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留置鼻饲的护理

2024-07-20

胃管留置鼻饲的护理(共9篇)

胃管留置鼻饲的护理 篇1

留置胃管、鼻饲和口腔护理

1.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技巧

(1)清醒病人:清醒病人操作前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恐惧心理,避免紧张,取得病人的配合;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呛咳反应,随病人的吞咽顺势插入,注意与病人的吞咽动作同步。

(2)有吞咽反射的病人:操作技巧包括动作轻柔和有效刺激病人的吞咽反射并同步顺势成功置管。要选择病人在比较安静的状态下置管,操作轻柔,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当病人出现呛咳或烦躁时暂停操作,当胃管前端到达咽后壁时会有阻力感,此时用胃管前端刺激咽后壁使病人反射性的做吞咽动作,或从口腔滴入少量水刺激病人吞咽,再顺势将胃管置入。

(3)深昏迷病人:操作方法同教科书中所述为防止食管反流置入深度延长8~10厘米。2.鼻饲护理

(1)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安排各项治疗和护理时间 针对脑卒中昏迷或吞咽障碍的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加强医患沟通与合作,合理安排各项操作时间,使雾化吸入、吸痰、翻身扣背等各项操作尽量在鼻饲前进行,以免引起胃内容物返流。

(2)使用鼻饲体位。

每次注食前除常规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还应抬高床头30-45度角,患者保持右侧卧位,以利于胃排空。约1-2小时改为专科体位,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3)适当加长胃管置入长度

确保胃管的正确位置,有研究发现胃管进入越短,越易发生误吸。将胃管向胃内延伸8~10cm,使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部,则注入的食物不易反流[。对鼻饲患者,妥善固定胃管。在胃管外露部分做好标记,每次鼻饲前检查胃管位置,并进行班班交接。防止患者因翻身、躁动等原因导致胃管脱出,尤其是昏迷患者反应不灵敏胃管误入气道后果非常严重。

(4)规范鼻饲操作,注意鼻饲液的量及温度,为减少胃潴留发生,鼻饲前要进行抽吸,尤其是年老体弱消化功能差的病人,先确定有无胃潴留,同时记录潴留量,分析原因,暂停进食或给予助消化药物,继续鼻饲者宜半量100ml,鼻饲温度在40度左右。喂流质时间由每2小时延长为3—4小时一次。每次注入时间为20—30分钟。可有效减少食物返流。3.口腔护理

(1)操作方法:略

(2)注意事项:注意观察口腔内气味,口腔黏膜颜色、有无破溃以及舌苔的变化,合理选择口腔护理溶液,及时预防。(3)常用口腔护理溶液:略

胃管留置鼻饲的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 脑血管意外伴鼻饲患者共62例, 男例36例, 女26例, 年龄34~86岁。其中脑出血2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 脑梗塞26例。插管时意识不清34例, 意识清楚而吞咽功能障碍28例。留置胃管时间4天~3个月。插管方式均为鼻胃置管法。

2 临床特点

经一年临床实践观察, 本组患者在插胃管和鼻饲过程中存在以下特点。

2.1 插管困难

62例患者中41例不能作吞咽动作, 21例病人吞咽无力, 并有明显的咽喉感觉障碍, 其中气管切开伴留置胃管者3例。在插胃管过程中病人不能有效配合吞咽, 或没有吞咽反射, 气管切开病人由于气管套管的阻碍等因素导致胃管插入困难, 传统置管方法难以实现均给插管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伴有颅内压增高者, 较容易发生呕吐、误吸。

2.2 返流

脑血管意外病人由于神经肌肉损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食道螺纹肌、胃平滑肌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无力, 活动不协调或肌瘫痪[2]。正常情况下食道、胃责门在不进食时处于关闭状态, 人倒立也不会发生胃内容物返流, 但脑血管意外病人则处于开放状态, 这是胃内容物容易返流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中, 尽管鼻饲前能回抽出胃内容物, 但在注入鼻饲液后不久病人即出现呛咳、痰鸣音增多, 甚至咽喉部吸出鼻饲液。本组病人鼻饲后发生胃内容物返流13例, 发生率为20.97%, 意识不清、咽喉部感觉障碍的病人胃内容物返流时容易误吸人肺, 是脑血管意外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胃排空慢

由于病人胃平滑肌收缩力下降, 胃顺应性降低, 长期卧床休息, 消化功能下降等原因而出现胃排空缓慢, 本组32例病人在4h鼻饲后可抽出45ml以上胃内容物。若鼻饲液是高糖胃排空更慢。

2.4 呼吸道分泌物多

病人由于吞咽障碍, 咳嗽反射减弱, 不能有效地清理呼吸道, 加上胃管对咽喉部刺激, 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本组62例病人中, 有29例需要进行吸痰帮助清理呼吸道。随着吞咽、咳嗽功能恢复 拔除胃管后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减少或消失。

3 护理

根据病人的特点, 传统置管方法难以实现, 而反复插管可致声带损伤和声门水肿, 加重病人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 提高插胃管的成功率, 我们改进了插胃管的方法, 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3.1 脑出血患者

1) 对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病人, 由于吞咽障碍, 插管时不能配合作吞咽动作, 采用了昏迷病人插管法, 病人去枕, 头向后仰, 当胃管插入会厌部时, 手将病人头部托起, 使下领靠近胸骨柄, 以增大咽部通道的弧度, 使管端从后壁滑行, 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

2) 脑出血颅内高压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颈项强直、神志恍惚甚至于昏迷等症状和体征, 患者无自主吞咽动作, 治疗不合作。为了防止继续出血或者再次出血, 避免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 必须保持安静, 绝对卧床休息, 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传统置胃管方法要抬高头部, 抬高头部会使颅内压因体位改变而增高, 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 血压增高, 甚至脑疝形成, 再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低, 反复刺激患者, 都可能使脑疝形成。王晓畅、彭小琼等[3]将患者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减少了头部的活动幅度, 避免了因体位改变而增加颅内压, 使患者过度烦躁和不合作, 减少了插管时的难度, 同时也降低了插管时诱发的危险因素;避免了患者颈项强直为置管带来的不利因素。采用此法, 大大提高了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3.2 气管切开患者

气管切开患者因金属导管对气管内壁的推压作用间接压迫食道壁, 常在胃管插入16~18cm会厌部时, 遇阻盘绕在口腔之内, 苏素[4]提出改进方法, 将病人保持头、颈、躯干水平位, 置管咽喉部以下2~3cm (气管切开部位) 时, 由助手将气管套管轻轻向外拔出0.5~1cm, 操作者顺势将胃管向下插入, 待通过气管切开部位后, 助手再将气管套管置回原位, 操作者继续按常规法插入胃内。这种暂时拔出部分金属导管的方法, 可减轻食管壁的间接压迫。

3.3 增加胃管插入长度

从人体解剖看, 人体食管长度约25cm, 咽喉部长度约15~16cm, 总长度约45cm。胃管有三个侧孔, 从顶端至第三个侧孔的距离为10cm。传统方法测量长度留置胃管插入深度45-55cm, 通过抽取少量胃液或听到气过水声证明胃管在胃内, 但部分病人注食会出现食物返流。张玉英等[5]通过临床实践, 在传统插胃管测量法基础上, 即前额发际至剑突的长度再加上胃管前端有侧孔部分的长度 (约10cm) , 这样胃管实际插入长度55~65cm, 可有效减少病人在鼻饲过程中出现食物返流, 减少并发吸入性肺支气管感染, 而且并未增加上消化道出血, 减轻病人痛苦, 我们采用此法, 有效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3.4 妥善固定胃管

留置胃管固定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舒适和胃管停留时间长短。由于鼻翼及面部腺体丰富, 油脂分泌特别多, 胶布固定不易牢固, 固定后容易松动而易引起胃管移位甚至脱落, 尤其是躁动、神志不清的病人, 如果过多使用胶布粘贴使病人感到不适, 胶布痕迹不易清洗, 又影响美观, 还有过敏体质病人对胶布过敏, 胶布过大甚至影响病人呼吸。我们采用蔡月桃[6]等使用改良的固定方法:按照正规的方法插入胃管并证实在胃内后固定, 首先取棉线约在棉线一半的位置以双套结固定胃管再用棉线的尾端分别串连空心胶管, 2根胶管分别挂于耳背上 (与带耳挂式一次性口罩相似) , 最后把棉线的尾端连接到胃管上 (在原来胃管打双套结的位置上) 绑牢固定好, 注意松紧适宜。亦可先用一端棉线穿过双套结后再与另一端棉线在耳旁打活结固定, 此方法固定牢固、自制简便、经济不留痕迹、棉线松紧可适当调整、胃管不易移位不脱落, 不会出现胶布过敏, 避免了重插胃管。

3.5 预防插胃管致感染

为预防插胃管所致胃内细菌感染和方便插胃管的操作, 我们在传统的胃管口加一塑料塞, 并在距管口10~15cm处加一止水夹, 进行无菌操作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 有塞组细菌培养阳性率16%, 无塞组阳性率44%,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 改良胃管具有防止胃液反流, 减少管口污染, 减少条件致病菌感染等优点。

3.6 有效预防鼻饲误吸

颅脑外伤、意识不清、脑血管意外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均有鼻饲误吸危险, 咳嗽、呕吐有可能会使胃管位置变动, 增加误吸可能性, 鼻饲过快引起大量胃残留和肠动力低下, 胃排空延迟均可导致发生误吸。我们应掌握预防对策, 每次鼻饲前均需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 吸尽气管内痰液防吸痰呛咳、憋气使腹内压增高引起返流, 鼻饲时应取半坐卧位, 借重力作用可防止返流、误吸。注入食物前应将胃内残留液抽出, 注意观察胃内容物残留情况, 如鼻饲前抽出, 应适当延长间隔时间。鼻饲后半小时内不可翻身, 严密观察病情,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重视口腔及心理护理, 长期鼻饲患者, 咀嚼肌的动作减少, 唾液分泌不足, 自洁作用受影响, 细菌乘机繁殖, 造成口腔炎、口腔溃疡、腮旅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应每日为其进行口腔护理2次。

另外,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理特征和病情的不同, 做好心理护理, 解除焦虑恐惧情绪, 以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康复。

4 小结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血管意外病人常见表现之一, 早期常需采取鼻饲法以维持营养、保证治疗和减少并发症。但如鼻饲不当常可引起返流、误吸甚至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危险, 在临床中应注意充分评估病人情况, 有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雪松.脉冲血载定法侧定卒中患者吞咽困难[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上移册, 1998, 6 (2) :120-122.

[2]魏向东.急性脑血管病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J].临床, 1998, 3 (3) :149-150.

[3]王晓畅, 彭小琼.2种不同方法对脑出血患者安置胃管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 2004, 20 (8) :30-35.

[4]苏素, 王青, 王美婷.气管切开病人胃管置入的改进[J].护理学, 2000, 15 (1) :61-63.

[5]张玉英, 孙彩玲, 迟健丽.鼻饲患者胃管插入长度的测量[J].河南神经疾病, 2003, 6 (1) :15-17.

胃管留置鼻饲的护理 篇3

我科2002~2004年共置胃管鼻饲45例次,其中发生鼻饲液误吸32例次,占71.1%。现将留置胃管易发生误吸的原因与防范措施综述如下。

发生鼻饲液误吸的原因

置管深度的影响:置管深度不合适易发生鼻饲液误吸。本组因此而误吸者12例次,占37.5%。常规成人插胃管的长度为45~55cm,但经临床实践发现,置管的长度还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有些病人胃管插入长度需延长5~10cm,使胃管的前端达到幽门处,而有些病人插管长度为40cm时效果最好,注入的食物不易反流。

胃管质量及插管位置的影响:本组因胃管较硬或插管位置不准确而致误吸者8例次,占25%。为了减少胃管插入及留置期间对口、鼻、咽、食管黏膜的损伤,同时也为了增加病人在留置胃管时的舒适度,临床多选择质地柔韧、粗细均匀的硅胶胃管。有报道插管位置错误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是昏迷、咳嗽、吞咽反射减弱的病人,往往反应比较差,当胃管误插入气管、支气管或胸膜腔时病人不一定有强烈的反映,如不能及时发现后果是非常危险的。

体位的危险.由于昏迷和气管插管的病人多为仰卧位,不能吞咽唾液分泌物,反映的胃内容物极易积聚在咽喉部,易将反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而端坐卧位的病人腹内压增高,如选择管径较粗的胃管,可造成食管下端括约肌关闭受阻,从而造成胃内容物反流后误吸。本组因体位影响而误吸5例次,占15.6%。

胃动力功能紊乱:临床对留置胃管的病人,为使其胃黏膜不受损伤,预防应激性溃疡,通常应用H2-受体阻断剂或抑酸药物。致胃蠕动减慢,胃酸分泌减少,从而减慢食物的溶解,引起食物黏性增高,延缓胃排空时间,造成胃潴留量增加。重型颅脑病变的病人,多采用鼻饲饮食,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各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从而引起胃肠黏膜缺氧、水肿、糜烂,影响胃肠道正常消化,胃肠蠕动减慢,使食物滞留胃内,此时如遇到外界因素影响,极易造成误吸。本组因此而误吸4例次,占12.5%。

并发症的影响:有意识障碍、应用镇静及镇痛药物的病人,可因咽部感觉迟钝、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而无力吞咽反流至口腔的胃液,导致液体吸入气管。重型心脑血管疾病,使肌体发生应激性反映,造成胃、食管、黏膜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分泌物增多,也可增加误吸的危险。本组因此而误吸3例次,占9.4%。

防范措施

选择合适的胃管:应尽量选择质地柔软、粗细均匀的胃管,但此种胃管通常插入比较困难,临床多采用金属丝导入,在插入过程中金属丝极易超出胃管前端的侧孔,从而增加插管致口、咽、食管黏膜损伤的危险。可将胃管放入温度在-5~-10℃冰箱中,速冻3分钟致硬后使用。冻硬的胃管既可达到内衬金属丝相同的效果,不易造成插管路径损伤,也可避免插管位置不当。临床试验表明硅胶胃管难以冻硬不太适用。

确保鼻饲管位置正确:检查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听气过水声、观察水下气泡、回抽胃内容物。有报道指出如果胃导管较细或较软则不宜抽出胃液,所以单独使用回抽胃液方法并不可靠。有人研究认为用回抽胃内容物的方法来判断胃饲管位置的准确率为50%,而使用听诊的方法准确率为84%。

观察鼻腔外部胃管长度的变化: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插管长度,胃管固定好后测量鼻腔外的胃管长度。并做记录。也可在胃管穿出鼻腔处做好标记,注意观察标记的变化,及早发现胃管是否脱出。

插管时患者的体位:在插入胃管时可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体位,对采用端坐位、半卧位、仰卧位患者进行观察,结果端坐位时一次插管成功率较高,患者反映轻。所以,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端坐位插管。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采用右侧卧位,胃管易达幽门处,可避免胃管最上面的侧孔还留在食道内而造成误吸。确保胃管前端是否在食道内。可向胃管内注入5ml空气,如管端及侧孔在食道内,病人会立即呃逆。

正确鼻饲流程:判断胃潴留量:每次鼻饲前通过回抽胃液内容物确定胃潴留量,如抽出胃内容物>100ml可判断胃动力功能紊乱。予胃动力药增加胃的蠕动,降低胃潴留,减少误吸。采取合适的体位:胃饲时抬高床头30°~45°。以减少胃内容物从扩张的胃内向食管反流,鼻饲后或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半卧位(床头抬高45°),或在鼻饲停止后30~60分钟调整体位。选择有效的鼻饲方法:传统的注射器推注法由于速度、强度不均匀,易发生反流。为了减少鼻饲液在胃内的潴留,建议采用鼻饲泵或输液装置均匀滴入,使营养物质与肠道充分接触,延长消化吸收时间,确保营养物质有效的被胃肠道黏膜吸收,滴速一般为100ml/小时,经临床观察应用这种方法,鼻饲的病人反流现象明显减少。

胃管留置鼻饲的护理 篇4

http://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7-30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9期供稿文/林旭群 林丹虹(揭阳市东山医院 广东揭阳 522031 [导读]探讨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的护理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的护理方式。方法 对53例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行系统管理及采用循证护理,提高患者留置胃管的舒适度及耐受力,保证胃管在位通畅至胃肠通畅后拔管。结果 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及乳糜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留置胃管行系统管理及采用循证护理能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是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关键词】食管癌 留置胃管 系统管理 循证护理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1]。手术方式一般经剖胸入路,是肿瘤外科常见的开胸手术。我科自2005年以来,对食管开胸术后留置胃管采取系统管理及循证护理取得一定效果:共护理53例,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及乳糜胸等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53例,其中男47例女6例,40岁以下1例,40-50岁10例,50-60岁18例,60-70岁22例,70岁以上2例。

1.2麻醉及手术方式

全部为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麻醉,其中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25例,经左胸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21例,经右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5例,经右胸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2例。

1.3结果

2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因肺部感染引发剧烈咳嗽及呕吐致胃管自行脱落,1例患者强行拔除胃管,均未予重新置管,经保守治疗无明显腹胀,呕吐等,无吻合口瘘及乳糜胸等术后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平均留置胃管5.2天(P<0.01)。

2管理方法及护理措施

2.1加强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

关心体贴患者,对患者的痛苦表示同情理解,指导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耐心详细告知留置胃管的必要性及自行拔除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2.2做好有关记录

把胃管与胸腔引流管等有关管道登记于每天护理工作日记上,内容包括:已留置天数,胃管在体外长度或在鼻腔口的刻度,引流物色、量,每天特殊处理情况(如冲洗、挤压引流瓶,更换引流瓶)等。食管梗阻患者术前置入胃管困难,易损伤食管壁或戳破瘤体引起出血,可由医生手术中置入,切除后的食管比术前的短,胃管置入长度也相应变短,所以,胃管置入最佳长度应向手术医生请教清楚并做好记录。术后24h内引流液可呈咖啡色或暗红色,后逐渐变为褐色或草绿色,如引流液见鲜红色血液或引流量突然增多,应做好记录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3妥善固定引流管

采用弹性棉绳绑胃管,即用一长60cm,宽0.5cm略带弹性的棉带(服装厂用于束宽松型领口或袖口的棉带而非橡皮筋),在棉带长2/3处以双套结套住胃管,从一侧耳上方绕过脑后,稍为拉紧后与短端于对侧耳后打结,注意勿拉太紧以免勒住患者面部皮肤。如病人感觉不舒服,可适当上下调整棉带位置或在棉带下垫一小片薄棉垫。该固定法避免胶布粘贴胃管法因患者出汗、咳嗽、打喷嚏使胶布失去粘性,使胃管脱落或胶布致过敏性湿疹,同时可视性高,易于观察记录胃管刻度。术后未清醒时,应加强监护,防止病人因躁动不慎拉扯引流管,必要时予约束措施。取头向一侧平卧位,用大号别针拉起引流管左右两侧各3cm处床单把引流管固定在病床头侧1/3处(别起的床单中间留下空隙足够引流管移动)。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嘱患者勿过度活动头部,下床活动时应将胃管别于上衣胸侧。

2.4保持引流通畅

2.4.1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胃管处于最佳引流位置,防止受压、扭曲、折叠。

2.4.2保持有效负压引流,保持引流负压约5kpa,即胃肠减压盒(瓶)压下2/3即可,在吸引过程中应待减压盒(瓶)完全胀起后,再将其压下[2]。过于频繁地挤压引流瓶使引流负压过大,反而会损伤胃黏膜引起出血。

2.4.3如引流不畅,可适当变动体位,转动或调整胃管位置,并边退边回抽或用0.9%NS20-30ml冲洗,食道手术及胃大部分切除术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无效则拔出重插[3]。本组患者胃管引流不畅共有15例次,经处理后均复通,无一例因引流不畅而重插。

2.5循证施护

采用舒适护理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留置的耐受性。资料显示:留置胃管胃肠减压患者都有不用程度的不适感,其中咽部不适100%,口渴、口干、饥饿感96.1%,心理压力大73.5%,睡眠质量差49%,排痰困难30.4%,语言表达能力受限96.1%,呃逆9.7%[4]。针对患者的不适感,予以适当护理措施,减轻痛苦。

2.5.1每天常规用生理盐水口腔护理3次,对口唇干裂患者涂石蜡油润滑口唇,清醒患者予漱口等,可减轻患者口干口渴感。

2.5.2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及适当予以体疗,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患者取开胸对侧位,护士手掌呈半弧形叩击患者背部,叩击顺序应自下而上,由两边至中间,并指导患者先深吸气后稍用力咳嗽(咳嗽时用手按压手术切口部位减轻切口疼痛)咳出痰液。

2.5.3早期行氧气雾化每天2次,每次约10-15分钟既可促进排痰,预防呼吸道感染,又可减轻患者口干、口渴及咽部刺激等不适,术后8h以NS6ml+沐舒坦15mg、庆大8万u、地塞米松5mg,氧流量6-8升∕分钟行氧气雾化以代替传统超声雾化,可避免传统超声雾化气流及气雾颗粒大,雾化时间久,患者易产生气促、胸闷等不适感。氧气雾化时嘱病人含紧喷嘴,缓慢、深长的吸入,吸气后屏气2秒使气雾充分分散到咽喉部甚至到达气管。

2.5.4应用金素等改良鼻导管吸氧法[5]减轻患者憋气感。则在传统法基础上,将橡皮鼻导管或塑料吸氧管改为一次性输液头皮针导管,插入深度2cm,减少病人因双侧鼻腔都被大管(胃管、氧管)塞住而产生的主观憋气感,同时保全了大面积的鼻前庭鼻黏膜正常湿化、温化作用和过滤作用,提高病人吸氧舒适度,而减轻心理压力。为防止管径小易阻塞问题,采用缩短更换鼻导管时间(4-6h)的方法。通过心电血氧仪监护,无一例患者血氧饱和度异常。

2.5.5咽喉部喷雾2%利多卡因减轻患者痛苦。通过观察发现在留置胃管第3-5天患者感觉最不适应,尤其在夜间是患者易拔管的时候,因此,采取在置管第1-5d每6h喷雾1次约2ml,可减轻患者的不适,患者逐渐耐受后可酌情减少次数,注意事项:由于利多卡因使咽部感觉神经麻痹,减轻胃管对患者刺激的同时也使咳嗽反射减弱,因此,必须在患者排痰后予以喷雾,以防痰液潴留引起肺炎或肺不张[6]。本组病例有一例病人因诉无法忍受咽部疼痛在术后第5-6天于夜间趁医护人员不注意时自行拔除胃管。未重新置管,经保守治疗后无腹胀及呕吐,无吻合口瘘。自2008年以来,采取李云霞2%利多卡因局部喷雾可减轻患者痛苦的方法,提高其舒适度,护理17例无1例自行拔管。

2.6拔管

病人留置胃管5-10d后,确定胃肠道通畅,肛门排气后,以NS100ml以每分40-50滴由胃管滴入,然后夹胃管24h,无恶心呕吐、无腹胀可考虑拔管。拔管时病人取半卧位,反折胃管外口,拔至咽喉部时快速拔出。记录好拔管时间,观察有无腹胀、呕吐等不适。

3小结

食管癌术后常规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使胃管保持在位、通畅是术后护理成功的关键,如胃管脱落或阻塞等致胃肠减压失效,可造成胃内气体液体潴留,使胃过度膨胀,加大吻合口的张力,发生吻合口瘘,同时膨胀的胃压迫到肺,引起肺部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如重新插管,易造成手术区损伤。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留置胃管行系统管理及采用循证护理能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是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参 考 文 献

胃管留置鼻饲的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128例, 男76例, 女52例, 年龄17~90岁;留置胃管时间1个月~3年;其中重症肌无力1例, 脑挫裂伤35例, 肺部感染25例, 脓毒症15例, COPD15例, 脑血管病37例。其中堵管1例, 脱管5例, 胃潴留4例。

2 护理

2.1 胃管的选择

使用胃管, 要选用管径适宜, 有弹性, 质地软。临床上一般选用硅橡胶胃管。

2.2 置管方法

临床上我们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 从管内灌注流质饮食, 水和药物的方法。协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铺治疗巾于颌下。测量插管长度, 用液体石蜡润滑胃管前端。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 另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 至咽喉部时 (约14~16cm) 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随即将胃管迅速插入。昏迷患者插管时, 应去枕平卧, 头向后仰, 当胃管插入15cm (会厌部) 时, 托起患者头部, 使下颌靠近胸骨柄, 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当胃管插入预定长度时, 要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 (1) 用注射器抽取胃液; (2) 将听诊器放于胃部, 用注射器快速注入10mL空气, 听气过水声; (3) 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 看有无与呼吸一致的气泡冒出[2]。

2.3 固定

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或面颊部。清醒患者, 下床活动时应, 应用关针别在病号服肩膀处。

2.4 拔管

用纱布包裹近鼻孔处的胃管轻轻前后移动胃管, 嘱患者做深呼吸, 待慢慢呼气时, 一手反折胃管, 轻柔的一次性完成拔管。清洗患者口鼻, 擦去胶布痕迹, 协助患者漱口。

2.5 预防并发症

2.5.1 感染性并发症

(1) 腹泻:在普通病房腹泻的发生率为3%, 在ICU高达70%[3]。鼻饲液配制要防止污染, 食物放置不能超过24h。鼻饲的温度以37~42℃为宜。鼻饲时要注意浓度不能过稠, 一次的量不能超过200mL, 滴速不能过快。鼻饲时应由稀到稠, 由少到多, 有慢到快。胃肠功能差及未饮用过牛奶的患者, 鼻饲时应慎用牛奶及豆浆。菌群失调者, 可应用双歧杆菌制剂;肠道真菌感染, 遵医嘱给予抗真菌药。腹泻频繁的患者, 要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2) 便秘:指导患者家属及患者, 要调整营养液的配制, 增加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每天进行腹部环形按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开塞露, 果导片或者低压灌肠。老年人根据情况要人工取便。要随时观察患者有无肛裂等情况。 (3) 胃食管反流误吸:要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 匀速滴注。昏迷患者应在翻身前给予鼻饲。危重症患者鼻饲前应吸净气管内痰液, 鼻饲时和鼻饲后, 应取半卧位。必要时, 遵医嘱给予胃动力药物, 鼻饲前应回抽, 检查胃潴留量, 不能超过150mL, 如果超过150mL, 遵医嘱暂停鼻饲或者延迟鼻饲。鼻饲间隔时间不能少于2h。误吸发生后, 立即停止鼻饲, 给患者取侧卧位, 头偏向一侧, 吸出气道内的吸入物。 (4) 胃潴留:每次鼻饲量不能超过200mL, 间隔时间不能少于2h。每次鼻饲完之后, 应取高枕卧位或半卧位。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可鼓励患者床上和床边活动。增加翻身次数, 胃潴留的重症患者, 可遵医嘱给予胃复安加速胃的排空。

2.5.2 机械性并发症

(1) 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 应选用硅橡胶质地的胃管, 减少插管时对鼻咽食道黏膜的损伤。插管前要给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 取得患者的配合, 并且置管时动作应轻柔。每日用石蜡油滴鼻, 防止鼻咽黏膜干燥糜烂。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两次, 根据胃管种类不同, 定期更换胃管。鼻腔黏膜出血量较多时, 可用冰盐水和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布填塞止血;咽部黏膜损伤后, 可用雾化吸入减轻黏膜充血水肿;食道黏膜损伤出血, 遵医嘱给予制酸, 保护黏膜的药物。 (2) 胃出血:重型颅脑损伤者可以预防应用制酸药物, 鼻饲时间间隔不易过长。鼻饲时, 抽吸力量应适当。牢固固定患者的胃管, 防止意外脱管, 增加置管的次数, 损伤黏膜。躁动时, 给予约束,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出血停止48h后, 可以慎重开始鼻饲, 从<15mL/次开始。胃出血时, 可用冰盐水洗胃, 凝血酶注入, 并且暂停鼻饲。必要时给予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3) 胃管堵塞:食物或药物未充分磨碎或药物磨碎混合后因配伍禁忌而产生凝块致堵管, 或因营养液流速过缓造成饲管阻塞。一般7天更换一次胃管, 防止胃管老化, 每4h用温水冲管一次, 每次鼻饲后均应用温开水冲管。饲入的药物要充分磨碎, 不同药物要分开注入, 以免发生配伍禁忌;制作管饲营养素时应将肉类、蛋、菜类食物充分搅碎过滤。一旦发生堵管, 可试用大号注射器接温水在胃管上反复做推、吸动作, 不要用果汁或碳酸饮料, 千万不要用探针去试图疏通堵塞的胃管, 可能刺穿胃管甚至损伤消化。 (4) 食管狭窄:缩短鼻饲时间, 今早恢复正常饮食。插管要轻, 快, 准, 稳, 避免反复插管, 并给予牢固固定。拔管前训练带管喝水, 吃饭。食管狭窄者进行食管球囊扩张术, 饮食从流质、半流质过度至正常饮食。

2.5.3 感染性并发症

(1) 吸入性肺炎:防止胃食管反流及误吸。仰卧位患者有34%发生吸入性肺炎, 而保持半卧位时仅有8%[3]。美国CDC建议ICU患者采用半卧位以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危险。监测胃内残留量作为降低吸入性肺炎风险的方法。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2) 腹泻:鼻饲液配制应严格要求, 防污染。温度适宜。

2.5.4 代谢性并发症

(1) 血糖紊乱:鼻饲液配方尽量不加糖或请专门的营养师进行调配。高血糖症给予胰岛素或降糖药, 并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缓慢停用要素饮食, 一旦出现低血糖, 立即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 (2) 水电解质紊乱:严格记录出入量, 以调整营养液配方。监测血清电解质变化及尿素氮的水平。尿量多的患者除应用含钾的鼻饲液外,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钾, 防止低钾血症的发生。

2.5.5 其他并发症

呼吸心跳停止:对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插管时应谨慎小心。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时, 应避免插管, 如必须进行, 应备好抢救用物,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时在插管前给予咽喉部黏膜麻醉, 动作熟练, 避免反复穿刺, 如有异常, 应立即停止插管并进行抢救。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 插管前, 可选用适当的镇静剂, 备氧气, 必要时进行吸氧。

3 注意事项

(1) 鼻饲药物时, 应将药物研碎, 溶解后方可鼻饲。 (2) 鼻饲前均应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 防止导管脱出, 引起鼻饲液进入气管, 导致窒息。 (3) 鼻饲后, 胃管应反折, 以免气体进入胃内, 造成胃胀气。 (4) 插管过程中, 如患者出现呛咳, 呼吸困难, 发绀等情况, 应拔除胃管, 休息片刻之后重插。必要时嘱患者开口, 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 不可强行插入, 以免损伤黏膜。 (5) 避免鼻饲液存积在管腔内变质, 造成胃肠炎或导管堵塞, 注入过程中应询问患者感受以调整注入速度。

4 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加强对带管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勿随意牵拉胃管, 并告知留置胃管的重要性, 及如何使用胃管.鼻饲液, 要求营养素齐全、平衡、质地细腻、均匀、无颗粒、无渣且易消化[4], 随时监测注意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能力, 带管回家的患者, 让其家属帮助护理, 并及时给予电话回访。

参考文献

[1]曾因明.危重病人的营养.见:重症病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80-184.

[2]马如娅, 鲍曼玲.鼻饲法.见: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7-100.

[3]谢灿茂, 陈升汶.营养支持.见:危重症加强监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07.

胃管留置鼻饲的护理 篇6

ICU主要收治各类危重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其中多数患者需留置胃管。有研究报道[1-2],留置胃管患者经常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对胃肠减压患者,意外拔管可致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痛苦,延长恢复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术后非计划性拔除胃肠减压管,再次盲目置入又有可能导致吻合口破裂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3]。因此要充分了解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原因,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预防。通过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科住院期间发生非计划性拔出胃管的7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9月-2013年9月,留置胃管99例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7例,男性,年龄都在65岁以上,其中3例是胃肠术后第3天拔管,且都发生在中夜班。

2 原因分析

2.1 患者方面

2.1.1 舒适度的改变 患者咽部疼痛,有异物感并伴有恶心感难以忍受,再加上ICU特殊的环境,各种仪器的声音或报警声,容易出现烦躁、悲观,不配合治疗,甚至自行拔除。

2.1.2 年龄因素 多见于高龄患者,由于老年人情绪不稳定、固执、缺乏适应性,影响其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异物刺激敏感性高,易自行拔管。

2.1.3 患者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与患者的自我拔管密切相关。术后麻醉初醒,意识模糊状态下拔除胃管。夜间迷走神经兴奋,中枢神经敏感性降低,患者易出现神志恍惚,大部分患者是在睡眠状态,无意识的将胃管拔除。范河谷等[4]提出谵妄是引起患者自行拔管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谵妄状态的患者清醒期与谵妄期交替出现,昼轻夜重,夜班护士忽视其拔管倾向而未进行有效约束,导致患者自行拔管。

2.2 医护方面

2.2.1 固定方法不当 主要是因为胶布被患者的汗液污染而失去粘性,护士没有及时发现并更换。

2.2.2 约束不当 患者在躁动过程中约束带松脱或者清醒患者拒绝约束,导致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落。

2.2.3 评估能力及宣教不到位 我科年轻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拔管的高危人群缺乏足够的警惕性,未正确评估患者情况;且老年人居多,无法跟患者有效沟通或未认真细致的宣教,患者认知不足,导致非计划性拔管。

2.2.4 观察不到位 本组都发生于中班及夜班,主要是中夜班工作忙,人员少,主动巡视不够所致。

3 护理措施

3.1 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病房温湿度适宜,操作动作轻柔,监护仪的报警声能及时查找原因并消警。在夜间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关闭相应的灯,有两个单间病房利于患者休息。

3.2 改进固定方法 良好的固定方法既可以防止管道滑脱又可以增加患者自行拔管的难度。我们采用双固定方法:一固定用3M胶布固定于鼻翼上,并用一根鞋底线牵拉住位于鼻尖部的胃管,线的另一头向上反折用胶布固定于额头;二固定用橡皮筋、别针将胃管末端固定于床单或枕套边。每班交接胃管长度及固定是否妥善。

3.3 及时有效约束肢体 选择正确有效的约束方式、松紧适宜、约束带的打结处不能让患者的手触及,注意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长时间约束注意肢体位置变换。

3.4 合理使用镇静剂 对于术后疼痛的患者积极给予正确处理,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根据病情适当给予镇静剂。

3.5 加强健康宣教 对入住ICU的患者耐心向其介绍环境及探视制度,减轻患者焦虑感;向其解释胃管的重要性,告知翻身及进行其他活动时动作要慢,以免牵拉胃管,防止管道扭曲受压,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告之亲属探视时勿自行松解约束带,避免患者在此时自行拔管。

3.6 加强巡视 中夜班护士加强巡视。护士长合理排班,特别是中夜班、节假日、双休日、危重抢救病人时。

3.7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制定规范化培训计划,加强对年轻护士、新入科护士、进修护士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4 小结

非计划性胃管拔管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是ICU临床风险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在工作中要加强工作责任心,改进固定方法,加强巡视力度,加强宣教,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惠.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自行拔管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對策.华西医学,2009,24(8):2183-2184.

[2]谢佩月,陈亚玲.留置胃管患者自行拔管原因及对策.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400.

[3]翟红英,朱长庚,康妙霞.食管癌术后胃管脱落的原因与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1155-1156.

胃管留置鼻饲的护理 篇7

关键词:高龄卒中患者,留置胃管,并发症

卒中是老年常见病之一,研究表明约50%患者合并吞咽困难[1]。目前对吞咽困难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上采用留置胃管,通过鼻饲注入流质饮食、药物、营养液,满足机体生理代谢和治疗需要。老年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因其身体和疾病因素易产生并发症,影响病程恢复。因此,做好高龄患者留置胃管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4年9月我科收治的高龄卒中住院患者158例,其中男96例,女62例,年龄80~93岁,平均86.13岁。

1.2 方法

对留置胃管的老年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梳理研究,总结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影响因素,对比采取综合护理前后的患者情况。将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采取常规护理的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采取综合护理的79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比采取综合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效果。

2 结果

留置胃管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后,并发症综合发生率和肺部感染率明显下降。

3 护理

3.1 常见并发症与原因分析

高龄患者因自身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留置胃管时易发各种并发症,临床上常见肺部感染、胃潴留、食物返流、腹泻、黏膜损伤等情况[2]。肺部感染由于意识障碍、鼻饲速度过快、体位不当、咳嗽和呕吐反射受损、神经肌肉阻滞剂、鼻饲液返流等原因引起误吸;胃潴留、食物返流则因消化道神经肌肉功能下降、胃残余量过高、胃排空延迟、意识障碍等引起;腹泻与营养液污染、高渗、输注速度过快、乳糖不耐受、营养液温度不适、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3];鼻饲管长时间对鼻黏膜的压迫、牵拉、摩擦刺激及鼻黏膜干燥等引起黏膜的损伤和糜烂。

3.2 护理措施

3.2.1 充分评估患者状况,加强沟通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护理措施。一是详细询问患者有无义齿、鼻腔情况、有无插管禁忌及出血性疾病;二是认真观察有无息肉、肿瘤、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狭窄等情况,若有异常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充分沟通,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留置目的、方法及配合方法,消除其紧张、顾虑情绪,取得患者与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3.2.2 选择适当方式,顺利插管置入

胃管通常选择与人体相容性较好的14F~18F硅胶管,经鼻腔插入胃内,长度为鼻尖-耳垂-剑突处的距离。对于清醒患者,取半坐位或坐位,无法坐立者取右侧卧位,用液状石蜡润滑胃管前端,选择情况较好的一侧鼻孔插入;对于昏迷患者,去枕平卧位,插管前将头后仰插入。插管过程中如遇阻力,应查明发生原因,切勿强行置入。插管时须注意测量并标记插入长度,成人胃管一般在45~55 cm的基础上多插入5~10 cm,到达幽门部可降低返流可能性[4]。

3.2.3 判断胃管位置,循序渐进鼻饲

胃管留置后,每次鼻饲前都要判断胃管位置,判断方法包括X线透视,抽取液体颜色或p H值,听诊器听气过水声等。临床上简便有效的方法为抽取胃液,其次为听气过水声。鼻饲操作要注意把握“四度”(温度38℃~40℃,速度30 ml/m,浓度,床头高度35°~40°)、量及间隔时间,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浓、由慢到快,从米汤、面汤、肉汤、鱼汤、牛奶等汤汁类逐步过渡至半流质,以患者实际耐受为宜。

3.2.4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卒中患者发病后身体机能及活动能力下降,应加强基础护理,防范并发症。一是及时清除呼吸道阻塞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改换体位;二是做好口腔护理,预防病原菌在口咽定植,及时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三是给予充足营养支持,保持血糖、水电解质平衡,增强抵抗力;四是加强病房环境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促进病程恢复;五是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积极响应患者诉求,并严格交接班及观察记录,针对留置易发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六是在基础护理的同时,重视和鼓励患者家属的参与,与家属就患者营养、疾病、饮食习惯、生活起居等情况进行交流,配合协助病情观察,强化护理效果。

3.2.5 注重心理护理,及早进行康复训练

高龄患者脑卒中起病急、病情重,因患者年龄较大,对治疗易产生悲观心理,而留置胃管则会加重这种情绪。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消除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5]。护士要注意患者心理变化,以积极的态度,温和的语言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必要时应用抗抑郁药物,消减患者心理压力。早期插胃管鼻饲治疗,配合科学合理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能力,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防止口腔和咽部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6]。对吞咽相关器官进行功能训练如唇运动训练、舌运动训练、闭锁声门练习、喉上抬训练、咽部冷刺激及摄食训练[7],在鼻饲饮食的同时锻炼吞咽功能,以便尽早恢复经口进食。

4 体会

留置胃管作为替代性治疗措施,在保障患者营养供给,促进身体机能恢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运用中,针对高龄卒中患者特点,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及时开展吞咽功能康复性训练,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较好治疗效果。此外,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合作意识和参与度,并与医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密切协作,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殷永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724-1725.

[2]付娟,金瑾,买文洁.分析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635-636.

[3]王传湄,徐丽丹,赖小燕.加用益生菌肠内营养对预防COPD患者菌群失调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3):332-333.

[4]林英.老年患者长期鼻饲引发误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09,5:62-63.

[5]欧志梅.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0,03:82-84.

[6]黄小红.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3:117-118.

胃管留置鼻饲的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8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是否实施舒适化的护理措施进行分组,护理A组(普通护理措施组)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8.5±11.6)岁。原发病:胃癌12例,直肠癌10例,肠梗阻18例。护理B组(舒适化护理组)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7.4±10.7)岁。原发病:胃癌14例,直肠癌11例,肠梗阻15例。两组胃肠道手术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护理A组采用常规性留置胃管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口腔清洁、湿润,每天通过口泰进行擦洗口腔黏膜,2次/天,并且对口腔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防止口腔黏膜感染的发生。护理B组采用舒适化护理措施:①建立舒适环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要求,在不影响医护人员工作的前提下,建立舒适的诊疗环境,可以减少患者对于留置胃管不适感的感觉。②舒适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的临床意义、相关疾病的知识、胃管的重要性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③建立舒适的体位:留置胃管时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半卧位或者是坐位,胃管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自然下垂,胃管在到达咽喉部位时告知患者缓慢的吞咽动作,随着患者进行吞咽动作的完成,胃管缓慢的进入。④减少留置胃管的不良反应:如果有必要通过雾化吸入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等进行化痰,雾化吸入一般是2次/天,如果患者出现恶心症状,护理人员注意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并且手指按压合谷穴,肌内注射胃复安10 mg,降低胃管的牵拉,减少咽喉部的不良刺激。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患者我效能评分情况[2]:

参照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患者对于自我认知、治疗环境、诊疗控制感、自信心评价,按1~4评分,分值越高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强。

1.3.2 观察两组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评价情况[3]。

无法忍受评分为0分:留置胃管患者口腔炎症、咽喉红肿、口腔黏膜和舌上有溃疡发生,疼痛难忍;不舒服评分为1分:留置胃管患者口腔黏膜有干燥、疼痛,声音有嘶哑;稍不舒服评分为2分:留置胃管患者咽喉部有干燥感觉,吞咽动作时有异物感出现;无不适感觉评分为3分,上述不适感觉均未发生。患者舒适度评分越高舒适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建立数据库,通过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患者我效能评分情况(表1):

护理B组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患者对于自我认知、治疗环境、诊疗控制感、自信心评分明显优于护理A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评价情况(表2):

护理B组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评价明显优于护理A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留置胃管作为胃肠道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情绪的一种“损伤”,其可能诱发呼吸道感染、口腔黏膜感染、鼻咽部溃疡、胃黏膜糜烂和食管糜烂等并发症[4]。留置胃管过程中护理护理人员注意动作轻柔,操作快速、准确,保证丰富的专业知识,有效的护理操作和周到的护患沟通,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质量,提高护患沟通水平的关键。通过舒适化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和自控能力,降低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在心理上和生理上获得满足感、舒适感和安全感。由于留置胃管的特殊性操作,患者周围环境整洁、安静,可以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5]。护理人员调整环境温度在18~20℃,湿度为50%左右,减少患者因环境干燥和冷热刺激诱发的咽喉部反应。留置胃管对于患者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护理人员注意态度和蔼、语言清晰准确、语气委婉亲切,提高护患沟通的水平,征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促使患者在心理上对于留置胃管消除恐惧感和烦躁感,提高其对于留置胃管的依从性,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操作[6]。插管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不适感觉,护理人员要注意帮助患者稳定情绪,采用聊天、听轻音乐的形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和缓解不良的心理情绪,促使顺利的完成胃管的留置操作[7,8]。注意留置胃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进行吞咽动作,即使有不适感也是正常的,提高患者自信心,缓解紧张的情绪,降低心理压力。咽部疼痛、干燥、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通过冷开水漱口,减少口腔干燥的发生。另外对于痰液多但是不敢咳嗽患者,鼓励其进行深呼吸,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舒适化护理在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患者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和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化护理对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患者应用效果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舒适化的护理措施进行分组,护理A组(普通护理措施纽)40例和护理B组(舒适化护理组)40例。结果护理B组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明显优于护理A组,护理B组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评价明显优于护理A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化护理在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患者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和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舒适化护理,胃肠道手术,留置胃管

参考文献

[1]韩淑贞,张利岩,韦中余,等.气管插管病人置入方法的临床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1-4.

[2]黄国英,房志娟,张静瑜.昏迷患者置胃管方法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43.

[3]刘静.改进留置胃管方法与传统留置胃管方法减压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7):389.

[4]陆晓霞.胸外科胃肠减压插管深度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9,24(4):201.

[5]刘付玉荣.胃肠减压留置胃管30例引流不畅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73-74.

[6]刘淑霞,高莉,宁福红.胃癌行全胃切除术40例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法比较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73-74.

[7]宋淑清.胃肠减压过程中留置胃管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3):4420-4421.

胃管留置鼻饲的护理 篇9

关键词:神经外科ICU,鼻胃管,鼻肠管,肠内营养

胃肠内营养是NICU (神经外科ICU) 保证病人能摄入足够蛋白质与热量的临床治疗方法。用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常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而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给患者增加痛苦与负担, 也为护理工作增加了很多麻烦。用鼻肠管对危重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增加患者的营养, 提高患者抵抗力, 更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地发生, 已被各大医院广泛应用于临床, 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间收住NICU的危重患者92例, 随机分为2组, 鼻胃管组46例与鼻肠管组46例。鼻胃管组中重度颅脑损伤者31例, 脑肿瘤术后者9例, 脑血管病术后者6例, 其中男27例, 女19例, 年龄13~71岁, 平均年龄 (50±3.4) 岁;鼻肠管组中脑外伤者33例, 脑肿瘤术后者8例, 脑血管病术后者5例, 其中男29例, 女17例, 年龄12~73岁, 平均年龄 (52±4.1) 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有可比性。2组患者喂养方法相同, 均以鼻饲泵持续泵入营养液。

1.2 方法

(1) 鼻胃管 (杭州富善医疗器材公司生产) 由硅胶制成, 前端有2个侧孔, 置入长度为发际至剑突的长度或为患者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的长度。用常规置胃管的方法即可经一侧鼻孔下至胃部, 方法简单易行。传统布胶布在患者出汗等情况下会失去粘性, 为了更牢固的固定管路, 防止意外脱管和移位, 可将水胶体敷料剪成0.5 cm宽的条状螺旋形, 用以固定肠内营养管。

(2) 鼻肠管均采用复尔凯螺旋形鼻肠管 (荷兰纽迪西亚公司生产) , 由完全不透放射线的聚氨酯制成, 长145 cm, 头部有4个侧孔, 鼻导管头部和引导钢丝外包有的特殊材料经水激活后, 使头部更加柔韧。管道前端约23 cm形成直径约3 cm的圆环, 环绕2.5圈, 具有记忆功能。在胃动力正常时, 鼻胃管进入胃中以后在8~12 h内自行通过小肠, 并能以理想状态停留在小肠肠腔内, 也可给予增强胃动力的药物协助其进入小肠。螺旋形鼻肠管的放置方法:患者取端坐位或半卧位, 如果病情不允许也可采用右侧卧位, 清洁鼻腔, 将鼻肠管前端自鼻腔缓慢插入, 在经过咽部时稍增大鼻肠管与鼻根的夹角以利于鼻肠管顺利通过, 其余手法同鼻胃管的置入方法, 确定鼻肠管在胃内后, 向管腔注入10~20 ml生理盐水后抽出钢丝, 固定管路时留出10~20 cm的长度固定在面颊部, 固定方法同上。螺旋鼻肠管通过胃肠蠕动作用, 8~12 h小时内可自行通过幽门停留在空肠, 24 h后透视确定鼻肠管的具体部位后即可给予营养液输注。

(3) 2组患者在受伤后或手术后12~24 h内分别置入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和传统型鼻胃管, 置管后第1天, 2组患者均输注肠内营养液能全力500 ml, 第2天注入1 000 ml, 第3天注入1 500 ml, 均要求在12~24 h内注入完毕, 营养液加温至38~40℃。抗生素、神经营养液及其他微量元素均由静脉输入同等量的液体, 第4天后实行全肠内营养, 开始滴速为20~40 ml/h, 依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速, 24 h后达60~80 ml/h, 每日总热量105 k J/kg。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46例鼻胃管患者中有9例患者在出现咳嗽或翻身拍背后从气管切开处吸出大量胃内容物, 当时验证胃管位置正确, 肺部听诊大量湿啰音, 拍胸片诊断为胃内容物反流致吸入性肺炎。立即停止鼻饲给予胃肠减压, 并在支气管镜下吸痰, 加强翻身拍背, 定时从气管切开处行呼吸道吸痰, 并给以抗菌素治疗。此外, 8例患者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等并症。46例鼻肠管肠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等不良反应。2组相比, 鼻肠管组患者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注:*P<0.05

3 讨论

NICU患者应激性高代谢反应使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而组织修复神经又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 早期为危重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不仅可阻断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的恶性循环, 还能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又避免了因肠道菌群移位所致感染的发生, 也能大大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所以进行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鼻胃管行肠内营养虽能满足营养素的供应, 但易出现反流等并发症, 常红等[1]报道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鼻饲反流率12.5%。本研究发现鼻胃管的反流率为19.5%, 鼻肠管的反流率为6.5%。高龄、疾病、意识障碍、气管切开、吞咽及咳嗽反射差等是胃食管反流的常见危险因素[2], 而神经外科患者, 尤其是颅脑外伤及颅脑术后的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因呕吐导致反流误吸的发生率更高。焦桂梅等[3]对64例重症患者分别应用输注泵和注射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 发现输注泵持续泵入营养液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可以减少胃肠道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故本研究选用鼻胃管和鼻肠管鼻饲泵持续泵入营养液, 观察2组的反流发生, 结果发现鼻肠管反流的发生率 (6.5%) 明显低于鼻胃管 (19.5%) 。这是由于螺旋形鼻肠管管径细、位置深、刺激小、吸收效果好, 能有效地减少反流误吸的发生。

鼻胃管与鼻肠管相比, 在危重患者用鼻肠管中行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增加患者的营养, 提高患者抵抗力, 更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是一种很好的肠内营养方法, 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常红, 帅冬梅.鼻饲误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2) :473.

[2]吴晶, 刘建民, 赵美娜, 等.高龄胃管鼻饲患者误吸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1) :105.

上一篇:箭竹林景点的导游词下一篇:两袖清风的成语故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