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型留置针医学护理

2024-08-07

Y型留置针医学护理(精选4篇)

Y型留置针医学护理 篇1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诊疗操作, 血管穿刺次数减少且不易脱出血管, 减少了患者穿刺疼痛, 可以随时进行输液治疗。尤其是儿童使用Y型静脉留置针效果更好, 不但减少穿刺次数, 减轻儿童痛苦, 而且有利于重症患者的抢救, 对于儿科护理来说,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1,2]。有创血压监测是外周动脉穿刺置管, 不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度、松紧度等外界因素影响, 能准确及时发现瞬间动脉血压的变化[3]。可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等检查, 避免反复动脉穿刺对血管壁的损伤, 减轻患儿因频繁采血造成的痛苦, 同时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为探究Y型留置针在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我们分析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动脉穿刺患儿40例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科的, 年龄小于1岁需行有创血压监测的40例患儿。均为非血液系统疾病, 无出血倾向, 且未使用抗凝剂。其中胸部手术30例, 呼吸系统疾病9例, 外伤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置管方法:观察组用静脉Y型留置针, 患儿取平卧位, 上肢伸直稍外展, 手腕背曲, 选择桡部搏动点最明显处或桡外侧1/4处, 于手腕第一第二横纹间为穿刺点进针;对照组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 无菌操作, 在穿刺点的周围消毒, 穿刺后确保已完全进针后, 快速将针芯拔出来。用透明敷贴将其固定住, 无菌敷料应每天更换1次, 且最长不应超过3 d。 (2) 置管后护理:专科护士对观察组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对患儿肢体进行固定, 密切观察针眼处有无出血、红肿等情况发生, 并注意肢端温度、颜色及血液循环状态,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采血时直接用采血针连接留置针Y型肝素帽端进行采集, 采血后每6小时用1 ml0.9%氯化钠注射液及0.5 U/ml肝素盐水1 ml脉冲留置管;在采血后、更换肝素盐水, 如果发现血压异常、监护波形异常时应立即将监护仪归零;换能器用无菌治疗巾包裹, 每24小时更换无菌治疗巾, 每72小时更换换能器。

1.3 观察指标

观察针眼处有无红肿, 有无出血、瘀斑,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平均留置时间, 脱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 (7.1±1.4) d, 明显长于对照组 (1.8±1.1)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 脱管率远低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 无创血压监测简便、没有痛苦, 但易受多种因素的干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体重较轻, 四肢纤细, 血压袖带不容易固定, 测到的血压值也不太准确[4]。本研究表明, 观察组置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说明Y型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地延长留置时间;观察组脱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减少了穿刺次数, 该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相似[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 (P<0.05) 。Y型静脉留置针, 不但不用进行反复的穿刺, 还可以减少患儿疼痛, 获取标本迅速及时, 提高了医师分析判断病情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Y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少, 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研究中, 两组均在专业的护理模式下进行观察,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该结果与朱琴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但由于本研究所选对象较为局限, 研究范围较小, 因而结果说服力较小, 因此, Y型静脉留置针在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还需要继续探讨研究。

综上所述, 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在有创血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减少了穿刺次数与疼痛, 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芸, 陆国平, 卢亚芳, 等.持续冲洗法在患儿有创动脉置管中的应用及分析[J].护理研究, 2011, 25 (12C) :3344-3345.

[2]徐慧颖, 陈红武, 方晓英.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新生儿监护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4) :126-127.

[3]马盈盈, 陈凌燕, 杨彧.持续有创动脉测压在危重患者监测中的护理[J].医学信息, 2011, 24 (11) :223-224.

[4]王静, 沈立松.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围术期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 2006, 21 (3) :272-275.

[5]谢晓莉, 蒋红霞, 陈华琴, 等.机械通气新生儿动脉留置针不同部位留置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5) :1410-1412.

[6]朱琴, 徐孝华, 蔡淑琴.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0) :925-926.

Y型留置针医学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 例患者, 男22 例, 女9 例, 年龄60~89 岁, 平均 (73.1±2.3) 岁。其中心肌梗死12 例, 心功能不全5 例, 扩张型心肌病7 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 例, 心肌炎4 例, 均使用Y型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本组26 例选用桡动脉, 5 例选用足背动脉, 其中1 例因出现ICU综合征自行拔管, 1 例堵管, 1 例怀疑感染拔管, 28 例病情稳定后拔管, 留置时间3 h~6 d。

1.2 护理措施

1.2.1 穿刺前的准备与患者或家属谈话, 做好解释工作, 争取清醒患者的配合。

1.2.2 穿刺用具无菌穿刺包, 20 号BD静脉留置针, 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液, 加压袋, 测压装置, 棉垫, 弹力绷带, 必要时备约束带和夹板。

1.2.3 穿刺部位选择首选桡动脉, 其次为足背动脉、股动脉。施行桡动脉穿刺前用血氧饱和度替代Allen’s试验进行检查动脉的通畅情况, 即把血氧饱和仪的探头套于患者待穿刺手的拇指上, 记录Sp O2值及脉搏搏动波, 同时压闭待穿刺手的尺动脉和桡动脉, 脉搏搏动波和Sp O2消失, 单独放开尺、桡动脉, Sp O2值及脉搏搏动波在7 s内恢复, 证明桡动脉通畅和动脉侧支循环良好, 动脉供血不良, 则不宜作桡动脉穿刺测压。足动脉穿刺前需了解胫后动脉供血情况。即压迫足背动脉后, 压迫拇趾甲数秒, 使大拇趾变苍白, 解除对趾甲的压迫, 若颜色迅速变红, 表示侧支循环良好。如侧支循环不佳, 不宜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3]。

1.2.4 操作方法桡动脉穿刺:患者取平卧位, 手臂自然平放外展30°~60°, 手腕过伸位, 将小棉垫放置在患者手腕处 ( 手臂抬高5~10 cm) , 略向外展, 手指掌面向下压, 使手掌背曲呈反弓状, 以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第二腕横韧带与桡骨茎突内侧搏动最明显, 且较固定, 穿刺易成功。常规消毒铺巾后, 可在清醒患者腕横线桡动脉搏动表面用少量局部麻醉药浸润麻醉, 用Y型静脉留置针代替动脉穿刺针进行穿刺。用左手食指、中指摸清桡动脉搏动, 右手持套管针, 针方向与桡动脉走行一致且与皮肤呈30°~40°, 如套管已进入动脉, 则可见鲜红血液快速流出, 即将套管向前推进, 血流通畅表示穿刺成功。足背动脉穿刺:在内、外踝背侧连线上, 两个肌腱之间摸到足动脉的搏动, 常规消毒后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固定于两指之间, 右手持套管针与动脉走向呈15°~30° 刺入动脉。穿刺失败另换血管穿刺, 切勿在同一血管反复穿刺, 穿刺成功血流通畅后即接生理盐水注射器缓慢冲管, 留置针延长管连接压力换能器、冲洗装置和监护仪。观察血氧饱和度波形显示是否正常, 用无菌3M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部位, 外加弹性纱布固定。本组穿刺漏血的发生率为0。

1.2.5 动脉置管后的管理 (1) 动脉测压管的各个接头连接处要旋紧, 防止脱开或渗漏。 (2) 监测过程中要随时保持压力传感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患者更换体位时应及时调整位置。 (3) 持续冲管, 压力袋内的肝素盐水的配置:0.9% 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肝素2500 单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用低分子肝素代替普通肝素或直接用生理盐水。压力袋的压力保持恒定在300 mm Hg。输液速度保持在3~6 ml/h, 避免间断性冲管, 防止凝血的发生。本组有3 例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冲管, 最长置管时间为3 d, 无堵管发生。 (4) 及时准确评估病情, 不配合的患者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使用约束带和夹板固定双侧腕关节, 减少腕关节活动的幅度, 约束带应避开置管的位置, 以防约束带摩擦致管路脱出。对躁动的患者, 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4]。

2 结果

31 例患者外周动脉血压监测均良好, 患者监测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0, 患者住院15 d后均康复出院。

3 讨论

临床上老年患者在使用Y型留置针监测外周动脉血压时, 应该注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 预防动脉内血栓, 每次经测压管抽取动脉血后或发现有回血, 均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快速冲管, 以防凝血。管道内如有血块及时予以抽出或予以拔管, 切勿将血栓推进, 防止发生动脉栓塞。本组1 例堵管发生在患者躁动回血后不及时冲管所致, 抽取血块失败予以拔管。 (2) 预防气栓的形成, 在调试零点、取血标本等操作过程中, 严防气体进入桡动脉内造成气体栓塞。 (3) 预防出血和血肿, 将整个测压系统充分暴露, 便于观察, 保持整个测压装置的密闭性, 以防装置的连接处松脱导致出血。穿刺失败或拔管后要有效压迫止血, 压迫止血应在5 min以上, 必要时用绷带加压包扎。 (4) 预防感染, 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若有渗血应及时更换敷贴, 消毒穿刺点时, 范围应大于皮肤保护膜的范围[5]。本组1 例患者发生ICU综合征时评估不到位, 未及时做好约束和干预措施而导致自行拔管。

综上所述,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具有提供连续、可靠、准确监测数据的优点, 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在临床应用过程中, 护理的重点是保持监测导管的通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使用带延长管的留置针进行动脉血压监测和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减少漏血、脱管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保证护理安全, 为患者的治疗过程提供了准确的监测数值。

参考文献

[1]黄忠琴, 张斌, 史德刚, 等.等三种溶液持续冲洗预防有创动脉压监测留置导管内血栓形成[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6, 15 (1) :51-52.

[2]殷彩欣, 杜娜, 郑小娟.体外循环术后有创动脉压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全科护理, 2009, 7 (4C) :1064-1065.

[3]苗建玲, 郭彩云, 王淑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和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4) :6-8.

[4]刘白灵.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与家庭血压监测关系的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4) :69-70.

Y型留置针医学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10月妇科病房接受输液治疗的40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所用留置针型号分为两组, “Y”型留置针组200例, 直行留置针组200例, 留置针型号同为24G, 性别均为女性, 年龄在40~60岁, 静脉穿刺部位均为手背静脉网, 两组年龄、性别穿刺部位经统计学处理, P>0.05, 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操作:参照静脉治疗相关操作标准进行操作。两组操作治疗护士均有丰富静脉穿刺经验, 且人员相对固定。两组护士向患者解释输液治疗的目的, 评估患者, 选择穿刺点, 连接一次性使用输液延长管, 连接留置针, 排气, 扎止血带, 碘酒消毒面积8 cm×8 cm, 松动套管, 再次排气, 以15°~30°角直刺静脉, 血液回流确定穿刺成功, 沿血管方向平行将导管送进血管腔, 松止血带, 撤穿刺针芯, 打开调试器, 运用无菌技术使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 在辅料旁白处记录穿刺时间执行者, 调节滴数。

1.2.2 留置针管选择和操作方法: (1) 参照贝朗公司与BD公司的静脉穿刺手册的操作规程与技巧进行操作。 (2) 操作方法。Y型留置针的穿刺方法:用拇指与食指持住针翼进针, 以10°~20°缓慢直接穿刺血管, 静脉充盈者, 可将针全部送入血管后退出针芯, 静脉情况差者穿刺见回血后再沿血管方向前进1~2 mm, 将外套管前端送入血管内后, 再送管, 退出针芯。若遇到休克、血容量不足、循环差的患者可用注射器施以负压能在针头进入血管后尽快见到回血, 从而判断穿刺成功与否, 避免盲目进针穿破血管[2]。直型留置针的穿刺方法:用食指与拇指持回血腔, 以10°~20°直接穿刺血管同时观察回血, 见回血后减低穿刺角度与皮肤平行, 推进留置针入血管5 mm后, 将外套管继续推进, 将钢针回撤, 用中指按压血管内留置管套的针端, 阻断血流, 同时用食指按压套管后座, 将钢针从管套中拔出后装上输液接头机附件。保留时间:根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静脉治疗相关操作标准保留3 d。输液评估:观察输液期间疼痛, 静脉炎, 局部外渗三方面。由指定负责人对患者输液情况进行观察评估。

2 结果

两种类型的静脉留置针在疼痛, 静脉炎, 局部外渗三方面的比较情况见表1、2。由表1、2可见:Y型留置针在穿刺及留置时疼痛比直型留置针轻。直型留置针在留置第2天, 第3天的红, 静脉炎比Y型留置针好。Y型留置针在留置第2天, 第3天的局部外渗比直型留置针好。

3 讨论

3.1 两组对静脉炎, 局部外渗的发生无明显差异性, 静脉炎, 局部外渗的发生主要与的物理机械损伤、环境温度影响、药物因素、患者个体差异、穿刺技术熟练程度及护理有关[3]。在该研究中, 通过随机分组避免个体因素造成的差异。由于选择的样本均为子宫肌瘤患者, 输注药物多为抗菌药物, 高渗性、刺激性药物。

3.2 直行留置针为开放式安全行留置针, 其避免了护士的针刺概率。针芯斜面短, 斜面于外套前端连接紧密, 无明显的距离和界线, 故此穿刺见回血, 外套管前端几乎已在血管内, 送管多能成功, 置管成功率高, 疼痛度较低。同时可以提供较大输液量。

3.3 Y型留置针为密闭式留置针, 穿刺成功不易造成血液外渗, 操作简变。其针后连接较长软管, 尾端自带肝素帽, 不易松脱。套管较短, 质地更柔软, 易固定。操作远离穿刺点, 不会造成埋入血管内的导管移动, 减少对血管内膜的刺激, 血管内径细或血管前端有弯曲者可选用Y型留置针。

在使用留置针时, 告知患者留置静脉留置针期间的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及病情需要, 有效选择穿刺部位与针型,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是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 减少静脉炎发生的关键。

摘要:目的 观察直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静脉不良症状比较。方法 对来院住院患者诊断为子宫肌瘤400例, 进行静脉输液, 护士随机选用直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 每组各200例, 观察两组发生疼痛、静脉炎、局部外渗状况比较。结果 两组留置针在临床输液中疼痛、静脉炎, 局部外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有效选择穿刺部针型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 减少静脉炎发生。

关键词:留置针,静脉炎,效果比较

参考文献

[1]张建兰, 樊小平, 陈彩林.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杂志, 2008, 6 (11) :2863-2864.

[2]王桂英, 闫光霞.小儿应用留置套管针应注意的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8) :662.

Y型留置针医学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5例, 男92例, 女33例, 年龄58岁~86岁, 平均年龄74岁。全部是在我科住院的冠心病、脑血栓、脑出血、糖尿病、高血压、阻塞性肺气肿等遵医嘱输液者。

1.2 材料

留置针为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20~24G Y形静脉留置针, 针贴膜为威高集团600 mm×700 mm医用无菌透明贴膜。

2 操作方法

2.1 穿刺方法

穿刺前先将空气排至过滤器, 检查并打开留置针, 然后将输液器针头直接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 再次排尽空气。选择好静脉, 手指探明静脉走向及深浅, 距穿刺点10 cm~15 cm扎止血带, 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最佳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2]。用安尔碘进行穿刺部位面积10 cm×10 cm以上消毒[3], 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皮下血管内, 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0.2 cm, 左手退出针芯少许, 右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要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 这样避免了针芯触及血管壁, 外套管对针芯有支撑作用, 可顺利通过皮肤, 提高穿刺成功率[4], 松开止血带, 用无菌贴膜固定。

2.2 封管方法

正确的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用肝素稀释液 (肝素12 500 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 作为封管液, 置冰箱冷藏24 h, 采用正压封管, 即将封管液3~5 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 ml, 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 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内, 留置针内压力与血管内压力趋于平衡, 以防回血, 每12 h封管1次。对患不宜使用肝素疾病的患者, 可使用生理盐水5~10 ml封管, 每8 h 1次。

2.3 留置时间

留置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规定, 留置时间过长, 可使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 留置时间过短, 则增加患者的费用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留置针在无静脉炎发生时, 5 d作为常规留置[5], 建议将5 d作为常规留置时间。国内有文献报道, 只要未发生置管并发症, 留置时间7 d是可以的, 留置时间7 d以内为相对安全和最佳时间[6]。我科患者多数采取留置5 d左右。

3 护理要点

3.1 操作前做好宣教工作, 患者对留置针持有怀疑或拒

绝心理时, 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详细解释工作, 消除老年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减轻心理压力, 并说明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取得患者信任及合作, 以求配合治疗。并向患者讲解穿刺后如何保护好留置针, 尽量延长留置时间, 应避免摩擦、碰撞或用手按揉局部, 洗漱时防止局部进水引起感染, 同时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

3.2 选择走向较直有弹性血管, 避开关节及静脉瓣, 由于

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 皮下脂肪薄, 皮肤松弛, 血管移动范围大, 因而在操作时应绷紧皮肤, 使血管固定, 提高穿刺成功率, 选择好进针角度后, 缓慢进针, 见回血即退出针芯再降低角度慢慢推针, 以免刺破血管。

3.3 穿刺前必须彻底消毒皮肤,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插入

针头前必须认真消毒, 留置针和输液器连接口每日输液前要用安尔碘消毒剂消毒2次, 待输液完毕封管后再消毒2次连接口, 用无菌纱布将其包裹, 并固定于手臂上。护士严密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疼痛, 以及是否有感染迹象, 同时指导患者观察穿刺处情况, 如有异常立即通知护士。

3.4 由于老年人皮肤弹性差而松弛, 因此用无菌透明贴

膜固定时, 应绷紧患者松弛皮肤, 先固定进针部位, 然后再紧贴皮肤向四周固定, 应使皮肤处于自然状态, 以防止皮肤在透明贴膜下绷得过紧或皱缩, 而引起不适或皮肤发红等现象, 隔日更换无菌透明贴膜1次。

4 结果

对本组125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 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最长7 d, 最短1 d, 平均5 d, 置管失败4例, 脱管1例, 出现穿刺口红肿3例, 局部外渗2例, 经局部处理恢复正常, 无静脉炎发生, 成功率96%。

5 体会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老年患者也将同时增加, 而静脉给药方法是治疗和抢救老年患者的主要途径。老年患者多患有慢性病, 病程长, 并发症多, 反复长期住院治疗, 由于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 操作简单, 穿刺成功率高,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为老年患者长时间静脉输液建立了保持时间较长的静脉通道。保证了老年患者在治疗上药物的及时应用, 有利于实施抢救, 同时也解决了每日输液时护士遇到穿刺难的问题, 可减少每天静脉穿刺给老年患者带来的痛苦, 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保证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静脉留置针对老年患者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淑华, 王建荣, 潘庆联, 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9) :719

[2]陈英, 于晓锦, 沈宏, 等.浅静脉输液技术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1) :853~854

[3]黎燕清, 李卞露.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 :25

[4]饶庆华, 等.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0) :624

[5]李小燕, 刘洋.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5) :300~301

上一篇:方法比技术重要下一篇: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