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西医治疗(通用9篇)
单纯西医治疗 篇1
支气管哮喘属慢性疾病的一种, 已在全球范围内对公众健康造成了较严重的威胁。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哮喘患者,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名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中, 女性14例, 男性16例, 年龄6~55岁, 平均26.5岁;观察组中, 男性19例, 女性11例, 年龄10~54岁, 平均31.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入选患者须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对哮喘组实行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和相关规范内容。需排除的对象有患有重度支气管哮喘及持续哮喘患者;合并严重慢性阻塞肺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及重要内脏疾病和严重原发性血液疾病的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轻度和中度等不同病情给予患者布地奈德气雾剂和沙丁胺醇气雾的吸入性治疗及氨茶碱静脉滴入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在西药治疗的前提下服用中医汤药治疗, 中药成分主要为:灸麻黄、杏仁、桑白皮、地龙、蝉衣、蜈蚣、当归、石韦、细辛、徐长卿、甘草。当患者在哮喘发作时, 采用上述药方水煎服, 1剂/d;患者发作后, 采用上述药方, 剂量增加2~5倍, 共为细末, 每丸9 g, 3次/d, 口服以巩固疗效。加减:若证型偏热者, 加僵蚕、生石膏、鱼腥草;偏寒都加干姜、桂枝, 重用细辛;痰盛气逆者加葶苈子、半夏、云苓;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白果仁;咳剧者加冬花、白前、杷枇叶。
1.4 疗效判定和统计学方法
参照我国2002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哮喘并的临床指导原则》中症状及疗效的判定。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临床控制率达到8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 临床控制率为60.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临床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及体征比较
同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对咳嗽及咽红的临床控制效果显著, 针对咳嗽、鼻涕及口渴等的临床控制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针对喘息、喷嚏和烦躁等的临床控制, 两组无显著差异。这说明观察组在改善症状和体征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咳嗽、咳痰及咽红和口渴上有显著改善优势。
3 讨论
作为较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 哮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情感和社会活动等。哮喘是长期性的慢性疾病, 病因较复杂, 多与炎症及过敏有关。成年患者需长时间使用喷雾及吸入剂控制病情, 会对药物产生长期的依赖性, 在心理上会存在焦虑和忧郁等[1]。中医认为, 宿痰内伏和痰瘀胶结为该病的主要原因, 即便是暂时平息了, 也无法彻底清除伏痰淤血[2,3]。近年来, 有研究指出治疗哮喘要适当顾及驱邪。故笔者在治疗体表病症的同时, 加强巩固治疗, 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观察组方药中, 麻黄解表宣肺, 通利水道, 其性属阳;地龙凉血平喘, 熄风通络, 其性属阴, 一阴一阳, 具有解痉脱敏作用, 地龙去麻黄之辛燥, 麻黄减地龙之咸寒;徐长卿镇痛止咳, 活血解毒, 蝉衣散风热, 宣肺定痉, 二药均有脱敏作用;桑白皮清泻肺气之逆, 细辛温开气道之闭, 二药寒热并用, 相得益彰;石韦镇咳去痰, 平喘利水。哮喘反复发作, 造成肺气宣降失常, 肺络瘀血, 用当归以活血行气。蜈蚣咸温有毒, 具有熄风解痉、解毒散结之功, 并协当归活血通络, 改善肺及气管血液循环, 增加肺组织对炎症的吸收, 减少痰液分泌。
综上,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在总有效率、临床控制和证候的改变上同单纯西医治疗相比, 优势明显。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案可实现对病情的完全缓解, 也可进一步开展心理配合治疗, 在中西药物、心理疏导、健康锻炼等多方面缓解哮喘患者的疾病, 提升机体的免疫和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坤, 梁志忠.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对比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11, 38 (4) :690-692.
[2]郝一鸣, 王忆勤, 洪毓键,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 26 (11) :2748-2751.
[3]尚云飞, 朱立成, 朱文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 2010, 37 (11) :2204-2208.
单纯西医治疗 篇2
【导读】:
又是一年过去,在告别2011年的时候,心里真不愿意去告别。似乎一切尘埃未定,似乎……很多似乎、似乎。纠结的一年,很多想告别的,很多想实现的,都未能如愿,无论你实现与否,无论你如愿与否,时间的脚步没有等你的止步,2011,来得太快,2011,却又太早离去。掀开记
中西医治疗面瘫
真实案例:
我是一个个体商户,繁忙和压力是我生活的主旋律。每天应酬不断,两个月前的一天晚上有个饭局,很晚才回家。回家后觉得浑身燥热,就把空调开到21度,由于非常劳累,我很快就睡着了。喝了酒后半夜口渴难忍,于是起来找水喝,突然感觉面部比较麻木,右侧面部不能动弹。
出现不良症状后我也没怎么在意,以为是酒喝多了的缘故,第二天醒来应该就没事了。结果当我第二天醒来洗脸的时候发现我的脸一边大一边小,说话也变得困难了,声音明显改变,还不能正常吃饭喝水,眼睛闭合不严,时不时的会流眼泪。我的家人在得知我的病情以后,马上陪我去了我们家附近的一家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我被确诊为急性面瘫。由
于离家近的缘故,我选择这家医院进行急性面瘫的治疗,医生介绍说用针灸就能治好。在医院接受了一个月的治疗,但是效果真的很微弱
后来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得知我的情况后,给我带回来几盒药说是能够彻底治疗面瘫,我接过产品看了看是【乾正康】,当天就让女儿帮我贴了上去,半个月后,说话不再困难,眼睛也可以慢慢闭合了,一个月后,眼睛不再流泪,两边的脸看起来也开始变得均匀起来。不到3个月我的急性面瘫就完全好了,再也看不出我曾经是个得过面瘫的人了!【乾正康】真的很神奇,非常感谢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健康。中西医治疗面瘫
健康专家提醒:
1、面瘫的预防还应该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少看电视、电脑,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以利疾病的康复。
2、还应膳食合理,少吃油腻滞胃、不易消化的食品,同样有利于预防面瘫。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桃、葡萄、苦瓜、茄子、青椒、韭菜,来维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另外还要吃一些米面、粗粮类食物,以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抗病能力。这也是对于面瘫的预防方式。
单纯西医治疗 篇3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中西醫结合;中医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5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39-02
支气管哮喘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肿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的慢性炎性疾病,并引起气道缩窄。是北方临床常见病。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呼吸困难等,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临床上采取多种治疗方案控制病毒性感染。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两个月收集的88例病例,比较对照传统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优势及疗效,超越传统的单纯性治疗效果满意,比照数据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支气管哮喘病临床诊断标准 凡3岁以上儿童临床具备以下条件时诊断为哮喘:主要症状体征(必须反复出现>13次)。①喘息、气短或胸闷。②阵发性咳嗽。③肺部出现哮鸣音。
1.2 一般资料 针对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共8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岁,18-58岁,平均年龄(40±0.3)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进行吸氧、采用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19-60岁,平均(41±0.2)岁。88例中轻度哮喘48例、中度哮喘40例,无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属于非急性加重期哮喘病症范畴,听诊时,明显的哮鸣音波及双肺。除外,对照组两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就诊时间、体温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经过进行吸氧、平衡患者体内酸碱度、抵抗感染的常规基础治疗及雾化吸入治疗,采用布地奈德悬液1ml(0.5mg)加入生理盐水2ml雾化+面罩吸入,每次10-15min。一天两次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和雾化吸入治疗外,追加服用中药:麻黄20g、杏仁10g、细辛3g、桂枝9g、半夏15g、地龙10g、僵蚕10g、桑皮10g、蝉蜕6g、白芍10g。每天一剂,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治疗15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根据病症体征消失的时间长短来判定临床药效。
1.4.1 显效 患者在治疗3-5天后,叩击肺部,肺罗音消失,咳喘症状消失,精神食欲恢复正常。
1.4.2 有效 患者在治疗6-7天后,肺部啰音减轻,气喘、咳嗽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
1.4.3 无效 治疗7天以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有加重情况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根据统计学将采集数据分为二类,一类计数型数据,另一类计量型数据,然后计数型资料采用X2分布检验方法,计量型资料采用t分布检验方法来进行计算t、X2值,所有计量型资料以均值及标准偏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高度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疗效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86.95%;对照组总有效率73.80%。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由表2可见,治疗组的咳嗽、气喘,肺哮鸣音消失时间及治愈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单纯西医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均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年龄最小者35岁, 最长者70岁。病程最短2个月, 最长1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症状。这70例患者为观察组,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同种疾病的患者70例为对照组, 年龄最小者32岁, 最长者68岁, 采用的是西医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程长短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以进行对比。全部患者经过肠镜检查, 得到确诊。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 例如嘱患者注意休息, 合理饮食,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控制继发感染, 病情较重者应禁食, 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 静脉滴注喹诺酮类为主的抗生素及甲硝唑, 病情较重者加用氟美松, 每次剂量5~10 mg, 入壶1次/d, 逐渐减量, 最终停药。柳氮磺胺吡啶1 g/次, 3~4次/d;左氧氟沙星片0.15 g/次, 2次/d。对磺胺类过敏者采用脱敏疗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口服方剂组成 (本院自拟方) :黄连15 g, 蒲公英、败酱草各20 g, 白术、葛根各15 g, 木香6 g, 白头翁、赤芍、黄芩各10 g, 白芍20 g, 生甘草、合欢皮、防风各5 g。对便血多者加止血药, 例如槐花、牡丹皮、紫草等, 腹痛严重者加延胡索和徐长卿, 发热者加蜀羊泉、金银花、鸭跖草, 感染严重者加苍术、藿香、薏苡仁[1]。加水1000 ml, 煎服浓缩至300 ml, 每次取150 ml, 早晚各一次口服。以上治疗方案中抗生素疗程为一周左右, 口服西药疗程为1~2周。观察组的中药口服10 d为一个疗程, 共需要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治愈: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完全消失, X射线钡餐显示患者的结肠载膜恢复至正常生理形态;好转:患者临床表现任然存在, 但是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 X射线钡餐显示患者结肠载膜形态基本恢复至正常生理形态;无效: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未出现明显好转, 部分症状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进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70例中65例治愈, 3例好转, 2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70例中56例治愈, 5例好转,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87.1%。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中草药具有不良反应小、副作用轻、患者不易耐受、安全可靠等优点[2], 在临床上一直被广泛应用。现代药理学证明, 黄连、白头翁具有显著的广谱抑菌活性, 对于金葡菌、绿脓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抑菌活性均十分显著[2]。败酱草对于多种细菌可以起到抑制作用。白术具有促进小肠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白芍具有解痉作用, 甘草在诸药中起到调和作用。延胡索具有镇痛、镇静作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是利用西药快速抗炎的特点, 短期起效, 口服柳氮磺吡啶, 利用其吸收部分在肠微生物作用下能保留8~12h[3]。本研究结果和许多学者研究结果均证实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既利用了西医治标快速有效的特点, 又利用了中医治本长期巩固不良反应小的特点, 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及修复结肠黏膜方面疗效更为显著,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比较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口服与西药相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0例患者为对照组, 采用西药治疗, 以诺酮类为主的抗生素及甲硝唑7 d, 口服柳氮磺胺吡啶;选取另外同种疾病的70例为观察组, 采用中药口服与西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西药方法同对照组, 中药采用本院内自拟方。结果 全部患者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7.1%, 两组相比,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及修复结肠黏膜方面疗效更为显著,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疗效
参考文献
[1]吴新.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宜春学院学报, 2013, 35 (9) :103-104.
[2]汤艳红.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8) :248-249.
单纯西医治疗 篇5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门诊和住院经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60例 (82眼) , 其中男38例 (52眼) , 女22例 (40眼) ;年龄21~65岁, 平均38岁;病程1~4天。
1.2 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标准: (1) 有明显的发病诱因或有反复发作病史; (2) 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 (3) 角膜炎症为浅层型、中基质层型; (4) 角膜知觉减退, 荧光素染色阳性; (5) 畏光、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眼痛及头痛。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肝胆火炽证的诊断标准拟定, 主症:黑睛星点密集, 或成树枝状、地图状, 抱轮红赤显著, 畏光流泪, 灼热疼痛。次症:口干口苦, 溲黄赤, 舌质红, 苔黄, 脉弦数。
2 治疗方法
(1) 局部用药: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点眼, 每次0.1g, 每2小时1次, 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日4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 每次0.1m L, 每天4次;睡前更昔洛韦眼用凝胶0.1g包眼。 (2) 中医治疗:基本方为:龙胆草10g、黄芩9g、山栀子9g、泽泻12g、车前子9g、柴胡10g、木通9g、菊花9g、当归9g、薄荷9g、荆芥9g、甘草6g。每日1剂, 水煎服。15天之后评定疗效。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黑睛星翳消失, 荧光素染色阴性, 症状消失;好转:黑睛星翳减少或缩小, 荧光素染色阳性, 畏光刺痛、红赤流泪等症状减轻;无效:黑睛星翳无变化或加重, 荧光素染色阳性, 症状无改善。
3.2结果
本组治愈63眼, 有效12眼, 无效7眼, 总有效率为91.46%。治疗平均时间9.8天。
4 体会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HSV) 占角膜病变的首位, 目前西医多采用免疫增强剂或者免疫调节剂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 但是治愈后易复发。目前HSV的发病和复发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及细胞凋亡等相关[2]。研究发现[3]CD4T淋巴细胞是介导HSV复发的免疫病理反应的主要因子。纠正HSV患者免疫功能的紊乱状态, 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可对HSV的有效治疗和抗复发带来新的突破。
HSV属于祖国医学之“聚星障”、“混睛障”、“花翳白陷”等范畴[4], 多由外感风热毒邪, 上犯于目, 扰动风轮, 致黑睛混浊生翳, 若热毒入里, 引动肝火, 肝胆火炽, 混浊加重, 后期热毒深伏, 正气渐虚, 黑睛翳障反复。治疗多采用疏风清热、清肝泻火、退翳明目等法。本文方中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柴胡、泽泻、木通、车前子清肝泻火;薄荷、荆芥、菊花、当归疏风清热、退翳明目;甘草调和诸药。研究显示[5]:疏风清热、清肝泻火、退翳明目的中药大多具有较强的抑制病毒的作用, 同时还可提高免疫力, 调节机体反应性, 促进角膜病变的愈合, 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缩短了病程, 提高了治愈率, 达到了标本兼治, 充分发挥了中药的抗病毒与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03.
[2]王庆金, 张沧霞.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发病机制.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1, 21 (4) :243.
[3]夏丽坤, 舒红.鼠淋巴细胞对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基质性角膜炎的免疫介导作用.中华眼科杂志, 2000, 36 (1) :27.
[4]毛永跃.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9例的疗效观察.医学信息, 2011, 24 (4) :2351.
单纯西医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治疗对象为临床诊断为非绞窄性急性单纯性肠梗阻, 年龄在70岁以下, 全身情况尚可, 血压在正常范围, 无心、肝、肺、肾等严重疾病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20例, 女性10例。16岁以下10例, 17~30岁11例, 31~50岁6例, 51~70岁3例。病程2d以内11例, 2~3d17例, 3d以上2例。临床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16例 (全部有腹部手术史) , 蛔虫性肠梗阻10例 (其中16岁以下者8例) , 其他原因所致肠梗阻4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禁食, 输液, 给予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26例病例胃肠减压。蛔虫性肠梗阻给服西药驱虫剂1~2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有绞窄征象者及时手术治疗。
以大承气汤加味为基本法:牛膝15g、芒硝15g (冲服) 、厚朴15g、积实15g、木香12g、莱菔子20g、大腹皮12g。粘连性肠梗阻加桃仁10g、赤芍20g。蛔虫性肠梗阻加乌梅12g、川楝12g。16岁以下剂量酌减。每剂浓煎200m L左右, 3次分服 (胃肠减压者分3次由肠管注入) , 呕吐者每次1~2汤匙频服。一般6h内服完, 根据病情转化连服用1~3剂。首剂首次可服药液总量的1/2。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经治疗痛、吐、胀、闭四大症状消失, 梗阻解除者为治愈;连续服用中药3剂, 超过24h梗阻未解除或24h内出现绞窄征象需中转手术者为无效。
2.2 结果
本组治愈26例、占86.6%, 无效而改用手术治疗4例、占13.4%。治愈病例至梗阻解除服用中药剂数分别为:1剂18例、2剂6例、3剂2例。
2.3 典型病例
男, 69岁, 某林场退休工人, 住院号001123。5年前因化脓性胆管炎行胆道切开减压术。术后次年起多次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肛门不排气、不大便等症, 均经保守治疗2~3d后缓解。约20h前再度发生上述症状而入院。检查心肺无异常。腹部中度膨隆, 右上腹有一约16cm长手术疤痕, 脐周隐约可见肠蠕动波。下腹部及脐周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亢进, 可闻气过水声。腹平片示右中腹液平面。血、尿常规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急性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
入院后嘱禁食禁水, 给予输液, 静滴青霉素钠及氨苄青霉素, 胃肠减压, 同时给前述处方中药一剂按本组服药方法煎后胃肠注入, 2h后, 自诉腹痛腹胀加剧, 可闻频繁响亮肠鸣。药后3h左右开始肛门排气, 腹胀腹痛症状渐减轻, 不久连续3次排出多量水样便, 诸症渐消。观察3d后病情未出现反复治愈出院。
3 体会
(1) 单纯性肠梗阻的原因以粘连性和蛔虫性多见。西医非手术疗法可纠正病人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改善病人全身情况, 经胃肠减压等处理, 多数病人梗阻可望解除。但这种疗法是在观察中消极等待, 由于见效慢, 转化为绞窄性肠梗阻的机率也相对增大。用中医通里攻下方药行气整肠、攻下通便, 使治疗变得积极主动, 解除梗阻所需时间缩短。中西医结合治疗, 发挥两法各自优势, 相得益彰, 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可降低手术率, 并可在基层医疗单位进行。
(2)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大承气汤能明显增加肠道的蠕动、容积和推进功能, 能促进肠套叠的还纳和肠扭转复位, 能增加肠血流量、改善肠管血运和降低肠道毛细血管通透性。牛膝、厚朴还有显著抑菌作用。因粘连和蛔虫引起者分别佐以活血化瘀、驱虫之剂, 使加味大承气汤功效更趋于完善。这些可能是以通里攻下法为主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原理。
(3) 诊疗中应认真检查和观察病情, 注意适应症的选择。以下情况应列为通里攻下的禁忌:全身情况不良、梗阻严重、绞窄性肠梗阻、疝嵌顿性肠梗阻、肿瘤压迫性肠梗阻、疑有肠穿孔或坏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减少盲目性, 方能提高治愈率。
(4) 在服用中药以前, 要抓紧时间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适当补钾是提高疗效的一个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卢崇亮.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3, 12 (11) :928.
[2]金万亮.大承气汤冲剂术后早期使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0, 6 (6) :386.
单纯西医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3月—2011年3月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80例, 男52例, 女28例;年龄14~70岁, 平均41岁;病程3个月~2年半, 平均11个月。职业有工人、农民、教师、公务员、商贩及无固定职业者等, 职业分布无明显特点。
1.2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以破瘀为主, 化痰为辅, 佐以滋阴解毒、利咽消肿, 方以通窍活血汤加减。组方:桃仁12g, 红花12g, 川芎9g, 赤芍12g, 丹参15g, 丹皮12g, 玄参12g, 昆布15g, 海藻15g, 茅根12g, 桔梗9g, 甘草6g。用法:水煎服, 1剂/d, 分2次口服, 20d为1疗程;西医治疗:咽喉部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组方: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和糜蛋白酶5mg加入生理盐水30ml中作超声雾化吸入, 1次/d, 每次15min, 20d为1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慢喉喑的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声嘶消失, 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下见声带表面及边缘平整光滑, 声带颜色恢复正常。好转:声嘶消失或明显减轻, 检查见声带表面及边缘轻度肥厚, 声带轻度充血。无效:声嘶无明显减轻, 检查见声带表面及边缘充血、肿胀、肥厚等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80例患者治疗1~2个疗程后统计, 治愈51例, 占63.75%;好转22例, 占27.50%;无效7例, 占8.75%;总有效率为91.25%。
3 讨论
慢性单纯性喉炎属于祖国医学“慢喉喑”范畴, 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 可伴喉部略痛、异物感、干咳, 多由于长期用声不当或过度、感染、变态反应、有害气体或烟酒过度刺激等引起喉部慢性炎症。检查见喉部黏膜弥漫性充血, 声带表面及边缘肿胀增厚、小血管扩张等。中医认为“慢喉喑”的病理基础是气滞痰凝血瘀, 血瘀是致病的关键, 故治疗以破瘀为主, 化痰为辅[2]。方中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丹皮活血化瘀, 昆布、海藻化痰散结, 玄参、茅根、甘草滋阴解毒消肿, 桔梗行气利咽并引药上行, 诸药合用, 以加快喉黏膜和声带的血液循环, 解除声带的充血和淤血, 促使肿胀增厚消退, 达到瘀行、痰化、结散之功效。西医认为慢性单纯性喉炎的病理是喉黏膜血管扩张, 炎细胞浸润, 黏膜下发生血液积聚, 上皮和固有层水肿及以单核细胞为主的炎性渗出, 继而黏膜肥厚, 腺体肥大[3]。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超声雾化吸入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 改善微循环, 增加组织通透性, 扩张血管, 使病灶淤血、水肿消散, 周围纤维组织溶解吸收。中药口服配合西药雾化吸入治疗, 中西医方法并用, 相辅相成, 殊途同归, 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病程较长, 声带表面黏膜肥厚增生明显及咽喉反流较重者治疗效果欠佳, 或需进一步延长疗程及更明确的针对性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80例, 中医治疗:以破瘀为主, 化痰为辅, 佐以滋阴解毒、利咽消肿, 方以通窍活血汤加减。西医治疗:咽喉部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80例患者治疗1~2个疗程后统计, 治愈51例, 占63.75%;好转22例, 占27.50%;无效7例, 占8.75%;总有效率为91.2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 且近期复发率低。
关键词:慢性单纯性喉炎,中西医结合疗法,雾化吸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27.
[2]干千.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231.
单纯西医治疗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2012年收治单纯性肠梗阻 (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第七版教材《外科学》) 患者99例, 其中男47例, 女52例;年龄16岁~74岁, 平均41.2岁。以入院前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 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禁食, 给予胃肠减压, 液体治疗, 补充水,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用大承气汤[2]加减组方:生大黄15g (后下) , 厚朴15g, 枳实10g, 柴胡10g, 木香10g, 香附10g, 炒莱菔子15g, 桃仁10g, 赤芍15g, 每日1剂, 加水500ml煎至200ml, 每日2次, 每次100ml胃管注入。
1.3 护理
1.3.1常规护理方法 (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禁食, 胃肠减压, 补液,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2) 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患者由于对自己所患疾病知识缺乏, 对严重程度、预后不了解, 往往情绪急躁, 易激惹;另外患者由于疾病出现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着症状, 以及治疗所采取的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引起的不适, 更易使患者出现恐惧和焦虑紧张, 情绪低落, 烦恼急躁, 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年龄、心理特点、文化修养, 家庭背景等, 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指导。热情耐心地给患者介绍跟疾病有关的知识, 讲解各种治疗方法的目的, 特别是胃肠减压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配合治疗护理。 (3) 病情观察:在保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保持胃肠减压的通畅和有效, 并观察引出液的性质、量、颜色;记录出入量;注意观察腹痛的性质、程度, 是否缓解或加重;有无腹膜刺激征;有无恶心、呕吐, 呕吐物的性质、颜色;腹胀是否减轻;注意病人有无脱水、休克症状, 及早发现肠较窄现象。若患者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 或在阵发性加重期间仍有持续性疼痛;听诊肠鸣音可不亢进;呕吐剧烈而频繁;病情发展迅速, 早期出现休克, 经抗休克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有明显腹膜刺激征, 体温升高, 脉搏增快,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出现不对称腹胀, 腹部有局部隆起或可触及有压痛的肿块;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腹部X线检查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等均应怀疑患者出现绞窄性肠梗阻。护士应及时告知医生, 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 (4) 休息与体位:尽量使患者保持半坐卧位, 因为半坐卧位可以减轻腹胀对膈肌的压迫, 减轻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1.3.2中医疗法护理在鼻饲中药煎剂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注入中药煎剂的温度易保持在38℃~40℃,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方法, 以消除疑虑, 能积极配合治疗。首先用注射器尽可能抽干净胃内潴留物, 注入10ml温开水, 取煎剂100ml缓慢从胃管注入, 再注入10ml温开水冲管, 夹闭胃管2h, 然后持续胃肠减压, 间隔4h同法再鼻饲中药煎剂100ml, 同时观察用药后效果, 腹痛、腹胀是否减轻。胃肠减压在肠梗阻的治疗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胃肠减压抽出积聚在梗阻上端的气体和液体, 降低肠内张力, 有利于改善肠壁血循环, 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因此要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 防止堵塞、受压、扭曲、脱出, 及时倾倒引出物, 观察引出物的性质、量、颜色并记录。
1.3.3评价标准痊愈:48h内患者自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消失, 肛门恢复排气、排便, 腹部体征消失, 腹部影像学检查无肠梗阻迹象;好转:72h内腹痛、腹胀症状减轻, 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不消失, 或病情反复, 最后采取手术治疗。
1.3.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算资料以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算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疗效比 较, 观察组患 者总有效 率92.0%, 明显高于 对照组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病, 引起肠梗阻的原因有多种, 临床以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 多见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 大多数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可缓解。肠梗阻发生后, 大量的体液丧失、肠膨胀、毒素的吸收可引起脱水、酸中毒、感染性休克, 肠梗阻若发生肠较窄, 肠穿孔、肠坏死将危及患者生命。肠梗阻属中医肠结的范畴, 并认为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 故实而不能满, 六腑以通为用, 六淫、七情、饮食不节等均能引起腑气不通, 阴阳关格或津液燥竭, 糟粕痞结, 致使肠道阻塞, 大便不通, 故成此病。中医认为肠为传化之腑, 以通降下行为顺, 不通则痛, 通则不痛, 对有非手术适应症者应严密观察, 可先行中药治疗, 无效时改为手术治疗[3]。有报道用粘连缓解汤[4], 大承气汤[5]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治疗肠梗阻, 效果显著。也有报道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疗效确切[6]。有研究证明, 许多中药对肠功能有保护作用, 如大黄、桃仁、赤芍等。有改善微循环, 对肠黏膜屏障作用有直接保护、防止细菌移位、促进肠蠕动, 清除氧自由基、降低细胞因子的损伤作用, 有促纤溶作用, 松解及防止肠粘连的作用[7]。我院采用大承气汤加裁方辩证施治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患者50例, 结合西医治疗方法禁食、胃肠减压, 补液,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使用抗生素等治疗, 通过精心护理, 治疗效果显著。而且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减轻痛苦, 减少医疗费用, 值得临床应用。在保守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若症状不缓解, 病情进行性加重, 出现肠较窄、肠穿孔迹象及时手术治疗, 以免延误病情[8]。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 郑树, 等主编.外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51-459
[2]杨杰.大承气汤在治疗肠梗阻中的应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 (12) :71-72
[3]王晓红.肠梗阻的中药治疗与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 (10) :36-37
[4]杨雪峰, 马春瑜, 陈玉铭.肠粘连缓解汤治疗粘连性肠梗肠阻58例[J].光明中医.2010:25 (12) :2251
[5]陈洁萍.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 (5) :325-326
[6]刘少逵, 王红, 郭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肠阻3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 (5) :492-494
[7]孙志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临床观察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 (24) :1106-1107
单纯西医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 年10 月~2014 年10 月通过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的老年患者4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200 例。对照组男121 例, 女79 例, 平均年龄 (70.01±13.24) 岁;试验组男104 例, 女96 例, 平均年龄 (69.37±15.58)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 ( 江苏金丝利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73768, 20 mg/ 次[2]) 和克拉霉素 ( 四川泰华堂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5798, 0.2 g/ 次) 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胃汤, 组成为党参10 g、两面针10 g、当归5 g、茯苓10 g、甘草3 g、赤芍10 g, 煎服, 2 次/d。两组患者治疗3 周为1 个疗程[3], 随访至少4 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Hp根除率和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患者症状和溃疡灶消失为治愈;患者溃疡灶转到痊愈期并且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为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溃疡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 治愈率+ 好转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后Hp根除率比较试验组Hp根除率 (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 (7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4.5%) 明显高于对照组 (69.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0.05
3 讨论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主要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自身的黏膜而发生的, 通常发生部位是胃和十二指肠, 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和良好的护理方式才能够取得优异的治疗效果。在消化性胃溃疡的治疗中进行抗Hp的治疗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能够有效的进行Hp的根除, 单纯的西药治疗根除率虽然很高但是较容易复发, 中药在这方面的效果更好, 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西药治疗[4,5]。
通过试验得出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 试验组Hp根除率 (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 (70.0%) , 总有效率 (94.5%) 明显高于对照组 (69.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老年人消化溃疡的护理时应该注意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护理、出院的指导。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指导, 避免患者情绪过于紧张或者激动, 保证患者有充分的信心面对疾病, 护理人员应该热情、耐心、微笑的解答患者的问题[6], 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要严密的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心率等的变化, 注意观察并记录血糖、血红蛋白等各项变化, 一旦出现出血、呕血、便血、穿孔等并发症可以及时的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药物的用量和用法, 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 要及时提醒患者服药。消化道溃疡的老年患者的食物应注意要高营养、清淡、容易消化, 避免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提高胃黏膜的抵抗力和修复力, 急性期要食用流质食物如豆浆、米汤等, 病情好转可食用奶油、奶酪、稀饭等, 要禁止食用油炸、辛辣食物、忌烟酒。患者出院时要提醒患者和家属注意遵医嘱用药, 出院后2、5个月时应该进行复查, 要保证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 老年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的免疫力[7,8]。
综上所述,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明显提高的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军祥, 胡晓燕.联合用药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20例.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2) :2218-2219.
[2]李梅.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4) :399-400.
[3]孙琳林, 卢林, 陈海玲, 等.枳术散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8 (3) :402-403.
[4]蔡彦.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6) :112-113.
[5]彭国钜.中西药联用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20 (11) :62.
[6]朱英梅.综合治疗消化性溃疡180例疗效观察.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 (4) :444.
[7]吕士红, 史春静.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53例.河南中医, 2013, 33 (10) :1753-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