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肺炎(精选10篇)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肺炎 篇1
2008年5月25日,贵阳市花溪区小围寨杨某饲养的1匹3岁长灵公马久咳不愈,经乡村兽医治疗无效,遂到我院求诊,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马于2008年4月底开始咳嗽,畜主以为是感冒,没有及时医治,数日后病情加重,并流浓稠的鼻涕,夜间咳嗽较白天严重。由于农活繁忙,直到5月中旬畜主才购买了头孢类药物进行注射治疗,连用3天,仍未见病情好转。随后畜主找乡村兽医用“特抗”和生理盐水连续2天给马输液,病情仍不见好转,并且采食量显著下降。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该马精神委顿,四肢无力,毛发凌乱,营养状况中等偏瘦,偶尔咳嗽,咳声响亮。听诊肺泡呼吸音粗厉,左侧肺部磨擦音较右侧重,并有明显的喘鸣音,气管呼吸音特别粗大。舌苔厚而白,口腔黏液多,鼻涕多而稠。体温38.1 ℃。大便稀软,小便稍黄。根据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肺炎。
3 治疗措施
以抗菌消炎、止咳平喘为治则。西药治疗:首先用甲硝唑100 ml×2瓶静脉注射,再用青霉素80万IU×15瓶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另用甲硝唑100 ml×2瓶静脉注射,最后用氢化可的松10 ml×10支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 100万IU×8瓶。
上述药物每天用药1次,连续治疗3天。在西药治疗的同时结合中药治疗:首先用“神奇”止咳冲剂5 g×30袋,每天灌服2次,每次5袋,连续用药3天。再用下列中药处方治疗:紫苑50 kg,冬花10 kg,杏仁35 kg,陈皮50 kg,法半夏30 kg,茯苓50 kg,甘草20 kg,白芷40 kg,葶苈子40 kg,川贝母40 kg,黄芩40 kg,黄连40 kg,白矾60 kg,桔梗40 kg,百部40 kg,每日1剂,煎水2次,分2次灌服,连续治疗5天。叮嘱畜主让该马休息10天。
4 治疗效果
初次用药后,第二天病情明显得到控制,白天咳嗽的次数明显减少,夜晚咳嗽的次数也有所减少,鼻涕减少。第三天检查,精神明显好转,听诊右侧肺部喘鸣音消失,左侧肺部喘鸣音减弱,仅有少量的鼻涕,舌头颜色红润。第三天用药后,畜主报告马咳嗽停止,采食转为正常,精神较好。
5 小结
贵州春夏交替之际,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时湿时燥,导致不少体弱的家畜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该马平时驮运游客,工作较疲累,经常水洗着凉,故易得病。鉴于其病程过久和病情较重,笔者采用了大剂量的青霉素、链霉素、甲硝唑、氢化可的松等药物进行静脉注射给药,确保有效快速的治疗作用。“神奇”止咳冲剂有较好的镇咳袪痰、清热消炎作用。所用的中药方剂有燥湿化痰、止咳平喘、健脾渗湿、润肺下气、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风热、虚寒咳嗽和肺虚久咳有较好疗效。该马经过3天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防治本病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家畜自身的抗病力,保持家畜良好的营养水平,如饲喂鲜嫩易消化的青草和补饲富有营养的精料。合理使役,防止家畜过度疲劳;保持畜舍环境干燥、空气清新,注意御寒保暖,同时做好防暑工作。对发病家畜要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肺炎 篇2
摘 要:本文就是将162例患儿分成两组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病程短,值的推广。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62例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儿科学》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同时中医辨证属痰热闭肺型。将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男42例,女40例;两岁以下8例,2~5岁33例,5~14岁41例。病程小于3天20例,3~7天58例,大于7天4例。白细胞计数正常58例,白细胞计数增高24例。对照组80例,男41例,女39例,两岁以下8例,2~5岁30例,5~14岁42例。病程小于3天18例,3~7天57例,大于7天5例。白细胞计数正常55例,白细胞增高25例。两组病例X线检查均见肺部双侧或单侧片状阴影,支原体抗体检测全呈阳性。两组患儿年龄、病程、临床体征、X线检查等无显著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10mg/kg每曰一次静脉滴注,根据病情给予吸氧、退热、镇咳、化痰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生石膏、炙麻黄、杏仁、桑白皮、鱼腥草、黄芩、炙甘草、桔梗、贝母、桃仁、前胡。每日一付,水煎服2~3次。两组治疗10天观察疗效。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临床体征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疗效标准
根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听诊罗音消失、X线显示肺部阴影吸收。好转: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听诊罗音减少、X线显示肺部病灶没完全消失。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或恶化。
2.2 疗效对比
3讨论
牛霉菌性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篇3
一、发病情况
河北省巨鹿县一养殖户,2009年2月20日从外地购进26头犊牛,进场后就用原来养奶牛剩下的青贮饲料饲喂。青贮饲料已发霉变质,饲喂到第六天时,牛群中就有个别的牛开始发病。当地兽医按感冒治疗,肌肉注射安痛定、庆大霉素、磺胺嘧啶等药物,病情不见好转,病牛反而增多,并死亡5头。随后到邢台市兽医院诊治,牛群疫病才得到控制。
二、临床症状
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常卧地,不喜站。流鼻液,鼻液呈污秽绿色。眼结膜苍白或发绀,咳嗽,呼吸次数增加,体温升高,肺部听诊有罗音。后期体温降到正常温度以下,死亡。
三、剖检病变
剖检2头病死牛,病变基本相同。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肺呈结节性肺炎,肺脏上有大小不等的黄白色结节,小的如芝麻粒,大的如豌豆,小结节有的呈散在型,有的呈融合型,质地坚硬。切面呈层状,中心为干酪样坏死。
四、实验室检验
1. 无菌操作取病灶组织少许,置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1~2滴,用细针将组织捣碎,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菌丝和孢子。
2. 霉菌分离培养,将肺组织中的结节捣碎后接种于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72小时,观察菌落形态和颜色变化。菌落呈粟粒至玉米粒大小,颜色从白色絮状逐渐变为灰绿色。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牛霉菌性肺炎。
五、防治
1. 加强饲养管理,立即停喂发霉的青贮饲料,改换新鲜的草料。彻底清扫牛舍,并用0.5%硫酸铜溶液全面喷洒牛舍、饮水器、料槽等。牛接触过的用具要彻底清洗,并用0.2%硫酸铜溶液浸泡。
2. 治疗。①肌注胸膜喘泰注射液(主要成分氧氟沙星、麻黄碱等),0.1毫升/千克,每天2次,连用3天;肌注鱼腥草注射液,0.1毫升/千克,每天2次,连用3天,肌注维生素C注射液,2克/次,每天2次,连用3天。②制霉菌素500万国际单位拌料喂给,每天2次,连用3天。③1∶3000硫酸铜溶液500毫升饮水,每天2次,连用3天。④配合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中草药治疗。方剂:鱼腥草30克、蒲公英30克、黄芩15克、桔梗15克、葶苈子15克、苦参15克、甘草15克(1头牛1天剂量),水煎取汁,候温灌服,连用3天。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除1头症状较重的病牛死亡外,其他病牛全部康复。
六、小结
1. 牛霉菌性肺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当发现中毒时,必须立即停喂发霉饲料,改喂优质饲料,并加强饲养管理,在采取对症治疗的同时,应肌注维生素C和口服一些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中药,以利病牛康复。
2. 此次牛群发生霉菌性肺炎,主要是因喂给的青贮饲料发霉变质。青贮饲料管理不当、封闭不严或被雨水淋易发霉变质,牛采食后易中毒。如牛误食发霉的饲料,要早发现、早治疗,把损失降到最低。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趴窝病 篇4
笔者从事临床诊疗20多年来, 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病40多例,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治愈率达到92%以上, 现将治疗该病的体会简要的总结一下。
1 临床病例
1.1 2008年4月榆树市先锋乡后城村邴某家养的一匹7岁母马, 产后3 d发病前来就诊。该马食欲正常, 体温、呼吸、脉搏正常, 运步困难、跛行, 卧地后自行站起困难。叩诊患蹄有疼痛反应。
1.2 2008年5月, 榆树市先锋乡民权村苏某家养的6岁母马, 产后7 d发病。来我处就诊前在个体兽医诊所治疗2 d未见好转。该马体温稍高, 呼吸加快, 心跳快而弱, 食欲减退。卧地不起, 不能自行站立, 人为辅助站起, 不能长时间站立, 四肢肌肉震颤, 四肢频频交换负重, 不久卧地不起。
2 发病原因
2.1 饲养不当, 饲料中钙不足或钙磷比例不合理。例如饥饿、饲料单纯, 缺乏钙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 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
2.2 妊娠后期饲喂精料过多, 并且运动不足。
2.3 妊娠末期有些疾病也可诱发本病。例如营养不良、损伤性胃炎、风湿病等。
2.4 根据有关资料所载:“马趴窝病表现为骨质的钙、磷、镁含量减少, 骨硬度值降低, 骨组织在钙盐脱失的同时, 骨基质被破坏、吸收, 为增生的结蒂组织所置换, 所以初步认为其实质是由于矿物盐类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纤维性骨营养不足而发生本病。”
3治疗措施
3.1 0.9%生理盐水500 m L、10%氯化钙100 m L, 静脉注射, 一日1次。
3.2 5%葡萄糖500 m L、复方水杨酸钠注射液100 m L, 静脉注射, 一日1次。
3.3 维生素D3, 15~30万IU/100 kg, 肌肉注射, 每周1次。
3.4 中药治疗:独活20 g, 寄生20 g, 加皮20 g, 川断20 g, 元胡25 g, 郁金20 g, 鸡血藤50 g, 当归50 g, 川芎15 g, 红花15 g, 丹皮15 g, 赤木15g, 苍术15 g, 陈皮15 g, 乌贼骨35 g, 炙马前5 g, 坤草15 g, 研细水煎服, 1天1次。
3.5 要加强护理, 卧地不起的须给病畜多垫褥草, 每日要翻转病畜数次。并用草把按摩腰荐部及后肢, 促进后肢血液循环。病畜可能站立的, 每日应抬起几次。有条件的可用吊床吊起, 以便四肢能够活动,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发生褥疮。
4 小结及体会
4.1 根据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是治好本病的关键, 早期确诊早期治疗, 愈后较好。
4.2 产后发病的, 愈后较好。产前发病的较重, 发病时间距分娩日越长病情越重, 少数的愈后不良。
4.3 西药解热镇痛补钙, 中药消炎镇痛活血化瘀。
4.4 加强护理是治好本病的重要环节, 多晒太阳, 多翻动病畜, 防止褥疮发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肺炎 篇5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小柴胡加生石膏汤;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631+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0-0059-02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其病原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4类[1]。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为维护人类健康,医者加大了对该病的研究,中医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2],笔者采用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JP3]一般资料抽选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X线及实验室检查等确诊,具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X线示片状、斑片状侵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无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紫绀、胸腔积液、多肺叶受累或肺侵润范围≥2/3及肺外并发症。排除肺结核、肺水肿、肺栓塞等疾病者,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随机法将上述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29~72岁,平均(631±79)岁;病程2~15d,平均(85±11)d。对照组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28~70岁,平均(625±82)岁;病程2~14d,平均(87±12)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JP]
12方法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10023)、利巴韦林(西安高科陕西金方药业公司,国药准字H19999082)、盐酸氨溴索(华润三九(南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009)、赖氨匹林(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236)等西医常规治疗,疗程1~2周,视病情而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水煎200ml/剂,1剂/日,分早晚服用,2周为1个疗程。方药组成:柴胡12g,黄芩、生姜、党参、大枣各10g、半夏、甘草各6g,生石膏30g,随症加减,咳嗽重者加款冬花、枳壳、桔梗,气喘重者加厚朴、杏仁、枳壳、桔梗等。
13观察指标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时检测患者血清CRP、WBC水平,并测量患者体温,治疗时间未达到2周者,也使用同期检测结果参与统计分析。②比较两组患者咳嗽、头晕头痛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14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评估治疗疗效,显效:发热、咳嗽、咳痰肺实变、湿性啰音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显著好转,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X线示肺部阴影完全吸收或明显好转;有效:症状、体征稍有好转,实验室检查正常,X线示肺部阴影部分吸收;无效:症状、体征未见好转,甚至加重,X线示肺部阴影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TX-*3]±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JP2]两组血清CRP、WBC水平及体温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时血清CRP、WBC及体温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2周时与治疗1周比较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时血清CRP、WBC及体温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JP]
23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咳嗽、头晕头痛及啰音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肺炎发病率显著上升,临床常用抗生素等西药治疗,但常有不良反应发生,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整体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4]。社区获得性肺炎属中医“咳嗽”、“喘证”、“发热”等范畴,多因感受风寒外邪,或脾失健运,或肝气郁结,或肾虚摄纳无权导致肺气不利,临床有咳嗽胸痛、口干口渴、往来寒热等症状[5]。
有学者采用麻杏石甘汤、化痰汤等方治疗该病[6-7],治法以清热宣肺化痰、解毒排脓泻肺为主[8-9]。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中药方剂选用小柴胡加生石膏汤。小柴胡汤为和解剂,主治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者。方中柴胡苦平,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生津;加生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诸药合用去半表半里之邪,汗出热解咳止。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按期完成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且患者治疗后血清CRP、WBC水平及体温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指标改善显著。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能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其血清CRP、WBC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勇.清热泻肺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10):1280-1282.
[2]王玉梅,刘博,刘亮,等.清热宣肺化痰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8):1448-145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4]林鸿春,焦扬,李楠,等.加味苇茎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及对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7):554-557.
[5]孙航成,朱启勇.麻杏石甘汤配合千金苇茎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741-1742.
[6]安亚东,毛艳.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4):410-412.
[7]沈爱云,姜袓祥,朱红平,等.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42):55-57.
[8]周海云,郭文新,黄春刚,等.解毒排脓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及对血清降钙素原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9):1647-1648.
[9]曹建忠.清热泻肺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54例[J].陕西中医,2013,34(7):812-813.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产后子宫脱 篇6
1临床症状
患马产驹数小时后精神良好, 食欲正常, 阴门略外翻臌起, 随着患马一夜的努责, 子宫内翻全脱, 可见被垂吊阴门外与跗关节平齐, 眼观黏膜颜色呈紫红色, 因外擦圈墙导致多处损伤可见表面红肿, 充血增厚, 粘有粪草污物, 患马表现体温偏高、呼吸偏快、可视结苍白、精神沉郁, 疲倦无力, 时起时卧, 食欲减少, 拒绝哺乳等现象。
2病情分析
2.1患马产前可能误吃青草中含有中草药引起阴道松驰, 子宫收缩无力而脱出。
2.2患马怀孕期间, 营养不良, 运动不足或劳役过度, 产时阴道受刺激, 产后努责力强, 腹压增高引起子宫脱出。
2.3胎儿过大, 子宫被超限扩张, 努责频率过快, 胎水不足, 产道干燥, 引起子宫脱出。
2.4由于胎衣内存胎水, 站立前高后低时间长, 对子宫有拉力和牵引作用引起内翻, 随着患马不断努责而脱出。
3手术诊疗措施
3.1保定
把患马站立保定二柱栏, 置于前低后高的体位, 使腹腔器官向前移, 骨盆腔压力减少, 消除直肠粪便, 以防整复时排出污染子宫影响施术操作。
3.2清洗
用温水清洗被脱出子宫附有污物及坏死黏膜组织等, 将制好1%高锰酸钾溶液洗净、将子宫擦干涂上碘甘油促使润滑和消炎作用。
3.3整复
术者站患马后侧, 用两手捏住被脱子宫基部、助手站正后方, 用消毒好的毛巾提起被脱子宫与阴部略高, 两手轻轻挤压推送阴道进入骨盆腔内, 当子宫颈推送接近平齐阴门时、在子宫脱出尖端开口处用两拇指不断往内塞压推进直到子宫颈, 采用拳头顶住子宫颈处, 趁患马不努责时稍用力推进骨盆腔, 把手伸进腹腔调整子宫复位并推注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后, 推入含青霉素480万IU的溶液往子宫角缓慢注射往后拉到颈口, 以防子宫感染和促进收缩。
3.4为防患马努责导致子宫复脱, 在阴门做二针缝合, 涂擦消毒剂, 然后用经消毒布带套患马臂部两侧抵住阴门、将体位置于前低后高并适当控制活动2~3d, 待其努责消失可解除保定和撤线。
4术后治疗
4.1为确保已整复好的子宫康复, 增强患马机体营养和代谢功能, 提高血液循环, 用20%葡萄糖1000m L, VC30m L, 混合静脉注射, 1次/d, 连续注射3d。
4.2为防止继发感染炎症, 用10%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 L、青霉素钾1200万IU, 链霉素300万IU混静脉注射, 1次/d, 连用3d。
4.3为促进子宫收缩肌肉后后海穴位肌注缩宫素10m L, 1次/d, 连用3d。
4.4为加强子宫止血和收缩以及利尿作用、益母草30g、当归15g、赤芍15g、木香15g研制成粉剂参水适量, 用胃导管灌服, 日服1次连用3d。注意投药方法, 先用火钳夹马下唇抬高头部, 将胃导管涂上润滑油后沿马下鼻道缓慢插入食管时, 辨别胃管是否插入食管, 可在胃导管的漏斗下方球状处挤压, 放手后不变形, 可判断胃导管已经插入食道, 高举漏斗超过患马头部将药液灌入胃内, 动作小心细致, 切勿粗放。
4.5加强患马饲养管理和补充营养物质的需要, 添加精料, 青料温盐水, 逐步增加运动, 经3~5d患马食欲保持正常, 阴门不再外翻, 努责消失, 阴门无排出腐败化脓性内容物的现象, 说明因陋就简实地施术效果显著。
5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五攒痛 篇7
1 发病情况
该马系农家役用马, 爬坡下坎, 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连续驮砂数月, 负荷过重。3月14日开始发病, 行走时跛行, 站立时左前肢提起不愿着地, 发病后畜主让马停役休息, 并喂给大量玉米和米糠, 并未采取任何有效的治疗措施。休息2天后, 病情不见好转, 反而四肢均发病, 不愿站立, 卧地不起, 同时采食减少。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病马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不愿站立和运动, 有时卧地不起, 强行起立后, 两后肢伸至腹下, 以蹄踵着地, 两前肢向前伸出, 全身发抖, 肌肉震颤, 运步缓慢, 步态紧张。叩诊四蹄, 病马反应异常敏感, 躁动不安。触诊四蹄边冠处有明显的升温表现, 蹄边毛粗立, 眼结膜潮红, 口腔黏膜充血, 体温41℃, 脉搏113次/min, 呼吸57次/min。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为马五攒痛。
3 治疗措施
(1) 减少玉米和米糠的饲喂量, 增加优质青草和优质干草的投喂。 (2) 先在病马四肢内侧和腹下血管明显膨臌突出部位消毒, 针刺放血。后又在颈静脉处剪毛消毒后, 针刺放血约800 m L。 (3) 20%葡萄糖1 000 m L, 10%碳酸氢钠溶液500 m L, 青霉素钾800万IU, 安乃近50 m L, 混合静滴, 每日1次, 连用3日。 (4) 当归注射液10 m L, “夏天无”注射液10 m L, 混合, 百会穴1次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日。 (5) 分别在四肢系部皮下指 (趾) 深层肌腱内外侧进行封闭疗法, 每侧注射0.5%普鲁卡因青霉素溶液10 m L, 每日1次, 连用3日。 (6) 茵陈150 g, 栀子60 g, 大黄30 g, 共研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每日1次, 直至康复。 (7) 加强病马护理, 保持圈舍干燥、通风良好, 铺垫稻草, 让其适当自由运动, 调节精料和青料, 促进消化功能正常。
4 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充血性心力衰竭 篇8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08年6月份, 深圳世界之窗车马仪仗队068号骑乘马, 毛色黑, 年龄10岁, 骟马。因不耐使役已停用近半年。据饲养员反映, 采食很少, 也很少排尿, 膘情和1年前比差很多, 4条腿及腹下经常肿胀。
现证检查:体温37.6℃, 脉搏116次/min, 呼吸64次/min。精神沉郁, 黏膜发绀, 脉象细数, 四肢下部肿胀明显。肚腹微胀, 2后肢下部静脉明显, 四肢发凉。第二心音减弱, 心率过速, 颈静脉充盈而隆起, 阳性波动, 心悸亢进, 肷吊毛焦。稍做运动, 则患马心悸不安, 气促喘粗, 汗出不止, 舌质淡胖紫暗, 脉细弱。据呼吸情况、脉搏、心悸、心音情况, 初步诊断为原发性慢性心力衰竭。按中兽医辩证为阳虚水泛型心衰。
2 治疗
首先将患畜置于安静厩舍休息, 给予柔软易消化的饲料, 限制钠盐摄入。根据患畜体质、静脉瘀血程度鹘脉放血1 000 m L, 放血后缓慢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1 000 m L, 增强心脏机能, 改善心肌营养。
中兽医认为本病多由气虚、阴血虚发展而致阳虚或阴阳两虚。且每在脏腑亏虚的基础上, 产生血瘀、水饮等实邪, 在其发展过程中, 正虚与邪实往往相互因果为患。临床表现多属虚实夹杂证, 故首当辨其本虚标实的主次, 正虚为主的, 分别予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邪实为主的, 应予活血、利水、化饮等法。临床必须掌握虚实的错杂而兼顾施治。病情严重者, 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
慢性心衰按中兽医辨证可分为三种证型。 (1) 气阴两虚证。多由气阴不足, 心失所养, 肺失肃降而发。治宜益气养阴, 方药可用炙甘草汤加减。 (2) 阳虚水泛证。多由脾肾阳虚, 水邪泛滥, 上凌心肺而致。治宜温阳利水, 方药可选真武汤加减。 (3) 阳气虚衰证。为肺不主气, 肾不纳气, 心阳欲脱。治宜温阳益气固脱, 方药可用参附龙牡汤加减。
本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可判为阳虚水泛型, 故用真武汤加减。取制附片 (先煎) 15 g、白术20 g、干姜20 g、桂枝20 g、茯苓30 g、泽泻20 g、大腹皮20 g、车前子20 g、杏仁20 g、丹参20 g等。以温阳利水;气虚者加党参 (或人参) 、黄芪。若脘痞腹胀、食欲不振者, 可加砂仁、川椒。肿甚加防己、蟾皮。水饮上逆, 悸动喘咳, 痰多稀白, 加苏子、白芥子、葶苈子等, 泻肺祛饮降逆。每日1剂, 水煎取汁, 候温灌服。
为消除水肿和钠、水滞留, 减轻心脏负荷, 给予利尿剂, 呋喃苯胺酸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5~1 mg肌肉注射, 每天1~2次, 连用3~4 d, 停药数日后再用数日。
为缓解呼吸困难, 可用1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20 m L, 肌肉注射。
对心动过速有水肿或体腔积液的用洋地黄毒苷注射液, 每日1次。首次2 mg, 以后每天1 mg。
此外, 应针对出现的症状给予健胃、缓泻、镇静等制剂, 还可使用ATP、辅酶A、细胞色素及维生素和葡萄糖等营养合剂作辅助治疗。
该患马用药5 d后症状大为缓解, 原方随证加减, 继续用药半个月, 痊愈。
3 讨论
(1) 大家畜的慢性原发性心力衰竭病情严重而复杂, 仅用改善呼吸功能和抗炎等措施往往不足以纠正心衰;长期反复使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亦不能控制心衰, 在疾病的晚期极易出现顽固性心衰。最终导致呼吸衰竭, 甚至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损害。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真武汤加减对慢性心衰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真武汤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缺氧耐受力、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等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作用有关。选用真武汤治疗大家畜慢性心衰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肺炎 篇9
1 病例
1.1 病例1
靖宇榆树川有一匹4岁的母马, 在2010年因患“中结”开腹手术后患重型腹泻, 其症状, 体温38.9℃, 脉博142次/min, 呼吸38次/min, 精神萎靡, 结膜潮红, 口腔干燥, 舌质红, 苔黄燥, 口臭, 烦渴贪饮, 鼻翼开张, 呼吸促迫, 心悸亢进, 肠音高朗, 频频腹泻, 粪便如水, 恶臭, 排粪呈喷射状, 不断努责, 努责发出痛苦呻吟, 浑身出汗, 末稍发凉, 呈虚脱状, 曾用各种抗生素如氯霉素、磺胺类等治疗无效。笔者为养殖户推荐“三味中药”方剂。具体配方:白矾150 g、五倍子75 g, 青黛150 g, 按2∶1∶2的比例混合、研末, 温水约8 000 m L, 用胃导管投服, 每日早晚各一次, 并配合补液, 强心剂连续服药4次, 腹痛症状消失, 排出灰绿色松软粪便, 无臭味, 其它症状也基本消失。
1.2 病例2
抽水乡东大村有一批十日龄的兔灰母马, 持续性腹泻, 粪便稀软呈水样, 有恶臭, 并混有血液粘液, 有时混有脓液。由于严重的腹泻引起脱水和自体中毒。病马高度沉郁, 食欲废绝, 饮水增多, 口腔干燥, 有臭味, 舌苔增厚, 呈黄白色, 眼帘凹陷。腹围紧缩, 毛焦肷吊, 尿少色浓。肠音初期增强, 后期减弱或消失。血液浓稠而色暗, 脉搏细数, 每分钟可达100次以上, 体温升高达40℃以上, 最后倒地不起。该户曾用氯霉素、黄连素、合霉素、痢特灵、磺胺脒等内服治疗, 效果不佳。改用“三味中药方剂”白矾6 g、五倍子3 g、青黛6 g、温水400 m L, 用胃管投服, 再用本药加温水200 m L深部灌肠1次, 以后每日早晚各用胃导管投药1次, 因该马有脱水严重和自体中毒现象, 笔者又辅助用了强心、补液、解毒药剂。具体方法是: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 000~3 000 m L, 每天两次。为维护心脏机能, 可在输液中加入樟脑, 为解除酸中毒, 可注射3%~5%碳酸氢钠液300~500 m L或乳酸钠液100~200m L, 连用4 d完全恢复正常。
2 体会
腹泻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肠粘膜表面或深层炎症, 为了消除炎症, 便用白矾、五倍子、青黛, 按2∶1∶2比例配成止泻散。白矾有较强的消炎、收敛和止泻作用。五倍子含有70%~80%的鞣酸质, 能使肠粘膜蛋白质凝固, 有较强的收敛止泻作用。青黛:含靛兰, 有消热、解毒、敛疮抗病毒之功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大叶性肺炎 篇10
1 病因
大叶性肺炎是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范围内的肺泡炎。近年来由于大量强有力抗生素的使用,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已较少见到。一般当气候骤变、厩舍及周边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良及饲料营养缺乏等,均能造成畜体抗病能力下降而发病,以冬春季多见。大叶性肺炎起病急,表现从突然高热、恶寒开始,继而出现胸部触诊敏感疼痛、鼻流铁锈色鼻液、咳嗽、呼吸困难等。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并有肺实变体征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2 症状
发病前未见明显症状,起病急骤,体温迅速升高至40~41℃,持续呈稽留热型。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口色赤红而干。病初很少有鼻液,2~3 d后鼻孔流出铁锈色鼻液。心音亢进,心跳加速。呼吸促迫,气促喘粗,呼吸时鼻翼煽动,结膜发绀。咳嗽声低沉,刺激咽喉部咳嗽加剧,并有脓血痰咳出。病情较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的神经症状,有的伴有恶心、腹泻等症状。有的患畜口唇和鼻周出现疱疹。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及较弱的捻发音,叩诊浊音。随着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典型体征,如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浊音或实音,听诊有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6~9 d后下降至常温,此时肺部叩诊逐渐变为清音,支气管呼吸音也逐渐减弱,代之出现湿性啰音。
3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检查,根据临床特征:流铁锈色鼻液,体温升高,肺音粗厉,按压胸部患畜出现疼痛躲避现象,胸部叩诊大片浊音等不难诊断。血液检查时,白细胞总数达20 000个/mm3以上(正常值为8 000个/mm3),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并有核左移,细胞内可见中毒颗粒、血沉加快等,可以诊断。痰直接涂片作革兰氏染色及荚膜染色镜检,如发现典型的革兰氏染色阳性、带荚膜的双球菌或链球菌,即可初步做出病原诊断。早期X射线检查只能见到肺纹理增粗及发病的肺段、肺叶稍模糊。随着病情发展,炎性渗出物在肺泡内积聚,可见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消散期,X射线检查显示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呈现“假空洞”特征,多数病例在起病3~4周后才完全消散。
4 治疗
将病畜置于通风干燥暖和的厩舍隔离饲养,加强饲养管理,给予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搞好厩舍内外的卫生,及时清除粪尿污水,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4.1 中药治疗
苇茎汤加味:苇茎、金银花各60 g,薏苡仁、冬瓜仁、黄芩各50 g,栀子、鱼腥草、甘草各40 g,当归、知母、沙参、麦冬、牡丹皮、郁金、桔梗、杏仁各30 g,木香、陈皮各20 g。用法:水煎去渣取汁,候温灌服。每天1剂,10 d为一个疗程。随证加减:热毒壅肺加蒲公英、大黄等;兼血瘀加红花、丹参等;兼湿热加车前子等;兼痰湿加半夏、石菖蒲等。
4.2 西药治疗
914(新胂凡纳明),按每千克体重0.015 g溶于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 L中,缓慢静脉注射,隔3 d注射1次,连用3次。在注射前20 min先皮下注射10%安钠咖30 m L以强心。
4.3 治疗效果
经采用上述方法治疗3 d后,12例患牛病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体温大多在3 d内恢复正常,咳嗽大为减轻;治疗6 d后,12例患牛中的11例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肺泡音逐渐转为正常呼吸音;治疗10 d后12例患牛中的11例体温、脉搏、呼吸三项指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只有1例虽然病情大为好转,但体温仍然略高,呼吸有些喘促。治愈率达91.7%。
5 讨论
奶牛大叶性肺炎和祖国传统兽医学所称的“肺痈”、“风温”等病证相似,多在诱因的作用下,加之畜体正气不足,感受风温之邪而发,致肺失宣降,肺气郁闭不宣,化热灼津炼液成痰,阻塞于气道,致使肃降无权而现气喘、咳嗽、鼻液铁锈色、痰鸣等肺气郁闭之证。所以说虽病位在肺,但病机的关键在于肺气郁闭,痰热是其主要病理产物。是因外邪内侵,邪郁于肺以致化热、生痰、酿毒,而发为本病。故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宣肺开闭的中药治疗。
苇茎汤原方源于《外台秘要》,是治疗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的常用方剂。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本方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味而成。方中金银花甘寒入肺,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之功。苇茎甘寒轻浮,善清肺热,是治疗肺痈之证的必用之品。黄芩苦寒入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与金银花相配清热解毒,与知母配用治肺热咳嗽,与栀子相配泻上焦实热,与栀子、杏仁、桔梗相配治风热犯肺。此三味中药共为方中的君药。冬瓜仁、薏苡仁清热化痰、利湿排脓,既能清上又可彻下,肃降肺气。知母苦寒,既泻肺热,又清胃火,特别适用于肺胃有实热的病证。栀子苦寒,清中焦之火热、解三焦之热毒。这两味药相须为用,对于治疗肺胃大热的实热亢盛证有较好的效果。葶苈子辛苦大寒,入肺与膀胱,祛痰定喘,下气行水。上述五味共为臣药。当归甘辛苦温,具有补血和血、活血止痛之功;牡丹皮苦辛微寒、清热凉血。桃仁活血逐瘀,可助消痈。此三味与金银花相配活血化瘀,对痈肿疼痛之证效果良好。沙参、麦冬甘凉入肺,既能益气养阴,又能防众苦寒之药伤阴。桔梗、杏仁入肺,两药合用具有宣肺祛痰、止咳平喘之功。鱼腥草味辛、微寒,清泻肺热,消痈排脓。陈皮辛苦温,入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木香辛苦温行气止痛,长于行胃肠滞气。两药相配能调畅中焦的脾胃气机,治疗因脾胃气滞出现的肚腹疼痛。郁金辛苦寒,入肝心肺经,凉血清心,行气解郁,祛瘀止痛。与当归合用,可行气解郁,用治气滞血凝所致的胸腹疼痛。与丹皮、栀子相配,用治血热妄行而兼有瘀滞的病证。甘草甘平,入十二经,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和药性之功。上述药物共同组成方中的佐使药。全方合而用之,共奏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宣肺开闭之功,对奶牛大叶性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新胂凡纳明(914)是治疗奶牛大叶性肺炎的常用药物,使用时应现用现配,而且配制及注射时要快,因该药的化学成分不稳定。注射时也要注意不要将药液漏到皮下。最好在注射前20 min先皮下注射10%安钠咖30 m L以强心。应用新胂凡纳明治疗时,有时会暂时出现不安、肌肉震颤、脉博和呼吸加快等副作用,经1~2 h可消失。
近年来,奶牛大叶性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原呈现多样化和多重耐药性,单纯依靠西药治疗已经难以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往往带来相关副反应及细菌耐药,故临床上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肺炎】推荐阅读:
中西结合治疗家畜肺炎12-13
中西医结合多种治疗08-03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09-02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09-13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09-20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11-04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12-20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05-17
中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05-31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感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