踪近差错品管圈

2024-09-01

踪近差错品管圈(共5篇)

踪近差错品管圈 篇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1月~2012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药房盘点差错件数登记资料, 统计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结果。

2 方法与结果

2.1 组圈

本着自愿的原则组成7人的品管圈小组, 投票评选出圈长1名, 辅导员由科主任担任。经过圈员的设计和创新, 从候选的6个圈名中通过投票, 最终选择“QQ圈”作为圈名, 并确立了圈徽。

2.2 主题选定

圈员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出9个候选主题经过投票, 选择“以减少门诊药房盘点差错件数”作为本次活动主题。

2.3 活动计划书拟定

拟定QQ圈关于减少门诊药房盘点差错件数的计划甘特表, 确定每个步骤的活动时间。对于活动过程中的进程变动, 圈长要予以记录和说明。

2.4 现状把握与目标设定

圈员对目前门诊药房盘点工作进行归纳, 绘制成流程图。目标值[2]=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 (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37- (37*91.0%*75%=11.7 (件)

2.5 解析

圈员通过脑力激荡, 绘制出造成盘点差错件数原因的鱼骨图, 通过对各个要因进行评价, 最终确定7项主要因:流程不明, 拆零药品, 药品定位不明, 责任心不强, 品名相似, 包装相似, 奖惩制度。

2.6 对策拟定针对上述7项主要因, 全体圈员共同讨论

拟定相应对策, 通过对对策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进行评分, 根据80/20原则, 选定7项具体实施对策。

2.7 对策实施与检讨

(1) 相似药品做提示性标识并公示易混淆药品, 防止在盘点时误将A药点成B药。 (2) 设立药品库位号并及时维护。在电脑上设立窗口药品和二级库药品的库位号, 在窗口药品的标签上增加其二级库的位置。在每个药架上分别标有药品所摆放的位置, 以便查找。平时由后台人员对药品库位号进行维护, 保证其准确。3) 双人交叉盘点、完善奖惩制度。在盘点前, 首先进行人员分组, 通常是两人一组。封账后会打印出附有药品调配区和二级库库位号的盘点表, 对于同一种药品, 它的调配区和二级库都是由同一组人进行盘点, 这组人一个从前, 一个从后, 交叉进行盘点, 最终将二级库数量和窗口数量加和所得的总值彼此进行核对, 如果不符, 则需要对该药再次盘点确认, 如果相符, 则录入电脑, 以等待最终结存。由于一种药品从盘点到汇总, 再到录入电脑都是由同一组人完成, 如果最终发现哪个药品盘点错误, 则可以责任到人, 给与一定惩罚, 如果该组盘点全部正确, 则得到相应奖励。 (4) 拆零药品统一放置。 (5) 专人负责药品上架。 (6) 下班时病人未取药品及时归位。 (7) 新进药品上架前公示及维护。新进药品在周一早会由部门负责人统一进行培训, 并且在公告栏进行公示, 予以提醒。后台人员及时对新药库位号进行维护。

2.8 效果确认

2.8.1 有形成果门诊药房盘点差错件数由改善前的37件降至改善后的8.5件, 目标达成率为112%, 效果显著。

2.8.2 无形成果经7名圈员评分 (5分最高, 1分最低) ,

绘制出雷达图, 反映出在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尤其表现在熟练运用品管手法和沟通与协调能力方面。

2.9 标准化

为了使盘点过程更加细化, 使盘点流程更加规范化, 制定了《双人交叉盘点作业书》、《药品库位号设置及维护作业书》和《退药及多拿药品归位作业书》。

2.1 0 检讨与改进

由于第一次开展品管圈活动, 圈员不能熟练运用各种品管手法, 操作起来不能得心应手。由于门诊药房盘点是特定时间进行 (在活动期间盘点为一月一次) , 因而实施的时间短, 次数少, 还存在一些问题等待解决, 残留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药房盘点的账物相符率。

3 讨论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 分析了造成门诊药房盘点差错件数的各种原因, 严格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 提出并实施了改进对策, 从而减少了盘点差错, 提高了盘点效率。品管圈是持续进行的质量改善活动, 要把品管圈作为长期的活动项目, 在今后的工作中, 将继续运用品管手法, 以科学的方法、发散性的思维、集体的智慧, 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智, 王萍.“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内差方面的应用.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 14 (3) :126-128.

[2]张幸国, 赵春威, 李盈, 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9, 12 (4) :233-235.

踪近差错品管圈 篇2

1 一般资料

分别收集并统计我院病区药房品管圈活动前 (2010年8月份) 、品管圈活动中 (2011年2月份) 以及品管圈活动后 (2011年4月份) 的药品调配差错的件数作为品管圈质量管理活动的依据, 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结果。

2 方法和结果

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由13名病区药房药剂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 投票评选出圈长1名, 辅导员由药剂科主任担任。

2.2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确定了“圈名” (语乐圈) 和“圈徽”, 讨论并投票各自搜集的部门内的工作问题, 利用排序法和优先次序矩阵法进行评分, 最后以“降低药品调配的差错件数”为本次活动主题。

2.3 现状把握

2.3.1 制出与主题有关的工作流程图。

2.3.2 数据收集, 利用查检表收集2010年8月病区药房的调配差错件数 (27个病区和静脉配置中心) 。差错件数= 内差件数+ 外差件数, 内差是指在药品的调配发药过程中由药房工作人员发现的差错, 外差是指在药品的调配发药过程中由护士、护工或药房以外的工作人员发现的差错。经统计计算差错平均每周发生76件。利用柏拉图分析数据, 见图1。

依照80/20原理, 表明药品调配过程中品项差错和数量差错是病区药房调配差错的主要原因。

2.4 目标设定

按品管圈方法给出的公式计算出目标值。其中数量和品项的差错占了所有错误的91%。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 (现况值× 圈能力×改善重点) =76- (76× 74.3% ×91%) =25。目标值确定为25件/周。

2.5 解析

每个圈员集思广益, 头脑风暴, 从设备、人员、材料、方法等方面分析为何会出现药品品项和药品数量错误, 制作特性要因图[4], 即鱼骨图, 得出导致差错的主要原因为: 调配药品惯性思维, 药品拆零零散, 工作人员培训少, 药品摆放凌乱, 相似药品摆放混乱, 新药上架流程不完善, 工作强度过大等。

2.6 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差错的主要原因, 全体圈员一次次地头脑风暴, 讨论出很多相应对策, 从可行性, 圈能力, 经济性3个方面按照优 (5分) 、中 (3分) 、差 (1分) 进行打分, 共15人参加评分, 总分225分;全体圈员决定每项要因选取得分最高的候选对策作为实行对策。最终选定了具体的实施案, 对策如下。

2.6.1 双人发药, 核对人员备好工具, 发药实行双核对 将单人发药改为双人核对发药, 一人调配, 一人核对。调配发药单子药品品种数量较多, 容易跳行、错行, 规范统一调配和发药的工具, 统一使用直尺和夹纸板。过程为:取药时将医嘱摆药单用纸板夹夹起;取药前, 在药品, 名称前划勾;取完药, 在数量后做划勾。不得覆盖数字, 取药者用蓝色圆珠笔。发药时在数量的位置上划勾, 起到双重核对的作用, 发药者用红色水笔。发药时用直尺辅助划线, 以防错行跳行。

2.6.2 标明拆零药品名称的专用小药盒, 制作标签, 标示药品规格及数量 针对药架药品标示不明, 零药摆放无序, 将拆零药品统一药盒摆放, 制作药品标签, 标示规格数量, 特殊药品规格数量做特殊标示。

2.6.3 规范培训制度, 加强业务学习 药学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新进人员业务不熟, 调配过程存在惯性思维。于是对于新来的同事或者实习生采用一带一的学习模式, 每天早会监督大家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并定期组织大家学习药学知识。

2.6.4 药品摆放位置更改及时通知及公示, 药架包干到岗, 药品信息更新滞后, 药品摆放混乱, 易引发调配错误。针对这种情况及时将更新的药品位置口头通知及书面公示, 药架药品包干到岗, 各自负责自己区域的药品情况, 包括上架, 整理, 有效期监察等, 专人负责核对。

2.6.5 相似药品分开摆放, 建立药品包装对比图库, 同一厂家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包装相似, 不同厂家也存在外包装相似的情况, 易混淆发生调配差错。对策为整理包装相似的药品目录;针对易混淆药品的包装, 做对比图库, 在公告区内公示, 并告知所有工作人员;将包装相似的药品分开放置。

2.6.6 新进药品组织学习并公示, 医院业务的发展, 新进药品品种不断增多, 导致大家业务不熟练。采取对策为:早会时及时通知新进药品;新进药品组织学习, 各自学习后再大家一起交流学习;药品归类, 建立文档库;新进药品与已有相似药品进行剂量、包装等对比;新药的位置和包装数目醒目写在公示板上, 通知到个人。

2.6.7 通过有效的奖励制度进行管理, 无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有奖有罚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于是和辅导员共同协商讨论, 完善奖励考核制度, 并经科室领导认可;每日考核调配人员, 没有出现内差的同志给予红星一颗;每月评选最多红星者为当月明星;并对当月明星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3 效果确认与分析

3.1 有形成果

住院药房调配差件数由原来的76件/周降低为32件/周, 下降了57.9%, 接近之前的目标值。

目标达标率= (改善后-改善前) / (目标值-改善前) × 100% = (32-76) / (25-76) × 100% =86.3% 进步率 = (改善前-改善后) /改善前× 100% = (76-32) /76 × 100% =57.9%

3.2 无形成果

在实施品管圈前后, 对各个圈员就沟通与协调能力、责任心、积极性、自信心、荣誉感、团队精神、面对问题的勇气、品管圈手法的认识都进行了问卷调查, 根据打分计算, 制作了雷达图 (图2) 。结果表明, 圈员在品管手法、面对问题的勇气、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

4 标准化

将以上实施效果良好的对策中的五个对策, 做好标准化操作, 并纳入了药房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进行可持续发展, 使对策得以继续为药学工作服务, 优化工作效率。

5 讨论

经过这次品管圈活动, 彻底分析病区药房调配差错的各种原因, 提出并实施改进对策, 从而降低发药差错件数,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及时, 提高病区对药房的满意度, 提升病区药房的药学服务水平, 提高了医疗质量。品管圈也是药事管理中优秀的管理手段之一, 使得全体圈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等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运用品管手法, 为提高药事活动的品质, 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品管圈是可持续发展的, 能使药学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林瑞荣.品质管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146.

[2]张幸国, 赵青威, 李盈, 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9, 12 (4) :233-235.

[3]钟朝嵩.品管圈实物.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9.

踪近差错品管圈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分别收集并统计本科室门诊药房品管圈活动前 (2012年8月份) 及品管圈活动中 (9月份及10月份) 以及品管圈活动后期 (11月份) 的药品调剂差错率作为品管圈质量管理活动的依据, 分析品管圈活动后的成果。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本着入圈自愿, 出圈自由的原则, 门诊药房有13名年轻药师自愿组成了“PC圈”, 即药学圈。通过投票选举圈长一名, 辅导员由科室副主任担任。通过圈会讨论, 确定了圈徽, 制定完善圈规、圈纪与圈会制度, 申请开通了PC圈Q群, 确保品管圈活动的规范、顺利开展。

1.2.2 主题选定及计划:

每位圈员根据工作实际提出迫切改善的项目, 然后投票打分, 最后确定了最高得分——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 为PC圈本期活动主题。圈长安排工作计划和圈员工作分配。每两周召开一次圈会, 以讨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并决定6个月内完成计划。

1.2.3 现状分析和目标设定:

统计2012年8月份门诊药房处方26660张, 差错事件为138件, 差错率为0.518%。根据公式:目标值=现状值- (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 评估圈能力, 设定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的目标值为0.3‰。

1.2.4 原因分析及对策实施:

解析是品管圈活动的重要环节, 将可能产生问题的全部原因画成调剂差错鱼骨图。找出主要原因, 拟定对策。 (1) 针对配方人员在工作过程存在闲聊这一要因, 拟定以下对策。a.每月无记名投票评出一名最佳服务之星和一名最爱闲聊药师, 并作出奖惩, 以保证每个药师在工作期间专注, 严防一心二用。b.实行差错登记, 对差错人员进行教育。 (2) 针对窗口少, 人员少、超负荷工作这一要因, 拟定以下对策:a.高峰期增加人员开足窗口。b.弹性排班, 杜绝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3) 针对品名相似, 包装相似造成差错这一要因, 拟定以下对策:a.分开摆放;b.标签醒目提示;c.调剂时放置易混淆警示牌, 提醒发药人注意核对。

同时, 高危药品用红色标签加以警示, 增设公告栏, 供药师关注新药信息和药品信息更改, 利用早交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经验分享, 提高药师的专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2 成果确认与分析

2.1 有形成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明显下降, 达到预期目标, 见表1。

*与2012年8月比较, P<0.01, 2012年11月处方调剂错误率显著下降

2.2 无形成果

评价方式:由圈员以自评方式评分, 每次每人最高分5分, 最低分1分, 对和谐程度、积极性、责任感、沟通配合、愉悦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八个项目进行评分。活动成长值=活动后平均值-活动前平均值, 发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2.3 成果分析

(1) 提高了服务质量, 降低成本。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降低了调剂差错, 给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用药保障。随着差错的减少, 服务质量的提高, 投诉事件随之减少, 成本明显降低。 (2) 激发药师潜能, 提高药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圈体现了高度的民主, 给予每个圈员充分展现的机会, 从而激发了药师潜能。面对问题, 大胆发言, 积极献策, 充分利用品管圈的各种手法, 学习80/20法则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提高了药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了合作意识, 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品管圈实施的十大步骤, 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 这一过程不断沟通交流、齐心协力改善目标, 增强了合作意识, 提高了工作效率。

3 讨论

要保障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 必须要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 而品管圈正是这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尽管本科室品管圈活动开展时间不长, 但已经取得可人的成果。通过品管圈活动, 不但充分发挥了每个圈员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提高了每个圈员的管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是提升了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和医院的形象。但该活动还是在小范围内推行, 如果将品管圈活动在全院, 乃至整个医疗行业顺利开展, 则医疗服务质量的进步将会又是一次质的飞跃[2]。

摘要: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 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品管圈的管理理论、方法、技能等运用于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质量管理中, 逐个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调剂差错率。结果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从2012年8月的0.518%下降至2012年11月的0.092%,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能有助于减少门诊药房调剂差错, 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 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门诊药房,调剂差错,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踪近差错品管圈 篇4

品质管理圈简称为品管圈(QCC),指在一个工作单位内,或是工作性质相关的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的小组来进行品质管理活动[1]。门诊药房是医院对外的服务窗口,其药学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的竞争力[2]。如何调整和维护药患关系一直是药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2015年6月我院门诊药房引进了QCC管理,旨在降低门诊药房的发药差错率,通过QCC管理来找出发药差错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我院门诊药房经过6个月的QCC管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和整理2015年5月1~30日实施QCC之前和2015年6月1~30日实施QCC之后的门诊药房处方发药错误事件登记资料,以此作为QCC活动研究资料,统计分析实施QCC前后数据的变化。

1.2方法

1.2.1组圈及选题:QCC于2015年6月1日正式成立,小组成员共有10人,由主管护师1人、护师7人、护士2人组成,护士长担任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在圈会中投票设定圈名和圈徽,讨论决定以“降低门诊药房发药错误率”为活动的主体,旨在通过QCC活动来提高患者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维持良好的药患关系,提高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1.2.2现状分析与目标设定:2015年5月1~30日实施QCC之前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总件数为120件,平均每周发生30件。QCC小组研究后决定根据门诊药房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值为减少至每周发生15件,差错率降低50%。

1.2.3对策拟定与实施:(1)仔细核对和打印配方标签,药品在调配后统一摆放,保证1位患者1筐,由专门人员审核处方,在发药时核对患者姓名;(2)针对同一成分且不同规格的药品要加以区分,在药房引入此类新药品时,以口头和书面2种方式告知药剂人员,并且在宣传面板上提示;(3)专人负责清理和监督与药剂调配无关的物品,保证所有物品均固定位置摆放;(4)将“四查十对操作规程”落实到位,并且将具体的操作环节张贴到墙上。

2结果

2.1 QCC实施前后门诊药房发药错误率门诊药房发药错误率在实行QCC之后有明显的改善,差错总数从每周30件降低至每周14件,下降53.3%,超过预期目标值。见表1。

2.2 QCC活动前后小组成员工作能力比较QCC活动后,小组成员在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品管手法、团队协作几个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总分30分)。见表2。

3讨论

经过6个月的QCC活动,我院门诊药房的发药错误率明显下降,小组成员在经过品管圈活动后个人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均加强,沟通协调能力、品管手法和团队协作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由此可见,本次针对门诊药房发药错误率的QCC活动较为成功。其中门诊药房针对发药错误实施有效措施后,门诊药房发药错误率从每周30件降至每周14件,下降53.3%。

门诊药房发药错误率的降低意味着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3]。提高了药房服务水平的同时,也降低了药患纠纷的发生率,为建立良好的药患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门诊药房发药准确性是对门诊药剂师工作的最基本要求,降低门诊药房发药错误率,对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团队凝聚力、集体荣誉感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薛晓红,谢辉平.品管圈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南药学,2010,8(12):936-939.

[2]杨秀丽,石佳娜,应茵,等.“品管圈”活动在提升门诊药房服务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7):682-684.

踪近差错品管圈 篇5

关键词:品管圈,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率

品管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 自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台湾地区开展以来效果显著。其是由工作在同一环境、工作性质类似的人员, 共同学习和运用品管方法, 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最终形成的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持续改善机制[1]。门诊西药房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 其服务质量的提升直接影响着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而降低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率则是门诊西药房全体药师提高工作质量的核心[2]。2013年12月-2014年5月本院门诊西药房开展了以降低发药差错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笔者很高兴能有机会作为圈员参与其中, 现将有关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

收集本院门诊西药房品管圈活动改善前 (2013年12月) 、改善后 (2014年1-2月) 药品调配差错登记资料并统计有关数据, 同时对于活动开展前后参与药师在发掘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无形成果进行评价[3]。

2 方法

2.1 组圈及选题

12名圈员主要由工作在门诊西药房第一线的药师秉着自愿的原则经报名组成, 在圈活动的初期, 圈员们通过头脑风暴投票确定了圈名为“太阳圈”, 设计了圈徽, 选出了圈长, 并从院部要求、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四个方面考虑, 利用评价法最终确定以“降低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4]。目的在于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构建良好的药患关系, 提升患者对医院和门诊西药房的整体满意度和信任度。

2.2 拟定计划

由于笔者是第一次做品管圈项目, 圈员们都没有参与过类似活动, 为了更圆满地完成活动, 笔者结合门诊西药房和圈员现状, 将整个活动流程作了详细的分解, 每一项目都安排专人负责[5]。

2.3 现状分析与目标设定

笔者制作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作业流程图, 认真分析讨论出现发药差错的各种可能性, 设计差错查检表来把握药房的现状, 并制作了改善前柏拉图 (图1) 。根据2013年12月改善前查检数据表明, 平均周差错例数98件, 差错率为6‰。数量错误、A药错发成B药、用法用量错误、甲患者错发给乙患者4项是门诊发药差错的原因;根据80/20法则, 最主要原因是“数量错误”和“A药错发成B药”, 因此, 本圈将改善重点定为如何改善“数量错误”和“A药错发成B药”。考虑到第一次组圈, 故将圈能力设定为50%, 改善前差错率为6‰, 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 (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6‰- (6‰×91%×50%) =3.3‰。

2.4 对策拟定与实施检讨

依据现状分析中找到的特征, 全体圈员群策群力, 寻找工作过程中疏忽的细节, 分别作了引起“数量错误”和“A药错发成B药”要因解析系统图, 对其进行解析, 并进行真因验证[6]。最终得出引起药品“数量错误”的要因为:调剂人员注意力不集中;开放窗口, 环境嘈杂。引起药品“A药错发成B药”的要因为:药品药名相似, 包装相似, 药品位置相邻。就以上原因, 圈员们通过头脑风暴例举讨论了相应对策, 最终制定了4条具体的对策, 每条对策由两名圈员负责实施[7]。

(1) 对策一:针对要因调剂人员注意力不集中, 笔者采取的对策是合理排班并加强专业训练。就药师们在工作繁忙时容易疲劳、忙中出错的问题, 笔者采取在患者取药高峰出现的时间合理排班, 每个窗口安排3名药师, 基本上保证每名药师工作1 h可以休息10 min, 缓解了药师的工作压力。并且大家工作中相互提醒、督促, 工作时不闲聊、不玩手机, 从而保证发药时注意力集中、调配正确[8]。针对部分药师对于药品药理知识掌握不扎实, 从而导致审核处方能力不强、指导用药不力的情况, 笔者采取每次科务会学习时, 请一位圈员到讲台前主讲, 和药剂科全体药师共同学习;每月安排一次高级职称药师授课;每季度进行一次三基考核, 帮助各位药师提高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审核处方的能力以及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 从而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9]。

(2) 对策二:针对开放窗口, 环境嘈杂, 笔者采取的对策是维持取药秩序, 改善药学服务。在患者取药高峰排队人员多时, 由医疗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告知每天的志愿者协助维持患者取药秩序, 帮助部分行动不便患者就医, 使患者取药井然有序。另外通过设置门诊用药咨询和特殊患者服务窗口, 开通绿色通道, 急患者所急, 想患者所想, 缓解了部分患者的急躁情绪。

(3) 对策三:针对药品药名相似、包装相似, 笔者采取的对策是使易混淆药品突出醒目。整理易混淆药品的资料目录并公示提醒, 将易混淆药品按“看似”、“听似”、“一品双规”制作标签, 并在货架上的相应位置处贴警示标签, 相似药品分柜存放、高危药品和拆零药品分区定点存放[10]。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药师错拿药品的几率。

(4) 对策四:针对由于药品位置相邻而发生的拿药错误, 笔者采取的对策是药品摆放更加合理。按药品分类、用量多少、避免重复放置等重新设置药品货位;按少量多次原则加药, 加药时注意药品与药品之间有明确的分界;购买药盒, 放置部分拆零的注射剂;购买药盒设立拆零药品专区, 每个药盒只放置一种拆零药品, 帮助药师准确区分各类拆零药品, 保证调剂的准确性。通过合理调整药品位置来减少工作中发药差错的发生。

3 效果确认

3.1 有形成果

太阳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各差错项目的数据都有所下降, 根据2014年1月26日-2月22日改善后查检数据表明, 平均周差错例数17.3件, 差错率为1.9‰, 具体结果见改善后柏拉图 (图2) 。发药差错率由原来的6‰降低为1.9‰, 超过预期目标值3.3‰。笔者将改善前后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并制作了柱形图 (图3) 进行对比, 从图3中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改善前后差错率的明显下降。

3.2 无形成果

表1是对圈里所有成员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进行评分的结果, 由表1可见, 通过此次活动, 参与药师在发掘问题能力、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4 讨论

上一篇:英语修辞格的语用下一篇: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