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复合麻醉药物

2024-09-15

静脉复合麻醉药物(共9篇)

静脉复合麻醉药物 篇1

随着现代人们医疗观念的转变和微创外科理论与技术的快速发展, 患者对于无痛治疗的要求越加强烈, 对麻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如何使麻醉既起效时间快、苏醒质量高, 同时又尽量抑制手术应激反应, 减少并发症发生, 是临床值得临床研究的课题。我院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不同手术患者80例, 采用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评价探讨静脉复合麻醉药物对手术患者生理学参数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不同手术患者80例, 均按美国麻醉协会分级标准 (ASA) Ⅰ~Ⅱ级。其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10~79岁, 平均 (46.7±10.5) 岁;平均体质量指数 (23.58±1.34) 。手术部位:胸腹部手术30例 (37.50%) , 心脏手术25例 (31.25%) , 头颈部手术13例 (16.25%) , 脊柱四肢手术9例 (11.25%) , 烧伤3例 (3.75%) 。排除有精神疾病、神经疾病、妊娠、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心血管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各项检查均正常, 无绝对麻醉禁忌症。均于手术麻醉前6h禁食, 麻醉前4h禁水。手术麻醉前3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02mg/kg与苯巴比妥钠1mg/kg。送入监护室安静10min后, 监测并记录其收缩压、舒张压、BIS值、心率、SpO2等基础数值, 并进行面罩给氧, 建立静脉通道。相继静脉注射咪达挫仑 (Roche SAS, H20060040) 0.1mg/kg, 芬太尼 (宜昌人福, H42022076) 2~5μg/kg, 丙泊酚 (Astra Zeneca, J20110004) 0.5~1.0 mg/kg, 琥珀胆碱 (海普, H31020599) 1.5~2.0 mg/kg诱导麻醉。经口气管内插管, 充好气囊, 连接德国drager麻醉机 (由北京盛泰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提供) , 静注维库溴铵 (海南斯达, 批号0708023) 0.07~0.12 mg/kg。连接微量输液泵 (GRASEBY 3400) 持续静注咪达挫仑 (Roche SAS, H20060040) 0.1mg/kg/h与丙泊酚 (Astra Zeneca, J20110004) 1.0~2.0 mg/ (kg·h) 复合液维持麻醉, 必要时给予芬太尼 (宜昌人福, H42022076) 0.05mg静注[2]。采用美国产405A多功能监护仪持续, 监测并记录手术过程患者心电 (ECG) 、收缩血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 (HR) 、血氧饱合度 (SaO2)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诱导期间患者生理学参数变化

诱导与插管期间, 患者的各项生理学指标较诱导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HR、SBP较术前升高但不明显, ECG、DBP、SaO2、PETCO2平稳无明显变化, 见表1。

P>0.05

2.2 手术期间患者生理学参数变化

手术期间, 患者的各项生理学指标较诱导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趋于平稳, 见表2。

P>0.05

2.3 苏醒及拔管期间患者生理学参数变化

苏醒及拔管期间, 患者的各项生理学指标较诱导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趋于平稳, 见表3。

P>0.05

3 讨论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临床手术治疗, 但麻醉是否会对手术患者生理学指标产生影响, 学界仍存在争议[3]。本研究通过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不同手术患者80例采用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其结果表明, 在手术各个时期,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P>0.05) , 生理反射平稳, 且无并发症。可见,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效果好、恢复快、后遗症少, 适用于临床各科手术的麻醉要求。

参考文献

[1]任三姐, 王珊娟, 杭燕南.静脉麻醉药对心血管及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12) :1006-1009.

[2]杜建阳.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手术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05 (17) :138-139.

[3]肖华, 肖聪.静脉复合麻醉在医学美容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7, 18 (15) :1566-1567.

静脉复合麻醉药物 篇2

【关键词】 异丙酚;芬太尼;瑞芬太尼;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95-02

为了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108例,男性64例,女性44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9±2.7)岁,麻醉时间平均为(103.7±20.1)min,神经外科手术20例,脊柱外科手术5例,乳腺肿块切除手术43例,肺叶切除手术34例,其它手术6例;随机分A、B、C三组,每组36例,A组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组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用静吸复合麻醉。三组在性别、年龄、麻醉时间、手术类型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三组在进行手术前均对患者进行了面罩吸氧3-5min,并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电图等指标,在进行麻醉诱导。A组进行诱导时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4μg/ml,采用异丙酚血浆靶为3μg/ml,在患者意识消失后注射维库溴铵0.1mg/kg以进行辅助插管,然后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减至2μg/ml,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维持不变,手术结束后停止注射芬太尼和异丙酚。B组进行诱导时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7μg/ml,异丙酚血浆靶为3μg/ml,在患者意识消失后注射维库溴铵0.1mg/kg以进行辅助插管,然后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维持不变,手术结束后停止注射瑞芬太尼和异丙酚。C组静脉推注芬太尼3-4μg/kg、异丙酚1.5-2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进行诱导,在手术中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以维持麻醉并吸入66%的一氧化二氮和2%的异氟烷,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吸入和注射。

1.3 观察项目 ①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②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意识状态评分采用OAAS评分,5分为完全清醒,反应迅速;4分为反应迟钝,语速较慢;3分为目光呆滞,言语模糊;2分为不能言语,轻推有反应;1分为昏睡,轻推无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在术后拔管和恢复时间上的比较 三组在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在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1hVAS评分和OAAS评分上的比较 A、B组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1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1h意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靶控静脉麻醉以快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相关医学证明,靶控静脉麻醉能够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来调节靶位药物的浓度以调节麻醉手术的稳定性[2]。

相关研究[3]表明,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麻醉药物,具有患者苏醒时间平穩而且迅速,麻醉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麻醉性镇痛药,也能够快速起到麻醉作用;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麻醉药物,能够在注射1min内达到有效浓度,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好、长时间输注无蓄积等优点;在临床上靶控静脉麻醉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能够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而且与传统的麻醉方式相比,靶控静脉麻醉操作更为方便、可控性更好,且在麻醉诱导时更加平稳。本研究发现,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在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1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静吸复合麻醉,意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静脉复合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4]一致,说明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效果显著。而三种麻醉方式在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注射药物的剂量不同和患者的体质的差别导致的结果。

总之,相对于静吸复合麻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更加稳定,患者痛苦小,苏醒质量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凤梅,魏桂良,张忠,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临床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23(5):17-19.

[2] 刘小青,梁宁,张学刚,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与氯胺酮在小儿外科麻醉中效果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5):739-740.

[3] 翊若海,张恕彤,陈碧红.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靶控输注在门诊乳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5):815-816.

静脉复合麻醉药物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手术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21~58岁,平均(32.8±1.4)岁。纳入标准[1]:心、肝、肾、肺无明显异常;无药物滥用史和过敏史;术前24 h未服用任何干扰试验结果的药物;均耐受麻醉及手术;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甲、乙、丙、丁4组各20例,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较高。

方法:进入手术室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待患者神志消失,建立下肢静脉通路,给予0.5 mg长托宁、0.05mg/kg咪达唑仑、0.3 mg/kg依托咪酯、2ng/m L瑞芬太尼诱导麻醉,为便于气管插管,给予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甲组、丙组静脉给予40 mg帕瑞昔布钠,乙组、丁组给予40 mg生理盐水,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开启静脉自控镇痛注射泵,容积100 m L,舒芬太尼200μg,负荷剂量2 m L,背景剂量1.2 m L/h,疼痛剧烈时追加1.6 m L,间隔20 min。

评价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拔管时、术后1、4、12、24 h疼痛情况进行评分[2],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详细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收集整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中做处理,分别通过[n(%)]及(±s)表示数据,正态分布数据经t检验,组间数据比较经χ2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为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清醒拔管时4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4 h,丙组、丁组VAS评分较甲乙组更高,12 h时,丁组患者VAS评分高于前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良反应:甲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乙组患者出现1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丙组患者发生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丁组患者发生2例不良反应,1例恶心,1例头痛,不良反应10.00%。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03 6,P=0.307 5)。

讨论

近年来,我国医药市场麻醉药物层出不穷,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对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苏醒、恢复密切相关。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短效μ阿片受体激动剂,通过酯酶分解代谢,术中通过调节注射剂量,控制性降压,具有安全、简便、可控性好等特点,不会影响患者麻醉苏醒。但瑞芬太尼一旦停药,镇痛效果迅速消失,易诱发痛觉超敏,且疼痛处理难度大,出现对阿片类药物依赖情况,只有不断增加剂量从而缓解疼痛,由此带来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对恢复造成严重影响[3]。

帕瑞昔布钠是一种选择性、水溶性COX-2抑制剂[4],利于外周、中枢作用对环氧合酶进行双重抑制,进而减少炎症、疼痛相关的前列腺素样递质合成,减少神经末梢伤害性痛觉、知觉,达到预防头痛、镇痛的效果。同时,帕瑞昔布钠可抑制内皮组织前列腺素生成,减少手术切口炎性反应,与阿片类药物产生协同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注:与甲、乙组比较,#P<0.05;与甲、乙、丙组比较,*P<0.05。

从本组研究来看,丙组和丁组患者术后24 h内VAS评分高于甲组和丙组,尤其是术后1~4 h VAS评分较高,说明瑞芬太尼诱发疼痛过敏出现时间较早,且疼痛较为剧烈,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可起到镇痛效果。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乙组不良反应稍低于丙、丁组,提示静脉麻醉效果优于吸入麻醉,可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何明枫,凡连云.帕瑞昔布钠防止瑞芬太尼所致急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9):3087-3088.

[2]陈亚军,刘宏伟,李清,等.帕瑞昔布钠不同给药时机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4):424-426.

[3]王赫,王玲玲,马虹,等.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11):1040-1043.

静脉复合麻醉药物 篇4

关键词 静脉复合麻醉 胃镜介入 硬化剂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

我院采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对24例56例次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胃镜介入下硬化剂治疗,效果满意,术中、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18例,女6例,体重40~80kg,平均49.5kg;年龄33~74岁,平均49.7岁。乙肝后肝硬化20例(其中肝癌2例),丙肝后肝硬化3例,1例肝硬化原因不明。8例为首次出血,其余为再次或多次出血,11例次为急诊治疗,其余为出血间歇期治疗及加强治疗。

方法:剔除急性大出血、休克患者。术前按全麻常规准备。患者被监测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鼻导管供氧。开放静脉通道并连接静脉三通接头后,静脉注射阿托品0.3~0.5mg,滴注格拉司琼3mg。含口咬器,取左侧卧位。急救物品、及手术者均准备就绪后,麻醉医师缓慢静脉注射氯胺酮、异丙酚混合液(氯胺酮50mg+异丙酚200mg),视患者意识、呼吸、血压、心率变化控制注药的速度和诱导剂量。患者呼之不应,呼吸减浅,血压、心率始有轻度下降时,停止注射。约1分钟后,开始插镜治疗。治疗中麻醉医师依据患者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间断调整注药速度,维持病人无体动,无恶心反射。在穿刺注射最后一根血管时,停止麻醉药的使用。术毕,吸净胃腔液体、气体及食管内的黏液,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边退镜边吸引分泌物直至口腔。退镜后继续取左侧卧位,利于口腔分泌物引流,监测生命体征至清醒。

结 果

全组安全地接受了异丙酚复合微量氯胺酮麻醉下胃镜介入硬化剂治疗24例56例次。其中12例次术中有恶心反应,追加药物后安静。1例心率,血氧饱和度下降,暂停操作,加大吸氧流量,静脉给予阿托品0.3mg,恢复并稳定,继续手术完成治疗。1例在完成第2根血管注药后出现持续性呛咳,停止治疗,面罩正压辅助呼吸,清醒后自行缓解。2天后局麻下完成硬化剂补充治疗。另对术中表现血氧饱和度呈下降趋势时,可抽吸出胃内部分气体,降低腹腔内压力后多可缓解,未影响手术进行。异丙酚总用量100~300mg/例次,平均170mg/例次,3.4mg/kg,0.36mg/分;氯胺酮21.2mg/例次,0.33mg/kg。

手术中血压、心率、手术时间等情况见表1,手术治疗所需时间见表2。

表2 麻醉组和非麻醉组治疗各需时间

患者平均苏醒时间4.2±1.8 分钟,其中3例苏醒时间7~9分钟。比异丙酚全麻下胃镜检查苏醒时间1.8±1.3分钟[1]长约2.4分钟。但所有患者20~30分钟后均应答切题,安返病房。苏醒过程安静,无不良记忆主诉。

讨 论

异丙酚[2]是一种快效、短效静脉麻醉药,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注射后无蓄积。对肝肾功能无影响,麻醉后肝脏酶和血浆碱性磷酸酶均无明显影响。肝肾功能受损患者异丙酚的清除不受影响,肝移埴手术时无肝期的研究确认有肝外代谢。异丙酚非但无明显肝损害作用,由于其为外源性抗氧化剂,其对肝缺血再灌注损害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亚催眠剂量还有明显的抗呕吐作用。麻醉清醒后抗呕吐的效果仍能继续数小时。并可治疗胆汁性瘙痒。对喉反射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致喉痉挛少见。故用该药作为食管静脉曲张胃镜介入硬化剂治疗的主要麻醉剂是合适的。但异丙酚缺乏镇痛作用,更明显的不良反应是抑制交感神经活动与压力感受器,对呼吸与循环造成抑制。氯胺酮对呼吸的影响轻微。其兴奋交感神经中枢的作用对心血管具有刺激作用,可升高动脉压,同时使心率加快[3]而亚麻醉剂量(0.1~0.3mg/kg)的氯胺酮就能产生镇痛作用,合理使用,收益常常会超过潜在的不良反应,与异丙酚配伍可达到较满意的互补。异丙酚到达峰效应的时间为92秒,氯胺酮到达峰值为1分钟,均为短效的静脉在麻醉药物。两者复合方案,可以使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在诱导期表现平稳。适当剂量的麻醉剂和恰当的注药速度,可在较少干扰患者生命体征下较舒适地接受介入治疗。在麻醉状态下,患者较少产生大的恶心、呕吐动作,安静的术野使术者在进行治疗时,视野清晰,观察仔细,位点准确,使进针角度难度减少,增加了手术成功概率和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帮助患者减少了对治疗的恐惧,利于坚持完成诊疗全程。因此,异丙酚复合微量氯胺酮麻醉用于胃镜介入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可取的麻醉方式。但仍需要注意:①属门诊麻醉,急救设备多有不便,患者全身状况多数较差,故应配备两位麻醉医师。②全麻下并发症决不可忽视,强调术中对生命体征严密的监测、确保急救用具的配备和术中有效地静脉通路。③患者均为肝硬化病人,肝功能差,肝脏解毒能力降低。麻醉剂量必需充分个体化,以免过度干扰循环、呼吸功能造成低血压、低氧血症,而诱发肝昏迷的发生。④保证有效潮气量,术中指脉血氧饱和度呈下降趋势时,应及时调整麻醉剂的注入量或抽吸部分胃内过多气体,适度降低腹腔内压力,保证有效的潮气量。⑤术者与麻醉医师应根据患者术中状况默契配合。⑥上呼吸道有感染者应给以纠治后再作治疗。

参考文献

1 杨小民,马红京.异丙酚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5):508-510.

2 莊心良.现代麻醉学.P481,480.

3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46:286.

静脉复合麻醉药物 篇5

关键词: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吸入

异丙酚, 又叫丙泊酚 (Propofol) 是一种快速强效的全身麻醉剂, 其临床特点是起效快, 持续时间短, 苏醒迅速而平稳, 不良反应少。瑞芬太尼 (Renmifentanil) 是μ受体激动剂, 时-量相关半衰期不受输注时间的影响[1]。靶控输注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 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 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 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 (血浆或效应室) 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本文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的不同,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32例, 年龄21~78岁, 平均年龄57.32岁, 其中男13例, 女19例。体重35~82 kg, 平均58.21 kg。术前心、肝、肺、肾功能正常, 无精神、神经疾病史, 未长期服用阿片或苯二氮草类药物。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静吸复合麻醉组 (C组) 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组 (R组) , 每组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性别、年龄、体重)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麻醉方法

手术前半小时, 苯巴比妥钠0.1 g和阿托品0.5 mg。患者入室后, 开放上肢静脉, 建立远端静脉通路, 吸纯氧半小时。采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指标。C组:以异丙酚 (阿斯利康公司生产) 1.5~2 mg/kg, 待患者意识消失, 予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生产) 2μg/kg和维库溴铵0.3 mg/kg, 静脉推注诱导插管, 术间断静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 手术结束停止吸入麻醉药。R组:输入患者年龄、体重、目标血药浓度 (靶浓度) , 由微机控制按药代动力学参数给药。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μg/ml, 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 ng/ml, 意识消失后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辅助插管, 手术期间靶浓度维持不变, 手术结束停止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输注。

1.3 观察项目

观察并记录基础值、诱导前、诱导后 (插管前) 、插管后2 min、拔管前、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 (MAP) 、动脉收缩压 (SBP) 、动脉舒张压 (DBP) 、心率 (HR)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 恢复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头痛、躁动等术后等并发症的情况。观察患者拔管后即刻, 1、3和24 h的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等。意识状态采用OAAS评分。5分:对正常声音呼名反应迅速, 完全清醒;4分:对正常声音呼名反应迟钝, 语速较慢;3分:对仅在大声或反复呼唤后有反应, 言语模糊, 目光呆滞;2分:对对轻推或轻拍有反应, 不能辩其言语;1分:对轻推或轻拍无反应, 昏睡。认知功能采用MMSE测试方法, 通过询问患者问题, 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记忆和计算、语言理解等来定量评价其认知功能;总分为30分, 低于24分为认知功能缺陷;下降2分以上为认知功能下降[4,5,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SPSS 16.0分析, 全部的计量资料用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变化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 两组患者诱导后 (插管前) 平均动脉压、动脉收缩压均显著性降低 (P<0.01) , 插管后平均动脉压和动脉收缩压回升至诱导前水平 (P>0.05) ;诱导后 (插管前) 心率均显著低于诱导前水平 (P<0.01) 。两组间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C组发生心动过缓3例, 占18.75%, R组发生心动过缓4例, 占12.5%。见表2。

2.2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R组均显著性小于C组, 说明R组睁眼及定向力恢复较快。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恶心呕吐、头痛的发生率R组显著性低于C组;两组均无躁动症状出现。见表3。通过采用OAA评分系统来评估拔管后即刻, 1、3和24 h的意识状态, 结果表明拔管后即刻R组的患者意识状态明显好于C组 (见表4) ;采用MMSE测试方法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表明拔管后1 h R组的认知能力恢复明显好于C组 (表5) 。x-s

*与诱导前相比, P<0.05

*与C组相比, P<0.05

*与C组相比, P<0.05

*与C组相比, P<0.05

3 讨论

靶控输注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 是以药代-药效动力学实践为根据, 应用计算机对药物在体内过程、效应历程进行模仿, 并寻找最准确的用药计划, 继而控制药物注射泵, 确保血药浓度或效应部位浓度稳固于预期值 (靶浓度值) , 从而掌握麻醉深度, 并根据临床需要可随时调零给药体系。靶控输注可以迅速达到并稳固于靶浓度, 诱导时血固定力学安稳、麻醉深度易于控制、麻醉历程安稳、还可以预测患者清醒和恢复时间, 使用简便、准确、可控性好[7,8]。瑞芬太尼为μ阿片受体激动剂, 是一种新型强效镇痛药, 其疗效确切、药效强、起效迅速, 剂量小而容易控制, 毒性低, 安全可靠。因含有一个酯的结构, 极易被体内酯酶迅速水解。在使用时, 瑞芬太尼必须以氧化亚氮、异丙酚或异氟烷作补充。计算机模拟证明丙泊酚的最佳血浆浓度为2.55μg/kg, 以80μg/ (kg·min) 滴注, 瑞芬太尼为4.08μg/L, 以0.2μg/ (kg·min) 滴注, 当用于3 h的滴注时, 苏醒最快, 7 min时神智恢复。此模拟指出增加异丙酚的剂量而不增加瑞芬太尼剂量, 则苏醒期相对延长。为保证神智消失, 瑞芬太尼的应用必须联用异丙酚的滴注或吸入一定浓度的麻醉药。在本研究中对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靶控静脉输注术后患者并发症少, 恢复快, 应作为优先选用的方法[9,10]。

参考文献

[1]刘瑞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5) :82.

[2]耿志宇, 宋琳琳, 许幸, 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4, 24 (1) :14.

[3]尤培军, 杨拔贤, 马瑞云, 等.靶控输注不同浓度芬太尼对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 25 (2) :98-101.

[4]王庚, 吴新民, 曲元, 等.异丙酚效应室靶控输注与血浆靶控输注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3 (9) :654-656.

[5]高雁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5) :2850-2851.

[6]王绍林, 刘小彬.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临床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08, 29 (1) :12-15.

[7]Groh J, Kuhnle G E, Sckell A, et al.Isoflurane inhibits hypoxic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an in vivo fluorescence microscopic study in rabbits[J].Anesthesiology, 2011, 21 (1) :30-32.

[8]徐启明, 李文硕.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64-369.

[9]周作东.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术后镇痛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4) :78-79.

静脉复合麻醉药物 篇6

患者, 男, 37岁, 入院诊断“脑挫裂伤, 左额叶硬膜外出血, 颅底骨折, 创伤性下颌骨骨折”, 急诊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行去骨瓣减压, 颅内血肿清除术。入手术室后, 常规心电、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血压监测, 检查双侧瞳孔等大, 开放静脉通道, 以咪唑安定5 mg、芬太尼0.15 mg、丙泊酚100 mg、琥珀胆碱100 mg依次静脉诱导, 经口腔明视下行气管内插管, 控制呼吸。术中以维库溴胺、芬太尼和丙泊酚间断静注维持麻醉。

手术时间90 min。术毕时患者自主呼吸恢复, 生命体征平稳, 但尚无意识。检查发现患者左侧瞳孔散大约5 mm, 对光反应迟钝, 右侧瞳孔正常。遂用地塞米松10 mg静注, 20%甘露醇250 ml快速滴入。20 min后患者意识清醒, 左侧瞳孔仍达5 mm, 头颅CT和视神经管CT均未见异常。留置气管导管送监护病房 (ICU) 后约40 min左右, 左侧瞳孔恢复正常, 拔除气管导管。经眼科医师会诊, 诊断“左角膜上皮剥除”, 予金霉素眼膏等消炎治疗。

2 讨论

静脉复合麻醉药物 篇7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创伤小, 机体应激反应小, 术后恢复快, 但人工气腹的建立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存在一定影响[1]。本文旨在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体应激反应变化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 男51例, 女29例, 年龄29~58 (37.2±6.7) 岁;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 (ASA) Ⅰ~Ⅱ级;气腹时间 (48.2±21.1) min;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气腹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 麻醉诱导:瑞芬太尼0.2~0.5μg·kg-1·min-1微泵持续注入3min后, 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1·min-1和维库溴铵0.1mg/kg;患者肌肉松弛并入睡后行气管插管, 术中麻醉维持以瑞芬太尼0.2~0.5μg·kg·min和丙泊酚20~80μg·kg-1·min-1微泵注入。B组实施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侧卧位, 于T8~9行硬膜外腔穿刺, 头侧置管3~4cm, 注入局麻药2%利多卡因5ml, 测试麻醉平面,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同A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术中MAP、HR、E、NE变化, 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时段MAP、HR、E、NE比较

B组MAP下降较为平稳, 而A组于气腹后MAP上升明显;2组于麻醉气管插管中呼吸加快, A组较B组更为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比较

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麻醉前比较, *P<0.05;与B组比较, #P<0.05

注:与A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手术创伤均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 使儿茶酚胺 (包括NE、E) 释放增多, 促进分解代谢, 血糖、血脂水平上升[2]。全身麻醉患者在气腹建立后血浆NE、E含量均上升, 且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上升, 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中阻滞交感神经从而使迷走神经兴奋, 同时血浆NE含量变化不明显, 故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波动不大。本研究结果显示, B组MAP下降较为平稳, 而A组于气腹后MAP上升明显;2组于麻醉气管插管中呼吸加快, A组较B组更为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之,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应激反应小, 且疼痛程度轻, 术后恢复快。

参考文献

[1] 方宏.两种复合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比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41 (11) :991-993.

静脉复合麻醉药物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 (70±10) 岁, ASA1~2级。手术种类:胃肠肿瘤、乳腺甲状腺肿瘤等择期手术40例。平均手术时间 (180±60) min。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两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波动值变化、术中知晓发生率、术毕平均苏醒拔管时间、术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变化。

1.2 方法。

Ⅰ组: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 入室后监测BP、P、Sp O2。开放静脉通道, 丙泊酚1.2~1.5 mg/kg+芬太尼3μg/kg+阿曲库铵0.6~0.8 mg/kg, 行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切皮前3 min静注芬太尼1~2μg/kg, 术中麻醉维持吸入七氟烷2.0%~3.0%氧流量2.0 L/min, 丙泊酚2 mg/ (kg·h) +瑞芬太尼2μg/ (kg·h) PCA泵注。间断静脉追加阿曲库铵0.2 mg/kg维持肌松。根据BP、P, 变化调节适宜麻醉深度。手术结束前15 min停止七氟烷吸入, 加大新鲜气体流量, 以利更快更彻底排出体内麻醉气体。术毕前5 min停止丙泊酚, 瑞芬太尼泵入。患者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 苏芬太尼1.2~1.5μg/kg, PCIA术后镇痛。Ⅱ组:七氟烷+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 入室后监测BP、P、Sp O2。开放静脉通道, 快速诱导药物及方法同Ⅰ组。切皮前3 min静注芬太尼1~2μg/kg。术中麻醉维持七氟烷2.5%~3.5%, 氧流量2.0 L/min。右美托咪定0.4μg/ (kg·h) , 瑞芬太尼4μg/ (kg·h) , PCA泵注。间断静脉追加阿曲库铵0.2 mg/kg维持肌松, 根据BP、P调节适宜麻醉深度。手术结束前1 h停止右美托咪定注射。手术结束前15 min停止七氟烷吸入, 加大新鲜气体流量彻底排出体内七氟烷, 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苏芬太尼1.2~1.5μg/kg, PCIA术后镇痛。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稳定, 麻醉深度易于调节控制。两组患者均无术知晓, 但平均苏醒拔管时间, 谵妄发生率, 术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两组有统计学上意义。见表1。

3 讨论

Ⅰ组: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 在用于短时间手术麻醉时, 循环功能比较稳定, 但长时间应用后, 随着丙泊酚持续泵注时间延长, 药物在体内蓄积。术毕拔管及苏醒时间较Ⅱ组:七氟烷+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明显延长[1]。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α2受体激动剂, 作用于脑干蓝斑区, 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降低伤害性应激反应作用。相较于苯二氮类药物, 具有能使患者快速苏醒, 在保留意识下, 提供可唤醒足够镇静、镇痛、抗焦虑作用。无呼吸抑制, 不增加颅内压, 有效保护神经细胞, 老年患者应在手术结束1 h前停止应用。七氟烷是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 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 诱导排出均迅速。芳香水果味, 无呼吸道刺激性,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因诱导及苏醒快, 可用于小儿或成人门诊小手术或检查性手术。老年人长时间应用, 由于体内代谢率低, 不依赖肝肾代谢, 几乎可以全部以原型排出肺泡, 即使长时间应用, 也不易发生苏醒延迟。瑞芬太尼是一种短效纯粹u受体激动剂, 终末半衰期9.8 min。由于其代谢清除快而与分布无关, 即使长时间输注也无蓄积作用, 其t1/2c-s仍为3.7 min。所以瑞芬太尼更适用于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在体内被组织中非特异性之酯酶迅速水解, 清出率不受年龄、性别、体质量影响, 也不依赖肝肾功能, 即使在严重肝硬化患者, 其药代动力学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差别, 只是对通气抑制效应更敏感, 可能与血浆蛋白含量低, 不结合部分增加有关。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 对中枢的作用主要是催眠, 镇静, 与遗忘, 但能达到短时间镇痛。对于颅内压正常或升高者, 丙泊酚均可降低颅内压对颅内手术有利。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 生理学与药效学上的改变, 麻醉需要量逐渐下降。肝组织及肝血流减少, 导致肝脏药物清除率降低。同时老年人血容量减少, 体内脂肪所占比例增加及器官功能下降, 导致麻醉药物药效延长, 均导致术毕苏醒延迟发生率增加。而七氟烷几乎原型从肺泡排出, 长时间应用也不导致体内蓄积。瑞芬太尼依赖特异型酯酶分解, 不依赖肝肾功能代谢。右美托咪定具有保留意识下的镇静、抗焦虑作用, 而不增加呼吸抑制的危险性。同时有镇痛作用, 而无须手术结束前应用镇痛药, 提供良好镇痛, 降低术后呼吸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 七氟烷、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复合应用, 取长补短, 在临床老年人手术麻醉中, 是一种较好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摘要:目的 七氟烷复合不同静脉麻醉药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临床观察。方法 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两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波动值变化, 术中知晓发生率, 术毕平均, 苏醒拔管时间, 术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稳定, 麻醉深度易于调节控制。两组患者均无术知晓, 但平均苏醒拔管时间, 谵妄发生率, 术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两组有统计学上意义。结论 七氟烷、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复合应用, 取长补短, 在临床老年人手术麻醉中, 是一种较好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关键词:医疗保健,老年人,麻醉

参考文献

静脉复合麻醉药物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符合手术指征且择期行外科手术的83例3~1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及对麻醉药物过敏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其中, 对照组40例, 男25例, 女15例, 年龄4~12岁, 平均 (6.7±1.5) 岁, 体质量14~38 kg, 平均 (20.5±3.7) kg;试验组43例, 男26例, 女17例, 年龄3~12岁, 平均 (6.2±1.4) 岁, 体质量14~36 kg, 平均 (20.2±3.3) kg;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 两组均行阿托品0.1 mg/kg肌内注射, 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监测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等生命指征。对照组以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 麻醉诱导用药:丙泊酚1~2 mg/kg, 维库溴铵0.1 mg/kg, 芬太尼2~4μg/kg, 分次静脉推注行麻醉维持, 保持丙泊酚4~7 mg/ (kg•h) , 芬太尼1~2μg/ (kg•h) ;试验组以芬太尼2μg/kg进行诱导, 1 min后静吸6%~7%七氟醚, 保持氧流量为4 L, 麻醉维持时保持七氟醚吸入浓度为2%~4%, 并根据麻醉深度进行调节。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行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平均苏醒时间 (8.9±6.7) 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4.3±6.4) min (P<0.05) ;试验组术后平均 (11.2±8.8) min后即可拔管, 而对照组拔管时间为 (17.6±9.4) min, 两组对比, 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此外, 试验组患儿术后 (14.3±8.1) min即可恢复定向力, 而对照组恢复定向力时间需 (23.1±8.9) min, 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由于小儿患者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殊性, 小儿临床手术对麻醉的要求高, 其应满足诱导快、持续时间长、术后苏醒快、易控制麻醉深度及安全可靠等。丙泊酚是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4,5,6,7,8,9], 具有起效快、苏醒完全等优点, 但其麻醉持续时间不长, 持续输注无残留, 因而术中需分次推注药物以维持麻醉效果。七氟醚被誉为吸入式麻醉药物的里程碑药物, 具有无刺激性气味, 诱导起效快, 麻醉深度控制好、持续时间长, 不产生呼吸道分泌物, 同时还可有效放松肌肉, 促进患儿术后苏醒, 且其不良反应少。芬太尼是一种镇痛药, 常与麻醉药合用, 本研究两组在气管插管前均合用2μg/kg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 有利于减小肌肉应激反应, 控制麻醉深度, 促进术后恢复。

对比两种复合麻醉的应用效果, 试验组平均苏醒时间 (8.9±6.7) min、术后拔管时间 (11.2±8.8) min以及恢复定向力时间 (14.3±8.1) 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对于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更为平稳, 对和患儿生命体征影响更小, 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

需提请注意的是, 七氟醚与钠石灰作用后可分解产生多种有毒气体, 尤其是在CO2吸收剂温度高于45℃时, 有害产物更多, 因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时不宜使用钠石灰行全封闭麻醉, 可以钡石灰代替。

参考文献

[1]谷海飞.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对脑氧代谢的影响[D].大理:大理学院, 2013.

[2]金熊元.小儿麻醉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2, 16 (3) :160-163.

[3]孙瑛.小儿麻醉期间心搏骤停的原因及处理[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3, 24 (2) :107-110.

[4]王更强.小儿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 2013, 9 (20) :22-23.

[5]陈翔.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34) :119-120.

[6]胡晓锋.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 12 (5) :454-455.

[7]王永丰.小儿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苏醒的比较探析[J].中外医疗, 2014, 33 (25) :141-142.

[8]朱锋, 谢智凤.七氟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 2014, 27 (26) :129-130.

上一篇:百年经典重现下一篇:注水井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