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食管癌患者

2024-09-29

老年食管癌患者(共10篇)

老年食管癌患者 篇1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为恶性肿瘤,近年来,老年食管癌患者呈上升趋势,老年患者的身体耐受能力较差,难以承受手术治疗,因此,作为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手段,化疗逐渐被广大患者认识并应用[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于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5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71~88岁,平均(81.2±2.3)岁,病变长度:20例≤5 cm,30例>5 cm;UICC分段:1例双段,9例胸下段,25例胸中段,10例胸上段,5例颈段。经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2],确定有15例患者有远处转移。合并症:5例合并消化道系统疾病,7例合并慢性肺疾病,20例合并心血管疾病。

1.2 一般方法

根据影响学检查结果(PET-CT、CT、X线)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病变部位、病变范围、食管梗阻程度),为患者应用合适的放射治疗方式,从放疗之日开始计算两组生存时间。

1.3 疗效评定

对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及X线钡餐摄片检查,参照万钧[3]等学者提出的评价标准评价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按RTOG评价两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将原始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借助SPSS13.0处理,用KaplanMeier计算本组生存率,单因素分析借助Log-rank进行,多因素分析借助Cox风险比例回归横型进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统计

全部患者吞咽呛咳、声音嘶哑、胸背痛、进食哽噎感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44例患者治疗有效,近期总有效率为88%。

2.2 不良反应统计

24例并发骨髓抑制,31例出现急性放射性食管反应,12例出现急性放射性肺反应,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62%、24%。

2.3 生存率统计

治疗1年后,32例患者仍然存活,2年后14例患者存活,3年后8例患者存活,治疗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生存率分别为64%、28%、16%。

2.4 生存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1)单因素分析:与老年食管癌患者相关的临床因素主要为放疗前肿瘤长度及病灶转移情况。放疗前病灶短、肿瘤无转移的患者生存期较长;放疗前病灶长、肿瘤有转移的患者生存期较短。见表1。(2)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食管癌患者生存率与肿瘤部位、肿瘤长度及自身营养状况的相关性较小,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放疗前病灶长度及病灶转移情况是影响老年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食管癌为常见恶性肿瘤,研究指出[4],20%的患者可根治性切除,剩余80%的患者一般应用放射治疗法。有学者[5]探讨了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给予70例年龄>70岁的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结果显示,放疗的近期有效临床为88.5%,经临床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认为病变的长度、治疗前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相关因素。本文研究给了放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了与老年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显示,近期总有效率为88%,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耐受性好。此外,本研究中,24例在治疗过程中并发骨髓抑制,31例出现急性放射性食管反应,12例出现急性放射性肺反应,认为与老年身体状态差、伴随疾病多、营养状况差有一定的联系。临床分析结果显示,生存期在很大程度上受治疗前转移情况及病变长度影响(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无转移的患者放疗后生存率高于有转移的患者,病变长度≤5 cm的患者生存率优于病变长度>5 cm的患者。

与手术治疗相比,放射治疗法适应证广,对患者机体伤害小,治疗后并发症少,易被老年食管癌患者接受[6]。

综上所述,为老年食管癌患者应用放射法治疗,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治疗前病灶转移情况及病变程度是患者生存期长短的主要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 研究给予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接受放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治疗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生存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1近期疗效:44例患者治疗有效,近期总有效率为88%;2不良反应:24例并发骨髓抑制,31例出现急性放射性食管反应,12例出现急性放射性肺反应,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62%、24%;3生存率:治疗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生存率分别为64%、28%、16%。4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期在很大程度上受治疗前转移情况及病变长度影响(P<0.05)。结论 为老年食管癌患者应用放射法治疗,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病灶转移情况及病变程度是患者生存期长短的主要相关因素。

关键词:老年,食管癌患,放疗,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王玉祥,王军,祝淑钗,等.老年食管癌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疗效比较[J].肿瘤防治研究,2012,8(9):1008.

[2]王澜,韩春,张辛,等.食管癌适形放疗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9):58-61.

[3]张新良,王晓萍,张道富,等.41例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特点和放疗疗效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3(9):239-241.

[4]许波,朱凤雯.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8(9):152-154.

[5]刘叶果.老年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1(9):82-84.

[6]王向前,蔡晶,顾红芳,等.放疗同步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5(9):434.

老年食管癌患者 篇2

(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肿瘤科广东潮州521000)【摘要】目的探讨DF方案化疗联合放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36例,其中6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DF方案化疗2周期,同时给予局部放疗,另68例作为对照组,单纯采用放射化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 58.8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和3年局控率均高于对照组,而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F方案联合放疗能改善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局控率,近期疗效显著,减少远处转移和提高生存率,且不增加严重的毒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食管癌;化学疗法;放射疗法;老年【中国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40-01 老年食管癌患者体质差、合并症多,以往多不采用放化逆联合应用。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提高,我国老年人体质及生理机能有了很大改善。我科2006年月~2010年10月采用DF方案化疗同时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68例,与对照组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36例,其中68例作為观察组,采用DF方案化疗2周期,同时给予局部放疗;男42例,女26例;年龄61~73岁,平均年龄(67.4±5.6)岁;伴冠心病12例,慢性支气管肺炎8例,2型糖尿病7例,另68例作为对照组,单纯采用单纯化疗;男44例,女24例;年龄63~72岁,平均年龄(65.8±6.3)岁;伴冠心病14例,慢性支气管肺炎7例,2型糖尿病8例。两组病例均为初治患者,经食管钡餐X线片、纤维胃镜检查病理证实食管癌。Karnofsky评分在70分以上,无远处转移,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无放化疗禁忌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60Co-γ射线,颈段设二前斜野,胸段设前一、后左右二斜野共三野等中心,常规分割放疗,剂量60~70Gy。观察组:DDP(顺铂)20mg/m2,1/d静滴,d1~5;5-Fu 500mg/ m2,1/d静滴,d1~15;第22天重复,2~3次为1疗程。化疗结束后行放放疗,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注意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放化疗反应。1.3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1)近期疗效 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将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和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CR+PR为有效率(response rate, RR)。(2)毒副反应评价标准 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毒性反应,分为0~Ⅳ级,0级表示无毒副反应,Ⅳ级表示最严重毒副反应。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放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 58.8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2.2两组随访情况及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全部病例随访3年以上或截止死亡时,观察组有3例失访,单放组有2例失访,随访率分别为95.59%和97.06%。观察组和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29%(41/68)、42.64%(29/68)、30.88%(21/68)和42.65%(29/68)、29.41%(20/68)、16.18%(11/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3年局控率分别为45.59%(31/68)和29.41%(20/68);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1.76 %(8/68)和23.53%(16/68),观察组的局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毒副作用比较观察组食管炎发生率和Ⅱ°以上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4.12%(30/68)、45.59%(31/68),高于对照组27.94%(19/68)、26.47%(18/68),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老年人年龄大,并发病多,以往中晚期食管癌以单纯放疗为主,但由于癌组织中的乏氧细胞对放射线不敏感,导致单纯放疗疗效欠佳,5年生存率仅在10%左右,局部未控与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远处转移[1]。随着老年人身体素质及体质提高,放疗、化疗联合方案被更多老年人所接受。DF方案主要为顺铂(DDP)+5-FU。DDP作用机理是通过铂化DNA化合物而抑制DNA的合成和修复。5-FU为嘧啶类拮抗剂,主要抑制S 期细胞,阻止嘧啶类核苷酸的形成,阻断DNA 与RNA的形成[2]。同步放化疗的优点:①5-FU与DDP均有放射增敏作用,可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②放疗也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从而增强对局部肿瘤的杀伤作用;③5-FU与DDP合用有协同作用,顺铂介导的细胞内还原型叶酸的增加加强了DNA的破坏,并干扰DDP- DNA络合物的修复[3];④可通过化疗消除微小隐匿转移灶,降低远处转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放疗化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和3年局控率均高于对照组,而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的毒副反应发生。因此,对于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 DF方案联合放疗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任中海, 张成辉, 仝运科, 等. WHO标准和RECIST标准评价食管癌化疗疗效的比较 [J].肿瘤,2006,26(9):875-876.[2]Harris Bernstein, Carol Bernstein, Claire M Payne,et al. Bile acids as endogenous etiologic agents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J]. World J Gastroenterol , 2009,15(27):3329-3340.[3]张玉芳. 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J] . 山东医药,2009,49(47):99-100.

老年食管癌患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 并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0例, 其中男78例, 女32例, 年龄60~77岁, 中位年龄65.6岁。其中上段食管癌9例, 中段食管癌74例, 下段食管癌27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肺部疾患合并症。文化程度分布:初中及以下84例, 高中26例。住院时间13~24d, 平均14.4d。食管癌切除后食管胃吻合方式, 弓下吻合27例, 弓上吻合74例, 颈部吻合9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法, 参考相关文献[2], 并结合专科特点情况设计问卷, 对入选患者于术后第1天进行问卷时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 (1) 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方式 (主管医生术后记录) 、文化程度等; (2) 影响有效咳嗽排痰的可能原因:包括咳嗽排痰目的、咳嗽方法、护士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 每个因素按影响和不影响两个等级评定。问卷的发放及解释由专人负责。共发放问卷110份, 回收110份, 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影响老年食管患者术后有效咳嗽排痰的原因

影响术后有效咳嗽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咳嗽排痰目的不明确, 占62.7%;未掌握有效咳嗽方法, 占51.8%;咳嗽无力, 占50.0%;护士未予帮助, 占30.0%;恐惧焦虑, 占23.6%;性别对术后有效咳嗽排痰有一定影响, 女性优于男性。

2.2 治疗结果

针对以上可能影响术后有效咳嗽的原因, 术后早期告诉患者咳嗽咯痰的目的, 增加咳嗽、深呼吸次数, 翻身拍背, 加强呼吸道护理、抗炎及营养支持等处理。5例术后肺不张患者, 2例术后肺部感染, 经以上措施处理, 病情均得以缓解, 治愈出院。其余患者未出现肺部并发症。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 排痰原因是影响患者术后有效咳嗽的主要原因, 分析认为:作为基层医院, 食管癌患者来源以农村为主, 文化水平低, 部分为文盲, 本组患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患者84例占76.4%, 由于对自身疾病认识及康复等知识的匮乏, 同时由于高度专业性的医学知识, 医患沟通必然障碍重重, 患者通常认为做完手术, 医护人员给于药物输液治疗就能顺利康复, 然而事实上由于术后手术切口及肋骨断端的影响, 术后咳嗽会可加重伤口的疼痛, 在咳嗽排痰的目地不明确, 患者不会主动咳嗽排痰, 因此, 排痰目的不明确是导致患者不能有效咳嗽排痰的最大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原因, 术前及术后必要的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及时通俗的向患者讲明或强调术后咳嗽排痰的重要性, 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术后有效咳嗽的能力, 有研究认为, 应建立以患者感受为核心基础的健康信念模式, 患者若主观感受到采取遵从医嘱的行为, 将获得利益, 不遵从医嘱将危害健康时, 则患者采取遵从医嘱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依从性越高[3]。

食管癌手术通常采用全麻, 气管插管术后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多且黏稠, 加上老人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 术中对肺组织的捻挫, 老年人肺功能低下, 术后伤口疼痛, 从而导致不敢咳嗽或咳嗽无力, 痰液极易阻塞呼吸道, 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同时患者术后体弱无力, 呼吸肌功能减退、膈肌活动差, 易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有效咳嗽或咳嗽无力。我们的调查发现, 未掌握排痰方法和咳嗽无力是影响老年食管癌患者有效咳嗽原因的第2和第3位。我们认为:老年人反应及接受能力差, 对医护人员指导的有效咳嗽方法未能或不能完全掌握, 护理人员对患者需掌握的技术训练未及时评估或对有效咳嗽方法未详细介绍或无亲自示范, 导致患者不能掌握有效咳嗽方法, 加上术后患者的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咳嗽无力, 导致痰液难以咳出。因此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方法有助于患者咳嗽咯痰, 术前3d开始指导患者练习,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先深吸一口气, 关闭声门, 之后胸腹部肌肉同时骤然收缩, 使胸腔内压力增高, 声门突然开放, 产生高速爆发式呼气, 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

护士及时的帮助也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有效咳嗽不可忽视的原因, 我们认为:对于咳嗽无力者, 医护人员可用刺激器官的方法诱发其咳嗽, 将痰液咳出。临床工作中, 医护护士常由于工作量大, 未能或不能及时协助患者咳嗽, 也是导致患者不能进行有效咳嗽排痰的重要原因。因此医护人员及时有效的帮助, 如: (1) 给予雾化吸入4次/d; (2) 协助翻身每2~3小时1次; (3) 协助拍背; (4) 对于咳嗽无力者行刺激气管咳嗽, 必要时给予电动吸痰等。

呼吸道分泌物不及时清除, 痰液阻塞, 造成通气功能障碍, 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等症状, 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 不利于痰液的排除[4]。护理人员应以主动、热情的态度做好各项解释工作, 加强医患沟通, 对老年人更应尊重、体谅和关心, 消除患者各种顾虑及恐惧情绪, 有助于患者有效咳嗽排痰。

关键词:老年人,食管癌,咳嗽

参考文献

[1] 徐彬妮.老年喉癌术后咳嗽的护理体会[J].宁夏医学杂志, 2002, 23 (6) :359.

[2] 潘瑶, 李红娟, 麦颖霞, 等.影响住院患者雾化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05, 4 (4) :69-70.

[3] 江滢莉, 梁继娟, 周丽华, 等.影响老年肺癌术后患者有效咳嗽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07, 6 (1) :57-59.

食管癌患者有哪些特殊症状 篇4

还有一位李师傅,因出现呛咳的症状来我院的呼吸科住院治疗。这是他两年以来第三次因出现此症状而住院了。前两次住院,李师傅都被诊断患有老慢支合并肺部感染,医生给他用了些抗生素和祛痰药,将他的病情控制住后就让他出院了。不过据李师傅讲,他的老慢支病情与别人的不同。别的老慢支患者在发病前,通常都会出现头疼脑热、流涕、鼻塞、打喷嚏之类的先兆症状,而李师傅的病情则是说犯就犯,从来没有出现过先兆症状。他总是突然出现呛咳的症状,然后就剧烈地咳嗽,待咳出一些黏痰后其病情就会减轻一些。而他这次发病的症状就更奇怪了。这次,李师傅不但突然出现了呛咳的症状,而且在没有呕吐的情况下,咳出来的痰里居然混有尚未消化的食物。呼吸科的医生听了李师傅的叙述后,马上打电话请我们消化科的医生前去会诊。消化科的医生为李师傅做了体检后,建议他马上做胃镜检查。但李师傅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愿接受胃镜检查。后来经过医生的劝说,他勉强同意做一个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在检查中,医生意外地发现,李师傅服用钡餐后,透视机上显示的并不是食管,而是气管和支气管,影像十分的清晰。这表明李师傅吞下的钡餐大部分进入到他的气管中。在其气管影像的旁边,可模糊地看到食管的影像,而且有一段食管的边缘凹凸不平。放射科的医生据此诊断,李师傅患有食管癌,而且合并了食管——气管瘘。李师傅和家人在得知检查结果后很难接受,他们认为,李师傅没有出现吞咽困难等食管癌的典型症状,只是出现了咳嗽的症状,为什么会患有食管癌呢?

食管癌又叫食道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上的恶性肿瘤。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食管癌。众所周知,食管癌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可出现吞咽困难、有梗噎感、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及咽喉干燥等症状。因此,多数出现上述症状的食管癌患者都能及时地发现病情。但是,也有一部分食管癌患者在发病的早期不会出现吞咽困难、有梗噎感等食管癌的典型症状,而是出现了唾液分泌量增加、呛咳等症状,就像上文中的万先生和李师傅一样。由于这些症状并不是食管癌的典型症状,因此如果这些症状单独出现的话,很容易被患者忽略,从而使其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那么,食管癌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唾液分泌量增加、呛咳等症状呢?

以上文中的万先生为例。万先生在患了食管癌之后,出现了唾液增多、变黏的症状。这是因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会分泌1000~1500毫升的唾液,其食管黏膜每天也会分泌少量的黏液,这些液体都要通过食管进入胃中。在食管癌发生后,食管的管腔会因受到癌肿的挤压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阻塞,这使得大量的唾液和黏液滞留在患者的口腔和食管内,导致患者的唾液量增多,唾液的黏度增加,需要不停地唾吐才舒服。这样的情况在食管癌患者中并不少见。此类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这种症状就会消失。

与万先生相比,李师傅的病情则更为复杂。李师傅之所以会出现呛咳的症状,首先是因为他患有胃食管反流病。人的气管和食管一前一后平行竖立在胸腔内,都开口于咽部。在咽部,有一个叫做“会厌”的软骨,它像一个盖子一样扣在气管上,使人们在吞咽食物时不会使食物进入气管。而当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时,少量的胃内容物(主要成分是未消化的食物和胃酸)就会经过食管逆流至咽部,并会因会厌软骨来不及关闭而进入气管,从而引起呛咳的症状。因此,李师傅前两次出现呛咳的症状是其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他第三次出现的呛咳症状,则是由于其食管癌的癌肿已经穿透了他的食管壁和气管壁,导致其食管和气管之间出现了一个病理通道——食管——气管瘘,使其反流的胃内容物通过其食管——气管瘘进入到气管中引起的。这就是李师傅咳出的痰中有未消化的食物以及其服下的钡餐会流进其气管的原因。因此,李师傅第三次出现呛咳的症状是他的胃食管反流病和食管癌共同引起的。

除了上述两种症状外,食管癌患者还会出现以下特殊的症状:

1.其前胸、后背可出现持续性的疼痛。这是其癌肿向食管外蔓延扩张引起的。

2.可出现声音嘶哑、咽部长期有异物感、嗳气、吞咽食物时咽喉部有响声等症状。这是其癌肿压迫喉反神经引起的。

3.可出现难治性肺炎、肺不张、支气管感染等肺部疾病。这是其癌肿转移至肺部的淋巴结,使这些淋巴结发生肿大,压迫肺部引起的。

4.可出现骨痛、甲状腺肿大、肝脏肿大、腹痛等症状。这是其癌肿向上述部位及器官发生转移引起的。

此外,少数食管癌患者还会出现血钙水平升高的症状。

老年食管癌患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包头市肿癌医院收集住院的食管癌手术患者共90例, 男性60例, 女性30例, 年龄在55~70岁, 平均年龄65岁。收集标准:首次确诊为食管癌, 住院行食管癌切除术, 已知病情, 同意参加本研究。将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入院患者选为对照组50例, 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入院患者设为干预组40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实施由家属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方案, 该健康教育方案贯穿于患者入院当天至出院, 对象为患者及承担照护责任的家属, 每次健康教育时间为20 min, 具体方案如下。

1.2.1 入院当天

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区环境, 给予心理护理。食管癌病人往往对进行性加重的进食困难, 渐消瘦的体重焦虑不安, 对所患疾病有部分或较全面的认识, 求生的欲望十分强烈, 迫切希望能早日手术切除病灶, 恢复进食, 但对手术能否切除病灶、麻醉和手术意外、手术后疼痛及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的担心, 而表现出情绪低落、失眠和食欲下降。护士应加强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 取得患者的信任, 讲解术前特殊检查及用药的意义, 配合及注意事项。保持口腔卫生可减少口臭, 增进食欲。术前若病人口腔不洁或有慢性感染, 细菌易进入食管梗阻部位引起感染, 也可能成为术后吻合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禁食, 细菌容易在口腔内滋生繁殖, 亦引起吻合口感染。列举同种成功手术病例, 增强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吸烟者, 劝其严格戒烟, 手术前保证营养需求, 为病人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以促进睡眠。

1.2.2 术前3天

介绍手术前营养需求、手术方式及主要过程。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式, 指导并训练病人有效咳痰和腹式呼吸, 以利术后减轻切口疼痛, 主动排痰可达到增加肺部通气量并改善缺氧, 预防术后肺炎和肺不张的目的。手术后放置胃管及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目的及患者家属配合要点, 手术后合适体位, 切口保护方法, 饮食注意事项, 肩部功能锻炼及床上活动的方法和益处, 手术后继续治疗的方案,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

1.2.3 术前1天

让患者及家属复述和练习术前3天所讲的健康教育内容, 根据患者和家属的陈述及练习情况, 护士给予进一步强调和指导, 重点要求患者掌握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式。

1.2.4 手术当天至术后2天

向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程度及执行情况, 并给予指导。

1.2.5 手术后3~5天

给予活动与休息的指导, 讲解活动的意义:增加肺通气, 利于分泌物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 促进肠蠕动早期恢复, 减少腹胀增进食欲, 促进血循环, 减少下肢静脉栓塞, 术侧肩关节运动可预防关节强直, 失用性萎缩, 促进健康。在活动时, 应注意掌握活动量, 避免疲劳, 保证充分睡眠, 术后早期不宜下蹲大小便, 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或发生意外。

1.2.6 出院前1~2天

讲解的健康教育内容: (1) 保持心情舒畅:中医强调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 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人受到各种精神刺激, 情绪波动, 引起阴阳失调, 脏腑功能紊乱, 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故对肿瘤病人而言, 尤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刺激。 (2) 注意营养:肿瘤康复期病人应均衡饮食, 摄入足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的各类营养素, 做到不偏食、不忌食、荤素搭配、精细混食, 忌辛、辣、浓茶、烈性酒等刺激性、烟熏及霉变食物。 (3) 运动:适量、适时的运动, 可改善机体的精神面貌, 有利于调整机体内在功能, 增强抗病能力, 减少各类并发症。 (4) 功能锻炼:使其具备的自理能力和必要的劳动能力, 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5) 加强随访:对肿瘤病人应建立定期随访制度, 如开设随访门诊, 进行信访等。肿瘤病人的随访应沿袭终身, 在手术治疗后最初3年内, 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 继之每半年复查1次, 5年后每年复查1次。各类肿瘤的恶性程度不一, 通常用3年、5年、10年的生存率表示某组病例的治疗效果。对病人而言, 随访还可减少其对癌症的恐惧, 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征象[3]。 (6) 继续治疗: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 并辅以放射、化学药物等综合手段。加强出院指导, 督促病人按时随访、用药和接受各项后续治疗, 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7) 动员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系统中最基本的形式。鼓励病人亲属提供病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增强其自尊感和被爱感, 提高其生活质量。

1.3 效果评价

在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后2周行术后适应状况问卷调查, 嘱患者自行填写, 不能填写者责任护士逐条诵读, 然后由患者选择相应的答案, 该问卷经查阅文献资料[2], 共包括4个方面:生理功能, 自我概念, 角色功能, 相互依赖。每条采用1~3分, “没用”、“有时”、“经常”分别为1分、2分、3分, 量表总分在44~126分, 得分越高, 显示术后适应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T检验和χ2检验,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工作状况、收入、婚姻及文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适应状况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除自我概念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在生理功能、角色功能、相互依赖、总体适应状况方面, 干预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护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是通过健康教育唤起公众的健康意识, 使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掌握自我保健的方法和技术, 提高全民族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必须鼓励其家属共同参与, 家属系统理论认为, 患者发生变化, 时家庭成员也必定出现变化, 如经济负担加重、精神心理压力增加、情绪低落等。家属作为患者最主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 在患者发病期间他们也承受着压力和打击, 因此减轻压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让他们有效地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一方面有助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另外也有助于老年患者更进一步感受到来自家属的关爱和支持, 促进彼此间的沟通。

责任护士在与患者的交谈过程中, 能明显感受到老年患者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 他们既有对疾病的恐惧, 又有着对配偶、子女的愧疚, 昂贵的医药费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使他们担心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 尤其易产生无价值感。因此通过护患沟通, 使患者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身的行为, 以回应别人对他们行为做出的反应, 因大部分都是老年患者, 处于社会活动的衰退期, 其社会活动范围趋于狭小化, 活动内容趋于单调化, 再加上体能和精力的下降, 故可能导致自我价值判断的下降, 患病后易导致老而无用的思想, 因此尊敬老年病人, 关心老年病人, 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 尽可能给予多的社会支持。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 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并且是综合的、动态的, 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 把护理程序运用于食管癌患者的健康教育中, 体现了这一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及独立性, 通过确定患者的教育需求-共同建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方法-协同实施教育计划-进行效果评价[4], 形成科学的健康教育模式,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教育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有家属参与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食管癌手术患者9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 干预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医院护理, 干预组接受有家属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案, 在行食管癌切除术后两组采用《食管癌患者术后适应状况调查问卷》, 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适应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术后适应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由家属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 可提高食管癌患者术后的适应状况。

关键词:健康教育,食管癌患者,适应状况

参考文献

[1]李萍.食管癌的术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26 (8) :48-49.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63-164.

[3]张进川.老年人肺癌的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 2005, 30 (8) :17-180.

老年食管癌患者 篇6

关键词:麻醉方式,食管癌,老年患者

临床中将全麻合并硬膜外复阻滞应用到上腹部手术过程中, 尤其是非老年患者手术治疗, 已得到较为广泛应用, 且此种麻醉方式所具有优势也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认可。但此类方法是否适合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 尤其老年食管癌患者是否可以应用, 还没有较为确定认知[1]。针对此问题, 本文选取8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 分析全麻与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8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 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食管癌手术指征。患者均为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方式均为左侧T5~6开胸, 胃食管弓上吻合、食管癌切除。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8例, 女性12例, 年龄 (65.5±4.2) 岁, 体质量 (57.6±6.3) kg, 对照组患者中有男30例, 女10例, 年龄为 (65.9±5.3) 岁, 体质量 (56.2±5.9) 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吸全麻。两组患者均在手术手术前予以皮下注射阿托品0.5 mg, 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 g。入手术室后设置右侧桡动脉, 持续监测动脉压。研究组患者诱导前先予以T6~7硬膜外穿刺且置管4 cm, 初始注入剂量为10 g/L, 利多卡因6 mL, 硬膜外阻滞平面控制于T3~12。两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均为咪唑安定0.05 mg/kg, 仙林0.1 mg/kg, 芬太尼4 mg/kg, 异丙酚1 mg/kg, 气管插管予以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实施诱导插管后进行右静开放脉。注意观察中心静脉压。手术过程时均予以单侧通气且全麻维持均吸入异氟醚、芬太尼、静碌持续输注异丙酚, 手术过程中追加肌松药仙林。按照BlS值合理调整麻醉深度, 且在此过程中注意患者血压、心率、瞳孔大小、流泪情况等指标变化。按照手术过程中各指标变化追加小剂量咪唑安定。研究组患者在产生平面后40 min硬外追加5 g/L罗派卡因+吗啡2 mg用作硬模外阻滞。两组患者均需注意其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血氧饱和度以及BIS值变化情况。手术完成后观察全麻药物应用剂量, 是否出现躁动。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 以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应用全麻时, 药物剂量应用较少, 心率、血压水平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均保持较高稳定性, 皮质醇、血糖水平在诱导前, 插管后, 术中1 h, 拔管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在拔管处理时均保持安静, 无明显烦燥现象产生。对照组应用异氟醚 (MAC) 为 (1.23±0.29) , 研究组为 (0.72±0.15) ;对照组应用芬太尼 (426.8±105.6) μg, 研究组为 (218.9±56.7) μg;对照组异丙酚为 (480.4±123.8) mg, 研究组则为 (221.5±53.6) mg;对照组应用仙林 (228.4±12.8) mg, 研究组为 (198.5±4.6) mg;对照组清醒时间 (16.5±6.7) min, 研究组为 (10.2±2.8) min。

3 讨论

患者发生食管癌后主要临床特点为吞咽困难, 通常就诊阶段主要是流质, 而且此肿瘤阻滞属于具有消耗性疾病, 所以相比较其他疾病, 食管癌患者往往体质下降较为明显, 特别是老年患者脏器官功能出现明显衰退, 实施开胸手术后, 往往需长时间予以单肺通气, 所以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间均匀较高危险性。由此在手术时所采用麻醉方法对于患者围手术期间能否安全度过具有较为关键作用[2]。

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 是将局麻药注入到硬膜外腔内, 阻滞脊神经根, 导致支配区域出现暂时性麻痹, 称作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 临床往往称其硬膜外阻滞。此麻醉在应用过程中, 为避免全脊麻, 应准备气管插管装置, 给氧设备及其他急救用品。手术前注意严格消毒。穿刺时体位可选用侧卧位或坐位, 临床中一般应用侧卧位。选择穿刺点需按照手术部位进行确定, 通常选用支配手术范围中央对应棘突间隙处。一般上肢穿刺点位于胸T3~4棘突间隙处, 上腹部手术位于T8~10棘突间隙处, 中腹部手术位于T9~11棘突间隙处, 下腹部手术位于T12~L2棘突间隙处, 下肢手术位于L3~4棘突间隙处, 会阴部手术位于L4~5间隙处, 也可实施骶管麻醉。硬膜外间隙穿刺术包括直入法与旁入法两种类型。颈椎、胸椎上段及腰椎的棘突相互平行, 一般采取直入法;胸椎的中下段棘突显现叠瓦状, 间隙狭窄, 穿刺困难时也可予以旁入法。老年人棘上韧带钙化、脊柱弯曲受到限制时, 一般予以旁入法[3]。在食管癌患者手术过程中, 阻滞平面控制于T3~12, 基本能够覆盖手术操作整个范围, 采用低浓度局麻药后不会使得心血管反应产生较大影响, 硬膜外阻滞作用一般会阻滞手术部位刺激反应传入, 手术不会对全麻程度有较高要求, 全麻程度一般只需确保患者达到睡眠及控制呼吸, 所以全麻用药剂量可以达到较为显著降低。硬膜外复合全麻可以避免伤害性刺激信号自手术损伤区域往中枢系统进行传导, 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兴奋性, 手术后患者能够具有较高安静程度及应激反应, 而且在术后可以提供明显镇痛方式, 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是一种较为适宜的麻醉方式[4]。经研究可知, 研究组患者皮质醇、血糖水平在诱导前, 插管后, 术中1 h, 拔管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之, 全麻合并硬膜外阻滞在老人食管癌手术中效果明显,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林俊.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的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8) :79-80.

[2]王昭安, 王玉玲, 李建会.老年食管癌手术不同麻醉方式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6) :137-138.

[3]董桃花, 蔡安福, 黄修海.观察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6) :77-78.

老年食管癌患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97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均为本院胸外科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胃镜及病理组织检查均已确诊,且经CT检查均未出现肿瘤组织外侵现象,肺功能检查无开胸手术禁忌证。上述患者根据自身治疗意愿分为2组,对照组( 102例) : 男64例,女38例,平均年龄为( 68. 2±6. 2)岁,病变部位为上段12例,中段70例,下段20例,TNM分期为T1-2N0M021例,T3N0M010例,T2-3N1M071例; 腔镜组( 95例) : 男61例,女34例,平均年龄为( 67. 7±6. 5) 岁,病变部位为上段11例,中段67例,下段17例,TNM分期为T1-2N0M018例,T3N0M08例,T2-3N1M06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及TNM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1. 2 治疗方法

腔镜组: 患者均采取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予以治疗,整个手术过程依次进行。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患者全麻后取左侧卧位为手术位置,取右胸腋前线和腋后线第4肋间、腋中线第7肋间、腋后线和肩胛线中点第9肋间分别予以打孔,将胸腔镜器械置入。首先显露右喉返神经,清扫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游离奇静脉弓并钳闭后予以离断处理,游离食管下段部位,然后逐渐向上分离食管直至胸廓入口部位处,向下则逐渐分离至食管裂孔部位,最后游离全胸段食管。在游离处理过程中需彻底清除食管旁淋巴结组织,同时还需常规清扫右侧胸腔各组淋巴结。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胸腔,确定止血彻底和无明显漏气现象后将胸腔闭式引流管置入,最后缝合手术切口。腹腔镜游离胃: 患者取平卧位为手术位置,取脐上1 cm处、脐上3 cm右腹直肌外缘处、脐上3 cm左腹直肌外缘处、右肋弓下处打孔将腹腔镜器械置入,同时建立人工气腹,探查腹腔脏器组织有无粘连现象后分别处理胃大弯侧和胃小弯侧,然后处理胃左血管,显露两侧膈肌脚,打开食管腹段腹膜,游离食管下段,与胸腔相通。顺延腹正中腔镜探查孔至5 cm,将胃拉至腹腔外,用切割缝合器行管状胃成形并行高位空肠造瘘术。颈部切口行食管胃颈部端侧吻合术: 左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行手术切口,分离出甲状腺中静脉予以离断处理,将食管提出后紧贴食管进行游离,于颈部将食管离断后取出食管及胃,将胃提至颈部行食管与胃管型吻合器吻合操作。置入胃管,冲洗切口后置入1根负压引流管,最后缝合手术切口。

对照组: 全麻后按照常规标准步骤进行手术操作[3],依次采用右胸后外侧切口、上腹正中切口及左颈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行食管癌切除、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等治疗,最后管状胃经食管床提至颈部与食管进行吻合处理。术后处理措施同腔镜组。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情况。

1. 4 肺功能测定

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7天肺功能指标: 肺活量( vital capacity,VC) 、1 s用力呼气容积(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 0)和最大通气量( maximum minute ventilation,MVV)

1. 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资料均选择SPSS 13. 0统计软件包予以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腔镜组手术时间虽然较对照组延长( P < 0. 05) ,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 0. 05) ,且清扫淋巴结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P < 0. 05) ,见表1。

a 与对照组比较,P < 0. 05

2. 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 VC、FEV1. 0、MV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术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 P < 0. 05) ,但腔镜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 P < 0. 05) ,见表2。

3 讨 论

食管切除是治疗食管癌的最佳措施,传统食管癌切除术为直视下切除食管并重建消化道,具有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术后死亡率高等缺点。研究显示老年食管癌患者的小呼吸气道呈阻塞性病理改变,肺组织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由于长期进食困难,多数患者伴随有营养状态不佳、低蛋白血症等情况,极易导致肺间质出现水肿,常规开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的患者,如肺部发生感染,还可导致呼吸功能严重衰竭,术后死亡率可高达20% 以上[4]。近年随着电视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以及与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5,6]。

%

a 与术前比较,P < 0. 05; b 两组术后比较,P < 0. 05

本研究结果显示,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为[7-8]: ( 1) 腹腔镜游离胃腹部不需行开放式手术切口,对患者腹壁屏障系统造成的损伤程度较轻,腹式呼吸方式影响轻微,有助于老年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也可有效完成咳嗽、咳痰等动作; ( 2) 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过程中不需切断背部肌肉和神经,也不会造成肋骨骨折,胸部创伤程度较轻,同样有助于老年患者有效完成咳嗽、咳痰等动作; ( 3) 手术视野良好,可充分暴露相关解剖组织结构,有助于操作者仔细观察,可在直视状态下清扫干净纵隔淋巴结。同时由于单肺通气,无需肺组织过分压迫即可获得良好手术视野,减少肺间质水肿发生的风险性,也明显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传统食管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肺功能可造成明显影响,较多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可导致呼吸功能显著性降低[9,10,11]。国外研究[12]则发现,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可明显减轻肺功能的损伤程度,还可明显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国内相关研究[13,14,15]也发现,胸腔镜下或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程度明显轻于常规开胸手术,对肺功能较差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尤其适用。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腔镜组肺功能指标( VC、FEV1. 0、MVV) 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常规开胸术后胸壁手术切口、术中肺组织机械损伤和疼痛刺激等因素均可影响肺功能。此外常规手术需切开膈肌或在上腹部行正中手术切口,将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腹式呼吸,而腹腔镜下游离胃和清扫淋巴结则可大大减轻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作用。

老年食管癌患者 篇8

关键词:地佐辛,七氟烷,烦躁,麻醉恢复期

苏醒期躁动是全麻患者术后常见不良反应。研究表明, 全麻患者在麻醉恢复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1]。七氟烷吸入麻醉恢复期躁动比较常见。术后疼痛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地佐辛为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 激动κ受体, 镇痛效果是哌替啶的5~9倍, 与吗啡相当[2]。地佐辛可能会降低七氟烷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选择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 ASAⅠ或Ⅱ级, 年龄60~75岁, 性别不限, 所有患者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无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肝肾功能无异常。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n=30) :生理盐水对照组 (C组) 和地佐辛组 (D组) 。

1.2 麻醉方法及监测:

所有患者入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2 mg/kg芬太尼3µg/kg顺式阿曲库铵2 mg/kg静脉注射, 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机械通气, 潮气量8~10 m L/kg, 呼吸频率12次/分, 吸呼比为1∶2, 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35~45 mm Hg。麻醉维持2组患者切皮前均给予芬太尼6µg/kg, 持续吸入2%~3%七氟烷, 氧流量2 L/min。2组均术毕停吸七氟烷。D组气管插管后静脉给予地佐辛10 mg, 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 (轻度:易激惹, 刺激停止, 躁动即停止。中度:无刺激情况下即发生躁动, 但无需制动。重度:躁动严重, 定向障碍, 需制动) 。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麻醉时间等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术后躁动情况:

D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 (P<0.05) 。见表2。

注:与C组比*P<0.05, **P<0.01

3 讨论

七氟烷全身麻醉引起术后躁动可能与患者年龄、术前用药、内环镜紊乱、肌松药的残留作用、切口疼痛等因素有关[3]。有研究表明, 各种不良刺激所致全麻术后躁动发生比例, 疼痛92.44%, 气管导管刺激65.77%, 尿管刺激11.11%, 心理应激15.55%, 制动不当占4.44%[4]。特别是短效研究表明, 全麻患者在麻醉恢复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5]。拔管期躁动是全麻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 可造成血压升高、手术切口出血, 对手术患者极为不利。

地佐辛的镇痛机制为通过激动脊髓神经元细胞膜上κ受体产生镇痛作用, 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拮抗作用, 但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 可使胃肠平滑肌松弛, 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6], 减轻伤害性刺激导致的外周和中枢敏化[7]。

本研究中D组患者中度和重度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 (P<0.05) , 术中给予地佐辛患者组的术后烦躁的发生率低于未应用地佐辛的患者组, 说明地佐辛可以有效降低躁动的发生, 减轻躁动程度, 这可能与地佐辛的镇痛作用有关,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紧张情绪和恐惧感, 从而减少了躁动的发生。本研究显示, 地佐辛可降低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七氟烷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Steinmetz J, Christensen KB, Lund T, et al.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J].Anesthesiology, 2009, 110 (3) :548-555.

[2]Strain EC, Preston KL, Liebson IA.et al.Opioid antagonist effects of dezocine in opioid-dependent humans[J].Clin Pharmacol Ther, 1996, 60 (2) :206-217.

[3]吕帅国, 李廷坤.右美托嘧啶预防七氟烷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 (17) :47-48.

[4]邓立琴, 丁风兰, 刘红, 等.全麻术后躁动225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2) :165-167.

[5]Steinmetz J, Christensen KB, Lund T, et al.Long-term consequencese of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J].Anesthesiology, 2009, 110 (3) :548-555.

[6]岳修勤.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0, 16 (4) :255.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篇9

【中国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516-01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由于癌肿造成的食管梗阻,病人出现典型的吞咽困难,出现消瘦、贫血、脱水、营养不良等[1].对日常生活和社交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治疗,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2010年1月~2011年10月对56例食管癌患者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组共56例病人,男53例,女3例,年龄55~70岁,自动出院2例。

1.2 手术方法:食管胃吻合术

2健康教育

2.1术前教育

2.1.1 入院指导: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热情周到的接待患者和家属,介绍护理单元的环境,负责护士,负责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同类手术病人的愈后情况,详细询问病情,给予其关心和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有安全感,配合治疗护理。

2.1.2 心理护理:食管癌病人术前由于进食受限,肿瘤消耗,加上对疾病认识不够,对手术有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是否成功等。尤其,术后一段时间内不能经口进食,昂贵的医疗费用的负担,更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多体贴和关怀病人,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介绍手术方法、麻醉方法、营养疗法、留置导管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后咳痰的重要性。回答和解释病人提出的有关疑问,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同时指导病人放松自己,一最佳的心态迎接手术。

2.2 术后教育

2.2.1呼吸道管理:病人回病房后待麻醉完全清醒后,告知病人手术很成功向病人说明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性。教会病人咳痰的有效方法。给予雾化吸入,轻拍背部,协助病人咳痰,保持SpO295%以上,术后4~7天指导患者不能用力干咳及拍背,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2.2.2 减轻疼痛的指导:由于手术创面大,病人疼痛难忍,向其解释原因,保持镇痛泵持续注药2~3天,听听音乐以转移注意力。

2.2.3 引流管的护理:(1)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注意观察,保持无菌,保持通畅。(2)胃肠减压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是预防术后吻合瘘的关键。观察并记录胃肠减压的性质及量,不能随意拔出及插入,无胃液引出或者引流出大量的血性液体要及时的汇报医生。(3) 肠营养管的护理 保持通畅。(4) 饮食与营养指导:①告知患者术后禁食期间不可下咽唾液以免感染造成吻合口瘘,保持口腔卫生、经常漱口。早期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和正确的营养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必要措施。经肠道营养可促进肠蠕动,早日恢复肛门排气。术后次日开始经小肠营养管匀速输入营养液,每2h输入100~300ml,小肠营养液有:能全力、果汁、骨头汤,均用二层纱布过滤后使用,无腹胀采用12h定时、定量慢速输入,营养液温度在38℃~40℃左右,输入时给予半卧位,保证有效的胃肠减压,记录24h出入量。②拔管后的饮食指导:食管胃吻合术病人应少量多餐,防止进食过多,速度过快,避免睡前、躺着进食,进食后要慢走或端坐半小时,饭后2h内勿平卧,睡眠时将枕头垫高,防止反流,裤带不宜系的太紧,进食后避免有低头弯腰的动作。进食的原则:少量多餐、由稀到稠、逐渐加量,注意观察进食的反应,避免刺激性的,带刺的的食物和饮料。

2.2.4 并发症的指导 一旦发生吻合口瘘,死亡率高达50%.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4~7天,表现:(1)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体温升高。(2)X线检查:胸腔积液或液气胸。(3)胸腔穿刺有混浊臭味的液体,有时含有食物残渣。一旦发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1)嘱病人立即禁食直至吻合口愈合。(2)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常规护理。(3)加强抗感染治疗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4)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休克,应积极抗休克治疗。

2.3 出院健康教育:嘱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适量活动,保证睡眠,合理进食,避免进食过快过热过硬过量,坚硬的药片碾碎后服用,保持口腔清洁,做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定期复查,坚持治疗。

3讨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整体护理的重要标志。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活动,使病人能够建立健康意识主动参与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老年食管癌患者 篇10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 (80例) , 入选标准: (1) 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 (2) 首次放疗; (3) 预计生存周期超过6个月; (4) 年龄60~80岁; (5) 疾病中晚期无法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 (6) 卡氏评分≥70分。本组80例患者中, 男51例, 女29例, 年龄69~79岁, 平均 (74.1±1.3) 岁;肿瘤位置:14例上段, 55例例中段, 11例下段。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单放组 (40例对照组) 和替吉奥联合放疗组 (40例试验组)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放射治疗:放射源采用医柯达6 m V直线加速器-X线;患者取仰卧位, 真空袋或体膜固定;放射设计:CT模拟机定位设计, IMRT技术;靶区定义:大体肿瘤体积 (GTV) 包括原发食管肿瘤和转移淋巴结, 亚临床病灶 (食管肿瘤上下3 cm正常食管) 及相应食管旁淋巴引流区, 计划靶体积 (PTV) 在临床靶体积 (CTV) 基础上外扩6 mm;放射剂量:处方剂量为DT60Gy/30次。放射治疗计划主要通过体积剂量直方图 (DVH) 进行评估, 全肺受到照射剂量为20 Gy的体积比20<25%, 平均<17Gy, 全肺受到照射剂量为30Gy的体积比30<20%, 脊髓1%体积剂量<40Gy。

1.2.2 试验组

放射治疗与对照组患者方法相同, 并加用替吉奥胶囊治疗, 口服, 每天80 mg/m2, 早晚用药, 连续服用14 d为1个周期, 后间隔7 d, 持续3个周期后评估患者疗效。化疗期间合并呕吐患者, 采用镇吐药物治疗;合并骨髓抑制患者, 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治疗。化疗前后行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检测。

1.3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化疗3个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 以世界卫生组织 (WHO) 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为标准, 包括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ND) 、进展 (PD) , 总有效率 (%) = (CR例数+PR例数) /总例数×100%。记录患者1年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及生存时间。生存时间:放疗开始至末次随访或病死;局部控制率: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 食管无肿瘤, 黏膜完整, 治疗后残余肿瘤稳定或缩小, 且维持2个月以上;记录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以CTC 3.0急性毒性反应评价为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将相关研究数据输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试验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85.0%, 对照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6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4.27, *P<0.05

2.2 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年局部控制率、1年总生存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伴随轻度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血小板减少、贫血、体质量下降等化疗不良反应,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明显缓解, 未对治疗造成影响, 见表3。

3 讨论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老年食管癌患者入院时伴随多种内科疾病, 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 且部分患者入院后疾病处于中晚期, 已错失最佳的手术时期。放射治疗是临床无法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常用方案, 但单纯放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相对较低。研究表明, 老年食管癌患者行单纯放疗时, 耐受剂量较低, 不能有效控制局部病变, 5年生存率仅为8%~16%[1]。IMRT是在适形放疗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 不同于传统放疗, 该技术可减少危及器官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不仅提高了PTV靶区的受照剂量, 还能降低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IMRT可对肿瘤高发区域实现安全剂量, 增强肿瘤靶区域的照射剂量, 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因此, 与缩野技术相比, IMRT的适形度更好。Nutting等[2]以5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不同视野角度的IMRT和3D-CRT计划放疗, 发现采用常规入射角度 (前后对穿野和两个后斜野) 的IMRT计划可获得更好的PTV靶区均匀性, 同时可降低肺的受照剂量。该项研究, 亦对IMRT及3D-CRT计划进行了比较, IMRT可以改善PTV剂量的均匀性。IMRT增加了肺的小剂量受照体积, 但随访发现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后遗症。还有研究表明, IMRT能使肿瘤组织得到更精确的放疗, 减少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然而行单独IMRT治疗期间, 5年生存率无明显升高的趋势[3]。有学者认为, 肿瘤微环境处于缺氧状态对放射的敏感性相对较低[4]。同时, 部分老年食管癌患者入院后处于疾病中晚期, 可能伴随病灶转移, 仅行局部放疗无法有效抑制疾病发展。因此, IMRT技术联合同期放疗是提高食管癌5年生存率的有效途径。FP方案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 为食管癌患者常见的放化疗方案, 但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伴随多种不良反应, 降低其对化疗方案的耐受性。因此, 临床应探讨高效低毒的化疗方案, 以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分离周期中, 肿瘤细胞处于不同时相对放射的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表现为M>G2>G1>S, 其中S期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较低, 直接影响放疗效果。氟尿嘧啶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可作用于S期细胞, 提高其对放射的敏感性, 有利于降低细胞活性。但氟尿嘧啶的代谢周期相对较短, 需持续给药治疗, 可能诱发静脉炎、血性腹泻等并发症。

替吉奥 (S-1) 属于氟尿嘧啶类抗癌药物, 主要由替加氟、吉莫斯特和奥替拉西钾组成, 治疗期间可在吉莫斯特和奥替拉西钾的调节下提高抗肿瘤作用, 且化疗期间腹泻、排血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对化疗方案的耐受性。与氟尿嘧啶相比, S-1经口服用药, 可预防静脉炎, 有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同时, S-1的半衰期长, 血药浓度相对较高, 在放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随着临床对S-1联合抗肿瘤机制的深入研究, Takagi等[5]对He La、M059、经吉莫斯特处理后的肿瘤细胞进行照射, 发现吉莫斯特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DNA重组, 降低其活性, 由此推测吉莫斯特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DNA修复路径, 可达到提高放疗效果的目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吉莫斯特可通过降低细胞DNA的修复作用, 提高放疗敏感性。还有研究表明, 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 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展、增殖等, 且与肿瘤的局部控制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呈负相关性, 即HIF-1α表达越高, 肿瘤局部控制率越低, 无进展生存时间越短[6,7]。Zeng等[8]在S-1联合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441影响中发现, S-1可抑制辐射诱发的HIF-1, 降低内皮细胞的活性, 在单独放疗疗效不佳局部晚期癌症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发现,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年局部控制率、1年总生存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 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可能与老年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受损有关。

总之, IMRT联合替吉奥胶囊单药口服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 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近期疗效好。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样本数量少、未统计患者5年生存率等,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了解IMRT联合替吉奥胶囊单药口服化疗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吴冬梅, 刘冠军.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放疗及根治性放疗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21 (14) :3871-3873.

[2]Nutting CM, Bedford JL, Cosgrove VP, et al.A comparison of conformal and intensity-modulated techniques for oesophageal radiotherapy[J].Radiother Oncol, 2001, 61 (2) :157-163.

[3]Carmeliet P, Jain PK.Angiogenesis in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J].Nature, 2000, 407 (6801) :249-257.

[4]蒋俊, 权循凤, 洪浩, 等.颈及胸上段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9 (3) :392-394.

[5]Takagi M, Sakata K, Someya M, et al.Gimeracil sensitizes cells to radiation via inhibition of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J].Radiother Oncol, 2010, 96 (2) :259-266.

[6]Ogawa K, Chiba I, Morioka T, 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IF-1alpha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treated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J].Anticancer Res, 2011, 31 (6) :2351-2359.

[7]Hiroshi Harada, Masahiro Hiraoka.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in tumor radioresistance[J].Current signal transduction therapy, 2010, 5 (3) :188-196.

上一篇:西亚斯国际学院下一篇:德国双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