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双J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

2024-08-30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双J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精选2篇)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双J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 篇1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双J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索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采用品管圈活动和常规护理。圈内成员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后评价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腰疼、双J管移位、膀胱刺激症、尿路感染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结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留置J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品管圈 双J管 并发症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n Reducing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of Patients Indwelling

Double-J Tube Abstract Objective The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reducing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of patients indwelling double-J tube was explored.Methods Control group included 43 cases adopt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However, Experimental group included 40 cases adopt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an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After 6 months Intervention,we evaluate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of patients indwelling double-J tube.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backache,double-J tube displacement, bladder discomfort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loody urine and scaling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 Develop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can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of patients indwelling double-J tube.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Double-J tube;Complication 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方面的疾病中应用比较广泛,比如说输尿管结石、肾盂输尿管成形、盆腔肿瘤等疾病。它具有引流和支架的双重作用[1]。双J管还可以避免外支架和肾造瘘的缺点,使吻合口漏尿减少,防止输尿管扭曲,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利处[2]。然而临床当中插了双J管的患者还是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比如说疼痛、血尿、感染甚至移位脱落等等。品管圈活动近几年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比较多,它是指由相近或互补的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小团体,集思广益并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人员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一般人数为6个左右[3][4]。相关研究显示它能够减少差错事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本研究试图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留置双J管患者的护理中以有效的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1 研究对象

1.1研究对象的选择 选取某医院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双J管的患者共83例。纳入标准:①手术后有留置J管的患者;②无其它急慢性疾病;③患者和家属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疾病不能配合者;②有精神疾病者;③拒绝参加研究者。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到12月入院术后留置J管的患者共83例,随机分组成对照组43例,实验组40例,年龄18~7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项目(n)年龄(岁)性别 文化程度

≤30 30~50 ≥50 女 男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以上 10 12 12-0.267 0.789 19 21 18 25-0.513 0.608 7 12 18-0.138 0.890 6 实验组(40)对照组(43)Z值 P值 研究方法

2.1品管圈人员组成 全圈共有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3名,共6人。主管护师为圈长负责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圈名取名为“同力圈”,意思为共同努力为病人服务。

2.2选定主题 圈内成员召开会议,首先提出几个待选择的主题,然后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紧迫性、可行性、预期效果和工作量四个方面来评定要选择的主题。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主题被选择的可能性越大。最后选定“减少留置双J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主题。

2.3干预措施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干预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加常规护理。圈内成员共同商讨,评定留置双J管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分别分析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所有的对策措施每个圈内人员分床位责任制负责并做好记录,每周开会总结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分享经验心得。讨论主要存在的并发症为

(一)由于粘膜损伤或感染导致的血尿,应对措施为①减少运动②饮水量增加 ③抗生素按时服用④专人定时督促。

(二)尿液反流导致腰疼,应对措施为①及时排空膀胱②服用解痉药③心理安慰。

(三)活动度过大致管子移位,应对措施为①适当制动②做好宣教并示范③播放日常活动视屏加深印象。

(四)双J管留置时间较长或移位致膀胱刺激症,应对措施为①做好心理安慰工作②适当调整体位③督促及时服用抗炎解禁等药物。

(五)双J管时间较长不光滑致结垢,应对措施为①按时拔管②督促饮水。

(六)不良卫生习惯等原因致尿路感染,应对措施为①及时沟通,心理安慰 ②无菌操作 ③督促饮水和卫生。

2.4评估工具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来确定。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Z检验等。3结果

干预前和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见表2。结果显示腰疼、双J管移位、膀胱刺激症、尿路感染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结垢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品管圈活动在减低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组别 总人数(个)血尿

实验组 对照组 40 43 35

并发症发生人数(个)

腰疼 移位 膀胱刺激 结垢 尿路感染 10 22

0 5 25 3 9 Χ

20.499 5.988 4.418 0.330 0.013 0.044

6.642 0.009

0.905 0.336

4.574 0.032 P

4讨论

4.1 品管圈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效果分析 发生血尿的人数显示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血尿的发生主要是和对粘膜的损伤有关,插管对粘膜都会有一定的刺激。品管圈活动的干预对防止大出血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少量血尿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一般会在3天左右自愈。结垢主要和留置的时间长短有关,所以干预的效果也不明显。腰疼和膀胱刺激症干预的效果比较明显,主要是因为这些因素和服用解痉药、心理安慰和健康教育有关,常规的护理在健康教育方面患者还处于认知阶段,而品管圈活动的干预患者更加趋向于行动阶段。

4.2品管圈活动有效的提高了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品管圈活动的每次开会实际上就是一次学习和活动的过程,气氛轻松,充分调动了成员的积极性。同时增长和分享了不少的知识,并通过量化工作量来完成任务,使得更有效的服务病人,提高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4.3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能力。通过品管圈活动,圈内成员的沟通能力有所提高,护士们更加有责任心。另外圈内人员做为一个小团体一起集思广益,进一步培养了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将预防每个病人并发症的任务责任制到某个护士,同时又一起商讨具体方案,使得整个工作个体和集体相结合,灵活自主和引导监管相结合,护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有了一定的提高。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的减少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医院护士的护理质量水平。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实施品管圈活动的时候我们没有建立奖罚制度,除了在精神上给与奖励,我们并没有有效的物质激励方式。期待以后类似的活动能够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陶红艳.内外双引流在复杂性肾结石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24.

[2] 徐友明,胡礼泉.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双J管内引流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7):419-420.

[3] 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 [4] 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医学,201 1,9f41:1090. [5] Wang L R ,wang Y,Lou Y,et al.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susutaine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J].springerpuis,2013,2(1):141.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双J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2月我院肿瘤科PICC导管留置全程的住院患者, 随机抽取, 分为两组, 其中实验组100例, 年龄50~82岁, 平均66岁;对照组100例, 病程0.5~4年;年龄49~81岁, 平均65岁, 病程1~5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导管置留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进行品管圈管理, 建立品管圈:首先全科护理人员应该对品管圈的特点、活动规则、活动方法等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将全科护理人员均纳入QC小组, 护士长任组长, 选出骨干护士。根据存在的不同问题对小组内全体成员进行培训, 安排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考察学习或聘请上级医院有经验的护士到我院进行教学。认真总结经验, 将好的经验传授给QC小组的每位成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知识理论考核, 对护士长、骨干护士实施实践能力考核来评价培训效果。

1.2.2调查现状及分析原因:通过与家属和患者的沟通、科室内讨论, 对PICC导管留置期间出现的各类并发症的进行分析, 找出原因, 总结经验, 对存在的并发症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 (1) 机械性静脉炎:由于选择不适宜的导管类型、穿刺时有异物进入、置管时手法生硬、置管初期患者剧烈运动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组织局部红肿、灼热、疼痛等症状[1]。 (2) 感染:导管由于长时间对固定处周围皮肤的摩擦刺激、患者手术时对导管无菌概念认识不足、对患者穿刺部位覆盖染菌、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导致皮肤细菌感染。 (3) 导管阻塞:由于导管型号不适宜、置管技术差、老年和肿瘤患者血浆黏度增加, 血液凝固、不及时冲管、输注药物的理化性质因素、患者活动度和免疫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输液不顺, 速度变慢或停止, B超检查见有血栓。 (4) 导管破损:拆除贴膜时牵拉导管、患者活动过度、固定不正确、用力冲管, 夹管等原因导致导管破损, 出现渗液。针对存在问题, 找出解决方法。

1.2.3针对原因, 制定相应对策:针对以上PICC导管留置期间出现的各类并发症, 分析综合各个因果关系, 总结PICC导管留置的基本理论知识、治疗护理方法、自我保健知识和注意事项等, 按照实际情况, 品管圈小组成员各抒己见, 反复讨论, 一致认为要加强专业技术知识水平, 建立PICC护理专业团队、对PICC患者的档案完善管理、对PICC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是合理方法, 并以“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本次活动主题。这个方法可以指导护士有计划、规范、系统地完成护理工作, 避免了护士工作的随意性, 使之人性化, 合理化, 规范化。

1.2.4实施方法: (1) 加强专业技术知识水平, 建立PICC护理专业团队:首先进行培训。护士作为PICC导管留置期间护理的实施者, 首先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逐步、系统地培训。努力提升护士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通过组织小讲课, 查房回访等方式进行实践学习。通过执行奖惩制度来提高每位成员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术。 (2) 对PICC患者的档案完善管理:建立PICC患者基本档案及护理档案, 按照医院规定统一制作。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导管名称、导管型号、导管留置日期, 方法及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期间每次维护的时间和方法、易产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等。统一有护士长保存, 定期进行改进。 (3) 对PICC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每个护士严格要求, 对PICC导管留置期间出现的各类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与护理。如减少置管初期患者的剧烈运动, 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 置管动作轻柔等方法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规范无菌操作, 及时定期换药等方法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对于输注黏性较高的药物, 输注完毕时应使用Na Cl冲管来预防堵管;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应最好使用输液泵, 并用低浓度肝素封管来降低堵管的发生率;对患者传授健康教育知识, 防止患者因运动幅度过大导致导管脱出;冲管和夹管时不要用力过大, 不使用容积小的注射器, 不要用力冲管等来避免损坏导管。

1.3效果评价标准[2]:通过统计分析, 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机械静脉炎、感染、导管阻塞、导管破损。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 调查表内容包括以上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采取匿名问卷的方式, 并全部回收。比较两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

1.4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数据的结果进行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P<0.05, 说明具有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见表1。两组数据比较, 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卡方检验, P<0.05, 说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品管圈管理突出主动参与, 齐心协力。护士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护士的服务态度明显改善, 护士自觉性增强, 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在品管圈活动中每个护士都可以发挥主人公的作用, 共同参与, 不断完善。这不仅充分调动每个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挖掘出护士的最大潜能, 提高了工作质量。而且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 让每个护士成为管理的实施者, 激发了巨大创造力, 而且减少了上下级之间的摩擦。同时, 通过活动管理, 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提高了工作效率。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 规范了各项工作流程, 护理职业形象得到了提升, 有效避免医疗纠纷,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建立品管圈组织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意义[1,2]PICC导管留置患者在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要求高, 经常会发生一些并发症。通过建立品管圈组织, 制定工作流程, 使护理工作变得条理、系统、规范, 降低了以往护理工作的随意性, 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科室通过对PICC导管留置期间患者的护理, 患者的主动咨询意识提高, 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增加, 患者可以正确的了解自身患病情况及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自身生理、病理的变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 同时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大大增加。患者在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另外, 在品管圈管理中, 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理人员对出现的问题可以随时讨论、改进, 提高了治疗疗效果, 减少拔管率。品管圈活动激活了护理人员的创造力, 在保证护理人力成本的条件下, 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有助于为患者提高优质、便捷、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 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中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活动前后200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进行调查,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 对比分析两组PICC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根据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过两组对比分析, 实验组显效71例 (71.00%) , 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45例 (45.00%) , 总有效率73.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实验组患者的PICC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通过建立品管圈组织显著降低了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 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方妍.“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3, 8 (24) :232-233.

上一篇:经济讲座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升初语文写作8大得分技巧「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