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科手术

2024-10-05

颅脑外科手术(精选12篇)

颅脑外科手术 篇1

颅脑肿瘤属于临床多发病, 主要表现:头痛、癫痫、恶心呕吐、神经定位等。然而, 上述症状并不显著, 所以多会产生误诊情况, 而错过最理想的治疗时机, 直接对患者的临床效果、预后构成不良影响[1]。临床方面多经外科手术的方式对颅脑肿瘤进行治疗, 临床效果较好。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显微外科手术逐渐成为颅脑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 且安全、可靠, 并能够将肿瘤切除, 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观察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颅脑肿瘤患者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 现对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8例颅脑肿瘤患者, 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文献[2]颅脑肿瘤的诊断标准, 同时存在头晕、恶心呕吐、乳头水肿症状, 肿瘤病灶位置的信号强度会发生一定的异常。脑脊液检查中, 可观察到白细胞和压力、蛋白升高, 脑部MRI、CT扫描信号变化。其中男32例, 女26例;年龄24~70岁, 平均 (47.5±4.3) 岁。其中脑桥小脑肿瘤、小脑肿瘤、岩斜区肿瘤、丘脑-基底节区肿瘤、颅前窝底肿瘤、蝶骨嵴脑膜瘤各12例、8例、4例、16例、7例、11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大脑半球区域的肿瘤, 应结合肿瘤的部位, 于肿瘤接近头皮的位置, 实行马蹄形手术切口。然后, 经颅骨将骨窗打开, 合理使用双极电凝, 切开皮质并将病灶暴露的部分切除。结合患者的病灶位置, 考虑应该实行全切还是次全切。通常情况下, 小脑肿瘤多选择枕下后正中入路, 将各层皮肤切开, 结合肿瘤的位置, 实行开骨窗操作。然后, 将硬膜部分剪开, 合理使用电凝, 将患者的小脑皮质切开, 于显微镜下将患者的肿瘤切除。其中颅前窝底肿瘤, 可经额下入路, 选择发际内冠状头皮作为切口。单侧/双侧额骨开瓣处理, 将额叶充分暴露并牵拉, 经额下空间将患者的肿瘤部分切除。岩斜区肿瘤, 可通过改良后的颞下入路颞底瓣状皮肤作为手术的切口, 再将患者的颅骨打开, 充分暴露患者的颞底部分、岩骨部分。采取显微磨钻将岩尖的骨质磨除。再将岩斜区的肿瘤暴露出来, 显微镜下进行分块切除肿瘤处理, 实行全切或部分切除。对于脑桥小脑角区的肿瘤, 需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于患者的耳后乳突位置, 作一近直切口。将皮肤组织、皮下切开后, 在颅骨骨窗上界—横窦下缘, 外侧靠近乙状窦后缘向下—枕骨大孔, 采取脑压板—内牵开小脑半球的方式, 将肿瘤部分显露。再结合实际状况, 合理的选择全切或次全切。而蝶骨嵴脑膜瘤者, 发际内开额颞瓣, 并实行额颞骨瓣开颅处理。顺着蝶骨大翼和蝶骨嵴外侧, 经脑压板将硬脑膜—颅底骨面抬起、剥离, 并将硬脑膜切口, 充分探查肿瘤, 并实行肿瘤的探查切除。手术后, 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肢体运动状况。结合具体状况, 加强营养支持和抗感染等治疗。

鞍区部入路, 经额下入路的方式进行切除, 将额叶抬起后, 将外侧的裂池蛛网膜切口, 实行引流脑液、切除显露肿瘤的操作, 这一位置肿瘤患者实行全切。第三脑室前部入路, 将脑中线作为弧形皮肤切开, 再通过纵裂入路切除术处理, 取患者的颅骨作为骨窗。然后, 实行脑叶的牵离处理, 充分暴露患者的病灶部位, 将肿瘤部分切除。对患者行术后1年随访。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实行抗感染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 做好患者临床症状变化、生活质量评分的评价和记录, 具体时间点分别为术前、术后4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0个月和术后1年。然后, 经MRI、CT行头部扫描, 并对患者的肿瘤变化实行全面的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 15.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后患者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发生情况的对比

相比于治疗前, 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术前所有指标与术后4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0个月、术后1年比较, P值均为0.001

例 (%)

3 讨论

颅脑肿瘤为临床多发病症, 可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其临床方面没有显著的症状, 所以易于发生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使得患者错失最理想的治疗时间。而这一病症若没有及时诊治, 严重的情况还会使得患者发生病残、病死[3]。当前, 临床方面多采取开颅手术的方式治疗, 虽可获得一定临床疗效, 但仍存在较多不足, 如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大, 且安全系数较低, 易使得患者出现一定的并发症, 出现不良心理, 进而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而选择适宜的颅脑肿瘤治疗方式, 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和患者的肿瘤病灶位置、病变特征和生长速度均有较大关系, 且大部分患者均会产生颅内高压、视乳头水肿情况[4]。临床上治疗颅脑肿瘤的方式较多, 如手术和化疗、放疗等, 上述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易于产生感染症状, 且对患者的预后会构成不良影响。本次研究中, , 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 临床效果较佳。结合患者的病灶差异, 选择不同入路进行手术治疗, 并根据患者的病灶状况, 考虑进行全切还是次全切处理。当前, 显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颅脑肿瘤的治疗中, 在显微镜下可防止手术过度牵拉对四周脑组织构成的不良影响[5,6]。同时, 可明确重要的微血管、神经, 进而实现切除肿瘤的目的, 还可防止脑组织受损伤。应结合患者的病灶位置, 选择适宜的入路方式, 进而保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患者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7]。

综上所述, 经显微外科手术对颅脑肿瘤进行治疗, 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如钧, 张伟, 刘永, 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9) :38-39.

[2]熊成英.显微外科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 (34) :61-63.

[3]张科, 王斌, 王先祥, 等.神经内镜辅以高速磨钻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5, 14 (6) :554-556.

[4]秦振伟, 潘亚文.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手术相关入路研究进展[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2) :176-179.

[5]王强.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鞍区肿瘤的预后探究[J].中外医疗, 2016, 35 (8) :43-45.

[6]文建平, 陈冬萍, 李卫峰.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 :7-9.

[7]王晓.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体会[J].四川医学, 2015, 36 (10) :1459-1460.

颅脑外科手术 篇2

【疾病特点】

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有其特殊性。遭受暴力作用而 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在受损组织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病人常有头痛、眩晕、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严重者有意识障碍、人格改变等表现。【健康教育要点】 1.手术前健康教育

(1)手术知识指导:恰当解释颅脑手术的目的及手术与麻醉的一般过程。对急诊病人重点 讲解早期救治,争取手术时机,以防拖延导致病情突然恶化及影响存活病人生命质量的利弊关系。

(2)配合知识指导:重点介绍颅脑损伤病人术前身体及饮食准备的要求、讲解术前皮肤准 备、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配合治疗的要点。择期手术病人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咳痰训 练、床上排便、疼痛评估等训练。2.手术后健康教育

(1)体位指导:清醒病人告知术后应取头高位15~30度,借助脑的重力或颅内压降低,压闭破口以减少或阻止脑脊液外流,促进伤口粘连愈合。低颅压病人告知应取平卧位.以缓解症状。

(2)预防感染指导: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房空气污染是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应注意保持环 境卫生,按要求使用及更换被服,切忌随意铺垫自带物品,以免交叉感染。有脑脊液鼻漏或耳漏病人告知头下铺垫无菌巾,注意避免污染。放于鼻腔、外耳道内吸引流出脑脊液的无菌棉球,应保持清洁、干燥。嘱病人避免用力咳嗽、擤鼻、打喷嚏,保持大便通畅,并预防感冒。有脑室引流者,告知为防止躁动抓脱引流管须约束病人的双手,更换卧位等操作时要防止引流管脱出,一旦引流管脱出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3)病情观察指导:告知家属协助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一侧 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脉搏、呼吸变慢,血压升高.提示有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观察病人有无胃肠道出血和呃逆,如在鼻饲管内发现有咖啡色液体,或大便呈柏油样时,提示有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应及时报告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4)护理知识指导: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指导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翻身时动作轻稳,不可在床褥上拖拉,以免擦伤皮肤,对易受压的部位垫以保护器具等。术后第l~3天为脑水肿高峰期,告知应控制饮水和食物中钠盐的摄人,以减少体内水和钠离子的存储量.减轻脑水肿反应。对烦躁不安或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强调加强安全防护.避免损伤,病人应安置床护栏以防坠床。有癫痫者注意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并提示病人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

(5)饮食指导:颅脑损伤后出现机体耗能增加和代谢加快,应说明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指导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胆固醇等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饭、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肉类应煮烂,保持大便通畅。

(6)功能锻炼指导: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上肢训练可用手提物、放下、捏握皮球、筷子、纸笔、使用勺、梳子等。下肢做站立练习,如背靠墙、扶拐、坐站、登台阶练习等,进而向步行过渡。患侧肢体应加强各关节的主动练习,以促进功能的顺利康复。对意识障碍者,反复给予多种刺激,并强化动作学习以增进记忆功能。对认知障碍者,做好相关康复指导。3.非手术病人健康教育

(1)治疗知识指导:告知颅脑损伤病人需要手术治疗的只有15%左右,绝大部分轻、中型及重型中的一部分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即使是手术病人,术后也需要进行较之手术更为复杂的非手术治疗,才能使整个治疗得以成功。

(2)摄入与营养指导:说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对能量的需要有所增加,肌肉蛋白的分解代谢加速,多数病人在伤后数日内即有尿氮、肌酸、磷、钾等排出量增多,若摄入营养及能量有欠缺,则机体往往进入负氮平衡状态。同时,伤后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增多,更促进肝糖原、肌糖原的分解,造成血糖明显升高而对脑组织有害,长期蛋白质的缺乏可引起脑组织水肿.继而损害各重要器官功能和体液失衡,并使病人易感染性大为增加。早期进食困难或病情不允许时,应通过肠内和肠外营养等方式,提高机体抵抗力。指导病人及其家属注意监控每日摄人量,颅脑外伤急性期主要依靠静脉输液,应遵医嘱每日控制在2500ml,含盐液体不超过500ml,鼻饲供给必要的营养物质如混合奶,也可经胃肠道灌注要素饮食。提示鼻饲病人注意掌握好适宜的温度和速度。

(3)呼吸道护理指导: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经常伴有气道不畅,病人多昏迷时间较长、较深,肺部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颅脑损伤越重,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越高.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应及时清除鼻咽部黏液及血性液体。告知清醒病人每1~2h更换体位,应积极配合护士翻身。气管切开者,指导其遇痰液黏稠或不宜吸出时,积极配合雾化吸人,或每次吸痰前用3~5m1的生理盐水滴管再行吸痰。

(4)颅内压增高护理指导:告知病人须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抬高床头30度身体自然倾斜,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颅内血容量和减低颅内压。一旦出现头痛、呕吐、视力异常改变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应立即呼叫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脑疝。(5)脑脊液漏护理指导:嘱病人抬高头部,枕上所垫无菌巾不要随意撤除。在鼻前庭或外耳道放置的干净棉球被脑脊液浸湿后,随时呼叫医护人员予以更换。脑脊液耳漏应取患侧卧位,避免清洁鼻腔或耳道,避免擤鼻、咳嗽及用力屏气,保持大便通畅。严禁填塞或用水冲洗耳、鼻。

(6)皮肤护理指导:指导病人协助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主动配合枕骨粗隆、耳廓、肩胛骨、肘部、髂部、骶部、膝关节、内外踝、足跟部和背部棘突等部位的护理。大小便功能障碍及留置导尿管者.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腹泻者每次便后清洗局部皮肤。

(7)安全护理指导:告知病人不得随意撤除床上的防护栏.以防发生意外。不得随意使用 热水袋、电热毯、冰袋、冰毯等,如病情需要.应在医护人员允许和指导下使用.以防外界热源、致冷物质的伤害。4.出院健康教育

(1)制订康复计划指导: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言和肢体功能恢 复在短时间内效果不明显。应协助病人及其家属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份出院康复指导,为病人出院后在休息、营养、饮食、用药、定期复查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指导病人及其家 属学会自我护理技术,强化病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颅脑外科手术 篇3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观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病例,总结观察与护理重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轻度低钠血症患者1周内血钠恢复正常,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在1~4周内恢复正常。本组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密切观察患者尿量、意识和血钠变化,及时准确采集标本和执行各项医嘱,并对低钠血症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可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 颅脑损伤;低钠血症;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经常并发低钠血症,如处理不当可能加重脑水肿,并造成继发性脑损害,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后果中枢性低血钠综合征的两种常见病因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和脑盐耗综合征(CSWS)[1],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45颅脑损伤后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现将其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21~78岁,平均43.7岁。致伤原因:车祸4例,跌伤8例,钝器击伤3例。经头颅CT检查:脑挫裂伤 13例,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16例,脑内血肿4例,其中并发颅底骨折8例,气颅4例。入院时GCS9~15分11例,GCS5~8分26例,GCS 3~4分8例,30例行血肿清除术,15例行保守治疗。

1.2 方法

所有病人均针对病因治疗。经静脉补充0.9%氯化钠+10%氯化钠注射液后16例因大剂量应用脱水剂(20%甘露醇)引起单纯性低钠血症,在配合减少脱水剂应用后,3d~5d血钠恢复正常;25例CSWS病人中19例7d~10d后血钠升至正常,6例血钠纠正后死于其他并发症;5例尿崩症病人,连续2h尿量>200 mL/h,给予去氨加压素片治疗后缓解。31例SIADH病人给予限制液体入量(24 h<1000 mL),静脉注射速尿针20mg,12h 1次,7d~10d血钠恢复正常。轻度低钠血症患者1周内血钠恢复正常,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在1~4周内恢复正常。本组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

2 观察与护理

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24h出入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详细记录。伤后3~5天,颅脑损伤性脑水肿反应达到高峰,而SIADH因尿排钠增多,血钠降低加重脑水肿,两者相互影响。如不及时处理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为CSWS首发症状。CSWS引起的低钠血症常伴有全身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眼窝下陷、脉搏微弱、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小、中心静脉压下降等。我科经常出现那些病情平稳或有好转的患者,再度出现意识障碍加深或精神症状,如腹胀、纳差、欣快、胡言乱语、表情淡漠、昏睡、昏迷等。经CT检查排除原发病加重外,一般是先考虑发生低钠血症。一些老年患者临床表现更不明显,且很多颅脑损伤患者本身存在意识障碍,易引起漏诊[3]

2.2 正确判断SIADH及CSWS

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常有脑CSWS和SIADH两类,两者临床表现大致相似,均表现为低血钠和高尿钠,但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却完全不同。 SIADH病人血容量增加,钠代谢平衡或稍偏正平衡;CSWS 病人血容量减少,钠代谢负平衡,血浆中尿素氮、肌酐含量增高[4]。本组35例CVP<5cmH2O,提示血容量不足,补钠、补液治疗有效;10例CVP>12cmH2O高,提示血容量增加,限水、利尿治疗有效。

2.3 静脉输液护理

充分补钠、补水,补钠量根据缺钠程度而定。如缺钠时又伴有血容量不足,首先需快速补足血容量,提高血浆渗透压,以改善微循环。轻度或中度缺钠者,先给钠缺失量的一半,再加每天钠的生理需要量,所需液体用等渗葡萄糖盐水。重度缺钠者,一般先补给浓度为3%的高渗盐水260ml以尽快升高血钠。治疗过程中每日严密监测血钠,待血钠均恢复正常后,继续巩固3d。可根据血清钠缺失量在钠盐补充充足的情况下使用盐皮质激素,可以促使血钠浓度的恢复。应补钠总量(mmol)=[142-患者血Na+ (mmol/L)]×体重(kg)×0.6,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另外需注意静脉补钠的速度,以免发生脱髓鞘病变。高渗盐液补液速度以每小时0.7mmol/L,24 h<20 mmol/L为宜。可以采用输液调速器以30~50 ml/h滴入。

2.4 准确采集标本,保证结果的真实性

(1)生化检验应清晨空腹抽血(急查除外),不能从输液、输血或测量中心静脉压处直接抽血;(2)测定尿比重和尿钠时,应收集24h尿量。收集24h尿液时,需加入防腐剂(0.5%~1.0%甲苯)2ml,以防止尿液变质及细菌污染;(3)评估各种体液的丢失与电解质含量,如24 h尿液的钠丢失量=24 h收集尿液(L)×测得浓度(mmol/L)。

2.5 饮食护理

意识清能进食的病人,鼓励其口服含钠高的食品,如咸菜汤、面条、咸鸭蛋等;意识不清的病人予鼻饲流质饮食,必要时遵医嘱鼻饲补充10%氯化钠注射液,保证每日经胃肠道补钠8.5g~13.5g,根据血生化值调整鼻饲,同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每次100mL~200mL,每天2次或3次,以获得营养支持;对于SIADH病人,注意控制饮食中的含水量。

2.6 基础护理

保持患者体位舒适,全身清洁,预防各类感染。

2.7 心理护理

因患者病情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等原因导致患者一些不适的心理反应,因此要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做好和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宣教疾病知识、动态告知实验室检查结果,从而配合治疗。

3 小结

颅脑外伤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纠正低钠血症的前提,是早期发现,正确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24h尿量、血钠、尿钠的变化,随时为医生诊断低血钠的类型和程度提供依据,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刘万明,张铭,钟宅.等.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126例临床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9(11):556—557.

[2] 卢兰姣.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46-347.

[3] 童卓映.顱脑损伤患者继发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护理与康复,2008,4(7):269—271.

颅脑外科手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就诊的110例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女性54例, 男性56例, 年龄为 (15~79) 岁, 平均为 (39.5±4.7) 岁。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 后颅窝肿瘤患者42例, 垂体腺瘤患者28例, 额叶肿瘤患者28例, 矢状窦脑膜肿瘤患者7例, 大脑凸面脑膜肿瘤患者5例。然后根据110例患者颅脑肿瘤病灶特点将其分成显微外科手术组与常规外科手术组, 每组各55例, 两组患者都采用手术切除疗法。其中显微外科手术组:男28例, 女26例, 平均年龄 (41.2±3.8) 岁, 脑内肿瘤30例, 脑外肿瘤23例。常规外科手术组:男28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 (40.6±3.2) 岁, 脑内肿瘤34例, 脑外肿瘤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不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常规外科手术方法即传统开颅术, 在未分析患者肿瘤具体发病情况下, 直接切除肿瘤, 参照患者临床症状为选择卧位或者坐位的手术体位, 用全麻及局部麻醉的方法, 全麻采用静脉内注射硫喷妥钠溶液, 硫喷妥钠为上海新亚药业公司生产 (批号:9504204) , 局部麻醉用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 所用麻醉剂异丙酚为英国ZENZC公司产品 (批号:NN027) 。

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在详细分析患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肿瘤具体部位, 以及肿瘤周边组织结构后采取的全部切除或者部分切除的一种手术方法,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采用全麻或者局部麻醉的方法, 全麻采用静脉内注射硫喷妥钠溶液, 硫喷妥钠为上海新亚药业公司生产 (批号:9504204) , 局部麻醉用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 所用麻醉剂为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多卡因 (批号:1687532) 。通过临床分析检查结果判定肿瘤若是恶性, 则全部切除;若是良性则予以部分切除, 以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在手术前需要预先准备好气管插管、无菌湿毛巾以及固定架等辅助工具。在手术过程中需固定患者头部, 进行常规性消毒后, 确保手术安全性, 若个别患者发生大出血情形, 则需要对其行结扎术或者电凝进行止血[2]。

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 (1) 外科手术后无异常生命体征和感染, 则说明外科手术成功。 (2) 记录是否发生并发症, 例如癫痫、偏瘫、头痛、视觉和听觉障碍以及其他颅高压症状[3]。 (3) 手术前后脑部神经系统的变化。

1.4 疗效评定标准

该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为:无效:术后出现出血现象, 伴有并发症。有效:伴有并发症, 需要后期进行治疗。显著:无并发症, 需后期进行调理。痊愈:肿瘤切除, 术后恢复正常。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该次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 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用t检验。

2 结果

该研究一共110位颅脑肿瘤患者,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一共55位, 采用常规外科手术的患者有55位。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87.27% (48/55) , 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69.09% (38/55) 。两组总效率采用统计学分析可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次研究相关数据详细分析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内科治疗、放射治疗、常规开颅手术。内科治疗也只能对症治疗或是做为外科手术前的准备;放射治疗一般只针对那些年龄较高不能忍受手术的老年患者, 或者是做为恶性肿瘤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措施[5]。因此相比之下, 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的优点就凸显了出来:应用广泛、创伤小、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好、不影响外貌、出血相对较少、不易产生并发感染等, 在最几年的颅脑肿瘤治疗中大显身手, 应用越来越广, 并且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根据该研究结果: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87.27%, 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69.09%, 两组治疗效果相比, 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与文建平, 陈冬萍[7]的研究结果相符, 同时也足以说明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颅脑肿瘤, 在有效摘除患者肿瘤的同时, 还能避免损伤其它组织, 治疗效果显著。相关研究[8]还发现采用显微科手术可以有效切除儿童颅脑肿瘤, 且能明显改善儿童预后效果。

注:与常规外科手术方法相比, *P<0.05。

虽然有以上种种优点, 显微外科手术的缺点仍然不能忽视, 在使用该手术方法之前, 应该详细询问患者以往的病史, 并且要求患者做好各种相关检查, 比如脑部CT、MRI检查以及各种神经系统的检查;在决定手术方法之前要仔细分析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资料, 明确肿瘤的性质、位置及周围的结构;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患者的姿势, 必要时可以采用头架来固定患者头部, 并且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手术过程中对于脑组织产生的牵拉作用;手术之后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 严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 提高手术成功率[9]。

两种不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得到更好的成效, 这是治疗颅脑肿瘤医学史上的一大进步。综上,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树青, 陈淑玲.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7 (30) :136-145.

[2]杨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分析:附37例报告[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5 (13) :389-390.

[3]王琛, 何岚, 郭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4 (4) :325-327.

[4]曾晖, 朱明亮.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 2013, 6 (22) :235-236.

[5]吕惠君.认知行为干预对颅脑肿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32 (7) :241-243.

[6]杜洪澎, 曾现伟.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J].山东医药, 2012 (2) :105-106.

[7]文建平, 陈冬萍.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 :68-69.

[8]田广燕, 梁向荣.小儿颅脑肿瘤28例临床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8, 15 (4) :389-390.

颅脑外科手术 篇5

急、慢性颅脑病变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情感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最常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

脑出血后的功能恢复,在发病后的前3个月,(特别是最初2-3周)变化最快,6个月时基本达到最大恢复,2年后一般不会再有明显变化。早期的功能锻练,特别是发病6周以内的功能锻炼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的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一、一般注意事项: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3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颅内出血。

2.意识不清、躁动或合并有精神症状者,应加护栏并适当约束,防止跌伤。

3.抬高床头15-30度,有利于脑循环静脉回流、颅内压下降、减轻脑水肿。

4.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卧位、取下活动性假牙,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5.意识清楚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多在伤后2-3天)后开始在床上、床边、下床做主动肢体功能锻炼,时间从5-10分钟/次开始,渐至30-45分钟/次,若自感无明显不适,每日至少2-3次,避免过度用力憋气。

二、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食疗,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脑循环。

急性期病人胃肠营养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 ̄2800卡/日)、低脂食物。高蛋白食物以肉类(瘦肉、禽肉等)为佳,多食新鲜豆制品。为保持病人大便通畅,可多食新鲜绿色蔬菜、红薯、雪梨、香蕉、蜂蜜等果品及粗纤维食物。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避免食用肥肉、猪肉、蛋黄、鱼类、动物内脏等高脂类食物。

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甜食果品摄入!高龄或合并有心脏功能不良的病人应限制钠盐摄入(不大于3g/日),防止心脏功能恶化、钠水潴留加重脑水肿。

食物温度适宜(36-40度),过热可能烫伤口腔黏膜,过冷易致腹泻、呃逆,影响消化吸收。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嗳气时应暂停,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内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持续24小时昏迷不能进食、确定无合并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者,尽早开始鼻饲流质饮食,4-5次/日,200-300 ml/次,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流质应煮沸消毒、冷却后再喂。

恢复期病人给予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三、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脑出血后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后遗症,要通过功能锻炼及适当的运动,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以促进病体的康复。要做到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瘫痪肢体的主、被动活动。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协助其功能锻炼,按卧位—坐位—站位—步行 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针灸等。肢体按摩应从远端关节开始,先行被动运动。一开始因疼痛病人不愿活动,此时应安慰鼓励并稍加强制。活动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逐步增量。帮助鼓励病人尽早恢复自主运动。术后2周后可考虑针灸治疗,一般上肢麻木灸肩骨禺、曲池、合谷,下肢麻木灸环跳、风市、悬中等穴位。一般病人在起病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只要能坚持锻炼,瘫痪肢体的功能都可以有所恢复。

对失语病人,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持之以恒的原则。先从病人受损最轻的言语功能着手,再用具体物品、单字、单词、短句进行训练,发音、智能训练均宜尽早开始。具体措施:每日上、下午定时进行语言训练:(1)运动性失语: 字—词—短句;(2)感觉性失语: 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3)命名性失语: 用物品反复教病人说出其名称。另外可让病人跟着预先录制好的标准语进行逐字逐句的语言再训练。注意防止病人过度疲劳。

四、做好心理疏导:

1.急性期病人生命危重,家属十分着急,应主动与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及预后,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正确看待病情变化,嘱其合理安排陪护及探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恢复期病人因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现悲观、忧郁,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医护人员要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多做说服解释工作,关心体贴病人,并列举典型康复病例,鼓励病人增强康复的信心,使其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治疗和康复锻炼,免受精神刺激,尤其是过喜、过怒等情绪变化。嘱家属避免给病人造成精神刺激,让病人处于乐观、祥和、舒适的环境之中。

五、出院指导:

脑外伤病人较易发生智能障碍后遗症。应注意尽早开始各种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护理。要加强日常生活、个人卫生、饮食、睡眠等基础护理和培训。尤其对生活不能自理者,要进行生活习惯训练,防止精神状态进行性衰退。病人只要不是严重痴呆应定时引导排便,养成规律解便的习惯。

嘱病人本人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清淡,多食含水分、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重体力劳动,坚持做保健体操,如打太极拳等适当的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特点及手术治疗 篇6

[关键词]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39.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46-02

老年人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群。由于老年人的各种脏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且多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所以老年人急性颅脑损伤多伤情重、变化快,病死率较高,救治难度大,但只要认真对待,做到快速准确的早期诊断、及时的手术治疗就会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2例,现将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特点及手术治疗的体会报道如下,以期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患者,男52例,女20例;年龄60~69者45例,70~79者21例,80岁以上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48例,跌伤13例,打击伤7例,挤压伤4例。着力部位:枕部48例,其他(额颞、顶等处)24例。受伤机制:加速伤16例,减速伤40例,复杂伤13例,受伤机制不清3例。

1.2 损伤类型

开放性颅脑损伤16例,闭合性颅脑损伤56例。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合并颅骨骨折14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脑膜下血肿31例,脑叶血肿12例,脑干出血3例,多发性血肿12例;迟发性血肿12例;幕上幕下骑跨性血肿5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1例。

1.3 臨床表现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按GCS评分3~5分17例,5~8分39例,9~12分16例。12例伴有呕吐,38例有锥体束征,7例有呼吸功能障碍,27例瞳孔改变,一侧瞳孔散大18例,双侧瞳孔散大9例。受伤前有慢性气管炎者9例,高血压病24例,冠心病18例。

1.4 手术方式

本组患者均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受伤侧血肿清除、骨瓣还纳9例;受伤侧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43例;受伤侧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对冲侧颞肌下减压10例;双侧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2例;钻孔血肿清除8例。其中气管切开32例。

2 结果

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标准判断,良好10例,轻残19例,中残10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4例。致死原因:脑干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9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肺部感染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心室纤颤1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寿命普遍延长,老年人急性颅脑损伤也有所增加,而且老年人急性颅脑损伤死亡率高,因此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的救治越来越受到医务界的重视。所以,正确掌握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的特点,正确的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对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1 老年人神经系统老化

主要表现为多数老年人脑组织发生程度不同的退行性改变和脑萎缩,颅内代偿空间较青壮年大,早期可无任何症状,谢培增等[1]指出:老年人颅内占位达颅腔的14%~21%时才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因此临床容易误诊误治,而且老年人脑血管硬化且脆性增加,脑表面的血管或桥静脉易发生撕裂,从而引起颅内血肿。胡小吾等[2]指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尽管就诊时意识正常,也要警惕有颅内血肿的可能,及时行头颅CT检查。笔者体会,在首次CT检查无阳性改变或仅有轻微改变者,临床医生一定要全面细致的动态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和生命体征,综合病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复查头部CT,力争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本组12例迟发性血肿患者均在严密动态观察中做到了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3.2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

老年人急性脑膜外血肿少见而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多见。因为老年人硬脑膜附着在颅骨内板较紧密不易发生剥离,加之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差,收缩力减弱,轻度脑组织损伤即可形成脑内血肿及桥静脉损伤[2],损伤出血后难以自行停止,易引起广泛脑挫裂伤,而形成多发颅内血肿,危及生命。

3.3 手术时机

争取在脑疝前或脑疝早期及时手术。当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及体征时,其病情已经相当凶险。这说明对于老年急性颅脑损伤要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其病情特点,做到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病死率的关键之一[3]。

3.4 快速解除脑受压的手术方法

对已有脑疝的患者先在瞳孔散大侧做一直切口、颅骨钻孔、扩大骨窗,“十”字型切开硬脑膜,清除大部分血肿,提前解除脑受压,然后再按照骨瓣开颅程序进行手术。笔者采用此种手术方法治疗29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4]。

3.5 老年人术中意外多、变化快

由于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变化,并且在术前常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所以术中容易诱发心脏意外。本组患者术前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者18例,其中1例在颅骨钻孔完毕,清除血肿时血压急剧升高达26/18 kPa,并出现心室纤颤,虽然术中、术后与心内科协同积极救治,患者术后第2天仍抢救无效死亡。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老年急性颅脑损伤必须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前的准备必须充分,制定手术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全身情况。手术操作不宜过大、手术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意外发生。

3.6 老年人术后并发症多

老年人术后并发症多,且一旦发生,往往病情急剧恶化。肺部感染是老年人急性颅脑损伤后最容易发生,最难以控制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5-7]。为预防肺部感染发生,笔者的方法是颅脑手术后估计昏迷时间长的患者,立即在手术室做气管切开,尽早排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减少通气死腔、改善肺部通气功能,保证脑组织供氧、减轻脑水肿,这些均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谢培增,硅秋材.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0,6(2):124-125

[2] 胡小吾,赵孟尧,王文仲.78例就诊时清醒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21(6):369-370.

[3] 彭李青,曾鸿,王银国,等.老年人颅脑损伤临床表现及CT特征分析[J].广西医学,2009,31(3):351-353.

[4] 陈智勇.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40-41.

[5] 何启,程国雄.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7,23(3):153-154.

[6] 薛庆澄.神经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50.

[7] 李茂芳,王浩.严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的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37-38.

颅脑外科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2年3月~2008年12月期间所有择期颅脑外科手术患者8 230例,ASA分级Ⅰ~Ⅲ级,并发进行性脑膨出的8例患者中,男4例,女4例。其中,脑肿瘤6例,拟行肿瘤切除术。年龄12~62岁,平均44.8岁,体重41~70kg,平均64.5kg。1例入室时有意识障碍,1例KPTT延长,余检查均无异常。

1.2 麻醉及监测

患者入室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常规监测ECG、BP、SpO2,1.0mg的瑞芬太尼(宜昌人福)用生理盐水溶于50ml的注射器中,根据患者体重按预定剂量计算输注速率,用微量泵(SYRingePuMPMoDeiSP-500)持续输注,并记录输注时间。患者入室均静脉缓慢输注羟乙基淀粉(万汶)10ml/kg,其中加入氢化泼尼松30~50mg。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0.06mg/kg,麻醉诱导均用丙泊酚1.5mg/kg,之前先给予曲马多1.5mg/kg以减轻注射痛。患者意识消失当警觉/镇静(OAAS)[2]评分达3分或以下时,手控呼吸囊控制呼吸,后给予维库溴铵0.1mg/kg手控呼吸吸氧去氮,在插管前2min分次加入芬太尼直至体内浓度达到6μg/kg以抑制插管反应,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在30S内完成气管插管。插管后连接(Drage-Julian)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调整呼吸参数VT8~10ml/kg,吸呼比(I:E)为1:2,呼吸频率(f)为12~16次/分,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在33~35mmHg。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以监测中心静脉压并指导补液,行足背动脉穿刺监测实时动脉压,每2h抽血检测动脉血气调整内环境。根据血压及其心率调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

1.3 进行性脑膨出的发生

8例急性脑膨出患者在手术初期颅内压均无异常,手术进程中异常进行性脑组织膨出,7例局灶性脑组织膨出、1例弥漫性脑组织膨出;过度通气、脱水利尿和静脉使用丙泊酚或硫贲妥钠等降低颅内压措施效果不佳;期间生命体征相对稳定。

1.4 原因、诊断和处理

本组6例由硬脑膜外血肿所致。其出血原因为:3例安置头钉时深度不当致硬膜外血肿1例、硬膜外2例;2例剪开硬脑膜后探查同侧深部,致手术部位纵深部硬膜下血肿;1例左侧巨大肿瘤切除后发生右侧硬膜下血肿。另外,1例术中颈部过度扭曲,同时由于气管中痰栓形成造成气道阻塞,CO2蓄积,造成弥漫性脑水肿和进行性脑膨出;1例巨大颅咽管瘤术中因损伤下视丘引起脑肿胀、脑膨出。

8例病例中,6例术中急行头颅CT,5例局灶性血肿,1例广泛性脑组织肿胀,脑室受压,1例术毕CT无血肿和组织肿胀异常发现,该病例术中经调整颈部及气管位置、清除痰栓改善通气后脑组织肿胀逐渐消退;1例术中同侧纵深部位发现硬膜下血肿。

6例术中、1例术毕经紧急CT确诊;7例病例中5例扩大骨窗,减少脑组织受压,并先紧急行血肿清除术,再行病灶切除,1例病灶清除后术毕再行血肿清除,同时进行过度换气PETCO2调节至28~32mmHg的范围内、适度控制性降压、适度低温(35℃)、静脉快速滴注甘露醇、推注丙泊酚和利多卡因等、纠正体位及缺氧和CO2蓄积等综合措施。

2 结果

2.1 发生率

8230例择期颅脑手术全身麻醉状态下发生进行性脑膨出8例,发生率为0.097%;其中局灶性进行性脑膨出7例,均与外科操作相关,占本组病例87.5%。

2.2 临床特点

(1)手术初期颅内压无异常,开放硬脑膜后继手术初期脑松弛度足够,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性增大。(2)常规降低颅内压措施效果欠佳。(3)排除麻醉原因后CT检查多可确诊脑膨出原因。

2.3 预后

8例患者中,6例术后苏醒(75.0%),2例术后严重脑损伤死亡(25.0%);术后疗效采用GOS标准[3],于治疗6个月后评定结果,重残1例(12.5%)、中残1例(12.5%)、良好4例(50.0%)。

3 讨论

急性脑膨出作为颅脑外科手术中发生的急症,其根本原因在于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血流、脑脊液)的容量的增加超过颅腔容积。由于颅腔容积适应颅内容物的能力有限,在颅内容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颅内顺应性降低,颅内容积的轻微增加也会引起颅内压的明显增加而造成急性脑膨出。目前,对于脑膨出的研究,从颅脑外科角度点探讨较多,但是由于在患者麻醉状态下影响颅内压的因素很多,能够影响脑容积、颅内血流、脑代谢的因素均能够影响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发展。所以,仅仅从手术方面认识脑膨出原因不够全面,对于急性脑膨出的预防及治疗的指导意义亦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在常规麻醉和手术状态下,急性进行性脑膨出极其罕见。但是其发生更能够对于患者自身及社会造成重大影响。而加深对于颅内压及其他两者的认识,对于控制乃至减轻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及其病程进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1 全身麻醉手术期间发生进行性脑膨出有以下特点

(1)一旦出现,处理颇为棘手;(2)患者愈后常较差,多伴有严重术后并发症。

3.2 全麻手术期间发生进行性脑膨出的诱发因素及发生的机制

迟发性血肿形成是颅内肿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本组5例由硬脑膜外血肿所致。其出血原因为:3例安置头钉时深度不当致硬膜外血肿;2例剪开硬脑膜后探查同侧深部,致手术部位纵深部硬膜下血肿;1例左侧巨大肿瘤,由于肿瘤切除,脑脊液循环通路开放,大量脑脊液流失,同时肿瘤切除后使颅内压骤降,导致脑组织大块移位,牵拉对侧硬脑膜引起硬脑膜外回流静脉损伤,静脉窦或蛛网膜颗粒破裂出血;1例巨大颅咽管瘤术中因损伤下视丘引起脑内血管一过性充血扩张,出现弥漫性脑肿胀、脑膨出。大脑血管紧张性调节中枢广泛存在于下丘脑、中脑和延髓,其结构或功能的破坏是急性脑肿胀形成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这些调节大脑血管紧张性的脑区,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例术中颈部过度扭曲,很容易造成颈内静脉的扭曲和受压,使颅内静脉充盈,静脉压升高,造成静脉性脑水肿,同时由于气管中痰栓形成造成气道阻塞,CO2蓄积,造成脑动脉扩张,终致弥漫性脑水肿和进行性脑膨出。

3.3 全麻手术期间发生进行性脑膨出的预防及处理

颅脑过程发生的进行性脑膨出有时尽管采取各种积极的治疗措施仍不能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术前应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估并给予积极预防:(1)在麻醉诱导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以减少插管从而导致的循环波动;(2)保持良好的体位及呼吸道通畅,避免为获得良好的显微镜下视野而过度扭转患者头颈部使颈静脉压力增高。全身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后患者卧位时,禁忌头部的过度伸展和大于45°的旋转,否则颈内静脉受压,脑充血,CBV增加,使ICP升高。所以插管时要仔细调整导管深度和检查双侧肺的通气情况。记录ETT深度和气道压(Paw)基础,术中分析通气效果可作为参考。术中发现通气曲线伴有气道压的变化需及时处理。如ETT和气管中怀疑有分泌物,可静注利多卡因1.5mg/kg,再进行分泌物的吸取,抑制气管黏膜刺激反射术中应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适当的肌松和适量的镇痛,避免术中由于患者移动、呛咳、呼吸对抗等造成的不良后果;(3)麻醉期间维持血压稳定,苏醒期要全力维持患者的循环动力学稳定,必要时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减少对侧和术野出血发生血肿的可能;(4)在颅内巨大肿瘤切除时,应该少量逐步完成,切除完肿瘤彻底止血后应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脑组织移位;(5)在青少年,尤其在小儿开颅手术时;上头钉时力量及其头钉的深度要严格控制,避免钻穿颅骨造成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术中暴露术野时脑压板操作要轻柔,避免为暴露肿瘤的全貌而过度牵拉脑组织造成脑静脉回流障碍或血管破裂。

常规麻醉和手术状态下发生急性进行性脑膨出,其当务之急是找到病因,处理脑膨出的关键在于降低颅内容物的容量即减少脑血流量和脑组织体积。常规措施为降低CBV和CBF,保持CPP,改善脑氧供,抗脑水肿和脑保护,具体措施包括:调整体位、适度通气过度及适度降低体温,使用利尿剂、激素、利多卡因及其具有脑保护功能的麻醉药丙泊酚。本组研究在寻找病因的同时可以使用过度通气,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呋塞米10mg及地塞米松20mg推注,利多卡因1~1.5mg/kg推注,此种脑膨出的处理是在常规使用过度通气和脱水剂的同时,最有效直接的措施是控制动脉收缩压以缓解脑血管的急性扩张,降低了部分患者颅内压,遏制了急性脑膨出的发展;也为颅内原因造成的急性脑膨出的治疗及改善预后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但是若脑膨出病因为颅内病变则预后较差。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折择期颅脑外科手术全身麻醉下发生进行性脑膨出的临床特点、原因及诊断,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2002~2008年期间择期颅脑外科手术全身麻醉下手术过程中8例并发进行性脑膨出的特征、诊断及诱因和所采取的处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头钉造成硬膜外或下血肿、2例同侧硬膜下纵深部血肿、1例对侧硬膜下血肿、1例巨大颅咽管瘤术中因损伤下视丘、1例体位不当+气道痰栓阻塞致CO2蓄积;均表现为手术初期颅内压无异常,手术进程中异常进行性局灶性脑组织膨出,降低颅内压措施无效;生命体征相对稳定;6例术中、1例术毕经紧急CT确诊;8例病例中6例先紧急行血肿清除术,再行病灶切除,1例病灶清除后术毕再行血肿清除,同时适度低温、脑脱水等措施,6例术后苏醒(75.0%),2例术后严重脑损伤死亡(25.0%);术后疗效采用GOS标准,于治疗6个月评定结果,重残1例(12.5%)、中残1例(12.5%)、良好4例(50.0%)。结论:择期颅脑外科手术全身麻醉下发生进行性局灶性脑膨出应警惕安置头钉和硬膜下探查造成的硬膜下血肿;术中CT可明确诊断并有利于及时行血肿清除;积极预防、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择期颅脑外科手术,全身麻醉,脑膨出

参考文献

[1]张涛,李庆之.重型脑外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4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9):183-184

[2] Barakat AR,Sutcliffe N.Schwab M.Effect site concentration during propofol TCI sedation:a comparison of sedation score with two phammcokinetic models[J]. Anaesthesia,2007;62(7):661-666

[3] Dunne VG.Besser M.Outcome scoring in neurosurgery:the cognitive outcome score,an alternative to the Glasgow outcome scale[J].Joum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2005;12(2):119-123

颅脑外科手术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3月至2011年8月, 共有41例重型颅脑损伤导致二次脑疝的患者在本院就医, 其中, 有2例因家属拒绝外科手术死亡, 其余39例均接受开颅减压外科手术。39例患者中, 车祸伤13例, 坠落伤9例, 打击伤7例, 挤压伤6例, 跌落伤4例。患者年龄分布为24~68岁, 平均年龄48.5岁, GCS评分在3~8分,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瞳孔散大、脑内出血, 出血量在45~125mL, 部分患者硬膜下、外部有血肿。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头颅CT检查, 确定其出血位置、血肿大小等, 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在全麻状态下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开颅手术, 关颅后即刻进行头颅CT复查, 若出现对侧迟发血肿则再次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均将患者移至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NSICU) , 对于呼吸系统病变患者行气管切开, 保持其呼吸通畅并进行供氧。监护期间密切注意其生理特征。

1.3 随访

在患者治愈后的3年内进行跟踪随访, 进行瞳孔观察、CT扫描, 判断患者的生理体征。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 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 当P<0.05时, 认为其有统计学差异性。

2 结果

2.1 治疗中5例患者出现对侧脑部迟发血肿, 3例出现脑水肿, 均进行二次手术。

治疗后进行头颅CT复查, 依GOS判断其恢复率。良好率为48.7%, 中残率20.5%, 重残率23.1%, 病死率10.3%, 其中, 有效治疗率为良好率与中残率的总和, 为69.2%。各年龄段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1。手术过程中部分患者急性脑膨出, 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创伤性休克、呼吸道炎症、心血管疾病等不良反应, 统计可见, 随着年龄的增加, 手术不良反应率大幅增加, 尤其是4例62岁以上的患者, 由于老年人骨质较脆弱、脑组织退化, 易在手术中出现颅底骨折、脑血肿, 病死率很高。

2.2

通过随访发现, 开颅手术均未对患者造成永久性损伤, 愈后患者工作、生活不受影响。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原因为脑挫裂伤引发的血管痉挛、脑组织供血量不足, 出现脑水肿、脑血管栓塞, 该病导致的二次脑疝病死率极高, 据报道可达67%以上,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治疗均在患者入院后1h内进行术前急救, 1~3d内进行外科手术, 并在术后进行了良好的护理, 即给予全身营养治疗, 补充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维持体内物质平衡, 恢复机体免疫力, 促进患者康复。本例采用的标准大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有如下优点[2,3,4]: (1) 采用开颅方式, 脑大部结构可见, 利于发现脑内血块及清除病灶; (2) 减压效果好, 防止因血管受压导致的脑组织缺氧, 减轻了脑水肿; (3) 进行气管切开, 降低体内血氧差, 有效减少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4) 手术耗时短, 可迅速解除对患者威胁最大的脑疝患象。但该疗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 减压手术中若压力控制不当, 易引发对侧脑血肿, 导致脑疝再次形成; (2) 老年患者由于脑部组织萎缩, 手术风险及不良反应率极高。因此,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导致的二次脑疝, 一定要及时分析其病理现象, 在术前急救后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的伤势进行标准大骨瓣减压开颅手术, 术中密切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 关颅后再次进行头颅CT检查, 严格控制对侧出血情况。但是, 老年患者副作用率极高, 良好、中残率仅为25%, 且死亡风险大, 因此建议使用保守疗法治疗。

摘要:目的 研究调查外壳手术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导致的二次脑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9例重型颅脑损伤导致二次脑疝的患者, 在严格灭菌的环境下给予开颅减压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康复速度均大于对照组, 且无任何副作用。各项免疫抗体如IgG、IgA、IgM等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增高。结论 本次外科手术治疗恢复率为:良好26例 (66.7%) , 中残4例 (10.3%) , 重残5例 (12.8%) , 死亡1例 (2.6%) , 恢复率值得肯定, 但老年患者的副作用较明显, 该疗法仍存在优化的空间。

关键词:外科手术,重型颅脑损伤,二次脑疝,疗效

参考文献

[1]黄绳跃, 王开宇, 黄克清.颅脑损伤与大面积脑梗塞[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8, 14 (1) :48-49.

[2]杨进军, 陈铸, 司东明, 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6例报道[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3, 29 (6) :470.

[3]谢培增, 睦秋材.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0, 6 (2) :124-125.

颅脑外科手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颅脑鞍区肿瘤患者60 例, 随机分为两组, 各30 例。 对照组男16 例, 女14 例;患者年龄55~82 岁, 平均年龄为 (65.8±2.1) 岁。 观察组男17 例, 女13 例;患者年龄52~81 岁, 平均年龄为 (66.2±2.0) 岁。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额底入路方式治疗。 患者在全麻后取仰卧位, 取发际内冠状皮肤作为切口, 然后将皮瓣向下翻, 骨膜单独成瓣, 以备封闭开放额窦时使用。 通常可以取右额开颅, 也可以选择视力受损较为严重的一侧, 然后打开关建孔, 铣下骨瓣, 额部骨瓣需要尽可能开低, 接近颅前窝底。 如果开放额窦, 则需要刮除额窦黏膜, 使用碘酒、酒精擦拭后在窦内填塞明胶海绵, 暂时使用骨蜡进行封闭。 在剪开硬膜后首先打开额底和侧裂处蛛网膜, 然后缓慢释放脑脊液, 再逐渐牵开额叶。在必要时可以锐性分离额底蛛网膜游离嗅神经, 从而有助于增加额叶牵开程度, 并且对嗅神经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在到达鞍区后首先分离脑池蛛网膜, 显露神经、颈内动脉和鞍区各间隙。 主要在第一间隙操作并且寻找垂体柄, 可以兼顾第二和第三间隙, 分块切除肿瘤。然后常规关颅, 严密缝合硬脑膜, 额窦开放时需要取合适的带蒂骨膜瓣翻转缝合于硬脑膜, 然后进一步封闭消毒处理后的额窦, 避免出现额窦逆行导致颅脑感染或脑脊液渗透现象。 最后缝合骨膜、肌肉和皮肤。 观察组给予患者翼点入路手术。 给予所有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仰卧位, 头偏向对侧并稍稍下垂。 取额颞发际内弧形切口, 根据Yasargil翼点入路开颅, 注意在分离皮瓣时需要保护面神经额支。 然后剥离骨膜, 将颞肌下推至颧弓。 使用气钻打开关键孔, 铣下骨瓣, 骨窗需要尽可能接近前中颅底, 并且使用磨钻磨除蝶骨嵴外侧。 绕蝶骨嵴弧形剪开硬脑膜, 在显微镜下解剖侧裂并且释放脑脊液, 再开放颈内动脉池, 显露视神经、颈内动脉动眼神经以及鞍区各间隙。 沿蛛网膜界面暴露肿瘤并且分块切除, 以第二间隙操作为主。 采用神经内镜辅助切除残余肿瘤。 最后常规关闭颅脑。 硬脑膜严密缝合, 骨瓣复位以颅骨锁固定, 再缝合骨膜、肌肉和皮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头痛、肿瘤压迫以及恶心呕吐情况。 生活质量评分内容主要为社会能力、生理能力、心理能力、物质生活能力4 个方面, 共74 项内容, 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n (%) 表示, 进行 χ2检验。

2 结果

2.1 并发症

观察组头痛、 肿瘤压迫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鞍区又被称为蝶鞍区, 处于颅底中央部位, 系指颅中窝的蝶鞍内和周围附件结构, 前界为鞍结节, 后界为鞍背, 两侧为海绵窦, 上方为丘脑下部, 下方为蝶窦。 鞍区毗邻关系复杂, 周围有较多重要脑部结构和组织。 鞍区肿瘤的种类有很多种, 主要有垂体腺瘤、颅咽管瘤以及脑膜瘤等,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5]。 目前对于此类患者主要为手术切除, 手术目的为尽量切除镜肿瘤, 并且在术中需要有效保护好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和组织。 鞍区肿瘤手术切除成功率较高, 如果患者在早期取得有效诊断, 并且给予早期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而鞍区位于脑部复杂位置, 周围具有众多重要神经和血管结构, 如果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有所失误, 就很可能造成神经功能损伤, 造成严重症状[6]。肿瘤是否被完全切除和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下丘脑、垂体柄损伤是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 垂体柄是鞍区重要结构, 并且也是鞍区肿瘤的高发入侵区域, 如果出现术中分辨不仔细或操作粗暴等都会造成垂体柄损伤, 病情严重者会出现永久性尿崩,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对于鞍区肿瘤手术的入路方式主要有额底入路和翼点入路等。 额底入路方式开颅简便, 并且发生颞肌萎缩的概率较小, 但是其对于鞍上组织结构的显露不满意, 并且手术操作时间较长, 需要术者拥有娴熟的操作技术[7]。 而翼点入路对患者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患者术后恢复快。 在该研究中, 采用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术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与方志伟[8]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其可能为翼点入路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脑部神经结构和组织损伤, 进而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在手术中需要注意对于肿瘤较大者需要尽量从肿瘤前部纵行切开瘤壁, 避免出现误伤垂体柄的情况。 在进行肿瘤切除术时首先进行分块切除, 在肿瘤体积逐渐减少后再沿肿瘤周边界面进行分离, 在处理肿瘤下极和后极时需要注意寻找垂体柄, 并且小心分离, 避免垂体柄的损伤。

综上所述, 采用翼点入路方式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鞍区肿瘤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颅脑鞍区肿瘤患者6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各30例。给予对照组额底入路方式治疗, 给予观察组翼点入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头痛、肿瘤压迫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翼点入路方式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额底入路,颅脑鞍区肿瘤

参考文献

[1]陈春美, 蔡刚峰, 王锐, 等.经皮套管椎旁入路显微切除腰椎椎管内肿瘤[J].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 (13) :969-972.

[2]陈穗俊, 张志钢, 郑亿庆, 等.颈静脉孔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4例疗效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5, 38 (4) :334-337.

[3]韩易, 姜之全, 郑夏林, 等.显微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疗效分析 (附18例报告) [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5, 14 (7) :707-710.

[4]陈春美, 蔡刚峰, 张伟强, 等.经皮套管椎旁入路显微切除颈椎椎管内占位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5, 31 (10) :1018-1022.

[5]熊涛, 王苟思义, 陈晓宇, 等.神经导航结合管状脑牵开器切除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5, 31 (4) :332-336.

[6]申学明, 刘宁, 许红旗, 等.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丘脑胶质瘤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5, 32 (5) :435-437.

[7]王宇, 嵇庆海, 朱永学, 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中微血管吻合器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4, 37 (2) :166-167.

外科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综述 篇10

1手术治疗原则

外科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原则为解除患者脑组织的受压以及处理外出血。首先对患者进行头部CT检查观察颅内血块、损伤与中线、四叠体池及脑室的具体关系,早判断,预测术后的状况,合理开展手术为成功抢救颅脑损伤的重要环节[4]。处于急性期的颅脑损伤由于持续增压容易造成脑疝,脑干的长时间受压容易导致其缺血坏死从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重者直接威胁患者生命[5]。所以应该在可以进行手术的时候果断给予手术治疗,从而解除脑受压,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死率,根据此原则,有学者提出手术的黄金时间为1h内[6]

1.1清创缝合手术治疗

彻底止血与清创为清创术的主要目的,在早期清除颅内的血肿,最大限度保留脑神经功能,早期的清创治疗是防治颅脑损伤后诱导并发症的关键点[7]。及早给予清创手术可以彻底清除坏死的脑组织、颅内异物、血肿,清创后患者的脑组织搏动出现,使得脑组织不再塌陷,开放性损伤变成了闭合性损伤。

1.2去骨瓣减压手术

对应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规的额颞瓣开颅手术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疗许多患者,但是其有着不能充分显露颞极和脑底部、难清除坏死脑组织及血肿及不能有效止血等缺点,所以今年比较推崇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8]。标准的外伤性大骨瓣减压手术可以充分减压、止血方便、利于脑疝的复位有点并且能够顺利地度过术后脑水肿的高危险期,所以即使其有着手术创伤大、术后易诱导并发症等缺点,也频频被用于大骨瓣减压手术。根据临床经验,我们总结一些事宜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的情况:①在血肿清除后,患者的脑组织搏动较差;②在CT的扫描图像显示中线以为大于1 cm或环池消失的患者;③在血肿清除后患者颅内压的缓解情况不理想,并且无其他的残留血肿时候;④术前患者的瞳孔明显扩大,对光反射消失;⑤在术中发现广泛的脑皮质血管栓塞患者。在术后要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防治迟发性血肿[9]。

1.3高压氧治疗

在颅脑损伤中高压氧的治疗是一种疗效短、见效快、并发症少的治疗方式。研究表明利用高压氧治疗可以打破颅脑损伤时的恶性循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为一种难得的有效治疗手段[10]。高压氧的治疗机理主要为提高患者的血氧张力,从而增加血氧含量,明显改善脑缺血缺氧现象,加速病灶清除和组织的修复。可以减轻脑水肿,促进患者苏醒和恢复脑神经功能。目前,许多临床学者认为,在伤后的2~3 h实行高压氧治疗比较合适且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结果[11]。由于临床中颅脑损伤患者多为病情较重,给予的管道比较多,早期不适合搬动,从而增加高压治疗的危险,所以高压氧治疗应在病情稍微稳定时进行。

综上所述,在颅脑损伤的外科治疗中,可以采用清创缝合手术治疗和去骨瓣减压手术,以及近年比较流行的高压氧治疗。此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颅脑损伤为一种较大疾病,不能单纯采用某种治疗方式,应采取综合的治疗方式,及时正确地给予患者治疗,从而缓解患者的颅内压机继发性的颅脑损伤。外科治疗后,应给予患者相应的康复等护理,最大限度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脑细胞的功能。颅脑损伤的治疗在短期的时间内不可能会有很大的突破性进展,但是只要严格地遵循颅脑损伤的治疗原则,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逐步的提升[12]。

参考文献

[1]Cai X,Wang Y,Chen Z,et al.Clincial application of tentorrium cerebella hiatus incision treatment of server and most server brain injuries[J].Clin Traumatol,2009(5):482-485.

[2]Hutchinson PJ,Kirpatrick PJ,RESCUEicp Central Study Team Craniectomy in diffus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 Engl Med,2011,365(4):375.

[3]高华,许燕飞.巴比妥昏迷疗法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血流及颅内压得影响们.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110-111.

[4]谭海.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与实践,2010,19(4):430-431.

[5]于建华,刘向峰.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12,42(5):41-42.

[6]Rostomily RC,Berger MS,Ojemann GA,rt al.Postoperative deficits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following removal of tumors onvolving the dominant hemisphere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J].Nrurosurg,2008,7(5):62-68.

[7]张小年,张浩.创伤性颅脑损伤国内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2):101-102.

[8]Simard JM,Kahel KT,Walcott BP.Craniectomy in diffus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 Engl J Med,2011,365(4):374-375.

[9]谭翱.重症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5):317-318.

[10]王毅,李宏显,张毅.外伤性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7):501-502.

[11]唐晓平,漆建,王传院,等.高压氧治疗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4):36-38.

颅脑外科手术 篇11

【摘要】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CT证实,GCS<8分),回顾性分析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参照GCS评分办法,全组患者GOS4~5分22例(36.7%), GOS2~3分29例(48.3%),GOS1分9例(15.0%)。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疗效确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防止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

【中图分类号】 R651.1+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82-01

重型颅脑损伤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I)是目前青壮年常见的致死原因,且致残率也很高。常规手术治疗对脑挫伤严重,组织细胞水肿,颅内压显著增高患者不能充分减压,降低颅内压,难以改善脑循环,恢复神经细胞功能,临床疗效欠佳[1]。我院近三年来共收治SCI患者共60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2006年7月~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16~68岁,平均53.8岁。受伤至人院时间0.5~12h,平均3.9h。交通事故伤45例,坠落伤6例,打伤3例,其他6例。人院时全部病例GCS≤8分,6~8分者39例,3~5分者21例。单侧瞳孔散大42例,双侧瞳孔散大18例,伴呼吸不规则16例,血压升高40例,血压正常者11例,血压下降者9例。人院时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单侧单纯硬膜下血肿17例,单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伤脑内血肿4例,单侧广泛脑挫伤脑内血肿6例,其中多发性血肿9例,迟发血肿7例,本组不包含单纯硬膜外血肿。血肿量20~70 ml,其中20~30ml 14例,30~50ml 33例,50~70 ml 13例。全部患者脑室明显受压变形,脑中线偏移 0.5~lcm者38例,≥lcm者22例。

1.2 手术治疗方法 以治疗最多的额颞叶脑挫裂伤为例,平卧位,病灶侧在上,手术切口取额颞大弧形切口,始于耳屏前1cm,平颧弓上缘,向上绕过耳廓向后上方达顶结节,转向前方,止于发际正中线旁开一横指外。皮瓣翻向前下,沿切缘四周钻孔5~6枚作游离骨瓣翻向颞侧,骨瓣前界至额极,后达乳突,下平颧弓。清除硬脑膜外血肿,触摸硬脑膜,通过张力估计颅内压高低,若硬脑膜外血肿清除后硬脑膜下张力不高,能触及波动,则以正中线为蒂翻向中线;若硬脑膜张力高,估计脑挫裂伤严重或硬脑膜下血肿量大,可十字型剪开硬脑膜,充分显露额、颞叶及其底面,清除硬膜下血肿,止血,部分挫伤严重失活脑组织去除,并妥善止血。对合并脑内血肿,如量大局限者可清除血肿,腔内妥善止血;如脑内血肿散发,不易或不需清除,同时脑水肿严重,可敞开硬脑膜,同时去除骨瓣减压,创面充分止血,颢肌筋膜缝合于远侧硬脑膜上后直接缝合头皮。对两侧脑挫裂伤,且挫伤均严重,均需要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本组有12例双侧脑挫裂伤,其中有9例严重者均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2 结果

患者术后根据GOS评估法判断疗效[2]:良好/中残(GOS4~5分)22例(36.7%),重残/长期昏迷(GOS2~3分)29例(48.3%),死亡 (GOS1分)9例(15.0%)。其中GOS 3~5分者中死亡6例,GOS6—8分者中死亡3例。死亡原因主要为脑疝时间过长,广泛脑挫裂伤术后脑肿胀难以控制,其次为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老年患者心、肾功能不全等。

3 讨论

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临床疗效仍有较多的争议,但近年来国外的临床前瞻性研究发现标准损伤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要优于常规骨瓣[3]。额颞顶部大骨瓣开颅减压创伤较大,特别是双额颞顶大骨瓣开颅减压创伤更大,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大骨瓣开颅减压术造成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穿通畸形、间质性脑水肿、脑积水、颅内感染、切口裂开,术后造成的骨缺损范围较大,二期颅骨修补亦较难,部分人认为虽然大骨瓣手术降低了死亡率,但增加了重残和植物生存,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一些人对手术有异议。SCI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本组死亡率15.0%,颅脑损伤后脑出血可造成占位效应,对周围脑组织压迫造成外围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脑细胞缺血、变性、坏死后释放出一系列生化物质刺激脑血管,造成脑血管痉挛、血流瘀滞、脑灌注不足。当病灶区血流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神经膜内外离子梯度的钠泵功能衰竭;同时脑细胞水肿后线粒体内的ATP酶活性下降,能量产生不足,丙二醛及乳酸等物质堆积,造成过量的Na和水在细胞内积聚,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心。及早施行大骨瓣开颅,清除有占位效应的颅内血肿及挫伤后失活的脑组织可以阻断以上病理过程的发生[4]。与常规开颅相比,大骨瓣开颅并去除骨瓣减压,能获得更大的骨窗,充分显露血肿部位清除挫伤失活的脑组织,止血更彻底,减压更充分,更重要的是去骨瓣减压后,减轻了颅内压力,降低了对颅内脑凸面浅静脉的压迫,促进了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术后脑萎缩发生。总之,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够显著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安全性高,并且方法简单,在基层医院易于推广,不失为脑损伤抢救的一种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贤立.外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273.

[2] 江基尧,于明琨,朱诚,等.228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3):187—188.

颅脑外科手术 篇12

1颅脑外科护士心理压力源分析

1.1 颅脑外科工作性质

颅脑外科危重、昏迷病人多, 常需带气管套管、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多种管道, 护士工作强度大、对护理技术要求高。各项护理操作必须做到稳、准、快, 稍有疏忽, 病人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 护士常常表现出紧张、惧怕、慌乱。由于护理工作量大, 所以经常需要护士加班。因长时间和超负荷的脑力及体力劳动, 并且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 使很多护士常常感到身心疲惫, 出现免疫力下降等[2]。

1.2 专业知识更新

目前,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 担任护理工作的护士需要面临新的挑战, 如新的设备、新的业务、新的技术, 都要求她们不断的学习并且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护士还经常要参加各种考试和检查, 也占用了她们较多的业余时间。上班时努力完成繁重的工作, 下班后还要拼命地看书学习, 这样会导致护士的精力透支, 使她们身心得不到应有的放松, 从而极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1.3 护患关系紧张

颅脑外科危急、重症病人多、劳动强度大, 护士服务质量与病人家属期望值之间有差距而产生矛盾[3]。有的人甚至对其进行侮辱或漫骂, 对待这种情况, 护士们只能忍耐, 更有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之说, 这样在其内心会产生沮丧、失望等反常的情绪, 有时甚至会出现心理失衡, 导致其对护理工作产生厌恶感。

1.4 护士工作与家庭冲突

颅脑外科由于病人病情危重, 交接班时间长, 护士每天都不能按时下班, 休息时间也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24h随时待命。而担当护士、女儿、妻子、母亲四重角色的她们, 此时为了抢救病人生命, 只能选择病人而疏于照顾家庭, 使其产生内疚感而增加心理压力。

1.5 潜在法律问题

颅脑外科病人病情复杂、预后差、医疗费用高, 家属情绪波动大, 护士在完成超负荷的日常工作后, 还要小心翼翼的面对精神压力很大的家属, 如果说话、操作稍有不慎, 则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 甚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外, 患者的维权意识在逐渐增强, 社会上多个舆论导向也对医院的护理工作存在不利, 这使得护士需要更加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她们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 这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

2相应对策

2.1 护士自我调节

护士要正确地认识心理压力产生的来源, 并且在工作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有条理的进行工作。合理完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合理地安排休息时间, 学会放松心情的方法:如看看书、听听音乐、和朋友们聊聊天。积极参加各种户外活动, 发展个人爱好, 保持充足的睡眠, 合理的膳食, 正确对待工作中的一些不愉快, 减轻护理工作带来的压力, 培养健康的性格和理念。

2.2 合理科学安排护士班次

颅脑外科护士长要掌握本科工作特点, 合理科学地排班。根据工作量合理地安排护士工作时间, 实行弹性排班, 尽量减少护士工作的超负荷现象;尽可能做到新老护士搭配、能力强的与能力弱的护士搭配, 缓解护士紧张心理;尽可能了解护士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 做到人性化排班, 减少护士工作与家庭冲突。

2.3 加强专业培训, 提高专科技术水平

护士长定期对全科护士进行业务培训, 如新仪器的操作演习、举办理论学习讲座等, 提高护士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 提高应对危急重症和突发事件的判断处理能力, 增强护士的自信心,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减轻心理压力。

2.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同情心, 为病人服务。想病人之所想, 急病人之所急, 从病人的角度出发, 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通过不断地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 从而取得病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加强护患的沟通, 注重与病人的沟通技巧,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2.5 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护理工作应对能力

提高法律意识,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文件, 加强法制观念,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科护士心理压力源及对策。方法:通过分析颅脑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颅脑外科护士心理压力源有:颅脑外科工作性质、专业知识更新、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工作与家庭冲突、潜在法律问题等。结论:护士自我调节、合理科学安排护士班次、加强专业培训以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可有效缓解颅脑外科护士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颅脑外科,护士,心理压力源,对策

参考文献

[1]曹伟新, 李乐之.神经外科护理 (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2.

[2]李作青, 李绪娟, 郑丽萍.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干预措施 (J) .中国临床医学研究, 2009, 14 (1) :139-141.

上一篇: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下一篇:河南扶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