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儿科护理(共12篇)
留置针儿科护理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心得。方法通过对150例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进行分析。结论严格的无菌技术、规范无误的操作及与家长的沟通是保证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的关键, 成功留置静脉留置针, 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 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改进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儿童,静脉留置针,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操作, 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给药的重要手段。两个月来为150例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 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 尤其对肥胖儿及穿刺难度大的患儿, 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并可根据病情需要随时用药,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家长易于接受, 改进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满意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09年3月本科为150例小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 其中头皮静脉静脉留置80例, 手背静脉留置52例, 足背及足裸部静脉留置18例。其中新生儿静脉留置35例, 1~2岁69例, 2~5岁46例。
1.2 穿刺部位
根据患儿不同年龄、用途, 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常选择手背、大隐静脉、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2]。
1.3 封管技术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是减少反复穿刺, 所以应保证输液通畅, 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封管液的浓度配置方法得当, 可防止血液回流引起堵塞, 延长置管的时间,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3]。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肝素盐水封管, 各年龄使用的封管液浓度有所不同, 新生儿为0.5 u/L, 1月~7岁为1~5u/L, 8~12岁为5~12.5u/L, 封管剂量一般为1.5~3 ml。封管时消毒肝素帽, 将抽有封管溶液注射器刺入肝素帽内推注, 推注封管液剩1~1.5 m时, 以边推注边退针的方法拔出针头 (速度不宜过快) , 保证正压封管, 确保留置针管内全是封管液。
1.4 留置时间
留置针一般可留置3~5 d, 最长不超过7 d, 注意观察固定是否牢固, 如有松动及时固定好, 但应注意环绕一周的胶布不宜太紧, 以免影响血运及舒适度。穿刺后记录时间和日期。在使用前看穿刺时间, 目的以防留置针过期使用。头部可带头网保护, 以免小儿有意或无意抓挠针头处,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预防感染, 观察穿刺血管有无红肿、渗出等情况, 如有静脉炎发生, 应及时拔除并给予相应处理[4]。
2 护理体会
对150例小儿静脉留置针分析:留置时间24 h~7 d (7 d后即使没出现问题亦拔出更换部位穿刺) 。
2.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
每日仔细观察穿刺点皮肤的情况, 同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穿刺点局部有压痛或稍感不适, 提示有静脉炎的可能, 应该立即拔除, 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喜疗妥) 局部涂擦或酒精纱布湿敷。穿刺部位隔日用碘酒、酒精消毒, 并更换一次无菌敷贴。
2.2 防止堵塞, 正压封管
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生理盐水5 ml冲管, 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 然后用肝素盐水1.5~3 ml正压封管, 防止使血液回流至导管内引起血液凝固。
2.3 严防药液外渗
加强巡视, 尤其应用甘露醇、钙剂、多巴胺、脑蛋白水解物、红霉素等药物之前, 可先试用少量盐水推注, 确保留置针通畅, 并无外渗。
2.4 加强沟通及宣教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掌握护理要点, 告知家长, 留置针管内有少许回血, 属正常现象, 不必要紧张恐惧, 防止小儿出汗引起敷贴松脱;避免留置针碰触到其他物品如枕头、衣服等;患儿躁动可使用大毛巾给予保护性约束, 尤其是5个月~3岁以前的患儿, 防止套管脱出或患儿自己将留置针拔出;避免患儿活动过多, 注意防止导管扭曲、反折。
3 结论
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应该严格无菌操作程序, 掌握好穿刺后护理要点,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宣教, 就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痛苦, 减少静脉穿刺次数, 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参考文献
[1]殷磊, 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
[2]陆梅玉.儿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从健康 (医学导刊) , 2007, 10.
[3]董淑华, 王建荣, 潘庆联, 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9) :719.
[4]李小燕, 刘洋, 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5) :300-301.
留置针儿科护理 篇2
一、原因分析
1、穿刺部位的选择不当。
2、皮肤消毒问题。
皮肤消毒不严格,皮肤携带的微生物是引起静脉相关性感染的主要致病源。如皮肤消毒不彻底,在输液时因穿刺破坏了皮肤屏障作用,病原菌经针孔侵入到皮下组织及血管内引发局部甚至全身感染。常规消毒法的缺点
穿刺置管时操作人员的手不可避免地触及粘贴膜覆盖范围内的针柄和部分皮肤,破坏消毒效果。
3、穿刺时机不当,皮肤消毒液剂如不干就行穿刺,消毒液可随穿刺进入批内和血管,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诱发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
4、同一留置针穿刺,首次穿刺失败,同一留针反复使用,极易将病原菌带入穿刺点的皮肤乃至血管引起静脉炎。
5、封管方法不当,造成留置针堵塞,对血管造成刺激或损伤。
二、干预措施
1、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
2、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执行手卫生。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皮肤面积要超过敷料覆盖面积,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逆行侵入血管。
严格消毒,使用络合碘和酒精时一定要待干后再行穿刺置针,置管采购后,用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针柄1次,注意避开针眼,待干后覆盖贴膜。
④首次穿刺失败后的留置针不能再使用。穿刺后套管脱出的部分不要再送入血管。高渗液体输注时,应另开一条静脉通路,减慢输液速度,减少高渗液体的连续输注,加强观察。
院感科
留置针儿科护理 篇3
【关键词】儿科患者;头皮浅静脉;静脉留置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89-02
引 言:静脉输液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小儿从出生到 3 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适用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和谐了护患关系。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新生儿62 例,婴幼儿 512 例,99. 5% 的患儿每日都要输液治疗。
1. 2 调查结果
留置针使用率为99%,静脉穿刺成功率95%。
2 置管前护理
2. 1 做好宣教工作
静脉留置针置管过程中,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可影响穿刺成功率。因此,置管前要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留置针的优点及置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年龄较小或昏迷的患儿应向家长作详细解释,对 2 岁以上清醒的患儿,护士要态度和蔼,面带微笑,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多给患儿表扬及鼓励,让其听熟悉的音乐,将其喜欢的玩具放在身旁,和最亲密的人在一起。告知家长留置针对血管的要求高,小儿血管小,不合作,较成人容易穿刺失败,希望家长理解。
2. 2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护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错误的认知和不良情绪将直接影响护士穿刺时的心理活动和操作质量。因此,要求护士操作时要保持平稳的心态,思想高度集中,排除干扰,动作温柔、熟练,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2. 3 提供良好环境
环境温度以 24~26℃ 为宜。过热小儿出汗过多,给操作带来不便,过冷,小儿又容易受凉。应有特定的操作平臺,如有80 cm~1 m高的操作平台,让小儿平卧在上面,而护士则坐在一把升降椅上进行操作。房间内应保持光线明亮,操作时应避免操作者的身体和手挡住穿刺部位的光线。
2. 4 做好备皮
备皮刀要性能良好,备皮时要固定好小儿头部,动作轻柔,切勿剃破皮肤,给患儿带来痛苦,增加感染机会。备皮范围要在9 cm×9 cm以上,否则影响穿刺视线,消毒皮肤及粘贴胶布。
2. 5 固定好小儿头部
小儿头部位置固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由于小儿对打针有恐惧心理,均不愿配合。所以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有时还要采取强行固定的方式。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双膝的方法,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防抓脱留置针。
2. 6 选择好静脉
选择的血管要柔软、粗直、易于触及、充盈良好、易于固定和保留的部位。小儿头皮静脉中较大的有额静脉、颞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一般先选择前额正中静脉,此静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头皮静脉与头皮动脉的区别: 头皮静脉呈浅蓝色,表浅,用手指横向触摸时有沟痕感,无波动感,穿刺时回血慢,回血呈暗红色。头皮动脉与头皮皮肤色泽相似,位置较深,有波动感,穿刺时回血快,色鲜红,注射时阻力大,局部有苍白区。
3 置管过程的护理
3. 1 置管方法
置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常规用2% 碘伏,75% 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直径约10 cm,脱碘一定要干净,以免影响敷贴粘贴效果。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留置针的套管座,取下护套,左手捏住套管座,右手将针柄左右轻微转动,然后复位,以防套管与针管粘连,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并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和食指把持针柄(针柄与套管座靠紧) 以与皮肤呈10~15°的角直刺血管,见回血后,低角度(放平针柄) ,平行将穿刺针推进0. 2~0. 5 cm,右手固定针蕊,左手大拇指推丫按口,左右手相互配合,左手送套管右手后撤针蕊直至完全退出针蕊并送入套管。
3. 2 妥善固定和采取血液
在用无菌敷贴固定留置针之前先将一小棉球放在套管垫和皮肤接触处,以免局部皮肤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敷贴中央始终对准穿刺点,由中央向周围按压整片敷贴,使之皮肤妥贴。消毒肝素帽后插入一次性采血针遵医嘱抽取血液做各项检查。采血完毕拔出采血针,用5 ml 注射器抽取3~5 ml 生理盐水接上皮头针慢慢冲净留置针管道内血液,并用长胶布将套管针的尾端向上盘起,固定好。注意肝素帽末端朝向离心方向,便于操作,而又不影响患儿活动,并注明留置针穿刺时间,留置针外绷弹力绷带。最后头皮针连接准备好的输液装置进行输液,用1条胶布将输液器末端固定于耳廓上,以免在输液时被牵拉或碰掉。
4 置管后护理
4. 1 严密观察局部反应
患儿使用留置针期间,应加强巡视,认真细致地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触痛、渗血、渗液、脱落等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要告诫家长在患儿翻身、活动时要保护好留置针,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留置针套管部一旦脱出,不能重新送入,应及时拔除,以防发生感染。
4. 2 正压封管
每次注药输液后,均用生理盐水或肝素钠生理盐水5~10 ml 封管液封管。推注时速度宜慢,余1 ml封管液时,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边推封管液边拔针,将延长管上的小夹子靠近前端夹紧。如间隔时间长又不输液时,每隔6~ 8 h封1次管。
4. 3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 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大或过小,固定不牢,患儿骚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外渗。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出现局部组织坏死。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选择好穿刺部位的血管,根据血管的粗细和输液的滴速要求选择留置针。一旦发生液体渗漏,应立即拔管,局部用50% 硫酸镁湿敷。
(2) 静脉炎
静脉炎的发生与无菌操作不当、药物和导管的机械刺激,以及留置针使用等因素有关。因此,要遵守无菌操原则。输液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滴速要慢。封管前用适量的生理盐水冲管,可杜绝或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持续刺激,避免引起静脉炎。要尽量避免患儿卧于穿刺侧,以免压迫导管,使静脉回流障碍,增加静脉炎发生率。
(3) 皮肤过敏反应
有些小儿对敷贴产生过敏反应,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现象,应立即拔除留置针,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局部用 3% 双氧水、碘伏消毒,3~4次/d。
5 结束语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便于抢救,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机率。同时,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医护质量。
参考文献
[1] 舒湘兰.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
[2] 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 篇4
1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技术操作要求
1.1 穿刺前准备
(1)穿刺前护理人员用肥皂水洗净双手,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并减少感染机会。(2)备齐用物,选好型号合适的留置针。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等现象。(3)备好输液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4)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儿家属及懂事的患儿使用留置针可以反复多次输液,免去了每日穿刺的痛苦,以取得家属及较大患儿的合作。
1.2 穿刺方法
按常规方法选择静脉,扎好止血带,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直径>8cm,右手持针,以15~30°角度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退针芯1~2mm到外套管内,然后左手缓慢推进外套管,右手固定针芯等套管全部进入后,右手退出针芯,打开调节器,输液通畅用透明服帖固定在穿刺部位,紧贴在进针点上方旁2cm处。从左向或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妥善固定后,连接可来福密闭接头。输液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无需封管。再次输液时用碘伏棉签消毒可来福接头,连接输液器即可。
1.3 常规留置时间
按BD公司的建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为3~5d。无静脉炎时5d作为常规留置,每2天更换1次留置针护帖,进针处用碘伏消毒。如护贴内有渗液、渗血、空气等给予更换。操作时注意各环节的严格无菌。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这样可减少精明眼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
1.4 常用的穿刺部位
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颈静脉、股静脉。
1.5 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方法
(1)常用的封管液有肝素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2)封管方法:用可来福接头输液结束时用生理盐水冲管,无需封管。如不用可来福接头,输液完毕时,护士向肝素帽内注入25m L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在注入肝素液时,边缓慢静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使管腔内充满封管液,可避免血液返流,减少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静推。
2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静脉炎,液体外渗和套管堵塞。
2.1 静脉炎的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皮肤消毒范围大于敷贴面积,待干后才能穿刺。套管脱出部分不要再送入血管内,以防细菌逆行感染造成细菌性静脉炎(2)尽量选择较粗,直的静脉,避开关节、受伤、感染、硬化的静脉,用敷贴牢固固定减少套管来回移动,对血管壁造成机械损伤。(3)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碘伏、酒精不宜过多,待干后才能穿刺进入血管,以免造成化学刺激,引起静脉炎。(4)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h内冷敷,24h热敷,以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
2.2 液体外渗
穿刺部位上方衣服不宜过紧以免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经常巡视病房,注意输液速度及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液体外渗。如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拔管,并用25%硫酸镁湿敷。
2.3 防止套管堵塞
每次输液完毕,正确封管防止套管内血栓形成,套管堵塞。一旦发生堵塞,立即拔管。
3 护理体会
(1)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穿刺部位干燥,覆盖透气敷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穿刺部位有无红肿、触痛、液体外渗、渗血,对不黏敷贴及时更换,及时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2)套管内有血液回流且量较多时,用10m L生理盐水冲管,再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及时检查连接处有无脱落、松动、漏水现象。如发现套管内有血凝块,不可用生理盐水强行冲洗,防止引起栓塞,应立即拔管。
(3)穿刺的留置针于穿刺的肢体应妥善固定,防止套管脱落,打折及接头松动。对哭闹厉害的患儿,穿刺肢体用小夹板固定,但不宜过紧,以免引起患儿的不适。
(4)加强心里护理,护士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套管针留置时间长,可向家长及懂事的患儿解释套管针的益处及如何配合做好保护。对长期输液患者,在用药结束后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背、足背,做手部伸握动作,局部进行热敷等。
(5)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技术素质。提高套管针穿刺的成功率,并对留置期间出的问题给与及时的处理和解释。
摘要:儿童是家庭的中心,家长最大的希望是减轻患儿的痛苦。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患儿能在安静、舒适和无痛中接受治疗。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提供了护理工作效果,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深受广大家长的喜爱。
静脉留置针护理试题 篇5
一.
填空题
40分
1.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的顾虑、紧张及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2.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年龄)及血管情况的需要分别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有弹性、无静脉窦)且远离关节活动方便、易于(固定)的血管,对能下床活动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穿刺点上方(10~15
cm)处扎止血带。
3.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规留置时间为(5天)。
二.
对错题10分
1.肝素稀释溶液48小时更换,超过48小时严禁使用。有出血倾向者严禁使用肝素液封管。(错)
2.病人静脉炎通常发生在置管后6~7天,而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零,5天应作为常规留置时间。(对)
三.
问答题50分
1造成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
穿刺时角度过大,穿透血管
见回血后没有压低角度进针少许,使套管未达到血管
见回血后进针太多而刺破血管壁
留置针儿科护理 篇6
【关键词】 儿科门诊;输液室;静脉留置针;可行性;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3-01
在儿科门诊中,小儿出现疾病的概率较大,并且就小儿来说,其血管细小不稳定性因素较多,所以在对小儿进行输液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对于患儿的家属和医护人员来说,均是一项较大的挑战[1]。正常的头皮静脉针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各类问题,而静脉留置针目前在医院内的应用较为广泛,所以为更好地探究对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临床疗效,特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选取200例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中,随机抽取200名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100人。对照组中,男患者50人,女患者50人,年龄均在1~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5)岁;实验组中男患者45人,女患者55人,年龄均在1~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1)岁,两组患者的输液均为在头皮寻找静脉进行穿刺,并且均无感染发作,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头皮针进行输液。 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患者所使用的静脉留置针均为统一规格同一厂家的留置针。首先,对患者进行静脉的查找,查找患者手部、脚部、头部等血管较明显、走行较直的静脉,予以常规的皮肤消毒处理;将患儿的穿刺部位进行固定,对患儿穿刺部位进行绷皮,将针头与皮肤呈15°进行穿刺,见回血后水平推入针头,而后进行固定,用透明贴进行针头外固定,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来确定胶布的长短;最后用肝素生理盐水溶液进行正压封管。同时对患者和患者的家属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让家长对于留置静脉针的费用和优点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对患者进行表情量表的满意度观察,并且可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相关随访,以检测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的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穿刺技术输液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正常的头皮针穿刺,患儿可能出现躁动不安、挣扎、哭闹等状况,导致出现的针头意外状况较大,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的困难较大。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普通头皮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具统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留置静脉针与普通的头皮针相比,其明显减少了对患者穿刺的次数。对于小儿来说,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患儿由于穿刺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并且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极大地减少了病情的并发症;对血管的压力也减小[2],有效的保护了血管。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穿刺技术输液后,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普通穿刺患者满意度70%,两组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血管,减少了为患儿的穿刺时间,在各方面为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减轻了很大的负担[3]。所以利用留置静脉针进行输液,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患儿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增强[4]。静脉注射患儿极易出现静脉炎和局部皮肤破损缺血的情况,同时对于患儿来说,出现组织皮肤的血肿和充血也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较严重患儿则会出现发热的情形。因此静脉留置针能够减少此类病情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来说,应用静脉留置针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很好的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凯.儿科门诊输液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可行性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8):1261-1262.
[2] 王晓凤,王娟,闻亚军,等.静脉留置针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14):3063.
[3] 宋现彩.小儿门诊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2):216-217.
[4] 杨萍.儿科门诊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135,136.
(收稿日期:2014.07.20)
【摘 要】 目的:探究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近一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200名,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10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患者给予头皮针进行输液。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穿刺技术输液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0%。两组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来说,对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安全可靠。
【关键词】 儿科门诊;输液室;静脉留置针;可行性;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3-01
在儿科门诊中,小儿出现疾病的概率较大,并且就小儿来说,其血管细小不稳定性因素较多,所以在对小儿进行输液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对于患儿的家属和医护人员来说,均是一项较大的挑战[1]。正常的头皮静脉针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各类问题,而静脉留置针目前在医院内的应用较为广泛,所以为更好地探究对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临床疗效,特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选取200例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中,随机抽取200名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100人。对照组中,男患者50人,女患者50人,年龄均在1~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5)岁;实验组中男患者45人,女患者55人,年龄均在1~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1)岁,两组患者的输液均为在头皮寻找静脉进行穿刺,并且均无感染发作,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头皮针进行输液。 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患者所使用的静脉留置针均为统一规格同一厂家的留置针。首先,对患者进行静脉的查找,查找患者手部、脚部、头部等血管较明显、走行较直的静脉,予以常规的皮肤消毒处理;将患儿的穿刺部位进行固定,对患儿穿刺部位进行绷皮,将针头与皮肤呈15°进行穿刺,见回血后水平推入针头,而后进行固定,用透明贴进行针头外固定,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来确定胶布的长短;最后用肝素生理盐水溶液进行正压封管。同时对患者和患者的家属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让家长对于留置静脉针的费用和优点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对患者进行表情量表的满意度观察,并且可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相关随访,以检测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的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穿刺技术输液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正常的头皮针穿刺,患儿可能出现躁动不安、挣扎、哭闹等状况,导致出现的针头意外状况较大,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的困难较大。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普通头皮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具统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留置静脉针与普通的头皮针相比,其明显减少了对患者穿刺的次数。对于小儿来说,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患儿由于穿刺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并且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极大地减少了病情的并发症;对血管的压力也减小[2],有效的保护了血管。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穿刺技术输液后,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普通穿刺患者满意度70%,两组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血管,减少了为患儿的穿刺时间,在各方面为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减轻了很大的负担[3]。所以利用留置静脉针进行输液,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患儿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增强[4]。静脉注射患儿极易出现静脉炎和局部皮肤破损缺血的情况,同时对于患儿来说,出现组织皮肤的血肿和充血也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较严重患儿则会出现发热的情形。因此静脉留置针能够减少此类病情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来说,应用静脉留置针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很好的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凯.儿科门诊输液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可行性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8):1261-1262.
[2] 王晓凤,王娟,闻亚军,等.静脉留置针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14):3063.
[3] 宋现彩.小儿门诊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2):216-217.
[4] 杨萍.儿科门诊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135,136.
(收稿日期:2014.07.20)
【摘 要】 目的:探究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近一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200名,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10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患者给予头皮针进行输液。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穿刺技术输液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0%。两组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来说,对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安全可靠。
【关键词】 儿科门诊;输液室;静脉留置针;可行性;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3-01
在儿科门诊中,小儿出现疾病的概率较大,并且就小儿来说,其血管细小不稳定性因素较多,所以在对小儿进行输液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对于患儿的家属和医护人员来说,均是一项较大的挑战[1]。正常的头皮静脉针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各类问题,而静脉留置针目前在医院内的应用较为广泛,所以为更好地探究对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临床疗效,特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选取200例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中,随机抽取200名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100人。对照组中,男患者50人,女患者50人,年龄均在1~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5)岁;实验组中男患者45人,女患者55人,年龄均在1~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1)岁,两组患者的输液均为在头皮寻找静脉进行穿刺,并且均无感染发作,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头皮针进行输液。 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患者所使用的静脉留置针均为统一规格同一厂家的留置针。首先,对患者进行静脉的查找,查找患者手部、脚部、头部等血管较明显、走行较直的静脉,予以常规的皮肤消毒处理;将患儿的穿刺部位进行固定,对患儿穿刺部位进行绷皮,将针头与皮肤呈15°进行穿刺,见回血后水平推入针头,而后进行固定,用透明贴进行针头外固定,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来确定胶布的长短;最后用肝素生理盐水溶液进行正压封管。同时对患者和患者的家属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让家长对于留置静脉针的费用和优点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对患者进行表情量表的满意度观察,并且可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相关随访,以检测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的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穿刺技术输液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正常的头皮针穿刺,患儿可能出现躁动不安、挣扎、哭闹等状况,导致出现的针头意外状况较大,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的困难较大。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普通头皮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具统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留置静脉针与普通的头皮针相比,其明显减少了对患者穿刺的次数。对于小儿来说,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患儿由于穿刺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并且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极大地减少了病情的并发症;对血管的压力也减小[2],有效的保护了血管。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穿刺技术输液后,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普通穿刺患者满意度70%,两组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血管,减少了为患儿的穿刺时间,在各方面为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减轻了很大的负担[3]。所以利用留置静脉针进行输液,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患儿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增强[4]。静脉注射患儿极易出现静脉炎和局部皮肤破损缺血的情况,同时对于患儿来说,出现组织皮肤的血肿和充血也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较严重患儿则会出现发热的情形。因此静脉留置针能够减少此类病情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来说,应用静脉留置针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很好的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凯.儿科门诊输液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可行性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8):1261-1262.
[2] 王晓凤,王娟,闻亚军,等.静脉留置针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14):3063.
[3] 宋现彩.小儿门诊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2):216-217.
[4] 杨萍.儿科门诊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135,136.
留置针儿科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224例儿科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112例。观察组中男65例, 女47例;年龄6~12岁, 平均 (8.3±2.8) 岁;住院时间1~4周, 平均 (2.4±0.3) 周。对照组中男66例, 女46例;年龄5~11岁, 平均 (8.1±2.1) 岁;住院时间1~3周, 平均 (2.9±0.1) 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穿刺护理, 观察组采取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并配合相应护理, 患儿取仰卧位, 选择合适的静脉。采取碘伏常规消毒皮肤后, 沿血管侧面刺入血管口。在静脉留置针护理期间,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保持穿刺点和肝素帽的清洁。每天采取75%乙醇消毒穿刺点, 并留意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渗出等情况。如发现以上不良情况, 应该立即拔除重新穿刺。一次性完成体征检测、药物皮试、静脉穿刺等护理工作, 为患儿提供清洁的静脉滴注环境, 并加强护理巡视工作, 如患儿出现不适症状、并发症预兆, 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检查, 以保证患儿静脉留置针的清洁, 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 说明留置针的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措施, 提高患儿对护理的依从性。
在护理过程中, 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制度, 落实换班制度,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2]。完成护理后, 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各项指标的满意度调查, 满分100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 其中护理满意度包括静脉滴注、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等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较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观察组穿刺成功112例 (100.0%) , 对照组穿刺成功99例 (88.4%) ,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患儿在静脉穿刺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紧张感, 容易出现抵触、恐慌等不良情绪, 提高了多次静脉穿刺的可能性[3,4,5]。同时, 反复静脉穿刺也提高了护理难度, 浪费更多的医疗资源。常规护理的问题非常明显, 加剧了患儿疼痛程度, 降低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6]。儿科患者往往病情紧急, 时间就是生命, 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是抢救生命的措施之一, 静脉留置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独特的弹性功能, 因为患儿好动, 血管细、血管壁薄, 静脉瘤置针可以大大减少药液外渗的机会, 减轻患儿的痛苦, 同时减少穿刺次数, 提高静脉滴注速度, 为临床治疗和抢救提供了便利、节省了时间, 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便于管理, 对保证救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8]。要使小儿静脉留置针能安全有效的留置, 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及留置部位, 掌握熟练的穿刺技巧, 妥善固定、有效封管、适时宣教等。本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100.0%, 对照组穿刺出现13例留置针脱落, 需要进行二次穿刺, 主要是患儿年龄比较小, 自制力比较差, 不利于临床护理的开展。因此, 在儿科护理中, 必须加强巡视护理, 才能及时处理留置针脱落情况, 避免出现扎伤等伤害,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掌握适应证, 用熟练的穿刺技术, 严格无菌操作, 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和血管, 严格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 遵循三查七对制度,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临床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 为患儿提供良好的静脉滴注环境, 防止出现留置针脱落或感染的情况。
综上所述, 儿科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有利于减少穿刺次数, 提高治疗效果, 缓解患儿痛苦程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成燕.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0) :171-172.
[2] 曹秋花, 王淑霞.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10 (2) :147-148.
[3] Lowe G, Stike R, Pollack M, et al.Nursing 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techniques and hemolysis rates in an emergency department:analysis of venipuncture versus intravenous catheter collection techniques[J].J Emerg Nurs, 2008, 34 (1) :26-32.
[4] 盛敬伊, 史囯晶, 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22 (15) :197-198.
[5] 王丹, 冯丽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1 (18) :1996-1998.
[6] 翁莉, 韩树萍, 余章斌, 等.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 :66-68.
[7] Yu B, Zhang X, Sun P, et al.Non-stimulation needle with external indwelling cannula for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d pain management in 62patients undergoing upper-limb surgery[J].Int J Med Sci, 2012, 9 (9) :766-771.
留置针儿科护理 篇8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患儿200例, 按照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将其分成两组, 每组100例。试验组男53例, 女47例;年龄30 d~9岁, 平均 (4.2±0.8) 岁;住院时间1~7 d, 平均 (3.6±0.2) d。对照组男54例, 女46例;年龄30 d~10岁, 平均 (4.3±0.9) 岁;住院时间1~8 d, 平均 (3.7±0.3) d。两组住院时间、男女比例等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两组均给予基础化的儿科护理, 试验组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给予留置针穿刺, 对照组给予常规穿刺。试验组穿刺方法如下:使用安尔碘溶液消毒, 若染色后看不清血管, 可使用75%的酒精消毒;穿刺前期先拧紧肝素帽, 然后再按照相关的步骤执行穿刺:操作者用自身拇指、食指夹住留置针针柄, 使其和患儿穿刺静脉保持30°, 缓慢刺入针头, 可见回血后继续刺入2.0 mm, 左手固定留置针外套管, 右手抽出针芯, 使用透明贴固定留置针, 明确标注时间[2]。良好、正确的封管操作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因此封管操作需格外注意, 首先经由肝素帽输液头缓慢注入封管液, 剂量3.0~5.0 m L, 推入3.0 m L后, 一边将剩余的封管液推入, 一边缓慢地将针头拔出。另外, 还需将头皮针的小部分留于肝素帽内, 确保封管液彻底充盈管腔。待剩余0.2 m L封管液后, 使用小夹子夹住延长管, 拔出头皮针, 留置4 d。
护理方法:临床静脉留置针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 如保证肝素帽、穿刺点处于无菌状态。每天使用酒精消毒穿刺部位,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干燥等情况, 一旦发现上述现象, 需立即将留置针拔出, 并重新穿刺, 预防感染。同时, 液体输注期间, 护理人员需严格控制输注速度, 观察输液管是否处于通畅状态。另外, 还可于留置针针柄下放输液敷贴, 以规避静脉炎、压疮等并发症[3]。
评定项目:评定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 并评定穿刺技术、输液情况、健康教育等评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数据, 并发症采用百分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穿刺技术、输液情况、健康教育评分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并发症比较: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穿刺技术、输液情况、健康教育评分比较:试验组穿刺技术、输液情况、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由于小儿年龄小、疾病治疗配合度差、血管相对较细、易刺破血管等因素的存在, 穿刺过程中出现各种困难。由于部分患儿需反复性穿刺处理, 剧烈的疼痛使其出现恐惧、紧张等情绪, 降低疾病治疗效果, 延长住院时间。需格外注意的是, 临床静脉留置针处理过程中, 需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套管针封管, 且静脉穿刺的肢体不可长时间下垂。静脉留针部位可出现红肿、发红等现象, 需避免长时间输注液体, 禁止出现长时间保持不动现象。因此, 临床需加强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干预, 以从根本上规避不良事件[4]。
本研究结果表明静脉留置针穿刺可减少穿刺次数, 实现一次性成功穿刺的目的, 不但可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度, 还可消除患儿恐惧感, 保护患儿血管, 预防并发症、医疗纠纷。本研究发现, 并发症以渗液、静脉炎、感染等为主, 需要做好预防性护理工作。由于皮下神经丰富, 静脉留置针穿刺期间若针头距离皮下较短, 可直接将其刺入管腔内部, 便于减轻疼痛度。静脉炎的发生主要因患儿血管较脆弱、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注药液, 易加大血管损伤程度, 致使穿刺部位出现红、痛等情况, 若不及时进行处理, 可诱发静脉硬化, 危害患儿生命。若发现穿刺部位出现红肿, 需立即拔出留置针, 并消毒穿刺部位, 然后用硫酸镁、庆大霉素液湿敷。渗液的发生是由于穿刺技术不当、针头固定不牢靠、患儿动作幅度大等导致, 一旦出现此现象, 需立即抬高患儿肢体, 或实施局部热敷处理。患儿患病期间机体免疫力低, 一旦出现感染, 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故护理人员需做好预防性护理措施, 预防感染[5]。
笔者经由多年工作得知, 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需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1) 叮嘱患儿家属密切观察患儿反应, 禁止出现抓、挠现象, 预防留置针脱落; (2) 禁止穿刺部位长时间脱垂, 预防肿胀; (3) 观察穿刺部位的变化情况, 预防渗液、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 临床于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 可消除穿刺恐惧感, 减少穿刺频率, 提高护理质量,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成燕.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0) :171-172.
[2]陈淑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20) :119.
[3]赵妍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15) :264.
留置针儿科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该院治疗的儿科住院患者300例,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50人。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儿79人, 女性患儿71人, 年龄1~10岁, 平均年龄 (4.6±1.2) 岁, 住院时间2~7周, 平均住院时间4周左右;对照组有男性患儿80人, 女性患儿70人, 年龄1~11岁, 平均年龄 (4.8±1.5) 岁, 住院时间2~6周, 平均住院时间也是4周左右。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均衡可比。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的儿科护理, 观察组在治疗期间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穿刺。
1.2.1 穿刺
对观察组患儿穿刺时, 先用75%的酒精棉球对穿刺点5 cm直径的范围内的部位皮肤进行消毒, 在行穿刺前先将肝素帽旋紧, 再按常规操作步骤实施穿刺: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针针柄, 使其与患儿的静脉之间保持15~30°的角度, 将针刺入并观察到回血后再继续将针刺入2 mm, 用左手固定住留置针的外套管, 用右手将针芯抽出来, 再用透明敷贴对留置针进行规定, 并标注好时间。由于在封管时采用正确操作能够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封管时要格外地注意, 先通过肝素帽的输液头将3~5 m L的封管液缓慢地向里推入, 在推入2~3 m L后一边推剩余封管液一边将输液头皮针拔出, 需要将头皮针的一小段留于肝素帽内, 并且要保证封管液将整个管腔充满。在封管液剩余0.1~0.2 m L时用小夹子夹住延长管再将头皮针拔出。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时间约为4 d左右[4,5]。
1.2.2 护理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规范原则, 例如保证穿刺点及肝素帽的无菌。每天使用75%的乙醇消毒处理穿刺部位, 密切观察患儿穿刺位置的情况, 留意是否有干燥、红肿、渗出等现象, 一旦发生, 则需要将拔出留置针重新行穿刺, 以避免患儿发生感染。同时, 在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将输液的速度控制好, 并且留意输液管道是否畅通。另外, 可以在留置针的针柄下垫棉絮或对穿刺部位局部热敷, 可以有效预防压疮、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1.3 判效标准
在治疗时, 记录两组患儿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在治疗完成后, 采用满分100分的积分制度, 对患儿进行满意度的调查,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临床护理效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时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效果也无明显的差别。但治疗后患儿及家属对临床护理中穿刺技术、输液情况、健康宣教等的满意度普遍较高, 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数据见表1、表2。观察组患儿中有3例发生静脉留置针脱落现象, 系患儿自身行为造成, 在行留置针再次穿刺后正常, 而对照组患儿中共有24个患儿行二次穿刺, 有18例患儿行三次及三次以上穿刺的情况。
3 讨论
由于儿科患者年龄较小, 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 加之患儿血管较细, 容易刺破血管等因素, 使得医务人员在对患儿行穿刺时遇到许多困难, 除此之外, 由于某些患儿需要反复穿刺, 对患儿造成的疼痛很容易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 愈发对治疗配合欠佳, 降低医疗工作的效率, 延长患儿的治疗时间, 还容易导致各种医疗纠纷的发生, 这些弊端不仅浪费医疗资源, 还会对患儿的治疗造成不必要的麻烦[6,7]。需要注意的是, 静脉留置针要选择适当的套管针封管堵塞方式, 并且选取穿刺留置静脉针的肢体不能够长时间地维持下垂的姿势。静脉留置针部位很容易发生红肿的现象, 所以需要避免持续长时间输液, 并且接受输液的地方不应该保持长时间不动。因此说对于患儿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患儿常常会由于配合能力差以及等天生好动原因, 发生哭闹等情况抓脱留置针。所以说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的家长普及健康知识,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在该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在治疗时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效果也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别, 但是在治疗后患儿及家属对穿刺技术、输液情况、健康宣教等的满意度分别为 (93.2±2.6) 分、 (92.8±2.0) 分、 (94.0±1.8) 分, 均较对照组高,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 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儿中有3例发生静脉留置针脱落现象, 系患儿自身行为造成, 在行留置针再次穿刺后正常, 而对照组患儿中共有24个患儿行二次穿刺, 有18例患儿行三次及三次以上穿刺的情况。经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 采用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穿刺, 减少穿刺的频率, 达到一次穿刺多次治疗的效果, 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护理穿刺对患儿产生的疼痛感, 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 还能够保护患儿的血管, 避免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儿自愿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 同时也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说明在临床儿科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针, 其效果较好, 可以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 能够得到患儿及家属的认可。
需要注意的是, 静脉留置针在使用时容易导致一些并发症,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堵管、静脉炎、渗液、过敏以及感染等。发生堵管大多是因为患儿的肌肉或静脉因穿刺发生痉挛而导致, 若没有及时发现, 在保护不当的情况下, 血液堵塞静脉留置针, 导致药液无法输注进入静脉。若发生堵管, 应适当挤捏输液管或向内推注少量的肝素稀释液或生理盐水, 挤捏时应注意力度, 不应强行挤捏, 以免将血栓诸如静脉, 另外正确封管也可以预防堵管的发生。如果在输液的过程当中发现药液的静滴速度过慢, 可局部注入2 m L的肝素液封管30 min或使用一次性的注射器将小血栓抽出, 刺激血管内皮将纤维酶原活化素释放促进纤溶, 若采取以上措施仍不通畅应考虑及时拔管。静脉炎的发生是因为患儿的血管较为脆弱, 长时间在同一个穿刺部位输注静滴药液, 容易导致血管损伤, 引发血管及局部组织发生红、肿、热、痛的炎症情况, 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 甚至还有可能引起静脉硬化的发生, 危害患儿健康。一旦在患儿穿刺部位发现有条索状红肿物出现, 应立即将静脉留置针拔出, 并进行穿刺部位的消毒, 然后使用庆大霉素液湿敷或25%硫酸镁湿敷。渗液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穿刺技术不当、固定针头不稳定加之患儿动作大、不配合等引起的, 若发生无刺激性的药液引起的渗液, 在处理时可以应用抬高患儿的肢体或热敷等方法进行处理, 若发生化疗药物或高渗性药物引起的渗液问题, 处理时则可以局部应用普鲁卡因予进行封闭来处理。引发患儿过敏的原因有很多, 输液胶带的刺激、皮肤较为脆弱以及汗液刺激等都有可能引起过敏问题的发生, 若发现患儿在穿刺部位发生红肿, 应及时更换输液用胶带, 可在局部皮肤涂抹百多邦软膏。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还需要更换穿刺部位。由于患儿在患病期间自身免疫能力较弱, 所以一旦有病菌感染, 很容易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因此护理人员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需要做好预防措施, 防止发生各种感染。因此, 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8,9,10]: (1) 留意并提醒家属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 避免其因抓挠等导致留置针脱落; (2) 注意避免患儿行穿刺的部位长期处于垂落状态, 以免发生肿胀; (3) 注意观察患儿穿刺部位的变化, 以避免堵管、渗液、感染、过敏、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4) 应注意不宜将静脉针留置太长时间, 时间过长不仅刺激患儿皮肤及血管, 还会使患儿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 (5) 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方法, 严格无菌操作, 对穿刺部位严格消毒, 在固定时掌握好力度, 使静脉留置针不容易脱落也不至于太紧使患儿不适。
综上所述, 在临床儿科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穿刺, 有效减少了穿刺次数, 减少患儿痛苦,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由于静脉留置针留置在患儿皮肤的时间较长, 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需特别留意患儿穿刺部位的情况, 做好各种临床护理工作, 与家属配合好, 对相应的护理工作严格落实和执行, 避免患儿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盛敬伊, 史囯晶, 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11 (25) :197-198.
[2]曹秋花, 王淑霞.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4 (25) :147-148.
[3]冯瑞玲.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4) :741-742.
[4]陈淑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29 (20) :119-120.
[5]Rickard CM, Mc Cann D, Munnings J.Routine resite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devices every 3 days did not reduce complications compared with clinically indicated resite: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H}BMC Medicine, 2011, 4 (13) :53-54.
[6]蒋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9 (14) :2330-2331.
[7]梁雁玲, 赖苑蔓, 萧丽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1) :64-65.
[8]成燕.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0) :171-172.
[9]文辉, 李晓庆.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误入腋动脉致动脉痉挛的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8) :821-822.
[10]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37 (3) :219-221.
留置针儿科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6月,我科使用静脉留置针患儿1000例,其中男512例,女488例,30min~28d 114例,1~3岁288例,4~6岁236例,7~14岁362例,均为儿科常见多发病患儿。
1.2 血管选择
选择血管粗直、弹性好、远离关节、无静脉瓣而利于固定穿刺的静脉如额部的正中静脉、颞浅静脉、手背静脉、挠静脉、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等。
1.3 留置针的选择
留置针由外套管、针芯、针翼、肝素帽、接口、延长管、小夹子七个部分组成。型号18~24G,儿科一般用24G,输血时用18G。
1.4 穿刺方法
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选择血管备皮后,用0.5%的碘伏消毒穿刺局部皮肤2次,75%的酒精消毒1次,待干,连接留置针与输液管排好气,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针针柄与静脉呈15°~30°角刺入,见回血后再进针2mm,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抽出针芯,用先写好留置日期的无菌贴膜固定软管,再用透明贴膜固定。
1.5 封管
正确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常采用正压封管,取封管液3~5m 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m L,再边推余液边拔输液头皮针,将头皮针留在肝素帽内少许,使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当推剩0.1~0.2m L时,用小夹子夹住延长管,然后拔出头皮针。肝素对于凝血机制正常的患者封管是安全的。生理盐水可用于一般患儿的封管。临床上由于儿科的特点,生理盐水封管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有效。
1.6 留置时间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留置时间规定为7d。一般5~7d,时间太长感染机会增加。
1.7 留置期间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穿刺点和肝素帽无菌。每天用75%的酒精消毒穿刺点,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情况,是否清洁、干燥,有无红肿、渗出。局部一旦发红或渗出,必须拔除重新穿刺。尽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1.8 注意并发症
感染是最常见情况,严格无菌操作是关键,同时对患儿家长要做好健康宣教。其次堵管也是较常见的情况,正确封管是关键。另外,静脉炎的发生多由于长期一个部位静滴药物有关。如果患儿出现静脉炎,应给予局部热敷。最后压疮是由于患儿皮肤比较嫩,压膜不透气时间长引起。可以在针柄下垫少许棉絮,以减轻对皮肤的压力。
2 结果
在10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留置时间最短1d,最长11d,平均留置时间4.5d;其中渗液10例,堵管21例,静脉炎1例,皮肤过敏16例,无1例发生感染。留置成功率为95%。
3 体会
静脉留置针也是一种有创操作,所以无菌操作是最重要的,以避免发生感染。同时要密观察留置针情况,观察要点有:(1)渗漏:穿刺不当、患儿乱动、针头固定不当等都可能引起血管外渗漏。无刺激性药物渗漏抬高肢体或热敷;高渗性药物或化疗药物渗漏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2)堵管:堵管时宜轻轻捏挤输液管或推注少许生理盐水或肝素稀释液,不可强力推注,避免将管内的小血栓推入静脉。正确封管也是防止堵管的重要环节。如在输液过程中发现滴速太慢,可用一次性注射器回抽出小血栓或局部注入肝素液2m L封管30min,以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维酶原活化素促进纤溶,如仍不通畅考虑拔管。(3)静脉炎:药物刺激,反复多次穿刺,细菌感染等都可引起,要针对具体原因分析。一旦发现穿刺部位出现条索状红肿,立即拔针,局部消毒,用25%硫酸镁湿热敷或用庆大霉素液湿敷。(4)皮肤过敏:产生过敏的原因较多,如患儿皮肤细嫩,汗液及渗出液和胶布的刺激等。如发现粘贴部位发红、有渗液,应立即更换胶布,局部涂百多邦软膏,严重时要更换穿刺部位。(5)留置时间;最好不超过7d[2],时间太长增加感染机会。根据BD公司建议,套管针留置时间为3~5d[3]。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既可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静脉损伤,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减少护患矛盾。在临床上达到了随时按医嘱给药的目的。静脉留置针值得在儿科护理中大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分析总结10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临床应用经验和效果。结果 10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留置时间最短1d,最长11d,平均留置时间4.5d;其中渗液10例,堵管21例,静脉炎1例,皮肤过敏16例,无1例发生感染。留置成功率为95%。结论 静脉留置针值得在儿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721.
[2]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9-221.
化疗患者使用留置针护理体会 篇11
关键词化疗患者留置针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59
化疗药物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且毒副作用较大。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中,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需外科清创、植皮,引起医疗纠纷。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有套管柔软、对血管刺激小、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脱出血管等特点,既解决了对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护士的工作量[1]。因此,化疗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使用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者资料:选择我院肿瘤科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的92例化疗患者,其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38~73岁;静脉穿刺上肢79例,下肢13例。渗出面积在4cm×6cm以内,外渗时间<1小时。将92例化疗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护理分析。其中对照组47例使用留置针,治疗组45例未使用留置针。两组在年龄、性别、渗漏部位、组织肿胀面积及病情等方面比较,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穿刺前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或用消毒剂消毒双手,认真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有无破埙、过期等情况,如有上述情况不能使用应重新更换。根据血管粗细情况选择粗细合适型号的留置针。穿刺选择粗、直、充盈、柔软有弹性血管,便于穿刺固定[2]。吉尔碘消毒皮肤8cm×8cm以上2次,待干。在穿刺点上方5~10cm处扎好止血带。输液器头皮针连接留置针肝素帽,排尽空气。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消除套管与针芯的粘连。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绷紧穿刺点处皮肤以固定静脉,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柄,针尖斜面向上于穿刺血管上方与皮肤呈15°~30°角度进针,见回血即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cm,一边退出针芯,一边沿血管方向推入。当留置针完全进入静脉后松开止血带,将针芯拔出,固定针柄,打开输液器开关观察液体滴入静脉通畅后,将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在透明敷贴上注明穿刺时间。
封管方法:输液完毕时用注射器抽取以浓度为50U/ml肝素钠稀释液4ml(100ml生理盐水加肝素钠5000U)脉冲式封管,注入2ml时回撤头皮针只留斜面在肝素帽内,继续推注封管液,保持正压封管同时迅速夹闭延长管上的小夹子。小夹子应尽量靠近Y型接口,防止拔针时瞬间负压使血液回流至套管而堵塞。
留置时间:以48~72小时为宜。如无外渗现象,72小时也应拔去以预防发生静脉炎。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
结果
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发生化疗药物渗漏存在差异。提示化疗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明显优于未使用者。见表1。
护理
做好患者及家属宣教: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细致地解释工作,为了治疗的需要和减少患者的痛苦,尽量说服患者使用留置针。置管前向其介绍留置针的优点:对皮肤组织损伤小,能随血管弯曲,不影响日常活动,不输液时可在留置针处套一个宽松的绷带,防止留置针滑出,且方便活动。套管针柔软不会因活动而刺破血管,有效地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因留置针可留置数天,既保护血管又可免去多次穿刺痛苦,使患者接受使用留置针。
穿刺部位的选择:选择部位以双上肢前臂中下1/3处为佳,避开关节,尽量不使用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日常生活。下肢静脉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血运较差,易造成药物滞留,其留置时间较上肢短、患者下床活动不方便,且发生静脉炎和堵管的几率也过高。所以一般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穿刺留置针。另外,患皮肤病与感染处禁忌穿刺留置针。
穿刺技术、预防感染: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留置针的穿刺技术[3]。对患者作好健康宣教,保持留置针部位干燥、清洁以预防局部感染和减轻患者的疼痛。每次输液滴注时,肝素帽用吉尔碘消毒后插入输液器头皮针,固定好针头。3天更换透明敷贴1次,且穿刺部位皮肤用吉尔碘消毒,待干后再换上透明敷贴。若发现穿刺针眼处皮肤发红、红肿时立即拔除留置针,进行对症处理。
化疗时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化疗过程中要经常巡视患者,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等,液体滴入是否通畅。并告知患者,如有疼痛感或肿胀应立即告知护士。如发生药物渗漏,应正确做出判断,并及时采取措施。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及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护士应避免挤压输液管观看回血造成人为导致输液渗漏,而应该采取放低输液瓶的方法检查有无回血,确保留置针留在血管中。
讨论
静脉留置针有套管柔软、保护血管、[FL)]
[CSX]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 篇12
1.1 一般资料
我们自2008年1月至7月对500例住院患儿用静脉留置针给药治疗, 其中0~1个月患儿380例, 1~6个月患儿100例, 0.5~3岁患儿20例。
1.2 使用范围
重危抢救者, 每天进行输液及1d内需多次进行静脉用药者, 害怕打针的患儿, 静脉穿刺困难者。
1.3 方法
1.3.1 选择静脉
头部静脉中的前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手背静脉、前臂中下段静脉、大隐静脉, 选择四肢静脉要避开关节部位。
1.3.2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常规静脉输液用物, 静脉留置针、3M无菌敷帖、检查产品完整性。
1.3.3 注射
刮净血管周围毛发, 应用碘酒、酒精消毒。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皮肤消毒范围直径>8cm, 用输液器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帽上, 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 轻轻转动针芯柄部, 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 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 右手持针以5~30°进针, 见回血后, 再缓缓进针2~3mm, 开放输液, 观察输液, 局部无外渗, 左手拇食指持套管Y接口处, 平行慢慢将套管送入静脉0.5~1cm或更深, 固定套管, 观察输液, 右手缓慢退出针芯, 再观察输液与局部无异常后, 用B.D公司生产的专用透明透气胶布固定, 针尾及Y型管向前挽一下, 再用胶布固定, 并注明注射日期、时间。
1.3.4 封管要正压封管, 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稀释液3~5m L封管, 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 边退针边注射, 保持正压封后。
2 结果
经500例观察, 以新生儿为主, 穿刺失败20例, 均因静脉穿刺困难所致。保留天数最少1d, 最长7d, 一般为3~5d。
失败原因: (1) 对所选静脉评估不足; (2) 技术不过硬, 没有掌握要领和手法不正确; (3) 进针到底后直接退出针芯, 这样既无法送管, 又易划伤静脉壁, 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4) 送管过深, 特别是细小血管和太深血管, 送出血管和套管弯曲或堵在血管壁上, 致穿刺失败。
3 讨论
经过临床应用, 我们体会到留置针有以下优点: (1) 减少静脉穿刺次数, 延长每次静脉穿刺的间隔时间, 从而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有效地保护了病人的浅表静脉。 (2) 静脉内放置留置针, 等于随时保留了一条静脉通路, 这样大大方便用药及病情突变的抢救用药, 特别对重危病人更具重要意义。 (3) 儿科病人大多不合作, 使用钢针易因活动而刺破血管, 出现外渗肿胀, 而留置针套管很柔软, 避免了上述症状的发生, 家长也乐意接受。儿科病人的病程短, 周转快, 一般住院期间使用1~2根静脉留置针即可治愈出院, 病人经济上可以承受。由于留置针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软性, 在使用期间不影响患儿活动。 (4) 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更为方便, 并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把过去忙于静脉穿刺的时间用在落实护理措施上, 以前30个住院病人2名护士做静脉穿刺输液, 需2~3h, 而现在只需1h左右时间即可完成同样的工作量。 (5) 由于留置针套管内径较大, 当需要加快输液速度时, 可提供有效保证。
4 使用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
使用静脉留置针对儿科护士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成功率要求高, 因1~2次静脉穿刺失败, 其套管与针芯容易松动, 下一次穿刺时易造成针芯进皮或静脉时套管扭曲, 与针芯脱离致穿刺失败。所以要求护士在决定使用留置针时一定要对穿刺部位的静脉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选择较直、粗、易于固定的血管, 并掌握留置针穿刺技巧, 确保一次性成功。
为小儿做留置针, 操作时, 最好由护士做助手协助固定。头皮静脉留置针剃发消毒面要>8cm, 敷料固定要牢。并嘱患儿及其家长协助保护好留置针, 以免患儿将留置针拔出。
置管期间, 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 注意有无液体渗漏和炎症反应, 如有立即拔出另选部位重新穿刺。需经留置给药应先检查套管内无血凝块后方可注入药物, 要先抽后推, 不能用注射器用力把套管内阻塞的血凝块推入血管内, 以免发生栓塞。一定要正压封管, 并按时正确规范操作, 新生儿用生理盐水封管。送套管时要先开放输液, 因液体的输入, 加大了血管腔, 有利于送套管。
摘要:静脉给药是儿科病人的主要用药途径, 更是抢救重危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 才能在抢救过程中使病人得到迅速快捷的补液及给药。传统的头皮钢针每天都要进行穿刺, 给患儿增加痛苦, 又易使浅表静脉受到破坏, 使以后的静脉穿刺更为困难, 同时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 套管柔软, 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 不易穿破血管, 并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 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保护穿刺者的静脉, 同时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 我们采取了静脉留置针给药, 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219.
[2]骆树华, 魏崇敬.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 (6) .
[3]金雁平.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学刊, 2006, 3 (11) .
[4]杨秀丽, 宋江梅, 赵庆芝.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3, (5) .
[5]黄晓燕, 钟伟琼.儿科患儿经周围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 2005, (11) .
【留置针儿科护理】推荐阅读:
留置针-的护理11-13
Y型留置针医学护理08-07
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08-24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10-31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05-27
股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儿的应用及护理05-28
贝朗留置针06-19
动脉留置针10-10
留置针/压疮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