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食管癌

2024-09-23

切除食管癌(通用8篇)

切除食管癌 篇1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疾病, 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 临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 但关于何种术式疗效及安全性最佳, 目前尚无定论[1]。本研究对比分析微创食管切除术与放食管切除术用于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 旨在为临床食管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 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60例, 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均经CT检查显示无肿瘤侵袭以及远处转移, 均无胸部以及上腹部淋巴结肿大症状, 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 均能够耐受手术。患者自主选择手术方式, 其中85例行微创食管切除术作为微创组, 男59例, 女26例, 年龄在53~72岁, 平均为 (59.3±6.6) 岁, 肿瘤部位:18例为胸上段肿瘤, 39例为胸中段肿瘤, 25例为下段肿瘤, 3例为多发肿瘤。75例行开放食管切除术作为开放组, 男52例, 女23例, 年龄在55~74岁, 平均为 (60.1±6.6) 岁, 肿瘤部位:16例为胸上段肿瘤, 34例为胸中段肿瘤, 23例为下段肿瘤, 2例为多发肿瘤。两组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等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各项术前检查以及准备工作, 均于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开放组应用传统开放食管切除术进行治疗, 据肿瘤位置选择手术方式:位于食管中上段者行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 (Mc Keown术) , 位于食管下段者行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术。颈部吻合、体内吻合均选择一次性吻合器进行吻合。微创组实施微创食管切除术, 胸部操作时体位采用左侧俯卧位, 在胸腔镜引导下进行食管游离并清扫纵隔淋巴结, 重点清扫左右喉返神经链及隆突下淋巴结。腹部操作改平卧位, 头部稍向右偏, 在腹腔镜引导下游离胃并清扫腹腔淋巴结, 重点清扫胃第7、8及9组淋巴结。颈部操作时于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行5 cm切口游离颈段食管。作上腹部正中5 cm切口, 直视下制作管状胃。常规进行胃食管吻合器吻合术, 并将颈部及腹部切口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送至ICU监护1 d, 并予以禁食和常规胃肠道减压, 术后2 d予以肠内营养支持。

1.3 观察指标及术后随访:

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失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除标本盲法由病理科医师检测。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心律失常、乳糜胸、术后胸腔渗血、声音嘶哑、支气管损伤、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反流性食管炎和胃炎以及吻合口狭窄。患者出院后1周以及第1个月各进行门诊回访1次, 并于术后1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电话回访, 主要回访内容为患者的身体指标、病情、肿瘤侵袭转移情况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 以 (±s) 表示计量资料, 比较经t检验;以率 (%) 表示计数资料, 比较经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微创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开放组, 但无明显差异 (P>0.05) ;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状态无明显差异 (P>0.05) , 但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术后2周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放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微创组术后有例8例 (9.4%) 发生并发症, 其中, 1例肺部感染, 1例乳糜胸, 2例吻合口狭窄, 1例喉返神经损伤, 1例吻合口瘘, 2反流性食管炎和胃炎;开放组9例 (12.0%) 发生并发症, 其中, 1例肺部感染, 1例乳糜胸, 1例吻合口瘘, 2例喉返神经损伤, 1例心律失常, 2反流性食管炎和胃炎, 1例胃排空障碍。两组均无二次手术病例、气胸及乳糜胸等并发症发生, 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手术切除食管是目前临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 1994年Mc Anena等首次报道了胸腔镜应用于胸段食管的游离。1995年, Depaula等报道了腹腔镜应用于胃游离术, 并讲解了管状胃的手术操作步骤。1998年, Lukitech等将全腔镜用于食管癌切除, 开辟了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全新途径[2]。但到目前为止, 对于采用微创食管切除术还是传统开放食管切除术, 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资料显示, 微创食管切除术利用胸腹腔镜进行手术, 利用腔镜的放大效应, 可使解剖层次更加清晰, 相比于开胸手术中难以保全血管及神经, 该术式能够更加清楚地辨认血管及神经, 并加以保全, 从而减少了血管及神经损伤, 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神经损伤性并发症。其次, 术中无需撑开肋间和腹壁, 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还可改善患者的术后咳嗽能力, 有利于术后康复。此外, 腔镜下, 术野几乎无死角, 从而确保手术质量。该术式对于患者的创伤显著减少, 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2]。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2周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开放食管切除组, 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3]。本研究发现, 微创组的淋巴清扫数与开放切除术组无明显差异, 充分证实微创食管切除术符合食管癌的根治原则, 证明微创食管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虽然微创食管切除术具有上述优点, 但在本研究中发现, 微创组仍存在肺部感染、乳糜胸、吻合口狭窄、喉返神经损伤以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这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 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本组结果显示, 微创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胃炎的发生率较开放组显著降低, 可能与管状胃胃酸分泌减少以及胃充分排空等因素有关。

注:与微创组比较, *P<0.05

综上所述, 微创食管切除术用于治疗食管癌相比于传统开放食管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及恢复快等优点。目前, 微创食管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并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 虽然目前尚缺乏充分的证据证实其对于食管癌长期有效, 但该术式的安全性已经获得临床公认, 其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也已经获得了大量临床基础研究及实践研究的证实。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 应不断提高和完善临床医师的操作技术以及临床经验, 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食管切除术与开放食管切除术用于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期间, 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60例, 85例行微创食管切除术作为微创组, 75例行开放食管切除术作为开放组, 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 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状态、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率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但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2周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放组 (P<0.05) 。结论 微创食管切除术与开放食管切除术对食管癌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微创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 术中出血量少, 术后恢复快, 更为安全可靠,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胸腔镜,食管癌

参考文献

[1]陈亮, 王武军, 蔡瑞君, 等.胸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Meta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 (6) :603-607.

[2]Tachibana M, Kinugasa S, Shibakita M.Surgical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esophageal cancer[J].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 2006, 391 (2) :304-321.

[3]冯明祥, 王群, 谭黎杰, 等.管状胃在微创食管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0, 17 (2) :92-95.

内镜下切除食管平滑肌瘤12例 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58

平滑肌瘤是食管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既往多年来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因为食管外科手术仍然有相当高的手术死亡率和并發症发生率,因而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已接受了内镜下切除术。对12例平滑肌瘤(直径<2.0cm)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取得很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2例,均为内镜检查发现食管平滑肌瘤。诊断依据为食管腔内半球形、椭圆形隆起,表面光滑,可见血管网,色泽与周围黏膜一致。用活检钳触诊可在黏膜下滑动。切除标本回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平滑肌瘤。肿瘤所在部位:中段6例,中下段交界区4例,下段2例,距门齿22~37cm,隆起直径0.5~2.0cm,其中<1.0cm 5例,1.0~2.0cm 7例,均为单发。

治疗方法:方法有两种,1种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病灶所在黏膜下层注射1:2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2~6ml,见病灶较前隆起明显后将圈套器置于平滑肌瘤基底部,收紧圈套器钢丝,用ERBE通以高频电流,强度为80W分次凝切,切下病变后创面无渗血,病变以三爪钳钳住后随镜取出,此法切除5例。第2种方法是用内镜前端透明帽吸引法黏膜切除术(EMRC)。对7例基底宽大,圈套不易套住者,病灶黏膜下注射1:2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镜端连接透明帽(斜面),将圈套器盘于透明帽内,将透明帽前端对准病灶,负压吸引,将肌瘤吸入透明帽内,缓慢收紧圈套器,保持收紧状态,随后吹气,从透明帽内释放出被套牢的肌瘤,抬高圈套器使之远离食管管壁,然后高频电凝、电切,将病变组织切下。

结 果

12例食管平滑肌瘤全部切除,标本镜端负压吸引或透明帽负压吸引或三爪钳钳住后随镜退出,创面无穿孔和大出血,渗血3例,经反复局部喷洒冰冻稀释的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后,无渗血后退镜,1例患者,因创面较大且深,即予3枚长臂止血夹夹闭创面,以防穿孔。术后冷流质饮食2天,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全部患者4周后复查胃镜见食管创面已愈合,半年后复查胃镜平滑肌瘤无复发。

讨 论

食管平滑肌瘤可分起源于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两种,内镜检查时若闭合的活检钳能将其推动则表示病变的基底部较浅,位于黏膜肌层,一般在2cm以下,可内镜下切除,属内镜切除适应证,反之,则说明病变较深,位于固有肌层,不宜行高频电切除,为非适应证,否则易导致穿孔[1]。确定平滑肌瘤来源于黏膜肌层还是固有肌层,目前多采用超声内镜检查能清楚病灶的起源。与单纯圈套高频电切相比,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切除肌瘤时,对肌瘤所在基底的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如黏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常随注射的生理盐水而隆起,如来源于固有肌层,则无此隆起征[2]。这点也是判断是否适合内镜下电切的指征之一。此外,在肌瘤深侧注射稀释的肾上腺素盐水,既将肌瘤的深层组织隔开,又收缩血管,有助于减少穿孔及出血的发生。对于部分基底宽大套圈器不易套住的肌瘤可用镜端透明帽吸引法,如同套扎曲张静脉样,就可在肿瘤的基底部用圈套器将其套紧,得以切除。但应注意吸引时负压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将固有肌层组织吸入,增加切除危险性[3]。

总之,来源于黏膜肌层的,直径<2cm的食管平滑肌瘤予内镜下切除是完全可以的。

参考文献

1 李建英,于皆平,罗和生,等.上消化道平滑肌肿瘤内镜诊治[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2):95.

2 龚均,张平,郭晓丹,等.食管平滑肌瘤内镜下切除3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02,8(8):48.

3 陈树龙,朱建新,周丹,等.镜端透明帽吸引法黏膜切除术的应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1,13(5):203.

切除食管癌 篇3

关键词:管状胃,食管癌,食管切除术

食管癌是世界十大高发肿瘤之一, 易受人们日常生活和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手术切除,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 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进行[1,2]。以往的治疗中, 大多采用传统胸胃缝缩代食管方式进行治疗。但是, 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以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影响到患者的术后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管状胃是近年来食管外科的新兴技术, 与传统的全胃置入胸腔相比, 可减少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的相关并发症。管状胃技术延长了胃的长度, 减少了颈部吻合的张力, 减少了吻合口瘘的发生, 纳入胸腔代食管更接近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同时, 切除部分胃窦, 减少了胃酸的分泌, 从而减少了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采用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 符合生理解剖需求, 可以有效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本文主要分析了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全胃缝缩组 (25例) 与管状胃组 (35例)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术前均通过病理检查与食管钡餐造影确诊;2均经胸部CT观察浸润程度与肿瘤范围;3肾功能、肝功能、肺功能等均无明显异常;4术前均未采取化疗与放疗治疗。管状胃组中, 女性15例, 男性20例, 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 (60.21±7.04) 岁;吻合方法:5例机械吻合, 30例手工吻合;肿瘤部位:5例胸上段, 20例胸中段, 10例胸下段;病理类型:2例腺鳞癌, 8例腺癌, 25例鳞状细胞癌。全胃缝缩组中, 女性13例, 男性12例, 年龄47~78岁, 平均年龄 (60.89±7.21) 岁;吻合方法:17例机械吻合, 8例手工吻合;肿瘤部位:6例胸上段, 12例胸中段, 7例胸下段;病理类型:3例腺鳞癌, 4例腺癌, 18例鳞状细胞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明显 (P>0.05) 。

1.2 手术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气管插管全麻, 达到理想麻醉效果之后, 于患者左胸后外侧做切口。经患者第六肋间, 切断第七后肋进胸。对患者的肿瘤情况进行仔细的探查, 确定是否能够进行切除。游离食管, 彻底清扫纵隔淋巴结。将左膈中心腱膈肌切开进腹, 切断2~3支胃左动脉近端、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 保留胃右动脉与胃网膜右动脉。其中, 大网膜与胃体大弯侧进行连接。

全胃缝缩组:利用直线切割缝合器朝胃小弯方向对贲门进行闭合, 在胃小弯侧对胃小弯进行缩缝。在实施颈部吻合术的过程中, 将大网膜于胃网膜右血管弓外侧予以切断。之后, 将制成后的胃经纵膈食管牵拉到颈部, 利用手工方式予以妥善吻合。吻合结束后对胸腔进行彻底冲洗, 胸闭引流, 并关胸。

管状胃组:起点为胃大弯侧与贲门5 cm左右, 止点为胃小弯胃角, 或者是距离幽门3 cm左右, 顺着胃大弯设定裁剪线宽度为4~6 cm, 通过直线型切割缝合器进行裁剪, 将部分胃小弯组织与贲门切除;需要将部分胃底部保留, 确保管状胃有效长度, 如果有足够长度, 亦可以将其切除;管状胃长度为28~42 cm, 管径为4~6 cm。

术后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抗感染等治疗, 并记录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胸胃综合征以及吻合口瘘等,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手术, 无死亡病例。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管状胃组患者的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全胃缝缩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3 讨论

食管癌为我国常见疾病, 发病率及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四位,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质量。食管癌的临床治疗中, 由于放化疗效果不佳, 手术成了根治的最佳选择。但是, 以往手术需要从后背开到前胸, 有时创口甚至更大。在实施手术切除之后, 会对患者的消化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消化道正常的生理结构及解剖结构会遭到破坏, 另外, 也会对迷走神经产生影响。因此, 术后较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李辉[3]研究发现, 食管癌切除术后会降低胸胃张力, 压迫心肺扩张, 使得功能减退;胸胃失去神经支配, 减弱排空, 引起胃食管返流, 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 外科医生需要采取与生理功能相符合的术式。在食管癌切除手术中, 胃是重建上消化道最好的替代材料, 用传统方法胃重建食管的食管癌术后出现很多并发症, 如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传统手术方式一般为食管及胃部分切除后再重建消化道, 以胃重建消化道最为常用。该手术方式优点是取材方便, 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缺点是由于在胸腔的胃较大, 容易因为扩张而压迫肺及纵隔, 影响心肺功能, 同时还会导致胃液和食物潴留及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可积极实施管状胃成形术。管状胃是通过手术的方法, 将全胃或残胃裁为管状, 使之近似于食管的形状, 再与食管残端吻合。管状胃重建消化道经食管裂孔后纵隔原位食管床, 这种方式首先是使胸胃在形态上更接近食管, 符合代食管生理解剖要求, 加快内容物的通过, 其扩张程度较小, 对纵隔及肺的压迫减轻, 能减少心肺并发症;其次是可以延长胃的长度, 具有吻合优势并利于愈合, 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最后是切除部分胃小弯的组织, 胃的容积变小, 使胃酸分泌减少, 胃液及食物的潴留减少, 减轻返流症状。更为重要的是, 在将胃改造成管状胃时, 会同时切除胃小弯侧的淋巴和脂肪组织, 能减少肿瘤的术后复发率, 从而改善预后。采取管状胃代替食管, 手术切除食管, 再把胃部做成管状胃来代替食管的功能。

本文主要采取管状胃代替食管, 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管状胃组的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全胃缝缩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分析原因为, 管状胃术后不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继发性胸腔感染、包裹性积液及胸内粘连等并发症的出现。另外, 手术过程中, 会切除患者的部分胃小弯组织, 导致胃小弯面积的减少。相应的, 胃泌酸面积显著减小, 进而导致胃酸分泌量的显著下降。而且, 管状胃的容积较小, 因此在术后不易出现胃液潴留现象, 从而可以有效地减轻胃食管返流。管状胃的制作主要得益于胃残端闭合器和直线切割缝合器的使用, 管状胃较全胃长度明显延长, 可以上提至颈部进行吻合重建。管状胃为下宽上窄, 在形态方面与原食管接近, 符合人体生理解剖要求, 容易放置于食管床;替代长度较长, 能确保足够切除长度, 吻合口容易愈合;在肿瘤学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邵铁良等[4]研究发现, 食管癌切除术后, 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3%~5%, 死亡率能达到51%。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管状胃组中, 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 发生率为2.86%。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 是管状胃体积较小, 血运情况良好。左颈部吻合, 即使出现吻合口瘘, 采取常规处理后不会导致患者死亡。另外, 管状胃还可以将残胃延长5~10 cm。总体来看, 管状胃的优点包括:1切断胃小弯侧后管状胃最大长度可达40 cm左右, 可提至颈部满足颈部吻合的需要;2胃体变长, 减少颈部吻合口的张力, 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3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腹腔淋巴清扫快速、方便、彻底, 减少肿瘤术后复发, 改善预后;4胃体变窄, 胸胃对心肺的压迫减少, 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小;5胃壁在主动脉弓后间隙内轴向受挤压, 可以形成一高压区, 减少部分胃内容物反流, 有一定的抗反流作用。

综上, 临床食管癌手术治疗过程中, 采用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 符合生理解剖需求, 可以有效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廖志敏, 黄维江, 郑威, 等.残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治疗食管癌3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5, 31 (2) :110.

[2]吴显宁, 徐美清, 徐世斌, 等.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消化道重建[J].临床外科杂志, 2015, 23 (9) :691-693.

[3]李辉.管状胃技术在食管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0, 17 (2) :89-91.

晚期食管癌姑息性切除的临床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8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均已深度浸润转移,以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放疗或化疗加药物治疗的方法,共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40~76岁,平均58.2岁。B组患者除采用A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外,同时进行姑息性手术切除部分影响较大的肿瘤,共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9~77岁,平均55.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转移程度、肿瘤分期方面无差异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化疗或放疗治疗方法,化疗采用EDF方案,21d为1个周期,8周期1个疗程。放疗采用钴60照射双侧锁骨上及纵隔。B组患者除手术后采用与A组相同的化疗放疗方法外,在手术前还采用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化疗方案以减轻患者症状,手术治疗以解决具体问题,不寻求根治为原则,如切除部分肿瘤扩张食管等[2]。

1.3 统计处理

通过长时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存活率来衡量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半年、一年和两年生存率,B组都明显优于A组,采取姑息性手术切除治疗方法效果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癌细胞具有自主生长的特性,人体的正常调控对其已不起作用,以浸润、转移的形式无限制地生长、发展。其结果是:一方面不断地掠取机体的营养成分,无限地消耗机体,使其逐渐消瘦、衰弱;另一方面,癌的浸润与转移使所累及的脏器的功能受到相应的损害,最终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3]。实际上,绝大多数患癌患者最终死亡的原因是受癌细胞所影响脏器的功能衰竭。从这一点来看,与心、脑血管等疾病不同,癌对人体的危害多是间接的,先通过浸润、转移影响相应脏器的功能,进而威胁人的生命。通常情况下,从癌细胞开始出现到脏器功能受到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到脏器功能衰竭、最终机体死亡还有一段时间。因此,当某一脏器受累比较突出,出现功能障碍并首先危及人的生命时,以合理的方法修复、代替或维持该脏器的功能是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或改善生活质量,这就是姑息性治疗方法存在的基础[4]。某些早期的癌病患者可以通过根治性治疗方式,从根本上消除癌对机体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姑息性治疗则是通过解除癌肿对机体最致命的威胁为患者赢得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姑息性手术相对于根治性手术而言,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却不能治愈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法,但对于晚期癌症患者而言,癌细胞早已在体内大规模的扩散,身体的多个脏器都已受到影响,采用以彻底清除癌变组织为目的的根治性手术已无可能,一般情况下都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只有少部分患者愿意接受姑息性手术切除方式。

姑息性手术包括姑息性肿瘤切除术和减状手术,前者指切除肿瘤的原发灶与转移灶的大部分,肉眼尚有癌残留;后者则根本不切除肿瘤,只是解除肿瘤引起的症状[5]。合理地进行姑息性手术,首先应全面评估分布于体内的癌肿的原发灶与转移灶,确认对重要脏器的功能影响最大、对生命的威胁最大的主要病灶。一般来说,主要病灶就是癌肿的原发灶,因为原发灶生长的时间长,对所在脏器的功能影响最大。转移灶的出现一般晚于原发灶,待其生长到足以影响相应脏器的功能时尚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机体的影响多晚于原发灶。但有时转移灶也会因为对机体的影响较为突出而成为需要首先治疗的主要病灶。对于晚期食管癌来说,由于发现较晚,癌细胞已转移到肺部和淋巴组织等其他脏器,这时再进行手术根治切除已无意义,也无可能。食管癌的姑息性手术是将影响很大、威胁到生命的肿瘤切除,而不一定切除全部的肿瘤;或是不切除肿瘤,只是通过手术改善生活质量,肿瘤依然留在体内。比如食管癌晚期导致食管梗阻,患者已经不能进食,而患者的其他情况尚可,可以采取胃造瘘手术,用一根橡皮软管经皮肤插进胃里,再通过此橡皮管往胃里输送食物,患者能够获得相应的营养以维持生命,而这时并没有对食管肿瘤做任何处理[6]。

姑息性手术切除可以解除对患者最紧迫的威胁,大大减少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危险,延长生存时间,在本案例中,采取姑息性手术切除治疗方法的患者,其术后存活率明显比单纯的放疗化疗治疗方式更高。同时,姑息性手术治疗方式还可以为其他治疗手段争取时间,某些不宜采用的治疗手段,通过姑息性减状手术后,其不利因素可能已消除,这对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姑息性手术切除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手术后必须配合其他的治疗方式,比如化疗、放疗以及服用药物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治疗方式,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非常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和本案例的治疗效果,姑息性手术切除对延长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明显的效果,并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在患者及其家属对此种治疗方式接受度还不高的情况下,值得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姑息性切除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两组,化疗或放疗组(A组)51例;姑息性手术加化疗或放疗组(B组)35例。比较A组和B组的生存率。结果 B组患者在半年生存率、一年生存率和两年生存率都优于A组(P<0.05)。结论 姑息性切除晚期食管癌可以提高生存率,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晚期食管癌,姑息性切除,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素贞,牛枫.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10,13(21):83-84.

[2]陆玉和,唐守言,陈学银,等.食管恶性穿孔性病变的介人姑息性治疗[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19-20.

[3]邹晖,黎孝平.PLFP方案治疗食道癌36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6,35(11):4.

[4]靳勇.30例食道癌金属内支架治疗[J].哈尔滨医学,2007,27(5):20.

[5]陈健,王阳.中晚期食管癌的内支架置入治疗价值探讨[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4):366-367.

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4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相关临床诊断, 符合WHO关于食管癌的诊断标准。根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其中观察组42例, 男26例, 女16例, 年龄38~80岁, 平均年龄 (63.25±2.44) 岁;参考组42例, 男25例, 女17例, 年龄40~79岁, 平均年龄 (64.01±2.56) 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参考组:术前给予相应的检查, 同时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治疗, 术后给予抗感染等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术前对其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详细评估, 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清洁皮肤;术后加强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 同时给予饮食干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优质护理干预。期间对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拔出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吻合口瘘、1例术后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7.1%, 参考组患者术后出现6例吻合口瘘、3例术后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21.4%,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胸引流管拔出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在对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进行护理时, 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从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护理干预, 从而实现手术的顺利安全进行。

本次研究采用护理措施具体如下。术前护理: (1) 对患者进行血尿常规、血型及生化等检查, 同时通过胸部CT、胸片、肺功能、心电等检查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评估。 (2) 手术前1周给予患者8万U庆大霉素联合生理盐水口服治疗;术前3 d改为流质饮食, 术前1 d禁食, 患者洗澡并更换衣物;手术当天早晨留置胃管及导尿管, 术前1 h静脉滴注抗菌药物, 术前半小时输注阿托品0.5 mg联合鲁米那0.1 g。 (3) 手术前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 对于紧张情绪过于强烈患者, 可对其进行安抚及解释, 同时将本院及主治医师的优势告知患者, 保证期情绪的稳定, 从而避免不良情绪对免疫力产生影响, 保证机体处于良好的状态[2]。术后护理: (1) 术后患者至少保持6 h的去枕平卧, 给予充分的吸氧, 加强心电监护, 同时严密监测其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在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 立即改为半卧体位, 鼓励患者进行咳嗽排痰及深呼吸等活动。手术后患者若出现突发性呼吸急促、胸痛加重、氧分压下降, 则需要警惕是否为吻合口瘘的出现[3], 告知主治医师后进行积极治疗。 (2) 术后为促进吻合口的痊愈, 常需要进行胃肠减压,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鼻肠管及胃管等护理, 保证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及通畅, 加强对引流管内引流物的性状及量的观察;可每天常规采用低压对鼻肠管及胃管进行冲洗, 从而有效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经常性挤压胸腔闭式引流管, 从而对引流液的数量、颜色及性状等进行观察, 加强对脉搏、血压等基本体征的观察。 (3) 加强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监测及护理。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情及引流液的观察, 避免术后出血现象的发生;当患者出现发热、胸闷、血压下降等情况时, 需要考虑是否为吻合口瘘, 立即停止饮食, 并充分引流、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可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术后疼痛、紧张、手术创伤等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因此可适当延长吸氧时间, 同时指导患者采取有效方法镇痛,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手术后分泌物可能对胸膜造成污染, 而长期进食不良、肿瘤消耗等可导致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体质差, 因此患者可出现脓胸现象, 此时医护人员要将胸腔积液抽出, 必要情况下可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同时采用抗生素等, 部分患者进行输血, 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深呼吸训练, 加强其呼吸功能的训练, 通过叩背、翻身等方法帮助患者排痰, 排痰难度较大患者可通过雾化吸入对痰液进行稀释, 从而预防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通过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患者胸引流管拔出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相较参考组较短, 由此可知, 在食管癌切除术围手术期, 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对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4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2例, 围手术期给予观察优质护理干预, 参考组患者仅采用外科常规临床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引流管拔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P<0.05) ;观察组患者引流管拔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参考组 (P<0.05) 。结论 在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 有助于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减少。

关键词:食管癌切除术,临床护理,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

参考文献

[1]余鑫.联合胸腹腔镜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对高龄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3, 42 (9) :1023.

[2]张林.不同术式对老年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0) :5017.

切除食管癌 篇6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性, 65岁, 因“进食梗噎感一月余”于2009年11月18日入院, 患者曾于2005年11月在我科因“冠心病, 糖尿病Ⅱ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共搭桥4根, 手术后恢复良好。查体:T 36.6℃, P 78次/min, R 19次/min, BP 130/80mmHg。神志清, 精神较好, 营养中等, 心肺体检无异常发现。心电图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T波异常, 运动平板试验阳性。食管造影示:食管中段癌, 病灶约6cm。入院诊断:食管中段癌, 因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入院医嘱:控制血糖, 常规术前准备, 查无手术禁忌症, 于全麻下行“食管中段癌根治术”, 左经胸胃代食管, 左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示:食管中段溃疡型、磷状细胞癌2级, 浸及全层, 两切断端无累及, 隆突下, 食管旁淋巴结无转移术后恢复稳定, 无手术并发症出现, 于两周后出院。

2 护理特点

2.1 术前护理

2.1.1加强术前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减轻对疾病及手术的顾虑和恐惧, 耐心解释有关疑问, 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避免因焦虑诱发心肌缺血, 力求以最佳身心状态迎接手术。

2.1.2术前指导常规备皮、沐浴, 指导患者熟练掌握深呼吸及有效咳痰的方法, 练习腹式呼吸, 每小时1~2次, 可促进术后肺扩张, 防止肺不张, 练习床上大小便, 多翻身尤其是手术侧肢体活动, 可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血栓形成及肢体肿胀。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提高心肺代偿能力。

2.2.1予以密切心电监护, 重点观察心率, 心律及有无心肌缺血征象, 防止病人因活动引起电极脱落, 设定合适的心率报警上限, 一般以120次/min为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详细记录出入液量, 监测血电解质, 补充血容量及电解质, 避免使用止血药物, 控制输液滴速, 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2.2.3麻醉清醒后予以半卧位, 有利于呼吸及胸管引流, 保持胃肠减压管及胸腔引流管通畅, 妥善固定、放置、避免因翻身而使管道扭曲、折叠, 合理应用镇痛剂, 用镇痛泵, 持续微量镇痛, 避免因疼痛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 诱发心律失常。

2.2.4术后48~72h内常规吸氧, 流量3~5L/min, 咳嗽前适当应用镇痛剂, 鼓励病人主动咳嗽、深呼吸、定时翻身拍背, 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 3次/d, 确保呼吸道通畅。

2.2.5术后防止切口感染, 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 定时换药,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无渗液, 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2.2.6停止胃肠减压24h后, 根据情况进流汁饮食, 后逐渐向半流质、普食过度, 鼓励患者少量多餐, 以增强体力。

2.2.7患者卧床四天, 胸管拔除后, 即鼓励患者逐步下床活动, 促使其早日康复。

切除食管癌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49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排除临床X线等检查证实食管病变广泛并累及邻近器官者,排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或恶病质不能耐受手术者。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39~67岁,平均50.8岁。病变部位:上段9例,中段24例,下段16例;病变长度平均6.2 cm。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显露术野。按常规手术方法进行肿瘤探查、游离和切除。根据食管腔大小选择适合型号的吻合器。距肿瘤上缘5~6 cm预定切除食管部位,用中圆针穿7-0丝线绕食管纵轴1圈做一贯穿食管全层的荷包缝线,针距为0.5~0.6 cm,暂不打结。在预定切除食管处2 cm以下纵形切开食管全层,将胃管退缩至拟行吻合处之上,斜行插入吻合器抵钉座,结扎荷包缝线使食管近端固定于抵钉座中心杆,再加固结扎1道。距结扎线0.5 cm处环形切断食管[2]。吸净胃内容物并消毒,将吻合器机身经贲门部切口插入胃腔至胃底后壁最高点,用电刀灼切0.5 cm小孔,穿出吻合器前端钉与中心杆连接,旋紧吻合器机身尾端螺丝旋钮,使吻合刻度为1~2 cm,打开吻合器保险闸,握压手柄,击发完成吻合。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他处理相同,只是吻合处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缝针针距勿太稀或太密,均做内翻缝合,另加浆肌层包埋。

1.3 观察项目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吻合时间、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吻合口出血率及围术期死亡率,并对两组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3.7%,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吻合口出血率及围术期死亡率比较

两组患者吻合口出血率及围术期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食管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与生命的疾病之一,其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在癌变的过程中必有一种主要因素和若干次要因素,这些因素在癌变过程中又起着协同促癌作用。食管癌的发病主要与以下5点有关,(1)亚硝胺类: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区林县食用酸菜的居民,其胃液、尿液中存在诱发食管癌的甲基苄基亚硝胺、亚硝基吡咯烷、亚硝基胍啶[3],并发现食用酸菜量和食管癌发病率成正比。(2)食管黏膜损伤:长期喜进烫食、粗食,饮浓茶,多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和食管黏膜增生间变,也可能是致癌因素之一[4]。吸烟、饮烈性酒与食管癌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各种长期不愈的食管炎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5]。(3)真菌致癌因素:用霉变食品可以诱发小鼠食管和胃的癌前病变或鳞状上皮癌。这类真菌与亚硝胺促癌有协同作用。(4)微量元素和营养不良: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血清钼、发钼、尿钼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钼都低于正常。林县食管癌高发区水土中缺少钼,钼的抑癌作用被多数学者证实。营养不良致摄入动物蛋白不足和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是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点,但大多营养不良的高发地区食管癌并不高发,故这不可能是一个主导因素。(5)遗传因素:食管癌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现象,高发区连续3代或3代以上患病家族屡见不鲜,但食管癌绝对不存在遗传,而是与家庭饮食习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6]。食管癌患者一经确诊,如身体条件允许即应采取手术治疗[7]。本研究主要探讨术中不同吻合方法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制作技术的改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吻合器质量可靠,使用方便,严密、松紧合适,尤其是其缝合快速、操作简便、很少有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等优点,很受国内外临床外科医师的青睐和推崇,有时还使得过去无法切除的肿瘤病灶得以手术切除[8]。吻合器包括壳体、中心杆及推管。中心杆设在推管内,前端装有钉盖,后端通过螺杆与壳体尾部的调节旋钮连接,壳体外表面上设有激发手柄,激发手柄通过铰链与壳体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器内设有连杆机构,3根连杆分别与激发手柄、壳体内壁及推管连接,且3根连杆的一端均连接在同一活动铰链上;连杆机构的3根连杆包括动力杆、支撑杆及运动杆;动力杆与激发手柄为铰接;支撑杆与壳体之间为活动铰链连接;运动杆与推管之间为活动铰链连接。这些结构特点使得吻合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强[9]。陈茂华等[10]报道手工吻合发生率高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高有关,但器械吻合确实是减少吻合口瘘的一个有效方法。黄寨[11]也报道显示器械吻合能明显缩短胃-食管吻合时间及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黄永高等[12]采用机械吻合法行食管-胃颈部吻合,与手工吻合法相比,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重建方法。李英平等[13]的研究显示,机械吻合组的总手术时间、食管-胃吻合时间较手工吻合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均较手工吻合组低(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之前的报道基本相符,观察组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两组患者的吻合口出血率及围术期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本组研究的结论为机械吻合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效果满意,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因本组所选病例较少,有待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人工吻合与机械吻合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49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机械吻合,对照组采用人工吻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出血率及围术期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机械吻合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效果满意,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切除食管癌 篇8

1 资料与评价

1.1 临床资料

本组34例食道癌食管切除患者,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10例, 年龄50~70岁, 平均57岁, 无严重心肺疾患, 无恶病质, 无胸部手术史, 病变属于早中期。19例主动脉弓上食管与胃吻合, 15例主动脉弓下食管与胃吻合, 手术均顺利。33例通过术后有效的胃肠减压、胸腔闭式引流, 详细的饮食计划制订与实施, 均2周顺利出院, 1例患者因擅自进食过肥腻食物诱发吻合口瘘而死亡。

1.2 评价

评价时间手术后48小时~术后2周。评价标准: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剧烈胸痛、脉搏加快、呼吸急促、不能平卧、吸氧后呼吸困难也不能缓解, 引流液变混浊或混有唾液、胃液, 患侧呼吸音降低、叩诊浊音, 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应高度怀疑吻合口瘘, 经口服美蓝, 见有淡蓝色液体自引流管流出, 证实并发吻合口瘘。反之无并发吻合口瘘。

2 防护措施

作为护理人员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其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胃肠减压管的监护

术后胃肠减压管引流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吻合口的发生。若引流不充分、引流不畅时, 胃内气体、液体潴留使吻合口张力增加, 影响吻合口血运。胃肠减压期间应注意: (1) 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术后24~48h引流出少量血性液体视为正常, 在第1个24h引流液约为200~300mL, 第2个24h引流液约为100~200mL。若引出大量血液, 应降低吸引力并报告医师处理。 (2) 保持引流通畅:经常挤压胃肠减压管, 发现引流管堵塞, 应设法以少量生理盐水 (30~50mL) 低压冲洗胃管并回抽, 若抽吸不通畅, 可轻轻转动并提拔胃管, 提拔胃管不超过5cm, 以防止胃管拔出或加重吻合口的损伤。 (3) 妥善固定, 防止胃肠减压管脱出:食管手术后胃的位置提高, 胃管插入相对较浅, 如固定不牢, 很容易自行滑出, 因此, 应牢固固定。一旦胃管脱出不可盲目插入, 以防戳穿吻合口诱发瘘。 (4) 拔管不可过早:胃肠减压管应保留4~5d, 待肛门排气后再考虑拔出, 因食管组织较脆, 无浆膜层, 且吻合口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张力使吻合口愈合速度较慢。

2.2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食管手术后多需胸腔闭式引流, 临床上一旦胸膜腔感染很容易导致吻合口感染而发生瘘。 (1) 术后血压稳定应尽早取半卧位,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等以促进引流。 (2) 引流管长度适宜, 防止折叠、扭曲、受压而影响引流。 (3) 每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 以免管腔被凝血块堵塞影响引流。 (4) 更换引流瓶内液体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并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5) 引流装置始终低于胸膜腔, 以防引流液逆流诱发感染。 (6)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如发现引流液呈棕褐色、引流液中出现絮状物或白色沉淀物, 且在更换引流瓶时嗅到异味, 应提醒医师进一步检查, 及时判断瘘是否发生及其大小, 以便尽早处理。

2.3 饮食护理

(1) 首先制订详细的饮食计划,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禁食、禁饮的重要性, 使其主动配合。 (2) 胃肠蠕动恢复之前不但严格禁食、禁饮, 而且不可咽下唾液, 以防胃胀气使吻合口压力增加, 禁食期间由静脉补充营养。 (3) 手术后第5~6天, 胃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胃管拔除后24h确无吻合口瘘症状出现可少量饮水, 每次30~50mL, 每2~3h一次, 若患者无不适又能耐受可逐渐加量增至200~300mL/次, 约在术后第9~10天可给全量清淡流质, 第10~15天给全量半流质, 术后3周左右逐渐过度到普通饮食, 且在1~2个月内建议患者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避免进食速度过快。 (4) 避免进食生、冷、硬、粗糙、刺激、油腻、产气的食物, 质硬的药片研碎后服用。 (5) 进食后取半坐卧位或坐位, 餐后30min以上再平卧位, 以防食物返流。

2.4 口腔护理

食管癌术后, 口腔与吻合口距离较短, 通过吞咽可将口、咽部细菌带至吻合口致感染。据报道:0.01mL咽部分泌物中含有106~108个细菌[3], 故术后应协助患者刷牙、漱口, 体质虚弱者予以口腔护理, 观察口腔内感染情况, 选用合适的漱口液, 并指导患者每次咳痰、漱口后不宜将漱口水咽下。

3 讨论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吻合口瘘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术后正确的护理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成本, 减轻患者经济上的负担及身体上的痛苦。有效的胃肠减压, 可引出胃肠道内的血液、消化液等, 以减轻对吻合口的刺激, 降低吻合口周围的张力, 促进吻合口早日愈合。胸腔闭式引流, 可有效引出血液、渗出液, 不但可预防胸膜腔感染、促使吻合口愈合, 且可促使肺复张及防止纵隔移位。饮食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不但可降低胃肠道负担与压力, 又可使患者得到一定的营养使机体抵抗力提高, 从而促使吻合口愈合达到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摘要:目的 预防食管癌食管切除术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方法 术后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胸腔闭式引流及指导患者正确饮食等。结果 本组34例患者中有33例于术后2周未并发吻合口瘘顺利出院, 1例患者因擅自进食过肥腻食物诱发吻合口瘘而死亡。结论 术后正确的护理可有效预防食管切除术患者发生吻合口瘘。

关键词:吻合口瘘,食管切除术,临床防护

参考文献

[1]高居中.外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07.

[2]宣立成, 李铁.近端胃和全胃切除预防食管吻合口瘘的手术经验[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32) :36-36.

上一篇:非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下一篇:井下巷道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