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错成因机理

2024-09-27

差错成因机理(共4篇)

差错成因机理 篇1

一、引言

新时期下,我国民航业大力发展,空中交通管制和风险管理层出不穷,如何避免和减少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机理与风险管理是本人将要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话题。我国民航空中管制差错成因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是人为因素占据较大比重,还有错误安装和配置,功能上的缺陷,程序上的差错,维修人员错误执行操作程序,部件的丢失,缺陷的部件等等,差错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尽量降低其风险,我国民航风险管理中,也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系统性能的优化、人员的操作流程等等对风险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用航空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民航安全不仅关系到旅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危,而且将产生广泛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国计民生。因此,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航空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影响和制约航空发展的基本要素。

二、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分析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一部分来源于人员的错误调度和失误判断,这些差错是补课避免的,但是可以减免的,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现今收到广泛的关注,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民用航空人员体检鉴定和体检合格证管理程序》明确规定,各级体检合格证申请人患冠心病、心绞痛均不合格,但在我国民航已经对飞行人员行PTCA+支架植人术后,恢复良好,冠状动脉造影未见狭窄的给予特许飞行合格。有学者认为飞行人员PT-CA+支架植人术后,恢复6个月以上,无自觉症状,年度体检正常,治疗效果及预后好,心功能正常,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结合工种,年龄,全身状况和既往史可考虑特许放飞川。

我国民航行业主要的航空维修差错类型包括有错误安装和配置,如阀门安装错方向,功能上的缺陷,例如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还有就是程序上的差错,维修人员错误执行操作程序,造成不必要的启停操作,损坏了相应的设备,其次就是部件的丢失,如螺钉螺帽没有拧紧导致的丢失造成不必要的后果,缺陷的部件,如液体泄露,感知错误,如没有安装或配置到位,安全错误,如液体泄露,顺序错误,没有按照预定的顺序维修,综合上述差错成因,和综合性的考虑各方面的差错成因,当然最主要的差错成因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结果,在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中应注重的。

三、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风险管理研究

在如今的经济高速发展,新科学、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这个时代里,我国的民航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首先,由民航总局率先成立了航空安全办公室,然后从中央到地区,各个省、地区的管理局也响应中央号召,分别成立了地区的航空安全办公室以及安全监察处。安全管理机构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它有效的促进了航空安全的检查以及家督,并且促使了机构之间的安全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沟通。对于民航空管系统来说,它在民用航空事业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只有逐步完善民航空管系统,才能对飞机飞行安全进行有效的保障。同时,作为民航空管系统,其组织目标主要是对飞行安全进行有效的保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对飞行安全进行进一步的保障,而其它的目标都是次要的。因此,对于安全管理来说,它比其它各项管理都重要,是其它各项管理的核心,除此之外,只有首先做好安全管理,才能继续完成其它项目的管理。

在如今民航操作系统中,用硬件和软件的问题的产生是补课避免的,但是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系统故障是无法避免的。避开系统误差的存在,我国民航系统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人员的安全、飞机的安全等等上面,在我国民航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观还是在民航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国民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合理的应对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机制下的风险管理研究,是保障安全飞行和安全管理的可行方案,其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事先控制涵盖的内容表见表1所示。

综上所述,在现今的只是经济年代,“以人文本”的风险管理理念体系依然生意盎然,其次是全员参与的风险识别系统,再次是以专业人员为主的风险评估系统,事先预知的估计风险的发生的可能性是成立应预案的关键,最后是内外结合的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其主要方法有内部定期进行审计、一线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状况的随时监控以及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外部监督就是指国家行业监管部门安全监督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或相关单位。

四、结束语

目前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差错分析研究大多建立在经验总结基础之上,局限于定性研究,在对人为差错分类及对航空安全的影响分析基础上,得出进行安全管理的相关结论。由于无可靠的定量化分析手段,其准确性受到质疑,实践中很难操作。我国民航空中管制差错成因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是人为因素占据较大比重,还有错误安装和配置,功能上的缺陷,程序上的差错,维修人员错误执行操作程序,部件的丢失,缺陷的部件,安全错误,顺序错误等等,差错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尽量降低其风险,我国民航风险管理中,也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系统性能的优化、人员的操作流程等等对风险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机制对于其差错的发生率和风险管理的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CCAR-67FSRI.中国民用航空人员次学标准和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2004

[2]AP-67FS002.民用航空人员体检鉴定和体检合格证管理程序.2004

[3]高润霖.正确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人术.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4(5):330-331

[4]刘堂卿.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行为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1

差错成因机理 篇2

[关键词]封面扉页版本记录页差错消除办法

封面、扉页和版本记录页,是识别图书的重要信息源。它们载明的书名、作者名、出版者名等内容,是第一时间传达给读者或专业人员的主要信息。封面、扉页和版本记录页所载信息的正确统一,是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出版工作者的基本職责。只有认真细致地做好封面、扉页、版本记录页的正确统一工作,才能把准确的图书信息传递给读者,出版信息统计也才真实。但是在图书出版中,经常出现封面、扉页和版本记录页所载信息不正确或不统一的情况。如果在图书未出版时能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不会造成不良影响;一旦图书出版,错误的信息就可能误导读者,影响出版信息的准确统计,并对出版社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经济损失。本文结合笔者的出版实践,对封面、扉页和版本记录页的常见差错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封面主要载有书名、作者名、出版者名、条码、定价等信息,封面有保护图书的作用,也是一本书区别于其他图书的首要要素。扉页又称主书名页,主要载有书名、作者名、出版者名等信息,是封面与正文之间的一个过渡。版本记录页主要载有在版编目数据(CIP数据)、书名、作者名、责任编辑、封面设计、责任印制、出版发行者全称、出版发行者地址电话、印刷者全称、开本、纸张规格、印张、字数、印数、书号、定价等信息,是供专业人员和部分读者查询、引用、统计图书信息的重要数据源。

CIP数据与版权记录内容不一致。版本记录页上半部是CIP数据。编制CIP能有效提高整个国家的书目水平,便于图书的查询、检索和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CIP数据与版权记录的内容不一致,不仅影响查询功能,也影响图书质量。CIP数据与版权记录内容不一致,有的是由于录排错误造成的,有的是因为编辑工作不认真,随意更改CIP数据信息造成的。

作者名字错误或不一致。比如,某书作者叫“韩烽”,但封面、扉页和版本记录页中写为“韩峰”;某书作者叫“李天一”,出书后变成“季天一”;某书作者名为“江兴业”,版本记录页为“汪兴业”,与封面和扉页不一致,造成作者姓名前后不统一的错误。这种情况多为排版错误造成的。还有的翻译图书,应该同时标注作者姓名和译者姓名,但往往会出现封面、扉页或版本记录页漏掉其一的错误。

著作方式不一致。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封面标明“肖锐著”,版本记录页上却排成“肖锐编著”;封面是“陈明春著”,版本记录页排成“陈明春主编”。著、编著、主编等著作方式是有区别的,这种不一致会使读者对图书的著作方式产生误解。

书名不一致。例如,某书封面书名为《怀孕知识全典》,版本记录页为《怀孕育儿知识全典》,扉页为《怀孕知识大全》,三者都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导致读者根本不知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属于比较严重的错误。又如一本书封面书名是《越唠叨,你的孩子越糟糕》,版本记录页书名是《越叨唠,你的孩子越糟糕》,前后书名中的两个字颠倒,可能是排版失误,但是导致不一致的错误。

版本记录页标注的字数有误。版本记录页在标注字数方面常见的问题是标注的字数与实际字数不一致,甚至相差很大。例如,有一本40万字的图书,版本记录页却标注为“40千字”;有一本图书,版本记录页上标明“400千字”,但实际字数只有300千字多一点,标注字数与实际字数相差有八九万之多。

封底条码与版本记录页书号不一致或书号使用不规范。一是封底条码与版本记录页的书号不一致,造成错误。二是一号多书,把一个书号配给一套丛书,而该套丛书分不同的分册和不同的定价,分别出售,造成书号使用混乱,违反新闻出版总署的书号使用规定。

责任编辑和作者沟通不够。作品署名是作者的权利。有的作者要求署真名,有的作者要求署笔名。这本来很正常,但有时编辑与作者沟通不够,就会造成作者署名出现问题。有时是在编辑过程中,作者对署名有所调整,但编辑工作大意疏忽,就可能导致封面、扉页或版本记录页的作者署名不一致。在著作方式的标注方面,很多作者并不清楚不同著作方式的差别,因此,往往需要编辑来把关。此时,编辑一定要多与作者沟通,实事求是地确定作品的著述方式,并保证封面、扉页和版本记录页上的相关信息完全一致。

编辑和校对过程中的疏忽 。封面、扉页和版本记录页所载信息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在校对时没有将三者放在一起核对。有时编辑为了赶时间,封面、扉页和版本记录页还没有排齐就送校对,或将三者分次送校对,这样,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

上文案例中,版本记录页标注字数错误,一般是编辑没有认真计算或排版错误(400千字,少排一个0,变成40千字)导致的,如果校对和出版印制人员做了仔细复核,也不至于出现。

出版印制人员没有按程序核对。出版部印制人员没有在付印前将封面、扉页、版本记录页上的各种要素逐一核对清楚,出软片后也没有再核对一次,也是导致相关信息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比如,版本记录页上的书号与封底的条码书号不一致,多数情况就是制作CIP数据的时间与图书最终付印的时间间隔过长,发放条码时忘记核对造成的。

出版社应加强编辑、校对和出版人员的业务培训,认真组织学习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规定,充分认识封面、扉页和版本记录页所载信息一致在图书出版工作中的重要性,使相关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把差错消灭在付印之前。

例如书号的使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的规定分配和使用。一定要避免一号多书和重复使用书号的现象。多卷本图书如果每卷单独定价销售,则每卷都要分配一个书号,不能若干本统一使用一个书号。

CIP数据是由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编录的图书信息数据,出版者只能按照原样录排,不能随便更改。如果确需更改,必须向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出具证明,由其通知出版社后再更改。

nlc202309031620

总之,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审读制度和质量标准,是新闻出版工作的准则。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出书时间多么紧迫,图书的质量决不能降低,图书的规范和标准化决不能随意更改。

保证封面、扉页和版本记录页所载信息正确统一,要从书稿发排这个源头抓起。书稿发排时要按“齐清定”的原则发稿,尽量避免分次发稿或后补发稿。个别特殊情况发稿时不能保证“齐清定”的,要在发排时做详细记录,随时核对。要避免多次临时更换内容,或在校样上进行编辑加工、反复修改等。因为后续的校对和印制工作人员,不清楚原始书稿的状态,有时即使有明显的错误,因为关注点不同,他们也不易发现。

责任编辑把关。要保证封面、扉页和版本记录页的信息正確统一,责任编辑在全流程中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因为责任编辑最了解书稿从策划到组稿、审稿、校改的全过程及其间的修改和调整。例如,作者署名是用真名还是笔名,责任编辑最清楚;书名的更改、书稿内容的调整等,每一环节都不可能脱离责任编辑。责任编辑还应按照“齐清定”的要求发稿,将书稿的各种要件逐一列清。如果发稿时不能做到“齐清定”,则一定要写清缺少的书稿要件,并且写明何时补上,或做上特殊标记,以备查核。付印前还应逐一复核。

校对人员把关。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延续。校对人员不仅要校对好书稿的正文部分,还要校对好封面、扉页和版本记录页。校对人员应统一核对封面、扉页与版本记录页上的相关信息,这样很容易就能发现其中不一致的地方。

出版印制人员把关。对封面、扉页与版本记录页信息进行最后把关的是出版印制人员。印制人员应在付印前逐一核对封面、扉页、版本记录页上的各项要素,并在出软片后再核对一次,以确保没有差错且相互一致。版本记录页上的各项要素,也要逐一核对。例如上文说到的字数错误情况,如果出版印制人员按照付印前的清样计算一次字数,就不会出现了。

图书出版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细节决定质量。做到封面、扉页和版本记录页的正确统一并不难,关键是出版社的相关人员要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各环节要相互配合,悉心核对。

《湖北省出版科研论文选》是湖北省编辑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以来部分出版科研论文的结集,其中包括我省作者获第二届、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论文奖)的全部作品。该书由湖北省编辑学会选编,崇文书局2012年6月出版。

论文集分趋势与发展战略、现状及问题、编辑工作与人才培养、市场营销和数字出版五大板块。论文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出版业的发展以及成果有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选文内容“虚”“实”结合,对于出版工作的指导和理论研究的延展均能起到有益的效果。此文集之选编,不仅为展示成果,更期能将出版之精神薪火相传,激励更多出版从业者为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本书规格16开,450千字,定价45元,由崇文书局发行,全国新华书店经销。(朱清)

差错成因机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药剂科的用药差错登记情况进行分析, 并对收集到的用药差错发生原因进行探讨, 分类汇总, 根据用药差错成因, 为其制定积极的药师干预对策。

2 结果

2009年2月-2013年2月药剂科共发生用药差错172例, 主要来源于医师、药师、护理人员、患者行为等方面, 主要包括选择药物、书写处方、配方发药、药品标签及药品使用情况等。发生差错人员分析:专业工作5年内的医务人员137例, 5年以上的医务人员35例;差错导致的后果:未对患者造成伤害167例占97.1%, 造成轻微伤害5例占2.9%,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伤害事件。

3 讨论

3.1 用药差错成因分析

3.1.1 医师因素:

在172例用药差错中, 医师导致102例, 占59.3%。差错原因:药品的剂型、规格、数量差错35例, 占34.3%;药品适应证和诊断不符32例, 占31.4%;溶媒选择不当19例, 占18.6%;药品名称混淆9例, 占8.8%;重复用药4例, 占3.9%, 疾病导致的用药禁忌3例, 占2.9%。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医师存在处方书写不规范的情况, 如诊断不清晰或诊断和用药不符合, 整体字迹潦草, 导致药名、规格、剂型、数量不清;部分医师缺乏药物知识, 出现选错药物的情况, 如给18岁以下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给予支气管药物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药物及病毒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等。

3.1.2 药师因素:

药房出现差错事故的重要原因为缺乏用药安全意识、疏忽大意等;另外, 药师缺乏专业知识, 进而不能使审方严格把关, 导致出现用药差错。本文由于药师导致43例, 占25.0%。差错原因:药品名称相似24例, 占55.8%;药品规格混淆10例, 占23.3%;药品标签、包装相似5例, 占11.6%;用药交待不清2例, 占4.7%;粗心大意、发错药物2例, 占4.7%。如复方雷尼替丁联合枸橼酸铋钾颗粒, 由于复方雷尼替丁胶囊是枸橼酸铋钾和雷尼替丁的复方制剂, 枸橼酸铋钾颗粒的主要成分为枸橼酸铋钾, 存在重复用药。

3.1.3 护理人员因素:

19例为护理人员因素, 占11.0%。护理人员出现差错主要由于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具体表现如下: (1) 患者姓名、床号查对不认真, 导致漏给药或发错药; (2) 给药途径错误, 如将肌内注射用药错认为经静脉滴注给药; (3) 患者不了解新药配伍禁忌, 出现药物浪费情况; (4) 未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5) 给药时间不合理; (6) 给予药物治疗前, 未了解用药史或询问患者过敏史, 进而导致发生不良反应。

3.1.4患者因素:

8例为患者因素, 占4.7%。患者因素主要包括自身服药依从性、文化程度等方面。如医师嘱咐服用头孢类药物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禁止饮酒, 但患者依从性较低, 导致出现双硫仑反应;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未按量、按时服药, 进而影响疗效。

3.2 药师干预方法

3.2.1 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

为实现合理用药, 避免用药差错, 需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如通过定期举行与工作实际相贴近的业务学习活动等, 对医院各个阶段的药品用药情况、不良反应、配伍禁忌、患者反馈等进行分析讨论, 建造较好的学习氛围;运用网络平台, 获得最新药物资讯, 进而提高专业素养水平[2]。

3.2.2 构建良好的用药安全文化:

建立用药差错报告制度, 如出现用药差错, 积极找寻原因, 并进行改进和评价。另外, 建立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讨论沟通与互相交流机制、无障碍的医疗错误报告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良好的风险管理系统、简化标准化的关键程序及学习型组织等, 进而大大降低差错发生率[3]。

3.2.3 医师处方差错的防范:

要求医师要对药物治疗新动态进行全面掌握, 了解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完整、规范的书写处方, 注意避免使用不规范缩写, 防止药师配发处方出现调配差错;尽量应用电子处方, 减少医师转抄错误或笔误。

3.2.4 药师调配处方差错的防范:

严格根据调配规程操作, 严格根据“四查十对”制度执行, 对处方进行正确调配。加强药品管理, 保证药品有序摆放, 最大程度减少取药错误;对药品进行分类存放, 如药物品种、规格不同, 将其分开摆放;定期对药品有效期进行检查, 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 严禁发放过期药品;严格根据药物审方制度, 对药物名称、规格、用法、使用剂量、数量等进行准确核对;为患者发放药物时, 保证正确发放药品, 并对患者讲解药物注意事项[4]。

3.2.5 护士给药差错的防范:

严格根据“三查七对”制度进行操作, 服用药品前正确核对药物服用剂量, 并核实患者的姓名、疾病等;另外, 认真倾听患者, 对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做好报告工作。

3.2.6 患者用药的教育:

医务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用药教育, 加强医师、护士及药师三方的合作, 加强患者用药管理, 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 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师要正确指导患者服药, 严格规定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给药途径, 增强治疗效果, 避免错误用药。另外, 为患者公示药学服务电话, 如用药过程中出现问题, 以便患者及时咨询[5,6]。

综上所述, 通过对临床用药出现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 实施有效的药师干预方法, 进而有效降低用药风险率,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摘要:目的 对临床用药差错成因进行分析, 并对药师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对该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药剂科发生的用药差错情况进行登记, 对差错成因进行分析总结, 并探讨积极、有效的药师干预方法。结果 共发生172例用药差错, 其中医师导致102例, 药师导致43例, 护理人员因素19例, 患者因素8例;未对患者造成伤害167例 (97.1%) , 造成轻微伤害5例 (2.9%) ,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伤害事件。结论 针对临床用药出现差错的原因, 实施有效的药师干预方法, 进而有效降低用药风险率,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临床用药差错,成因,药师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冬英, 蕫宪菊.护理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 (下半月) , 2014, 1 (2) :89-90.

[2] 潘凌燕, 宫莉, 吴红梅.烧伤科病区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J].医学信息, 2014, 10 (1) :311.

[3] 罗利雄, 范红玲, 陈健, 等.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 17 (3) :330-332.

[4] 许艳, 汪宇, 钱虞刚.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32) :159-160.

[5] 朱雅辉, 李水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4, 10 (6) :141-142.

差错成因机理 篇4

关键词:血液标本,护理差错,成因分析,安全管理

血液化验是临床常见的检验项目, 一个有价值的检验结果需依靠护理、病人、检验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 标本从病人到护理再到实验室, 环节诸多、程序繁杂, 必须步步谨慎[1]。血标本分析前质量不符合要求不仅影响检验结果, 而且需要二次采血, 造成血液的浪费、工作量的增加、病人的痛苦, 甚至引发纠纷。因此如何减少以至避免血标本分析前错误的发生成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我院对护理差错的上报已经实现网上直报, 便于各级护理管理者及时了解不良护理事件, 通过成因分析, 及时提出安全管理对策。回顾性分析95例因血标本类护理差错事件的资料, 探讨安全管理对策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各科室通过护理管理系统网报至护理部的不合格血标本类护理差错95例, 其中严重差错1例。科护士长及护理部均已按照我院护理缺陷的定性标准进行审核, 定性明确。

1.2 方法

对95例血标本差错发生者的职称、差错的类别、原因进行列表统计。

2 结果

2.1 血标本差错发生者的职称

护士59人, 护师28人, 主管护师7人, 副主任护师1人。

2.2 血标本差错的类别

采血量不足、凝血或试管错误导致血源浪费63例, 注意事项告知不全、病人未能及时采血导致检验结果延误27例, 配血标本错误1例, 其他4例。血标本差错发生的原因, 其中个人因素:操作不规范34例, 沟通不畅18例, 疏忽、粗心10例;系统组织因素:培训不到位16例, 采血器具质量缺陷10例, 环境因素7例。

3 讨论

3.1 护理差错网报系统对差错管理的积极作用

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出现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 包括护理事故和差错[3]。目前我院各病区对发生的护理差错采取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管理及上报模式。病区差错小组组织全科护士讨论, 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和重点环节, 制定改进措施, 通过护理管理系统网络上报。科护士长及时审阅分管病区上报的差错及讨论记录, 提出工作建议。护理部每月对全院发生的护理差错进行汇总分析, 提出护理预警或修改工作流程并通报至各病区。与传统手工上报相比, 网报具有更快捷、能自动对差错分类、统计汇总等优点, 提高了对差错的分析、管理效率。

3.2 对血标本类差错发生的重点人群的管理

本调查中, 护士职称者发生差错的比例最高。低年资护士由于工作经验缺乏、业务技能掌握不熟练、应急事件处理问题欠缺, 容易出现急躁、过度紧张、想当然的主观错误, 在工作责任心和执行制度方面均不如高年资护士[4]。随着医院新招聘护士人数的增加,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呈现“低年资、年轻化”趋势, 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训及教育, 尤其对采血操作细节的讲解及演练, 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及工作责任心。但如何选择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是护理管理者需面对的一大挑战。

3.3 加强环节管理, 完善采血流程

静脉采血尽管是临床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 但仍有多种因素会影响操作质量, 导致血标本不合格。本调查通过成因分析发现:①操作不规范, 如采血时挤压血管、长时间使用止血带或护士使用注射器采血, 是造成标本出现“凝血”或“溶血”的主要原因;②护士未充分向病人告知一些采血项目的要求或与少数民族病人沟通时存在一定语言障碍, 导致未按要求采集血标本;③因疏忽、粗心等因素, 使用了不正确的采血管;④未对医院新开展检验项目的标本采集要求及特殊注意事项培训, 护士凭经验采血;⑤采血管压力不足, 可能与试管本身压力不足有关, 也可能与放置时间长有关, 导致采血量不符合检验要求;⑥冬季病区照明不足, 病区床位拥挤, 护士床旁采血环境较差, 血标本未及时摇匀或摇动过度, 血标本均易出现质量问题。

因此应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①定期组织培训, 尤其应注重对操作细节的讲解, 提升护士规范采集合格血标本的理念和操作技能, 从而主动认真地遵守采血工作流程;②可通过使用双语提示卡片等方式提醒病人遵从检验要求;③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S) 增加设置检验项目所对应的试管要求, 提示护士使用正确试管;④利用医院信息系统 (HIS) , 及时发布医院新开展检验项目的标本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 便于护士查询;⑤加强采血用物的管理, 做到合理储备;⑥加强病区照明, 努力创造一个减少差错的工作环境。

同时, 应进一步完善静脉采血的工作流程, 内容包括采血前→采血中→采血后的工作要求。采血前认真核对检验项目, 做好病人的告知和用物准备;采血时遵循操作规范, 如在消毒剂完全干后抽血;多管采血时按血培养→抗凝管→无添加剂管→有添加剂管→其他的顺序;血流速度较快时倾斜试管使血液顺着管壁留下, 避免因直接撞击试管底部造成血细胞破坏;采血后正确保存, 及时送检等。合理的工作流程是全面质量控制的前提, 措施在每个环节中的落实是全面质量控制的根本保证[2]。越来越多的护理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差错的发生不能简单的定义为某个个体的问题, 而应从整个运行系统查找原因, 持续改善系统才能减少差错的发生, 降低损害后果,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国莉, 楼蓉蓉, 周英, 等.护理工作中检验标本的不规范采集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1) :39-41.

[2]顾则娟, 王荣, 谢晓峰, 等.血标本分析前质控流程的无缝隙管理[J].护理学报, 2009, 16 (2B) :21-23.

[3]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351-352.

上一篇: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下一篇:调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