引流是临床上治疗胸腔积血、积液的有效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胸腔插管引流或胸腔反复穿刺抽液,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易感染,还需要病人在穿刺过程中密切配合。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下降,对疼痛耐受差,或者语言、活动障碍,大多不能配合传统的插管治疗。我科自2006年5月以来,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胸腔积液2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4例,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60-90岁,平均67岁。积液原因:癌性胸腔积液1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10例。

1.2方法:B超定位下,病人依病情可采取坐位、半卧位或卧位,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针进入胸膜腔后,拔出穿刺针,使用皮肤扩张器扩张皮肤,然后顺导丝送入导管,置管12-13cm后抽去导丝,尾端接肝素帽。穿刺点用3M敷贴固定于皮肤。连接一次性输血器,外接胃肠减压器,根据病情持续缓慢引流胸水。

2结果

24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置管后1例局部微痛,调整导管位置后好转,5例留置期间因引流液堵塞导管致排液不畅。经生理盐水抽吸冲洗及改变导管位置处理后达到再通,置管时间5-20d,平均15d。

3护理

3.1心理护理:老年人认知事物能力较差,对疼痛及插管治存在恐惧心理,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置管的必要性,简单描述置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以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3.2饮食护理:胸腔积液患者因大量胸水消耗蛋白质导致负氮平衡,削弱了患者免疫功能,应鼓励患者进食优质蛋白,补充热量,以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

3.3术中护理:保持病室安静。限制人员出入,护理人员应安慰鼓励患者,使其有安全感,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等胸膜反应时,立即停止进针,取平卧位,并予必要的处理。

3.4引流管护理

3.4.1穿刺点上方用3M透明敷贴固定,每隔2d更换,更换敷贴时注意严格消毒穿刺点皮肤,观察周围有无红、肿痛,并保证局部清洁干燥,置管期间禁止淋浴,擦浴时避开置管部位以免浸湿敷贴造成感染。如局部大汗、潮湿或污染后应立即更换敷贴。

3.4.2引流:根据病情持续或间断放液。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控制引流速度,一般不超过50ml/min,首次引流量不超过1000ml。引流容器的位置应低于穿刺点,防止逆流。负压引流装置(输血器、胃肠减压器),应每日更换防止感染。引流期间,用20~30mi生理盐水冲管,每日1~2次,防止堵管。

3.5拔管护理:经胸腔引流和药物治疗后,胸腔积液减少,每日引流量少于30ml,撤去引流装置,用25u/ml肝素盐水正压封管,24~48h后复查胸片、B超,胸腔积液无增加,可予拔管,拔管后立即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轻轻加压包扎,拔管后48h禁止淋浴,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

4讨论

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怎样减少病人因反复抽液带来的痛苦,临床上作了大量的探讨,由于老年患者行动不便,不易配合,因此采用深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显示其优点。

(1)创伤小,耐受性好。因此项操作不用切开皮肤,管径直径细,对胸膜损伤小,患者一般无不适感,可自由活动,不影响日常生活。

(2)安全性能好。中心静脉导管柔软,组织相容性好,不易断裂;患者置管后一般无疼痛感,同时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及发生气胸的可能。

(3)护理容易,操作简单。一次性输血器上有调速开关可自由调控引流速度,胃肠减压器外有度量单位,便于计量压闭容器产生负压,可增加引流效果。可随时留取标本进行细胞学分析或进行药物灌注治疗,整套引流装置每日更换,不易污染。

(4)治疗效果好,胸水引流彻底,消失快,能很快缓解胸膜腔内渗透压,包裹性积液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郑立敏,吴玉华等,胸腔置管持续引流胸腔积液探讨,临床肺科杂志,2008,13(3):342

[2]肖倩,胸腔闭式引流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体会,当代护士,2008,6:80~8l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篇4

编辑:袁宝芳

一、目的:①引流胸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②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③促进肺的膨出。

二、适应症: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安置部位于方法:

胸膜腔闭式引流的置入位置可依据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确定。积液处于低位,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积气多向上聚集,以在前胸膜腔上部引流为宜,常选锁骨中线第2肋间;脓胸常选在脓液聚集的最低位。用于排液的胸膜腔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管径1.5~2cm的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而利于通畅引流;用于排气的胸膜腔引流管则选择质地较软,管径1cm的塑胶管,既能达到因溜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

三、胸膜腔引流管的护理: 1)保持管道的密闭 ①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②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③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④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⑤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⑥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①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②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④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3)保持引流管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法有:①病人取半坐卧位;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③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4)观察和记录 ①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状况,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剂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5)拔管:一般置引流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50ml,脓液<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护士协助医生拔管,在拔管时应先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在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是林纱布&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编辑:袁宝芳

一、目的:①引流胸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②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③促进肺的膨出。

二、适应症: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安置部位于方法: 胸膜腔闭式引流的置入位置可依据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确定。积液处于低位,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积气多向上聚集,以在前胸膜腔上部引流为宜,常选锁骨中线第2肋间;脓胸常选在脓液聚集的最低位。用于排液的胸膜腔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管径1.5~2cm的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而利于通畅引流;用于排气的胸膜腔引流管则选择质地较软,管径1cm的塑胶管,既能达到因溜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

三、胸膜腔引流管的护理:

1)保持管道的密闭 ①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②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③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④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⑤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⑥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①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②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④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3)保持引流管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法有:①病人取半坐卧位;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③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4)观察和记录 ①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状况,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剂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及注意事项 篇5

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体位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4、妥善固定 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观察记录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6、脱管处理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7、拔管指征 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篇6

一 目的: 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

二 方法: 引流气体一般选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三肋间。引流液体选腋中线或腋后线,六七肋间或七八肋间。选用质地较硬,管径为1.5—2cm的胶或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利于通畅引流。胶管置于胸膜腔内4—5cm。

三 护理: 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a.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无特殊要求病人可抬高床头30-45℃。

b.肺段切除术后可左右翻身,无特殊要求。

c.全肺切除患者可选1/4患侧卧位和平卧位。并定时监测气管是否居中,有无纵膈移位。

d.撤除气管插管后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以便胸腔内气体或液体的排出,促进肺扩张。全侧肺切除患者避免剧烈咳嗽。

e.患者咳嗽时用双手按压患侧胸壁,以减轻咳嗽时的疼痛。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或雾化吸入。2.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a.翻身活动时注意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脱出,每小时挤压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保证引流管通畅。b.全肺切除患者,胸腔引流管不打开,以防发生纵膈移位,造成患者循环障碍。

c.术后第二天,在医生监控下开放胸腔引流管,缓慢引流液体,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引流液的量及速度,保证患者安全。d.其余患者可坐起,拍背咳嗽后,观察引流情况,以便引流胸腔内残余渗血渗液,准确记录出入量。

e.引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50-60cm,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接口处用胶布固定,防止滑脱)。引流管内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正常水柱上下波动约2-6cm。水柱波动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和引流是否通畅,应经常注意观察并记录。

f.如水柱波动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水柱波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肺已经完全扩张;若病人出现气促、胸闷、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症状,则提示血块阻塞了引流管,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紧急措施。

h.术后患者极易并发大出血,应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性质、量、颜色。若血性液体较稠,每小时超过100ml,持续3-4小时无减少倾向/24小时超过1000ml或每小时300ml,连续出血3小时者,为二次开胸止血的指征,须及时通知医生抢救,做好再次手术准备。3.预防感染

a.坚持无菌操作,换瓶时用两把钳子夹闭引流管,使其密闭。导管下垫治疗巾,接口处用洗必泰消毒,更换新导管后再次固定,保持引流管、连接管及引流瓶清洁。b.每日更换引流瓶时,放无菌生理盐水,并做好液面标记。包括更换时间,和更换人签名。4.拔管指征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48-72小时,观察引流液少于50ml,脓液少于10ml,无气体溢出,胸部X线摄片呈肺膨胀或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可考虑拔管。

若管道意外脱出,应立即用油沙封闭胸腔穿刺点,通知医生。5.拔管后注意事项

胸腔闭式引流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篇7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胸膜腔负压的存在对保护肺的扩张和通气功能十分重要任何损伤或破坏胸膜腔的完整,使负压消失,都将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的紊乱。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以及心胸手术后均需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目的是将胸腔内的气体、液体、血液、脓液引流到体外,恢复和保持胸腔内的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防止感染[1]。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胸外科患者78例,其中交通性气胸8例,张力性气胸6例,血气胸42例,脓胸4例,液气胸15例,进胸膜腔手术3例。引流时间最长32d,最短3d。年龄18~80岁,其中男性55例,女性23例。78例均结合临床治疗。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介绍术前准备的内容及必要性,包括术前排便,准备氧气及急救药物等。

(2)介绍手术方法,手术环境,手术操作者,置管部位,术中、术后可能经历的感觉,手术大概经历的时间。

(3)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医护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它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有利于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医护工作。便于治疗。

(4)告知病人胸腔闭式引流的注意事项,指导病人保持半卧位,更换体位或活动时,如何防止引流管脱出,离床活动时,要使引流瓶低于引流口位置。

2.2 术后护理

2.2.1 对症护理

病人大因术后疼痛不适,身上有引流管活动力下降,出现焦虑、恐惧。要安慰病人,鼓励病人深呼吸,克服疼痛进行有效咳嗽排痰,讲解有效咳嗽排痰的重要性,咳嗽时轻提引流管,防止摆动,必要时用镇痛药作雾化吸入,以利排痰。也可用雾化吸入祛痰剂,促使痰液咳出,预防肺部感染。

2.2.2 采用体位半卧位,持续吸氧,减少呼吸困难

将患者置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除,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2.2.3 保持管道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检查管道装置的密闭性,胸壁伤口引流和周围皮肤,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2]。

2.2.4 维持引流通畅

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倒流入胸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每30~60分钟1次,并观察水柱是否有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观察。

挤压方法:(1)护士站在患者术侧,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频率要快,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然后两只手松开,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反复操作;(2)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遇到特殊情况时,如患者发生活动性内出血,应不停的挤压引流管[3]。

2.2.5 妥善固定

引流管在床缘上固定应留有足够长度,以备翻身时不被拉出,搬移病人或换水封瓶时,须将引流管用2把血管钳钳夹近端。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2.2.6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详细记录。

2.2.7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皮肤,消毒后用凡世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作进一部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2.2.8 拔管指征及处理

48~72h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方法是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1d。

2.3 拔管后护理内容

观察病人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3 体会

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是利用重力,保持相对密闭,排出胸腔内积液、积气。而使液、气体不能返流,使胸腔内负压恢复,促使肺迅速膨胀,消除胸内残腔,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萎陷。因此,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置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术前、术后、拔管前后的护理,患者及家属均能很好的配合,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病人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9%以上。只要我们对患者进行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的护理,就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姜秀丽.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的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3):236.

[2]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M].第2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6.

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术舒适护理干预 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15

舒适护理模式的定义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也就是说,护理人员要给予所有的人,包括妇幼、老人、患者一个最舒适的状态。2010年1月~2011年11月对总结了舒适护理模式在对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评估,舒适护理干预是重要而有效的护理手段,使患者感受到最大的舒适程度。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程度。36例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置管后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实施效果显著,减轻了住院患者的心理压力,保证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无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患者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均为自发性气胸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术,术后接负压引流瓶。平均至手术后6天拔管,配合抗感染等治疗,36例患者均痊愈康复出院。

舒适护理干预

心理舒适护理:穿刺前患者缺乏对该方法了解,术后多种不适,常引发情绪波动,出现恐惧、紧张、焦虑,心理压力较大,对愈后担忧。穿刺前做好宣传,介绍穿刺的方法、目的、效果、并发症和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说出心理感受,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到有安全感。列举成功的例子,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愉快接受治疗和护理。

体位舒适护理:患者置管术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易烦躁,易产生不适。体位的不适往往影响患者的睡眠、饮食等,影响疾病的恢复。向患者讲解体位的重要性给予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坐位或抬高床头15°~30°,注意做好护理安全范措施。

胸部疼痛舒适护理:术后疼痛主要集中在24~48小时,属于急性疼痛[1]。术前说明穿刺点可能出现的不适,使其心理有所准备,以提高耐受性。引流管在胸前内置留,患者有异物感,咳嗽、进食、上厕所、上下移动等疼痛加剧,指导患者咳嗽时用手适度按压穿刺伤口部位,以减轻肺部和穿刺振动引起的疼痛,疼痛加剧难以忍受,遵医嘱予止疼镇静药,缓解疼痛,使患者适度改善。术后有效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利于病情稳定[2]。

睡眠舒适护理:由于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情绪而影响正常的睡眠,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诱发或加重机体神经代谢功能紊乱,疼痛是影响术后睡眠最常见的原因。舒适护理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患者消除疲劳,促进体力的恢复,减少消耗,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及组织修复,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机体恢复。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指导患者入睡方式,如看书、睡前泡脚等,合理安排护理技术操作,必要时夜间予镇静止痛药辅助睡眠。

引流置管舒适护理:术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术后留置管的作用,妥善固定引流管道,保持管道的适当长度,避免因牵拉、扭曲刺激伤口引起疼痛。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水平位60~100cm,水封瓶长玻璃管以浸入水面下3~4cm为宜,术后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避免管口被血块堵塞,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观察水封瓶波动情况,搬动患者、外出检查、更换引流液时用两把止血钳交叉夹引流管。患者下床活动、翻身时引流管一同搬动,以免引流管与引流瓶脱离,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再次引起气胸。切口处每天用75%酒精消毒,保持切口处皮肤清洁,敷料随脏随换,防止感染。

氧疗舒适护理:氧疗能帮助气胸的吸收。给氧要适量,氧量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给氧量过大,肺泡易破裂,加重疾病。给氧一般鼻塞吸氧。流量5L/分,或持续低流量2L/分,保持输氧管通畅。

病房室温舒适护理:室温一般保持在20~28℃,湿度保持55%。室温过高患者易烦躁、胸闷、口干、呼吸费力,加重呼吸困难。室温过低,患者易着凉、感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使疾病复发。室温保持适度,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患者舒适度增加,利于疾病的恢复。

拔管舒适护理:观察引流瓶无气体溢出,患者自觉症状好,经夹管24小时后拍胸片,证实气胸闭合即可拔管。拔管前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并嘱患者深呼吸,然后屏气,拔管时动作轻柔,以免拔管端损伤肺,引起疼痛。经常巡视,观察皮下有无肿胀、气肿,敷料是否有渗液、渗血等。

社会舒适的护理:允许亲人陪伴患者,良好的家庭氛围,细心的关怀,精心的照顾,能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各种负性情绪的影响。介绍病友,鼓励病友之间交流治疗的感觉和经验,让患者从新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舒适感。

讨论

舒适护理的应用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舒适状态。实施舒适护理后患者身心的痛度和不适度明显降低,焦虑感明显缓解,舒适度显著增加,护理满意度也有所提高。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术中具有巨大的临床意义,其开展不仅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建立了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而且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參考文献

1 赵继军.疼痛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12-313.

2 吴秀领.成人剖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3,5(18):5.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标准 篇9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微创置管引流;胸腔闭式引流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90例自发性氣胸均分两组,微创置管组45例,男39例,女6例,年龄在15-72岁之间,平均年龄52.8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气胸30例,哮喘并发气胸6例,尘肺并发气胸9例。胸腔闭式引流组45例,男43例,女2例,年龄在25-79岁之间,平均年龄57.9岁。其中COPD并发气胸30例,哮喘并发气胸6例,尘肺并发气胸9例。

1.2临床症状与体征: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促症状,活动后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频率加快,胸部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或减弱的体征,胸部X线或CT可见不同程度的肺野压缩,少数有胸腔积液表现。

1.3材料准备:微创置管引流组:2%利多卡因5ml.,抢救药物及用品,一次性抽液包1个(由沈阳汇德医疗器械公司生产,内含规格14G导管1根),简易水封瓶1个。

胸腔闭式引流组:2%利多卡因5ml.,抢救药物及用品,切开缝合包1个,胸腔闭式引流瓶1个。

1.4手术方法:微创置管引流组:患者取平卧位或仰卧位,以锁骨中线外侧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为穿刺点,局限性气胸患者需根据X线选择穿刺点 [1]。打开一次性抽液包,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无菌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胸膜腔逐层浸润麻醉,回抽可见气泡。术者右手持穿刺针经麻醉路径缓慢刺入胸膜腔,沿穿刺针置入引流导管至胸膜腔,通常引流导管置入胸膜腔深度约3-5cm,退出穿刺针,连接导管与简易水封瓶,见水泡逸出即穿刺成功。用贴膜固定引流导管于胸壁,手术时间约5分钟。

胸腔闭式引流组: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同上,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无菌巾,以2%利多卡因在局部胸壁全层作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层,经肋骨上缘置入带侧孔的胸腔硅胶引流管。引流管的侧孔应深入胸腔内2~3cm[2]。连接导管与水封瓶,见水泡从水封瓶逸出即穿刺成功。硅胶管置入胸膜腔长度约3-6cm,缝合切口,用缝线固定硅胶管于胸壁皮肤上,手术时间约30分钟。

2结果

微创置管引流组:COPD并发气胸组30例治愈[3]20例,好转9例,1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3-15天,平均5天。哮喘并发气胸组6例治愈5例,好转1例,治疗时间1-5天,平均3天。尘肺并发气胸组9例治愈[5例,好转2例,2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5-15天,平均治疗时间8天。总有效率93.3 %。

胸腔闭式引流组:COPD并发气胸组30例治愈18例,好转10例,2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5-15天,平均7天。哮喘并发气胸组6例治愈6例,治疗时间2-5天,平均4天。尘肺并发气胸组9例治愈5例,好转1例,3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5-15天,平均治疗时间10天。总有效率90%。

3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如果气胸量小于20%,而且为闭合性,症状较轻,PaO2>70mmHg时,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气体7-10天内吸收[1]。如果气胸量大于20%,或虽然气胸量不到20%但患者症状明显,或经休息和观察气胸延迟吸收,均应予以胸腔穿刺抽气。胸腔插管闭式引流为治疗气胸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橡胶管及T管引流均系大导管引流,其优点为引流排气效果好,但其操作复杂,对组织创伤大,患者痛苦大,术后患者常强迫半坐体位、活动受限明显,且胸腔感染机会多,易造成皮下气肿,患者多有恐惧心理,特别是老年体弱者难以耐受。采用微创置管引流不仅克服以上缺点,而且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紧急情况下,能迅速缓解患者症状;②损伤小,痛苦轻,适用于各种年龄,尤其是心肺功能衰竭的老人;③恢复快,无切口,通常穿刺点拔管后1天即可恢复;④节约费用,减少住院天数;⑤携带方便,可以变换体位,便于下床活动,不影响生活休息,患者易于接受。但对于有尘肺患者因其肺功能下降,胸膜腔分泌物增多,易导致引流不畅,可用0.9%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或给予负压吸引,如仍无效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排气。

总之,微创置管引流治疗气胸具有简单、安全、方便、有效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陆再英 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2000:142-148

[2]吴在德 吴肇汉 郑树等 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2003:337.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标准 篇10

我科2007年—2008年共收治自发性气胸病人28例, 其中有24例经胸腔闭式引流而康复。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例经胸腔闭式引流病人均为男性, 年龄20岁~69岁, 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9例, 肺结核并发肺大泡破裂有15例, 经胸部X线检查, 肺压缩53%~82%。24例气胸病人经胸腔闭式引流后, 喘憋在5 min~10 min缓解, 呼吸平稳。夹管观察48 h~72 h, 经胸透检查, 肺已经完全复张, 无气胸现象, 即拔除引流管, 数日后病人康复。

1.2 方法

准备好引流管及消毒水封瓶1套。病人取半卧位, 生命体征未稳定者取平卧位。一般在患侧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到第3肋间进行插管, 确定部位后, 常规局部消毒。局部麻醉后, 用2 mm~3 mm带针芯的套管针刺入胸腔, 拔出针芯, 确保引流管前端的侧孔在胸腔内。引流管伸入胸前深度不宜超过4 cm~5 cm, 远端连接消毒水封瓶。见有气泡逸出, 引流通畅, 固定引流管, 敷盖无菌纱布, 纱布外再以宽胶布环绕引流管后粘贴于胸壁。引流瓶置于病床下不易被碰倒的地方, 瓶内玻璃管插入水面以下2 cm~3 cm, 避免外界空气进入胸腔。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由于胸腔闭式引流在结核科开展不多, 病人顾虑较大, 担心发生意外, 存在惧怕心理, 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安慰病人, 介绍院内手术成功的病例, 要向病人解释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方法, 消除病人的顾虑, 让病人感到被尊重和关心, 使其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用物准备:摇床1张, 引流管即水封瓶1套。

2.2 术后护理

2.2.1 保持管道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 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已盖严密, 更换引流瓶时必预先双重夹闭引流管, 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防止感染[1]。

2.2.2 给予合适体位及有效咳嗽、呼吸

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 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 如吹气球, 利于积液排出, 恢复胸膜腔负压, 使肺扩张。

2.2.3 维持引流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 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 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 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 30 min~60 min挤压1次, 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 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 然后打开止血钳, 使引流液流出。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 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大小反映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 cm~6 cm。如水柱无波动, 病人出现胸闷、气促, 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症状, 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 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 促使其通畅, 并通知医生。

2.2.4 妥善固定

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 下床活动时, 引流瓶位置后低于膝盖, 保持密封。

2.2.5 做好观察和记录

观察引流管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 并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情况引流液开始时为血性, 以后颜色为浅红色, 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 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 性质较黏稠, 易凝血, 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每日更换水封瓶, 做好标记, 记录引流量。

2.2.6 脱管处理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 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 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 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滑脱或引流瓶损坏, 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 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2.2.7 拔管指证

48 h~72 h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 24 h引流液<50 mL, 脓液<10 mL。胸部X线片示肺膨胀良好, 无漏气, 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 后屏气即可拔管, 迅速用凡士林纱布敷盖, 宽胶布密封, 胸带包扎1 d。 拔管后观察病人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3 体会

引流管的妥善固定, 重视引流管、引流液的观察, 病人的功能锻炼对气胸病人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标准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例患者年龄54~80岁, 男性2例, 女性2例, 均因“胸闷、气促”收住院, 查体1例双下肢水肿, 1例水肿波及会阴及腹壁。原发病: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1例,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2例, 肥厚非梗阻性心肌病1例。超声心动图证实基础心脏病的诊断, 左室射血分数 (EF值) 为40%~56%, 肺动脉压力55~75mm Hg。4例患者入院后经胸部平片及B超均证实有右侧大量胸腔积液存在, 1例同时存在腹水。入院时4例患者动脉血气表现为轻度低氧血症或正常。胸水常规、生化等检查及Light&apos;s[2]标准排除渗出液, 确诊胸水为漏出液。经胸部CT、PPD、血清肿瘤指标、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排除结核和肿瘤等疾病。经对肝脏、肾脏等的相关检查排除原发肝、肾疾病及低蛋白血症的存在。

1.2 治疗方法

针对基础心脏病进行病因治疗, 对房颤患者给予洋地黄制剂控制心室率;对EF值过低者给予口服地高辛强心;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口服异搏定控制心率、减少早搏并改善心肌的舒张功能;对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给予治疗。在维持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每日给予静脉注射呋噻米20mg~100mg治疗1周, 患者胸闷、气急缓解不明显, 大量胸腔积液仍然存在。遂于超声引导下将单腔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 Arrow-HowesTM, 14Ga, Arrow International Inc., Reading, USA.) 置入胸腔, 体外端接一次性引流袋行胸腔闭式引流, 引流管上套一个可控制引流速度的夹子。每天引流量<2000m L, 每小时引流量<1000m L, 待每日引流量明显减少或无引流液排出时拔出导管。

2 结果

4例患者胸腔闭式引流3~4d拔管, 每日引流量如下表1所示。胸水引流后患者的胸闷、气促症状均明显改善, 下肢水肿及浆膜腔积液很快消退, 尿量明显增加, 每日利尿剂的用量明显减少或停用。观察1周, 胸水未再出现或增多, 患者精神好转, 食欲改善, 尿量增加, 两肺无干湿啰音, 双下肢无水肿, 活动耐量增加。见表1。

3讨论

对药物治疗反应低下的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采用胸腔引流的病例较少[3]。本组患者单纯从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强心、利尿、营养支持等治疗而不直接针对胸腔积液进行干预, 心力衰竭疗效不明显, 而经引流胸水后心力衰竭得到明显改善。国外文献报告可以选择经皮下隧道置入的胸腔导管进行长期胸水引流,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4,5]。

充血性心力衰竭, 尤其是全心力衰竭 (左、右心力衰竭均存在) 肺静脉压及体静脉压同时增加, 是产生胸腔积液的原因之一。左心力衰竭时左室舒张末压增加, 导致肺静脉压增高, 阻碍了胸水的正常回流。由于基础心脏病发展至心力衰竭这一失代偿阶段, 发生了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并出现体内钠水潴留, 部分表现为胸腔积液。同时, 大量胸腔积液的存在压迫肺、心脏、血管, 加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大量胸腔积液的存在是顽固性心力衰竭难以纠正的原因之一。排胸水后解除了胸水对心脏、血管的压迫, 改善呼吸, 使肺功能免受损害, 对改善症状起了一定作用, 同时打破了心力衰竭与大量胸腔积液相互恶化的循环。所以, 对心力衰竭合并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例积极地排放胸水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Herlihy等[3]观察了5例顽固性心力衰竭并胸腔积液的患者, 给予Pleurx胸腔导管 (Denver Biomedical Pleurx pleural catheter) 留置引流胸水治疗, 留置时间为1~15月, 其中2例无并发症拔出 (1例心脏移植, 1例死亡) , 1例因胸腔分隔被拔除, 还有2例因留置时间过长发生脓胸后被拔除。结论认为短期留置胸腔导管引流胸水可有效控制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长期使用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本组病例排胸水采用了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 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 减少了反复胸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同时能较好地控制排液量及排液速度, 也能方便准确地观察胸水的消长, 未发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该方法对于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胸腔积液的患者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Diaz-Guzman E, Dweik RA.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leuraleffusions:a practical approach[J].Compr Ther, 2007, 33 (4) :237-246.

[2]万欢英.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 25 (3) :232-235.

[3]Herlihy JP, Loyalka P, Gnananandh J, et al.PleurX catheter for themanagement of refractory pleural effusions in congestive heartfailure[J].Tex Heart Inst J, 2009, 36 (1) :38-43.

[4]Howard A, Jackson A, Howard C, et al.Estimating the volume ofchronic pleural effusions using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J].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2011, 25 (2) :229-232.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标准 篇12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临床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097-01

腹膜炎、胸腹部恶性肿瘤和低蛋白血症等疾病容易诱发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胸腔疾病。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在胸腔闭式引流操作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具有积极作用[1]。为进一步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护理体会,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给予全面系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9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320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实验组中男80例,女80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8.31±1.38)岁,气胸患者41例,脓胸患者39例,血胸患者42例,血气胸患者38例。对照组中男90例,女70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7.31±1.49)岁,气胸患者42例,脓胸患者36例,血胸患者44例,血气胸患者3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面系统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 安置引流管前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指导患者配合手术。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取半坐卧位,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1.2.2 全面系统护理 ①手术前,护士向胸腔积液患者详细解释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目的,操作方法,积极解释患者不懂的问题。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安慰、支持患者,降低患者焦虑、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指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手术。②手术中,护士指导患者均匀呼吸,避免剧烈咳嗽,配合医生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严格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师,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③手术后,协助病人变换体位时,并告知患者定期变化体位可避免压疮的发生,有助于引流液排除体外。定期检查患者生命体征,鼓励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指导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以减轻患者孤独情绪的产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发热、感染和心律失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原则是将积液引流出体外,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基础上,治疗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引流胸腔积液的方法就是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将引流管插入胸腔,以达到引出胸腔内气体、液体的目的[2]。目前治疗胸腔积液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胸腔闭式引流,该技术有利于病情的观察,能够时刻监测引流物的性质,对于了解病情变化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胸腔闭式引流存在一系列危险因素,容易出现并发症,例如感染、发热和心律失常等。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全面护理。对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全面系统的护理方法,在减低感染、发热和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减轻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所带来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3]。

综上所述,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全面系统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热、感染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国忠.护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24-125.

[2]玉苏甫,索来曼.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J].当代医学,2011,17(26):76-77.

上一篇:小学老师国旗下讲话稿下一篇:乡村的早晨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