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安装设计(共12篇)
装置安装设计 篇1
2004年山东大宇水泥有限公司在RS4842-3篦冷机上设计制作了推雪人装置,该装置由液压系统、推板和控制系统组成。安装使用后,篦冷机再未出现过“雪人”异常情况,大大降低了现场岗位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也解决了捅料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问题。
1 推雪人装置位置及工作原理
推雪人装置设置在回转窑一档托轮平台与篦冷机之间,位置见图1。液压缸固定在一档托轮水泥墩上,推板斜度与固定端篦板斜度一致,均为15°,在篦冷机前端上的推板入孔距离篦板垂直高度在1 000~1 200mm左右,空气炮位置应在推板之下,约600~800mm处布置,观察孔位置在1 500mm适宜。中空操作员通过篦冷机摄像镜头或发现篦下风压异常升高,或现场人员通过篦冷机前端观察孔发现雪人形成时,启动液压站开关,液压缸推动推板进入篦冷机,将雪人推倒,同时推板触动前端行程开关,电磁阀换向,液压缸带动推板退出篦冷机,推板退到篦冷机前端浇注料内后触动后端行程开关,液压站停止,完成一次工作循环,如此往复,直到达到正常状态。
2 推雪人装置具体构造
1)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原理如图2所示,系统压力根据推板受力可计算,一般选用20MPa左右,液压缸有效行程不小于1 500mm,如现场空间充足,可适当加长。
2)推板
推板的筋骨和前后板使用耐热钢板,采用V形扒钉,灌注耐腐蚀、耐高温、防爆裂浇注料。推板安放在装有托辊的支架上,便于进出;另外必须安装压辊与防偏立辊,防止推雪人时推板跑偏或弓起,损坏篦冷机前端浇注料或液压缸部件。另外,要考虑推板与篦冷机前端密封,最大限度减少冷空气进入。推板参考形状尺寸如图3。考虑制作、安装和现场窑头冷风套下料管空间等实际情况,推板分成两半,便于制作和安装。
3)控制系统
此部分在推板安装完成后,在推板合适位置安装前端、后端限位开关,后端限位开关位置为推板退至篦冷机前端浇注料齐平位置(防止长时间暴露在炙热的熟料中损坏,又可起到密封作用);前端限位开关位置为推板最大伸入量。控制方式采用现场、中控操作均可,一般应以现场操作为主。
3 结束语
此装置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实用,除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和液压缸需购置外,执行机构———推板及附属件均可自制安装,控制系统采用一般触点开关即可。在实际使用中能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杜绝人身伤害事故发生。
装置安装设计 篇2
主要讲课内容:避雷的有关概念,避雷的设施,如何进行防雷。接地的概念,接地的相关知识,接地装置安装。
一、避雷有关概念
1、雷电过电压
(1)内部过电压(操作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是指开关操作、故障等原因使电力系统工作状态突变,在过渡过程中出现电磁能在系统内部发生振荡,而引起过电压,内部过电压分别为操作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等形成,操作过电压是系统中开关操作负荷骤变故障等原因,出现断续性电弧而引起的过电压;谐振过电压是由系统中电路参数(R、L、C)在不利组合时发生谐振而引起的过电压,包括电力变压器铁磁饱合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内部过电压一般不会超过系统正常运行时额定电压的3-3.5倍。
(2)雷电过电压(外部大气过电压)
是由于电力系统内的设备或构筑物遭受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引起的过电压,引起这种过电压的能量来源于外界,又称外部过电压。雷电过电压产生的冲击波,其电压幅值可达1亿伏,其电流幅值可达几十万安培,因此对电力系统危害极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护。
A、直击雷过电压:(直击雷)雷直接击中电气设备、线路、建筑物。强大的雷电流通过物体泄入大地,在物体上产上很高的电位降,称为雷击过电压,雷电流通过被击物体时,将产生有破坏作用的热效应,机械效应,相伴还有电磁效应和对物体的闪络放电。
B、感应过电压:(感应雷)当雷云在架空线路(或其他物体)上方时,在地面物体上感应出与雷击等量的相及电荷,当雷击放电时,先导通道中电荷迅速中和,架空线路上的感应电荷失去束缚,变成自由电荷,流向线路两端,产生很高的过电压,(高压线路几十万伏,低压几万伏)。
C、雷电波侵入(高电位引入)由于直击雷或感应雷而产生的高电位雷电波,沿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侵入变配电所或用户,而造成危害,供电系统由于雷电波的侵入而造成的雷害事故,在整个雷害过程中占50%以上,因此更应注意此种过电压。
2、雷的有关名词概念
(1)幅值与陡度
雷电流幅值是(Im)与雷击中的电荷量及雷击放电通道的阻抗有关的量,雷电流一般在1-4us内增长到幅值。在幅值前一段波形称为波头,而从幅值起到雷电流衰减到
Im
/2的一段波形称波尾。
雷电波陡度是波头增长的速率α=di/dt,陡度α可达50KA/us以上,雷电流陡度越大,产生的电压越高,对绝缘破坏越严重。
(2)年平均雷暴日数:
凡有雷活动的日子,包括看到雷闪听到雷声都称为雷暴日,由当地气象台统计的多年雷暴是年平均值,称年平均雷暴日数,少雷区:每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天。
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40天。
年平均雷暴日数越多,说明该地区雷电活动越频繁,因此防雷要求越高,防雷措施越要加强。
3、防雷设备
(1)接闪器:专门用来接受直接雷击(雷闪)的金属物体。接闪的金属杆称为避雷针,接闪的金属线称为避雷线(架空地线),接
闪的金属带,金属网称为避雷带、避雷网。所有的接闪器都必须经过接地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连。
A、避雷针
镀锌圆钢(针长1-2M,直径不小于16mm)
镀锌焊接钢管(针长1-2M;直径不小于是25mm)
安装在电杆(支柱)或构架建筑物上,下端经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焊接。
避雷针的功能:引雷作用,它对雷电场产生附加电场(这附加电场是由于雷云对避雷针产生静电感应引起的),使雷电场畸变,从而提供雷击放电通路,吸引到避雷针本身,然后经与避雷针相连的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汇放到大地中,使被保护物体免受直接雷击,所以避雷针实指是引雷针,它把雷电波引入大地,从而保护了线路、设备及建筑物。
B、避雷线
避雷线一般用截面不小于25
mm2的镀锌钢绞线,架设在架空线路上边,以保护架空线或其它物体(建筑物),免遭直接雷击,由于既要架空,又要接地,因此称架空地线,避雷线的功能与避雷针相同。
C、避雷带和避雷网
避雷带和避雷网用来保护较高的建筑物免受雷击。避雷带一般沿屋面周围装设,高出屋面100-150
mm,支持点间1-1.5米,装在烟囱、水塔顶部的避雷带又称避雷环。避雷网除沿屋面周围装设外,还纵横连成网,带网必须经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用网格导体以一定的网络宽度和一定的引下线间盖住要防雷的空间,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法拉第保护形式。
(2)避雷器
避雷器是一种过电压保护设备,用来防止雷电产生的大气过电压沿架空线路侵入变电所或其他建筑物,以危及被保护的设备的绝缘,避雷器也可用来限制内部过电压,避雷器与被保护设备并联且位于电源侧,其放电电压低于被保护设备的绝缘耐压值,沿线路侵入的过电压,将首先使避雷器击穿并对地放电,从而保护了它后面设备的绝缘。
A、阀型避雷器
阀型避雷器由火花放电间隙和阀片串联组成,装在密封瓷套管内,火花放电间隙由铜片冲制而成,每对间隙用厚1
mm——0.5
mm云母垫圈隔离开,正常火花间隙阻止线路工频电流通过,但在雷电压作下,火花间隙被击穿放电,阀片是用陶料粘固起来的,电工用金钢砂(硅化硅)颗粒组成,阀片是非线性特性材料,正常电压时,阀片电阻很大,过电压时阀片电阻很小,因此当线路过电压时,火花间隙被击穿,阀电使雷电流顺畅的向大地泄放,当线路电压消失后,线路上恢复工频电压阀片则呈现很大电阻,使火花间隙绝缘迅速恢复而切断工频电流,从而保护线路正常运行。
必须注意,雷电流流过阀片电阻时要形成压降,这就是残余过电压,称为残压,残压要加在被保护设备上,因此残压不能超过设备绝缘允许的耐压值,否则设备绝缘只能被击穿。
火花间隙与阀片的多少,是与工作电压高低成正比的。还有一种磁吹阀式避雷器,用磁吹装置来加速火花间隙中电弧的熄灭,从而具有较低的残压,它专门是用来保护重要的或绝缘较为薄弱的设备,如高压电机。
B、排气式避雷器
移管型避雷器,由产气管、内部间隙、外部间隙三部分组成,动作时有气体吹出,因此用于户外线路。
C、保护间隙
又称角式避雷器,简单经济维护方便,保护能力差,灭弧能力小,易造成接地或短路故障。工频时有较大电阻,能迅速有效的抑制工频续电流,而在过压下电阻小,能很好泄放雷电流。
D、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又称压敏避雷器,它是由压敏电阻片构成的避雷器,压敏电阻器片氧化锌(ZNO)为主要原料,附加少量其他氧化物经高压焙烧而成的多晶半导体陶瓷元件,有优良阀特性
4、防雷措施
(1)架空线路的防护措施
(I)装设避雷线,以防架空线遭受直接雷击,一般63KV以上的架空线路全线装设避雷线,35KV架空线路一般只在人口稠密区或进出变电所的一段线路装设避雷线,10KV线路不装。
(II)加强线路绝缘或装设避雷器。
被保护设备
雷电冲击波
线路
(III)线路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
(2)变电所的防雷措施
(I)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II)装设避雷器
(3)高压电动机的防雷措施
因高压电动机绝缘水平比变压器低,因此高压电机对雷电波侵入的防护,应用FCD型磁吹式阀型避雷器或金属氧化物型的避雷器。
二、接地有关概念
接地的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造成相线与设备金属外壳接触时,其漏电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呈半球形流散。因为球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半球形面积随着远离接地体而迅速增大,因此,与半球形面积对应的土壤电阻值,将随着远离接地体而迅速减小。电流在地流散时,所形成的电压降,距接地体愈近就愈大;距接地体愈远就愈小。通常当距接地体大于20米时,地中电流所产生的电压降已接于零值。因此,零电位点通常指远距接地体20米之外处。但是理论上的零电位点将是距接地体无穷远处。
20m
接地体
流散电场
大
地
1、接地名词概念
(1)安全电流,人触电后最大脱摆电流值,规定为30
mA。
(2)安全电压,不致使人直接致死致残的电压,人体肤电阻1500Ω,体内电阻500Ω,人体电阻200Ω,一般取1700*30
mA=50V(人体持续接触的安全电压)。
(3)直接触电,直接接触正常带电部分。
(4)间接接触,接触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金属外壳,框架)。
(5)接地和接地装置:电气设备的某一部分与土壤之间作可靠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物体称为接地体(极)人工接地体:专门为接地而装设的接地体。
接地装置示意图
1---接地体
2---接地干线
3---电气设备
4---接地支线
大地
兼作接地体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构架设(件)金属管道及建筑物的钢筋砼基础。称自然接地体。
接地线:连接接地体及设备接地部分的导线(断接卡子至接地体的导线)
接地装置:接地体与接地线的总合。
接地网:由若干接地体在大地中互相连接而成的总体。
接地线分为接地干线与接地支线,按规定:接地干线应采用不少于二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连接。
接地电流: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故障时,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
作半球形散开,这一电流称为接地电流。
接触电压:人站在发生接地故障的设备旁边,手触外露可导电部分,则人接触的两点(手与脚)之间所呈现的电位差。
2、接地类型:电力系统和设备的接地按其功能可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为进一步保证保护接地的重复接地。
(1)工作接地:在电力系统中凡运行所需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防雷接地。
中性点接地:功能为保护三相系统中相电压不变。经消弧线圈接地,能在单相接地时,消除接地点的断续电弧防止系统过电压。防雷接地功能为实现对地泄放雷电流。
(2)保护接地:为保证人身安全,防止间接触电,将设备外露导电部分接地。
保护接地分成两种:一种是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经各自的PE线分别直接接地,TT、IT系统。
IT系统:电源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过电压保护装置、高欧姆接地装置接地,而用电设备外壳接地的供电系统称为绝缘网络接地保护系统,简称IT系统。其特点是所有带电部分均与地绝缘或仅有高阻抗接地。
R
C
PE保护接地
L1
L2
L3
电气设备
IT保护接地
TT系统:将电网变压器中性点和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同时接地,则构成直接工作接地网络即所谓双接地或简称TT系统。
L1
L2
L3
N
工作接地
PE保护接地
电气设备
直接工作接地TT系统
重复接地
另一种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经公共的PE线或PEN线接地。
PE线:保护接地线,不是回路的带电导体,除微量的泄漏电流外无故障时不通过电流,只在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传送故障电流并带故障电压,PE线如带有若干安培电流,说明发生接地故障或中性线接错。
PEN线:指兼有PE线和中性线作用的回路导线。
(3)重复接地: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N系统中,为确保公共PE或PEN线安全可靠,除在电源中性点处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必须在PE线或PEN线在下列地方进行必要的重复接地。
(I)在架空线路的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及沿线每1K
m处。
(II)电缆和架空线在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
(4)接地故障保护
接地故障是指相线对地或与地有联系的导体之间的短路,包括相线与大地,相线与PE或PEN以及相线与外露的导电部分的短路。
发生接地故障,接地故障电流很大,必须迅速切断电路,以保证线路的短路热稳速度,否则将产生来重后果,甚至引起火灾或爆炸,有的场合故障电流小,但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如不及时予以信号报警或切除故障就可能发生人身触电事故。
(5)保护接零----TNS、TNC和TNCS系统
1)TNS系统,为三相五线制的中性线N与保护接零导线PE分开的系统,整个系统中都有独立的中性线和保护线。
工作接地
L1
L2
L3
N
PE
TNS系统
2)TNC系统,为三相四线制的中性线与保护导线合二为一的系统,亦即整个系统中性线与保护导线均合并为同一根导体。
工作接地
L1
L2
L3
N
PEN
TNC系统
3)TNCS系统,为上两种系统的混合体,系统中中性线与保护导线的某一部分合并为同一导体,在另一部分又分开。
工作接地
PEN
TNCS系统
N
PE3、接地电阻的要求
(1)接地电阻,指接地体流散电阻与接地线和接地体电阻的总和,由于接地线和接地体的电阻相对很小,可以略去不计,因此可以认为接地电阻就是指接地体流散电阻。
(2)工频接地电阻:工频接地电流经接地装置所呈现的接地电阻。
(3)冲击接地电阻:雷电流流经接地装置所呈现的接地电阻,(4)接地电阻的要求:
工作接地4
Ω,保护接地4
Ω,重复接地10
Ω
保护变电所的独立避雷针10Ω
三、接地系统安装方法及要求
接地系统包括接地极、户外接地母线、户内接地母线、接地跨接线、构架接地、防静电等。
接地系统常用的材料有等边角钢、圆钢、扁钢、镀锌等边角钢、镀锌圆钢、镀锌扁钢、铜板、裸铜线、钢管等。
1、接地极制作安装
接地极制作安装分为钢管接地极、角钢接地极、圆钢接地极、铜板接地极等。常用的为钢管接地极和角钢接地极。
(1)
接地极垂直敷设:
1)角钢接地极垂直敷设的做法及要求。首先根据接地平面图中的户外接地母线位置开挖接地沟,一般沟深为0.8m,下口宽为0.4m,上口宽为0.5m。再将镀锌角钢接地极的有尖的一头立放在已挖好的沟底上,用铁锤人工垂直打入土沟内,为了防止将接地极顶部打卷可加工护帽,在沟底上部余留50mm。然后继续按上述方法将图纸规定的数量敷设完。再用扁钢将角钢接地极连接起来,即将接地极牢固地焊接在预留沟底上(50mm)的角钢接地极上(一般接地极长为2.5m,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通常为5m),焊接处刷防腐漆或涂沥青,最后回填土。
2)钢管接地极垂直敷设的做法及要求。做法及要求与角钢接地极相同。钢管的一头也是削尖,采用锯口或锻造。
(2)接地极水平敷设。在土壤条件极差的山石地区采用接地极水平敷设。首先在山石地段开挖接地沟(采用爆破方法),一般沟长为15m,宽为0.8m,深为1.5m,沟内全部回填黄粘土并分别夯实。从底部分层夯实至0.5m标高时,将接地扁钢按图纸的要求水平排列3根,间距为160mm,长度为1.5m,再用40*4*700(mm)的扁钢,以垂直方向与上述3根水平排列的扁钢用焊接连接起来,每隔1.5m的间距焊接一根,要求接地装置全部采用镀锌扁钢,所有焊接点处均刷沥青。接地电阻应小于4Ω,超过时,应补增接地装置的长度。
(3)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有:换土;对土
壤进行了处理,常用的材料有炉渣、木炭、电石渣、石灰、食盐等;利用长效降阻剂;深埋接地体,岩石以下5m;污水引入;深井埋地20m。
2、户外接地母线敷设
(1)户外接地母线大部分采用埋地敷设。接地线的连接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是:扁钢为厚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连焊接);圆钢为直径的6倍;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扁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还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卡子,或直接用钢带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回填土时,不应夹有石块、建筑材料或垃圾等。
3、户内接地母线敷设
户内接地母线大多数是明设。
(1)明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便于检查。②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检修。③支持件间的水平距离为1.5m,垂直部分为1.5-2m,转弯处为0.5m。④接地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敷设,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在直线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情况。⑤接地母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应保持250-300mm的距离,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应有10-15mm的间隙。⑥接地线表面沿长度方向,每段为15-100mm,分别涂以黄色和绿色相间的条纹。
(2)室内接地母线过门的做法分为接地母线从门上走过和从门下走过两种方法。从门上走过时,距离门框的距离为300-500mm从门下走过则埋设于室内地坪,距地面距离为50-200mm。
(3)由户内接地母线引至设备的分支线做法。分支线由室内接地母线引入地下再引至设备,埋地深度为50-200mm。
(4)户(室)内母线引至室外接地的接地线与室内接地母线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穿墙时加保护套管。
(5)设备接地线的做法是将接地线接至设备的地脚螺栓或地螺栓上,经地下引至户内接地母线上。
(6)金属壳体接地的做法是先将接地焊接在金属壳体上,然后将连接片与接地耳用螺栓连接固定,再将接地线焊接在连接片上。接地线的另一端引入地面内再引至户内接地母线上。
(7)变压器室、高低压配电室内的接地干线必须有不少于两处与接地装置干线连接。
(8)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通过零序互感器后接地。
(9)配电间隔和静止补偿装置的栅栏门及变配电室金属门铰链处,应采用编织铜线相连,变配电室的避雷器应用最短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
4、避雷接地系统安装
避雷引下线均需预先埋好支架(烟囱、水塔除外),然后将引下线用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在离地1.8m的断接卡子处,定期测量接地电阻,并用角钢保护。
5、接地跨接线安装
接地跨接线安装主要用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管道法兰之间、管道防静电等。
(1)缝或沉降缝隙的做法及要求。接地母线敷设到距伸缩缝
500mm时断开,即伸缩缝两边的母线相距为1m,然后用同规格的母线弯成半圆状与两边的接地线母线相焊接,使用的扁钢向上弯曲,弯曲半径为70mm。
(2)管道法兰防静电跨接线安装。
1)固定式法兰盘接线安装,是用扁钢跨接在两个固定式的法兰盘上,用螺栓紧固。
2)卷边松套法兰盘跨接线安装,其做法是在松套法兰盘两边的管道上各焊接一条25*4的扁钢,然后将两条扁钢用螺栓连接起来即为跨接线。
3)不锈钢管法兰盘跨接线做法是在不锈钢法兰盘两边的不锈钢管上各套上一个卡箍,然后用扁钢将两个卡箍连接起来,即为跨接线。
配电网接地装置的安装与维护 篇3
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因接地体遭受外力破坏或化学腐蚀等影响往往会有损伤或断裂现象发生,接地体周围也会因干旱、冰冻的影响而使接地电阻发生变化。接地体断裂,雷电流不能顺利地向大地排泄,很可能危及设备;接地电阻增大,加大对设备的危害,另外,当变压器漏电时,也会危及人身安全。
2配电网接地装置安装的要求
2.1接地体的规格及连接
水平接地体可采用圆钢、扁钢;垂直接地体可采用角钢、圆钢及钢管。其截面积应符合热稳定及均压的要求,切不要小于表1的规定。低压设备用裸线或绝缘铝,接地体线截面不小于6mm2或2.5mm2。接地体可采用焊接,搭接焊时,搭接长度应为扁钢宽的2倍或圆钢直径的6倍。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宜用焊接,接地线与电力设备的连接可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用螺栓连接时应用防松螺帽或弹簧垫。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包括3部分,即:引线及接地体自身电阻、接地体与土壤之间的接触电阻和接地体的散流电阻。当接地装置处于土壤高电阻率地区时,采用常规接地方式,很难达到规程要求的接地电阻值。如果采用降阻剂,降阻剂与土壤紧密接触可以降低接触电阻。降阻剂也改善了土壤的导电性能,显著降低散流电阻。另外降阻剂对金属腐蚀性能较低,与直埋土中相比还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2.2接地体的防腐措施
敷设在腐蚀性较强环境的接地装置,应根据腐蚀性质采取防腐措施:
(1)一般防腐措施为涂防锈漆或镀锌。
(2)特殊防腐措施为在接地体周围尤其在转弯处加适当的石灰以提高pH值,或在其周围包上碳素粉加热后形成复合钢体。另外,在接地引线距地面10~20cm处最容易被腐蚀,可在此处套绝缘管,以防腐蚀。
3接地体的实验周围及检查项目
接地电阻随着接地体的腐蚀,逐渐增加阻值,为掌握其变化情况,应定期进行接地电阻测量,预试规程规定,实验周期不超过6年,但对配电网的接地装置而言,因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共同使用,所以应缩短其周期,根据运行经验,周期应缩短2~3年。如接地装置所处的位置是人口稠密的市区,为防止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也应缩短其周期。特别是化工厂的接地电阻(被排放的废查、废液腐蚀等),尤其应加强检查和维护。
在测量接地电阻的同时,也应对接地体进行如下检查。
(1)接地线与接后装置的连接点是否接触牢固,接地线与接地装置连接点是否牢固可靠。
(2)接地装置覆盖的土壤是否被挖掘流失。
(3)接地体锈蚀情况及连接点是否良好。
装置安装设计 篇4
关口电能计量装置主要是采用电压互感器对用户的电能进行计算, 但在计算过程中由于电压互感器的本身设置会引起误差产生, 误差产生一般是由于电压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所引起的线路电压和电流变化, 或者是电压器本身的误差造成电能的准确性产生了误差。因此, 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电能计量器, 可以有效地对线路中的电流进行配置和电压分配, 从而对电路实行二次降压以减小电能计量所带来的误差。对于电能计量装置要本着经济, 合理和有效的原则, 确保在购买过程中的经济利益。
1.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的定义
关口电能计量装置指的是对电能进行计量的一种装置系统, 其包含计量电能的电能表, 线路回路及数据显示屏等。在对电能的实际测量过程中, 对于电能的准确性和精细性的确定可以安装误差装置进行考察, 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对线路回路中的电能进行差值计算。在平常企业和供电企业进行日常的电能计量过程中, 常使用关口电能计量装置对企业内的电能消耗量进行盘算和考核。电能计量的具体管理过程是对用户的电能消耗, 电能互感器的运行状态定期进行检查和数值对比, 从而产生出用户电能结算的凭据。
2.电能计量装置常见的问题
现在的110k V的线路通常是利用电流互感器进行并联, 或者利用专用的电压互感器对计量装置进行配置, 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电能的计量效率。而对于高功率的变电站线路而言, 选用常见的并串联电能装置不能降低高功率的线路电能误差性。
在电能计量的常见问题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是许多企业选用的电能计量装置不满足标准的设计要求。比如电压互感器中的额定功率偏大, 标准的电压互感器的功率电压在20-150k V之间, 但实际选用的电压互感器的电容高出了标准负荷的10% 以上, 使得功率达到了170k V以上。而按照规定的章程, 变压器的最大负荷不得超过额定电压的5%, 二次运行负荷也不得超过7%。因此在高负荷下运行电压互感器使得电能计量装置长时间处于负载状态, 进一步加大了电能的误差性使得计量结果不准确。第二是在电流互感器的设计类型不符合实际线路的要求, 有些企业选用电流互感器选择的规格大于标准规格, 如在变压器功率为110k V时, 选用的电流互感器的电流达到了2A, 远高于标准规格1A, 高于实际负载规格100%。线路中电流互感器的负载额远大于标准值, 导致电能计量有所误差。第三种是电压互感器中二次降压过程产生误差导致了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在二次压降过程中因为线路本身的回路导线面积横截面较小, 致使电阻升高;或者是在回路中存在多个接地点, 接地点的中性点不一致使, 造成接地电压各不相同产生的回路电压增加;再者是在线路上接入的设备过多, 增加了串联电路的电流使线路电压增大;最后是长时间运行导致线路中的热能增加, 电阻阻碍能力增强进一步增大了压降。第四是在需要计量的线路上, 加入太多的设备如电路测量仪, 线路预警装置, 增加整个系统的负荷量, 导致电能计量结果的不准确。不仅如此, 接入的设备有些不符合技术标准, 容易造成线路的负载不平衡。而电能计量装置处的电流互感器配置的设备处于0.3 级, 相比较于标准的设备仪器如0.5 级还有一定差距。最后是线路两侧的电流不一致将负荷电压的负载量升高, 产生线路损坏和电量测量不准确的情况。
对于以上问题的产生, 根本原因在于对电能计量装置的选用不合理, 比如在选用计量装置时设计者不是专业的电能计量人员, 只是对电力系统略知一二, 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线路的合理配置, 没有根据线路系统的参数情况设置计量工具的标准, 没有根据某个区域的耗电情况对产品的技术参数进行调整。以上种种导致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额定容量达不到标准要求, 造成线路的设备准确率不够精准;再就是在设计人员进行前期的项目规划时, 并没有与负责单位或者任务企业达成一致, 缺乏项目上的有效沟通, 可能会造成一条线路连接多个电力系统, 形成线路混乱的局面;最后就是在项目完工后, 上级审查单位对于设计线路的审查不严格, 即使在考核过程中发现计量设备存在漏检和错误的情况, 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去对关口电能计量设备加以补救。
3.关口计量装置的设计标准
3.1 对电能计量表的配置做出一定要求。
在配置电能计量表时, 为了降低整个线路的负载量, 有效调节电流和电压的分配值, 需要对电能表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进行规范性的操作, 比如采用双向线路有功损耗作为通讯接口;其次是对于计量信息的存储装置的配置, 由于大部分企业的电能消耗量较大, 数据单元较为复杂, 因此对于大数据的存储有一定的要求。
为保证数量级的信息不易流失, 需要在电能计量装置每运行一个周期的情况下, 对单个周期的数据进行记录并保存下来, 形成多个存储通道。不仅如此, 还应保证数据存取的最小时间间隔为10 天, 以便后期的信息复查;再次计量存储设备不仅能记录下基本的电量信息, 还应对计量设备的维修信息, 记录信息及更换信息等其他设备信息加以保存, 并传送给综合监控系统以便完成终端信息的管理;最后在对电能计量表进行安装时, 应该考虑其合适的安装位置, 不能安装在远离监控室过远的范围, 以防止后期维护的不方便。
3.2 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参数
在各个计量装置周围应该配置对应的电压或者是电流互感器, 不能无端接入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设备, 以免加大整个线路的负荷量。在电能标的端口上, 应该设置相同型号的计量感应器, 以保证线路两侧的感应状态一致。电能计量装置的基本配置参数如表1 所示。
从表1 中可以看出, 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的基本参数中, A类计量电能表的基本配置参数是0.3S, B类参数计量标准为0.6S, 除此以外两者所有的参数均保持一致。
3.3 计量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配置要求
对于电流互感器因其在线路中绕组的情况较多, 因此需要根据线路需求选择专用的绕组。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在计量单位点后对电流互感器进行准确度的评定, 一般的准确性保持在1A的计量范围下。
电流互感器内的电流运行负荷应小于标准负荷, 在安装电流互感器的装置时, 应该注意对电流互感器的端口进行防误差设计, 比如安装CT负荷装置, 选用现场勘查手段等。对于电压互感器的参数设置, 需要注意计量绕组的功效耗费情况, 选用合适电压的电压互感器并保证线路的负荷总量在25% 以下。
不仅如此, 二次负荷的绕组应该保证与实际的功效损耗相近, 以保证在计量过程中对电能的准确判断。需要注意的是, 与电流的互感器装置设置情况类似, 在电压互感器装置系统中不应接入过多的设备, 以免回路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3.4 线路回路的设计要求
线路回路的设计可以从电压和电流回路两方面来进行考虑, 首先是电压回路的设计方案, 在电压回路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回路电压要低于额定回路电压的百分之二个点, 并且在回路中不能接入无关的计量设备。如果需要接入监控设备, 需要额外加入电缆线以便形成回路, 在保护和测试的位置应尽量减少回路电压感应。不仅如此, 在电压互感器的绕组线路中, 中性点的接地位置比较发生事故, 因此在中线点的回路上应尽量减少接地点。至于电流的回路设计, 除了避免过多的设备连入线路中, 还应保证计量互感器要以并联形式加入线路, 以免增加额外的负载。除此之外, 对于电能计量设备的设计人员, 应该与设备装置要求单位及时进行沟通, 以免因为沟通不到位造成技术上和规格上的误差。
4.结论
关口电能计量设备的合理设置及类型选择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平稳和经济的运营, 在安装电能计量设备时, 应从电能计量的公平公正角度出发购售电能, 保证电力工程的合格验收。
参考文献
[1]张金波, 高祥龙, 邰旻.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电能计量装置的研究与设计[J].微处理机, 2015, 01:91-95.
[2]王天珍.电能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 2014, 22:19-21.
装置安装设计 篇5
3.6.1消防电气控制装置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严禁安装,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6.2消防电气控制装置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6.3消防电气控制装置箱体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布置,并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6.4消防电气控制装置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消防电气控制装置在消防控制室内安装时,还应符合3.3.1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EMU动车组车钩缓冲装置安装 篇6
【关键词】车钩;缓冲装置;安装
0.前言
车钩缓冲装置是组成车辆五大部件之一,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件。它被用来连接动车组并使各车保持一定距离,传递车辆在运行中所产生的纵向冲击力和牵引力。车钩缓冲装置的安装对整列车的连挂运行安全性举足轻重。
1.车钩缓冲装置的作用和组成
1.1车钩缓冲装置的作用
在车钩缓冲装置中,车钩的作用是用来实现机车和车辆或车辆和车辆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缓冲装置是用来缓和列车运行及调车作业时车辆之间的冲撞,吸收冲击动能,减少车辆相互冲击时所产生的动力作用,从而减轻对车体结构的破坏作用,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借助于压缩弹性元件来缓和冲击作用力,同时在弹性元件变形过程中利用摩擦和阻尼吸收冲击能量。动车组所用的车钩为密接式车钩,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一般位于动车和拖车之间,它不需要人工参与就能实现自动连接。密接式车钩属刚性自动车钩,在两钩连挂后,其间没有上下和左右的移动,而且纵向间隙也限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车钩上的电气连接件(电钩)和车辆主管能自动连接,减少了电气件的接触不良和风管泄露问题的发生。
1.2车钩缓冲装置的组成
动车组所用的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可分为车头车钩缓冲装置和中间车钩缓冲装置。车头车钩缓冲装置由车钩缓冲器、密接式车钩(也叫前端车钩)、前箱托架、后箱托架、接头托架、托架弹簧、车钩托架及止动座等组成;中间车钩缓冲装置由车钩缓冲器、密接式车钩、前箱托架、后箱托架、接头托架、车钩托架及止动座等组成。每一个头车(带有司机驾驶室)两端装有一个车头车钩缓冲装置和一个中间车钩缓冲装置,而中间车两端各装有一个中间车钩缓冲装置,将所有的中间车钩缓冲装置根据顺序连挂编成一列动车组。
2.车钩缓冲装置的安装
2.1头车车钩安装
安装顺序:车钩缓冲器安装---后箱托架安装---前箱托架安装---车钩安装---车钩托架安装
2.1.1车钩缓冲器安装
安装前在车钩从板座内壁涂抹润滑脂,借助液压升降小车将车钩缓冲器放入车体从板安装座内,不得和从板安装座内壁相抗。
2.1.2后箱托架安装
用NU型六角螺栓M20X40、NU型垫圈M20、螺母M20将后箱托架固定在车钩从板座组成上,并用200N.m的扭矩将该螺栓紧固,再用锤子和凿子将NU垫圈一侧敲打贴靠到螺母上,刷灰油,晾干后涂打防松标记,安装关系如图1所示。
图一
2.1.3前箱托架安装
开闭罩安装后安装前箱托架及车钩托架组成,用NU型六角螺栓M20X45、NU型垫圈M20、螺母M20将前箱托架固定在车体车钩从板座上,并用200N.m的扭矩将该螺栓紧固,再用锤子和凿子将NU垫圈一侧敲打贴靠到螺母上,刷灰油,晾干后涂打防松标记。
见图2,用螺栓M16X90、螺钉M12X45将托架弹簧及隔板固定在前箱托架上,并用扭力扳手紧固(M16特殊螺母扭矩为95N.m,M12螺母扭矩为40N.m),然后打上防松标记;见图3。
图二
图三
2.1.4车钩安装
借助单梁吊和液压小车,将接头托架上所带的横销拆下,用此横销将车钩和接头托架固定在一起,并将横销上的扁开口销打开到约60度,如图4所示:
图四
目前扁开口销的开度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无法精确到此要求,后期准备制作一个60度的楔状样板,来保证开口销角度难控制的问题。(已做过试验效果很好)。
2.1.5车钩托架安装
借助液压小车,用螺栓M12X35、垫圈12、止动座组成将车钩托梁固定在托架弹簧上,并用60N.m的扭矩将该螺栓紧固,然后打上防松标记,见图5所示:車钩的高度是借助调整托架弹簧的高度来实现的,托架弹簧可用隔板来调整;
图五
2.1.6 此时,可将固定接头托架的两个工艺栓拆下;并在其断面涂抹润滑脂。见图6所示:
图六
2.2中间车车钩安装
安装顺序:车钩缓冲器安装---后箱托架安装---接头托架安装---密接式车钩安装---前箱托架安装---车钩托架安装
2.2.1车钩缓冲器安装
安装前在车钩从板座内壁涂抹润滑脂,借助液压升降小车将车钩缓冲器放入车体从板安装座内,不得和从板安装座内壁相抗。
2.2.2后箱托架安装
用NU型六角螺栓M20X45、NU型垫圈M20、螺母M20将后箱托架固定在车体从板座上,并用200N.m的扭矩将该螺栓紧固,然再用锤子和凿子将NU垫圈一侧敲打贴靠到螺母上,刷灰油,晾干后涂打防松标记。
2.2.3接头托架安装
将接头托架上的横销拆下,并用此横销将接头托架固定在车钩上,并用锤子及凿子将横销上的扁开口销打开约60度。
2.2.4密接式车钩安装
将缓冲器上的纵销拆下借助液压小车,用此纵销将车钩连同接头托架一起固定在车钩缓冲器上,然后将纵销上的内六角螺钉紧固,见图7。
图七
2.2.5 前箱托架安装
借助液压小车,用NU型六角螺栓M20X45、NU型垫圈M20、螺母M20将前箱托架固定在车体从板座上,并用200N.m的扭矩将该螺栓紧固,用锤子和凿子将NU型垫圈一侧敲打,贴靠到螺母上,刷灰油,晾干后涂打防松标记。
2.2.6车钩托架安装
借助液压小车,用件NU型六角螺栓M16X45、NU型垫圈M16、螺母M16 将组成好的车钩托架固定在车体上;车钩托架组成时,弹簧在弹簧箱内必须活动自如,吊装螺栓上的销子必须环绕包在螺栓上,托架上的止动座是在落车后将车钩高度调整到1000mm后固定;如图8所示:
图八
2.2.7车钩托架调整
车钩托架安装后,托架弹簧箱安装螺栓紧固后,将车钩抬起再落下,车钩托架梁组成须复位顺畅,两侧的吊装螺栓不允许存在卡滞或不复位现象;如有卡滞或不复位现象,允许将托架弹簧箱安装螺栓松开,调整托架弹簧箱的安装位置,达到托架复位顺畅,紧固螺栓。等电连接器安装在车钩上,需用上述方法进行同样试验,车钩托架达到复位灵活后再将螺栓紧固,并用扭矩100N.m紧固,再用锤子和凿子将NU垫圈16敲打贴靠到螺母上,刷灰油,涂打防松标记。
2.3在转动及滑动部位、车钩钩头内部及表面要涂润滑脂。
2.4车钩缓冲器前箱托架及后箱托架螺栓紧固后,NU型垫圈需用凿子将垫圈的一面敲打贴靠到螺母上,垫圈敲打后根部不存在裂纹。
2.5车钩安装螺栓防松标记涂打要求:车钩安装螺栓(安装NU型垫圈的螺栓)需刷灰色油漆晾干后涂打防松标记,其余螺栓紧固后打防标记,自检时打黑色防松标记,互检打红色防松标记,防松标记要规范一致,线宽为1.5mm~2mm。
3.小结
装置安装设计 篇7
第一篇在说明设计与计算方法的同时,力求讲清基本原理与基础理论,以利于初学设计者理解安装设计原则,从而提高安装设计人员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在给出大量设计资料的同时,将有关国家及中国石化的最新标准贯穿其中,还适当介绍ASME、JIS、DIN、BS等标准中的有关内容。
第二、三篇为设计提供有关管道器材、阀门的选用资料。本篇为修订第五版。第四篇汇编了有关的设计标准及规定。第五篇中的施工详图与第一、二篇中提供的图号一一对应,以便设计者与施工单位直接选用。
本书图文并茂,表格资料齐全,内容丰富,不仅可作为设计人员的工具书,同时又是培训初学设计人员的教材。
中国石化出版社电话: 010 - 84289974
装置安装设计 篇8
辅助动力装置(Auxiliary Power Unit,以下简称APU)是现代民用飞机的重要组成系统,它一般安装于飞机后机身尾锥区域,是一个独立的小型涡轮动力装置。其作用为:在地面时,为飞机的照明等系统提供电力,为空气管理系统和发动机起动提供引气;在飞行过程中当主发动机停车后,为主发动机再起动提供引气和辅助电源。
APU安装系统一般设计为杆系结构,它将APU固定于飞机机身结构上,并将其产生的载荷传递至机身结构。其强度设计需满足静强度设计要求、疲劳和损伤容限要求,应能承受在飞机的设计使用周期内APU可能遇到的最大载荷,且不发生有害永久变形。
1 APU安装系统静强度设计的适航要求
为获得适航当局颁发的适航证以进入市场,民用飞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适航标准的规定。民用飞机APU安装系统的静强度设计需要符合FAR(《美国联邦适航规章》)25部[1]/CS(《欧洲适航规章》)25部[2]/CCAR(《中国民用航空规章》)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3]中的以下条款。
(1)25.303安全系数;
(2)25.305强度和变形;
(3)25.307结构符合性的证明;
(4)25.361发动机扭矩;
(5)25.363发动机和辅助动力装置支架的侧向载荷;
(6)25.371陀螺载荷;
(7)25.561应急着陆情况总则。
2 APU安装系统静强度设计载荷
APU安装系统静强度设计所需的载荷包括:飞机设计载荷(含飞行载荷、地面载荷和动载荷)、应急着陆载荷、发动机扭矩、陀螺载荷、侧向载荷以及MEFBO(Main Engine Fan Blade Out)载荷等。
2.1 飞机设计载荷
飞机设计载荷包括飞行载荷、地面载荷和动载荷。在飞机设计过程中,载荷专业会计算得到飞行载荷包线、地面载荷包线和动载荷包线,这些载荷包线将指示出飞机航向某一站位处在全机坐标系中各个坐标轴方向过载的最大、最小值。随飞机设计的不断深入和更新,这些载荷包线值也将随之逐轮更新。
2.2 应急着陆载荷
根据FAR/CS/CCAR25.561[1,2,3]条款要求,轻度撞损应急着陆过程中,在辅助动力装置相对于周围结构产生以下的极限惯性载荷系数时,其应能被安装系统固定:
(a)向上:3.0;
(b)向前:9.0;
(c)侧向:3.0;
(d)向下:6.0;
(e)向后:1.5。
2.3 发动机扭矩
根据FAR/CS/CCAR25.361[1,2,3]条款要求,对于APU,APU架及其支承结构必须设计成能承受下列每一种载荷:
(a)由于故障或结构损坏(例如压气机卡住)造成APU发动机突然停车所产生的发动机限制扭矩载荷;
(b)APU最大加速所产生的发动机限制扭矩载荷。
2.4 侧向载荷
根据FAR/CS/CCAR25.363[1,2,3]条款要求,APU支架及其支撑结构必须按横向限制载荷系数(作为作用于APU支架上的侧向载荷)进行设计,此系数至少等于由偏航情况得到的最大载荷系数,但不小于1.33。
2.5 陀螺载荷
根据FAR/CS/CCAR25.371[1,2,3]条款要求,APU支承结构必须按飞行机动、突风、着陆等规定情况产生的包括陀螺载荷在内的载荷进行设计,且APU处于与该情况相应的最大转速。
高速旋转物体的自转轴被迫在空间改变方向时,就会产生陀螺力矩,出现陀螺效应。假设陀螺以角速度ω绕其自转轴Oz转动(该运动称为自转),同时其自转轴Oz又以角速度Ω绕固定轴Oξ转动(该运动称为进动),设陀螺绕其自转轴的转动惯量为Iz,则陀螺作用于其施力体上的陀螺力矩[4]为:
动着陆过程中,APU将对其安装系统产生明显的陀螺力矩,此时由于飞机的俯仰,在APU重心处将产生绕飞机侧向轴的角速度,APU发动机的自转轴沿飞机航向,则其自转角速度绕飞机航向轴,此时APU对其安装支架产生的陀螺力矩为绕飞机垂向轴的力矩,计算公式为:
式(2)中Mv为APU对其安装支架产生的绕飞机垂向轴的陀螺力矩,方向由右手准则确定;I为APU绕其自转轴的转动惯量;→ωAPU为APU绕其自转轴的角速度;→ωs为APU重心处绕飞机侧向轴的转动角速度。
2.6 MEFBO载荷
MEFBO(Main Engine Fan Blade Out)载荷,为飞机主发动机风扇叶片脱落时产生的载荷。主发动机叶片脱落时将产生一个短期振动载荷,该振动将由发动机与机身连接界面处传递至APU重心处。在主发动机风扇叶片脱落后,发动机停机,此时在气流作用下,发动机风扇叶片持续转动,将在发动机与机身连接处产生一个振动载荷,称之为风车载荷,该振动载荷也将传递至APU重心处。在传递至APU重心处的MEFBO载荷和风车载荷作用下,APU安装系统应能固定住APU,防止其脱落。
3 APU安装系统的静强度校核及试验验证
APU安装系统通常设计为杆系结构,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6根拉杆组成的静定结构,一种为多于6根拉杆组成的超静定结构。在静定拉杆系统中,断掉1根拉杆后,安装系统将失去稳定,无法有效固定APU。在超静定拉杆系统中,断掉1根拉杆后,安装系统仍为稳定结构,APU仍能被有效固定在安装位置上,但该种设计形式将增加系统重量和安装精度要求。APU安装系统设计成静定结构或是超静定结构,受多种设计因素影响,一般在设计初期通过对比分析来确定。APU安装系统静强度校核的主要校核对象和校核要点如表1所示。
某型飞机APU安装系统是由7根拉杆组成的超静定杆系结构。现以该型飞机APU安装系统为例,说明APU安装系统静强度校核的分析方法,计算其在第2节所述的各种设计载荷下是否满足静强度设计要求;并将该型APU安装系统符合性验证试验的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对安装系统的理论分析方法是否可信以及是否符合适航条款。
3.1 强度校核
某型飞机APU安装系统如图1所示。该安装系统是由7根拉杆组成的超静定系统,由拉杆、单双耳接头、连接到APU或机体结构上的支座以及隔振器组成。7根拉杆都位于APU的同侧,将APU与左侧机身结构连接(顺航向看)。
该型APU安装系统各零件所采用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如表2所示。
根据本文第2节所述APU安装系统设计载荷,选取APU极限惯性载荷的严重工况,如表3所示。本文进行分析时选用的坐标系规定如下:以飞机对称平面与机身构造水平面交线为Y轴,指向机尾为Y轴正向;Z轴垂直于机身构造水平面,向上为正;按右手定则,X轴向左为正。
利用MSC.Patran/Nastran有限元模拟软件,对APU安装系统建立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利用Rod单元模拟拉杆,用Shell单元模拟拉杆与机身框的连接接头,利用Bush单元模拟减震器的刚度,利用大刚度梁单元模拟由APU重心到拉杆系统的载荷传递。在接头与机身框的连接平面上建立局部分析坐标系,对接头与机身框连接处对应的节点,约束其三个方向的平动位移。将各工况下的载荷施加于APU重心对应的节点上,利用计算得到的内力对安装系统各零件进行强度校核,得到各计算工况下的最大受力和最小安全裕度(安全裕度=许用值/(安全系数×设计值)[5]),对于零件本体,安全系数取1.0;对于紧固件连接处,安全系数取1.15[1,2,3],如表4所示。
由安全裕度值可知,APU安装系统各零件安全系数均大于0,满足静强度设计要求。
3.2 试验验证
为表明该型APU安装系统符合适航标准,对其进行了符合性验证试验。在试验中,利用一个APU假件模拟真实APU的重量和重心,按照真实飞机设计状态下的安装情况,将APU安装系统与APU假件连接。由表4可知,APU安装系统各零件在工况4和工况11下受力较严重,具有较小的安全裕度,因此取这两个工况作为试验工况,在假件加载接头上施加相应载荷。试验中在安装拉杆表面靠近杆端位置处,沿环向均匀贴4个单向应变片。
将试验测得的应变值转化为应力,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拉杆理论应力值进行比较。
图2—图5列出了两个极限载荷试验工况下,受力较大的两根拉杆其试验应力值与理论应力值的结果比较。比较图3—图6可知:除试验工况11下拉杆4的试验应力值与理论应力值接近外,拉杆试验应力值低于理论计算值,说明理论计算方法偏保守,理论分析可信。试验加载至100%极限载荷时,APU安装系统无破坏,说明该型APU安装系统满足静强度要求,且符合适航条款。
4 结论
本文以某型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的静强度校核为例说明了民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的静强度设计要求及校核、验证方法。某型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中拉杆的试验应力和理论应力的分析对比值表明其设计满足静强度要求,符合适航条款。
摘要:介绍了民用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静强度设计的适航标准要求和设计载荷。以某型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静强度设计为例,介绍了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的静强度分析和试验验证方法。安装拉杆的试验应力值和理论应力值的对比分析表明对安装系统的理论分析方法保守,其设计满足静强度要求和适航条款要求。
关键词:辅助动力装置,安装系统,载荷,静强度
参考文献
[1]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ion.FAR25.Airworthiness Standards:Transport Category Airplanes.2008
[2] European Aviation Safety Agency.CS25.Certification Specificationsand Acceptable Means of Compliance for Large Aeroplanes.2011
[3]中国民航总局.CCAR25—R3.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2001
[4]和兴锁,支希哲,刘小洋.理论力学.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266—269
装置安装设计 篇9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审图工作、现场检测人员的反馈信息及雷电灾害调查等各方面收集、观察中, 发现目前在天面女儿墙上安装的避雷带、室内空调机外挂式换热器等出现与理论计算和国家标准不符的现象, 存在很大的防雷隐患。下面举例计算进行理论分析、探讨。
1 利用GB50057-94中的滚球计算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GB50057-94中条文说明中5.2.1:“凡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线 (带) , 不管建筑物的高度如何。都应采取滚球法来确定保护范围。”
计算安装在不同高度建筑物女儿墙上避雷带外侧 (建筑物屋檐) 保护范围。 (避雷带视为多根单支避雷针, 避雷线或带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如图1。
1.1 已知:被保护物高度59.9 (米) ——hx
避雷针针尖高度:60 (米) ——h
避雷针实际高度0.1 (米) (市场经常使用的高度)
滚球半径:60 (米) 三类防雷
计算方法:当避雷针高度h≤hr时
单支避雷针在59.9米层面上的保护半径:
r59.9=√h (2hr-h) -√hX (2 hr-hX) 公式 (1)
带入数值得出:r59.9=0.1mm
1.2 已知:被保护物高度49.9 (米) ——hx
避雷针针尖高度:50 (米) ——h
避雷针实际高度0.1 (米) (市场经常使用的高度)
滚球半径:60 (米) 三类防雷
计算方法:当避雷针高度h≤hr时
单支避雷针在49.9米层面上的保护半径:
r49.9=√h (2hr-h) -√hX (2 hr-hX)
带入数值得出:r49.9=17mm
1.3 已知:被保护物高度25.9 (米) ——hx
避雷针针尖高度:26 (米) ——h
避雷针实际高度0.1 (米) (市场经常使用的高度)
滚球半径:60 (米) 三类防雷
计算方法:当避雷针高度h≤hr时
单支避雷针在25.9米层面上的保护半径:
r25.9=√h (2hr-h) -√hX (2 hr-hX)
带入数值得出:r25.9=69mm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避雷带保护该建筑物的外边缘 (屋檐) 的距离越来越短。如果避雷带安装在女儿墙靠外边距屋顶外边缘22mm处, 那么被保护物高度只能在48m (相当于建筑物高12层-13层左右) , 避雷带高在0.1m可以保护到该建筑物的外边缘。否则0.1m高的避雷带失去保护的意义。 (从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到:建筑物在59.9m高时, 避雷带0.1m时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0=0.1mm。)
对于目前建筑物高于48米, 避雷带安装在女儿墙靠外边距屋顶外边缘20mm-22 mm, 那么该避雷带是保护不了外墙的。这样的雷电灾害目前发生的非常多。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简单的解决办法, 但是都没有普及使用, 也没有得到权威部门认可。
例举解决实例:
a.在女儿墙上安装避雷带的延长方向上每隔一米的避雷带支架处 (为了支撑避雷带) , 加装一个L型的避雷针 (该避雷针方向可以朝上可以朝下, 以坚固可靠为基础。该避雷针的尺寸视被保护物高度而定) 。该针一般是探出长度到外墙边缘即可。如图二 (a) 。
b.在女儿墙上安装避雷带的延长方向上每隔一米的避雷带支架处 (为了支撑避雷带) , 加装一个垂直向上的短针, 该短针的长度视被保护物高度而定 (通过GB50057-94中的滚球计算法而得) 。如图二 (b) 。
以上仅仅是两个简单临时解决办法。该防雷隐患没有得到多数防雷工作者的重视, 也没有得到权威人事的认可。随着防雷工作不断深入、防雷手段的提高, 该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良好的解决。
2 在GB50057-94中明确指出:
(一、二、三类均有) “一类、二类、三类分别在30米、45米、60米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而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民用住宅逐渐趋愈中高层和高层 (25层至32层甚至更高) 。不论是高层住宅或写字楼、商场等几乎每个房间都安装有空调机, 室外换热器当然是不可缺少的部件。室外换热器的防雷留有非常大的隐患。
换热器很显然是安装在外墙的栏杆、金属物, 按照国标里要求必须与本楼的防雷装置有效连接。而我们看到的是从设计者到施工者都没有做到这个防雷问题。
随着社会前进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几乎每家、每户都安装空调, 换热器的防雷必须重视。不能再象过去由卖空调器的厂家仅仅在外墙上钻洞安装上膨胀螺丝, 把室外换热器挂上即可。
作者就此提出:在每家每户的窗外合适位置都留有空调安装位置, 靠近这个位置上方的外墙壁, 自结构梁柱筋中引出防雷用的圆钢或扁钢, 这个圆钢或扁钢连接有两个螺栓明露在空调安装的位置, 以供安装空调的外挂机或者是固定架防雷电侧击。
作者深知推广一项事物是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 只要把事情的重要性、危害性、乃至解决的方法简单化、经济化、可靠性、可推广化, 这个防雷隐患是可以得到很快、有效的解决。
摘要:针对目前防雷装置设计、安装与理论要求不相符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避雷针,建筑物,安装
参考文献
[1]GB50057-94.
[2]第六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
装置安装设计 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传动设计领域中对微电脑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国际上对于电子、工业设备产品的电磁辐射量以及电子电路的抗扰性能日渐重视,趋向于以IEC国际标准为测试基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强制执行电磁兼容标准,我国也出台了GB7251.1-2005,相比GB7251.1-1997,新增了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标准要求。
本文在现有EMC设计规范及相关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针对ZX系列变流装置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使其符合电磁兼容性相关要求,并对其实际安装与改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归纳,给出相关要求。
2 理论依据
电磁兼容(EMC)技术是指在电学中研究意外电磁能量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这种能量所引起的有害影响的技术。
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目的主要包括:1)设备工作时不对外界产生不良的电磁干扰影响,需要达到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相关标准要求;2)设备对外界的电磁干扰不过度敏感,需要达到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的相关标准要求;3)设备内部的电路与功率器件相互不产生干扰,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
因此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时需要从3方面入手:电磁干扰源、电磁敏感设备和耦合途径。其中耦合途径表现为传导与辐射2种方式,传导是指干扰能量沿电缆以电流形式传播,辐射干扰则是指干扰能量以电磁波形式传播,对于设备的电磁兼容要求也可细化为:传导发射、传导敏感度、辐射发射和辐射敏感度。
3 ZX系列变流装置EMC结构改进与安装要求
3.1 系统构造分析
如图1所示。ZX系列变流装置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为电源模板;2为脉冲转换板;3为CUD1主机板;4为励磁控制板;5为励磁功率部分;6为脉冲触发板;8为装置风机;9为电枢功率部分。可以从中区分出系统包含的主要电磁干扰源包括:电源模板(功率箱外接)励磁与电枢功率部分;电磁敏感器件包括:CUD1主机板与励磁控制板。其中CUD1主机板完成外部模拟量、开关量,脉冲编码器输入,通过电枢和磁场开环和闭环控制模块向系统内部输入参量,并与励磁控制单元通过转接板相连,完成整流调节的功能,因此其所受电磁干扰程度与其自身抗扰特性会直接影响装置整体功能的实现。
3.2 EMC产品结构改进方法
在具体工程施工时,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优化设计,使其达到EMC要求:线路板设计、信号设计优化、滤波设计、屏蔽设计、接地与搭接设计,优化布局。其中在结构设计过程,相关性较大的包括:屏蔽设计,接地与搭接设计,优化布局,配合其他措施,可以实现产品EMC性能提升。
3.3 电磁屏蔽材料选择
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为:采用低电阻的导电材料,使电磁波在屏蔽导体的表面反射和在导体内部的吸收,以及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而使电磁波能量的继续传递受到阻碍,以致于削弱到不能干扰设备工作的程度而起到屏蔽作用。
根据屏蔽机理可将其划分为:电场屏蔽(静电屏蔽与交变电场屏蔽)、磁场屏蔽(低频磁场和高频磁场屏蔽)、电磁场屏蔽(电磁波的屏蔽),在装置实际工作中,需要将电场和磁场屏蔽综合考虑,在完成产品结构覆盖件屏蔽的基础上,需要将屏蔽体接地即可实现电磁场屏蔽的统一。
屏蔽体的屏蔽效能体现在两方面,即吸收损耗和反射损耗。其中吸收损耗是指电磁波在屏蔽材料中传播时所产生的损耗,其计算公式为
A=20lg(et/δ) (1)
式中:t为屏蔽体金属的厚度;δ为屏蔽体金属材质的趋肤深度。
电磁场在金属内传播深度为δ时,其衰减的倍数为e,因此,趋肤深度越小的金属,吸收电磁场的能量就越大。趋肤深度的计算公式为
δ=0.066/(fμrσr)0.5 (2)
式中:f为电磁波频率,MHz;μr为相对磁导率;σr为相对电导率。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为:屏蔽体金属材料吸收损耗的能力与其厚度、磁导率、电导率成正比关系。
与之具有相同屏蔽效用的还有反射损耗,表现为当电磁波入射到不同媒体的分界面时发生的反射,从而减小了其继续传播的强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屏蔽材料的特性阻抗为
对于特定的电磁波,波阻抗ZW是一定的,反射损耗的大小取决于屏蔽材料的阻抗,阻抗越小,电磁波的反射损耗越大。
A和R是用于评价屏蔽效能SE的重要参数,屏蔽效能计算公式为
SE=A+R+B (5)
其中B为多次反射修正因子,其含义为电磁波在屏蔽体的第2个界面(穿出屏蔽体的界面)发生反射后,会再次传输到第1个界面,在第1个界面发射再次反射,而再次到达第2个界面,在这个界面会有一部分能量穿透界面,泄漏到空间。这部分是额外泄漏的。应该考虑进屏蔽效能的计算,但是由于其泄露量相对很小,大部分场合,B都可以忽略。
常用金属的电导率、磁导率、频率及趋肤深度见表1。
综上所述,ZX系列变流装置主要在低频电压环境中运行,所以要求在低频段,电磁屏蔽体材料对于电磁波具有比较良好的吸收与反射效应,需要在低频环境下有较低的趋肤深度和较小阻抗,同时要兼顾经济性与良好的机械加工特性。
通过比较以上参数分析得出,钢材料可以满足以上要求,因而ZX系列变流装置的主体覆盖件选用2 mm厚镀锌钢板,在典型工作环境(f=1 kHz)下,其趋肤深度δ为0.2 mm,经计算得出其屏蔽效能SE为116.148 7 dB,而其中CUD1主机板与励磁控制板部分由于其散热要求,选用铝合金屏蔽材料,在典型工作环境(f=1 kHz)下,其趋肤深度δ为2.1 mm,经计算得出其屏蔽效能SE为136.849 2 dB,计算结果为理论值,实际屏蔽效能会相对偏低。
3.4 箱体构造及装配要求
如图2所示。ZX系列变流装置的主要功能元件采用分隔放置的形式进行布局,使其不相互干扰,保证其中的干扰源与电磁敏感器件得到良好的屏蔽保护。其中,由于顶置风机中电机为主要电磁干扰源,这里选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带有金属防护网的FDL-5A-SKF风机,以获得最佳的电磁屏蔽效能。
由于箱体上的缝隙和开孔会大大降低其屏蔽效能,导致电磁场孔隙间泄露,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屏蔽体上的开孔和缝隙的长度应当小于电磁波波长的1/20,由于产品所处环境为低频段干扰区,因此波长相比一般电磁环境更长,相应的开孔尺寸需保证为10 mm以下,缝隙间距在满足进线需要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减小。
此外还要保证箱体与可移式覆板的导电连接,由于ZX系列变流装置需要经常开启维护,不可能用焊接完全密封或用增加螺钉连接的方式,那样会大大增加装卸与后期维护的工作量,因此,进行了如下处理:1)控制箱体与可移式覆板表面粗糙度为Ra3.2以下;2)箱体与可移式覆板结合面处做导电处理;3)为增加两者接合面积,在其之间增加导电衬垫。这里选用金属丝网衬垫,由于考虑到其在低频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屏蔽效能,而且价格低以及过量压缩时不易损坏的特点。同样为了避免不同金属外壳之间出现电位差造成电磁干扰,各个箱体之间的接合部位需要做相同处理,完成箱体之间的搭接,以保证接地电路的连续性。
使用专用接地铜线将导电屏蔽层,即箱体与大地相连,形成良好的接地。有相关经验证明,当电磁波频率低于100 kHz时,电缆屏蔽层单点接地可以获得最佳的磁场抑制效果。箱门要与箱体用专用接地铜线连接,以获得附加屏蔽作用,这里选用4 mm2编织铜导线。
3.5 相关电气安装要求
箱体内或相邻柜内的接触器、继电器、电磁计数器等应配有抑制单元。RC元件、压敏电阻,二极管等器件应直接与线圈连接,完成滤波功能。柜内的信号电缆(脉冲编码器电缆、串行接口,PROFIBUS-DP或模拟信号电缆等)需规范为同一电压等级。同一电路的非屏蔽电缆需绞接,尽量减小进出导体间距,以防止耦合干扰,减少电缆或导体的走线长度,降低耦合电容和电感。由于在柜体接地件附近干扰较小,因此柜内布线时优选此处。功率电缆与信号线间距需保证至少为20 cm。
在进行外部安装时,当电机电缆与编码器空间距离无法保证时,编码器电缆应置于金属管道,并在走线长度内多次接地。对于数字信号电缆屏蔽层,应以在信号源与其接收侧,以尽可能大的表面双端接地,如屏蔽层电势差较大,为减少屏蔽电流,应保证使用与屏蔽平行的补偿电缆,其截面积不小于10 mm2,屏蔽层在柜体内及柜体外多点接地。经验证明使用箔屏蔽效果不佳,不建议使用。对于外部干扰源,可以将电磁干扰滤波器安装在干扰源近处,滤波器需用最大的可用表面安装在其柜体或安装板处,输入输出线缆需空间隔离。电磁干扰滤波器用于维护A1极限限值,其他负载需安装在滤波器前电源侧。对于励磁或整流装置电枢供电电路,除了采用整流变压器一对一进线,还应加装进线电抗器,起到电磁波信号过滤作用。而对于直流调速装置,电机电缆可不加屏蔽,但需保证电源电缆与电机电缆间距至少为20 cm,如达不到,可使用金属隔离。
此外,建议在放置ZX系列变流装置的传动柜设计时,考虑其相关EMC设计要求,例如开孔部位远离干扰源、通风孔加装金属网防护,柜门仪表及按钮表面的导电处理等相关内容,这里不做详细表述,使其形成二次屏蔽,大大提高设备的EMC效能。
4 结论
多模块电气产品的EMC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因此,需要在设计初期,将EMC设计标准纳入考量范围,在设计时先将各部分EMC问题妥善处理,在并入系统后进行综合考虑,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整体效能,又能为后期的整改工作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韩造林,肖娟.插箱的抗干扰设计[J].继电器,1997,25(5):56-61.
[2]白中和.电子电路噪声对策[M].台湾省:全华图书公司,1998.
[3]江坚.船载雷达机柜的电磁兼容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2001,94(6):43-45.
[4]廖裕杰.工业产品EMC验证实务[J].机械工业杂志,2002(226):103-123.
[5]邱成悌,赵惇殳,蒋全兴.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6]Williams T.EMC for Product Designers.产品设计中的EMC技术[M].李迪、王培清,译.台湾省:全华图书公司,2005.
[7]GJB1210-1991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的实施[S].
[8]GJB/Z25-1991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指南[S].
[9]IEC 61000-5-7:2001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PART5-7:Installation and Mitiga-tion Guidelines-Section 2:Degrees of Protection Provided byEnclosures Against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s(EMcode)[S].
装置安装设计 篇11
0.前言
雷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积雨云不同部位聚集着大量正电荷或负电荷,形成雷雨云,而地面因受到近地面雷雨云的电荷感应,也会带上与云底相反极性的电荷。当云层里的电荷越积越多,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把空气击穿,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强行放电。当云层放电时,由于云中的电流很强,通道上的空气瞬间被烧得灼热,温度高达6000—20000℃,所以发出耀眼的强光,这就是闪电,而闪道上的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同时也会使水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烈的冲击波活动形成了雷声。
1.雷电的危害
1.1直击雷
建筑物或设备等对地放电所产生的电击现象,称之为直接雷击。此时雷电的主要破坏力在于电流特性而不在于放电产生的高电位。雷电击中人体、建筑物或设备时,强大的雷电流转变成热能,雷击点的发热量大约500~2000J,该能量可以熔化50~200mm3的钢材。因此雷电流的高温热效应将灼伤人体,引起建筑物燃烧,使设备部件熔化。另外在雷电流流过的通道上,物体水分受热汽化而剧烈膨胀,产生强大的冲击性机械力。该机械力可以达到5000~6000N,因而可使人体组织,建筑物结构、设备部件等断裂破碎,从而导致人员伤亡、建筑物破坏,以及设备毁坏等。
1.2感应雷
感应雷是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附近的户外传输信号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产生电磁感应并侵入设备,使串联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感应雷虽然没有直接雷猛烈,但其发生的几率比直击雷高得多。感应雷的破坏也称为二次破坏。雷电流变化梯度很大,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使得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可能向周围物体放电,如附近有可燃物就会引发火灾和爆炸,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具有强烈的破坏性。
1.3浪涌
雷电浪涌是近年来由于微电子设备的不断应用而引起人们极大重视的一种雷电危害形式。最常见的电子设备危害不是由于直接雷击引起的,而是由于雷击发生时在电源和通讯线路中感应的电流浪涌引起的。一方面由于电子设备内部结构高度集成化(VLSI芯片),从而造成设备耐压、耐过电流的水平下降,对雷电(包括感应雷及操作过电压浪涌)的承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侵入。浪涌电压可以从电源线或信号线等途径窜入微电子设备设备造成设备损坏等事故。
2.防雷装置的安装要求
2.1避雷器安装要求
(1)避雷器安装前应检查避雷器有无在运输中造成瓷套破损。
(2)瓷套与法兰连接处是否紧密、牢固。
(3)法兰接触面是否清洁,无氧化物和其他杂物。
(4)铭牌与额定电压等级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5)产品出厂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6)对于高电压等级的避雷器(座式)应由技术员现场考察,如安装地点是否具备安装条件、中心线及高度是否符合要求、底座是否平稳和垂直、预留孔是否合适、预埋螺栓是否恰当等。考察完毕后,应编制出相应的安装措施。
(7)户外座装式避雷器一般是由4个与底板绝缘的螺栓与基础相固定的,所以基础一定要牢固。对于配电柜内的低压避雷器应保证安装牢固、接地可靠,并与相应部分有足够的绝缘距离。
2.2避雷器安装后的试验
避雷器试验应在安装后(或选择安装前)进行。对于配电柜内未安装好的避雷器,也应进行相应试验。避雷器的型式不同,选择的试验项目也有所区别。
避雷器的试验项目:
(1)测量绝缘电阻。
(2)测量电导或泄漏电流,并检查组合元件的非线性系数。
(3)测量磁吹避雷器的交流电导电流。
(4)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持续电流。
(5)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工频参考电压或直流参考电压。
(6)测量FS型阀式避雷器的工频放电电压。
(7)检查放电计数器动作情况及避雷器基座绝缘。
3.接地极的选用与质检
3.1接地极的选用
地极是接地的工作主体,接地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接地极有金属接地极、非金属接地极、离子接地极以及降阻剂。
3.1.1金属接地极
金属接地极是一种传统的接地极,它采用镀锌角钢、镀锌钢管、铜棒或铜板等金属材料,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通过现场加工制作而成的。
3.1.2非金属接地极
非金属接地极又称接地模块,其基本成分是导电能力优越的非金属材料,经复合加工成型的。
3.1.3离子接地极
离子接地极又称电解离子接地系统或中空式接地系统。
3.1.4降阻剂
3.2接地材料的质量检查验收
接地极没有统一的产品验收标准,通常都采用厂家的制造标准进行验收,一般生产厂家已提供产品合格证,而且在运输及储存中外包装未受到明显的机械损伤,型号、数量均符合订货要求或设计要求即可。
4.接地装置的安装要求
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极和接地线两部分,接地线又可分为接地干线和接地支线两部分。
4.1接地极的安装要求
4.1.1金属接地极的安装
(1)接地沟的挖掘。
挖接地沟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对接地装置的线路进行测量并弹线。沟要挖整齐、深浅一致,沟底如有石子应清除干净。
沟的中心线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距离不宜小于2m,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重复接地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接地极应远离由于高温影响(如烟道)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2)接地极的制作与安装。
接地极分垂直接地极和水平接地极两种。制作接地极应符合规定,安装时应符合设计位置的要求,接地极间的距离按设计要求,一般规定的距离不小于5m。
水平接地极多用于环绕建筑四周的联合接地,当接地沟挖好后,应垂直敷设在地沟内(不应平放)水平接地极多根平行敷设时水平间距不小于5m.顶部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小于0.6m。
4.1.2接地模块的安装
接地模块的安装除满足有关规范的规定外,还应参阅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技术说明。通常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4.1.3离子接地系统的安装
离子接地系统埋深一般为3~4m,当加长时相应加深,有条件的用钻机施工。孔径保证100~250mm。
4.1.4降阻剂的安装
使用降阻剂时,为了防止腐蚀,包裹厚度应在30mm以上。一般认为垂直极灌降阻剂直径以l30~-200mm为好,水平沟以150mrn×100mm为好(扁钢竖放)。
4.2接地线的敷设要求
4.2.1接地线的选用
接地线可用绝缘铜芯或铝芯导线、扁钢、圆钢等。
4.2.2室外接地线的安装
室外接地干线与支线一般安装在沟内。安装前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先挖沟,沟的深度不得小于0.5m,宽约为0.5m,然后将扁钢埋入。接地干线与接地极的连接、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接地干线与支线末端应露出地面0.5m以上,以便接引地线。
4.2.3室内接地线的安装
室内的接地线多为明设,但一部分设备的连接支线需经过地面,也可埋设在混凝土内。明线安装的接地线大多是纵横敷设在墙壁上,或敷设在母线或电缆桥架的支架上。
4.2.4电气设备与接地支线的连接
电气设备与接地支线的连接一般采用焊接和螺纹连接两种。不需要移动的设备(如金属构架)或电气设备装在金属构架上而有可靠的金属接触时,接地支线可直接焊接在金属构架上。需要移动的电气设备宜采用螺纹连接接地支线。
4.2.5接地线的防腐涂漆
当接地装置安装完毕后,应对各接地干线和支线的外露部分,以及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各接地线的焊接或螺钉连接是否接牢。检查完后应在接地螺钉的表面涂上防锈漆,在焊缝表面涂以沥青漆。
4.2.6接地电阻的测量
装置安装设计 篇12
1水泥给料装置的设计与改造原因
针对PLD1600型混凝土配料机的配套使用, 设计制作了两个散装水泥罐, 直径为2300mm、高为3500mm、锥体高为1400 mm、厚度为6 mm、体积为20m3。给料方式是采用人工给料且没有经过电子计量装置。在生产过程中遇有风天, 水泥散失量大, 超过环保规定的范围, 污染严重, 工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身心直接受到损害, 工人劳动强度高, 混凝土中水泥含量级配控制不准确, 为了充分利用原有储料斗电子称量装置, 为此我们对罐装水泥给料方式进行了设计改造。
2水泥自动给料装置设计与安装
其原理是在制作的水泥储料罐下面漏料口位置, 制作安装一台直径为325mm绞笼式螺旋输送器 (见图1) , 水泥罐锥体出口直径为245mm, 离地面高1500 mm, 其上部装有闸板阀, 下口作法兰盘与送料管口法兰连接。工作时打开闸板阀, 停机前关闭闸板阀, 把螺旋输送器里的水泥送到水泥储料斗, 清空螺旋输送器里的水泥, 防止水泥滞留在螺旋输送器里面。两罐之间的送料管长度分别为2000 mm, 管口直径为245 mm, 上口与水泥罐锥体出口链接, 其下口与螺旋输送器连接。绞笼式螺旋输送器设计制作长度为4500 mm, 直径为325 mm无缝钢管, 绞笼芯子为抽油机光杆, 直径为1.2英寸, 其上部焊上厚度为3 mm扇翅, 用于输送水泥。两端端口位置安装 (150B) 、Φ325封闭式轴承座, 固定在管口上。一端与电机连接, 电机采用低转速, 电磁调速电机, 安装在主动轴心上, 提供动力传动, 功率为2.2KW, 调速范围1250-125r/min。额定转距7.1N·m, 励磁电压≤90v, 励磁电流≤1.50A, 连接到操作室配料控制仪控制。
考虑到水泥、砂石遇潮湿后, 不易流动, 在水泥、砂石和碎石储料斗漏料口处分别安装一台附着式混凝土振动器, 功率为0.8 kw, 频率为2850次, 在50-100HZ范围内。在振动器与料斗连接处加装金属橡胶垫用以减振。水泥、砂、碎石料潮湿时打开振动器, 料干时关闭, 由操作室配料控制仪控制。此装置提高了水泥和砂石的漏出量, 保证水泥、砂石流到小型皮带机上的数量。按着称量, 水泥、砂石、碎石的顺序称量累加重量进入称料斗, 提升到搅拌机, 完成一次搅拌任务。同时为了防止水泥风刮散失污染, 在水泥储料斗上部按储料斗几何尺寸, 加装盖子把水泥罩住, 其上部开口与螺旋输器出料口连接, 完成水泥给料全封闭式, 解决了环保问题, 解决了散装水泥自动上料称量问题, 实现了水泥自动化上料, 配料搅拌自动化。
结束语
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 设计制作安装的绞笼式螺旋输送器和附着式混凝土振动器, 提高了水泥给料的级配精度, 提高了砂石给料的级配精度, 从而保证了水泥混凝土的拌合质量, 减少了水泥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又节省了用工, 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效率, 可以推广使用。
摘要:结合实际, 针对PLD1600型混凝土配料机水泥自动给料装置的设计与安装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