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麻醉镇痛法(通用5篇)
静脉麻醉镇痛法 篇1
分娩痛在医学疼痛指数分级上属于仅次于烧灼伤痛的第二大痛, 分娩中剧烈的疼痛不仅使产妇难以忍受, 而且疼痛引起的过快的呼吸频率, 过度的耗氧量, 会导致产妇产生低碳酸血症、低血氧饱和度、宫缩乏力以及胎儿宫内窒息的发生[1,2,3]。因此, 有效镇痛可以保证安全分娩。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麻醉作为临床上操作简单, 起效快的新型分娩镇痛术, 本文就其镇痛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12月经笔者所在医院检查适于阴道分娩并愿意接受麻醉镇痛的60例足月健康初产妇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 年龄22~36岁, 平均 (27.9±8.3) 岁。体重51~84 kg, 平均 (64.1±7.2) kg。孕周38~42周。对照组30例, 年龄23~38岁, 平均 (28.1±8.2) 岁。体重 (50~82) kg, 平均 (62.9±7.5) kg。孕周37~41周。所有产妇均不伴有妊娠并发症, 且为单胎头先露, 无明显头盆不称及产科禁忌证, 适于阴道分娩。两组产妇年龄、体重、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麻醉:给予产妇鼻导管低流量吸氧, 开放产妇静脉通道。将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 mg, 国药准字H20054171) 配制为20μg/ml的50 ml无菌生理盐水溶液, 置于电脑微量注射镇痛泵 (福尼亚) 中, 设置镇痛泵持续静脉背景输注量为0.05μg/ (kg·min) , 自控镇痛的单次给药量为0.2μg/kg, 并设置于20 s内输注完毕, 锁定给药间隔时间为3 min。于宫缩开始前30 s按压给药, 并于分娩前20 min停止给药[4,5]。
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阻滞自控镇痛:于产妇于L2~L3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 头部向上置管约3~4 cm。配制含2%罗哌卡因 (耐乐品, Astra Zeneca公司生产, 进口药品注册号:H20100104) 和2μg/ml芬太尼的50 ml复合注射液于电脑微量注射镇痛泵 (福尼亚) 中, 先给予实验剂量5 ml, 观察产妇无不良反应出现后, 另外追加5 ml剂量。设置给药参数为单次按压给药剂量5 ml, 锁定给药间隔时间为10 min。于分娩前20 min停止给药。
对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儿胎心进行全程监护, 记录产妇的各产程时间和出现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等不良反应。记录产妇使用器械助产、催产素和实施剖宫产的情况。
1.3 评分标准
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进行疼痛评分, 总分10分, 0分表示无痛, 10分表示剧痛, 中间的数值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对患者实施镇痛后的10、20、30 min和宫口开全时进行VAS评分。采用视觉镇静评分 (VRS) 对产妇进行镇静评分, 其中1分表示清醒;2分表示轻度困倦, 可以唤醒;3分表示困倦, 不易唤醒;4分表示患者嗜睡, 不能唤醒。应用Apgar评分法对新生儿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统计的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对比
两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相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分
2.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 对照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长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第三产程两组相似。
min
2.3 不良反应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2例, 恶心呕吐3例, 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 皮疹1例, 头晕1例, 两组相似。观察组患者在第二产程中出现2例血氧饱和度低于92%的患者, 但后来逐渐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VRS评分显示, 2分和3分的共6例, 占20.0%。对照组仅2分出现3例, 占10.0%, 观察组镇静程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两组产妇器械助产率、催产素使用率、剖宫率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器械助产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催产素使用率和剖宫率相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例 (%)
2.5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两组通过胎心监护, 未发现有胎儿胎心异常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上观察组8分2例, 9分1例, 其余为10分。对照组8分1例, 9分1例, 其余为10分, 两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 硬膜外阻滞镇痛是临床上常用的分娩镇痛术, 但是, 因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专业性比较强, 对麻醉师和产科设备要求比较高, 同时大多数产妇害怕会引起硬膜外麻醉并发症或者存在有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等, 因此, 硬膜外阻滞镇痛麻醉并不被广大产妇所接受。理想的分娩镇痛术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镇痛方法简便易行, 镇痛效果明显, 对母体和胎儿不造成影响。 (2) 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宫缩和分娩运动, 产妇在分娩中能够保持清醒并配合分娩过程。 (3) 不影响产程和分娩进程[6,7]。因此, 国内外产科专家正普遍面临着发明理想的分娩镇痛术的挑战[8,9]。
瑞芬太尼为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 能够用于人体镇痛, 在人体内能够快速的达到所需的血药浓度, 起效快[10]。同时它也能在组织中被迅速的水解, 作用时间短。瑞芬太尼在人体内的代谢不受肝肾功能、性别、年龄的影响, 代谢率高, 且不会在体内蓄积, 尤其是在孕妇和新生儿体内, 其清除速率高于一般的成人和儿童, 因此, 有关研究将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应用于分娩镇痛中, 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研究中, 将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和硬膜外阻滞自控镇痛同时应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中, 通过对比发现,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同样具有有效的镇痛效果, 且不会影响产妇产程, 降低了器械助产率。有研究称, 瑞芬太尼在产科应用中产妇和胎儿的不良反应是可以接受的[3], 因为瑞芬太尼可以迅速在体内和胎盘内代谢、清除。此次研究中, 采用0.05μg/ (kg·min) 的低流速背景给药和0.2μg/kg的自控单次给药, 也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分娩过程中, 患者无出现呼吸抑制现象, 仅有2例血氧饱和度降低者, 但随后就恢复正常, 除了低剂量用药外, 可能与产妇分娩中的应激反应有关。另外, 观察组产妇虽镇静度高, 出现困倦现象, 但不影响分娩中的配合。
综上所述,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麻醉镇痛效果好, 虽然存在不良反应但均可缓解, 可以用于产妇的分娩镇痛中。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麻醉应用于产妇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将经笔者所在医院检查适于阴道分娩并愿意接受麻醉镇痛的60例足月健康初产妇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静麻醉的3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 将采用硬膜外阻滞自控镇痛麻醉的3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不同镇痛方式下的镇痛效果、各产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率。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产妇在镇痛过程有困倦情况发生, 镇静程度高于对照组 (P<0.05) ;其低血氧饱和度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对照组产妇的器械助产率更高, 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相似。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麻醉虽然存在不良反应但均可缓解, 对孕妇和胎儿不会造成影响, 可以用于产妇的分娩镇痛中。
关键词: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分娩镇痛
参考文献
[1]李红良, 李涛, 邵伟.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对比观察[J].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3, 30 (5) :28-31.
[2]刘明, 陈振明, 李立伟, 等.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分娩镇痛中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 16 (3) :9-12.
[3]窦桂珍.瑞芬太尼不同静脉自控方式用于分娩镇痛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9 (3) :76-77.
[4]黄晓平, 朱银华.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麻醉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 (z4) :78, 80.
[5]甘果, 李诚, 袁力勇, 等.瑞芬太尼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J].医学研究杂志, 2011, 40 (9) :87-91.
[6]刘岩, 王金兰, 王长雷, 等.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27) :3905-3906.
[7]景晨萌, 徐铭军, 岳剑宁, 等.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模式[J].中国新药杂志, 2007, 16 (18) :1519-1522.
[8]景晨萌, 徐铭军, 王保国, 等.瑞芬太尼静脉自控给药与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 2009, 49 (10) :53-54.
[9]张凯, 岳修勤.瑞芬太尼用于产妇静脉自控分娩镇痛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0, 19 (2) :159-160.
[10]倪欢欢, 何亮, 陈惠裕, 等.瑞芬太尼分娩镇痛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 (7) :702-703.
静脉麻醉镇痛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45例需要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中男性29例, 女性16例, 年龄21~67岁, 平均年龄 (45.2±1.7) 岁;全部患者肝肾功能正常, 手术类型包括脊柱、胆囊、结肠、肝脾、子宫等手术, 根据随机的原则,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为主导的维持麻醉, 观察组患者给予以舒芬太尼为主导的维持麻醉;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吗啡镇痛, 观察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镇痛。
1.2 排除病例标准
排除患者阿片类药物过敏, 排除肝肾功能异常, 排除心肺慢性病病史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30min进行皮下0.5mg阿托品注射, 入手术室手开放静脉, 常规连接监护仪, 静息10min后, 测量观察, 给予0.1mg/kg力月西, 0.12mg/kg维库溴铵作为诱导;观察组患者给予0.5µg/m L舒芬太尼, 对照组患者给予5µg/kg芬太尼, 插管成功能持续泵注30m L/h丙泊酚, 手术消毒铺巾后, 观察组持续泵注舒芬太尼, 对照组泵入芬太尼;常规行手术;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给药。
术后, 开启镇痛泵给予持续静脉自控镇痛,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吗啡镇痛, 观察组患者给予110µg/m L舒芬太尼镇痛。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停药时间,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清醒时间, 术后12小时对患者VAS疼痛视觉模拟表评分情况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出现副反应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进行镇痛效果评估。VAS标准:0分为完全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患者术后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定发现, 两组患者对比, VRS评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但两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时间发生及清醒时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8例患者镇痛过程中出现不同恶心等副反应症状, 观察组患者1例出现副反应症状, 副反应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舒芬太尼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物, 是芬太尼N-4位取代的衍生物, 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手术中。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同属噻芬基类, 是物异性μ受体高选择性的激动剂, 本组研究发现, 分别应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为主导的麻醉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 其强度为芬太尼的5~10倍。舒芬太尼的脂溶性高, 安全范围广, 可透过细胞膜及血脑屏障, 迅速在脑内达到有效浓度。
舒芬太尼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是通过阿片受体起作用, 其中μ受体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最为肯定, Gaveriau-Ruff等研究指出, 镇痛剂量吗啡可使野生型小鼠出现呼吸频率下降等现象, 而μ受体缺失小鼠没有改变。对芬太尼相比, 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强, 作用时间短, 但呼吸抑制较芬太尼轻且短, 心动过缓发生率低。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快, 呼吸抵制轻, 临床遗忘呼吸症状较为少见。本组针对患者
舒芬太尼对心血管的作用与芬太尼较为一致, 可降低外周阻力、心肌耗氧量、心率及心脏指数, 张晓琴等研究指出, 舒芬太尼对心排量、心功能影响较小, 这可能与舒芬太尼有更好的抑制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 从而使患者在全麻诱导过程中, 降低了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研究指出, 肾功能不全、蛋白结合、体外循环是可能影响舒芬太尼药代动力学作用的几种因素。研究认为, 在对一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施行肾移植患者的临床应用中, 虽然舒芬太尼对肾移植患者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但此类患者仍须慎用, 因为肾移植患者当中舒芬太尼参数有较大变异。另外, 舒芬太尼与蛋白结合率达90%以上, 可导致游离型舒芬太尼浓度降低, 使组织药物分布容积减少。本组研究中, 已排除此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总之, 作为一种高脂溶性阿片类药物, 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好, 患者苏醒快, 对呼吸系统及心血管影响小, 目前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以外科手术中, 并随着研究的深入, 大有取代芬太尼的趋势。
摘要: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5例需要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随机的原则,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为主导的维持麻醉, 观察组患者给予以舒芬太尼为主导的维持麻醉。术后,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吗啡镇痛, 观察组患者给予110μg/mL舒芬太尼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停药时间,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清醒时间, 术后12h对患者VAS疼痛视觉模拟表评分情况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出现副反应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定发现, 两组患者对比, VRS评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但两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时间发生及清醒时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8例患者镇痛过程中等副反应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分别应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为主导的麻醉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舒芬太尼,术后镇痛,临床麻醉
参考文献
[1]靳彦涛, 徐凯智.舒芬太尼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 12 (3) :335-337.
[2]赵泽宇, 王泉云, 张倩, 等.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镇痛的剂量观察[J].重庆医学, 2011, 40 (4) :368-371.
静脉麻醉镇痛法 篇3
关键词:曲马多,超前镇痛,妇科腹腔镜手术,全凭静脉麻醉
瑞芬太尼与丙泊酸联合进行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因可控性好,临床应用日渐得到重视,但瑞芬太尼停药后镇痛作用迅速消失,术后疼痛极早出现,即便是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疼痛依然存在,尤其是术后24h内。在伤害性疼痛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防止中枢敏感化发生,能更有效减轻术后疼痛[1],超前镇痛的概念和价值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怎样利用超前镇痛完善地解决术后疼痛问题,目前这类文献很少。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比较了单纯术前静注曲马多与术前并术毕结合应用曲马多两种超前镇痛用药模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TIVA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解除术后疼痛探索一种满意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90例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其中附件手术、肌瘤手术、子宫切除手术各30例,年龄20~50岁,排除既往有心肝肾功能障碍、慢性疼痛史、滥用药物和酗酒史者。已入选的病例若手术时间短于30min或长于2h或术中改进腹手术均剔出本研究。
1.2 麻醉方法
入室后开放静脉,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所有病例免术前用药,仅在麻醉诱导前1min缓慢静注阿托品0.25mg,然后以丙泊酚2mg/kg,芬太尼2μg/kg,琥珀胆碱1.5~2mg/kg静注,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以丙泊酚4~8mg/(kg·h),瑞芬太尼0.2~0.3/μg/(kg·min)持续输注,按需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为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手术开始时静注恩丹司琼4mg。术中调节呼气未二氧化碳(PETCO2)在35~40mmHg(1mmHg=0.133kPa).手术临结束缝合皮肤时停输丙泊酚,最后一针缝合结束停输瑞酚太尼。术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待患者苏醒,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
1.3 研究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附件手术,肌瘤手术、子宫切除手术每组各10例。T,组于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静注曲马多100mg(2mL),手术结束前停输丙泊酚的同时静注生理盐水2ml,T2组于麻醉诱导后和手术结束前各静注100mg曲马多;C组为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和手术结束前均给予生理盐水2mL.3组患者在麻醉苏醒室中如术后疼痛明显,则缓慢静注曲马多100mg。
分别记录3组患者苏醒时间(停止给药至患者睁眼时间),术后果15min、30min、1h对患者进行镇静评分(其中1分为完全清醒,2分为睡着呼唤后清醒,3分为睡着呼唤后嗜睡,4分为睡着很难唤醒,5分为无法唤醒);术后0、5、1、2、4、6、12、24h分别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用10cm视觉模拟评分法(vicual analgue score,VAS)进行评分,记录各组患者另外使用镇痛药情况;记录术后排气时间及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寒战、PONV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完成术研究。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中补液量和手术细节等无显著性差异(表1)。
2.2 苏醒质量
术后苏醒时间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镇静评分T2组15min时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30min之后3组无显著性差异(表2)。
(1)P<0.05 (VS group T2)
2.3 VAS评分
术后T1组0.5、1、2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但T1组仍有10例(33%)病人需另外使用镇痛药,尽管这明显低于C组的19例(63%)(P<0.05)。除T1组1例为术后5h左右,C组1例为术后2h左右肌注哌替啶100mg外,其余均为术后1h内在麻醉苏醒室中所给。T2组无人另外使用镇痛药,且24h内各时点的VAS评分都很低,0.5、1、2、4、6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T,组(P<0.05);与C组相比,除24h两组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外,之前各时点T2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T2组主诉视物模糊的患者明显多于其他两组(P<0.05),但这种症状术后1h均明显改善,术后排气时间及PONV发生数3组无明显差异(表2),T1组的其中2例,C组的其中3例均为苏醒室中病人疼痛明显时予曲马多缓慢静注而随即出现呕吐,其余PONV均发生于术后2~6h。患者均无其他不适主诉。
3 讨论
手术伤害性刺激通过外周机制使伤害感受器阀值降低产生外周性致敏,同时通过使中枢感受区扩大或使脊髓背角神经无兴奋性升高或对C纤维接爱刺激引起背角神经无反应增强而致中枢敏感化。手术过程中枢敏感化可导致术后疼痛的扩散和延长[1]。
5 羟-巴胺(5-HT)神经元在脊髓的伤害性传导中起重要的作用,小剂量的5-HT促进天冬门氨酸(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出后电位(EPSCs)的产生,增强伤害性信息的传导,大剂量5-HT抑制EPSCs的产生,防止伤害性信息向中枢的传递[2]。术前使用曲马多,抑制了神经无突触对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再摄取促进了其释放,提高了中枢NE和5-HT的浓度,从而降低了中枢兴奋性,减少了手术时的中枢致敏,使伤害性刺激不能传递。同时还能防止术后一段时间中枢敏感化的形成,使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而达到超前镇痛的效果[3]。
(1)P<0.05;(2)P<0.01 (VS group C);(3)P<0.05;(4)P<0.01 (VS group c);
本研究显示,单纯术前用药进行超前镇痛,虽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镇痛用药量,但其镇痛效果还是有限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早期疼痛评分仍然相对较高,部分患者仍然需要另外使用镇痛药物;而术前与术毕联合给予曲马多能够产生满意的超前镇痛作用,不仅没有患者需要另外的镇痛药,而且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均非常低。这也表明超前镇痛并不仅仅指手术前用药,其对手术及炎性伤害性刺激的抑制应该覆盖术前、术中及手术结束后的初始阶段[4]。对腹腔镜微创手术,通过这种完善的超前镇痛、就能够满意地解决术后疼痛问题。
本研究中3组患者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表明术前和术毕应用曲马多对全麻苏醒拔管没有影响。但T2组术后早期嗜睡较明显,15min时镇静脉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提示术后早期仍需加强监护,此时置患者于苏醒室内,吸氧及监护均为常规,故安全性可有保障。T2组患者主诉视物模糊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可能是曲马多用量较大之后造成的复视,该不良反应文献很少提及,不过由于术后早期患者常闭目休息,且症状持续时间不长,1h后均能明显改善,故患者对此种不适并不介意,因此不会影响曲马多的运用。另外术后排气时间3组间无明显差异,表明曲马多超前镇痛对腹腔腹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尽管PONV总的发生率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T1组中2例、C组中3例苏醒室内患者疼痛明显时予曲马多缓慢静注而随即出现呕吐,似乎提示曲马多较易诱发清醒状态的女性患者出现PONV反应。但超前镇痛应用曲马多时患者处于麻醉术态,似乎并未明显增加PONV的发生率。
由于瑞芬太尼药效消退快,目前多采用术后早期即刻注射长效阿片类药物进行术后镇痛,但其呼吸抑制危险性更大。曲马多与其他单纯阿片类镇痛药物相比,具有无明显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小,成瘾性低、更安全等特点[5],所以更适合于腹腔镜微创手术后镇痛。
大多数研究[3,5,6]中,VAS评分的时间点没有0.5h,有的甚至从2h往后进行评分,这也许和麻醉维持的方法有关,但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进行TIVA,术后由于苏醒迅速,疼痛发生早,有必要对0.5h、1h这样的时点进行评分,否则对术后疼痛的评估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本研究中术后需另外使用镇痛药的情况大多数发生在术后1h的苏醒室内患者也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64.
[2]Lip,zhuo M.Silent glutamatergic syn- apses and nociception in mammalian spinal cord[J].Nature,1998,393:695.
[3]王玉珍,张小铭,姚尚龙.曲马多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3:63.
[4]Kissin I.Preemptive cmalgesia[J]. Anesthesiology,2000,93:1138.
[5]Unlugenc H,Ozalevli M,Gunes Y, et al.pre-emptive analgseic efficacy of tramadol compared with morphine after majorabdominal surgery[J].BY Anaesth,2003,91:209.
静脉麻醉镇痛法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 在我院肛肠科就诊, 经指肛检查及肛门镜检查明确为痔的患者120例 (71例分级为Ⅲ度, 49例为Ⅳ度) , 其中男63例, 女57例, 年龄23~65岁, 平均 (35.6±12.5) 岁;病程3~42年, 平均 (25.6±7.9) 年;所有病例均无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及肝肾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分度及病程等情况均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常规痔切除做术前准备, 均取截石位, 对照组采用1%利多卡因作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由术者独自完成。术者左手食指伸入肛门中, 摸到坐骨棘的位置, 然后由坐骨结节与肛门连线中点进针, 向坐骨棘尖端内侧约1cm处穿过能棘韧带, 有落空感后抽吸无回血后注入1%利多卡因15~20mL, 待麻醉起效后开始手术。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麻醉时静注丙泊酚2.0mg/kg, 前10s静注25mg, 后逐渐减慢速度, 待患者入睡后再取1%利多卡因15~20mL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手术过程中若患者出现明显体动反应时追加丙泊酚0.15mg/kg以维持麻醉状态, 至手术结束。观察患者手术中的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
1.3 镇痛效果评价
显效:患者在手术时无感觉, 缝合时感麻木, 配合好;有效:患者在手术时感轻微疼痛, 能配合;无效:患者在手术时感明显疼痛, 叫喊, 不配合。
1.4 统计学方法
各种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比较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各种数据比较P<0.05即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比较
对照组60例中显效34例, 有效25例, 无效1例, 显效率为56.7% (34/60) ;观察组60例中显效60例, 有效0例, 无效0例, 显效率为100% (60/60) 。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2.2 手术时间比较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 (49.6±5.8) 分, 观察组为 (45.6±4.7) 分,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2.3 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60例中满意度为63.3% (38/60) , 观察组60例中为98.3% (59/60) ,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由于肛门周围受阴部神经支配, 皮肤黏膜对疼痛刺激非常敏感, 外痔手术对机体的创伤不大, 但外痔手术的疼痛程度比较高[1]。随着患者对手术无痛要求的提高, 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骶管阻滞麻醉等方法往往镇痛效果不全, 仍有痛感, 不能满足麻醉需求。阴部神经起源于S2~S4的前支, 分为痔下神经、会阴神经及阴茎 (蒂) 背神经三个分支, 阴部神经中痔下神经支及会阴神经深支与痔术后疼痛密切相关, 阴部神经阻滞即针对这两个分支,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作为一种局部麻醉方式, 可应用于痔切除术等会阴部手术, 通过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地阻断双侧阴部神经的传导, 使会阴充分松弛, 明显减轻或消除手术过程中的剧痛, 从而使患者在手术中能够很好地休息、配合, 提高其依从性,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60例行痔切除术应用1%利多卡因作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镇痛效果较好, 显效率达56.7%。丙泊酚具有意识消失起效迅速、苏醒快速完全的药理特性, 在无痛人工流产等各种门诊的检查和手术中广泛应用[2], 患者的意识完全消失, 能够完全消除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恐惧、焦虑和不适, 手术结束后患者可快速完全苏醒, 短时间内即可安全离院回家, 患者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但异丙酚镇痛作用较弱, 术中患者肢体容易不自主活动, 故本文观察组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 镇痛效果提高, 显效率达100%, 明显优于单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组 (56.7%) , 手术时间缩短, 患者满意度 (98.3%) 明显高于对照组 (63.3%) 。说明阴部神经阻滞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痔手术中应用能够完全消除患者的焦虑和疼痛, 镇痛效果较好。需要注意的是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备呼吸机, 必要时辅助呼吸, 以防呼吸循环抑制。
摘要:目的 观察阴部神经阻滞联合丙泊酚在痔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120例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1%利多卡因作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由术者独自完成。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 待患者入睡后再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患者手术中的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阴部神经阻滞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痔手术镇痛效果提高, 显效率达100%, 明显优于单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组 (56.7%) ;患者满意度 (98.3%) 明显高于对照组 (63.3%) ;手术时间为 (49.6±5.8) min短于观察组 (45.6±4.7) min。两组之间经统计学处理, P<0.05, 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阴部神经阻滞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痔手术中应用能够完全消除患者的焦虑和疼痛, 镇痛效果较好。
关键词:阴部神经阻滞,丙泊酚,痔手术,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纪烈辰, 俞林.阴部神经阻滞在痔手术中的应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1, 17 (4) :220-221.
静脉麻醉镇痛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44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72例。研究组产妇年龄19~38(32.7±2.6)岁;孕周37~41(39.5±0.7)w。常规组年龄20~38(32.5±2.7)岁;孕周38~42(39.6±0.7)w。两组产妇在年龄、平均孕周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PCA泵是英国佳士比生产产品(graseby),其型号为9300型。(1)常规组:每100ml液体中含吗啡(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220)20mg,氟哌定醇(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585)5mg,给药的滴入速度设定为1ml/h,产妇给药的最大剂量为2~4ml/h,产妇连续4h的给药总量应不超过15ml。锁定时间设定为10min;(2)研究组:每100ml液体中含0.5%布比卡因3ml,氟哌定醇5mg,吗啡的量为5mg,给药时滴入速度设置为0.4ml/h,最大给药剂量为2ml/h,连续4h的给药总量需要限制在12ml一下。锁定时间设定为20min[2]。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通过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后肠蠕动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治疗后临床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治疗后肠蠕动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较
两组产妇经过临床治疗其术后的疼痛情况得到明显控制,研究组产妇术后肠蠕动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17.2±5.6h,常规组为21.2±6.1h,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治疗后临床不良反应率比较
研究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3/72),常规组为11.11%(8/7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附表。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疼痛患者采用患者自控镇痛方法进行治疗是指对于体验到疼痛的患者,采用自控镇痛泵小剂量注射预定的药物进行持续镇痛的临床治疗方法[2]。临床使用过程中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疼痛程度的不同,通过自控镇痛方法,自己间断或持续给药少量的镇痛药物从而能够持续维持疼痛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从而有效避免出现血药浓度以及止痛程度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3]。临床上通常采用的自控镇痛的方法包括一下两种,即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以及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法[4]。
自控镇痛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的血药浓度长时间处于最低的有效镇痛浓度,因此能够有效避免由于不同患者出现使用的常规剂量的不足以及用药剂量过大等弊端的出现[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经过临床治疗其术后的疼痛情况得到明显控制,研究组产妇术后肠蠕动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17.2±5.6h,常规组为21.2±6.1h,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研究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3/72),常规组为11.11%,两组数据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临床报道相比[6,7],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得到显著改善,因此能够有利于产妇术后的临床恢复。
本研究结果表明妇产科临床上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静脉自控镇痛法该方法能有效缩短产妇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并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减少,改善和提高了产妇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曹博,徐鹏,黄爱群,等.硬膜外氯普鲁卡因与布托啡诺复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与并发症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8):1748-1749.
[2]林虹,陈思.硬膜外自控微量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3):311-312.
[3]陈涛.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患者感染控制及微循环状态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3):2881-2883.
[4]郑梅兰,张永军.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4(13):2062-2063.
[5]高志秋,满忠.舒芬太尼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18(4):208-210.
[6]霍东燚,武海荣,万春艳.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29(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