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错处理(精选12篇)
差错处理 篇1
1 对出现的差错进行处理和披露的方法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 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经济事项或交易进入会计系统后, 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输出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在确认、计量、记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差错。会计差错特别是重大差错若不及时、正确地更正, 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而且可能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 使其作出错误的决策或判断。出现差错时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正和调整。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 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的纠正。经济事项或交易进入会计系统后, 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输出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在确认、计量、记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差错。
1.1 对于出现的差错, 当期发生的要当期进行改正, 及时调整。
但是对于那些资产负债表的年度总节日到财务会计报告批报的日期之间又发生的差错, 需要到日后调整事项内去整改, 去调整。不过对于这期间发现的以前年度中出现的差错, 就不能再调整会计的日后事项, 而要调整以前的会计年度报表项目。
1.2 在以前年度或者期间内发生的差错, 有很多种, 重大差错和非重大差错, 因为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非重大差错影响的是损益科目, 可以调整当期的收益问题, 相关的, 一并调整的还有其他项目, 还有部分非重大差错损益都不会影响, 只需调整部分科目。但是对重大的差错来说, 就不同了, 它会使报表不再完整, 使得可靠性出现差错。
1.3 对于以前的重大差错分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它影响了损
益, 则要调整留存收益的金额, 报表上的数据要和起初的金额保证一致, 所以要一起进行调整, 但是如果其不影响损益只需要调整相关的期初数就可以了。编制报表的时候对出现的有重大差错的科目需要及时调整并改正相关的项目, 将差错进行当期改正, 对于以前发生的重大差错, 要调整最早的留存收益, 将相应的金额都调整过来。
2 对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 重大错误主要包括对会计政策的滥用以及会计的变更
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只有在对同一经济业务所允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多种选择时, 会计政策才具有实际意义, 因而会计政策存在一个“选择”问题。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 将构成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的企业会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于按统一会计制度处理会计业务, 即使是现在也很少真正理性地选择会计政策。这种状况, 肯定难以适应未来企业会计发展的要求。因此, 从现在起, 人们有必要大力宣传会计政策, 以期引起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重视。
对会计估计的变更以及会计政策的滥用指的是企业在运用这些制度时选取的方法并没有按照国家或者相关部门规定的要求去做, 随意更改, 造成不能准确的表达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或给企业造成资产流失损失也可能造成逃税漏税, 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恶化。通常来说, 滥用和错误的会计估计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2.1 对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应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
备, 未按合理方法估计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或可变现净值) , 从而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从1999年起, 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的计提损失准备的原则和方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并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但是,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有些公司滥用会计制度给予的会计政策, 不按规定的方法估计资产可能产生的损失, 在1999年度大量计提各项资产损失准备, 有的公司甚至不针对债务单位的实际情况, 对应收款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这样做的主要意图在于, 待2000年度再转回资产减值准备从而增加2000年度的利润。
2.2 企业随意变更其所选择的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在选择了正确的会计政策后, 就要按照会计政策执行, 不得随意更改。但是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年终的利润目标, 就会对折旧政策就行调整, 将原有的加速折旧法改为按照年限平均法来实施, 这样当期的折旧费用就会有所降低, 由此利润就会增加。在市场形势不断变化中, 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 获取较高的利润就会对会计政策进行变更, 以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政策为准, 随意变更会计政策。这种做法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将会陷入恶性循环状态, 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前景。
2.3 企业随意调整费用等的摊销期限
有些企业随意调整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在我国, 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应按如下原则确定: (1) 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 摊销期不应超过受益年限; (2) 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 摊销期限不应超过有效年限; (3) 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 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 摊销期不应超过受益年限与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 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 摊销期不应超过10年。
2.4 属于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其他情形。如随意调增或调减折旧年限等。
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即当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 如影响损益, 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 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 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当期发现的与当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 应调整当期相关项目。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滥用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结果, 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实,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
差错处理 篇2
各科室:
XX同志在为患者换药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将病人的药物换错,幸未造成严重后果。事件发生后,该科室即对事件进行了内部处理,积极取得了患者的谅解并主动上报。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原则,医院对整个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核实。为严肃纪律,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根据医院相关规定,经院支部、院委会研究决定,给予相关科室及当事人以下处理:
一、对XX科提出全院通报批评,科主任、护士长写出书面检查。并责令其立即开展科室内部质量整顿,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二、对XX同志本人给予全院通报批评,取消其年终评优资格,并处罚款100元,要求其写出深刻的书面检讨 各科室应以此为鉴,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查摆本科是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在医务人员中举一反三,展开讨论,吸取教训,强化环节教育,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XX医院
“策略性差错” 篇3
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新闻统治并没有吓倒新闻界的志士们,他们采用种种方法与之进行斗争,在斗争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别具一格,它就是"策略性差错"。"策略性差错"就是明知是错而故意为之的差错。它是一种独特的斗争方法,下面让我们分门别类地看看这些策略性差错。
一、错印成原字的形近字。例如1935年10月,蒋介石到西安视察。西安各报均在头版头条位置,以显赫标题和大幅照片报道这一特大新闻。惟独《西安文化日报》与众不同,只在次要位置以小字标题一过了之。更想不到报纸印成之后,读者突然发现这则不显眼的消息,标题"蒋委员长飞抵西安"的"蒋"字,竟误成了将军的"将"字。"将"字比"蒋"字少了一个头,"蒋委员长"便成了"无头"将军。国民党政府有个外交官叫刘文岛,曾任驻意大利大使。此人黏黏糊糊,是个糊涂虫,许多国人对他颇有微词。一日,某报故意将"使"字错印成"便"字,如此一来,"刘大使"就成了"刘大便",从此"刘大便"的外号便传叫开来。无独有偶,1940年,汉奸报纸《中报》的爱国刻字工人和排字工人将"日本阿部大使到宁"中的"使"字也改为"便"字,而且文中的"阿部大使"也统统错印为"阿部大便"。此外还有报纸为了讽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有名无实,故意将"大总统"错印为"犬总统"等。
二、开天窗。在和平时期,开天窗被认为是编辑的重大差错,是会贻笑天下的,但在当时却是有效的斗争手段。《新民报》是一家影响较大的民营报纸,"九·一八"事变以后,出现了抗日倾向,坚持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立场,拒绝国民政府给予的补贴。1936年纪念"九·一八"事变,《新民报》的副刊《新园地》全版开天窗,印有"请看新民报,言论正确消息灵通"的大字,使反动派哭笑不得。《新华日报》常使用此办法,它经常把审查未通过的稿子的题目印在报上,下面印有"据政府命令不准刊载"的大字,其余为空白,既使反动派哭笑不得,又使读者可以根据标题猜测其大致内容,传播效果非常好。
三、用××代替读者心知肚明又为反动派所不能容忍的字词。1936年8月16日,《大公报》的《文艺》副刊由萧乾主编,萧乾想刊登陈白尘的独幕话剧《演不出的戏》的剧本,但里面有"东洋人"等字眼,当时上海实为日本占领,国民政府统而不治,政府因担心该称谓引起外交纷争而不准刊登,于是萧乾将剧本中的"东洋"两个字全部打成××,然后全文都刊登在了《文艺》副刊上,反响十分强烈。《新华日报》此招也用得炉火纯青,它常常将稿件中被审查部门删除的字词以××代替印在报纸上,读者一看便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还能根据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推断出××所代表的原字词的大意。
四、断章刊登。断章刊登就是把文章分为几个并不能单独成立的片断分批刊登,通常情况下这是编辑之大忌,但在当时却十分有用。它可以把审查通不过的文章分得面目全非后通过审查,然后再呈现读者的面前,连在一块读。也就是所谓的"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的方法。1943年底和1944年初,《新华日报》的《新华副刊》的编辑就采用此法把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刊载出去,并躲过了国民党的检查,其产生的影响是不可想像的。
五、注明被略段落。即将在审查中被删除的段落,在报纸上用括号加以注明:"被略几段"。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的处境十分困难,许多社论被扣或被删改得面目全非。1941年12月21日,《新华日报》发表题为《纪念人类的伟大导师--列宁》,文有多处被删略。在原文被删略的地方,画一括号,括号内注明:"被略一段","被略二大段"等等,对国民党极端苛刻的新闻检查加以赤裸裸的暴露,使反动派无可奈何。
六、广告出错。新闻界的志士不放过任何可以斗争的工具,连广告也派上了用场。现今,广告出错必遭广告主斥责并成为众人笑柄,但在当时却是个好工具,因为检查官通常不太注意广告。1940年12月4日上海《中华日报》的爱国工人,在该报大生赌窟广告中,秘密排上"打倒卖国贼汪精卫!"的标语,次日报纸发出后,始行发觉。该报12月5日刊出"道歉"声明,说是"编印失检",为"奸人"所乘,已向汪伪组织"宣传部"自请处分。其余各报大都进行的报道,还将广告制成锌片照印出来,轰动了整个上海。
七、登"更正"或"启事"。如今,各个报纸都力求少登"更正"甚至不登"更正",以证明自己编校质量高,但你可知道"更正"或"启事"也是一种斗争方式。具体操作是先让稿子通过新闻检查官的审查,然后事隔几天之后登上"更正",添加或删除一些否定词如:"不"、"否"、"非"等,使意思朝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样一来,一篇战斗檄文便顺利躲过了新闻检查。《新华日报》是此法的发明者和实践者,效果良好而且安全隐蔽。
策略性差错以其独特的斗争方式构成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王文彬,中国现代报史资料汇辑[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6年
[2]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1年
浅谈护理差错的处理及预防 篇4
1 处理原则
1.1 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当发现护理差错时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及时给予纠正, 不能故意掩盖事实或隐瞒真相, 希望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1.2 严格遵守逐级上报制度
值班护士发现后应立即报告病房护士长或总值班;病房护士长在做好紧急应对的同时报告病房主任及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再上报护理部主任。
1.3 向家属作出解释
根据情节轻重由病房护士长、科护士长或护理部主任向家属通报事件调查情况, 得出的初步结论和处理意件等, 同时向家属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 已经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及将会造成的影响等。发生护理差错后, 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又不知情, 为了避免加重心理负担可以暂时不向其家属通报差错情况。
1.4 护理记录要客观、准确及时
护理文书是患者获得救治的真实记录, 是评价诊疗效果的科学依据, 也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有力证据[1]。护理记录要客观、准确及时地记录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护士应坚持尊重科学, 实事求是, 认真负责的原则如实书写护理记录。
1.5 对护理差错公开讨论
通过当事人如实报告事实, 利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通过讨论查找发生护理差错原因, 有些差错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引起的, 需要在对护理差错的讨论中查找制度上漏洞, 以便改进。护士应该敢于面对错误, 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 对待护理差错当事人应有积极的处事态度。
2 护理差错的预防
2.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建立弹性排班制度
合理配置人才, 加强应急保障能力。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 排班应注意年资高的护士与年资低护士的相搭配值班;技术骨干与技术相对薄弱的搭配值班。避免一些治疗长期固定一人执行, 而使护士放松警惕性, 凭印象工作。建立弹性排班制度, 在处置高峰时段安排较多人数的护理人员工作, 设立二线值班, 随时听候调遣, 合理排班以保证护理人员得到足够的休息, 实行人性化管理不允许私自调班, 避免疲劳工作。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情感教育
通过岗前培训, 授帽, 定期的情感教育提高浓厚的专业兴趣。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及工作热情,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自觉培养作为一名合格护士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2.3 严控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工作中的操作常规是经验教训的总结, 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减少差错[2]。经常组织护士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 操作规程,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护理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护理工作。使护理人员自觉做到工作规范化。技能操作优质化, 基础护理灵活化。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使用新仪器时, 必须进行培训。各项仪器, 操作程序写清楚, 按正规程序操作。交接班时必须做到书面写清, 口头讲清, 床边交清。2.4严格执行医嘱制度执行医嘱必须由另外一名护士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除抢救患者不能执行口头医嘱。护士熟知药物的作用, 使用剂量, 使用方法, 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2.5 强化法律观念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使护士必须依法执业, 按章办事, 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见习护士及实习护生安排具有一定临床经验, 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师以上人员带教。必须做到言传身教, 放手不放眼, 各项操做均示范。上岗前需进行岗前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6 加强护理人员自身修养。护理人员彼此之间应团结协
作, 互相帮助, 融洽护患关系。进行护理操作失败时, 应致歉, 避免生、冷、硬语言。应做到来时有迎声, 操作时有解释声, 合作时有道谢声, 节日时有祝贺声, 出院时有送别声。让患者在心理消除敌对的情绪, 让患者感觉到家的温暖, 亲人的关怀。
2.7 加大质控力度护理部、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加强质
控检查, 积极调查发生差错的各环节, 善于发现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总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服务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护理服务项目的增多, 使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大大增加。护理差错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而且关系生命和安危。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修养,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在护理差错发生后护理人员不仅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 将损失降到最小。而且应公开讨论查找原因, 堵塞漏洞。
参考文献
[1]王桂平, 尹桂芝, 张爱华.浅析护理侵权及护理纠纷的预防.护理研究, 2007, 16 (10) :1165-1167.
差错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 篇5
差错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 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2 对差错事故要分析、总结。对差错人员要进行处理,起到教育目的。4 每月建立零差错登记。
信息统计制度 记录血液输注品种、血量,进行工作量统计。及时、准确地向临床及管理部门提供各种有关血液的查询和统计数据。分析处理各种数据信息。按要求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档案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输血规范,有关资料保存十年。2 血液入库、配血、发血、出库记录完整。3 科室财产、设备文件管理要有登记。4 文件管理专人负责。用电子数据处理存贮的记录应进行备份。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篇6
一、社会影响重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赞美词“捍祖国强盛”错成了“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简繁体转换中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2011年出品的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出现“光複”字样,其实都应作“光復”。“復”,表示转回来、还原、恢复等义,“光复”的“复”指恢复,故对应的繁体字应为“復”;“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三、建党九十周年时,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知识差错是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在报道工程建设时常见的词语错误是
“合龙”误为“合拢”。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有关报道中说,大桥在施工中曾存在“过分强行合拢”的问题。其中的“合拢”应作“合龙”。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做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合拢”只是靠拢在一起,与“合龙”不是一回事。
五、普遍关注而又普遍读错的一个金属元素是
“铊”。“铊”是一个冷僻字,因为社会事件中出现了“铊”,从而进入了公众视野。这是一个多音字。读tuó时,同秤砣的“砣”;读tā时,则表示一种元素名称,不少人却把它误读成tuó。铊的化合物有毒。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ó中毒”。
六、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媒体在报道日本核电站时,有的用“泄露”,有的用“泄漏”,前者是用错了的。“泄露”的对象是机密的信息;“泄漏”则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指抽象的情报、信息等,使用的范围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说成“泄漏”。
七、媒体上容易误用的一个称谓是
村长。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其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后现象。
八、在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把“摄氏度”分开来说成“摄氏”多少“度”,如“摄氏15度”“摄氏20度”。准确的说法应是:“15摄氏度”“20摄氏度”。
九、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一句引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计”容易误为“一年之季”或“一年之际”。这是_句古谚,大意是说,要在一年开始时多做工作,为实现全年的奋斗日标打好基础。“计”,计划、规划,误为“季度”“季节”的“季’’或“边际”“国际”的“际”,都是不对的。
临床检验中常见差错的处理措施 篇7
1.1 差错
(1) 由于对仪器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原理及显示信号的含义不是十分了解, 而且在同一实验项目更换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试剂时, 没有依照试剂说明书上的要求改变不同的参数, 致使实验结果出现系统性的误差;
(2) 由于仪器保养不善及仪器内部一些零部件老化、损耗, 没有及时发现而引起的实验结果差错;
(3) 由于所用试剂与仪器设备的要求不符, 如进口仪器在严格意义上讲应使用与其相配的试剂, 使用国产试剂或其它试剂均会影响到其实验结果及仪器的稳定性。有时会对仪器造成一定的损害。
1.2 应采取的对策
(1) 对避免以上出现的差错, 对于高档仪器, 应规定专门的负责人, 相对固定操作人员。每个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测定方式和方法, 各种信号显示的含义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
(2) 建立操作卡片。从仪器的开机至关机 (包括暂停) 的全过程, 每一步骤均应按照操作卡上的指导进行;
(3) 应持续使用, 不应在一周内某个特定的时间使用。许多单位为爱护仪器, 怕其疲劳而间断使用, 反而带来不少的麻烦。比如仪器内液挥发而造成管道不通及小孔堵塞等。实际上仪器是不怕疲劳的, 建议在常规工作中使用的仪器日间不必关掉电源, 每日8~10h工作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4) 高档的进口仪器其使用试剂比较严格, 在无进口试剂的条件下, 应想方设法使自制试剂接近进口试剂;
(5) 仪器应有日常使用记录、质控记录和质控图、故障及排除记录和维修记录;
(6) 定期对各种仪器做日常维护, 并严格按照各种仪器的维修要求去做。
2 由于检验标本采取和处理的不规范化而引起的差错及对策
2.1 由于检验标本采取和处理的不规范化而引起的差错
(1) 在血液标本的送检中, 有的血液标本没有按实验室的要求加入特别规定的抗凝剂。如: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应加1%草酸钠抗凝, 送检标本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抗凝;
(2) 血液标本中抗凝剂比例不恰当。如血沉血标本, 没有按抗凝剂:血液应是1:4的比例, 或使抗凝剂量少而血液量加大, 引起血液凝固或实验结果偏低;或抗凝剂量多而血液量少使血液稀释引起实验结果偏高;
(3) 血标本被稀释及溶血在病人正在输液的同一侧胳膊上采静脉血造成血标本被稀释;采完静脉血后没有将注射针的针头拔下直接将血注入试管中, 而且速度过快, 由于压力大将血中红细胞破坏而引起血标本溶血;
(4) 尿液标本的送检对于一些特殊检验的尿液标本也与一般体检一样送随机尿样, 使漏检率大幅升高。如:对于有病理性蛋白尿和糖尿病的患者, 则应留取餐后2h尿更有利于病理性蛋白尿和糖尿病的检出;对于需检查尿胆元的患者, 则留取下午尿标本更有利于尿胆元的检出。
2.2 对策
(1) 做尿液分析的尿标本不新鲜或是用加了防腐剂的标本做尿液分析, 导致结果出现不应有的异常。在某些情况下应向患者询问是否服用大量Vc等药品, 因大量服用Vc可以使葡萄糖、胆红素、亚硝酸盐及潜血呈现阴性结果。碱性尿会造成蛋白试纸假阳性, 进行蛋白质试验时应注意PH。高比重尿液可以降低潜血反应的敏感性。而次氯酸盐及尿道中微生物的过氧化物酶可能引起假阳性的结果;
(2) 便标本的送检标本量太少或未采到有病变的标本, 而是取了正常部分的标本送检, 结果使本应异常的报告而按正常结果报出;
(3) 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送检中在抗菌治疗后或发冷发热后采集血液细菌培养标本。而正确的采血时机应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 最好在抗菌治疗前, 以正在发冷发热前半小时为宜;
(4) 下呼吸道分泌物 (痰培养) 的标本采取, 没有时间限制随意留取标本, 有时甚至留取的是唾液。而正确的标本采取应是自然咳痰:要求患者清晨留取, 留取标本前用清水漱口3次, 之后用力咳出。咳痰较困难者可用雾化蒸气吸入以利痰液咳出。幼儿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5) 尿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取在用抗菌药时间不长之后留取尿标本。而正确的标本收集是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抗菌药5d之后留取尿液标本;尿液在膀胱内应停留6~8h以上, 使细菌有足够的时间繁殖。
3 由于检验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出现的差错及对策
3.1 对已稀释的标本最后结果没有乘以稀释倍数将病人姓名张冠李戴;拿错病人的标本;将一份病人标本当做两份病人标本加样;同一病人标本重复加样, 填写检验报告时将结果写错;没有仔细核对检验报告与病人的病情是否相符;没有将漏检或漏填写的报告查对出来。
3.2 对于由于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出现的差错, 做为科室领导应对其进行恰当的批评教育, 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指出应改进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3.2 对于由于心理因素而造成差错的检验人员, 应仔细分析其原因。其中生理疲劳与心理因素有关, 情绪的好坏, 是否有心理负担, 对工作是否有兴趣, 都会影响检验人员生理疲劳的产生。而消极情绪是心理疲劳产生的重要原因。工作中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感、事业上的挫折感、生活上的失落感、从事简单工作的单调感和长期从事一定工作的厌烦感, 都容易导致检验人员产生心理疲劳, 由此可表现出检验人员精神不佳, 遇事烦燥, 工作效率低, 而且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
检验科工作是一个技术要求高, 又比较细致的工作, 因为检验科每天检验的不是几个病人标本, 而是一大批, 所以要耐心、细致对待每一份标本, 调整好心态, 不要急躁, 认真细致并消除烦燥情绪是避免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差错的最有效办法。
摘要:如何在实践工作中把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降到最低, 消灭过失误差, 尽量减少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这就要求检验人员要有科学的态度,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熟练地掌握科学检验技能, 不断提高证据的科学性。现就将临床检验中常见的差错及应采用的对策分析如下。
差错处理 篇8
1 以前年度应扣未扣支出的税务及会计处理
由于对税收政策的内涵及变动缺乏了解等原因, 企业财务人员可能会将某些税法允许扣除的支出, 未在税前予以扣除, 从而多缴纳了企业所得税, 形成了会计差错。《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 对于发生的重要前期差错, 如影响损益, 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 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 企业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 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 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第15号) 规定: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 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 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 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企业由于上述原因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可以在追补确认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抵扣, 不足抵扣的, 可以向以后年度递延抵扣或申请退税。
[例1]2013年, 某企业为研制某新产品发生研发支出100万元, 未形成无形资产, 但符合税法规定的加计扣除条件 (具体内容参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但企业在进行当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这部分研发支出未做加计扣除处理, 从而少扣除了50万元的费用, 也就多交了企业所得税50×25%=12.5万元 (假定企业当年盈利) 。
[例2]2013年, 某企业将自己生产的桌椅 (市场价值1万元, 成本0.6万元) 通过政府部门赠送给当地农村小学, 企业将其作为捐赠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 在进行当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未予以税前扣除, 从而少扣除了1×17%+0.6=0.77万元的费用 (未超过企业所得税规定的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标准) , 也就多交了企业所得税0.77×25%=0.19万元。
对于第一个错误, 由于金额较大, 应视为重要的以前年度会计差错,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处理 (具体判断标准, 会计准则并未作出具体规定, 可以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 。
(1) 调整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2.5
(2) 调整盈余公积,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盈余公积1.25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1.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2.5
(3) 如果该事项发现于2013年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前, 调减2013年应纳税所得额50万元, 应纳税额12.5万元;如果发现于2013年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后, 则可以直接调减2014年应纳税额。
对于第二个错误, 由于金额较小, 可视为不重要的以前年度会计差错, 直接调整2014年相关账户的发生额:
(1)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0.19;贷:所得税费用0.19。
(2) 调减2014年应纳税所得额0.77万元, 应纳税额0.19万元。
2 固定资产盘盈的税务及会计处理
由于错计或漏计等原因, 可能会出现固定资产盘盈的情况。《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 如果出现盘盈固定资产情况, 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处理。据此规定, 固定资产盘盈不考虑该会计差错是否重要, 而一律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
[例3]2013年12月, 某企业在进行财产清查时发现盘盈办公家具一批, 经查发现是2012年12月购入 (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注明价格为10 000元) , 企业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该批家具符合该企业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 折旧年限为5年, 假定残值率为5%。
相关会计处理为:
(1) 调增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10 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 000
(2) 补提折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 900【10 000× (1-5%) ÷5】;贷:累计折旧1 900
(3) 调增企业所得税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 025【 (10 000-1 900) ×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 025
(4) 调增留存收益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 075 (10 000-1 900-2 025) ;贷:盈余公积607.5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 467.5
笔者认为, 上述规定虽然可以避免企业操纵当期利润, 但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相抵触。既然认定固定资产盘盈属于会计差错, 但又不考虑事项的重要性以及发生的原因和时间, 一律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处理, 这样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固定资产盘盈往往是由于购买或建造好后未能及时入账造成的, 取得时间可能是在以前年度, 也可能是在本期, 如果企业取得该资产是在本期, 发现盘盈后却要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这样的处理显然非常不合适。此外, 不分金额大小, 是否重要, 凡是固定资产盘盈一律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处理, 还要相应调整应交所得税和留存收益, 也不符合重要性原则。例3中, 虽然金额不大, 但处理过程非常复杂。建议将该规定改为:如果固定资产盘盈发生在本年度或发生在以前年度但金额不大, 则作为本期差错更正处理;如果发生在以前年度且金额较大, 则作为本期差错更正处理。
3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殊规定
上述内容与举例均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 2013年1月开始生效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了适应小企业财务工作的特点, 对此问题进行了简化处理:小企业对会计差错更正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即不再区分会计差错发生的时间和性质是否重要, 一律在发现当期进行更正。
[例4]A公司为一家小企业, 2013年1月开始自行建造某固定资产, 当年10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014年1月办理竣工结算。从开始施工到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发生的各种建造支出共计100万元, 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至办理竣工结算又发生费用1万元 (为建造该资产支付的借款利息) , 企业将其计入财务费用。企业在2013年10月将该资产入账, 成本为100万元。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 由建造该项资产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支出 (含相关的借款费用) 构成。据此规定, 该资产的入账成本应该为101万元, 从而形成了一项会计差错。根据简化处理的原则, 无论金额大小, 无论在何时发现, 均调整发现当期的相关账户余额。企业在发现时, 应做如下处理:
(1) 调整固定资产的成本借:固定资产1;贷:财务费用1。
(2) 根据发生的具体时间补充确认折旧的数额。
摘要:企业在出现会计差错时, 应充分考虑差错的重要性、发生的时间和原因、企业的性质等因素, 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本文从以前年度应扣未扣支出、固定资产盘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殊规定3个方面对以前年度差错的处理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会计差错,更正,应扣未扣支出,固定资产盘盈,小企业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小企业会计准则解读: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
[2]企业会计准则学习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差错处理 篇9
一、前期差错的税法规定
对于企业发生的前期差错是否影响所得税的问题, 税法在两个地方有规定:
一是《税收征收管理法》第25条规定, 纳税人必须依法申报缴纳所得税。当纳税人申报不当时, 一般情况下, 税务机关可以依职权予以最终确定, 使得申报税款和实际税款保持一致。在此情况下, 纳税人往往被认定为偷税, 其招致罚款的涉税风险很高。企业所得税是严格按照纳税年度征收的, 企业在更正前期差错时, 遵照下列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1) 纳税人在规定的申报期申报后, 发现的应计未计、应提未提的税前扣除项目等, 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企业调整账簿和财务报表, 无须再调整以前年度的纳税申报表。 (2) 税务部门查出的以前年度的所得税, 应按被查出年度的适用税率补征所得税。可见, 对于查出的以前年度的涉及损益的差错, 不管什么差错, 一律并入差错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7]191号) 第5条规定, 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的税前扣除项目, 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 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企业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 在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并未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所以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期过后永远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中进行补扣。
二、前期差错的会计准则规定
会计准则按照重要性原则对重要的前期差错和不重要的前期差错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 企业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 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 企业应当在其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 调整前期比较数据。具体来说, 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 通过下述处理方法对其进行追溯更正: (1) 追溯重述差错发生期间列报的前期比较金额; (2) 如果前期差错发生在列报的最早前期之前, 则追溯重述列报的最早前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
对于发生的重要的前期差错, 如影响损益, 应按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 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 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三、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1. 现行各权威考试用书的观点。
由于现行会计准则中并没有规定什么情况下考虑所得税问题, 对此笔者查阅了200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及2009年会计师考试用书, 在书中对于前期重大差错的举例只有一个, 即:B公司在20×6年发现, 20×5年公司漏记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150 000元, 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未扣除该项费用。假设20×5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5%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公司发行股票份额为1 800 000股。
(1) 分析前期差错的影响数。20×5年少计折旧费用150 000元;多计所得税费用37 500元 (150 000×25%) ;多计净利润112 500元;多计应交税费37 500元 (150 000×25%) ;多提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11 250元 (112 500×10%) 和5 625元 (112 500×5%) 。
(2) 编制有关项目的调整分录。 (1) 补提折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50 000;贷:累计折旧150 000。 (2) 调整应交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7 5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7 500。 (3)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12 5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2 500。 (4) 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借:盈余公积16 875;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6 875。
同时笔者还查阅了200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复习资料, 对于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如果涉及损益都对所得税进行了调整, 这显然是与税法的规定矛盾的。鉴于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以期能为相关实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2. 不涉及损益的前期差错。
不影响损益的前期差错的更正处理比较简单, 无论其属于重大会计差错还是非重大会计差错均无须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即只需要对差错本身进行更正即可。
例1:某汽车销售企业2008年3月16日发现其2007年12月28日购入的自用小车一辆 (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格300 000元, 增值税51 000元) , 在账务处理时误将其记入“库存商品”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调整分录为:借:固定资产351 000;贷:库存商品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51 000。
3. 导致以前年度多计收入的前期差错。
导致以前年度多计损益的情况有两种:一是以前年度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 即少计了费用;二是以前年度多确认了收入。对于这两种差错, 税法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一致。
对于第一种差错, 税法规定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这就说明该种差错, 不管是重大的差错还是非重大的差错, 税法都不再允许作为扣除项目在税前扣除,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对所得税处理的规定, 该差异属于永久性差异。但是会计准则对于差错是否重大的会计处理规定是不一样的, 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 属于非重大会计差错的。如果发现的是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 企业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 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 在期末申报缴纳所得税时应予以调整, 即: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该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
例2:某企业在2008年7月2日发现2006年少提了一项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办公设备的折旧费10 000元, 假定该差错对该企业来讲是不重大的。如果该企业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 按照税后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调整分录为:借:管理费用10 000;贷:累计折旧10 000。在进行2008年所得税的汇算清缴时, 如果会计和税法除此项差异外没有其他的差异, 那么, 2008年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该企业2008年的会计利润+10 000元。
(2) 属于重大会计差错的。如果发现的是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其应该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 但由于税法规定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 导致其尽管影响企业的损益, 但是不再影响企业任何一期交纳的所得税, 因此不涉及所得税的调整。其影响的损益全部直接减少追溯重述年度的税后净利润。
例3:B公司在20×6年发现, 20×5年公司漏记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150 000元, 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未扣除该项费用。假设20×5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5%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公司发行股票份额为1 800 000股。调整分录为: (1) 补提折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50 000;贷:累计折旧150 000。 (2)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50 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50 000。 (3) 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借:盈余公积22500 (150 000×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2 500。
对于第二种差错的会计处理, 税法没有相关的规定。在笔者咨询了桂林市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部门后, 得到的答案是, 如果能够提供足够的明确证据, 且得到税务机关认可的话, 对于以前年度由于多计收入而多交的所得税, 税务机关允许企业抵减发现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从而可以看出该差错涉及所得税的调整问题。对于所得税的处理, 一方面调减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另一方面是根据错误的重要性调减追溯年度或者当年的所得税费用, 对于税后净利润的影响是扣除所得税后的损益。相反, 如果企业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让税务机关信服的证明, 则以前年度由于多计收入而多交的所得税, 不允许抵减发现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这样这个差错就形成了一项永久性差异, 对于税后净利润的影响是未扣除所得税后的损益。
例4:某企业在2008年12月3日发现企业2007年11月把企业收取的包装物押金100 000元计入了2007年的其他业务收入。该企业按净利润的10%、5%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情况一, 假设该企业可以提供充分明确的证明, 且该金额对企业来讲属于重大差错。调整分录为: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2007年其他业务收入100 000;贷:其他应付款100 000。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 000 (100 00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2007年所得税费用25 000。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5 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5 000。借:盈余公积11 250 (75 000×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1 250。
情况二, 假设该企业不能提供充分明确的证明, 且该金额对企业来讲属于重大差错。调整分录为: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2007年其他业务收入100 000;贷:其他应付款100 000。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 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 000。借:盈余公积15 000 (100 000×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5 000。
4. 导致以前年度少计收入的前期差错。
该类差错是由于以前年度多计费用、少计收入等差错导致以前年度少算了应纳税所得额而少交所得税的。税法规定, 对于上述差错都要视作偷税漏税处理, 在查出来的当年, 不仅要补交少交的所得税, 还要对迟交的税款征收滞纳金甚至是进行罚款。由此可以看出, 这类差错对所得税是有影响的, 在发现当年不仅要调增应交所得税, 还要调增发现差错当年 (非重大差错) 或追溯重述年度 (重大差错) 的所得税费用。
差错处理 篇10
(一)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方法(《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2004)。例如,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资本化或者费用化)、对联营或合营企业的后续计量方法(权益法或者成本法)、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资产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或者重估价)等等。会计政策是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对于会计准则中规定可选择的会计政策,根据企业的经营等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选择相同的会计政策,并且一贯采用,而不能任意变更,除非会计准则要求变更会计政策或者该变更能使财务报表提供有关交易、其他事项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则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通常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除非会计准则有专门的例外处理规定,则可采用所规定的例外处理方法或者追溯调整不切实可行的而采用有限追溯或者未来适用法以外。追溯调整法是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在追溯调整法下,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视同新的会计政策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即采用会计政策变更时留存收益应有的余额,其他财务报表项目也应进行调整。在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时,对于比较财务报表期间的会计政策变更,需要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新的会计政策在比较财务报表期间一直采用;对于比较财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因会计政策变更而采用追溯调整法时,首先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该累积影响数是假设与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即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而得出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如果涉及所得税的影响,还应当调整相关的所得税影响数,即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应当是调整了相关递延所得税后的对留存收益的净影响额。对于会计政策变更而涉及的递延所得税,属于与损益相关的计入损益;属于与权益相关的计入权益。
例1:20×7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对出租的办公楼由原按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改按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该办公楼原价为5 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20年,已计提折旧3年,累计已提折旧75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该办公楼于20×7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5 200万元。假定:1.前3年每年末的公允价值分别为5 200万元、5 600万元、5 300万元;2.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未来所得税税率不会发生变化;3.不考虑净残值。税法的预计折旧年限、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与原成本模式下相同。
1.计算办公楼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见表1)。
2.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见表2)。
3.账务处理
在2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栏中,投资性房地产增加列报金额为1 05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262.5万元,盈余公积增加78.75万元,未分配利润增加708.75万元;20×7年度利润表的上年数栏应按上述调整后金额列报。
例2:20×7年1月1日,甲公司按照会计法规要求对建造合同的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假定:1.按照税法规定以完成合同时确认为应税收入,计入应纳税所得额;2.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一直为25%,预计以后年度不会发生改变;3.甲公司按实现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按照完工百分比法和完成合同法计算的利润如表3所示。
1.计算所得税影响。假定除追溯调整的施工项目外,其他工程施工的成本与其计税基础相同(见表4)。
2.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见表5)。
3.账务处理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人为差错与枪械设计 篇11
记忆差错,指忘记了某一必须的操作步骤、记错了操作顺序或遗忘了已操作步骤的现象。
辨别差错,指操作者对注意的对象因视力、照明、背景、物体大小等因素造成识别错误或识别不全的现象。辨别差错在人为差错中发生频率最高。
操作差错,指没有完成规定的操作任务,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如拉枪机不到位而认为已到位等。
使用者人为差错原因分析
实践证明,武器设计没有充分体现人的操作性以及人在特殊环境下操作时都易发生人为差错。
(1)能力限度压力
武器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过程中方便准确操作的原则以及人的能力限度和反应水平,就可能对操作者造成超出能力限度的压力。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a. 枪械反馈信息不充分,使操作者不易正确决策
我军现装备的枪械,在信息反馈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一是几乎都没有膛内有弹指示器,经过几次装/退弹过程,使用者极易忘记弹膛内是否有弹,从而发生操作次序混乱,导致该装弹时却退弹,该射击时却没装弹等等;二是快慢机旋钮位置不鲜明,旋钮箭头方向不符合人的思维习惯,使用者对保险—射击状态易发生错误判别从而引发操作错误;三是没有便于携带的枪口罩,使用者为避免尘土污染枪管,常采用枪管内塞布条的方法,结果射击时忘记取出,造成枪管膨胀,严重影响了枪械的操作安全和使用寿命。
b. 要求快速完成操作步骤,超过其操作能力限度
要求快速、准确完成武器操作的多项步骤,往往会超出 操作者能力限度,发生人为差错。如在战时使用85式狙击步枪的光学瞄准镜,要求快速捕捉目标,并完成人工目视准确测距、装定表尺、再瞄准等多项操作步骤,容易产生超过使用者能力限度的现象,发生操作差错。
(2)环境压力的影响
使用者在作战环境中,不可避免要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在心理上体验到一种压迫感或威胁感,即感受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容易使人的理解能力降低,动作准确度下降,操作顺序混乱。如1983年在围歼特大持枪杀人犯罪嫌疑人“二王”的战斗中,罪犯突然在一名武警战士咫尺的地方出现,武警战士本可立即射击,但过度的心理压力使其忘记射击,而连续拉两次枪机,跳出两发枪弹,从而丧失了最有利的战机。
防止差错应采取的对策
武器设计应以人为本。认真分析各种人为差错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在结构设计上减少和避免人为差错的产生,即使发生差错,也能及时提醒射手防止差错继续下去。因此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针对记忆差错,要求:
a. 对实际操作中枪械经常处于的状态应设置警告性装置:枪械处于待击状态时,能显示膛内有弹情况;弹匣弹鼓能显示存弹数;射击完毕后呈空仓挂机状态;单手握持能明显感觉及能方便拨动快慢机。
b. 应避免因误操作损坏武器,如击锤待击而保险机关闭时,误拉枪机推弹,自动机不应被击锤等机件卡死而进退两难,保险机轴、击发机轴要有足够强度。
c. 设计便携式色彩鲜明的软质枪口罩,一则可保护枪械免受尘土污染,二则即使射击时忘记取下,也不会使枪损坏。
(2) 避免辨别差错的办法
辨别差错经常发生在需要用眼的地方,如瞄准装置、快慢机位置识别、弹匣(膛)有弹指示器等。在这些装置的设计中应使其特征明显,观察容易,与背景差别要大。瞄准装置中的准星与准星护圈之间的距离要足够,从照门处看两者形状差别要大,最好应有颜色差别,以免将护圈误认为准星。在同一地方不应出现两个照门;提高照门材料性能,取消遮光栏,以免在光线不良的情况下造成辨别差错。表尺数字在常用射击姿势下应能清晰看到,尽量将其安排在人眼最佳视线内。数字与射手眼睛的距离在380~760mm之间安排,数字大小按彼得斯(Peters)等人提出的计算公式来参考确定:
字高H(in)=0.0022×视距(in)+(0.16~0.26in)
(1in=25.4mm)
配色宜用低照明条件下易辨认的墨绿色底配白色字或黑色底配金黄色字。快慢机可根据所采用推拉滑块式或指针旋钮式等不同方式而采用不同的形状,但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机构形状应方便射手单手操作;左右手能轻易感觉到,在无照明的情况下亦能准确拨动;快慢机处在不同位置时邻边的机构形状应有明显的差别;手柄或旋钮位置指向符合常人的思维习惯。
弹匣(膛)指示器观察部位应设计成最易辨别的梯形或圆形,并配以醒目的红色或警告色黄色。维护保养中需分解拆卸的簧、销子、轴要么完全一致,要么有各自鲜明的特征,不能为追求经济性而相差不大,以免错装或反装损坏武器,造成故障。
(3) 避免操作差错的办法
a. 对于需动手操作的部件,如枪机、表尺、快慢机、弹匣和枪托及卡笋、瞄准镜、附件,在操作用力的过程中,一旦达到规定的行程,应能感受到,使阻力有明显变化并发出声响以提醒射手。
b. 对有两个以上位置点的机构件如快慢机,其在保险一单一连等不同位置,应有较大的空间位置变化;如用指针式旋钮,其角度差不小于25°。
c. 武器的操作要符合射手的习惯。实践证明,人的习惯是在长期使用中培养出来的,是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在紧急情况下会冲垮经训练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而极为自然地表现出来。我军的班用枪械几乎全是闭膛待击,绝大多数战士从入伍就学习使用56式冲锋枪、81式自动步枪等武器,形成闭膛待击习惯。突然间使用某种开膛待击的武器,极易发生走火伤人事故,这在部队是有例可循的,故武器的使用方法要符合操作者习惯动作和习惯思维,如保险/快慢机从保险位转向射击位的转动方向,箭头应从后向前;枪托的折叠应从左向右;表尺刻度应从下向上逐渐增大等。
枪械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须满足方方面面的指标要求,但我们应该清楚:武器是为人设计的,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对操作者在各种条件下心理特点研究,使人与枪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武器威力,减少人为差错带来的不良后果,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差错处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调制的15747张中药饮片处方, 按照《处方管理条例》, 并通过认真地药剂核对, 查出82次调剂差错事故。
1.2 方法
由我院专职药剂核对工作人员, 对82次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差错事故的处方进行分析, 分为漏配药、配错药、多配药、药物规格错误这四类情况。
2 结果
82次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差错事故的处方中, 漏配药52例 (占63.41%) , 配错药16例 (占19.51%) , 多配药9例 (占10.98%) , 药物规格错误5例 (占6.10%) 。
3 讨论
3.1 差错分析
3.1.1 漏配药
中药饮片处方调配中少了某种药物, 没有认真按照处方药物调配所致。本研究中, 漏配药52例 (占63.41%) , 表明饮片调配中, 剂量不准是中药饮片配制中的棘手问题。
3.1.2 配错药
是指在配药过程中, 未按处方给药, 而采用其他药物代替。调配人员随意乱调, 对药房不配备或缺货的中药品种, 自行调换其他品种, 会使药物药效差别加大, 药性改变, 给临床中带来非常大的隐患, 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而且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中, 配错药16例 (占19.51%) 。结果表明, 调配人员在进行调配的过程中, 凭个人意识主观调制, 会打破中药主辅配伍禁忌, 违背了配伍原则。
3.1.3 多配药
由于工作繁忙、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影响, 在配调配过程中, 未对处方中规定的剂量而重复称取。或一个中药饮片处方由多个调配员未经研究而共同完成, 造成重复称取重复称取的发生[3]。本研究中, 多配药9例 (占10.98%) 。结果表明, 工作不认真或未经有效研究易引起多配药, 造成重复称取。
3.1.4 药物规格错误
是指在中药饮片配制中, 未按处方给药规格给药。如三七10g配制成5g, 黄芪12g配制成20g等, 或药剂剂数给错, 如5剂药配成10剂药。药物规格错误临床给药中, 有的达不到治疗目的, 有的多服用产生不良反应。本文研究中, 药物规格错误5例 (占6.10%) 。结果表明, 未按处方给药规格给药, 会影响临床用药效果和用药安全。
3.2 防范调剂差错处理对策
3.2.1 完善调剂配制工作制度
从医院的医疗设施、环境、人员的专业素质, 建立完善中药饮片处方调配相关工作操作规程, 由科主任带领, 组织所有调配员, 通过调查调配用药差错事故的原因, 总结分析差错的经验, 吸取每次事故的教训, 制定完善相应对策, 以此加强管理, 规范用药, 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避免调配用药差错再次发生[4]。
3.2.2 提高调配员的综合专业素质
加强调配员的业务水平, 提高综合专业素质, 扩大知识面, 定期组织培训专业技能, 掌握中药主辅药物的配伍禁忌, 增强药物剂量调配常识, 分享成熟的工作经验, 提高每一个调配员的工作质量, 确保中药饮片调配的质量。
3.2.3 增强调配员的责任心
由于工作性质所致, 中药饮片调配比较枯燥, 调动不起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因此会增加调配错误的几率。为此药房应调动工作的热情, 增强调配员的责任心。通过加强交流, 解除倦怠的心理, 同时在用人方面, 应该选择专业素质强, 工作态度负责的人员负责中药饮片调制工作。在看处方配制过程中, 对药房中暂时没有的中药, 需要与临床医生加以沟通, 及时修改处方;在避免调配错误中, 可以用铅笔在处方上标记, 避免发生漏配药、配错药、多配药、药物规格错误等类似事件发生, 确保调配的准确性[5]。
综上所述, 中药饮片处方调配的工作中, 应按照相应的操作制度, 按规程调制, 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 调动工作热情, 增强责任心, 以此提高中药饮片处方调配质量, 降低配制差错率, 提高饮片调制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柯桂兰, 田志强.中药调配质量与疗效的关系[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1, 13 (5) :253.
[2]陈达娅, 李仁秋, 叶晓芳.浅谈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使用比较湖北[J].中医杂志, 2008, 8 (11) :136.
[3]李恩来.影响中药处方调配质量的因素[J].光明中医, 2009, 9 (10) :220.
[4]张惠, 谢雨洮.中药饮片调配常见差错原因小结及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0, 12 (9) :304.
【差错处理】推荐阅读:
护理差错的处理及预防论文07-01
差错事故与医疗纠纷处理制度05-14
供应室差错事故预防及处理报告制度12-01
教学和教学管理差错与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06-07
发生医疗差错情况差错10-16
常见差错05-16
检验差错06-06
差错问题07-23
药品差错09-11
差错分析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