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胃管

2024-07-16

留置胃管(共12篇)

留置胃管 篇1

摘要:为减轻患者在留置胃管过程中的痛苦和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将利多卡因与利多卡因胶浆应用于置管操作中, 并与常规留置胃管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采用2%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加利多卡因胶浆涂抹胃管后再留置胃管, 能够减轻患者置管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良感受和反应, 让患者在无痛苦、无不适状态下接受治疗, 并提高了置管成功率。

留置胃管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 由于插入胃管时对咽喉部造成刺激, 会使患者感到恶心、不适或者引起呕吐,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置管困难甚至插管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国内外对如何减轻在插管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提高插管成功率的研究甚多, 其中目前国内推行的无痛置管术有其独有的优点, 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 将利多卡因与利多卡因胶浆应用于临床插胃管操作中,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神志清楚、病情稳定、首次留置胃管的择期手术患者, 男66例, 女34例, 年龄31~88岁, 平均59.19岁。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实验组男29例, 女21例, 年龄37~80岁, 平均60.54岁;疾病种类:胃次全切除术1例, 胃癌根治术17例, 结、直肠癌根治术15例, 食管、贲门癌根治术8例, 胆管疾病手术8例, 其他手术1例。对照组男37例, 女13例, 年龄31~88岁, 平均57.84岁;疾病种类:胃次全切除术3例, 胃癌根治术25例, 结、直肠癌根治术7例, 食管、贲门癌根治术8例, 胆管疾病手术7例。

1.2 药物与仪器

表面麻醉剂 (2%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胶浆) , 16号硅胶胃管 (扬州华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 喉头喷雾器 (上海市嘉定区医疗设备厂生产) , MVM- 605型心电监护仪。

1.3 操作方法

实验组:将2%利多卡因喷3次于患者的咽喉部, 让患者不要张口, 尽量不做吞咽动作, 5min后将涂有利多卡因胶浆的胃管按常规方法插入胃内。对照组:将温开水喷3次于患者的咽喉部, 让患者不要张口, 尽量不做吞咽动作, 5min 后将涂有石蜡油的胃管按常规方法插入胃内。两组由固定人员操作插管, 均在插管前和插管后3min接心电监护仪, 测量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1次, 插管时观察患者恶心、呕吐、呛咳程度及不适感觉, 并记录一次性插管成功次数。

1.4 不适的判定标准

(1) 轻度:患者能忍受; (2) 中度:胃不适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 (3) 重度:胃不适患者难以忍受。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undefined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插管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 对照组有17例重复插管成功, 两组一次插管次数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143, P<0.01) 。

2.2 两组置管前后生理指标变化

见表1。

注:1 mmHg=0.133 kPa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插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插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不明显。

2.3 两组患者对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

见表2。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插管过程中对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患者对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明显大于实验组。

3 讨 论

本观察显示, 采用2%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后加涂抹利多卡因胶浆的胃管留置, 能减轻患者置管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良感受和反应, 能让其在无痛苦、无不适状态下接受治疗, 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

利多卡因起效快, 性能稳定, 使用方便, 其扩散力和穿透力均比普鲁卡因强, 而毒性比丁卡因、布比因均小。作为表面麻醉药其使用最高浓度可达到4%, 一次极量为400mg。我们选择2%利多卡因作咽喉部表面麻醉, 由于浓度低, 用量少 (一般为2~3ml) , 一次用量最大均未超过60mg, 故无毒副反应, 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功能均无明显影响。利多卡因除了麻醉作用外, 还具有抗心律失常及抑制咳嗽反射的作用, 能可逆性地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 使有关神经支配部位出现暂时性感觉丧失, 即痛觉、温觉、触觉消失, 因此减轻了患者留置胃管时的不适。利多卡因胶浆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利多卡因的灭菌胶浆, 加有适量的抑菌剂, 其赋形剂能均匀附着于黏膜, 并能延缓药物释放, 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本观察显示, 采用利多卡因胶浆代替液体石蜡油涂抹胃管表面不仅能起到润滑和止痛作用, 还能降低咽部喉上神经对胃管刺激的敏感性, 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射, 可提高一次插管的成功率, 值得推广。

留置胃管 篇2

[摘要]:重点综述了不同病人留置胃管的方法、胃管的选择和插入深度,对留置胃管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及其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也做了总结,提出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胃管及置管法。

关键词: 留置胃管 胃管 护理

留置胃管常用于胃肠营养支持和胃肠减压。经胃管鼻饲为昏迷或不能经口进食病人提供营养、热量及胃内给药,是促进病人恢复的主要方法之一,还可通过抽吸胃液,了解胃液的性质和量,观察病人有无消化道合并症;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对胃肠道、胆道手术来说,术前留置胃管还能有效减少麻醉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对术后恢复极为重要。近年来,由于临床疾病的多样化和整体护理的要求,常规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护理已显不足,广大护理同仁进行了认真总结、大胆尝试。现就留置胃管的置入方法与护理做一综述。留置胃管的方法

1.1 胃管的选择与改良 硅胶胃管因其组织相容性大、管道透明、管壁柔软、侧孔较大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橡胶胃管。临床上成人多采用16号硅胶胃管,但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应用内径3.0mm、外径4.2mm、总长度为50cm 的硅胶胃管,也有人用头皮针管代替胃管给新生儿鼻饲,既不使奶液或药液滴漏,又减少了对小儿黏膜的损伤1。为解决昏迷、危重病人插管难题,有人研制了胃管前段向一侧弧形弯曲30 度角的弯头胃管2;还有带有三通阀的胃管3,避免注入液外溢;一次性滴喷药胃管,可使药液呈喷射状布满胃黏膜,以达到治疗目的4。目前国内还引进了新型胃管,具有软、细、耐腐、有导向引导导丝,置管期可达90d~180d,非常适合昏迷及高龄卧床吞咽反射差的病人。

1.2 置管的方法

1.2.1 新生儿置管法 新生儿由于吞咽、咳嗽反射均不完善,加大了插胃管的难度。在插管过程中,当胃管下至5cm~7cm时(即快到达咽喉部时),助手迅速用消毒棉签蘸少许温度适宜(37℃~38℃)的糖水或奶汁放入患儿口腔,使其产生吸吮动作,此时操作者迅速将胃管往下插至胃内5。谢文杰等6认为,新生儿鼻腔狭窄,经鼻留置胃管会引起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及造成鼻腔横截面积减少,鼻阻力增高,影响肺功能,而经口留置胃管则对患儿影响较小。

1.2.2 年龄大于3岁患儿的置管法 对能配合的患儿采用口服盐水法:当胃管到 1 达咽部时,助手用汤匙给患儿喂生理盐水,边喂边将胃管插入胃内;对昏迷、哭闹不能配合患儿可使用简易开口器法:小儿取仰卧,头部固定,将5mL注射器去掉活塞,剪去乳头及根部,修整切面使其平滑,插入口腔至舌根部,助手固定口腔外空筒柄部,操作者将胃管沿注射器内壁送至胃内7。此法降低患儿痛苦,提高插管成功率。

1.2.3 一般成人置管法 采用常规法留置胃管时,当胃管通过咽部刺激喉上神经易引起恶心呕吐而致插管失败。所以,减少对喉上神经的刺激是成功的关键。饮水插胃管法8是当胃管插入14cm~16cm时用小勺喂水并嘱病人下咽,同时送入胃管。此法可分散病人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减轻胃管对咽喉部刺激,通过其吞咽反射使胃管易进入食管而不易误入气管,但对消化道穿孔、肠梗阻、不明诊断的腹痛、腹部外伤、昏迷无吞咽反射者禁用。还有人提出按摩耳穴插管法9,即通过按摩耳屏内侧上1/ 2 处的“咽喉穴”至耳部发热、有轻微痛感时迅速插入胃管,亦可减轻咽部对刺激的反应。对于清醒敏感者,有人提出在插管的同时吞咽20mL~30mL的石蜡油,不仅可产生吞咽动作,使胃管顺利下滑,还可使石蜡油附着于食管和胃黏膜上,减少胃管对黏膜的摩擦刺激10。亦有人提出麻醉润滑法,,即在插管前用1%地卡因喷雾或滴鼻,当有麻木感时再行插管,也可减轻病人的刺激反射11。

1.2.4 特殊病人置管法

1.2.4.1 昏迷病人 ①侧卧位置管法12:适用于昏迷、脑出血急性期、颈项强直、头部不宜搬动者。插管时病人侧卧,操作者面对病人,由一侧鼻孔缓缓插入胃管。此法可不依赖病人做吞咽动作,且避免搬动头部。②液体石蜡浸泡法13:将胃管浸入液体石蜡中,于病人肩部及后颈垫一软枕使颈部伸展,头后仰,将胃管从鼻腔缓缓插入至预测深度并固定。③侧位拉舌法14:对昏迷、延髓麻醉舌后坠病人可采用此法,病人取侧卧位,当胃管插入口咽部(约12cm~14cm)感到有阻力时,助手用拉舌钳将舌头拉出,操作者即可将胃管顺利插入。当取侧位时,重力作用减小,舌后坠减轻,拉出舌体,可使咽喉部通道增大,使置管顺利插入。④托下颌置管法15:用于深昏迷并舌后坠病人,病人仰卧,当胃管插至口咽部时,另一人用双手将病人的下颌托起,使其头呈后仰状态,将舌根肌提起,然后将胃管插入胃内。⑤小儿置管用于成人法16:用于意识丧失、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者,病人取平卧位,头稍后仰或头偏向一侧,取小儿大号硅胶胃管1根(内径1.6mm ,外径2.5mm),常规清洁鼻腔及润滑后插管。由于此胃管内径与成人14号胃管相差仅0.3mm,且体积小,软硬适中,柔韧,有弹性,无异味,容易通过食管的3个狭窄处,所以使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明显提高。⑥双枕垫头快速插胃管法17:适用于昏迷及躁动病人。将双枕直接放于病人头下,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常规法置入胃管至过鼻腔,双手交替快速插管,同时双手向同一方向 2 稍做捻转,以增加胃管韧性,使管端沿着食管后壁滑行至胃内。此法可减轻插胃管时对咽喉部的刺激。但脑干损伤的病人禁用此法。⑦低头贴胸法18:适用于昏迷、脑血管意外但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病人平卧,当胃管插至口咽部时,一手托住病人头向前低下,使下颌部尽量向胸部靠近,继续插管多能奏效。⑧胃管退后法19:对脑血管病昏迷、吞咽反射消失而咳嗽反射存在的病人,当胃管插入20cm~24cm引起咳嗽时,将胃管退后1cm~3cm,待咳嗽停止后于吸气末的一瞬间迅速插入。而对于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同时消失的病人,可于胃管插入20 cm~24 cm、有轻度阻力时将胃管退后1cm~3cm,再用一手拇指轻推喉头,另一手持管于吸气末迅速插入。

1.2.4.2 机械通气状态下的病人 气管切开病人因金属导管对气管内壁的推压作用而间接压迫食管壁,常在胃管插入16cm~18cm即达会厌部时, 遇阻力而盘绕在口腔内,可于置管达咽喉部以下2cm~3cm气管切开部位时,由助手将气管套管轻轻外拔0.5 cm~1cm,操作者顺势将胃管向下插入,待通过气管切开部位后,助手再将气管套管置回原位,然后继续按常规法插入胃管,此法可减轻食管壁的间接压迫20。

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的昏迷或肺性脑病谵妄病人,采用小儿气管插管作引导管,利用管形的自然弯曲弧形,先将引导管经鼻腔放入食道,再经引导管将胃管导入胃中。

气管插管状态下脑出血早期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者,插管时将病人头部托起有造成脑疝的危险,可采用侧卧位插管法,即病人取左侧卧位,在病人肩部及后枕垫一软枕,使颈部伸展,头后仰,将胃管自鼻腔缓缓插入。

1.2.4.3 食管狭窄的病人 可采用内镜介入法,将胃镜插至食管观察到食管狭窄处后,用扩张器扩张狭窄处5min~10min,内镜活检口插入导丝后拔出内镜,沿导丝送入胃管至胃内,拔导丝固定胃管21。

1.2.4.4 胃肠道、胆道手术前病人 留置胃管能有效减少麻醉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对术后恢复极为重要。黄龙淳等22通过实验表明,喷利多卡因气雾剂后插胃管与按常规方法插胃管相比,前者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变化不大,相对平稳,方法为:病人仰卧,头下置枕,嘱其张口,充分暴露咽喉部,将利多卡因气雾剂对准其舌根、咽喉部位连续喷雾2次或3次,5min后由操作者按常规方法将胃管插入胃内。此法能降低病人对胃管刺激的敏感性,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1.2.4.5 意识障碍且不配合操作的病人 毛晓华等23对常规的留置胃管方法进行改良,即在胃管腔内插入一根硬质内芯后再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最后拔出内芯。临床应用30例,效果满意。认为带有硬质内芯的胃管硬度得到增强,胃管的弧度变大,通过鼻腔后可沿着咽后壁进入食管。

1.3 留置的长度 常规的留置胃管长度是耳垂—鼻尖—剑突,但通过临床观察,3 发现此深度仅在胃贲门或胃体部,有时侧孔在胃贲门外食管内,若进行胃肠减压则不易吸出胃内容物,进行鼻饲则会加重食管黏膜的缺血坏死。张爱华等24通过改进,得出眉心—脐的体表测量法,经临床多次试验发现胃管可达胃体胃窦部,从而有效地进行胃肠减压或胃肠内营养。李琳18也认为应在传统插入深度的基础上再加10cm~13cm,即为55cm~68cm。陈琼芳25亦认为,脑血管意外病人,由于胃贲门处于半开放状态,胃内容物易反流,插管时应深插入4cm~8cm,胃管接近幽门部,能有效地减少鼻饲反流的发生。但何秀珍等26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对于口腔颌面肿瘤病人,若按常规插胃管证实在胃内后上提10cm再固定会减轻病人的不良反应,提高成功率。对于小儿,李惠章27发现若按“前额正中发际—脐”测量长度留置的胃管,能达到有效胃肠减压的目的。

1.4 留置胃管的检验 除按《护理学基础》介绍的3种检测方法外,即将胃管开口置于清水中看有无气泡、抽取胃液、听气过水声,还可用pH试纸测试,这样结果会更准确,胃液的pH值在1.5~328。留置胃管病人的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插管前的护理 插管前病人最容易陷入紧张恐惧状态,针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利用支持性心理疗法进行护理干预。插管前先清洁鼻腔,观察有无息肉、肿瘤、鼻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狭窄等,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对症处理29。

2.1.2 插管时的护理 操作中鼓励病人增强信心,激发能动性,调动其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抑制不良情绪,默契地配合插管。插管时若遇到阻力,不可强行置入,应查明原因,特别是食管、贲门癌的病人,若管腔内有肿块堵塞,可向胃管内注入空气,若出现呃逆,说明管腔开口部位在食管内,可将胃管向下试插。

2.1.3 插管后的护理 病人清醒时,多与病人沟通,加强健康教育及胃管护理知识的宣教;定时翻身,按摩背部、肩颈部,以减轻因头颈部制动及被动体位带来的不适;定期用含漱液漱口及擦拭口唇,涂以甘油等润唇剂,以减轻口渴、口唇干燥;随时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每天以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洗胃管,每次约30mL~50mL,经常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胃肠减压期间禁食禁水,必须注药时,注药后需夹管30 min ,以免将药物吸出,影响疗效;咽干、喉痛者可用凉开水漱口,不敢咳嗽、排痰者,嘱其每日做深呼吸4次,以预防肺部并发症。

2.1.4 胃管的更换时间 根据传统要求,长期鼻饲病人每周更换1根胃管,则次数频繁,易损伤鼻咽黏膜,且破坏机体平衡,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机会,同时 4 也导致病人精神紧张。但若胃管留置时间过长,不仅降低了鼻黏膜正常生理功能,导致鼻黏膜水肿、溃疡,还会造成导管老化、断裂。车杰等30研究表明硅胶胃管留置适宜时间是21d~30d,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咽黏膜的刺激,减少插管时病人的痛苦、材料的损耗及费用。廖平31研究表明,每4周更换1次胃管,可以做到既减少插管次数,又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2.2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护理 2.2.1 并发症的护理

2.2.1.1 黏膜损伤 对长期留置胃管者,用1%薄荷油滴鼻剂和呋麻滴鼻合剂或氟嗪酸眼液滴鼻,每日2次~4次,防止鼻咽部黏膜发炎及不适,避免局部感染及鼻咽部细菌沿导管下行致肺部感染。当黏膜损伤时,则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保持口鼻腔清洁,合理配置营养,增强抵抗力;②留置胃管的前段时间,可适当使用复方薄荷滴鼻剂,收缩黏膜血管,防止黏膜充血水肿;③适量饮水及服用维锌合剂,预防口咽部感染,增强局部和全身的抵抗能力32;④当胃肠减压压力过高导致胃黏膜损伤出血时,应立即放松,将胃管回抽至食管,休息胃黏膜,并予法莫替丁、泰胃美等黏膜保护剂33。

2.2.1.2 食管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食道化脓穿孔 李邦库等34认为使用制酸剂、H2 受体拮抗剂、促胃肠动力药可减轻症状,降低食管炎的发生率,增加病人的依从性。

2.2.2 不良反应的护理35 ①咳嗽、咳痰:协助病人排痰,避免受凉及胃管滑脱,在排除合并肺部疾患等病理性因素的情况下,早期行α-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雾化吸入,加用祛痰止咳药。②呃逆:根据血中二氧化碳升高可抑制呃逆的原理,可采用嘱病人在深吸气后,屏气不呼出,或者在一封闭硬纸袋内重复呼吸,吸入二氧化碳(在O2中加入5%CO2),这样可提高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抑制横膈膜的活动;还可采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让病人极快地饮一杯水、做吞咽动作、诱发呕吐、拉出舌头或压迫眼球、轻压或按摩颈动脉窦等方式,以减轻呃逆,加用药物治疗如东莨菪碱、溴隐亭胃管注入,镇静剂应用或针刺足三里、内关、合谷及耳针疗法,严重者可试用0.5%普鲁卡因溶液行膈神经封闭注射。同时在鼻饲药物或饮食时避免过热、过冷刺激。③咽痛、咽感不适:操作前加强医患交流,选择合适的胃管,操作熟练、轻柔、规范,掌握留置时间;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条件许可时及早拔管,拔管前给病人饮少许水。咽痛病人选择性应用激素预防咽喉部水肿。④不耐管:采用分散注意力、治疗想像、有节律的按摩、深呼吸逐渐放松肌肉等心理治疗并加用镇静剂逐步缓解。⑤焦虑、睡眠障碍:尽量解除诱因如疼痛、担心等,妥善固定胃管,勤巡视,提供宣泄焦虑的方 5 法,病情允许时使用药物催眠。

留置胃管 篇3

方法: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结果: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减轻患者紧张、焦虑、减少并发症,提高置管成功率。

结论: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应激原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留置胃管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5-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越来越强调人文、心理的护理,并成为当今医院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临床护理工作中,留置胃管是一项基本、常见的护理技术工作。普外科胃肠道疾病、胆囊疾病、肠梗阻、胰腺炎等,都需要留置胃管,且留置时间相对较长,利用它不仅能清除胃内有害物质,减少毒物的吸收,解除或缓解梗阻所致的症状,减轻腹胀,缓解患者的痛苦,又能补充营养和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达到治疗的目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然而留置的过程中会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的压力与痛苦。加上现在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胃管置入应更注重人性化,故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干预能力,以协助患者克服心理恐惧,配合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国普外科病房住院期间需留置胃管的患者共120例,其中胃肠道手术35例,胆手术38例,肠梗阻、胰腺炎保守治疗47例。按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2.2±19.1)岁。干预组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35.6±18.1)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插管方式等各项配对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无专人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1.2.2干预组。置管前向患者说明进行插管操作的重要性及操作、配合要点等。做好插管前、中、后的心理干预指导,接触患者的焦虑、恐惧、害怕疼痛等心理负担,增强其信心。插管方法:选择14号或16号胃管1根,准确测量插入深度,相当于患者平卧或站立时发际到剑突的长度,约为40~55mm。置入是要清洁鼻腔,润滑胃管前段,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另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段5~6mm,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到咽部时嘱患者作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入,注意送管动作于患者的吞咽动作同步,直致需要留置长度。①置管前的心理干预:对于患者来说置胃管是一个痛苦的治疗过程,护士选择适当的时机,通过健康宣教,向患者说明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对留置胃管的认识水平,同时向患者交代在置管操作中需要配合的要点,介绍护士在置管方面的经验、手法等,也可以让一些曾经置过管的患者谈谈感受,互相交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同时也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减少患者的痛苦。置管前让患者掌握深呼吸的方法并学会吞咽动作,必要时示范给患者看。例如,可以教会患者吃面条的动作,让患者把胃管想像成一根很粗的面条,从心里上减轻自己对胃管的恐惧。②置管中的心理干预:在置管过程中不断鼓励患者,适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在置管过程中,患者因为害怕往往手心冒汗、发抖、不敢吞咽,护士可以通过抚摸、安慰、鼓励等给予心理支持。告知患者通过吞咽反射使胃管易进入食管而不误入气管。如果患者出现恶心时暂停片刻,嘱家属轻抚患者胸部或按摩其耳廓,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每当患者吞咽时就进管,无吞咽动作时可以稍作停顿,这样顺着患者的吞咽动作,护士可以顺利的插入胃管。③置管后的心理干预: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病室通风换气、光线适宜,适当睡眠和锻炼。做好患者个人清洁卫生工作,提高其躯体的舒适度,从而使其心情舒畅。不仅要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还要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恢复社会功能。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置管后患者因为胃管缘故会感觉咽部不适,从而会出现焦躁的情绪反应,这时候应进行遵医行为教育,多与患者与家属沟通,认真倾听管着的诉说,多功患者配合治疗等,同时也可以给患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解除其焦躁情绪。在留置胃管期间口渴、干燥不适时,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次,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定时给予石腊油、甘油等润滑口唇,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口腔舒适感,而且可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减少自拔管的发生。患者在置管期间不要因为插胃管而害怕活动,卧床是可适当翻身。病情恢复期可适当下床活动,要加强功能锻炼以助疾病早日康复。

2结果

本研究说明,干预组通过心理干预,是患者认识到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并掌握置管过程中的配合要点,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烦躁、害怕疼痛的程度,提高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通过2组结果比较,提示心理干预对置管成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心理情绪与留置胃管过程中诸多因素产生着联系,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烦躁等。置留胃管前、中、后三个各阶段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和疾病的知识宣教,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产生安全感,不仅提高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而且也能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疾病。

3讨论

胃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胃管的置入过程对鼻咽、食道、胃是很强的外源性刺激过程,不仅对患者生理造成不良影响。如恶心、呕吐,更重要的是会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对置管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后,患者的焦虑与痛苦明显减轻,提高了护理质量。对置管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具有支持和加强患者防御机能的特点,能使患者增强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使他们对治疗的态度和认识方法积极的改變。进行情绪干预,帮助患者以良好的情绪使躯体功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参考文献

[1]朱巧君.胃管固定方法改进的效果观察及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7A);70-71

浅析成人留置胃管的长度 篇4

1 鼻饲

通常鼻饲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 自管内注入流质食物、水份和药物, 维持病人营养和治疗需要, 常用于不能由口进食者, 如昏迷、口腔疾患、某些术后或肿瘤、食管狭窄、拒绝进食、病情危重等患者。

传统的胃管留置长度为病人前额发际至剑突的长度, 约45~55cm, 通过解剖学证实此长度胃管末端在食管的第三狭窄和胃的贲门之间, 如病人剧烈咳嗽, 有强大气流逸出, 易使胃管脱落;恶心、呕吐所致胃的逆蠕动也可使胃管移至口腔;病人平卧时由于食管处于较低位置可使胃内容物返流, 引起病人呛咳而形成吸入性肺炎。当注入刺激性药物时, 直接接触食管下段的黏膜, 而致局限性食管下段黏膜药源性损伤, 严重者可造成黏膜下出血, 而引发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改变, 引起病人上腹部烧灼痛。张玉英等[1]在护理实践中总结, 按传统测量长度插管, 在首次鼻饲或鼻饲一段时间后约30~40%患者出现误吸, 为减少这种不良反应, 插管深度必须在55 cm以上。。莫海花[2]将常规插管长度再往深延长7~10cm, 使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 则注入的食物不易返流。

2 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术是外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 它利用负压吸引原理, 将胃肠道积聚的气体和液体吸出, 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 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 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 有利于炎症的局限, 促进伤口愈合和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胃管插人的深度是影响胃肠减压效果的重要原因。人体解剖显示, 食管长度为25~30cm, 咽部长度为12cm, 鼻部长度药8cm[3], 总长度45~55cm, 胃管远端侧孔距顶端距离为12.6cm。传统胃管插入长度, 即从前额发际-剑突, 约45 55 cm, 胃管侧孔不能完全进入胃内, 影响胃肠减压效果, 术后部分患者仍有腹胀。杨爱君[4]在X光机下观察, 胃管插入45~55 cm胃管前端在贲门下3~5 cm减压缓慢、侧孔在胃内暴露少易阻塞, 达不到减压效果。黄金莲[5]报道手术患者胃管插入深度为55~70 cm (耳垂-鼻尖-脐上水平) 利于充分引流, 促进术后肠蠕动恢复, 减轻术后恶心、腹胀, 可早期拔除胃管减轻病人痛苦。

3 洗胃

洗胃是临床长用的急救护理措施, 目的是清除胃内容物或刺激物, 避免毒物吸收或做胃部手术前的准备。

洗胃的基础操作是插胃管, 但胃管插入的长度是否适宜直接影响洗胃的效果。周夏兴[6]在胃镜下观察45~55 cm插管长度, 对身高165cm左右的患者最多达到胃体部、对175cm身高者胃管顶孔和1个侧孔在贲门下, 未达胃底部。故将胃管延长插入到55~70 cm, 胃管顶端可达胃窦部, 胃管侧孔全部在胃内, 能广泛冲洗胃腔, 吸出时从整个胃腔内吸出, 毒物在胃腔内存留时间短、吸出快, 并减少并发症。临床传统插入长度45~55 cm, 洗胃液流出缓慢, 且时有间断, 吸出洗胃液时间长, 且不彻底。病人洗胃后腹痛、胃出血的几率高, 可能与不能尽快吸出灌洗液而导致胃扩张、胃黏膜损伤有关。胃管延长插入至55~70 cm后, 顶端可达到胃窦部、胃管, 侧孔全部在胃内, 患者不论取何体位, 均达到洗胃液流出快而通畅、洗胃时间短, 洗胃彻底的目的, 且洗胃后发生腹痛、胃出血的几率低。黄伟等[7]研究表明, 延长传统的洗胃管的长度10cm, 能提高洗胃的效果。

综上所述, 在临床实践中, 我们应根据患者的身高、体型、年龄、不同目的, 采用不同的胃管置入长度, 做到护理操作个体化,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玉英, 孙彩玲, 迟建丽, 等.鼻饲患者胃管插入长度的测量方法及探讨[J].河南神经疾病杂志, 2003;6 (1) :89.

[2]莫海花.为重患者置管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与预防2例[J].护理实践, 2003, 19 (8) :66.

[3]陈咨夔.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116-118.

[4]杨爱君, 李利平.胃管插入长度不同对治疗肠梗阻疗效观察80例[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 21 (3) :18.

[5]黄金莲.胃肠减压管置管长度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 2003;2 (4) :199-200.

[6]周兴夏.改进洗胃胃管侧孔和插入长度前后洗胃效果的观察[J].现代护理, 2002, 8 (4) :315-316.

留置胃管法操作并发症 篇5

留置胃管喂饲法主要应用于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由于置管时间长,病人自身疾病或操作者水平等原因,可发生一些并发症,如败血症、声音嘶哑、呃逆、食管狭窄等等。

一、败血症

(一)发生原因

1、患者有某些基础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胃炎等,抵抗力低下,留置胃管对胃黏膜的刺激,加剧了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等炎症反应。

2、某些药物,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使胃液pH值改变,细菌在上消化道内繁殖引起败血症,造成多器官功能不全。

3、长期留置胃管,细菌由胃管进入胃内,在抵抗力降低情况下诱发感染。

(二)临床表现

患者突发寒颤、高热、四肢颤抖,反复呈现规律性发作。化验白细胞进行性增高,血及胃液培养可见致病菌,(三)预防及处理

1、留置胃管前仪器及管道须彻底消毒。可选用改良胃管,即在传统胃管尾部加一个可移动塑料止水管夹,并在尾端口加一硅胶管塞,手轻轻一按即可关闭胃管,既能有效防止胃内液体外流,也能防止细菌通过胃管污染胃腔,从而减少条件致病菌所诱发的感染。

2、对急性胃肠炎患者留置胃管时要谨慎,胃管的前端不要太靠近胃黏膜,以免损伤充血水肿的胃黏膜而引起感染。

3、注意观察用药后引起的细菌异常繁殖。

4、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及时发现问题,若发生败血症,即尽早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二、声音嘶哑

(一)发生原因

1、胃管质地较硬,在下插过程中损伤喉返神经。

2、置管过程中患者咳嗽、说话致使胃管移动引起局部摩擦或胃管的机刺激引起喉头水肿,压迫喉返神经造成声带麻痹。

(二)临床表现

1、根据年龄、性别、个体差异选择粗细适宜的胃管,采用硅胶管可减轻局部刺激。

2、发现声嘶后嘱患者少说话,使声带得以休息。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局部湿润,给予雾化吸入。

3、病情允许应尽早拔出胃管。

三、呃逆 又称“打嗝”,是膈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一)发生原因

留置胃管过程中膈神经受胃管刺激而产生的发应。

(二)临床表现

1、喉间呃呃连声,持续不断,声短而频频发作,令人不能自制,轻者数分钟或数小时,重者昼夜发作不停,严重影响病人的呼吸、休息、睡眠。

2、一旦发生呃逆,可首选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给患者突然提问或交谈等。

3、可舌下含服心痛定10mg,或给予胃复安20-40mg肌注,严重者可给予氯丙嗪50mg肌注。

留置胃管 篇6

【关键词】留置胃管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395.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802-02

心理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各种方法调整患者的情绪,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留置胃管是临床中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1],置管对病人生理、心理都有较严重的刺激,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对56例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分析,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减轻留置胃管时的痛苦,达到一次性置管成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留置胃管的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2.6岁;急性胰腺炎18例,肠梗阻11例,食道癌7例,胃癌13例,幽门梗阻7例。

1.2结果一次性留置胃管成功54例,二次置管成功2例。

2心理分析

留置胃管在胸腹部手术及消化内科经常用到,大部分病人是清醒的,疾病已经造成患者身心痛苦,插胃管属患者较难耐受的治疗措施,因此患者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应激情绪反应。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2.1紧张焦虑大部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不明白插管的必要性和目的,同时因腹痛腹胀、呕吐等身体的不适,常出现焦虑的心理[2]。患者担心插管引起的不适、难受,有的担心插管会引起高血压、气管炎等疾病的复发,有的病情重的患者,会产生抵触心理,拒绝置管,甚至对医护人员态度生硬粗暴。

2.2抑郁是一种消极低沉的情绪,如悲观,失望,无助等,这种情况多见于肿瘤患者。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恐癌心理,对癌症的认识都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认为是绝症,治疗没有效果,白花钱,最终都是人财两空。因此,在心理上患者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出现沮丧、哀伤等悲观情绪,在行为上表现为对任何事不感兴趣,拒绝治疗,甚至产生了生不如死的念头。

2.3对护士不信任有的患者对护士不信任,担心护士动作粗鲁,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担心护士技术水平差而增加自己的痛苦,有的患者甚至担心胃管会把胃穿通而抗拒置管。

3心理护理

3.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心理护理的前提。护士应具备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热情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运用沟通技巧,使用安慰鼓励性语言,满足患者被尊重、被关爱的心理需要,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护士在工作中表情自然,仪表端庄,配合精湛的业务技术,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

3.2疏导分析不同病人产生抑郁的原因,鼓励患者发泄倾诉,护士不要立即劝解,可因势利导,慢慢疏导,给患者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充分理解、宽容患者。同时,给患者创造一个亲切友善的环境,鼓励家属陪伴,细心照顾,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患者情绪稳定,心情平静时,我们再给予热情关怀,启发和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良好情绪,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3安慰鼓励患者护士耐心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插管的必要性和目的,强调胃管是患者的“救命管”,向患者介绍插管过程中的配合方法,如体位,呼吸形式,吞咽方式及肌肉放松形式等,鼓励患者,增强信心,提高勇气,并且暗示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要让患者从主观上接受治疗,主动配合,一般插管均能成功。

4结论

留置胃管对病人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有效的护患沟通、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增强治疗信心,由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配合治疗,保证插管顺利进行,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杨爱玲.留置胃管的心理护理.现代实用医学,2001,13(3).

气管切开病人留置胃管方法改进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对110例昏迷病人进行气管切开后置胃管。常规组传统置胃管法50例, 一次性成功10例, 成功率为20%, 另60例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者48例, 成功率80%。

1.2 操作方法

首先用注射器抽出气管套管内囊空气, 然后在患者头下垫一软枕, 一助手拇指固定患者下颌角, 其余四指放于软枕上, 使患者头部稍内收, 操作者持胃管从患者一侧鼻孔入胃管, 在插入14~16cm处, 可感到稍有阻力, 将胃管稍作旋转即可。胃管的置入深度要比教科书上测量的长度深约5~7cm, 实践下来, 这样的深度可以减少患者的反流及误吸。

2 结果

经过改进体位后置胃管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置胃管法, 临床统计有显著效应。

3 结论

常规置入胃管之所以困难是因为: (1) 气管套管占据咽喉部位, 使得咽喉部空间变小狭窄, 直接造成置管时通过困难。且气管套管对气管内壁的推压作用集中在相对薄弱的气管后壁, 使软组织向后方突起, 间接压迫食管壁, 使胃管置入受到阻力, 造成操作困难; (2) 昏迷病人, 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 不能配合操作; (3) 气管套管长期放置, 造成咽喉部组织水肿使与食管的交界处即食管的第一狭窄部更加狭窄。所以传统方法放置胃管时往往导致胃管盘在口腔或从气管套管与气管壁间空隙进入气管内, 最为严重的后果是误入气管和强行插管引起呼吸骤停[1]。

改进体位后置入胃管, 抽出气囊空气可人工减少气管套管对气管内壁推压作用, 减轻对食管壁的压迫, 减少阻力, 从而提高置管成功率, 患者头部稍作内收也可缓解气管对食管的压迫, 便于食管壁回弹, 增大胃管通过率, 稍作旋转置入可减少对咽部粘膜的摩擦力, 减少刺激, 使胃管的韧性增加, 便于胃管的置入。

参考文献

留置胃管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科留置胃管患者149例,男87例,女62例;年龄15岁-85岁;均为意识清醒,经鼻腔留置胃管;均采用国产同一厂家16号一次性硅胶胃管。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6例,采用教科书上胃管位置判断方法;观察组73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来的判断胃管位置方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胃管置入位置判断方法:对照组:将胃管经鼻腔置入45~55 cm,采用传统3种方法证实胃管在胃内:①抽胃液法:50m L注射器连接胃管,能抽出胃液,则胃管在胃内;②听气过水声法:置听诊器于胃部,注射器连接胃管,向胃内快速注入10~15 m L空气,听到明显气过水声,则胃管在胃内;③气体逸出法:将胃管末端置入清水中,见气体逸出,则胃管进入气管;反之则在胃内。观察组:采用张华等[2]在传统置管长度基础上增加10 cm,或测量发际到脐的距离为置管长度,插入胃管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检验胃管置入位置:①触诊法:适用于能抽到胃液,但同时有气体逸出的患者。操作者一手持抽取20 m L空气注射器连接胃管,另一手掌置于患者左肋弓下胃肠区,快速将空气注入胃管,胃肠区可触到明显震颤,证实胃管在胃内。②改良听气过水声法:适用于无抽到胃液,也无气体逸出者。胃管置入后患者无明显呛咳、发绀,先向胃内注射5 m L灭菌盐水,注意患者有无呛咳、发绀情况,再向胃内注射20 m L灭菌盐水,将听诊器置于胃区,向胃管内快速注射20 m L空气,可听到明显的气过水声。③气泡逸出规律法:适用于未抽到胃液、见到大量气体逸出者,观察气泡逸出规律,气体逸出呈“吸-出,呼-停”,则胃管在胃内;气泡逸出呈“呼-出,吸-进”,判断胃管在气管内,应拔出重置。④延迟判断法:适用于胃管置入过程顺利,无抽到胃液,也无气体逸出、听不到气过水声,患者也无呛咳、憋绀现象,可保留胃管,过1~2 h再行判断。

1.2.2观察指标:①易判断:抽到胃液同时听到气过水声。②难判断:a.能抽出胃液,同时有气体逸出者;b.无抽出胃液,也无气过水声;c.无抽出胃液,听到气过水声,有气体逸出者;d.无抽出胃液,无气过水声,有气体逸出者。③误判断:胃管在胃内误判断在气管内或误入气管误判断在胃内。拔出胃管后用p H试纸测定胃管携带液体的p H值,p H>7判定为气管内,p H<5则判定为胃内。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张晓磊等[3]研究表明:按传统方法置入的鼻胃管,其首端仅达到贲门下2~5 cm,只有1~2个小孔暴露在胃内。只有胃管侧孔全部进入胃内,才能较容易抽到胃液和听到气过水声。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观察到观察组胃管置入45~55 cm,再继续插入10 cm,其易判断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

常规判断胃管位置3种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①抽取胃液法。临床上常以抽到胃液为证实胃管在胃内的金标准,但如果患者在家多日未进食,其胃内容极少,胃管的侧孔不能全部浸入胃液,可能就抽不到胃液。另外注射器所抽取到的液体,其性状并不具有严格特征性,呼吸道分泌物与消化液混淆时有发生[4]。所以单纯以抽取胃液法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还是有困难。本组中仅36例患者抽到胃液。②采用听气过水声法,当胃管顶孔或侧孔未在胃液内,听不到气过水声。另外,如果胃管误入气管,患者痰液多时,此时也可听到气过水声。本组3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患者,置管后听到明显的气过水声,但未引流出液体,拔管后经p H试纸测定,管末端液体呈碱性,证实胃管误入气管。听气过水声此验证方法,对没有插管经验的护士来说可信度较低。③采用气体逸出法,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有气体逸出则推断胃管在气管内,临床上易造成误判断。文献报道不能单纯凭气泡逸出作为判断胃管位置的依据[5]。本组有3例胃穿孔、2例肠梗阻患者置管后因大量气体逸出致误判断,拔管重置仍见大量气体,后经X线证实胃管在胃内。重复拔插胃管,增加患者痛苦。

胃管位置判断改良法优点:①触诊法:对于能抽出胃液,并伴有气泡逸出者,为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此时向胃内快速注入空气,气流冲击胃内容物,在胃肠区可有明显的震颤感。临床上实施效果较为满意,卫庆等[6]报道触诊法准确率为98%。必须注意的是,腹膜炎患者由于腹肌高度紧张,压痛明显,不适宜用此法判断。②改良听气过水声法:先向胃内注射5 m L灭菌盐水,即便胃管在气管内也不会对患者造成损害(5 m L灭菌盐水不超过气道湿化液体量),观察到患者无异常,再注射20 m L灭菌盐水,克服了因空腹时胃内容物少,气体没有经过液体听不到气过水声。③气泡逸出规律法:患者置管后,未抽到胃液,但见大量气体逸出,无呛咳、发绀现象,可观察气泡逸出与呼吸间的规律,如患者气泡逸出呈现“吸-出,呼-停”的典型表现,可判断胃管在胃内。临床上胃肠穿孔或胃肠梗阻大量积气的患者,置管后有大量的气体逸出,观察其气体逸出规律,甄别胃管是否误入气管,减少误判段,避免重复插管,具有重要意义。④延迟判断法:置入胃管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可先保留胃管观察,期间不向胃内注入药物或液体。随着时间推移,胃管刺激胃壁,胃液分泌增多,且随着体位变化,胃管前端移至胃内低处,最终引流出胃液。本组5例患者经延迟判断法确定胃管在胃内。

掌握胃管位置判断时机。胃管准确置入后,常规地在体外作胃管长度标识,方便医务人员查看胃管有无滑出体外,但不能保证胃管一直在胃内,不发生移位。本观察组1例误判断患者,在首次置管证实在胃内引流出少量液体后,24 h内只引流出大量气体,患者诉咽喉下部阻塞感明显,拔出胃管后见胃管盘旋扭曲,估计胃管滑出盘在食管上段。故置管后掌握胃管位置判断时机具有重要意义,胃管位置判断的几个时机:①胃管置入后;②每次喂食、喂药前;③持续引流每隔6 h,均应再次测定胃管位置。把握好判断时机,可有效预防置管后胃管错位发生,避免意外发生。

4小结

胃管位置错误临床上并不少见,文献曾报道胃管误入气道导致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下降[7],因此及时准确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至关重要。目前,胸部X线片是确认胃管定位的金标准,但由于费用较高、操作不方便及放射线累及,不便推广。临床上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综合改良胃管位置判断法,能有效提高判断正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54-255.

[2]张华,李卫东,刘纯艳.胃肠减压鼻胃管最佳置入长度及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J].实用医学护理杂志,2010,26(23):4351-4354.

[3]张晓磊,魏素华,朱萍.胃管插入深度探讨[J].现代护理,2001,7(7):11-12.

[4]卢红芳,吕秋丽,卢晓云.胃管误置入气管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临床误诊误治杂志,2008,23(2):84-85.

[5]林秀美,孙艳芳.昏迷患者37例胃管置入位置判断方法对比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6):158-159.

[6]卫庆,俞继芳,孔海燕,等.触诊法在判断胃管位置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64-65.

经鼻留置胃管固定方法与护理 篇9

1 固定方法

1.1 棉绳固定法

(1) 用一根棉绳在靠近唇边的鼻胃管上系一个死结, 打结后将两端棉线尾分别放在嘴角两旁, 靠唇边0.5~1cm分别在面颊处用2块一次性使用连接管, 剪去两端膨大部分, 再备一条0.8cm×6.0cm的胶布, 在延长管的一端用3M敷帖盖住棉线贴在皮肤上, 此法一般用于新生儿。 (2) 用一根棉绳 (长7~8cm) 在鼻孔处的鼻胃管上系一个死结, 一端固定在绷带上, 将绷带经一侧面颊、耳廓上绕头一周, 在另一端棉绳汇合打结, 松紧适中, 以放入一指为宜。

1.2 敷料贴法

使用3M透明敷料贴, 取一块长3cm×8cm的敷料贴, 从一端剪开约5cm, 未剪开部分沿鼻尖至鼻梁方向粘贴, 剪开的两半先把顶端折进0.5cm以利更换时方便与胃管分离, 然后绕过鼻胃管交叉固定在鼻翼上, 48~72h更换1次。

1.3 吸氧鼻塞、医用绷带固定法

取一次性吸氧鼻塞1个, 手术刀片1枚, 医用绷带40~50cm。用手术刀片在鼻塞臂正中修一直径与鼻胃管直径相当 (可稍小于鼻胃管直径, 可借助鼻胃管的弹性加固胃管) 的圆孔, 将备好的绷带自鼻塞两侧小孔穿出, 再将胃管插入鼻塞插入鼻塞修好的圆孔。胃管置入后, 将鼻塞推至鼻孔处, 调整好绷带松紧度, 经耳廓系于头部颞侧。

1.4 胶管、寸带的固定方法

在胶管 (日常输液用的止血带1.6cm) 中间处剪直径0.4cm的孔道 (胃管恰可通过此孔道贯穿胶管且非人力作用胃管不能移动) , 将寸带 (80cm×0.8cm) 从胶管中间纵向穿过, 胃管盲端穿过胶管中间剪好的孔, 滑到60cm处, 常规置入胃管后, 将胶管移至鼻尖处, 寸带分别从两侧耳廓上缘系于枕后, 松紧以能容纳两指为宜[1]。

1.5 3M外科胶带固定法

取一段长8~10cm、宽2.4cm 3M高强度外科胶带, 从一端中间撕开5~7cm, 占总长度的2/3, 未撕开部分沿鼻尖至鼻梁方向粘贴, 撕开的两半先把顶端折进0.5cm以利更换时方便与胃管分离, 然后以左右分别交叉缠绕在胃管上, 每2天更换1次[2]。

1.6 白扁带固定法

采用长75.0cm、宽1.2cm的白扁带固定, 即在插胃管前先在白扁带1/3处做2个直径6cm的带圈, 2圈重叠放好备用。置入胃管并检查胃管确在胃内后即将白扁带套圈套入胃管至近鼻孔处, 拉紧套结, 沿两耳上方及枕部系于侧面, 在耳朵后方打结, 松紧以能容1指为度。

2 护理要求

2.1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向患者进行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方面的健康宣教, 讲解胃管脱落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同时加强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 避免其在陪护患者过程中造成管道意外脱落。

2.2 适当约束肢体

对于术后烦躁不安、不合作的患者, 在征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下可适当约束肢体。注意观察约束肢体的血循环状况, 每2小时解开、放松约束带1次, 每次15~30min。放松约束期间有专人守护, 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2.3 减轻患者不适

舒适度的改变是患者自行拔管的主要原因[3]。每天应行口腔护理2~3次, 置管期间每天口服液状石蜡, 同时插管侧鼻孔滴液状石蜡, 起到润滑效果[4]。胃内引流液每天倾倒, 如过多应及时倾倒, 防止引流液过重牵拉胃管造成脱落。

2.4 定时观察、巡视

固定好胃管后应做好标记并定时观察胃管固定情况, 进行严格交接班。棉线固定时应注意棉线是否松脱或被汗液浸渍, 发现后应立即重新绑紧或更换棉线, 并注意棉绳过紧引起患者不适。

2.5 加强置管期间的心理护理

留置胃管期间, 给予心理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运用其他患者的现身说法,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配合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吕娟, 祝贺.改良鼻胃管固定方法介绍[J].护理研究, 2007, 21 (12) :3107.

[2]陈建意, 郑丽珊, 马丽锋.胃管固定方法探讨[J].安徽医药, 2006, 10 (6) :463.

[3]朱安琼.长期留置胃管病人护理方法的探讨[J].四川医学, 2006, 27 (4) :432.

留置胃管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0例, 占66.7%, 女性患者10例, 占33.3%, 平均年龄53岁, 文化程度:本科8例, 大专8例, 中专6例, 初中5例, 小学3例。患者主要疾病是急性胰腺炎18例、脑梗死7例、不完全性肠梗阻5例, 30例患者都无留置胃管经历, 精神紧张、焦虑, 担心预后。患者鼻腔无肿胀、炎症、无鼻中隔偏曲、无鼻息等。30例患者符合留置胃管适应证。无胃部手术史, 且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详细的向患者介绍留置胃管的目的以及它的优势, 并解释插管时及插管后的注意事项。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的认知水平有限, 加上疾病带来躯体的痛苦, 会加重他们的紧张和焦虑, 所以在操作前的解释工作至关重要, 说明护理操作的目的、意义和患者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必须交代清楚, 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利用支持性心理疗法减轻插管前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问题。如何提高置管率?如何运用科学工作方法提高护理操作的效率?笔者准备相关解剖图片和硅胶胃管一条, 带入病房, 硅胶胃管组织相容性较好, 头端较硬, 管壁柔软, 管道透明, 管前端侧孔较大, 胃管插入比较, 患者刺激小并能随时观察管内情况, 灌注食物或引流方便。末端连接一小塞子在灌注后塞住末端开口, 不必反折末端并包裹纱布, 节约卫生材料;对比图片告知患者胃管插入的部位和长短, 并让患者用手感受胃管的材质、柔韧度, 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通过解释工作和模拟操作后, 教会患者做吞咽动作和配合方法, 摆好体位, 采用半靠卧位。通过耐心的解释本组30例患者都易于接受, 并配合很好。

1.3 操作过程

用缓慢置入胃管法, 其不良反应比较少, 患者耐受性比较好, 比传统的快速置胃管法一次性成功率高。全程时间段在20s左右, 随患者深呼吸及吞咽动作缓慢插入, 并随时注意患者的反应情况, 调节插管速度, 经过鼻腔, 咽喉及食管狭窄处应减缓动作, 同时安慰患者使其全身放松, 避免咳嗽, 在缓慢将胃管插入到胃内, 置管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无法耐受。

2 结果

29例患者顺利置管, 耐受置管引起的恶心等不适, 置管时间能配合病情需要, 成功率99%, 1例62岁女性患者出现明显恶心, 休息后顺利置管成功。

3 讨论

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 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 但对于医学知识患者更希望能从专业的医护人员获得, 这对我们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治疗护理过程中, 应及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让患者能够认识到该病的主要情况, 及插管的优势, 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提高其医疗依从性。心理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消除或缓解患者或家属因对疾病产生的不安、紧张心理, 能够积极认识到自身的健康状态, 配合医师的治疗后能够达到的状态, 使其能够信心十足的面对疾病, 并对医疗工作者有信心, 积极配合各种的治疗措施, 消除各种自身的不利于恢复健康的不良因素, 早日恢复健康[3]。密切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现在是社会上的一大热点话题, 如何缓解医患纠纷, 提高患者治愈率, 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理解, 使患者掌握自身健康状况, 配合医师的治疗, 减少住院天数, 降低治疗成本, 最终让患者满意出院, 仍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努力。

摘要:目的 与传统的留置方法比较, 提高成功率和患者的耐受程度, 提出使患者有充分的知情权, 使患者配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1年我科30例清醒患者采用新方法留置胃管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男性20例, 占66.7%, 女性10例, 占33.3%, 文化程度:本科8例, 大专8例, 中专6例, 初中5例, 小学3例。患者主要疾病是急性胰腺炎18例、脑梗死7例、不完全性肠梗阻5例, 30例患者都无留置胃管经历, 精神紧张、焦虑, 担心预后。患者鼻腔无肿胀、炎症、无鼻中隔偏曲、无鼻息等。根据结果判断:29例患者顺利置管, 耐受置管引起的恶心等不适, 置管时间能配合病情需要, 成功率99%, 1例62岁女性患者出现明显恶心, 休息后顺利置管成功。结论 分析置管患者的心理, 解决焦虑情绪, 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护理操作效能。

关键词:留置胃管,方法,护理

参考文献

[1]唐梅, 罗芳.两种留置胃管的方法的比较与护理[J].护理研究, 2004, 10 (20) :130.

[2]车杰, 周玉红, 黄友, 等.硅胶胃管留置时间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12) :690-69l.

留置胃管 篇11

方法 44例ASOPP病人在常规洗胃、导泻的基础上,留置胃管反复洗胃作为研究组,37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阿托品和氯磷定用量的差异,CHE活力上升速度、病人昏迷持续时间、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阿托品(202.4±55.3 mg)、氯磷定(11.2±2.1 mg)用量少于对照组(325.0±87.6 mg、15.5±2.8 mg,P<0.01);CHE活力上升至正常的30%(35.0±13.0 h)和50%(47.3±10.1 h)的时间,病人昏迷持续时间(49.8±10.5 h)、住院时间(22.8±32.5 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57.6±14.4 h、75.3±9.6 h、68.9±11.3 h、26.2±40.6,P<0.01),中间综合征发生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24.3%,P<0.05)。结论 留置胃管反复洗胃可及时、有效清除ASOPP病人胃肠道的毒物,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留置胃管;洗胃;阿托品;氯磷定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1-0028-02中图分类号:R 595.4文献标识码:A

尽早洗胃、导泻是临床清除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常用方法。但是临床发现,单纯一次洗胃或导泻远远不能彻底清除胃肠道内的毒物。文献报道,对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11天后死亡的病人进行尸体解剖,病人胃肠道内仍然有农药存在。因此,如何彻底有效清除胃肠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对ASOPP病人的成功抢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收治的口服ASOPP病人采用留置胃管反复洗胃的方法清除胃肠内尚未吸收的毒物,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的ASOPP患者44例留置胃管反复洗胃作为研究组;同时以我院2002年1月前常规治疗的37例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符合

ASOPP的诊断标准[1]。两组病例年龄、性别、中毒途径、昏迷程度、伴呼吸衰竭、休克、毒物种类及就诊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见表1。两组病人血清CHE活动测定均为0活力单位(纸片法,正常值为80%活力单位)。

2.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洗胃、导泻、输液、利尿、静注阿托品、肌注氯磷定、吸氧、抗休克等常规治疗。研究组44例患者入院确诊后立即予24~25大号硅胶胃管经口插入胃腔,接电动洗胃机先抽吸胃内容物,然后每次注入清水洗胃液400 ml,直到洗出胃液完全澄清无味,洗胃液总量1500~4000 ml,后改用常规留置鼻胃管,行持续胃肠减压,每2~4 h重复洗胃一次,每次洗胃生理盐水总量1000~3000 ml,直到减压器内液体无农药味,拔出鼻胃管,共重复洗胃5~6次,生理盐水灌肠每次250~300 ml,重复灌洗间隔时间与洗胃相同。同时输液,利尿,静注阿托品针,肌注氯磷定,吸氧等内科综合治疗,并根据病情,对昏迷、呼吸衰竭、心脏骤停、休克患者给予气管插管[2],建立呼吸机通气,行心肺复苏,抗休克等及时治疗措施。所有病人每天动态监测CHE,每12 h一次;记录阿托品和氯磷定的用量;记录病人神志转清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病人阿托品和氯磷定用量的差异,CHE活力上升速度,昏迷及住院时间的差异,中间综合征(IMS)发生率的差异。

3.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数和标准差用-±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用独立标本t检验,率用%表示,两组之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愈率及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M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两组病人阿托品和氯磷定用量,CHE活力上升至正常水平的30%和50%的时间,病人昏迷持续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留置胃管反复洗胃组病人阿托品和氯磷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CHE上升至30%和50%的时间、昏迷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3 。

讨论

有资料显示,ASOPP死亡患者20%与洗胃不彻底有关[3],洗胃不彻底多为洗胃液总量偏少,胃内毒物没有彻底清除即终止洗胃,洗胃技术不过关,洗胃开始前没有彻底抽吸胃内食物,每次注洗胃液量过大,致使注入洗胃液后,部分胃内容物排入肠道,造成毒物大量吸收。有研究发现,经口服ASOPP患者在彻底洗胃后数小时,胃内仍有大量的农药成分,其含量与血浆中的农药含量呈正相关。胃肠分泌形成胃肠道血浆胃肠道循环,血浆浓度越高,胃肠分泌越多,而且此时分泌的有机磷农药往往为氧化型,即增毒型,增加了救治难度[4]。

我们研究发现, 留置胃管反复洗胃组病人的治愈率高于常规组,阿托品和氯磷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CHE上升至正常30%~50%的时间,病人昏迷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IMS并发症明显减少。分析原因可能为:①留置胃管反复洗胃,同时生理盐水反复灌肠冲洗和持续鼻胃管胃肠减压,能有效地清除胃肠道内分泌的毒物;②阻断了肝肠循环,避免由血液经过胆道和胃肠黏膜反弥散重新分泌入肠道毒物重新吸收入血液;③弥补了常规方法导泻失败的不足。临床发现,常规应用硫酸镁或甘露醇导泻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许多病人入院后,前2~3天常常不能很好通便,甚至根本无大便,其原因在于,ASOPP早期抢救中,持续大量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应用,导致胃肠道蠕动明显减少,排便困难。间断生理盐水灌肠,反复洗胃和持续胃肠减压,可以保证胃肠道内残毒得到有效清除。由于胃肠道残留毒物进入血液的途径被及时,有效阻断,因此,阿托品和氯磷定等解毒剂用量自然相应减少,病人持续中毒的可能减少,CHE恢复加快,病情好转所需时间减少,并发症少,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大大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同时,留置胃管反复洗胃保证了胃肠清洁,避免了毒素的吸收入血和肠道细菌的异位感染,从而减少了机体感染的机会,避免了IMS、MODS的发生或进一步加重。

总之,及时彻底的胃肠道净化是救治ASOPP成功的重要环节,而留置胃管反复洗胃,同时持续胃肠减压和生理盐水灌肠清洗是保证胃肠道净化得以实现的切实可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秦桂玺.有机磷杀虫药中毒[A].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1-966.

[2]凌永体,李锦忠,黄顺忠,等.气管插管与洗胃同时进行抢救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体会[J].右江医学,2007,35(1):73.

[3]张 力.2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原因分析[J].危重病医学,1997,3(2):119.

[4]赵华月,主译.哈理逊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544.

(收稿日期:2007-06-20 修回日期:2007-12-20)

(编辑:潘明志)

留置胃管 篇12

长期留置胃管常见于胃肠道疾病、胰腺炎及需经鼻胃管鼻饲的病人, 留置胃管在起到积极治疗意义的同时也对咽喉部黏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导致病人舒适度改变, 甚至影响疾病的恢复。据车杰等[1]研究发现, 长期留置胃管对鼻腔、食管黏膜均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如黏膜水肿、充血、糜烂。据李卡等[2]临床观察发现, 因插管造成的咽喉炎发病率在并发症中占第1位。因此做好长期留置胃管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本组60例病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 咽喉不适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病人, 男38例, 女23例;年龄50岁~80岁;上消化道穿孔10例, 胃癌根治术16例, 胰腺炎9例, 结肠癌根治术13例, 胰十二指肠手术12例;留置胃管时间5 d~14 d;经护理干预后, 不适症状均减轻甚至消失。临床表现常见有咽部不适、口干、咽燥、疼痛、吞咽障碍、发声障碍、鼻腔流出血性液, 部分病人有感染症状, 如发热。

2 预防与护理

2.1 严格掌握适应证

对于下消化道手术者可考虑不予留置胃管或早期停用胃肠减压。李卡等[2]研究发现,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后采用胃肠减压, 难以起到有效降低肠道压力的作用, 对防止术后并发症无明显作用, 反可增加咽喉炎等并发症的发病率, 不置胃肠减压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2 留置胃管前做好宣教

告知病人留置胃管的必要性及擅自拔管的危害, 防止粗暴拔管及再次置管造成的黏膜损伤, 加重咽喉不适。反复插管或因病人烦躁不安自行粗暴拔除胃管均可损伤咽喉部黏膜。

2.3 留置胃管护理

留置胃管时务必做到动作轻柔, 强调“咽”而非“插”, 避免黏膜损伤, 减轻咽喉不适。妥善固定胃管, 避免胃管活动而造成的对咽喉部黏膜的压迫与摩擦。

2.4 口腔护理

预防细菌性咽喉炎, 避免细菌性炎症加机械性炎症所致的咽喉不适加重。留置胃管者皆禁饮食, 正常进食者每日唾液分泌达1 000 mL~1 500 mL, 能起到冲洗和清洁口腔的作用, 对预防口腔及咽喉炎有重要作用, 而禁饮食可致口腔及咽喉炎增加。

2.5 留置胃管期间的护理

在留置胃管期间, 给予雾化法、插管侧鼻孔滴液状石蜡或复方薄荷滴鼻液等护理措施, 可减轻胃管对局部黏膜的压迫粘连, 减轻咽喉不适。复方薄荷滴鼻液和液状石蜡对鼻腔及食管黏膜损伤有防护作用[3], 复方薄荷滴鼻液的主要成分为薄荷脑和樟脑, 其中的薄荷脑具有止痛、止痒、抑菌作用, 对鼻腔黏膜充血、水肿、炎症有良好的疗效。樟脑也有活血、止痛、止痒的作用, 具有滋润保护黏膜、促进黏膜糜烂面修复的作用。液状石蜡为一种矿物油, 不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具有很强的润滑作用, 可减轻胃管对咽喉部的摩擦, 从而减轻对黏膜损伤。

2.6 留置胃管期间心理干预

可提高病人对置管的心理耐受, 降低留置胃管的不良反应, 降低咽喉不适。

3 讨论

咽喉是人体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门户, 容易因各种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引起急慢性炎症。胃管对咽喉部压迫、摩擦等机械性刺激, 可导致咽喉部炎症和溃疡。对于留置胃管病人, 做到及时、科学的防护就可以减轻病人不适, 增加病人舒适度, 促进病人康复, 体现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车杰, 周玉红, 黄友, 等.硅胶胃管留置时间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12) :690-691.

[2]李卡, 陈增蓉, 朱红.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后早期停用胃肠减压的前瞻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4) :299-301.

上一篇:误动分析下一篇:层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