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差错

2024-05-16

常见差错(共11篇)

常见差错 篇1

从当前媒体 (报、刊、网, 以下同) 编校审过程来看, 由于受作者、编辑、校对文字功底及敬业精神等诸多因素影响, 媒体常现的一些差错, 损害媒体质量, 影响传播效果。因此, 认真分析媒体常见差错, 探讨防堵对策、提升媒体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1 媒体常见差错的种类

通过作者多年的统计与分析, 媒体常现差错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1 常识性差错

在有些文章中, 由于作者、编辑和校对一些文字的表述习惯不太注意, 以致于出现文字表述性差错, 也可以称之为常识性差错。例如:在《顺德工厂爆炸17人遇难》一文中, 该稿在第1段“截至中午1时20分, 已经造成17人死亡……”中的“中午1时20分”应为“下午1时20分”, 中午的概念应该是11点到13点。又如, 在媒体中常见“某月某日下午15时”, 应为“某月某日下午3时”或者“某月某日15时”等等。

1.2 错别字错误

通过统计和分析, 媒体常见差错中多为错、别字。例如:在《医护人员巧化身多才多艺迷众人》一文中第三段“一医院的医生们多才多艺, 卯足了大腕儿的范儿……”中的“卯足”应为“铆足”。在成语使用时, 特别容易出现同音字的别字。如将“再接再厉”错为“再接再励”, 将“脍炙人口”错为“烩炙人口”等等。

1.3 标点符号错误

中英文表述格式中的标点符号是有一定区别的, 因为差别细微, 常常被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所忽视。例如:在《“一张图”助推“国土云”全面落实》一稿中, 倒数第二段“按照统一的数据库标准规范, 采取统筹推进……”中的“, ”应为“, ”。还有的将破折号“——”错为“——”, 即将一段线错为两段线等。

此外, 还有语法错误。这个相对较少, 在此不必多说。

2 媒体差错的不良影响

有的媒体差错虽然很小, 但有时候造成的不良影响却很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小差错酿成大错误。媒体中的差错如果不加注意, 很容易由技术性差错演变成政治性错误。如:有的报纸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名字中的“泽”错为“怪”, 将“宝”错为“室”等。虽为一个别字错误, 但从严格意义上讲, 却是“政治事故”。还有媒体将“总经理”错为“总理”, 将“值班总编”错为“值班总理”等等。由此可见, 媒体对于稿件必须严审细查, 严防小差错酿成大错误。

二是差错影响媒体质量和社会形象。媒体如果不严核和严防差错, 势必导致媒体中的错误越来越多, 使媒体的整体质量出现较大问题, 无论是对读者的阅读, 还是对媒体的声誉、社会形象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3 媒体常见差错的防堵对策

为进一步做好常见差错的防堵工作, 近几年来,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不断创新审读方式, 严防各种差错, 提升媒体品质, 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本集团各媒体的主要做法如下。

3.1 强化审读监督, 形成审读制度

为确保媒体减少差错、提高出版质量,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建立和完善了媒体审读制度, 面向社会聘请了审读专家专门“挑刺”和纠错, 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强化对媒体质量的监管和审查, 不断提高纠错能力, 确保媒体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3.2 细化内部评审, 查找差错根源

在媒体稿件的编审过程中, 为防堵媒体差错,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全面开展了内部专家评报、部室评稿等活动, 成立了由4名高级记者、高级编辑组成的集团专家委员会, 专家职责之一就是评审集团所属各媒体的稿件, 给媒体和采编校人员“挑毛病、找差错”, 查找差错根源, 研究防堵对策, 提高报道水平, 提升媒体品质。

3.3 硬化流程管理, 严堵各类差错

校对工作是媒体编辑出版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文字把关的最后一道关口, 他们相当于差错“清道夫”, 其素质如何则直接关系到差错率的高低。长期以来,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高度重视校对工作, 首先, 从校对人员的公开招聘入手, 挑选文字功底过硬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校对员队伍中。其次, 加强校对人员的责任意识教育, 硬化校对环节的流程管理, 对每道流程作记录, 进行“留痕”管理。第三, 集团编委办每月对所属各媒体见报差错进行排名, 并在内部通报, 强力推进校对质量的不断提高。

3.4 量化奖惩标准, 接受社会监督

为了更好地发挥读者的社会监督作用, 与读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2011年7月,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公开承诺, 开展了“恳请读者纠错”有奖举报活动, 凡举报经查证属实的每个见报 (刊、网) 差错, 给举报人奖励10元, 鼓励广大读者参与到办媒体中来, 以最大限度地防堵各类差错。读者纠错范围以集团所属媒体的版面、网页及刊载的新闻为主。截至2015年4月,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给读者兑现“举报奖”达10万多元。在对读者举报进行奖励的同时, 对差错责任人的每处差错进行扣款10元的处罚。通过读者“有奖挑刺”活动, 媒体差错越来越少, 见报 (刊、网) 差错下降了近四成。

4 几点体会

近几年以来,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在防堵媒体差错中, 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很大收获。回顾这些年来的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4.1 高度重视编校工作是做好防堵差错的前提

校对工作看似一个简单的“机械”动作, 但如果在思想上麻痹大意, 就会差错百出, 不仅影响媒体形象, 甚至影响媒体或媒体人的政治生命。因此, 在媒体差错防堵过程中, 要从媒体领导、编辑、记者和校对等多层面入手, 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加强各环节责任人的政治和责任意识教育, 从各自的岗位职责出发, 把采编校的各项责任制度抓落实, 共同把好差错的“防堵关”。

4.2 严把出版流程管理是减少错误的关键

对于媒体差错而言, 除了要加强报刊审验, 还要进一步加强出版生产线流程的管理, 作者是第一“防线”, 要尽力把好第一关;编辑工作要认真细致, 修正错误, 以确保媒体文字达到准确性要求;校对则要把好最后一道关口, 把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只要出版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各负其责, 只要采编校人员责任心足够强和工作足够细致, 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防堵差错。

4.3 夯实文字功底是防堵差错的核心

针对媒体中错别字、标点符号、语法等常出差错的情况, 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夯实采编校人员的文字功底是减少差错的核心所在。媒体采编校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 苦练基本功, 提高差错识别能力。特别是记者在写作过程中, 要注意把好“入口关”, 尽可能地做到不出或少出差错。编校人员要认真履职, “齐抓共管”, 确保报刊中的差错能够被快速识别出, 最终达到防堵差错的目的。

总之, 正确分析媒体常见差错, 深入探讨媒体常见差错的防堵办法, 对提高媒体编审校水平和媒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编校各个环节必须共同努力, 将差错降到最低限度, 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读物。

摘要:做好媒体 (报、刊、网, 以下同) 常见差错的分析和防堵工作, 不仅能够提高媒体面世质量, 提高办媒体的水平, 而且还可以避免将媒体的技术性差错演变成政治错误。因此, 认真分析媒体常见差错, 对其进行分类, 分析媒体差错造成的不良影响, 探讨防堵对策, 对促进媒体提升质量和媒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媒体审核,常见差错,防堵对策

参考文献

[1]贾文杰.现代汉语究竟有无通假字[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文科专辑) .2006.

[2]单捷.编辑用字规范化刍议[J].编辑之友, 1996 (1) .

常见差错 篇2

26条常见护理差错,经验总结

1.发错口服药,漏发睡前药。

2.输人血白蛋白和输血时没给病人测体温,输血时俩名护士没去床旁,就把字签了,结果病人有输血反应,停止输血。

3.气切病人雾化在嘴边工作。

4.心电监护示干扰,已排除干扰,但数据还是无法显示,责任护士没做任何处理,而该病人是手术病人,如果有干扰,可以调为手术,把手机关机,机器会稳定些,以上无效,则更换监护仪。

5.病人借轮椅外出,未告知病人如何使用,发生了跌倒。

6.患者头部伤口敷料脱落,未告知医生换药。

7.输高渗药物如甘露醇葡萄糖酸钙未确定在血管内直接输,导致组织坏死。

8.换药时没注意观察昏迷患者输液处皮肤,直接换药,但药滴,直到接班时护士发现患者手已肿至手臂。

9.病人出院后手上还带有留置针和腕带。

10.病人血压低,医嘱予以泵多巴胺,泵了一段时间后血压还是很低,结果泵药处留置针已脱落,床单全湿了。护士笔记官网:http:///

11.病人发烧,予以冰敷,交班时护士未告知接班护士患者身上还有冰块,还好被家属发现了。

12.给病人发口服药未告知患者用法。

13.给病人发胃镜肠镜ct核磁共振检查单未告知患者要预约,在哪里做,导致患者满院跑。

14.配药时手接触注射器活塞,没无菌观念。

15.上腹部ct,b超未告知患者要空腹。

16.给病人发降糖药未告知患者什么时候服用,机械做事,导致血糖很高,如阿卡波糖需与第一口饭嚼服,否则无效。

17.主班护士转抄停留置导尿医嘱,未跟责任护士说拔尿管,责任护士和晚班护士没核对出来,夜班护士做会阴抹洗时发现有尿管怎么没开会阴抹洗和留置导尿。

18一护士把床旁彩超发给病人叫她去做,但该病人怀疑脾破裂,还好医生发现了。

19.科室急用甘露醇去抢救车拿时却发现结晶了。

20.肠内营养液输入到静脉里。

21.患者出现异常生命体征未告知医生。护士笔记官网:http:///

22.一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打了大号留置针,护士换药时把250得氨基酸换上去,半小时却滴完了。

23.静脉用得液体挂在了病人膀胱冲洗得输液器上。

24.给有尿管病人更换床单时把尿管夹闭,换完后忘记打开了,患者家属早上起来时发现怎么没尿。

25.躁动病人未绑约束带从床栏与床的空隙处坠床,头撞成了包子。

26.特殊治疗特殊护理未交班。

差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现重复的差错

常见差错 篇3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常见差错;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47-0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保证病人的输液质量而对输液进行集中配置的新形式,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重要改革,也为病人提供了优质的药学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住院病人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使用比例高达70%以上.我院2005年成立PIVAS并运作,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订了严密的查对制度,药物管理制度,实施信息交流,加强人员防护等防范措施.

1 常见差错分析

1.1审方失误:药师经验审方时忽略导致审方失误,主要是临床药师对输液配伍知识的相对缺乏,例如:头孢曲松钠与复方氯化钠合用,溶液会最终产生白色沉淀;500ML液体中一般最多加氯化钾15ML,但临床上250ML液体于氯化钾10ml同组时有发生。

1.2排药流程中发生的差错

1.2.1数量错误,排药空间相对拥挤、工作量大以及排药过程中接听电话、聊天或处理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等造成一些数量错误发生。

1.2.2标签错误,工作人員一时疏忽可造成医嘱溶媒的标签错误发生。

1.2.3品项错误,一些药品外观相似、位置相近、名称及规格不同等原因可造成排药过程中品项错误。如: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规格均为2.25;舒血宁2ML和舒血宁5ML等排药时不注意核对很容易出错。

1.3常见配置错误

1.3.1溶媒未抽,如心内科部分医嘱需用溶媒5%GS150.ML,需用250ML进行抽取,个别同事由于疏忽,会造成溶媒未抽。

1.3.2药品多加或漏加,出现特殊剂量时未注意查看。

1.3.3注射器使用错误,PIVAS同种药物公用注射器,有时为仔细核对,加药后把空注射器套回针头时才发现拿错,从而导致加药错误。

1.3.4输液袋扎破,由于本院使用溶媒液体为软包装,如操作台面或药篮中有玻璃碎屑,极易导致输液袋破顺导致药品浪费。

2 防范措施:

2.1环境措施:PIVAS的硬件系统参照GMP标准,建立完整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配置间10000净化局部达到100级层流条件.依据药物特性分普通药,营养药配置间和抗生数,化疗药配置间(抗生数及化疗药在百级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内配制,普通药在百级层流净化台配制).配置时环境封闭,工作人员进入配置室之前需在缓冲区更换特制的防尘防静电的连体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手套.

2.2人员因素:PIVAS由药师和护士一起参与,高低资历人员配对搭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质量,药师和护士上岗前都要进行规范化的岗前培训熟悉PIVAS的作用,意义及整个流程.

2.3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各班岗位职责,明确药师和护士的职责制度,制定严密的查对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把好各个环节从制度上保证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使护士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规范配置流程确保安全.要抓好关键点,即有可能影响全局或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护理管理者要善于识别这些关键点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1】。主任、护士长重点检查易犯差错的时间、环节、人员,把差错控制在最小范围。

2.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我院PIVAS有排药核对、辅配核对、成品核对三个核对环节。在每个环节都做好四查七对。打包药品及单瓶要双人核对后方可装包,以避免出门差错的发生【2】。包装好的药品送至各病区后病区护士要核对签收。

2.5药品管理:药品管理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一个管理重点,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3】。 PIVAS的药品有药师管理员专人管理,药柜标签字体清晰,标明药品通用名,商品名,规格和单位,化疗药专柜放置,每日清点.随着药品的规格,单位的变化或新药品的出现及时调整,将外包装相似的药品隔远放置。加强药师与护士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提醒以避免习惯性错误,每月定期进行药物盘点整理.

3 小结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是静脉配置中心的首要任务,如何在保证速度的前题下减少差错是环节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3】。只有建立相应的法规,健全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使各项安全操作细则做到有章可循,职责明确,管理者依据静脉药物配置工作的特点及时修订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防护措施督促各项制度与措施的落实,才能确保输液配置质量、杜绝差错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荔红,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提高护理风险干部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66.

[2] 朱爱江,毛静怡,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药房,2008,19(34):2715

常见差错 篇4

1)铁塔基础施工中根开和对角线尺寸出错。在铁塔基础施工和检查过程中,由于钢尺使用频繁,造成近于钢尺读数为零处的刻度模糊不清,往往采取起点向前让出一段距离,终点向后让一段距离的方法进行度量。由于度量操作简单,操作人员易产不大在乎的情绪,可能出现起点向前让出一段距离而终点却没有向后让,造成整基基础根开和对角线尺寸数据出现错误,这种错误往往在尺量检查中很难发现。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用经纬仪以顺线路方向为基准(转角塔以转角分角线为基准)转45°检查地脚螺丝和模板(对于正方形基础,仪器立在中心桩,对于矩形基础,仪器立在顺线路十字桩),用线绳检查地脚螺丝和模板,用经纬仪或线绳检查基础半根开等,这不仅可以检查出基础根开、对角线尺寸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整基基础扭转、位移等偏差的发生。

2)基坑底板挖偏。铁塔基础底板利用土模浇制的基础在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一般是边开挖边检查,由于度量的结果不准确,在坑深挖到位后会检查发现坑底四边的长度和两边之间的夹角不符合要求而偏斜。这可以采用辅助桩、线绳以及用垂球垂向坑底并定桩或作记号的方法,在开挖时,随时检查基坑底块四边的长度以及两边之间的夹角保持90°,这可防止基坑底板挖偏。

3)在施工中,有时因操作相对简单而被疏忽,造成大差错。例如复测后在施工中未重新检查档距,误把方向桩当作杆位桩,放线后造成相邻两档导线中,一档导线对地距离不够,另一档导线上拔的情况;又如未核对已变更的交桩表,造成杆塔基础型号浇错等。这要求施工人员提高质量意识,还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解决问题。

2 施工方法存在缺点而出现差错

1)打拉线后拉线棒出现弯曲。原因是从坑底到出口桩马道开挖定位不准。如从坑底到出口桩之间某一点高出角度线,打拉线后就会产生拉线棒弯曲。这可以采取出口桩向前移100 mm的办法,以降低角度线增加马道开挖裕度,来解决问题。

2)基础单坑支模浇筑因高差引起的尺寸误差。施工正方形铁塔基础时,因各种原因需单腿浇筑或两腿浇筑,因无其他基坑的参照,中心桩与模板、地脚螺丝之间存在高差,则无法保证度量的准确性。这可以用经纬仪支在中心桩处,通过简单的测量长度和角度,用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准确的高差。

3)经纬仪操平出现误差。经纬仪及水准仪在使用前,一般都经过校验确认没有质量问题。但因保管、运输或使用不善而出现测量误差,这需要在测量前对经纬仪操平出现误差进行检验。先将经纬仪支在中心桩处,将塔尺分别立在4个基础上平面进行等距离操平,记下数据并计算出高差;再将经纬仪支在基础以外,将塔尺立在第一次立塔尺的位置进行操平,记下数据并计算出高差。若两次计算出的结果相等,则表明经纬仪没有出现误差,反之则表明经纬仪出现误差。

3 施工方法特殊而出现差错

对于无资料可参考的特殊施工方法,施工中易出错。施工方法可以按其原理进行分析研究,保证施工质量。

例如对终端转角塔的预偏。终端转角塔既要求向终端受力的反方向倾斜,又要求向转角受力反方向倾斜。根据终端塔和转角塔的正面、侧面根开相等,终端塔的预偏值为根开的7‰,转角塔的预偏值为根开的5‰的要求,以下对铁塔A、B、C、D 4个腿的预偏值进行具体分析。A腿既作为终端塔低于B腿根开的7‰,又作为转角高于D腿根开的5‰;B腿既作为终端塔高于A腿根开的7‰,又作为转角高于C腿的根开的5‰;C腿既作为终端高于D腿根开的7‰,又作为转角低于A腿的5‰;D腿既作为为终端低于C腿根开的7‰,又作转角低于A腿根开的5‰;A、B、C、D4个腿的基础顶面的预偏值分别用△HA、△HB、△HC、△HD表示、基础根开用a表示,以D腿的基础顶面作为基准面,△HD=0,则△HA=a×5‰;△HB=a×5‰+a×7‰;△HC=a×7‰。

4 结语

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 篇5

1.接错病人,主刀医师开错手术病人或开错手术部位。采取防范措施有:

(1)接病人时带病历和手术科室护士一同到患者床头一同核对,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和手术名称。(2)巡回护士进入手术室后再次核对以上内容并签名。(3)手术医师在手术前再次核对并签字。

2.与药品有关的差错事故 最易发生差错的几个环节:(1)术中用抗生素。(2)麻醉用复合液未及时调整滴速,在短期内快速输入大量复合液。

(3)静脉复合全麻时,麻醉诱导用药由麻醉师准备而静脉推注由护士执行。(4)补液前不仔细检查,未及时发现液体中有杂质。采取的措施是:

(1)巡回护士在核对好病人后核对手术医嘱,检查有无术中用药,所带药品是否正确齐全。(2)检查药品的质量。

(3)麻醉师准备好麻醉诱导用药后,安瓿与注射器不分离以便执行时核对,在给病人使用时,护士再次核对一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

(4)开放复合液静脉通道后维持滴速,然后由麻醉师根据需要调节滴速。

3. 器械敷料遗留在病人体腔。防范措施:

(1)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尽量中途不换人,以免交接不清。(2)上台的所有物品均应清点记录(包括纱布条、剥离子或棉球)。

(3)在关体腔前后均要清点,无误后方可关体腔。(4)术中器械敷料不带出手术间。

(5)术前皮肤消毒与台上使用纱布要有区别,台上可使用带铅线的显影纱布,以免清点时混淆。(6)手术护理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4. 病人坠床。防范措施有:向病人解释说明床窄,不要在床上翻身侧卧。

5.电刀使用不当造成灼伤。防范措施:电刀要根据说明书使用。6.碘酒消毒脱碘不彻底灼伤皮肤。防范措施:使用碘酒消毒时不宜过湿,否则易将碘酒流到手术区以外的皮肤,脱碘要彻底或使用碘伏、安尔碘等含碘浓度较低的消毒液。手术后检查如有碘酒流到手术区以外的皮肤,脱碘后返回病房。

7.体位不正确造成神经损伤;病人体质差,时间长造成急性压疮。防范措施:摆放体位要得当,如截石位,骶尾部和膝关节处均应垫海绵垫,上肢外展不可超过90°,为了防止病人急性压疮,可在原手术床配套垫。

8.消毒隔离不严造成病人感染。防范措施:消毒隔离执行的好坏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因此,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无菌操作规程。各种器械敷料包要有消毒指示卡,外要有指示带,使用前检查,不符合变色要求或无指示卡不得使用,要定期采样监测消毒效果。消毒液要选用高效消毒剂,且测定浓度,定期更换。同时尽量采用高压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减少使用浸泡和薰蒸消毒。

9.病理标本遗失。手术后的标本关系到病人术后的治疗方案。因此,标本的保管至关重要。

(1)术中取出的较小标本如淋巴结清扫标本应由器械护士及时将标本交给巡回护士装入标本袋,以防标本太小丢失。(2)存放标本的袋上使用标签,粘贴于标本袋外。(3)标本要及时送检。

10.其它 在手术过程中还易造成差错事故的有:器械准备不全延长了手术时间;术中未用完的血液不及时带回病房; 防范措施有:

(1)术前一天探视病人查看病历,了解病情和手术范围、方式,对所需物品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特殊器械最好请医师自己选择或于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另外准备好应付紧急情况的器械和处于备用状态下的快速高压灭菌器。

(2)术中未用完的血及药品要及时带回病房,在送走病人整理手术间时,要再次检查有无遗漏。

手术室一旦出现差错事故,不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可由此引发医护、护患矛盾,造成护患、医护冲突,影响医院的经济和声誉,因此,要防患于未然。对易出现差错事故的问题经常提醒,警钟常鸣。发现不安全的因素查明原因,积极讨论,做到有效防范。

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应激措施

1.输液过程中一旦出现打错针换错药,瓶内有异物,应更换液体和输液器,若出现不良反应应采取补救措施,向病人赔礼道歉,按岗位职责追查个人并及时组织讨论,解释输液器有过滤网,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报告护士长及护理部。2.穿刺难度较大的病人,应事先给其说明血管不好看,让病人有心理准备,灵活运用穿刺技巧,注意保护血管,肢体制动。

3.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报告医生,即刻皮下注射副肾素,给予吸氧,保暖,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记录。

4.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大夫,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生处理,工作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5.急性中毒病人,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催吐或洗胃,尊嘱用药,如遇批量食物中毒病人,应立即通知各相关科室人员,较重者送抢救室,轻者观察室。

6.各种急诊急救病人,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尊嘱用药及对症处理,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应急状态,加强急诊急救培训。

7.发生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并尊嘱给药,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必要时检验。

8.抢救病人时突然停电,应立即使用手电筒,同时报告值班院长。

9.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药,抽吸外渗药液,利多卡因封闭,抬高患肢并冷敷,报告护士长及科主任。

10.遇到高血压危象病人应立即让病人平卧,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尊嘱用药,并消除其紧张情绪。

外科护理易发生的差错事故及预防措施

1、交接班草率,危重、手术或特殊病人没有做到床前交接班,心中无数,交班前接班后没有巡视病房,对危重、手术或特殊病人疏于管理。

防范措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危重、手术或特殊病人必须做到床头交接班,做到五不接(病人数、病情、治疗、物品、卫生不清洁不接)。

2、对行动不便,病情较重的病人做检查无人陪送(医、护、),发生意外处理不及时。

防范措施:对于特殊病人做检查时要有专人陪送,陪检人员应紧密察看病人病情,一旦发作病情变化,应暂停检查,立刻就地停止检查现场抢救,同时报告有关人员进行急救。

3、输入血液、药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造成血溶量迅速增加,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不良后果。

防范措施:1)、小儿、老年人及心脏功能不好的病人要减慢输液速度。

2)输液拔针后要告诉病人不能立即起床,要卧床休息10—15分钟后才能起床,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而摔伤。

4、错用药物,违反查对制度,错抄医嘱而错用药物、错用给药剂量。看错标签而盲目用药,未查对有效期而误用过期变质药。

防范措施:1)、严格各项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三查八对。

2)、加强质量检查,注重环节质量的检查,以保证终末质量,质量与效益工资挂勾,从而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5、空气栓塞:输液操作时,空气未排尽,输液连接管不紧密,连续添加液体不及时,加压输液时无人监护。

防范措施:严格操作规程,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手术前后的健康指导不到位可严重影响病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防范措施: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手术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并做到及时到位,使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病情及术前、术后(包括饮食、功能锻炼等)情况,让其减轻心理应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7、不认真三查七对,配液时不认真检查液体和药物,用药剂量不够,配液时少配或未完全溶解后丢弃,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防范措施:严格三查八对制度,注重环节质量的检查,以保证终末质量,质量与效益工资挂勾,从而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8、护士巡视病房没及时到位,患者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造成不良后果。

防范措施:加强巡视病房,为病人执行各种治疗时及时与病人沟通交流,便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9、急救药品、物品没有认真交接班,应急差,造成不良后果。

防范措施:对急救室、监护室、治疗室的药品器械规定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时检查,要求做到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0、使用各种治疗仪时未按操作常规或使用中未巡视、观察,造成不良后果(如神灯烫伤等)。

常见差错 篇6

【关键词】广播电台;直播节目;语言差错

引言

一档高质量的广播节目,除了要有精彩的内容之外,主持人的状态以及对稿件的准确表达,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一档节目,内容很丰富,但主持人却频频出错,不但给受众造成困扰,还对主持人自身以及媒体的品牌形象造成不良的影响。主持人虽然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犯错,但还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减少直播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1.常见的语言错误

目前节目中存在的语言方面的问题大致可分为几类:

1.1语意含混、表述不清

这类差误的特点是造成听众理解上的困难,但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比如:“这是今天上午左右的事”(上午具体什么时间?)、“针对今年高考非典的来临”(谁来了?)、“在这个时间段收听主持人在这个时间和您问好”( 杂糅句式)。

1.2表述内容前后矛盾

这类差错明显表现为叙述者未能很好理解稿件或者是慌不择词,前言不搭后语,听众则可能对主持人的能力提出怀疑。如:“凡出现三十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在公务员考核当中即可被确定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同一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受到两种处理)。

1.3议论或评论失当

这类差错或者称错误一般来说比上述两种所造成的影响要大得多,可能会引起听众的不满甚至损坏节目以致广播的声誉。如:“所以在买商品的时候我还真得劝您真买名牌,那名牌呢,商品质量也好,维修也有保证,如果是杂牌子,你看谭先生受的罪没有,你还敢买吗?”(评:以上提法欠妥。社会分公不同、收入不等,消费水平也不一样,主持人不能强调只买名牌。另外对产品的品牌、名称、质量以及维修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和标准,合格产品未必就是名牌)。

1.4表述中的主观色彩浓厚

以自我经验为中心的这类议论极易引起听众的反感。如:“首先为朋友们介绍两条非常有意思的农业新闻”(有没有意思,应当由听众去感受)。

1.5书面语言处理使用不当在平面媒体资料转化成广播语言时,如果不进行细致的编辑经常会出现这类问题

仅以某地晚报上的一则消息为例:因不满长期形单影只的光棍生活,北温泉公园一只壮年猴在逃亡半月后,竟从外面拐回个金发飘飘的美娇娘。“星星”因长期找不到适龄对象,将同舍的伙伴揍得头破血流,无奈之下,饲养员只得将其关入单间反省。文章中壮年公猴名叫“星星”,但是实际上主持人却把这条消息原封不动地在广播中直接播出,就造成听众理解上的误会。

1.6量词使用错误

这类差错通常令人啼笑皆非。如:“常常会看到一些女性们中午只吃一个苹果或一个橙子”(“一些……们”搭配错误,只用其一即可);“这个消息让师范的各位大学生们听到肯定会非常着急”(“各位……们”问题同上);“被问到为什么会有这项技能的时候”(将“项”错读成“顶”)。

1.7表述中的逻辑错误:典型的特点是以偏概全,自以为是

如:“今天是2003 年的9月10号教师节,在这里预祝天下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祝你们节日快乐”(9月10 号只是中国的教师节,所谓“天下”中的外国教师不可能都感到这样节日祝福。此外,今天已经是教师节、又何必“预祝”);今天是“八一”建军节,首先在节目开始的时候祝愿天下所有的军人朋友们节日快乐(问题同上)。

1.8不当使用省略语

一般这类差错的出现也是由于编辑工作不细所致。如:“美国 2003 年的财年的预算可能会出现赤字”(“财政年度”本来就是专业词汇,再省略为“财年”普通听众就更难理解了)。

1.9用词不当

这类差错涵盖广泛,也是最常见的语言问题。如“:如果在感情上出现了危机,这个时候是不是也会同样运用脑髓来解决问题呢?”(“动脑筋”“用头脑”都可以,“脑髓”如何解决问题? );“这首歌就是以朴素真挚的感情歌颂毛泽东的人民战斗思想”(小词大用,应是“人民战争”);

“在人民币上签名的做法目前存在中小学校比较普及”(学校普及教育而非普及签名);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样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马上就要到我们的大年了”(这里指 2014年 12 月25 日,是西方的圣诞节,用举国欢庆来形容极为不妥。此外,“马上就要到的大年”指的是“春节”,时间要更远)。

2.提高主持人语言素养的建议和策略

一句话的表达是否髙标准和规范,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内容和态度。因此,主持人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的传播者,其个人语言规范性的提高刻不容缓,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2.1提高主持人语言文化素质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对自己的语言和表达进行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主持语言从发音、用词、语法构成到修饰语的使用,都要精确无误,带有书面语表达式的规范,又不失风趣和逻辑,符合我们日常口语表达的一般规律,贴近大众。节目主持人要借助广播电视媒体广泛传播力和强大影响力,使自己的语言成为全社会模仿的范例。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还应当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合理的词组结合、句式构成、修辞手法等方法,润色自己的表达,使之更加生动。事实上,主持人作为面向社会大众的主体,其语言也必须经过不断的揣摩、修辞,从而给人带来美的聆听享受,这既需要主持人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深入了解自己的观众对象,以此来合理地进行个性化表达。

2.2实施考核主持人规范传媒性语言制度

当前,主持人对于自身的语言素质缺乏自我监督,而且缺少配套的业务培训制度。因此相关部门可以推行个人考察制度,加强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能力,通过责任到人的考察机制,对于主持人减少语错、提髙节目播出质量有着很好的效果。另外,对于不敬业的传媒工作者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考核结果情节严重者可以加以相应的经济惩罚加强防范。

3.结束语

广播电台作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媒介之一,每天需要提供巨大的信息输出量,并承担着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责任。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节目的观点表达和节目传递的能量都将由主持人的言行举止中传递出去,因此无论是为了个人和节目长远的发展,还是对于广大受众标准化语言的养成,主持人本身都要十分注意自己表达过程中的语言规范性和标准性,培养自身的知识和品位,成为一名称职的文化传播者。

参考文献:

[1]尹继恩.增强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的控制力[J].声屏世界,2006,10:32-33.

[2]陈志弘.浅论如何提高直播室讨论节目的主持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4,07:72+108.

门诊药房常见药品差错及防范措施 篇7

1 药品差错分类与分析

1.1 相似的药品名称造成差错:用于治疗某些疾病的药物种类较多且名称相似, 医师难免会搞错。例如乘晕宁 (苯海拉明) 与眩晕停 (地芬尼多) , 安眠药多美康 (咪唑安定片) 与降糖药达美康 (格列齐特) , 降糖药美迪康 (二甲双胍片) 与心血管辅助药诺迪康胶囊, 抗血栓药血栓通针与血塞通针, 治前列腺用药舍尼亭 (托特罗定片) 与治前列腺用药舍尼通 (普适泰片) , 维生素B1片与维生素B2片等。

1.2 药品用法、用量交待不清:药师发药时未清楚交待用法、用量, 导致患者误用。如胃动力药马丁啉应于餐前服用, 误在餐后服;康妇消炎栓交待患者阴道给药, 实际应肛门给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奥美拉唑与果胶铋联合用药时应分开服用, 应医师未交待清楚导致患者合用, 不仅降低了药效, 还导致患者胃黏膜受损。

1.3 药品包装、外观相似造成差错:一个生产厂家系列药品的药物名称及外观包装非常相似, 而产生视觉误差。如博利康尼与倍他乐克, 氯化钾溶液与普鲁卡因溶液, 阿普唑仑片与地西泮片分别由同一公司生产, 其包装标签及颜色均相似。诺华公司生产的盐酸贝那普利有5 mg与10 mg两种规格。

1.4药品摆放位置改变造成差错:每种药品一般习惯摆放在固定的位置, 在调换位置后若未与药品调剂师及时沟通, 药品调剂师未认真核对仍按原位置取药, 而造成差错, 或药品上架时错放位置也会造成差错。

1.5药品剂型差错:此类差错也很常见, 如左氧氟沙星片与左氧氟沙星针,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 洛美沙星滴眼液与洛美沙星滴耳液等。

1.6 工作纪律:药房人员在工作时间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如聊天、接打电话、听音乐或受个人情绪影响等, 对药品调剂造成很大的干扰。

2 药品差错防范及对策

2.1 改善现有的处方调剂风险管理体系:药师调剂要求执行双核对制度, 但不能流于形式。加强核对容易混淆的药品, 并逐一核对调剂及审发处方, 同时对药品名称、剂量、用法及患者基本信息等进行认真核对, 养成习惯对药名而不是看包装。发药时务必打开盒盖检查, 以免与其他药品混淆。未发完原包装内的药品时, 原包装不能脱离药品, 原包装已打开后不要将口封上。将包装相似、品名相似、内服及外用药品要放置有序, 最好分开摆放。针对常用药品, 要确保位置方便、易取。

杜绝差错的发生仅靠改变调剂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的, 还要对药房内部加强管理, 以降低差错发生率。例如坚持所存药品效期检查, 每月盘点时进行一次效期检查, 离有效期半年内药品应及时下架返库, 确保失效或近效期药品流入患者手中[1,2]。在药品上架时, 对架上剩余药品的效期注意检查, 先发近效期后发远期药品。发现处方字迹模糊或错误, 应及时联系处方医师, 不猜测, 待确认后再调配处方。药师应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充分意识到差错的危害性。

2.2 规范服务

2.2.1 严格执行药品调剂制度。调配处方时, 药师要进行“四查十对”, 认真阅读处方内容, 对药品名称、用量、剂量、服用方法、配伍禁忌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进行审查, 准确无误后再投药[3]。

2.2.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患者确认病情, 对药品的用法、用量向患者说明, 在发放胰岛素等有特殊贮藏要求的药品时, 应告知患者药品在2~8 ℃避光贮存条件下保存, 让患者用药有所提醒。礼貌接待患者、安抚患者情绪, 接到就诊卡说“请您稍等”或“请您先去付款再来取药”, 发药时说“这是xxx的药, 请注意用药方法……”等。格外注意老年人和婴幼儿的用药剂量, 调配药物时做到准确无误, 避免发生差错。

2.2.3 严格进行“三基三严”训练, 掌握药品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确保调剂工作质量。

2.2.4 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规范药房人员职务行为, 减少因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或因个人情绪等因素造成药品差错的发生, 保证药品调剂准确无误。

2.2.5 最权威的合理用药书就是药品说明书, 药房人员应不断了解和深化药品的用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证等信息, 使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3 小结

总之, 我们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科学为标准、以满意为目标, 在药品调配工作中坚决进行“四查十对”, 减少药品差错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灿, 童志远, 何敏, 等.我院药学服务窗口建设探讨[J].中国执业药师, 2012, 9 (3) :46-48.

[2]安琪.医院用药差错信息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执业药师, 2011, 8 (11) :26-29.

预防常见手术室护理差错预案 篇8

1 手术主体的差错预防

1.1 防止接错手术患者

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手术患者时实行问名制, 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认真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手术名称、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皮试结果、术前用药、手术时间。对于同一病区有重名患者且同日手术者, 或者有2名以上急症入院而没有办理住院号者, 以及临时更换手术间者必须反复核对。

1.2 防止手术部位错误

脑、颈、胸、肾、肢体等部位以及疝的手术, 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何侧。洗手护士和麻醉医师术前访视患者时要认真查体, 阅读病历及X线片等, 并和手术医师核对, 明确手术部位。

1.3 防止摆错手术体位

巡回护士应了解术式, 与术者、麻醉师及时沟通, 摆放体位时操作要轻柔协调, 注意负重点和支持点是否正确, 各种垫物和支撑物软硬要适中到位, 使已安妥的体位舒适不移位。坚决避免左右侧混淆, 致使患侧未暴露而却暴露了健侧, 如果医生错把健侧当成患侧而施行手术从而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医疗事故。

1.4 防止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的细菌主要来自于空气、手术器械、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因此应从加强患者术前准备、保持手术室空气的质量、手术器械和用物的灭菌质量、手术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和良好切口屏障等措施来控制切口感染。同时每月要定期采样监测消毒效果, 选用高效消毒剂, 保持有效浓度, 定期更换。尽量采用高压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 减少使用浸泡和薰蒸消毒[1]。

2 用药、用物的差错预防

2.1 防止遗留物品于体腔

纱布、器械等遗留在患者体腔或切口内是严重的医疗事故。无论择期或是急诊手术, 都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即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 三次清点敷料器械并记录, 确保无一遗漏。术前应清理手术间原有敷料, 以免和台上纱布发生混淆。术中因手术需要将纱布撕开;术中随增加或转移器械而增减敷料;更换巡回护士时都需要双人严格清点计数。手术器械不但要清点数量, 更应注意器械的完整性, 特别是易丢失的小部件如小螺母。细小缝针及银夹等应仔细查点, 骨折内固定折下的短钢针头要妥善放置。台上掉落纱布、器械等物品应及时捡起, 定点放置, 不可带出室外。

2.2 防止用药错误

使用任何药品前, 必须2人共同核对, 无误后方可使用。瓶签脱落、字迹不清或有疑问者, 一律不用。查对药名时要查对全称, 空药瓶保留至术毕方可弃去。执行口头医嘱时, 须复诵一遍, 经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并及时记录。麻醉、急救药品应分开、定点放置, 专人管理。手术台上应采用不同式样时容器盛局麻药液, 以免与其他药物混淆。此外, 用药错误还表现为使用方法不当,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各种常用抢救药品的用法和用量, 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忙而不乱, 做到稳中求快, 越是繁忙越不可忽视规章制度的执行[2]。

2.3 防止输血、输液错误

错输血型一旦发生危害相当严重, 应特别注意。取血者到血库取血, 应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多个患者同时输血时严禁一人同时取多份血。取血者将血送至手术间时, 巡回护士应将病历与配血单、血袋进行核对, 然后再由麻醉师核对。输入前由输血者再次核对, 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完毕, 血袋应送血库保留24小时。输血时, 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输液错误常发生于急诊患者, 应尽可能地详细采集既往史、过敏史, 对昏迷、小儿等患者, 应仔细询问配偶、父母等陪同人员。输液过程中要根据病情和手术需要调节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量, 及时更换液体, 防止空气栓塞或因输液速度过慢未能及时补充血容量而延误抢救时机。

2.4 防止错误使用止血带

止血带使用错误包括两方面:一是静脉输液使用止血带 (压脉带) 没有及时松开, 引起肢体缺血挛缩或坏死;二是治疗和预防肢体出血时未按规定使用止血带, 主要是位置、压力、时间错误。因此, 在上、松止血带时, 巡回护士要认真查对, 严格按操作规程, 密切观察, 尽早发现栓塞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症状并及时处理。另外, 应特别注意急症患者、老人、小儿、消瘦者、全麻、醉酒、意识不清、痴呆、聋哑人、精神患者等, 因为差错事故更容易发生在这些人身上。

3 技术操作的差错预防

3.1 防止标本丢失和错误

术中取下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 不可擅自处理。术中器械护士应将切下的标本妥善的放在器械台上。甲状腺、淋巴结等标本容易发生错位, 应特别注意。术毕应及时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内并固定, 贴上标签, 再将病理检查单与标本核对后放在指定位置。手术室指定专人负责送检标本, 送检前再次核对标本、标签、病理检查单, 并且字迹工整、项目齐全的登记记录, 无误后送检。术中标本送冰冻切片, 应由巡回护士立即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内, 贴好标签, 写上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取部位, 连同病理检查单交专人即刻送病理科。连台手术的标本取下后, 应马上固定并作标记, 以防丢失或张冠李戴。

3.2 防止摔伤、碰伤

在接、送患者时, 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手足。动作要轻、慢, 根据病情搀扶患者从中间上车或上床, 须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滚动。在运送途中, 护士手推车头, 患者脚在前、头在后, 这样以利观察患者。小儿、醉酒、意识不清、痴呆、精神患者要有护士床旁守护, 必要时上约束带, 经常检查平车、担架有否损坏, 以免患者坠床或坠车摔伤, 发生责任事故。

3.3 防止燃烧爆炸意外

在手术过程中往往都使用氧气, 要做到用氧“四防”, 用完应立即关好阀门, 每个氧气瓶应保留至少5个气压。定期检查各手术间的电路、医用气体管道装置的安全性、密闭性, 对高频电刀、电动胸骨锯、无影灯、显微镜以及其他设备应定期检测、维修。各种电源要保持干燥, 以免发生意外。

3.4 防止器械准备不全、术中仪器使用不当

术前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 物品应准备齐全, 严格认真、准确无误地挑选各种手术所需的器械。在进行准备器械、敷料时, 事先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配件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足, 以免措手不及, 台上、台下忙乱。使用电凝器时, 电极板要平坦, 紧贴患者皮肤, 固定于患者肌肉丰厚处, 防止电极板灼伤患者。患者身体其他部位避免与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接触。

4 小结

以上是针对手术室易发生的护理差错制定的干预方案, 尽管差错事故发生几率极低, 但是, 一旦出现差错事故, 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还可由此引发医护、护患矛盾, 造成护患、医护冲突, 影响医院的经济和声誉[3]。因此, 要防患于未然, 对易出现差错事故的问题经常提醒, 警钟常鸣。发现不安全的因素查明原因, 及时通报全科, 做到有效防范。

摘要:目的:根据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原因制定干预方案, 以减少和阻断护理差错发生, 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方法:认真剖析手术室发生差错的每个环节,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干预方案, 防患于未然。结果:实施环节控制, 确保患者安全, 杜绝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细节决定成败, 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易出现差错的护理环节,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和业务水平, 有效维护患者与自身权益。

关键词:常见,手术室,护理差错,预案

参考文献

[1]汪莉.减少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的应对措施[J].中华医药杂志, 2005, 5 (12) :12.

[2]周培萱.手术室护理工作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及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11 (22) :102.

常见差错 篇9

1 护理差错的概念

在护理工作中发生错误, 但未造成不良后果, 或有轻微后果但未构成事故的, 都可称为护理差错[2,3]。

2 血透室常见护理差错

2.1 耗材质量问题

(1) 血路管或透析器有裂缝。透析中血液从裂缝渗出;血泵中的管道在透析过程中破裂, 随着血泵转动, 血液从裂口流出, 丢失血液的多少与护士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 不及时巡视机器可导致患者失血量过多, 必须通过输血来纠正, 更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2) 透析器破膜。有时上机几分钟就发生, 机器漏血报警, 或者透析液出口肉眼可见淡红色血液混在透析液内。

2.2 血透机器原因

(1) 费森4008B机型, 自检时电导度达最高限不能通过, 护士加反渗水稀释后自检通过, 患者透析过程中不适, 头晕呕吐, 严重者结束透析, 急查电解质, Na+离子低于正常值, 经入院对症治疗后好转。后经工程师检查为机器电导度传感器故障, 导致患者低钠透析, 发生一系列症状, 造成护理不良事件。 (2) 金宝AK95S机型, 血泵内转轴两端塑料小帽丢失, 裸露的两端铁头在透析过程中易缠绕并击打泵管, 机器不报警, 直到泵管破裂, 血液流出。巡视及时可早发现, 若等空气泵入到静脉壶下空气探测器, 机器报警时才发现, 可导致患者丢失血液。

2.3 人为因素

(1) 复用透析器用错。预冲前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写着张三名字的透析器在李四的透析机上预冲了, 有的在上机前能及时发现, 纠正错误;有的上机后护士核对时才发现。 (2) 超滤错误。中午接台, 机器未执行消毒程序, 上一名患者下机后护士未按复位键, 下一名患者上机设置的超滤会包含上一个患者的已超滤量, 导致超滤错误, 甚至透析后测量体重没有减轻 (费森4008B机型) 。还有一种情况, 护士上机未设置超滤量, 上机后也没执行核对制度 (费森机零超滤, 贝朗机默认超滤2 L) , 透析后测量体重发现超滤错误, 耽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当天或第2天重新透析治疗。 (3) 穿刺处渗血或皮下血肿未及时发现。未按规定时间巡视患者, 导致患者失血量增加丢失血液或皮下血肿增大对内瘘失功造成一定的风险。 (4) 血透导管或内瘘穿刺针与血路管连接不紧漏血。护士的手劲太小或太大, 旋转速度过快都可导致螺纹旋钮接头未到最佳位置, 或旋口破裂, 或卡口倾斜, 血液渗出, 不及时巡视可造成患者大量失血。有1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因此渗血到背部, 因观察时不够仔细, 失血量达100 m L以上。 (5) 引血上机时忘记接静脉端, 血液流到废液桶里, 丢失血液。新护士比较容易犯这种错误, 现在血路管上配有废液收集袋, 挂在机器上, 方便观察, 可以减少犯此类错误。 (6) 内瘘针脱出。透析过程中因患者肢体动作或护士对穿刺针固定不良, 导致针脱出一半或全部脱出, 丢失血液。冬天被子里的针一定要用胶布固定牢, 并加强巡视。另外, 对比较长的血路管一定不要固定到患者下肢部位, 避免患者睡梦中腿部牵扯到管路, 带出穿刺针。这些都是有血的教训的。 (7) 静脉导管脱出。因临时导管缝线脱落未及时行缝线固定, 透析过程中患者颈部活动, 导管脱出一半, 血液渗出, 丢失血液, 同时也有感染的风险。所以, 对置长期或临时静脉导管的患者一定要做好宣教, 患者自理能力差的对家属也要宣教到位, 防止导管在家中因动作不当而脱出。临时导管缝线脱落的要及时重新缝线固定。 (8) 内瘘同一根血管上的动静脉针接反。可导致部分血液反复循环, 影响患者透析效果, 后期也有凝血的风险。 (9) 体位性低血压跌倒。回血后患者急着起床下地, 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晕倒;还有一种情况是透析中患者要上厕所, 护士未进行回血而直接分离管路连接循环, 患者内瘘针封管固定后去上厕所的途中头晕摔倒。 (10) 发热反应。用复用透析器透析的患者同时出现多例透析1 h后寒战高热症状, 后查明为透析器复用机故障导致消毒液灌装不良, 消毒不充分引起患者发热反应。另一种情况因B液配制时间过长, 透析1 h后患者发生发热反应。1 1消毒剂残留事件。复用透析器预冲不良, 未经消毒剂残留检测, 患者上机后几分钟有上肢疼痛症状, 继而出现全身不适症状, 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2空气栓塞。a) 回血时把静脉管从空气探测器中取出, 护士转身测量血压, 导致少量空气进入, 幸好及时发现, 停泵, 患者有短暂咳嗽症状。b) 血路管在血泵里装反方向, 往往发生在预充好的管路换到另一台机器上时不注意装反了, 因为是空针穿刺, 开泵后内瘘针里的空气被泵入患者体内, 吓出一身冷汗, 还好空气量较少患者无症状。

2.4 技术原因

(1) 动脉直穿导致血肿和动脉瘤。基层医院中心静脉置管和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技术欠缺, 很多时候都是直接动静脉穿刺透析, 血管难度大者很容易形成较大的血肿, 造成患者疼痛和透析中止。而长期直穿动脉又易形成动脉瘤, 动脉瘤随时有感染和破裂的风险。 (2) 溶血和凝血。直穿动脉透析因穿刺难度大, 往往血流量不够, 长时间管路抽吸辐度大, 有凝血和机械性溶血的风险;因血流量严重不足, 透析无法进行, 需要重新穿刺, 停泵重穿时, 未循环管路中的血液, 穿刺好后开血泵发现血液已凝固或部分凝固, 造成患者血液损失。

3 护理差错防范措施

3.1 健全血透室耗材的使用规范。

血透室所使用的耗材必须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 严把质量关。要严格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相关制度,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材可重复使用, 复用时严格执行《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使用前仔细检查包装有无破损, 是否在有效期内。操作中杜绝粗暴动作, 旋转盖帽力道适中, 不可用力过猛, 以免导致透析器和管路的破损。预冲时仔细观察有无漏水渗液情况, 必要时及时更换透析器管路。

3.2 严格执行血透室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度。

基层医院血透机器服役时间一般都较长, 老旧机器都得不到及时更换。根据《血液透析操作规范 (2010版) 》, 血透室每半年必须对所有机器进行技术参数的校对, 并记录在机器运行档案中, 保证各项治疗参数的准确性, 保障患者安全, 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已经使用5年~8年的机器, 应及时申请更换新机器, 以减少维修成本和医疗风险。

3.3 人员培训和管理

(1) 强化血透室规范化管理。制定和完善血透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4]。科室建立质量控制小组, 负责科内质量与安全管理, 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质量持续改进, 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护理差错应主动及时上报, 并分析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完善血透室各项应急预案, 每半年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 (2) 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执行血透室准入制度, 新入护士必须在三甲医院血透室进行血透专业培训3个月以上。做好全年的科内培训和护士分层培训计划, 按计划实施培训并考核。注重对年青护士的教学和培训, 做好科内业务学习和疑难病例的护理查房。每月对护理风险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对护理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使护理差错的发生率降低到零。

3.4 血透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学习与提高。

在科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开展多途径的业务技能学习, 提高血透室护士的整体业务水平。对于血管穿刺难度大的患者, 固定1~2名高年资的有经验的护士穿刺操作, 有利于在血管上形成扣眼, 降低穿刺难度, 保障患者透析治疗的顺利和高效进行。

4 小结

通过制订一系列的护理差错防范措施,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血透操作规程, 加强血透室规范化管理和护理人员的培训学习, 使防范医疗风险和差错事故的意识深入到每名护士心中。近1年来, 血透室各类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大为下降, 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对于基层医院血透室来说, 血液透析患者病死率的下降和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数的持续增加就是对其工作最好最充分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姚继梅.基层医院血透室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J].哈尔滨医药, 2012, 32 (5) :378-379.

[2]李晓惠, 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5) :375-377.

[3]陈燕萍, 徐连芳.风险意识在基层医院血透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5) :1385-1386.

病理制片中的常见差错及应对措施 篇10

1 标本受理环节

受理送检标本是制片的第一步, 看似简单, 其实不简单, 如果不重视的话, 很容易出现一些差错。如:标本数量与申请单上填写的不符;标本缺失;受理未及时固定的标本;标本袋上的姓名与申请单上不符等。

上述情况, 首先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责任心, 从思想上认识到受理标本的重要性;其次应完善科内制度, 由专人负责受理标本, 认真核对登记。

2 取材环节

取材时容易出现的差错有:小标本滑脱;取材台上有残余的组织碎屑未及时清理, 污染其他取材标本;取材组织面不够;取材切面不对, 未取得组织全层;取材时未认真核对, 取错组织。

主要的应对措施有:取材医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心, 取材时认真核对标本;小组织可用滤纸包裹, 以防遗失;取材时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在旁指导, 以保证取得完整切面。

3 组织处理环节

现在一般病理科都采用自动脱水机处理组织, 一般较少出现差错。需要注意的是要定期检查试剂, 若浓度下降要及时更换, 另外, 夏天气温高, 试剂挥发快, 注意及时补充试剂, 保证足够的试剂量。平时注意检查机器,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院设备科处理, 杜绝事故隐患。

4 包埋环节

包埋时容易出现的差错有:张冠李戴, 包错组织;小组织用镊子夹时容易滑脱, 造成组织缺失;组织漂浮, 造成切片困难;胃镜等小组织多点未包在同一平面, 造成漏切。应对措施:要求病理技术人员提高责任心, 认真核对, 逐一包埋, 避免包错;对小组织, 要小心翼翼, 凑近包埋, 对多点小组织, 尽量分开包埋, 动作迅速, 避免差错。

5 切片环节

切片时易出现的常见问题: (1) 脱片。主要原因是切片厚、组织含凝血成分多、烤片时间不够等。解决方法是:调整好切片机的切片厚度, 一般以4μm为宜, 淋巴组织可适当再调薄一点。对组织中含凝血成分多的, 前期组织处理时间不可过长, 切片时动作轻柔。对于烤片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是掌握合适的烤片时间和烤片温度, 一般时间大于10 m in, 温度以65℃左右为宜。可肉眼观察, 以石蜡完全熔化开为较好。另外, 注意选用优质载玻片, 这是防止脱片的关键, 因为如果载玻片上有异物的话, 容易造成脱片。所以, 平时应加强对载玻片的管理。 (2) 切片不完整。一种情况是包埋时组织漂浮, 使组织不在一个平面, 切片时很难切到完整的面;另一种情况是切片时修片不够深, 未暴露出组织的最大面;组织固定不佳使组织与蜡块结合不够;切片机的问题, 刀片角度调整欠佳, 刀片未及时更换, 有缺口;胃镜等小组织有时会出现漏切的情况。解决方法有:包埋时加以注意, 可用镊子轻轻按住组织, 使之在一水平面;修片时注意观察, 尽量暴露出组织的最大面;对处理不佳的组织可适当重新处理甚至重新取材;调整好刀片角度, 一般以5°为宜;及时更换新刀片;对于胃镜等小组织, 首先在包埋时尽量分开包埋, 使它们尽量处于同一平面, 切片时注意轻摇慢切, 多加观察, 确保不漏切。 (3) 切片厚薄不均, 切片困难。主要原因是组织处理欠佳;刀片不够锋利;某些组织按常规程序处理仍切片困难的多见于含脂肪丰富的组织及骨组织;取材过厚。解决方法是重新处理或重新取材;及时更换刀片;对脂肪组织适当延长在95%酒精中的时间, 适当延长透明和浸蜡时间, 对骨组织要进行脱钙处理, 脱钙时间要充足, 以取材刀片能切下为宜;取材时加以注意, 不可过厚, 以2 m m左右为宜。

6 染色环节

现在一般采用手工染色, 问题比较多, 导致染色模糊不清。主要原因有:固定原因。固定液浓度不够, 或者组织固定不及时, 还有固定液的量不够, 组织固定欠佳, 细胞结构就会模糊不清, 影响染色效果;脱水、透明不佳。玻片上有残余水分, 封片后就有雾状区域;脱蜡原因。切片脱蜡不彻底, 有石蜡残余, 造成染液无法着色;染色液问题。染料失效、配制不当, 或者使用日久, 未及时更换, 造成切片着色较浅;染色时间不足, 着色不深。

解决方法有:受理标本及时固定, 保证固定液的浓度和剂量, 更换失效的固定液;及时更换梯度酒精和二甲苯, 保证足够的脱水、透明时间, 确保无水分残留;及时更换脱蜡液, 保证脱蜡时间和温度;及时更换失效染料, 合理配制染色液, 及时更换染色液, 发现染色效果不佳及时更换;保证充足的染色时间, 苏木精一般要5 m in以上, 分化时间要恰当, 在实践中认真揣摩, 掌握最佳时间。

7 封片环节

封片环节比较简单, 容易忽视, 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封片时产生气泡和污染, 主要原因是有些病理科采用干封法;封片环境不够干净;封片手法不当;有些手工调制的封固剂过稀或过稠。

解决方法有:尽量采用湿封法;注意保持封片环境的清洁;注意操作手法, 动作轻柔, 尽量使封固剂自动均匀散开;在实践中反复揣摩, 调制适当浓度的封固剂。

常见差错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四年间, 门急诊药房差错事故登记本。

1.2 方法

对差错事故登记本上的所有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四年间共发生差错79例, 其中急诊药房52例, 门诊药房27例。对这些差错进行分类, 见表1。

3引起上述差错的原因

3.1 客观原因

门急诊患者日益增多, 患者吵闹催促, 高峰期药师工作任务繁重;药物品种繁多, 相同药物不同规格、不同剂型、不同厂家太多、不同药物相同包装等;医生处方不规范、字迹潦草、药物超剂量或者有配伍禁忌;医院软件系统不完善, 比如我们医院目前还没有实行电子处方, 医生字迹潦草或药名、规格、剂量等书写不规范, 因此划价差错比较多;没有不合理处方预警系统等。

3.2 主观原因

药师工作态度不严谨, 上班说笑打闹, 注意力不集中, 高峰期只求速度不求质量, 患者少时则思想麻痹、马虎大意;药师业务技术不精或工作经验不足, 不能审核出医生不合理的处方;不严格遵守“四查十对”操作规程等。从相关调研结果可以看出门诊药品调剂差错中95.1%均与药师有关, 由此可见药师药品调剂准确是保证减少门诊用药差错的决定因素[1]。而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是由药师原因出现的差错。

4防范措施

4.1 加强劳动纪律, 提高服务意识

药师在工作期间应自觉遵守劳动纪律, 端正工作作风, 在处方调配过程中应一丝不苟, 要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及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 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因粗心大意出现差错。

4.2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素质能力

药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不仅要求能正确无误地调配处方, 还要能审核出医生的不合理处方, 比如超剂量处方或者有配伍禁忌的处方以及用药错误等。药师要经常看药品说明书, 掌握药品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注意事项等, 避免因审方失误造成用药差错。

4.3 改善工作环境, 分类摆放药品

药房工作环境应该整洁干净, 药柜应排列有序, 避免杂乱无章的环境造成用药错误。 要将不同类别的药品分类摆放, 对相同包装的药品摆放位置贴上警示标识;将不同规格的药品分开摆放, 摆放药品要求整齐有序, 避免混淆。尽量减少药物的品种及品规,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因药品原因带来的差错。目前我院严格执行“一品两规”制, 并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专项整治, 制定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减少了抗生素的品种, 并严格按照分级管理规范执行, 大大地减少了差错。

4.4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群众维权意识的提高, 药师在执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包括用药有关的医疗差错事故带来的法律风险和医患纠纷带来的投诉风险。从事药学服务的药师, 对患者的药物治疗不仅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 还要承担药物治疗结果有关的法律责任[2]。因此, 药师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审方和发药时小心谨慎, 避免因用药差错引起的医疗纠纷。

4.5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药师在处方调配时要严格执行“四查十对”操作规程。即:查处方, 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 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 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 对临床诊断[3]。我院虽一直严格按照药品调剂操作规程执行, 即一人划价、另一人调配, 第三人核对发出, 但是因没有严格执行“四查十对”操作规程, 还是出现了上述差错。

4.6 定期分析总结差错事故

将所有出现的差错事故及时地登记下来, 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 在全科组织学习, 教育全体药师特别是年轻的药师, 通过典型事例吸取教训, 杜绝相同的错误再次发生。

4.7 完善医院信息系统

积极推行电子处方, 建立合理用药系统, 可以有效预防大部分划价错误及医生用药错误。同时, 要求医生如实书写患者姓名, 在诊断记录本上登记联系方式, 以便出现差错时, 及时与患者取得联系补救错误[4]。

总之, 药师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医院要大力支持, 积极配合, 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共同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尽量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素华等.门诊处方用药差错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中国药师, 2012, 15 (6) :889-890.

[2]朱蓓徳.对医院药师执业风险的思考.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9, 4 (9) :143-14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2007.

上一篇:自动装料下一篇:九·一八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