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共10篇)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篇1
剖宫产产妇的机体受到重大创伤, 手术后12 h会因疼痛剧烈而会出现应激反应, 导致机体的免疫力降低, 交感神经兴奋, 产妇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给其休息及恢复造成严重影响[1]。近年来, 心理治疗及麻醉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术后镇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2]。为进一步分析剖宫产产妇的术后镇痛方法, 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60例剖宫产妇, 对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 (PCEA) 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PCIA) 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护理措施进行对比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6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8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0~37岁, 平均年龄为 (28.2±3.8) 岁;孕周为37~41周, 平均 (39.1±2.2) 周;体重为54~84 kg, 平均体重为 (69.3±4.7) 周。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1~39岁, 平均年龄为 (28.7±4.1) 岁;孕周为38~41周, 平均 (39.5±3.5) 周;体重为59~81 kg, 平均体重为 (67.8±5.1) kg。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对照组产妇行硬膜外麻醉, 手术后留置导管, 接自控硬膜外镇痛泵, 输注速度为2 m L/h。若患者疼痛, 可自控追加镇痛药液, 追加剂量为0.5~1.0 m L/次, 持续48 h镇痛。镇痛配方为吗啡3 mg、布比卡因 (0.75%) 20 m L, 生理盐水, 总剂量100 m L。观察组以静脉穿刺套管针接镇痛泵, 每次输注剂量为0.5 m L, 镇痛时间不超过15 min。镇痛配方为氟哌利多5 mg、芬太尼1 mg、生理盐水, 总剂量为100 m L。
1.2.2 护理方法。
(1)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解镇痛的目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提高其对镇痛的认识, 缓解产妇的焦虑、担忧情绪, 提高其依从性。 (2) 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手术后为产妇连接生命体征检测仪, 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并详细记录, 避免引起呼吸抑制。注意保持自控镇痛泵导管的连接通畅, 避免出现导管扭曲与脱落。 (3) 预防不良反应:自控镇痛会引发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可遵医嘱给予灭吐灵。嘱产妇取平卧头侧位, 避免误吸呕吐物。做好尿潴留的预防护理, 手术后应及时冲洗产妇会阴, 以免引起尿路感染。自控镇痛停止后将尿管拔除, 嘱产妇要多喝水。 (4) 运动锻炼:术后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 以促进产妇排气。指导产妇及早进食, 以恢复体力, 提高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产妇的排气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 (2) 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两组产妇的麻醉满意度, 问卷满分为100分, 按照得分可分为:十分满意 (得分>85分) 、比较满意 (得分为60~85分) 及不满意 (得分<60分) , 麻醉满意度=[ (十分满意+比较满意) /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χ2检验计数资料, 以n/%表示, 以t检验计量资料, 以±s表示,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产妇的麻醉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满意度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方法较多, 硬膜外镇痛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因产褥期的代谢率逐渐升高, 导致产热增多, 加上术后哺乳、翻身等增加了产妇的活动量, 容易引起导管脱落、扭曲、移位, 从而被迫改为肌注镇痛, 不但增加了患者痛苦, 也降低了产妇的依从性, 影响产妇预后[4,5,6,7]。
本文结果显示, 采用PCIA的观察组的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采用PCEA的对照组 (P<0.05) , 表明剖宫产后进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可有效促进其预后。除此之外, 观察组的麻醉满意度为95.00%, 符合DWEIK等[8]的报道, 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 (P<0.05) , 表明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相比,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更为理想, 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 剖宫产术后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可有效促进产妇康复, 密切护患关系,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沙济民, 王志刚, 沈永青.曲马多硬膜外注射术后止痛的探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12, 12 (17) :138-139.
[2]杨晰致.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抢救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20) :3200.
[3]郭彦敏, 薛路, 支小平.PCIA与PCE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18) :95-96.
[4]李秀珍, 牟园芬, 罗小玲.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9) :9-10.
[5]庞燕, 周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 (PCEA) 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16) :330.
[6]徐乃成.静脉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术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J].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7, 9 (1) :58-59.
[7]黄宁波, 黄丽薇.连续硬膜外镇痛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用于子宫肌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与护理措施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34) :255-256.
[8]DWEIK D, GIRASEK E, T REKI A, et al.Women's antenatal preferences for delivery route in a setting with high cesarean section rates and a medically dominated maternity system[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14, 93 (4) :408-415.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篇2
方法 选择晚期癌痛病人60例,采用 PCIA连续输注:镇痛配方为氯诺昔康32 mg加芬太尼0.5 mg、氟哌啶醇5 mg、盐酸托烷司琼5 mg、地塞米松5 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混合液。观察镇痛效果、睡眠质量、镇痛前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有效镇痛率97.5%,并发症减少,病人睡眠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氯诺昔康联合芬太尼PCIA镇痛可持续有效控制晚期癌症病人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晚期癌症;PCIA;氯诺昔康;芬太尼;静脉连续输注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427-02
中图分类号:R 73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26
疼痛和癌症并不是同义词,至少有2/3的患者在患病过程中会感受到疼痛,而多数患者都需要使用阿片类镇痛药[1]。晚期癌症患者常常伴有难以控制的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此外,疼痛还是癌症患者最令人恐惧的症状。适当应用镇痛药物(特别是阿片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绝大多数患者的癌痛,由于此类药物常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1~3],故寻求良好的止痛方法,在癌痛治疗中尤显重要。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我们采用PCIA静脉连续输注镇痛药物用于晚期癌症镇痛6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选择VAS评分8至10分晚期癌痛病人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至Ⅳ级。其中胃癌16例,肺癌14例,肝癌10例,直肠、肛管癌9例,胰头癌3例,食管癌2例,子宫内膜癌2例,宫颈癌1例,前列腺癌2例,膀胱癌1例。男性41 例,女性19例,年龄36~83岁,平均(61.2±22.6)岁。
2.方法 ①首先给病人及家属介绍PCIA镇痛的优点、注意事项、用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以便积极配合治疗。②认真分析病情,对疼痛进行全面评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分。镇痛配方为氯诺昔康32 mg加芬太尼0.5 mg、氟哌啶醇5 mg、盐酸托烷司琼5 mg、地塞米松5 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混合液。采用南通爱普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100 ml镇痛泵,使用PCIA镇痛背景剂量(2ml/h)、自控剂量 (0.5 m1)及锁定间隔时间(15 min)。③选择右侧颈内或颈外静脉或左侧颈外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接上三通管,便于补液和持续静脉镇痛。④疼痛程度的再评估及给药剂量的调整。给予负荷剂量2 ml后,随时观察疼痛治疗效果,定时用VAS评分法对疼痛进行反复评估,并结合具体情况尽量维持给药剂量、速度及给药间隔时间等参数相对稳定,观察记录病人镇痛前后评分。
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分。0~10分:0分无痛;1~2分偶有轻微痛;3~4分常有轻微痛;5~6分偶有明显疼痛,但能忍受;7~8分常有明显疼痛,尚可忍受;9~10分疼痛难以忍受。疼痛缓解评定:VAS 0~2分为“优”、3~4为“良”、5~6分为“可”、7分以上为“差”,观察记录镇痛评分统计,同时观察镇痛后的睡眠情况及并发症等。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镇痛前后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镇痛效果 本组60例病人用PCIA镇痛前VAS评分为(8.0±1.5)分,用PCIA 镇痛24小时后59例明显降低,VAS评分为(2.2±1.3)分,与镇痛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2.524,P<0.01),差1例镇痛后评分为7分。见表1。
2.睡眠改善状况 除日间残留效应的失眠改善不理想外(P>0.05),睡眠潜伏期延长(小时)、睡眠总时间缩短(小时)、睡眠维持障碍(小时)、睡眠质量下降(例)均明显改善(P<0.05)。见表2。
3.镇痛前后并发症 腹胀改善不明显(P>0.05);无呼吸抑制影响(P<0.05);对恶心、呕吐、便秘改善明显(P<0.05)。见表 3。
表1 病人镇痛前后VAS评分
时间10987654321VAS平均分
镇痛前01226184000008.0±1.5
镇痛1日后00※0※1※000829※22※2.2±1.3※
注:与镇痛前比较,※P<0.05
表2 镇痛前后失眠状况对比
时间睡眠潜伏期延长(小时)睡眠维持障碍(小时)睡眠质量下降(例)睡眠总时间缩短(小时)日间残留效应(例)
镇痛前4.69±0.494.91±0.79156.94±0.8411
镇痛后2.45±0.431.84±0.7663.58±0.885
t或χ226.61521.6924.67521.3932.596
P值<0.01<0.01<0.05<0.01>0.05
表3镇痛前后并发症对比
时间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
镇痛前102112110
镇痛后75320
χ20.61712.5696.1716.9880
P值>0.05>0.05<0.05<0.01>0.05
4.使用PCIA时间 60例病人中,用静脉PCIA镇痛的时间最长为78天,最短为3天,平均约为37天。其中1例肝癌晚期下肢骨转移,因镇痛效果较差,治疗3天后自动放弃该治疗方案,改用放疗。
讨论
晚期癌症病人约60%至9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特别是发展到多脏器转移时常伴有难以忍受的全身性疼痛,病情严重且治疗又十分棘手,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一般而言止痛治疗是被动的,有效的治疗多滞后于疼痛的变化,存在疼痛反复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因此,对于晚期癌症病人唯一现实的治疗选择是止痛和姑息治疗[4]。而现代疼痛治疗已认识到各种镇痛药物在机体内通过不同作用机制产生镇痛效应,其不良反应与给药剂量相关,单独使用时尤为明显。如果将它们联合使用,发挥其协同及相加作用,在提高镇痛效能的同时,可以减少其用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
由于阿片类药物常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故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类药物在疼痛治疗中正在作为阿片类药物的替代药物或辅助药物而受到重视。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镇痛药物可以达到改善镇痛和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NSAIDs药物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芬太尼是合成的强效阿片受体激动药,可以缓解任何疼痛反应,直接作用于脊髓后角抑制疼痛信息的发生,激活脑干部位上行传导抑制通路,作用于大脑皮质(灰质),改变对疼痛的情绪反应。但芬太尼镇痛容易引起恶心(40%)、呕吐(28%)、皮肤瘙痒(32%)、尿潴留等严重的并发症[6],不仅给患者增加了新的痛苦,有的甚至因此而终止镇痛治疗。预防措施常采用减少芬太尼的剂量,应用抗恶心呕吐等药物,但减少芬太尼剂量削弱了镇痛效果,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氯诺昔康作为一种新型昔康类NSAIDs药,具有较强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对环氧化酶有非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及激活内源性神经内啡肽系统而发挥双重镇痛作用[5]。同时氯诺昔康具有平衡的COX1、COX2特征的抑制剂,而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症状均明显少于吗啡、哌替啶等阿片类药物[7]。
本研究结果表明,60例病人使用静脉PCIA前VAS评分为8.0±1.5分,用PCIA24小时后59例VAS评分为2.2±1.3分,疼痛缓解明显,总有效率达97.5%。同时病人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PCIA治疗前明显降低,其可能原因是氟哌啶作用于中枢多巴胺受体,具有较强的镇吐作用,加之盐酸托烷司琼的分子结构与5HT3更相似,更容易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它不仅可选择性抑制外周神经系统突触前5-HT3受体兴奋,而且还对迷走神经兴奋所致的第四脑室5HT3释放有直接作用,因此,具有更强的抗恶心、呕吐作用[8]。
由于不同药理作用的镇痛药物联用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增强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本观察结果显示采用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PCIA镇痛,镇痛效果满意而且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本组病人在使用镇痛泵过程中未出现呼吸抑制,说明阿片类与NSAIDs联合应用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起协同镇痛作用。由于影响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是疼痛,本组病人在使用PCIA静脉给药后,镇痛效果良好,并发症减少,病人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氯诺昔康32 mg加芬太尼0.5 mg、氟哌啶醇5 mg、盐酸托烷司琼5 mg、地塞米松5 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混合液静脉自控镇痛PCIA,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可持续有效控制疼痛,对呼吸无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不失为一组安全可行的配方。
参考文献
[1]Schug SA,Merry AF,Acland RH.Treatment principle for the use of opioids in pain of non-m alignant origin[J].Drugs,1991,42(2):228-239.
[2]Nuurinen LS,Laitinen JO,Sakmaki TE.A risk benefit appraisal of injectable NSAIDS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J].Drugs Safety,1993,9(5):380-393.
[3]Yook K,Hwang J,Jeong S,et al.Anesthesic requirement and stress hor mone response in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below the level ofinjury[J].Anesth AnMg,2006,102(4):1223-1228.
[4]王 昆.癌性痛治疗中恐惧阿片“成瘾性”问题的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7(4):238-240.
[5]罗爱伦.病人自控镇痛——镇痛治疗新念[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07:275.
[6]Ven den Nieuwenhuyzen MC,Burm AG,Vletter AA,et al.Epidural VS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alfentanil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 rative pain followinglaparatomies[J].Acta Anaesthesiol Scand,1996,40:1112-1118.
[7]Rosenow DE,Albrechtsen M,Stolk D.A comparison of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with lomoxicam ve sus morphin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umbar dis surgery[J].Anesm and Analg,1998,86:1045-1050.
[8]孙建明,杜海靖,刘明基,等.托烷司琼、氟哌利多复合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 11:926-927.
(收稿日期:2009-05-22 修回日期:2009-08-15)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治疗组资料来源于2009年7月—2010年10月我院外科病区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术后患者60例, 其中, 男34例, 女26例, 年龄20~76岁, 平均年龄45.7岁;普外科24例, 骨科21例, 胸外科15例。同时与对照组 (60例) 常规镇痛法对比, 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治疗组使用江西奥格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 (CBI+PCA) JS-2型自控静脉镇痛泵, 镇痛药由麻醉师按一定比例配制, 手术完毕连接在静脉留置针三通管上, 妥善固定好镇痛泵返回病房。给药剂量以2ml/h速度连续输注药物, 并根据疼痛情况按需适当调整给药剂量, 镇痛时间为48h。镇痛过程中观察疼痛情况、功能锻炼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方法镇痛。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和Prince-Henry评分法[1], 两种评分方法相结合比较灵活, 可操作性强, 评估结果可靠性强, 每2h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
2结果
疼痛判定标准:综合评分≥3分者视为疼痛。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好, 即患者能遵嘱做咳嗽咳痰、肢体功能锻炼、离床活动等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差, 即患者由于疼痛采取强迫体位, 对咳嗽咳痰、离床活动有恐惧感, 疼痛影响睡眠, 感觉乏力, 不能进行有效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主要对恶心呕吐、嗜睡、腹胀便秘、尿潴留、压疮等情况进行评估记录。结果分别见表1、2。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镇痛效果和早期有效功能锻炼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2则可以看出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3讨论
3.1 加强宣教
由于患者对疼痛的危害和对镇痛目的认识不足, 担心镇痛会影响术口愈合, 另有部分患者对这种新的镇痛模式认识不足, 从而不能积极配合镇痛治疗而影响镇痛效果, 这需要护士向患者介绍疼痛的危害性、镇痛的必要性和如何正确使用镇痛泵, 消除患者的疑虑。在做好宣教的同时, 还要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评分方法, 以免影响评分结果。
3.2 保障静脉通道畅通
自控静脉镇痛泵临床通常是用三通管连接在静脉留置针通路上, 留置针针头堵塞、静脉留置针意外脱出血管、三通管关闭等情况会影响镇痛效果, 甚或导致药物积蓄于皮下组织, 使镇痛药使用过量而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药物中毒, 因此, 在选取静脉时应在上肢选取表浅易见的静脉做穿刺, 利于观察监护, 以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
3.3 并发症的护理
3.3.1 嗜睡。
镇痛药物的镇痛镇静作用、手术创伤后患者的疲倦感、个体对药物敏感度的差异均可引起嗜睡。嗜睡状态不但影响手术后患者病情观察, 还会影响术后床上活动, 导致胃肠蠕动恢复缓慢, 腹胀、肠粘连发生概率增加, 甚或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并发症, 在临床护理中要多观察, 多唤醒患者, 必要时报告麻醉师调整个体用药剂量。
3.3.2 腹胀、便秘。
芬太尼、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有抑制肠蠕动作用, 使用后易出现腹胀便秘等症状, 由于腹胀引起的腹压增加, 加重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口疼痛, 影响术后恢复, 因此术后24h内可遵医嘱适当肌注胃复安等促动力药物, 直至肛门排气, 术后尽早鼓励患者做床上翻身动作或床边短时间站立, 以促进胃肠蠕动促使肛门排气减轻腹压, 另外充分做好术前肠道准备也有助于减轻术后腹压。
3.3.3 恶心、呕吐。
治疗组中有28.3%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而对照组中只有8.3%的患者出现这种症状。恶心、呕吐多为阿片类药物兴奋延髓中枢所致[2], 术后要及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 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肌注胃复安10mg, 可起到缓解的效果。只要病情允许要极早鼓励患者尽早进食, 尽早离床活动, 以减少恶心、呕吐情况的发生。
3.3.4 尿潴留。
一些麻醉类镇痛药如芬太尼等在镇痛的同时还有镇静、兴奋平滑肌等作用, 这一作用主要是提高括约肌的张力, 降低平滑肌收缩功能, 降低膀胱壁对压力的感受功能, 导致尿潴留。发生尿潴留可先诱导患者自行排尿, 诱导失败行保留导尿, 保留导尿应维持到镇痛泵拔除12h后, 直至患者感觉能自行排尿, 另值得提出的是, 选择膀胱充盈时拔除导尿管可有效避免或减少继发性尿潴留的发生[3]。
3.3.5 压疮。
由于镇痛药的作用, 患者的皮肤感觉性能降低, 在手术后麻醉清醒期的数小时内, 由于体位较为固定, 极易造成受力局部皮肤受压缺血发生压疮, 故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患者增加翻身次数, 并给予局部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便可防止压疮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自控静脉镇痛治疗对术后机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自控静脉镇痛治疗的术后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结果:自控静脉镇痛对手术后患者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能有效完成早期功能锻炼, 但有不同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自控静脉镇痛, 可减少疼痛对患者带来的痛苦, 有利于术后康复, 但应加强并发症的护理。
关键词:镇痛,康复,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 (M) , 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2-54.
[2]郝进梅.镇痛泵在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8, 19 (4) :158.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篇4
【关键词】帕瑞昔布钠;舒芬太尼;镇痛
【中图分类号】R97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117-02
胸科手术过程中常利用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协调作用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不适感[1]。笔者对本院108例开胸手术患者行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对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108例行开胸手术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分为研究A组、研究B组及对照组三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9∶17,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1.3±6.2)岁,体重45~68kg,平均体重为(52.5±3.3)kg;研究A组男女比例18∶18,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2.1±6.3)岁,体重45~69kg,平均体重为(52.5±3.5)kg;研究B组男女比例16∶20,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1.9±5.8)岁,体重47~72kg,平均体重为(52.8±3.9)kg;其中肺癌肺叶切除术62例,食管癌根治术46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ASAⅠ-Ⅱ级;无凝血功能障碍或异常出血史;无消化性溃疡病史;无非甾体类药物过敏史[2]。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胃肠道出血或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酗酒及对磺胺类药物有过敏反应者。
1.3方法三组患者均选用气管插管行静脉麻醉,麻醉诱导: 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42022107,250mg)2~3mg/kg、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31037,2ml∶10mg)0.08~0.10mg/kg、维库溴铵(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20066941,4mg)0.08~0.12mg/k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H20123318,50ml∶1.0g)1.5~2.5mg/kg,麻醉维持应用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铵;其中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40mg,研究A组于手术缝皮时予以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钠(辉瑞制药有限公司,J20080044,20mg),研究B组于手术切皮前15min予以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钠。三组均予以术后舒芬太尼PCIA镇痛:托烷司琼(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H20060695,5mg)2mg+舒芬太尼100μg,加生理盐水以稀释至100ml,其舒芬太尼负荷剂量为1μg/kg,2ml/h背景输注并静脉滴注托烷司琼2mg,时间为15min,患者可自控追加2ml剂量。
1.4评价标准记录患者24h内舒芬太尼的用量,并分别对患者术后2、8、16及24h时间段进行随访并记录结果,其内容主要包括:①患者术后VAS评分[3]:0分为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9分重度疼痛,10分为强烈疼痛;②各时间段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③记录患者术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情况,其中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包括呕吐、恶心、呼吸抑制及皮肤瘙痒等;④患者各时间段的HR、MAP评分[4]。
1.5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VAS评分及有效按压次数情况研究A组及研究B组患者24h舒芬太尼的用量、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A组与研究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HP、MAP情况三组患者各时间点的HP、MAP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三组患者术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过程中选择的帕瑞昔布钠本身虽不具备对COX-1和COX-2的抑制作用来直接减轻患者的痛觉超敏反应,但是可通过治疗过程中的静脉注射而被酶水解产生伐地昔布以及丙酸伐地昔布[5]。本研究联合应用帕瑞昔布钠和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照组术后舒芬太尼PCIA镇痛;研究A组和研究B组于不同时间段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且均予以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通过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24h内的舒芬太尼用量和单位时间镇痛泵的每分钟有效按压的次数,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在未使用帕瑞昔布钠的前提下其使用舒芬太尼的量(63.4±2.7)ml明显多于其他两组。研究结果表明帕瑞昔布钠能有效地减少静脉自控镇痛期间对舒芬太尼的需求量,此结果与任娟娟在帕瑞昔布钠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报告中的结果相类似,说明此结果具有临床科学价值[6]。同时对照组单位时间镇痛泵的每分钟有效按压(1.9±0.8)次数明显多于其他两组,说明帕瑞昔布钠提高了两组药物运用于镇痛的安全性,此结果与周小平等人在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观察中的调查结果相类似[7]。
对患者术后2、8、16及24h时间段进行随访并记录分析,随访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照组分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说明帕瑞昔布钠能增强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的同时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同时分析各组术后各时间点的HP、MAP数据,结果显示三组间差异不明显,说明舒芬太尼及帕瑞昔布钠对患者手术期间的影响效果不明显,且对患者的恢复情況影响不大。根据记录显示的患者术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情况发现:胸科手术患者术后多出现的不良症状集中于呕吐、恶心、呼吸抑制及皮肤瘙痒等,且均自行缓解。根据三组之间的对比情况发现其差异不明显,说明联合用药具有安全可靠。且相关文献中指出手术患者在使用帕瑞昔布钠术后短期内不会出现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不良反应,同时若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患者在使用帕瑞昔布钠后可能出现各种皮肤瘙痒情况,严重时会出现皮炎等症状,所以在采集研究对象时需特别注意此类患者并予以排除,以避免其影响三组研究对象在进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时的有效性。研究过程中将帕瑞昔布钠在不同时间段注射的各类结果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效果可能与治疗过程中的给药浓度相关,其临床实际效果需进行进一步研究证明。
综上所述,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对静脉自控镇痛在胸科手术这类创伤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明显,使用过程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安全可靠,可有效地加快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连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开胸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1):118-119.
[2]洪英才.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手外伤术后镇痛及术后谵妄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7):733-735.
[3] 闫诺, 杨程, 陈宁.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观察[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3): 403-405.
[4]赵志钢.静脉镇痛药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4(11):1091-1095.
[5]钱玉芳.舒芬太尼联合帕瑞昔布钠用于胸外科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82-85.
[6]任娟娟.舒芬太尼复合帕瑞昔布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5):872-874.
[7]周小平.帕瑞昔布钠用于术后镇痛60例临床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11,20(7):563-564.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选择我院腹部手术病例120例, 男84例, 女36例, 年龄18~65岁, 术前ASAⅠ~Ⅱ级, 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手术种类包括结肠癌、胃癌、结肠息肉、直肠癌等。随机分为三组, 吗啡组 (M组) 、芬太尼组 (F组) 、舒芬太尼组 (S组) , 每组患者40例, 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采用静脉全麻, 以咪达唑仑0.05mg/kg、异丙酚1~2mg/kg、芬太尼2.5μg/kg、维库溴铵0.08mg/kg快速诱导插管。调整导管位置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 潮气量8mL/kg, 呼吸频率10~20次/m i n, 呼吸时间比为1∶2, 术中以异丙酚4~8 m g/ (k g·h) 和瑞芬太尼10~15μg/ (kg·h) 维持麻醉, 视肌肉松弛情况间断静注维库溴铵0.4 m g/ (k g·次) 。
1.3 镇痛方案
手术结束前30min开启镇痛泵持续镇痛, 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静脉维持药, 镇痛药M组选用吗啡1mg/mL, F组芬太尼10μg/mL、S组舒芬太尼1μg/mL。设定背景输注速度为0.5mL/h, 自控量为1mL/次, 锁定时间为15min, 所有病例均采用Baxter AP-Ⅱ型镇痛泵, 术后镇痛时间持续4 8 h。
1.4 监测指标
术后24 min随访患者,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估镇痛效果。VAS标准:0为完全无痛;10~40为轻度疼痛;50~90为重度疼痛;100为剧痛, 难以忍受。评分<40为镇痛有效。随访同时记录: (1) 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 (2) 24h实验进药量, 患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 (D1) , 有效进药 (D2) ; (3) 各种不良反应:如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R≤8次/min和 (或) SpO2<9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1 0.0软件统计分析, 计算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直接概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3组病例镇痛效果均较满意, VAS以F组评分最高, 与其他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M组与S组VAS评分也在有效范围 (平均<40) ;24h实际进药量F组平均40 mL与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组间比较, *P<0.0 5
2.2 不良反应
3组以M组不良反应较多, 恶心发生率为40%, 与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F组有2例发生呼吸抑制, 见表2。
2.3 生命体征
各组病例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均在正常范围,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
3 讨论
腹部手术的创伤与术后疼痛, 可影响患者的呼吸并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有效的镇痛可改善患者呼吸, 方便患者改变体位,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自控镇痛是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术后镇痛方法, 能有效克服药代学和药效学个体差异, 患者可按需要自行给药, 镇痛效果可靠, 使用方便。本实验3组均收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
术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临床配方较多, 主要以阿片类药加以吗啡、芬太尼应用最多。此外还有曲马多、哌替啶、氯胺酮等。吗啡的镇痛效价为芬太尼的1/100, 实验中M组与F组按这一比例配制, 结果M组VAS评分优于F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是由于吗啡与中枢神经系统内μ受体有非常强的亲和力、其代谢产物仍具较强镇痛活性。芬太尼为高脂溶性, 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入脑, 同时也易于从脑再分布到其他组织, 因而其药物浓度在开始阶段上升慢, 而加大芬太尼量又易于产生胸肌僵直、延迟性呼吸抑制等并发症。F组观察到2例呼吸抑制发生。
舒芬太尼为芬太尼的衍生物, 其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高, 镇痛效价普遍认为是芬太尼的7~10倍[1], 与芬太尼相比, 具有镇痛作用强, 镇痛时间长的特点, 而时量相关半衰期也显著优于芬太尼[2], 具有良好的可控性。本实验将舒芬太尼与芬太尼按1∶10剂量配制镇痛液, 结果显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 24h进药量也较少, 两组均有4例发生恶心, 2例出现皮肤瘙痒。Baily等[3]研究发现, 在等剂量下, 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强于芬太尼, 而呼吸抑制效应却比芬太尼作用弱, 所以舒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作用确切, 与芬太尼相比更加安全可靠。
阿片类镇痛药不良反应主要为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和呼吸抑制, 主要为作用于下丘脑所致。为观察不同配方的不良反应情况, 3组均未使用镇吐药物, 结果吗啡组出现恶心16例, 皮肤瘙痒8例, 均高于其他组, 所以应常规加用镇吐药物。瘙痒影响患者术后情绪, 也应积极防治。与吗啡相比, 舒芬太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延髓、中脑等) 痛觉传导区μ1受体而对其他受体作用弱, 故舒芬太尼镇痛作用接近吗啡, 但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 舒芬太尼在手术镇痛方面具有镇痛作用确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认为舒芬太尼可较安全可靠的应用于临床术后镇痛。
参考文献
[1]今昔陆.μ阿片受体激动剂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和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1999, 16 (1) :1-5.
[2]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4.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篇6
关键词:骨科手术,老年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药物,地佐辛,效果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多发疼痛, 疼痛程度较轻者尚可耐受, 而严重疼痛则会干扰患者术后作息与生活状态, 导致其出现各类不良情绪, 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甚至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而骨科老年患者大多合并有基础疾病, 机体抵抗力较差, 耐受度不足, 因此更容易受到术后疼痛的不良影响, 导致其恢复进程受阻, 或因疼痛剧烈而不耐受, 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地佐辛属于阿片类镇痛药物, 同时又是μ受体拮抗剂以及K受体激动剂, 该药物吸收迅速, 起效时间早, 镇痛效果确切。研究证明[1], 5~10 mg地佐辛镇痛效果近似相当于50~100 mg哌替啶。本文由此研究地佐辛用于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 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老年骨科手术患者64例, 男38例, 女26例;年龄63~75岁, 平均 (66.5±3.4) 岁;体重43~62 kg, 平均 (50.8±6.4) kg;ASA分级Ⅱ~Ⅲ级;手术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栓形成截肢术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16例, 髋关节置换术10例, 膝关节置换术14例。排除标准[2]: (1) 脑血管后遗症患者; (2) 言语模糊、意识不清以及精神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 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术前30 min给予两组患者0.5mg阿托品和2 mg咪达唑仑肌肉注射, 麻醉诱导用药为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维库溴铵, 三者给药剂量分别为3μg/kg、3 mg/kg、0.12 mg/kg, 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注射;麻醉维持用药为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 其中依托咪酯与瑞芬太尼给药剂量分别为8~12μg/ (kg·min) 、0.15~0.25μg/ (kg·min) , 根据患者肌松程度监测结果单次追加维库溴铵用量。手术结束后按照LCP模式经PCA泵给药, 负荷剂量3 m L, 持续剂量2 m L/h, 每次PCA 0.5 m L, 锁定镇痛时间15 min。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常规给予10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与100μg舒芬太尼术后镇痛, 观察组则给予100 m L0.9%氯化钠注射液与40 mg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 两组镇痛方法均为LCP模式下由PCA泵泵注给药, 患者手术后回病房即可将PCA泵开启, 镇痛时间48 h。
观察指标:观察术后4 h、8 h、24 h以及48 h时两组Ramsay镇静评分以及VAS评分[3,4], 其中VAS评分为0~10分, 表示从无痛到剧烈而无法耐受的疼痛;Ramsay评分从1~6分依次对应为烦躁且不安静、安静合作、嗜睡且听从医护人员指令、可唤醒的睡眠状态、呼吸反应较为迟钝、深度睡眠状态 (难以唤醒)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以及嗜睡等不良反应以及有效PCA按压次数, 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术后不同时点两组镇痛效果对比: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以及VAS评分有所差异, 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地佐辛属于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 由人工合成, 其具有与吗啡近似的镇痛等效剂量[5];舒芬太尼属于强效阿片μ受体激动剂。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以及VA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 说明地佐辛用于骨科老年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可收到满意效果, 近似于强效舒芬太尼。但地佐辛主要通过μ受体拮抗效果以及k受体激动效果发挥镇痛效应, 在μ受体拮抗效果下, 其镇静作用相对较弱, 因此与舒芬太尼相比并无过于严重的呼吸抑制表现[6]。从本次不良反应来看, 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以及嗜睡例数更少 (P<0.05) ;且观察组低血压、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更低 (P<0.05) ;在两组均未服用止吐药物的情况下, 观察组恶心呕吐例数更少 (P<0.05) , 充分说明地佐辛用于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不仅可收到满意效果, 而且不宜诱发不良反应, 比舒芬太尼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综上所述, 在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方案中, 地佐辛镇痛效果良好, 较少不良反应, 适用于高龄手术人群, 可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松, 陆蓉, 黄成泉, 等.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不同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29 (10) :997-999.
[2]古兵虹.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下肢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3) :706-707.
[3]郎宇, 王天龙, 许亚超, 等.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椎管内麻醉下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4, 34 (6) :764-765.
[4]程惠平, 吴城, 张中伟, 等.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与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3, 32 (3) :308-311.
[5]周攀科.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 08 (6) :169-172.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篇7
关键词:剖宫产,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布托啡诺
剖宫产是产科最普遍的手术之一, 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受到普遍关注。患者自控镇痛 (PCA) 可获得良好的镇痛疗效, 目前已为术后镇痛常用, 经典的给药途径是经静脉注射。布托啡诺是一种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 镇痛效应为吗啡的4~8倍, 而且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于吗啡、芬太尼等单纯的μ受体激动剂 [1]。本研究以芬太尼为对照, 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PCIA) 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足月妊娠初产妇80例, ASAⅠ~Ⅱ级, 年龄22~34岁, 无妊娠合并症。随机分为布托啡诺 (B) 组和芬太尼 (F) 组, 每组40例。
1.2 麻醉方法
两组产妇术前肌注鲁米那钠0.1 g, 东莨菪碱0.3 mg。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穿刺点L1-2, 局麻药均为3%氯普鲁卡因。关闭腹腔后B组、F组分别用负荷量0.5 mg布托啡诺和0.05 mg芬太尼开始镇痛, 然后接一次性PCA输液泵 (北京博创) , 药物配方:B组:负荷量0.5 mg布托啡诺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0.1mg/kg布托啡诺+10mg阿扎司琼; F组:负荷量0.05 mg芬太尼, 10 g/kg芬太尼+10mg阿扎司琼, 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 背景剂量2 ml/h, PCA给药量0.5ml/次, 锁定时间15 min。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分:采用VAS法 (0分:无痛;10分:剧痛) , 记录4、8、12、24、36 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②镇静采用Ramsay评分法:1分清醒、紧张;2分嗜睡;3分闭目, 轻呼有反应;4分闭目, 高呼有反应;5分疼痛刺激时方有反应;< 2分为镇静不全, 2~4分镇静适宜, >4分为镇静过度;③生命体征:持续监测SPO2、HR、BP等;④观察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率, Rf<10次/min认为呼吸抑制;⑤患者满意度:术后3 d, 请患者对术后镇痛进行综合评价, 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B组各时间点镇静评分均明显大于F组 (P<0.05) (表1) 。36 h内B组、F组PCA按压次数分别为38±6, 42±5,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注:与B组比较, #P<0.05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均未发生呼吸抑制。B组、F组头晕头痛各发生4例, 恶心呕吐各发生2、3例,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B组患者对PCIA的满意度显著高于F组 (P<0.05) (表2) 。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以术后48 h内最为明显, 由此可严重影响产妇的休息、情绪、活动与饮食, 并可因交感神经兴奋而阻碍催乳素的正常分泌功能[2], 因此减轻甚至消除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对产妇及婴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PCA是近十年来应用于术后疼痛治疗的新方法, PCA基本满足了对疼痛的个体化治疗、避免了患者反复肌注的痛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能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使患者持续无痛并且操作简单,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3]。选用合理的药物对提高PCIA镇痛效果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应用最为普遍, 但有发生呼吸抑制的顾虑。布托啡诺是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 主要激动κ受体, 是唯一表现为既不激动又不拮抗μ受体的阿片类药物, 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 而且呼吸抑制和成瘾性发生率较低[4], 独特的药理作用使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镇痛占有较大的优势。
本研究以芬太尼对照, 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 结果表明, 以布托啡诺或芬太尼施行PCIA, 镇痛效果可靠, 而且布托啡诺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芬太尼组, 说明布托啡诺的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 与Gorletto等[5]的研究一致。恶心呕吐是应用PCIA时最常发生的并发症。阿扎司琼是高选择性的5- HT3受体拮抗剂, 通过高选择性地拮抗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 达到从中枢和外周双重阻断恶心、呕吐的发生[6]。本文两组药物配方加入了阿扎司琼,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很低。患者对不同镇痛方法的满意度是衡量镇痛效果的综合指标[3], 本研究显示, 布托啡诺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芬太尼组, 可能与布托啡诺镇痛效果确切、镇静适度、产妇睡眠改善有关。
本研究表明, 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镇痛、镇静效果可靠,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Nelson KE, Eisenach JC.Intravenous butorphanol, meperidine, and their combination relieve pain and distress in women in labor.Anesthesiology, 2005, 102 (5) :1008-1013.
[2]马雪, 何维微, 吴成富, 等.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对催乳素及初乳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8, 18 (8) :454-456.
[3]仲吉英, 狄高梅, 安建雄, 等.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与常规吗啡镇痛用于心外科术后的对照研究.中国循环杂志, 2000, 15 (2) :110-112.
[4]Commiskey S, Fan LW, Ho IK, Rockhold RW.Butorphanol:effects of a prototypical agonist-antagonist analgesic on kappa-opi-oid receptors.J Pharmacol Sci, 2005, 98 (2) :109-116.
[5]Gorletto F, Raisis AA, Brearley JC.Comparison of morphine and butorphanol as pre-anaesthetic ag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romifi-dine for field castration in ponies.Anaesth Amalg.2005, 32 (1) :16-22.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篇8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疗效
胃癌的治疗目前多以手术为主,其切口位于上腹部,手术范围大、创伤大,患者的术后疼痛尤为明显,若不采用恰当的术后镇痛管理,可导致患者因疼痛产生严重的全身炎症应激状态,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1]。现有术后镇痛模式PCA主要分为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二种。因硬膜外镇痛需作硬膜外穿刺操作,很多患者对硬膜外穿刺有恐惧感而拒绝,因此本院胃癌患者的术后镇痛多以静脉镇痛为主。镇痛的药物以阿片类药物为主。代表药物为吗啡,其产生的镇痛作用无封顶效应,高效、范围广、作用较持久。但其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引起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尤其是呼吸抑制的风险极大地威胁了患者的安全[2]。有研究表明,大剂量吗啡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3,4]。因此,围术期通过复合用药降低阿片类药物剂量,减轻阿片药物对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镇静、抗焦虑及抗交感作用[5],可增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本研究旨于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吗啡PCIA对胃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择期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12例,男60例,女52例,年龄36~68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C组(对照组)和D组(右美托咪啶组),每组56例,其中C组男28例,女28例,平均年龄(56.63±9.52)岁,平均体重(56.9±10.1)kg,平均体重指数BMI(22.1±1.8)kg/m2;D组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46±9.07)岁,平均体重(56.2±9.5)kg,平均体重指数BMI(21.7±1.7)kg/m2。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试验。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文献[6]《胃癌治疗指南》中胃癌诊断标准,接受手术切除治疗者;(2)近期未接受放疗或化疗治疗的患者;(3)精神正常,能理解视觉模拟评分(VSA)量表评估;(4)病历资料完全,愿意接受术后镇痛并同意配合研究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有阿片类药物过敏史;2周内服用过抗抑郁药、镇静药或β受体阻滞剂;术前术中有输血治疗者;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近3个月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2)高血压病3级及以上,严重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3)酗酒、滥用药物史;内分泌系统疾病史;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史。
1.4 方法
所有患者不使用术前用药。入手术室后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HR、BP、、RR和Sp O2)。麻醉诱导:经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和异丙酚1.0~1.5 mg/kg,气管插管并固定导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10 ml/kg,通气频率10~12次/min,吸呼比1∶2,维持PETCO235~45 mm Hg。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根据血压和心率调整七氟醚用量,必要时追加芬太尼1.5μg/kg,顺式阿曲库铵5~10 mg。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芬太尼1μg/kg,拔除气管导管后接上海博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电子镇痛输注泵(BCDB-F),总量200 ml,负荷剂量2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单次给药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C组:吗啡100 mg+盐酸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至总量为200 ml,D组:吗啡82 mg+右美托咪啶200μg+盐酸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至总量为200 ml。术后采用VAS评分表评价镇痛效果(评分标准:0分为无痛;1~2分为良好,偶有微痛;3~4分为一般,常有轻微痛,可忍受;5分以上为差,有明显疼痛;10分为剧痛),控制评分≤4分;采用Ramsay评分评价镇静程度(烦躁为1分,安静配合为2分,嗜睡为3分,睡觉可唤醒为4分,沉睡难唤醒为5分,麻醉状态为6分),维持评分2~3分。
1.5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术后24、48 h吗啡用量、PCA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2)记录使用镇痛泵期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心动过缓、低血压、镇静过度和呼吸抑制)。(3)两组于麻醉前、拔管时、24 h、72 h、120 h五个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流式细胞仪(EP-ICS-Elite)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吗啡用量、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比较
与C组比较,D组术后24 h和48 h内吗啡用量、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少(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镇静过度和呼吸抑制;与C组比较,D组恶心、呕吐和瘙痒发生率低(P<0.05),见表2。
2.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与各自基础值(麻醉前)相比,两组CD3+、CD4+、CD4+/CD8+于拔管即刻开始下降(P<0.05),术后24 h最低(P<0.01);术后72 h,D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计数已恢复至基础水平,而C组仍明显低于基础值及D组(P<0.05)。术后120 h两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计数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见表3。
3 讨论
术后疼痛可致全身应激反应,适度的刺激可提高机体应激能力,过度应激则伤害机体的免疫系统,术后及时有效的疼痛干预就尤显重要。阿片类药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强镇痛药,也是术后手术刺激痛、癌痛等中、重度疼痛镇痛药首选。近年有多项研究表明,胃癌患者常处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手术创伤刺激、围术期阿片药物的应用能进一步加剧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不仅增加了术后感染机率,而且加剧了肿瘤细胞发展、转移的风险[7,8]。且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也抑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影响,近年来多模式镇痛受到广泛关注。复合药物镇痛能减少每种药物用量,增强镇痛效果,减轻不良反应[9]。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中度镇痛作用[10]。其呼吸抑制作用轻,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有稳定的镇静与觉醒作用,能显著减少麻醉药用量,有效缓解应激反应及降低术后疼痛反应,减少恶心、呕吐及寒战等不良反应,以至于提高患者围术期的舒适度。Guneli等[11]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啶(ug)和曲马多(mg)的等效剂量比为1∶1,刘国凯等[12]研究发现曲马多和吗啡的等效剂量比为11∶1,由此可见右美托咪啶(μg)和吗啡(mg)的等效剂量比大致为11∶1,那么200μg右美托咪啶即对应18 mg吗啡的镇痛剂量。因此,本试验中D组镇痛泵内加入右美托咪啶200μg的同时相应减少吗啡18 mg。
由本研究表1、表2结果可见,在达到同等VAS评分(VSA≤4分)、Ramsay评分2~3分条件下,术后24、48 h吗啡总量,D组明显低于C组,且随着阿片类药物的减少,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患者的舒适度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的抗肿瘤免疫主要以细胞免疫为主,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在免疫监视、杀伤靶细胞及免疫调节方面具有极重要的意义。CD3+是外周所有成熟的T淋巴细胞的标记,代表细胞免疫的总体水平[13],CD4+/CD8+降低提示免疫功能低下,即可视为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易发生肿瘤或自身免疫病。NK细胞是非特异性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中重要的一员[14],NK细胞下降表明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本研究表3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啶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CD3+、CD4+、CD4+/CD8+和NK+下降程度,改善手术刺激及阿片类药物等对胃癌患者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原因可能为:(1)右美托咪啶减少了术后吗啡的总用量,进而有效减轻了吗啡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2)右美托咪啶激活了α2肾上腺素受体,降低了交感神经活性,抑制了创伤导致的应激反应[15];王益兵等[16]研究也证实右美托咪啶能有效升高IL-6、TNF-α水平,抑制术后炎性反应。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篇9
【关键词】 护理;自控镇痛;麻醉;手术;妇科疾病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210-01
自控镇痛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注射泵,允许病人自行给药的一种急性疼痛治疗方法[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43例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45.3岁,所有患者均要求术后镇痛24~72h。本组患者中剖腹产术98例,子宫肌瘤摘除术23例,输卵管妊娠破裂修补术12例,宫颈癌7例,卵巢囊肿剥出术3例。
1.2 镇痛效果评价和观察指标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3分为良好,3~4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差。 观察并记录镇痛期间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拔尿管后尿潴留等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要主动与患者沟通,态度诚恳、语气和蔼、仪表端庄,给患者一种亲切和负责任的感觉,取得患者的信任,便于护理措施的实施。 术后镇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明白术后疼痛可以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体力消耗负氮平衡,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等,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有效的镇痛,有利于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介绍自控镇痛泵的基本知识。护士向患者介绍自控镇痛泵的主要原理、安全性和注意事项等;自控镇痛是患者主动参与的按需止痛,教会患者如何使用;让患者注意不要等到剧烈疼痛才给药,否则影响镇痛效果。 心理护理。首先护士对患者的宣教要到位,使患者对自控镇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消除患者对其的陌生感;其次可以找正在使用或已经使用过自控镇痛泵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对其镇痛效果的顾虑;然后向患者讲解自控镇痛由于时间锁定及总量控制,不至于发生药物过量产生副作用,减轻患者对镇痛药物不良影响的担忧;最后很据患者的病情,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安慰和精神支持,让其充满自信,消除紧张和焦虑心理。
2.2 术后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常规给予去枕平卧位6h,后改半卧位;术后每小时测量BP、R、P、T和SpO2一次,术后6h改为每6h一次,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做好记录;自控镇痛泵使用的止痛药物对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使用期间应注意呼吸频率、幅度,必要时吸氧,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镇痛管的护理。自控镇痛泵及其导管要妥善固定,防止将导管从体内拔出是护理关键;定时观察镇痛管有无移位,导管有无扭曲打折现象发生,如肥胖患者皮下组织疏松导管易移位,患者翻身和离床活动时易发生导管脱落或扭曲;观察穿刺点局部皮肤有无感染、出血,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疼痛的观察。密切观察镇痛效果和镇痛药使用量,患者应在感到疼痛时按键给药,避免患者盲目增加药物剂量,掩盖某些并发症的症状。 皮肤护理。注意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擦浴,按摩受压部位等,注意骶尾部受压情况,有无红肿硬块现象,预防褥疮发生。 尿管护理。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24~48h,每2~4h定期开放,训练膀胱功能,定期消毒尿道口,防止感染发生。 尽早下床活动。护理人员向患者讲明主动活动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肠道排气,防止下肢血栓形成。
2.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呼吸抑制。呼吸抑制是麻醉及镇痛药物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幅度,神志、表情变化,如患者SpO2低于90%,出现嗜睡、呼吸减慢等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镇痛药物,报告医生处理。 低血压反应。部分镇痛药物对血管的敏感性较高,术后可能出现低血压。护士应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详细记录,当血压持续下降时应暂时停止使用镇痛药,并给与相应的处理。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是术后常见的反应,但原因很多,应区别对待,如因镇痛药物引起应暂时停止使用。首先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紧张和恐惧,同时应用胃复安止吐;患者出现呕吐时应指导患者和家属手按压切口,减少伤口张力,以免导致切口疼痛;同时让患者保持平卧头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误吸呼吸道,发生窒息。 尿潴留。患者发生尿潴留时可采用热敷膀胱区、按摩、温水冲洗外阴、听流水声等方法促进排尿。
3 结果
术后24h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统计,良好135例,基本满意8例,差0例,镇痛优良率为94.41%;本组患者通过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恶心呕吐有26例,低血压反应1例,尿潴留1例,无严重不良发应发生。
4 讨论
自控镇痛泵具有用药效果好、起效快、药物浓度维持恒定的优点,现广泛应用于临床的[1],有效地解决了患者术后的疼痛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镇痛药物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提高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我们认为护理的重点是术前介绍自控镇痛泵的基本知识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以有效解决患者术后的疼痛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腹腔镜手术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 排除对阿片类药物过敏以及滥用阿片类药物患者, 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患者, 排除术前使用过阿片类药物患者。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8例, 女12例, 年龄20~58 (39.83±2.97) 岁, 体质量49~66 (57.87±3.94) kg, 其中行直肠癌根治术4例, 行宫颈癌根治术3例, 行脾切除术3例, 行胃癌根治术6例, 行胆囊切除术4例。对照组男9例, 女11例, 年龄21~58 (39.16±2.37) 岁, 体质量48~66 (57.16±3.24) kg, 其中行直肠癌根治术3例, 行宫颈癌根治术4例, 行脾切除术2例, 行胃癌根治术5例, 行胆囊切除术6例。2组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对患者实施麻醉诱导前, 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和地塞米松10mg, 10min后, 实施麻醉诱导, 给予瑞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mg/kg以及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手术期间给予患者持续吸入2%的七氟醚, 同时泵入瑞芬太尼0.1~0.2μg/ (kg·min) 、丙泊酚0.1~0.2mg/ (kg·min) 以及顺式阿曲库铵2~3μg/ (kg·min) 维持麻醉[2]。
1.2.2 术后镇痛方法:
观察组将盐酸羟考酮0.03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对照组将芬太尼2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2组输注速率均为2ml/h, Blous量为4ml, 在15min内输注完毕。
1.3 观察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记录患者术后4h、8h、24h和48h的疼痛状况, 评分标准如下:无痛为0分, 轻微疼痛为0~4分, 中度疼痛为4~7分, 重度疼痛为7~10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观察组患者术后4h、8h、24h和48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例 (15.00%) ,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5例 (25.00%) ,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 其手术创伤较小, 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但是患者在手术后, 仍会出现疼痛现象, 其中包括定位明确的躯体疼痛以及广泛性的内脏疼痛, 其中内脏疼痛会引起患者出现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 从而导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4]。目前对于腹腔镜手术后镇痛, 较多的是在术后, 进行创面浸润局麻药物, 在患者腹腔内施以非甾体类镇痛药或阿片类药物及肌内注射镇痛药物等, 以此作为镇痛处理措施。但是, 以上措施往往镇痛效果欠佳, 患者用药后的自控静脉镇痛能力通常不够理想。因此, 对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 寻求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具有重要意义[5,6]。
盐酸羟考酮是一种从生物碱蒂巴因中提取的半合成阿片类药物, 盐酸羟考酮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且能够通过多途径给药, 因此在临床中应用率较为广泛[7,8]。盐酸羟考酮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与吗啡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其主要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将盐酸羟考酮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 其通过静脉给药, 起效时间仅需2~3min, 且其半衰期为3~5h, 因此, 在我国使用的阿片类药物中, 盐酸羟考酮在缓解内脏痛方面的独特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9,10]。
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盐酸羟考酮和芬太尼进行镇痛, 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均可起到镇痛作用, 符合临床镇痛的需求, 但是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不仅如此, 众所周知阿片类药物在临床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呕吐等, 本文结果示, 观察组患者在采用盐酸羟考酮镇痛时, 并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 对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 采取盐酸羟考酮为其进行镇痛, 可取得显著的自控静脉镇痛效果, 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且不会增加其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用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预行腹腔镜术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盐酸羟考酮进行术后镇痛, 对照组患者采取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 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4h、8h、24h和48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25.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盐酸羟考酮用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可有效抑制术后疼痛。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腹腔镜手术,自控静脉镇痛,芬太尼
参考文献
[1]王娜, 王金国.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超前镇痛对术后舒芬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 (8) :1398-1399.
[2]何双亮, 甘建辉, 于虹.盐酸羟考酮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5, 17 (4) :29-32.
[3]陈玮, 李燕尧, 李琦.羟考酮用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 31 (12) :1180-1182.
[4]吴桃云.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骨科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5, 17 (2) :83-85.
[5]许幸, 吴新民, 薛张纲, 等.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前瞻性、随机、盲法、多中心、阳性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3, 33 (3) :269-274.
[6]徐建国.盐酸羟考酮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 (5) :511-513.
[7]申军梅, 宋子贤, 雍芳芳, 等.单剂量盐酸羟考酮和地佐辛用于妇科腔镜手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天津医药, 2015, 43 (5) :542-544.
[8]姚鹏, 张蕾, 马佳明, 等.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1, 14 (2) :106-109.
[9]王靓, 徐艳军.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超前镇痛对恶性肿瘤患者微波消融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5, 27 (11) :775-777.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推荐阅读:
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06-20
静脉自控镇痛泵08-23
静脉自控分娩镇痛10-01
长期静脉输液患者10-10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护理05-23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06-21
化疗患者的静脉护理10-09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10-08
静脉炎患者的护理论文06-19
谈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静脉用药安全管理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