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术后(精选11篇)
食管术后 篇1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试管引起的。食管贲门癌术后食管和胃之间存在的解剖关系发生了极大程度的转变, 因此当患者在手术后只有吻合口狭窄不存在, 那么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1]。患者胃食管反流在手术期间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误吸、窒息, 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 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另外, 手术期胃食管远期可能会出现反流性食管炎、溃疡以及出血等问题, 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程度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患者护理资料, 现临床护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患者, 其中有男性患者36例, 女性患者有2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2~72岁, 平均年龄范围在 (65.2±5.3) 岁。其中包括38例食管癌, 贲门癌患者22例。
1.2疗效判断标准[2]:患者伴有自感症状消失、胃镜报告食管黏膜基本表现为正常, 此时患者可断定为治愈;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 胃镜报告食管黏膜原有轻度炎症的反应, 并且该反应有好转现象;患者自觉症状没有得到改善, 甚至有加重的现象, 胃镜报告黏膜伴有水肿和溃疡现象, 患者吻合口出现不同程度狭窄视为无效。本组研究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要进行严格的饮食, 并且要坚持用药,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坚持实施护理工作, 确保患者病情的恢复。
1.3临床观察
1.3.1反流:反流主要是患者胃内容物在没有恶心与不用力的情况下, 出现食物涌入咽部或者口腔的现象, 并且反流物呈现酸性, 在此时的情况下常常被称之为反酸, 患者会有烧灼感的现象。
1.3.2患者胸骨后烧灼:通常患者会反应胸骨后会出现灼烧的感觉, 这种状况经常在患者用餐1 h之后出现, 如果患者在餐后卧位、弯腰下蹲或者负压增高同样会引发这种现象出现。
1.3.3胸痛:患者主要会出现吞咽疼痛与胸骨后疼痛现象, 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与患者食管内压力与胃酸反流之间存在关联。通常患者都会由烧灼感开始, 逐渐的演变为上述这种疼痛情况, 通常这样的患者会伴有食管炎或者伴有食管溃疡的现象, 疼痛症状也很有可能放射至患者的后背与肩部等。
1.3.4吞咽困难:一般患者的吞咽困难呈现间歇性。由于患者的食管痉挛或者其功能紊乱等, 都会引起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另外, 患者呼吸道也会出现一些症状, 由于反流物会被吸入呼吸道内, 在围手术期间常常会有误吸的表现, 患者在出院以后患者常常会反复的发生呛咳, 患者在围手术期会受到饮食以及体力等方面的限制, 出现大量反流时会表现咳嗽, 极有可能导致患者窒息, 如果不能及时的抢救, 那么就会有死亡现象出现[3]。同时, 出院患者如果不断的呛咳, 会导致患者患有吸入性肺炎, 这种现象常常在夜间会出现, 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1.3.5消化道症状:在进食后患者会有胸部胀满、易饱以及恶心等现象。实际上胃食管反流自身不会引发这些症状的出现, 出现这些症状可能与胃部切除后残留胃小、胃炎以及支配胃的神经出现损伤的现象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关联。
2结果
6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 试管p H各项指标要远远高于正常情况下的p H值 (P<0.05) 。经过3个月治疗复查后, 患者的各项指标都与正常值接近 (P>0.05) 。当停药3个月后, 各项指标要高于正常值 (P<0.05) 。患者维持治疗1年以后, 各项指标接近正常 (P>0.05) 。
3讨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护理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 以确保患者病情能够很好的恢复。
3.1心理护理措施: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患者通常具有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 通常患者会认为经过手术切除治疗以后即可正常的饮食, 自己的身体也会逐渐恢复健康, 一旦出现与患者心理想象不一致的情况, 那么患者就会表现出失望与怨天尤人等心理反应, 失去对抗疾病的信心, 甚至会拒绝与医师的配合, 拒绝治疗等[4]。因此, 护士针对患者需要进行耐心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与手术前后胃镜摄像结合, 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直至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为止。
3.2指导患者饮食保健: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治疗需要与饮食保健相结合, 为此, 护士必须要耐心的知道患者饮食, 让患者认识到饮食保健对自己恢复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所在, 要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等。具体做法为:
首先, 需要指导患者少食多餐, 减少患者出现为膨胀和食物潴留的状况, 患者在餐后需要适量饮温开水, 缓解食物给患者食管带来的刺激。
其次, 患者在睡前不要进食, 避免卧位进食, 在进食以后需要慢走或者端坐0.5 h, 以促进患者胃将食物排空。同时, 患者在休息和睡眠的时候, 需要将床头抬高30°~45°角。另外, 患者的衣服裤带不应该过紧, 避免应用硬质的皮带[4]。
再次, 患者在进食后避免低头、弯腰、下蹲等动作, 不要举重物;改变饮食习惯, 确保饮食的清淡性, 并且要保证实物具有容易消化性质。避免进食那些能够降低食管括约肌张力的食物与药物, 例如浓茶、巧克力以及咖啡等。
3.3误吸的急救和判断:患者在进食后立即平卧或者曾经有过反流史的患者, 如果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和口唇发绀等现象即可判断为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5]。在此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会有下降的现象, 患者的两肺也会布满湿啰音等。一般的抢救措施为吸痰、吸氧,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吸痰的时候需要将床旁气管镜吸痰作为主要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失误彻底吸净。同时, 还需要应用适量的激素与抗生素预防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现象, 对患者肺功能观察指标的变化要给予密切的关注, 不断的强心利尿, 为患者的心脏减负,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6]。
3.4胃潴留护理干预:食管贲门癌术后, 患者胃黏膜会表现出严重的缺氧、缺血症状, 导致胃肠蠕动速度及排空速度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胃潴留的发生率较高, 若胃内残留量在100 m L以上, 则表示患者已经出现了胃潴留, 与此同时, 刺激性咳嗽或者吸痰操作会导致营养液反流情况, 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若患者胃内残留量<100 m L, 则可适当调快输注速度, 若残留量>100 m L, 则需要立即给予胃负压引流处理, 遵照医嘱给予胃动力药物, 倘若胃内残留量已经达到200 m L以上, 则需要立即停止输注或减缓输注速度。
综上所述, 准确的判断并且及时抢救患者, 采用积极抗炎的方式支持患者的治疗, 能够给患者术后带来有效的影响。本组研究中明确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护理的积极作用, 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因此护理方式值得被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建国, 吕真.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治疗食管下段癌或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 (22) :3446-3448.
[2]张海燕, 朱希燕, 张荣泽, 等.动机性访谈对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14, 36 (24) :3818-3820.
[3]杨晓存.整体护理在食管贲门癌术后反流护理中的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 2014, 28 (5) :40-41.
[4]张海燕, 朱希燕, 张荣泽, 等.以预防反流为基础的随访对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患者的价值研究[J].河北医药, 2014, 36 (3) :464-466.
[5]王会志, 于翠娟.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24h食管p H监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21) :2466-2468.
[6]李彬彬 (综述) .食管下段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诊断治疗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0, 22 (5) :313-316.
食管术后 篇2
http://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7-30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9期供稿文/林旭群 林丹虹(揭阳市东山医院 广东揭阳 522031 [导读]探讨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的护理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的护理方式。方法 对53例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行系统管理及采用循证护理,提高患者留置胃管的舒适度及耐受力,保证胃管在位通畅至胃肠通畅后拔管。结果 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及乳糜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留置胃管行系统管理及采用循证护理能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是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关键词】食管癌 留置胃管 系统管理 循证护理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1]。手术方式一般经剖胸入路,是肿瘤外科常见的开胸手术。我科自2005年以来,对食管开胸术后留置胃管采取系统管理及循证护理取得一定效果:共护理53例,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及乳糜胸等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53例,其中男47例女6例,40岁以下1例,40-50岁10例,50-60岁18例,60-70岁22例,70岁以上2例。
1.2麻醉及手术方式
全部为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麻醉,其中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25例,经左胸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21例,经右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5例,经右胸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2例。
1.3结果
2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因肺部感染引发剧烈咳嗽及呕吐致胃管自行脱落,1例患者强行拔除胃管,均未予重新置管,经保守治疗无明显腹胀,呕吐等,无吻合口瘘及乳糜胸等术后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平均留置胃管5.2天(P<0.01)。
2管理方法及护理措施
2.1加强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
关心体贴患者,对患者的痛苦表示同情理解,指导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耐心详细告知留置胃管的必要性及自行拔除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2.2做好有关记录
把胃管与胸腔引流管等有关管道登记于每天护理工作日记上,内容包括:已留置天数,胃管在体外长度或在鼻腔口的刻度,引流物色、量,每天特殊处理情况(如冲洗、挤压引流瓶,更换引流瓶)等。食管梗阻患者术前置入胃管困难,易损伤食管壁或戳破瘤体引起出血,可由医生手术中置入,切除后的食管比术前的短,胃管置入长度也相应变短,所以,胃管置入最佳长度应向手术医生请教清楚并做好记录。术后24h内引流液可呈咖啡色或暗红色,后逐渐变为褐色或草绿色,如引流液见鲜红色血液或引流量突然增多,应做好记录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3妥善固定引流管
采用弹性棉绳绑胃管,即用一长60cm,宽0.5cm略带弹性的棉带(服装厂用于束宽松型领口或袖口的棉带而非橡皮筋),在棉带长2/3处以双套结套住胃管,从一侧耳上方绕过脑后,稍为拉紧后与短端于对侧耳后打结,注意勿拉太紧以免勒住患者面部皮肤。如病人感觉不舒服,可适当上下调整棉带位置或在棉带下垫一小片薄棉垫。该固定法避免胶布粘贴胃管法因患者出汗、咳嗽、打喷嚏使胶布失去粘性,使胃管脱落或胶布致过敏性湿疹,同时可视性高,易于观察记录胃管刻度。术后未清醒时,应加强监护,防止病人因躁动不慎拉扯引流管,必要时予约束措施。取头向一侧平卧位,用大号别针拉起引流管左右两侧各3cm处床单把引流管固定在病床头侧1/3处(别起的床单中间留下空隙足够引流管移动)。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嘱患者勿过度活动头部,下床活动时应将胃管别于上衣胸侧。
2.4保持引流通畅
2.4.1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胃管处于最佳引流位置,防止受压、扭曲、折叠。
2.4.2保持有效负压引流,保持引流负压约5kpa,即胃肠减压盒(瓶)压下2/3即可,在吸引过程中应待减压盒(瓶)完全胀起后,再将其压下[2]。过于频繁地挤压引流瓶使引流负压过大,反而会损伤胃黏膜引起出血。
2.4.3如引流不畅,可适当变动体位,转动或调整胃管位置,并边退边回抽或用0.9%NS20-30ml冲洗,食道手术及胃大部分切除术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无效则拔出重插[3]。本组患者胃管引流不畅共有15例次,经处理后均复通,无一例因引流不畅而重插。
2.5循证施护
采用舒适护理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留置的耐受性。资料显示:留置胃管胃肠减压患者都有不用程度的不适感,其中咽部不适100%,口渴、口干、饥饿感96.1%,心理压力大73.5%,睡眠质量差49%,排痰困难30.4%,语言表达能力受限96.1%,呃逆9.7%[4]。针对患者的不适感,予以适当护理措施,减轻痛苦。
2.5.1每天常规用生理盐水口腔护理3次,对口唇干裂患者涂石蜡油润滑口唇,清醒患者予漱口等,可减轻患者口干口渴感。
2.5.2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及适当予以体疗,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患者取开胸对侧位,护士手掌呈半弧形叩击患者背部,叩击顺序应自下而上,由两边至中间,并指导患者先深吸气后稍用力咳嗽(咳嗽时用手按压手术切口部位减轻切口疼痛)咳出痰液。
2.5.3早期行氧气雾化每天2次,每次约10-15分钟既可促进排痰,预防呼吸道感染,又可减轻患者口干、口渴及咽部刺激等不适,术后8h以NS6ml+沐舒坦15mg、庆大8万u、地塞米松5mg,氧流量6-8升∕分钟行氧气雾化以代替传统超声雾化,可避免传统超声雾化气流及气雾颗粒大,雾化时间久,患者易产生气促、胸闷等不适感。氧气雾化时嘱病人含紧喷嘴,缓慢、深长的吸入,吸气后屏气2秒使气雾充分分散到咽喉部甚至到达气管。
2.5.4应用金素等改良鼻导管吸氧法[5]减轻患者憋气感。则在传统法基础上,将橡皮鼻导管或塑料吸氧管改为一次性输液头皮针导管,插入深度2cm,减少病人因双侧鼻腔都被大管(胃管、氧管)塞住而产生的主观憋气感,同时保全了大面积的鼻前庭鼻黏膜正常湿化、温化作用和过滤作用,提高病人吸氧舒适度,而减轻心理压力。为防止管径小易阻塞问题,采用缩短更换鼻导管时间(4-6h)的方法。通过心电血氧仪监护,无一例患者血氧饱和度异常。
2.5.5咽喉部喷雾2%利多卡因减轻患者痛苦。通过观察发现在留置胃管第3-5天患者感觉最不适应,尤其在夜间是患者易拔管的时候,因此,采取在置管第1-5d每6h喷雾1次约2ml,可减轻患者的不适,患者逐渐耐受后可酌情减少次数,注意事项:由于利多卡因使咽部感觉神经麻痹,减轻胃管对患者刺激的同时也使咳嗽反射减弱,因此,必须在患者排痰后予以喷雾,以防痰液潴留引起肺炎或肺不张[6]。本组病例有一例病人因诉无法忍受咽部疼痛在术后第5-6天于夜间趁医护人员不注意时自行拔除胃管。未重新置管,经保守治疗后无腹胀及呕吐,无吻合口瘘。自2008年以来,采取李云霞2%利多卡因局部喷雾可减轻患者痛苦的方法,提高其舒适度,护理17例无1例自行拔管。
2.6拔管
病人留置胃管5-10d后,确定胃肠道通畅,肛门排气后,以NS100ml以每分40-50滴由胃管滴入,然后夹胃管24h,无恶心呕吐、无腹胀可考虑拔管。拔管时病人取半卧位,反折胃管外口,拔至咽喉部时快速拔出。记录好拔管时间,观察有无腹胀、呕吐等不适。
3小结
食管癌术后常规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使胃管保持在位、通畅是术后护理成功的关键,如胃管脱落或阻塞等致胃肠减压失效,可造成胃内气体液体潴留,使胃过度膨胀,加大吻合口的张力,发生吻合口瘘,同时膨胀的胃压迫到肺,引起肺部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如重新插管,易造成手术区损伤。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留置胃管行系统管理及采用循证护理能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是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参 考 文 献
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治疗分析 篇3
【关键词】 食管癌;肺部感染;治疗分析
食管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肺部的并发症尤为突出,肺部感染不仅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极易导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1]。本文回顾我院近7年来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部感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4例不同类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52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3.2±3)岁;有糖尿病史39例,有吸烟史40例,有肺部疾病59例;颈段食管癌31例,胸上段食管癌34例。
1.2 手术方法[2]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其中经右胸腹颈三切口、胃食管颈部吻合17例,经右胸腹切口、胃食管胸内吻合19例,经左胸切口、胃食管颈部吻合23 例,经左胸切口、胃食管胸内吻合35例。
1.3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术后3d内出现以下几项:术后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有感染阴影存在;体温持续超过38℃以上,痰量增多甚至脓痰;肺部听诊,肺部可闻及明显湿性啰音;生化指标: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持续增高;出现咳嗽、咯痰症状明显[3]。
1.4 治疗及预防方法 术后患者常规使用两联抗生素(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或三代以上头孢)、异丙托溴铵超声雾化(将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500u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超声雾化吸入,每次30min,每天3次)[4]。对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早期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吸痰,根据纤支镜中所见及床边胸片选择纤支镜吸痰部位,并留痰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以氯化钠溶液、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冲洗黏稠痰液;对于炎症较重的肺段,注入敏感抗生素;对于患者不能耐受的,可间断给予高流量氧吸入,待患者氧饱和后,再次操作[4]。
2 结 果
94例食管癌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术前诊断,其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有21例,占22.34%;死亡6例,占肺部感染患者的28.57%;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大多年龄偏大或本身有肺部疾病,有长期吸烟史、营养不良、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时间过长、术中损伤喉返神经、术后未定期排痰、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因素,都是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给予常规雾化吸入、抗炎等相应治疗后,肺部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
3 讨 论
肺部感染是食管癌术后较为常见也是危害比较重的并发症,控制术后肺部感染,直接影响到患者预后。因此,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首先,食管癌患者本身肿瘤导致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或免疫低下,再加上手术创伤,术后肺部感染机会增加[5]。其次,患者本身肺部疾患及不良生活习惯均不同程度增加感染概率,手术中全麻气管插管刺激及全麻下气管分泌物较多,咳嗽反射及呼吸道传递功能丧失,使分泌物潴留气管内。再加上手术对肺泡的刺激,术后肺泡水肿,下呼吸道分泌物进一步增多。加之手术及麻醉时间较长,肺部损伤更加严重,呼吸道通畅性受到影响,感染发生率高[6]。另外,喉返神经受损、术中失血过大、抑酸剂应用时间长等均会增加患者术后肺部感染[7]。针对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预防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给予适当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做好术前准备,锻炼咳嗽、排痰技巧,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有糖尿病的患者,控制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术中谨慎操作,提高技能,减少手术及麻醉时间,麻醉尽量平稳,经常吸痰,间断膨肺,避免长期应用抑酸剂,避免损伤喉返神经;术后常规抗感染及雾化治疗,有效胃肠减压,通畅胸腔引流,加强术后护理,全身支持治疗。
总之,只有全面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各方面工作,才能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率,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从而大大减轻食管癌术后患者痛苦[8]。
参考文献
[1] 王梓韫.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9):1809.
[2] 阿布都吉力力.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32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96.
[3] 陈正海,汪性展,谭登华,等.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2):6863.
[4] 卢建国,赵香梅,吴辉.异丙托溴铵超声雾化预防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3):6.
[5] 洪慧敏.纤维支气管镜灌注治疗食管癌术后严重肺部感染[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9):623.
[6] 巫德慧,孙国明,朱成全,等.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对策[J].医学信息,2013,26(6):426.
[7] 刘建民,张新叶,王保收,等.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临床分析与防治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2):147-148.
食管癌的术后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2月至2008年10月于我院行食管癌术后患者35例, 男28例, 女7例, 平均年龄 (51±6.8) 岁。病程0.5~1年, 术前无严重合并症。经钡餐检查和纤维镜病检明确诊断, 行根治性癌灶切除术。
1.2 方法
1.2.1 生理护理
(1) 术后患者给平卧位, 6h后半卧位,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持续吸氧, 促进肺功能恢复。 (2) 观察各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量及性状, 以了解肺扩张及出血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 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2]。 (3) 伤口疼痛伴呃逆者, 给镇痛剂和配合针刺内关穴、足三里、膈俞或行654-2在此穴位封闭。 (4) 用盐水擦洗口腔, 2次/d。 (5) 协助翻身, 减少局部受压, 预防褥疮。 (6) 观察有无剧烈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和血压及脉搏的改变, 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防止胃管的脱出, 保持有效的负压, 同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防治感染[3]。 (7) 观察拔管指征及做好拔管后护理。 (8) 化疗期间给病人高蛋白饮食。做好病人口腔消毒止痛, 以及镇静止吐;安慰病人, 解除紧张情绪。 (9) 康复期应少食多餐;嘱患者不应进硬质、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锻炼身体, 保持心情舒畅、以增强抗病能力[4]。
1.2.2 心理护理
精心做好各项生理护理工作外, 应给予出现并发症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开导病人, 使其正确认识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的病人, 加强心理护理, 减轻心理压力, 维持其心理平衡[5]。充分理解病人, 用言行感化病人, 使病人摆脱悲观、消沉等不良心理反应。同时,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1.2.3 环境护理
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保持床铺清洁、平整, 室内温度18~20℃, 湿度55%~60%, 光线适宜。术后24h内, 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前提下, 鼓励患者休息, 保证病室安静, 严格做到“四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门关门轻;保持房间光线柔和自然, 晚间要尽量使用地灯, 避免强光刺激, 控制监护仪器的音量和亮度达到适宜水平。尽可能将治疗和护理有计划地集中并最好安排在日间进行, 以保证患者充足休息, 促进精力和体力恢复。
2 结果
本组35例患者无1例发生胃潴留和/或吻合口瘘, 无咽部不适及肺部感染, 无管周皮肤严重渗液及皮肤损害。无瘘口迁延不愈合情况。患者术后平均11.5d拆线, 观察至16~18d出院。
3 讨论
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原因复杂, 如位置的改变、手术应激反应、迷走神经的损伤及术后过早过量饮食等。积极的护理措施, 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要求护士加强护患之间、医护之间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同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了解患者病变情况及手术过程, 并有医学相关知识, 对体征及引流量要及时记录, 观察患者情绪上的变化, 及时向医生汇报, 以免延误病情[6]。本研究中35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 均能配合治疗, 依从性良好, 主诉舒适度和满意度有所提高,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提示在食管癌的术后护理中, 生理、心理和环境护理综合实施可促进痊愈, 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尹培达.全科医学·临床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1772.
[2]张小玉, 辛丽华, 刘翠月.老年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期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04, 3 (5) :24~25.
[3]王永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8, 124:60~61.
[4]张晓燕, 王庆兰.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10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18) :3~4.
[5]叶萍, 王红丽, 余静, 等.舒适护理在6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J].实用全科医学, 2008, 6 (3) :326~327.
食管癌术后胃瘫的护理干预 篇5
作者简介:王雪峰(1969.12-),女,大学本科,护士长,护理师。
2005年2月-2008年8月,我科共行食管癌根治术153例,术后发生胃瘫5例,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其原因分析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55~67岁,均行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5~7天肛门排气后夹闭胃管,停胃肠减压后,患者出现腹胀,恶心。再次引流出大量胃液800ml/d~1000ml/d,肠鸣音减弱,血常规。电解质指标在正常范围。消化道造影提示:胃蠕动消失,经过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2 原因
2.1 手术解剖因素:手术破坏了正常的解剖结构,使胃排空失调,胃处于持续扩张状态,使胃壁肌肉过度伸长失去了收缩功能[1]。
2.2 神经调节因素:胃部分切除时切断了迷走神经,阻断了胃兴奋冲动的传导。术中应用麻醉药对交感神经系统也有兴奋作用,使胃肠道蠕动受到抑制。
2.3 心理因素:病人术后过度紧张,发生胃瘫后感到失望、无助、忧虑,致使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加重了胃肠道交感神经的抑制活动。
3 护理干预
3.1 心理护理:发生胃瘫后病人和家属均感到紧张、恐惧,担心预后情况。并对手术和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应向患者耐心解释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并鼓励多下床活动,促进胃排空,多鼓励多理解,使其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胃肠减压的护理:本组病人发生胃瘫时均未拔除胃管,避免了反复插胃管对病人的创伤。胃管妥善固定,定时挤压,保持通畅,观察并记录胃液的颜色、量、性质,确保负压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待胃液量减少至500ml/日时,间断夹闭胃管,病人无不适主诉拔除胃管。
3.3 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是促进胃肠道早期恢复,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和免疫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2]。 本组病人均留置鼻肠管,给于灌住肠内营养液{选用德国华瑞公司生产的瑞素营养液},用输液泵持续泵入,术后第一天泵入营养液500ml,20ml/h,术后第二天泵入1000ml/h,40ml/h,第三天泵入1500~2000ml,60~80ml/h。然后按80ml/h持续泵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对症处理。
3.4 药物的应用:可应用胃动力药物,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本组病人我们应用的药物有东莨菪碱10mg静脉注射,每日2次,胃复安10mg静脉注射,每日2次,吗叮啉10mg胃管内注入,每日3次,并夹闭胃管30-60分钟。使用胃动力药物过程中要掌握给药的剂量。方法和副作用。
3.5 饮食护理:循序渐进的饮食计划对胃瘫病人有帮助,少量多餐,以流质为主有利于胃的排空。拔除胃管后第一天给于流食,20ml/次,6次/日 第二天给于流食50ml/次 6次/日 第三天给于流食100ml/次,6次/日,第四天流食全量,流质以不加糖的米汤‘菜汤、果汁’为主,以免血糖偏高对机体产生影响,全量流质进食3d-5d后改为半流质,4周后给于普食。
3. 6 出院指导:做好出院指导,对预防胃瘫综合征反复发做非常重要。因此,避免进食诱发症状的食物,避免进食时间过长,进食后30min内切忌平卧,保持良好的心境,按时服药。在预防和治疗食道癌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过程中,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食管术后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 年1 月~2015 年7 月收治的60 例食管癌手术患者, 纳入标准:①均知晓自身的病情和治疗方法;②术前均明确诊断, 符合诊断标准;③无手术禁忌证, 肺功能可耐受双肺通气, 开胸手术;④无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⑤无远处转移。排除标准:①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②严重心脑肾等系统病变无法耐受手术、麻醉者;③有胸腔积液、腹水、水肿者;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⑤明显的肺部疾病者。其中男33 例, 女27 例。年龄42~70 岁, 平均年龄 (56.5±12.5) 岁。肿瘤位于食管中段35 例, 下段25 例。TNM分期:Ⅰ期20 例, Ⅱ期25 例, Ⅲ期15 例。组织学分型:鳞癌56 例, 其他4 例。开胸手术42 例, 微创手术18 例。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术前护理方法相同, 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 常规禁食、禁饮。观察组为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疼痛护理患者清醒后告知患者手术成功。经静脉镇痛泵缓解术后疼痛, 客观的介绍术后止痛药物, 讲解其作用机理、使用剂量及效果, 告知患者使用止痛剂的成瘾性较低, 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止痛剂。在不引起患者反感的情况下可采用眼神、抚触等非语言沟通方式, 指导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聊天等形式, 转移对疼痛的关注程度[1]。
1. 2. 2 术后早期进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嘱患者嚼口香糖以促进唾液分泌和加速术后康复。术后1 d可给予温开水漱口, 以减少口干。术后1 d可选用稀粥、清淡的菜汤、米汤、果汁、藕粉等流质饮食, 逐步过渡, 争取5 d内恢复肠内营养[2]。
1. 2. 3 术后早期运动麻醉未恢复前, 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被动下肢运动, 按摩患者的小腿, 轻捏腓肠肌[3]。术后6h鼓励患者清醒后, 向其讲解术后早期运动的方法、目的和意义, 取得患者的配合。在床上进行自主活动四肢、翻身等轻微活动, 运动范围在患者的耐受程度之内, 每2 小时1 次, 可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术后1 d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运动, 术后2 d鼓励下床活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的疼痛评分、胃肠蠕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定, 评分0~10 分, 评分越高, 疼痛越剧烈。术后每2小时听1 次肠鸣音。护理满意度:参照医院优质护理的服务标准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共包括25 个项目, 每个项目评分1~4 分, 满分100 分, 评分≥ 90 分为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时疼痛评分、胃肠蠕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分别的发生率为 (3.5±1.2) 分、 (2.9±1.5) d、 (2.3±1.1) d、 (7.8±2.2) d, 6.7% (2/30) 。对照组分别为 (4.5±1.3) 分、 (4.4±1.4) d、 (4.2±1.5) d、 (11.5±3.1) d, 21.3% (7/30)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 (29/30) , 80.0% (24/30) 。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小结
综合性护理是按照生物- 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的要求, 根据患者的需求, 制定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护理措施, 将其灵活加入到常规护理中的一种护理模式, 其改变了传统护理仅限于功能性护理操作的局面, 适应了当代护理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加强疼痛护理、指导早期进食和早期运动, 结果显示, 以上综合护理措施减少了患者的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及疼痛评分、胃肠蠕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P<0.05) 。其中疼痛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 术后镇痛泵的使用和疼痛知识、应对技能的指导, 有效减少了术后疼痛带给患者的不良情绪体验。术后早期进食, 能够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而且还能改善门静脉循环, 调整肠道微生态, 维护肠黏膜屏障, 同时也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早期活动, 其不仅增加了胃肠蠕动肠袢间的摩擦力, 加快了胃肠蠕动[4], 也有利于减少腹胀、肠黏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 术后综合护理能够加快食管癌患者的康复速度, 减少术后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综合护理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两组术前护理方法相同, 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胃肠蠕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术后综合护理能够加快食管癌患者的康复速度, 减少术后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术后综合护理,食管癌,术后康复,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何吉, 尤振兵, 田文泽, 等.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与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9 (28) :3553-3557.
[2]周玉玲, 王学梅, 吴金防, 等.优化经口进食路径对提高食管癌术后舒适度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24) :2271-2274.
[3]刘兰香, 林赛穆, 林胜谋.系统化运动指导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4) :41-42.
食管术后 篇7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治疗,食管肿瘤,胃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
食管贲门癌是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是早、中期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但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常见的后遗症是胃食管反流, 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 我院自2008年起对食管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 采用雷贝拉唑钠、吗丁啉结合中药加味温胆汤治疗,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共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患者8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 (雷贝拉唑钠、吗丁啉结合中药加味温胆汤) 及对照组 (单用西药雷贝拉唑钠、吗丁啉) 各40例 (表1) 。本组多数患者出现胸骨后烧灼样不适或疼痛感觉, 有时涉及剑突下、肩胛区、或颈部, 有时辐射至臂。叙述于进食后30min及夜间平卧或弯腰姿位时症状明显, 少数病人有咽下疼痛或困难, 伴有食欲下降.患者舌象表现为苔白厚或厚腻。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嘱少食多餐, 禁进高脂肪食物等, 餐后散步, 避免餐后平卧和在睡前2~3h内进食, 睡眠时将床头抬高10~20cm.对照组用雷贝拉唑钠胶囊20mg, 每日1次口服;多潘立酮 (吗丁啉) 10mg, 每日3次口服, 连续服用1月, 实验组除口服雷贝拉唑、吗丁啉外, 加服加味温胆汤进行治疗, 药方组成:半夏12g, 竹茹12g, 枳实9g, 炙甘草6g, 陈皮10g, 茯苓12g, 沉香6g, 生姜6g.用法:用清水500ml浸30m分钟后, 煎取200ml, 分上、下午二次服, 7d为1疗程, 一般用2~3个疗程, 待症状明显好转后改用消遥丸。见表1。
2 结果
见表2。
3 讨论
胃食管交界的解剖结构 (最主要的是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1]) 能有效的对抗胃内食物和胃内的酸性物质向食管反流。食管贲门癌行手术后, 失去了贲门正常生理结构和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而致胃排空延迟也易导致胃食管反流。另外, 由于胃上提入胸并切除迷走神经, 降低了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 使幽门呈痉挛状态, 胃酸从胃内向食管腔反流[1], 出现返食、嗳气, 胃内酸性食物刺激发生食管炎。
两组比较, P<0.01
3.1 胃食管反流的西药治疗
西医治疗的目的是抑制返食、减轻反流、减少胃酸分泌及胃内酸性食物的刺激及腐蚀[2]。除了在饮食生活起居上需要一定的注意外, 服用相应的药物, 以增快胃的排空, 增强食管的清除能力, 减少胃酸, 增强黏膜的抵抗力。本组应用雷贝拉唑钠及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就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雷贝拉唑钠属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 在抗胃酸分泌能力和缓解症状、治愈黏膜损害的临床效果方面优于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3]。多潘立酮 (吗丁啉) 属于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主要作用于外周, 阻断胃肠D2受体, 具有胃肠推动和止吐的作用, 能加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的排空、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反流[4]。虽然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能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压力, 而又不促使胃酸分泌增多, 但对于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 因手术切除而至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失去或部分丧失而致疗效不佳, 本组未予采用。
3.2 加味温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
传统医学认为食管和胃在五脏六腑中属中焦, 其生机是:“以通为用、以通为补”[5]。与脾一起调节人体的气机升降。由于食管、贲门癌手术后改变了胃和食管的位置和体积以及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 胃和食管的生理功能必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中医理论为胆热犯胃, 胃失和降, 浊阴上逆致使浊阴不能正常下降而停留和上逆, 引起一系列症状, 直接影响到术后的康复。加味温胆汤取材于唐《备急千金要方》[6], 加沉香、茯苓而成。方中半夏祛痰化浊, 和胃降逆, 为君药。竹茹清胆和胃, 理气化痰, 姜制后加强其降逆止呕作用;枳实行气消痰, 散结通痞两者合君药既胆胃之热, 又行气降逆而化痰, 共为臣药。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 使湿祛而痰消;炙甘草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 为使药。沉香降气温中, 治气逆、止呕吐、平呃逆;生姜辛温, 具止呕开痰、治胀满作用;全方诸药合用, 共奏清胆和胃, 理气化痰, 除烦止呕之效。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症的疗效
本组应用雷贝拉唑钠和多潘立酮在治疗中起到了减少胃酸和胃分泌物刺激、促进胃的排空和食物反流作用。中药温胆, 以温为候, 以不寒不热为宜, 达到温胆之目的, 用之可使痰热得清, 单位得和, 弥补了单一西药治疗的不足。两者同时应用起到了协同作用。从本组临床观察可以看出, 应用雷贝拉唑钠、吗丁啉结合中药加味温胆汤总有效率达95.0%, 单纯用雷贝拉唑钠、吗丁啉治疗有效率仅62.5%, 比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说明雷贝拉唑钠、吗丁啉结合中药加味温胆汤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雷贝拉唑钠、吗丁啉的疗效, 可供同道参考。
参考文献
[1]邵令方, 张毓德.食管外科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635.
[2]黄孝迈.现代胸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1:203-208.
[3]杨宝峰.药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25-326.
[4]杨宝峰.药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28-329.
[5]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22.
食管术后 篇8
1.1 一般资料
1.1.1 结肠代食管术患者组 (ERC)
选取标准: (1) 结肠代食管术后未发现消化道复发者; (2) 无消化系统其它疾病。选取符合标准者12例, 其中男9例, 女3例;年龄5~69岁, 平均32.2岁;食管癌术后3例, 强酸强碱化学烧伤致食管狭窄8例, 热粽子烧伤食管狭窄l例;除l例为弓上吻合外, 余皆为颈部吻合。检查于术后平均8.6年进行。
1.1.2 胃代食管患者组 (ERS)
选取标准: (1) 弓上吻合或颈部吻合患者; (2) 胃代食管术后未发现消化道复发者; (3) 无消化系统其它疾病。选取符合标准者20例, 其中, 男12例, 女8例;年龄43~68岁, 平均58.2岁。检查于术后平均1.1年进行。
1.1.3 正常对照组
选取标准:经检查无消化系统疾患。共12例, 其中男6例, 女6例;年龄18~52岁, 平均25.3岁。
1.2 生活质量量化问卷调查
1.2.1 生活质量表制订
参照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程邦昌《ERC术后生活质量表》, 基于本研究的特殊性再行修订。
1.2.2 内容及方法
约请ERC、ERS两组患者来我院门诊或入院做全面检查。包括: (1) 常规检查, 除外肿瘤复发转移或其它有关问题; (2) 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营养情况、饮食情况及有无消化道症状; (3) 称量体重并查对最初手术时的体重; (4) 行血常规、肝功能检验; (5) 填写生活质量表。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处理均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食管镜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结果、核素胃食管反流测定结果用Fisher确切概率法;24h pH监测结果、食管压力测定、核素食管通过时间测定应用t检验, ERC蠕动方式、移植路径、有无反流与食管通过时间的相关性、生活质量量化数据用t-test统计分析;以P<0.05为统计有显著差异, 以P<0.01为统计有极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胃镜结果
ERC组2例、ERS组3例因吻合口重度狭窄胃镜不能进入。ERC组 (上吻合口) 与ERS组吻合口狭窄程度对比 (Fisher确切概率法) , 无统计学意义 (P=0.71) 。
2.2 食管压力测定结果
ERC组2例、ERS组3例因吻合口重度狭窄测压管不能置入。ERC组代食管蠕动次数较ERS组少 (P=0.001 3)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ER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P=0.109) 。吻合口高压带情况:ERC组和ERS组均存在吻合口高压带, 两者之间无差异 (P=0.941 1) , 但吻合口压力均比代食管高;ERC组和ERS组代食管静息压无差异, 分别与正常食管静息压相比亦无明显差异。
2.3 24h食管pH监测结果
ERC组和ERS组各有1例无胃食管反流。DeMeester评分:ERS组DeMeester评分均高于ERC组 (P<0.05) , 而DeMeester评分随时间的推移无显著改变 (P>0.05) 。ERC组和ERS组24h总反流次数 (P=0.088 5) 和长于5min的反流次数 (P=0.117 6) 对比, 均无明显差别。
2.4 核素食管通过时间测定结果
正常人食管平均通过时间为 (5.35±3.60) s, ERC组和ERS组结果相似, MTT明显延长, RF1、RF3、RF5残存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5 核素胃食管反流测定结果
未加压时, 3组总体检验 (P=0.000) , 统计意义显著;ERC组和ERS组无统计学意义 (P=0.402) ;ERC组与正常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04) ;ERS组与正常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00) 。加压时, 3组总体检验 (P=0.000) , 统计意义极显著;ERC组与ERS组无统计学意义 (P=0.163) ;ERC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 ;ERS组与正常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00) 。
2.6 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ERC组和ERS组均采用t-test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00) 。
2.7 其它
不同蠕动方向的移植结肠在食管通过时间上无显著差别 (P>0.7) ;后纵隔径路较以胸骨后径路的食管通过时间快, 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别 (P>0.1) ;术后有无反流与食管通过时间也无明显关系 (P>0.6) 。
3 讨论
结肠代食管的优点: (1) 结肠的血液供应丰富, 系膜血管弓有许多分支相互吻合, 并有粗大的边缘血管相互连接; (2) 解剖游离后的肠段, 其长度可满足最大限度高位吻合的需要, 有利于食管癌肿的彻底切除; (3) 保留了正常胃的解剖生理功能; (4) 结肠的新陈代谢比空肠低, 对循环障碍或缺氧有较大的耐受力。其缺点是: (1) 手术操作复杂, 需作好几个吻合口; (2) 结肠内细菌繁多; (3) 若发生肠段坏死或败血症, 则死亡率极高; (4) 曾患结肠疾病者不宜选用。本研究通过研究结肠代食管术后患者的食管镜检、食管测压、24h pH监测、核素食管通过时间测定、核素胃食管反流测定、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等方法, 并将各项指标与胃代食管及自身对比, 来综合评价结肠代食管手术的优劣。几种方法结合可弥补单项检查的不足, 科学性更强, 准确性更高。
摘要:目的:研究结肠代食管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临床结肠代食管术式的改进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结肠代食管术患者 (ERC) 12例, 胃代食管患者 (ERS) 20例, 12名检查无消化系统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并进行:①结肠代食管术患者与胃代食管术对照组患者对比研究;②结肠代食管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子比较。结果与结论:①ERC组在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食管炎发生率、代食管蠕动及食管通过时间与ERS组相似, 不同蠕动方向、不同结肠移植途径 (胸骨后途径、后纵隔途径) 、有无胃食管反流等均与食物在间置结肠内通过时间无关;②ERC组和ERS组生活质量对比, 有极显著差异P=0.000, 即结肠代食管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量化评分明显优于胃代食管术。
关键词:结肠代食管术,胃代食管术,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宏伟.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药, 2008, 5 (4) :39.
食管术后 篇9
关键词:食管贲门癌,静脉高营养治疗,并发症
食管贲门癌首选的治疗手段仍是手术治疗, 其手术步骤复杂、手术操作时间长, 而且患者年龄偏大、身体状况较差、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 故合理的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静脉高营养液是将肌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等营养要素按需要量及一定的比例混合, 置于静脉营养输液袋中, 以静脉滴注方式按一定速度直接输入机体的注射液。它能供给患者足够的能量, 合成人体或恢复组织所需物质, 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 仍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增进自身免疫力, 促进愈合, 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的病程。笔者于2008年1-12月对我院56例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应用静脉高营养治疗,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12例应用静脉高营养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6例。试验组男40例, 女16例;年龄40~72岁, 中位年龄61岁;其中食管中段癌30例, 食管上段癌6例, 贲门癌20例。对照组男42例, 女14例;年龄41~70岁, 中位年龄63岁;其中食管中段癌34例, 食管上段癌5例, 贲门癌17例。2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后7d内试验组给予静脉输注静脉高营养液, 16~24h内输注完毕, 24h输不完者弃之不要。对照组则按以往常用方法经过静脉分瓶输注每天所需营养及热能。
1.3 观测指标
观察2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电解质紊乱和静脉炎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切口并发症
试验组发生切口并发症1例占1.8%;对照组发生切口并发症7例占12.5%。2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电解质紊乱
试验组发生电解质紊乱3例占5.4%;对照组发生电解质紊乱10例占17.9%。2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静脉炎
试验组发生静脉炎者5例占8.9%;对照组发生静脉炎14例占25.0%, 2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静脉高营养的输注可以经过多种途径, 并在胃肠手术后、急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有很重要的价值[1,2,3,4,5]。但一般多通过深静脉置管, 主要担心高渗液体对静脉刺激引起静脉炎。但本组资料显示手术后患者应用静脉高营养治疗并不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全静脉营养液能供给患者足够的能量, 合成人体或修复组织所需物质, 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 仍可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增进自身免疫能力, 促进伤口愈合, 帮助机体度过危险的病程, 减少病死率[6]。食管贲门癌的发病是一个慢性隐匿性的清耗过程, 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经检查确诊时, 患者多数伴有体质量减轻, 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等症状。临床经短时间术前准备进行大的手术治疗, 术后5~7d还需要禁食水。这段时间患者只能靠胃肠外途径来获得营养及热能。以往常用的经静脉分瓶输液的方法来供给患者营养及热能, 患者需要的氨基酸可能会作为供热需要而被分解。患者在能量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动用体内糖原储备, 而糖原储备是有限的, 势必造成患者的负氮平衡, 使患者对抗术后各并发症的能力大大降低, 影响术后患者的恢复。为了纠正机体的不良状况而输入全血、血浆、白蛋白等, 不但费用很高而且对长期生存不利。近年来采用静脉高营养的方法, 给患者按每天所需配制好一个营养袋, 其中包括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碳水化合物、电解质、微量元素等, 这种营养液的配制, 对患者来说既经济又能保证机体所需营养素及热量的供给。由于营养及热量的充足, 术后患者抵抗各种并发症及组织再生能力有所提高, 临床观察到应用静脉高营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吻合口及切口并发症明显减少。因此食管贲门癌术后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营养支持疗法, 它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恢复健康, 增强患者各种抵抗并发症的能力。
文献报道术后20h左右输入高营养液体的患者往往出现恶性、胸闷等现象, 而且多数精神状态欠佳, 笔者认为术后48h应用较好[7]。但食管贲门癌术后, 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 又加上术前患者营养状况较差, 极容易发生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若纠正不及时常可引起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静脉分瓶输注每天营养的方法容易造成短时间内有大量营养素进入机体, 使机体不容易代谢而影响内环境的稳定。笔者将各种营养经静脉营养输液袋混合后匀速输入体内, 这样使单位时间内输入的各种营养素大大低于单瓶输入的方法, 从而稳定了内环境, 减少小、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发生。
从人体生理角度看, 将各种营养素在体外混合后再输入的方法较合理。因为可以使进入人体的各种营养素均匀地被机体利用, 有利于营养物质获得最佳效果。混合后高浓度的糖、脂肪乳剂、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得到稀释, 降低了单个营养液的渗透压, 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还可以减少高糖引起的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更有利于内分泌激素的调节。
参考文献
[1]朱静美, 王远萍.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完全胃肠外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 2003, 14 (2) :110.
[2]何建峰.经周围静脉胃肠外营养治疗40例极低体重儿的临床体会[J].海南医学, 2008, 19 (11) :64-65.
[3]李毅, 杨敏, 杨光琼, 等.静脉高营养在妊娠剧吐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 5 (5) :112-113.
[4]郭红先.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体会[J].西南军医, 2007, 9 (4) :35-36.
[5]于岳英.腋静脉置管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肠瘘病人的临床研究[J].当代护士, 2009, 3:20-22.
[6]梁勇, 梁桂才, 覃燕玲.全静脉营养液 (TPN) 的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 2005, 17 (5) :123-124.
食管术后 篇10
【关键词】食管贲门癌;早期肠内营养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355-01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引起越来越多普胸外科临床医师的关注,维持肠道功能的完整性,有利于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的恢复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对6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进行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68 例, 发病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7.8岁。男性47例、女性21例。食管癌45例,贲门癌23例。以上患者术前主要症状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消瘦、程度不同的体重下降, X 线及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或贲门癌,患者都没有内分泌及代谢疾病,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
1.2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肠内营养液是由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提供的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TPF)(每1 000 mL含蛋白质40 g,碳水化合物123 g,脂肪38.9 g,膳食纤维15 g。每1.0 mL含热量4.2 lKJ)。“能全力”用量所需热量根据125.5 kJ/(kg?d)计算。每500 mL中加1粒复方苯乙哌啶。EN组在手术中,将胃管与鼻肠管捆绑固定然后一起插入到消化道,食管肿瘤切除与食管胃吻合术完毕后,临床医师在麻醉医师的协助下,将鼻肠管继续送入,直到进入空肠为止,插入深度约距鼻翼90厘米,并将鼻肠管妥善固定于鼻翼处。PN组术中置深静脉导管[2]。
1.3检测指标
术后第1 天,第8 天分别抽血检测有关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并观察患者体重变化及腹胀,腹泻,恶心等反应,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平均±方差表示, 并且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数据然后采用χ2进行检验,并且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营养指标变化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Hb 均有所下降,其他指标详细见表1。临床观察两组均未发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体重稍有下降,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 组胃肠功能恢复比较早,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6±11)h,较PN 组(77±18)h 明显缩短(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手术后,在胃和结肠的动力尚未恢复之前小肠功能已经开始逐渐恢复,为肠内营养提供条件。为了安全起见,本组病人术后第1天开始肠内营养。术后(56±11)h肠功能恢复,而PN 组术后(77±18)h恢复,有明显差异。肠内营养有几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如腹胀、腹痛、腹泻,推测是给营养物质速度不当所致。本组营养液为等渗液,以微泵调节,胃肠道反应较轻。EN 组患者术后第8 天的ALB、PA 值明显高于PN 组,说明肠内营养显著提高患者机体蛋白合成,改善营养状况[4]。
食管贲门癌病人基本上都有进食困难的症状,摄取的营养物质减少,而且肿瘤本身会引起代谢紊乱,患者一般均有蛋白质、消瘦、营养不良。食管贲门癌病人手术创伤后引起应激反应,会进一步加重机体紊乱。大量研究表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措施,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肠粘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进而能保证肠粘膜屏障功能,避免肠道内细菌移位,使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还可使肌力较早恢复,提高吻合口愈合速度,有利于内脏蛋白的快速合成。再者,肠内营养比较符合生理状态、更安全、价廉[3]。
参考文献:
[1] 葛晶,翟伟,王建军等.早期肠内营养促进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的康复[J].中国康复,2008,23(1):42-44.
[2] 李刚.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2):11-12.
[3] 王绛英,李向军.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供给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3):95-95.
[4] 孙清超,张铸.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2):229-230.
作者简介:
食管术后 篇11
关键词:管状胃,食管癌根治术,并发症,肺功能,胃食管反流
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肺部并发症和吻合口漏最为多见,会导致围手术期患者死亡、增加住院费用、影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等,因此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传统的食管癌根治术是将食管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这种方法常伴有术后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食物反流、胃排空延迟及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2]。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是在传统术式上经改良的一种胃食管吻合方式,据报道该术式可以改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减少并发症。本研究比较这两种术式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巴中市中心医院确诊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后有手术指征者纳入本研究。食管癌的诊断均经术前电子胃镜及病理学检查明确。按入院时间顺序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分别接受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和传统胃食管吻合术。共94例,年龄(55.4±9.0)岁,其中男68例,女26例。分组后两组人口学参数、肿瘤部位、病理分型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方法
食管癌根治术基本步骤两组相同,在单腔气管插管并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手术入路均采用标准左胸后外侧切口第6肋间进胸。自膈肌水平至主动脉弓后游离食管,常规切断支气管动脉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弓上食管游离至胸腔顶。常规切开左膈肌,完成胃游离及腹野淋巴结清扫。改良手术组:胃游离完毕后,在贲门下方(至少距肿瘤远端5cm)断离胃,胃小弯处从胃右动脉第3分支开始游离,切割缝合器切除贲门和胃小弯,以胃网膜右动脉为营养血管,切断胃网膜左动脉、胃左动脉、胃短动脉和胃右动脉近端分支,保留胃网膜右动脉及静脉,于胃大弯处做成直径4~5cm的管状胃。管状胃经主动脉弓后食管床,在左胸顶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3]。对照组:胃游离完毕后,在贲门下方(至少距肿瘤远端5cm)离断胃,胸腔内囊状胃经弓前跨主动脉弓,在左胸顶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的变化;(2)术后肺部感染及吻合口漏的发生率;(3)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计量资料用
2 结果
2.1
手术前两组患者FEV1、FVC及M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两组FEV1、FVC及MVV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手术后1个月FEV1、FVC及MVV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手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改良组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4例出现术后肺部感染,各有1例出现吻合口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15%~30%的患者会出现肺部并发症[4],许多研究表明食管癌根治术后肺功能减退[5],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食管癌根治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FEV1、FVC及MVV均明显降低,说明减轻这类患者术后肺功能损害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发现改良组术后1个月各项肺功能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改良的管状胃食管吻合方式较传统胃食管吻合术能显著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后肺功能。与以往的研究类似,胡杰伟等[6]比较了改良手术和传统术式对肺功能的影响发现,管状胃组在术后1~2周时肺功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术后4周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另有报道显示,在胸上中段食管癌中,改良手术组术后3周肺功能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其原因在于改良手术后,代替食管的胃呈管状,重建的解剖结构与正常生理结构接近,胃无扩张空间,占据胸腔容积相对较小,肺不易受压[6,7]。
食管癌切除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LES)、His角、膈食管韧带、膈肌脚等结构破坏,而这些结构是防止胃食管反流的关键环节,因此食管切除术后常出现胃食管反流。本研究中对照组有63.8%的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而改良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仅为38.3%。可见改良的胃食管吻合方式明显可以减少术后胃食管反流。因为改良手术切除了胃小弯的大部,泌酸细胞大量减少,胃酸分泌减少;同时,管状胃直径与食管相近,消化道重建后更符合生理解剖要求,进食后胃排空加快,减少食物在胸胃的潴留时间[8]。
肺部感染和吻合口漏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中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改良手术是一项安全的吻合方式。一项大样本的研究显示,改良手术术后肺部感染、心脏并发症和胃排空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管状胃能明显改善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9]。
综上,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能明显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损害,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不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适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
参考文献
[1]Schubert D,Dalicho S,Flohr L,et al.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esophagectomy(J).Chirurg,2012,83(8):712-718.
[2]Whooley BP,Law S,Murthy SC,et al.Analysis of reduceddeath and complication rates after esophageal resection(J).An-nals of surgery,2001,233(3):338.
[3]伍传新,陈树群,等.管状胃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6):450.
[4]Feeney C,Reynolds J,Hussey J.Preoperative physical activitylevels and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ost-esoph-agectomy(J).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2011,24(7):489.
[5]Scarpa M,Valente S,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health-relatedquality of life after esophagectomy for esophageal cancer(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1,17(42):4660.
[6]胡杰伟,杨绪全,杨世兵.管形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0,22(2):122-123.
[7]曾玉山,黎萍.管状胃代食管在胸上中段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6):35-37.
[8]陈文树,付向宁,徐澄澄,等.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5):593.
【食管术后】推荐阅读:
食管癌术后放疗11-15
高龄食管癌术后护理11-12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10-29
食管癌术后病人的护理11-16
食管癌术后并发症12-16
食管癌病人的术后护理10-25
食管癌术前术后护理07-09
食管闭锁06-02
食管胃癌08-11
食管内镜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