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择期手术(精选7篇)
颅脑择期手术 篇1
急性脑膨出是神经外科急诊重症之一,常由多种原因引起,多见于头部外伤,患者颅骨缺损处膨出或者进行开颅手术中切口膨出。其发生时,脑组织从颅骨切口挤出,阻挡手术视野。出现此种状况是神经外科最棘手难点之一,需要及时消除病因以减少脑组织压力[1]。如果不及时找出病因并对症处理,受压的脑组织很快水肿,进一步加重脑细胞缺血缺氧,造成难以恢复不可逆性损伤。进行性脑膨出见于开放性颅脑创伤及颅脑手术,但在常规麻醉和手术状态下,急性进行性脑膨出极其罕见。目前对于脑膨出的研究,从颅脑外科角度点探讨较多,虽然在常规麻醉和手术状态下,急性进行性脑膨出极其罕见,但是其发生更能够对于患者自身及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早期发现、治疗及预防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所以充分认识脑膨出的发生原因和处理要点势在必行。本组病例从综合视野探讨择期颅脑手术全身麻醉期间进行性脑膨出的原因,为临床提供前瞻性预防及其治疗提供参考,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2年3月~2008年12月期间所有择期颅脑外科手术患者8 230例,ASA分级Ⅰ~Ⅲ级,并发进行性脑膨出的8例患者中,男4例,女4例。其中,脑肿瘤6例,拟行肿瘤切除术。年龄12~62岁,平均44.8岁,体重41~70kg,平均64.5kg。1例入室时有意识障碍,1例KPTT延长,余检查均无异常。
1.2 麻醉及监测
患者入室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常规监测ECG、BP、SpO2,1.0mg的瑞芬太尼(宜昌人福)用生理盐水溶于50ml的注射器中,根据患者体重按预定剂量计算输注速率,用微量泵(SYRingePuMPMoDeiSP-500)持续输注,并记录输注时间。患者入室均静脉缓慢输注羟乙基淀粉(万汶)10ml/kg,其中加入氢化泼尼松30~50mg。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0.06mg/kg,麻醉诱导均用丙泊酚1.5mg/kg,之前先给予曲马多1.5mg/kg以减轻注射痛。患者意识消失当警觉/镇静(OAAS)[2]评分达3分或以下时,手控呼吸囊控制呼吸,后给予维库溴铵0.1mg/kg手控呼吸吸氧去氮,在插管前2min分次加入芬太尼直至体内浓度达到6μg/kg以抑制插管反应,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在30S内完成气管插管。插管后连接(Drage-Julian)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调整呼吸参数VT8~10ml/kg,吸呼比(I:E)为1:2,呼吸频率(f)为12~16次/分,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在33~35mmHg。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以监测中心静脉压并指导补液,行足背动脉穿刺监测实时动脉压,每2h抽血检测动脉血气调整内环境。根据血压及其心率调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
1.3 进行性脑膨出的发生
8例急性脑膨出患者在手术初期颅内压均无异常,手术进程中异常进行性脑组织膨出,7例局灶性脑组织膨出、1例弥漫性脑组织膨出;过度通气、脱水利尿和静脉使用丙泊酚或硫贲妥钠等降低颅内压措施效果不佳;期间生命体征相对稳定。
1.4 原因、诊断和处理
本组6例由硬脑膜外血肿所致。其出血原因为:3例安置头钉时深度不当致硬膜外血肿1例、硬膜外2例;2例剪开硬脑膜后探查同侧深部,致手术部位纵深部硬膜下血肿;1例左侧巨大肿瘤切除后发生右侧硬膜下血肿。另外,1例术中颈部过度扭曲,同时由于气管中痰栓形成造成气道阻塞,CO2蓄积,造成弥漫性脑水肿和进行性脑膨出;1例巨大颅咽管瘤术中因损伤下视丘引起脑肿胀、脑膨出。
8例病例中,6例术中急行头颅CT,5例局灶性血肿,1例广泛性脑组织肿胀,脑室受压,1例术毕CT无血肿和组织肿胀异常发现,该病例术中经调整颈部及气管位置、清除痰栓改善通气后脑组织肿胀逐渐消退;1例术中同侧纵深部位发现硬膜下血肿。
6例术中、1例术毕经紧急CT确诊;7例病例中5例扩大骨窗,减少脑组织受压,并先紧急行血肿清除术,再行病灶切除,1例病灶清除后术毕再行血肿清除,同时进行过度换气PETCO2调节至28~32mmHg的范围内、适度控制性降压、适度低温(35℃)、静脉快速滴注甘露醇、推注丙泊酚和利多卡因等、纠正体位及缺氧和CO2蓄积等综合措施。
2 结果
2.1 发生率
8230例择期颅脑手术全身麻醉状态下发生进行性脑膨出8例,发生率为0.097%;其中局灶性进行性脑膨出7例,均与外科操作相关,占本组病例87.5%。
2.2 临床特点
(1)手术初期颅内压无异常,开放硬脑膜后继手术初期脑松弛度足够,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性增大。(2)常规降低颅内压措施效果欠佳。(3)排除麻醉原因后CT检查多可确诊脑膨出原因。
2.3 预后
8例患者中,6例术后苏醒(75.0%),2例术后严重脑损伤死亡(25.0%);术后疗效采用GOS标准[3],于治疗6个月后评定结果,重残1例(12.5%)、中残1例(12.5%)、良好4例(50.0%)。
3 讨论
急性脑膨出作为颅脑外科手术中发生的急症,其根本原因在于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血流、脑脊液)的容量的增加超过颅腔容积。由于颅腔容积适应颅内容物的能力有限,在颅内容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颅内顺应性降低,颅内容积的轻微增加也会引起颅内压的明显增加而造成急性脑膨出。目前,对于脑膨出的研究,从颅脑外科角度点探讨较多,但是由于在患者麻醉状态下影响颅内压的因素很多,能够影响脑容积、颅内血流、脑代谢的因素均能够影响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发展。所以,仅仅从手术方面认识脑膨出原因不够全面,对于急性脑膨出的预防及治疗的指导意义亦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在常规麻醉和手术状态下,急性进行性脑膨出极其罕见。但是其发生更能够对于患者自身及社会造成重大影响。而加深对于颅内压及其他两者的认识,对于控制乃至减轻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及其病程进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1 全身麻醉手术期间发生进行性脑膨出有以下特点
(1)一旦出现,处理颇为棘手;(2)患者愈后常较差,多伴有严重术后并发症。
3.2 全麻手术期间发生进行性脑膨出的诱发因素及发生的机制
迟发性血肿形成是颅内肿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本组5例由硬脑膜外血肿所致。其出血原因为:3例安置头钉时深度不当致硬膜外血肿;2例剪开硬脑膜后探查同侧深部,致手术部位纵深部硬膜下血肿;1例左侧巨大肿瘤,由于肿瘤切除,脑脊液循环通路开放,大量脑脊液流失,同时肿瘤切除后使颅内压骤降,导致脑组织大块移位,牵拉对侧硬脑膜引起硬脑膜外回流静脉损伤,静脉窦或蛛网膜颗粒破裂出血;1例巨大颅咽管瘤术中因损伤下视丘引起脑内血管一过性充血扩张,出现弥漫性脑肿胀、脑膨出。大脑血管紧张性调节中枢广泛存在于下丘脑、中脑和延髓,其结构或功能的破坏是急性脑肿胀形成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这些调节大脑血管紧张性的脑区,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例术中颈部过度扭曲,很容易造成颈内静脉的扭曲和受压,使颅内静脉充盈,静脉压升高,造成静脉性脑水肿,同时由于气管中痰栓形成造成气道阻塞,CO2蓄积,造成脑动脉扩张,终致弥漫性脑水肿和进行性脑膨出。
3.3 全麻手术期间发生进行性脑膨出的预防及处理
颅脑过程发生的进行性脑膨出有时尽管采取各种积极的治疗措施仍不能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术前应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估并给予积极预防:(1)在麻醉诱导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以减少插管从而导致的循环波动;(2)保持良好的体位及呼吸道通畅,避免为获得良好的显微镜下视野而过度扭转患者头颈部使颈静脉压力增高。全身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后患者卧位时,禁忌头部的过度伸展和大于45°的旋转,否则颈内静脉受压,脑充血,CBV增加,使ICP升高。所以插管时要仔细调整导管深度和检查双侧肺的通气情况。记录ETT深度和气道压(Paw)基础,术中分析通气效果可作为参考。术中发现通气曲线伴有气道压的变化需及时处理。如ETT和气管中怀疑有分泌物,可静注利多卡因1.5mg/kg,再进行分泌物的吸取,抑制气管黏膜刺激反射术中应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适当的肌松和适量的镇痛,避免术中由于患者移动、呛咳、呼吸对抗等造成的不良后果;(3)麻醉期间维持血压稳定,苏醒期要全力维持患者的循环动力学稳定,必要时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减少对侧和术野出血发生血肿的可能;(4)在颅内巨大肿瘤切除时,应该少量逐步完成,切除完肿瘤彻底止血后应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脑组织移位;(5)在青少年,尤其在小儿开颅手术时;上头钉时力量及其头钉的深度要严格控制,避免钻穿颅骨造成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术中暴露术野时脑压板操作要轻柔,避免为暴露肿瘤的全貌而过度牵拉脑组织造成脑静脉回流障碍或血管破裂。
常规麻醉和手术状态下发生急性进行性脑膨出,其当务之急是找到病因,处理脑膨出的关键在于降低颅内容物的容量即减少脑血流量和脑组织体积。常规措施为降低CBV和CBF,保持CPP,改善脑氧供,抗脑水肿和脑保护,具体措施包括:调整体位、适度通气过度及适度降低体温,使用利尿剂、激素、利多卡因及其具有脑保护功能的麻醉药丙泊酚。本组研究在寻找病因的同时可以使用过度通气,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呋塞米10mg及地塞米松20mg推注,利多卡因1~1.5mg/kg推注,此种脑膨出的处理是在常规使用过度通气和脱水剂的同时,最有效直接的措施是控制动脉收缩压以缓解脑血管的急性扩张,降低了部分患者颅内压,遏制了急性脑膨出的发展;也为颅内原因造成的急性脑膨出的治疗及改善预后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但是若脑膨出病因为颅内病变则预后较差。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折择期颅脑外科手术全身麻醉下发生进行性脑膨出的临床特点、原因及诊断,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2002~2008年期间择期颅脑外科手术全身麻醉下手术过程中8例并发进行性脑膨出的特征、诊断及诱因和所采取的处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头钉造成硬膜外或下血肿、2例同侧硬膜下纵深部血肿、1例对侧硬膜下血肿、1例巨大颅咽管瘤术中因损伤下视丘、1例体位不当+气道痰栓阻塞致CO2蓄积;均表现为手术初期颅内压无异常,手术进程中异常进行性局灶性脑组织膨出,降低颅内压措施无效;生命体征相对稳定;6例术中、1例术毕经紧急CT确诊;8例病例中6例先紧急行血肿清除术,再行病灶切除,1例病灶清除后术毕再行血肿清除,同时适度低温、脑脱水等措施,6例术后苏醒(75.0%),2例术后严重脑损伤死亡(25.0%);术后疗效采用GOS标准,于治疗6个月评定结果,重残1例(12.5%)、中残1例(12.5%)、良好4例(50.0%)。结论:择期颅脑外科手术全身麻醉下发生进行性局灶性脑膨出应警惕安置头钉和硬膜下探查造成的硬膜下血肿;术中CT可明确诊断并有利于及时行血肿清除;积极预防、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择期颅脑外科手术,全身麻醉,脑膨出
参考文献
[1]张涛,李庆之.重型脑外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4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9):183-184
[2] Barakat AR,Sutcliffe N.Schwab M.Effect site concentration during propofol TCI sedation:a comparison of sedation score with two phammcokinetic models[J]. Anaesthesia,2007;62(7):661-666
[3] Dunne VG.Besser M.Outcome scoring in neurosurgery:the cognitive outcome score,an alternative to the Glasgow outcome scale[J].Joum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2005;12(2):119-123
[4] Aysan Durukan.Turgut Tatlisumak.Acute ischemic stroke:Overview of major experimental rodent models,pathophysiology,and therapy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2007;87:179-197
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本组320例各科 (包括普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脑外科、妇产科) 择期手术患者, 男176例, 女144例, 年龄最大79岁, 最小9岁, 平均年龄38岁;本科以上学历56例, 高中以上学历91例, 初中以下学历173例。患者在入院时, 具有恐惧心理者262例 (81.9%) , 焦虑者291例 (90.9%) , 精神紧张者278例 (86.9%) , 担心者 (担心医生不负责、担心术后效果不佳、担心收费过高、担心预后状况等) 283例 (88.4%) , 忧郁者81例 (25.3%) 。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心理护理
2.1.1 心理状态
术前患者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恐惧、焦虑和担心, 其原因有多种:对麻醉的恐惧、焦虑;害怕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对机体毁损的恐惧、焦虑;对死亡的恐惧;担心疾病的性质、主刀医师技术及手术效果;担心预后状况和手术费用等等。
2.1.2 护理措施
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证明, 患者术前的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如失血量大、伤口愈合慢、引起并发症等[1]。因此, 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患者术前心理活动的特点, 手术前1 d, 巡回和洗手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 先阅读病历, 仔细查阅护理病案, 了解病情、手术方案及步骤, 术中体位和特殊要求。进入病房后, 主动热情地向患者打招呼, 先作自我介绍, 然后亲切交谈, 向其介绍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 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手术的注意事项, 还要根据不同的患者用恰当的语言交代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 如做腹部手术时应告诉患者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或牵拉痛, 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 努力放松以减轻疼痛等。如术后需用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 术前也应向患者说明, 使其意识清醒后不致惧怕。又如需做气管插管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患者, 因插管会影响其说话, 应事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等。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 逐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进行疏导和安抚, 使其减轻对手术和麻醉的疑虑和恐惧, 增强自信心, 增加护患间的友谊及信任。
2.2 术中心理护理
2.2.1 心理状态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各种特殊装置和抢救、监护仪器等以及护士、医生们忙碌的身影, 都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孤独无助的心理[2]。
2.2.2 护理措施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护士帮助患者安全移动到手术台上, 根据麻醉要求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在皮肤消毒前应适当遮盖患者身体暴露部位。在此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手术室各种仪器的名称、作用, 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手术医生的姓名、临床经验, 准备使用的麻醉方法以及患者在做配合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适当地给予患者安慰、鼓励, 使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温暖。
患者对手术室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 印象又深。医护人员应该注意仪表整洁, 举止端庄, 态度和蔼, 言语亲切, 使患者增加安全感、信任感和亲切感。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安静, 床单无血迹, 用物摆放有序, 手术器械应掩蔽。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 相互之间谈话的声音应当轻柔和谐, 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 以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做各项操作前, 一定要向患者说明使用该项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取得患者的同意和合作。如使用约束带约束手脚时, 应告知其目的为防止坠床及术中出现不可意料的乱动, 影响手术进展;如留置导尿管或胃管时, 患者会出现疼痛、恶心等不适, 应在麻醉起效后或等患者情绪放松稳定后再插入, 动作一定要轻柔,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给患者输液时, 动作要轻、稳、准, 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
2.3 术后心理护理
2.3.1 心理状态
经过手术的患者, 一旦清醒复苏后, 总是极力想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患者由于切口疼痛, 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 多产生焦躁情绪, 疼痛减除后, 又担心预后效果, 术后效果不如意或躯体器官缺陷的患者, 难以排解忧郁的情绪。
2.3.2 护理措施
患者清醒后, 要及时访视患者, 表示慰问, 肯定手术的良好效果, 查看有无术后并发症, 指导患者翻身、咳嗽、排痰等, 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克服抑郁情绪, 做好家属工作, 发挥家庭支持作用。对因器官、肢体缺陷而忧郁的患者, 鼓励他们面对现实, 接纳现实, 积极对待人生。若术后效果不佳或预后不良 (如恶性肿瘤已转移的患者) , 则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
3 结果
经过对32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 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得到明显改善。恐惧者降至143例 (44.7%) , 焦虑者降至214例 (66.9%) , 精神紧张者降至224例 (70.0%) , 担心者降至62例 (19.4%) , 忧郁者降至55例 (17.2%) 。320例手术患者以较为稳定的心态迎接手术, 顺利度过了围术期。
4 讨论
手术是一种强烈的躯体刺激, 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 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及治疗效果。大量研究证实, 手术患者接受有效的心理护理, 其手术及预防效果明显好于未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3], 因而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针对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 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解答, 可以使接受手术的患者感到被尊重和关心, 从而消除心理障碍, 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接受、配合手术治疗, 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同时也可使医患、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摘要:目的 探讨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围术期心理特点, 对32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的心理护理, 并观察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320例择期手术患者经过系统的心理护理, 减轻了心理压力, 以较为稳定的心态迎接手术, 顺利度过了围术期。结论 针对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 能够最大程度地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 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从而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择期手术,心理问题,心理护理,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惠霞, 罗亚妮, 陈静.心理干预对手术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进展[J].医学信息, 2011, 24 (8) :5589-5590.
[2]王加荣, 盖秀芹.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6, 6 (3) :88-89.
颅脑择期手术 篇3
1 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种类和因素
1.1 紧张
紧张是90%以上的患者都有的心理。主要是对手术室内环境的不熟悉、担心麻醉手术不成功、术中疼痛, 担心疾病性质、担心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小儿怕离开父母、怕无人关照。
1.2 焦虑
焦虑是40岁以上的患者最明显的 (女性尤甚) 心理。因她 (他) 们在家庭中、工作中都承担主要角色, 责任较大, 牵挂太多, 担心疾病的性质和经济承受能力。
1.3 担心、害羞
担心、害羞是老年患者常有的心理[2]。他 (她) 们担心手术室中温度过冷或过热、噪音过大、害怕由于自己听力和视力减退的原因不能很好的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交流、部分老年患者害怕在年轻医护人员面前暴露身体隐私。
1.4 恐惧
恐惧小儿较常见。他们害怕严肃而陌生的手术室环境、怕打针、怕离开亲人、无安全感。
2 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
应从以下几点做好术前访视工作。
2.1 进病房探视患者前, 手术室护士应穿戴好整洁的工作衣、帽, 认真查阅病历、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特殊要求及注意事项, 做到心中有数。
2.2 进病房探视患者时, 手术室护士要面带微笑、举止文雅、谈吐大方、自信、有礼貌, 要主动介绍自己。如“XX大妈, 您好, 我是手术室护士, 我姓王, 您明天早上要做手术了, 今天特意来看您, 请您不要紧张, 一定要休息好”这样, 从形象上就给患者及家属一种信任和被关注的良好感觉。心灵得着抚慰, 紧张、焦虑、担忧的心理自然就会减少。
2.3 耐心细致的说明手术流程。从患者进手术室更换拖鞋、躺在手术床上、输液、上监护仪、吸氧气、进行麻醉直到手术结束, 尽可能地详细介绍, 使患者清楚整个过程, 消除了对手术室陌生而又严肃的环境的恐惧感, 让患者知道:当他 (她) 接受手术时, 每一分钟都有白衣天使在关照他 (她) , 并不是他 (她) 孤独无助的一人。
2.4 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 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和放松方法[3]。如高血压患者术前应该怎样续服降压药, 肺部手术的患者术前怎样做呼吸功能锻炼, 如何禁饮食, 保证术前睡眠质量的重要性和方法, 保证术前不受凉感冒及其重要性, 说明皮肤准备和术前留置尿管、胃管的重要性, 指导麻醉中、术中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 使患者对麻醉、手术有初步的认识, 使其心中有数, 就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好麻醉工作和手术。
2.5 对于接受破坏性手术的患者, 如乳癌根治术的患者, 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讲清楚患者不做手术的危害, 想办法帮助她们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和新的盼望来面对现实, 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
2.6 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要求, 简单明了地解答她们咨询的各种问题, 使患者从内心深处卸下他 (她) 们的心理负担, 坦然无惧的接受手术。如对担心疾病性质的患者, 首先告诉患者希望他 (她) 手术结果属良性, 但是结果也可能事与愿违, 但要相信医学在不断发展, 有些肿瘤只要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 远期存活率是很高的。告诉他 (她) 要注意术后劳逸结合, 加强锻炼, 按时随访, 就完全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3 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3.1 为手术患者营造一种安静、安全、整洁、舒适的手术环境 (包括合适的室温) 。
3.2 巡回护士态度和蔼友善、动作轻柔、面带微笑, 对待小孩可加爱称。如“好宝宝, 我带你去看电视, 好吗?”
3.3 每做一项操作都要用通俗易懂、简练的语言告知患者。如“大叔, 我现在给您打针, 请您别动, 好吗?”以取得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 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通过不断的与患者沟通、交流, 让患者紧张的心理慢慢放松的同时也会与医护人员很好的配合, 确保麻醉、手术顺利进行。
3.4 对手术中清醒的患者, 可根据他们的情况和愿望谈些轻松、喜悦的话题, 必要时做些鼓励性的手势、动作和眼神, 分散其注意力, 缓解紧张情绪。要注意态度诚恳、自信、轻言细语, 避免噪声、惊慌和制造紧张气氛, 切忌对患者大声叫喊或鄙视嘲笑患者。手术中医护人员要专心工作, 不要闲谈, 特别避免说一些易使患者误解的话语, 应时刻将手术中的患者视为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呵护, 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忘记自己的患者角色而较自然的融入到手术室这个大家庭中, 那样, 麻醉、手术都会很平稳、顺利, 患者术后也会较快恢复。
4 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4.1 手术结束时, 护士应告诉患者手术已经结束, 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并将患者安全送入病房交给病房护士,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注意事项。让家属一同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 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要做好保护性医疗的保密工作, 有些谈话应该避开患者, 以防引起情绪波动影响切口愈合。
4.2 重视术后随访工作
术后随访能及时发现手术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给予及早处理。如可对使用肌松药后导致的肌肉压伤及早给予治疗。同时, 也让患者觉得时刻有护士在关心她, 心中喜悦, 对加速疾病的康复是大有益处的。
摘要: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遍及护理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而择期手术患者是一个更特殊的患者群体。患者在围手术期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疼痛, 还会有一系列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 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和安慰。手术室护士应该把心理护理的工作延伸至手术室外, 分别从术前、术中、术后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这对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值得提倡和重视。
关键词:心理护理,手术室护士,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
参考文献
[1]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448-449.
[2]王慧珍, 于红菊.手术室护士对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的方法[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6, 1 (12) :1145.
颅脑择期手术 篇4
关键词:手术室择期手术,健康教育,临床价值
择期手术患者不属于危重病情, 术前, 患者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身心, 进而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文献研究表明, 大多数择期手术患者不能轻松、坦然进行手术, 反而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1]。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 缩短治疗周期, 降低疾病发生率[2]。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6例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给予健康教育, 取得较好护理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手术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 按照住院尾号的奇数将其分为观察组 (36例) 和对照组 (34例) 。观察组:男19例, 女17例, 年龄36~62岁, 平均年龄 (41.8±6.9) 岁;15例消化道手术, 11例乳腺癌手术, 6例甲状腺手术, 4例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对照组:男18例, 女16例, 年龄37~63岁, 平均年龄 (412.0±7.2) 岁;14例消化道手术, 9例乳腺癌手术, 7例甲状腺手术, 4例泌尿系统疾病手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常规手术准备, 首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进行评分, 对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评分后给予健康卫生宣教;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准备的基础上, 给予健康教育。首先, 患者术前, 到患者病房探访患者, 了解患者病情, 查看患者的患病资料和实验结果, 检查实验结果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和主管人员加强沟通, 确定最佳手术方案;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对其讲解手术室的大致情况, 手术治疗的大致步骤以及手术人员的安排, 使患者了解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对患者教育时, 对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接收能力等, 运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另外, 发放宣传图册, 宣传图册资料要配合图文, 认真、详细询问患者自身的意见, 充分尊重患者, 解决患者之间存在的问题;指导患者合理、健康饮食, 进行体位护理。保持舒适、正确的体位。询问患者是否满意手术环境, 是否需要特定的麻醉人员和护士, 最大程度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 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增强信任感, 提高接受力, 使其顺利接受治疗。术前, 由于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心理, 因此, 要求与患者关系较好的护士在手术室门前接待, 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对手术室的湿度和温度根据患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3]。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价, 对其满意度进行总结分析, 并对手术配合程度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3 5例, 满意度为97.2%;不满意1例, 占2.8%;对照组患者满意22例, 满意度为64.7%;不满意12例, 占35.3%;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5.23,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入院时,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 (15.53±1.23) 分, 抑郁评分为 (14.83±1.15) 分, 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 (15.14±1.31) 分, 抑郁评分为 (15.23±1.24) 分;术前1 d,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 (9.54±0.41) 分, 抑郁评分为 (10.20±1.01) 分, 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 (15.35±1.24) 分, 抑郁评分为 (15.34±1.15) 分。入院时,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t1=1.87, P>0.05) ;术前1 d,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2=3.45, P<0.05) 。
2.3 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理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为 (116±16) mm Hg, 舒张压为 (72±14) mm Hg, 心率为 (79±12) 次/分;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为 (125±15) mm Hg, 舒张压为 (85±20) mm Hg, 心率为 (99±11) 次/分。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对比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t=3.61, P<0.05) 。
3 讨论
和急诊患者相比, 择期手术患者在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工作更为充足, 能够更好、更快、更及时的解决问题。择期手术患者受到陌生环境、疼痛、担心病情以及手术治疗是否成功等因素影响, 术前会发生心理变化[4]。因此, 术前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健康教育, 主要包括测评患者心理、入院介绍、围术期教育、营造休养环境等。患者刚入园后, 相关人员要对患者介绍手术主治医师、临床医务人员以及住院环境等, 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并对其进行全身检查, 取得患者心理、身体的最大配合;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避免患者出现恐惧感、紧张感, 影响患者身体的抗拒性, 影响手术进程;要求患者禁烟,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手术。另外, 为加快患者肠蠕动, 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 保持睡眠, 避免劳累过度导致出现术后并发症;使其运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增强治疗效果[5]。在本组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手术, 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健康教育,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入院时,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P>0.05) ;术前1 d,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对比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对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增强患者依从性, 缓解或者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巢霞.对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0) :142.
[2]吴文君, 程晓莉.分段式健康教育在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24) :111-112.
[3]覃燕.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4 (4) :300.
[4]袁芳.健康教育应用于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6) :298-299.
颅脑择期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年龄均在29~67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7岁, 其中, 男性51例, 女性35例, 病程5 h~2个月。患者中升结肠癌17例, 盲肠癌11例, 乙状结肠癌19例, 降结肠癌33例, 结肠肝曲6例。按Dukes分期, A期29例, B期50例, C期17例。
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疾病, 少数病人腹部出现肿块。
1.2 治疗方法
对于肠梗阻且伴有结肠癌的患者入院后首先需要与患者进行病情的沟通, 了解其病史。通常情况下为保守治疗, 即改善其水盐代谢、抗感染等一般性治疗手段。据统计, 该研究86例患者中, 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各43例。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方式比较
择期手术梗阻性结肠癌患者行结肠癌切除Ⅰ期吻合术41例 (96.32%) , 与急诊手术患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急诊手术患者行结肠癌切除Ⅰ期吻合术27例 (63.49%) , 回结肠吻合术6例 (14.11%) , 造口术10例 (22.40%) , 与择期手术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择期手术具有较高的根治率[2]。择期手术出现并发症数如吻合口瘘等显著少于急诊手术,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表2。
3 讨论
3.1 梗阻性结肠癌概念
梗阻性结肠癌是结肠肿瘤晚期的常见表现, 在外科急腹症中较为常见。低位肠梗阻主要是由于回盲瓣机械性的开闭造成的。肠梗阻长期不予以治疗有可能导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症状, 更为严重的是肠缺血、肠坏死, 后果难以预估。此外, 该疾病的患病人群主要为年老体弱者, 一旦发生肠梗阻极有可能产生其他并发症, 诸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 与肠梗阻相辅相成, 共同对患者机体产生难以估量的危害, 故需要引起患者与医师的广泛重视。
3.2 正确选择治疗方式
梗阻性结肠癌在患病初期并未表现出病情的迅猛, 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 但出现症状时, 患者通常会表现出严重的症状。目前针对该疾病手术治疗主要分为治标与治本两种方法, 治标法对于疾病的治疗更为透彻不会引起疾病复发。主要方法为:采取一期结肠癌切除吻合术, 右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在肿瘤切除后进行一期吻合术, 据文献报道[3]该方法国内外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
针对具体病情采用因病制宜的方法。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 可以防止误吸, 改善通气质量, 操作管理方便。通常情况下, 除非是非常大的, 且是固定的, 只能做快捷方式或造口, 或主张一期切除肿瘤浸润, 这对提高患者生存率, 避免重复操作有极大的益处, 但其中全身麻醉的病人通常是可以承受的。如果需要紧急手术, 肿瘤切除吻合术结肠肿瘤梗阻近端造口后问题仍有不同意见, 主要是吻合口瘘, 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结肠癌通常高发于年老体弱者, 如这些患者同时伴有呼吸、心血管、代谢等并发症, 极有可能引起肠梗阻的加剧, 即肠壁水肿, 感染等, 更有甚者会给患者排便带了痛苦。在该组研究病例中, 为了防止一些患者采取预防性近端造口吻合口瘘, 但后来我们对吻合口瘘术中肠道灌洗, 腹腔灌洗, 术后胃肠减压, 腹膜腔保持通畅引流通畅, 奥美拉唑, 善得定在预防应激反应肠粘连时加强抗感染治疗和全静脉营养支持, 适当的延迟时间, 在术后危重患者的心肺肾脏护理, 必要时, 辅助机械通气3 d, 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 术后早期肛门扩张所有患者恢复治疗。因此, 我们认为, 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还是还是比较安全的。
参考文献
[1]李志强, 杨世林, 程守服.结肠癌急诊手术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 2008, 35 (19) :31-32.
[2]聂炜, 汪生尧.结肠癌致肠梗阻手术治疗6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询, 2011, 3 (16) :453.
颅脑择期手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5月于本院进行手术的140例择期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一般护理组) 70例和观察组 (整体护理组) 70例。对照组70例病人, 男34例, 女36例;年龄17岁~68岁 (40.5岁±3.6岁) ;入院至手术时间2.5 d~8.0 d (4.5 d±1.3 d) ;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3例, 中专及高中35例, 初中及以下12例;其中甲状腺手术25例, 妇科手术22例, 疝修补手术10例, 畸形矫正术8例, 其他手术5例。观察组70例病人, 男35例, 女35例;年龄18岁~67岁 (40.2岁±3.9岁) ;入院至手术时间2.0 d~7.5 d (4.4 d±1.4 d) ;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4例, 中专及高中34例, 初中及以下12例;其中甲状腺手术24例, 妇科手术23例, 疝修补手术10例, 畸形矫正术7例, 其他手术6例。两组病人各项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包括术前的准备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配合性治疗等, 对于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则主要为根据病人的手术方式及手术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常规的护理程序的制定及实施。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对病人的疾病情况及病人自身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及评估, 然后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的护理模式的制定, 将病人各项情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护理的实施, 尤其要注意病人的心态变化等, 给予病人相应的心理护理, 护理的每个细节考虑到病人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各个方面, 使护理能够使病人得到全方位的照顾护理。后将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生命体征异常波动率、病人对护理及治疗的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HAMA、HAMD评分、恐惧视觉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
1.2.2 评价标准
①生命体征异常波动:病人术前基础生命体征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异常波动, 不适合进行手术。②HAMA、HAMD评分:均包括14个监测项目, 两个评分量表均以7分为阳性分界值, 7分以上为可能有焦虑、抑郁, 7分以下为肯定无焦虑、抑郁情况[3]。③恐惧视觉评分为由病人进行自我恐惧程度的评估, 评分从0分~10分, 分值越高则恐惧程度越严重[4]。
1.2.3 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评估统计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4.0进行统计学处理,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2可见, 护理前两组病人的HAMA、HAMD评分、恐惧视觉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而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恐惧视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3 讨论
择期手术一般均为不紧急的手术, 或者病人机体暂时不具备手术条件, 需要进行调整, 然后方可进行手术。此类手术一般不受时间限制, 在手术前可对病人进行全面检查, 选择最佳的麻醉和手术方案, 病人在思想上和物质上也可做好作充分的准备, 但是正因为病人具有术前的较长的考虑时间, 较多病人对于手术的顾虑也较多, 具体体现在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方面, 因此消除病人的这些不良情绪对改善病人的综合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整体护理是近年来较受肯定的护理模式之一, 其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核心, 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其对于病人的护理是从整体综合的方面进行的, 其护理的目标将人作为一个整体, 包括生理及心理、社会、环境等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整合护理, 提供出最佳的护理模式及效果[5]。
本文中就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择期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并与常规的一般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对比的项目涉及护理的综合护理项目, 包括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生命体征异常波动率、病人对护理及治疗的满意度及HAMA评分、HAMD评分、恐惧视觉评分等方面, 整体护理的病人在这些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与其综合病人的各个方面有较大的相关性, 其不仅考虑到病人的疾病状态, 且考虑到病人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心理及周围环境、支持等多方面的情况, 从而做出综合的护理程序的制定, 故其能较为贴合病人的需求。综上所述,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择期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较佳, 综合优势较明显, 且显著提高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择期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0例择期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对照组 (一般护理组) 70例和观察组 (整体护理组) 70例, 后将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生命体征异常波动率、病人对护理及治疗的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HAMA、HAMD评分、恐惧视觉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生命体征异常波动率低于对照组, 病人对护理及治疗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护理后HAMA、HAMD评分、恐惧视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择期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较佳, 综合优势较明显, 且显著提高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关键词:整体护理,手术室,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玲.411例择期手术术前护理访视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15) :269-270.
[2]刘向荣.护患沟通对择期手术病人负性情绪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6) :59-60.
[3]胡光曦, 孔德明, 胡悦萍.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乳腺癌病人择期手术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下旬刊) , 2010, 16 (10) :45-46.
[4]Ge X, Kim IJ, Brody GH, et al.It’s about timing and change:Pu-bertal transition effects on symptoms of major depression among African American Youth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3, 39 (3) :430-439.
颅脑择期手术 篇7
关键词:整体护理,老年患者,择期骨科手术
与急诊手术患者相比,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的病情多不急重, 因此在手术前, 患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整, 从而更好的面对手术治疗[1]。但由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由于术前受疾病的长期困扰, 反而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情绪障碍。对于手术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 能够减轻患者在术前不安恐惧心理, 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本文通过对98例老年择期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 旨在探究手术室整体护理是否能够促进老年择期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血压、心率恢复以及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择期骨科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49例。实验组:男31例, 女18例;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 (65.45±4.32) 岁;四肢骨折29例, 椎间盘突出9例, 腰椎骨折7例, 颈椎病4例;合并高血压12例, 合并糖尿病8例。对照组:男29例, 女20例;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 (63.45±3.82) 岁;四肢骨折25例, 椎间盘突出10例, 腰椎骨折9例, 颈椎病5例;合并高血压18例, 合并糖尿病1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均良好, 无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术前血压、心率均正常, 无过敏性发热、感染性发热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整体护理, 具体的护理措施为: (1) 术前访视:进入手术室前对患者进行访视, 仔细阅读查看患者病历情况, 并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 及时掌握患者在术前的生理及心理状况;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予以详尽的回答, 告知患者手术室环境及手术流程, 消除患者术前顾虑。 (2) 术中护理:由于手术室环境较为特殊, 老年人一般会产生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流, 帮助患者选择合适并且尽可能舒适的体位;及时告知患者麻醉及手术情况, 尤其是麻醉后的机体感觉, 从而降低患者在术中的紧张情绪。 (3) 术后访视:术后1 d回访患者, 向患者说明手术情况, 同时对患者现有的症状做出相应的解释及指导;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旦出现异常, 积极处理或者报告医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30 min和术后1 h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以及术后1 d的HAMA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为0.05, 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心率变化情况:
术前30 min, 实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 (13.8±3.6) k Pa与 (11.5±2.9) k Pa, 心率为 (79.6±7.5) 次/分, 对照组为 (14.4±6.6) k Pa与 (10.9±2.2) k Pa, 心率为 (77.6±5.2) 次/分;干预1 h后, 实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 (15.6±2.6) k Pa与 (12.5±2.8) k Pa, 心率为 (80.3±4.5) 次/分, 对照组为 (18.3±2.2) k Pa与 (14.7±5.2) k Pa, 心率为 (93.6±4.8) 次/分, 两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均升高, 但实验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HAMA评分情况:
术后1 d, 实验组与对照组HAMA评分分别为 (3.2±1.5) 分与 (5.8±2.8)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规范护理程序为核心, 根据患者的身心需要, 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2]。临床上将整体护理理念全面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之中, 分别对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各个阶段进行全程系统护理干预, 能够起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目的[3]。
唐爱春等[4]指出, 老年择期骨科手术与其他手术比较, 具有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功能恢复差等特点。刘文泸[5]通过对59例手术室骨科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 证明了在手术室骨科手术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在本研究中, 虽然两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均升高, 但实验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 (80.3±4.5) 次/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HAMA (3.2±1.5)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了整体护理干预对恢复患者心率和血压、降低患者焦虑情绪具有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 对老年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 能够促进患者心率和血压的恢复, 并且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卫.对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 2012, 10 (6) :591-592.
[2]陈珠芬.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对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24 (10) :82-83.
[3]陈小琼.手术室整体护理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8) :83-84.
[4]唐爱春, 郭瑞萍, 孙德娟, 李小嫩.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择期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17)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