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效果

2024-10-06

麻醉效果(精选10篇)

麻醉效果 篇1

幼儿的身体素质比较差,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一旦麻醉处理不当,会对幼儿的生活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选择适当的麻醉处理方式对于手术成功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患者的手术麻醉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确保手术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希望可以提升麻醉处理效果,避免因为麻醉带来一些不良反应。下面本文分别采用手术前气管插管麻醉方式与手术前喉罩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1月~2015年0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4例手术治疗的幼儿患者,每组各22例。其中男24例,女20例。实验组,年龄3.10岁到7.10岁之间,平均年龄(5.66±0.10)岁。对照组,年龄3.10岁到7.10岁之间,平均年龄(5.59±0.11)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都实施肌肉注射,注射2mg/kg的苯巴比妥纳,同时联合注射东莨菪碱0.01mg/kg[2]。

对照组采用手术前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在插管前使用肌松药阿库胺药物,用量为0.40mg/kg,完成静脉注射,在插管完成后需要对患者的两肺呼吸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两肺呼吸均匀,进一步在患者睡醒后经过面罩吸入浓度为6.0%的七氟醚药物[3],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注意做好给氧、生命体征变化检测等各个方面情况掌控,手术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自主呼吸,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

实验组采用手术前喉罩麻醉方式,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喉罩麻醉处理方式,选取麻醉药物分别是氯胺酮5.0mg/kg,异丙酚.1.50mg/kg,进一步配合后实施肌肉注射过程,在患者睡醒后经过面罩吸入浓度为6.0%的七氟醚药物,等到患者的睫毛反射反应消失后,在下颌松弛后放置1.5号喉罩,喉罩成功放置后,给予患者浓度为6.0%的七氟醚面罩吸入继续保持麻醉处理,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注意做好给氧、生命体征变化检测等各个方面情况掌控,手术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自主呼吸,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

1.3 观察指标[4]

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结果。选择在手术过程中各个监测点作为观察时点,一共选择五个观察时点,分别是进入手术室、麻醉插管完成后、手术开始10分钟、手术结束、拔管后。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不同手术时点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在五个不同时点的心率大小存在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幼儿患者在手术开始10分钟后、手术结束后以及拔管后三个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指标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结果对比

实验组幼儿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为90.91%(20/22),对照组幼儿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为72.73%(16/22),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喉罩麻醉是在气管插管麻醉和面罩麻醉之间形成的一种高效率的麻醉方式[5],将喉罩放置在患者的咽喉位置,形成一个密封状态,因此在手术中为了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自主呼吸状态,可以通过正压通气来维持患者的呼吸平稳通畅,在整个通气时对患者气道的刺激作用比较小,从而使得整个麻醉过程更加的简单,手术过程更加安全高效,在手术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其他的肌松药物,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患者的动脉压、心率等影响较小,提升了麻醉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成功实施率。

摘要:目的:观察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幼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44例手术治疗的幼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手术前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实验组采用手术前喉罩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五个不同时点的心率大小存在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幼儿患者在手术开始10分钟后、手术结束后以及拔管后三个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指标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的幼儿患者采用喉罩麻醉方式后,可以使得患者的术中动脉压、心率等各项指标保持在更稳定状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利用。

关键词:观察,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幼儿,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梁锐枝.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3):200-202.

[2]谢东篱,卢静.食管引流型喉罩在婴幼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2):52-53.

[3]杨梦晨.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喉罩与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4,(3):47-49.

[4]聂杰,杨彪,王飞等.喉罩与气管插管对小儿择期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 6(11):867-869.

[5]孟斌.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80-181.

麻醉效果 篇2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注药速度;麻醉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55-02

为观察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对该种麻醉方法的运用提供必要的参考与科学依据,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接受妇科手術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针对所有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将其随机分为三组,A、B、C三组分别含有患者38例,针对组别的不同,在施行麻醉时,选取不同的注药速度,三组患者的注药速度分别为10秒、15秒、20秒。观察不同组别的患者表现出的麻醉效果,分析患者的感觉与运动阻滞情况,以镇痛最高平面及其出现时间、镇痛平面T6的出现时间来表示,并检测最低血压值以及该值出现的时间点,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114例病患,均接受妇科手术,其中最大年龄为28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25.7岁;体重范围:46-68Kg,平均体重为:56.1Kg;身高范围为:155-169cm。平均身高为163cm。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C,每组含有病例38例。三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病程等方面的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针对组别的不同,在施行麻醉时,选取不同的注药速度,A、B、C三组的注药速度分别为10秒、15秒、20秒。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RR、BP、ECG等常规检查。建立起良好的静脉通道。针对114例患者,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首先确定在硬膜外腔插入硬膜外针,然后插入腰麻针,在出现脑脊液溢出后,依据不同的注药速度,进行布比卡因的注射,控制剂量在1.5-1.8ml内,浓度为0.75%[1]。注药后观察不同组别的患者表现出的麻醉效果,调查患者的感觉与运动阻滞情况,以镇痛最高平面及其出现时间、镇痛平面T6的出现时间来表示,并检测最低血压值以及该值出现的时间点,进行对比分析[2]。

1.3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差异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最低血压值上,三组患者无显著不同,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最低血压值出现的时间点上,A组与C组之间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镇痛最高平面上,A、B、C三组患者无显著不同,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镇痛平面T6的出现时间以及最高平面的出现时间上,C组与A组之间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镇痛平面的出现时间上,B组与A组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下表:

3 讨 论

目前,在医疗领域,外科手术的治疗手段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此背景下,对麻醉的应用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与发展。目前,在外科手术中,采取G25与G27进行腰部穿针麻醉的手段得到了很大推广,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脑脊液的流失,减轻术后头痛发作的风险[3]。临床实践提示,注药速度会影响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但缺乏得力的证据,因而,笔者进行了此次研究,得出结论:在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时,保持10秒至20秒的注药速度,对患者的运动阻滞以及感觉阻滞的维持时间更长,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促进患者在正常麻醉的情况下,维持更加稳定的心血管状态,因而能够收到更佳的麻醉效果,同时也更为安全可靠,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S.zmen,A.Ko

瘙塂ar,S.Soyupek,A.Arma?an,M.B.Ho

瘙塂can,C.Aydin.The selection of the regional anaesthesia in th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TURP) operation[J].International Urology and Nephrology,2010,35(4):239-246.

[2] 杨文科,翁建东,周东贤.腰-硬联合麻醉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平面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01):109-114.

麻醉效果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儿100例, 均需接受手术治疗,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 对照组50例。实验组:男女比例32∶18, 年龄6~12个月, 平均 (9.21±0.63) 个月;体质量5~13 kg, 平均 (8.62±2.36) kg;身高42~72 cm, 平均 (56.21±3.26) cm;对照组:男女比例33∶17, 年龄6~12个月, 平均 (9.25±0.67) 个月;体质量5~13 kg, 平均 (8.74±2.47) kg;身高42~72 cm, 平均 (56.57±3.45) cm。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存在可比性 (P>0.05) 。

1.2方法:术前, 为两组患儿肌内注射2 mg/kg苯巴比妥钠、0.02 mg/kg阿托品, 并应用2 mg/kg氯胺酮、0.1 mg/kg咪唑地西泮进行麻醉诱导。

1.2.1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气管插管麻醉, 插管前, 为患儿应用0.2 mg/kg顺阿曲库铵, 气管插管后, 为患儿进行机械通气, 并应用七氟醚维持麻醉, 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给药。

1.2.2实验组:给予实验组患儿喉罩麻醉, 为患儿准备1.5号喉罩, 患儿入睡后, 给予面罩吸入6%七氟醚, 设置氧流量为3 L/min, 1 min后改为3%七氟醚吸入, 再1 min后放置喉罩, 将喉管插入咽部 (咽底部出现阻力感时停止插入) , 冲入气体, 保证喉罩气囊充盈, 若出现均匀对称的呼吸音, 则提示喉管放置成功, 喉罩放置成功后将氧流量更改为2 L/min, 并吸入0.8%~3%七氟醚维持麻醉, 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给药。

1.3疗效评定:统计两组T1 (入室后) 、T2 (插管后) 、T3 (手术10 min后) 、T4 (手术结束时) 、T5 (拔管后) 时段MAP、HR值, 记录两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 并进行临床比较。

1.4数据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8.0录入、处理各项资料, 计量数据, t检验, 以 (±s) 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 1 两组患儿各时段MAP 、HR比较:比较两组T1、T2、T3时段的MAP、HR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实验组T4时段MAP为 (78.21±5.23) mm Hg, HR为 (147.21±9.54) 次/分, T5时段MAP为 (81.21±6.21) mm Hg, HR为 (146.21±9.12) 次/分, 与对照组相比,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 2 两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实验组拔管时间为 ( 6 2 . 3 2 ±5.21) s, 清醒时间为 (116.21±9.56) s, 与对照组的 (321.21±30.21) s、 (452.23±53.21) s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21, P<0.05) 。

3 讨论

婴幼儿年龄小, 有其特殊生理特点, 应激能力较差, 对麻醉的要求较高, 近年来, 我国医学技术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婴儿麻醉方法的研究中。

为患儿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可促进手术顺利实施, 与气管插管相比, 喉罩麻醉具有苏醒快、安全性高的优点。有学者[2]比较了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显示, 与气管插管组相比, 喉罩组患儿各时段动脉压及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患儿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提示喉罩置入和拔出时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较轻, 具备临床推广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T4、T5时段MAP和HR值优于对照组 (P<0.05) ;此外, 实验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 近似于相关文献[3], 进一步提示喉罩麻醉损伤小, 苏醒快, 值得在手术患儿中应用、推广。

儿科麻醉方式较多, 静脉麻醉可增加患儿出现呼吸抑制的风险, 威胁患儿生命安全, 目前, 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师临床上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喉罩是一种新型的通气工具, 喉罩需将一个桃形扁平罩连接在普通气管导管的尖端, 并将充气囊镶于该罩周围[4]。

喉罩麻醉近年来颇受儿科医师青睐, 与传统的通气工具相比, 喉罩操作简便, 对患儿气道影响轻微, 可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气管插管麻醉相比, 喉罩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可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提高患儿麻醉的安全性, 还有利于患儿麻醉后复苏。

喉罩的应用既能隔开声门和周围组织, 又能通过气管导管与外界相通, 需注意的是, 喉罩不能完全封闭喉口, 应用喉罩麻醉可使患儿出现误吸、反流、气道阻塞、喉痛等不良反应, 手术医师应细心、规范进行各项操作, 并为小儿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 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综上所述, 喉罩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彭会丽.对比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3 (22) :169-170.

[2]杨向东.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在小儿麻醉中的对比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12 (20) :3103-3104.

[3]许凯.婴儿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 2014, 10 (26) :73-74.

麻醉效果 篇4

关键词依托咪酯乳剂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22

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是目前最常用的静脉全麻药,由于这两种药在体内代谢较快、蓄积少、苏醒快而被广泛用于麻醉诱导与维持[1,2]。在临床麻醉中将依托咪酯脂肪乳应用于全身麻醉术中的维持用药,并与丙泊酚的维持作了比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3月~2011年8月收治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46例,ASAⅠ~Ⅱ级、年龄32~59岁,其中男26例,女20例,体重45~70kg,平均6025±35kg,排除有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充血性心力衰竭、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疾病、术前收缩压<90mmHg或服用心血管活性药物者。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乳剂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各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两组均以静脉用芬太尼0005mg/kg+咪哒唑仑016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3mg/kg进行麻醉诱导。术中A组应用依托咪酯乳剂10mg/(kg·小时),瑞芬太尼15μg/(kg·小时),B组应用丙泊酚3mg/(kg·小时),瑞芬太尼15μg/(kg·小时)进行注射泵维持给药。采用多功能监护仪于术前、术中连续监测,并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值。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A组手术前后血压、脉搏略有下降但不十分明显(P>005),B组手术前后血压、脉搏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呼吸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术中知晓术后苏醒时间比较:A组术中知晓为0例,B组术中知晓为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苏醒时间上A组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手术与麻醉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刺激,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患者交感神经系统极度兴奋,氧耗量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等。这些代谢和心血管反应,可干扰心肌氧的供需平衡,扰乱血液动力学,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丙泊酚是一种快速短效的静脉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等优点,但对循环和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静脉注药可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3]。依托咪酯是催眠性静脉麻醉药,对循环功能干扰轻[4],起效快(30秒起效),可在1次臂脑循环时间内入睡,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心肌收缩力、心排血量、心脏指数不受影响,可使心肌耗氧量降低,有轻度扩张冠状血管作用,周围血管阻力稍有减少,心率改变不大,为目前对循环系统影响最小的静脉全麻药。对术前存在心血管、脑血管疾患的特殊患者麻醉诱导更为有益。蒋奕红等的研究认为应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的方法麻醉[5],能更好地调控气管插管、切皮时的应激反应,围术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李海红等的研究也发现靶控输注方式给依托咪酯[6],除可获得稳定的血药浓度外,还可令麻醉方法更加简便,用药更加精确,可控性更好。本研究A组在麻醉诱导前后,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无明显变化,且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短,说明依托咪酯乳剂在全麻诱导时血液动力学稳定性优于丙泊酚,用于临床全身麻醉维持能取得的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光梅,李聚禧,农光,等.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在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医学,2008,28(8):60—61.

2LocatkaCW,MuziM,EbertTJ.Propofolbutnotetomidatereducesdesflurane—mediatedsympatheticactivationinhumans.CanJAnaesth,1999,46(4):342—347.

麻醉效果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56例胸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4例、女72例, 年龄26~67岁, 平均年龄 (42.4±8.2) 岁,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心电图、心肺功能以及X线等相关常规检查, 均排除严重心、肝、肾相关的重大疾病。其中食管癌术61例、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4例、肺段切除术41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7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实施手术前30 min, 给予两组患者肌内注射苯巴比妥 (厂家: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2038) 1 mg和阿托品 (厂家:江西海尔思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6021184) 0.5 mg, 待患者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道和面罩吸氧, 并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4]。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全身麻醉, 具体方法为:使用芬太尼 (厂家: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号H20057055) 4μg/kg、依托咪酯 (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2379) 0.3 mg/kg、顺式阿曲库胺 (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0869) 0.15 mg/kg, 对患者诱导行插管并实施机械通气, 全身麻醉维持静脉注射异丙酚 (厂家: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842) 0.01 g/L[5,6]。而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侧卧位, 在T7~8间隙给予常规的硬膜外穿刺, 置管3 cm, 然后将2%的利多卡因 (厂家: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1022396) 与0.75%的布比卡因 (厂家: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6442) 混合液4 ml注入置管中, 如果5 min后无全脊麻症状, 则需要再次注入2%的利多卡因与0.75%的布比卡因混合液6 ml, 当麻醉水平达到手术要求时再给予全身麻醉, 具体操作与对照组相同[7,8]。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SBP、DBP、MAP、HR、Sp O2以及患者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监测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的SBP、DBP、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两组的Sp O2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1 mm Hg=0.133 k Pa

2.2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 (5.3±1.3) 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10.1±1.1) min、完全清醒时间 (15.3±3.3) min均短于对照组的 (12.3±2.3) min、 (24.6±2.0) min、 (33.3±4.3) min;观察组患者有4例出现了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有9例出现了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5.13%) 明显低于对照组 (11.54%)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胸部手术时主要是以维持循环功能稳定降低应激反应为主, 但是不管进行哪种手术, 都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 进而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一定影响[9]。接受胸部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主要包括术前恐惧和紧张、术中气管插管以及术后创伤、疼痛等引起机体稳态改变, 增加机体的耗氧量, 引起心脏增加额外做功, 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由于胸部手术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创伤, 因此其对麻醉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传统临床主要采用单纯全身麻醉的方式已经不能真正达到阻断创伤刺激传导的目的, 全身麻醉只能对大脑皮层等投射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无法真正实现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 而胸部手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并引起肾上腺素增高, 促进了儿茶酚胺的释放, 继而导致患者的心率加速和血压升高。而在胸部手术中, 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避免手术结束时拔除气管插管引起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 能够让患者的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 术中、术后的SBP、DBP、MAP、HR的稳定性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胸部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显著, 镇痛完善, 还能够减轻手术的应激反应, 进而促进循环的稳定, 患者在术后容易清醒,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因此作者认为该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运用。

摘要:目的 探讨在胸部手术中运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156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8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 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 (Sp O2) 以及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SBP、DBP、MAP、HR监测指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在胸部手术中,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部手术,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

参考文献

[1]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75.

[2]丁宏涛.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部手术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24) :117-118.

[3]安玉慧.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 6 (29) :149-150.

[4]张成洋.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医学信息, 2010, 15 (1) :103-104.

[5]黎阳.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手术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疗效观察.当代医学, 2010, 16 (16) :81-82.

[6]程向阳, 顾尔伟.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效果的比较.中华全科医学, 2010, 5 (3) :547-548.

[7]陈颖力.全身麻醉加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胸腹部手术中的应用.吉林医学, 2011, 32 (35) :7454-7455.

[8]杨川, 易蓉, 张友才.联合麻醉2185例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西部医学, 2010, 29 (8) :1450-1451.

麻醉效果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39例, 女29例;年龄29~73岁, 平均年龄45.6岁;合并高血压31例、糖尿病12例, 其他25例;行胃切除11例、胆囊切除19例、胆总管探查3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肌肉注射0.5 mg阿托品+0.1 mg苯巴比妥钠。

1.2 麻醉方法

68例患者根据术前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组 (A组) 和硬膜外阻滞麻醉与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组 (B组) , 其中, A组34例给予单纯地硬膜外阻滞麻醉, B组34例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插管浅全身麻醉。

A组麻醉方法:根据患者手术部位选择硬膜外腔穿刺, 注入5 m L 1.5%利卡多因, 观察10 min左右, 待患者无腰麻症状后, 继续注入5~8 m L 1.5%利卡多因[1]。

B组麻醉方法:在A组麻醉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插管浅全身麻醉, 静脉注射0.1 mg/kg咪唑安定, 1~2 mg/kg异丙酚, 2~4μg/kg芬太尼, 1~2 mg/kg琥珀胆碱, 行气管插管, 每60~90 min通过硬膜外腔导管注入5~8 m L 0.5%布比卡因, 同时间断性地注入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氟醚, 以维持患者麻醉状态[2]。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临床症状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术中虽无明显疼痛感, 但4例患者有恶心呕吐, B组患者均无明显疼痛感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患者术后对术中不良反应存有记忆, 且住院天数约为 (19.3±3.9) d, B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无不愉快记忆, 且住院天数约为 (16.3±3.9) d, 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上腹部手术时间长、范围大, 且创伤较大, 术中对内脏器官牵拉较为明显, 以致于极易引起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 因此, 为确保上腹部手术安全平稳地进行, 术前麻醉尤为关键, 目前,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两种麻醉方式是硬膜外阻滞麻醉和插管浅全身麻醉。一些操作简单、时间较短、牵拉脏器较少的上腹部手术常常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 但这种麻醉方法尤其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只可阻滞与手术有关的交感神经, 因此, 不可避免的脏器牵拉反应依然存在, 再如, 这种麻醉方法极易抑制患者正常呼吸, 进而影响上腹部手术的正常进行。对于插管浅全身麻醉来说, 其通常只抑制大脑皮质反射系统, 对于手术范围内一些小区域的伤害刺激传导作用甚微, 这样, 交感肾上腺髓质及儿茶酚胺得不到抑制, 依旧会引起应激反应。插管浅全身麻醉的产管过程本身会引起机体产生较为激烈的应激反应, 从而促进交感神经兴奋, 增强腺皮质功能, 最终引起内分泌紊乱及血流动力学异常[3]。另外, 全麻使用麻醉药物剂量较大, 易引起临床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单纯地采用插管浅全身麻醉并不是行上腹部手术的最佳麻醉方式。

根据上述两种麻醉方式的优缺点, 将硬膜外阻滞麻醉与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于上腹部手术可以有效抑制手术范围交感神经功能, 降低交感神经反应速度, 减轻插管全麻中的应激反应, 降低插管的疼痛刺激, 加之, 全身麻醉抑制效果及镇痛效果明显, 肌肉应激反应降低, 最终减少整个麻醉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两种麻醉方式复合应用临床效果明显, 且术后拔管时间、呼吸抑制程度、清醒状态及并发症等均明显低于单纯地硬膜外阻滞麻醉或单纯地插管浅全身麻醉。本次研究将硬膜外阻滞麻醉与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于上腹部手术, 结果显示, 患者麻醉用药量少、术中应激反应小、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拔管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 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患者, 两者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硬膜外阻滞麻醉与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宁花, 丁章辉.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30) :6629.

[2]栾丰年, 杨利民.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8) :159.

麻醉效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5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30例, 据腰麻阻滞使用不同的注药速度分为A、B、C三组, 各10例。三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对患者使用B-D公司的G25whitacre针, 患者进入病室后, 进行常规监测ECG、血压 (BP) 、呼吸频率 (RR) 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Sp O2) , 并建立起静脉通路, 在对患者麻醉前准备负荷晶体液 (格林氏液) 300~500 ml。对每组都进行针内针法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部位为L2-3, 采取侧卧方式, 确定硬膜外针处于硬膜外腔后, 插入腰麻针, 针孔向后端, 在有清亮脑脊液溢出时, 即对患者注入0.75%布比卡因1.5~1.8 ml, 注药速度分别为10 s、15 s和20 s。注药结束后向头端位置置入硬膜外导管2~3 cm, 改为平卧。注药到平卧过程需在3 min内完成。三组的穿刺注药为同一名医师操作完成。而针刺皮肤测试的麻醉效果使用另一名不知注药速度的医师。如果对患者的麻醉平面没有达到所做手术要求或者术中平面减退干扰手术时, 可以从硬膜外管追加适量麻醉药。A、B、C三组在手术前和围手术期时液体的质量用法相同。通常在首次注药之后 (腰麻阻滞) 15~20 min开始进行手术, 手术时间为60~150 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情况, 手术中镇痛效果、手术期间血压、心率、呼吸变化和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组的镇痛最高平面和血压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最低血压的出现时间点与T6镇痛平面出现时间和最低血压值出现的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A和B组在镇痛平面出现的时间上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手术麻醉应该完全满足对患者的镇痛效果的完全和持久性, 保持肌肉松弛良好, 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不出现异常, 手术中能维持良好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手术麻醉后不良反应少, 身体功能恢复快[2]。临床医学用布比卡因作为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在妇科手术中作为腰-硬联合麻醉用药使患者阻滞满意, 且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但是医学对于运用布比卡因注药速度对患者麻醉效果产生的临床影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3]。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最低血压值出现时间以及镇痛平面T6的出现时间和最高平面出现的时间上, A组和C组之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都在手术前、手术中充分、有效地扩充血容量, 手术期间患者的心血管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注药的速度保持在10~20 s能够在更久的时间内维持患者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 减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维持患者的心血管稳定状态, 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应当针对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注药速度, 提高麻醉效果, 避免因为注药速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减少患者的痛苦。而通过三组研究对比, 最低血压的出现时间点与T6镇痛平面出现时间和最低血压值出现的时间比较, 在镇痛平面出现的时间上, B组和C组均优于A组 (P<0.05) 。因此0.75%布比卡因在用于腰-硬联合麻醉时, 腰部麻醉阻滞的注药速度控制在10~20 s安全有效, 注药15~20 s的平面可控制性优于注药10 s, 而且运动阻滞维持较长, 血流动力学变化小, 心血管状态相比也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田大岭.不同间隙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13, 35 (10) :1521-1523.

[2]彭贤硬膜外主要对腰硬联合剖宫产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 8 (4) :143-144.

麻醉效果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1月间, 我科行剖宫产的240例产妇, 产妇纳入标准:①单胎足月初产;②病情分级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为Ⅰ~Ⅳ级。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 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其中, 观察组产妇年龄22~33岁, 平均 (29.5±4.6) 岁, 孕周为37.4~41.9周, 平均 (39.7±1.6) 周, BMI (25.3±2.2) kg/cm2, 身高平均 (162.1±6.9) cm;对照组产妇年龄21~34岁, 平均 (32.4±3.9) 岁, 孕周为37.5~41.9周, 平均 (38.0±1.6) 周, BMI (26.0±2.1) kg/cm2, 身高平均 (161.4±7.4) cm。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鲁米那0.1 g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 输入复方氯化钠液体500 ml;吸氧;监测脉搏、血压、观察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取右侧卧位穿刺, 患者按照入选组别, 在L3~4间隙穿刺 (南昌万佳医疗器械设备有限公司) , 沿穿刺针导入25G腰麻针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 见有脑脊液流出后缓慢注入0.5%布比卡因10 mg, 后将硬膜外导管向头端置入于硬膜外腔内3 cm并固定。调整体位为平卧位, 5 min后用针刺试验感觉阻滞平面作为初始平面, 通过调整手术床平面调整麻醉平面。两组患者在胎儿剖出后均常规给予催产素20 mg入5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1.3 两组疼痛效果比较

按照WHO制定的关于疼痛分级的标准, 将疼痛感分为4级。依产妇主诉分为Ⅳ级。I级:无痛或稍微有不适感, 能够自如活动, 微汗或无汗。Ⅱ级:有轻度疼痛感, 可以耐受, 出微汗。Ⅲ级:中度疼痛, 不能忍受、辗转不安、出汗伴肢冷、合作欠佳。Ⅳ级:重度疼痛, 无法忍受, 不安或叫嚷、肢冷、出汗。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5计算机统计软件包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 (χ2) 检验, 计量资料以 (x¯±s) 记录, 采用t检验, a=0.05。

2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观察组镇痛疗效显著, 具体见表1。术后低血压、胸闷及头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 (6/120) 、3.3% (4/120) 、1.7% (2/120) , 远低于对照组的7.5% (9/120) 、5.0% (6/120) 、3.3% (4/120)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完善与肌松弛、减少麻醉药用量、较少干扰循环, 同时对麻醉时间不受限制, 相对硬膜外麻醉, 减少了头痛、呼吸不畅及胸闷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报道指出, 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综合腰麻和硬膜外麻的优点, 且对母婴安全, 妇科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是安全可行的[2]。药物剂量是影响麻醉平面的主要因素, 药物剂量越大引起麻醉的平面就越高, 但剂量不变情况下, 穿刺间隙、患者体位及注药速度成为调节麻醉平面的主要因素[3], 因此, 在剖宫产术中, 对麻醉穿刺部位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但也有研究认为, 腰硬联合麻醉可能因渗漏效应和容量效应的作用导致硬膜外阻滞平面的超预期扩散, 增强了硬膜外镇痛效果[4]。因此, 在腰硬联合麻醉注射药物时, 要特别注意注药的速度, 减少注射过快, 引起的麻醉不良反应。本组研究中,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观察组镇痛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 在剖宫产手术中, 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 可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 在麻醉给药时注意注射速度、调整床位使麻醉平面调节在5~10 min内完成, 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率, 麻醉下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

摘要: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11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观察两组的MAP变化、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观察组镇痛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 。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疗效确切, 可降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剖宫产术,椎管内麻醉,穿刺点

参考文献

[1]尹学军.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学龄儿童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2, 18 (5) :275-276.

[2]景晨萌, 徐铭军, 王保国, 等.瑞芬太尼静脉自控给药与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比观察.山东医药, 2009, 49 (10) :53-54.

[3]黄维, 刘治刚.低浓度罗比卡因用于硬膜外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比较.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24) :3483-3483.

麻醉效果 篇9

【摘要】目的探讨该院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患者2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静脉麻醉胃镜诊治,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胃镜诊治,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恐惧程度、心理焦虑程度等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结论 静脉麻醉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手术操作简单,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胃镜诊疗;静脉麻醉;配合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肠疾病的临床标准,是一种插管式的检查方法借助胃镜管伸人胃中,对患者的胃肠病变进行观察。这种方法虽然治疗效果良好,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导致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并发症。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常选取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进行诊疗。该文就该院收治2011年1月一2013年1月间患者进行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诊疗术的临床研究,探讨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胃镜诊疗术患者250例,其中男性患者150例,女性患者100例,患者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6.7±2.4)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5例。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胃镜诊治,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诊疗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诊治,让患者取侧卧位,将胃镜管由口放入到患者胃部,对患者消化道进行全面检查。可以通过胃镜小洞中中夹子的使用来做患者切片。检查前一定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消毒。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静脉麻醉,采用GIF—Q240、EC590电子胃镜操作,常规胃镜管进行插镜,开放静脉通道。保证患者左侧卧位,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进行监测,测定患者SPO:。鼻导管全程吸氧3-4 Umin,对其静脉进行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昂丹司琼8 mg注射止吐,维持静脉通道,术前予0.03 mg的芬太尼静脉注射,1~2 min后丙泊酚1-2 mg/kg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保持40 mg/10 s.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胃镜。术中根据患者胃镜情况可以对患者进行适量麻醉药物追加,保证少量缓慢注射。

1.3 临床检测标准

对选取的患者进行临床检测的标准主要有:患者是否出現焦虑不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恐惧。患者是否出现咽喉肿痛,患者是否恶心、呕吐。患者手术过程是否顺利。患者对麻醉治疗过程是否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恐惧症状明显减轻,仅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97.6%患者的手术操作过程非常顺利,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恐惧症状明显,70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仅60例(48.0%)患者的手术操作过程尚顺利,有3例患者因反应过大被迫停止胃镜检查,见表1。

3 讨论

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诊疗对患者胃镜过程进行麻醉,有明显的镇静、抗焦虑作用,可以降低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度,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程度。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静脉麻醉.降低胃镜对患者诊疗过程的刺激,减缓患者体内的应激反应,对患者的胃镜诊治具有非常积极的疗效。传统胃镜由于操作时间较长、操作过程较复杂很容易引起患者对胃镜的恐慌,很多检查者有明显的咽喉反射、呛咳、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诊治痛苦,大大降低了患者诊治的依从性。由于检查反应过大,在检查过程中患者与医生配合度低,常常会影响操作医生对病灶的观察和诊治。而静脉麻醉配合胃镜治疗通过对患者全程麻醉。使手术操作简化,减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恐惧感及不良反应,缩短操作时间,提高诊治效益,是一种高效、安全的诊疗方法。

在该诊断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对患者进行静脉麻醉。这两种药物具有明显的麻醉疗效。可以对患者进行高效镇痛,降低患者的焦虑和呕吐程度,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芬太尼和丙泊酚能明显提高患者插镜顺利程度。降低患者咽喉反射敏感程度和精神紧张程度。诊疗中.通过对该药物合理运用,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恐惧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达到100%。研究结果显示: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静脉麻醉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利用患者入睡时间进行插镜,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恐惧程度.对当前我国胃镜技术改革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该诊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静脉全麻。实验组患者在进行静脉麻醉配合胃镜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临床症状较轻,患者在术后咽痛发病率较低,整体并发症较对照组而言较少。对患者进行麻醉配合胃镜治疗后,患者在5 min左右完全清醒,7 min后患者可以正常定向,12 min左右可以正常运动,患者诊疗过程临床表现符合本次研究要求。在对患者进行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诊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确保患者能够正常进行胃镜操作。术前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胃镜诊疗疑问进行详细解答,降低患者对治疗过程的疑虑,提高患者对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诊疗的依从性翻 详细了解病史,给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注意有无禁忌症及麻醉药物过敏史,测血压、脉搏、呼吸,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术前准备检查当天需禁食至少5 h,在空腹时进行检查。为了使插镜顺利进行,减少咽喉反应,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咽喉麻醉时间不应少于10min,喷雾要达咽后壁。在治疗过程中为减少患者的焦虑程度.医护人员还可以对患者注射少量的镇定剂。在诊治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合理进行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诊疗,提高患者诊疗的满意程度,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会领 罗雁 赵崇法 徐忠琴 陆伟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高龄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 2013.19

麻醉效果 篇10

关键词:全身麻醉,表面麻醉,鼻内镜,效果比较

随着鼻内镜手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对麻醉的要求亦越来越高。本文随机选择2008年7月~2011年6月间分别使用全麻和局麻行鼻内镜手术各65例, 观察两组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行鼻内镜手术患者130例, 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和局麻组各65例;其中男72例, 女58例;年龄24~72 (平均44.6) 岁;体重47~81 (平均63.2) kg。其中慢性鼻窦炎75例, 鼻息肉35例, 鼻窦囊肿11例, 慢性过敏性鼻炎9例;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颁布的评估分级为Ⅰ~Ⅲ级, 并排除心、肺、肝、肾等严重合并症[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治疗及ASA分级等情况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1.2 麻醉方法

两组术前30min均肌注苯巴比妥钠100mg和阿托品0.5mg, 病人入室后先建立静脉通路, 连接心电监护仪。 (1)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先用舒芬太尼0.5ug/kg+丙泊酚2mg/kg+咪唑安定0.1mg/kg进行麻醉诱导, 5min后行快速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呼吸机行机械通气;舒芬太尼0.1μg/ (kg·min) +丙泊酚2~4mg/ (kg·h) 静脉泵持续泵注进行麻醉维持, 必要时以维库溴安间断静注以患者能耐受气管插管为宜;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 给予新斯的明0.2mg/kg和阿托品0.1mg/kg拮抗肌松剂, 待自主呼吸平稳、苏醒, 吸净呼吸道分泌物后拔管。 (2) 局部麻醉:先用1%丁卡因30ml加入1∶1000肾上腺素3.0ml配置成混合溶液, 将棉片浸湿后按手术部位需要, 分别置于前、后中鼻道, 中鼻甲与鼻中隔之间, 嗅裂, 蝶筛隐窝等处, 2~3次, 每次置入约3min, 行表面麻醉;再配制1%利多卡因10ml+布比卡因5ml+1%肾上腺素0.1ml溶液, 在患侧蝶腭神经节、眶下神经、鼻道复合体处黏膜下等处用细针尖各2ml局部黏膜浸润麻醉, 必要时可注射哌替啶行强化麻醉辅助。

1.3 观察方法

(1) 观察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 采用主观测评的方法, 由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和手术医师评价组成;良好:患者无痛苦、无挣扎、无痛苦表情、能配合手术;一般:患者轻度不适、稍有挣扎和痛苦表情, 尚能配合手术;较差:患者疼痛明显、挣扎不已、很难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2) 术中注意观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3) 记录手术时间。 (4) 出院前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请患者对麻醉效果评分, 等次为好、中、差。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分析和统计, 当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麻组都顺利完成手术, 局麻组有5例因患者恐惧和麻醉效果欠佳而改为全麻继续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将两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数、患者满意度等均进行比较, P<0.05差异有显著性, 全麻组明显优于局麻组。见附表。

3 讨论

鼻内镜手术是利用高分辨、可变换视角的Hopkins内镜开展鼻窦手术, 使鼻腔、鼻窦等深部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 利于一些凹陷和裂隙内的病灶清理, 可恢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在直视下手术组织损伤小, 出血少, 术中视野清晰, 可以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成为常规鼻、鼻窦手术的补充。但鼻腔、鼻窦手术部位深、术野狭小、血管神经丰富, 合适的麻醉方式对鼻内镜手术是否能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对手术麻醉要求很高, 不仅要达到足够满意的麻醉深度和效果, 以减少手术时患者的痛苦, 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 并能控制反应性血压升高, 减少鼻腔出血等异常情况。

目前鼻内镜手术一般选用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方式。 (1) 在一些医院门诊或基层单位, 由于受条件的限制, 常使用局部麻醉, 具有操作简便、经济优惠、技术要求低、不需要专业麻醉师等优点;但其镇痛和镇静效果不尽人意, 患者常因过于恐惧和疼痛而不能配合手术或医师不能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反应性血压升高不易被很好地控制, 对某些病变较严重、范围较广、二次以上手术、长时间手术和耐受力较差的患者不能很好的适应, 局部浸润麻醉时易造成副损伤等;有报道在局麻药中加入过量肾上腺素, 有可能引起眼部血管痉挛[2]。 (2)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无需使用局部注射浸润麻醉, 麻醉效果良好, 具有以下优点:术中专业人员对患者全身状态进行监控, 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 加快了手术进程, 是因解决了局部麻醉时出血过多影响手术视野的问题;提高了手术精细度, 直接影响了手术疗效;有效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在无痛状态下手术, 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3]。对一些病变较严重、范围比较广、瘢痕组织增生、解剖结构不清、手术难度较大, 尤其是一些再次手术的病例, 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 本文中全麻组的手术时间较短, 麻醉效果的良好率达100%, 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数较低, 仅16.9%, 患者满意度达96.9%, 相比局麻组来讲, 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鼻内镜手术, 具有手术快捷、几乎无痛苦、安全系数高等特点, 相比表面麻醉更有优势, 患者乐于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因明.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7-12.

[2]高明华, 方红雁.内窥镜蝶窦手术的麻醉改进和眼部并发症的预防[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 16 (8) :416-417.

上一篇:过河水准测量下一篇:高支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