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次全切除术(精选8篇)
食管次全切除术 篇1
现阶段, 将残胃与食管在主动脉弓上或主动脉弓下吻合已经成为食管重建的常用方法, 本文中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期间在本院行胃次全切除术后的3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 探讨残胃代食管在食管癌患者胃次全切除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期间在本院行胃次全切除术后的3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 其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64~79岁, 平均年龄 (68.47±4.49) 岁;所有患者均为胃次全切除 (BillrothⅡ式[1]) 术后, 术后时间25~33年, 平均 (28.31±3.42) 年;原发疾病: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胃癌7例;食管中段癌17例、食管上段癌4例、食管下段癌9例;行主动脉弓上吻合14例、行主动脉弓下吻合13例、颈部吻合3例。
1.2 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 麻醉效果满意后对于食管中、上段癌21例患者选择两切口 (左胸、上腹部) 或三切口 (右胸、上腹部、左颈部) 入路, 在上腹部正中做切口, 行食管切除术[2], 将残胃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做成管状胃以延长胃的长度, 将管状胃放置于食管床符合生理解剖, 不减少胸腔容积, 对呼吸影响小。因胃移植路径短且直, 可充分利用食管及胃的长度, 在充分切除肿瘤同时, 吻合口张力也小。残胃与食管在颈部或主动脉弓上吻合, 吻合口位于左颈部或左胸顶。对于本组9例食管下段癌患者在胸腹联合处做切口入路, 将胃游离, 行主动脉弓下吻合。
此类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诸如切口感染、吻合口瘘, 肺部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建消化道后小肠扭转等并发症, 而远期生存情况更是关注的重点。对本组30例患者术后分别在并发症情况和远期生存情况方面与同期此类文献报道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
本组研究中, 30例患者在术后无死亡病例, 出现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 肺部感染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重建消化道小肠扭转1例, 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病例, 均明显低于同期此类文献报道水平[3]。见表1。
2.2 远期生存情况
本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90.00%, 3年存活率为73.33%, 5年存活率为43.33%, 平均水平为68.89%, 均明显高于同期此类文献报道水平[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食管癌是消化道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 其中85%好发于胸段, 以中段食管癌最多, 而且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 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食管癌。食管癌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有直接关系, 但是其他临床症状缺乏特异发现, 因此临床中确诊的食管癌患者多为中、晚期患者, 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相关文献报道称[5], 胃次全切除 (BillrothⅡ式) 术后贲门癌或食管癌的发病率约为0.86%~0.98%, 目前, 临床中对于胃癌及胃部溃疡穿孔患者主要采取胃次全切除术 (BillrothⅡ式) 进行治疗, 并在术后使用患者的胃进行消化道的重建, 但是食管癌的发病部位以食管中段为主, 因此由于胃长度不足, 造成吻合口张力过大, 在术后出现吻合口瘘或其他一系列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但是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是可以通过手术再根治的, 食管的重建以残胃最接近生理及解剖学, 术式简单, 安全, 易行。
通过本组研究发现, 通过一个切口能够同时完成肿瘤切除与淋巴结清扫, 而且重建消化道操作简单, 有效避免对脾、胃、胰腺的损伤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手术效果确切。30例患者在术后无死亡病例, 出现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 肺部感染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重建消化道小肠扭转1例, 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病例, 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同期类似文献的报道水平, 而且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90.00%、3年存活率为73.33%、5年存活率为43.33%;也明显优于其他文献水平。
综上所述, 胃次全切除术 (BillrothⅡ式) 术后食管癌患者, 采取将残胃代食管与食管在主动脉弓上或主动脉弓下吻合, 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势, 更符合生理, 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延长患者远期存活率。
摘要:目的 探讨残胃代食管在胃次全切除术 (BillrothⅡ式) 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30例行胃次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 对本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从并发症情况和远期生存情况与同期此类文献报道比较,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组研究中, 30例患者在术后无死亡病例, 出现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 肺部感染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重建消化道小肠扭转1例, 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病例, 均明显低于同期此类文献报道水平。2本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90.00%、3年存活率为73.33%、5年存活率为43.33%, 平均水平为68.89%, 均明显高于同期此类文献报道水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BillrothⅡ式术后食管癌患者, 将残胃与食管在主动脉弓上或主动脉弓下吻合, 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势, 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延长患者远期存活率。
关键词:残胃代食管,吻合口瘘,食管癌
参考文献
[1]张亚军, 张霖.胃次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再手术.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7, 13 (4) :234-235.
[2]张志锋, 洪祎纯, 韦武芝, 等.食管癌三切口手术中管状胃两种不同上提径路的临床观察.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1 (6) :224-226.
[3]欧松柏.贲门癌左进胸食管残胃吻合术40例体会.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26 (6) :513.
[4]马冬春, 魏大中, 范军, 等.右胸腹两切口在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7, 42 (5) :584-585.
[5]郭海周, 王建军, 周福有, 等.管状胃对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改善作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1, 14 (1) :1107-1109.
食管次全切除术 篇2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次全切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35-0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指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高、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和(或)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所致的一组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甲亢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男4例,女56例;年龄20~51岁,平均37.5岁。均有甲状腺体积增大及局部血管杂音,易激动、心悸、脉速、血压升高、多汗消瘦乏力,有甲状腺肿大53例,T3、T4值均增高,突眼30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2例,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8例。
1.2方法
1.2.1手术时机: 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亢症状完全缓解,心率<80次/分,血清T4、T3在正常范围。
1.2.2术前准备:颈部及胸部X线摄片,了解心肺及气管受压或移位情况;心电图检查;喉镜检查,了解声带活动情况;药物准备,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术前给予碘剂以减少术中出血。通常服用复方碘剂(Lugol溶液),每日服1~3次,每次3~5滴,共2周左右,不应过长,避免发生碘作用逸脱。术前禁用阿托品。
1.2.3手术方法: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或颈神经丛阻滞。如腺体较大,上极较高者,切口两端可适当顺胸锁乳突肌前缘向上延长。皮瓣游离要充分,常规缝扎颈前静脉。横断双侧颈前肌群,显露双侧甲状腺及峡部。在施行甲状腺手术时,凡遇有锥体叶者,应将锥体叶切除,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尤应如此[1]。切除方法是:先于甲状软骨下方横断锥体叶,其断端以钳夹作牵引,沿锥体叶两侧及后方进行游离,直达锥体叶末端,以直角钳钳夹,完整切除锥体叶。注意:在游离时应于钳夹问切断,以免出血。沿锥体叶横断处创面,游离松解右叶悬韧带,直达上极,结扎、切断上极。依次处理右叶中静脉、下极血管。.横断峡部。次全切除右叶甲状腺腺体,残留腺体创面缝合:切除时应尽量保留腺体后被膜。在切除腺体时要注意保护脂肪颗粒样组织,勿被切下;缝合创面时不要过深,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残留腺体创面缝合,反复用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止血,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2.4术后患者如出现呼吸困难,则首先检查是否有切口内出血。必要时拆除切口缝线检查。如切口内出血,则在床旁初步清除血块后即送手术室手术止血;如止血后仍有呼吸困难者,则应作气管切开。手术当晚或第1天以后出现面部、唇部或手足针刺样麻木感或强直感,甚至手足搐搦时,应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 mL,同时抽血进行血钙、血磷检查。
2结果
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痊愈57例,无手术死亡患者,甲状腺危象1例,均痊愈出院。
3讨论
甲亢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性情急躁、易激动、失眠、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但消瘦明显。心悸、脉快有力、脉压增大、内分泌功能紊乱(如月经失调、阳痿等)。其中脉率增快及脉压增大尤为重要,常可作为判断病情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仍然是目前治疗甲亢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疗法。手术指征为:继发性甲亢或高功能腺瘤;中度以上的原发性甲亢;腺体较大伴有压迫症状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多次复发者;有恶变可能者;甲亢合并妊娠,不适宜药物治疗者[2]。
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对中度以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仍是目前最常用而有效的疗法,能使90%~95 %的病人获得痊愈,手术缺点是有一定的并发症和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风险,也有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双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或称次全切除术是Halsted在本世纪初最先施行治疗原发甲亢的一种经典术式,至今仍为广大外科工作者所普遍采用。以下各章节关于手术的有关问题的叙述,都是在此术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气管软化、塌陷、喉头水肿或出血压迫气管所致,多见于手术后12~48小时,可有发绀甚至窒息,颈部肿胀或切口渗血。应立即予以拆开缝线,清除血肿,气管切开等紧急处理。术后常规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喉返神经损伤由于直接损伤或术中牵拉引起。表现为声嘶、失音或呼吸困难等。一侧神经损伤或牵拉,前者由健侧声带代偿,后者经局部理疗,一般在3~6个月恢复发音。双侧神经损伤,常须作气管切开。喉镜检查可确定声带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喉上神经损伤多因结扎甲状腺上动脉、静脉时误伤所致。喉部反射性咳嗽丧失可导致误咽。一般经理疗可自行恢复。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由于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或手术时甲状旁腺被误切除所致[3]。多在术后1~3天出现局部及手足麻木或搐搦,血钙<2mmol/L。症状轻者可口服葡萄糖酸钙10~20ml,症状较重者可加用维生素D制剂,如维生素D2、维生素D3骨化三醇等。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予以口服甲状腺素治疗。加强术前准备,基本可以预防。一旦出现,应积极处理。丙硫氧嘧啶首剂600mg口服,继而200mg,tid,也可用甲巯咪唑。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口服或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支持及对症治疗。必要时可应用碘制剂。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19.
[2]孙明举,麻滨瑞.4912例甲状腺病手术并发症分析.中国实用外科学杂志,2002,22(6):359.
子宫次全切除术后腹腔妊娠1例 篇3
患者, 40岁。 住院号:247689。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60 d恶心伴下腹疼痛50 d”于2008年5月10日入院。患者因子宫肌瘤于2008年3月10日在我院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原发不孕19年, 月经周期30~50 d不等, 于月经第39天施术, 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4个月, 形态不规则, 多发性子宫肌瘤。双侧附件粘连于子宫后壁, 分离粘连过程中流出咖啡样液体, 为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 右侧卵巢未见异常, 同时行囊肿剥除术。手术顺利, 术后病理证实:子宫平滑肌瘤, 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第7天痊愈出院, 并给与孕三烯酮口服。出院后第3天出现恶心、下腹部疼痛未引起注意, 今术后约2个月回院复诊, B超示:腹腔内可见一胎儿有胎心搏动, 考虑腹腔妊娠, 急诊入院。
入院当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宫颈残端右侧一约12 cm×9 cm×8 cm囊性包块被结肠与大网膜包裹, 分离过程胎膜破裂流出, 清理羊水50 ml, 胎儿长约9 cm, 脐带在近胎盘处结扎, 取出胎儿结扎出血点, 因怕剥离胎盘造成肠管损伤及大出血而将胎盘留于原处。手术顺利,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7 d切口拆线Ⅰ期愈合, 痊愈出院。术后随访一年患者情况较好, 血HCG正常。
2讨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护理配合及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105例患者, 男29例, 女76例, 年龄18岁~65岁。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腺瘤5例, 原发性甲亢18例, 继发性甲亢6例, 巨大单纯性甲状腺肿18例, 甲状腺腺瘤伴甲状腺功能亢进9例。手术均圆满成功, 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颈部无瘢痕, 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术前1 d, 巡回护士要访视患者, 详细了解病情、病史及一般情况。术前患者多有精神紧张, 对即将施行的手术有焦虑和恐惧心理, 要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及术中注意事项, 认真耐心地回答和解释患者的疑问, 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 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并做好手术体位的练习。本组病例基础代谢率在+15%~20%, 脉率降至90次/min以下, 体重增加, 情绪稳定, 腺体变小、变硬, 甲状腺血管杂音减弱或消失即可行手术[1]。
2.1.2 器械准备
常规一般器械, 米氏钳、电刀、吸引器、引流片、热盐水、止血纱布或明胶海绵等。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的配合
(1) 保持手术室安静, 适宜的温、湿度, 温度保持在22~25℃, 湿度40%~50%.患者接到手术室后, 再次进行核对, 如有活动的假牙及导电物品均应取下。通常选用下肢建立静脉通路, 以便术中观察输液情况, 在大腿外侧粘好一次性电极板。 (2) 患者取平卧位, 头戴一次性帽子, 将头发全部遮住, 外耳道塞小棉花团。颈肩部横垫1个10 cm厚软枕, 颈部两侧各垫一小沙袋, 以固定头部。头后仰呈30°~50°角, 颈保持过伸位[2], 以有效暴露手术野,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术中随时观察患者血压, 过高或过低均不利手术;观察血压是否平稳, 口唇及四肢末梢是否紫绀, 是否有气管压迫或颈部手术操作憋气而缺氧, 及时给患者吸氧。指导患者深呼吸, 使呼吸平稳。行腺体切除时, 要与患者交谈, 注意患者说话声音, 发生声音嘶哑立即报告医生, 以免误伤喉返神经。患者若出现心律失常、甲亢危象时, 配合麻醉师积极抢救治疗。若因气管壁塌陷而窒息时, 应立即配合麻醉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抢救。 (4) 手术结束前, 取出垫枕, 使患者颈部肌肉放松, 以利缝合切口。并嘱其咳嗽, 观察术野有无渗血、出血。伤口缝合后, 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2.2.2 洗手护士的配合
(1) 器械护士提前30 min洗手上台, 检查并整理手术器械, 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台上器械及敷料, 协助手术医生消毒、铺单, 安置好电刀、吸引器。 (2) 术者切开皮肤、皮下后, 递3把直蚊式钳游离皮瓣进行上、下分离, 上至甲状软骨, 下至胸骨切迹, 在颈中线上纵行切开筋膜, 用甲状腺拉钩暴露甲状腺或腺瘤, 用3把大弯钳将甲状腺上动、静脉分离出来, 刀切断后钳带4号丝线双重结扎。如遇甲状腺大血管出血, 应迅速递干纱垫填塞止血, 必要时立即接吸引器, 以便及时发现出血处, 缝扎或丝线结扎。切开甲状腺外科膜及峡部, 切断甲状腺组织, 放入标本袋。 (3) 关闭切口前, 与巡回护士再次清点敷料及器械, 准确无误后方能关闭切口。
3 术后处理
术毕移动患者时, 双手扶患者头部, 保持头颈一致, 减少因活动度大造成患者伤口疼痛, 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一同送患者回病房, 并向病房护士交待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待病房护士测定血压, 监护正常时再返回。
4 体会
甲状腺手术目前已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 由于颈部解剖复杂, 手术有一定的难度, 洗手、巡回护士台上、台下护理配合的好坏熟练程度, 直接影响手术时间长短和手术的成功与否, 因此对手术室护士的技能操作及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和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 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好医疗基础理论和外科临床医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蒋代凤.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护理[J].华夏医学, 1998, 11 (4) :401.
食管次全切除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就诊近端胃贲门癌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贲门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5~79岁,平均(57.3±12.6)岁;对照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7~81岁,平均(58.6±1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X线、细胞学及内镜确诊,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开腹探查肿块的范围和部位,根据患者肿块的范围决定手术方式,若肿块范围<4cm,距离幽门8cm以上,无其他脏器转移者,手术切除近端胃大部的同时切除大网膜及远端食管,清扫胃周围淋巴结,保留幽门及2cm带血供的大网膜,术中冰冻切片确认切缘无肿瘤,吻合食管下段与远端胃。若肿块范围>4cm或者据幽门<8cm,则行全胃切除术,按D2手术清扫淋巴结,行P袢空场Rouxen-y吻合代替胃[2]。术后半年至一年内复查胃镜,观察食管下段是否有胆汁黄染黄和黏膜糜烂。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及生存状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营养不良等发生状况,随访2年后两组的生存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存率比较
随访两年后发现,观察组存活12例,2年生存率66.7%,对照组存活11例,2年生存率6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比较
术后随访发现两组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和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注:*两组比较P<0.05
3 结论
贲门癌是指发生在胃贲门部,即胃食管交界线下约2cm范围内的腺癌,它是胃癌的特殊类型,与其他部位的胃癌不同,具有自己的解剖组织学特性和临床表现,独特的诊疗方法和较差的外科治疗效果[3]。其发病原因不详,可能与饮食、环境、遗传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也不甚典型,贲门癌的早期症状隐匿,常出现间歇性吞咽顿挫感、胸骨后胀闷感、吞咽时异物感、上腹部轻微疼痛等非特异性表表象,当这些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到了经常或者持续发生时,贲门癌常常已经处于中晚期了。对于贲门癌的治疗有手术、三维免疫、靶向介入治疗、支架置入等,其中手术治疗仍是公认的首选治疗,由于贲门癌的组织学为腺癌或者粘液腺癌,放射治疗几乎没有效果,化学治疗也效果甚微。胃次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是目前常用治疗贲门癌的手术方法,为了提高贲门癌的治疗效果,又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行贲门癌根治术的时候选择胃次全切除术还是全胃切除术仍存在争议[4]。向俾庭[5]等人认为全胃切除术后由于丧失了胃的食物储存、搅拌作用,出现无胃综合征,例如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饱胀、消化不良等,可能导致患者营养不良、体质量下降和贫血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贲门癌患者术后应坚持随访,复查胸片、胸部CT、腹部B超等,术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之后每半年复查1次以观察生存状态以及是否有复发转移等。
对于治疗贲门癌的手术方式,如何在彻底切除肿瘤以延长生存率的前提下减少手术并发症目前仍是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贲门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主要取决于肿瘤复发情况和手术的并发症,马增山[6]等人研究表明对于Ⅲ期贲门癌患者,生存质量越长,胃次全切除术的效果越优于全胃切除术,为了研究胃次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在治疗贲门癌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比较,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就诊近端胃贲门癌患者3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近侧胃次全切除术治疗和全胃切切除术治疗,随访2年后发现,观察组存活12例,2年生存率66.7%,对照组存活11例,2年生存率6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贲门癌的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随访发现两组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和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胃次全切除术在治疗贲门癌中的术后并发症较少,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总之,近端胃次全切除术是治疗贲门癌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清廉,侯向生.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6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295-295.
[2]张华英,齐弘.贲门癌手术护理配合[J].工企医刊,2011,24(2):73-74.
[3]R.Cestar i,V.Villanacci,G.B assotti et al.The pathology of gastric cardia:a prospective,endoscopic,and morphologic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2007,31(5):706-710.
[4]盛红光,张敏,姜言明,等.贲门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术治疗残胃贲门癌[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2):172-173.
[5]向俾庭,陶站群,庄哓泉,等.近端胃次全与全胃切治疗近端胃癌的临床比较[J].海南医学,2011,22(16):67-68.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8例临床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 男9例, 女37例, 年龄16~65岁, 病程5个月~15年。
原发性甲亢41例, 继发性甲亢6例, 甲亢术后复发1例。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甲状腺肿大及明显甲亢临床症状。其中Ⅲ度肿大42例, Ⅱ度肿大802例, Ⅰ度肿大21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1.2 方法
(1) 术前准备本组患者术前常规完成血、尿、粪检查, 心电图, 气管正侧位片, 血糖测定及凝血机制检查。48例甲亢患者均经内科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基础代谢率控制在+15%以下, 心率90次/min以下, 停服抗甲状腺药物, 改服复方碘剂, 每日3次, 第1日每次5滴, 以后逐日每次增加1滴, 至增到每日15滴, 维持3~5日, 使甲状腺明显缩小、变硬, 便于手术操作及减少术中出血[2]; (2) 手术方法仰卧位, 垫高肩部, 使头后仰, 以充分显露颈部;头部两侧用小沙袋固定, 以防术中头部左右移动污染切口;气管内插管麻醉, 以保证术中呼吸道通畅;于胸骨上切迹上方2横指处, 沿皮纹作弧形切口, 两端达胸锁乳突肌外缘;如腺体较大, 切口可相应弯向上延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 钳牵起上、下皮瓣, 在颈阔肌后面的疏松组织间进行分离, 拉开切口, 用4号丝线缝扎两侧颈前静脉。切断甲状腺前肌群, 显露甲状腺。处理甲状腺上极、下极、峡部, 使甲状腺基本大部分离。最后, 楔状切除甲状腺, 切除腺体的多少, 按病人中毒的程度而定。一般切除腺体的80%~90%。每侧残留腺体组织约一拇指末节大小的薄片遮盖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 即足以维持其生理功能, 又不致复发。术后48~72h拔除引流管, 术后5~7d切口拆线。术后继续服用复方碘液, 每日3次, 第1日每次15滴, 以后逐日递减1滴, 直至每次5滴为止。
2 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 病人切口全部一期愈合, 无手术死亡, 甲状腺危象先兆有1例发生。经给予10%碘化钠5~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 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 降温等综合措施后恢复正常。无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无术后大量出血及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 无手足抽搐。术后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 3个月后自行恢复。随访3月~4年, 43例得到随访, 随访率达89.58%, 原病症复发者2例, 复发率4.1%。
3 讨论
甲状腺手术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术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可以开展此类手术, 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神经损伤, 甲亢危象及甲状旁腺损伤, 尤其以喉返神经损伤为多见, 喉返神经的损伤一直是甲状腺手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约0.3%~9.4%, 高者可达13.3%[3]。主要原因是喉返神经解剖变异较大, 容易被误伤[4]。
对于并发症预防作者的体会是 (1) 切口要有足够的长度, 一般需要超过肿块外缘1~2cm, 必要时可以切断部分胸锁乳突肌, 以保证充分显露腺体, 安全地在直视下分别处理上、下极血管, 防止损伤其他组织。 (2) 仔细止血, 甲状腺血液供应丰富, 止血时, 对较大血管要常规双重结扎, 断端要留得长些, 防止术中或术后线结滑脱、出血, 上极血管的处理尤其要慎重。腺体切除后, 宜用热盐水纱布反复热敷, 细心检查, 即使是微小的出血点也应结扎止血, 待整个创面无出血后方可缝合, 关闭切口。 (3) 保护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的外侧支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接近, 一般不必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在颈动脉内侧甲状腺下动脉起点处结扎一道, 然后再在甲状腺下动脉分叉后进入甲状腺腺体处分别结扎、切断。这种方法不会误扎, 又不会损伤喉返神经, 当楔状切除腺体时, 要尽量多留一些腺体被膜, 也可防止喉返神经损伤。对术中发现神经损伤者, 如系结扎、缝扎引起, 应立即拆除有关线结, 显露神经;如发现神经横断, 应争取行神经对端吻合;如发生双侧神经损伤出现呼吸困难时, 需立即行气管切开, 再处理损伤的神经。对于暂时性神经损伤, 术后可给予保守治疗[5] (4) 保留甲状旁腺, 切除甲状腺后, 应立即检查有无甲状旁腺 (呈黄褐色, 长5~6mm, 宽3~4mm, 厚约2mm, 如误切下, 应立即埋藏于胸锁乳突肌内。 (5) 预防危象发生, 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 术中应及时静脉滴注复方碘液, 以防甲状腺危象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适应症、操作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 无手术死亡, 甲状腺危象先兆有1例发生。无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无术后大量出血及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 无手足抽搐。术后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 3个月后自行恢复。随访3月~4年, 43例得到随访, 随访率达89.58%, 原病症复发者2例, 复发率4.1%。结论 甲亢思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安全的, 只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注意操作, 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很低的, 也是可以避免的。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次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闰利熬, 李随勤, 施秉银, 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 41 (8) :595-598.
食管次全切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0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患者,患者年龄为26~68岁,平均(43.5±3.8)岁。其中子宫肌瘤21例,子宫功能性出血10例,子宫腺肌瘤17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宫颈涂片、诊断性刮宫,以排除子宫颈和宫体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次全切除手术的手术指证,宫颈检查均正常。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6例,合并糖尿病3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行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术中首先了解子宫大小、活动度及子宫颈情况,距宫角1 cm处钳夹切断圆韧带,缝扎远端。于子宫峡部水平紧贴子宫侧壁钳夹切断子宫动、静脉及宫旁组织,残端缝扎。切出子宫,宫颈残端消毒后,采用“8”字缝合,并缝合盆腔盆腹膜,将双侧附件断端、圆韧带断端、宫颈残端包埋其中,分层缝合腹壁各层。术中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以了解是否为恶性肿瘤。
1.3 术后整体护理
1.3.1 心理方面的护理
患者因为疾病会出现不良心理,尤其是未婚、未孕的患者,故应对其进行手术及疾病方面知识的讲解,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手术之后要患者有乐观的心理状态,以应对疾病的治疗,在治疗中给予医护人员以配合,争取早日康复[1]。
1.3.2 基础护理
手术之后患者送回病房,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记录工作,如果出现异常要立即报告。并注意保持输液管、导尿管畅通。术后可以给予患者杜非半量来进行镇痛。术后患者要禁食水,6 h后可进流质,12 h后可进半流质,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改普食[2]。
1.3.3 术后要求患者多进行下床活动,鼓励患者早翻身、早下床活动,下床活动在术后24h内即可进行。
术后要对患者进行会阴部位的冲洗,2~3次/d,持续1周,保持会阴部位清洁。术后第2天拔导尿管,尿管留置期间及拔尿管前不夹闭尿管,拔尿管后要及时进行自行排尿。患者要避免憋尿及大笑以免影响患者的伤口,进行下床活动时要按紧伤口,打喷嚏、咳嗽时要特别注意[3]。
1.3.4 出院时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如左下腹阵发性隐痛,提示为术后牵拉所致,不必处理,其可自行消失。出院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受凉,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因素,保持大便通常,禁止性生活。活动要适量,不要提重物等。并要求患者进行随访检查,定期来医院进行复查。避免过度劳累,可进行局部的热敷、理疗等辅助治疗。
2 结果
48例患者经治疗和实施整体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术中病理检查无一例发现恶性肿瘤。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14 d,平均(8.7±2.1) d。
3 讨论
整体护理即是把疾病和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把生物学的患者和社会及其生存的整个外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把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应该是系统的、连续的,要保证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工作不间断。对患者的护理是主动的、积极的,按照护理程序,有计划进行,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患者的护理不仅包括身、心两方面,也包括疾病的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实施整体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可以避免患者在手术之后发生各种并发症。整体护理注意患者各个方面的情况,及时给以健康宣教、早期预防。整体护理的方法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以便患者的疾病得到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陈炎金.经阴道子宫广泛或次广泛切除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23例围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9,3(2): 132-134.
[2]姚书忠.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216例的临床护理.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16(9):421-422.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术中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1年3月, 我院手术室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6例, 男10例, 女26例;年龄23岁~65岁, 平均35岁;其中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
1.2 术前准备方法
1.2.1 病人准备
术前药物控制甲状腺功能及用碘化钠减轻甲状腺充血, 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手术。基础代谢率下降并稳定在±20%范围内, 临床症状缓解, 情绪激动、失眠、手指震颤等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 体质量稳定或增加, 脉压相应缩小, 心脏收缩期杂音减轻, 心率较慢, 静止时心率低于90/min, 甲状腺缩小变硬。本组36例术前病人准备均达上述标准。
1.2.2 心理护理
病人进入手术室前多有精神紧张、恐惧、陌生心理, 担心手术效果而焦虑不安。护士在接病人入室前主动向其介绍手术目的、方法、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及以往或目前手术成功的病例, 告知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认真耐心回答和解释病人的疑问, 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 减轻精神压力。告知手术风险和相应的预防措施, 使其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安静地接受和配合手术治疗。
1.2.3 器械及物品准备
器械护士做好手术布类、器械、引流管或引流片等准备, 巡回护士注意病人的保暖, 室温调节在22 ℃~25 ℃, 防止病人受凉感冒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准备好肩垫、抢救药品器材, 检查氧气是否充足, 导管是否通畅, 电刀、吸引装置等运转是否正常状态。
1.3 术中配合护理
1.3.1 体位
病人取平卧位, 肩部垫一肩垫使肩垫高, 头后仰30°~35°角, 充分显露颈部。头部两侧放置小沙袋固定, 也可用一软垫圈固定头部, 使头及颈处于较为舒适的位置。
1.3.2 建立静脉通路
用静脉套管针, 选择上肢前臂或下肢表浅静脉穿刺置管并妥善固定, 使液体输入通畅。
1.3.3 器械护士配合
熟悉手术步骤, 根据手术进行的各个环节, 准确敏捷地传递给术者所需物品。巡回护士密切配合麻醉医师做好病人术中体温、脉搏、血压的监测;密切观察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 注意手术创口的出血情况, 保持吸引装置的通畅。根据创面、吸引瓶内容物及纱布渗血情况估计术中出血量, 及时配合医生调节输血输液速度。
1.3.4 术毕护理
贴敷伤口, 粘贴胶布切勿过紧, 以免影响呼吸。检查伤口引流是否通畅, 协助病人盖好被子, 以防受凉。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及时书写“手术清点记录”“手术安全核查记录”等, 做好围术期的护理[2]。
2 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如果体内增多的甲状腺激素未被完全控制, 基础代谢率增高, 氧耗量增大, 术中可常表现情绪激动、怕热多汗、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甚至发生心房纤颤和充血性心力衰竭[3]。术前准备应充分, 以防术中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发生。尤其对有心房纤颤及早期心力衰竭者, 如果收缩压高于180 mmHg (1 mmHg=0.133 kPa) 或心率大于100/min时, 应暂缓手术, 继续做好病人准备。根据甲亢病人的病情特点, 除对病人进行细致耐心的心理护理外, 术中还要严密监测病人的血压, 过高过低均不利于手术, 要及时处理, 特别是舒张压过低可使心脏供血不足;呼吸是否平稳, 口唇及四肢末梢是否发绀, 有否气管压迫或手术操作憋气缺氧。保持病人呼吸平稳, 体温脉搏正常, 四肢无冰冷、潮湿多汗。严格计算出入量, 补足液体。行腺体切除时要与病人交谈, 注意有无声音嘶哑, 提醒医生以免误伤喉返神经[4]。术中如有大出血致血压下降或直接危及生命时, 要及时加压输血补液, 防止休克, 保持进出量平衡。病人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或气管壁塌陷窒息时, 要立即配合麻醉医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抢救措施。
摆体位时颈部不要过度后伸, 以免加大颈部张力压迫甲状腺, 使甲状腺激素人为分泌增多, 诱发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乃至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发生。手术结束前应取出肩垫, 放松病人颈部, 嘱其咳嗽, 以观察手术野有无渗血及出血, 引流是否通畅。术毕移动病人时, 双手扶病人头部, 保持头颈一致, 减少因活动度大造成病人伤口疼痛。运送过程应观察伤口有无出血现象, 随时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及面部青紫口唇发绀。
3 体会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时, 由于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和病人身心疾病、手术者的技术操作经验及手术护士的术中配合等诸多因素, 每一个环节如有缺陷, 都可能使病人发生各种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 甚至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和甲状旁腺机能低下。预防措施除了熟悉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解剖关系外, 手术切口不宜过小, 暴露必须充分良好, 术野清晰, 止血彻底和操作轻柔。若难以做到充分暴露术野, 在手术者操作过程中, 手术护士注意提醒手术者避免损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是供应甲状旁腺的唯一血管, 大多数病人的术后低钙是因其血液循环受到影响所致。在分离甲状腺下极时, 不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 而采取囊内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分支的方法, 术中减少不必要的游离, 尽量保留甲状腺后被膜, 可避免损伤甲状旁腺及其血液供应。
除上述手术操作技巧外, 手术护士亦应充分做好术前访视, 了解病人的病情、心理反应, 做好解释和心理疏导工作, 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评估, 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符合病人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本组36例手术全部成功, 未出现一例严重并发症、后遗症, 手术过程进展顺利, 术后恢复良好。适宜的手术方式、熟练的技术操作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可使病人获得满意的手术质量和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岩.甲状腺术中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健康月刊, 2010, 29 (6) :259.
[2]缪建平, 王蕙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人围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12) :902.
[3]韦艳, 严闪红, 汤雪琴.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