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放疗

2024-11-15

食管癌术后放疗(精选7篇)

食管癌术后放疗 篇1

外科手术是食管癌首选的治疗方法, 即使为根治性切除手术, 仍因为术后发生肿瘤局部复发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疗效不佳, 而术后放疗是巩固手术效果, 降低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1,2]。由于肿瘤患者病程长, 患者的情绪和对治疗护理的配合就尤为重要[3]。我们采用个体量化和随机教育方法, 对河南第一荣康医院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50例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 取得良好效果, 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河南第一荣康医院 (453000)

对象均为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 男性29例, 年龄38~77岁, 平均年龄50岁。女性21例, 年龄45~70岁, 平均年龄56岁。且均经病理报告为鳞癌, 初次放疗31例, 2次或以上19例。

2 方法

对象为患者及家属, 进行两种方式。个体量化教育针对新人院对放疗知识不了解的患者制定全面的放疗健康教育计划, 介绍放疗的基础知识、目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应对措施, 具有内容全面和前瞻性的优点;随机教育责任护士利用巡视病房或执行操作时的机会进行的健康教育, 可以随时纠正不良行为和提供咨询, 针对突发的问题进行宣教, 这种方式患者更易接受, 效果明显。

3 结果

通过个体量化和随机教育的方法, 对住院期间的食管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多次放疗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教育, 出院时再次评估患者对放疗的了解程度, 全面了解放疗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患者包括家属达96% (48/50) ;对放疗知识略知的共2例, 占4%。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过程, 效果满意。

4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很重要, 肿瘤患者往往因为病程长, 不良反应大, 而存在多种负性情绪, 如恐惧、焦虑、悲观。患者的思想情绪和生活态度都对身体的康复产生影响, 因而心理护理很关键[4], 可以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然病程, 接受现实, 调整好积极治疗的心态。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避免家庭成员的消极情绪和不良环境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 增强患者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另外, 放疗区皮肤的保护问题, 需要向患者说明保护照射野皮肤对预防皮肤反应的重要性。保持标记清晰;局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避免冷热刺激, 避免日晒, 着柔软宽大内衣。饮食与休息的教育, 患者多数表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教育患者加强营养, 告知毒、不良反应原因, 禁烟、酒, 忌辛辣、硬食;多饮水, 每天3000m L以上, 如果发生黏膜充血水肿和吞咽困难, 嘱遵医嘱配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口服。出院教育, 需向患者告知放疗后仍有可能出现放疗反应, 加强营养, 如有不适, 随时就诊。总之, 肿瘤患者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群体, 在各种治疗时需要加强护理教育, 一般术后作出放疗计划, 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承受较大压力, 健康教育是我们护理的重点和强项, 如何更好协助治疗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努力。我们通过健康教育影响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 效果较佳, 认为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放疗患者辅助的价值。方法 通过个体量化、随机教育, 对住院期间的放疗患者进行多次放疗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教育, 收集并评估患者对放疗的了解程度, 出院时再次评估。结果 理解放疗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患者达96%, 所有患者均完成全量放疗, 健康教育辅助效果明显。

关键词:健康教育,食管癌术后放疗

参考文献

[1]万均.食管癌的放射治疗[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0.107-111.

[2]刘桂梅, 靳国华, 夏广荣.食管癌根治术及术后放射治疗192例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3.12 (3) :209-210

[3]黄燕华, 朱艳萍.对癌症化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6) :420.

[4]蒋冬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30.

食管癌术后放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胸外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

治的78例确诊为食管癌并且接受放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切片结果证实为食管癌,且在此之前未接受过放疗。排除以下患者:仅进行手术无需接受放疗;放疗前已存在心脏损伤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78例患者中男35例,女43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49.6±8.8)岁;肿瘤部位在中段者25例,下段者53例。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后继续接受放疗治疗。放疗方法如下:根据左前胸部常规分割、同种方法电子射线照射,5次/周,2 Gy/次,累积剂量≥50 Gy。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进行心脏彩超及应变率成像检查,具体方法如下: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SAL-32B型线阵电子超声波诊断仪,频率为5.0 M。患者取仰卧位,在彩色组织速度成像条件下保持帧频≥100帧/s,连续观察心尖部及左室长轴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储存图像后进一步分析。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1989年制定的16阶段划分法[3]分析前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后壁基底段以及前间隔基底段等4个部位点s值及e值,比较所有患者放疗前后上述位点s和e的变化情况。

2 结果

放疗后前壁基底段、后壁基底段以及前间隔基底段三个位点的s和e值较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下壁基底段的s和e值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我国一直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近年来虽然对于食管癌的防范意识有所增强,但是其总体发病率仍居高不下,研究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的食管癌患者要占全世界的50%以上[4]。目前临床上对于食管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放疗,其中>50%的患者需要借助于放疗提高治疗效果。但是放疗对于机体的损伤有目共睹,虽然近年来提出精确放疗,但是放疗对于局部组织的损伤仍在所难免。对于食管癌患者来说,尤其是肿瘤位于食管下段的患者,其周围结构中最重要的心脏便难以避免损伤。诸多动物试验已经证实胸部放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损伤心肌细胞,严重时引起急性心力衰竭[5]。此外,研究显示放射治疗引起的心脏损伤与组织吸收射线的剂量有关,高剂量的射线对于心脏的损害更大;射线损伤冠状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微血管的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严重时引起心肌纤维化[6]。因此,检测食管癌患者放疗术后有无存在心脏损伤至关重要。但是轻微的心脏损伤有时难以在常规的心脏彩超结构上显示出来。超声应变率成像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超声技术,尤其对于左室功能的检测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临床上主要用于评价左心室功能,但是对于食管癌放疗术后心脏功能的评价报道较少。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7,8]:(1)对于心肌本身的运动功能可以具体量化,即使轻微的心脏损伤也可以显示出来,客服传统的主观性判断,并且可以通过自身角度的校正减少误差,使得结果更为准确;(2)可以显示局部心肌的信息,取材感兴趣部位的心肌组织,可以从短轴和长轴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局部心室壁功能;(3)能够清晰显示缺血与非缺血部位心肌组织。诸多研究表明胸部放疗主要通过心外膜损伤冠状动脉,严重时可引起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纤维化,可加重原有已经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从而引起冠脉缺血造成心肌损伤。常洪方等[9]的研究中采用超声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测了胸部放疗患者(主要为乳腺癌和肺癌)照射前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其前间隔、前壁、后壁的s和e值较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降低更为明显(P<0.05)。本研究对于78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心脏进行了超声应变率成像检查,结果发现放疗后前壁基底段、后壁基底段以及前间隔基底段三个位点的s和e值较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下壁基底段的s和e值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食管癌患者进行放疗治疗后心脏左室更容易出现损伤,而超声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准确显示心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以作为放疗术后检测心功能的常规和首选手段,而且对于接受放疗的食管癌患者有必要进行常规的心功能检测,如有异常可及时进行处理。

超声应变率成像能够准确分析食管癌放疗术后心脏功能的损伤,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祝淑钗,刘志坤.食管癌临床分期研究进展.肿瘤学杂志,2010,16(1):6-9.

[2]王月爱,夏稻子,礼广森,等.应变率成像评价胸部放疗对心脏的早期损伤.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8):1194-1196.

[3]于金明,殷蔚伯,李宝生.肿瘤精确放射治疗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98-300.

[4]钟钏,谭家驹,徐致祥.食管癌流行病学病因学研究进展.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1):1-10.

[5]姜志荣,李大海,张小花.组织多普勒评价胸部放疗对肿瘤患者心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1):22-25.

[6]张连仲,王成增,葛红,等.超声心动图评价放射性心脏损害的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6):445-446.

[7]王淑敏,王金锐,刘志跃,等.心肌应变率曲线评价心肌梗死局域收缩功能的实验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11):810-812.

[8]Galderisi M,Cattaneo F,Mondillo S.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and myocardial dyssynchrony:a practical update of old and new ultrasound technologies.Cardiovascular Ultrasound,2007,5(1):1-14.

食管癌术后放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6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9例患者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10例;年龄42~71岁,中间值为(53.41±6.25)岁;该组患者实施单纯调强化疗方案,治疗组31例患者中,男性为20例,女性为11例;年龄41~78岁,中间值为(55.24±5.89)岁;该组患者实施卡培他滨与调强放疗方案。全部患者经CT检查符合纵隔淋巴结转移,排除合并远处转移和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且均无放疗禁止证。预计患者生存期超过7个月,Kamofsky评分≥70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调强化疗,治疗组采用卡培他滨与调强放疗,方法如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强调放疗方案治疗,以CT模型定位机来确定食管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区域,扫描范围从环甲膜水平到腰4水平。将向外扩大0.5~0.8 cm作为临床靶区,总剂量为60~66 Gy左右,治疗总次数为30~34次,疗程为6周左右。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卡培他滨(国药准字H20073024)治疗,2次/d,早晚各1次,每次用药剂量为1 250 mg/m2,连服2周,停药1周后再进行下1周期的治疗,共行2周期。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按照WHO的实体为评价标准,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3种。完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已消失,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部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病情有一定的改善;无变化:患者病情无变化,甚至有加重现象,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②生存率对两组患者近1、2年的生存情况进行随访,根据访随结果对其生存率进行比较,生存率越高则表明该组治疗方法较好[3]。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以(±s)表示文中各项计量数据;以[n(%)]表示文中的各项计数信息,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分别为4、15、10例,总有效率为65.52%;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分别为11、19、1例,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近1、2年生存率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29例患者中,1年生存例数为19例,生存率为65.52%,2年生存例数为10例,生存率为34.48%;治疗组31例患者中,1年生存例数为29例,生存率为90.63%,2年生存例数为18例,生存率为58.06%,明显治疗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是常见的转移部位,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是常见的转移曾经采用的是放射治疗,但是由于其周围含有胃、肺、心及脊髓等重要的组织,因此传统的放疗方式已经受限[4]。近年来,卡培他滨与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已被广泛应用,而且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的氟尿嘧啶衍生类抗肿瘤的药物,其具有一定的靶向抗肿瘤特性,卡培他滨可以在体内转变成5-FU的抗代谢氟嘧啶脱氧核甘氨基甲酸酯类物质,可促使肿瘤组织DNA合成障碍,还能影响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起到抗肿瘤的作用[5]。而且此药物不良反应很小,口服又方便,已被认定为NCCN指南推荐的治疗消化道肿瘤的首选化疗药物之一。同时卡培他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患者依从性,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其与调强放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6]。调强放疗属于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按一定的要求辐射野内剂量强度进行调节,使其照射形状与病变靶区的形状相同,并与表面的剂量相等[7]。调强放疗不但可以通过照射野射射线束的强度,还能保证肿瘤靶区放射剂量均匀,减少医源性放射损伤。调强放疗使得患者正常组织降低照受量,其照射剂量在一定的耐受范围之内,这样可减少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从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且卡培他滨与调强放疗协同作用于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在治疗过程中,并没有诱发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高,而且近1、2年生存率也相对较高,符合临床安全性需要。因此,卡培他滨与调强放疗是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理想方案。吴福道等人[8]认为应用卡培他滨与调强放疗治疗可有效改善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病情,2年生存率达到50%,与该次研究大致相同。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5例、无变化10例,缓解有效率为65.52%;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9例、无变化1例,缓解有效率为96.77%,且对照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65.52%、34.48%,治疗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90.63%、58.06%,以上数据表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卡培他滨与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利于缓解患者病情,促进其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与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60例为对象,分为对照组(n=29)采用单纯强调化疗,治疗组(n=31)采用卡培他滨与调强放疗,比对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缓解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缓解有效率为65.52%;且治疗组1年生存率90.63%和2年生存率58.06%均高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65.52%和2年生存率34.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与调强放疗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提高其生存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卡培他滨,调强放疗,食管癌,淋巴结转移

参考文献

[1]李明君,刘桂平,刘文举,等.卡培他滨联合不同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24):3693-3694.

[2]罗利民,贾勇士,吴树强.卡培他滨联合放疗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103-105.

[3]仇建波,卢央芳,陆意,等.S-1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疗食管癌术后局部淋巴结复发转移的临床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2016,31(3):271-275.

[4]李定安.食管癌术后继发纵隔淋巴结转移同步放化疗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29-30.

[5]孙荣刚,郑安平,张光斌,等.食管癌术后颈胸部淋巴结转移者调强放疗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2014(1):34-37.

[6]潘华英,王爱华,赵静,等.卡培他滨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4,23(15):107-109.

[7]夏明林,杨林.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4(10):1813-1817.

食管癌术后放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60例, 男45例, 女15例, 年龄46~70岁, 平均 (56±4) 岁。肿瘤长度为3~5cm43例, 1~3cm17例。术前可进半流质饮食44例, 可进流质16例。手术组30例 (进半流质饮食22例, 可进流质8例) 充分术前准备, 术前抗感染,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保护并改善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术前3天行肠道准备。全组根治术29例食管癌切除行胃代食管经颈部吻合术, 1例肿瘤经探查不能切除, 行食管胃转流吻合术。放化疗组30例 (进半流质饮食22例, 可进流质8例) 在进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保护并改善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同时, 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

1.2 治疗方法

手术组:气管插管麻醉完毕后, 先取左侧卧位, 行右后外侧剖胸切口经第5或6肋间进胸探查, 切断并结扎奇静脉, 游离肿瘤及其上下方食管, 上至胸顶, 下至膈肌食管裂孔, 仔细结扎止血, 注意勿损伤气管、主动脉、上腔静脉及颈部血管, 29例根治性切除者, 同时常规清扫各组淋巴结。1例肿瘤已广泛侵及降主动脉、气管, 粘连紧密, 难以切除。胸部食管及肿瘤游离完毕, 切除肿瘤及上下食管, 用带子将上下食管残端相连, 关胸, 使患者取平卧位。颈段食管癌切除, 一般是在胸部手术结束后与开腹游离胃同时进行, 取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前斜切口, 自甲状腺背面椎前筋膜间隙游离出食管及肿瘤, 游离食管时应靠近食管, 防止损伤左喉返神经及气管膜部, 切断食管时至少保留咽下食管0.5~1.0cm, 便于吻合。同时胸部手术结束后, 取上腹正中切口进腹, 游离全胃, 充分松解胃幽门处腹膜, 避免胃上提后出现幽门成角致幽门梗阻, 将膈肌食管裂孔与贲门分离并适当扩大, 食管自贲门处切断, 缝闭贲门, 将与上段食管相连的带子固定于胃底, 由左颈部切口将胃从腹部经膈肌食管裂孔、胸腔上提至颈部, 在颈部行食管胃底端侧吻合, 吻合毕, 将颈部软组织与胃壁固定3~4针, 以减轻吻合口张力。一层间断吻合23例, 吻合器吻合6例。颈部吻合后, 胃壁与膈食管裂孔固定3针。所有病例均行幽门成形。常规放置胃管和十二指肠鼻饲管。术后3周恢复后给予DDP+5-FU+CF方案进行化疗。放化疗组:首先予前后对穿照射, 分割剂量2GY/次, 5次/周。DT40GY后缩野, 避开脊髓, 改为斜野或侧野照射, 分割剂量1.1~1.2GY/次, 2次/d (间隔6h以上) , 使肿瘤总量达65GY左右, 并加用顺铂20mg静滴, 第1~5天、第28~32天;优福啶3片/次, 3次/d, 口服至放疗结束;同时予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疗效观察

治疗前及结束时作全面体检, 每2周行食道钡餐片1次, 放化疗组详细记录进食梗阻症状得到改善时放疗次数及放疗剂量;仔细观察和记录颈部淋巴结变化情况及消失时放疗剂量范围。手术组详细记录进食情况及吻合口有无狭窄、出血、漏等情况。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全面体检1次, 所有病人都随访3年以上。

2 结果

全组住院期间无死亡。1例姑息手术者术后5个月死于广泛远处转移;2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 3例发生颈部吻合口漏, 经引流换药等治疗痊愈, 未出现胸部并发症, 1年存活率91%、2年存活率68.8%、3年存活率56.6%, 现在仍有存活者。放疗加同期化疗组1年存活率82.5%、2年存活率67.5%和3年存活率57.5%, 现在仍有存活者。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

一般认为, 对上段食管癌手术选择应从严, 手术适应证限定于早期癌瘤, 病变长度<3cm, 而且较为低位。我们认为指征应适当放宽, 因为开右胸食管显露较好, 便于游离肿瘤、食管和清除淋巴结, 因此肿瘤长度不应严格受限。只要肿瘤没有严重侵及周围组织和器官以及远处转移, 均可考虑手术。

3.2 手术切口选择

根据多年经验及习惯我们选择右胸、上腹加左颈三切口。自右侧第5或第6肋间进胸, 食管和肿瘤显露充分, 也便于清除气管叉下淋巴结, 同时右胸内可直视胸导管和奇静脉, 若肿瘤侵及可一并切出其受累部分。这一切口不切开膈肌, 术后呼吸影响小。

3.3 食管癌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放疗成为中上段食管癌的重要手段。单纯外照射的失败原因88.9%是局部未控、局部复发、穿孔和转移。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 食管及头颈部肿瘤经放疗后出现补偿性加速再增殖, 表现为治疗周期延长、肿瘤局部控制下降。因此局部控制率、转移仍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问题。

顺铂和5-F U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放射增敏及抗肿瘤药物。优福啶是替加氟-尿嘧啶。替加氟是氟脲嘧啶的衍生物, 在体内经肝脏微粒体酶P450活化逐渐转变为氟脲嘧啶而起作用, 其化疗指数为氟脲嘧啶的1/4~1/7。口服吸收良好, 2h后作用达最高峰。作用持续时间长, 脲嘧啶可加强替加氟的作用, 可阻断替加氟的降解作用, 特异性提高肿瘤组织中氟脲嘧啶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 持久发挥抗肿瘤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持续静注5-F U的作用。作为放射增敏剂及抗肿瘤药物, 优福啶在理论上更具优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 手术加化疗近期疗效明显优于放化疗组, 但远期疗效两组相似。

参考文献

[1]万钧, 肖爱琴, 高淑珍, 等.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介标准[J].中国放射肿瘤学, 1989, 3 (4) :205~207.

[2]谷铣之, 殷蔚佰, 刘泰福, 等.中国放射肿瘤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

[3]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

[4]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1610.

[5]吴英恺.国际心胸外科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428~460.

食管癌术后放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3月~2004年3月,我院放疗科收治卡氏(Kps)评分≥70分,食管镜活检病理为鳞癌食管癌患者65例,年龄47~76岁,平均65.5岁。食管癌的分期和分型诊断主要依据食管钡餐造影、CT、MRI。按食管病变部位划分:颈段6例(9.2%),胸上段16例(24.6%),胸中段28例(43.1%),胸下段15例(23.1%);病变长度3~5 cm 18例(27.7%),5~7 cm34例(52.3%),>7.0 cm 13例(20.0%);X线分型:髓质型38例(58.5%),缩窄型16例(24.6%),蕈伞型11例(16.9%)。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常规放疗组和超分割放疗组,其中,超分割放疗组26例(男18例,女8例),常规放疗组39例(男28例,女11例)。

1.2 方法

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备制造厂生产的GWGP型钴-60远距离治疗机体外照射,模拟机定位。全部采用三野照射,前野宽6 cm,两斜野避开脊髓尽量减少肺组织照射,后野双侧机架角±120°~135°,后野宽5.0~5.5 cm,照射野长度上下界各超过食管病变范围3~4 cm。常规放疗组,5次/周,1次/d,2 Gy/次,总照射剂量为70 Gy,7周完成;超分割放疗组,2次/d,1.3 Gy/次,间隔6 h,总剂量为65 Gy,5周完成。常规放疗组DT 40 Gy/20次,共28 d,超分割组DT 39 Gy/20次,共21 d缩野照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差异检验,构成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全部病例随访至2004年年底,随访率为95.3%。完成疗程情况:常规放疗1例因全身放疗反应严重,治疗48 Gy后终止放疗。治疗完成率为97.4%;超分割放疗组病例均按计划完成疗程,完成率为100.0%。

2.2 两组生存率比较

常规放疗组和超分割放疗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46.1%、20.5%和61.5%、42.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分型及肿瘤长度与生存率的关系见表1、2。由表1、2可知,两组病变长度3~5 cm、蕈伞型预后好。

2.3 两组不良反应

两组的放疗全身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但是Ⅲ度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气管炎,超分割放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放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食管癌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已知地区性的发病特征相当明显,特别是沿太行山麓是食管癌的高发区。我区位于这一高发区内,因此食管癌的治疗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过去几十年间食管癌放疗的长期生存率徘徊在10%左右。近十年放射治疗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非常规分割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其疗效较常规分割治疗有明显提高。超分割治疗是利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再生能力的差异,采用增加分割次数,缩短总治疗时间的治疗方式[1,2]。超分割治疗可增强对肿瘤细胞再增殖的抑制作用,提高肿瘤控制率[3,4,5]。超分割放射治疗,一般每日照射2次,2次间隔6~8 h,每次照射剂量1.2~1.5 Gy,总照射剂量在55~66 Gy。总治疗时间虽短于常规放疗,但是由于增加了治疗的次数,这样就拉大了早反应组织与晚反应组织损伤的差距。但是如果单次剂量加大,或总剂量增大患者的晚期损伤也会增加。所以本研究中笔者采用了每日照射2次,2次间隔6~8 h,每次照射剂量1.3 Gy,总照射剂量在65 Gy的超分割治疗。其目的就是希望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同时,患者的放疗副作用不会明显增加。

本研究中患者入组条件的选择也比较严格:Kps评分≥70分,无远处转移,无严重并发症。为防止食管穿孔和出血的可能,也未将溃疡型食管癌列入研究范围。本组常规放疗39例,超分割放疗26例,1、3年生存率分别为46.1%、20.5%和61.5%、42.3%,超分割组明显优于常规组。本组研究结果表明食管癌患者的肿瘤病变长度与生存率相关,随着病变长度增加生存率明显降低,此结果与文献报道[6,7]相同。目前非常规分割治疗食管癌报道很多,但是采用每日照射2次,2次间隔6 h,每次照射剂量1.3 Gy,总照射剂量65 Gy的全程超分割治疗的结果尚未有报道。本研究证实此方法治疗食管癌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分割治疗。治疗的副作用虽比常规治疗严重,但患者经简单临床处理后不会影响放疗进行。因此,笔者认为本研究采用了适当形式的超分割放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结果,但因病例数较少其结果有待进一步进行扩大分组研究结果的证实。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生存率及影响。方法:将65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放疗组39例,常规分割,5次/周,1次/d,2 Gy/次,总剂量为70 Gy/7周;超分割放疗组26例,5次/周,2次/d,1.3 Gy/次,2次治疗间隔6 h,总剂量为65 Gy/5周。全部病例均采用GWGP80型钴-60远距离治疗机体外照射。结果:常规放疗组和超分割放疗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46.1%、20.5%和61.5%、42.3%。超分割放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放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长度3~5 cm、蕈伞型预后好。两组患者放疗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超分割放疗(5次/周,1.3 Gy/次,2次/d,间隔6 h,总剂量为65 Gy/5周)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食管癌,放射治疗,常规放疗,超分割放疗

参考文献

[1]Withers H.Biologic basis of altered fractionation schemes[J].Cancer,1985,55(9):2086-2095.

[2]傅深,蒋国梁,曾庆雯,等.超分割和常规放疗Lewis肺癌及后期组织放射生物效应的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4,3(4):249-250.

[3]刘正年.应用肿瘤临床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4.

[4]韩春,万钧,周道安,等.100例食管癌后程加速放疗的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7,6(1):16-18.

[5]裴红蕾,朱愉恒.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长期疗效[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0,9(1):24-25.

[6]胡逸民.肿瘤放疗治疗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284.

食管癌术后放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管癌患者90例,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热放疗组、放化疗组和放疗组。所选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均有可评估的肿瘤病灶, 未出现活动性食管出血以及食管穿孔等征象。放疗组30例, 年龄35~70岁, 平均 (53.4±2.3) 岁,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12例。放化疗组30例, 年龄34~68岁, 平均 (53.7±2.1) 岁,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11例。热放疗组30例, 年龄35~79岁, 平均 (54.4±2.2) 岁,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0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身体情况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放疗形式均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即在CT下定位, 用三维适形计划系统制定计划, 采取6MVX线, 常规分割, 2Gy/次, 每周5次, 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7周, 总剂量为66Gy。其中对放疗组中食管癌患者采取单纯放疗;对放化疗组中患者采取放疗及化疗治疗, 即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同时采取化疗 (方案为 5-FU 1 000mg/m2 d1-5+DDP 75mg/m2 d1正规水化利尿) , 于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第1天同时采取化疗, 每28d为1个疗程;对热放疗组患者采取放疗后进行热疗治疗, 即在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后的2h内对患者采取30min热疗, 每周对患者进行2次治疗。其中热疗采取W2012型体外高频热疗仪, 根据患者的X线钡餐影像或CT影像, 在对患者进行热疗治疗时, 将其上下两极板中心对准患者的肿瘤病灶中心, 且其上下两极板距离患者的皮肤距离为4~5cm, 将治疗功率控制在200~400W, 模拟温度控制在41~43℃。

1.3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 (CR) :患者全部肿瘤病灶消失, 且没有新的病灶出现, 维持4周或以上;部分缓解 (PR) :患者病灶最长径总和缩小为30%或以上, 并且维持4周或以上;稳定 (SD) :患者所有基线目标病灶的最长径总和有一定的缩小但未达到部分缓解的程度, 或有一定的增大但未达到进展的程度;进展 (PD) :患者病灶的最长径总和有一定的增加, 且增加≥20%, 或患者出现新的病灶。其中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计入总有效。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对于放疗组以及热疗组, 放化疗组中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更佳, 但其不良反应更为严重, 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讨论

食管癌是指由于人体的腺上皮或者食管鳞状上皮出现异常增生而导致出现的恶性病变情况。食管癌的疾病发展一般要经历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等几阶段。若早期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可更好地进行疾病治疗[2]。而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相应治疗时, 可以采取单纯放射治疗、放化疗以及热放疗治疗。

由相关数据得知, 对于不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 采取放化疗治疗效果更好。其中化疗中的5-氟尿嘧啶+顺铂的化疗方案与放射治疗联合使用, 对于患者有较好的增敏作用, 并且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肿瘤血流, 改善患者的乏氧情况, 增加患者的放射敏感性[3,4]。由相关数据可知, 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 采取放疗或化疗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损伤。热疗是一种利用物理能量使得患者的肿瘤组织温度上升至其有效治疗温度, 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增敏的同时不损伤患者正常细胞的治疗方式[5]。热疗还能够通过增加患者的免疫效应细胞的活性以及诱导免疫效应细胞的再分布等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6]。

由本次试验所得相关数据可知, 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为56.67%, 放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6.68%, 热放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 即相对于放疗组以及热疗组, 放化疗组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更佳, 但其不良反应更严重 (P<0.05) 。

综上, 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时, 采取热放疗、放化疗以及单纯放疗治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而相对于单纯放疗以及热放疗, 放化疗治疗的近期疗效更好, 但其不良反应更严重。

参考文献

[1]仲琴, 朱卫国, 贾正飞, 等.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单纯放疗或同期放化疗疗效比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0) :1459-1462.

[2]谢志原, 陈辉林, 王永川, 等.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用于不能手术食管癌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1 (10) :733-736.

[3]陈尔成, 刘孟忠, 胡永红, 等.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7 (6) :416-419.

[4]胡水清, 朱卫国, 甘雅娴, 等.放疗联合希罗达和单纯放疗对老年食管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 2013 (3) :563-565.

[5]王宁, 开丽曼, 热伊拉, 等.三维适形放疗结合252锎中子腔内后装照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9 (11) :2222-2224.

食管癌术后放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3例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食管癌患者, 其中男31例, 女12例, 年龄55~75岁, 平均 (66.38±7.52) 岁;首程放疗后复发时间为8~19个月, 平均 (12.57±6.88) 个月;初次放疗剂量为50~65 Gy, 平均 (61.84±5.64) Gy。病理类型均是鳞癌, KPS评分≥70分, 其中颈段11例, 胸上段17例, 胸中段12例, 胸下段3例。TNM分期:T1期1例, T2期6例, T3期31例, T4期5例;N0期33例, N1期11例;Ⅰ期2例, Ⅱ期28例, Ⅲ期10例, Ⅳ期3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 一般情况良好, 胸部CT或食管钡餐检查无食管穿孔, 无出血、胸背痛和远处转移等, 血常规白细胞≥4.0×109/L, 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排除有手术禁忌证或不接收手术治疗的患者, 均签署3DCRT治疗同意书, 治疗后均能接受随访。

1.2 方法

43例患者均采用6 MV X线直线加速器行体外照射, 应用真空垫固定体位, 螺旋CT扫描模拟定位, 扫描范围为第2颈椎上缘至第5腰椎下缘, 层厚为5 mm, 层距5 mm, 扫描图像传输到3DCRT计划系统。根据CT扫描和食管镜、食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靶区勾画 (两名主治以上医生一起完成) 。GTV (肿瘤靶区) 包括气管食管沟、食管旁、心包部位淋巴结短径>0.5 cm和纵膈转移淋巴结短径>1.0 cm以及食管壁增厚>0.5 cm的病灶;CTV (临床靶区) 包括原发病灶和前、后、左、右0.5~0.8 cm以及上、下3.0 cm组织;PTV (计划靶区) 主要在CTV外放0.5 cm。为临床影像学可见的肿瘤区及区域肿大淋巴结, CTV为GTV左右前后方向均0.5~0.8 cm, 上下各放3 cm, PTV为CTV外放0.3 cm。勾画危肺、心脏、脊髓, 限定靶区处方剂量:95%PTV60~64 Gy/30~32次 (单次剂量:2 Gy/次) , 适形照射野数为3~4个, 危及器官限量要求, 肺受照20 Gy体积占全肺体积百分比≤30%;心脏V40≤50%;脊髓最大剂量≤45 Gy。通过DVH (剂量体积直方图) 评估计划优劣, 经确认计划并CT模拟复位, 加速器验证后实施放射治疗, 2.0 Gy/次, 1次/d, 5次/周, 总剂量为50~60 Gy, 疗程为6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近期疗效和放疗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包括声音嘶哑、疼痛和进食梗阻情况[3]。 (1) 声音嘶哑, 完全缓解:恢复至发病前水平;部分缓解:有所改善, 但未能恢复至发病前水平。 (2) 疼痛按照口述分级评分标准, 1级:轻微疼痛;2级:疼痛产生不适感;3级:疼痛产生窘迫感;4级:严重疼痛;5级:剧烈疼痛。疼痛程度下降>1级为疼痛缓解, 由缓解转为无痛为完全缓解。 (3) 根据流质、半流质和固体食物将进食梗阻情况分3级, 1级:进食固体食物有梗阻感;2级:进食半流质有梗阻感;3级:进食流质有梗阻感。梗阻程度下降>1级为缓解, 梗阻由缓解转为无梗阻为完全缓解。近期疗效, 完全缓解:肿瘤消失;部分缓解:肿瘤体积缩小>30%;稳定:肿瘤体积增大>20%;进展:出现新的病灶[4]。总有效率=[ (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 /总例数]×100%。采用RTOG急性放疗性损伤分级标准评价放疗不良反应[5]。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43例患者中, 10例无明显局部症状, 33例伴有局部症状, 3DCRT后完全缓解11例, 部分缓解18例, 无明显改善4例。

2.2 近期疗效

完全缓解19例 (44.19%) , 部分缓解21例 (48.84%) , 稳定3例 (6.98%) , 进展0例, 总有效率为93.02%。

2.3 不良反应

放射性食管炎19例 (44.19%) , 放射性肺炎9例 (20.93%) , 骨髓抑制23例 (53.49%) , 无患者出现食管穿孔、出血, 无2级以上脊髓和心脏损伤。

3 讨论

放疗是治疗晚期食管的主要手段, 常规放疗受限于脊髓、肺和心脏限制, 放疗剂量通常很难提高, 首程放疗后容易复发, 其原因是食管癌多为不规则浸润性、偏心性生长, 食管造影不能显示食管癌灶以外的部位情况, 包括病灶直径、浸润深度与方向和周围淋巴结浸润情况[6]。食管的解剖结构呈反向“S”走形, 常规照射定位存在盲区, 容易造成肿瘤部分低剂量区, 严重者会产生脱靶。首程放疗后复发一般多采用手术或再程放疗, 由于首程放疗后局部组织纤维化, 血运差, 手术难度大, 故多数采用再程放疗。

3DCRT是指采用CT扫描模拟定位, 通过图像重建能够清晰显示肿瘤体积和病灶外侵以及转移淋巴结, 放射治疗时能在三维空间上使剂量分布更加均匀, 而且以肿瘤靶体积为处方剂量, 不仅可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 而且能够保护周围正常组织[7]。食管癌患者采用3DCR能提高靶区照射剂量, 但并不增加肺的平均剂量, 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 具有较好的适行性, 可减少正常组织受量和损伤[8,9]。本研究行3DCRT治疗, 43例患者中, 33例伴有局部症状, 3DCRT后完全缓解11例, 部分缓解18例, 无明显改善4例, 说明3DCRT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症状, 与Shridhar等[10]研究一致。本研究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3.02%, 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骨髓抑制是其主要并发症, 无患者出现食管穿孔、出血, 无2级以上脊髓和心脏损伤, 提示3DCRT治疗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食管癌具有很好的近期疗效,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除与本次放疗有关, 还与首程放疗损伤有关, 因此, 放射治疗剂量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保证疗效和降低并发症。杨晓峰[11]采用3DCRT治疗食管癌安全可行, 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疗效, 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食管癌目前治疗措施较少, 再程放疗虽具有一定疗效, 但仍需探讨其他有价值的治疗手段, 比如结合化疗、中药辅助治疗等。本研究病例数不多, 随访时间较短, 无对照组研究, 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国际背景下一篇:总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