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感染性指标(共10篇)
血清感染性指标 篇1
为诊断、治疗疾病的需要, 临床上常采取一些直接侵入人体的诊断或治疗方法, 如:各种内窥镜检查、各种穿刺 (组织活检) 、整形美容填充物注入、各种注射等, 这些侵入性诊疗行为具有传染相关疾病的危险, 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为明确就诊患者在做侵入性诊治前相关感染性疾病的状况, 我院对其进行了甲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 (1+2) 抗体和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做内镜检查、组织 (液) 穿刺、整形美容治疗、预防接种等患者3 260例, 其中男1 405例, 女1 855例, 年龄5岁~85岁, 做侵入性检查2 120例, 治疗1 140例。做侵入性诊疗前, 空腹采集静脉血3~4 m L置真空管中送检。
1.2 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为GF-3000酶标仪, 山东高密彩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DNX-9620洗板机, 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试剂胶体金检测板条由天津中新科炬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由北京现代高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检测方法与结果判定
按各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操作。对每一份受检血清标本先以胶体金法试剂进行初筛检测, 阴性结果者直接报告, 阳性结果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复检, 两法均为阳性者, 报告阳性结果;偶有一阴一阳结果出现时, 将两法结果均提供给临床, 特别注明检测方法并建议2个月~3个月后复查, 记录备案。
2 结果
2.1 本组3 260例患者血清病毒感染指标两种检测法总阳性者476例 (14.6%) 。见表1。
2.2 3 260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测结果见表2。
3 讨论
通过对3 260例患者侵入性诊疗前血清病毒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 受检者甲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 (1+2) 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五项指标总阳性率为14.6%, 略高于马菊芬等[1]报道的12.9%, 而低于栗群英等[2]报道的15.7%。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为10.1%, 丙型肝炎抗体阳性1.7%, 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2.1%, 艾滋病 (1+2) 抗体阳性0.06%。从检测结果看, 乙型肝炎患者占最大比例, 其中HBs Ag、HBe Ag、HBc Ab三项阳性 (“大三阳”) 和HBs Ag、HBe Ab、HBc Ab三项阳性 (“小三阳”) 共计274例, 占8.4%, 该群体正是容易经医源性传染的高危人群。而单纯HBc Ab阳性为46例 (1.41%) , HBe Ab、HBc Ab两项阳性61例 (1.87) , 这些患者 (共107例) 可能正处于“窗口期”, 也具有传染性。因此, 与只检测单项HBs Ag相比, 乙型肝炎五项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携毒”状况, 也可作为医疗证据避免将来的医患纠纷。乙型肝炎五项检测结果中的HBs Ab阳性662例, 少部分由于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已经恢复, 大部分则源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产生了免疫力, 而2 071例乙型肝炎五项检测全阴者, 对乙型肝炎无免疫力, 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重点人群。本组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68例 (2.1%) , 比文献[3]报道增加, 这提示两点, 一是梅毒在人群中感染率较前些年有所上升;二是检测梅毒螺旋体试剂的敏感性较原来非特异性凝集法试剂敏感性提高。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 是侵入性诊疗过程中感染还是患者就诊前已经感染?通过侵入性诊疗前血清学检测, 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就诊前情况, 同时提醒医务人员针对血清标志物阳性的患者, 加强防护和消毒处理工作, 在进行各种侵入性诊断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减少和避免医源性损伤;对经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和其他物品严格消毒灭菌, 避免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医院感染。若因诊疗引起医疗纠纷, 可为举证倒置提供依据。还需注意的是, 病毒的感染存在“窗口期”和现有常规检测方法存在局限性, 即使所检测的血清学指标均为阴性, 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已存在的可能性。因此, 临床医疗人员有必要向患者及家属履行告知义务。
参考文献
[1]马菊芬, 陈艳露.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7, 21 (6) :461.
[2]栗群英, 熊杰.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西南军医, 2008, 10 (2) :43.
[3]李耀军.3380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6 (6) :549.
血清感染性指标 篇2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血清生化指标;相关性;预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16-01
慢性重型肝炎(chronic serious hepatitis,CSH)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重型肝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1]。我们通过对8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各项生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8例。其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22-70岁,平均43.5岁。HBV感染69例,HCV感染5例,重叠感染6例,药物损伤3例,酗酒5例。88例患者經治疗后死亡35例(死亡组),存活53例(存活组)。另取90例健康体检人群做对照组,其中男65例,女25例,年龄22-70岁。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普朗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试剂由(济南汉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测总胆红素(TBTL)、甲胎蛋白(AFP)、清蛋白(A)、尿素氮(BUN)、肌酐(Cr)和胆碱酯酶(CHE)。患者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总胆红素(TBTL)采用重氮法,甲胎蛋白(AF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清蛋白(A)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尿素氮(BUN)、肌酐(Cr)用化学比色法,胆碱酯酶(CHE)用速率法。
1.4 统计学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慢CSH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死亡组患者总胆红素(TBTL)、肌酐(Cr)、尿素氮(BUN)高于存活组,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清蛋白(A)、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指标死亡组低于存活组(P<0.01),详细结果,见表1。
*与存活组和对照组相比,P<0.01;△与存活组相比,P<0.01。
2.2 胆酶分离者与预后的关系 8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胆酶分离者56例,存活31例,死亡25例,死亡率44.6%;32例未合并胆酶分离的患者,存活22例,死亡10例,死亡率31.2%,两组患者死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 论
总胆红素(TBTL)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胆红素升高。本研究显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组总胆红素(TBTL)水平高于存活组,说明TBIL的水平可反映CSH的预后[2]。
临床上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和肌酐一样,在肾功能发生损害时,尿素氮升高。本研究显示,死亡组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高于存活组,说明随着患者肝功能的衰竭,肾功能也受到影响,肝肾综合症发生率明显升高[3]。
清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肝硬变合并腹水及其他肝功能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出血肾病综合征等均可导致清蛋白降低。本研究显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清蛋白明显降低,说明患者消化道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出现清蛋白降低,易引起感染而致病情恶化[4,5]。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 ug/L。检测血清AFP主要是用于原发性肝癌、生殖系统肿瘤等恶性肿瘤的诊断或或鉴别诊断,可以动态观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疗效及预后评估。本研究显示,死亡组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7]。
胆碱酯酶(CHE)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功酶形式存在于体内在临床中。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是协助诊断和评估肝实质细胞损害的重要手段。患者肝脏组织遭到破坏时,影响肝细胞合成胆碱酯酶。本研究显示,死亡组患者的胆碱酯酶(CHE)水平低于存活组[8]。
“胆酶分离”通常是指在肝炎发展过程中,由于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进行性下降,因此出现上升;同时转氨酶由于已经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高水平,从而进行性耗竭,因此出现ALT下降,转氨酶不高。本研究显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胆酶分离者较未合并者预后差[9]。
参考文献
[1] Hada T,Kondo M,Yasukawa K,et al.Discrimination of liver cirrhosis from chronic hepatitis by measuring the ratio of Aleuria aurantia lectinreactive serum cholinesterase to immunoreactive protein [J].Clin Chim Acta,1999,281(1-2):37.
[2] Georgej M,Webster,Stephanie R.Incubation phase of acute hepatitis B in man dynamic of celular immune mechanisms[J].Hepatology,2000,32(5):1117-1124.
[3] Yuen MF,Sablon E,Hui CK,et al.Pro9gnostic factors in sever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J].clin Infect Dis,2003,36(8):979-984.
[4] 唐中權,郭静雯.重型肝炎的生化指标及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11):1020-1021.
[5] Yang SS,Cheng KS,Lai YC,et al.Decreasing serum alpha-fetiorotein levels in predicting poor prognosis of acute hepatic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ms B[J].J Gastroenterol,2002,37(8):626.
[6] 陈美鸿,林庆东,吴多荣.血液淋巴细胞计数、HBV-DNA载量、血清总胆固醇对重型肝炎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3):166-168.
[7] Choi J,Oh JH.Mechanisms of liver injury.Ⅲ.Oxidative stres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patitis C virus[J].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6,290(5):847-851.
[8] Saxena A,Sun W,Luo C.Human serum butyrylcholinesterase:In vitro and in vivo stabilny,pharmacokinetics,and safety in mice[J].Chem Biol Interact,2005,(157-158):199.
血清感染性指标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共监测深圳市某街道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35 553人,年龄为1~6岁,分6个年龄组。
1.2 检测试剂与方法
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HBsAg、HBsAb检测。试剂为北京万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方法
采用电脑统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及分析
2.1 一般情况
3年共监测学龄前儿童35 553人,检出HBsAg阳性数185人,阳性检出率为0.52%;HBsAb阳性数25 776人,阳性检出率为72.50%。
2.2 性别与HBsAg、HBsAb阳性检出率的关系
男童的HBsAg阳性检出率稍高于女童,女童的HBsAb阳性检出率高于男童,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2.3 年龄与HBsAg、HBsAb阳性检出率的关系
随着年龄增加,HBsAg、HBsAb阳性检出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HBsAg监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HBsAb监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5),3~4岁年龄组儿童HBsAb阳性率最低,详见表2。
2.4 3年动态分析HBsAg、HBsAb阳性检出率关系
2007—2009年,HBsAg阳性检出率有下降趋势,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HBsAb阳性检出率有上升的趋势,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5),详见表3。
3 讨论
通过连续3年对广州市某街道0~岁儿童血清HBsAg、HBsAb监测结果分析显示,该街道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率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仅为0.52%,较1997—2000年我们对本辖区的监测结果低[1]。这可能与近十年来乙肝疫苗的广泛使用和本辖区卫生疾控部门所采取的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男童的HBsAg阳性检出率稍高于女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3年动态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阳性检出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而HBsAb阳性检出率则有上升的趋势。
该街道学龄前儿童HBsAb阳性检出率为72.50%,较1997—2000年我们对该辖区的监测结果高[1],其中,男童稍低于女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3年动态分析显示,HBsAb阳性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近十年凡来本所保健及入学前在幼儿园入托的学龄前儿童,每年都要进行一年一度的血清HBsAg、HBsAb监测。HBsAb检测为阴性的儿童,大部分都会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本监测结果还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HBsAb阳性率检出率有上升的趋势,但3~4岁年龄组儿童HBsAb阳性检出率最低,处于弱保护状态,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HBsAb阳性率随着接种疫苗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3],由此提示,每年检测1次抗-HBs,当抗-HBs低于保护水平以下时,应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特别是在3~4岁时打加强针。
综上所述,我们在以后的乙肝防治中,应在儿童出生后及早接种乙肝疫苗,并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血清HBsAg、HBsAb监测。HBsAb检测为阴性的儿童,应及时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接种,这对儿童HBsAb阳性检出率的提高、巩固免疫效果及提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力,起到了重大作用。
(具体实验工作,由防保所检验科全体同事共同完成,在此致谢!)
摘要: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乙肝感染情况,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007—2009年,采用ELISA法对35553人0~6岁儿童进行血清HBsAg、HBsAb监测。结果 HBsAg阳性检出率为0.52%,HBsAb阳性检出率为72.50%,其中,男童的HBsAg阳性检出率稍高于女童,男童的HBsAb阳性检出率低于女童;HBsAg、HBsAb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连续3年动态分析HBsAg、HBsAb阳性检出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对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HBsAg、HBsAb监测,提高易感人群的预防接种率,是及早预防乙肝感染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儿童,乙型肝炎,感染指标
参考文献
[1]黄微微.1997—2000年学龄前儿童血清乙肝感染指标监测[J].疾病控制杂志,2000,16(4):58-59.
[2]黄旭珊.4901例学龄前儿童乙肝免疫状况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8(23):3-5.
血清感染性指标 篇4
关键词:江苏泰州地区;山羊;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S858.272.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7-0228-03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ne pleuropneumonia,CCPP)是山羊特有的急性或慢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呈现纤维素性肺炎和胸外膜炎为特征[1],该病严重影响亚洲和非洲山羊养殖业的发展,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动物传染性之一,自20世纪末首次分离到CCPP病原并证实该病病原为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cp)以来,已经有40多个国家报道过有此病发生[2]。在我国,由支原体引起且与CCPP类似的山羊胸膜肺炎症状的山羊支原体性肺炎广泛流行,据文献报道,我国各省(市、区)不同地区流行株各不相同,除了Mccp,主要还有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c)、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而且同一羊群中常出现几种支原体的混合感染现象,使病情复杂化,给疫病的防控带来了困难[3]。由于支原体分离比较困难,加上基层兽医技术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广大基层兽医工作者甚至研究人员对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由Mmc、Movi引起的这些病例在临床上往往因依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结果被诊断为CCPP[4]。
近年来,泰州各市(区)大力发展山羊养殖业,从山东省、江苏省的其他县(市、区)大批引进羊,由于长途运输、饲养管理水平与地域性差异等因素影响,羊群引进后常发生支原体性肺炎,给养羊场(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尽快探明泰州市各地支原体性肺炎的流行情况,为该病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2013年9月至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课题组联合有关基层兽医及防检部门专家开展该病的血清学微量间接血凝试验抽样检测,现将检测情况报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被检血样 被檢山羊来自泰州市各地的35个养羊场(户),共分为2类:一是疑似支原体感染发病羊群,共采集12个场(户)血样216份;二是无临床表现羊群(均未接种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共采集28个场(户)血样941份。均于羊群早晨喂料前,随机抽样,用一次性采血盛血器经静脉采血3~5 mL,摆成30°~45°斜面,置于4 ℃冰箱内5 h后取出放在室温下,待血清析出后分装,-20 ℃保存待检[5]。
1.1.2 试剂盒材料 采用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山羊支原体性肺炎病原体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cp正向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c正向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正向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分别对分离的待检血清进行血清学正向微量间接血凝试验检测。
1.1.3 器械 96孔“V”型微量反应板、微量振荡器、微量加样器等。
1.2 方法
1.2.1 操作准备
取置于6~8 ℃或低温保存的冻干的10%抗原致敏红细胞,加稀释液10 mL/瓶,即为1%抗原致敏红细胞,供作抗原用。取于4~8 ℃或低温保存的冻干的阴性、阳性血清,使用时各加1 mL/瓶,混匀,供作阴性、阳性血清对照用。稀释液为含1%健兔血清的0.15 mol/L磷酸盐缓冲盐水(PBS,pH值为7.2)。
1.2.2 操作方法
在96孔“V”型微量反应板上加25 μL/孔PBS,取被检血清25 μL于第1孔中,与PBS混匀后吸取 25 μL 加于第2孔,依次进行倍比稀释到第4孔(定性检测)。同时,设标准阴性、阳性血清对照,对照稀释至第8孔。分别加入抗原25 μL/孔,加完后将反应板置于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2 min 直至诊断液中的红细胞分布均匀,从振荡器上取下反应板,盖上1块与反应板大小相近的玻璃板,置于37 ℃的恒温箱中2~3 h,再观察结果。
1.2.3 判定标准
在阳性血清滴度不低于1 ∶128(第7孔),阴性对照血清除第1孔允许存在前滞现象(+)外、其余各孔均为阴性(-)的前提下,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否则应重新试验。被检血清抗体滴度≥1 ∶8(++)判为阳性,血清血清抗体滴度≤1 ∶4(++)判为阴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羊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山羊支原体性肺炎流行一般发生在秋冬季节,泰州地区平均发病率为24.18%,病死率为28.27%。不同场发病率、病死率有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各场的饲养管理及卫生防疫水平有关,其中泰兴丙场为农户养羊,饲养环境差,不懂管理、防疫和饲养知识,因此发病率较高,发病后存在误诊误治、延误诊治时机情况,导致病死率较高。山羊支原体性肺炎混合感染羊口疮、山羊痘后导致病情复杂化,增加诊治难度,也是病死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2.2 发病羊间接血凝试验调查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泰州地区山羊感染Mccp、Mmc情况客观存在。疑似发病羊场的Mccp阳性检出率为51.85%,Mmc阳性检出率为39.81%,说明泰州地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以Mccp为主。泰州地区抽样山羊群中未测出Movi,可能与本地区以山羊养殖为主,绵羊养殖极少,且养殖场(户)大多直接从外地山羊场引进有关。部分发病羊并未检出支原体,临床症状可能是其他病原感染引起的,因为小反刍兽疫、巴氏杆菌等也可引起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呼吸系统症状[6]。
2.3 未发病羊群间接血凝试验调查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泰州地区Mccp自然感染阳性率为1052%,Mmc自然感染阳性率为5.84%,合计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16.37%,说明支原体感染在该地区山羊群中存在一定的量。由于很多养羊场(户)在引进羊时,从不要求进行检疫,也未向售羊方索要羊检疫证明,因此实际上很多羊在引进时已经感染了支原体,特别是从本病疫区引进的羊慢性感染较常见,不仔细检查,很难发现。
3 结论与讨论
国际上及行业部门(农业行业标准)一般认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为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但在一些国内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由于分离出的病原不同,则对其病原说法不一,主要有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绵羊肺炎支原体3种[5]。本研究证实了临床上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别称山羊烂肺病)病原的多样性。
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泰州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包括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内的山羊支原体性疫病流行。泰州地区山羊养殖业正处于蓬勃上升之时,支原体性疫病对山羊养殖业具有较大的威胁,养殖场(户)及兽医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该病的危害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兽医卫生监督部门应严格要求羊的引进检疫和进场前的隔离检疫,同时要广泛宣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发病羊场(户)基本上是新办养羊场(户),属于新手或外行养羊,饲养管理经验不足,兽医卫生知识欠缺,未经检疫就从山东、江苏(海安、如皋)等地引进病原携带羊,长途运输、环境改变、饲养管理不善、饲料变化、气候变幻等多種因素导致山羊发病,病初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发展后又不能及时正确进行诊治与防控,存在误诊误治情况,导致发病率、病死率较高,造成较大损失。
目前,我国使用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系用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制备,由于临床上多种支原体性病原的存在,该疫苗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预防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是目前生产实践上该疫苗很少应用且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的原因之一[7]。
由于支原体较难分离与培养,临床上仅靠症状及病理剖检很难确诊支原体性疫病[8]。由于血清学检测技术具有针对性,而且方便快捷,可以作为基层对山羊支原体性肺炎诊断与检测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新岗,黄银云. 1例引入性波尔杂交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189-190.
[2]赵 萍,郭 晗,贺 英,等. 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湖北株的鉴定及其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2011,42(4):593-599.
[3]王 华,杨发龙,王 永,等. 山羊支原体性肺炎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210-214.
[4]储岳峰,赵 萍,高鹏程,等. 从山羊中检测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J]. 江苏农业学报,2009,25(6):1442-1444.
[5]储岳峰,赵 萍,高鹏程,等. 羊霉形体与霉形体病[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9):8106-8108.
[6]邓光明,赵 煊,梁桂香,等. 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和防治的研究——病原诊断[J]. 中国兽医科学,1991(6):5-8.
[7]赵 萍,储岳峰,高鹏程,等. 羊霉形体病的疫苗预防及药物治疗[J]. 甘肃畜牧兽医,2008,38(4):44-46.
血清感染性指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 选取在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卡的9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孕妇的年龄23~35 (28.56±3.27) 岁, 建卡时孕周分布于10~12w, 既往无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心脏病史、肝肾病变史。
1.2方法
于对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 记录超声筛查中的胎儿小脑横径 (TCD) 、胎儿主动脉峡部 (AOI) 血流指标, AOI血流指标包括AOI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 、收缩末反流流速 (ESRV) 同时, 采集孕妇的外周静脉血液5ml作为血液标本, 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处理, 待上清液分离后, 取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 试剂盒购自于上海蓝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观察血清学检查中的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血清前白蛋白 (PA) , 并分别对胎儿生长受限作出诊断。
对受检孕妇进行追踪随访, 待孕妇分娩后, 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病例数进行统计, 计算超声检查、血清学检查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敏感度=真阳性/ (真阳性+假阴性) , 特异度=真阴性/ (真阴性+假阳性) , 阳性预测值=真阳性/ (真阳性+假阳性) , 阴性预测值=真阴性/ (真阴性+假阴性) , 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其诊断准确性进行判断。
根据胎儿宫内生长是否受限将孕妇分为FGR组和对照组, 对比两组的TCD、AOI、RBP、PA, 并计算TCD、AOI、RBP、PA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录入至SPSS 17.0软件中进行处理, 采用Mc Nemar检验, 即配对的卡方检验, 进行诊断结果的四格表设计;诊断准确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 Kappa<0.4表示一致性较差, Kappa为0.4~0.7表示一致性中等, Kappa>0.7表示一致性良好;采用corr程序对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 (r) 进行计算, P<0.05, 表示存在相关性, r为正数则正相关, 反之则为负相关。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血清学检查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诊断结果分析
900例孕妇均为单胎足月分娩, 娩出胎儿900例, 其中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有126例, 正常胎儿有774例。超声检查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2% (123/126) 、99.35% (769/774) 、96.09% (123/128) 、99.61% (769/772) , 与妊娠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Kappa=0.723;血清学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3% (122/126) 、99.48% (770/774) 、96.83% (122/126) 、99.48% (770/774) , 与妊娠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Kappa=0.719。见表1。
2.2 两组的TCD、AOI、RBP、PA比较
与对照组孕妇相比, FGR组的TCD、AOI均明显更小 (P<0.05) , RBP、PA明显更低 (P<0.05) 。见表2。
2.3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与TCD、AOI、RBP、PA的相关性分析
经计算得出, TCD、AOI、RBP、PA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均密切相关。见表3。
3 讨论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属于胎儿生长发育异常情况, 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多表现为体重低于孕周, 主要是指胎儿在宫内时期未能达到遗传基因的生长潜能, 胎儿娩出后其体重低于同孕龄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两个标准差或低于同孕龄新生儿正常体重的10个百分点[3,4]。我国的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生率约为6.39%, 发生率较高, 同时,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也是导致胎儿围产期发生死亡的重要原因, 仅居次位, 其死亡率约为正常胎儿的6~10倍, 在围产儿死亡中所占比例高达30%, 同时, 还会对未来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5,6]。因此, 临床上应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进行积极的监测和筛查, 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目前, 临床上关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诱发因素较多, 主要可分为孕妇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因素以及脐带因素, 其中孕妇因素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临床上普遍认为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与母体的营养状况息息相关[7], 故临床上筛查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可从母体血液血清学方面进行检查, 常用的血清学指标包括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 其中视黄醇结合蛋白是一种新型的脂肪细胞因子, 是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蛋白物质, 可作为诊断孕妇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8], 而前白蛋白属于灵敏的营养蛋白质指标, 能够对机体的营养状态予以灵敏的反映, 健康儿童体内的前白蛋白通常较高, 在168~281mg/L, 小于1岁的健康儿童其前白蛋白水平约为100mg/L, 而一旦新生儿出现营养不良状况, 其血清中的前白蛋白含量会出现明显的下降[9]。本次研究结果中, 血清学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3%、99.48%、96.83%、99.48%, 与妊娠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且FGR组的RBP、PA较正常新生儿明显更低 (P<0.05) , 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均密切相关, 均证实了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诊断价值。
超声检查是产前筛查的主要方法, 可通过对宫内胎儿的小脑横径、主动脉峡部血流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 从而对宫内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判断[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超声检查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2%、99.35%、96.09%、99.61%, 与妊娠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且FGR组的TCD、AOI均明显更小 (P<0.05) , 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均密切相关, 均证实了超声检查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 产前超声筛查、母血中血清学检查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超声指标和母血中的血清学蛋白指标可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予以敏感的反映。
参考文献
[1]Niroomanesh, Shirin, Shojaei, et al.Effect of prenatal betamethasone on fetal, uteroplacental, and maternal blood flow velocity in pregnancies complicated by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the official organ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2015, 130 (3) :270-273.
[2]罗艳红, 陈怡, 张新书, 等.胎儿静脉导管超声检查在预测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出生结局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6) :388-391.
[3]张亚京, 王鑫, 陈华, 等.母血与脐血中同型半胱氨酸、胎盘生长因子、叶酸及Vit B12与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8 (14) :1086-1089.
[4]陈海燕, 刘江泽, 周峰, 等.生长受限胎儿静脉导管、脐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监测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 (5) :338-340.
[5]Whitehead, C.L., Walker, S.P., Lappas, M., et al.Circulating RNA coding genes regulating apoptosis in maternal blood in severe early onset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and pre-eclampsia[J].Journal of perinatolog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California Perinatal Association, 2013, 33 (8) :600-604.
[6]田燕妮, 崔世红, 程国梅, 等.TLR2和PLGF在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3) :425-427.
[7]郑毅, 胡旭红, 徐若梅, 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妊娠高血压母亲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5, 30 (4) :268-272.
[8]樊秀花, 胡艳英, 谢有欢, 等.母血及脐血中血清蛋白指标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关系[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 11 (3) :214-215.
[9]王容, 凡伟, 黎春梅, 等.胎儿生长受限与母血、脐血中锌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 (23) :3978-3979.
血清感染性指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做为研究对象, 设为研究组。其中男28例, 女18例, 年龄21~76 (平均45.6) 岁;患有HBV者31例, 患有HCV者6例, 因药物损伤造成肝炎者6例, 因酗酒而造成肝炎者3例。46例患者中, 治疗后存活患者31例, 命名为存活组;治疗后死亡患者15例, 命名为死亡组。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和性别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同时, 选取46例体检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3例, 女23例, 年龄20~76 (平均45.5) 岁。以上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同意参与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确诊后, 采集其血液样本, 并收集血清。其中, 总胆红素 (TBTL) 采用重氮法进行测定[3];甲胎蛋白 (AFP)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测定其活性;清蛋白 (A) 的活性测定则是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其结果;尿素氮 (BUN) 和肌酐 (Cr) 检测方法为化学比色法;胆碱酯酶 (CHE) 则是通过速率法进行测定。在采集患者血液时, 保证患者是在清晨空腹的情况进行, 血液标本采用迈瑞420型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进行表示, 两组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其差异值, 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各项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通过对三组患者进行比较后发现, 在死亡组中, 总胆红素 (TBTL) 为363.19±162.12u/L、肌酐 (Cr) 为118.91±73.18u/L、尿素氮 (BUN) 为22.31±6.29u/L均高于存活组和对照组;死亡组清蛋白 (A) 为28.23±3.22u/L、甲胎蛋白 (AFP) 为218.19±86.22u/L、胆碱酯酶 (CHE) 为1.91±1.01u/L, 均低于存活组。见表1。
2.2 胆酶分离与预后关系比较
发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胆酶分离患者30例, 其中存活18例, 死亡12例, 死亡率为40.0%;未发生胆酶分离患者16例, 其中存活13例, 死亡3例, 死亡率为18.8%。见表2。
3 讨论
肝炎一般指病毒性肝炎, 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总胆红素 (TBTL) 是目前肝脏疾病中常用的检测指标, 一旦患者出现肝脏炎症后, 其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显著升高。肌酐 (Cr) 和尿素氮 (BUN) 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 而当肝脏功能衰竭时, 该两种指标出现上调, 则提示肝脏功能衰竭同样会引起肾脏功能发生变化。胆碱酯酶也是对肝脏病变进行评估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 当肝细胞发生病变后, 影响胆碱酯酶的合成, 因此出现下调的趋势。本文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也进一步证明通过检测肝脏病变患者的各项血清学生化指标对于患者的预后观察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肝性病变患者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 将4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对其生化指标进行检测, 与46例对照组的健康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死亡组患者在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方面明显高于存活组和对照组;存活组在清蛋白、甲胎蛋白、胆碱酯酶方面高于死亡组。结论 通过检测肝脏病变患者的各项血清学生化指标对于患者的预后观察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疾病
参考文献
[1]陈美鸿, 林庆东, 吴多荣.血液淋巴细胞计数、HBV-DNA载量、血清总胆固醇对重型肝炎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6, 18 (3) :166-168.
[2]唐中权, 郭静雯.重型肝炎的生化指标及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5, 11 (2) :1020-1021.
血清感染性指标 篇7
关键词:肝病,血清学指标,检测
肝纤维化是由于纤维增生和纤维分解不平衡, 导致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所致, 是各种慢性肝病后产生的一种共同结果。目前大家一致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的, 而肝硬化是非可逆的过程。因此, 及早发现肝纤维化的迹象对防止肝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肝纤维化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评估、影像学诊断、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临床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仍然是肝脏组织的病理学诊断。故本文观察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病患者的常用血清学指标, 包括HA、PCⅢ、LN、Ⅳ-C, 分析它们与肝脏组织病理学纤维化分期的关系, 探讨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门诊及住院肝纤维化患者共272例。其中男性160例, 女性112例, 年龄16~78岁, 平均43.5岁, 按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型, 慢性肝炎轻度42例, 中度80例, 重度80例, 肝硬化50例, 同时选择对照组272例。各组之间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检测方法
空腹抽取血5mL, 及时分离血清, -20℃保存, 1周内测定血清的HA、LN、PCⅢ、IV-C, 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 试剂盒由上海海研生物技术中心提供, 按操作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各组间数据采用方差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2 结果
各组肝病HA、PCⅢ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 在轻、中度肝病患者LN、IV-C升高不明显, 在重度及肝硬化患HA、PCⅢ、LN、IV-C四项指标均明显升高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肝脏中细胞外基质、主要是胶原的过量沉积, 是一切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学特征,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演变为肝硬化的中间必经阶段, 是疾病演变中一个连续进展的过程, 凡是能够引起肝细胞遭受损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方面的因子, 均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 导致炎症反应, 刺激纤维组织增生。肝穿刺活检观察肝脏病理变化仍然是诊断肝纤维化最可靠的标准。血清HA、LN的水平提示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HA是肝细胞外间质中蛋白多糖, 肝纤维化时由于肝间质细胞合成增加, 内质细胞分解降低, 使在血中含量增加。血清中HA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和HF发展变化。LN是一种非胶原结构蛋白, 在肝纤维化时血清含量明显升高, 与Ⅳ-C共同构成肝基底膜形成纤维间隔, 并参与肝窦毛细血管化。血清LN水平与HF、肝内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窦内基底膜形成呈正相关。肝纤维化是肝细胞损伤后修复的结果, 慢性乙肝时为修复肝细胞的损伤, 激活的肝星状细胞移动到损伤部位, 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基质蛋白酶调节其降解, 因降解基质的酶的抑制因子 (TIMP) 过表达, 抑制基质蛋白酶的活性, 使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 结果是肝纤维化不断发展。IV-C是基底膜的骨架成份, 末端相连成网络状。PCIII的升高直接反映肝纤维化的活动性。血清HA升高主要是由于肝脏内皮细胞摄取与降解HA的功能下降。在早期肝硬化时, 肝损害尚未达到严重程度, HA不一定升高。肝脏炎症坏死时, PCIII降解, 其血清水平增高, 因此, 是活动性纤维生成的较好标志物, 也是动态观察抗纤维化药物疗效的较好指标。因已静止的晚期肝硬化病人纤维生成不活跃, 血清PCIII水平较前降低, 因此, PCIII不是肝组织已有纤维化程度的指标。有文献认为, CⅣ既是纤维生成、也是进行性炎症的标志物。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 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 与本研究的结果符合。本文结果显示,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随着慢性肝病的进展而升高, 两者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各组肝病HA、PCIII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 在轻、中度肝病患者LN、IV-C升高不明显, 在重度及肝硬化患者HA、PCⅢ、LN、IV-C四项指标均明显升高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 在常用的血清学指标中, 血清HA、PCIII、LN、IV-C与肝纤维化的进展有关, 动态监测上述指标的变化, 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缓缓, 田苗.肝纤维化和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5, 30 (1) :38~39.
[2]张玲, 兰绍阳, 李凌君, 等.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6, 9 (1) :40~42.
[3]李琴, 丛玉隆, 王宝恩, 等.凝血酶原时间与肝促凝血活酶试验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7, 23 (2) :88~90.
[4]杨伟, 焦平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价值的初探[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2, 18 (2) .
[5]朱诚忆.肝纤维化指标在甲亢病中应用的探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4, lI (3) :136~137.
血清感染性指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性病变患者146例。其中, 男76例, 女70例;年龄6~75岁, 平均 (54.5±2.5) 岁。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 慢性肝炎患者38例, 肝硬化患者15例, 重症肝炎患者26例, 肝癌患者15例。肝癌患者均经过了病理手术确诊, 而肝炎患者也经过了酶联免疫反应确诊。
1.2 方法
所有肝性病变患者均经免疫法检查, 其中AFP的检测由北京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试剂盒, SF及CEA检测由上海生物药业公司提供试剂盒, 免疫分析仪由上海伟业仪器提供。参考国内CEA、AFP及SF的实验室正常标准, 确定AFP<25ng/ml为正常;CEA<15ng/ml为正常;SF在19.0~195ng/ml为正常[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肝癌患者的AFP水平要明显的高于非肝癌性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急性、重症肝炎患者的SF血清水平显著高于肝癌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每种肝性病变患者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肝癌患者AFP水平显著高于非肝癌患者, 但是AFP还是缺乏一定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本研究结果还发现, 在一些非肝癌患者中其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且在部分非肝癌的患者中体内AFP的水平也出现上升, 此结果与文献记载结果一致[3]。本研究证实, 非癌症患者中AFP的水平随着肝脏病变程度的加深而出现上升。在重症肝炎中AFP出现上升, 可预示患者肝组织出现大规模坏死后再次生长, 因此也作为肝病患者预后的指标。
SF是血清中的铁蛋白质, 其生成及合成是由肝脏细胞生成的, 当肝脏细胞受损时, 会导致铁蛋白的合成受阻, 从而导致SF的清除受到阻碍, 导致其血液中的SF含量升高[4]。有关学者认为癌症细胞在挤压正常的肝性细胞时会导致细胞坏死或出现肝硬化症状, 因此肝脏对SF的处理能力将降低。本研究显示, 急性及重症肝炎患者SF血清检测显著高于肝癌患者, 其中重症肝炎患者高于急性肝炎患者, 高于肝硬化患者。由此可以说明SF不具有特异性, 对肝癌不具有临床诊断的价值及意义。CEA是有肠黏膜释放的, 进入循环后其将会被肝脏吸收并分解, 当肝脏受损时, CEA的分解能力将受到影响, 从而导致血液中CEA的水平上升, 但CEA在肝脏病变患者中存在的含量不具有差异性, 因此并不能作为肝癌及非肝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对肝性病变患者实施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46例肝性病变患者, 对患者甲胎蛋白 (AFP) 、癌胚抗原 (CEA) 、人血清铁蛋白 (SF) 这三项指标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患者的AFP水平要明显高于非肝癌性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急性、重症肝炎患者的SF血清水平显著高于肝癌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每种肝性病变患者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AFP与患者肝性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一般程度越高其水平就随之升高;而肝性病变的出现还会使得SF的合成受阻, 但是癌症患者与非癌症患者的SF水平是没有明显差异的, 因此其不能作为肝癌患者进行诊断的主要指标;同时每种肝性病变患者的CEA含量是不具有差异性的。
关键词:肝性病变,血清生化,诊断
参考文献
[1] 张晓玲, 王小云, 谢会忠, 等.血清生化指标对慢性肝炎病变程度的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7 (14) :1458-1461.
[2] 王鑫, 张国民, 宋英华, 等.血清生化指标与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炎症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药, 2011, 51 (21) :104-105 .
[3] 罗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 2006.
[4] 张晓刚, 吕志平, 钟小兰, 等.129例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及病毒学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40 (2) :19 -20.
血清感染性指标 篇9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tonin,PCT)在尿路感染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本院门诊和住院135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同时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细菌鉴定,对PCT结果和清洁中段尿培养结果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5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者34例,血清PCT阳性者37例,检测PCT胶体金法与清洁中段尿培养法在诊断尿路感染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PCT测量值分别为(1.17±0.87) ng/mL、(0.21±0.36)n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一个有效补充,并有助于提高尿路感染的准确性,为临床抗生素的早起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清洁中段尿培养 尿路感染 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42-01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是由于泌尿系统细菌大量繁殖所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清洁中段尿培养是检出尿路感染病原菌和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手段,但其培养时间长,且有污染的可能,不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降钙素原(Procal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有甲状腺C细胞分泌[1],是感染诊断的理想生物标志物[2]。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中,血清中PCT浓度会有明显增高,但在病毒感染、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PCT含量仅维持较低水平[3-5]。本实验对135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和PCT联合检测,探讨PCT在尿路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于本院LIS系統,2012年9月~2014年3月间在本院门诊和住院部疑似尿路感染,同时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及血清PCT的检测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93例,年龄16~86岁,平均(57.83±13.72)岁。
1.2 清洁中段尿的培养,细菌分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进行操作。黑马DL-96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
1.3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 使用胶体金法(试剂为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FIA8100免疫定量分析仪定量检测血清PCT。PCT<0.5ng/mL为阴性,0.5-2.0ng/mL,2.0-10.0ng/mL,﹥10.0ng/mL分别为弱阳性、阳性及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CT测量值<0.1按0.1计算,均值用( X±s)表示,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血清PCT和清洁中段尿培养结果的一致性,分析血清PCT诊断尿路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CT检测结果 清洁中段尿培养检出细菌者34例,阴性者101例;PCT阳性37例,阴性98例。培养阳性患者血清PCT=(1.17±0.87) ng/mL,阴性患者PCT=(0.21±0.36)n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清洁中段尿培养和血清PCT对于尿路感染诊断,两者结果较为一致性。见表1。
表1A 清洁中段尿培养及血清PCT结果
表1B 血清PCT和清洁中段尿培养结果
血清PCT清洁中段尿培养合计阳性阴性阳性29837阴性59398合计34101135注:t=0.753,P=0.064
2.2 血清PCT水平在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 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患者血清PCT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当PCT≥0.5ng/mL时,PCT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为85.3%,特异度92.1%;PCT≥2.0μg/L时,灵敏度为17.6%,特异度为99.0%。见表2。
表2 血清PCT在诊断尿路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
PCT阈值(μg/L)灵敏度(%)特异性(%)≥0.529/34(85.3)93/101(92.1)≥2.06/34 (17.6)100/101(99.0)3 讨论
尿路感染是由于泌尿道大量细菌繁殖所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病原菌随着返流尿液在泌尿道内逆行并与泌尿道的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局部繁殖,产生炎症。如果病原菌上行至肾脏,炎症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可导致肾组织损伤,加大临床治疗难度。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尿路感染来说尤为重要。清洁中段尿培养是检出尿路感染病原菌和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手段,其病原菌的检出及其药敏结果分析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培养耗时较长,且污染的比例比较高,而且有些细菌普通培养基培养时不一定能生长[4],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降钙素原是一种炎症因子,检测简单快速(20min),是较为理想的早期检测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标志物。本实验显示,血清PCT对于尿路感染诊断,当PCT≥0.5ng/mL时,灵敏度为85.3%,特异度92.1%。PCT结果与清洁中段尿培养结果较为一致,这两种方法对尿路感染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PCT值分别为(1.17±0.87) ng/mL、(0.21±0.36) ng/mL,培养阳性患者血清PCT含量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患者(P<0.05)。这可能是由于病原菌刺激机体分泌炎性因子(如TNF-α等),继而导致组织和细胞合成和分泌PCT[5],或直接刺激单核细胞及组织巨噬细胞分泌PCT,导致血清PCT浓度明显增高。另外,培养阳性患者血清PCT主要表现为弱阳性(PCT为0.5~2.0ng/mL),强阳性(PCT≥10.0 ng/mL)较少,这可能与病原菌感染仅限于局部的原因。本实验中出现清洁中段尿培养阴性,血清PCT部分升高,患者可能其他原因,如创伤、内分泌、肿瘤等原因引起PCT增高而非细菌感染,或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培养阴性,如不适于普通培养基生长的病原菌等。也有培养阳性而PCT阴性的,这种情况更多的要考虑尿液受到了污染。
综上所述,血清PCT是一个诊断尿路感染的辅助指标,它测定简单快速,能够弥补清洁中段尿培养周期长的缺点。PCT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其他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等对尿路感染可做出初步诊断,为临床抗生素的早期应用提供依据,避免病情的延误。
参考文献
[1] Carol ED, Thomason AP, Hart CA. Procalcitonin as a marker of sepsis.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2;20(1):1-9.
[2] 陆一鸣.降钙素原PCT感染诊治新技术,中华实验与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3
[3] 明宇,PCT与CRP在检测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与比较[J],吉林医学,2011,30:6329-6329
[4]Christ-Grain M,Muller B.Plocalcitonin in bacterial infections-hype,hope,more or less[J], Swiss Med wkly,2005,135:451-460.
血清感染性指标 篇10
关键词:游泳应激,小鼠,血清,生化指标
游泳应激作为一种经典的抑郁应激模型, 在应激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往研究多数集中于应激对小鼠血液和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1,2,3]、大鼠行为[4]、血液激素指标[4]和神经细胞功能[5,6]等方面的影响, 而关于不同游泳强度对小鼠血液相关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 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游泳强度小鼠血清中葡萄糖、尿素、肌酐、钙和磷的含量, 分析不同强度游泳应激对小鼠相应组织器官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为评价小鼠应激反应的生化特征及畜牧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
选用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 体重为 (20±2) g。实验室温度为14~16 ℃, 湿度为60%~65%, 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进行试验。
2 方法
2.1 试验分组及样品采集
选取40只昆明小鼠进行游泳试验, 先随机选取10只小鼠进行眼眶采血致死, 采集血液作为游泳前对照组样品, 之后将剩余30只小鼠放入水箱中进行游泳试验, 水箱长70 cm, 宽50 cm, 高60 cm, 水深50 cm, 水温20 ℃。游泳开始、15 min、30 min、50 min后分别随机选取10只小鼠进行眼眶采血致死, 采集血液, 依次作为不同游泳应激时间组的样品。
2.2 样品处理及指标测定
在室温下凝固血样, 3 000 r/min离心10 min, 将血清倾出后低温保存, 备用。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葡萄糖、尿素、肌酐、钙和磷含量, 试剂盒购自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体操作方法见试剂盒说明书。
2.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以SPSS 11.0统计软件中单因子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LSD) 检验组间差异显著性。
3 结果 (见表1) 与分析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1可知:15 min游泳组小鼠血清葡萄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30 min游泳组小鼠葡萄糖水平继续升高, 50 min游泳组小鼠葡萄糖水平略有下降, 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游泳过程中小鼠尿素水平持续升高, 30 min和50 min 游泳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游泳过程中小鼠血清肌酐和钙水平均无显著变化 (P>0.05) ;前30 min游泳过程中小鼠血清磷含量无明显变化, 50 min游泳组小鼠磷水平却显著下降 (P<0.05) 。
4 讨论
葡萄糖是动物机体组织的必需燃料, 稳定的血糖浓度对维持动物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5 min游泳应激使小鼠血清葡萄糖水平显著升高, 30 min游泳应激后继续升高, 50 min游泳应激后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这可能与游泳应激能够显著增强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活性, 进而引起糖皮质激素释放增加, 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 同时使肝糖元异生作用增强, 结果引起血糖升高。另外, 游泳应激也可能引起小鼠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量增加, 后者可促使糖元分解加强, 进而引起血糖升高。这与杜浩等[7]、R.Sandodden等[8]有关应激试验研究中血糖的变化结果基本一致。
尿素是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 主要由肾脏代谢排出, 其含量的高低反映机体蛋白质的代谢情况。长时间高强度运动, 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明显增强, 从而导致尿素含量明显升高[9]。研究表明, 在整个游泳应激过程中, 血清尿素水平持续升高, 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对小鼠而言, 游泳应激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刺激源, 小鼠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显著增强, 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肌酐是机体磷酸肌酸脱去磷酸或肌酸脱去水后的代谢产物, 几乎全部由肾脏排出, 在体内生成的量相对稳定。有研究表明, 过度训练可导致大鼠骨骼肌损伤, 机体分解代谢加快, 肌酐排出量显著升高[9]。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 血液中肌酐含量显著升高, 提示肾脏排泄功能受损[10]。研究表明, 在游泳过程中小鼠血清肌酐含量无明显变化, 说明游泳应激未对小鼠肌酐代谢产生明显影响, 小鼠肾脏功能未受到显著影响。