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切除术

2024-06-07

食管癌切除术(精选8篇)

食管癌切除术 篇1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疾病, 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 临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 但关于何种术式疗效及安全性最佳, 目前尚无定论[1]。本研究对比分析微创食管切除术与放食管切除术用于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 旨在为临床食管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 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60例, 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均经CT检查显示无肿瘤侵袭以及远处转移, 均无胸部以及上腹部淋巴结肿大症状, 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 均能够耐受手术。患者自主选择手术方式, 其中85例行微创食管切除术作为微创组, 男59例, 女26例, 年龄在53~72岁, 平均为 (59.3±6.6) 岁, 肿瘤部位:18例为胸上段肿瘤, 39例为胸中段肿瘤, 25例为下段肿瘤, 3例为多发肿瘤。75例行开放食管切除术作为开放组, 男52例, 女23例, 年龄在55~74岁, 平均为 (60.1±6.6) 岁, 肿瘤部位:16例为胸上段肿瘤, 34例为胸中段肿瘤, 23例为下段肿瘤, 2例为多发肿瘤。两组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等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各项术前检查以及准备工作, 均于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开放组应用传统开放食管切除术进行治疗, 据肿瘤位置选择手术方式:位于食管中上段者行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 (Mc Keown术) , 位于食管下段者行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术。颈部吻合、体内吻合均选择一次性吻合器进行吻合。微创组实施微创食管切除术, 胸部操作时体位采用左侧俯卧位, 在胸腔镜引导下进行食管游离并清扫纵隔淋巴结, 重点清扫左右喉返神经链及隆突下淋巴结。腹部操作改平卧位, 头部稍向右偏, 在腹腔镜引导下游离胃并清扫腹腔淋巴结, 重点清扫胃第7、8及9组淋巴结。颈部操作时于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行5 cm切口游离颈段食管。作上腹部正中5 cm切口, 直视下制作管状胃。常规进行胃食管吻合器吻合术, 并将颈部及腹部切口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送至ICU监护1 d, 并予以禁食和常规胃肠道减压, 术后2 d予以肠内营养支持。

1.3 观察指标及术后随访:

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失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除标本盲法由病理科医师检测。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心律失常、乳糜胸、术后胸腔渗血、声音嘶哑、支气管损伤、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反流性食管炎和胃炎以及吻合口狭窄。患者出院后1周以及第1个月各进行门诊回访1次, 并于术后1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电话回访, 主要回访内容为患者的身体指标、病情、肿瘤侵袭转移情况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 以 (±s) 表示计量资料, 比较经t检验;以率 (%) 表示计数资料, 比较经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微创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开放组, 但无明显差异 (P>0.05) ;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状态无明显差异 (P>0.05) , 但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术后2周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放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微创组术后有例8例 (9.4%) 发生并发症, 其中, 1例肺部感染, 1例乳糜胸, 2例吻合口狭窄, 1例喉返神经损伤, 1例吻合口瘘, 2反流性食管炎和胃炎;开放组9例 (12.0%) 发生并发症, 其中, 1例肺部感染, 1例乳糜胸, 1例吻合口瘘, 2例喉返神经损伤, 1例心律失常, 2反流性食管炎和胃炎, 1例胃排空障碍。两组均无二次手术病例、气胸及乳糜胸等并发症发生, 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手术切除食管是目前临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 1994年Mc Anena等首次报道了胸腔镜应用于胸段食管的游离。1995年, Depaula等报道了腹腔镜应用于胃游离术, 并讲解了管状胃的手术操作步骤。1998年, Lukitech等将全腔镜用于食管癌切除, 开辟了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全新途径[2]。但到目前为止, 对于采用微创食管切除术还是传统开放食管切除术, 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资料显示, 微创食管切除术利用胸腹腔镜进行手术, 利用腔镜的放大效应, 可使解剖层次更加清晰, 相比于开胸手术中难以保全血管及神经, 该术式能够更加清楚地辨认血管及神经, 并加以保全, 从而减少了血管及神经损伤, 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神经损伤性并发症。其次, 术中无需撑开肋间和腹壁, 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还可改善患者的术后咳嗽能力, 有利于术后康复。此外, 腔镜下, 术野几乎无死角, 从而确保手术质量。该术式对于患者的创伤显著减少, 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2]。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2周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开放食管切除组, 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3]。本研究发现, 微创组的淋巴清扫数与开放切除术组无明显差异, 充分证实微创食管切除术符合食管癌的根治原则, 证明微创食管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虽然微创食管切除术具有上述优点, 但在本研究中发现, 微创组仍存在肺部感染、乳糜胸、吻合口狭窄、喉返神经损伤以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这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 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本组结果显示, 微创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胃炎的发生率较开放组显著降低, 可能与管状胃胃酸分泌减少以及胃充分排空等因素有关。

注:与微创组比较, *P<0.05

综上所述, 微创食管切除术用于治疗食管癌相比于传统开放食管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及恢复快等优点。目前, 微创食管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并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 虽然目前尚缺乏充分的证据证实其对于食管癌长期有效, 但该术式的安全性已经获得临床公认, 其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也已经获得了大量临床基础研究及实践研究的证实。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 应不断提高和完善临床医师的操作技术以及临床经验, 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食管切除术与开放食管切除术用于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期间, 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60例, 85例行微创食管切除术作为微创组, 75例行开放食管切除术作为开放组, 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 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状态、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率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但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2周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放组 (P<0.05) 。结论 微创食管切除术与开放食管切除术对食管癌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微创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 术中出血量少, 术后恢复快, 更为安全可靠,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胸腔镜,食管癌

参考文献

[1]陈亮, 王武军, 蔡瑞君, 等.胸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Meta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 (6) :603-607.

[2]Tachibana M, Kinugasa S, Shibakita M.Surgical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esophageal cancer[J].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 2006, 391 (2) :304-321.

[3]冯明祥, 王群, 谭黎杰, 等.管状胃在微创食管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0, 17 (2) :92-95.

食管癌切除术 篇2

【关键词】 胸腔镜;食道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

胸腔镜下食道癌切除术是近年开展的胸部微创新技术,其主要优点是手术创伤小,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1]。深受广大患者欢迎,是治疗早中期食管癌又一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即使是肺功能及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也能耐受这种手术。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我科共对98例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8例,其中女性22例,男性76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4.5岁,其病灶位于食管上段25例,中段61例,下段12例;病灶长度2-5cm。

2 结 果

本组98例均治愈出院,其中有2例出现颈部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胸腔引流量160-400m,术后第2-3天后下床活动,术后使用镇痛药者7例,比传统开胸手术后使用镇痛药者明显减少,平均住院18天。

3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护士应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热情、耐心地关心患者,向患者介绍微创手术的优点、麻醉方法、手术可靠性及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鼓励其积极配合,让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取得信任,消除心中的顾虑及由疾病导致的恐惧心理,使其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3.1.2 营养支持 改善全身状况,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术前由于吞咽困难导致营养不良,以至延缓术后切口愈合,且机体抵抗力差易引起术后感染,故术前应纠正营养不良,患者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遵医嘱予静脉高营养治疗。

3.1.3 呼吸道准备 由于电视胸腔镜手术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进行单肺通气,长时间单肺通气,易发生肺不张及低氧血症,故术前应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如吹气球或爬楼梯训练以及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吸烟者术前戒烟2周以上。

3.1.4 消化道准备 术前3d改少渣流质饮食,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8小时,术前晚遵医嘱予以生理盐水1000mL灌肠,术晨常规置胃管,通过梗阻部位时不能强行进入,以免穿破食管,可置于梗阻部位上端,待手术中直视下再植入胃中。

3.2 术后护理

3.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因术中持续健侧肺通气,使肺内分流增加,易导致术后发生肺不张及低氧血症[2],特别是老年患者胸痛明显,不敢咳嗽咳痰,且术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下降,因此要注意观察病人口唇及肢端色泽温度情况。

3.2.2 呼吸道的管理 由于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术后肺部分泌物增多,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是食管手术后的关键。遵医嘱给予超短波雾化吸入,一日三次,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痰,必要时吸痰,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痰液的量及性状。本组有7例病人术后第1-2天出现呼吸喘促,痰多不易咳出,及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无出现严重肺部并发症。

3.2.3 引流管的护理 加强各引流管的护理,做好胃肠减压管的护理,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应每30-60分钟挤压一次,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积气,减轻腹胀及吻合口张力,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及吻合口的愈合,术后24-48h,如引出大量的血液,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一般留置3-5d,待肠蠕动功能恢复后拔除。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若引流液超过200ml/h,连续3h以上,或者1小时内引流量超过300ml,应警惕是否出现胸腔内出血;若引流液突然减少或者停止,应警惕引流管是否堵塞、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本组病人胸管均引流通畅,无出血表现,放置48-72小时后均拔管。保持十二指肠营养管的通畅,定时冲洗,遵医嘱术后第三天给予营养液缓慢滴入,以加强肠内营养。各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及牵拉,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

3.2.4 疼痛的护理 胸腔镜下食道癌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虽有疼痛感,但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减轻,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时,应先评估疼痛的性质及持续时间,可按医嘱适当使用止痛药物,还可应用非药物方法处理,如听轻音乐,讲故事谈心等分散其注意力,也可指导家属抚摸患者的皮肤,抚摸时可直接放松肌肉,将紧张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缓解肌肉的紧张,消除疼痛[3],从而使患者疼痛感得到有效的控制。

3.2.5 营养支持 食管癌术后需要一般禁食4-5天,加强肠内和肠外营养: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术后5-7d,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根据胃肠功能的恢复及术中吻合口张力、血供情况而决定进食时间,自少量饮食起,依次全流质、半流质、少量多餐,患者应循序渐进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进食中及进食后不要立即平躺,至少要坐立半小时,以免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禁食期间作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3.2.6 并发症的观察

3.2.6.1 VATS具有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常规开胸手术同样存在的并发症。因此做好预防性处理和监护是极其重要。术后因胸管放置后牵拉疼痛,限制患者咳嗽、排痰及呼吸运动,痰液堵塞细小支气管,使肺有效通气量减少,易导致肺部感染。術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协助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痰,必要时吸痰,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3.2.6.2 吻合口瘘 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早期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4-7d,常见于年老,体弱、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胸内吻合口瘘表现为进食后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及全身中毒症状,患侧呼吸音低,叩诊浊音,白细胞升高甚至发生休克。处理原则一般为禁食;应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充分引流。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补充足够的营养和热量。纠正低蛋白血症。本组有2例病人术后第4-6天出现颈部吻合口瘘,给予颈部切口撑开,充分引流,加强肠内和肠外营,10天后全部愈合,无出现胸内吻合口瘘。

4 出院宣教

4.1 保持良好的生活情趣,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根据自己的爱好及习惯选择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情。

4.2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应细嚼慢咽,少量多餐,合理膳食以免发生晚期吻合口瘘,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低脂肪及易消化的饮食,不卧位进食,进食后避免有低头弯腰的活动,至少30分钟以上才能平卧。

4.3 预防呼吸道感染,天气变化时注意防寒保暖,不宜至人多密集的地方,防止感冒,防止受凉。

4.4 出院后2周回院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930.

[2] 刘玉英,史仔兰.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2(4):93.

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52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 其中男34例, 女18例, 年龄45~65岁, 平均年龄 (56.3±6.4) 岁, 病程5~12个月;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不同程度吞咽困难症状, 应用食管吞钡X线摄片、胸部CT、病理活检等均符合食管癌诊断标准, 应用行食管癌根治切除术治疗, 且均符合手术指征;肿瘤大小:<5 cm者16例, 5~8 cm者28例, >8 cm者8例;患者肿瘤位置:胸上段处10例, 胸中段处24例, 胸下段处18例;肿瘤分期:Ⅰ期患者16例, Ⅱ期患者24例, Ⅲ期患者6例, Ⅳ期患者6例;病理类型:鳞癌, 4例高分化癌, 20例中分化癌, 28例低分化癌。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双腔气管插管内全麻方法, 10例通过右胸内食管进行切除, 予以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 24例通过左胸食管进行切除, 予以弓上胃食管吻合术, 18例通过左胸食管下段胃近端进行切除, 予以弓下胃食管吻合术。手术过程中均予以有效护理干预。

2 结果

经手术治疗, 出现吻合口瘘患者3例, 呼吸衰竭者1例;均予以1~3年随访, 1年生存率为76.9%, 3年生存率为46.2%。

3 讨论

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手术前均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需与患者积极沟通, 了解其心理变化, 尽量满足其要求, 予以有效关心及照顾, 使患者了解手术方法, 手术效果以及一些成功案例等, 避免其过度紧张, 提高战胜疾病信心, 主动配合治疗。

术前护理:术前, 患者应得到较全面身体检查, 确定患者机体能力符合当前手术要求, 机体能力差的患者需应用抗生素进行防治治疗, 避免其手术过程中发生其他并发症, 且手术前2 d食用流质食物, 术前予以常规方法灌肠, 且在术前6 h需禁食, 手术前应协助患者学会深呼吸等, 避免患者术后因肺不张产生胸腔积液。

生命体征护理:患者手术后需24 h对心电水平进行检测, 严密关注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情况, 每2 h检测1次脉搏, 对呼吸及血压均需测量, 若有异常, 需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护理人员按照标准调整输液量与静滴速度, 避免其有急性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等不良症状发生。

胃肠减压管和鼻肠管护理:合理胃肠减压可促使吻合口完全愈合, 术后应用胃管及鼻肠管, 防治过程中需加强对其护理, 定时胃肠减压。将胃管及鼻肠管完全固定, 注意观察引流量及其性状, 确保引流管畅通性, 应用无菌生理盐水, 低压冲洗胃管和鼻肠管, 减少吻合口瘘出现几率。

体位护理: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时, 需去枕平卧, 头偏往一侧, 避免呕吐物对呼吸道造成阻塞;在其清醒后, 心率、血压等保持稳定时, 可选半卧位, 床头增高30~45°确保呼吸道及胸腔引流具有较高通畅性;术后1~2 d需避免牵拉到胃及吻合口, 提高伤口愈合效果;术后2 d后, 患者可稍将头部加高, 换用斜坡卧位, 有利于胸腔闭式引流与快速排痰。

饮食护理:术后需禁食3~5 d, 在肠蠕动功能恢复后此可将胃管拔除, 所以患者在手术后往往出现营养缺乏症状。及时有效的饮食护理显得特别重要。通常术后5 d即可应用无渣流质食物, 然后患者将流食、半流食恢复到普通饮食。而且在饮食时, 注意食物营养性, 多应用营养丰富食物, 增加水果、蔬菜及易消化等食物应用量, 禁止应用碳酸饮料与硬质食物[2]。

并发症的护理:手术过程中, 往往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可根据并发症不同, 予以有效防治护理。吻合口瘘:在食管癌切除术后容易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通常在术后2~7 d发生。护理人员需于术后1周内提高病情监测力度。若患者体温突发性上升超过38.5℃, 切口有疼痛感, 呼吸急促, 心率速度增加, 治疗后无法得到缓解, 需注意是否出现吻合口瘘, 若确诊则需马上禁食, 应用胸腔闭式引流, 调整引流管与体位, 确保引流通畅, 避免消化液有返流现象。肺炎、肺不张及呼吸衰竭:手术后患者气管会产生大量分泌物, 且切口有疼痛感导致患者无法及时咳嗽等, 使得痰液积聚在气管中容易出现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等不良症状。所以护理过程中予以有效排痰尤为重要。

出院宣教:手术后8~10 d, 患者能够应用少量水, 在饮水过程中, 需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困难、呛咳等情况, 若饮水过程较正常, 可将其食物缓慢过度到全流食, 随着患者状态转化, 可直接应用半流食。出院时, 护理人员应使得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在出院后需多应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不可食用具有刺激性物。患者应保持少食多餐习惯, 饮食后可慢走, 帮助消化, 禁止在睡前、卧位状态饮食, 出院后2周, 患者应定期复查[3]。

食管癌切除术实施过程中, 护理措施显得具有一定复杂性, 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各种临床知识, 主要有患者心理变化、临床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引流管护理方法、饮食护理等各个涉及系统的内容、护理过程中应依据患者自身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 以便能够增加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减少患者疼痛,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52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 对其予以有效护理干预, 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 患者中出现吻合口瘘者3例, 呼吸衰竭者1例;经1~3年随访, 1年生存率为76.9%, 3年生存率为46.2%。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食管癌切除术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使之能够及时恢复健康, 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食管癌切除术,护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俊英.食管癌切除术的护理体会24例.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24) :202-202.

[2]肖红.胸腔镜行食管切除术的临床护理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1 (2) :89-90.

食管癌切除术 篇4

1 资料与评价

1.1 临床资料

本组34例食道癌食管切除患者,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10例, 年龄50~70岁, 平均57岁, 无严重心肺疾患, 无恶病质, 无胸部手术史, 病变属于早中期。19例主动脉弓上食管与胃吻合, 15例主动脉弓下食管与胃吻合, 手术均顺利。33例通过术后有效的胃肠减压、胸腔闭式引流, 详细的饮食计划制订与实施, 均2周顺利出院, 1例患者因擅自进食过肥腻食物诱发吻合口瘘而死亡。

1.2 评价

评价时间手术后48小时~术后2周。评价标准: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剧烈胸痛、脉搏加快、呼吸急促、不能平卧、吸氧后呼吸困难也不能缓解, 引流液变混浊或混有唾液、胃液, 患侧呼吸音降低、叩诊浊音, 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应高度怀疑吻合口瘘, 经口服美蓝, 见有淡蓝色液体自引流管流出, 证实并发吻合口瘘。反之无并发吻合口瘘。

2 防护措施

作为护理人员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其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胃肠减压管的监护

术后胃肠减压管引流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吻合口的发生。若引流不充分、引流不畅时, 胃内气体、液体潴留使吻合口张力增加, 影响吻合口血运。胃肠减压期间应注意: (1) 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术后24~48h引流出少量血性液体视为正常, 在第1个24h引流液约为200~300mL, 第2个24h引流液约为100~200mL。若引出大量血液, 应降低吸引力并报告医师处理。 (2) 保持引流通畅:经常挤压胃肠减压管, 发现引流管堵塞, 应设法以少量生理盐水 (30~50mL) 低压冲洗胃管并回抽, 若抽吸不通畅, 可轻轻转动并提拔胃管, 提拔胃管不超过5cm, 以防止胃管拔出或加重吻合口的损伤。 (3) 妥善固定, 防止胃肠减压管脱出:食管手术后胃的位置提高, 胃管插入相对较浅, 如固定不牢, 很容易自行滑出, 因此, 应牢固固定。一旦胃管脱出不可盲目插入, 以防戳穿吻合口诱发瘘。 (4) 拔管不可过早:胃肠减压管应保留4~5d, 待肛门排气后再考虑拔出, 因食管组织较脆, 无浆膜层, 且吻合口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张力使吻合口愈合速度较慢。

2.2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食管手术后多需胸腔闭式引流, 临床上一旦胸膜腔感染很容易导致吻合口感染而发生瘘。 (1) 术后血压稳定应尽早取半卧位,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等以促进引流。 (2) 引流管长度适宜, 防止折叠、扭曲、受压而影响引流。 (3) 每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 以免管腔被凝血块堵塞影响引流。 (4) 更换引流瓶内液体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并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5) 引流装置始终低于胸膜腔, 以防引流液逆流诱发感染。 (6)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如发现引流液呈棕褐色、引流液中出现絮状物或白色沉淀物, 且在更换引流瓶时嗅到异味, 应提醒医师进一步检查, 及时判断瘘是否发生及其大小, 以便尽早处理。

2.3 饮食护理

(1) 首先制订详细的饮食计划,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禁食、禁饮的重要性, 使其主动配合。 (2) 胃肠蠕动恢复之前不但严格禁食、禁饮, 而且不可咽下唾液, 以防胃胀气使吻合口压力增加, 禁食期间由静脉补充营养。 (3) 手术后第5~6天, 胃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胃管拔除后24h确无吻合口瘘症状出现可少量饮水, 每次30~50mL, 每2~3h一次, 若患者无不适又能耐受可逐渐加量增至200~300mL/次, 约在术后第9~10天可给全量清淡流质, 第10~15天给全量半流质, 术后3周左右逐渐过度到普通饮食, 且在1~2个月内建议患者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避免进食速度过快。 (4) 避免进食生、冷、硬、粗糙、刺激、油腻、产气的食物, 质硬的药片研碎后服用。 (5) 进食后取半坐卧位或坐位, 餐后30min以上再平卧位, 以防食物返流。

2.4 口腔护理

食管癌术后, 口腔与吻合口距离较短, 通过吞咽可将口、咽部细菌带至吻合口致感染。据报道:0.01mL咽部分泌物中含有106~108个细菌[3], 故术后应协助患者刷牙、漱口, 体质虚弱者予以口腔护理, 观察口腔内感染情况, 选用合适的漱口液, 并指导患者每次咳痰、漱口后不宜将漱口水咽下。

3 讨论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吻合口瘘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术后正确的护理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成本, 减轻患者经济上的负担及身体上的痛苦。有效的胃肠减压, 可引出胃肠道内的血液、消化液等, 以减轻对吻合口的刺激, 降低吻合口周围的张力, 促进吻合口早日愈合。胸腔闭式引流, 可有效引出血液、渗出液, 不但可预防胸膜腔感染、促使吻合口愈合, 且可促使肺复张及防止纵隔移位。饮食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不但可降低胃肠道负担与压力, 又可使患者得到一定的营养使机体抵抗力提高, 从而促使吻合口愈合达到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摘要:目的 预防食管癌食管切除术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方法 术后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胸腔闭式引流及指导患者正确饮食等。结果 本组34例患者中有33例于术后2周未并发吻合口瘘顺利出院, 1例患者因擅自进食过肥腻食物诱发吻合口瘘而死亡。结论 术后正确的护理可有效预防食管切除术患者发生吻合口瘘。

关键词:吻合口瘘,食管切除术,临床防护

参考文献

[1]高居中.外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07.

[2]宣立成, 李铁.近端胃和全胃切除预防食管吻合口瘘的手术经验[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32) :36-36.

食管癌切除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49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排除临床X线等检查证实食管病变广泛并累及邻近器官者,排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或恶病质不能耐受手术者。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39~67岁,平均50.8岁。病变部位:上段9例,中段24例,下段16例;病变长度平均6.2 cm。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显露术野。按常规手术方法进行肿瘤探查、游离和切除。根据食管腔大小选择适合型号的吻合器。距肿瘤上缘5~6 cm预定切除食管部位,用中圆针穿7-0丝线绕食管纵轴1圈做一贯穿食管全层的荷包缝线,针距为0.5~0.6 cm,暂不打结。在预定切除食管处2 cm以下纵形切开食管全层,将胃管退缩至拟行吻合处之上,斜行插入吻合器抵钉座,结扎荷包缝线使食管近端固定于抵钉座中心杆,再加固结扎1道。距结扎线0.5 cm处环形切断食管[2]。吸净胃内容物并消毒,将吻合器机身经贲门部切口插入胃腔至胃底后壁最高点,用电刀灼切0.5 cm小孔,穿出吻合器前端钉与中心杆连接,旋紧吻合器机身尾端螺丝旋钮,使吻合刻度为1~2 cm,打开吻合器保险闸,握压手柄,击发完成吻合。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他处理相同,只是吻合处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缝针针距勿太稀或太密,均做内翻缝合,另加浆肌层包埋。

1.3 观察项目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吻合时间、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吻合口出血率及围术期死亡率,并对两组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3.7%,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吻合口出血率及围术期死亡率比较

两组患者吻合口出血率及围术期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食管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与生命的疾病之一,其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在癌变的过程中必有一种主要因素和若干次要因素,这些因素在癌变过程中又起着协同促癌作用。食管癌的发病主要与以下5点有关,(1)亚硝胺类: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区林县食用酸菜的居民,其胃液、尿液中存在诱发食管癌的甲基苄基亚硝胺、亚硝基吡咯烷、亚硝基胍啶[3],并发现食用酸菜量和食管癌发病率成正比。(2)食管黏膜损伤:长期喜进烫食、粗食,饮浓茶,多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和食管黏膜增生间变,也可能是致癌因素之一[4]。吸烟、饮烈性酒与食管癌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各种长期不愈的食管炎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5]。(3)真菌致癌因素:用霉变食品可以诱发小鼠食管和胃的癌前病变或鳞状上皮癌。这类真菌与亚硝胺促癌有协同作用。(4)微量元素和营养不良: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血清钼、发钼、尿钼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钼都低于正常。林县食管癌高发区水土中缺少钼,钼的抑癌作用被多数学者证实。营养不良致摄入动物蛋白不足和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是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点,但大多营养不良的高发地区食管癌并不高发,故这不可能是一个主导因素。(5)遗传因素:食管癌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现象,高发区连续3代或3代以上患病家族屡见不鲜,但食管癌绝对不存在遗传,而是与家庭饮食习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6]。食管癌患者一经确诊,如身体条件允许即应采取手术治疗[7]。本研究主要探讨术中不同吻合方法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制作技术的改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吻合器质量可靠,使用方便,严密、松紧合适,尤其是其缝合快速、操作简便、很少有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等优点,很受国内外临床外科医师的青睐和推崇,有时还使得过去无法切除的肿瘤病灶得以手术切除[8]。吻合器包括壳体、中心杆及推管。中心杆设在推管内,前端装有钉盖,后端通过螺杆与壳体尾部的调节旋钮连接,壳体外表面上设有激发手柄,激发手柄通过铰链与壳体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器内设有连杆机构,3根连杆分别与激发手柄、壳体内壁及推管连接,且3根连杆的一端均连接在同一活动铰链上;连杆机构的3根连杆包括动力杆、支撑杆及运动杆;动力杆与激发手柄为铰接;支撑杆与壳体之间为活动铰链连接;运动杆与推管之间为活动铰链连接。这些结构特点使得吻合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强[9]。陈茂华等[10]报道手工吻合发生率高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高有关,但器械吻合确实是减少吻合口瘘的一个有效方法。黄寨[11]也报道显示器械吻合能明显缩短胃-食管吻合时间及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黄永高等[12]采用机械吻合法行食管-胃颈部吻合,与手工吻合法相比,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重建方法。李英平等[13]的研究显示,机械吻合组的总手术时间、食管-胃吻合时间较手工吻合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均较手工吻合组低(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之前的报道基本相符,观察组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两组患者的吻合口出血率及围术期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本组研究的结论为机械吻合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效果满意,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因本组所选病例较少,有待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人工吻合与机械吻合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49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机械吻合,对照组采用人工吻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出血率及围术期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机械吻合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效果满意,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食管癌切除术 篇6

关键词:胸腹腔镜,食管癌,食管癌根治术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习惯的改变, 食管癌发病率逐年上升[1]。传统手术切除方法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 但是该方法手术创伤大, 出血量多, 患者术后疼痛剧烈, 容易出现排痰不畅导致呼吸道并发症, 恢复缓慢[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 MIE) 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逐渐成为治疗食管癌的常用方法[3]。对此, 笔者所在科室结合2012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总结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30例食管癌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58~76岁, 平均年龄65.9岁;中段食管癌21例, 下段食管癌9例;鳞癌28例, 腺癌1例, 小细胞癌1例。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存在中段或下段食管癌;癌症临床分期在Ⅰ~Ⅱ期;患者经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食管癌;食管吞钡点片、胸腹CT增强扫描未见癌症侵及周围或远处组织器官;既往无胸腹手术史;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排除标准:癌症累及贲门患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胸内淋巴结转移征象患者;存在严重心、肝、肺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

在手术开始前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尿、便常规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 肝功、肾功检查, 血糖、电解质检测;胸部X线扫描以及心电图检查等。另外, 在手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纤维结肠镜以及病理活检检查, 同时进行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1.2.2术前准备

手术前除了对患者进行必要检查以明确癌症是否出现转移外, 还要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改善, 并纠正患者贫血,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平衡。同时, 对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积极控制。

1.2.3 手术方法

采用双腔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13例患者先左侧侧卧位, 近期12例左侧侧俯卧位加用人工气胸, 用胸腔镜游离食管, 胸部手术完成后关闭胸部切口。患者再取仰卧位, 用腹腔镜游离胃, 左颈部游离颈段食管后切断, 远端固定牵引管, 在上腹正中适当延长切口, 拉出胃和食管, 切除病灶, 制作管状胃, 再经食管床上提胃至颈部吻合。另有5例患者先仰卧位腹腔镜游离胃, 制作管状胃后关腹, 再取左侧卧位, 游离食管, 用美外Ovil技术行食管胃胸内吻合。

1.2.4 术后随访

手术后通过门诊及电话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1~14个月的随访, 平均随访6个月。随访中需询问患者病史, 对患者进行体检, 上腹部B超、胸片扫描, 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必要时需对患者进行上腹部及胸部CT、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等。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术后患者进行癌症分期。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30例患者均在全胸腹腔镜下完成, 未有辅助小切口及转开腹、胸者。30例患者手术时间180~360 min, 平均 (246.25±13.70)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100~400 ml, 平均 (225.0±93.7) ml, 术后住院天数10~46 d, 平均 (12.88±2.40) d, 其中ICU住院时间平均为 (2.75±1.10) d。

2.2 术后随访并发症和死亡情况

手术后30例患者中出现4颈部吻合口瘘, 但经积极引流换药后痊愈。5例胸内吻合病例, 但未发生吻合口瘘。另外, 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 死亡率为0。

2.3 术后分期情况

术后常规病理根据国际抗癌联盟2002食管癌国际分期:T1N0M0, Ⅰ期10例, T2N2M0, ⅡA期10例, T3N0M0, ⅡB期6例, T3N1M0, Ⅲ期4例。

3 讨论

食管切除是治疗食管癌的最有效措施, 但是由于传统开胸手术切除方法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并且食管癌患者长期进食困难, 治疗期间多伴有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疾病, 进而使其肺间质极易发生水肿, 此时若采用开胸手术, 无疑会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 导致呼吸功能严重衰竭, 引起患者死亡[5]。因此近年来采用胸腹腔镜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例子越来越多。

3.1 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MIE目前有右胸-腹部-颈部 (Mc Keown术) 和右胸-腹部 (Ivor-Lewis术) 两种方式。有关研究认为, MIE的优势在于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 胸腹部切口小, 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 更有效的咳嗽咳痰, 早期活动。在手术效果方面, 随着腔镜技术的蓬勃发展, 目前可以完成与常规手术同等质量的手术, 甚至由于腔镜下视野更清晰, 并有放大作用, 深部照明良好, 有些时候可以较常规手术有更佳的操作条件, 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6,7]。研究表明, 胸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并不困难, 与常规开胸, 开腹手术相比, 淋巴结清除率与清扫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

本组25例使用双腔气管插管, 术中左侧单肺通气, 5例采用右侧支气管阻塞导管伴人工气胸, 均取得满意的暴露效果。5例胸内吻合未发生吻合口瘘。25例左颈部吻合有4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 均未造成严重后果, 其中一例为微小瘘, 换药3 d后即完全愈合, 另1例经积极引流换药后10 d痊愈。考虑其原因主要是局部血供较差, 故术中需注意保护胃体血供, 避免食管残端游离过多, 减少吻合口张力, 术后积极营养支持。一般术中放置经鼻空肠营养管, 术后第1天经此管缓慢注入生理盐水, 第2天起注入肠内营养剂, 一方面起营养支持作用, 另一方面可促进肠道功能更早恢复。关于手术后远期效果, 有研究报道, 经过定期随访后, 腔镜组和常规开放手术组的复发率、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3.2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分析

一般来说,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有较为广泛的适应症, 以下多种疾病均可使用该手术方法:中下段食管癌;手术前检查确定肿瘤可切除, 并且检查未发现明显外侵及T3及T3前的患者;术前检查为发现明显肿大淋巴结的患者或者不存在周围组织融合征象的患者;不存在较大全胸或腹腔粘连风险, 且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肿瘤为侵及远处组织或器官的患者。除以上情况的其他患者需慎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

3.3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优缺点比较

通常而言, 剖左胸手术是治疗食管癌常用的开放性手术方法, 将胸腹腔镜手术与该种手术相比可以发现后者存在以下几方面优点: (1) 腹腔镜可放大手术视野, 使食管、胸导管等以及周围组织结果清晰呈现在术者眼前, 因此术者可以轻松游离喉返神经、胃左动脉等组织, 减少手术出血, 减少失误。 (2) 后者手术操作中应用到超声刀, 不仅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而且还极大缩短了手术结扎时间;患者肋间无需长时间撑开, 疼痛轻, 有利于术后恢复。 (3) 减轻了围术期间机体的应激反应, 避免有关体液促使肿瘤进一步恶化。 (4) 胸腹腔镜手术保持了胸廓及腹壁的完整性, 不影响患者正常咳痰, 从而避免对患者肺功能产生较大影响, 降低肺部感染概率。

虽然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优点很多, 但是从目前实践情况来看, 该手术方法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例如: (1) 无法对胸腹部大范围黏连患者进行手术, 并且在手术中出现大出血, 仍需要中转为开胸或开腹手术。 (2) 该手术操作难度大, 手术持续时间长。 (3) 手术过程中患者需采用多种体位。 (4) 若术者能力水平不高, 则难以系统彻底清扫淋巴结。 (5) 胸腹腔镜所需的手术一次性器械大多依赖进口, 价格较高, 进而导致住院费用偏高。 (6) 增加了戳孔脂肪液化、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3.4 胸腹腔镜手术经验总结

结合以往实践经验以及本组研究发现, 我们在进行胸腹腔镜手术时需注意一下几点: (1) 操作胸腔镜时需注意:进行胸部操作分离食管及清扫淋巴结时避免电刀或超声刀热损伤双侧喉返神经、气管膜部、胸导管; (2) 操作腹腔镜时需注意:应距胃网膜右血管弓2 cm外游离胃结肠韧带;谨慎处理胃左血管;在胃游离后不要切断。另外, 在手术中, 应先采用腹部手术再进行胸部手术, 避免气腹二氧化碳进入胸腔而引起肺通气受限;采用胃食管胸内吻合术以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总之,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的效果良好, 并且与传统开胸腹手术比较, 该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且患者术后恢复快, 可以进行推广应用。但是, 胸腹腔镜手术还存在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对术者要求高等不足之处, 因此临床实践中需慎重选择及使用胸腹腔镜手术, 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 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参考文献

[1]柳硕岩, 郑庆丰, 王枫.胸腔镜腹腔镜下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3, 29 (7) :394-397.

[2]朱成楚, 陈仕林, 叶敏华, 等.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淋巴结清扫[J].中华外科杂志, 2005, 43 (10) :628-630.

[3]田明发.胸腹腔镜联合治疗与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 (9) :1268-1270.

[4]杜铭, 陈焕文, 吴庆琛, 等.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40例食管癌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 23 (7) :722-724.

[5]陈焕文, 杜铭.侧侧吻合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运用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14 (4) :366-367.

[6]陈焕文, 杜铭, 吴庆琛, 等.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学习曲线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2, 25 (12) :1237-1239.

[7]黄旭, 杜铭, 陈焕文.十二指肠营养管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 2013, 31 (19) :1189-1191.

[8]乔武.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胸胃采用不同上提路径对患者术后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14 (2) :366-367.

[9]王禹冰, 王武军, 刘素娥, 等.胸腹腔镜在老年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 2011, 31 (16) :2165-2167.

食管癌切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自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食管钡餐造影和纤维胃镜组织活检确诊为食管癌, 并接受胸部增强CT检查。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 女14例;年龄44~73岁, 平均 (59.4±8.7) 岁;其中上段食管癌12例, 中段食管癌28例;病理检查显示鳞癌36例, 腺癌2例, 小细胞癌1例, 粘液腺癌1例;肿瘤分期为0期4例, Ⅰ期28例, Ⅱa期2例, Ⅱb期6例。观察组男24例, 女16例;年龄43~72岁, 平均 (58.8±9.2) 岁;其中上段食管癌13例, 中段食管癌27例;病理检查显示鳞癌34例, 腺癌3例, 小细胞癌2例, 粘液腺癌1例;肿瘤分期为0期5例, Ⅰ期27例, Ⅱa期3例, Ⅱb期5例。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麻醉满意后给予双腔气管插管保证术中双肺通气。胸部:采取左侧卧位并前倾15°, 取右侧腋中线第7肋间1.5 cm切口作为胸腔镜观察孔, 腋后线第8或者第9肋间1.5 cm切口和腋前线第4肋间4.0 cm切口作为操作孔。暴露食管后沿食管侧面较疏松的外科平面向上下游离食管, 首先分离下段正常食管并系一根吊带作为牵引。使用吸引器头、超声刀和电分离钩作钝性分离可最大程度的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重要器官的机会。游离奇静脉弓后使用EndoGIA血管缝合器切断或者用丝线结扎切断奇静脉。继续分离直到完全游离全胸段食管。将食管周围的淋巴结、周围组织和脂肪一并完整切除, 谨慎游离隆突以上的迷走神经和右侧喉返神经。操作完毕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腹部:采取平卧位后作上腹部正中切口, 长度约为4~6 cm。游离胃后经食管裂孔向下牵拉食管并在贲门部离断食管, 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或者残端闭合器将胃小弯裁剪成管状胃。之后再胃底最高点缝合2根丝线并作大小弯标记, 上提至颈部与食管吻合, 食管裂孔处不缝合关闭。颈部:在左胸锁乳突肌内缘切口游离颈段食管并将食管拉至手术视野后切断, 将管状胃自颈部切口拉出, 使用一次性管状吻合器在左颈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并留置乳胶引流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0.05。

3 讨论

食管癌是消化道一种常见的肿瘤性疾病。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之一, 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此病, 中国老年人是食管癌的高发群体[3]。外科手术是治疗大多数早期食管癌的主要和首选方法[4]。传统的开胸手术对机体损伤较大, 且食管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身体机能退化, 并且大多合并多种疾病, 手术风险较大且术后恢复慢, 大大减弱了手术治疗的效果。VATS食管癌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避免了开胸手术导致的大范围肌肉和神经损伤, 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并发症。汪颖[5]将64例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采用传统开胸手术和VATS食管癌切除术, 结果发现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和引流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 术后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且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该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再次证实了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对于VATS食管癌切除术清扫淋巴结的彻底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并未进行报道, 但诸多研究已经证实此术式在胸部淋巴结的清扫可达到与传统手术同样的效果[6]。笔者认为VATS可以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 使术者能够清晰的分辨食管周围组织并进行淋巴结的清扫。

综上所述, VATS食管癌切除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并将逐渐成为临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自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8.6±34.6) min vs (118.2±25.6) min, 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 (188.4±38.6) mL vs (308.6±45.6) mL;术后引流时间: (4.2±1.6) mL vs (7.6±2.6) d;住院时间: (13.2±3.2) mL vs (18.4±4.6) d, 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机体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 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食管癌,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杰, 潘云建, 王瑞, 等.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2, 28 (3) :177-179.

[2]李小兵, 师晓天, 冯瑞庆, 等.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临床经验总结[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2, 32 (6) :512-514.

[3]冯士云, 张哲峰, 姜丁源, 等.老年食管癌患者69例手术治疗及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5) :1200-1201.

[4]方文涛, 陈文虎.胸部肿瘤术中大出血的预防处理[J].肿瘤学杂志, 2007, 13 (6) :436-437.

[5]汪颖.电视胸腔镜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 (26) :55-57.

食管癌切除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期间在本院行胃次全切除术后的3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 其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64~79岁, 平均年龄 (68.47±4.49) 岁;所有患者均为胃次全切除 (BillrothⅡ式[1]) 术后, 术后时间25~33年, 平均 (28.31±3.42) 年;原发疾病: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胃癌7例;食管中段癌17例、食管上段癌4例、食管下段癌9例;行主动脉弓上吻合14例、行主动脉弓下吻合13例、颈部吻合3例。

1.2 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 麻醉效果满意后对于食管中、上段癌21例患者选择两切口 (左胸、上腹部) 或三切口 (右胸、上腹部、左颈部) 入路, 在上腹部正中做切口, 行食管切除术[2], 将残胃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做成管状胃以延长胃的长度, 将管状胃放置于食管床符合生理解剖, 不减少胸腔容积, 对呼吸影响小。因胃移植路径短且直, 可充分利用食管及胃的长度, 在充分切除肿瘤同时, 吻合口张力也小。残胃与食管在颈部或主动脉弓上吻合, 吻合口位于左颈部或左胸顶。对于本组9例食管下段癌患者在胸腹联合处做切口入路, 将胃游离, 行主动脉弓下吻合。

此类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诸如切口感染、吻合口瘘, 肺部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建消化道后小肠扭转等并发症, 而远期生存情况更是关注的重点。对本组30例患者术后分别在并发症情况和远期生存情况方面与同期此类文献报道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

本组研究中, 30例患者在术后无死亡病例, 出现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 肺部感染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重建消化道小肠扭转1例, 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病例, 均明显低于同期此类文献报道水平[3]。见表1。

2.2 远期生存情况

本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90.00%, 3年存活率为73.33%, 5年存活率为43.33%, 平均水平为68.89%, 均明显高于同期此类文献报道水平[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食管癌是消化道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 其中85%好发于胸段, 以中段食管癌最多, 而且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 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食管癌。食管癌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有直接关系, 但是其他临床症状缺乏特异发现, 因此临床中确诊的食管癌患者多为中、晚期患者, 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相关文献报道称[5], 胃次全切除 (BillrothⅡ式) 术后贲门癌或食管癌的发病率约为0.86%~0.98%, 目前, 临床中对于胃癌及胃部溃疡穿孔患者主要采取胃次全切除术 (BillrothⅡ式) 进行治疗, 并在术后使用患者的胃进行消化道的重建, 但是食管癌的发病部位以食管中段为主, 因此由于胃长度不足, 造成吻合口张力过大, 在术后出现吻合口瘘或其他一系列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但是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是可以通过手术再根治的, 食管的重建以残胃最接近生理及解剖学, 术式简单, 安全, 易行。

通过本组研究发现, 通过一个切口能够同时完成肿瘤切除与淋巴结清扫, 而且重建消化道操作简单, 有效避免对脾、胃、胰腺的损伤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手术效果确切。30例患者在术后无死亡病例, 出现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 肺部感染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重建消化道小肠扭转1例, 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病例, 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同期类似文献的报道水平, 而且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90.00%、3年存活率为73.33%、5年存活率为43.33%;也明显优于其他文献水平。

综上所述, 胃次全切除术 (BillrothⅡ式) 术后食管癌患者, 采取将残胃代食管与食管在主动脉弓上或主动脉弓下吻合, 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势, 更符合生理, 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延长患者远期存活率。

摘要:目的 探讨残胃代食管在胃次全切除术 (BillrothⅡ式) 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30例行胃次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 对本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从并发症情况和远期生存情况与同期此类文献报道比较,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组研究中, 30例患者在术后无死亡病例, 出现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 肺部感染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重建消化道小肠扭转1例, 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病例, 均明显低于同期此类文献报道水平。2本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90.00%、3年存活率为73.33%、5年存活率为43.33%, 平均水平为68.89%, 均明显高于同期此类文献报道水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BillrothⅡ式术后食管癌患者, 将残胃与食管在主动脉弓上或主动脉弓下吻合, 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势, 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延长患者远期存活率。

关键词:残胃代食管,吻合口瘘,食管癌

参考文献

[1]张亚军, 张霖.胃次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再手术.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7, 13 (4) :234-235.

[2]张志锋, 洪祎纯, 韦武芝, 等.食管癌三切口手术中管状胃两种不同上提径路的临床观察.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1 (6) :224-226.

[3]欧松柏.贲门癌左进胸食管残胃吻合术40例体会.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26 (6) :513.

[4]马冬春, 魏大中, 范军, 等.右胸腹两切口在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7, 42 (5) :584-585.

上一篇:倒装句运用下一篇:称重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