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贲门癌择期手术

2024-05-08

食管、贲门癌择期手术(共7篇)

食管、贲门癌择期手术 篇1

食管癌、贲门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无明显不适, 发病时多为病程中晚期。因手术创伤大,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1]。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 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 提高术后疗效具有十分重要临床意义。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3例患者中, 男49例, 女44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1.2岁。其中食管上段癌18例, 食管中段癌35例, 食管下段癌21例, 贲门癌19例, 术前均经胃镜活检病理确诊。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21例, 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13例。

1.2 方法

麻醉方式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53例行左侧开胸颈部吻合。40例左侧开胸胸内吻合。术后胸管放置时间3~5d, 禁食5~6d。围手术期加强生理、心理护理。

2 结果

本组83例手术恢复顺利, 术后并发肺炎8例, 脓胸1例, 吻合口瘘1例。

3 讨论

积极的护理措施, 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地围手术期生理、心理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证。具体护理方法。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病后患者心理上负担重, 尤其实施大手术前, 患者忧虑和心理紧张表现尤为突出[2]。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3]。对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的病人, 加强心理护理, 减轻心理压力, 维持其心理平衡[4]。

3.1.2 呼吸道准备

有肺部疾病患者, 术前需用药物控制病情, 保持呼吸道通畅, 减少咳痰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行手术;对吸烟患者要禁烟2周以上, 恢复呼吸道粘膜的功能。

3.1.3 营养护理

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纠正贫血。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 为患者手术后顺利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3.1.4 术前训练

患者术后因常需要放置引流管, 并由于患者术后切口疼痛, 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和有效排痰。术前指导患者深吸气和腹式呼吸, 有效咳嗽排痰;减少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并教会病人卧床大、小便。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

(1) 首先要了解患者术中情况, 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护理;术后早期重点注意心肺功能的监测和护理, 维持呼吸道通畅。对术前心肺功能差者,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 吸氧; (2) 记录24h出入量, 监测并维持电解质以及肝肾功能稳定。

3.2.2 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证呼吸道通畅

食管、贲门癌手术后, 呼吸道分泌物多且粘稠, 又因切口疼痛, 而影响呼吸和咳嗽咳痰, 易造成阻塞性肺不张及感染[5]。具体护理方法: (1) 对肺部膨胀不良者, 鼓励患者深呼吸, 咳嗽时可用双手按压胸部伤口减轻疼痛, 有效咳嗽排痰;促进肺复张。 (2) 疼痛时, 给于止痛药物;有利于呼吸功能改善。 (3) 对痰多而粘稠、咳嗽无力者, 采用超声雾化吸入, 可起到化痰作用,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4) 鼓励及协助患者在床上经常变换体位, 多翻身, 并早期下床活动, 以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3.2.3 引流管护理

患者术后需要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尿管等, 引流管护理的共同特点是:必须妥善固定, 保持通畅, 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胸腔闭式引流我们单瓶闭式引流装置, 确保胸腔引流管通畅, 准确记录出入量, 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6]。

3.2.4 支持疗法

术后禁食5~6d, 禁食期间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6d开始进食, 先试行饮温水50m L, 无不良反应, 可每2小时给予100m L清流质饮食, 6次/d, 并逐渐增加每次的量, 进饮食1d后无呛咳、胸痛、高热、脉快、呼吸困难, 拨除胃管, 术后10d可给半流质。总原则为:少吃多餐、给予富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3.2.5 手术后体位

患者术后未清醒时采用平卧仰卧位, 头偏向一侧, 以防患者呕吐发生吸入性肺炎。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半卧位;食管肿瘤术后有反流现象, 应告诉病人在饮食后1h内不要平卧休息, 睡眠时应把枕头垫高。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加强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结果 93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生理状态, 经合理治疗护理, 创口愈合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护理, 建立护患信任, 通过生理、心理护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手术护理

参考文献

[1]程一霓, 洪静敏, 辛丽华, 等.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5, 11 (7) :21.

[2]骆忠玉.食管癌全胸段食管切除颈胸腹三域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 1997, 19 (3) :102.

[3]蒋冬梅.病人健康教育指导[M].长沙: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34.

[4]叶萍, 王红丽, 余静, 等.舒适护理在6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J].实用全科医学, 2008, 6 (3) :326~327.

[5]张明芳, 董秀芝, 马秀莲.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幽门梗阻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 (1) :17.

[6]张小玉, 辛丽华, 刘翠月.老年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期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04, 3 (5) :24~25.

食管、贲门癌择期手术 篇2

食管癌、贲门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无明显不适, 发病时多为中、晚期。因手术创伤大,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1]。做好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 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提高术后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患者, 术前均经胃镜活检病理确诊为食管癌或贲门癌, 其中男52例, 女44例;年龄40~70岁, 中位年龄61.6岁;食管上段癌12例, 食管中段癌20例, 食管下段癌21例, 贲门癌43例;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5例, 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10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行左胸颈部吻合22例, 左侧开胸胸内吻合74例。术后胸腔壁式引流放置时间为3~5d, 禁食5~6d, 围手术期加强生理、心理护理。

1.3 结果

本组患者中, 手术顺利94例, 开胸后实施姑息术2例, 术后并发肺炎3例, 吻合口瘘2例。

2 护 理

积极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积极地围手术期生理、心理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证。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病后患者心理负担重, 尤其是实施大手术前, 患者出现焦虑、心理紧张、失眠等表现尤为突出。因此, 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对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的患者, 还应加强心理护理, 减轻其心理压力, 使其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

2.1.2 呼吸道准备:

对于肺部疾病患者, 术前应用药物控制病情, 保持呼吸道通畅, 减少咯痰, 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行手术;吸烟患者要禁烟2周以上, 以恢复呼吸道黏膜的功能。护士在术前指导患者深吸气和腹式呼吸, 有效咳嗽、排痰, 以减少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1.3 胃道准备:

(1) 保持口腔清洁, 除每天早、晚漱口外, 餐前、餐后均要漱口, 食道完全梗阻时, 尽量将口腔内分泌物吐出, 以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口腔感染; (2) 术前3d开始进流质饮食, 术前10h开始禁食, 6h开始禁饮, 术前晚用通便药物清洁灌肠, 保持胃肠道清洁, 术日晨再次灌肠以清洁肠道, 从而减少手术中污染和术后感染; (3) 术日晨置胃管, 减轻术后腹胀。

2.1.4 营养护理:

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纠正贫血。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 为患者手术后顺利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1) 首先要了解患者术中情况, 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护理, 术后早期重点注意心、肺功能的监测和护理, 维持呼吸道通畅。对术前心肺功能差者,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吸氧、记录24h出入量, 监测并维持电解质以及肝、肾功能稳定。

2.2.2 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证呼吸道通畅:

食管贲门癌术后, 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黏稠, 加之切口疼痛, 影响呼吸及咳嗽、咯痰, 易造成阻塞性肺不张及感染。具体护理方法: (1) 对肺不张者, 鼓励患者深呼吸, 咳嗽时可用双手按压胸部术口减轻疼痛, 有效咳嗽、咯痰可促进肺复张; (2) 疼痛时, 给予止痛药物, 有利于改善呼吸功能; (3) 对痰多而黏稠、咳嗽无力者, 采用超声雾化吸入, 可起到化痰作用,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4) 鼓励及协助患者在床上经常变换体位, 多翻身拍背, 并早期下床活动, 以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2.2.3 引流管护理:

患者术后需要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尿管等, 引流管必须妥善固定, 保持通畅, 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确保胸腔引流管通畅, 密切观察水柱波动, 准确记录出入量, 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3]。

2.2.3.1 胃管护理:

妥善固定胃管, 勿扭曲或随意拨出, 保持胃管通畅。及时吸出胃液, 并观察胃液颜色, 通常术后24h内可从胃管内抽出少量暗红色或咖啡色胃液, 一般不超过300~600ml。若术后24h内胃管流出大量鲜血, 则可能有吻合口出血, 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若术后24~48h胃液渐变淡, 即可拔出胃管。

2.2.3.2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开胸术后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目的是将胸腔内残留的液体、气体排出体外, 以解除对胸腔内器官的压迫, 改善呼吸功能。胸腔引流要保持密闭状, 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 保持引流通畅。翻身活动时要防止瓶、管松脱, 以免气体进入胸膜腔而导致气胸。记录每小时和每天引流量, 如引流物呈鲜红色, 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立即报告医师处理。每天更换胸腔引流瓶,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逆行感染。随时观察引流瓶中水柱波动幅度大小, 正常值为4~6cm, 如无波动, 首先让患者做深呼吸、咳嗽, 若无效则先夹住引流管, 用手向胸腔或向下反复多次挤压使之通畅。引流瓶不能超出引流平面, 以防逆行感染。若术后48~72h水柱波动消失, 引流量明显减少, 则行床旁拍片, 肺膨胀良好、呼吸音正常者可拨管。

2.2.3.3 导尿管护理:

术后须常规留置导尿管3d, 女性患者每天会阴冲洗2次, 男性患者每天用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观察尿液的颜色、状态、24h尿量, 防止尿路感染, 并准确记录。

参考文献

[1]林花.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医疗, 2011, 30 (26) :150.

[2]叶萍, 王红丽, 余静, 等.舒适护理在6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J].实用全科医学, 2008, 6 (3) :326-327.

食管、贲门癌择期手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5年6月~2013年6月共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963例, 其中颈部吻合546例, 胸内吻合417例。颈部吻合均未放置纵隔引流管, 胸内吻合2009年以前均未留置纵隔引流管, 共196例, 其中并发胸内吻合口瘘患者11例, 死亡3例, 该11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1 d;2009年以后均常规放置纵隔引流管, 共221例, 其中并发胸内吻合口瘘患者14例, 死亡2例, 平均住院时间36 d。

1.2 方法

食管癌手术方式较多, 常用术式可分为左胸入路及右胸入路, 按吻合口吻合位置可分为颈部吻合及胸内吻合。贲门癌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左侧胸部入路, 吻合口多选择为主动脉弓下吻合。本院纵隔引流管多采用5 mm×7 mm硅胶引流管, 放置位置常留置于吻合口下方约3 cm处, 距管口2~5 cm处剪2个侧孔, 此管在食管床经食管膈肌裂口经左上腹部引流出体外, 术中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对本院2009年前后并发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术后因吻合口瘘导致的其他并发症 (如脓胸、脓气胸、肺不张、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等) 发生率进行对比, 比较纵隔引流管在该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2 结果

纵隔引流管能降低食管癌、贲门癌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死亡率, 减少该类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减少因吻合口瘘引起的其他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轻者延长住院时间及费用, 重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率,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手术操作技术和吻合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 虽然随着高科技产品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手术操作方法的创新, 手术时间得到明显缩短, 吻合口瘘发生率有所下降, 但吻合口瘘仍难以完全避免。胸内吻合口瘘仍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临床所面临的主要并发症, 也是术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胸外科医生在食管癌及贲门癌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有很多, 若按吻合口瘘发生时间的早晚可分成三期:早期瘘, 在术后3 d内出现, 多由于手术操作失误所致, 常见吻合口缝合不严、钉合不全、缝线脱落、胃或食管吻合张力过大所致等;中期瘘, 在术后4~14 d出现, 发生原因多与胸腔内感染未能及时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缝线感染、过早进食硬性食物及低蛋白血症、愈合能力差等有关;晚期瘘, 在术后2周以上发生者, 主要原因为术后胃肠减压不通畅、胃排空障碍导致胃过度膨胀、吻合口周围缝线污染等。在机械吻合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前, 多采用手工吻合, 由于手术医师的吻合技术原因, 早期吻合口瘘临床更多见。目前更多应用机械吻合器吻合, 中期吻合口瘘发生率更高, 晚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则相对较低。胸内吻合口瘘一旦发生, 患者会出现高热、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全身中毒症状等, 若治疗不及时, 患者会很快因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衰竭等死亡。胸内吻合口瘘发生后, 一般应根据瘘口的位置、大小、消化液外溢的量、胸内感染的程度、瘘发生的时机、患者的健康状况等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多适用于瘘口小、消化液外溢少及晚期瘘患者, 本院多采用三管法, 即低位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管, 高位胸腔冲洗管及胃肠减压管, 术中本院常规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 若吻合口瘘发生, 可经此管鼻饲流质饮食, 保证患者的营养, 患者住院时间多>40 d。再次手术的适应证为:早中期瘘;估计瘘口较大、难以自愈者;患者全身状况良好, 尚能耐受二次手术。手术方法有:瘘口修补术;瘘口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术;瘘口及残胃切除、食管空肠或结肠吻合术;食管外置择期手术等, 住院时间亦多>40 d。本院目前食管胃吻合多应用机械吻合器, 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 且很少出现较大瘘口者。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后, 若患者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 只要保持纵隔引流管通畅, 经瘘口外溢的消化液引流充分, 患者很少出现脓胸、脓气胸、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 全身中毒症状亦较轻微。且可在纵隔引流管内重置一根吸痰管, 放置于吻合口周围, 经此吸痰管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 减轻吻合口周围组织炎症水肿, 加速吻合口愈合。待患者吻合口愈合后, 可逐渐拔除纵隔引流管, 此举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减少胸腔及肺部并发症, 减轻患者痛苦, 节约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明显降低死亡率, 且大部分患者不需要二次手术治疗。再者放置纵隔引流管后, 胸内吻合口瘘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吻合口旁引流管引流液性状能提示早期吻合口漏:若纵隔引流管引流液为脓性或似消化液性状, 高度提示吻合口瘘, 可进一步行消化道造影检查明显有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瘘口的位置及大小。放置引流管应注意的事项: (1) 一般选用柔韧性较好, 内径适当的硅胶管, 侧孔不宜过大。本院多采用5 mm×7 mm硅胶引流管。 (2) 引流管顶端尽可能保持圆滑, 且应距吻合口有2~3 cm, 避免损伤吻合口局部组织导致吻合口瘘。 (3) 引流管保持走行平顺, 不能有弯曲打折, 以免引流不畅。 (4) 不宜拔除过早。本院采用吻合器以后, 吻合口瘘多为中期瘘, 拔除时间应以术后8~11 d、患者已经口进食无异常后为宜。本院曾出现过术后第7天拔除纵隔引流管, 患者第9天出现胸内吻合口瘘, 再次置管引流较为困难, 增加患者痛苦,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 纵隔引流管虽不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但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死亡率, 减轻患者痛苦, 降低住院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士杰, 王其彰.食管癌与贲门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7-261.

[2]Bonlanger BR, Milzman DP, Rosati C, et al.A comparison of right and leftblunt traumatic diaphragm rupture.J Trauma, 2002 (52) :146-148.

食管、贲门癌择期手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实验将该院胸外科于2011年7月1日—2013年7月1日收治135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此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A和实验组B。实验组A7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运用胸腔胃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35例, 女性患者35例, 年龄跨度为27~70岁, 平均年龄为 (41.4±7.6) 岁。实验组B65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运用管状胃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32例, 女性患者33例, 年龄跨度为28~69岁, 平均年龄为 (41.3±8.6) 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1.2 方法

实验组A7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运用胸腔胃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B运用管状胃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两组术前准备相同:结合治疗的实际需要, 在右胸、颈部以及腹部等3个位置切口, 而后采取根治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要在双腔气管内插管, 主要作用在于游离贲门与病变食管。在分离胸腔食管时主要应用超声刀 (频率为55.5 k Hz, 刀头振动在50~100μm之间) , 此外还可用在食管与周边组织存在粘连现象以及束带等方面。

实验组A胸腔胃:首先将主动脉一侧行近端凝固处理, 时间在4 s左右, 而后再使用超声刀来将远段切断, 这样就等同于二次结扎。而后游离胃, 在腹腔进行, 胃短血管、有血管以及网膜左血管的切断工作均由超声刀来处理, 左动脉则使用丝线予以细致结扎, 将右血管弓保留下来。

实验组B管状胃:管状胃是以胃底最高处小侧弯1~2 cm为起点, 以胃右静脉近幽门处2~3 cm切割胃右动静脉制成[12]。为了避免超声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左侧喉返神经而麻醉左侧声带, 需要使用结扎止血法。再使用3枚侧切割吻合器 (规格为75mm) 将胃底、贲门的胃壁组织切下来, 胃成管状后使用侧切割机将交界处切割下来, 同时胸顶吻合近端管状胃与食管经弓。再应用超声刀利用先凝后切的方法来处理直径<3 mm血管的胃网膜、膈韧带以及脾韧带, 吻合完后将胃肠减压与鼻肠营养管放置好。

观察统计两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情况。以具体探析管状胃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推广价值。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两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看出实验组A与实验组B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情况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1所示。实验组B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好于实验组A, 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验组A, 如表2所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在我国, 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是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主要组成部分[5]。为了更好的治愈食管癌、贲门癌患者, 大量相关医护人员做了大量临床研究, 以往我们常用胸腔胃的方法进行手术, 其治疗效果较好, 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6,7,8]。目前, 管状胃的手术方法逐渐应用增多[7]。建立管状胃的理论基础为:通过研究尸体的胃部血管铸造模型, 探明胃网膜右动脉是最为主要的供应动脉。因此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手术过程中, 制成管状胃, 不会对胃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8,9,10,11]。管状胃是以胃底最高处小侧弯1~2 cm为起点, 以胃右静脉近幽门处2~3 cm切割胃右动静脉制成[12]。该次研究通过统计分析两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看出实验组A与实验组B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情况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A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 (10.00%) 、60 (85.71%) , 而实验组B的则分别为1 (1.54%) 、64 (98.46%)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王宗林、谢晓阳[3]等人的临床结果则为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 其与实验组A并发症发生率10.00%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该研究的治疗组则没有出现并发症现象, 并发症发生率为0.00%, 与文中实验组B的并发症发生率1.54%相比, 两者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文中结果与该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该研究证实, 通过管状胃的建立, 可以大大减少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传统胸腔胃手术因管状胃能够很好的保存胃部的消化功能, 形状上接近原本胃的形态, 贲门完全或大部分被切除, 杜绝贲门癌的复发[13]。手术过程中操作简洁, 不会对患者其他健康组织造成伤害。且与胸腔胃相比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没有明显弱势。因并发症大大减少, 患者的满意率也明显提高。且管状胃更适应人体生理状态。

综上所述, 管状胃在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并发症发生率低, 且患者满意度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析管状胃技术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推广价值。方法 该次实验将该院胸外科于2011年7月1日—2013年7月1日收治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此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A和实验组B。实验组A7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运用胸腔胃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B65例运用管状胃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两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情况。以具体探析管状胃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推广价值。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两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看出实验组A与实验组B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情况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A的70例患者中, 有7例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发症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而实验组B的65例患者中, 只有1例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发症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54%,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实验组A和B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5.71%和98.46%, 实验组B的满意度也明显更高 (P<0.05) 。结论 通过管状胃的建立, 可以大大减少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且与胸腔胃相比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没有明显弱势。因并发症大大减少, 患者的满意率也明显提高。且管状胃更适应人体生理状态。管状胃在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食管、贲门癌择期手术 篇5

1临床资料

1.1 入选标准

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 术前重度呼吸功能不全, 最大通气量 (MVV) <50%, 或心功能<Ⅱ级。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食管镜或胃镜检查并取得病理资料, 证实为食管癌或贲门癌。

1.2 一般资料

符合入选标准49例患者中男37例, 女12例, 年龄范围70~80岁, 平均年龄75岁。其中食管上段癌3例, 食管中段癌26例, 食管下段癌11例, 贲门癌9例。

1.3 患者情况

所有患者术前分别行胸部CT、彩色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生化全套、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测定等检查。检查结果发现合并心律失常3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4例, 其中有上述2种或2种以上合并症同时存在者6例。

1.4 治疗结果

49例患者中治愈出院48例, 住院死亡1例。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15例, 发生率为30.6% (15/49) , 包括呼吸衰竭3例, 肺部感染6例, 肺不张2例;心律失常3例;颈部吻合口瘘1例。死亡1例死于呼吸衰竭。

2护理体会

高龄高危患者剖胸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是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 其死亡率高, 预后凶险[2]。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5例, 其中肺部并发症11例, 占73.3%。因此, 在围手术期严格呼吸道管理, 正确处理呼吸道并发症是救治高龄高危患者的必要条件。

2.1 术前护理

术前要关心体贴患者, 讲解手术经过以及护理措施, 有条件让同种病例患者现身说法, 减轻其顾虑, 使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手术。术前强化宣教, 培养患者正确有效的咳嗽和排痰方式, 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常规超声雾化吸入, 应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 术前尽早戒烟, 定时定量吸氧 (3L/min, 每日2次, 每次0.5小时) 。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 避免受凉, 防止呼吸道感染。术前有合并症的要纠正异常指标, 使各重要器官在围手术期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合并心率失常者要加以控制, 以防心源性猝死;合并高血压患者, 术前应用降压药, 严密监测血压变化至正常范围, 以防血压波动过大致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 指导低糖饮食, 使用胰岛素, 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及活动

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1~2小时后摇高床头30~45度, 尽早半卧位。翻身或坐起时防止引流管牵拉扭曲。术后1~2天适当床上活动。

2.2.2 呼吸道管理

呼吸道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应经常取半卧位或坐位拍背, 挤压气管以刺激其咳嗽、排痰, 体弱、咳嗽无力者可用纤支镜吸痰, 重症呼吸功能不全、呼衰者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2.3 心血管系统的监测

高龄患者心肺功能减退, 术后常规使用保护心肌和改善心功能的药物。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和心电图的变化。

2.2.4 抗生素的正确应用

术后合理、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应用对预防肺部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2.2.5 胃肠减压

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避免由于胃肠潴留使肠胃扩张而挤压肺组织造成呼吸功能不全。

2.2.6 营养支持

有效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由于进食不畅, 进行性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在高龄高危患者中极为多见, 这也是高龄高危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增高的另一主要原因[3]。因此, 术前高营养支持和术后能否早日建立胃肠营养对手术治疗的成败亦很关键。患者术前根据情况予脂肪乳或氨基酸静滴, 必要时输血或白蛋白。常规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禁食期间, 第1~2日, 每日补液2 500~3 000mL, 补钾3~5g。术后48小时始经十二指肠营养管缓慢滴入营养液500~1 000mL, 不足部分由静脉输入补充, 如无不良反应, 则每日逐渐增加滴入量, 至第5日可予足量3 000mL左右。营养液开始最好用葡萄糖或糖盐水加维生素, 以后逐步改为豆浆、米汁、鸡汤、鱼汤及乳类。经十二指肠营养管滴入流质不仅符合正常生理, 防止肠道菌群失调, 还能明显减少静脉输液量, 避免因输液过多而加重心脏负担。术后及时复查生化指标, 注意水电平衡, 如出现明显低蛋白可输血或白蛋白。良好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又能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2.2.7 积极处理其他合并症

高龄高危患者术前常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且多数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多在Ⅱ ~ Ⅲ 级, 应尽可能在术前把心功能控制在Ⅱ级以上。对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 必须注意心肌保护, 我们术前常规予GIK液营养心肌, 心律失常尽可能予以纠正, 冠心病患者术前予硝酸甘油及钙离子拮抗剂, 高血压患者尽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 (舒张压≤90mmHg) 。有作者认为, 只要收缩压<190mmHg和舒张压<110mmHg, 患者无症状, 即视为安全。术后用微量泵静脉持续泵入小剂量硝酸甘油 (0.2~0.3μg/kg·min) , 既能扩张冠状血管, 防止心肌缺血, 又能有效控制血压。对糖尿病患者, 严格糖尿病饮食, 术前一律用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 将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 尿酮体 (-) , 术后根据血糖、尿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

综上所述, 本文就高龄高危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问题展开了初步的探讨, 为进一步提高对高龄高危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以上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 对减少高龄高危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高危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对高龄高危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49例经手术治疗的高龄高危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48例治愈, 住院死亡1例, 发生并发症15例。结论: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 对减少高龄高危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龄高危,食管癌,贲门癌,护理

参考文献

[1]刘思梅, 柴静.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术后106例并发症护理及分析[J].中华临床新医学, 2004, 4 (10) :886-887.

[2]聂弘.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分析[J].解剖与临床, 2004, 9 (3) :166-168.

食管、贲门癌择期手术 篇6

1 临床资料

全组364例,其中男316例,女48例,男女之比6.58∶1;年龄42~82岁,平均59.2岁。患者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纤维胃镜病理检查确诊。其中,食管癌203例,贲门癌161例;弓上吻合207例(56.86%),弓下吻合157例(43.13%)。

2 手术方法

选用杭州康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KYGM型一次性消化道圆形管状吻合器,弓上吻合多采用25.5号,弓下吻合多采用28.5号。患者均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进胸,将食管和胃充分游离后,远端食管于贲门处切断,近端食管在距肿瘤4.0cm处以心耳钳钳夹、切断,断端以7号丝线行外荷包缝合后留置。用3把黏膜钳钳夹断端全层,去除心耳钳,将抵钉座置入食管,收紧荷包线,打结并外加单7号丝线结扎,以收紧断端。将胃提至胸部,由贲门处断端置入吻合器,中心杆于胃底高点穿出,与抵钉座对合,旋转手柄推进旋钮,推进吻合器至击发线内,打开保险,用力按压手柄,听到“咔啪”声表示吻合成功,慢慢旋开旋钮退出吻合器,吻合口全周水平褥式内缩缝合并用纵隔胸膜覆盖。置入胃管,缝闭贲门口,将胃壁适当置入食管床,与周边胸膜缝合3针左右。手术时间3.0~4.1h,平均3.4h。

3 结果

全组发生吻合相关并发症27例。其中,食管胃吻合口瘘10例,发生率2.7%,因吻合口瘘死亡4例,死亡率为40.0%(4/10);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11例,占3.0%,后经食道支架或扩张治疗后治愈;术中吻合出现器械故障(切割不全、钉合不全及抵钉座退出困难)6例,占1.6%。

4 讨论

4.1 机械吻合的优点

(1)操作简便,可缩短手术时间。笔者应用机械吻合所用时间比手工吻合减少40min左右。尤其对较高、较深位置的吻合,手工吻合很难完成,吻合器则较易完成,增大了手术切除机会,减少了扩大切口的可能,手术时间更大大地缩短[1]。

(2)吻合器吻合可选用不同口径,避免吻合口组织的牵拉和重叠,且缝线少,组织反应轻,有利于吻合口愈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降低了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瘘是食管及贲门癌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邵令方等[2]总结国内文献报道食管、贲门癌切除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8%~5.2%;国外文献报道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亦在3%~4%[3,4]。使用吻合器可以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5,6],而吻合技巧是可能引起吻合口瘘的重要因素。本组发生术后吻合口瘘10例,发生率为2.7%。笔者体会,器械吻合后采用手工加固及用胸膜覆盖、胃体的胸腔固定,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4)降低了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有报道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0.3%~9.5%[7]。本组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11例,发生率为3.0%。有学者认为吻合口狭窄与吻合器型号之间无相关关系[8],但也有报道显示管径小的吻合器更易发生吻合口狭窄[9]。此外,笔者体会吻合口周围的过度包埋可能也是吻合口狭窄的原因之一。

(5)降低了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吻合器的钉数多,间距及压力均匀,钉合较严密,吻合口出血较少见。张志庸等[10]认为吻合口出血的原因为吻合口部位选择不当。本组吻合口选择血管较少的胃壁部位吻合,未发生吻合口出血。

4.2 器械故障问题

刘阳[11]等报道吻合器机械故障率为1.0%~2.0%,常见的故障是切割不全、钉合不全及抵钉座退出困难。全组术中吻合出现器械故障6例(1.6%),2例为切割不全,4例为钉合不全,均进行了手工修补。可能与吻合器的工艺水平有关,但笔者认为主要是使用者的操作不当,因为一次性吻合器极少出现机械故障。

4.3 使用吻合器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1)推荐使用一次性吻合器,选择对等口径,使用时应检查吻合器的性能、部件是否完整,手术人员术前必须能熟练使用。

(2)吻合时应保证吻合口无扭曲、张力及良好的组织供血,夹闭前,要检查吻合口组织有无外露,保证完整切割,防止吻合不全,中间不要嵌夹其它组织。切割应一次成功,避免反复切割,整个过程动作要轻柔,以减少对吻合口的牵拉。切割完成后,仔细检查双侧切割环是否完整,如不完整,应行修补。吻合完成后,胃体缝合固定,吻合口周围用胃浆肌层套缝或胸膜覆盖。

5 结论

使用吻合器降低了吻合的操作难度,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与手工吻合比较,应用消化道圆型吻合器进行机械吻合能更迅速、方便、可靠地进行吻合,减少组织损伤、水肿,改善局部血供,减轻胸、腹腔污染,从而减少了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12],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道瑾,陈远光.吻合器外科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邵令方,王其彰.新编食管外科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Lam TC,Fok M,Cheng SW.Anastomotic complications after esophagectomy for cancer[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2(104):395.

[4]Berrisford RG,Chen M,Donnelly RJ.Stapler design and strictures at the esophagogastric anastomosi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6(111):142.

[5]康澧源,孙玉鹗,黄孝迈.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的体会[J].中华外科,1987,25(8):456-457.

[6]张殿堂,张代文,杨续禅.应用国产二种吻合器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的初步评价[J].肿瘤防治研究,1987,14(4):215-217.

[7]李辉.现代食管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8]Muehrcke DD,Kaplan DK,Donnelly RJ.Anastomotic narro-wing after esophagogastrectomy with the EEAstapling de-vice[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89(97):434.

[9]康澧源,孙玉鹗,黄孝迈.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的体会[J].中华外科,1987(25):456.

[10]张志庸,李单青,崔玉尚.食管贲门癌切除器械吻合术519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2001,8(3):197-198.

[11]刘阳,孙玉鹗,周乃康.两种国产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2000,7(3):209-210.

食管、贲门癌择期手术 篇7

关键词: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食管、贲门癌首选的治疗方案, 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因具有合并症多,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死亡率较高等特点其治疗受到一定的限制。该院2004年6月—2011年6月间手术治疗75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191, 现就其特点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该组191例患者, 男119例, 女72例;年龄75~86岁。按1987年国际UICC标准属食管胸上段癌10例 (根治性放疗后复发1例) , 食管胸中段癌60例 (根治性放疗后复发1例) , 食管胸下段癌16例, 贲门癌105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 62例伴发其他系统疾病, 其中19例同时合并两种以上疾病, 包括: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高血压, 心律失常, 陈旧性心梗等) 29例, 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炎, 支气管哮喘等) 18例, 糖尿病11例, 疝修补术后2例, 脑溢血后遗症1例, 眩晕症1例。该组191例中, 86例食管癌病人分别行经左侧剖胸, 弓上食管、胃吻合44例, 左颈吻合31例, 经右胸颈腹部三切口切除4例, 姑息性切除5例, 探查2例。105例贲门癌病人经左胸前外小切口切除71例, 经胸腹联合切除16例, 姑息性切除11例, 探查7例。术后病理:食管鳞癌78例, 腺鳞癌3例, 食管小细胞癌1例, 放疗后改变2例。贲门腺癌94例, 印戒细胞癌2例, 恶性间质细胞瘤1例, 类癌1例。TNM分期:T1N0Mo12例, T1N1M016例, T2NOM024例, T2N1M029例, T3N0M021例, T3N1MO58例, T4N1M021例, T3N1M12例。

2 结果

全组手术切除182例, 手术切除率95.2% (182/191) 。术后共发生各种并发症48例, 并发症发生率25.8%。术后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4例:房颤7例, 室性心律失常3例, 急性肺动脉栓塞2例, 急性心梗心跳骤停2例;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16例:呼吸功能不全伴低氧血症10例, 肺部感染6例;呼吸系统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占15.9%;颈部吻合口瘘6例, 胸内吻合口瘘1例, 气胸3例, 低蛋白血症2例, 切口感染6例。死亡7例, 死亡率为3.8%。2例死于急性肺动脉栓塞, 2例死于急性心梗, 3例死于呼吸衰竭。

3 讨论

手术治疗是目前食管、贲门癌首选的治疗方案[1,2,3]。若无其他严重并存疾病, 全身情况许可, 且无远处转移, 均应积极争取手术治疗。高龄食管、贲门癌病人因具有合并症多体质差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等原因, 手术治疗受到一定的限制。该组191例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中62例伴发其他系统疾病, 发生率32.4%。其中心肺疾患47例, 同时合并两种以上疾病19例, 与文献报道较为一致[4,5,6]。全组病例术前均行心脏及双颈动脉彩超检查, 肺功能测定及动脉血气分析检查, 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肺功能减退, 这与成年后心搏出量以每年1%速度下降, 老年人肺总容量减少, 解剖死腔增加有关[7]。术后共发生各种并发症48例, 发生率25.8%, 其中呼吸系统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5.9%。高于通常的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与术前心、肺合并症发生率较高及术后功能残气量减少, 气道闭塞, 通气/灌注失调及肺不张等因素, 影响呼吸功能恢复, 导致术后低氧血症[2,3]有关。因此在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中, 严格的手术适应症的选择, 严密的术前处理和监测, 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地选择手术路径, 减少手术创伤, 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高龄食管、贲门癌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入路的选择主要根据病变部位而定。左侧剖胸适用于绝大多数食管中、下段癌及贲门癌手术切除, 右侧剖胸适用于食管胸上段病变的切除。该组86例食管癌病人分别行经左侧剖胸, 弓上食管、胃吻合44例, 左颈吻合31例, 经右胸颈腹部三切口切除4例, 姑息性切除5例, 探查2例。贲门癌经腹手术虽具有对心肺功能干扰小,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但有食管切除长度受限、吻合较困难之虞。而左侧前外小切口入路具有切口小, 术后疼痛轻病人恢复快, 不断肋骨对咳嗽、排痰及胸廓运动影响小, 心肺并发症少, 且吻合在直视下完成等特点[8]。该组105例贲门癌病人中82例经左胸小切口切除, 16例病变较晚改行胸腹联合切除。右侧剖胸三切口手术适用于食管胸上段癌病变, 该术式虽有保留膈肌功能, 术后动脉血氧分压恢复较快的特点[2], 但由于创伤较大, 手术时间较长, 不适用于体质较差的病人, 而对于较早期的病例, 患者不能耐受剖胸手术探查, 可采用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9]。高龄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病例由于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其心脏及肺脏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3], 该组2例, 1例术后死于急性心梗, 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 因而手术治疗高龄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病例应慎重。在充分考虑并合理选择手术路径的同时, 还应包括术前充分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行性, 避免盲目探查。

总之对高龄食管癌贲门癌要积极争取手术, 但应认真进行围手术期处理, 特别是应加强术后病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防治,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以期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张卫民, 肖郑生, 马媛, 等.应用舌状浆肌瓣覆盖进行颈部食管胃黏膜吻合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0, 21 (6) :610.

[2]张卫民, 陈克能, 张卫华, 等.食管, 贲门癌不同术式围手术期动脉血气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术后心肺病发症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7 (2) :34.

[3]张卫民, 韩孝存, 赵瑞谨, 等.放射治疗对食管癌围手术期血气分析变化的影响及其与术后心肺病发症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5, 6 (6) :510.

[4]高宗礼, 陈海泉, 吴伟民.142例高龄贲门食管癌的外科治疗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 2006, 14 (8) :534-535.

[5]刘立刚, 潘铁成, 李军, 等.102例老年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临床诊疗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 2006, 14 (9) :1114-1116.

[6]陈一欢, 沈振亚, 于曙东, 等.高龄食管贲门癌109例外科治疗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6, 26 (2) :345-347.

[7]顾倬云, 主编.老年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473.

[8]张卫民.胸腔镜 (VATS) 辅助下及腋下小切口治疗肺部疾病31例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07, 28 (19) :64-65.

上一篇:优化与组合论文下一篇: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